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11353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11353B
CN113011353B CN202110318796.5A CN202110318796A CN113011353B CN 113011353 B CN113011353 B CN 113011353B CN 202110318796 A CN202110318796 A CN 202110318796A CN 113011353 B CN113011353 B CN 1130113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line
display area
sub
control signal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187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11353A (zh
Inventor
刘冰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1879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113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11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1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11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13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9/00Digital stores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moved stepwise, e.g. shift registers
    • G11C19/28Digital stores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moved stepwise, e.g. shift registers using semiconductor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86Details of a shift registers arranged for use in a driving circu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子显示区和主显示区;复位信号线和控制信号线;多个级联的第一移位寄存器和多个级联的第二移位寄存器,第一移位寄存器与控制信号线电连接,第二移位寄存器与复位信号线电连接;指纹识别单元;位于主显示区中的指纹识别单元与控制信号线和复位信号线均电连接;位于子显示区中的指纹识别单元与控制信号线或复位信号线两者中的一者电连接,子显示区中的控制信号线和复位信号线被第一非显示区隔断。本申请在全屏指纹驱动电路的架构对应的显示面板中设置有水滴角或异型区时,指纹识别信号线无需绕线,有利于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高屏占比、窄边框的显示屏由于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而越来越受欢迎。屏占比是指屏幕面积与整机面积的比例,屏占比越高,视觉效果和用户体验越好。
目前,内嵌于显示屏内的光学指纹识别技术越来越受关注,尤其是全屏指纹识别,当显示面上还设置有水滴角或异形区时,全屏指纹驱动电路的走线遇到显示面板的水滴角或异型区,指纹驱动电路的信号线需要绕水滴角或异型区走线,使得水滴角或异型区对应位置的边框区增大,不利于显示面板窄边框设计,违背了显示面板窄边框的理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全屏指纹驱动电路的架构对应的显示面板中设置有水滴角或异型区时,指纹识别信号线无需绕线,有利于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
本申请有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至少部分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至少部分与显示区相邻的第一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子显示区和主显示区,沿第一方向,子显示区分别位于第一非显示区的两侧;
复位信号线和控制信号线,复位信号线和控制信号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排布,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
多个级联的第一移位寄存器和多个级联的第二移位寄存器,非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区和第二边框区,第一移位寄存器位于第一边框区,第二移位寄存器位于第二边框区,第一移位寄存器与控制信号线电连接,第二移位寄存器与复位信号线电连接;
指纹识别单元,指纹识别单元位于显示区;位于主显示区中的指纹识别单元与控制信号线和复位信号线均电连接;位于子显示区中的指纹识别单元与控制信号线或复位信号线两者中的一者电连接,其中,子显示区中的控制信号线和复位信号线被第一非显示区隔断。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采用全屏指纹驱动电路的架构,主显示区中的指纹识别单元与控制信号线和复位信号线均电连接,以实现主显示区的指纹识别功能;子显示区中的指纹识别单元与控制信号线或复位信号线中的一者电连接,子显示区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如此,在单独实现主显示区的指纹识别的基础上,控制信号线和复位信号线不需要绕线,第一非显示区也不会占用显示区的空间,能够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指纹识别单元对应的一种指纹识别电路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其中,各实施例之间的相同之处不再一一赘述。