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27910A - 旋转导向短节用的双轴向作用滑动轴承总成 - Google Patents

旋转导向短节用的双轴向作用滑动轴承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27910A
CN113027910A CN202110475424.3A CN202110475424A CN113027910A CN 113027910 A CN113027910 A CN 113027910A CN 202110475424 A CN202110475424 A CN 202110475424A CN 113027910 A CN113027910 A CN 1130279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bearing
radial
axial
stator
cylindrica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754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红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unlun Petroleum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unlun Petroleum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unlun Petroleum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unlun Petroleum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7542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2791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27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279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7/00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7/26System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02Parts of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 F16C33/04Brasses; Bushes; Linings
    • F16C33/043Sliding surface consisting mainly of ceramics, cermets or hard carbon, e.g. diamond like carbon [DL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206/00Materials with ceramics, cermets, hard carbon or similar non-metallic hard materials as main constituents
    • F16C2206/02Carbon based material
    • F16C2206/04Diamond like carbon [DLC]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旋转导向短节用的双轴向作用滑动轴承总成,包括:上转子总成与上定子总成组成的聚晶金刚石滑动轴承上总成,下转子总成与下定子总成组成的聚晶金刚石滑动轴承下总成,所述聚晶金刚石滑动轴承上总成设置有上轴向推力滑动摩擦副和上径向滑动摩擦副,所述聚晶金刚石滑动轴承下总成设置有下轴向推力滑动摩擦副和下径向滑动摩擦副,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摩擦副和所述上径向滑动摩擦副摩擦部的材质的耐磨性不低于聚晶金刚石摩擦部的耐磨性,同一摩擦副的摩擦部之间设置有2.0mm~5.0mm间隙,冷却液过流面积足够大,能够防止摩擦部龟裂,从而延长滑动轴承的工作寿命,同时兼顾了滑动轴承总成制造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旋转导向短节用的双轴向作用滑动轴承总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钻探用井下工具的金属加工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转导向短节用的双轴向作用滑动轴承总成。
背景技术
20世纪90年代,旋转导向钻井技术在国外问世,改变了定向井技术在控制井眼轨迹上传统的作业方式,旋转导向钻井在作业效率和安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在大位移定向钻井技术中发挥了显著优势。国内已研制出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样机并小批量推广试验,但仍存在诸如工作寿命短,造斜率低等问题。
旋转导向钻井系统井下工具分为导向短节、MWD模块、双向通讯和动力模块3大模块。其中,导向短节是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在旋转条件下进行定向钻井时的井下决策和执行机构,作用是将转盘扭矩传递给钻头并控制钻头侧向切削地层的侧向力大小和方向。导向短节结构复杂,工况复杂,承受的载荷复杂,其性能和寿命直接决定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优劣,是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最核心部分。
具体的,导向短节主要包括:旋转芯轴、不旋转外筒、导向翼肋、下接头、上硬质合金轴承总成、无接触传输装置、导向控制系统、液压模块、下硬质合金轴承总成等部分。其中,上、下硬质合金轴承总成分别包括硬质合金轴承转子总成和硬质合金轴承定子总成构成。转子总成和定子总成可相对转动。使用时,上、下硬质合金轴承总成共同作用,降低旋转芯轴和下接头相对不旋转外筒旋转时端面和内外径向的摩擦力,提高导向短节的耐磨能力,使旋转芯轴居中。
由于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在井下高温高压和高固相含量钻井液冷却润滑条件下工作,现有上、下硬质合金轴承总成中的径向滑动摩擦部硬质合金及轴向滑动摩擦部硬质合金经常发生龟裂现象,严重影响了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和寿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旋转导向短节用的双轴向作用滑动轴承总成,以更好地满足旋转导向钻井系统高工作可靠性和长寿命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导向短节用的双轴向作用滑动轴承总成,能够防止摩擦部龟裂,从而延长滑动轴承的工作寿命,满足旋转导向钻井需求,同时兼顾制造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旋转导向短节用的双轴向作用滑动轴承总成,包括:上转子总成,上定子总成,上挡环,下挡环,下定子总成和下转子总成;
所述上转子总成与上定子总成组成聚晶金刚石滑动轴承上总成,用于将旋转导向短节不旋转外筒上端受到的来自旋转导向短节不旋转外筒支撑翼肋的径向推靠力传递给旋转导向短节旋转芯轴输入端,同时限制旋转导向短节不旋转外筒相对旋转导向短节旋转芯轴向上运动;
所述下转子总成与下定子总成组成聚晶金刚石滑动轴承下总成,用于将旋转导向短节不旋转外筒下端受到的来自旋转导向短节不旋转外筒支撑翼肋的径向推靠力传递给旋转导向短节旋转芯轴输出端,同时限制旋转导向短节不旋转外筒相对旋转导向短节旋转芯轴向下运动;
所述聚晶金刚石滑动轴承上总成设置有上轴向推力滑动摩擦副和上径向滑动摩擦副;所述聚晶金刚石滑动轴承下总成设置有下轴向推力滑动摩擦副和下径向滑动摩擦副,所述上轴向推力滑动摩擦副摩擦部受到的轴向力大于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摩擦副摩擦部受到的轴向力,所述下径向滑动摩擦副摩擦部受到的径向力大于所述上径向滑动摩擦副摩擦部受到的径向力,至少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摩擦副和所述上径向滑动摩擦副摩擦部的材质的耐磨性不低于聚晶金刚石摩擦部的耐磨性,同一所述摩擦副的摩擦部之间的间隙为2.0mm~5.0mm。
本申请所提供的旋转导向短节用的双轴向作用滑动轴承总成,通过在一个滑动轴承总成中同时设置两对径向轴承滑动摩擦副和两对轴向轴承滑动摩擦副,限制了旋转导向短节旋转芯轴相对旋转导向短节不旋转外筒轴线倾斜的角度和轴向移动的位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旋转芯轴与不旋转外筒的同心度及工作平稳性;并且针对受力较小的滑动摩擦副,其摩擦部材质的耐磨性不低于聚晶金刚石摩擦部的耐磨性,摩擦部之间有2.0mm~5.0mm间隙,冷却液过流面积足够大,能够防止摩擦部龟裂,从而延长滑动轴承的工作寿命,同时兼顾了滑动轴承总成制造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对进一步说明。
图1至图3分别是一种旋转导向短节用的双轴向作用滑动轴承总成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种上转子总成和下转子总成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种上、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一种上、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基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一种上定子总成和下定子总成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一种上定子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一种下定子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10至图12分别是一种上、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基体结构示意图;
图13至图15分别是一种上止推环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一种上止推环结构示意图;
图17至图19分别是一种下止推环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0是一种下止推环结构示意图;
图21是一种上轴承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2是一种上轴承座结构示意图;
图23是一种下轴承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4是一种下轴承座结构示意图;
图25是一种上轴承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6是一种下轴承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7是一种上径向弹性套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8是一种上径向弹性套结构示意图;
图29是一种下径向弹性套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0是一种下径向弹性套结构示意图;
图31是一种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结构示意图;
图32是一种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3和图34分别是一种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基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5是一种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结构示意图;
图36是一种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7是一种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基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8是一种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结构示意图;
