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13353A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13353A
CN113013353A CN202110177188.7A CN202110177188A CN113013353A CN 113013353 A CN113013353 A CN 113013353A CN 202110177188 A CN202110177188 A CN 202110177188A CN 113013353 A CN113013353 A CN 1130133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electrode
transmitt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771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13353B (zh
Inventor
樊星
戴灵均
孔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7718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133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13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3353A/zh
Priority to US17/486,559 priority patent/US11778857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13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33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9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10K50/13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comprising stacked EL layers within one EL uni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4Anod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e.g. ITO layer combined with metal lin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4Cathod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e.g. Bragg reflector pai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面板,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位于二者之间的发光层;其中,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至少一者背离发光层的一侧设置有功能电极;功能电极包括第一叠层结构,第一叠层结构包括多层第一透光层和至少一层第二透光层;其中,第一透光层和第二透光层叠层、交替设置;且在第一叠层结构中,最靠近发光层的层结构和最远离发光层的层结构均为第一透光层;第一透光层的折射率大于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

Description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面板的不断发展,显示面板能够应用在各种不同的场景中,而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对显示面板的要求不同,因而不同场景下,对显示面板中的多个发光器件的要求也不同。例如,在透明显示面板的应用场景下,需要发光器件的透过率较大,又例如,在双面显示面板的应用场景下,需要发光器件两面都具有较高的反射率。而目标,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显示面板,对发光器件的结构的改变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能够调整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的反射率及透过率,从而能够提供适应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第一方面,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
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位于二者之间的发光层;其中,
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至少一者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设置有功能电极;
所述功能电极包括第一叠层结构,所述第一叠层结构包括多层第一透光层和至少一层第二透光层;其中,所述第一透光层和所述第二透光层叠层、交替设置;且在所述第一叠层结构中,最靠近所述发光层的层结构和最远离所述发光层的层结构均为所述第一透光层;
所述第一透光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
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至少一者背离发光层一侧设置了功能电极,而功能电极的第一叠层结构为布拉格反射结构,因此通过调节第一透光层及第二透光层的厚度、折射率等参数,能够使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的反射率或透过率增加,从而可以增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反射率或透过率,进而能够使应用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显示面板的反射率或透过率增强,以提供应用在不同场景下的显示面板。
优选的是,当所述功能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时,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功能电极中最靠近所述发光层的第一透光层共用;
当所述功能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时,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功能电极中最靠近所述发光层的第一透光层共用。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透光层的光学厚度及所述第二透光层的光学厚度均为四分之一波长的2n+1倍。
优选的是,所述功能电极还包括电光材料层和第二叠层结构;其中,
所述电光材料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叠层结构背离所述发光层一侧,所述电光材料层在不同的驱动电压下折射率不同;
所述第二叠层结构设置在所述电光材料层背离所述发光层一侧,其包括多层第三透光层和至少一层第四透光层;其中,所述第三透光层和所述第四透光层叠层、交替设置;且在所述第二叠层结构中,最靠近所述发光层的层结构和最远离所述发光层的层结构均为所述第三透光层;
