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94641B - 一种基于ltcc的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ltcc的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94641B
CN112994641B CN202110163600.XA CN202110163600A CN112994641B CN 112994641 B CN112994641 B CN 112994641B CN 202110163600 A CN202110163600 A CN 202110163600A CN 112994641 B CN112994641 B CN 1129946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llel circuit
capacitor
transmission zero
passband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6360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94641A (zh
Inventor
吴永乐
郝丽薇
王卫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211016360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946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946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946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946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946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17/00Networks using digital techniques
    • H03H17/02Frequency selective networ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TCC的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属于微波传输领域;所述芯片为左右对称结构,正中间是电感和电容组成的第一并联电路;两端分别各串联一个电感L1和电容C1后连接输入输出端口;同时电感L1两端并联第二并联电路和接地的第三并联电路,三个并联电路构成了滤波结构,两电容C1构成了阻抗匹配结构;通过控制各电容电感,当各频段的信号输入时,低频处的信号经电容C1初步被滤除;由于第二和第三并联电路引入的传输零点,当信号经过时,低频信号与5.31GHz以上的高频信号将会被滤除;由于第一并联电路引入的传输零点,当信号经过时,两通带间的信号会被滤除;最后只输出两通带内的信号,从而实现了双频带通滤波。本发明保证了通带内的低插入损耗。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LTCC的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波传输领域及集成电路领域,涉及一种无源双频滤波器芯片,具体是一种基于LTCC的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系统的飞速发展,5G技术应运而生,并且在一定的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5G作为新一代通信系统,具有延迟时间短,数据速率高,能源消耗低及数据流量大等技术优势。为了满足5G时代的发展需求,射频元件也面向着更严苛的挑战。
滤波器作为射频前端占比最大的器件,是移动通信设备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功能主要是进行信号处理,保留特定频率成分而滤除无用的频率成分,保证各频段的通信设备独立工作,不互相干扰。滤波器的工作性能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通信质量,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致力于提出具有阻抗匹配,低损耗及小型化等高性能的滤波器。
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是多芯片组件(MCM)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种,它采用厚膜材料,将低温烧结陶瓷粉制成厚度精确的生瓷带,在生瓷带上利用机械冲压或激光打孔技术形成钻孔,对导体浆料进行印刷烘干,并且以导体浆料进行通孔填充,可制成所需的电路图。通过此技术将各无源元件埋置,进行叠层、对齐与热压,在900℃左右烧结,从而实现三维的无源集成网络。
但是,目前市场上缺乏小型化及低损耗的双频带通滤波器。像传统的PCB技术,无法实现多层布线及内部埋置无源器件,也无法采用在高频与微波方面具有优良特性的陶瓷材料,导致器件体积大,损耗高等劣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LTCC的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将电容、电感等集总元件埋置在介质空间内部,减小了器件的体积,同时选取了电阻率较低的金属作为导体,保证了低损耗的需求。
所述的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为左右对称结构,正中间是电感L3,并联于两个串联的电容C4两端,同时在两个串联电容C4中间连接接地的电容C5,组成了第一并联电路;
在第一并联电路两端分别对称依次串联电感L1和电容C1,同时左右两端电容C1分别连接输入输出端口;
电感L1两端同时并联电容C2组成第二并联电路,在第二并联电路下串接由电容C3和电感L2组成的第三并联电路,第三并联电路同时接地。
第一,第二和第三并联电路构成了滤波结构,两端电容C1构成了阻抗匹配结构;
其中,电容C4,电容C5和电感L3构成的第一并联电路,通过调整电感电容的值,引入双频滤波器两通带间的传输零点A1及第一通带中第二个反射零点P1和第二通带中第一个反射零点P2。
