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84734A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84734A
CN112984734A CN202110204627.9A CN202110204627A CN112984734A CN 112984734 A CN112984734 A CN 112984734A CN 202110204627 A CN202110204627 A CN 202110204627A CN 112984734 A CN112984734 A CN 112984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people
degerming
operat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046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84734B (zh
Inventor
郭嘉兴
王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0462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847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84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84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84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847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6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by electric means, e.g. ionisers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本发明旨在解决目前的空调器的控制方式不够智能化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的空调器配置有除菌装置,除菌装置为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包括彼此电连接转化部分和发射部分,转化部分用于将输入的电源进行处理后提供给发射部分,发射部分包括多个可在正负极之间切换的双极发射头和多个负极发射头,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外环境的空气质量指数;判断空气质量指数所处的区间;基于判断结果,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本发明根据室外环境的空气质量指数所处的区间来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从而能够切合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来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Description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越来越高,空调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空调器的室内机用于与室内空间的空气交换热量,室内空间的空气经由室内机的进风口进入室内机的壳体内,与蒸发器交换热量,然后再经由室内机的出风口进入室内空间。不过,空调器在长期使用之后,内部会积存大量的细菌,这样室内空间的空气在流经室内机的壳体内部时,就会将细菌携带至室内空间,进而导致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下降,严重时危害人们的健康。目前,市面上部分空调器配置有除菌装置,通过除菌装置来消除空气和物体表面的细菌。
不过,目前的空调器的除菌装置通常是采用定时开启的方式,或者是用户手动开启的方式,这样的方式不能及时地根据具体使用情景调整除菌装置的运行状态,即空调器的控制方式不够智能化,不能及时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控制方式不够智能化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配置有除菌装置,所述除菌装置为双极离子杀菌装置,所述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包括彼此电连接转化部分和发射部分,所述转化部分用于将输入的电源进行处理后提供给所述发射部分,所述发射部分包括多个负极发射头和多个可在正负极之间切换的双极发射头,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外环境的空气质量指数;判断所述空气质量指数所处的区间;基于判断结果,控制所述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化部分包括正高压输出端和负高压输出端,所述双极发射头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正高压输出端或者负高压输出端相接。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基于判断结果,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基于判断结果,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第一保健模式或者第二保健模式运行;其中,“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控制所述负极发射头运行的同时,控制所述双极发射头接通所述正高压输出端;“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第一保健模式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仅控制所述负极发射头运行;“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第二保健模式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控制所述负极发射头运行的同时,控制所述双极发射头接通所述负高压输出端。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基于判断结果,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第一保健模式或者第二保健模式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如果所述空气质量指数大于第一预设指数小于等于第二预设指数,则进一步获取室内空间的人数;基于所述人数和所述空气质量指数所处的区间,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除菌模式、所述第一保健模式或者所述第二保健模式运行。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基于所述人数和所述空气质量指数所处的区间,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除菌模式、所述第一保健模式或者所述第二保健模式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进一步判断所述空气质量指数是否小于等于第三预设指数;基于所述人数和判断结果,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除菌模式、所述第一保健模式或者所述第二保健模式运行;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指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指数且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指数。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基于所述人数和判断结果,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除菌模式、所述第一保健模式或者所述第二保健模式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如果所述空气质量指数小于等于第三预设指数,则基于所述人数,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第一保健模式、所述第二保健模式或者所述除菌模式运行;如果所述空气质量指数大于第三预设指数,则基于所述人数,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第二保健模式或者所述除菌模式运行。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基于所述人数,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第一保健模式、所述第二保健模式或者所述除菌模式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如果室内空间的人数小于第一预设人数,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第一保健模式运行;如果室内空间的人数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人数且小于等于第二预设人数,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第二保健模式运行;如果室内空间的人数大于所述第二预设人数,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除菌模式运行。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基于所述人数,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第二保健模式或者所述除菌模式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如果室内空间的人数小于等于第三预设人数,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第二保健模式运行;如果室内空间的人数大于所述第三预设人数,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除菌模式运行。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基于判断结果,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第一保健模式或者第二保健模式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如果所述空气质量指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指数,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除菌模式运行。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基于判断结果,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第一保健模式或者第二保健模式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如果所述空气质量指数大于第二预设指数,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第二保健模式运行。
