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15627B - 打印机流体端口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流体端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15627B
CN113015627B CN201880099662.5A CN201880099662A CN113015627B CN 113015627 B CN113015627 B CN 113015627B CN 201880099662 A CN201880099662 A CN 201880099662A CN 113015627 B CN113015627 B CN 1130156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artment
fluid port
fluid
barrier
valv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96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15627A (zh
Inventor
W·S·奥斯本
D·D·韦尔特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Original Assignee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filed Critical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Publication of CN113015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56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156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56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02Ducts, containers, supply or meter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07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dealing with air bubbles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打印机的示例性流体处理系统。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流体处理系统包括第一隔室、第二隔室和流体端口。第一隔室通过流体端口流体耦接到第二隔室,并且该第一隔室、第二隔室和流体端口可设置在打印机内。另外,该流体处理系统包括设置在流体端口内的屏障。该屏障将流体端口分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其中,该屏障可在流体端口内移动。

Description

打印机流体端口
背景技术
打印机可以采用液体打印剂在基材(例如,一张纸)上产生图像。为了有助于这样的液体打印剂的使用,打印机可包括多个内部隔室和流体路径,以用于使液体打印剂(例如,墨)在整个打印机中流动或输送并最终到达基材。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以下附图来描述各种示例:
图1是根据一些示例的包括流体处理系统的打印机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图2是图1的流体处理系统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1的流体处理系统的流体端口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4是图1的流体处理系统的流体端口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一些示例的用于在图1的流体处理系统内使用的另一流体端口的剖视图;
图6和图7是图1的流体处理系统的流体端口的逐步放大的局部剖视图,其示出了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的流体端口的阀构件和屏障;
图8是图1的流体处理系统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其示出了流过该流体处理系统的液体打印剂;以及
图9-11是图1的流体处理系统的流体端口的逐步放大的局部剖视图,其中流体端口的阀构件和屏障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循环,以排出设置在其中的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论述针对各种示例。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本文所公开的示例具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对任何示例的论述都旨在描述该示例,而不意在暗示包括权利要求的本公开的范围限于该示例。
