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06052A - 桥梁灌注桩放样方法 - Google Patents

桥梁灌注桩放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06052A
CN113006052A CN202110231603.2A CN202110231603A CN113006052A CN 113006052 A CN113006052 A CN 113006052A CN 202110231603 A CN202110231603 A CN 202110231603A CN 113006052 A CN113006052 A CN 1130060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cast
point
reference point
pl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316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帅波
孙龙隆
李作林
程金星
尤强
徐乃奎
起荣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Dongjiao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Dongjiao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Dongjiao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Dongjiao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3160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0605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06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60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34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3/00Testing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灌注桩测量放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梁灌注桩放样方法。该桥梁灌注桩放样方法,在施工现场的地面测绘多组由第一参照点ai和第二参照点bi组成的参照点组。对应第一参照点ai在第一参照桩的顶部安装第一定位钉;对应第二参照点bi在第二参照桩的顶部安装第二定位钉;使用线绳连接第一参照点ai的第一定位钉与第二参照点bi的第二定位钉,在线绳上的距离第一定位钉预定距离dij处标定灌注桩cij的中心点,量取第一参照点ak的第一定位钉与灌注桩cij的中心点之间的实际距离dkij’,将理论距离dkij与实际距离dkij’相比较,以判断放样是否合格。该桥梁灌注桩放样方法,保证放样工作及时且精准。

Description

桥梁灌注桩放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灌注桩测量放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梁灌注桩放样方法。
背景技术
灌注桩的施工放样贯穿于灌注桩施工的全过程,主要有护筒埋设前后的放样、钻机就位后复核、钢筋笼的定位以及成桩后的桩位检测。
相关技术中,每次都是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放样,实际操作中常受到环境、气候、人员及测量误差的影响,导致放样工作不能及时、精确地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灌注桩放样方法,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灌注桩放样施工容易受到环境、气候、人员及测量误差的影响,导致放样工作不能及时、精确地进行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桥梁灌注桩放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依据理论坐标在施工现场的地面测绘多组由第一参照点ai和第二参照点bi组成的参照点组,其中,i为参照点组的组号;
对应第一参照点ai安装第一参照桩,对应第二参照点bi安装第二参照桩;
对应第一参照点ai在第一参照桩的顶部安装第一定位钉,对应第二参照点bi在第二参照桩的顶部安装第二定位钉;
使用线绳连接具有相同组号的第一参照点ai的第一定位钉与第二参照点bi的第二定位钉;
在线绳上的距离第一定位钉预定距离dij处标定灌注桩cij的中心点,其中,j为灌注桩cij在第i组参照点组对应的所有灌注桩中的编号;
量取第一参照点ak的第一定位钉与灌注桩cij的中心点之间的实际距离dkij’,其中,k≠i;
将第一参照点ak与灌注桩cij的中心点之间的理论距离dkij与实际距离dkij’相比较,如果理论距离dkij与实际距离dkij’相等,说明灌注桩cij的中心点放样合格,如果理论距离dkij与实际距离dkij’不相等,说明灌注桩cij的中心点放样不合格,那么重新在线绳上标定灌注桩cij的中心点,直至灌注桩cij的中心点放样合格。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在施工现场的地面测绘多组边桩中心点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有灌注桩cij的中心点的理论坐标;