在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空调器配置有除菌装置,该除菌装置为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包括转化部分和发射部分,转化部分与发射部分电连接,用于将输入的电源处理之后再提供给发射部分,从而确保双极离子杀菌装置的稳定运行。发射部分包括多个负极发射头和多个可在正负极之间切换的双极发射头,转化部分将处理后的电源传输给多个双极发射头和多个负极发射头,双极发射头可以根据需要切换成正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而正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能够电离空气并产生千万级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即正离子和负离子的含量为1000万个/cm3以上。这样通过双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就能够产生千万级的正离子和/或负离子。当正、负离子构成的离子团吸附在细菌、霉菌或病毒表面时,能变成氧化能力极强的羟基,从表面的蛋白质中瞬间抽取氢,分解蛋白质,羟基与氢离子相结合,形成水,返回到空气中,从而将空气中以及附着在物体表面的细菌、病毒等快速杀灭去除,结构简单,作用范围广泛。并且,负离子有益于用户的身体健康,能够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此外,由于室内空间的门窗通常关闭不够严实,室外环境的空气质量会影响到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即当室外环境的空气质量较差时,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自然也就较差,当室外环境的空气质量较好时,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也会较好。目前,室外环境的空气质量通常由空气质量指数来表征,空气质量指数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差。而导致空气质量变差的根本原因在于空气中的PM2.5、PM10、SO2、NO2、O3、CO等污染物含量过高,通过除菌装置产生的负离子能够消除这些污染物,降低空气中污染物的含量,从而改善空气质量。
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外环境的空气质量指数,判断该空气质量指数所处的区间,并基于该判断结果,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通过根据室外环境的空气质量指数所处的区间来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从而能够切合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来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进一步地,除菌装置的转化部分包括正高压输出端和负高压输出端,双极发射头能够选择性地与正高压输出端或者负高压输出端相接,这样也就能够根据具体的需求灵活地将双极发射头切换至正极发射头或者是负极发射头,从而也就能够根据具体的需求产生正离子或者负离子。
基于此,“基于判断结果,选择性地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基于判断结果,选择性地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第一保健模式或者第二保健模式运行。也就是说,具有双极发射头的除菌装置能够分别以除菌模式、第一保健模式、第二保健模式来运行。其中,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时,控制负极发射头运行的同时,控制双极发射头接通正高压输出端,即通过负极发射头产生负离子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双极发射头产生正离子。除菌装置以第一保健模式运行时,仅控制负极发射头运行,即只通过负极发射头产生负离子。除菌装置以第二保健模式运行时,控制负极发射头运行的同时,控制双极发射头接通负高压输出端,即通过负极发射头产生负离子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双极发射头也产生负离子,此种情形下,较第一保健模式下产生的负离子量更多一些。
进一步地,“基于判断结果,选择性地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第一保健模式或者第二保健模式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如果空气质量指数大于第一预设指数小于等于第二预设指数,则进一步获取室内空间的人数,基于人数和空气质量指数所处的区间,选择性地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第一保健模式或者第二保健模式运行。在空气质量指数大于第一预设指数小于等于第二预设指数时,说明室外环境的空气质量稍差,进而使得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也稍差,需要改善。而室内空间的人数不同,由用户带入至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的数量也就不同,使用户感觉到舒适所需的负离子浓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进一步根据人数来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基于室内空间的人数和空气质量指数所在的区间来调整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进一步地,“基于人数和空气质量指数所处的区间,选择性地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第一保健模式或者第二保健模式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进一步判断空气质量指数是否小于等于第三预设指数,基于人数和判断结果,选择性地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第一保健模式或者第二保健模式运行;其中,第三预设指数大于第一预设指数且小于第二预设指数。在判断出空气质量指数大于第一预设指数小于等于第二预设指数之后,进一步判断空气质量指数是否小于等于第三预设指数,即进一步细分空气质量指数所在的区间,从而能够更加精准地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第一保健模式或者第二保健模式运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如果空气质量指数小于等于第三预设指数,说明此时室外环境的空气中的污染物的含量相对较低,相应地,室内空间的空气中的污染物的含量也相对较低。此时,再根据室内空间的人数,选择性地控制除菌装置以第一保健模式、第二保健模式或者除菌模式运行,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如果空气质量指数大于第三预设指数,说明此时室外环境的空气中的污染物的含量相对较高,相应地,室内空间的空气中的污染物的含量也相对较高。此时,再根据室内空间的人数,选择性地控制除菌装置以第二保健模式或者除菌模式运行,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进一步地,“基于人数,选择性地控制除菌装置以第一保健模式、第二保健模式或者除菌模式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如果室内空间的人数小于第一预设人数,人数较少,由用户带入到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较少。此时,由于此时空气中的污染物的含量较低,则控制除菌装置以第一保健模式运行,仅通过负极发射头产生的负离子就能够消除空气中的污染物,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同时多余的负离子还能够增加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起到较好的保健作用。
如果室内空间的人数大于等于第一预设人数小于等于第二预设人数,人数增多,由用户带入到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也就相应增多。这样,第一保健模式下产生的负离子量就不太能够满足需求了,因此,此时控制除菌装置以第二保健模式运行,通过双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同时工作产生更多的负离子来消除空气中的污染物,降低空气中污染物的含量,并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从而达到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的目的。同时,多余的负离子还能够增加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起到较好的保健作用。