所述第三透光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四透光层的折射率。
优选的是,若所述功能电极为透射电极,所述电光材料层的光学厚度为二分之一波长的n倍;若所述功能电极为反射电极,所述电光材料层的光学厚度为四分之一波长的2n+1倍。
优选的是,所述电光材料层包括氛化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胺、铌酸锂晶体、钮酸锉晶体、砷化稼、啼化锡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透光层的光学厚度、所述第二透光层的光学厚度、所述第三透光层的光学厚度及所述第四透光层的光学厚度均为四分之一波长的2n+1倍。
优选的是,若所述第一电极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功能电极,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还包括第一光学调整层,其设置在所述功能电极最靠近所述发光层的第一透光层和所述第一电极之间;
所述第一透光层的折射率和所述第一电极的折射率,均大于所述第一光学调整层的折射率;
若所述第二电极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功能电极,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还包括第二光学调整层,其设置在所述功能电极最靠近所述发光层的第一透光层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所述第一透光层的折射率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折射率,均大于所述第二光学调整层的折射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优选的是,还包括基底,多个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阵列排布在基底上;多个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红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绿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颜色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第一叠层结构的折射率不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学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第一方面,参见图1-图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2和位于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之间的发光层3,并且,在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中至少一者背离发光层3的一侧设置有功能电极4。
具体地,功能电极4包括第一叠层结构41,第一叠层结构41包括多层第一透光层411和至少一层第二透光层412。其中,第一透光层411和第二透光层412叠层、交替设置;且在第一叠层结构41中,最靠近发光层3的层结构和最远离发光层3的层结构均为第一透光层411,也即第一叠层结构41的最外侧总是第一透光层411,因此,若第一叠层结构41仅包括一层第二透光层412和两层第一透光层411,第二透光层412位于两层第一透光层411之间。其中,第一透光层411的折射率大于第二透光层412的折射率,按上述方式设置的第一叠层结构41即形成布拉格(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ion,DBR)反射结构。DBR结构通过交替叠层的至少两种折射率不同的介质层(例如第一透光层411和第二透光层412),获得对预设光学波段的高反射率或高透射率,具体地,光照射到功能电极4的第一叠层结构41上,光会在第一叠层结构41的每个界面处都发生菲涅尔反射,可以通过设置第一透光层411和第二透光层412的光学厚度,调整波长在预设光学波段内的光在两个相邻界面处的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参见图3,以一个第一透光层411为例,预设光学波段的入射光r0照射至其中,在上表面产生第一反射光r1,在下表面,也即第一透光层411与第二透光层412的交界的界面产生第二反射光r2,若第一反射光r1与第二反射光r2的光程差为一个波长,即相位差为2π,则第一反射光r1和第二反射光r2干涉相长,使反射光增大;若第一反射光r1与第二反射光r2的光程差为二分之一波长,即相位差为π,则第一反射光r1和第二反射光r2干涉相消,使反射光减弱,相应透射光增大。第一叠层结构41的多个第一透光层411与多个第二透光层412交替叠加,通过设置第一透光层411和第二透光层412的光学厚度,即能够使多个界面的反射光干涉相长,使功能电极4作为一个反射电极;或使多个界面的反射光干涉相消,使功能电极4作为一个透射电极,从而,当功能电极4设置在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的至少一者背离发光层一侧,能够使第一电极1和/或第二电极2的反射率或透过率增加,从而可以增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反射率或透过率,进而能够使应用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显示面板的反射率或透过率增强,以提供应用在不同场景下的显示面板。
可选地,第一透光层411的光学厚度及第二透光层412的光学厚度均为四分之一波长的2n+1倍,因此若不考虑半波损失的影响,在第一叠层结构41相邻的两个界面反射的两束反射光(例如r1和r2)的光程差恒定为二分之一波长。而由于第一透光层411的折射率大于第二透光层412的折射率,且第一透光层411与第二透光层412交替、叠层设置,因此光在第一叠层结构41中相邻的两个界面穿过,总是在一个界面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在另一界面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即总是只发生一次半波损失,因此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为一个波长,从而能够增大设置了功能电极4的第一电极1和/或第二电极2的反射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透光层411的光学厚度即为第一透光层411的物理厚度与其折射率的乘积;第二透光层412的光学厚度即为第二透光层412的物理厚度与其折射率的乘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极1与第二电极2中一者为阳极,另一者为阴极,二者可以互换,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应用到显示面板中,可以为顶发射发光器件,也可以为底发射发光器件,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示例中,功能电极4的两最外侧均为折射率较高的第一透光层411,若第一电极1背离发光层3的一侧设置有功能电极4,第一电极1本身的折射率可能与第一透光层411大致相同,或折射率差不大,为了保证从第一透光层4穿过的光总是进入折射率相较于第一透光层4较低的膜层,参见图1,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还可以包括第一光学调整层5,第一光学调整层5设置在功能电极4最靠近发光层3的第一透光层411和第一电极1之间。第一透光层411的折射率大于第一光学调整层5的折射率,且第一电极1的折射率大于第一光学调整层5的折射率,即相当于在第一电极1和功能电极4最靠近发光层3的第一透光层411之间设置低折射率层(即第一光学调整层5)。同理,若第二电极2背离发光层3的一侧设置有功能电极4,第二电极2本身的折射率可能与第一透光层411大致相同,或折射率差不大,为了保证从第一透光层4穿过的光总是进入折射率相较于第一透光层4较低的膜层,参见图2,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还可以包括第二光学调整层5',第二光学调整层5'设置在功能电极4最靠近发光层3的第一透光层411和第二电极2之间。