设计所有第一参照点ai和所有第二参照点bi的中心点的理论坐标;
定义灌注桩cij的中心点的理论坐标与第一参照点ai的中心点的理论坐标之间的距离为预定距离dij,计算预定距离dij和理论距离dkij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灌注桩cij的中心点的理论坐标为(Xcij,Ycij),第一参考点ai的理论坐标为(Xai,Yai),第一参考点ak的理论坐标为(Xak,Yak);
预定距离dij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958540880000021
理论距离dkij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958540880000022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对应第一参照点ai安装第一参照桩,对应第二参照点bi安装第二参照桩的步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沿第一参照点ai所在竖直线为轴线开挖第一定位孔,在第一定位孔内打入第一参照桩;
沿第二参照点bi所在竖直线为轴线开挖第二定位孔,在第二定位孔内打入第二参照桩;
使用水准仪校核第一参照桩和第二参照桩的高度,以使每个第一参照桩和第二参照桩高出灌注桩cij处原地面预定高度;
在第一定位孔与第一参照桩之间填灌混凝土;
在第二定位孔与第二参照桩之间填灌混凝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深度均为80-100cm;
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直径均为40-60c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第一参照桩和第二参照桩的直径均为5-10cm;
第一参照桩和第二参照桩的长度均为1.6-2.0m;
所述预定高度至少为40c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对应第一参照点ai在第一参照桩的顶部安装第一定位钉以及对应第二边桩bi的中心点,在第二参照桩的顶部安装第二定位钉的步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一参照桩的顶部测绘第一参照点ai
在第一参照桩的顶部测绘第二参照点bi
对应第一参照点ai处在第一参照桩的顶部钉入第一定位钉;
对应第二参照点bi处在第二参照桩的顶部钉入第二定位钉;
使用水准仪校核第一参照桩和第二参照桩的高度,以使每个第一参照桩和第二参照桩高出灌注桩cij处原地面的高度保持在预定高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采用尺子在线绳上以第一定位钉为起点量取预定距离dij,并在线绳上的距离第一定位钉预定距离dij处标定灌注桩cij的中心点;
和/或,采用尺子量取第一参照点ak与标定的灌注桩cij的中心点的实际距离dkij’。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桥梁灌注桩放样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从灌注桩cij的中心点向下量取护筒定位高程以及钢筋笼定位高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理论距离dkij与实际距离dkij’在预定允许误差内相等,则说明灌注桩cij的中心点放样合格。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桥梁灌注桩放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依据理论坐标在施工现场的地面测绘多组由第一参照点ai和第二参照点bi组成的参照点组。对应第一参照点ai安装第一参照桩,对应第二参照点bi安装第二参照桩;对应第一参照点ai在第一参照桩的顶部安装第一定位钉;对应第二参照点bi在第二参照桩的顶部安装第二定位钉;使用线绳连接具有相同组号的第一参照点ai的第一定位钉与第二参照点bi的第二定位钉,从而能够使线绳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参照点ai和第二参照点bi对应。在线绳上的距离第一定位钉预定距离dij处标定灌注桩cij的中心点,其中,j为灌注桩cij在第i组参照点组对应的所有灌注桩中的编号,每个灌注桩cij对应一个预先设计并确定好的预定距离dij,从而能够通过线绳和直线距离测量工具就能够标定出灌注桩cij的中心点,且不需要依赖全站仪,不仅能够降低人员和设备对于放样工期推进的影响,而且还能够简化放样步骤,缩短放样时间。量取第一参照点ak的第一定位钉与灌注桩cij的中心点之间的实际距离dkij’,其中,k≠i;将第一参照点ak与灌注桩cij的中心点之间的理论距离dkij与实际距离dkij’相比较,如果理论距离dkij与实际距离dkij’相等,说明灌注桩cij的中心点放样合格,如果理论距离dkij与实际距离dkij’不相等,说明灌注桩cij的中心点放样不合格,那么重新使用尺子在线绳上标定灌注桩cij的中心点,直至灌注桩cij的中心点放样合格,也即通过其他组的第一参照点ak对灌注桩cij的中心点进行校核,以提高放样精度和放样质量,相较于使用全站仪或水准仪等直接放样的放样,还能减少环境和天气对放样质量的影响,减少放样质量波动,提高放样质量平稳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灌注桩放样方法的第一施工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灌注桩放样方法的第二施工状态示意图。
