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05081A - 一种扩增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的培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扩增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的培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05081A
CN113005081A CN201911326818.1A CN201911326818A CN113005081A CN 113005081 A CN113005081 A CN 113005081A CN 201911326818 A CN201911326818 A CN 201911326818A CN 113005081 A CN113005081 A CN 1130050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cells
medium
speed
volu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268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05081B (zh
Inventor
陈涛涛
陈旭
陈刚
檀灯华
林家会
辛丽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xcell Biology Taic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xcell Biology Taic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xcell Biology Taic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Excell Biology Taic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2681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050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05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50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050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50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5/00Undifferentiated human, animal or plant cells, e.g. cell lines; Tissues; Cultivation or maintenance thereof;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5/06Animal cells or tissues; Human cells or tissues
    • C12N5/0602Vertebrate cells
    • C12N5/0634Cells from the blood or the immune system
    • C12N5/0636T lymphocytes
    • C12N5/0638Cytotoxic T lymphocytes [CTL] or 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s [LAK]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Zo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扩增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为静置培养阶段,将PBMC中的T细胞使用抗体激活后在六孔板内静置培养3天;第二步为低转速的振荡培养阶段,将第一步培养的T细胞转移接种到125ml摇瓶中,在低速振荡的条件下培养3天;第三步为高转速的振荡培养阶段,将第二步培养的T细胞转移接种到500ml摇瓶中,在高速振荡的条件下培养3天。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阶段性的三步式培养方法,可实现选择性的扩增TSCM亚群,使扩增终点的T细胞群体中富集TSCM,比例>80%,且操作简单,规模可扩大,适合用于大规模生产TSCM进行临床转化,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扩增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的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胞培养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扩增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T细胞是淋巴细胞的主要组分之一,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直接杀伤靶细胞,辅助其它淋巴细胞发挥功能,对特异性抗原或促有丝分裂原的应答反应以及产生细胞因子,是身体抵御疾病感染、防止肿瘤形成的主要免疫细胞之一。在体外富集、活化、扩增这类免疫细胞,可用于回输治疗多种疾病,包括恶性肿瘤、感染、自身免疫病等。
T细胞根据其分化程度可分为初始T细胞,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初始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迁移至外周淋巴组织中(如脾脏、淋巴结)。肿瘤患者体内初始T细胞接触肿瘤细胞表面肿瘤相关抗原(TAA),在APC细胞的识别和呈递下,经历一系列的信号通路,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有着不同的功能,前者分泌穿孔素、颗粒素酶和颗粒溶素等物质,并通过Fas配体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但在体内存活时间较短(3~4个月),且无法继续增殖。高度分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是效应T细胞,在体内的半衰期大约只有15天。记忆T细胞能够在血液系统中长期存在(10~20年),遇到TAA后还能再次被激活,并分裂增殖为具有杀伤功能的效应性T细胞CTL。
