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86846A - 一种电芯内阻确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芯内阻确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86846A
CN112986846A CN202110255699.6A CN202110255699A CN112986846A CN 112986846 A CN112986846 A CN 112986846A CN 202110255699 A CN202110255699 A CN 202110255699A CN 112986846 A CN112986846 A CN 1129868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current
internal resistance
intercept
battery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556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86846B (zh
Inventor
刘永亮
杜强
褚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5569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86846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11025569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29868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86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868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868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868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9Measuring internal impedance, internal conductance or related variab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芯内阻确定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欧姆内阻。获取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充电电流变化为电池充电时,根据电池的充电状态进行的充电电流的调整。根据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获取目标曲线。获取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根据第一截距和第二截距确定极化内阻;第一截距表征充电电流变化时的电芯内阻的电压;第二截距表征充电电流变化后电芯端电压达到稳态后电芯内阻的电压。基于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确定电芯内阻。通过该方法,不需要依靠电化学实验室即可确定电芯内阻,提高了电芯内阻测量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芯内阻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内阻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中动力电池内阻的分析与确定对车辆安全至关重要。
目前,确定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内阻的方式为通过电路连接以及相应的测量仪器确定内阻值。但是这种方法只能依靠电化学实验室,以及搭建电化学工作站和外部电路环境完成,可用性不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芯内阻确定方法及装置,用于确定电芯内阻,提高电芯内阻测量的便利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内阻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欧姆内阻;
获取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所述充电电流变化为电池充电时,根据电池的充电状态进行的充电电流的调整;
根据所述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获取目标曲线;
获取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
根据第一截距和第二截距确定极化内阻;所述第一截距为所述目标曲线所在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所述第二截距为所述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所在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所述第一截距表征充电电流变化时的所述电芯内阻的电压;所述第二截距表征充电电流变化后电芯端电压达到稳态后所述电芯内阻的电压;
基于所述欧姆内阻和所述极化内阻确定所述电芯内阻。
可选的,所述获取欧姆内阻,包括:
获取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电芯瞬间端电压和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电芯瞬间端电压;
通过所述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电芯瞬间端电压和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电芯瞬间端电压计算电芯瞬间端电压的变化量;
根据充电电流变化前的充电电流和充电电流变化后的充电电流计算电池的充电电流变化量;
根据所述电芯瞬间端电压的变化量和所述电池的充电电流变化量确定欧姆内阻。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获取目标曲线,包括:
将所述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向下平移预设距离,获得目标曲线;所述预设距离为电芯瞬间端电压的变化量。
可选的,所述根据第一截距和第二截距确定极化内阻,包括:
通过第一截距和第二截距确定极化内阻引起的电压变化量;
根据充电电流变化前的充电电流和充电电流变化后的充电电流计算电池的充电电流变化量;
根据所述极化内阻引起的电压变化量和所述电池的充电电流变化量确定所述极化内阻。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电芯内阻的阻值和电芯内阻正常值进行比较,获取比较结果;
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电芯内阻的阻值大于所述电芯内阻正常值时,确定所述电芯老化。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芯内阻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欧姆内阻;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所述充电电流变化为电池充电时,根据电池的充电状态进行的充电电流的调整;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获取目标曲线;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截距和第二截距确定极化内阻;所述第一截距为所述目标曲线所在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所述第二截距为所述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所在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所述第一截距表征充电电流变化时的所述电芯内阻的电压;所述第二截距表征充电电流变化后电芯端电压达到稳态后所述电芯内阻的电压;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欧姆内阻和所述极化内阻确定所述电芯内阻。