图标:10-第一定位孔;11-第一参照桩;12-第一定位钉;20-第二定位孔;21-第二参照桩;22-第二定位钉;30-线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的桥梁灌注桩放样方法用于放样桥梁灌注桩的中心点。
本实施例提供的桥梁灌注桩放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依据理论坐标在施工现场的地面测绘多组由第一参照点ai和第二参照点bi组成的参照点组,其中,i为参照点组的组号;
步骤S120,对应第一参照点ai安装第一参照桩,对应第二参照点bi安装第二参照桩;
步骤S130,对应第一参照点ai在第一参照桩的顶部安装第一定位钉,对应第二参照点bi在第二参照桩的顶部安装第二定位钉;
步骤S140,使用线绳连接具有相同组号的第一参照点ai的第一定位钉与第二参照点bi的第二定位钉;
步骤S150,在线绳上的距离第一定位钉预定距离dij处标定灌注桩cij的中心点,其中,j为灌注桩cij在第i组参照点组对应的所有灌注桩中的编号;
步骤S160,量取第一参照点ak的第一定位钉与灌注桩cij的中心点之间的实际距离dkij’,其中,k≠i;
步骤S170,将第一参照点ak与灌注桩cij的中心点之间的理论距离dkij与实际距离dkij’相比较,如果理论距离dkij与实际距离dkij’相等,说明灌注桩cij的中心点放样合格,如果理论距离dkij与实际距离dkij’不相等,说明灌注桩cij的中心点放样不合格,那么重新在线绳上标定灌注桩cij的中心点,直至灌注桩cij的中心点放样合格。
本实施例中的桥梁灌注桩放样方法,在步骤S110中,如图1所示为例,令i从1至5顺次取值,则可以在施工现场的地面顺次测绘出由第一参照点a1和第二参照点b1组成的第1组参照点组、由第一参照点a2和第二参照点b2组成的第2组参照点组、由第一参照点a3和第二参照点b3组成的第3组参照点组、由第一参照点a4和第二参照点b4组成的第4组参照点组以及由第一参照点a5和第二参照点b5组成的第5组参照点组。
也就是说,依据理论坐标在施工现场的地面测绘多个成组的第一参照点和第二参照点,为了便于说明施工过程,用组号i对这些参照点组进行区分,其中,i的取值范围由实际测绘的参照点组的数量决定。
在步骤S120中,以图1为例,从第1参照点组至第5参照点组,在每个参照点组的第一参照点安装第一参照桩,第二参照点安装第二参照桩,第一参照桩和第二参照桩的桩顶都会高于灌注桩处原地面,一方面便于在后续的灌注桩的中心点标定步骤进行量取,另一方面便于在后续护筒和钢筋笼下放步骤提供足够的向下量取高程。
在步骤S130中,以图2为例,从第1参照点组至第5参照点组,在每个参照点组的第一参照桩11的顶部安装第一定位钉12,使第一定位钉12的坐标与第一参照点ai的坐标相对应,也即沿竖直方向的投影重合;同理,在每个参照点组的第二参照桩21的顶部安装第二定位钉22,使第二定位钉的坐标与第二参照点bi的坐标相对应,也即沿竖直方向的投影重合。
在步骤S140和S150中,如图2所示,通过线绳30在每组第一定位钉12和第二定位钉22之间,通过线绳30标定出连接在第一参照桩11和第二参照桩21之间的直线,也即标定出该参照点组对应的所有灌注桩的中心点所在直线。根据预定距离,在该线绳30上,定距且定向地标定出该直线上所有灌注桩的中心点,标定过程不仅简单,除了线绳30和直线长度测量工具之外,不需要全站仪或者水准仪等其他专业测绘设备的辅助,且受操作人员专业程度以及天气、环境等的影响较小,有利于工期推进。
其中,预定距离dij由每个灌注桩cij的理论坐标与第一参照点ai的理论坐标共同决定。如图1所示,每个灌注桩cij对应一个预定距离dij,例如在以第1组参照点的第一定位钉为起点沿线绳测量d11,得到并标定灌注桩c11的中心点,沿线绳测量d12,得到并标定灌注桩c12的中心点,沿线绳测量d13(图中未示出),得到并标定灌注桩c13的中心点,沿线绳测量d14(图中未示出),得到并标定灌注桩c14的中心点。在以第2组参照点的第一定位钉为起点沿线绳测量d21,得到并标定灌注桩c21,沿线绳测量d22(图中未示出),得到并标定灌注桩c22的中心点,同理,可以标定出灌注桩c23、灌注桩c24、灌注桩c31、灌注桩c32、灌注桩c33、灌注桩c34、灌注桩c41、灌注桩c42、灌注桩c43、灌注桩c44、灌注桩c51、灌注桩c52、灌注桩c53和灌注桩c54的中心点。
在步骤S160和步骤S170中,采用其他参照点组的第一参照点对该参照点组的灌注桩的中心点进行校核。例如,如果取i等于4,也就是标定第4组灌注桩的时候,k可以取1、2、3、或5中的任意值,具体地,校核灌注桩c41的时候,作为一个示例,可以测量灌注桩c41的中心点与第一参照点a3之间的实际距离d341’,并将灌注桩c41与第一参照点a3之间的理论距离d341与实际距离d341’相比较,如果理论距离d341和实际距离d341’相等,说明灌注桩c12的中心点的放样合格。作为另一个示例,可以测量灌注桩c41的中心点与第一参照点a5之间的实际距离d541’,并将灌注桩c41与第一参照点a6之间的理论距离d541与实际距离d541’相比较,如果理论距离d541和实际距离d541’相等,说明灌注桩c12的中心点的放样合格。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测量灌注桩c41的中心点与第一参照点a1或a2、之间的实际距离,用于与相应的理论距离相比较,以对灌注桩c41的中心点的放样质量进行校核。但是其中,由于第一参照点a3或第一参照点a5距离灌注桩c41的距离最近,因而测得的实际距离更加精准,测量误差较小,因而优先采用相邻的参照点组中的第一参照点ak进行校核更加精准,也即k=i-1或者k=i+1。
