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93554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93554A
CN112993554A CN202110189179.XA CN202110189179A CN112993554A CN 112993554 A CN112993554 A CN 112993554A CN 202110189179 A CN202110189179 A CN 202110189179A CN 112993554 A CN112993554 A CN 1129935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detection module
near field
field communica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8917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93554B (zh
Inventor
张声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8917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935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93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935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935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935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安装主体、近场通信模组和辐射检测模组,安装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分支,近场通信模组和辐射检测模组同时安装于第一安装分支;第一安装分支为导电结构,第一安装分支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的一端,第一开关的另一端接地;近场通信模组通过电容元件与第一安装分支的第二端连接;辐射检测模组通过第二开关与第一安装分支的第二端连接;其中,在第一开关导通,第二开关断开时,近场通信模组处于工作状态;在第一开关导通,第二开关连接时,辐射检测模组处于工作状态。本申请的实施例将近场通信模组和辐射检测模组用时通过第一安装分支连接,节省电子设备的布局空间。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是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以移动终端中的手机为例,手机上的移动天线在设计上一般在整机的上下两端。
在先技术中,限于整机厚度和玻璃电池盖等设计,在采用金属中框结构的移动终端中,主板区域由于5G模块增加、电池容量加大、整机需要薄等原因,主板上方增加一个近场通信的线圈模组成为一个瓶颈,一方面此线圈模组有一定厚度,另外一方面体验上正面效果不太好,为解决此问题,传统方案是在顶部金属中框分支上让中框成为近场辐射体,构成近场通信模组。另外,由于移动终端在设计时也考虑电磁辐射安全问题,现有移动终端4G、5G、WIFI热点等共存,会使得辐射值超标,一般需要设置辐射检测模组。
但是,近场通信模组需要直流下地(接地线),辐射检测模组在把顶部中框设置为辐射感应分支的情况下,需要电容方式下地,这样就使近场通信模组和辐射检测模组无法通过同一安装分支连接,需要分别设置两处安装位置,增加了电子设备布局空间。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能够解决近场通信模组和辐射检测模组无法共存于同一安装分支,增加了电子设备布局空间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安装主体、近场通信模组和辐射检测模组,所述安装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分支,所述近场通信模组和所述辐射检测模组同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分支;
所述第一安装分支为导电结构,所述第一安装分支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的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近场通信模组通过电容元件与所述第一安装分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辐射检测模组通过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一安装分支的第二端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一开关导通,所述第二开关断开时,所述近场通信模组处于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开关导通,所述第二开关连接时,所述辐射检测模组处于工作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安装主体的设置用于安装电子设置的功能模组,第一安装分支的设置用于安装近场通信模组和辐射检测模组。其中,第一安装分支的第一侧连接第一开关,第一开关背离第一安装分支的一侧接地,这样可以通过第一开关的开启来使第一安装分支的第一侧不接地,通过第一开关的闭合来使第一安装分支的第一侧接地,可以根据需要使第一安装分支接地或不接地;第一安装分支的第二侧同时连接近场通信模组和辐射检测模组,近场通信模组通过电容元件与第一安装分支间接连接,辐射检测模组通过第二开关与第一安装分支的第二侧连接。在第一开关连接,第二开关断开的情况下,近场通信模组处于工作状态;在第一开关断开,第二开关连接的情况下,辐射检测模组处于工作状态。可以根据需要使近场通信模组和辐射检测模组分别处于工作状态,由于近场通信模组和辐射检测模组的工作场景并不相同,两者的工作并没有冲突。上述结构可以将近场通信模组和辐射检测模组集成在第一安装分支上,能够节省电子设备的布局空间。本申请的实施例将近场通信模组和辐射检测模组用时通过第一安装分支连接,节省了电子设备的布局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一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另一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安装主体;11、第一安装分支;12、第二安装分支;20、场通信模组;30、辐射检测模组;40、第一开关;50、第二开关;60、电容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见图1,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安装主体10、近场通信模组20和辐射检测模组30,所述安装主体1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分支11,所述近场通信模组20和所述辐射检测模组30同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分支11;