可选的,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电芯瞬间端电压和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电芯瞬间端电压;
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电芯瞬间端电压和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电芯瞬间端电压计算电芯瞬间端电压的变化量;
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充电电流变化前的充电电流和充电电流变化后的充电电流计算电池的充电电流变化量;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芯瞬间端电压的变化量和所述电池的充电电流变化量确定欧姆内阻。
可选的,所述第三获取单元包括: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向下平移预设距离,获得目标曲线;所述预设距离为电芯瞬间端电压的变化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芯内阻确定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所述的电芯内阻确定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所述的电芯内阻确定方法。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内阻确定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欧姆内阻。获取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充电电流变化为电池充电时,根据电池的充电状态进行的充电电流的调整。根据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获取目标曲线。获取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根据第一截距和第二截距确定极化内阻;第一截距为目标曲线所在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第二截距为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所在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第一截距表征充电电流变化时的电芯内阻的电压;第二截距表征充电电流变化后电芯端电压达到稳态后电芯内阻的电压。基于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确定电芯内阻。通过该方法,不需要依靠电化学实验室,以及搭建电化学工作站和外部电路环境即可确定电芯内阻,提高了电芯内阻测量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内阻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等效电路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压容量曲线与电流时间曲线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内阻确定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内阻确定方法的流程图。作为一种示例,该方法应用于云端,例如云平台。作为另一种示例,该方法应用于车端,例如车载终端。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S101-S106:
S101:获取欧姆内阻。
具体实施时,获取欧姆内阻,包括:
获取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电芯瞬间端电压和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电芯瞬间端电压;
通过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电芯瞬间端电压和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电芯瞬间端电压计算电芯瞬间端电压的变化量;
根据充电电流变化前的充电电流和电池变化后的充电电流计算电池的充电电流变化量;
根据电芯瞬间端电压的变化量和电池的充电电流变化量确定欧姆内阻。
需要说明的是,充电电流变化瞬间,电芯瞬间端电压的变化由欧姆内阻决定。上述计算欧姆内阻的过程遵循欧姆定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电流变化为车辆电池充电时,根据电池的充电状态进行的充电电流的调整。作为一种示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车辆为新能源汽车。可以理解的是,充电电流为电池电流,也为电芯电流。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电池中有多个电芯,此处的电芯瞬间端电压为其中一个电芯的瞬间端电压。
在电池快充过程中,电池管理系统根据电池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调节电池的电流。荷电状态用来反映电池的剩余容量,其数值上定义为剩余容量占电池容量的比值,常用百分数表示,当SOC=0时表示电池放电完全,当SOC=100%时表示电池完全充满。具体实现时,作为一种示例,可以通过阶梯调节法调节电池的电流。例如,当SOC=60%,采用120A充电,当SOC=80%,由120A调整至60A充电,当SOC=90%,由60A调整至30A充电。
具体实施时,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池管理系统实时采集动力电池组中的每块电池的端电压和温度、充放电电流及电池包总电压。作为一种示例,可以通过电池管理系统获取充电电流变化前后的电芯瞬间端电压。之后,云平台或者车载终端可通过电池管理系统获取充电电流变化前后的电压和电流等用于后续计算的值。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芯内阻确定方法是基于车辆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的变化以及引起的电芯端电压的变化来计算电芯内阻的。电芯内阻包括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欧姆内阻跟电芯隔膜、极耳有关,极化内阻跟电芯电解液及电极有关。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等效电路图。如图2所示,UOCV为电芯等效电路的开路电压。R0为欧姆内阻,R1为等效的电芯的极化内阻,C1为等效的电芯的极化电容,U为电芯端电压。
调整充电电流瞬间电池会产生极化现象,例如,当充电电流为120A时电池有一个极化的稳态,将充电电流由120A调整至60A时,会产生极化现象。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极化,其一为欧姆极化,欧姆极化为由电池连接各部分的欧姆内阻造成,其压降值遵循欧姆定律,电流减小,极化立即减小,电流停止后立即消失。充电电流变化瞬间,电芯瞬间端电压的变化由欧姆内阻决定。其二为电化学极化,即退极化,由极化内阻决定。电化学极化为由电极表面电化学反应的迟缓性造成极化。随着电流变小,在微秒级内显著降低。
作为一种示例,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压容量曲线与电流时间曲线示意图。图3的上图为电压容量曲线示意图,下图为电流时间曲线示意图。如图3下图所示,在t0之前电池电流为120A。在t0时刻进行充电电流的调整,将充电电流由120A调整为了60A。如图3上图所示,在t0时刻电芯端电压由u0瞬间变化为u1。为了方便叙述,将曲线上的一些点进行了如图标注。可见,在t0时刻电流变化,曲线由b点瞬间到了b′点。则电芯瞬间端电压的变化量为△u=u0-u1,电池的充电电流变化量为△i,在图3中△i为60A。则电芯瞬间端电压和电池的充电电流变化量的比值即为欧姆内阻。
S102:获取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所述充电电流变化为电池充电时,根据电池的充电状态进行的充电电流的调整。