图39是一种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基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0是一种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结构示意图;
图41是一种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基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2是一种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结构示意图;
图43是一种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4是一种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基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5是一种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结构示意图;
图46是一种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基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7是一种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结构示意图;
图48是一种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基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9是一种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结构示意图;
图50是一种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1是一种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基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2是一种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基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3是一种凸面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4是一种凹面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5是一种凸面准等厚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6是一种凹面准等厚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7是一种平面边倒圆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8是一种平面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9是一种凸面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摩擦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0是一种凹面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摩擦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1是一种平面边倒圆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摩擦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2是一种平面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摩擦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3是一种双圆头键结构示意图;
图64是一种三圆头键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1、上转子总成;11、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2、“O”型橡胶密封圈;13、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131、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基体;1311、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第二外圆柱面;1316、第一骑缝圆柱销钉槽;1317、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第一内圆柱面;1319、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摩擦部安装孔;132、第一径向滑动摩擦部;14、注油塞;15、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151、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基体;1511、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第一内圆柱面;1512、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摩擦部安装孔;152、第一轴向滑动摩擦部;16、“O”型橡胶密封圈;
2、上定子总成;20、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201、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基体;2010、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摩擦部安装孔;2011、第三骑缝圆柱销钉槽;2012、第一外螺纹;2013、第一外定位键槽;2015、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四外圆柱面;2016、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二外圆柱面;2017、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一外圆柱面;2018、第二外螺纹;2019、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三外圆柱面;202、第二径向滑动摩擦部;21、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211、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基体;2111、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摩擦部安装孔;2113、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第一内圆柱面;2114、第五骑缝圆柱销钉槽;2115、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定位键槽;2116、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第二内圆柱面;2117、第二内螺纹;2119、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第一端面;212、第二轴向滑动摩擦部;22、圆柱销钉;23、上推力调整环;24、上止推环;241、上止推环第一内圆锥面;243、第一内螺纹;244、上止推环第一内圆柱面;245、上止推环第三下定位键槽;246、上止推环第一内球面;247、上止推环沉孔;249、上止推环第一端面;25、“O”型橡胶密封圈;26、上轴承座;262、上轴承座第一外圆锥面;265、第一内定位键槽;266、上轴承座外螺纹;267、上轴承座第一外球面;268、上轴承座第一内圆柱面;27、“O”型橡胶密封圈;28、上径向弹性套;281、上径向弹性套轴向通孔;282、第一多头棱;283、第一定位键通孔;284、上径向弹性套内圆柱面;285、上径向弹性套外圆柱面;29、第一定位键;210、第三定位键;
3、上挡环;
4、下转子总成;41、内六角圆柱头螺钉;42、“O”型橡胶密封圈;43、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431、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基体;4311、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第二外圆柱面;4316、第二骑缝圆柱销钉槽;4317、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第一内圆柱面;4318、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第一外圆柱面;4319、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摩擦部安装孔;432、第三径向滑动摩擦部;44、注油塞;45、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451、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基体;4511、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第一内圆柱面;4512、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摩擦部安装孔;452、第三轴向滑动摩擦部;46、“O”型橡胶密封圈;
5、下定子总成;50、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501、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基体;5010、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摩擦部安装孔;5011、第四骑缝圆柱销钉槽;5012、第三外螺纹;5013、第二外定位键槽;5015、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四外圆柱面;5016、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二外圆柱面;5017、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一外圆柱面;5018、第四外螺纹;5019、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三外圆柱面;502、第四径向滑动摩擦部;5021、聚晶金刚石;5022、硬质合金;51、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511、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基体;5111、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摩擦部安装孔;5113、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第一内圆柱面;5114、第六骑缝圆柱销钉槽;5115、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定位键槽;5116、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第二内圆柱面;5117、第四内螺纹;5119、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第一端面;512、第四轴向滑动摩擦部;52、圆柱销钉;53、下推力调整环;54、下止推环;541、下止推环第二内圆锥面;543、第三内螺纹;544、下止推环第一内圆柱面;545、下止推环第三下定位键槽;546、下止推环第二内球面;547、下止推环沉孔;549、下止推环第一端面;55、“O”型橡胶密封圈;56、下轴承座;562、下轴承座第二外圆锥面;565、第二内定位键槽;566、下轴承座外螺纹;567、下轴承座第二外球面;568、下轴承座第一内圆柱面;58、下径向弹性套;581、下径向弹性套轴向通孔;582、第二多头棱;583、第二定位键通孔;584、下径向弹性套内圆柱面;585、下径向弹性套外圆柱面;59、第二定位键;510、第四定位键;
6、下挡环;