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TSCM)是一个罕见的T细胞亚群,其表面分子标志物组合可定义为CD45RA+CD62L+。TSCM其既具有初始T细胞的特征,又具有记忆T细胞的特征,被认为具有自我更新并分化为其它效应和记忆T细胞亚群的能力。因而在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中,扩增后回输的T细胞群体中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的比例是与疗效相关的重要指标。
现有技术的T细胞培养方法多采用静置培养,并不能选择性的维持或扩增TSCM亚群以达到在终末回输的T细胞群体中富集TSCM的目的。
专利文献CN106399243A,公开日2017.02.15,公开了一种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体外诱导剂及方法,发现在T细胞诱导培养基中额外添加组胺H1受体拮抗,可以在体外快速将CD8初始T细胞诱导分化扩增为TSCM细胞,且TSCM细胞占CD8细胞比例上有明显抬高,TSCM细胞的绝对数有显著抬高,诱导分化扩增的TSCM细胞保持了TSCM细胞的特性和功能。
专利文献CN107586758A,公开日2018.01.16,公开了一种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体外诱导剂及诱导方法,所述的诱导剂包括红桂木凝集素,还包括细胞因子IL-2;所述的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为CD3+细胞的亚群。该研究发现ALL联合细胞因子IL-2可以在体外诱导TSCM细胞产生并促使增殖和集落形成,快速诱导CD3+T细胞扩增为TSCM,有效提高CD3+TSCM的绝对数和形成比例。
以上文献公开的方法都是使用诱导剂来促进TSCM细胞的增殖,使用的都是静置培养的方法。目前还未见通过改变培养方式选择性扩增TSCM亚群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改变培养方式,选择性扩增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的培养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扩增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为静置培养阶段:PBMC中的T细胞静置培养3天,培养基中加入抗体以激活T细胞;
第二步为低转速的振荡培养阶段:取相对于摇瓶2/125体积的第一步的培养物,直接转移接种到摇瓶中,添加培养基至摇瓶中培养物体积与摇瓶的体积比为(15-40):125,在低速振荡的条件下培养3天;
第三步为高转速的振荡培养阶段:离心收获经第二步培养的细胞,转移接种到摇瓶中,添加培养基至摇瓶中培养物体积与摇瓶的体积比为(15-40):125,在高速振荡的条件下培养3天。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第二步中低速振荡的速度为40-70rpm,第三步中高速振荡的速度为70-120rpm。
作为其中的一个优选例,第三步中高速振荡的速度为80-100rpm。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案,第二步中,添加培养基至摇瓶中培养物体积与摇瓶的体积比为(30-40):125。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案,第三步中,添加培养基至摇瓶中培养物体积与摇瓶的体积比为(30-40):125。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抗体为CD3抗体和CD28抗体。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案,第一步使用T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并添加终浓度10μg/mL的CD3抗体,终浓度5μg/mL的CD28抗体,及终浓度100IU/mL的IL2;第二步和第三步均使用含有终浓度100IU/mL的IL2的T细胞无血清培养基。
作为其中的一个优选例,所述的T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培养为X-Vivo-15或OpTmizer。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案,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均是在37℃,5%二氧化碳的环境下培养。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PBMC是使用密度离心法从人全血中新鲜分离得到的。
本发明优点在于: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阶段性的三步式培养方法,该方法中设置了合理的培养步骤及参数,可实现选择性的扩增TSCM亚群,使扩增终点的T细胞群体中富集TSCM,比例>80%;
2、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规模可扩大,适合用于大规模生产TSCM进行临床转化;
3、由于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被认为在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中具有更好的扩增性能和治疗效果,因而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对应实施例1,为本发明所述培养方法扩增T细胞后终末群体中TSCM比例,及其与传统培养方法的对比。数据为流式检测的结果。
图2:对应实施例2,为本发明所述培养方法扩增T细胞后终末群体中TSCM比例,及其与传统培养方法的对比。数据为流式检测的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以下实施例中材料来源为:
X-Vivo-15(Lonza,货号BE02-060F)培养基、OpTmizer(ThermoFisher,货号A1048501)培养基。
CD3抗体(Biolegend,货号317325)、CD28抗体(Biolegend,货号302933)、IL2(Peprotech,200-02)。
