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96057B - 一种基于分布式无线网络的负载均衡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分布式无线网络的负载均衡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96057B
CN112996057B CN202110428149.XA CN202110428149A CN112996057B CN 112996057 B CN112996057 B CN 112996057B CN 202110428149 A CN202110428149 A CN 202110428149A CN 112996057 B CN112996057 B CN 1129960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point
load
client
target
evalu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2814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96057A (zh
Inventor
郭东亚
周泳
王心刚
高华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chen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chen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chen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chen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2814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960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96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960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960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960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网络通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分布式无线网络的负载均衡方法及系统。本实施例中,系统的接入点根据至少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判断是否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在达到负载调节触发条件时,向接入该接入点的各客户端发送触发信号,使各客户端根据所述触发信号扫描各客户端当前可发现的其它所有接入点,并根据扫描到的其它接入点的信息向所述接入点上报接入点信息列表。系统中的接入点控制器按照设定时间周期轮询所述系统内的每个接入点,以获取每个接入点各自接入的客户端信息以及各接入点所接入的客户端的无线链路指标数据,对各接入点进行负载均衡控制。本发明实现针对各接入点的负载均衡控制,提升无线网络服务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分布式无线网络的负载均衡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分布式无线网络的负载均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一代无线网络技术(如WiFi6)具有高速率、多用户、高效率等特点,在行业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在产业园区、写字楼、商场、医院、机场、工厂等环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基于新一代无线网络技术的分布式无线网络组网环境中,各接入点可以允许更多的设备加入。然而,目前的分布式无线网络组网环境,没有一套较好的负载均衡机制,在实际运行时,组网环境中可能出现一部分的接入点负载过高而导致网络服务质量变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分布式无线网络的负载均衡方法,应用于包括接入点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接入点控制器通信连接的多个接入点的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接入点根据该接入点的至少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判断是否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在达到所述负载调节触发条件时,向接入该接入点的各客户端发送触发信号,使各客户端根据所述触发信号扫描各客户端当前可发现的其它所有接入点,并根据扫描到的其它接入点的信息向所述接入点上报接入点信息列表;
所述接入点控制器按照设定时间周期轮询所述系统内的每个接入点,以获取每个接入点各自接入的客户端信息以及各接入点所接入的客户端的无线链路指标数据,并根据所述无线链路指标数据对各接入点进行负载均衡控制。
优选地,所述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包括信号强度、信道利用率、数据吞吐率、上联信号状态参数、接入的客户端数量、流量重传与丢包数据、流量负载中的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评价信息,所述接入点根据该接入点的至少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判断是否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包括:
获取预先分别针对各种评价信息设置的权重系数;
根据每种评价信息按照设定的计算规则计算得到该种评价信息对应的信息得分;
根据各种评价信息对应的信息得分以及对应的权重系数计算得到各种评价信息分别对应的负载状态指标;
对各种评价信息对应的负载状态指标进行指标融合处理,得到所述接入点对应的当前负载状态指标;
将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与预设的负载调节指标阈值进行比较,当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低于所述负载调节指标阈值时,判定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已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
优选地,所述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包括信号强度、信道利用率、数据吞吐率,所述接入点根据该接入点的至少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判断是否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包括:
获取预先分别针对所述信号强度、信道利用率、数据吞吐率设定的第一权重系数、第二权重系数、以及第三权重系数;
分别根据所述信号强度、所述信道利用率、所述数据吞吐率计算得到分别与所述信号强度、所述信道利用率、所述数据吞吐率对应的第一负载状态指标、第二负载状态指标、以及第三负载状态指标;
根据所述第一权重系数、第二权重系数、以及第三权重系数以及所述第一负载状态指标、第二负载状态指标、以及第三负载状态指标计算得到所述接入点的当前负载状态指标;
根据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判断是否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
其中:所述分别根据所述信号强度、所述信道利用率、所述数据吞吐率计算得到分别与所述信号强度、所述信道利用率、所述数据吞吐率对应的第一负载状态指标、第二负载状态指标、以及第三负载状态指标包括:
根据所述信号强度得到当前的信号强度等级,并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等级得到一信号强度分值作为所述第一负载状态指标,根据所述信道利用率所在的利用率区间得到一信道利用率分值作为所述第二负载状态指标,根据所述数据吞吐率所在的吞吐率区间确定一吞吐率分值作为所述第三负载状态指标,其中,所述接入点内预先存储有多个预设的信号强度区间、多个预设的信道利用率区间以及多个预设的吞吐率区间,每个信号强度等级分别对应一信号强度分值、每个信道利用率区间分别对应一个信道利用率分值、每个吞吐率区间分别对应一个吞吐率区间。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接入各所述接入点的客户端,所述接入点控制器根据所述无线链路指标数据对各接入点进行负载均衡控制,包括:
接入点控制器获取达到负载调节触发条件的接入点作为目标接入点;
接入点控制器根据轮询到的各接入点的当前网络质量评价指标以及各接入点当前接入的客户端的无线链路指标,得到多个可用于进行负载分担的候选接入点,得到一候选接入点列表发送给各目标接入点;
所述目标接入点根据接入该目标接入点的多个客户端的无线链路指标选择至少一个客户端作为负载均衡客户端,向所述负载均衡客户端发送漫游控制指令,所述漫游控制指令包括所述候选接入点列表;
所述负载均衡客户端在接收到漫游控制指令时,扫描可用的接入点,并将扫描到的接入点与所述候选接入点列表进行匹配,并接入其中一个匹配的候选接入点,从而实现从所述目标接入点漫游至所述匹配的候选接入点,实现对所述目标接入点的负载均衡控制。
优选地,所述目标接入点从接入该目标接入点的多个客户端中选择至少一个客户端作为负载均衡客户端,包括:
获取当前接入所述目标接入点的各客户端针对所述目标接入点的历史连接数据,所述历史连接数据包括历史连接所述目标接入点的历史连接时长、历史数据传输量;根据所述历史连接数据对各客户端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选择至少一个客户端作为所述负载均衡客户端;或者