电感L2与电容C3构成的第三并联电路,通过调整电感电容的值,引入第一通带左侧的传输零点A0及第一通带中第一个反射零点P0。通过计算S参数|S11|,当回波损耗低于设定的阈值|S11|<-15dB,即表明通带内的信号传输效果良好;通过仿真,控制第一通带的带宽工作频段在3.3GHz-3.6GHz范围内时,回波损耗达到|S11|<-22dB,满足要求。
电感L1和电容C2构成的第二并联电路,通过调整电感电容的值,引入双频滤波器第二通带右侧的传输零点A2及第二通带中第二个反射零点P3。通过计算S参数|S11|和仿真,控制第二通带的带宽工作频段在4.8GHz-5.0GHz范围内时,回波损耗达到|S11|<-15dB,满足要求。
由于S参数与奇模半电路阻抗Zodd(ω)和偶模半电路阻抗Zeven(ω)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Figure BDA0002936578180000021
Z0为端口处的电阻;
因此,当奇偶模半电路阻抗满足:Zeven(ω)=Zodd(ω)时,S12(ω)=S21(ω)=0,即产生传输零点,具体如下:
当频率接近于0GHz时,Zeven(ω)=Zodd(ω)=∞,产生第一通带左侧的传输零点A0。
由Zeven(ω)=Zodd(ω)可得,当频率满足:fA1=4.21GHz时,产生两通带间传输零点A1。
由Zeven(ω)=Zodd(ω)可得,当频率满足:fA2=5.31GHz时,产生第二通带右侧传输零点A2。
所述的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具体构建过程如下:
首先,在两端口正中间放置第一并联电路,通过调节电感L3,电容C4及电容C5,控制两通带间传输零点A1;
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936578180000022
其次,在第一并联电路两侧对称放置第二并联电路,并在对称的第二并联电路下接第三并联电路;第二并联电路引入第二通带右侧传输零点A2,第三并联电路引入第一通带左侧传输零点A0。
由于传输零点A0接近于0GHz,第三并联电路中的元件值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时,对其影响较小,不予分析。
对于传输零点A2,通过调节第二并联电路的电感L1和电容C2进行控制。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936578180000031
最后,在输入输出端口处串接电容C1,构成阻抗匹配结构。
通过调节两端电容C1的值,可实现在两通带内滤波器的输入阻抗Zin等于端口电阻Z0,即Zin=Z0=50Ω,实现两通带内的阻抗匹配。
第一通带左侧的传输零点A0至两通带间传输零点A1的部分即为滤波器的第一通带,两通带间传输零点A1至第二通带右侧传输零点A2之间部分即为滤波器的第二通带;当各频段的信号从输入端口输入时,低频处的信号经电容C1初步被滤除;由于第二并联电路(L1,C2)引入传输零点A2,第三并联电路(L2,C3)引入传输零点A0,当信号经过第二并联电路与第三并联电路时,低频信号与5.31GHz以上的高频信号将会被滤除。由于第一并联电路(L3,C4,C5)引入两通带间的传输零点A1,当信号经第一并联电路时,两通带间的信号将会被滤除;最后输出端口只能输出两通带内的信号,从而实现了本发明中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的功能。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一种基于LTCC的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使用了LTCC技术,布线密度高,更有利于器件的集成化,通过将集总元件埋置在介质空间内部,大大减小了器件体积。
2)一种基于LTCC的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利用LTCC技术,可选取电阻率较低的导体,保证带通滤波器通带内的低插入损耗,优化了滤波器的性能。
3)一种基于LTCC的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选取3.5GHz及4.9GHz作为两个通带的中心频率,中心频率比低至1:1.4。
4)一种基于LTCC的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工作频段覆盖了5G的新增频段,即3.3GHz-3.6GHz,4.8GHz-5.0GHz,两通带之间的空白频段具备良好的抑制效果,从而可提高整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5)一种基于LTCC的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在两通带内均保持良好的阻抗匹配性能,并且在两个通带内分别引入两个反射零点,易于控制通带带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LTCC的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基于LTCC的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的仿真结果;
图3为本发明一种基于LTCC的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的实施例版图模型;
图4为本发明采用的实施例版图模型各层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版图仿真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示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微波领域的具有阻抗匹配功能的低损耗LTCC双频滤波器芯片,基于LTCC技术所实现的双频带通滤波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损耗低,中心频率比低及阻抗匹配良好等性能;而且该芯片工作于5G的新增频段,即3.3GHz-3.6GHz,4.8GHz-5.0GHz。
本发明的两个通带内均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并且选取低电阻率的材料银作为导体,保证插入损耗较低,具体为本发明选取3.5GHz与4.9GHz作为两通带的中心频率,中心频率比低至1:1.4。