此外,如果经校验灌注桩c41的中心点放样不合格,那么沿线绳重新从第一参照点a4测量d41,以对灌注桩c41的中心点进行重新标定,直至放样合格。
在步骤S140至S170中,在标定灌注桩cij的中心点的过程中,如果该灌注桩cij的中心点距离第一参照点ai的距离更近,则以第一参照点ai对应的第一定位钉为起点进行标定,在校核步骤中,采用第一参照点ak进行校核;但是,如果该灌注桩cij距离第二参照点bi的距离更近,则以第二参照点bi对应的第二定位钉为参照对象进行标定,在校核步骤中,则采用第二参照点bk进行校核。
值得强调的是,并不对第一参照点ai和第二参照点bi位于每组灌注桩的哪一侧进行具体限定,之所以采用不同的名称是因为二者是坐标不同的两个参照点,如图1所示,第一参照点a2位于所有灌注桩的右侧,第二参照点b2位于所有灌注桩的左侧,而第一参照点a1位于所有灌注桩的左侧,第二参照点b1位于所有灌注桩的右侧。
可选地,第一参照桩和第二参照桩均为木桩。
在本实施例中,理论距离dkij与实际距离dkij’在预定允许误差内相等,则说明灌注桩cij的中心点放样合格,从而在确保放样质量足够的前提下,提高放样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尺子量取第一参照点ak与标定的灌注桩cij的中心点的实际距离dkij’。其中,为了便于测量,将第一参照点ak所对应的第一参照桩与第一定位钉的连接处作为第一参照点ak,再对第一参照点ak与灌注桩cij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从而便于操作,易于提高测量的精准度。
采用尺子在线绳上以第一定位钉为起点量取预定距离dij,并在线绳上的距离第一定位钉预定距离dij处标定灌注桩cij的中心点。为了提高预定距离dij的量取精准度,需要保持尺子的刻度与线绳平行且贴合地进行量取。
通过尺子量取,工具易于获取,且量取操作简单高效,有利于提高灌注桩的中心点放样工作高效且精准地进行。
可选地,尺子可以为钢尺或者软尺。
可选地,线绳为尼龙绳。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桥梁灌注桩放样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获取所有灌注桩cij的中心点的理论坐标;
步骤S202,设计所有第一参照点ai和所有第二参照点bi的中心点的理论坐标;
步骤S203,定义灌注桩cij的中心点的理论坐标与第一参照点ai的中心点的理论坐标之间的距离为预定距离dij,计算预定距离dij和理论距离dkij
步骤S204,依据理论坐标在施工现场的地面测绘多组由第一参照点ai和第二参照点bi组成的参照点组,其中,i为参照点组的组号;
步骤S205,对应第一参照点ai安装第一参照桩,对应第二参照点bi安装第二参照桩;
步骤S206,对应第一参照点ai在第一参照桩的顶部安装第一定位钉,对应第二参照点bi在第二参照桩的顶部安装第二定位钉;
步骤S207,使用线绳连接具有相同组号的第一参照点ai的第一定位钉与第二参照点bi的第二定位钉;
步骤S208,在线绳上的距离第一定位钉预定距离dij处标定灌注桩cij的中心点,其中,j为灌注桩cij在第i组参照点组对应的所有灌注桩中的编号;
步骤S209,量取第一参照点ak的第一定位钉与灌注桩cij的中心点之间的实际距离dkij’,其中,k≠i;
步骤S210,将第一参照点ak与灌注桩cij的中心点之间的理论距离dkij与实际距离dkij’相比较,如果理论距离dkij与实际距离dkij’相等,说明灌注桩cij的中心点放样合格,如果理论距离dkij与实际距离dkij’不相等,说明灌注桩cij的中心点放样不合格,那么重新在线绳上标定灌注桩cij的中心点,直至灌注桩cij的中心点放样合格。
在本实施例的桥梁灌注桩放样方法中,在步骤S201中,通常灌注桩cij的中心点的坐标是根据桥梁的目标位置和走向等因素共同确定并设计而成的,获取这些已知的设计数据以在步骤S202中对第一参照点ai和第二参照点bi的坐标进行设计,以在后续现场施工的步骤中,将预先设计好的第一参照点ai和第二参照点bi作为灌注桩cij的中心点的放样参考,达到提高桥梁灌注桩放样效率和精度的目的。
在步骤S202中,得到的第一参照点ai和第二参照点bi至少可以满足以下条件:第一,满足第一参照点ai和第二参照点bi均位于一组共线的灌注桩的连线上;第二,第一参照点ai和第二参照点bi满足不超过施工现场的边线;第三,满足避开石块或者水坑等容易影响施工的位置。值得强调的是,如图1所示,所有第一参照点无需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有第二参照点也无需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在步骤S203中,计算预定距离dij时,对于每个灌注桩cij的中心点均对应一个预定距离dij,在施工之前将预定距离dij和理论距离dkij设计好,以便于在后续施工步骤中直接取用,有利于提高放样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灌注桩cij的中心点的理论坐标为(Xcij,Ycij),第一参考点ai的理论坐标为(Xai,Yai),第一参考点ak的理论坐标为(Xak,Yak);
预定距离dij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958540880000111
理论距离dkij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958540880000121