实施例中其他所用的方法和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为本领域常规的方法和试剂。
实施例1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TSCM)的扩增(一)
本实施例中,使用密度离心法从人全血中新鲜分离PBMC用于T细胞的激活扩增。将分离好的PBMC细胞悬液转移至准备好的6孔板培养皿中,接种密度为1x106/ml,使用2mL/孔X-Vivo-15(Lonza)培养基,并添加终浓度10μg/mL的CD3抗体,终浓度5μg/mL的CD28抗体,及终浓度100IU/mL的IL2,并放入37℃,5%二氧化碳培养箱内继续培养。
培养第3天,将上述培养物转移至125ml摇瓶中,使用含有终浓度100IU/mL的IL2的X-Vivo-15(Lonza)培养基将体积补足至15mL,设置振荡培养箱的转速为40rpm。
培养第6天,离心收集细胞,将细胞转移接种至新的125mL摇瓶中,使用含有终浓度100IU/mL的IL2的X-Vivo-15(Lonza)培养基将体积补足至40mL,设置振荡培养箱的转速为100rpm。
培养第9天,离心收集细胞,并对细胞表现标志物CD45RA和CD62L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
同时用传统静置培养方法作为对照:将分离好的PBMC细胞悬液转移至准备好的6孔板培养皿中,接种密度为1x106/ml,使用2mL/孔X-Vivo-15(Lonza)培养基,并添加终浓度10μg/mL的CD3抗体,终浓度5μg/mL的CD28抗体,及终浓度100IU/mL的IL2,并放入37℃,5%二氧化碳培养箱内继续培养。培养第3天,收集培养孔所有细胞,300g/min离心5min,去上清,将细胞重悬于2ml X-Vivo-15(Lonza)培养基中,添加终浓度100IU/mL的IL2,并放入37℃,5%二氧化碳培养箱内继续培养。以后每隔1天,重复上述操作并继续培养观察。培养第9天,离心收集细胞,并对细胞表现标志物CD45RA和CD62L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
如图1,结果显示CD45RA和CD62L双阳性(CD45RA+CD62L+)TSCM的比例达85.9%,远高于传统静置培养方法的51.9%。
实施例2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TSCM)的扩增(二)
本实施例中,使用密度离心法从人全血中新鲜分离PBMC用于T细胞的激活扩增。将分离好的PBMC细胞悬液转移至准备好的6孔板培养皿中,接种密度为1x106/ml,使用2mL/孔OpTmizer(ThermoFisher)培养基,并添加终浓度10μg/mL的CD3抗体,终浓度5μg/mL的CD28抗体,及终浓度100IU/mL的IL2,并放入37℃,5%二氧化碳培养箱内继续培养。
培养第3天,将上述培养物转移至125mL摇瓶中,使用含有终浓度100IU/mL的IL2的OpTmizer(ThermoFisher)培养基将体积补足至40mL,设置振荡培养箱的转速为60rpm。
培养第6天,离心收集细胞,将细胞转移接种至新的500mL摇瓶中,使用含有终浓度100IU/mL的IL2的OpTmizer(ThermoFisher)培养基将体积补足至150mL,设置振荡培养箱的转速为120rpm。
培养第9天,离心收集细胞,并对细胞表现标志物CD45RA和CD62L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如图2,结果显示CD45RA和CD62L双阳性(CD45RA+CD62L+)TSCM的比例达88.3%,远高于传统静置培养方法(方法同实施例1)的29.3%。
实施例3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TSCM)的扩增(三)
本实施例中,使用密度离心法从人全血中新鲜分离PBMC用于T细胞的激活扩增。将分离好的PBMC细胞悬液转移至准备好的6孔板培养皿中,接种密度为1x106/ml,使用2mL/孔X-Vivo-15(Lonza)培养基,并添加终浓度10μg/mL的CD3抗体,终浓度5μg/mL的CD28抗体,及终浓度100IU/mL的IL2,并放入37℃,5%二氧化碳培养箱内继续培养。
培养第3天,将上述培养物转移至125ml摇瓶中,使用含有终浓度100IU/mL的IL2的X-Vivo-15(Lonza)培养基将体积补足至30mL,设置振荡培养箱的转速为70rpm。
培养第6天,离心收集细胞,将细胞转移接种至新的125mL摇瓶中,使用含有终浓度100IU/mL的IL2的X-Vivo-15(Lonza)培养基将体积补足至15mL,设置振荡培养箱的转速为80rpm。
培养第9天,离心收集细胞,并对细胞表现标志物CD45RA和CD62L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
实施例4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TSCM)的扩增(四)
本实施例中,使用密度离心法从人全血中新鲜分离PBMC用于T细胞的激活扩增。将分离好的PBMC细胞悬液转移至准备好的6孔板培养皿中,接种密度为1x106/ml,使用2mL/孔X-Vivo-15(Lonza)培养基,并添加终浓度10μg/mL的CD3抗体,终浓度5μg/mL的CD28抗体,及终浓度100IU/mL的IL2,并放入37℃,5%二氧化碳培养箱内继续培养。
培养第3天,将上述培养物转移至125ml摇瓶中,使用含有终浓度100IU/mL的IL2的X-Vivo-15(Lonza)培养基将体积补足至20mL,设置振荡培养箱的转速为60rpm。
培养第6天,离心收集细胞,将细胞转移接种至新的125mL摇瓶中,使用含有终浓度100IU/mL的IL2的X-Vivo-15(Lonza)培养基将体积补足至30mL,设置振荡培养箱的转速为70rpm。
培养第9天,离心收集细胞,并对细胞表现标志物CD45RA和CD62L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
实施例5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TSCM)的扩增(五)
本实施例中,使用密度离心法从人全血中新鲜分离PBMC用于T细胞的激活扩增。将分离好的PBMC细胞悬液转移至准备好的6孔板培养皿中,接种密度为1x106/ml,使用2mL/孔X-Vivo-15(Lonza)培养基,并添加终浓度10μg/mL的CD3抗体,终浓度5μg/mL的CD28抗体,及终浓度100IU/mL的IL2,并放入37℃,5%二氧化碳培养箱内继续培养。
培养第3天,将上述培养物转移至125ml摇瓶中,使用含有终浓度100IU/mL的IL2的X-Vivo-15(Lonza)培养基将体积补足至20mL,设置振荡培养箱的转速为60rpm。