所述第一安装分支11为导电结构,所述第一安装分支1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40的一端,所述第一开关40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近场通信模组20通过电容元件60与所述第一安装分支1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辐射检测模组30通过第二开关50与所述第一安装分支11的第二端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一开关40导通,所述第二开关50断开时,所述近场通信模组20处于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开关40导通,所述第二开关50连接时,所述辐射检测模组30处于工作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安装主体10的设置用于安装电子设置的功能模组,第一安装分支11的设置用于安装近场通信模组20和辐射检测模组30。其中,第一安装分支11的第一侧连接第一开关40,第一开关40背离第一安装分支11的一侧接地,这样可以通过第一开关40的开启来使第一安装分支11的第一侧不接地,通过第一开关40的闭合来使第一安装分支11的第一侧接地,可以根据需要使第一安装分支11接地或不接地;第一安装分支11的第二侧同时连接近场通信模组20和辐射检测模组30,近场通信模组20通过电容元件60与第一安装分支11间接连接,辐射检测模组30通过第二开关50与第一安装分支11的第二侧连接。在第一开关40连接,第二开关50断开的情况下,近场通信模组20处于工作状态;在第一开关40断开,第二开关50连接的情况下,辐射检测模组30处于工作状态。可以根据需要使近场通信模组20和辐射检测模组30分别处于工作状态,由于近场通信模组20和辐射检测模组30的工作场景并不相同,两者的工作并没有冲突。上述结构可以将近场通信模组20和辐射检测模组30集成在第一安装分支11上,能够节省电子设备的布局空间。本申请的实施例具有将近场通信模组20和辐射检测模组30用时通过第一安装分支11连接,节省电子设备布局空间的有益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可以设置智能移动终端,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安装主体10可以为手机中框,第一安装分支11为手机的顶部中框分支,处于顶部中框分支上的近场通信模组20,可以在手机顶部的正反面均进行近场通信,比如门禁的使用等,处于顶部中框分支上的辐射检测模组30具有更多检测面,比如手机的顶面、前面和背面等。
需要说明的是,近场通信模组20为近场通信的功能部件,具体地,近场通信(Near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是一种新兴的技术,使用了NFC技术的设备(例如移动电话)可以在彼此靠近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交换,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连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的,通过在单一芯片上集成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通信的功能,利用移动终端实现移动支付、电子票务、门禁、移动身份识别、防伪等应用。
辐射检测模组30是检测电磁波的功能部件。辐射检测模组30为SAR(SpecificAbsorptionRate)模组,SAR意为电磁波吸收比值或比吸收率。是手机或无线产品之电磁波能量吸收比值,其定义为:在外电磁场的作用下,人体内将产生感应电磁场。SAR值一般指手机产品中电磁波所产生的热能,它是对人体产生影响的衡量数据,单位是W/Kg(瓦/公斤)。美国联邦传播委员会(FCC)所公布行动电话的安全标准值为1.6,因此只要行动电话的SAR值在1.6以下,都是在安全标准内的产品。SAR值表示行动电话的热能会对人体会造成多少影响,数值越大,表示对人体的影响越大;反之则影响较小。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近场通信模组20包括检测模块和交互模块,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交互模块电连接;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近场电压耦合量,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压调制幅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电压时,所述检测模块按照预设时隙检测近场电压耦合量;
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压调制幅度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时,所述交互模块工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模块的设置用于检测近场电压耦合量,也就是检测可交互范围内的电压耦合量,在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压调制幅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电压时,可交互范围内并不存在待交互件,此时的交互模块将处于休眠状态,也就是不工作的状态;在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压调制幅度大于预设电压时,交互模块与待交互件处于可交互范围,交互模块开始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过程中电子设备可以是处于移动状态,待交互件处于固定状态,通过电子设备靠近待交互件,进而使交互模块与待交互件处于可交互范围;也可以是电子设备处于固定状态,待交互件处于移动状态,通过待交互件靠近电子设备来使交互模块与待交互件处于可交互范围;或者可以将电子设备和待交互件均处于可移动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待交互件可以为移动支付、电子票务、门禁、移动身份识别、防伪等功能对应的器件或终端。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电压为2V,所述预设时隙为200ms。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是预设电压和预设间隙的示例性描述,并不代表本申请的预设电压和预设间隙仅可以为上述的数值,预设电压和预设间隙的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以手机为例,近场通信模组20在交互之前是处于待机状态,此时的检测模块处于低电压工作状态,交互模块处于关闭状态,低电压工作状态时所对应的电压就可以是预设电压,此处的低电压工作状态是相对于手机工作电压的,比如手机的工作电压为5V,预设电压就小于5V,可以为1V、1.5V、2V、2.5V、3V等。在电子设备为其他设备时,预设电压和预设间隙会根据实际情况适应性变化。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模块开启,所述交互模块关闭时,所述近场通信模组20处于检测状态;
所述检测模块开启,所述交互模块启动时,所述近场通信模组20处于工作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模块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后,可以实时对电子设备附近的近场电压耦合量进行检测,进而在交互模块与待交互件处于可交互范围后,可以及时启动交互模块,保证交互模块与待交互件在需要交互时,可以即时响应。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40连接,所述第二开关50断开,所述近场通信模组20在低电压状态下工作;