如图1所示,所述的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为左右对称结构,正中间是电感L3,并联于两个串联的电容C4两端,同时在两个串联电容C4中间连接接地的电容C5,组成了第一并联电路;
在第一并联电路两端分别对称依次串联电感L1和电容C1,同时左右两端电容C1分别连接输入输出端口;
电感L1两端同时并联电容C2组成第二并联电路,以及在第二并联电路下串联由电容C3和电感L2组成的第三并联电路,第三并联电路同时接地。
第一,第二和第三并联电路构成了滤波结构,两端电容C1构成了阻抗匹配结构;
其中,电容C4,电容C5和电感L3构成的第一并联电路,用来引入双频滤波器两通带间的传输零点A1及第一通带中第二个反射零点P1和第二通带中第一个反射零点P2。
电感L2与电容C3构成的第三并联电路,用来引入第一通带左侧的传输零点A0及第一通带中第一个反射零点P0。与第一并联电路共同控制第一通带的带宽,保证其工作频段覆盖3.3GHz-3.6GHz。
电感L1和电容C2构成的第二并联电路,用来引入双频滤波器第二通带右侧的传输零点A2及第二通带中第二个反射零点P3。与第一并联电路共同控制第二通带的带宽,保证其工作频段覆盖4.8GHz-5.0GHz。
该芯片加入阻抗匹配结构(C1),保证滤波器输入阻抗与端口阻抗相等,两通带内阻抗匹配良好,优化了该滤波器的性能。
由于S参数与奇模半电路阻抗Zodd(ω)和偶模半电路阻抗Zeven(ω)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Figure BDA0002936578180000041
Z0为端口处的电阻;
因此,当奇偶模半电路阻抗满足:Zeven(ω)=Zodd(ω)时,S12(ω)=S21(ω)=0,即产生传输零点,具体如下:
当频率接近于0GHz时,Zeven(ω)=Zodd(ω)=∞,产生第一通带左侧的传输零点A0。
由Zeven(ω)=Zodd(ω)可得,当频率满足:fA1=4.21GHz时,产生两通带间传输零点A1。
由Zeven(ω)=Zodd(ω)可得,当频率满足:fA2=5.31GHz时,产生第二通带右侧传输零点A2。
第一通带左侧的传输零点A0至两通带间传输零点A1的部分即为滤波器的第一通带,两通带间传输零点A1至第二通带右侧传输零点A2之间部分即为滤波器的第二通带。一般地,当|S11|<-15dB时,视为通带内信号传输效果较好。在3.3GHz-3.6GHz的范围内,|S11|<-22dB。在4.8GHz-5.0GHz的范围内,|S11|<-15dB。因此,两个传输零点A0和A1控制第一通带的带宽工作频段覆盖3.3GHz-3.6GHz,两个传输零点A1和A2控制第二通带的带宽工作频段覆盖4.8GHz-5.0GHz。
当各频段的信号从输入端口输入时,低频处的信号经电容C1初步被滤除;由于第二并联电路(L1,C2)引入传输零点A2,第三并联电路(L2,C3)引入传输零点A0,当信号经过第二并联电路与第三并联电路时,低频信号与5.31GHz以上的高频信号将会被滤除。由于第一并联电路(L3,C4,C5)引入两通带间的传输零点A1,当信号经第一并联电路时,两通带间的信号将会被滤除;最后输出端口只能输出两通带内的信号,从而实现了本发明中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的功能。
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在两端口正中间放置第一并联电路,通过调节电感L3,电容C4及电容C5,控制两通带间传输零点A1;
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936578180000051
其次,在第一并联电路两侧对称放置第二并联电路,并在对称的第二并联电路下串接第三并联电路;第二并联电路引入第二通带右侧传输零点A2,第三并联电路引入第一通带左侧传输零点A0。
由于传输零点A0接近于0GHz,第三并联电路中的元件值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时,对其影响较小,不予分析。
对于传输零点A2,通过调节第二并联电路的电感L1和电容C2进行控制。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936578180000052
最后,在输入输出端口处串接电容C1,构成阻抗匹配结构。
通过调节两端电容C1的值,可实现在两通带内滤波器的输入阻抗Zin等于端口电阻Z0,即Zin=Z0=50Ω,实现两通带内的阻抗匹配。
电路中的各集总元件参数值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936578180000061
本实施例的理想仿真结果如图2所示,两通带均覆盖了所需的频段范围,且带内回波损耗均在-15dB以下,可见两通带内的阻抗匹配效果较好。两通带之间的空白频段实现了-40dB的抑制水平,保证两通带可独立工作,不受干扰。
该双频滤波器芯片的LTCC版图模型,如图3所示,体积大小为11.4mm*6mm*0.762mm。可以看出,该LTCC滤波器由介质壳体及置于壳体内的滤波元件组成。该滤波器芯片选用了介电常数为6.1,损耗因子为0.002的生瓷带作为LTCC基板,烧结后每层介质的厚度为94μm。该芯片所有导体均选用金属银,且金属厚度均为10μm。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术语“顶侧”、“底侧”、“前侧”、“后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
各层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双频滤波器芯片共9层,置于底侧的第一层设定为地面,为将信号引入到表层,便于探针测试,在大面积地面层上进行打孔。电容C1包括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第八层共七层,各层之间的正对面积为1.33mm*1mm。电容C1前侧通过通孔将信号引至第一层的方片,作为输入输出端口,后侧通过传输线与电容C2连接。电容C2包括第二层与第三层,两层间正对面积为3.37mm*0.79mm,一端通过通孔连接电感L1,另一端连接电感L2与电容C3。电感L1通过传输线并接在电容C2的两端。电感L1仅包括第二层,导体线宽为0.25mm。电感L2一端连接电容C2,另一端通过通孔接地,电感L2仅包括第二层,导体线宽为0.25mm。电容C3包括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共三层,各层之间的正对面积为0.9mm*0.43mm,一端通过通孔及传输线连接电容C2,另一端通过通孔接地。电感L3处于对称中心的位置,仅包括第二层,两端分别以传输线连接电感L1,导体线宽为0.25mm。电容C4包括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共六层,各层之间的正对面积为0.926mm*0.66mm,一端连接电感L3,另一端以传输线及通孔连接电容C5。电容C5包括第二层与第三层,两层之间的正对面积为1.44mm*0.56mm,一端连接电容C4,另一端以通孔接地。