该计算的步骤可以采用计算器进行计算,通过表格的方式进行记录;或者采用计算机直接输出后存储在手持式的电子存储设备中,以便于现场工作人员快捷且准确地调用。可以理解的是,如果采用第二参照点bi为起点对灌注桩中心点进行标定的话,计算预定距离时需要计算灌注桩cij的中心点的理论坐标与第二参照点bi的理论坐标之间的距离,也即将公式中第一参照点ai的理论坐标替换为第二参照点bi的理论坐标。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桥梁灌注桩放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获取所有灌注桩cij的中心点的理论坐标;
步骤S302,设计所有第一参照点ai和所有第二参照点bi的中心点的理论坐标;
步骤S303,定义灌注桩cij的中心点的理论坐标与第一参照点ai的中心点的理论坐标之间的距离为预定距离dij,计算预定距离dij和理论距离dkij
步骤S304,依据理论坐标在施工现场的地面测绘多组由第一参照点ai和第二参照点bi组成的参照点组,其中,i为参照点组的组号;
步骤S305,对应第一参照点ai安装第一参照桩,对应第二参照点bi安装第二参照桩;
步骤S306,对应第一参照点ai在第一参照桩的顶部安装第一定位钉,对应第二参照点bi在第二参照桩的顶部安装第二定位钉;
步骤S307,使用线绳连接具有相同组号的第一参照点ai的第一定位钉与第二参照点bi的第二定位钉;
步骤S308,在线绳上的距离第一定位钉预定距离dij处标定灌注桩cij的中心点,其中,j为灌注桩cij在第i组参照点组对应的所有灌注桩中的编号;
步骤S309,量取第一参照点ak的第一定位钉与灌注桩cij的中心点之间的实际距离dkij’,其中,k≠i;
步骤S310,将第一参照点ak与灌注桩cij的中心点之间的理论距离dkij与实际距离dkij’相比较,如果理论距离dkij与实际距离dkij’相等,说明灌注桩cij的中心点放样合格,如果理论距离dkij与实际距离dkij’不相等,说明灌注桩cij的中心点放样不合格,那么重新在线绳上标定灌注桩cij的中心点,直至灌注桩cij的中心点放样合格;
步骤S311,从灌注桩cij的中心点向下量取护筒定位高程以及钢筋笼定位高程。
本实施例的桥梁灌注桩放样方法,在步骤S311中,由于第一参照桩和第二参照桩的桩顶能够将线绳支起一定的高度,只要线绳的高度不低于护筒定位高程以及钢筋笼定位高程,就能够以在线绳上标定的灌注桩的中心点为起点采取垂线等手段向下量取高程,相较于每次使用水准仪确定护筒定位高程以及钢筋笼定位高程的技术方案,不仅解决了恶劣环境无法测量定位高程的问题,提高了定位高程的放样效率,而且能够避免每次水准以及测量所造成的偶然性误差,提高量取准确度。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步骤S12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21,沿第一参照点ai所在竖直线为轴线开挖第一定位孔,在第一定位孔内打入第一参照桩;
步骤S122,沿第二参照点bi所在竖直线为轴线开挖第二定位孔,在第二定位孔内打入第二参照桩;
步骤S123,使用水准仪校核第一参照桩和第二参照桩的高度,以使每个第一参照桩和第二参照桩高出灌注桩cij处原地面预定高度;
步骤S124,在第一定位孔与第一参照桩之间填灌混凝土;
步骤S125,在第二定位孔与第二参照桩之间填灌混凝土。
如图2所示,在步骤S121和步骤S122中,确保第i组的第一参照桩11的轴线与第一参照点ai所在竖直线重合,并确保第i组的第二参照桩21的轴线与第二参照点bi所在竖直线重合,从而确保第一参照桩11和第二参照桩21的直立安装而不发生歪斜。此外,填灌混凝土有利于使第一参照桩11可靠地固定在第一定位孔10内,以及使第二参照桩21可靠地固定在第二定位孔20内,不会由于振动或者对地面的踩踏、碾压等外力导致第一参照桩11和第二参照桩21倾倒,进而确保标定过程中,线绳30能够始终相对于灌注桩处原地面保持平行而不倾斜,以及保持张紧而不松弛,从而保证施工精度和施工质量,且第一参照桩11和第二参照桩21起到的参照物的作用将伴随桥梁施工的整个过程,如此还有利于提高第一参照桩11和第二参照桩21的参考性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深度均为80-100cm;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直径均为40-60cm。通过限定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深度,能够使第一参照桩和第二参照桩的根部能够被打入足够深;通过限定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直径,以使第一参照桩和第二参照桩被打入后,还能够在参照桩与定位孔之间形成合适的间隙以供填灌适量的混凝土,进而通过限定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深度以及直径,有利于确保第一参照桩和第二参照桩被可靠安装,确保放样精度,此外在后续护筒和钢筋笼下方过程中仍可以持续可靠地作为参照物来施工。
可选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深度均为80m、85m、90m、95m或100m。