获取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作为一种示例,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即为图3中的ab。具体的,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对应有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公式。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的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对应电池在充电电流为在120A的稳态。
稳态电压容量曲线表征了电芯端电压和充电量Q成正相关关系。需要说明的是,由图2可知,电芯端电压U由开路电压UOCV和电芯内阻电压组成,U=UOCV+(R0+R1)I。电芯内阻电压由欧姆内阻电压和极化内阻电压组成。开路电压UOCV和充电量Q成正相关关系。作为一种示例,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为U=UOCV+(R0+R1)I1,I1为120A。
S103:根据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获取目标曲线。
在获得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之后,可以根据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获取目标曲线。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充电电流计算欧姆内阻引起的电压增量,根据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获取目标曲线是为了使电芯端电压减掉欧姆内阻引起的电压增量。
具体实施时,根据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获取目标曲线,包括:
将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向下平移预设距离,获得目标曲线;预设距离为电芯瞬间端电压的变化量。作为一种示例,参见图3,将线ab向下平移△u的量,得到a′b′。a′b′即为获得的目标曲线。目标曲线a′b′对应于U=UOCV+(R1I1+R0I2),其中,I2为60A。需要说明的是,在充电电流由120A变化到60A时,即t0时刻时由b变到b′,由于极化现象,欧姆内阻电压瞬间变化,即从R0I1变为R0I2,但是由于极化内阻所带来的退极化现象,在b和b′处的极化内阻电压是不会突变的,即均为R1I1
S104:获取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
获得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作为一种示例,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为图3中的cd。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cd为U=UOCV+(R0+R1)I2,I2为60A。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的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对应电池在充电电流为60A的稳态,即在t1时刻进入了电池在充电电流为60A的稳态。
需要说明的是,b′c曲线表征了由极化内阻引起的退极化过程。在该过程中极化内阻电压减小,直到达到电池的电流达到下一稳态则不变。
S105:根据第一截距和第二截距确定极化内阻;第一截距为目标曲线所在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第二截距为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所在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第一截距表征充电电流变化时的电芯内阻的电压;第二截距表征充电电流变化后电芯端电压达到稳态后电芯内阻的电压。
获得第一截距和第二截距,其中,第一截距为目标曲线所在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第二截距为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所在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第一截距表征充电电流变化时的电芯内阻的电压;第二截距表征充电电流变化后电芯端电压达到稳态后电芯内阻的电压。作为一种示例,参见图3,第一截距为目标曲线a′b′所在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即为(R1I1+R0I2)。第二截距为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cd所在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即为(R0+R1)I2
具体实施时,根据第一截距和第二截距确定极化内阻,包括:
通过第一截距和第二截距确定极化内阻引起的电压变化量;
根据充电电流变化前的充电电流和电池变化后的充电电流计算电池的充电电流变化量;
根据极化内阻引起的电压变化量和电池的充电电流变化量确定极化内阻。
由第一截距和第二截距确定极化内阻引起的电压变化量,即两个截距相减,即为极化内阻引起的电压变化量。作为一种示例,如图3,极化内阻引起的电压变化量为△u1=R1I2-R1I1=R1△i,电池的充电电流变化量为△i,△i为60A,则极化内阻引起的电压变化量和电池的充电电流变化量的比值即为极化内阻。
S106:基于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确定电芯内阻。
由于电芯内阻由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组成,因此,在获得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后,基于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可确定电芯内阻。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内阻确定方法,可以确定电池的每个电芯内阻的阻值。在获得电池的每个电芯内阻阻值后,则可根据电芯内阻挖掘电芯不同的老化程度。具体的,将电芯内阻的阻值和电芯内阻正常值进行比较,获取比较结果,当比较结果为电芯内阻的阻值大于电芯内阻正常值时,确定电芯老化。具体实施时,有如下步骤:
将欧姆内阻的阻值和欧姆内阻正常值进行比较,获得第一比较结果;
当第一比较结果为欧姆内阻的阻值大于欧姆内阻正常值时,确定电芯老化;
将极化内阻的阻值和极化内阻正常值进行比较,获得第二比较结果;
当第二比较结果为极化内阻的阻值大于极化内阻正常值时,确定电芯老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电池老化中,欧姆内阻的增大主要由极片与隔膜老化导致,极化内阻的增加主要由电解液及正负极老化决定。基于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均能判断电池老化程度。通过电芯级别的欧姆内阻与极化内阻的计算,能够更加细粒度地评估电芯老化原因。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内阻确定方法,包括:获取欧姆内阻。获取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充电电流变化为电池充电时,根据电池的充电状态进行的充电电流的调整。根据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获取目标曲线。获取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根据第一截距和第二截距确定极化内阻;第一截距为目标曲线所在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第二截距为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所在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第一截距表征充电电流变化时的电芯内阻的电压;第二截距表征充电电流变化后电芯端电压达到稳态后电芯内阻的电压。基于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确定电芯内阻。通过该方法,不需要依靠电化学实验室,以及搭建电化学工作站和外部电路环境即可确定电芯内阻,提高了电芯内阻测量的便利性。
