CN113028396A - 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28396A
CN113028396A CN202110326930.6A CN202110326930A CN113028396A CN 113028396 A CN113028396 A CN 113028396A CN 202110326930 A CN202110326930 A CN 202110326930A CN 113028396 A CN113028396 A CN 1130283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ondary air
outlet
cover
hole
fl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2693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松青
苑善通
张蒙恩
王书春
贺立军
陈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2693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283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283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283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3/00Stoves or ranges for gaseous fuels
    • F24C3/008Ran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02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upstream of the combustion zo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23D14/62Mixing devices; Mixing tub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23D14/66Preheating the combustion air or ga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3/00Stoves or ranges for gaseous fuels
    • F24C3/0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burners
    • F24C3/08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burners on rang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燃气灶具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燃气灶。燃气灶包括:外火盖组件,设有外火孔和/或稳焰孔;聚能罩,套设在外火盖组件的外侧;底板,位于聚能罩下方,并与聚能罩限定出二次空气通道;其中,聚能罩的内壁与外火盖组件的外侧壁之间围合成导向流道,外火孔和/稳焰孔的出口通过导向流道与二次空气通道相连通,沿二次空气在导向流道内的流动方向,导向流道朝向外火孔和/或稳焰孔的出口方向倾斜。导向流道将二次空气引导至外火孔和/或稳焰孔的出口,即到达外火孔和/或稳焰孔的根部,提高外火孔和/或稳焰孔处火焰的燃烧充分性,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

Description

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燃气灶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气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燃气灶,因为气流的引射作用,火焰有一定的速度,火焰燃烧时,一定速度的高温烟气从外火孔和/或稳焰孔喷射出来后,周围热空气聚集,导致二次空气无法有效到达火焰根部,而二次空气只有到达火焰根部,才能保证火焰的充分燃烧,因此,二次空气无法达到火焰根部,会降低火焰的燃烧充分性,降低燃气灶的热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灶,以解决现有燃气灶二次空气无法到达外火孔和/或稳焰孔根部导致的燃气灶热效率低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包括:外火盖组件,设有外火孔和/或稳焰孔;聚能罩,套设在所述外火盖组件的外侧;底板,位于所述聚能罩下方,并与所述聚能罩限定出二次空气通道;其中,所述聚能罩的内壁与所述外火盖组件的外侧壁之间围合成导向流道,所述外火孔的出口和/或所述稳焰孔的出口通过所述导向流道与所述二次空气通道相连通,沿二次空气在所述导向流道内的流动方向,所述导向流道朝向所述外火孔的出口和/或所述稳焰孔的出口方向倾斜。
可选地,所述外火盖组件的所述外侧壁包括:第一外侧壁段;第二外侧壁段,位于所述第一外侧壁段上方,并位于所述外火孔和/或所述稳焰孔的出口的下方;其中,所述聚能罩的所述内壁与所述第一外侧壁段相对设置,沿二次空气在所述导向流道内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二外侧壁段朝向所述外火孔和/或所述稳焰孔的出口方向倾斜。
可选地,所述第二外侧壁段的外径小于所述外火孔和/所述稳焰孔的出口所在位置处的外径,沿由内向外的方向,所述第二外侧壁段向上倾斜。
可选地,所述聚能罩的所述内壁与所述第二外侧壁段之间不平行;和/或所述第一外侧壁段与所述第二外侧壁段之间不平行。
可选地,沿由外向内的方向,所述聚能罩的所述内壁和/或所述第一外侧壁段向上倾斜。
可选地,所述聚能罩的所述内壁与所述第一外侧壁段平行或与所述第一外侧壁段之间的夹角范围为2°-5°。
可选地,所述外火盖组件的所述外侧壁还包括:第三外侧壁段,位于所述外火孔和/或所述稳焰孔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外侧壁段之间,所述第三外侧壁段与所述第二外侧壁段之间具有折角。
可选地,所述第三外侧壁段沿上下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聚能罩的所述内壁的顶端位于所述外火孔和/或所述稳焰孔的出口的下方,且与所述外火孔和/或所述稳焰孔的出口之间的高度差为2mm-8mm。
可选地,燃气灶还包括:外圈,连接在所述聚能罩的外侧,所述外圈高于所述聚能罩的所述内壁的顶端,且与所述聚能罩的所述内壁的顶端之间的高度差为15mm-20mm。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二次空气通道流出的二次空气经过导向流道流向外火孔和/或稳焰孔,为外火孔和/或稳焰孔补充二次空气,提高外火孔和/或稳焰孔处火焰的燃烧充分性。