可选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直径均为40cm、45cm、50cm、55cm或60cm。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参照桩和第二参照桩的直径均为5-10cm;第一参照桩和第二参照桩的长度均为1.6-2.0m。通过限定第一参照桩和第二参照桩的直径,一方面使第一参照桩和第二参照桩足够粗,以保证第一参照桩和第二参照桩自身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使第一参照桩和第二参照桩不要过粗,以保证参照桩和定位孔之间形成合适的间隙以供填灌适量混凝土。通过限定第一参照桩和第二参照桩的长度,一方面能够保证第一参照桩和第二参照桩能够埋入地面以下足够深,以保证安装可靠性,并保证突出地面足够高,以满足护筒定位高程和钢筋笼定位高程的向下量取要求,另一方面,减轻打桩工作强度以及避免突出地面过高,导致不便于进行标定以及向下量取等操作。
可选地,第一参照桩和第二参照桩的直径均为5cm、8cm或10cm。
可选地,第一参照桩和第二参照桩的长度均为1.6m、1.8m或2m。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预定高度至少为40cm,一般情况下,护筒相对于灌注桩处原地面的定位高程通常为30cm,在这种情况下,将预定高度确定为40cm或者50cm,再从线绳垂直向下量取高程差,即可以确定护筒定位高程。如果护筒定位高程为50cm,则可以选定预定高度为60cm,从而向下量取10cm就能够确定护筒定位高程。因而,将预定高度确定为至少40cm,一方面,使操作人员具有足够的操作空间,提高向下量取的精度,另一方面预定高度最好不要于护筒定位高程形成过大的高程差,以避免向下量取精度受影响。钢筋笼定位高程同理,在此不做赘述。
可选地,预定高度通常可以选择为高于定位高程10-15cm。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步骤S13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31,在第一参照桩的顶部测绘第一参照点ai
步骤S132,在第一参照桩的顶部测绘第二参照点bi
步骤S133,对应第一参照点ai处在第一参照桩的顶部钉入第一定位钉;
步骤S134,对应第二参照点bi处在第二参照桩的顶部钉入第二定位钉;
步骤S135,使用水准仪校核第一参照桩和第二参照桩的高度,以使每个第一参照桩和第二参照桩高出灌注桩cij处原地面的高度保持在预定高度。
在步骤131和步骤132中,在第i组参照点组的第一参照桩的桩顶重新测绘第一参照点ai,并在第i组参照点组的第二参照桩的桩顶重新测绘第二参照点bi,从而能够进一步在步骤133和步骤134中提高第一定位钉和第二定位钉的安装位置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后续灌注桩cij的中心点量取结果的准确性,减少校核步骤中发现放样不合格的概率,也即减少重新标定以纠错的工期浪费。
在步骤135中,如图2所示,通过对第一参照桩11和第二参照桩21的高度的校核,以排除钉入定位钉对参照桩的原高度产生影响,一方面能够保证线绳30与灌注桩处原地面保持水平,避免由于不水平而导致灌注桩的中心点放样不合格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能够保证线绳30与灌注桩处原地面保持预定高度,在后续向下量取护筒和钢筋笼高程时能够作为一个标准的参照线绳30使用,避免出现误差累积的情况出现,从而提高护筒和钢筋笼下放的施工质量。
可选地,在测绘过程中,均采用全站仪进行测绘,全站仪是功能集成性极高的测绘一起,一次安置仪器就能够完成所有参照点组的测绘工作。其中,参照点组的测绘工作量远小于灌注桩的中心点的测绘工作量,因而先通过全站仪测绘所有参照点组,再以参照点组为参考基准进行灌注桩的中心点的标定和放样工作,能够显著减少全站仪的工作量,从而很大程度上减小对于全站仪的依赖,以及减小全站仪对于天气、温度、湿度等环境的严格要求以及操作规范等对工期的影响,进而小范围适用全站仪,能够在保证放样精度和放样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工期,提高放样及时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桥梁灌注桩放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依据理论坐标在施工现场的地面测绘多组由第一参照点ai和第二参照点bi组成的参照点组,其中,i为参照点组的组号;
对应第一参照点ai安装第一参照桩,对应第二参照点bi安装第二参照桩;
对应第一参照点ai在第一参照桩的顶部安装第一定位钉,对应第二参照点bi在第二参照桩的顶部安装第二定位钉;
使用线绳连接具有相同组号的第一参照点ai的第一定位钉与第二参照点bi的第二定位钉;
在线绳上的距离第一定位钉预定距离dij处标定灌注桩cij的中心点,其中,j为灌注桩cij在第i组参照点组对应的所有灌注桩中的编号;
量取第一参照点ak的第一定位钉与灌注桩cij的中心点之间的实际距离dkij’,其中,k≠i;
将第一参照点ak与灌注桩cij的中心点之间的理论距离dkij与实际距离dkij’相比较,如果理论距离dkij与实际距离dkij’相等,说明灌注桩cij的中心点放样合格,如果理论距离dkij与实际距离dkij’不相等,说明灌注桩cij的中心点放样不合格,那么重新在线绳上标定灌注桩cij的中心点,直至灌注桩cij的中心点放样合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灌注桩放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施工现场的地面测绘多组边桩中心点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有灌注桩cij的中心点的理论坐标;
设计所有第一参照点ai和所有第二参照点bi的中心点的理论坐标;