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本文中的某些特征和部件可能在比例上放大或者以略微示意性的形式示出,并且某些元件的细节可能没有示出。
在下面的论述中,以及在权利要求中,术语“包括”和“包含”以开放式的方式使用,并且因此,应当被解释为意指“包括,但不限于…”。此外,术语“耦接”或“联接”意在表示间接或直接的连接。因此,如果第一装置耦接到第二装置,则该连接可通过这两个装置的直接连接,或者通过经由其他装置、部件、节点和连接建立的间接连接。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大约”、“近似”、“基本上”等意指所述值或方向的正负20%。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计算装置”是指用于执行、存储和/或传递机器可读指令(例如,软件)的任何装置(或装置的集合)。因此,术语“计算装置”例如可包括台式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服务器、智能电话、智能手表、个人数据助理等。
另外,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轴向”和“轴向地”通常意指沿着或平行于给定轴线(例如,主体或端口的中心轴线),而术语“径向”和“径向地”通常意指垂直于该给定轴线。例如,轴向距离是指沿着或平行于轴线测量的距离,并且径向距离意指垂直于轴线测量的距离。
如先前所述,打印机可包括多个内部隔室和流体路径,以用于使液体打印剂(例如,墨)在整个打印机中流动或输送,并最终到达基材(例如,纸张、纸卷等)。当该液体打印剂流过打印机内的隔室和流体路径时,空气或其他气体通常会与前进的打印剂相反地流动或迁移,以使打印机内的压力相等。然而,反向迁移的气体(例如,空气)可能会在内部流体路径内遇到抵抗,使得可能发生所谓的“气封”或“气锁”,由此气体的气泡(或多个气泡或弯月面)阻塞流体流动路径,使得打印剂的流动停止(或受限)。因此,本文所公开的示例提供了气体-液体交换流体端口,其允许液体打印剂和气体(例如,空气)的反向流动或移动。因此,通过使用本文所述的流体端口,增强了打印剂在整个打印机中的流动可靠性。在下面的描述中,打印机内的反向流动气体(例如,与液体打印剂反向流动的气体)在属类上被称为“空气”;然而,应当理解的是,任何气体都可被设置在所公开的打印机和流体处理系统内。因此,在下面的描述中,术语“空气”的使用不应被解释为限制在操作期间在所公开的打印机和流体处理系统内可能存在并流动的其他可能的气体。
现在参照图1,其示出了根据一些示例的包括流体处理系统100和打印机构12的打印机10。在操作期间,打印机10经由打印机构12将打印剂放置到基材20上(例如,按照从单独的计算装置传送的机器可读指令),以在基材20上形成图像。在一些示例中,该打印剂是液体打印剂,例如液体墨。因此,在一些示例中,打印机10可以是喷墨打印机。另外,在该示例中,基材20是一张纸;然而,在其他示例中,基材20可以是从卷供给的纸,或者可以是能够在其上接收打印剂的某种其他表面或物体。此外,打印机构12可包括用于将打印剂设置到基材20上的任何合适的机构或组件(例如,打印头、辊或它们的组合)。在打印操作期间,打印机构12从流体处理系统100接收打印剂并将打印剂沉积到基材20上。因此,流体处理系统100可以根据需要来操作,以在打印机10内存储和输送液体打印剂。
流体处理系统100包括第一隔室110和第二隔室120,两者通过流体端口150流体耦接到彼此。在操作期间,打印剂(未示出)从第一隔室110通过流体端口150流动或提供到第二隔室120,并且随后,从第二隔室120流动或提供到打印机构12。在该示例中,第一隔室110竖直地设置在第二隔室120上方,并且因此,打印剂在重力下经由流体端口150从第一隔室110流动到第二隔室120。应当理解的是,其他部件、流体隔室和/或流动通路可被设置在打印机10内的流体处理系统100的上游和下游,例如设置在流体处理系统100和打印机构12之间。
现在参照图2,第一隔室110包括限定内部腔室113的壁或壳体112。填充端口114在隔室110的竖直上侧处延伸到腔室113中。端口114包括盖或帽116,其被放置在端口114上,以选择性地封闭腔室113。在该示例中,帽116与端口114密封地接合,使得当帽116封闭时,防止流体(例如,空气、打印剂等)经由端口114进入和离开第一隔室110内的腔室113。在一些示例中,打印剂经由端口114填充到第一隔室110中,并且因此,在这些示例中,端口114可在外部从打印机10接近(即,端口114延伸到打印机10的外壳体外部,或者可经由打印机10的外壳体上的检修门或覆盖件接近)。
第二隔室120包括限定内部腔室123的壁或壳体122。出口端口124在第二隔室120的竖直下侧附近(或其上)的位置处延伸到腔室123中。出口端口124流体耦接(例如,直接或间接地)到打印机构12,使得在打印操作期间,打印剂经由出口端口124从第二隔室120流动或提供到打印机构12。另外,第二隔室120还包括延伸到腔室123中的通气端口126。在该示例中,通气端口126被设置在第二隔室120的竖直上端部附近(或其上)的位置处;然而,在其他示例中,通气端口126可被等距地设置在第二隔室120的竖直上端部和竖直下端部之间,或者可以更靠近隔室120的竖直下端部。通气端口126与打印机10外部的环境(例如,大气)流体连通,并且因此,第二隔室120的压力被维持在打印机10周围环境的压力(例如,大气压力)下。