二次空气从二次空气通道流出后,流经导向流道,导向流道朝向外火孔和/或稳焰孔的出口方向倾斜,使得导向流道中的二次空气向外火孔和/或稳焰孔的出口方向流动,将二次空气引导至外火孔和/或稳焰孔的出口,即到达外火孔和/或稳焰孔的根部,提高外火孔和/或稳焰孔处火焰的燃烧充分性,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C-C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G-G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D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个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F-F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分气片与分气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分气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P-P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Q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2中K-K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L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燃烧器;101、内火盖;102、外火盖;103、分气盘;104、外火孔;105、内火孔;20、聚能罩;21、聚能罩本体;201、上罩;202、下罩;2021、第一顶壁;2022、第二顶壁;203、底板;204、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1、第一进风格栅;2042、出风格栅;2043、支撑凸起;2044、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5、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1、第二进风格栅;2052、支撑座;2053、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54、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出口;30、分气件;40、阻挡部;401、外圈;50、第一分气片;501、第一二次空气流道;502、第二二次空气流道;503、侧壁;504、顶壁;5041、第一端部;5042、第二端部;60、第二分气片;601、第一子第二二次空气通道;602、第二子第二二次空气通道;14、聚能罩的外壁;15、聚能罩的内壁;16、隔热腔;2、外火盖组件;2111、外火孔的出口;212、稳焰孔;2121、稳焰孔的出口;213、第一外侧壁段;214、第二外侧壁段;215、第三外侧壁段;216、弯折;217、外侧壁;218、折角;5、导向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2-1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燃烧器、底板203和聚能罩20,燃烧器包括外火盖组件2。
如图13至图16所示,外火盖组件2包括外火盖102和位于外火盖102下方的分气盘103,外火盖102设有外火孔104和/或稳焰孔212,稳焰孔呈沿外火盖的周向延伸的环形,并与外火孔相连通。燃气灶还包括炉头,分气盘103限定出燃气通道,燃气经燃气通道流入外火孔104和/或稳焰孔212,并从外火孔104的出口2111和/或稳焰孔的出口2121喷出。分气盘103是与炉头和外火盖102配合使用,例如将分气盘103设置于炉头和外火盖102中间并被构造为连通两者的燃气(或者空气与燃气的混合燃气)中间流路,使得燃气自炉头进入分气盘103后再流入外火盖102,并最终在外火盖102的外火孔104和/或稳焰孔212处被引燃形成火焰。
内火盖101与分气盘103的燃气通道相连通。
聚能罩20套设在外火盖组件2的外侧,例如套设在外火盖102的外侧。
如图13和图15所示,聚能罩20包括上罩201和下罩202,上罩201位于下罩202的上方,上罩201和下罩202限定出隔热腔16,通过将火焰燃烧的热空气聚拢在聚能罩,减少火焰对于外界的对流及辐射换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热能损失,提高热效率。
上罩201的中部朝向下罩202凸出形成内凹结构,内凹结构增加高温烟气在上罩201上表面的停留时间,使得高温烟气在上罩201上表面进行二次燃烧、换热。同时上罩201的上表面受热后也可以对锅底进行辐射换热。
底板203位于聚能罩20下方,并与聚能罩20限定出二次空气通道,为方便描述,将此处的二次空气通道命名为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底板可以为储液盘或燃气灶的面板。高温火焰和烟气利用隔热腔16与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隔开,避免上罩201受热后迅速将热量传导至下罩202、下罩202受热后与周围空气及燃气灶面板进行热交换而降低聚能罩20的实际提效效果。
聚能罩20包括内壁15、外壁14(即为第二进风格栅2051)和聚能罩本体21,内壁设于聚能罩本体21的内侧,外壁设于聚能罩本体21的外侧,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53设于聚能罩的外壁14。
如图14所示,聚能罩的内壁15与外火盖组件2的外侧壁217之间形成导向流道5,外火孔104的出口2111和/或稳焰孔的出口2121通过导向流道5与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相连通,沿二次空气在导向流道5内的流动方向,导向流道5朝向外火孔104的出口2111和/或稳焰孔的出口2121方向倾斜。
外界的空气经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53进入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并从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出口2054流出,从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出口2054流出后,进入导向流道5,由于沿二次空气在导向流道5内的流动方向,导向流道5朝向外火孔104和/或稳焰孔212倾斜,换言之,沿二次空气在导向流道5内的流动方向,导向流道5的内壁面朝向外火孔104和/或稳焰孔212倾斜。这样二次空气在导向流道5内流动时,经过导向流道5的内壁面的引导和导向作用,朝向外火孔104的出口2111和/或稳焰孔的出口2121(根部)方向流动,增加到达外火孔104和/或稳焰孔212根部的二次空气量,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