R1、径向滑动摩擦副半径;R2、凸面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连接圆柱面(复合圆柱面)半径;R3、凹面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连接圆柱面(复合圆柱面)半径;h、聚晶金刚石层厚度;r、摩擦部边倒圆角半径;c、摩擦部边倒角距离;α、摩擦部边倒角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64,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双轴向作用聚晶金刚石滑动轴承总成可以包括:上转子总成1,上定子总成2,上挡环3,下转子总成4,下定子总成5和下挡环6。
所述上转子总成1与上定子总成2组成聚晶金刚石滑动轴承上总成,用于将旋转导向短节不旋转外筒上端受到的来自旋转导向短节不旋转外筒上支撑翼肋的径向推靠力传递给旋转导向短节旋转芯轴输入端,同时限制旋转导向短节不旋转外筒相对旋转导向短节旋转芯轴向上运动;;
所述下转子总成4与下定子总成5组成聚晶金刚石滑动轴承下总成,用于将旋转导向短节不旋转外筒下端受到的来自旋转导向短节不旋转外筒上支撑翼肋的径向推靠力传递给旋转导向短节旋转芯轴输出端,同时限制旋转导向短节不旋转外筒相对旋转导向短节旋转芯轴向下运动。
所述聚晶金刚石滑动轴承上总成设置有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摩擦副和上径向滑动轴承摩擦副;所述聚晶金刚石滑动轴承下总成设置有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摩擦副和下径向滑动轴承摩擦副,所述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摩擦副摩擦部受到的轴向力大于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摩擦副摩擦部受到的轴向力,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摩擦副摩擦部受到的径向力大于上径向滑动轴承摩擦副摩擦部受到的径向力,因此通常情况下(兼顾经济性和寿命),所述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摩擦副摩擦部材质的耐磨性高于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摩擦副摩擦部材质的耐磨性,下径向滑动轴承摩擦副摩擦部材质的耐磨性高于上径向滑动轴承摩擦副摩擦部材质的耐磨性。受力较小的径向/轴向滑动轴承摩擦副摩擦部的材质选择聚晶金刚石摩擦部,受力较大的径向/轴向滑动轴承摩擦副摩擦部的材质选择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能保证滑动轴承总成在使用时滑动轴承有足够长的工作寿命,从而满足旋转导向钻井需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轴向推力滑动摩擦副的摩擦部为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摩擦副的摩擦部为聚晶金刚石摩擦部,所述上径向滑动摩擦副的摩擦部为聚晶金刚石摩擦部,所述下径向滑动摩擦副的摩擦部为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转子总成1包括: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13和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15;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13包括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基体131和第一径向滑动摩擦部132;所述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15包括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基体151和第一轴向滑动摩擦部152。
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第一内圆柱面1317设置有第一骑缝圆柱销钉槽1316。
所述上定子总成2包括: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20,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21,上止推环24,上推力调整环23,上轴承座26,第一定位键29和上径向弹性套28;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20包括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基体201和第二径向滑动摩擦部202;所述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21包括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基体211和第二轴向滑动摩擦部212;所述第一径向滑动摩擦部132和第二径向滑动摩擦部202形成一个上径向轴承滑动摩擦副,所述第一轴向滑动摩擦部152和第二轴向滑动摩擦部212形成一个上轴向推力轴承滑动摩擦副;所述第一径向滑动摩擦部132、所述第二径向滑动摩擦部202、所述第一轴向滑动摩擦部152和第二轴向滑动摩擦部212均为聚晶金刚石摩擦部,或/和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
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一外圆柱面2017设置有第一外定位键槽2013,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二外圆柱面2016设置有第一外螺纹2012,或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三外圆柱面2019设置有第二外螺纹2018,或/和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四外圆柱面2015设置有第三骑缝圆柱销钉槽2011;所述上轴承座第一内圆柱面268设置有第一内定位键槽265。
所述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第一内圆柱面2113设置有第五骑缝圆柱销钉槽2114,或所述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第一端面2119设置有第三上定位键槽2115,或所述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第二内圆柱面2116设置有第二内螺纹2117。
所述上止推环第一内圆柱面244设置有第一内螺纹243,或所述上止推环第一端面249设置有第三下定位键槽245,或所述上止推环内圆锥面241设置有沉孔247;所述上止推环24设置有第一内圆锥面241或第一内球面246;所述上轴承座26设置有第一外圆锥面262或第一外球面267;所述上径向弹性套28设置有轴向通孔281,以便上径向弹性套28受到外力时能够有空间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起到减震作用。
所述下转子总成4包括: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43和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45;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43包括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基体431和第三径向滑动摩擦部432;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45包括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基体451和第三轴向滑动摩擦部452。
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第一内圆柱面4317设置有第二骑缝圆柱销钉槽4316。
所述下定子总成5包括: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50,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51,下止推环54,下推力调整环53,下轴承座56,第二定位键59和下径向弹性套58;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50包括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基体501和第四径向滑动摩擦部502;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51包括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基体511和第四轴向滑动摩擦部512;所述第三径向滑动摩擦部432和第四径向滑动摩擦部502形成一个下径向轴承滑动摩擦副,所述第三轴向滑动摩擦部452和第四轴向滑动摩擦部512形成一个下轴向推力轴承滑动摩擦副;所述第三径向滑动摩擦部432、第四径向滑动摩擦部502、所述第三轴向滑动摩擦部452和第四轴向滑动摩擦部512均为聚晶金刚石摩擦部,或/和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
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一外圆柱面5017设置有第二外定位键槽5013,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二外圆柱面5016设置有第三外螺纹5012,或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三外圆柱面5019设置有第四外螺纹5018,或/和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四外圆柱面5015设置有第四骑缝圆柱销钉槽5011;所述下轴承座第一内圆柱面568设置有第二内定位键槽565。
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第一内圆柱面5113设置有第六骑缝圆柱销钉槽5114,或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第一端面5119设置有第二定位键槽5115,或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第二内圆柱面5116设置有第四内螺纹5117。
所述下止推环第一内圆柱面544设置有第三内螺纹543,或所述下止推环第一端面549设置有第四定位键槽545,或所述下止推环内圆锥面541设置有沉孔547;所述下止推环54设置有第二内圆锥面541或第二内球面546;所述下轴承座56设置有第二外圆锥面562或第二外球面567;所述下径向弹性套58设置有轴向通孔581,以便下径向弹性套58受到外力时能够有空间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起到减震作用。
本申请说明书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一个滑动轴承总成中同时设置两对径向轴承滑动摩擦副和两对轴向轴承滑动摩擦副,限制了旋转导向短节旋转芯轴相对旋转导向短节不旋转外筒轴线倾斜的角度和轴向移动的位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旋转芯轴与不旋转外筒的同心度及工作平稳性。
整体上,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滑动轴承总成中:上径向滑动轴承摩擦副的摩擦部、下径向滑动轴承摩擦副的摩擦部、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摩擦副的摩擦部和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摩擦副的摩擦部为边倒角或边倒圆角聚晶金刚石摩擦部和/或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由于本申请上径向滑动轴承摩擦副、下径向滑动轴承摩擦副、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摩擦副和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摩擦副各配对摩擦部之间有足够大间隙(上径向滑动轴承摩擦副径向间隙由第一径向摩擦部出露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基体外圆柱面的高度1.0mm~2.0mm、第二径向摩擦部出露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基体内圆柱面的高度1.0mm~2.0mm确定,即上径向间隙2.0mm~4.0mm;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摩擦副轴向间隙由第一轴向摩擦部出露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基体的高度1.0mm~2.5mm、第二轴向摩擦部出露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基体的高度1.0mm~2.5mm确定,即上轴向间隙2.0mm~5.0mm;同理,下上径向间隙2.0mm~4.0mm,下轴向间隙2.0mm~5.0mm),当旋转导向短节旋转芯轴相对旋转导向短节不旋转外筒顺时针旋转时,井筒环空内的钻井液会进入下转子总成和下定子总成之间、上转子总成和上定子总成之间的间隙,及时冷却润滑摩擦部,防止摩擦部龟裂,从而延长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使用寿命,满足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综合使用需求。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根据上定子总成2和下定子总成5的具体组成、结构等不同,以不同的实施方式展开并进行详细阐述。