可选地,第一光学调整层5的材料可以与第二光学调整层5'的材料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做限制。并且,第一光学调整层5和/或第二光学调整层5'可以与功能电极4的第二透光层412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功能电极4中的第一叠层结构41包括的第一透光层411的数量和第二透光层412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此不做限定,图1、图2中均以第一叠层结构41包括四个第一透光层411和三个第二透光层412为例进行说明。并且,参见图1,功能电极4可以仅设置在第一电极1背离发光层3的一侧,用于增大第一电极1的反射率或透射率;或者,参见图2,功能电极4可以仅设置在第二电极2背离发光层3一侧,用于增大第二电极2的反射率或透射率;当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以包括两个功能电极4,一个设置在第一电极1背离发光层3的一侧,另一个设置在第二电极2背离发光层3一侧,对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的反射率或透射率均进行调整,在此不做限定,为了便于描述,一下皆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1背离发光层3一侧设置有功能电极4为例进行说明,但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制。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1和图2,功能电极4可以单独设置在第一电极1和/或第二电极2背离发光层3一侧,参见图4和图5,当然,也可以将功能电极4直接作为第一电极1和/或第二电极2设置在发光层3一侧。具体地,参见图4,当功能电极4设置在第一电极1背离发光层3的一侧时,第一电极1可以与功能电极4的第一叠层结构41中最靠近发光层3的第一透光层411共用,也就是说,将功能电极4的第一叠层结构41中最靠近第一电极1(发光层3)的第一透光层411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1使用。参见图5,当功能电极设置在第二电极背离发光层3的一侧时,第二电极2可以与功能电极4的第一叠层结构41最靠近发光层3的第一透光层411共用,也就是说,将功能电极4的第一叠层结构41中最靠近第二电极2(发光层3)的第一透光层411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第二电极2使用。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若功能电极4的第一叠层结构41中最靠近发光层3的第一透光层411作为第一电极1或第二电极2,则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工作电压需要输入功能电极4的第一叠层结构41中最靠近发光层3的第一透光层411。为了方便工作电压能够输入该第一透光层411,第一叠层结构41中,最靠近被施加工作电压的第一透光层411的第二透光层412在发光层3的正投影的面积,可以小于该第一透光层411在发光层3的正投影的面积,则方便该第一透光层411能够引出与连接线(图中未示出)相连,进而通过连接线接收工作电压。当然,功能电极4的第一叠层结构41中的所有第二透光层412在发光层3的正投影的面积,可以均小于第一透光层411在发光层3的正投影的面积,能够进一步保证施加工作电压的第一透光层411能够引出与连接线相连。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6和图7,以功能电极4仅设置在第一电极1背离发光层3一侧为例,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功能电极4可以包括第一叠层结构41,还可以包括电光材料层43和第二叠层结构42。其中,电光材料层43设置在第一叠层结构41背离发光层3一侧,第二叠层结构42设置在电光材料层43背离发光层3一侧。
其中,电光材料层43能够在不同的驱动电压下折射率不同。第二叠层结构42包括多层第三透光层421和至少一层第四透光层422,与第一叠层结构41同理,第三透光层421和第四透光层422叠层、交替设置。且在第二叠层结构42中,最靠近发光层3的层结构和最远离发光层3的层结构均为第三透光层421,也即第二叠层结构42的最外侧总是第三透光层421,因此,若第二叠层结构42仅包括一层第四透光层422和两层第三透光层421,第四透光层422位于两层第三透光层421之间。其中,第三透光层421的折射率大于四透光层422的折射率,按上述方式设置的第二叠层结构42即形成布拉格(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ion,DBR)反射结构。
与上述同理,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叠层结构41的第一透光层411的光学厚度、第二透光层412的光学厚度可以为四分之一波长的2n+1倍;第二叠层结构42的第三透光层421的光学厚度及第四透光层422的光学厚度可以为四分之一波长的2n+1倍。与上述同理,若不考虑半波损失的影响,在第一叠层结构41相邻的两个界面反射的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总是为一个波长,即相位差为2π,能够增大照射至第一叠层结构41的反射光的光强;若不考虑半波损失的影响,在第二叠层结构42相邻的两个界面反射的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总是为一个波长,即相位差为2π,能够增大照射至第二叠层结构42的反射光的光强。
进一步地,由于在第一叠层结构41和第二叠层结构42之间设置了电光材料层43,功能电极4即为两个按照布拉格反射结构的特征堆叠的叠层结构(第一叠层结构41和第二叠层结构42)之间设置一电光材料层43。因为第一叠层结构41的最外侧为折射率较高的第一透光层411,第二叠层结构42的外侧为折射率较高的第三透光层421,所以设置在电光材料层43两侧与其相邻的膜层为第一透光层411和第三透光层421,若需要功能电极4为透射电极,即功能电极4透射照射至功能电极4的光线,则给电光材料层43施加第一驱动电压,使电光材料层43的光学厚度为二分之一波长的n倍,光照射至功能电极4,在两个相邻的界面的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则为二分之一波长,相位差为π,反射光干涉相消,使整个功能电极4的反射光减弱,相应透射光增强,因此功能电极4表现为透射电极;若需要功能电极4为反射电极,即功能电极4反射照射至功能电极4的光线,则给电光材料层43施加第二驱动电压,使电光材料层43的光学厚度为四分之一波长的2n+1倍,光照射至功能电极4,在两个相邻的界面的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则为一个波长,相位差为2π,反射光干涉相长,使整个功能电极4的反射光增强,相应透射光减弱,因此功能电极4表现为反射电极。通过上述设置,若将功能电极4设置在第一电极1背离发光层4一侧,通过给电光材料层43施加第一驱动电压或第二驱动电压,能够使功能电极4作为第一电极1的增反层或增透层,增加第一电极1的反射率或透射率;同理,若将功能电极4设置在第二电极2背离发光层4一侧,通过给电光材料层43施加第一驱动电压或第二驱动电压,能够使功能电极4作为第二电极2的增反层或增透层,增加第二电极2的反射率或透射率,从而能够实现反射率、透射率可调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应用到显示面板中,能够使显示面板适应各个场景。