按照各客户端的当前网络资源占用情况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将资源占用最多的至少一个客户端作为负载均衡客户端;查找当前负载情况满足所述负载均衡客户端的网络需求的接入点加入所述候选接入点列表。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点在接收到待接入客户端发送的接入请求时,根据所述待接入客户端针对所述接入点的历史网络资源使用情况判断所述待接入客户端是否会使得所述接入点达到所述负载调节触发条件,若会达到所述负载调节触发条件,根据已接入所述接入点的各客户端的历史网络资源使用情况动态调整各客户端针对所述接入点的关联权限;当所述接入点达到所述负载调节触发条件时,根据各客户端针对所述接入点的关联权限,选择至少一个客户端作为所述负载均衡客户端以发送所述漫游控制指令;以及
所述接入点控制器针对每个接入点,根据所述接入点的当前负载状态指标从预设的指标与分集模式映射表中匹配对应的分集模式,并控制所述接入点工作在匹配的分集模式;其中,所述接入点包括多个分集模式,所述指标与分集模式映射表包括预先设定的多个负载状态指标区间以及分别与每个负载状态指标区间具有映射关系的多个分集模式,所述接入点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点的当前负载状态指标确定该当前负载状态指标所在的目标负载状态指标区间,并根据该目标负载状态指标区间确定对应的分集模式,以控制所述接入点工作在所述对应的分集模式下。
优选地,所述接入点的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包括上联信号状态、接入客户端数量、流量重传与丢包数据、信道拥挤度、当前流量负载;
所述接入点根据该接入点的至少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判断是否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包括:
分别根据所述接入点的上联信号状态、接入客户端数量、流量重传与丢包数据、信道拥挤度、当前流量负载,计算得到分别与所述上联信号状态、接入客户端数量、流量重传与丢包数据、信道拥挤度、当前流量负载中的每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所对应的所述接入点的参考剩余负载;
根据预先针对每一种所述负载状况评价信息设定的优先级参数而为每一种所述负载状况评价信息设定的评价信息权重;
根据每一种所述负载状况评价信息设定的评价信息权重以及每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所对应的所述接入点的参考剩余负载,计算得到所述接入点的当前剩余负载;
根据所述接入点的当前剩余负载判断所述接入点是否已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当所述当前剩余负载小于预设的第一负载阈值时,则判定已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
所述接入点控制器根据所述无线链路指标数据对各接入点进行负载均衡控制,包括:
根据各所述接入点的当前剩余负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结果选取预设数量个当前剩余负载大于预设的第二负载阈值的接入点作为备用接入点;
向当前剩余负载小于所述第一负载阈值的目标接入点发送负载调节指令,使所述目标接入点根据所述负载调节指令向所述接入点控制器反馈接入所述目标接入点的各客户端上报的接入点信息列表;
根据所述目标接入点反馈的接入点信息列表与以及所述备用接入点,根据接入所述目标接入点的各客户端的当前无线链路指标,确定至少一个客户端作为目标客户端并确定一个备用接入点作为所述目标客户端的漫游接入点,所述漫游接入点为所述目标客户端上报的接入点信息列表中记载的其中一个接入点;
将所述目标客户端以及对应的漫游接入点发送给所述目标接入点,使所述目标接入点通知所述目标客户端漫游至所述漫游接入点,进而实现针对所述目标接入点的负载均衡控制。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分布式无线网络的系统,包括接入点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接入点控制器通信连接的多个接入点,其中:
所述接入点,用于根据该接入点的至少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判断是否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在达到所述负载调节触发条件时,向接入该接入点的各客户端发送触发信号,使各客户端根据所述触发信号扫描各客户端当前可发现的其它所有接入点,并根据扫描到的其它接入点的信息向所述接入点上报接入点信息列表;
所述接入点控制器,用于按照设定时间周期轮询所述系统内的每个接入点,以获取每个接入点各自接入的客户端信息以及各接入点所接入的客户端的无线链路指标数据,并根据所述无线链路指标数据对各接入点进行负载均衡控制。
优选地,所述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包括信号强度、信道利用率、数据吞吐率、上联信号状态参数、接入的客户端数量、流量重传与丢包数据、流量负载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评价信息,所述接入点具体用于:
获取预先分别针对各种评价信息设置的权重系数;
根据每种评价信息按照设定的计算规则计算得到该种评价信息对应的信息得分;
根据各种评价信息对应的信息得分以及对应的权重系数计算得到各种评价信息分别对应的负载状态指标;
对各种评价信息对应的负载状态指标进行指标融合处理,得到所述接入点对应的当前负载状态指标;
将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与预设的负载调节指标阈值进行比较,当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低于所述负载调节指标阈值时,判定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已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
所述接入点控制器具体用于:
获取达到负载调节触发条件的接入点作为目标接入点;
根据轮询到的各接入点的当前网络质量评价指标以及各接入点当前接入的客户端的无线链路指标,得到多个可用于进行负载分担的候选接入点,得到一候选接入点列表发送给各目标接入点;
所述目标接入点具体用于,从接入该目标接入点的多个客户端中选择至少一个客户端作为负载均衡客户端,向所述负载均衡客户端发送漫游控制指令,所述漫游控制指令包括所述候选接入点列表;
所述负载均衡客户端用于,在接收到漫游控制指令时,扫描可用的接入点,并将扫描到的接入点与所述候选接入点列表进行匹配,并接入其中一个匹配的候选接入点,从而实现从所述目标接入点漫游至所述匹配的候选接入点,实现对所述目标接入点的负载均衡控制。
优选地,所述接入点的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包括上联信号状态、接入客户端数量、流量重传与丢包数据、信道拥挤度、当前流量负载;
所述接入点具体用于:
分别根据所述接入点的上联信号状态、接入客户端数量、流量重传与丢包数据、信道拥挤度、当前流量负载,计算得到分别与所述上联信号状态、接入客户端数量、流量重传与丢包数据、信道拥挤度、当前流量负载中的每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所对应的所述接入点的参考剩余负载;
根据预先针对每一种所述负载状况评价信息设定的优先级参数而为每一种所述负载状况评价信息设定的评价信息权重;
根据每一种所述负载状况评价信息设定的评价信息权重以及每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所对应的所述接入点的参考剩余负载,计算得到所述接入点的当前剩余负载;
根据所述接入点的当前剩余负载判断所述接入点是否已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当所述当前剩余负载小于预设的第一负载阈值时,则判定所述接入点已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
所述接入点控制器具体用于:
根据各所述接入点的当前剩余负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结果选取预设数量个当前剩余负载大于预设的第二负载阈值的接入点作为备用接入点;
向当前剩余负载小于所述第一负载阈值的目标接入点发送负载调节指令,使所述目标接入点根据所述负载调节指令向所述接入点控制器反馈接入所述目标接入点的各客户端上报的接入点信息列表;
根据所述目标接入点反馈的接入点信息列表与以及所述备用接入点,根据接入所述目标接入点的各客户端的当前无线链路指标,确定至少一个客户端作为目标客户端并确定一个备用接入点作为所述目标客户端的漫游接入点,所述漫游接入点为所述目标客户端上报的接入点信息列表中记载的其中一个接入点;
将所述目标客户端以及对应的漫游接入点发送给所述目标接入点,使所述目标接入点通知所述目标客户端漫游至所述漫游接入点,进而实现针对所述目标接入点的负载均衡控制。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分布式无线网络的负载均衡方法及系统,接入点可根据至少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判断是否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在达到负载调节触发条件时,向接入该接入点的各客户端发送触发信号,使各客户端根据所述触发信号扫描各客户端当前可发现的其它所有接入点,并根据扫描到的其它接入点的信息向所述接入点上报接入点信息列表。接着,接入点控制器按照设定时间周期轮询所述系统内的每个接入点,以获取每个接入点各自接入的客户端信息以及各接入点所接入的客户端的无线链路指标数据,对各接入点进行负载均衡控制。如此,可以实现针对各接入点的负载均衡控制,提升无线网络服务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针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分布式无线网络的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分布无线网络的负载均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步骤S100的子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步骤S200的子步骤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分布式无线网络的系统示意图。