其中,所述低电压状态为所述的工作电压低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电压时的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近场通信模组20和辐射检测模组30的使用场景不同,其中,近场通信模组20是通过检测附近的待交互件,并和处于交互范围内的待交互件进行交互操作,只有交互模块与待交互件处于可交互范围内时才会工作,比如手机上具有近场通信模组20时,可以通过手持手机靠近待交互件(门禁等)附近进行交互;而辐射检测模组30的工作场景是在人体等干扰物体靠近时才会工作,比如打电话的时候等,单独手持手机而没有靠近辐射检测模组30的情况下,辐射检测模组30并不会工作;也就是说近场通信模组20和辐射检测模组30出现同时工作的情况较少甚至没有。本申请将电子设备处于初始状态和近场通信模组20的工作状态对应后,可以使近场通信模组20和辐射检测模组30的使用更加合理,减少近场通信模组20和辐射检测模组30出现冲突的情况,使近场通信模组20和辐射检测模组30的使用更加稳定可靠。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辐射检测模组30包括电容传感器,所述电容传感器与所述电容元件60连接;其中,所述电容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容元件60的电容值,所述电容元件60的电容值随干扰物体靠近或远离所述电容元件60而变化;
在预设时间内,所述电容元件60的电容值的变化幅度大于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一开关40断开,所述第二开关50连接;
在所述电容元件60的电容值的变化幅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后,所述第一开关40连接,所述第二开关50断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结构说明了辐射检测模组30的工作场景,在干扰物体靠近或远离电容元件60时,会对电容元件60的电容值造成影响,通过电容传感器对电容元件60的电容值进行监测,进而可以间接得出干扰物体与电子设备的间距。在间距过低时,可以通过警报的方式提醒用户。具体地,在预设时间内,电容元件60的电容值的变化幅度大于预设阈值时,第一开关40断开,第二开关50连接,此时,近场通信模组20将会由工作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辐射检测模组30将处于工作状态;在电容元件60的电容值的变化幅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后,第一开关40连接,第二开关50断开,此时,辐射检测模组30将关闭,近场通信模组20将会恢复工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辐射检测模组30的检测原理为:当物体(手指、人体、组织液等)接近电容传感器时,传感器附近的电场将会改变,因此传感器检测到的电容值将增加,但同一个物体接近传感器时电容值改变只和传感器到物体的距离有关,可以通过电容值的大小来检测距离的远近。一般当人体接近传感器时,检测到的电容值快速上升,短时间内的电容平均数也会快速上升,当上升的幅度大于设定的阈值,短时间内的平均数将锁定,这时检测到的电容值和平均值之间的差值(diff值)取决于传感器和接近物体的距离,从而通过差值区分不同的距离。可以设置为一定的探测周期(比如1s),来检测电容量的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干扰物体可以为手指、人体、组织液等,人体为半导体材料,当人体(手指)接触金属感应片的时候,由于人体相当于一个接大地的电容,因此会在感应片和大地之间形成一个电容,感应电容量通常有几pF到几十pF。利用这个最基本的原理,在外部搭建相关电路,就可以根据这个电容量的变化,检测是否有人体接触金属感应片。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开关40断开且所述第二开关50连接后,所述辐射检测模组30处于工作状态,所述辐射检测模组30将所述预设时间内所述电容元件60的平均电容值锁定;
所述电容传感器通过所述电容元件60的电容值与所述平均电容值之间的差值确定所述干扰物体与所述电容元件60之间的间距。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结构可以通过锁定平均电容值后,将平均电容值作为一个基准,通过电容传感器检测到电容元件60的电容值与平均电容值之间的不同差值,来确定干扰物体与所述电容元件60之间的不同间距。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分支11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安装主体10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填充有绝缘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结构可以将第一安装分支11的两侧与安装主体10分割开,避免安装主体10对第一安装分支11上形成的电路造成干扰。绝缘件可以有效地避免安装主体10和第一安装分支11出现导通的情况。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件为塑胶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塑胶件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将安装主体10和第一安装分支11之间形成绝缘层,可以根据需要将绝缘件设置为其他绝缘材料,不仅限于上述的塑胶,也可以为其他高分子材料或者复合绝缘体。
参见图2,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主体10还包括第二安装分支12,所述第一安装分支11和所述第二安装分支12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安装分支11和所述第二安装分支12上分别设置有一组所述近场通信模组20和所述辐射检测模组3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结构可以使电子设备具有两组近场通信模组20和辐射检测模组30,这样可以具有更大的检测范围。第一安装分支11和第二安装分支12可以分别处于安装主体10相邻的两个角部,比如电子设备顶部的两个拐角分支上(参见图2)。上述结构可以在通过在两个分支(第一安装分支11和第二安装分支12),电子设备设置在拐角是两个天线可以分别同时做NFC与SAR检测,对NFC检测与SAR检测原理一致,只是考虑SAR检测时一般有多面考虑,如第一安装分支11作为SAR和NFC检测时,第二安装分支12作为常规的SAR检测即可,而是NFC由于都在顶部区域,场景上与方式一类似。也就是说,在设置两个分支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处于初始状态时,两个分支分别为场通信模组20和辐射检测模组30初始工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在使用近场通信模组20时是靠顶部分支实现,一般在使用场景(辐射检测模组30使用时的场景)上手持是感应不到的,所以从场景上能区分近场通信模组20和辐射检测模组30的工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主体、近场通信模组和辐射检测模组,所述安装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分支,所述近场通信模组和所述辐射检测模组同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分支;
所述第一安装分支为导电结构,所述第一安装分支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的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近场通信模组通过电容元件与所述第一安装分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辐射检测模组通过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一安装分支的第二端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一开关导通,所述第二开关断开时,所述近场通信模组处于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开关导通,所述第二开关连接时,所述辐射检测模组处于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场通信模组包括检测模块和交互模块,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交互模块电连接;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近场电压耦合量,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压调制幅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电压时,所述检测模块按照预设时隙检测近场电压耦合量;