该滤波器芯片整体呈对称结构,第一层大面积地面与GSG(接地-信号-接地,ground-signal-ground)探针的两个接地端(G)探针相连接,作为短路接地端;第一层中与电容C1相连接的方片结构与信号端(S)探针连接,作为输入输出端。
该双频滤波器芯片的版图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可知,第一通带的范围是3.07GHz至3.64GHz,覆盖了所需的频段3.3GHz-3.6GHz,最大插入损耗为-1.39dB在3.64GHz处。在3.3GHz-3.6GHz内,回波损耗低于-19dB。第二通带的范围是4.69GHz至5.23GHz,覆盖了所需的频段4.8GHz-5.0GHz,最大插入损耗为-2.80dB在4.69GHz处。在4.8GHz-5.0GHz内,回波损耗低于-22.5dB。并且在两通带间4.29GHz与4.48GHz处引入两个传输零点,带外抑制基本低于-18dB,保证两通带可独立控制。由以上仿真结果可见,该双频滤波器芯片具有阻抗匹配功能良好,插入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异性能。
以上所述实施案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详细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说明的是,对于此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思想的前提下,可以做出相应的改进与优化,均都包含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基于LTCC的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其特征在于,左右对称结构,正中间是电感L3,并联于两个串联的电容C4两端,同时在两个串联电容C4中间连接接地的电容C5,组成了第一并联电路;
在第一并联电路两端分别对称依次串联电感L1和电容C1,同时左右两端电容C1分别连接输入输出端口;
电感L1两端同时并联电容C2组成第二并联电路,在第二并联电路下串接由电容C3和电感L2组成的第三并联电路,第三并联电路同时接地;
第一,第二和第三并联电路构成了滤波结构,两端电容C1构成了阻抗匹配结构;
所述第一并联电路中,通过调整各电感和电容的值,引入双频滤波器两通带间的传输零点A1及第一通带中第二个反射零点P1和第二通带中第一个反射零点P2;
所述第三并联电路中,通过调整电感电容的值,引入第一通带左侧的传输零点A0及第一通带中第一个反射零点P0;
所述第二并联电路中,通过调整电感电容的值,引入双频滤波器第二通带右侧的传输零点A2及第二通带中第二个反射零点P3;
第一通带左侧的传输零点A0至两通带间传输零点A1的部分即为滤波器的第一通带,两通带间传输零点A1至第二通带右侧传输零点A2之间部分即为滤波器的第二通带;
当各频段的信号从输入端口输入时,低频处的信号经电容C1初步被滤除;由于第二并联电路引入传输零点A2,第三并联电路引入传输零点A0,当信号经过第二并联电路与第三并联电路时,低频信号与5.31GHz以上的高频信号将会被滤除;由于第一并联电路引入两通带间的传输零点A1,当信号经第一并联电路时,两通带间的信号将会被滤除;最后输出端口只能输出两通带内的信号,从而实现了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的功能;
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具体构建过程如下:
首先,在两端口正中间放置第一并联电路,通过调节电感L3,电容C4及电容C5,控制两通带间传输零点A1;
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651969220000011
其次,在第一并联电路两侧对称放置第二并联电路,并在对称的第二并联电路下接第三并联电路;第二并联电路引入第二通带右侧传输零点A2,第三并联电路引入第一通带左侧传输零点A0;
由于传输零点A0接近于0GHz,第三并联电路中的元件值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时,对其影响较小;
对于传输零点A2,通过调节第二并联电路的电感L1和电容C2进行控制,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651969220000021
最后,在输入输出端口处串接电容C1,构成阻抗匹配结构;
通过调节两端电容C1的值,实现在两通带内滤波器的输入阻抗Zin等于端口电阻Z0,即Zin=Z0=50Ω,实现两通带内的阻抗匹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LTCC的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带内,控制带宽工作频段在3.3GHz-3.6GHz范围内时,通过计算S参数|S11|<-22dB,表明通带内回波损耗达到要求;
第二通带内控制带宽的工作频段在4.8GHz-5.0GHz范围内时,|S11|<-15dB,回波损耗达到要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LTCC的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S参数与奇模半电路阻抗Zodd(ω)和偶模半电路阻抗Zeven(ω)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Figure FDA0003651969220000022
Z0为端口处的电阻;
因此,当奇偶模半电路阻抗满足:Zeven(ω)=Zodd(ω)时,S12(ω)=S21(ω)=0,即产生传输零点,具体如下:
当频率接近于0GHz时,Zeven(ω)=Zodd(ω)=∞,产生第一通带左侧的传输零点A0;
由Zeven(ω)=Zodd(ω)可得,当频率满足:fA1=4.21GHz时,产生两通带间传输零点A1;
由Zeven(ω)=Zodd(ω)可得,当频率满足:fA2=5.31GHz时,产生第二通带右侧传输零点A2。