外火盖组件2的外侧壁217包括第一外侧壁段213和位于第一外侧壁段213上方的第二外侧壁段214,第一外侧壁段213和第二外侧壁段214均位于外火孔104的出口2111和/或稳焰孔的出口2121的下方,聚能罩的内壁15与第一外侧壁段213相对设置,沿二次空气在导向流道5内的流动方向,第二外侧壁段214朝向外火孔104的出口2111和/或稳焰孔的出口2121方向倾斜。
导向流道5内的二次空气经过聚能罩的内壁15与第一外侧壁段213后,流向第二外侧壁段214,经过第二外侧壁段214的引导,流向外火孔104的出口2111和/或稳焰孔的出口2121,使得二次空气到达外火孔104和/或稳焰孔212的根部。
相比于第一外侧壁段213,第二外侧壁段214更靠近外火孔104的出口2111和/或稳焰孔的出口2121,因此,沿二次空气在导向流道5内的流动方向,第二外侧壁段214朝向外火孔104的出口2111和/或稳焰孔的出口2121方向倾斜,对二次空气朝向外火孔104的出口2111和/或稳焰孔的出口2121流动的引导效果更好。
如图14所示,可选地,第一外侧壁段213的上端与第二外侧壁段214的下端相连接,第二外侧壁段214的外径小于外火孔104的出口2111和/或稳焰孔的出口2121所在的外径,可以减小第一外侧壁段213的外径,在导向流道5的通流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减小聚能罩20的内径,从而避免第一聚能罩20尺寸过大,增加燃气灶的成本。
第二外侧壁段214的外径小于外火孔104的出口2111和/或稳焰孔的出口2121所在的外径,因此,沿由内向外的方向,第二外侧壁段214向上倾斜,以实现沿二次空气在导向流道5内的流动方向,第二外侧壁段214朝向外火孔104的出口2111和/或稳焰孔的出口2121方向倾斜。
需要说明的是,沿气流在导向流道5内的流动方向,第二外侧壁段214朝向外火孔104的出口2111和/或稳焰孔的出口2121方向倾斜,因此,沿气流在导向流道5内的流动方向,第二外侧壁段214的外径是变化的,因此,第二外侧壁217的外径可以理解为第二外侧壁217的平均外径。
可选地,如图14所示,聚能罩的内壁15与第二外侧壁段214之间不平行。
该方案中,导向流道5内的二次空气经过聚能罩的内壁15和第一外侧壁段213引导后,流向第二外侧壁段214,聚能罩的内壁15与第二外侧壁段214之间不平行,使得经聚能罩的内壁15和第一外侧壁段213引导后的二次空气在第二外侧壁段214发生转折,顺利达到外火孔104的出口2111和/或稳焰孔的出口2121处。
可选地,如图14所示,第一外侧壁段213与第二外侧壁段214之间不平行,第一外侧壁段213与第二外侧壁段214的连接处形成弯折216。
该方案中,导向流道5内的二次空气经过聚能罩的内壁15和第一外侧壁段213引导后,流向第二外侧壁段214,第一外侧壁段213与第二外侧壁段214之间不平行,使得经聚能罩的内壁15和第一外侧壁段213引导后的二次空气在第二外侧壁段214发生转折,顺利达到外火孔104的出口2111和/或稳焰孔的出口2121处。
可选地,由外向内的方向,聚能罩的内壁15和/或第一外侧壁段213向上倾斜,经二次空气向上引导,使得二次空气顺利到达第二外侧壁段214。
可选地,聚能罩的内壁15与第一外侧壁段213平行或与第一外侧壁段213之间的夹角范围为2°-5°。
聚能罩的内壁15与第一外侧壁段213构成导向流道5的相对的两内壁面,聚能罩的内壁15与第一外侧壁段213平行或与第一外侧壁段213之间具有小的夹角(2°-5°),使得聚能罩的内壁15与第一外侧壁段213平行或接近平行,这样二次空气在导向流道5内可以平稳的流动。
聚能罩的内壁15与第一外侧壁段213之间的夹角可以为2°、3°、4°或5°。
可选地,聚能罩的内壁15的顶端位于外火孔104的出口2111和/或稳焰孔的出口2121的下方,这样外火孔104和/或稳焰孔212的火焰热量能够更多的进入上罩201与锅底之间。
可选地,第一外侧壁段213沿上下方向设置,或者沿由外向内的方向,第二外侧壁段214向上倾斜。
可选地,如图14所示,沿由外向内的方向,外火孔104向下延伸,稳焰孔211水平延伸。
可选地,聚能罩的内壁15的顶端与外火孔的出口2111之间的高度差为2mm-8mm,例如2mm、2.5mm、4mm、6mm或8mm,避免聚能罩的内壁15的顶端与外火孔的出口2111之间的高度过小,导致外火孔104的火焰热量只有较少部分能够进入上罩201的上表面与锅底之间,也避免聚能罩的内壁15的顶端与外火孔的出口2111之间的高度过大,导致外火孔104的火焰热量进入上罩201与锅底之间后热量随时较大、不能跟锅底进行有效换热。
可选地,聚能罩的内壁15的顶端与稳焰孔的出口2121之间的高度差为2mm-8mm,例如2mm、2.5mm、4mm、6mm或8mm,避免聚能罩的内壁15的顶端与稳焰孔的出口2121之间的高度过小,导致稳焰孔212的火焰热量只有较少部分能够进入上罩201的上表面与锅底之间,也避免聚能罩的内壁15的顶端与稳焰孔的出口2121之间的高度过大,导致稳焰孔212的火焰热量进入上罩201与锅底之间后热量随时较大、不能跟锅底进行有效换热。
可选地,如图14所示,聚能罩的内壁15与上罩201连接,可以理解,聚能罩的内壁15也可以与下罩202连接。
聚能罩的内壁15呈沿聚能罩20的周向延伸的环形。
可选地,如图13所示,燃气灶还包括外圈401,外圈401连接在聚能罩本体21的外侧,外圈401高于聚能罩的内壁15的顶端,使得上罩201形成内凹结构,且高温烟气流向外圈401后,可以向内回流。
外圈401与聚能罩的内壁15的顶端之间的高度差为15mm-20mm,例如15mm、18mm或20mm,避免高度差过小导致高温烟气无法回流,同时避免高度差过大而增大聚能罩20的尺寸。
可选地,如图13所示,外圈401连接上罩201的外侧,并呈沿聚能罩20的周向延伸的环形。
可选地,如图15所示,上罩201的上表面凸设有阻挡部40,以增大烟气从外圈向内回流的阻力。
阻挡部40向上凸出上罩201的上表面,使得阻挡部40能够增大烟气回流的阻力,降低烟气回流的速度,从而增大烟气在上罩201的上表面与锅底之间的空间内停留的时间,使得烟气能够与锅底进行充分换热,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且烟气中的可燃物能够进行二次燃烧,进一步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
阻挡部40可以呈钻状或四棱锥形状(如图1所示),或者新月形沙丘状(如图7所示)。
外圈401的宽度(外圈401沿聚能罩20径向的尺寸)范围为2-6mm,避免宽度太小给烟气向外造成的阻力太小导致烟气从外圈401与锅底之间向外流出,同时避免宽度太大导致烟气对烟气向外流出造成的阻力过大。
可选地,聚能罩的内壁15与上罩201的连接处采用圆弧过渡,一方面使得聚能罩的内壁15与上罩201光滑连接,降低外火孔104和/或稳焰孔212产生的火焰热量进入上罩201与锅底之间的流动阻力,另一方面增大聚能罩的内壁15与上罩201之间的连接强度。