可选地,电光材料层43可以包括氛化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胺、铌酸锂晶体、钮酸锉晶体、砷化稼、啼化锡中的至少一种,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他材料,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第一叠层结构41的第一透光层411和/或第二叠层结构42的第三透光层421的材料可以采用包括一种或多种透明导电材料,例如,可以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锡(TO)、氧化铟锌(IZO)、铟锌锡氧化物(IZTO)、铟铝锌氧化物(IAZO)、铟镓锌氧化物(IGZO)、铟镓锡氧化物(IGTO)、铝锌氧化物(AZO)、铝锡氧化物(ATO)、镓锌氧化物(GZO)、IrOx、RuOx、RuOx/ITO、Ni、Ag、Ni/IrOx/Au或Ni/IrOx/Au/ITO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第一叠层结构41的第二透光层412和/或第二叠层结构42的第四透光层422的材料可以包括多种透明绝缘材料,例如二氧化硅、氟化锂中的至少一种,当然,也可以为其他材料,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示例中,为了给电光材料层43输入驱动电压(包括第一驱动电压或第二驱动电压),可以给直接与电光材料层43相接触的两个层结构输入电压,也就是说,将第一叠层结构41中最靠近电光材料层43的第一透光层411,与第二叠层结构42中最靠近电光材料层43的第三透光层421作为电光材料层43的上、下电极,通过该第一透光层411与该第三透光层421给电压材料层43加载驱动电压。为了方便将驱动电压输入该第一透光层411与该第三透光层421,电光材料层43在发光层3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可以小于最靠近电光材料层43的第一透光层411在发光层3的正投影的面积,且可以小于最靠近电光材料层43的第三透光层421在发光层3的正投影的面积,则方便该第一透光层411和第三透光层421能够引出连接驱动电压源。
在一些示例中,在功能电极4包括第一叠层结构41、电光材料层43和第二叠层结构42的实施例中,参见图6,可以单独将功能电极4设置在第一电极1和/或第二电极2背离发光层3一侧,参见图7,也可以将功能电极4最靠近发光层3的第一透光层411作为第一电极1和/或第二电极2。以图7的实施例为例,若将功能电极4最靠近发光层3的第一透光层411作为第一电极1,则最靠近发光层3的第一透光层411与最靠近电光材料层43的第一透光层411之间互相绝缘,以避免发生短路。
第二方面,参见图8和图9,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基底01和设置在基底01上的多个上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多个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以阵列排布在基底01上,其中,第一电极1相较第二电极2靠近基底01。在基底01与有机发光器件之间还设置有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包括多个晶体管,以晶体管T1的层结构为例,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依次设置在基底01上的缓冲层02、有源层A1、栅极绝缘层03、栅极G1、第一绝缘层04、源极S1和漏极D1、平坦层05,其中,有源层A1、栅极G1、源极S1和漏极D1组成一个晶体管T1,且栅极S1和漏极D1同层设置,二者通过设置在栅极绝缘层03、第一绝缘层04中的过孔与有源层A1连接,而平坦层05中具有过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1通过沿过孔延伸的连接电极001与晶体管T1电连接。其中,如图8所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功能电极4可以单独设置在第一电极1和/或第二电极2背离发光层3一侧,或者,如图9所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功能电极4最靠近发光层3一侧的第一透光层411可以作为第一电极1和/或第二电极2。若功能电极4单独设置在第一电极1背离发光层3一侧,由于第一电极1需要通过连接电极001连接晶体管T1,为了避免连接电极001与功能电极4短路,具体地,避免连接电极001与功能电极4中位于电光材料层43两侧的第一透光层411和第三透光层421短路,因此,连接电极001在基底01上的正投影,也是平坦层05中的过孔在基底01上的正投影,与功能电极4在基底01上的正投影无重叠。
可选地,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像素界定层06,设置在相邻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之间,则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1、发光层3、第二电极2以及功能电极4与像素界定层06可以形成微腔结构,保证出光的光强,而若功能电极4设置在第一电极1下,或作为第一电极1,若发光层3发出的光照射至第一电极1或功能电极4,功能电极4能够作为反射电极,将光反射出去,保证微腔结构的出光率。
可选地,通过设置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功能电极4的第一叠层结构41的每个层结构的光学厚度的关系,或者,若功能电极4包括电光材料层43,通过改变电光材料层43的驱动电压,能够使功能电极4表现为透射电极或反射电极,因此,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应用到显示面板中,能够使显示面板适应多种应用场景,并且,通过选择在第一电极1或第二电极2上设置功能电极4,或在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上均设置功能电极4,也可以使得应用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显示面板实现多种功能。例如,在透明显示面板的应用场景下,可以使功能电极4设置在第一电极1或第二电极2的至少一个背离发光层3一侧,且使功能电极4表现为透射电极,则整个显示面板的透过率增大,实现透明显示;又例如,在双面显示面板的应用场景下,可以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上都设置功能电极4,在单面显示模式下,可以使电光材料层43的光学厚度为四分之一波长的2n+1倍,则功能电极4表现为反射电极,保证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出光率,在双面显示模式下,可以将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上的功能电极4中的电光材料层43的光学厚度调整为二分之一波长的n倍,则功能电极4表现为透射电极,发光层3发出的光可以朝两侧透射,因此可以实现双面显示;或在实现全面屏的应用中,可以在摄像头区域设置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且至少在摄像头区域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1和/或第二电极2上设置功能电极4,且功能电极4包括电光材料层43,则在正常显示时,通过给电光材料层43加载对应的驱动电压,使功能电极4表现为反射电极,从而遮盖住摄像头,实现全面屏显示,而在需要拍照时,通过给电光材料层43加载对应的驱动电压,使功能电极4表现为透射电极,从而光线能够正常入射摄像头,实现拍照功能。