虽然第一隔室110和第二隔室120两者均被示出为处于打印机构12的竖直上方(或部分在上方),但是应当理解,在其他示例中,流体处理系统100和打印机构12(特别是隔室110、120)的相对布置可以很大地改变。例如,隔室110、120中的一个或隔室110、120两者都可以竖直地放置在打印机构12上方、下方或与打印机构12相当(even with)。因此,图1中描绘的流体处理系统100相对于打印机构12(和基材20)的布置结构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意在限制流体处理系统100、打印机构12和基材20的相对位置。
仍然参照图2,流体端口150在第一隔室110和第二隔室120之间延伸,并且因此,将腔室113、123放置成彼此流体连通。流体端口150包括中心轴线155、第一端部或上端部150a以及与上端部150a相对的第二端部或下端部150b。如该示例中先前所述,第一隔室110竖直地设置在第二隔室120上方。因此,流体端口150和轴线155基本上竖直地延伸穿过第一隔室110的下侧和第二隔室120的上侧(即,轴线155基本上竖直延伸)。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示例中,流体端口150(特别是轴线155)可以不基本上竖直地延伸。无论如何,在图2的示例中,端口150的上端部150a被设置在第一隔室110的腔室113内,而流体端口150的下端部150b被设置在第二隔室120的腔室123内。
现在参照图2和图3,流体端口150包括在端部150a、150b之间延伸的径向内表面154,以及也在端部150a、150b之间延伸的径向外表面153。径向内表面154在本文中可被称为内壁154,并且径向外表面153在本文中可被称为外壁153。内壁154限定在端部150a、150b之间延伸的内部通路或通孔151。端部150a、150b两者都敞开,从而允许通孔151和腔室113、123之间相应地通过端部150a、150b流体连通。
凹部157从流体端口150的下端部150b轴向延伸,该凹部157也在内壁154和外壁153之间径向延伸(凹部157在图3中最佳地示出)。因此,凹部157表示处于第二隔室120的腔室123内的流体端口150中的弧形孔或孔口,并且通孔151经由下端部150b和凹部157与第二隔室120的腔室123流体连通(参见图2和图3)。
如图2中最佳地示出的,在该示例中,当从下端部150b移动到上端部150a时(即,当从第二隔室120移动到第一隔室110时),内壁154和外壁153两者都径向向外或远离中心轴线155呈锥形。在该示例中,内壁154和外壁153两者均相对于中心轴线155以角度θ呈锥形,该角度θ可以是正角度(即,大于0°)。在一些示例中,角度θ大于或等于大约1°,并且在其他示例中,角度θ范围从大约1°至大约10°。在一些示例中,角度θ等于大约2°。在一些示例中,内壁154沿角度θ呈锥形,而外壁153在端部150a、150b之间基本上轴向地延伸。在再其他的示例中,内壁154和外壁153以不同的角度呈锥形。
仍参照图2和图3,屏障160被设置在流体端口150的通孔151内。在该示例中,屏障160在通孔151内轴向延伸,以由此将通孔151分成第一通道156和第二通道158。通道156、158各自在流体端口150的敞开端部150a、150b之间轴向地延伸,并且因此,分别限定了供流体(例如,打印剂、空气等)通过隔室110、120的腔室113、123之间的端口150的独立的流动路径。流体端口150的敞开的上端部150a在第一隔室110的腔室113内限定了通向每个通道156、158的进口(取决于流体流动的方向,其可以是入口或出口)。流体端口150的下端部150b在第二隔室120的腔室123内限定了通向通道158的另一个进口(取决于流体流动的方向,其同样可以是入口或出口)。此外,流体端口150的下端部150b和凹部157两者在第二隔室120的腔室123内限定了通向通道156的进口(取决于流体流动的方向,其可以是入口或出口)。
现在参照图4和图5,在各种示例中,屏障160可在流体端口150内包括多种不同的形式或形状。具体参照图4,在该示例中,屏障160在剖面中为矩形,并且基本上径向地跨越通孔151延伸。在其他示例中,屏障160的形状可以不同于图4中所示的形状。例如,参照图5,在一些示例中,屏障160可具有V形式剖面。在再其他的示例中,屏障160可具有弯曲的剖面。不限于此理论或任何其他理论,屏障160的形状影响通孔151在通道156、158之间的相对剖面划分。因此,可以改变屏障160的尺寸、形状、剖面等,以提供该剖面区域在通道156、158之间的期望的划分。另外,可以选择(结合上面论述的其他物理参数)构成屏障160以及流体端口150的其余部分(和甚至隔室110、120)的材料,以在操作期间实现最大的流率(例如,通过端口150)和/或可靠性。
再次回顾图2,屏障160具有第一端部或上端部160a,以及与上端部160a相对的第二端部或下端部160b。上端部160a被耦接到阀构件170,该阀构件170可以选择性地与限定在流体端口150的上端部150a处的阀座152密封地接合。阀构件170被耦接到杠杆组件172。如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阀构件170可通过杠杆组件172的致动或操纵而在第一隔室110的腔室113内移动。因此,在操作期间,通过杠杆组件172对阀构件170的致动提供了隔室110、120的腔室113、123之间的分别经由流体端口150的通道156、158的选择性流体连通。另外,如下面还将更详细地描述的,腔室113内的阀构件170的致动还引起通孔151内的屏障160的轴向致动。