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压调制幅度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时,所述交互模块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电压为2V,所述预设时隙为200ms。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开启,所述交互模块关闭时,所述近场通信模组处于检测状态;
所述检测模块开启,所述交互模块启动时,所述近场通信模组处于工作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断开,所述近场通信模组在低电压状态下工作;
其中,所述低电压状态为所述的工作电压低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电压时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检测模组包括电容传感器,所述电容传感器与所述电容元件连接;其中,所述电容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容元件的电容值,所述电容元件的电容值随干扰物体靠近或远离所述电容元件而变化;
在预设时间内,所述电容元件的电容值的变化幅度大于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一开关断开,所述第二开关连接;
在所述电容元件的电容值的变化幅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后,所述第一开关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断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开关断开且所述第二开关连接后,所述辐射检测模组处于工作状态,所述辐射检测模组将所述预设时间内所述电容元件的平均电容值锁定;
所述电容传感器通过所述电容元件的电容值与所述平均电容值之间的差值确定所述干扰物体与所述电容元件之间的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分支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安装主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填充有绝缘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为塑胶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主体还包括第二安装分支,所述第一安装分支和所述第二安装分支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安装分支和所述第二安装分支上分别设置有一组所述近场通信模组和所述辐射检测模组。
CN202110189179.XA 2021-02-19 2021-02-19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9935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9179.XA CN112993554B (zh) 2021-02-19 2021-02-19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9179.XA CN112993554B (zh) 2021-02-19 2021-02-19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93554A true CN112993554A (zh) 2021-06-18
CN112993554B CN112993554B (zh) 2023-04-14

Family

ID=76393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89179.XA Active CN112993554B (zh) 2021-02-19 2021-02-19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93554B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6008A (zh) * 2006-09-20 2009-09-16 诺基亚公司 近场连接建立
CN103346819A (zh) * 2012-03-14 2013-10-09 法国大陆汽车公司 检测和近场通信设备
CN104485983A (zh) * 2014-12-09 2015-04-0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nfc天线的触摸屏、终端及其近场通信方法
US20160181857A1 (en) * 2013-08-09 2016-06-23 Intel Corporation Coil for mobile device context-driven switching and wireless charging
CN105722007A (zh) * 2014-12-19 2016-06-29 英特尔公司 用于近场通信的卡检测架构
CN105718771A (zh) * 2016-01-15 2016-06-29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隐私模式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6099357A (zh) * 2016-05-26 2016-11-09 惠州硕贝德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Nfc天线在全闭合金属边框中的应用
CN107147432A (zh) * 2017-06-14 2017-09-08 Tcl移动通信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nfc启动的移动终端及其实现方法、存储装置
CN206866758U (zh) * 2017-04-01 2018-01-12 珠海禾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指纹具有支付功能的运动健康手环
CN108258407A (zh) * 2018-01-12 2018-07-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及无线通信电子设备
CN108736140A (zh) * 2018-08-15 2018-11-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374983A (zh) * 2018-03-19 2019-02-22 徐州江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辐射检测仪
CN110244134A (zh) * 2019-05-06 2019-09-17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降低天线sar的装置、方法、导电物检测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829039A (zh) * 2018-08-07 2020-02-21 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天线系统、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210723369U (zh) * 2019-12-19 2020-06-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4678683A (zh) * 2022-03-28 2022-06-28 深圳市锐尔觅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6008A (zh) * 2006-09-20 2009-09-16 诺基亚公司 近场连接建立