如果室内空间的人数大于第二预设人数,人数较多,由用户带入到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也就更多,交叉感染的概率增加。这样,仅通过第一保健模式和第二保健模式下产生的负离子已经不能够达到较好的除菌效果,此时,需要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通过除菌模式下双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同时工作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来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能够获得较好的除菌效果,从而使得室内空间较为洁净,用户位于这样的室内空间会感觉较为舒适,提升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基于人数,选择性地控制除菌装置以第二保健模式或者除菌模式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如果室内空间的人数小于第三预设人数,人数相对较少,由用户带入到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也不太多。由于此时空气中的污染物的含量较高,则控制除菌装置以第二保健模式运行,通过双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同时工作产生较多的负离子来消除空气中的污染物,降低空气中污染物的含量,并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从而达到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的目的。同时,多余的负离子还能够增加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起到较好的保健作用。
如果室内空间的人数大于第三预设人数,人数相对较多,由用户带入到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也就更多,交叉感染的概率增加。并且此时空气中的污染物的含量也较高,需要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通过除菌模式下双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同时工作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来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能够获得较好的除菌效果,从而使得室内空间较为洁净,用户位于这样的室内空间会感觉较为舒适,提升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基于判断结果,选择性地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第一保健模式或者第二保健模式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如果空气质量指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指数,说明室外环境的空气质量较好,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非常低,相应地,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也会较好,自然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也就会非常低。此种情形下,无需通过负离子来消除空气中的污染物,只需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因此,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通过双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同时工作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能够获得较好的除菌效果,从而使得室内空间较为洁净,用户位于这样的室内空间会感觉较为舒适,提升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基于判断结果,选择性地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第一保健模式或者第二保健模式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如果空气质量指数大于第二预设指数,说明室外环境的空气质量非常差,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非常高,相应地,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也会非常差,自然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也就会非常高。此种情形下,需要尽快降低空气中的污染物,因此,控制除菌装置以第二保健模式运行,通过双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同时工作产生较多的负离子来消除空气中的污染物,从而达到降低空气中污染物的含量,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的目的。多余的负离子能够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增加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从而达到除菌和保健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壁挂式空调器来描述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主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3是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4是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三;
图5是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四;
图6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应用于壁挂式空调器的结构图一;
图7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应用于壁挂式空调器的结构图二;
图8是图7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双极离子杀菌装置的发射部分与转化部分的连接图;
图10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双极离子杀菌装置的正极发射头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双极离子杀菌装置的负极发射头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双极离子杀菌装置;11、发射部分;111、双极发射头;1111、第一基体;1112、第一环形凸台;112、负极发射头;1121、第二基体;1122、第二环形凸台;2、壳体;21、进风口;22、出风口;23、摆叶组件;231、连杆;232、摆叶;2321、第一透风孔;24、第一导风板;241、第二透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为了去除存在于室内空间中空气和物体表面存在的细菌、病毒等,本发明的空调器配置有除菌装置,该除菌装置为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包括转化部分和发射部分,转化部分与发射部分电连接,用于将输入的电源处理之后再提供给发射部分,从而确保双极离子杀菌装置的稳定运行。发射部分包括多个可在正负极之间切换的正极发射头和多个负极发射头,转化部分将处理后的电源传输给多个双极发射头和多个负极发射头,双极发射头可以根据需要切换成正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而正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能够电离空气并产生千万级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即正离子和负离子的含量为1000万个/cm3以上。这样通过双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就能够产生千万级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当正、负离子吸附在细菌、霉菌或病毒表面时,能变成氧化能力极强的羟基,从表面的蛋白质中瞬间抽取氢,分解蛋白质,羟基与氢离子相结合,形成水,返回到空气中,从而将空气中以及附着在物体表面的细菌、病毒等快速杀灭去除,结构简单,作用范围广泛。并且,负离子有益于用户的身体健康,能够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此外,由于室内空间的门窗通常关闭不够严实,室外环境的空气质量会影响到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即当室外环境的空气质量较差时,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自然也就较差,当室外环境的空气质量较好时,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也会较好。目前,室外环境的空气质量通常由空气质量指数来表征,空气质量指数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差。而导致空气质量变差的根本原因在于空气中的PM2.5、PM10与SO2、NO2、O3、CO等污染物含量过高,通过除菌装置产生的负离子能够消除这些污染物,降低空气中污染物的含量,从而改善空气质量。
为了阐述方便,下述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均称为除菌装置,对于除菌装置的结构,在下文将进行具体描述。
目前的除菌装置通常是用户手动开启或者是定时开启,这样非常不方便,不能及时地根据具体的使用情景调整除菌装置的运行状态,不能及时地消除空气中的污染物以及存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细菌、病毒等,造成用户体验较差,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为此,本发明的控制方法根据室外环境的空气质量的变化来调整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下面参照图1来说明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主流程图。
如图1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0:获取室外环境的空气质量指数;
步骤S100中,空调器上设置有通讯模块,该通讯模块与互联网相连,能够实时获取互联网上实时公布的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简称AQI),该空气质量指数通常是基于空气中的PM2.5、PM10与SO2、NO2、O3、CO等污染物的含量、基于国家标准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计算而得的,能够准确表征空气的污染程度。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我国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空气质量准则》来制定的。当然,也可以参照其他的空气质量标准计算而得,如美国的空气质量标准等,具体与空调器的具体使用地域、环境有关。