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内阻确定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401,用于获取欧姆内阻;
第二获取单元402,用于获取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所述充电电流变化为电池充电时,根据电池的充电状态进行的充电电流的调整;
第三获取单元403,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获取目标曲线;
第四获取单元404,用于获取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
第一确定单元405,用于根据第一截距和第二截距确定极化内阻;所述第一截距为所述目标曲线所在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所述第二截距为所述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所在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所述第一截距表征充电电流变化时的所述电芯内阻的电压;所述第二截距表征充电电流变化后电芯端电压达到稳态后所述电芯内阻的电压;
第二确定单元406,用于基于所述欧姆内阻和所述极化内阻确定所述电芯内阻。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获取单元401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电芯瞬间端电压和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电芯瞬间端电压;
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电芯瞬间端电压和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电芯瞬间端电压计算电芯瞬间端电压的变化量;
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充电电流变化前的充电电流和充电电流变化后的充电电流计算电池的充电电流变化量;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芯瞬间端电压的变化量和所述电池的充电电流变化量确定欧姆内阻。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获取单元403包括: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向下平移预设距离,获得目标曲线;所述预设距离为电芯瞬间端电压的变化量。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406包括: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通过第一截距和第二截距确定极化内阻引起的电压变化量;
第三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充电电流变化前的充电电流和充电电流变化后的充电电流计算电池的充电电流变化量;
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极化内阻引起的电压变化量和所述电池的充电电流变化量确定所述极化内阻。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获取单元,用于将所述电芯内阻的阻值和电芯内阻正常值进行比较,获取比较结果;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电芯内阻的阻值大于所述电芯内阻正常值时,确定所述电芯老化。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内阻确定装置,获取欧姆内阻。获取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充电电流变化为电池充电时,根据电池的充电状态进行的充电电流的调整。根据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获取目标曲线。获取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根据第一截距和第二截距确定极化内阻;第一截距为目标曲线所在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第二截距为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所在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第一截距表征充电电流变化时的电芯内阻的电压;第二截距表征充电电流变化后电芯端电压达到稳态后电芯内阻的电压。基于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确定电芯内阻。通过该装置,不需要依靠电化学实验室,以及搭建电化学工作站和外部电路环境即可确定电芯内阻,提高了电芯内阻测量的便利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芯内阻确定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芯内阻确定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任所述的电芯内阻确定方法。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诸如媒体网关等网络通信设备,等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系统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芯内阻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欧姆内阻;
获取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所述充电电流变化为电池充电时,根据电池的充电状态进行的充电电流的调整;
根据所述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获取目标曲线;
获取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
根据第一截距和第二截距确定极化内阻;所述第一截距为所述目标曲线所在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所述第二截距为所述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所在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所述第一截距表征充电电流变化时的所述电芯内阻的电压;所述第二截距表征充电电流变化后电芯端电压达到稳态后所述电芯内阻的电压;
基于所述欧姆内阻和所述极化内阻确定所述电芯内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欧姆内阻,包括:
获取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电芯瞬间端电压和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电芯瞬间端电压;通过所述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电芯瞬间端电压和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电芯瞬间端电压计算电芯瞬间端电压的变化量;
根据充电电流变化前的充电电流和充电电流变化后的充电电流计算电池的充电电流变化量;
根据所述电芯瞬间端电压的变化量和所述电池的充电电流变化量确定欧姆内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获取目标曲线,包括:
将所述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向下平移预设距离,获得目标曲线;所述预设距离为电芯瞬间端电压的变化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截距和第二截距确定极化内阻,包括:
通过第一截距和第二截距确定极化内阻引起的电压变化量;
根据充电电流变化前的充电电流和充电电流变化后的充电电流计算电池的充电电流变化量;
根据所述极化内阻引起的电压变化量和所述电池的充电电流变化量确定所述极化内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电芯内阻的阻值和电芯内阻正常值进行比较,获取比较结果;
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电芯内阻的阻值大于所述电芯内阻正常值时,确定所述电芯老化。
6.一种电芯内阻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欧姆内阻;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所述充电电流变化为电池充电时,根据电池的充电状态进行的充电电流的调整;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获取目标曲线;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截距和第二截距确定极化内阻;所述第一截距为所述目标曲线所在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所述第二截距为所述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所在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所述第一截距表征充电电流变化时的所述电芯内阻的电压;所述第二截距表征充电电流变化后电芯端电压达到稳态后所述电芯内阻的电压;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欧姆内阻和所述极化内阻确定所述电芯内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电芯瞬间端电压和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电芯瞬间端电压;
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电芯瞬间端电压和充电电流变化后的电芯瞬间端电压计算电芯瞬间端电压的变化量;
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充电电流变化前的充电电流和充电电流变化后的充电电流计算电池的充电电流变化量;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芯瞬间端电压的变化量和所述电池的充电电流变化量确定欧姆内阻。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获取单元包括: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充电电流变化前的稳态电压容量曲线向下平移预设距离,获得目标曲线;所述预设距离为电芯瞬间端电压的变化量。
9.一种电芯内阻确定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内阻确定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内阻确定方法。
CN202110255699.6A 2021-03-09 一种电芯内阻确定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9868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55699.6A CN112986846B (zh) 2021-03-09 一种电芯内阻确定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55699.6A CN112986846B (zh) 2021-03-09 一种电芯内阻确定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86846A true CN112986846A (zh) 2021-06-18
CN112986846B CN112986846B (zh) 2024-06-04

Family

I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4026A (zh) * 2021-10-19 2022-03-01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解析电芯内阻构成要素及其变化特征的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89A (zh) * 1990-11-03 1992-05-20 上海新宇电源厂 电池内阻单脉冲测定法
US20020053910A1 (en) * 2000-11-07 2002-05-09 Yazaki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pure resistance of in-vehicle battery
US20030210056A1 (en) * 2002-05-13 2003-11-13 Yazaki Corporation Battery status monitoring apparatus, saturation polarization detecting method and dischargeable capacity detecting method
US20040257087A1 (en) * 2001-12-27 2004-12-23 Yusai Murakami Method for estimating polarization voltage of secondary cell,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imating remaining capacity of secondary cell, battery pack system, and vehicle
CN107104456A (zh) * 2017-05-16 2017-08-29 国家电网公司 含多端光伏发电系统的直流电网电压优化控制方法
CN107765184A (zh) * 2017-09-30 2018-03-06 常州车之翼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锂电池直流内阻检测方法
CN107797070A (zh) * 2017-10-24 2018-03-13 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健康状态的评估方法及评估装置
JP2018077170A (ja) * 2016-11-10 2018-05-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ッテリ評価方法およびバッテリ評価装置
US20190128969A1 (en) * 2017-11-01 2019-05-02 Microvast Power Systems Co., Ltd.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internal resistance of batteries
CN110456283A (zh) * 2019-09-09 2019-11-15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获取电芯内阻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CN111426971A (zh) * 2020-04-14 2020-07-17 浙江华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内阻分量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1650525A (zh) * 2020-05-11 2020-09-11 摩登汽车(盐城)有限公司 含电池阻抗测量的电池管理系统及其阻抗测量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89A (zh) * 1990-11-03 1992-05-20 上海新宇电源厂 电池内阻单脉冲测定法
US20020053910A1 (en) * 2000-11-07 2002-05-09 Yazaki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pure resistance of in-vehicle battery