现在参照图6和图7,在该示例中,屏障160和阀构件170可通过杠杆组件172在图6中所示的第一位置和图7中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的致动或操纵而轴向地转换或致动。在图6的第一位置,阀构件170与阀座152接合(例如,密封接合),并且屏障160的下端部160b靠近流体端口150的下端部150b或与之对准设置在通孔151内。在图7的第二位置,阀构件170与阀座152脱离并轴向分离,并且屏障160从第一位置(参见图6)向上轴向移位或平移。因此,当屏障160处于图6的第一位置时,与屏障160处于图7的第二位置时相比,屏障160的下端部160b更靠近流体端口150的下端部150b。
如先前所述,当阀构件170和屏障160处于第一位置(图6)时,阀构件170可以与阀座152密封地接合,并且当阀构件170和屏障160处于第二位置(图7)时,阀构件170与阀座152轴向隔开。因此,当阀构件170和屏障160处于图6的第一位置时,阻止(或限制)经由流体端口150的上端部150a在通孔151(以及因此通道156、158)和腔室113之间流动的流体连通,并且当阀构件170和屏障160处于图7的第二位置时,经由流体端口150的上端部150a在通孔151(以及因此通道156、158)与腔室113之间建立流体连通。因此,图6的第一位置在本文中可被称为“关闭”位置,并且图7的第二位置在本文中可被称为“打开”位置。
杠杆组件172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法来致动,以使阀构件170和屏障160相应地在图7和图6的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杠杆组件172可以直接由用户来致动,该用户与杠杆组件172的在打印机10(例如,参见图1)的外壳体的外部延伸的远端接合。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杠杆组件172的致动,并且因此阀构件170和屏障160的致动,被关联或耦合(例如,机械地、电气地)到端口114上的帽116的打开和关闭。在这些实施方式中,用户可以打开帽116以重新填充第一隔室110,并且帽116的打开可使得(例如,同样通过机械联接和/或电致动)杠杆组件172将阀构件170和屏障160致动到图6的关闭位置,从而防止打印剂从第一隔室110流动到第二隔室120。相反,在这些示例中,当帽116再次关闭时(例如,诸如在填充第一隔室110的腔室113完成时),杠杆组件172被致动(通过上面先前所述的机械联接或电子致动),以将阀构件170和屏障160转换到图7的打开位置,并再次经由流体端口150在隔室110、120之间建立流体连通。
现在参照图2和图8,在操作期间,液体打印剂180经由填充端口114放置在第一隔室110的腔室113内。其后,帽116被关闭,并且阀构件170和屏障160经由杠杆组件172致动到打开位置(例如,参见图7),使得打印剂180开始从腔室113穿过流体端口150的通道156、158并且流入到第二隔室120的腔室123中。结果,第二隔室120的腔室123内的打印剂180的液体液位121开始上升,并且允许存在于腔室123内的空气174(例如,经由通气端口126传入到腔室123中的空气)经由凹部157流动或冒泡(bubble)通过通道156,并进入到第一隔室110的腔室113中。从通道156进入腔室113的空气174聚集在腔室113的上端部处,从而在打印剂180被排入到第二隔室120的腔室123中时使将打印剂180移位。
由于帽116关闭,并且因此防止流体经由端口114进入腔室113,所以相对于腔室123(如上面先前所述,其经由端口126与外部环境或大气连通)内的空气压力,打印剂180经由端口150从腔室113中向外流动降低了腔室113内的空气压力。然而,在不限于该理论或任何其他理论的情况下,因为通向通道156的进口(或出口部)竖直地高于通向腔室123内的通道158的进口(或出口部),所以在端口150内的通道156、158之间形成液体打印剂180的头压力差,该头压力差促使打印剂180经由通道158流入到腔室123中,并促使空气经由通道156反向流入到腔室113中。因此,流体端口150用作腔室113、123之间的空气-液体交换端口,该端口排出由经由流体端口150(特别是通道158)进入腔室123的液体打印剂180从第二隔室120移位的空气,从而确保在操作期间液体打印剂180在腔室113、123之间的可靠流动。因此,第一通道156在本文中可被称为空气通道,并且第二通道158在本文中可被称为液体通道。
在一些示例中,腔室113、123之间的流体流率可以相对缓慢。结果,不是从通道156发出的气泡174的连续流,而是可在通道156内靠近端口150的上端部150a形成弯月面176。因此,当打印剂180缓慢地通过通道158流入(例如,渗入)到腔室123中时,弯月面176周期性地喷出或迸发成在腔室113内向上迁移的一组气泡174。
虽然例如由于如先前所述的由凹部157提供的通向通道156的相对较大(并且竖直较高)的开口或入口,通常促使空气174流过通道156进入到第一隔室110的腔室113中,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基于多种因素,在操作期间,液体打印剂180和空气174可周期性地流过任一通道156、158。具体而言,在一些示例中,在操作期间,空气174也可以通过液体通道158迁移或流入到腔室113中,并且打印剂180可以通过空气通道156流入到腔室123中。
仍然参照图2和图8,打印剂180经由流体端口150在腔室113、123之间的流动可以继续,直到腔室123内的液体液位121达到上限。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液体液位121的上限可以位于凹部157的上端部处。然而,在其他示例中,可以改变流体处理系统100的设计,以改变腔室123内的液体液位121的上限的位置。