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现有技术中,在显示面板300内部集成基于光学原理的指纹识别单元310,从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全屏指纹识别,通常情况下,指纹驱动电路中设置有复位信号线320和控制信号线330,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300上还设置有水滴角或异型区340用于放置摄像头等感光元件,水滴角或异型区340的位置不用于显示,复位信号线320和控制信号线330需要沿着水滴角或异型区340绕线,如此,会导致水滴角或异型区340朝向显示区350的边缘需要预留更大的空间,以放置复位信号线320和控制信号线330的走线,进一步,使得水滴角或异型区340靠近显示区350的边缘设置的更宽,占用了显示区350的空间,不利于实现窄边框。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全屏指纹驱动电路的架构对应的显示面板中设置有水滴角或异型区时,指纹识别信号线无需绕线,进一步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10和至少部分围绕显示区10的非显示区20,非显示区20包括至少部分与显示区10相邻的第一非显示区21,显示区10包括子显示区30和主显示区40,沿第一方向D1,子显示区30分别位于第一非显示区21的两侧;
复位信号线51和控制信号线52,复位信号线51和控制信号线52均沿第一方向D1延伸、沿第二方向D2排布,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相交;
多个级联的第一移位寄存器61和多个级联的第二移位寄存器62,非显示区20包括沿第一方向D1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区22和第二边框区23,第一移位寄存器61位于第一边框区22,第二移位寄存器62位于第二边框区23,第一移位寄存器61与控制信号线52电连接,第二移位寄存器62与复位信号线51电连接;
指纹识别单元70,指纹识别单元70位于显示区10;位于主显示区40中的指纹识别单元70与控制信号线52和复位信号线51均电连接;位于子显示区30中的指纹识别单元70与控制信号线52或复位信号线51两者中的一者电连接,其中,子显示区30中的控制信号线52和复位信号线51被第一非显示区21隔断。
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显示面板100中主显示区40、子显示区30、第一非显示区21的位置关系,并不代表实际尺寸,其中,第一非显示区21的形状还可以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形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图3所示的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显示面板100中第一边框区22和第二边框区23的位置示意图,并不代表实际尺寸,第一边框区22的移位寄存器可以与复位信号线51电连接,第二边框区23的移位寄存器与复位信号线51电连接,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此外,图3所示实施例中主显示区40和子显示区30中的指纹识别单元70的数量并不代表实际的数量。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的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10和至少部分围绕显示区10的非显示区20,显示区10中包括多个指纹识别单元70;非显示区20中包括走线、电路结构、以及摄像头等感光元件;非显示区20中包括至少部分与显示区10相邻的第一非显示区21,显示面板100在第一非显示区21的位置至少部分膜层被挖掉,用于放置摄像头等感光元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非显示区21相当于显示面板100中的水滴角或异形区。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见图3所示,本申请包括指纹驱动电路,指纹驱动电路中设置有多个级联的移位寄存器,显示区10中设置有指纹识别单元70,指纹识别单元70通过信号线与指纹识别电路中的移位寄存器电连接,其中,多个指纹识别单元70用于对触摸主体实现指纹识别,信号线包括复位信号线51和控制信号线52,复位信号线51和控制信号线52均沿第一方向D1延伸、沿第二方向D2排布,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相交,可选地,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垂直;在主显示区中,同一指纹识别单元70既电连接控制信号线52,又电连接复位信号线51,复位信号线51用于向指纹识别单元70传输复位信号;控制信号线52用于向指纹识别单元70传输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见图3所示,指纹驱动电路的移位寄存器包括第一移位寄存器61和第二移位寄存器62,非显示区20包括沿第一方向D1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区22和第二边框区23;级联的第一移位寄存器61位于第一边框区22,级联的第二移位寄存器62位于第二边框区23;第一移位寄存器61与各控制信号线52电连接,第一移位寄存器61向各控制信号线52传输控制信号;第二移位寄存器62与各复位信号线51电连接,第二移位寄存器向各复位信号线51传输复位信号。
现有技术中,在显示面板300内部集成基于光学原理的指纹识别单元310,从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300的全屏指纹识别,当显示面板300上设置有水滴角或异型区340时,不利于设置全面屏指纹驱动电路,具体为,至少部分显示区350被水滴角或异型区340间隔开,与此同时,实现指纹识别的信号线需要绕线,即沿着水滴角或异型区朝向显示区340的边缘绕线,绕线使得水滴角或异型区需要更大的空间,不利于显示面板300窄边框的设计;因此,本实施例针对上述问题,请继续参见图2和图3所示,将显示面板100划分为主显示区40和子显示区30,沿第一方向D1,子显示区30分别位于第一非显示区21的两侧,子显示区30被水滴角或异型区间隔开;本申请的指纹识别信号线在第一非显示区21无需绕线,而是将指纹识别信号线在第一非显示区21断开;在主显示区40中,控制信号线52和复位信号线51均没有被断开;在子显示区30中,控制信号线52和复位信号线51均被断开;主显示区40中与指纹识别单元70电连接的控制信号线52和复位信号线51均输入有效信号,使得主显示区40中指纹识别单元70能够有效的工作,进一步实现主显示区40的指纹识别功能;子显示区30中,部分控制信号线52上输入有效的控制信号,部分复位信号线51上输入有效的复位信号,为使子显示区30中的控制信号线52和复位信号线51上均具有信号,将子显示区30中的指纹识别单元70与控制信号线52或复位信号线51两者中的一者电连接,并且