US20040257087A1 (en) * 2001-12-27 2004-12-23 Yusai Murakami Method for estimating polarization voltage of secondary cell,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imating remaining capacity of secondary cell, battery pack system, and vehicle
US20030210056A1 (en) * 2002-05-13 2003-11-13 Yazaki Corporation Battery status monitoring apparatus, saturation polarization detecting method and dischargeable capacity detecting method
JP2018077170A (ja) * 2016-11-10 2018-05-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ッテリ評価方法およびバッテリ評価装置
CN107104456A (zh) * 2017-05-16 2017-08-29 国家电网公司 含多端光伏发电系统的直流电网电压优化控制方法
CN107765184A (zh) * 2017-09-30 2018-03-06 常州车之翼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锂电池直流内阻检测方法
CN107797070A (zh) * 2017-10-24 2018-03-13 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健康状态的评估方法及评估装置
US20190128969A1 (en) * 2017-11-01 2019-05-02 Microvast Power Systems Co., Ltd.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internal resistance of batteries
CN109752663A (zh) * 2017-11-01 2019-05-14 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内阻的测量方法
CN110456283A (zh) * 2019-09-09 2019-11-15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获取电芯内阻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CN111426971A (zh) * 2020-04-14 2020-07-17 浙江华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内阻分量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1650525A (zh) * 2020-05-11 2020-09-11 摩登汽车(盐城)有限公司 含电池阻抗测量的电池管理系统及其阻抗测量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XUEZHE.WEI ET: "Internal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in Vehicle Power Lithium-ion Battery and Application in Lifetime Evaluation",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ASURING TECHNOLOGY AND MECHATRONICS AUTOMATION, pages 388 - 292 *
安凯等: "蓄电池内阻测量及其去干扰方法研究", 中国测试, vol. 40, no. 3, pages 5 - 8 *
张彩萍等: "梯次利用锂离子电池电化学阻抗模型及特性参数分析", 电力系统自动化, vol. 37, no. 1, pages 54 - 58 *
梁奇等: "基于PNGV电路模型的航空钴酸锂电池内阻研究", 电源学报, vol. 15, no. 2, pages 153 - 158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4026A (zh) * 2021-10-19 2022-03-01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解析电芯内阻构成要素及其变化特征的方法
CN114114026B (zh) * 2021-10-19 2024-05-07 天津聚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解析电芯内阻构成要素及其变化特征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73266B (zh) 析锂检测方法及装置、极化比例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KR101238478B1 (ko) 배터리 잔존 용량 측정 방법
CN110579716B (zh) 一种电池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856178B (zh) 一种基于锂离子电容器电化学特征的soc分区估计方法
CN110376536B (zh) 电池系统soh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15075A (zh) 电池快速充电方法及计算机设备
CN110095732B (zh) 一种考虑环境湿度对内阻影响的锂电池soh估计方法
CN111381180B (zh) 一种电池容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2485691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soh估算方法
WO2023109088A1 (zh) 电池总容量计算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5754736A (zh) 一种储能系统充放电末端的soc校准方法及装置
CN112526350A (zh) 考虑热效应影响的锂离子电池峰值功率预测方法
Wang et al. Parameter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parameter identifiability analysis of electrochemical model under wide discharge rate
KR20130045093A (ko) 분극전압과 개로전압을 이용한 배터리 잔존용량 추정방법
US10444291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potential of an anode and/or a potential of a cathode in a battery cell
CN112986846B (zh) 一种电芯内阻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2986846A (zh) 一种电芯内阻确定方法及装置
Lin et al. State of charge and lithium manganate batteries internal resistance estimation at low charge/discharge rates
CN112448044A (zh) 电池组及其均衡方法和均衡装置
CN112946498B (zh) 电动势曲线的获得方法和装置、及处理器
Dost et al. Generalized lead-acid based battery model used for a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CN113933722A (zh) 电池电量soc误判的修正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00309A (zh) 车辆电池的仿真测试方法、装置、车辆以及存储介质
JP2014059251A (ja) 内部抵抗推定装置及び内部抵抗推定方法
Dost et al. Impact of lead-acid based battery design variations on a model used for a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