可选地,如图14所示,外火盖组件2的外侧壁217还包括第三外侧壁段215,第三外侧壁段215位于外火孔104的出口2111和/或稳焰孔的出口2121与第二外侧壁段214之间,换言之,在外火孔104的出口2111和/或稳焰孔的出口2121与第二外侧壁段214之间设有第三外侧壁段215,避免外火孔104的出口2111和/或稳焰孔的出口2121处的侧壁过薄,影响外火孔104和/或稳焰孔212的结构可靠性。
第三外侧壁段215与第二外侧壁段214之间具有折角218,避免第三外侧壁段215与第二外侧壁段214同向倾斜而导致外火孔104的出口2111和/或稳焰孔的出口2121处的侧壁过薄。
可选地,第三外侧壁段215沿上下方向延伸,一方面可以简化第三外侧壁段215的成型难度且能够增大外火孔104的出口2111和/或稳焰孔的出口2121处的侧壁的强度,另一方面二次空气经过第二外侧壁段214后可以在第三外侧壁段215处进行缓冲,使得二次空气能够有序的流向外火孔104的出口2111和/或稳焰孔的出口2121处。
结合图1-1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灶,聚能罩20包括上罩201和下罩202,下罩202位于上罩201下方,上罩201和下罩202围合形成为外火盖102补给二次空气的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底板203位于下罩202的下方,并与下罩202围合形成为内火盖101补给二次空气的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其中,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通流面积大于所述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通流面积。
流体(本申请中为二次空气)在管道中流动时,其垂直于流动方向的截面为通流截面,通流截面的面积为通流面积。
图3、图8中内外表示燃气灶的内侧和外侧,图3、图5和图8中,箭头表示燃气灶中二次空气的流动方向。
外火盖102处的火焰火力较强,需要的二次空气也比较多,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通流面积大于第二二次空气的通流面积,使进入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二次空气较多,从而保证外火盖102处补给的二次空气充足,使外火盖102的火焰能够充分燃烧,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通流面积小于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通流面积,可以使节省更多聚能罩20的空间给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而且还能避免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与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争夺二次空气。
上罩201和下罩202由于受到燃气灶火焰的热传导和热辐射作用,上罩201和下罩202温度较高,使得上罩201下表面和下罩202上表面可以向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内的二次空气传递热量,从而增加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二次空气的预热效果,使二次空气到达外火盖102处燃烧时需要的热量减少。
底板203也受到燃气灶火焰的热传导和热辐射作用,底板203的温度也较高,使得下罩202下表面和底板203上表面可以向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内的二次空气传递热量,从而增加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二次空气的预热效果,使二次空气到达内火盖101处燃烧时需要的热量减少。
外火盖102设有外火孔104,内火盖101设有内火孔105,外火孔104处的火焰为外环火,内火孔105处的火焰为内环火,燃烧器10工作时,内环火和/或外环火同时燃烧,为锅具提供热量,其中,聚能罩20可以将燃烧器10工作时向外扩散的热辐射反射到锅具上,从而实现聚能。
可选地,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高度大于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高度,其中,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高度指的是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平均高度,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高度指的是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平均高度。
由于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高度大于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高度,使得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通流面积大于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通流面积,而且,通过在高度方向上控制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和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通流面积,操作简单,容易实现。
可选地,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沿周向的长度也可以大于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沿周向的长度。
可选地,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44的总面积大于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53的总面积。
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44的面积大,通过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44进入的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二次空气的量也大,提高外环火的燃烧效率。