上述通讯模块可以是无线上网模块、蓝牙模块、红外模块等形式,以通讯模块为无线上网模块为例,如无线上网模块为WiFi模块,经互联网接入设备(如路由器等)连接到互联网。显然,无线上网模块还可以是其他的形式,如2G/3G/4G/5G模块等。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空调器与互联网的具体连接方式,只要能够实时获取到互联网上公布的空气质量指数即可。
步骤S200:判断空气质量指数所处的区间;
步骤S200中,基于步骤S100获取得到的空气质量指数,判断当前的空气质量指数所处的区间。
通常,根据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计算出来的空气质量指数可以分为6级,各个等级对应的空气质量不同,对人们的身体的影响程度不同,人们所需要注意的事项也不相同,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AQI指数 等级 注意事项
0-50 1级(优) 参加户外活动呼吸清新空气
51-100 2级(良) 可以正常进行室外活动
101-150 3级(轻度) 敏感人群减少体力消耗大的户外活动
151-200 4级(中度) 对敏感人群影响较大
201-300 5级(重度) 所有人应适当减少室外活动
>300 6级(严重) 尽量不要留在室外
当然,表1中所列出的各个等级仅仅只是一种示例性地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合适的分级方式,只要能够充分反应室外环境的实际空气污染程度即可。
步骤S300:基于判断结果,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
步骤S300中,基于步骤S200中的判断结果来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也就是说,基于当前的空气质量指数所处的区间,来调整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以期能够根据实际的室外环境的空气质量指数所处的区间来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更加切合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来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下面参照图9来具体阐述本发明的除菌装置的发射部分和输出部分的可能的连接方式。其中,图9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双极离子杀菌装置的发射部分与转化部分的连接图。
如图9所示,转化部分包括正高压输出端和负高压输出端,负极发射头与负高压输出端相连,这样,负极发射头工作时就能够产生负离子。双极发射头设置有两个连接端,这两个连接端分别与正高压输出端和负高压输出端相连,且每个连接线路上均设置有开关阀,这样,根据具体的需求,控制两个连接线路上的开关阀的开闭,就能够选择性地与正高压输出端或者负高压输出端相接。从而也就能够根据具体的需求灵活地将双极发射头与正高压输出端相连或者是负高压输出端相连,从而实现了双极发射头在正负极之间的切换,从而也就能够根据具体的需求产生正离子或者负离子。
基于上述设置方式,除菌装置就能够实现三种运行模式:除菌模式、第一保健模式以及第二保健模式。其中,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时,控制负极发射头运行的同时,控制双极发射头接通正高压输出端,即通过负极发射头产生负离子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双极发射头产生正离子。除菌装置以第一保健模式运行时,仅控制负极发射头运行,即只通过负极发射头产生负离子。除菌装置以第二保健模式运行时,控制负极发射头运行的同时,控制双极发射头接通负高压输出端,即通过负极发射头产生负离子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双极发射头也产生负离子,此种情形下,较第一保健模式下产生的负离子量更多一些。
为此,本发明的“基于判断结果,选择性地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基于判断结果,选择性地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第一保健模式或者第二保健模式运行。
下面参照图2至图5来阐述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可能实现方式。其中,图2是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一,图3是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二,图4是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三,图5是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四。
如图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401:获取室外环境的空气质量指数;
步骤S401中,与步骤S100类似地,空调器通过通讯模块与互联网相连,实时获取互联网上实时公布的空气质量指数。
步骤S402:判断空气质量指数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指数,若是,则执行步骤S403;若否,则执行步骤S404;
步骤S403: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
步骤S402中,基于步骤S401获取得到的空气质量指数,比较当前的空气质量指数与第一预设指数的大小,如果当前的空气质量指数大于第一预设指数,则进一步判断当前的空气质量指数与第二预设指数的大小,则需进一步分析空气质量指数所在的区间,判断空气质量指数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指数,即执行步骤S404,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如果当前的空气质量指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指数,如第一预设指数为100,当前的空气质量指数为42,说明当前的空气质量较好,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非常低,相应地,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也会较好,自然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也就会非常低。此种情形下,只需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即执行步骤S403,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即可。
步骤S403中,通过双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同时工作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能够获得较好的除菌效果,从而使得室内空间较为洁净,用户位于这样的室内空间会感觉较为舒适,提升了用户体验。
显然,上述第一预设指数的具体取值仅仅只是示例性地描述,并不是限制性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现在第一预设指数的具体值,以便适应更加具体的应用场合。
步骤S404:进一步判断空气质量指数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指数,若是,则执行步骤S405;若否,则执行步骤S406;
步骤S405:控制除菌装置以第二保健模式运行;
步骤S406:获取室内空间的人数;
步骤S407:基于人数和空气质量指数所处的区间,选择性地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第一保健模式、第二保健模式运行。
步骤S404中,进一步判断空气质量指数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指数,如果当前的空气质量指数大于第二预设指数,如第二预设指数为200,当前的空气质量指数为287,说明当前的空气质量非常差,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非常高,相应地,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也会非常差,自然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也就会非常高。此种情形下,需要尽快降低空气中的污染物,因此,控制除菌装置以第二保健模式运行,即执行步骤S405,控制负极发射头工作的同时,使双极发射头连通负高压输出端,从而通过负极发射头和双极发射头同时工作产生较多的负离子,这些负离子能够有效消除空气中的污染物,从而达到降低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的目的。多余的负离子能够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增加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从而达到除菌和保健的目的。
如果当前的空气质量指数小于等于第二预设指数,如第二预设指数为200,当前的空气质量指数为136,说明当前的空气质量比较差,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比较高,相应地,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也会比较差,自然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也就会比较高,需要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而室内空间的人数不同,由用户带入至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的数量也就不同,使用户感觉到舒适所需的负离子浓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进一步获取室内空间的人数,即执行步骤S406,然后再基于人数和空气质量指数所在的区间来调整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显然,上述第二预设指数的具体取值仅仅只是示例性地描述,并不是限制性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现在第二预设指数的具体值,以便适应更加具体的应用场合。