培养第6天,离心收集细胞,将细胞转移接种至新的500mL摇瓶中,使用含有终浓度100IU/mL的IL2的X-Vivo-15(Lonza)培养基将体积补足至120mL,设置振荡培养箱的转速为100rpm。
培养第9天,离心收集细胞,并对细胞表现标志物CD45RA和CD62L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
实施例6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TSCM)的扩增(六)
本实施例中,使用密度离心法从人全血中新鲜分离PBMC用于T细胞的激活扩增。将分离好的PBMC细胞悬液转移至准备好的6孔板培养皿中,接种密度为1x106/ml,使用2mL/孔X-Vivo-15(Lonza)培养基,并添加终浓度10μg/mL的CD3抗体,终浓度5μg/mL的CD28抗体,及终浓度100IU/mL的IL2,并放入37℃,5%二氧化碳培养箱内继续培养。
培养第3天,将上述培养物转移至125ml摇瓶中,使用含有终浓度100IU/mL的IL2的X-Vivo-15(Lonza)培养基将体积补足至30mL,设置振荡培养箱的转速为40rpm。
培养第6天,离心收集细胞,将细胞转移接种至新的1000mL摇瓶中,使用含有终浓度100IU/mL的IL2的X-Vivo-15(Lonza)培养基将体积补足至250mL,设置振荡培养箱的转速为80rpm。
培养第9天,离心收集细胞,并对细胞表现标志物CD45RA和CD62L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扩增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为静置培养阶段:PBMC中的T细胞静置培养3天,培养基中加入抗体以激活T细胞;
第二步为低转速的振荡培养阶段:取相对于摇瓶2/125体积的第一步的培养物,直接转移接种到摇瓶中,添加培养基至摇瓶中培养物体积与摇瓶的体积比为(15-40):125,在低速振荡的条件下培养3天;
第三步为高转速的振荡培养阶段:离心收获经第二步培养的细胞,转移接种到摇瓶中,添加培养基至摇瓶中培养物体积与摇瓶的体积比为(15-40):125,在高速振荡的条件下培养3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低速振荡的速度为40-70rpm,第三步中高速振荡的速度为70-120rp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高速振荡的速度为80-100rp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添加培养基至摇瓶中培养物体积与摇瓶的体积比为(30-40):1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添加培养基至摇瓶中培养物体积与摇瓶的体积比为(30-40):1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为CD3抗体和CD28抗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使用T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并添加终浓度10μg/mL的CD3抗体,终浓度5μg/mL的CD28抗体,及终浓度100IU/mL的IL2;第二步和第三步均使用含有终浓度100IU/mL的IL2的T细胞无血清培养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T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培养为X-Vivo-15或OpTmizer。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均是在37℃,5%二氧化碳的环境下培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BMC是使用密度离心法从人全血中新鲜分离得到的。
CN201911326818.1A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扩增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的培养方法 Active CN1130050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26818.1A CN113005081B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扩增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的培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26818.1A CN113005081B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扩增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的培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05081A true CN113005081A (zh) 2021-06-22
CN113005081B CN113005081B (zh) 2023-12-19

Family

ID=76381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26818.1A Active CN113005081B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扩增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的培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0508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7636A (zh) * 2021-09-10 2021-11-12 依科赛生物科技(太仓)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体外培养初始t细胞比例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4195A (zh) * 2012-04-10 2014-12-10 株式会社淋巴技术 以记忆t细胞为主要成分的淋巴细胞群的制造方法