可选地,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44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多个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44沿聚能罩20周向依次设置。
可选地,多个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44的面积之和为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的2044总面积,多个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53的面积之和为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53的总面积。
可选地,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53的数量也可以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53的数量小于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44的数量。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聚能罩20还包括第一进风格栅2041,第一进风格栅2041连接在上罩201或下罩202的外侧,并位于上罩201与下罩202之间,第一进风格栅2041的格栅孔形成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44。
第一进风格栅2041便于二次空气进入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第一方面,第一进风格栅2041可以保护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避免外界杂质进入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内;第二方面,第一进风格栅2041使进入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二次空气均匀稳定,并且起到一定的导流作用;第三方面,第一进风格栅2041保证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相对密闭性,使进入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内的二次空气不会轻易流出,从而增加二次空气在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内与上罩201下表面和下罩202上表面的接触时间,使得上罩201下表面和下罩202上表面可以向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内的二次空气传递热量,从而增加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二次空气的预热效果。
可选地,沿从外向内的方向,第一进风格栅2041向下倾斜。
第一进风格栅2041便于二次空气由外界进入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另外,进风格向下倾斜,使得锅具溢出的汤汁和食物残渣不容易通过第一进风格栅2041的格栅孔流入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内,从而保护聚能罩20内部,便于燃气灶的清洁,延长燃气灶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第一进风格栅2041的格栅孔沿上罩201或下罩202的周向依次均匀的设置。
可选地,上罩201与下罩202为一体式结构,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将上罩201与下罩202连接为一体式结构,上罩201与下罩202也可以为可分离结构。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聚能罩20还包括支撑凸起2043,支撑凸起2043支撑在上罩201与下罩202之间,其中,支撑凸起2043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支撑凸起2043沿聚能罩20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支撑凸起2043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44。
支撑凸起2043一方面能够支撑上罩201,实现上罩201与下罩202之间的装配,另一方面,支撑凸起2043可以减少上罩201与下罩202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上罩201向下传递到下罩202的热量。
可选地,因为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相对封闭,通过控制支撑凸起2043的高度,控制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44的通流面积,使得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44进入的二次空气量与外环火所需的二次空气补给量相对应,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内没有多余的空气排出,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内的空气全部用来补给外环火。这样,上罩201和下罩202传递至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内的热量全部用来补给外环火燃烧,防止能量浪费,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同时因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内的二次空气预热较好,与外环火混合燃烧后可显著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聚能罩20还包括第二进风格栅2051,第二进风格栅2051连接在下罩202或底板203的外侧,并位于下罩202与底板203之间,第二进风格栅2051的格栅孔形成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53。