参看图1、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3、图17、图21、图22、图23、图24、图27、图28、图29、图30、图31、图32、图33、图35、图36、图37、图42、图43、图44、图49、图50、图51、图53、图54、图58和图64,第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双轴向作用聚晶金刚石滑动轴承总成,包括上转子总成1,上定子总成2,上挡环3,下转子总成4,下定子总成5和下挡环6。其中,
所述上转子总成1包括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1、“O”型橡胶密封圈12、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13、注油塞14、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15、“O”型橡胶密封圈16;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13包括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基体131和第一径向滑动摩擦部132;所述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15包括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基体151和第一轴向滑动摩擦部152。
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第一内圆柱面1317设置有第一骑缝圆柱销钉槽1316。
所述上定子总成2包括: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20,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21,上止推环24,上推力调整环23,上轴承座26,第一定位键29和上径向弹性套28;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20包括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基体201和第二径向滑动摩擦部202;所述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21包括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基体211和第二轴向滑动摩擦部212;所述第一径向滑动摩擦部132和第二径向滑动摩擦部202形成一个上径向轴承滑动摩擦副,所述第一轴向滑动摩擦部152和第二轴向滑动摩擦部212形成一个上轴向推力轴承滑动摩擦副;所述第一径向滑动摩擦部132、所述第二径向滑动摩擦部202、所述第一轴向滑动摩擦部152和第二轴向滑动摩擦部212均为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
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一外圆柱面2017设置有第一外定位键槽2013,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二外圆柱面2016设置有第一外螺纹2012,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四外圆柱面2015设置有第三骑缝圆柱销钉槽2011。
所述上轴承座第一内圆柱面268设置有第一内定位键槽265。
所述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第一内圆柱面2113设置有第五骑缝圆柱销钉槽2114。
所述上止推环第一内圆柱面244设置有第一内螺纹243。
所述下转子总成4包括内六角圆柱头螺钉41、“O”型橡胶密封圈42、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43、注油塞44、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45、“O”型橡胶密封圈46;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43包括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基体431和第三径向滑动摩擦部432;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45包括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基体451和第三轴向滑动摩擦部452。
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第一内圆柱面4317设置有第二骑缝圆柱销钉槽4316。
所述下定子总成5包括: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50,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51,下止推环54,下推力调整环53,下轴承座56,第二定位键59和下径向弹性套58;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50包括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基体501和第四径向滑动摩擦部502;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51包括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基体511和第四轴向滑动摩擦部512;所述第三径向滑动摩擦部432和第四径向滑动摩擦部502形成一个下径向轴承滑动摩擦副,所述第三轴向滑动摩擦部452和第四轴向滑动摩擦部512形成一个下轴向推力轴承滑动摩擦副;所述第三径向滑动摩擦部432、第四径向滑动摩擦部502、所述第三轴向滑动摩擦部452和第四轴向滑动摩擦部512均为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
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一外圆柱面5017设置有第二外定位键槽5013,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二外圆柱面5016设置有第三外螺纹5012,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四外圆柱面5015设置有第四骑缝圆柱销钉槽5011。
所述下轴承座第一内圆柱面568设置有第二内定位键槽565。
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第一内圆柱面5113设置有第六骑缝圆柱销钉槽5114。
所述下止推环第一内圆柱面544设置有第三内螺纹543。
所述上转子总成1中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13与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15之间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1连接在一起,同时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第二外圆柱面1311与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第一内圆柱面1511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下转子总成4中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43与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45之间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41连接在一起,同时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第二外圆柱面4311与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第一内圆柱面4511之间为过盈配合。
所述上定子总成2还包括上圆柱销钉22,所述下定子总成还包括下圆柱销钉52;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四外圆柱面2015与所述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第一内圆柱面2113之间通过所述上圆柱销钉22连接在一起,同时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四外圆柱面2015与所述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第一内圆柱面2113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二外圆柱面第一外螺纹2012与所述上止推环第一内圆柱面第一内螺纹243连接在一起;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20与所述上轴承座26之间通过所述上径向弹性套28连接在一起;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四外圆柱面5015与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第一内圆柱面5113之间通过所述下圆柱销钉52连接在一起,同时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四外圆柱面5015与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第一内圆柱面5113之间通过所述下圆柱销钉52连接在一起为过盈配合;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二外圆柱面第三外螺纹5012与所述下止推环第一内圆柱面第三内螺纹543连接在一起;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50与所述下轴承座56之间通过所述下径向弹性套58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内螺纹243和所述第一外螺纹2012均为右旋螺纹;所述第三内螺纹543和所述第三外螺纹5012均为左旋螺纹。
所述上径向弹性套28沿轴向均设置有3个通孔281,所述下径向弹性套58沿轴向均设置有3个通孔581;所述上径向弹性套28和所述下径向弹性套58的材质均为氟橡胶,邵氏(肖氏)硬度75;所述上径向弹性套内圆柱面284设置有第一定位键通孔283,所述下径向弹性套内圆柱面584设置有第二定位键通孔583;所述上径向弹性套外圆柱面285设置有第一多头棱282,所述下径向弹性套外圆柱面585设置有第二多头棱582。
所述第一外定位键槽2013的个数和第一定位键通孔283的个数均为3~6个,所述第一外定位键槽2013与所述第一定位键通孔283配对;所述第二外定位键槽5013的个数和所述第二定位键通孔583的个数均为3~6个,所述第二外定位键槽5013与所述第二定位键通孔583配对;所述第一内定位键槽265的个数和所述第一多头棱282的个数均为3~6个,所述第一内定位键槽265与所述第一多头棱282配对;所述第二内定位键槽565的个数和所述第二多头棱582的个数均为3~6个,所述第二内定位键槽565与所述第二多头棱582配对。
所述上轴承座外螺纹266为右旋螺纹;所述下轴承座外螺纹566为左旋螺纹。
所述上止推环第一内圆锥面241和所述上轴承座第一外圆锥面262接触;所述下止推环第二内圆锥面541和所述下轴承座第二外圆锥面562接触。
所述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为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