子显示区30中的指纹识别单元70只接收控制信号或复位信号两者中的一种信号,如此,即使子显示区30中指纹识别单元70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位于非显示区20中的移位寄存器逐级运行,使显示面板100仍具有集成全面指纹驱动电路的架构,主显示区的任意区域还可以进行指纹识别,不会影响主显示区中正常指纹识别,;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控制信号线52和复位信号线51不需要绕线,第一非显示区21也不会占用显示区10的空间,在实现全面屏指纹驱动电路架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指纹识别单元对应的一种指纹识别电路图,请参考图4所示,指纹识别电路包括四个开关晶体管器件(分别为晶体管Trst、晶体管Tsf、晶体管Tsel、晶体管Tcol)、一个感光二极管D和1个第一存储电容Cst,还包括五条走线,分别是复位信号线Rst、第一电压信号线VDD、第二电压信号线VSS、控制信号线Sel、电压信号输出线Vout,其中晶体管Tsel和晶体管Trst需要通过指纹识别驱动电路的移位寄存器来逐行驱动。对于该指纹识别电路而言,在进行指纹识别时,该指纹识别电路包括复位阶段、曝光阶段和电信号输出阶段:
在复位阶段,晶体管Trst响应复位信号线Rst的控制信号而导通,对指纹识别电路进行复位;第一电压信号线VDD的复位电压信号通过晶体管Trst传输至晶体管Tsf的栅极,晶体管Tsf栅极的电压信号Vpixel升高至第一电压信号线VDD的输入电压值,此时晶体管Tsf导通;
在曝光阶段,手指接触屏幕,光源照射到手指指纹的谷线和脊线上时发生反射,由于谷线和脊线的反射角度及反射回去的光照强度不同,将光投射至感光二极管D上,引起感光二极管D的阻值发生变化,产生电荷,形成光电流;由于漏电流的原因,晶体管Tsf栅极的电压信号Vpixel开始下降;
电信号输出阶段:由于在曝光阶段指纹谷线和脊线的反射角度及反射回去的光照强度不同,产生的光电流不同,导致电压信号Vpixel的变化值不同,则电压信号输出线Vout检测到的指纹信号也不同,通过检测电压信号输出线Vout的电压信号,实现指纹识别功能。
其中,晶体管Tsf的栅极的电压信号Vpixel因光电流的影响下降,晶体管Tsel响应控制信号线Sel的控制信号而导通,晶体管Tcol响应信号线col的控制信号而导通,第二电压信号VSS写入到晶体管Tsf源极(第一电压信号线VDD相对的晶体管Tsf的另一端),下降后的电压信号Vpixel仍然可以使晶体管Tsf导通;第一电压信号线VDD的输入电压与晶体管Tsf的漏极连接,晶体管Tsf能够对电压信号输出线Vout的指纹电压信号的输出起到分压作用,实现指纹识别检测功能。
可选地,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5所示,子显示区30包括第一子显示区31和第二子显示区32,第一子显示区31位于第一非显示区21靠近第一边框区22的一侧,第二子显示区32位于第一非显示区21靠近第二边框区23的一侧;
第一子显示区31中连接同一指纹识别单元70的复位信号线51与控制信号线52电连接;第二子显示区32中连接同一指纹识别单元70的控制信号线52与复位信号线51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第一子显示区31和第二子显示区32的相对位置,其位置还可以互换。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子显示区30包括第一子显示区31和第二子显示区32,第一子显示区31和第二子显示区32分别位于第一非显示区21的两侧,更详细的,第一子显示区31位于第一非显示区21靠近第一边框区22的一侧,第二子显示区32位于第一非显示区21靠近第二边框区23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要想实现位于子显示区30中的指纹识别单元70与控制信号线52或复位信号线51两者中的一者电连接,且控制信号线52与复位信号线51被第一非显示区21隔断,可以将位于子显示区30中的控制信号线52与复位信号线51电连接,即第一子显示区31中连接同一指纹识别单元70的复位信号线51与控制信号线52电连接,第二子显示区32中连接同一指纹识别单元70的控制信号线52与复位信号线51电连接,如此,复位信号线51和控制信号线52不需要绕线,也能使第一子显示区31中的复位信号线51和控制信号线52上均有信号传输,第二子显示区32中的复位信号线51和控制信号线52上也均有信号传输,在实现窄边框的同时,保证移位信号的正常传输。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5所示,在第一子显示区31中,电连接同一指纹识别单元70的复位信号线51的信号与控制信号线52的信号相同;
在第二子显示区32中,电连接同一指纹识别单元70的控制信号线52的信号与复位信号线51的信号相同。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边框区22的移位寄存器与控制信号线52电连接,第二边框区23的移位寄存器与复位信号线51电连接,子显示区30中的控制信号线52和复位信号线51被第一非显示区21隔断,可以理解为,第一子显示区31中的复位信号线51被隔断,没有相应的移位寄存器与其电连接;第二子显示区32中的控制信号线52被隔断,没有相应的移位寄存器与其电连接;第一子显示区31中连接同一指纹识别单元70的复位信号线51和控制信号线52电连接,相当于第一子显示区31中的复位信号线51和控制信号线52中的信号相同,均为控制信号;第二子显示区32中连接同一指纹识别单元70的复位信号线51和控制信号线52电连接,相当于第二子显示区32中的复位信号线51和控制信号线52中的信号相同,均为复位信号;如此,即使第一子显示区31和第二子显示区32不具有指纹识别的功能,在全屏指纹驱动电路的架构中,控制信号和复位信号也能由第一级移位寄存器传输至最后一级移位寄存器,保证全屏指纹驱动电路的有效性,同时保证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设计。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5所示,在主显示区40,复位信号线51和控制信号线52的信号不同。
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5所示,在所述主显示区40中,各控制信号线52与第一边框区22的移位寄存器电连接,各复位信号线51与第二边框区23的移位寄存器电连接,主显示区40中的控制信号线52向指纹识别单元70提供控制信号,复位信号线51向指纹识别单元70提供复位信号,以保证主显示区40中的指纹识别单元70能够正常工作,单独实现主显示区40指纹识别功能,同时能避免设置多余的绕线空间,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设计。