定义灌注桩cij的中心点的理论坐标与第一参照点ai的中心点的理论坐标之间的距离为预定距离dij,计算预定距离dij和理论距离dkij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灌注桩放样方法,其特征在于,灌注桩cij的中心点的理论坐标为(Xcij,Ycij),第一参考点ai的理论坐标为(Xai,Yai),第一参考点ak的理论坐标为(Xak,Yak);
预定距离dij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958540870000021
理论距离dkij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9585408700000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灌注桩放样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应第一参照点ai安装第一参照桩,对应第二参照点bi安装第二参照桩的步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沿第一参照点ai所在竖直线为轴线开挖第一定位孔,在第一定位孔内打入第一参照桩;
沿第二参照点bi所在竖直线为轴线开挖第二定位孔,在第二定位孔内打入第二参照桩;
使用水准仪校核第一参照桩和第二参照桩的高度,以使每个第一参照桩和第二参照桩高出灌注桩cij处原地面预定高度;
在第一定位孔与第一参照桩之间填灌混凝土;
在第二定位孔与第二参照桩之间填灌混凝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桥梁灌注桩放样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深度均为80-100cm;
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直径均为40-60c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桥梁灌注桩放样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参照桩和第二参照桩的直径均为5-10cm;
第一参照桩和第二参照桩的长度均为1.6-2.0m;
所述预定高度至少为4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灌注桩放样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应第一参照点ai在第一参照桩的顶部安装第一定位钉以及对应第二边桩bi的中心点,在第二参照桩的顶部安装第二定位钉的步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一参照桩的顶部测绘第一参照点ai
在第一参照桩的顶部测绘第二参照点bi
对应第一参照点ai处在第一参照桩的顶部钉入第一定位钉;
对应第二参照点bi处在第二参照桩的顶部钉入第二定位钉;
使用水准仪校核第一参照桩和第二参照桩的高度,以使每个第一参照桩和第二参照桩高出灌注桩cij处原地面的高度保持在预定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灌注桩放样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尺子在线绳上以第一定位钉为起点量取预定距离dij,并在线绳上的距离第一定位钉预定距离dij处标定灌注桩cij的中心点;
和/或,采用尺子量取第一参照点ak与标定的灌注桩cij的中心点的实际距离dkij’。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灌注桩放样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从灌注桩cij的中心点向下量取护筒定位高程以及钢筋笼定位高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灌注桩放样方法,其特征在于,理论距离dkij与实际距离dkij’在预定允许误差内相等,则说明灌注桩cij的中心点放样合格。
CN202110231603.2A 2021-03-02 2021-03-02 桥梁灌注桩放样方法 Pending CN1130060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31603.2A CN113006052A (zh) 2021-03-02 2021-03-02 桥梁灌注桩放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31603.2A CN113006052A (zh) 2021-03-02 2021-03-02 桥梁灌注桩放样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06052A true CN113006052A (zh) 2021-06-22

Family

ID=76402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31603.2A Pending CN113006052A (zh) 2021-03-02 2021-03-02 桥梁灌注桩放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06052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19889A (ko) * 2005-08-11 2007-02-15 (주)아이티엠 코퍼레이션 건축사사무소 파일 항타 위치 측정용 계측자 및 그 계측법