CN103346819A (zh) * 2012-03-14 2013-10-09 法国大陆汽车公司 检测和近场通信设备
US20160181857A1 (en) * 2013-08-09 2016-06-23 Intel Corporation Coil for mobile device context-driven switching and wireless charging
CN104485983A (zh) * 2014-12-09 2015-04-0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nfc天线的触摸屏、终端及其近场通信方法
CN105722007A (zh) * 2014-12-19 2016-06-29 英特尔公司 用于近场通信的卡检测架构
CN105718771A (zh) * 2016-01-15 2016-06-29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隐私模式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6099357A (zh) * 2016-05-26 2016-11-09 惠州硕贝德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Nfc天线在全闭合金属边框中的应用
CN206866758U (zh) * 2017-04-01 2018-01-12 珠海禾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指纹具有支付功能的运动健康手环
CN107147432A (zh) * 2017-06-14 2017-09-08 Tcl移动通信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nfc启动的移动终端及其实现方法、存储装置
CN108258407A (zh) * 2018-01-12 2018-07-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及无线通信电子设备
CN109374983A (zh) * 2018-03-19 2019-02-22 徐州江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辐射检测仪
CN110829039A (zh) * 2018-08-07 2020-02-21 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天线系统、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736140A (zh) * 2018-08-15 2018-11-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244134A (zh) * 2019-05-06 2019-09-17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降低天线sar的装置、方法、导电物检测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0723369U (zh) * 2019-12-19 2020-06-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4678683A (zh) * 2022-03-28 2022-06-28 深圳市锐尔觅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晓龙: "《5G大规模天线基站下的多用户性能测试技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93554B (zh) 2023-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99517B1 (ko) 휴대 장치 용 nfc 카드
US7100835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RFID cardholder signature and data entry
US6768415B1 (en) Wireless identification device, RFID device with push-on/push-off switch,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wireless identification device
CN103324333B (zh) 触控式电子装置及降低通讯信号干扰触控感测功能的方法
US7012504B2 (en) Wireless identification device, RFID device with push-on/push off switch,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wireless identification device
US8467840B2 (en) Radio-frequency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407328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between a dual interface NFC card inserted into an NFC terminal, and an NFC device
CN104124991B (zh) 射频装置及无线通信装置
CN101714221A (zh) 电子设备和这种设备与宿主设备的无触点竞争通信的管理
EP3789912B1 (en) Fingerprint sensor,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module and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system
CN203071924U (zh) 手持式无线通讯装置
US20150355708A1 (en) Touch communications device for detecting relative movement status of object close to, or in contact with, touch panel and related movement detection method
CN107544689A (zh) 防止触摸面板的误动作的电子设备以及误动作的防止方法
CN103138794A (zh) 射频装置及无线通信装置
CN112993554B (zh) 电子设备
CN205091722U (zh) 一种接收触摸信号和感应卡信号的感应组件及感应系统
CA2127611A1 (en) Portable radio frequency enclosure for a smart card
CN210199843U (zh) Nfc读卡装置、智能门锁以及门禁系统
CN203563060U (zh) 移动终端
CN210155684U (zh) 指纹传感器、指纹识别模组和指纹识别系统
CN101996303B (zh) 在射频sim卡通信系统应用磁感应控制通讯距离的方法和装置
CN201191643Y (zh)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非接触式rfid天线
CN107358225A (zh) 一种指纹模组
CN110308766A (zh) 穿戴式装置、腕表及短距离通信的切换方法
CN113108817A (zh) Pcb电容传感器及智能门锁控制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