可选地,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6所示,控制信号线52包括第一端521和第二端522,控制信号线52的第二端522位于第一端521远离第一边框区22的一侧;
复位信号线51包括第一端511和第二端512,复位信号线51的第二端512位于第一端511远离第二边框区23的一侧。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6所示,在子显示区30中,控制信号线52与复位信号线51并联。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6所示,在第一子显示区31,每一级移位寄存器电连接的控制信号线52的第一端521电连接一条复位信号线51;
在第二子显示区32,每一级移位寄存器电连接的复位信号线51的第一端511电连接一条控制信号线52。
需要说明的是,图6所示实施例中仅示意性示出了第一子显示区31中的控制信号线52的第一端521和第二端522的位置关系,第二子显示区32中的复位信号线51的第一端511和第二端512的位置关系。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子显示区31,沿第一方向D1,控制信号线52包括第一端521和第二端522,控制信号线52的第二端522位于第一端521远离第一边框区22的一侧;在第二子显示区32,沿第一方向D1,复位信号线51包括第一端511和第二端512,复位信号线51的第二端512位于第一端511远离第二边框区23的一侧;通过上述可以了解到,第一子显示区31中的控制信号线52的第一端521与移位寄存器电连接,第一子显示区31中的控制信号线52的第二端522相当于被第一非显示区21隔断的端部;第二子显示区32中的复位信号线51的第一端511与移位寄存器电连接,第二子显示区32中的复位信号线51的第二端512相当于被第一非显示区21隔断的端部;而位于第一子显示区31中的复位信号线51相当于一段独立的走线,可以与第一子显示区31中的控制信号线52的第一端521或第二端522电连接;位于第二子显示区32中的控制信号线52也相当于一段独立的走线,可以与第二子显示区32中的复位信号线51的第一端511或第二端512电连接。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见图6所示,在子显示区30中,控制信号线52与复位信号线51并联,具体地,在第一子显示区31中,每一级移位寄存器电连接的控制信号线52的第一端521电连接一条被第一显示区10隔断的复位信号线51,即在第一子显示区31中,相互电连接的控制信号线52和复位信号线51上同时传输控制信号;在第二子显示区32,每一级移位寄存器电连接的复位信号线51的第一端511电连接一条控制信号线52,即在第二子显示区32中,相互电连接的控制信号线52和复位信号线51上同时传输复位信号线51;如此,能实现控制信号线52和复位信号线51并联的连接方式,并联的方式能够同时减小控制信号线52和复位信号线51上的负载,使子显示区30的指纹识别单元70的扫描时间压缩,在一帧时间内,主显示区40指纹识别单元70扫描时间预留的更充分,更好的实现主显示区的指纹识别性能。
可选地,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7所示,在子显示区30中,控制信号线52与复位信号线51串联。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7所示,在第一子显示区31,每一级移位寄存器电连接的控制信号线52的第二端522电连接一条复位信号线51;
在第二子显示区32,每一级移位寄存器电连接的复位信号线51的第二端512电连接一条控制信号线52。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7所示,在子显示区30中,控制信号线52与复位信号线51串联,在第一子显示区31中,每一级移位寄存器电连接的控制信号线52的第二端522电连接一条被第一显示区10隔断的复位信号线51,即移位寄存器输出的信号先经过控制信号线52,再经过复位信号线51;在第二子显示区32,每一级移位寄存器电连接的复位信号线51的第二端512电连接一条控制信号线52,即移位寄存器输出的信号先经过复位信号线51,再经过控制信号线52;如此,能实现控制信号线52和复位信号线51串联的连接方式,相当于第一子显示区31中的指纹识别单元70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和复位信号输入端接收的信号均由同一条信号线提供,第二子显示区32中的指纹识别单元70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和复位信号输入端接收的信号均由同一条信号线提供,能够简化子显示区30中的电路结构,实现多样化的信号线设置方式。
可选地,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8所示,指纹识别单元70沿第一方向D1排列形成指纹识别单元行71,电连接同一指纹识别单元行71的控制信号线52和复位信号线51电连接的移位寄存器位于同一级。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指纹识别单元70沿第一方向D1排列形成指纹识别单元行71,同一指纹识别单元行71对应电连接一条控制信号线52和一条复位信号线51,且控制信号线52电连接的移位寄存器与复位信号线51电连接的移位寄存器位于同一级,也可以理解为,每一级移位寄存器分别对应第一边框区22中和第二边框区23中各一个移位寄存器,且每行指纹识别单元70均电连接一条控制信号线52和一条复位信号线51;如此,要想实现显示面板100的指纹识别,保证同一级中的移位寄存器对控制信号线52和复位信号线51均输入有效的信号,才能有效驱动显示面板100中的指纹识别模块,保证主显示区的指纹识别性能。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发明构思,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9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200,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上设置有水滴角或异型区210。该显示装置200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显示面板100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200具体以液晶显示装置200为例。该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对于该显示装置200的其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通过以上各实施例可知,本申请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采用全屏指纹驱动电路的架构,主显示区中的指纹识别单元与控制信号线和复位信号线均电连接,以实现主显示区的指纹识别功能;子显示区中的指纹识别单元与控制信号线或复位信号线中的一者电连接,子显示区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如此,在单独实现主显示区的指纹识别的基础上,控制信号线和复位信号线不需要绕线,第一非显示区也不会占用显示区的空间,能够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至少部分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至少部分与所述显示区相邻的第一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子显示区和主显示区,沿第一方向,所述子显示区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的两侧;