第二进风格栅2051便于二次空气进入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第一方面,第二进风格栅2051可以保护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避免外界杂质进入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内;第二方面,第二进风格栅2051使进入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二次空气均匀稳定,并且起到一定的导流作用;第三方面,第二进风格栅2051保证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相对密闭性,使进入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内的二次空气不会轻易流出,从而增加二次空气在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内与下罩202下表面和底板203上表面的接触时间,使得下罩202下表面和底板203上表面可以向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内的二次空气传递热量,从而增加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二次空气的预热效果。
可选地,第二进风格栅2051的格栅孔沿聚能罩20的周向依次均匀的设置。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聚能罩20还包括支撑座2052,支撑座2052支撑在底板203的外侧和下罩202的外侧之间,支撑座2052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支撑座2052沿聚能罩20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支撑座2052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53。
外界空气通过相邻的两个支撑座2052之间的间隙流入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为内环火补给二次空气,提高燃气效率。
可选地,因为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相对封闭,通过控制支撑座2052的高度,控制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53的通流面积,使得第二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53进入的二次空气量与内环火所需的二次空气补给量相对应,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内没有多余的空气排出,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内的空气全部用来补给外环火。这样,底板203和下罩202传递至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内的热量全部用来补给外环火燃烧,防止能量浪费,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同时因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内的二次空气预热较好,与内环火混合燃烧后可显著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
如图1至图5所示,聚能罩20还包括出风格栅2042,出风格栅2042连接在上罩201或下罩202的内侧,并位于上罩201和所述下罩202之间,出风格栅2042的格栅孔形成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出口。
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出口与外环火相连通,外界空气经第一二次空气通道的入口2044进入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从出风格栅2042的格栅孔流向外火孔104处,为外环火提供二次空气,提高燃烧效率。
可选地,沿由外向内的方向,出风格栅2042向上倾斜。
如图3和图5所示,连在上罩201的出风格栅2042的格栅孔沿上罩201的周向依次均匀设置,连接在下罩202的内侧。
可选地,燃气灶还包括分气件,分气件设于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出口和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出口之间,用于分隔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和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
分气件30将从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出口流出的二次空气和从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出口流出的二次空气进行分隔,使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流出的二次空气和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流出二次空气不能进行混合,尤其是,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二次空气不会受到外环火的热力引射和自然引射作用流动到外环火处,从而使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二次空气和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二次空气可以针对性的补给到外火盖102和内火盖101处,使二次空气的利用率和燃料的燃烧效率均得到提高。
可选地,分气件30沿从外向内的方向向上倾斜。
一方面,增加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的出口流出二次空气与分气件30的接触面积,使二次空气被充分预热,提高二次空气的预热效率,同时,也增加了二次空气与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出口流出的二次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二次空气的预热效率。另一方面,燃气灶使用时,烹饪时锅具溢出的汤汁、残渣等沿分气件30向下流动到底板203处,分气件30对汤汁的流动进行导向,使得汤汁不会进入燃烧器10和聚能罩20内部,便于清洁燃气灶,同时保护燃气灶,延长燃气灶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分气件30部分位于下罩202的下方。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分气件30可以与下罩202相贴合。