所述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为凸面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摩擦部,或/和凹面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摩擦部,或/和平面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摩擦部;
所述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尺寸为:边倒角距离c=0.5mm,边倒角角度α=45°,径向滑动摩擦副半径R1=70mm,聚晶金刚石层厚度h=2.5mm。
所述第一径向滑动摩擦部132与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摩擦部安装孔1319之间,所述第二径向滑动摩擦部202与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摩擦部安装孔2010之间,所述第三径向滑动摩擦部432与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摩擦部安装孔4319之间,所述第四径向滑动摩擦部502与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摩擦部安装孔5010之间;所述第一轴向滑动摩擦部152与所述上轴向滑动轴承转子摩擦部安装孔1512之间,所述第二轴向滑动摩擦部212与所述上轴向滑动轴承定子摩擦部安装孔2111之间,所述第三轴向滑动摩擦部452与所述下轴向滑动轴承转子摩擦部安装孔4512之间,所述第四轴向滑动摩擦部512与所述下轴向滑动轴承定子摩擦部安装孔5111之间,通过焊料和焊剂采用火焰硬钎焊方法焊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骑缝圆柱销钉槽1316、所述第二骑缝圆柱销钉槽4316、第三骑缝圆柱销钉槽2011、第四骑缝圆柱销钉槽5011、第五骑缝圆柱销钉槽2114和第六骑缝圆柱销钉槽5114的个数分别为3个。
所述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的电阻均小于110欧姆。
所述第一定位键和所述第二定位键均为三圆头键,所述第一定位键和所述第二定位键的数量均为3个;所述第三定位键和第四定位键为双圆头平键,所述第三定位键和所述第四定位键的数量均为2个。
参看图2、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1、图15、图16、图19、图20、图25、图26、图27、图28、图29、图31、图32、图34、图35、图38、图39、图42、图45、图46、图49、图52、图55、图56、图58、图63和图64,第二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双轴向作用聚晶金刚石滑动轴承总成,包括上转子总成1,上定子总成2,上挡环3,下转子总成4,下定子总成5和下挡环6。其中,
所述上转子总成1包括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1、“O”型橡胶密封圈12、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13、注油塞14、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15、“O”型橡胶密封圈16;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13包括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基体131和第一径向滑动摩擦部132;所述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15包括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基体151和第一轴向滑动摩擦部152;
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第一内圆柱面1317设置有第一骑缝圆柱销钉槽1316;
所述上定子总成2包括: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20,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21,上止推环24,上推力调整环23,上轴承座26,第一定位键29和上径向弹性套28;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20包括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基体201和第二径向滑动摩擦部202;所述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21包括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基体211和第二轴向滑动摩擦部212;所述第一径向滑动摩擦部132和第二径向滑动摩擦部202形成一个上径向轴承滑动摩擦副,所述第一轴向滑动摩擦部152和第二轴向滑动摩擦部212形成一个上轴向推力轴承滑动摩擦副;所述第一径向滑动摩擦部132、所述第二径向滑动摩擦部202、所述第一轴向滑动摩擦部152和第二轴向滑动摩擦部212均为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
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一外圆柱面2017设置有第一外定位键槽2013,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三外圆柱面2019设置有第二外螺纹2018。
所述上轴承座第一内圆柱面268设置有第一内定位键槽265。
所述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第二内圆柱面2116设置有第二内螺纹2117。
所述上止推环第一端面249设置有第三下定位键槽245。
所述下转子总成4包括内六角圆柱头螺钉41、“O”型橡胶密封圈42、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43、注油塞44、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45、“O”型橡胶密封圈46;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43包括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基体431和第三径向滑动摩擦部432;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45包括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基体451和第三轴向滑动摩擦部452。
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第一内圆柱面4317设置有第二骑缝圆柱销钉槽4316。
所述下定子总成5包括: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50,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51,下止推环54,下推力调整环53,下轴承座56,第二定位键59和下径向弹性套58;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50包括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基体501和第四径向滑动摩擦部502;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51包括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基体511和第四轴向滑动摩擦部512;所述第三径向滑动摩擦部432和第四径向滑动摩擦部502形成一个下径向轴承滑动摩擦副,所述第三轴向滑动摩擦部452和第四轴向滑动摩擦部512形成一个下轴向推力轴承滑动摩擦副;所述第三径向滑动摩擦部432、第四径向滑动摩擦部502、所述第三轴向滑动摩擦部452和第四轴向滑动摩擦部512均为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
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一外圆柱面5017设置有第二外定位键槽5013,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三外圆柱面5019设置有第四外螺纹5018。
所述下轴承座第一内圆柱面568设置有第二内定位键槽565。
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第二内圆柱面5116设置有第四内螺纹5117。
所述下止推环第一端面549设置有第四定位键槽545。
所述上转子总成1中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13与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15之间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1连接在一起,同时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第二外圆柱面1311与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第一内圆柱面1511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下转子总成4中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43与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45之间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41连接在一起,同时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第二外圆柱面4311与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第一内圆柱面4511之间为过盈配合。
所述上定子总成2还包括第三定位键210,所述下定子总成5还包括第四定位键510;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三外圆柱面第二外螺纹2018与所述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第二内圆柱面第二内螺纹2117连接在一起,所述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21与所述上止推环24之间通过所述第三定位键210定位;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20与所述上轴承座26之间通过所述上径向弹性套28和和第一定位键29连接在一起;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三外圆柱面第四外螺纹5018与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第二内圆柱面第四内螺纹5117连接在一起,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51与所述下止推环54之间通过所述第四定位键510定位;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50与所述下轴承座56之间通过所述下径向弹性套58和和第二定位键59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二内螺纹2117和所述第二外螺纹2018均为右旋螺纹;所述第四内螺纹5117和所述第四外螺纹5018均为左旋螺纹。
所述上径向弹性套28沿轴向均设置有3个通孔281,所述下径向弹性套58沿轴向均设置有3个通孔581;所述上径向弹性套28和所述下径向弹性套58的材质均为氟橡胶,邵氏(肖氏)硬度75;所述上径向弹性套内圆柱面284设置有第一定位键通孔283,所述下径向弹性套内圆柱面584设置有第二定位键通孔583;所述上径向弹性套外圆柱面285设置有第一多头棱282,所述下径向弹性套外圆柱面585设置有第二多头棱582。
所述第一外定位键槽2013的个数和第一定位键通孔283的个数均为3~6个,所述第一外定位键槽2013与所述第一定位键通孔283配对;所述第二外定位键槽5013的个数和所述第二定位键通孔583的个数均为3~6个,所述第二外定位键槽5013与所述第二定位键通孔583配对;所述第一内定位键槽265的个数和所述第一多头棱282的个数均为3~6个,所述第一内定位键槽265与所述第一多头棱282配对;所述第二内定位键槽565的个数和所述第二多头棱582的个数均为3~6个,所述第二内定位键槽565与所述第二多头棱582配对。
所述上轴承座外螺纹266为右旋螺纹;所述下轴承座外螺纹566为左旋螺纹。