如图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406:获取室内空间的人数;
步骤S406中,空调器配置有红外检测模块,通过该红外检测模块可以检测出室内空间的人数。如,红外检测模块包括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人身体将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反射到红外接收器,开关电路上的光电开关产生开关信号并传送到串口服务器,串口服务器将数据进行转化并传输至空调器,空调器接收到串口服务器发来的信号,并通过计数器根据接收信号的统计室内空间的人数。显然,上述红外检测模块统计室内人数的具体实现方式仅仅只是一种示例性地描述,并不是限制性地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红外检测模块的具体设置形式,只要通过该红外检测模块能够准确获取室内空间的人数即可。
当然,空调器还可以配置有摄像装置,如摄像头、照相机等,通过该摄像装置获取包含用户的图像,然后再通过图像识别方法分析图像中的人数,进而确定室内空间的人数。图像识别方法属于较为成熟的技术手段,此处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获取人数的具体手段,只要能够准确获取室内空间的人数即可。
步骤S4071:进一步判断空气质量指数是否小于等于第三预设指数,若是,则执行步骤S4072;若否,则执行步骤S4073;
步骤S4071中,第三预设指数大于第一预设指数且小于第二预设指数。
步骤S4072:基于人数,选择性地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第一保健模式或者第二保健模式运行;
步骤S4073:基于人数,选择性地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或者第二保健模式运行。
在步骤S404之后,需要进一步判断空气质量指数是否小于等于第三预设指数,即执行步骤S4071,以便进一步细分空气质量指数所在的区间,从而能够更加精准地根据当前的空气质量指数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第一保健模式或者第二保健模式运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步骤S406可以与步骤S4071同时执行,也可以在步骤S4071之前或者之后执行,本发明不作限制,只要能够基于人数和空气质量指数所处的具体区间,能够精准地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第一保健模式、第二保健模式运行,满足用户的需求即可。
如果空气质量指数小于等于第三预设指数,如,第三预设指数为150,当前空气质量指数为115,说明此时室外环境的空气中的污染物的含量相对较低,相应地,室内空间的空气中的污染物的含量也相对较低。此时,再根据室内空间的人数,选择性地控制除菌装置以第一保健模式、第二保健模式或者除菌模式运行,即执行步骤S4072,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如果空气质量指数大于第三预设指数,如,第三预设指数为150,当前空气质量指数为187,说明此时室外环境的空气中的污染物的含量相对较高,相应地,室内空间的空气中的污染物的含量也相对较高。此时,再根据室内空间的人数,选择性地控制除菌装置以第二保健模式或者除菌模式运行,即执行步骤S4073,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显然,上述第三预设指数的具体取值仅仅只是示例性地描述,并不是限制性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现在第三预设指数的具体值,以便适应更加具体的应用场合。
如图4和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501:获取室外环境的空气质量指数;
步骤S502:判断空气质量指数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指数,若是,则执行步骤S503;若否,则执行步骤S504;
步骤S503: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
步骤S504:进一步判断空气质量指数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指数,若是,则执行步骤S505;若否,则执行步骤S506;
步骤S505:控制除菌装置以第二保健模式运行;
上述步骤S501至步骤S505的具体执行方式与前述步骤S401至步骤S405的执行方式类似,基于步骤S501获取得到的空气质量指数,如果当前的空气质量指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指数,说明室外环境的空气质量较好,则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通过双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同时工作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
如果空气质量指数大于第一预设指数,则进一步判断空气质量指数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指数。如果空气质量指数大于第二预设指数,说明室外环境的空气质量非常差,需要尽快降低空气中的污染物,此时,则控制除菌装置以第二保健模式运行,通过负极发射头和双极发射头同时工作产生较多的负离子来消除空气中的污染物,从而达到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的目的。
如果空气质量指数小于等于第二预设指数,则需进一步判断空气质量指数是否小于等于第三预设指数,即执行步骤S506,进一步细分空气质量指数所在的区间,从而能够更加精准地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步骤S506:进一步判断空气质量指数是否小于等于第三预设指数,若是,则执行步骤S507;若否,则执行步骤S513;
步骤S507:获取室内空间的人数;
步骤S507中,与步骤S406类似地,通过在空调器上配置红外检测模块或者摄像装置等模块来获取室内空间的人数,具体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507可以与步骤S501同时执行,也可以在步骤S501之前或者之后执行,本发明不作限制。
步骤S508:判断人数是否小于第一预设人数,若是,则执行步骤S509;若否,则执行步骤S510;
步骤S509:控制除菌装置以第一保健模式运行;
步骤S508中,基于步骤S507中获取到的室内空间的人数,比较当前人数与第一预设人数的大小,并根据具体的人数来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如果当前人数小于第一预设人数,如第一预设人数为3人,当前人数为2人,说明室内空间人数较少,由用户带入到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较少。此时,由于此时空气中的污染物的含量较低,则控制除菌装置以第一保健模式运行,即执行步骤S509,仅通过负极发射头产生的负离子就能够消除空气中的污染物,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同时多余的负离子还能够增加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起到较好的保健作用。
如果当前人数大于等于第一预设人数,则需要进一步判断当前人数与第二预设人数的大小,即执行步骤S510,并进一步根据具体的人数里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显然,上述第一预设人数的具体取值仅仅只是示例性地描述,并不是限制性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现在第一预设人数的具体值,以便适应更加具体的应用场合。
步骤S510:进一步判断人数是否大于第二预设人数,若是,则执行步骤S511;若否,则执行步骤S512;
步骤S511: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
步骤S512:控制除菌装置以第二保健模式运行;
步骤S510中,基于步骤S507获取到的当前人数,进一步比较当前人数与第二预设人数的大小。
如果当前人数小于等于第二预设人数,基于步骤S508的判断,此时,当前人数是大于等于第一预设人数的,说明此时的当前人数小于等于第二预设人数大于等于第一预设人数,如,第一预设人数为3人,第二预设人数为4人,当前人数为3人,人数相对较多,由用户带入到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也就会较多。这样,第一保健模式下产生的负离子量就不太能够满足需求了,因此,此时控制除菌装置以第二保健模式运行,即执行步骤S512,通过双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同时工作产生更多的负离子来消除空气中的污染物,降低空气中污染物的含量,并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从而达到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的目的。同时,多余的负离子还能够增加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起到较好的保健作用。
如果当前人数大于第二预设人数,如第二预设人数为4人,当前人数为7人,人数较多,由用户带入到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也就更多,交叉感染的概率增加。这样,仅通过第一保健模式和第二保健模式下产生的负离子已经不能够达到较好的除菌效果,此时,需要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即执行步骤S511,通过除菌模式下双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同时工作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来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能够获得较好的除菌效果,从而使得室内空间较为洁净,用户位于这样的室内空间会感觉较为舒适,提升了用户体验。
显然,上述第二预设人数的具体取值仅仅只是示例性地描述,并不是限制性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现在第二预设人数的具体值,以便适应更加具体的应用场合。
步骤S513:获取室内空间的人数;
步骤S513中,与步骤S507、步骤S406类似地,通过在空调器上配置红外检测模块或者摄像装置等模块来获取室内空间的人数,具体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513可以与步骤S501同时执行,也可以在步骤S501之前或者之后执行。
步骤S514:判断人数是否小于等于第三预设人数,若是,则执行步骤S515;若否,则执行步骤S516;
步骤S515:控制除菌装置以第二保健模式运行;