现在参照图9-11,在操作期间,当液体打印剂180流过腔室113、123之间的流体端口150时,空气可能会滞留在通道156和/或通道158内(例如,参见图9中位于通道156内的空气的弯月面176)。在某些情况下,滞留在通道156内的空气(或其他气体)可以阻止或限制液体打印剂180通过流体端口150的持续流动,使得通过流体端口150的流动可被气锁。根据本文所公开的一些示例,用户可以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例如,相应地参见图7和图6)之间致动屏障160和阀构件170,以促使空气从通道156和/或通道158流动。
特别地,如图9中所示,空气的弯月面176滞留在通道156内,并阻止通过通道156从腔室123进入到腔室113中的进一步空气流动,使得液体打印剂180通过通道158从腔室113到腔室123的流率可受到限制(或完全停止)。在该示例中,弯月面176滞留在通道156内流体端口150的上端部150a下方。因此,如图10中所示,用户(或计算装置)可以致动杠杆组件172,使得阀构件170和屏障160从打开位置(参见图9-10)被致动到关闭位置(参见图10),并且随后,从关闭位置回到打开位置(参见图10-11)。当阀构件170和屏障160在如图9-11中所示的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或循环时,屏障160在流体端口150内的轴向移动使屏障160剪切弯月面176,这由此促使空气通过通道156向上行进并进入到第一隔室110的腔室113中。其后,通过流体端口150的通道156、158的正常的空气-液体交换可以重新开始,使得液体打印剂180如上面先前所述从腔室113行进到腔室123。
在一些示例中,阀构件170和屏障160的循环或移动可以被改变,同时仍然实现上面论述的相同的剪切功能。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阀构件170和屏障160可进一步从图9中所示的打开位置轴向向上平移(而不是首先如图9-10中所示,首先将阀构件170和屏障160平移至关闭位置)。阀构件170和屏障160的这种附加的轴向向上的移动导致上面论述的相同的剪切作用,使得促使弯月面176以与前述基本上相同的方式向上行进通过通道156进入到腔室113中。
再次参照图2和图8,除了屏障160的轴向移动之外,在操作期间,流体端口150的锥形内壁154还可为通过通道156(和/或通道158)的空气提供附加的流动保障。特别地,由于当从流体端口150的下端部150b朝向上端部150a轴向移动时,内壁154从轴线155径向向外呈锥形,因此当从下端部150b朝向上端部150a轴向移动时(即,当从第二隔室120朝向第一隔室110移动时),通道156、158的剖面面积逐渐变大。因此,对于填充整个通道156和/或通道158的气泡或弯月面(例如,诸如图9中所示的弯月面176),空气朝向流体端口150的上端部150a轴向向上的连续前进导致弯月面176的空间逐渐增大。不限于该理论或任何其他理论,这种逐渐增大的空间还可能引起气泡或弯月面的任何变形(例如,轴向伸长)的逐渐减小,使得其整体表面积在朝向上端部150a向上轴向前进期间减小。与空气的深度减小相关联的流体压力的减小也可在轴向向上的前进期间有助于气泡或弯月面的表面积逐渐减小。表面积的逐渐减小进一步减少了空气、内壁154和屏障160之间的接触,使得当空气继续轴向向上流入到腔室113中时,对空气施加的阻力越来越小。结果,通过流体端口150(特别是锥形内壁154)的形状促进并且有助于空气(例如,气泡、弯月面等)朝向第一隔室110的腔室113的整体前进。
本文公开的示例提供了气体-液体交换流体端口(例如,流体端口150),其允许液体打印剂和气体(例如,空气)的自由反向流动或移动。因此,通过使用本文描述的流体端口,提高了打印剂在整个打印机中的流动可靠性,使得在打印操作期间,打印剂(例如,液体打印剂)可靠地通过打印机流动到打印机构(例如,打印机构12)。
虽然本文具体描述的示例包括处于第一隔室110的腔室113内的阀构件170,但应理解的是,其他示例可以将阀构件170(或类似的阀构件)置于第二隔室120的腔室123内。在操作期间,阀构件170在端口内的致动提供了上面论述的基本上相同的功能,除了阀构件170的致动发生在腔室123内而不是腔室113内。
虽然已示出和描述了各种示例,但是在不脱离本文的范围或教导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修改。本文所述的示例不是限制性的。本文所述的系统、设备和过程的许多变型和修改是可能的,并且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因此,保护范围不限于本文所述的示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包括权利要求的主题的所有等同形式。

Claims (12)

1.一种用于打印机的流体处理系统,所述流体处理系统包括:
第一隔室;
第二隔室;
流体端口,其中,所述第一隔室通过所述流体端口流体耦接到所述第二隔室,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隔室、所述第二隔室和所述流体端口能够设置在打印机内;
设置在所述流体端口内的屏障,其中,所述屏障将所述流体端口分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其中,所述屏障能够在所述流体端口内移动;以及