该系统包括接入点控制器(access point controller,AC)100以及与所述接入点控制器100通信连接的多个接入点(access point, AP)200。所述接入点控制器100又可以被称为无线控制器,是一种网络设备,用来集中化控制各接入点,是所述分布式无线网络的核心,负责管理无线网络中的所有接入点,例如对各接入点进行下发配置、修改相关配置参数、射频智能管理、接入安全控制等相关的管理工作。所述接入点200可以是一种无线接入点,用于通过所述接入点控制器100或者配置在所述接入点控制器100与接入点200之间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接入网络,从而为接入所述接入点200的各客户端300提供网络服务。接入各所述接入点200的各客户端300可以是,但不限于,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穿戴式无线通信设备、个人计算机等任何具有网络通信能力的通信设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布式无线网络可以是基于第六代无线网络技术(WiFi6)而搭建的分布式无线网络,也可以是基于第五代无线网络技术(WiFi5)而搭建的分布式无线网络,本实施例具体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入点200可实时性地或周期性地对自身的负载状况进行分析或监测,获得负载状况评价信息,然后根据该接入点200的至少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判断是否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在达到所述负载调节触发条件时,向接入该接入点200的各客户端300发送触发信号。
所述客户端300在接收到对应的接入点200发送的触发信号时,根据所述触发信号扫描该客户端300当前可发现的其它所有接入点,并根据扫描到的其它接入点的信息向发送所述触发信号的所述接入点200上报接入点信息列表。
所述接入点控制器100可以按照设定时间周期轮询所述系统内的每个接入点200,以获取每个接入点200各自接入的客户端信息以及各接入点所接入的客户端300的无线链路指标数据,对各接入点200进行负载均衡控制。本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链路指标数据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包接收率(Packet-Delivery Ratio,PDR)、误码率(Bit-Error Rate,BER)、链路质量指示(Link Quality Indication,LQI)等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可以包括接入点200对应固定信号强度、信道利用率、数据吞吐率、上联信号状态参数、接入的客户端数量、流量重传与丢包数据、流量负载中的其中至少一种评价信息。在此基础上,所述接入点200根据所述少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判断是否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具体描述如下。
首先,根据所述至少一种评价信息计算得到所述接入点的当前负载状态指标;然后,将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与预设的负载调节指标阈值进行比较,当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低于所述负载调节指标阈值时,判定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已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本实施例中,若达到所述负载调节触发条件,则表示对应的接入点200当前的负载情况可能已经过载或者已经达到预设的过载程度,需要对该对应的接入点200进行负载调节,例如将一部分客户端300漫游至其他负载较轻的其他接入点,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负载平衡,提升整个无线网络的网络服务质量。
详细地,在一种可替代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可以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评价信息,基于此,所述接入点200可以首先获取预先分别针对各种评价信息设置的权重系数;然后,根据每种评价信息按照设定的计算规则计算得到该种评价信息对应的信息得分;接着,根据各种评价信息对应的信息得分以及对应的权重系数计算得到各种评价信息分别对应的负载状态指标;再接着,对各种评价信息对应的负载状态指标进行指标融合处理,得到所述接入点200对应的当前负载状态指标;最后,将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与预设的负载调节指标阈值进行比较,当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低于所述负载调节指标阈值时,判定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已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本实施例中,对各种评价信息对应的负载状态指标进行指标融合处理的方式可以是权重融合,例如采用预先设定针对各种指标的权重参数或权重系数分别与对应的权重指标相乘后再求和,得到融合后的指标作为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
进一步地,在另一种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以从上述的多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中预先确定预设数量个较为重要的信息作为负载调节触发条件的判断依据。例如,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可以包括信号强度、信道利用率、数据吞吐率三种评价信息。基于此,所述接入点200可以通过以下所述的步骤(1)-(4)所描述的方法,判断是否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具体描述如下。
(1)获取预先分别针对所述信号强度、信道利用率、数据吞吐率设定的第一权重系数、第二权重系数、以及第三权重系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权重系数、第二权重系数、以及第三权重系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中预先确定的所述信号强度、信道利用率、数据吞吐率的优先级而进行设定,其中,所述第一权重系数、第二权重系数、以及第三权重系数的总和为1。例如,可以将所述第一权重系数、第二权重系数、以及第三权重系数分别设置为0.4、0.3、0.3。
(2)分别根据所述信号强度、所述信道利用率、所述数据吞吐率计算得到分别与所述信号强度、所述信道利用率、所述数据吞吐率对应的第一负载状态指标、第二负载状态指标、以及第三负载状态指标。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2)中,可首先根据所述信号强度得到当前的信号强度等级,并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等级得到一信号强度分值作为所述第一负载状态指标,根据所述信道利用率所在的利用率区间得到一信道利用率分值作为所述第二负载状态指标,根据所述数据吞吐率所在的吞吐率区间确定一吞吐率分值作为所述第三负载状态指标。其中,所述接入点200中预先存储有多个预设的信号强度等级、多个预设的信道利用率区间以及多个预设的吞吐率区间,每个信号强度等级分别对应一信号强度分值、每个信道利用率区间分别对应一个信道利用率分值、每个吞吐率区间分别对应一个吞吐率区间。
(3)根据所述第一权重系数、第二权重系数、以及第三权重系数以及所述第一负载状态指标、第二负载状态指标、以及第三负载状态指标计算得到所述接入点的当前负载状态指标。例如,将所述第一负载状态指标、所述第二负载状态指标、以及所述第三负载状态指标分别与所述第一权重系数、所述第二权重系数、以及所述第三权重系数相乘后再相加,得到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
(4)根据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判断是否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例如,将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与预设的负载调节指标阈值进行比较,当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低于所述负载调节指标阈值时,判定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已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
具体地,举例而言,本实施例中,例如,信号强度按照信号强度从小到大的顺序包括五个信号强度等级,分别对应的信号强度分值为2、4、6、8、10,信道利用率区间包括[0,20%]、[21%,40%]、[41%,60%]、[61,80%]、[81%,100%]等五个区间,分别对应的信道利用率分值为10、8、6、4、2,吞吐率区间按照数据吞吐率从大到小的顺序包括五个区间,分别对应的吞吐率分值为2、4、6、8、10。所述第一权重系数、第二权重系数、以及第三权重系数可以根据预先确定的在接入点的负载均衡控制过程中各负载状况评价信息的重要性程度而预先设定,例如,可以分别设置所述第一权重系数、第二权重系数、以及第三权重系数为0.4、0.3、0.3。若根据所述接入点的当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得到的所述信号强度分值为4、信道利用率分值为6、吞吐率分值为4,那么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则为0.4*4+0.3*6+0.3*4=4.6分,若预先设定的负载调节指标阈值为5分,则判定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已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当前网络质量评价指标达到所述负载调节触发条件时,表明所述接入点当前可能因为负载过大而导致网络质量降低,然后通过在主动的方式出发各客户端对周围可用的其它接入点进行扫描,并将扫描到的接入点信息列表反馈给所述接入点,使得所述接入点控制器在轮询到该接入点时,可以从该接入点获取其所接入的客户端信息以及各接入点所接入的客户端的无线链路指标数据,并根据所述无线链路指标数据对各接入点进行负载均衡控制,进而提升该接入点的网络服务质量。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入点控制器300根据所述无线链路指标数据对各接入点200进行负载均衡控制的具体方法描述如下。