CN103047975A (zh) * 2012-12-25 2013-04-17 河南省第二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准确快速测量放样系统的方法
CN103276644A (zh) * 2013-06-06 2013-09-04 中铁七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轨道基桩控制网进行轨道交通接触网、轨测量方法
CN109837929A (zh) * 2017-11-29 2019-06-04 平煤神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光伏电站建设的测量放线方法
CN111366961A (zh) * 2020-03-30 2020-07-03 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rtk轴线放样测量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19889A (ko) * 2005-08-11 2007-02-15 (주)아이티엠 코퍼레이션 건축사사무소 파일 항타 위치 측정용 계측자 및 그 계측법
CN103047975A (zh) * 2012-12-25 2013-04-17 河南省第二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准确快速测量放样系统的方法
CN103276644A (zh) * 2013-06-06 2013-09-04 中铁七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轨道基桩控制网进行轨道交通接触网、轨测量方法
CN109837929A (zh) * 2017-11-29 2019-06-04 平煤神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光伏电站建设的测量放线方法
CN111366961A (zh) * 2020-03-30 2020-07-03 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rtk轴线放样测量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宗尧: "《城市水利专业实训教程》", 31 May 2010,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2043323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verifying global failure mode of soil and rock dual-element side slope
CN104328799A (zh) 一种盖挖逆作法地铁车站钢管柱精确定位方法
JP5312890B2 (ja) インバート部の掘削管理方法
KR100430026B1 (ko) 비탈면 계측장치 및 이 장치를 이용한 비탈면 거동 데이터수집 방법
US753017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element alignment
US11280607B2 (en) Laser level checking
CN111609833A (zh) 高耸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KR100667030B1 (ko) 교량의 수직구조물 시공방법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거푸집 위치보정시스템
JP2024060019A (ja) 測量システム、丁張設置支援方法、丁張設置支援プログラム
CN113006052A (zh) 桥梁灌注桩放样方法
CN106088171B (zh) 一种预制桩桩顶水平位移及桩身应力联合测试方法
CN108411953A (zh) 一种方形人工挖孔桩尺寸检具及其检测方法
CN116592838A (zh) 一种地下构件下放安装垂直度测量和监测方法
JP7424585B2 (ja) 遣り方設置方法、遣り方設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測量システム
CN115478567A (zh) 上穿地下轨道且邻近周边建筑的隧道明挖施工监测方法
JP7141981B2 (ja) 建て方調整用計測器及び建て入れ方法
CN102995899A (zh) 一种建筑施工竖向构件尺寸的测量控制方法
CN109868851B (zh) 一种用于控制风电基础钢管桩的垂直度的测量方法
KR100820339B1 (ko) 지하공간으로의 기준점 측량방법
CN208920996U (zh) 桥梁顶升辅助定位监测装置
CN108362247B (zh) 基坑围护装置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的方法
KR100929144B1 (ko) 지엔에스에스를 이용한 건축 구조물의 형상정보 획득 및 자세 관리 시스템
JP4503475B2 (ja) 杭打止レベル確認装置及び杭打止レベル確認方法
CN110529184B (zh) 一种管幕-结构法施工地层变位和结构受力变形监测系统
CN108385739B (zh) 用于采动影响下损坏评估的房屋基础变形测量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2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