复位信号线和控制信号线,所述复位信号线和所述控制信号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多个级联的第一移位寄存器和多个级联的第二移位寄存器,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区和第二边框区,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位于所述第一边框区,所述第二移位寄存器位于所述第二边框区,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与所述控制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二移位寄存器与所述复位信号线电连接;
指纹识别单元,所述指纹识别单元位于所述显示区;位于所述主显示区中的所述指纹识别单元与所述控制信号线和所述复位信号线均电连接;位于所述子显示区中的所述指纹识别单元与所述控制信号线或所述复位信号线两者中的一者电连接,其中,所述子显示区中的所述控制信号线和所述复位信号线被所述第一非显示区隔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显示区包括第一子显示区和第二子显示区,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靠近所述第一边框区的一侧,所述第二子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靠近所述第二边框区的一侧;
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中连接同一所述指纹识别单元的所述复位信号线与所述控制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子显示区中连接同一所述指纹识别单元的所述控制信号线与所述复位信号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中,电连接同一所述指纹识别单元的所述复位信号线的信号与所述控制信号线的信号相同;
在所述第二子显示区中,电连接同一所述指纹识别单元的所述控制信号线的信号与所述复位信号线的信号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显示区,所述复位信号线和所述控制信号线的信号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子显示区,所述控制信号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控制信号线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端远离所述第一边框区的一侧;
位于第二子显示区,所述复位信号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复位信号线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端远离所述第二边框区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子显示区中,所述控制信号线与所述复位信号线并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子显示区,每一级所述移位寄存器电连接的所述控制信号线的第一端电连接一条所述复位信号线;
在所述第二子显示区,每一级所述移位寄存器电连接的所述复位信号线的第一端电连接一条所述控制信号线。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子显示区中,所述控制信号线与所述复位信号线串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子显示区,每一级所述移位寄存器电连接的所述控制信号线的第二端电连接一条所述复位信号线;
在所述第二子显示区,每一级所述移位寄存器电连接的所述复位信号线的第二端电连接一条所述控制信号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沿第一方向排列形成指纹识别单元行,电连接同一所述指纹识别单元行的所述控制信号线和所述复位信号线电连接的所述移位寄存器位于同一级。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318796.5A 2021-03-25 2021-03-25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0113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8796.5A CN113011353B (zh) 2021-03-25 2021-03-25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8796.5A CN113011353B (zh) 2021-03-25 2021-03-25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1353A CN113011353A (zh) 2021-06-22
CN113011353B true CN113011353B (zh) 2022-10-11

Family