首先,接入点控制器200获取达到负载调节触发条件的接入点作为目标接入点。
然后,接入点控制器200根据轮询到的各接入点的当前网络质量评价指标以及各接入点当前接入的客户端300的无线链路指标,得到多个可用于进行负载分担的候选接入点,得到一候选接入点列表发送给各目标接入点。例如,根据所述负载均衡客户端之前一段预设时间之内的历史网络资源使用数据,对该负载均衡客户端的网络资源需求进行预测,然后根据预测结果去查找满足所述网络资源需求的接入点并加入所述候选接入点列表。
接着,所述目标接入点根据接入该目标接入点的多个客户端300的无线链路指标选择至少一个客户端300作为负载均衡客户端,向所述负载均衡客户端发送漫游控制指令,所述漫游控制指令可以包括所述候选接入点列表。例如,可以获取当前接入所述目标接入点的各客户端针对所述目标接入点的历史连接数据,所述历史连接数据包括历史连接所述目标接入点的历史连接时长、历史数据传输量;根据所述历史连接数据对各客户端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选择至少一个客户端作为所述负载均衡客户端。又例如,可以按照各客户端的当前网络资源占用情况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将资源占用最多的至少一个客户端作为负载均衡客户端;并查找当前负载情况满足所述负载均衡客户端的网络需求的接入点加入所述候选接入点列表。所述当前网络资源占用情况可以根据各客户端针对所述目标接入点的流量负载、带宽资源负载、信道占用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而得到,具体的分析方法可以采用现有的资源分析方法(例如基于QOS的资源分析方法)而确定,此处不具体进行限定。
最后,所述负载均衡客户端在接收到漫游控制指令时,扫描可用的接入点,并将扫描到的接入点与所述候选接入点列表进行匹配,并接入其中一个匹配的候选接入点,从而实现从所述目标接入点漫游至所述匹配的候选接入点,实现对所述目标接入点的负载均衡控制。例如,所述接入点列表包括A、B、C、D、E等多个接入点,所述扫描到的可用的接入点包括C、E、F、H等多个接入点,那么所述负载均衡客户端可以选择性接入C或E两个接入点。优选地,可以根据匹配的候选接入点的信号质量选择信号质量较好的进行连接,具体方式不限。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接入点200在接收到待接入客户端发送的接入请求时,还可以根据所述待接入客户端针对所述接入点200的历史网络资源使用情况判断所述待接入客户端是否会使得所述接入点200达到所述负载调节触发条件。若会达到所述负载调节触发条件,则根据已接入所述接入点200的各客户端300的历史网络资源使用情况动态调整各客户端针对所述接入点的关联权限。如此,当所述接入点200达到所述负载调节触发条件时,则可根据各客户端针对所述接入点的关联权限,选择至少一个客户端作为所述负载均衡客户端以发送所述漫游控制指令。例如,所述历史网络资源使用情况可以是在预设时间段内所述接入点200中缓存的所述待接入客户端的网络资源使用数据,例如平均使用带宽、单位时间内的数据传输量、信道占用率等等。所述关联权限可以根据各客户端300的数据传输活跃度等进行设置,例如可以将数据传输活跃度较高(单位时间内的数据传输量较大)的客户端的关联权限设置为较高,活跃度较低的关联权限设置为较低,如此可以优先保证活跃度较高的客户端300不被迁移或漫游到其他的接入点,避免影响活跃度较高的客户端300的网络使用,但具体方式不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入点控制器300还可以针对每个接入点200,根据所述接入点200的当前负载状态指标从预设的指标与分集模式映射表中匹配对应的分集模式,并控制所述接入点工作在匹配的所述分集模式。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入点200可以包括多个分集模式,例如无分集模式、交换分集模式、选择分集模式、完全分集模式等。在所述无分集模式下,所述接入点200只通过一个固定接收天线进行数据收发。在所述交换分集模式下,在数据收发过程中,当检测到的链路质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所述接入点200将进行天线连接切换。在所述选择分集模式下,可以选择具有较大信噪比(SNR)或较高信号强度的一个天线。实际的选择/交换过程也可以在数据包接收之间进行,可以在逐个数据包的基础上进行,或者每隔若干个数据包后或指定的时间段执行一次。在所述完全分集模式下,在任何时候两个天线都处于连接状态。由于两条接收路径都必须加电,这种模式产生的功耗最大,但与其它配置相比,尤其是延迟扩展较大的严重衰落环境下,它提供的性能增益最大。采用这种多路径接收,还可增强数字前端的性能,如信号检测、帧同步与载波频偏估计/校正等。这种模式适合于在所述接入点200的当前负载状态指标指示所述接入点200处于较轻的负载情况。
所述指标与分集模式映射表包括预先设定的多个负载状态指标区间以及分别与每个负载状态指标区间具有映射关系的多个分集模式,所述接入点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点的当前负载状态指标确定该当前负载状态指标所在的目标负载状态指标区间,并根据该目标负载状态指标区间确定对应的分集模式,以控制所述接入点工作在所述对应的分集模式下。
进一步地,在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接入点的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包括多种,具体包括包括上联信号状态、接入客户端数量、流量重传与丢包数据、信道拥挤度、当前流量负载等多种负载评价信息。其中,针对所述上联信号状态,如果是无线信号的桥接,那么上联信号越好,对应的接入点允许接纳的负载越多。针对当前接入的客户端数量,当前接入的客户端数量越少,那么对应的接入点允许接纳的负载则越多。针对流量重传与丢包数据,若流量重传越少、丢包越少,则对应的接入点当前所在的无线链接质量越好,允许接纳的负载也越多。针对信道拥挤度,可以通过信道占用率、周期内信道平均占用率等参数来进行评价,信道拥挤度越低,则对应接入点允许接纳的负载越多。针对流量负载,对应接入点的当前流量越少,则允许接纳的负载也越多。基于上述内容,可以根据上述各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的优先级重要性,制定各个接入点的负载容量均衡策略,实现负载均衡。
详细地,所述接入点200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判定是否已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具体描述如下。
(1)分别根据所述接入点200的上联信号状态、接入客户端数量、流量重传与丢包数据、信道拥挤度、当前流量负载,计算得到分别与所述上联信号状态、接入客户端数量、流量重传与丢包数据、信道拥挤度、当前流量负载中的每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所对应的所述接入点200的参考剩余负载。例如,可以根据所述上联信号状态计算得到所述接入点200的第一剩余负载、根据所述接入客户端数量计算得到所述接入点200的第二剩余负载、根据所述流量重传与丢包数据计算得到所述接入点200的第三剩余负载、根据所述信道拥挤度计算得到所述接入点200的第四剩余负载、根据所述当前流量负载计算得到所述接入点200的第五剩余负载。详细地,计算上述第一至第五剩余负载的方式可以是根据对应的负载状况评价信息与剩余负载的预设的线性或非线性关系进行计算而得到,也可以是根据对应的负载状况评价信息按照预设的对应关系进行匹配得到,具体不进行限定。
(2)根据预先针对每一种所述负载状况评价信息设定的优先级参数而为每一种所述负载状况评价信息设定的评价信息权重。例如,针对所述上联信号状态、接入客户端数量、流量重传与丢包数据、信道拥挤度、当前流量负载中的每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对应的评价信息权重分别可以是0.15、0.25、02、0.18、0.22等,各评价信息权重之和等于1或100%。
(3)根据每一种所述负载状况评价信息设定的评价信息权重以及每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所对应的所述接入点200的参考剩余负载,计算得到所述接入点200的当前剩余负载。
(4)根据所述接入点200的当前剩余负载判断所述接入点200是否已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例如,当所述当前剩余负载小于预设的第一负载阈值时,则判定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已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
相应地,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所述接入点控制器100可以通过以下所述的方法来对各接入点200进行负载均衡控制。
首先,根据各所述接入点200的当前剩余负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结果选取预设数量个当前剩余负载大于预设的第二负载阈值的接入点200作为备用接入点;其中,所述第二负载阈值大于所述第一负载阈值;
然后,向当前剩余负载小于所述第一负载阈值的目标接入点发送负载调节指令,使所述目标接入点根据所述负载调节指令向所述接入点控制器300反馈接入所述目标接入点的各客户端上报的接入点信息列表;