步骤S516: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
步骤S514中,基于步骤S513中获取得到的当前人数,判断当前人数与第三预设人数的大小。
如果当前人数小于等于第三预设人数,如,第三预设人数为4人,当前人数为3人,人数相对较少,由用户带入到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也不太多。由于此时空气中的污染物的含量较高,则控制除菌装置以第二保健模式运行,即执行步骤S515。通过双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同时工作产生较多的负离子来消除空气中的污染物,降低空气中污染物的含量,并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从而达到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的目的。同时,多余的负离子还能够增加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起到较好的保健作用。
如果当前人数大于第三预设人数,如,第三预设人数为4人,当前人数为6人,人数相对较多,由用户带入到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也就更多,交叉感染的概率增加。并且此时空气中的污染物的含量也较高,此种情形下,则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即执行步骤S516。通过除菌模式下双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同时工作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来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能够获得较好的除菌效果,从而使得室内空间较为洁净,用户位于这样的室内空间会感觉较为舒适,提升了用户体验。
显然,上述第三预设人数的具体取值仅仅只是示例性地描述,并不是限制性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现在第三预设人数的具体值,以便适应更加具体的应用场合。
由此可见,通过上述控制方式,综合考虑了空气质量指数对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的影响,以及人数对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的需求和影响,从而能够更好地根据实际场景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将各个步骤按照上述先后次序的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实现本实施例的效果,不同的步骤之间不必按照这样的次序执行,其可以同时(并行)执行或以颠倒的次序执行,这些简单的变化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参照图6至图11来阐述本发明的双极离子杀菌装置以及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应用于空调器的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图6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应用于壁挂式空调器的结构图一,图7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应用于壁挂式空调器的结构图二,图8是图7中局部A的放大图,图10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双极离子杀菌装置的正极发射头的结构图,图1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双极离子杀菌装置的负极发射头的结构图。
如图6至图9所示,双极离子杀菌装置1包括转化部分(图中未示出)和发射部分11,其中,转化部分设置在壳体2的内部,其与电源相连,利用该转化部分将输入的直流电源或者交流电源进行处理:经EMI处理电路及雷击保护电路处理后,通过脉冲振荡电路,过压限流、高低压隔离等线路,将低电压升为交流高压,然后通过特殊等级电子材料整流滤波后得到纯净的直流正高压和直流负高压,并将直流正高压和直流负高压提供给发射部分11,从而确保双极离子杀菌装置1的稳定运行。转化部分将处理后的电源传输给发射部分11,发射部分11能够电离空气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当正离子和负离子吸附在细菌、霉菌或病毒表面时,能变成氧化能力极强的羟基,从表面的蛋白质中瞬间抽取氢,分解蛋白质,羟基与氢离子相结合,形成水,返回到空气中,从而将空间内的细菌、病毒等快速杀灭去除。并且,负离子还能够起到保健作用,有益于人体健康。显然,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转化部分的具体控制方式,只要能够将低压电源转化成高压电源即可。
转化部分包括正高压输出端和负高压输出端。发射部分11包括多个负极发射头112和多个可在正负极之间切换的双极发射头111,转化部分将处理后的得到的直流正高压和直流负高压传输给发射部分,发射部分的各个发射头产生高电晕,电离空气。
负极发射头112与负高压输出端相连接。双极发射头111的两个连接端可以分别与正高压输出端和负高压输出端相连,且每个连接线路上均设置有开关阀。这样,控制两个开关阀的开闭,双极发射头111就可以根据需要与正高压输出端相连或者是负高压输出端相连。如果双极发射头111与正高压输出端相连通,则双极发射头111能够电离空气中的H2O,产生H+,即正离子,同时产生部分OH-,即羟基。如果双极发射头111与负高压输出端相连通,则双极发射头与负极发射头112一样,均能够高速地放出大量的电子(e-),而电子无法长久存在于空气中(存在的电子寿命只有ns级),立刻会被空气中的氧分子(O2)捕捉,从而生成空气负氧离子,即负离子。
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从而就能够根据具体的需求,使得除菌装置仅产生负离子或者是同时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在仅产生负离子时,还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仅通过多个负极发射头112产生负离子,或者是通过多个双极发射头111和多个负极发射头112同时工作产生更过的负离子,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由于负离子会附着于空气中的尘粒、烟雾、粉尘、PM2.5、PM10等表面形成重离子进而沉降,这样就能够通过负离子来消除空气中的部分污染物,降低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从而达到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双极离子杀菌装置1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控制双极发射头111与负极发射头112的运行状态,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若仅需要对室内空间进行除菌时,则使双极发射头111连通转化部分的正高压输出端,并同时使负极发射头112连通转化部分的负高压输出端,通过双极发射头111和负极发射头112同时工作,电离空气,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对室内空间进行除菌。若需要降低空气中污染物的含量时,或者是用户选择第一保健模式时,则可以仅通过转化部分仅向各负极发射头112供电,使得负极发射头112工作、双极发射头111不工作,负极发射头112电离空气产生负离子,通过负离子来降低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多余的负离子还能够起到保健的作用。若需要尽快降低空气中污染物的含量、且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较高时,或者是用户选择第二保健模式时,则可以使双极发射头111连通转化部分的负高压输出端,并同时通过转化部分向各负极发射头112供电,使得双极发射头111和负极发射头112工作同时工作、电离空气产生较多的负离子,通过大量的负离子来降低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多余的负离子还能够起到保健的作用。
为了阐述方便,下面以双极发射头111与转化部分的正高压输出端相连通为例,并结合图6至图11来阐述本发明的双极离子杀菌装置1的可能的实施方式。
如图6、图10和图11所述,双极发射头111和负极发射头112均由碳纤维制成,该碳纤维是一种耐电腐蚀的复合材料,由碳纤维制成的双极发射头111和负极发射头112具有若干根细小的碳纤维棒,并且呈现分散蓬松状态,每个碳纤维棒都是一个发射电极,这样双极发射头111和负极发射头112也就都具有若干个发射电极,从而能够达到最佳的电离效果。与普通的电极相比,由碳纤维制成的双极发射头111和负极发射头112的释放能力几乎无衰减,从而也就能够产生更多的离子数量。并且,碳纤维棒作为电极时,产生的离子粒径会更小一些,迁移率高,移动速度也更快,更易渗透、吸收,从而能够取得较好地去除细菌、病毒等,保健作用更佳。通过本发明的双极离子杀菌装置1电离空气得到的正离子和负离子的数量均为千万级(即1000万个/cm3以上)。
显然,也可以仅双极发射头111或负极发射头112由碳纤维制成。显然,双极发射头111和负极发射头112也可以由不锈钢尖针或者碳刷等制成。显然,也可以仅双极发射头111或负极发射头112包括若干个碳纤维棒。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双极发射头111或负极发射头112的具体设置形式,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即可。
通过这样的控制方式,通过双极离子杀菌装置1电离空气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吸附在细菌、霉菌或病毒表面时就能够将空间内的细菌、病毒等快速杀灭去除。同时,负离子还能够起到保健的作用,负离子对人体调血脂、血压、改善心功能,可以调节大脑皮层功能,有效扩张血管,解除动脉血管痉挛,改善心脏功能和心肌营养,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加速支气管上皮细胞纤毛运动,使肺部吸收氧气量增加20%,排出二氧化碳量增加14.5%,激活肌体的多种酶,促进新陈代谢,可改变肌体反应能力,活跃网状内皮系统的机能,增强肌体免疫力等33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功效。
接着参照图6和图7,双极发射头111与负极发射头112的数量相同,每个双极发射头111与一个负极发射头112组成一个发射头对,空气在流经任意一个发射头对时,都能够被电离并同时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而正离子和负离子都能够有效去除细菌、病毒等,从而能够更好地去除空气中以及附着在物体表面上的细菌、病毒等。