ID=76406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18796.5A Active CN113011353B (zh) 2021-03-25 2021-03-25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113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9175B (zh) * 2021-07-23 2022-10-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91799A (zh) * 2018-01-02 2018-05-04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665845A (zh) * 2018-06-28 2018-10-1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877621A (zh) * 2018-06-29 2018-11-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192172A (zh) * 2018-10-29 2019-01-1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817143A (zh) * 2019-01-30 2019-05-2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872636A (zh) * 2019-03-29 2019-06-1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008883A (zh) * 2019-03-28 2019-07-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028811A (zh) * 2019-12-25 2020-04-1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3807B (zh) * 2017-09-08 2019-10-15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410772B (zh) * 2018-10-31 2021-02-0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91799A (zh) * 2018-01-02 2018-05-04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665845A (zh) * 2018-06-28 2018-10-1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877621A (zh) * 2018-06-29 2018-11-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192172A (zh) * 2018-10-29 2019-01-1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817143A (zh) * 2019-01-30 2019-05-2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008883A (zh) * 2019-03-28 2019-07-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872636A (zh) * 2019-03-29 2019-06-1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028811A (zh) * 2019-12-25 2020-04-1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1353A (zh) 2021-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21605B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EP407551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011127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0985964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163058B (zh) 指纹识别显示模组及指纹识别方法
CN109637417B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183372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353547B (zh) 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
US11372302B2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11100304B2 (en) Display panel, driv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50021467A (ko) 표시 장치
JP2011039522A (ja) ラインペン、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らを有する表示システム。
CN102193680A (zh) 触摸面板和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
CN112104773B (zh) 电子设备
JP2008287061A (ja)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0989233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1135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7589305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switching elements corresponding to individual pixels and dual ambient light photosensing unit
CN110807417A (zh) 电子设备
CN112639956A (zh) 终端设备
JP2004153327A (ja) 表示装置
CN114241903A (zh) 显示面板、电子设备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JP3760973B2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CN112951091B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4895475B (zh) 一种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