CN105543169A (zh) * 2015-12-31 2016-05-04 深圳市合一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tscm细胞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062185A (zh) * 2014-04-24 2016-10-26 美天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自动生成遗传修饰的t细胞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4195A (zh) * 2012-04-10 2014-12-10 株式会社淋巴技术 以记忆t细胞为主要成分的淋巴细胞群的制造方法
CN106062185A (zh) * 2014-04-24 2016-10-26 美天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自动生成遗传修饰的t细胞的方法
US20170037370A1 (en) * 2014-04-24 2017-02-09 Miltenyi Biotec Gmbh Method for automated genera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t cells
CN105543169A (zh) * 2015-12-31 2016-05-04 深圳市合一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tscm细胞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7636A (zh) * 2021-09-10 2021-11-12 依科赛生物科技(太仓)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体外培养初始t细胞比例的方法
CN113637636B (zh) * 2021-09-10 2023-09-05 苏州依科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体外培养初始t细胞比例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05081B (zh) 2023-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in et al. Simplified method of the growth of human 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in gas-permeable flasks to numbers needed for patient treatment
CN102618498B (zh) Hla-a0201限制性抗原特异性ctl制备方法
CN109666639B (zh) 一种杀伤活性增强的nk细胞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88022B (zh) 体外培养富集人cd4+和cd8+ tcm细胞的方法
CN111961648B (zh) 一种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及由其获得的产品
CN106591232A (zh) 一种高效的pd‑1‑cd8+t细胞的培养方法
CN103436492A (zh) 通过无血清培养扩增活化淋巴细胞的方法
CN112608896A (zh) 一种nk细胞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CN102719402B (zh) Hla-a0201限制性抗hpv抗原特异性ctl的制备方法
CN111117958B (zh) 一种人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体外扩增试剂盒及扩增方法
CN113005080A (zh) 一种脂类化合物组合在t细胞培养中的应用
CN105524884A (zh) Hla-a0201限制性抗afp抗原特异性ctl的制备方法
TW202102667A (zh) 用於擴增和分化供過繼性細胞治療之t淋巴細胞和天然殺手(nk)細胞之方法
CN102719400B (zh) Hla-a0201限制性抗cea抗原特异性ctl的制备方法
CN113005081B (zh) 一种扩增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的培养方法
CN105106237A (zh) 一种高效杀伤肿瘤细胞生物制剂
CN113637636B (zh) 一种提高体外培养初始t细胞比例的方法
SG187846A1 (en) Cells expressing th1 characteristics and cytolytic properties
CN110628717B (zh) 一种浸润性t细胞的培养方法
CN113293130B (zh) 一种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培养方法
CN110747167B (zh) 一种半合子bak细胞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JP2003529363A (ja) TcRガンマデルタT細胞の産生
CN105505873A (zh) HLA-A0201限制性抗Her2-neu抗原特异性CTL的制备方法
Ye et al. In vitro interactions between γδT cells, DC, and CD4+ T cells; implications for the immunotherapy of leukemia
CN112961827B (zh) 佛司可林在t细胞培养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15434 No. 66, Anjiang Road, Fuqiao Town, Taic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uzhou Ecosai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88 Binjiang Avenue, taicangg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aic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EXCELL BIOLOGY (TAICANG)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