接着,所述接入点控制器根据目标接入点反馈的接入点信息列表与以及所述备用接入点,根据接入所述目标接入点的各客户端的当前无线链路指标,确定至少一个客户端作为目标客户端并确定一个备用接入点作为所述目标客户端的漫游接入点,所述漫游接入点为所述目标客户端上报的接入点信息列表中记载的其中一个接入点;例如,可以根据当前无线链路指标选择一个当前占用所述目标接入点较多负载资源的客户端作为目标客户端;
最后,所述接入点控制器将所述目标客户端以及对应的漫游接入点发送给所述目标接入点,使所述目标接入点通知所述目标客户端漫游至所述漫游接入点,进而实现针对所述目标接入点的负载均衡控制。如此,根据多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对各接入点200的当前剩余负载进行精确的计算,可以使得负载均衡控制逻辑更佳,效果更好,使得整个系统的无线网络服务质量更好。
请参阅图2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分布式无线网络的负载均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系统用于实现各接入点200的负载均衡,详细的方法具体描述如下。
步骤S100,所述接入点根据该接入点的至少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判断是否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在达到所述负载调节触发条件时,向接入该接入点的各客户端发送触发信号,使各客户端根据所述触发信号扫描各客户端当前可发现的其它所有接入点,并根据扫描到的其它接入点的信息向所述接入点上报接入点信息列表。
步骤S200,所述接入点控制器按照设定时间周期轮询所述系统内的每个接入点,以获取每个接入点各自接入的客户端信息以及各接入点所接入的客户端的无线链路指标数据,并根据所述无线链路指标数据对各接入点进行负载均衡控制。
在上述步骤S100中,所述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包括信号强度、信道利用率、数据吞吐率、上联信号状态参数、接入的客户端数量、流量重传与丢包数据、流量负载中的其中至少一种评价信息。基于此,步骤S100中,所述接入点根据该接入点的至少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判断是否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一种评价信息计算得到所述接入点的当前负载状态指标;
将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与预设的负载调节指标阈值进行比较,当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低于所述负载调节指标阈值时,判定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已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
在一种具体的方式中,所述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评价信息,基于此,请参阅图3所示,步骤S100中,所述接入点根据该接入点的至少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判断是否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可以包括以下所述的子步骤S101-S105,具体描述如下。
子步骤S101,获取预先分别针对各种评价信息设置的权重系数。
子步骤S102,根据每种评价信息按照设定的计算规则计算得到该种评价信息对应的信息得分。
子步骤S103,根据各种评价信息对应的信息得分以及对应的权重系数计算得到各种评价信息分别对应的负载状态指标。
子步骤S104,对各种评价信息对应的负载状态指标进行指标融合处理,得到所述接入点对应的当前负载状态指标。
子步骤S105,将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与预设的负载调节指标阈值进行比较,当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低于所述负载调节指标阈值时,判定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已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
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可以包括信号强度、信道利用率、数据吞吐率,基于此,步骤S100中,所述接入点根据该接入点的至少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判断是否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可以包括一下步骤(1)-(4)。
(1)获取预先分别针对所述信号强度、信道利用率、数据吞吐率设定的第一权重系数、第二权重系数、以及第三权重系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权重系数、第二权重系数、以及第三权重系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中预先确定的所述信号强度、信道利用率、数据吞吐率的优先级而进行设定,其中,所述第一权重系数、第二权重系数、以及第三权重系数的总和为1。例如,可以将所述第一权重系数、第二权重系数、以及第三权重系数分别设置为0.4、0.3、0.3。
(2)分别根据所述信号强度、所述信道利用率、所述数据吞吐率计算得到分别与所述信号强度、所述信道利用率、所述数据吞吐率对应的第一负载状态指标、第二负载状态指标、以及第三负载状态指标。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2)中,可首先根据所述信号强度得到当前的信号强度等级,并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等级得到一信号强度分值作为所述第一负载状态指标,根据所述信道利用率所在的利用率区间得到一信道利用率分值作为所述第二负载状态指标,根据所述数据吞吐率所在的吞吐率区间确定一吞吐率分值作为所述第三负载状态指标。其中,所述接入点200中预先存储有多个预设的信号强度等级、多个预设的信道利用率区间以及多个预设的吞吐率区间,每个信号强度等级分别对应一信号强度分值、每个信道利用率区间分别对应一个信道利用率分值、每个吞吐率区间分别对应一个吞吐率区间。
(3)根据所述第一权重系数、第二权重系数、以及第三权重系数以及所述第一负载状态指标、第二负载状态指标、以及第三负载状态指标计算得到所述接入点的当前负载状态指标。例如,将所述第一负载状态指标、所述第二负载状态指标、以及所述第三负载状态指标分别与所述第一权重系数、所述第二权重系数、以及所述第三权重系数相乘后再相加,得到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
(4)根据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判断是否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例如,将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与预设的负载调节指标阈值进行比较,当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低于所述负载调节指标阈值时,判定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已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在上述步骤S200中,所述接入点控制器根据所述无线链路指标数据对各接入点进行负载均衡控制,可以包括一下所述的子步骤S201-S204,具体描述如下。
子步骤S201,接入点控制器获取达到负载调节触发条件的接入点作为目标接入点。
子步骤S202,接入点控制器根据轮询到的各接入点的当前网络质量评价指标以及各接入点当前接入的客户端的无线链路指标,得到多个可用于进行负载分担的候选接入点,得到一候选接入点列表发送给各目标接入点。
子步骤S203,所述目标接入点从接入该目标接入点的多个客户端中选择至少一个客户端作为负载均衡客户端,向所述负载均衡客户端发送漫游控制指令,所述漫游控制指令包括所述候选接入点列表。
在子步骤S203中,可以获取当前接入所述目标接入点的各客户端针对所述目标接入点的历史连接数据,所述历史连接数据包括历史连接所述目标接入点的历史连接时长、历史数据传输量;然后,根据所述历史连接数据对各客户端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选择至少一个客户端作为所述负载均衡客户端;或者可以按照各客户端的当前网络资源占用情况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将资源占用最多的至少一个客户端作为负载均衡客户端;然后查找当前负载情况满足所述负载均衡客户端的网络需求的接入点加入所述候选接入点列表。
子步骤S204,所述负载均衡客户端在接收到漫游控制指令时,扫描可用的接入点,并将扫描到的接入点与所述候选接入点列表进行匹配,并接入其中一个匹配的候选接入点,从而实现从所述目标接入点漫游至所述匹配的候选接入点,实现对所述目标接入点的负载均衡控制。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点在接收到待接入客户端发送的接入请求时,根据所述待接入客户端针对所述接入点的历史网络资源使用情况判断所述待接入客户端是否会使得所述接入点达到所述负载调节触发条件,若会达到所述负载调节触发条件,根据已接入所述接入点的各客户端的历史网络资源使用情况动态调整各客户端针对所述接入点的关联权限;当所述接入点达到所述负载调节触发条件时,根据各客户端针对所述接入点的关联权限,选择至少一个客户端作为所述负载均衡客户端以发送所述漫游控制指令;以及
所述接入点控制器针对每个接入点,根据所述接入点的当前负载状态指标从预设的指标与分集模式映射表中匹配对应的分集模式,并控制所述接入点工作在匹配的所述分集模式;其中,所述接入点包括多个分集模式,所述指标与分集模式映射表包括预先设定的多个负载状态指标区间以及分别与每个负载状态指标区间具有映射关系的多个分集模式,所述接入点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点的当前负载状态指标确定该当前负载状态指标所在的目标负载状态指标区间,并根据该目标负载状态指标区间确定对应的分集模式,以控制所述接入点工作在所述对应的分集模式下。