分气件30与下罩202的下表面相贴合,使得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与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完全隔离,相互不连通,使得二次空气可以更好地针对性地补给外环火和内环火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分气件30与下罩202之间可以存在间隙。
分气件30与下罩202之间存在间隙,便于锅具溢出的汤汁或者食物残渣通过间隙流出,不会流入聚能罩20内部,便于燃气灶的清洗,同时也保护了燃气灶,延长了燃气灶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分气件30与下罩202之间的间隙为0.5mm-3.0mm,例如,可以为0.5mm、1.0mm、2.0mm、3.0mm。
可选地,聚能罩20还包括阻挡部40,阻挡部40凸设于上罩201的上表面,以增大烟气从上罩的外缘401向内回流的阻力。
阻挡部40向上凸出上罩201的上表面,使得阻挡部40能够增大烟气回流的阻力,降低烟气回流的速度,从而增大烟气在上罩201的上表面与锅底之间的空间内停留的时间,使得烟气能够与锅底进行充分换热,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且烟气中的可燃物能够进行二次燃烧,进一步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
可选地,如图3、图10、图11所示,燃烧器10还包括分气盘103,分气盘103限定出燃气通道和二次空气流道,燃气通道与内火盖101和外火盖102均相连通,其中,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与二次空气流道相连通。燃气灶还包括第一分气片50,第一分气片50设于二次空气流道内,将二次空气流道分隔为连通第二二次空气通道与外火盖102的第一二次空气流道501和连通第二二次空气通道与内火盖101的第二二次空气流道502。
第一分气片将进入二次空气流道的二次空气进行分隔,使第一二次空气流道501与第二二次空气流道502相互独立,相互不干涉,特别地,第二二次空气流道502的二次空气不会与第一二次空气流道501内的二次空气相互干扰,使二次空气可以针对性的补给外火盖102上边缘和内火盖101,提高二次空气的利用率和燃气的燃烧效率。
可选地,结合图10和图11,第一分气片50包括侧壁503,侧壁503位于二次空气流道内,侧壁503沿分气盘103的周向的长度与二次空气流道沿分气盘103的周向长度相同。
可选地,二次空气流道为多个,多个二次空气流道沿分气盘103周向依次设置,其中,侧壁503的数量与二次空气流道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
可选地,第一分气片50还包括顶壁504,顶壁504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端部5041和第二端部5042,第一端部5041连接在侧壁503的顶部,第二端部5042位于第一端部5041的内侧并朝向内火盖101倾斜。
可选地,分气盘103位于内火盖101的下方,分气盘103包括沿分气盘103的周向依次设置的多个中空的连接筋,相邻两个连接筋之间形成二次空气流道,中空区域形成至少部分燃气通道,其中,第一端部5041与连接筋的上表面相抵接。
可选地,内火盖101设有内火孔105,内火孔105沿内火盖101周向依次设置,其中,第一分气片50上表面的高度小于任一内火孔105的高度。
可选地,沿由外向内的方向,第一端部5041向下倾斜或水平延伸。
可选地,如图7至图9所示,燃气灶还包括第二分气片60,连接在分气盘103的外侧,其中,第二分气片60位于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内,并将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分隔为与外火孔104相连通的第一子第二二次空气通道601和与内火孔105相连通的第二子第二二次空气通道602。
第二分气片60将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分隔为第一子第二二次空气通道601和第二子第二二次空气通道602,使第一子第二二次空气通道601内的二次空气和第二子第二二次空气通道602内的二次空气相互独立,避免由于受到外环火的自然引射和热力引射作用,二次空气大部分到达外环火处,从而使内环火处的二次空气供给不足,使得燃烧器10的内环火和外环火热量不均匀,使得锅具受热不均匀,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二分气片60连接在分气盘103的外侧,一方面,实现了第二分气片60的安装,便于第二分气片60的稳定放置,另一方面,在分气盘103外侧增设第二分气片60,第二分气片60靠近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的出口,使二次空气在第二二次空气通道205内就可以进行分流,从而使第一子第二二次空气通道601和第二子第二二次空气通道602内的二次空气不接触,二次空气不会因为受到外环火的热力引射和自然引射作用从而大部分到达外环火处。
可选地,第二分气片60呈沿分气盘103周向延伸的环形。
可选地,第二分气片60沿从外向内的方向向上倾斜。
可选地,下罩202包括第一顶壁2021和第二顶壁2022,第一顶壁2021沿从外向内的方向向下倾斜;第二顶壁2022与第一顶壁2021相连接,第一顶壁2021和第二顶壁2022沿从外向内的方向依次设置,其中,第二顶壁2022沿从外向内的方向向上倾斜;其中,第二分气片60与第二顶壁2022平行。
第二分气片60与下罩202的第二顶壁2022平行,由于第二顶壁2022靠近二次空气通道的出口,第二分气片60与第二顶壁2022平行,使得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没有截面积突变,使二次空气在第一二次空气通道204内的流动更加顺畅,从而可以使二次空气顺畅的到达外火盖102的外侧。
可选地,第二分气片60连接在分气盘103的下边缘。
可选地,第二分气片60与分气盘103为一体式结构。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火盖组件(2),设有外火孔(104)和/或稳焰孔(212);
聚能罩(20),套设在所述外火盖组件(2)的外侧;
底板(203),位于所述聚能罩(20)下方,并与所述聚能罩(20)限定出二次空气通道;
其中,所述聚能罩(20)的内壁与所述外火盖组件(2)的外侧壁之间围合成导向流道(5),所述外火孔的出口(2111)和/或所述稳焰孔的出口(2121)通过所述导向流道(5)与所述二次空气通道相连通,沿二次空气在所述导向流道(5)内的流动方向,所述导向流道(5)朝向所述外火孔的出口(2111)和/或所述稳焰孔的出口(2121)方向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火盖组件(2)的所述外侧壁包括:
第一外侧壁段(213);
第二外侧壁段(214),位于所述第一外侧壁段(213)上方,并位于所述外火孔的出口(2111)和/或所述稳焰孔的出口(2121)的下方;
其中,所述聚能罩(20)的所述内壁与所述第一外侧壁段(213)相对设置,沿二次空气在所述导向流道(5)内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二外侧壁段(214)朝向所述外火孔的出口(2111)和/或所述稳焰孔的出口(2121)方向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外侧壁段(214)的外径小于所述外火孔的出口(2111)和/或所述稳焰孔的出口(2121)所在位置处的外径,沿由内向外的方向,所述第二外侧壁段(214)向上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能罩(20)的所述内壁与所述第二外侧壁段(214)之间不平行;和/或
所述第一外侧壁段(213)与所述第二外侧壁段(214)之间不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沿由外向内的方向,所述聚能罩(20)的所述内壁和/或所述第一外侧壁段(213)向上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能罩(20)的所述内壁与所述第一外侧壁段(213)平行或与所述第一外侧壁段(213)之间的夹角范围为2°-5°。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火盖组件(2)的所述外侧壁还包括:
第三外侧壁段(215),位于所述外火孔(104)的出口(2111)和/或所述稳焰孔(212)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外侧壁段(214)之间,所述第三外侧壁段(215)与所述第二外侧壁段(214)之间具有折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外侧壁段(215)沿上下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能罩(20)的所述内壁的顶端位于所述外火孔的出口(2111)和/或所述稳焰孔的出口(2121)的下方,且与所述外火孔的出口(2111)和/或所述稳焰孔的出口(2121)之间的高度差为2mm-8m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外圈(401),连接在所述聚能罩(20)的外侧,所述外圈(401)高于所述聚能罩(20)的所述内壁的顶端,且与所述聚能罩(20)的所述内壁的顶端之间的高度差为15mm-20mm。
CN202110326930.6A 2021-03-26 2021-03-26 燃气灶 Pending CN1130283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26930.6A CN113028396A (zh) 2021-03-26 2021-03-26 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26930.6A CN113028396A (zh) 2021-03-26 2021-03-26 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28396A true CN113028396A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74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26930.6A Pending CN113028396A (zh) 2021-03-26 2021-03-26 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2839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61459A1 (en) * 2022-04-13 2023-10-18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Burner module for a cooking hob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61459A1 (en) * 2022-04-13 2023-10-18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Burner module for a cooking hob
WO2023198576A1 (en) * 2022-04-13 2023-10-19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Burner module for a cooking hob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28396A (zh) 燃气灶
CN215336306U (zh) 燃气灶
CN110360562B (zh) 燃气灶具
CN215336307U (zh) 燃气灶
CN215336308U (zh) 燃气灶
CN211822619U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CN110360565B (zh) 一种分体式火盖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CN113028397A (zh) 燃气灶
CN214891353U (zh) 燃气灶
CN113028395A (zh) 燃气灶
CN112344396A (zh) 一种锅支架组件及红外燃烧器
CN112393310A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CN113137601A (zh) 燃气灶及其聚能罩
CN214891355U (zh) 燃气灶的聚能罩组件及燃气灶
CN214891354U (zh) 燃气灶
CN113137600A (zh) 燃气灶
CN110906330A (zh) 一种燃气燃烧器、灶具及点火方法
CN214223099U (zh) 上进风燃烧器
CN214891356U (zh) 燃气灶及其聚能罩
CN110793028A (zh) 一种高热负荷高热效率燃烧器
CN215637174U (zh) 聚能罩的上罩及燃气灶
CN215863581U (zh) 燃气灶的聚能盘及具有其的燃气灶
CN212377969U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及灶具
CN217685140U (zh) 聚能罩组件及燃气灶
CN218721486U (zh) 灶具燃烧器及包括其的灶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