CN202110163600.XA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基于ltcc的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 Active CN1129946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63600.XA CN112994641B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基于ltcc的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63600.XA CN112994641B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基于ltcc的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94641A CN112994641A (zh) 2021-06-18
CN112994641B true CN112994641B (zh) 2022-06-28

Family

ID=76348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63600.XA Active CN112994641B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基于ltcc的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9464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5929A (zh) * 2017-09-04 2018-01-09 电子科技大学 滤波器广义综合方法
CN208241640U (zh) * 2018-09-03 2018-12-14 中国计量大学 一种ltcc高通滤波器
CN112087218A (zh) * 2020-08-27 2020-12-1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声表面波谐振器的连续可调双带带阻滤波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5929A (zh) * 2017-09-04 2018-01-09 电子科技大学 滤波器广义综合方法
CN208241640U (zh) * 2018-09-03 2018-12-14 中国计量大学 一种ltcc高通滤波器
CN112087218A (zh) * 2020-08-27 2020-12-1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声表面波谐振器的连续可调双带带阻滤波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Simple Planar Microstrip Dual-Band Bandpass Filter with Multiple Transmission Zeros;Zhaojing Bai 等;《 2019 IEE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ISEMC)》;20191204;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94641A (zh) 2021-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et al. Dual-band microstrip bandpass filter using stepped-impedance resonators with new coupling schemes
JP4523478B2 (ja) 帯域通過フィルタ及び高周波モジュール、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無線通信機器
CN108598632A (zh) 一种具有双零点宽阻带的siw-cpw超宽带滤波器
CN112953431A (zh) 一种适用于微波与毫米波的ipd滤波器芯片
CN112994641B (zh) 一种基于ltcc的双频带通滤波器芯片
Farah et al. A DESIGN OF COMPACT MICROWAVE DIPLEXER IN MICROSTRIP TECHNOLOGY BASED ON BAND-STOP FILTERS USING STEPPED IMPEDANCE RESONATOR
CN114512779B (zh) 一种高选择性宽带ltcc滤波功分器集成芯片
CN111682292B (zh) 一种基于四模谐振器的四通带功分滤波器
CN112272014B (zh) 一种混合介质频分器
CN114448375A (zh) 一种多零点高选择性ltcc带通滤波器芯片
CN111865252B (zh) 高抑制高通滤波器
Dokmetas et al. A compact bandstop filter design using DMS-DGS technique for radar applications
CN114497952A (zh) 一种具有高次谐波抑制特性的功率分配器及其设计方法
CN114374369A (zh) 一种基于ltcc工艺的具有低频传输零点的双工器
CN102035493B (zh) 带通/带阻式微型低温共烧陶瓷双工器
CN218416335U (zh) 一种具有多个传输零点的小型化ltcc带通滤波器
CN219246895U (zh) 一种悬置线高通滤波器
CN111525219B (zh) 可调带阻滤波器
CN216873167U (zh) 一种基于ltcc工艺的低通和带通双工器
CN113314816B (zh) 一种基于多层技术的复合介质毫米波滤波器
CN216873170U (zh) 一种基于ltcc工艺的高性能双工器
CN112054271B (zh) 小型化多通道微波毫米波滤波器组及其设计方法
CN218335975U (zh) 低温共烧陶瓷双工器及通信设备
Wan et al. A compact microstrip multi-layer bandstop filter using meandering transmission line structure
CN112563699B (zh) 基于多层pcb结构的小型化螺旋形可表面贴装带通滤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