在一些示例中,显示面板中的多个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多种颜色类型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例如,多个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以包括红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绿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学的波段不同,因此,可以针对不同颜色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功能电极4中的第一叠层结构41进行不同的设计。
具体地,假设照射至功能电极4的起始介质的折射率为n0,例如空气介质的折射率为n0,第一透光层411、第三透光层421的均及透射模式下的电光材料层43的折射率均为n1,第二透光层412、第四透光层422及反射模式下的电光材料层43的折射率均为n2,由功能电极4出射的最终介质的折射率为ns则功能电极4的布拉格反射率R为:
Figure BDA0002940337930000131
反射带宽为:
Figure BDA0002940337930000132
其中,f0是光谱中心频率,△f0/f0是两种折射率的膜层(例如第一透光层411和第二透光层412)所能达到反射带宽最大值,可以根据上述公式,确定功能电极4所采用的两种折射率的膜层针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出的红光、绿光、蓝光的波长的反射率,通常来说,红光的波长为620nm,蓝光的波长为460nm,绿光的波长在二者之间,例如为530nm,因此可以根据绿光的波长设置功能电极4中第一叠层结构41和/或第二叠层结构42的两种折射率的透光层的光学厚度(该膜层的厚度与折射率的乘积),使功能电极针对三种颜色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波段均能进行良好的反射率或透过率;或者,可以分别以三种颜色的光的波长,结合上述公式,分别设计三种颜色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功能电极4中两种折射率的透光层的光学厚度,使针对三种颜色的光的波段的功能电极4,分别对三种颜色的光达到最大的反射率或透过率,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位于二者之间的发光层;其中,
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至少一者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设置有功能电极;
所述功能电极包括第一叠层结构,所述第一叠层结构包括多层第一透光层和至少一层第二透光层;其中,所述第一透光层和所述第二透光层叠层、交替设置;且在所述第一叠层结构中,最靠近所述发光层的层结构和最远离所述发光层的层结构均为所述第一透光层;
所述第一透光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功能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时,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功能电极中最靠近所述发光层的第一透光层共用;
当所述功能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时,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功能电极中最靠近所述发光层的第一透光层共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层的光学厚度及所述第二透光层的光学厚度均为四分之一波长的2n+1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电极还包括电光材料层和第二叠层结构;其中,
所述电光材料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叠层结构背离所述发光层一侧,所述电光材料层在不同的驱动电压下折射率不同;
所述第二叠层结构设置在所述电光材料层背离所述发光层一侧,其包括多层第三透光层和至少一层第四透光层;其中,所述第三透光层和所述第四透光层叠层、交替设置;且在所述第二叠层结构中,最靠近所述发光层的层结构和最远离所述发光层的层结构均为所述第三透光层;
所述第三透光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四透光层的折射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功能电极为透射电极,所述电光材料层的光学厚度为二分之一波长的n倍;若所述功能电极为反射电极,所述电光材料层的光学厚度为四分之一波长的2n+1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光材料层包括氛化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胺、铌酸锂晶体、钮酸锉晶体、砷化稼、啼化锡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层的光学厚度、所述第二透光层的光学厚度、所述第三透光层的光学厚度及所述第四透光层的光学厚度均为四分之一波长的2n+1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电极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功能电极,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还包括第一光学调整层,其设置在所述功能电极最靠近所述发光层的第一透光层和所述第一电极之间;
所述第一透光层的折射率和所述第一电极的折射率,均大于所述第一光学调整层的折射率;
若所述第二电极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功能电极,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还包括第二光学调整层,其设置在所述功能电极最靠近所述发光层的第一透光层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所述第一透光层的折射率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折射率,均大于所述第二光学调整层的折射率。
9.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底,多个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阵列排布在基底上;多个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红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绿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颜色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第一叠层结构的折射率不同。