阀构件,所述阀构件能够移动,以选择性地与在所述第一隔室内绕所述流体端口设置的座接合,其中,所述屏障被耦接到所述阀构件,使得所述阀构件的移动使所述屏障在所述流体端口内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其中,当所述阀构件和所述屏障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阻止经由所述流体端口在所述第一隔室和所述第二隔室之间流动的流体连通,并且当所述阀构件和所述屏障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经由所述流体端口在所述第一隔室和所述第二隔室之间建立流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流体端口的内壁从所述第二隔室到所述第一隔室向外呈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流体端口具有从所述第一隔室延伸到所述第二隔室的中心轴线,其中,所述内壁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以大于1°的角度θ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处理系统,其中,所述角度θ小于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隔室竖直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隔室上方。
6.一种用于打印机的流体处理系统,所述流体处理系统包括:
保持打印剂的第一隔室;
保持所述打印剂的第二隔室,其中,所述第二隔室处于所述第一隔室的下游;
流体耦接在所述第一隔室和所述第二隔室之间的流体端口,其中,所述流体端口包括中心轴线;
设置在所述流体端口内的屏障,其中,所述屏障将所述流体端口分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其中,所述屏障能够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在所述流体端口内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轴向转换;以及
阀构件,所述阀构件能够移动,以选择性地与绕所述流体端口设置的座接合,其中,所述屏障被耦接到所述阀构件,使得所述阀构件的移动使所述屏障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转换,并且其中,当所述阀构件和所述屏障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阻止经由所述流体端口在所述第一隔室和所述第二隔室之间流动的流体连通,并且当所述阀构件和所述屏障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经由所述流体端口在所述第一隔室和所述第二隔室之间建立流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流体端口的内壁从所述第二隔室到所述第一隔室径向远离所述中心轴线呈锥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内壁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以大于1°的角度θ径向远离所述中心轴线呈锥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处理系统,其中,所述角度θ小于1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隔室竖直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隔室上方。
11.一种打印机,包括:
打印机构,其将打印剂分配到基材上;
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其中,所述第一隔室和所述第二隔室接收所述打印剂,并且其中,所述打印机构处于所述第二隔室的下游,并且所述第二隔室处于所述第一隔室的下游;
流体耦接在所述第一隔室和所述第二隔室之间的流体端口,其中,所述流体端口包括中心轴线和内壁,所述内壁从所述第二隔室到所述第一隔室从所述中心轴线径向向外呈锥形;
设置在所述流体端口内的屏障,其中,所述屏障将所述流体端口分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其中,所述屏障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在所述流体端口内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轴向转换;以及
阀构件,所述阀构件能够移动,以选择性地与在所述第一隔室内绕所述流体端口设置的座接合,其中,所述屏障被耦接到所述阀构件,使得所述阀构件的移动使所述屏障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转换,并且其中,当所述阀构件和所述屏障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阻止经由所述流体端口在所述第一隔室和所述第二隔室之间流动的流体连通,并且当所述阀构件和所述屏障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经由所述流体端口在所述第一隔室和所述第二隔室之间建立流体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流体端口的所述内壁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以大于1°且小于10°的角度θ呈锥形。