进一步地,在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接入点的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包括多种,具体包括包括上联信号状态、接入客户端数量、流量重传与丢包数据、信道拥挤度、当前流量负载等多种负载评价信息。
详细地,所述接入点根据该接入点的至少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判断是否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的具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1)-(4),具体描述如下。
(1)分别根据所述接入点200的上联信号状态、接入客户端数量、流量重传与丢包数据、信道拥挤度、当前流量负载,计算得到分别与所述上联信号状态、接入客户端数量、流量重传与丢包数据、信道拥挤度、当前流量负载中的每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所对应的所述接入点200的参考剩余负载。例如,可以根据所述上联信号状态计算得到所述接入点200的第一剩余负载、根据所述接入客户端数量计算得到所述接入点200的第二剩余负载、根据所述流量重传与丢包数据计算得到所述接入点200的第三剩余负载、根据所述信道拥挤度计算得到所述接入点200的第四剩余负载、根据所述当前流量负载计算得到所述接入点200的第五剩余负载。详细地,计算上述第一至第五剩余负载的方式可以是根据对应的负载状况评价信息与剩余负载的预设的线性或非线性关系进行计算而得到,也可以是根据对应的负载状况评价信息按照预设的对应关系进行匹配得到,具体不进行限定。
(2)根据预先针对每一种所述负载状况评价信息设定的优先级参数而为每一种所述负载状况评价信息设定的评价信息权重。例如,针对所述上联信号状态、接入客户端数量、流量重传与丢包数据、信道拥挤度、当前流量负载中的每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对应的评价信息权重分别可以是0.15、0.25、02、0.18、0.22等,各评价信息权重之和等于1或100%。
(3)根据每一种所述负载状况评价信息设定的评价信息权重以及每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所对应的所述接入点200的参考剩余负载,计算得到所述接入点200的当前剩余负载。
(4)根据所述接入点200的当前剩余负载判断所述接入点200是否已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例如,当所述当前剩余负载小于预设的第一负载阈值时,则判定已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
相应地,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所述接入点控制器根据所述无线链路指标数据对各接入点进行负载均衡控制,可以包括:
首先,根据各所述接入点200的当前剩余负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结果选取预设数量个当前剩余负载大于预设的第二负载阈值的接入点200作为备用接入点;其中,所述第二负载阈值大于所述第一负载阈值;
然后,向当前剩余负载小于所述第一负载阈值的目标接入点发送负载调节指令,使所述目标接入点根据所述负载调节指令向所述接入点控制器300反馈接入所述目标接入点的各客户端上报的接入点信息列表;
接着,所述接入点控制器根据目标接入点反馈的接入点信息列表与以及所述备用接入点,根据接入所述目标接入点的各客户端的当前无线链路指标,确定至少一个客户端作为目标客户端并确定一个备用接入点作为所述目标客户端的漫游接入点,所述漫游接入点为所述目标客户端上报的接入点信息列表中记载的其中一个接入点;例如,可以根据当前无线链路指标选择一个当前占用所述目标接入点较多负载资源的客户端作为目标客户端;
最后,所述接入点控制器将所述目标客户端以及对应的漫游接入点发送给所述目标接入点,使所述目标接入点通知所述目标客户端漫游至所述漫游接入点,进而实现针对所述目标接入点的负载均衡控制。
应当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分布式无线网络的负载均衡方法由图1所示的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实现,关于该方法各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照上述针对图1中各组成部分的详细介绍,此处不再一一列举进行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分布式无线网络的负载均衡方法及系统,接入点可根据至少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判断是否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在达到负载调节触发条件时,向接入该接入点的各客户端发送触发信号,使各客户端根据所述触发信号扫描各客户端当前可发现的其它所有接入点,并根据扫描到的其它接入点的信息向所述接入点上报接入点信息列表。接着,接入点控制器按照设定时间周期轮询所述系统内的每个接入点,以获取每个接入点各自接入的客户端信息以及各接入点所接入的客户端的无线链路指标数据,对各接入点进行负载均衡控制。如此,可以实现针对各接入点的负载均衡控制,提升无线网络服务质量。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而仅仅是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此外,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基于分布式无线网络的负载均衡方法,应用于包括接入点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接入点控制器通信连接的多个接入点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接入点根据该接入点的至少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判断是否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在达到所述负载调节触发条件时,向接入该接入点的各客户端发送触发信号,使各客户端根据所述触发信号扫描各客户端当前可发现的其它所有接入点,并根据扫描到的其它接入点的信息向所述接入点上报接入点信息列表;
所述接入点控制器按照设定时间周期轮询所述系统内的每个接入点,以获取每个接入点各自接入的客户端信息以及各接入点所接入的客户端的无线链路指标数据,并根据所述无线链路指标数据对各接入点进行负载均衡控制;
所述系统还包括接入各所述接入点的客户端,所述接入点控制器根据所述无线链路指标数据对各接入点进行负载均衡控制,包括:
接入点控制器获取达到负载调节触发条件的接入点作为目标接入点;
接入点控制器根据轮询到的各接入点的当前网络质量评价指标以及各接入点当前接入的客户端的无线链路指标,得到多个可用于进行负载分担的候选接入点,得到一候选接入点列表发送给各目标接入点;
所述目标接入点根据接入该目标接入点的多个客户端的无线链路指标选择至少一个客户端作为负载均衡客户端,向所述负载均衡客户端发送漫游控制指令,所述漫游控制指令包括所述候选接入点列表;
所述负载均衡客户端在接收到漫游控制指令时,扫描可用的接入点,并将扫描到的接入点与所述候选接入点列表进行匹配,并接入其中一个匹配的候选接入点,从而实现从所述目标接入点漫游至所述匹配的候选接入点,实现对所述目标接入点的负载均衡控制;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点在接收到待接入客户端发送的接入请求时,根据所述待接入客户端针对所述接入点的历史网络资源使用情况判断所述待接入客户端是否会使得所述接入点达到所述负载调节触发条件,若会达到所述负载调节触发条件,根据已接入所述接入点的各客户端的历史网络资源使用情况动态调整各客户端针对所述接入点的关联权限;当所述接入点达到所述负载调节触发条件时,根据各客户端针对所述接入点的关联权限,选择至少一个客户端作为所述负载均衡客户端以发送所述漫游控制指令,其中,各所述客户端针对所述接入点的关联权限根据各所述客户端的数据传输活跃度进行设置,活跃度越高的客户端针对所述接入点的关联权限越高;以及
所述接入点控制器针对每个接入点,根据所述接入点的当前负载状态指标从预设的指标与分集模式映射表中匹配对应的分集模式,并控制所述接入点工作在匹配的分集模式;其中,所述接入点包括多个分集模式,所述指标与分集模式映射表包括预先设定的多个负载状态指标区间以及分别与每个负载状态指标区间具有映射关系的多个分集模式,所述接入点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点的当前负载状态指标确定该当前负载状态指标所在的目标负载状态指标区间,并根据该目标负载状态指标区间确定对应的分集模式,以控制所述接入点工作在所述对应的分集模式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包括信号强度、信道利用率、数据吞吐率、上联信号状态参数、接入的客户端数量、流量重传与丢包数据、流量负载中的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评价信息,所述接入点根据该接入点的至少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判断是否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包括:
获取预先分别针对各种评价信息设置的权重系数;
根据每种评价信息按照设定的计算规则计算得到该种评价信息对应的信息得分;
根据各种评价信息对应的信息得分以及对应的权重系数计算得到各种评价信息分别对应的负载状态指标;
对各种评价信息对应的负载状态指标进行指标融合处理,得到所述接入点对应的当前负载状态指标;
将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与预设的负载调节指标阈值进行比较,当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低于所述负载调节指标阈值时,判定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已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包括信号强度、信道利用率、数据吞吐率,所述接入点根据该接入点的至少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判断是否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包括:
获取预先分别针对所述信号强度、信道利用率、数据吞吐率设定的第一权重系数、第二权重系数、以及第三权重系数;
分别根据所述信号强度、所述信道利用率、所述数据吞吐率计算得到分别与所述信号强度、所述信道利用率、所述数据吞吐率对应的第一负载状态指标、第二负载状态指标、以及第三负载状态指标;
根据所述第一权重系数、第二权重系数、以及第三权重系数以及所述第一负载状态指标、第二负载状态指标、以及第三负载状态指标计算得到所述接入点的当前负载状态指标;
根据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判断是否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
其中:所述分别根据所述信号强度、所述信道利用率、所述数据吞吐率计算得到分别与所述信号强度、所述信道利用率、所述数据吞吐率对应的第一负载状态指标、第二负载状态指标、以及第三负载状态指标包括:
根据所述信号强度得到当前的信号强度等级,并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等级得到一信号强度分值作为所述第一负载状态指标,根据所述信道利用率所在的利用率区间得到一信道利用率分值作为所述第二负载状态指标,根据所述数据吞吐率所在的吞吐率区间确定一吞吐率分值作为所述第三负载状态指标,其中,所述接入点内预先存储有多个预设的信号强度区间、多个预设的信道利用率区间以及多个预设的吞吐率区间,每个信号强度等级分别对应一信号强度分值、每个信道利用率区间分别对应一个信道利用率分值、每个吞吐率区间分别对应一个吞吐率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接入点从接入该目标接入点的多个客户端中选择至少一个客户端作为负载均衡客户端,包括:
获取当前接入所述目标接入点的各客户端针对所述目标接入点的历史连接数据,所述历史连接数据包括历史连接所述目标接入点的历史连接时长、历史数据传输量;根据所述历史连接数据对各客户端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选择至少一个客户端作为所述负载均衡客户端;或者
按照各客户端的当前网络资源占用情况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将资源占用最多的至少一个客户端作为负载均衡客户端;查找当前负载情况满足所述负载均衡客户端的网络需求的接入点加入所述候选接入点列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点的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包括上联信号状态、接入客户端数量、流量重传与丢包数据、信道拥挤度、当前流量负载;
所述接入点根据该接入点的至少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判断是否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包括:
分别根据所述接入点的上联信号状态、接入客户端数量、流量重传与丢包数据、信道拥挤度、当前流量负载,计算得到分别与所述上联信号状态、接入客户端数量、流量重传与丢包数据、信道拥挤度、当前流量负载中的每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所对应的所述接入点的参考剩余负载;
根据预先针对每一种所述负载状况评价信息设定的优先级参数而为每一种所述负载状况评价信息设定的评价信息权重;
根据每一种所述负载状况评价信息设定的评价信息权重以及每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所对应的所述接入点的参考剩余负载,计算得到所述接入点的当前剩余负载;
根据所述接入点的当前剩余负载判断所述接入点是否已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当所述当前剩余负载小于预设的第一负载阈值时,则判定已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
所述接入点控制器根据所述无线链路指标数据对各接入点进行负载均衡控制,包括:
根据各所述接入点的当前剩余负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结果选取预设数量个当前剩余负载大于预设的第二负载阈值的接入点作为备用接入点;
向当前剩余负载小于所述第一负载阈值的目标接入点发送负载调节指令,使所述目标接入点根据所述负载调节指令向所述接入点控制器反馈接入所述目标接入点的各客户端上报的接入点信息列表;
根据所述目标接入点反馈的接入点信息列表与以及所述备用接入点,根据接入所述目标接入点的各客户端的当前无线链路指标,确定至少一个客户端作为目标客户端并确定一个备用接入点作为所述目标客户端的漫游接入点,所述漫游接入点为所述目标客户端上报的接入点信息列表中记载的其中一个接入点;
将所述目标客户端以及对应的漫游接入点发送给所述目标接入点,使所述目标接入点通知所述目标客户端漫游至所述漫游接入点,进而实现针对所述目标接入点的负载均衡控制。
6.一种基于分布式无线网络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入点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接入点控制器通信连接的多个接入点,其中:
所述接入点,用于根据该接入点的至少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判断是否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在达到所述负载调节触发条件时,向接入该接入点的各客户端发送触发信号,使各客户端根据所述触发信号扫描各客户端当前可发现的其它所有接入点,并根据扫描到的其它接入点的信息向所述接入点上报接入点信息列表;
所述接入点控制器,用于按照设定时间周期轮询所述系统内的每个接入点,以获取每个接入点各自接入的客户端信息以及各接入点所接入的客户端的无线链路指标数据,并根据所述无线链路指标数据对各接入点进行负载均衡控制;
所述系统还包括接入各所述接入点的客户端,所述接入点控制器还用于:获取达到负载调节触发条件的接入点作为目标接入点,并根据轮询到的各接入点的当前网络质量评价指标以及各接入点当前接入的客户端的无线链路指标,得到多个可用于进行负载分担的候选接入点,得到一候选接入点列表发送给各目标接入点;
所述目标接入点还用于:根据接入该目标接入点的多个客户端的无线链路指标选择至少一个客户端作为负载均衡客户端,向所述负载均衡客户端发送漫游控制指令,所述漫游控制指令包括所述候选接入点列表;
所述负载均衡客户端用于在接收到漫游控制指令时,扫描可用的接入点,并将扫描到的接入点与所述候选接入点列表进行匹配,并接入其中一个匹配的候选接入点,从而实现从所述目标接入点漫游至所述匹配的候选接入点,实现对所述目标接入点的负载均衡控制;
所述接入点还用于在接收到待接入客户端发送的接入请求时,根据所述待接入客户端针对所述接入点的历史网络资源使用情况判断所述待接入客户端是否会使得所述接入点达到所述负载调节触发条件,若会达到所述负载调节触发条件,根据已接入所述接入点的各客户端的历史网络资源使用情况动态调整各客户端针对所述接入点的关联权限;当所述接入点达到所述负载调节触发条件时,根据各客户端针对所述接入点的关联权限,选择至少一个客户端作为所述负载均衡客户端以发送所述漫游控制指令,其中,各所述客户端针对所述接入点的关联权限根据各所述客户端的数据传输活跃度进行设置,活跃度越高的客户端针对所述接入点的关联权限越高;以及
所述接入点控制器还用于:针对每个接入点,根据所述接入点的当前负载状态指标从预设的指标与分集模式映射表中匹配对应的分集模式,并控制所述接入点工作在匹配的分集模式;其中,所述接入点包括多个分集模式,所述指标与分集模式映射表包括预先设定的多个负载状态指标区间以及分别与每个负载状态指标区间具有映射关系的多个分集模式,所述接入点控制器根据所述接入点的当前负载状态指标确定该当前负载状态指标所在的目标负载状态指标区间,并根据该目标负载状态指标区间确定对应的分集模式,以控制所述接入点工作在所述对应的分集模式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包括信号强度、信道利用率、数据吞吐率、上联信号状态参数、接入的客户端数量、流量重传与丢包数据、流量负载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评价信息,所述接入点具体用于:
获取预先分别针对各种评价信息设置的权重系数;
根据每种评价信息按照设定的计算规则计算得到该种评价信息对应的信息得分;
根据各种评价信息对应的信息得分以及对应的权重系数计算得到各种评价信息分别对应的负载状态指标;
对各种评价信息对应的负载状态指标进行指标融合处理,得到所述接入点对应的当前负载状态指标;
将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与预设的负载调节指标阈值进行比较,当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低于所述负载调节指标阈值时,判定所述当前负载状态指标已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点的负载状况评价信息包括上联信号状态、接入客户端数量、流量重传与丢包数据、信道拥挤度、当前流量负载;
所述接入点具体用于:
分别根据所述接入点的上联信号状态、接入客户端数量、流量重传与丢包数据、信道拥挤度、当前流量负载,计算得到分别与所述上联信号状态、接入客户端数量、流量重传与丢包数据、信道拥挤度、当前流量负载中的每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所对应的所述接入点的参考剩余负载;
根据预先针对每一种所述负载状况评价信息设定的优先级参数而为每一种所述负载状况评价信息设定的评价信息权重;
根据每一种所述负载状况评价信息设定的评价信息权重以及每一种负载状况评价信息所对应的所述接入点的参考剩余负载,计算得到所述接入点的当前剩余负载;
根据所述接入点的当前剩余负载判断所述接入点是否已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当所述当前剩余负载小于预设的第一负载阈值时,则判定所述接入点已达到设定的负载调节触发条件;
所述接入点控制器具体用于:
根据各所述接入点的当前剩余负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结果选取预设数量个当前剩余负载大于预设的第二负载阈值的接入点作为备用接入点;