CN202110177188.7A 2021-02-07 2021-02-07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面板 Active CN1130133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7188.7A CN113013353B (zh) 2021-02-07 2021-02-07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面板
US17/486,559 US11778857B2 (en) 2021-02-07 2021-09-27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display pane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7188.7A CN113013353B (zh) 2021-02-07 2021-02-07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3353A true CN113013353A (zh) 2021-06-22
CN113013353B CN113013353B (zh) 2023-06-20

Family

ID=76383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77188.7A Active CN113013353B (zh) 2021-02-07 2021-02-07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778857B2 (zh)
CN (1) CN11301335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6437A (zh) * 2021-12-21 2022-03-29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3377A (zh) * 2015-09-17 2015-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蓝光衰减器件及制备方法、基板、显示器、智能穿戴产品
CN106067517A (zh) * 2016-08-19 2016-1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结构、显示基板
CN108666444A (zh) * 2018-05-16 2018-10-16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N110299472A (zh) * 2019-06-28 2019-10-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9981278U (zh) * 2019-04-08 2020-01-21 上海视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3377A (zh) * 2015-09-17 2015-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蓝光衰减器件及制备方法、基板、显示器、智能穿戴产品
CN106067517A (zh) * 2016-08-19 2016-1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结构、显示基板
CN108666444A (zh) * 2018-05-16 2018-10-16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N209981278U (zh) * 2019-04-08 2020-01-21 上海视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0299472A (zh) * 2019-06-28 2019-10-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6437A (zh) * 2021-12-21 2022-03-29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778857B2 (en) 2023-10-03
CN113013353B (zh) 2023-06-20
US20220255043A1 (en) 2022-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25245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isplay device
JP7370806B2 (ja) 発光デバイス、表示装置、光電変換装置、電子機器、照明装置および移動体
WO2013065213A1 (ja) 有機発光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486363B1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KR20170052455A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105191501A (zh) 显示设备、制造该显示设备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KR20140019990A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CN111063826A (zh) 一种显示面板
KR101695376B1 (ko)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1429942B1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11063245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20140346480A1 (en) Light emitting element, display apparatus, and lighting apparatus
JP2009135081A (ja) 発光装置
TWI838974B (zh) 透明顯示裝置
CN108417725A (zh) 发光器件、显示基板
CN113013353B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面板
JP7245088B2 (ja) 有機デバイス、表示装置、撮像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移動体
CN110197839B (zh) 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双面显示装置
KR101952191B1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60043803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1554828A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102459216B1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WO2024065615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221829383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390587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