CN201880099662.5A 2018-11-20 2018-11-20 打印机流体端口 Active CN1130156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US2018/061951 WO2020106276A1 (en) 2018-11-20 2018-11-20 Printer fluid port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5627A CN113015627A (zh) 2021-06-22
CN113015627B true CN113015627B (zh) 2023-02-03

Family

ID=70774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9662.5A Active CN113015627B (zh) 2018-11-20 2018-11-20 打印机流体端口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90088B2 (zh)
EP (1) EP3883774A4 (zh)
CN (1) CN113015627B (zh)
WO (1) WO2020106276A1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4813A (zh) * 2002-09-30 2005-11-09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供应系统、流体连通结构、供墨系统和利用该流体连通结构的喷墨记录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1469A (zh) 1994-10-26 2007-01-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一种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油墨盒和一种喷墨记录设备
US5900896A (en) 1995-04-27 1999-05-0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cartridge adapters
JP3503324B2 (ja) 1996-02-01 2004-03-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5903293A (en) 1996-05-20 1999-05-11 Graphic Controls Corporation Ink-jet bottle and valve system
US6145952A (en) * 1998-10-19 2000-11-14 Eastman Kodak Company Self-cleaning ink jet printe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DE19912620A1 (de) 1999-03-22 2000-10-05 Staedtler Fa J S Vorrichtung und Anordnung zum Befüllen eines Tintentanks
US6229114B1 (en) 1999-09-30 2001-05-08 Xerox Corporation Precision laser cutting of adhesive members
US6364473B1 (en) 2001-04-06 2002-04-02 Win-Yin Liu Refilling needle for refilling an ink cartridge
US6969161B2 (en) 2002-09-30 2005-11-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supply system,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ink container, ink refilling container and ink jet cartridge
US6896360B2 (en) * 2002-10-31 2005-05-2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Barrier feature in fluid channel
CN100431842C (zh) 2003-02-04 2008-11-1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中的气泡去除
CN101186151A (zh) 2003-10-24 2008-05-2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
US20070035596A1 (en) 2005-08-10 2007-02-15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Ink jet cartridge