显然,双极发射头111与负极发射头112的数量也可以不同,如负极发射头112较多,这样在双极离子杀菌装置1的工作过程中,就能够产生更多的负离子,负离子除能够去除细菌、病毒等之外,还有益于人体健康。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双极发射头111与负极发射头112的具体数量,以便适应更加具体的应用场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转化部分包括多个子部分,每个子部分分别与一个发射头对中的双极发射头111和负极发射头112电连接,从而实现了每个发射头对的单独供电,此时,多个双极发射头111以并联的方式相连、多个负极发射头112以并联的方式相连,从而也就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通过对应的子部分向目标发射头对供电即可,提高了双极离子杀菌装置1操作的灵活性。显然,转化部分也可以仅包括一个部分,此时多个双极发射头111以串联的方式相连、多个负极发射头112以串联的方式相连。
为了更好地去除室内空间的空气中以及物体表面附着的细菌、病毒等,本发明将双极离子杀菌装置1设置在壁挂式空调器上。下面继续参照图6至图11来阐述本发明的双极离子杀菌装置1在壁挂式空调器上可能的具体设置形式。
如图6至图8所示,壁挂式空调器(下简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2,壳体2上具有出风口22,多个双极发射头111和多个负极发射头112分别设置于出风口22彼此相对的两侧,这样在壳体2内的空气流经出风口22处时,就能够被双极发射头111和负极发射头112电离,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在去除由壳体2出来的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之外,还能够随着气流进入到室内空间,进一步去除室内空间的空气中以及附着在室内空间的物体表面上的细菌、病毒等,从而改善该空调室内机所在的室内空间内的空气质量。
显然,双极离子杀菌装置1还可以设置在壳体2的其他部位,如壳体2外部靠近出风口22的位置,或者是靠近进风口21的位置,再或者是风道内的其他位置。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远离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双极离子杀菌装置1的具体设置位置,只要能够通过该双极离子杀菌装置1电离空气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即可。
继续参照图6至图8,多个双极发射头111和多个负极发射头112分别沿壳体2的长度方向排布,双极发射头111与负极发射头112的数量相同,两两相对设置,即沿壳体2的长度方向设置了多个发射头对,这多个发射头对布满了出风口22的长度方向。这样,双极发射头111和负极发射头112能够与所有流经出风口22的空气相接触,这样电离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就能够至少覆盖沿壳体2长度方向的区域。这样,将多个双极发射头111和多个负极发射头112沿壳体2的长度方向排布的方式,使得正离子和负离子能够覆盖住沿壳体2的长度方向的全部区域,从而在产生更多的正离子和负离子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壳体2的长度方向的全覆盖,从而能够更加快速地对室内空间进行全方位的除菌,从而能够获得较好地除菌效果。
显然,在双极发射头111和负极发射头112电离空气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的数量能够满足除菌要求的前提下,多个双极发射头111和多个负极发射头112还可以沿壳体2的宽度方向或者是与壳体2的长度方向呈一定角度等其他可能的方向排布,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合灵活选择多个双极发射头111和多个负极发射头112的具体排布方式。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和图10所示,双极发射头111包括第一基体1111,该第一基体1111大致为柱状结构,上述双极发射头111的若干个碳纤维棒设置于第一基体1111。第一基体1111的外壁上沿周向向外设置有两个第一环形凸台1112,两个第一环形凸台1112构成第一卡接结构。壳体2对应于出风口22的第一侧(如图7中的上侧)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卡孔(图中未示出),第一基体1111穿过该第一卡孔,并且壳体2对应于第一卡孔的部分卡设于第一卡接结构,从而也就将双极发射头111卡设在了壳体2上。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和图11所示,负极发射头112包括第二基体1121,该第二基体1121大致为柱状结构,上述负极发射头112的若干个碳纤维棒设置于第二基体1121。第二基体1121的外壁上沿周向向外设置有两个第二环形凸台1122,两个第二环形凸台1122构成第二卡接结构。壳体2对应于出风口22的第二侧(如图7中的下侧)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卡孔(图中未示出),第二基体1121穿过该第二卡孔,并且壳体2对应于第二卡孔的部分卡设于第二卡接结构,从而也就将负极发射头112卡设在了壳体2上。
显然,也可以是双极发射头111设置于壳体2对应于出风口22的下侧、负极发射头112设置于壳体2对应于出风口22的上侧。显然,双极发射头111和负极发射头112还可以通过螺接等其他方式设置于壳体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
继续参照图6至图8,壳体2上还具有进风口21,进风口21与出风口22之间形成有风道,经由进风口21进入到壳体2内的空气经由风道流向出风口22。壳体2内还设置有摆叶组件23,该摆叶组件23位于风道内,包括连杆231和多个摆叶232,连杆231沿壳体2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壳体2靠近出风口22的位置,多个摆叶232设置于连杆231且能够相对于连杆231转动,用于将壳体2内的空气导向出风口22。摆叶232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透风孔2321,该第一透风孔2321沿摆叶232的厚度方向贯穿摆叶232,流经风道内的空气经摆叶232调整方向或经第一透风孔2321分散后送往出风口22。显然,摆叶232上也可以不设置第一透风孔2321。
出风口22处沿壳体2的长度方向枢转设置有第一导风板24,该第一导风板24设置于双极发射头111与负极发射头112之间,第一导风板24设置有多个第二透风孔241,第二透风孔241沿第一导风板24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一导风板24,经由摆叶232引导而来的空气经多个第二透风孔241进一步分散之后,速度会降低,从而能够更好地与位于第一导风板24下游侧的负极发射头112或双极发射头111接触,进而被电离产生负离子或正离子,从而确保了除菌效果。显然第一导风板24上也可以不设置第二透风孔241。
显然,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导风板24,壳体2内的空气经由摆叶组件摆叶组件23导向出风口22,然后进入室内空间,空气在流经出风口22时被设置在出风口22处的多个双极发射头111和多个负极发射头112电离,生成正离子和负离子。
当然,也可以是用户通过遥控器、APP等移动终端或者是空调器的控制面板来手动选择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空调器根据室外环境的空气质量指数来选择性地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在空气质量指数大于第一预设指数小于等于第二预设指数时,结合室内空间的具体人数,有针对性地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第一保健模式或者是第二保健模式运行。通过这样的控制方式,从而能够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地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配置有除菌装置,所述除菌装置为双极离子杀菌装置,所述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包括彼此电连接转化部分和发射部分,所述转化部分用于将输入的电源进行处理后提供给所述发射部分,所述发射部分包括多个负极发射头和多个可在正负极之间切换的双极发射头,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室外环境的空气质量指数;
判断所述空气质量指数所处的区间;
基于判断结果,控制所述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化部分包括正高压输出端和负高压输出端,所述双极发射头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正高压输出端或者负高压输出端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判断结果,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基于判断结果,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第一保健模式或者第二保健模式运行;
其中,“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控制所述负极发射头运行的同时,控制所述双极发射头接通所述正高压输出端;
“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第一保健模式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仅控制所述负极发射头运行;
“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第二保健模式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控制所述负极发射头运行的同时,控制所述双极发射头接通所述负高压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判断结果,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第一保健模式或者第二保健模式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如果所述空气质量指数大于第一预设指数小于等于第二预设指数,则进一步获取室内空间的人数;