所述上止推环第一内球面246和所述上轴承座第一外球面267接触;所述下止推环第二内球面546和所述下轴承座第二外球面567接触。
所述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为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
所述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为凸面准等厚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或/和凹面准等厚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或/和平面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
所述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尺寸为:边倒角距离c=0.5mm,边倒角角度α=45°,径向滑动摩擦副半径R1=50mm,凸面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连接圆柱面半径R2=47.5mm,凹面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连接圆柱面半径R3=52.5mm,聚晶金刚石层厚度h=2.5mm。
所述第一径向滑动摩擦部132与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摩擦部安装孔1319之间,所述第二径向滑动摩擦部202与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摩擦部安装孔2010之间,所述第三径向滑动摩擦部432与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摩擦部安装孔4319之间,所述第四径向滑动摩擦部502与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摩擦部安装孔5010之间;所述第一轴向滑动摩擦部152与所述上轴向滑动轴承转子摩擦部安装孔1512之间,所述第二轴向滑动摩擦部212与所述上轴向滑动轴承定子摩擦部安装孔2111之间,所述第三轴向滑动摩擦部452与所述下轴向滑动轴承转子摩擦部安装孔4512之间,所述第四轴向滑动摩擦部512与所述下轴向滑动轴承定子摩擦部安装孔5111之间,通过焊料和焊剂采用火焰硬钎焊方法焊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骑缝圆柱销钉槽1316和所述第二骑缝圆柱销钉槽4316的个数分别为5个。
所述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的电阻均小于55欧姆。
所述第一定位键和所述第二定位键均为三圆头键,所述第一定位键和所述第二定位键的数量均为3个;所述第三定位键和所述第四定位键为双圆头平键,所述第三定位键和所述第四定位键的数量均为2个。
参看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2、图14、图18、图21、图22、图23、图24、图27、图28、图29、图30、图31、图32、图33、图35、图40、图41、图42、图47、图48、图49、图50、图51、图59、图60、图62和图64,第三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双轴向作用聚晶金刚石滑动轴承总成,包括上转子总成1,上定子总成2,上挡环3,下转子总成4,下定子总成5和下挡环6。
所述上转子总成1包括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1、“O”型橡胶密封圈12、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13、注油塞14、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15、“O”型橡胶密封圈16;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13包括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基体131和第一径向滑动摩擦部132;所述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15包括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基体151和第一轴向滑动摩擦部152。
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第一内圆柱面1317设置有第一骑缝圆柱销钉槽1316。
所述上定子总成2包括: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20,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21,上止推环24,上推力调整环23,上轴承座26,第一定位键29和上径向弹性套28;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20包括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基体201和第二径向滑动摩擦部202;所述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21包括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基体211和第二轴向滑动摩擦部212;所述第一径向滑动摩擦部132和第二径向滑动摩擦部202形成一个上径向轴承滑动摩擦副,所述第一轴向滑动摩擦部152和第二轴向滑动摩擦部212形成一个上轴向推力轴承滑动摩擦副;所述第一径向滑动摩擦部132、所述第二径向滑动摩擦部202、所述第一轴向滑动摩擦部152和第二轴向滑动摩擦部212均为聚晶金刚石摩擦部。
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一外圆柱面2017设置有第一外定位键槽2013,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二外圆柱面2016设置有第一外螺纹2012。
所述上轴承座第一内圆柱面268设置有第一内定位键槽265。
所述上止推环第一内圆柱面244设置有第一内螺纹243。
所述下转子总成4包括内六角圆柱头螺钉41、“O”型橡胶密封圈42、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43、注油塞44、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45、“O”型橡胶密封圈46;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43包括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基体431和第三径向滑动摩擦部432;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45包括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基体451和第三轴向滑动摩擦部452;
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第二外圆柱面4318设置有第二多头螺旋冷却槽;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第一内圆柱面4317设置有第二骑缝圆柱销钉槽4316。
所述下定子总成5包括: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50,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51,下止推环54,下推力调整环53,下轴承座56,第二定位键59和下径向弹性套58;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50包括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基体501和第四径向滑动摩擦部502;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51包括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基体511和第四轴向滑动摩擦部512;所述第三径向滑动摩擦部432和第四径向滑动摩擦部502形成一个下径向轴承滑动摩擦副,所述第三轴向滑动摩擦部452和第四轴向滑动摩擦部512形成一个下轴向推力轴承滑动摩擦副;所述第三径向滑动摩擦部432、第四径向滑动摩擦部502、所述第三轴向滑动摩擦部452和第四轴向滑动摩擦部512均为聚晶金刚石摩擦部。
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一外圆柱面5017设置有第二外定位键槽5013,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二外圆柱面5016设置有第三外螺纹5012。
所述下轴承座第一内圆柱面568设置有第二内定位键槽565。
所述下止推环第一内圆柱面544设置有第三内螺纹543。
所述上转子总成1中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13与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15之间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1连接在一起,同时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第二外圆柱面1311与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第一内圆柱面1511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下转子总成4中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43与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45之间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41连接在一起,同时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第二外圆柱面4311与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第一内圆柱面4511之间为过盈配合。
所述上定子总成2还包括上内六角圆柱头螺钉210,所述下定子总成还包括下内六角圆柱头螺钉510;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二外圆柱面第一外螺纹2012与所述上止推环第一内圆柱面第一内螺纹243连接在一起,所述上止推环24与所述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21之间通过所述上内六角圆柱头螺钉210连接在一起;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20与所述上轴承座26之间通过所述上径向弹性套28和和第一定位键29连接在一起;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二外圆柱面第二外螺纹5012与所述下止推环第一内圆柱面第二内螺纹543连接在一起,所述下止推环54与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51之间通过所述下内六角圆柱头螺钉510连接在一起;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50与所述下轴承座56之间通过所述下径向弹性套58和和第二定位键59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内螺纹243和所述第一外螺纹2012均为右旋螺纹;所述第三内螺纹543和所述第三外螺纹5012均为左旋螺纹。
所述上径向弹性套28沿轴向均设置有3个通孔281,所述下径向弹性套58沿轴向均设置有3个通孔581;所述上径向弹性套28和所述下径向弹性套58的材质均为氟橡胶,邵氏(肖氏)硬度75;所述上径向弹性套内圆柱面284设置有第一定位键通孔283,所述下径向弹性套内圆柱面584设置有第二定位键通孔583;所述上径向弹性套外圆柱面285设置有第一多头棱282,所述下径向弹性套外圆柱面585设置有第二多头棱582。
所述第一外定位键槽2013的个数和第一定位键通孔283的个数均为3~6个,所述第一外定位键槽2013与所述第一定位键通孔283配对;所述第二外定位键槽5013的个数和所述第二定位键通孔583的个数均为3~6个,所述第二外定位键槽5013与所述第二定位键通孔583配对;所述第一内定位键槽265的个数和所述第一多头棱282的个数均为3~6个,所述第一内定位键槽265与所述第一多头棱282配对;所述第二内定位键槽565的个数和所述第二多头棱582的个数均为3~6个,所述第二内定位键槽565与所述第二多头棱582配对。