KR20080086079A (ko) 2007-03-21 2008-09-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잉크젯 화상형성장치 및 이에 구비되는 잉크공급장치
GB2451280A (en) 2007-07-26 2009-01-28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Colour print cartridge having a single block of hydrophobic foam material
JP2010100009A (ja) 2008-10-27 2010-05-06 Canon Inc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シール部材
TWI504518B (zh) 2011-05-09 2015-10-21 Yi Tsung Yan 填充墨水匣的對流填充裝置
US9213339B2 (en) 2012-03-30 2015-12-15 Emerson Process Management Regulator Technologies, Inc. Fluid regulator having improved flow stability
US20190359507A1 (en) 2016-11-16 2019-11-28 Green Age Technologies Llc Fluid filt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4813A (zh) * 2002-09-30 2005-11-09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供应系统、流体连通结构、供墨系统和利用该流体连通结构的喷墨记录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83774A4 (en) 2022-06-22
CN113015627A (zh) 2021-06-22
US11390088B2 (en) 2022-07-19
WO2020106276A1 (en) 2020-05-28
US20210268803A1 (en) 2021-09-02
EP3883774A1 (en) 2021-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30067518A1 (en) Liquid container, liquid supply system, liquid using apparatus, ink thak, ink supply system, inkjet print head and print apparatus
US20090237474A1 (en) Liquid container and differential pressure regulating valve
US9090082B2 (en) Fluid container having plurality of chambers
JP2009507221A5 (zh)
EP2136997B3 (en) Fluid cartridge for a fluid supply system
JP5900729B2 (ja) ダンパ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9878550B2 (en) Fluid container
US6955423B2 (en) Inkjet cartridge with air management system
CN113015627B (zh) 打印机流体端口
CN105082771B (zh) 液体收容容器及安装有该液体收容容器的记录设备
US10654284B2 (en) Fluid storage device with multi-position seal assembly
US20090096851A1 (en) Ink cartridge for an inkjet printer
WO2019094022A1 (en) Fluidic cartridges
JP2004203059A5 (zh)
JP2005096209A (ja) インク流路の封止機構
US9579899B2 (en) Ink jet recording device, liquid supply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nk jet recording device
JP2017154276A (ja) 液体吐出装置
US20050219332A1 (en) Internal pressure-stabilizing apparatus, ink tank and ink-jet printer including the same
US7614710B2 (en) Vent seal
KR101628315B1 (ko) 프린터용 잉크 공급탱크
US7771033B2 (en) Printing device
JP6562705B2 (ja)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該液体収容容器が装着される記録装置
KR100855505B1 (ko) 프린터용 잉크 카트리지
WO2019094020A1 (en) Substrates and lids with overflow channels
JP2007152857A (ja)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