向当前剩余负载小于所述第一负载阈值的目标接入点发送负载调节指令,使所述目标接入点根据所述负载调节指令向所述接入点控制器反馈接入所述目标接入点的各客户端上报的接入点信息列表;
根据所述目标接入点反馈的接入点信息列表与以及所述备用接入点,根据接入所述目标接入点的各客户端的当前无线链路指标,确定至少一个客户端作为目标客户端并确定一个备用接入点作为所述目标客户端的漫游接入点,所述漫游接入点为所述目标客户端上报的接入点信息列表中记载的其中一个接入点;
将所述目标客户端以及对应的漫游接入点发送给所述目标接入点,使所述目标接入点通知所述目标客户端漫游至所述漫游接入点,进而实现针对所述目标接入点的负载均衡控制。
CN202110428149.XA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基于分布式无线网络的负载均衡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29960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28149.XA CN112996057B (zh)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基于分布式无线网络的负载均衡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28149.XA CN112996057B (zh)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基于分布式无线网络的负载均衡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96057A CN112996057A (zh) 2021-06-18
CN112996057B true CN112996057B (zh) 2021-09-10

Family

ID=76341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28149.XA Active CN112996057B (zh)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基于分布式无线网络的负载均衡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960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81996B (zh) * 2023-10-16 2024-01-05 北京乐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服务端实时反馈和软阈值的流量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3306A (zh) * 2012-03-09 2013-09-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wlan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458461A (zh) * 2012-05-30 2013-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负载均衡方法和装置
CN104023357A (zh) * 2014-05-06 2014-09-03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集中式无线局域网的负载均衡方法及接入控制器
CN106998366A (zh) * 2017-05-23 2017-08-01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云控制器负载均衡方法及其装置、一种云控制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62763A1 (en) * 2005-05-20 2006-11-23 Go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system for load balancing
CN103384392B (zh) * 2012-05-04 2016-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接入无线接入点的方法和无线接入点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3306A (zh) * 2012-03-09 2013-09-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wlan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458461A (zh) * 2012-05-30 2013-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负载均衡方法和装置
CN104023357A (zh) * 2014-05-06 2014-09-03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集中式无线局域网的负载均衡方法及接入控制器
CN106998366A (zh) * 2017-05-23 2017-08-01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云控制器负载均衡方法及其装置、一种云控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96057A (zh) 2021-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54213B2 (en) Traffic management in radio system
KR100451300B1 (ko) 핸드오버 제어 방법 및 시스템
Sgora et al. Handoff prioritization and decision schemes in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s: a survey
US7693100B2 (en) Adaptive feedback method for cellular communication
US8676186B2 (en) Cell load balancing method, cell load measuring method, and devices thereof
US8537774B2 (en) Capacity optimisation in a cellular wireless network
RU2391798C2 (ru)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сообщений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ресурсов в мас с множеством несущих для достижения равноправности
US10433207B2 (en) Load balancing to provide a target grade of service (GOS)
KR101622743B1 (ko) 모바일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의 로드 밸런싱
Chan et al. A utility-based network selection scheme for multiple service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20110007651A1 (en) Network system and monitoring node
US2005012434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gestion control in high speed wireless packet data networks
CA2552609A1 (en)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EP1516454A1 (en) Load balanc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2888909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having selecti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related methods
Haghani et al. Adaptive carrier-sensing for throughput improvement in IEEE 802.11 networks
US813958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packets
CN111465066A (zh) 面向电力物联网多连接技术的网络选择和移动性管理方法
Pérez-Romero et al. A novel metric for context-aware RAT selection in wireless multi-access systems
EP2965579A1 (en) Methods and network nodes for performing a joint reception in a cellular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30122884A1 (en) Contro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CN1433194A (zh) 无线通信网络中传送消息的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通信网络
CN112996057B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无线网络的负载均衡方法及系统
US8036671B2 (en) Multi-cellular load dependent scheduling
US20110007702A1 (en) Channel selection in an ad hoc wireless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