所述上轴承座外螺纹266为右旋螺纹,所述下轴承座外螺纹566为左旋螺纹。
所述上止推环第一内圆锥面241和所述上轴承座第一外圆锥面262接触;所述下止推环第二内圆锥面541和所述下轴承座第二外圆锥面562接触。
所述聚晶金刚石摩擦部为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摩擦部。
所述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摩擦部为凸面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摩擦部,或/和凹面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摩擦部,或/和平面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摩擦部。
所述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摩擦部尺寸为:边倒角距离c=0.5mm,边倒角角度α=45°,径向摩擦副半径R1=100mm。
所述第一径向滑动摩擦部132与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摩擦部安装孔1319之间,所述第二径向滑动摩擦部202与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摩擦部安装孔2010之间,所述第三径向滑动摩擦部432与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摩擦部安装孔4319之间,所述第四径向滑动摩擦部502与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摩擦部安装孔5010之间;所述第一轴向滑动摩擦部152与所述上轴向滑动轴承转子摩擦部安装孔1512之间,所述第二轴向滑动摩擦部212与所述上轴向滑动轴承定子摩擦部安装孔2111之间,所述第三轴向滑动摩擦部452与所述下轴向滑动轴承转子摩擦部安装孔4512之间,所述第四轴向滑动摩擦部512与所述下轴向滑动轴承定子摩擦部安装孔5111之间,通过焊料和焊剂采用无压浸渍烧结硬钎焊方法焊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骑缝圆柱销钉槽1316和第二骑缝圆柱销钉槽431个数分别为3个。
所述聚晶金刚石摩擦部的电阻均小于110欧姆。
所述第一定位键和第二定位键均为三圆头键,第一定位键和第二定位键的数量均为3个;所述第三定位键和第四定位键为双圆头平键,所述第三定位键和所述第四定位键的数量均为2个。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上”、“下”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说明书中的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照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方式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旋转导向短节用的双轴向作用滑动轴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转子总成,上定子总成,上挡环,下挡环,下定子总成和下转子总成;
所述上转子总成与上定子总成组成聚晶金刚石滑动轴承上总成,用于将旋转导向短节不旋转外筒上端受到的来自旋转导向短节不旋转外筒支撑翼肋的径向推靠力传递给旋转导向短节旋转芯轴输入端,同时限制旋转导向短节不旋转外筒相对旋转导向短节旋转芯轴向上运动;
所述下转子总成与下定子总成组成聚晶金刚石滑动轴承下总成,用于将旋转导向短节不旋转外筒下端受到的来自旋转导向短节不旋转外筒支撑翼肋的径向推靠力传递给旋转导向短节旋转芯轴输出端,同时限制旋转导向短节不旋转外筒相对旋转导向短节旋转芯轴向下运动;
所述聚晶金刚石滑动轴承上总成设置有上轴向推力滑动摩擦副和上径向滑动摩擦副,所述聚晶金刚石滑动轴承下总成设置有下轴向推力滑动摩擦副和下径向滑动摩擦副,所述上轴向推力滑动摩擦副摩擦部受到的轴向力大于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摩擦副摩擦部受到的轴向力,所述下径向滑动摩擦副摩擦部受到的径向力大于所述上径向滑动摩擦副摩擦部受到的径向力,至少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摩擦副和所述上径向滑动摩擦副摩擦部的材质的耐磨性不低于聚晶金刚石摩擦部的耐磨性,同一所述摩擦副的摩擦部之间的间隙为2.0mm~5.0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导向短节用的双轴向作用滑动轴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轴向推力滑动摩擦副的摩擦部为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摩擦副的摩擦部为聚晶金刚石摩擦部,所述上径向滑动摩擦副的摩擦部为聚晶金刚石摩擦部,所述下径向滑动摩擦副的摩擦部为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导向短节用的双轴向作用滑动轴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子总成包括: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和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包括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基体和第一径向滑动摩擦部;所述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包括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基体和第一轴向滑动摩擦部;
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第一内圆柱面设置有第一骑缝圆柱销钉槽;
所述上定子总成包括: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上止推环,上推力调整环,上轴承座,第一定位键和上径向弹性套;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包括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基体和第二径向滑动摩擦部;所述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包括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基体和第二轴向滑动摩擦部;所述第一径向滑动摩擦部和第二径向滑动摩擦部形成一个上径向轴承滑动摩擦副,所述第一轴向滑动摩擦部和第二轴向滑动摩擦部形成一个上轴向推力轴承滑动摩擦副;所述第一径向滑动摩擦部、第二径向滑动摩擦部、所述第一轴向滑动摩擦部和第二轴向滑动摩擦部均为聚晶金刚石摩擦部,或/和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
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一外圆柱面设置有第一外定位键槽,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二外圆柱面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或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三外圆柱面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或/和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四外圆柱面设置有第三骑缝圆柱销钉槽;所述上轴承座第一内圆柱面设置有第一内定位键槽;
所述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第一内圆柱面设置有第五骑缝圆柱销钉槽,或所述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第二内圆柱面设置有第二内螺纹;
所述上止推环第一内圆柱面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或所述上止推环内圆锥面设置有沉孔;所述上止推环设置有第一内圆锥面或第一内球面;所述上轴承座设置有第一外圆锥面或第一外球面;
所述下转子总成包括: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和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包括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基体和第三径向滑动摩擦部;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包括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转子基体和第三轴向滑动摩擦部;
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第一内圆柱面设置有第二骑缝圆柱销钉槽;
所述下定子总成包括: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下止推环,下推力调整环,下轴承座,第二定位键和下径向弹性套;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包括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基体和第四径向滑动摩擦部;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包括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基体和第四轴向滑动摩擦部;所述第三径向滑动摩擦部和第四径向滑动摩擦部形成一个下径向轴承滑动摩擦副,所述第三轴向滑动摩擦部和第四轴向滑动摩擦部形成一个下轴向推力轴承滑动摩擦副;所述第三径向滑动摩擦部、所述第四径向滑动摩擦部、所述第三轴向滑动摩擦部和所述第四轴向滑动摩擦部均为聚晶金刚石摩擦部,或/和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
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一外圆柱面设置有第二外定位键槽,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二外圆柱面设置有第三外螺纹,或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三外圆柱面设置有第四外螺纹,或/和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四外圆柱面设置有第四骑缝圆柱销钉槽;所述下轴承座第一内圆柱面设置有第二内定位键槽;
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第一内圆柱面设置有第六骑缝圆柱销钉槽,或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第二内圆柱面设置有第四内螺纹;
所述下止推环第一内圆柱面设置有第三内螺纹,或所述下止推环内圆锥面设置有沉孔;所述下止推环设置有第二内圆锥面或第二内球面;所述下轴承座设置有第二外圆锥面或第二外球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导向短节用的双轴向作用滑动轴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子总成还包括上圆柱销钉,上内六角圆柱头螺钉,或/和第三定位键;所述下定子总成还包括下圆柱销钉,下内六角圆柱头螺钉,或/和第四定位键;
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四外圆柱面与所述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第一内圆柱面之间通过所述上圆柱销钉连接在一起,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二外圆柱面第一外螺纹与所述上止推环第一内圆柱面第一内螺纹连接在一起;或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三外圆柱面第二外螺纹与所述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第二内圆柱面第二内螺纹连接在一起,或/和所述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与所述上止推环之间通过所述第三定位键定位;或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二外圆柱面第一外螺纹与所述上止推环第一内圆柱面第一内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上止推环与所述上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通过所述上内六角圆柱头螺钉连接在一起;
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与所述上轴承座之间通过所述上径向弹性套和第一定位键连接在一起;
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四外圆柱面与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第一内圆柱面之间通过所述下圆柱销钉连接在一起,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二外圆柱面第三外螺纹与所述下止推环第一内圆柱面第三内螺纹连接在一起;或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三外圆柱面第四外螺纹与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第二内圆柱面第四内螺纹连接在一起,或/和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与所述下止推环之间通过所述第四定位键定位;或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第二外圆柱面第三外螺纹与所述下止推环第一内圆柱面第三内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下止推环与所述下轴向推力滑动轴承定子之间通过所述下内六角圆柱头螺钉连接在一起;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与所述下轴承座之间通过所述下径向弹性套和第二定位键连接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导向短节用的双轴向作用滑动轴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径向弹性套和所述下径向弹性套沿轴向均分别设置有3~9个通孔;所述上径向弹性套和所述下径向弹性套的材质均为氟橡胶或丁晴橡胶,邵氏硬度65~85;所述上径向弹性套内圆柱面设置有第一定位键通孔,所述下径向弹性套内圆柱面设置有第二定位键通孔;所述上径向弹性套外圆柱面设置有第一多头棱,所述下径向弹性套外圆柱面设置有第二多头棱。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导向短节用的双轴向作用滑动轴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定位键槽的个数和第一定位键通孔的个数均为3~6个,所述第一外定位键槽与所述第一定位键通孔配对;所述第二外定位键槽的个数和所述第二定位键通孔的个数均为3~6个,所述第二外定位键槽与所述第二定位键通孔配对;所述第一内定位键槽的个数和所述第一多头棱的个数均为3~6个,所述第一内定位键槽与所述第一多头棱配对;所述第二内定位键槽的个数和所述第二多头棱的个数均为3~6个,所述第二内定位键槽与所述第二多头棱配对。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导向短节用的双轴向作用滑动轴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轴承座外螺纹为右旋螺纹;所述下轴承座外螺纹为左旋螺纹;所述上止推环第一内圆锥面和所述上轴承座第一外圆锥面接触,或所述上止推环第一内球面和所述上轴承座第一外球面接触;所述下止推环第二内圆锥面和所述下轴承座第二外圆锥面接触,或所述下止推环二一内球面和所述下轴承座第二外球面接触。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导向短节用的双轴向作用滑动轴承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晶金刚石摩擦部为凸面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摩擦部,凹面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摩擦部,平面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摩擦部,或/和平面边倒圆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摩擦部;所述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为凸面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或凸面准等厚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凹面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或凹面准等厚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平面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或/和平面边倒圆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所述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摩擦部边倒角尺寸为:距离c=0.25mm~1.50mm,角度α=25°~65°,所述边倒圆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摩擦部边倒圆角尺寸:圆弧半径r=0.25mm~1.50mm;所述边倒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边倒角尺寸为:距离c=0.25mm~1.50mm,角度α=25°~65°,所述边倒圆角圆柱片状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边倒圆角尺寸:圆弧半径r=0.25mm~1.50mm。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导向短节用的双轴向作用滑动轴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径向滑动摩擦部与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转子摩擦部安装孔之间,所述第二径向滑动摩擦部与所述上径向滑动轴承定子摩擦部安装孔之间,所述第三径向滑动摩擦部与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转子摩擦部安装孔之间,所述第四径向滑动摩擦部与所述下径向滑动轴承定子摩擦部安装孔之间,所述第一轴向滑动摩擦部与所述上轴向滑动轴承转子摩擦部安装孔之间,所述第二轴向滑动摩擦部与所述上轴向滑动轴承定子摩擦部安装孔之间,所述第三轴向滑动摩擦部与所述下轴向滑动轴承转子摩擦部安装孔之间,所述第四轴向滑动摩擦部与所述下轴向滑动轴承定子摩擦部安装孔之间,通过焊料和焊剂采用浸渍硬钎焊,或火焰硬钎焊,或感应硬钎焊方法焊接在一起。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导向短节用的双轴向作用滑动轴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骑缝圆柱销钉槽、第三骑缝圆柱销钉槽和第五骑缝圆柱销钉槽的个数分别为2~6个,所述第二骑缝圆柱销钉槽、第四骑缝圆柱销钉槽和第六骑缝圆柱销钉槽的个数分别为2~6个;所述第一定位键和所述第二定位键为双圆头平键或/和三圆头键,所述第一定位键和所述第二定位键的数量均为3~4个;所述第三定位键和所述第四定位键为双圆头平键,所述第三定位键和所述第四定位键的数量均为2~3个;所述聚晶金刚石摩擦部的电阻、聚晶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摩擦部的电阻均小于380欧姆。
CN202110475424.3A 2021-04-29 2021-04-29 旋转导向短节用的双轴向作用滑动轴承总成 Pending CN1130279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75424.3A CN113027910A (zh) 2021-04-29 2021-04-29 旋转导向短节用的双轴向作用滑动轴承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75424.3A CN113027910A (zh) 2021-04-29 2021-04-29 旋转导向短节用的双轴向作用滑动轴承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27910A true CN113027910A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55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75424.3A Pending CN113027910A (zh) 2021-04-29 2021-04-29 旋转导向短节用的双轴向作用滑动轴承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2791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8394A (zh) * 2021-12-10 2022-03-18 四川雄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bn材质的轴承
CN114321182A (zh) * 2021-12-28 2022-04-12 四川雄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磁材料轴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8394A (zh) * 2021-12-10 2022-03-18 四川雄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bn材质的轴承
CN114321182A (zh) * 2021-12-28 2022-04-12 四川雄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磁材料轴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27910A (zh) 旋转导向短节用的双轴向作用滑动轴承总成
AU660856B2 (en) Diamond bearing assembly
US9290997B2 (en) Downhole tools including bearing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same
CA2733618C (en) A tri-cone bit for high rpm drilling applications
US20160186805A1 (en) Bearing assemblies, apparatuses, and motor assemblies using the same
CN103477016A (zh) 含有金刚石增强材料的轴承系统及该轴承系统的井下应用
US4889195A (en) Drill bit direct drive for deep well drilling tools
CN214742741U (zh) 旋转导向短节用的双轴向作用滑动轴承总成
CN113027923A (zh) 双轴向作用滑动轴承总成及其滑动轴承
CN212028325U (zh) 兼具径向扶正和轴向止推作用的滑动轴承总成
US8844656B2 (en) Seal assembly for a rotary earth bit
CN112761546A (zh) 减阻防磨钻柱保护器
CN214837866U (zh) 双轴向作用滑动轴承总成及其滑动轴承
CN214787163U (zh) 整体式双轴向作用滑动轴承总成及其滑动轴承
CN113027328A (zh) 整体式双轴向作用滑动轴承总成及其滑动轴承
US5957017A (en) Dead center for machine tools
CA3042381A1 (en) Radial ball bearing and method
RU2136836C1 (ru) Подшипниковая опора
RU2308591C1 (ru) Опора шарошечного долота
CN201843531U (zh) 减摩减扭工具
CN215110090U (zh) 径向滑动轴承静环和滑动轴承
CN111457004B (zh) 兼具径向扶正和轴向止推作用的滑动轴承总成
US10851589B2 (en) Integrated bearing section and method
CN106312789B (zh) 珩磨刀柄结构以及加工中心
US20190032413A1 (en) Rotatable cutting elements including rolling-element bearings and related earth-boring tools and metho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