基于所述人数和所述空气质量指数所处的区间,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除菌模式、所述第一保健模式或者所述第二保健模式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人数和所述空气质量指数所处的区间,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除菌模式、所述第一保健模式或者所述第二保健模式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进一步判断所述空气质量指数是否小于等于第三预设指数;
基于所述人数和判断结果,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除菌模式、所述第一保健模式或者所述第二保健模式运行;
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指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指数且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指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人数和判断结果,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除菌模式、所述第一保健模式或者所述第二保健模式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如果所述空气质量指数小于等于第三预设指数,则基于所述人数,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第一保健模式、所述第二保健模式或者所述除菌模式运行;
如果所述空气质量指数大于第三预设指数,则基于所述人数,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第二保健模式或者所述除菌模式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人数,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第一保健模式、所述第二保健模式或者所述除菌模式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如果室内空间的人数小于第一预设人数,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第一保健模式运行;
如果室内空间的人数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人数且小于等于第二预设人数,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第二保健模式运行;
如果室内空间的人数大于所述第二预设人数,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除菌模式运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人数,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第二保健模式或者所述除菌模式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如果室内空间的人数小于等于第三预设人数,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第二保健模式运行;
如果室内空间的人数大于所述第三预设人数,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除菌模式运行。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判断结果,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第一保健模式或者第二保健模式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如果所述空气质量指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指数,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除菌模式运行。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判断结果,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第一保健模式或者第二保健模式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如果所述空气质量指数大于第二预设指数,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第二保健模式运行。
CN202110204627.9A 2021-02-23 2021-02-23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9847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4627.9A CN112984734B (zh) 2021-02-23 2021-02-23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4627.9A CN112984734B (zh) 2021-02-23 2021-02-23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84734A true CN112984734A (zh) 2021-06-18
CN112984734B CN112984734B (zh) 2022-10-28

Family

ID=76349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04627.9A Active CN112984734B (zh) 2021-02-23 2021-02-23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8473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3466A (zh) * 2021-06-25 2021-10-0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的功能展示方法
CN113483465A (zh) * 2021-06-25 2021-10-0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的功能展示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56799Y (zh) * 2005-02-21 2007-01-10 杨瑞源 装有全能离子发生器的空气调节装置
JP2020506504A (ja) * 2017-07-11 2020-02-27 深セン元啓環境能源技術有限公司 空気清浄に用いられる双極イオン発生器及び該双極イオン発生器を使用したサーキュラーディフューザー
CN110960719A (zh) * 2020-01-02 2020-04-07 东莞市全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旋转式净化装置
CN111829132A (zh) * 2020-07-01 2020-10-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器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气净化器
CN212090332U (zh) * 2020-03-11 2020-12-08 山东雪圣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脉冲放电复合双极离子的空间除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56799Y (zh) * 2005-02-21 2007-01-10 杨瑞源 装有全能离子发生器的空气调节装置
JP2020506504A (ja) * 2017-07-11 2020-02-27 深セン元啓環境能源技術有限公司 空気清浄に用いられる双極イオン発生器及び該双極イオン発生器を使用したサーキュラーディフューザー
CN110960719A (zh) * 2020-01-02 2020-04-07 东莞市全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旋转式净化装置
CN212090332U (zh) * 2020-03-11 2020-12-08 山东雪圣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脉冲放电复合双极离子的空间除菌装置
CN111829132A (zh) * 2020-07-01 2020-10-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器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气净化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3466A (zh) * 2021-06-25 2021-10-0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的功能展示方法
CN113483465A (zh) * 2021-06-25 2021-10-0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的功能展示方法
CN113483466B (zh) * 2021-06-25 2022-04-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的功能展示方法
CN113483465B (zh) * 2021-06-25 2022-04-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的功能展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84734B (zh) 2022-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56751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2984734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2856753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US20190126289A1 (en) Cylindrical ifd filter
JP5774119B2 (ja) 微生物・ウイルスの捕捉・不活化方法
CN113217991B (zh) 室内机控制方法及室内机
CN112856765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4791919A (zh) 一种等离子空气净化装置
CN201814900U (zh) 烟雾空气净化器的双负极高压网
CN113217992B (zh) 室内机控制方法及室内机
CN213759733U (zh) 双极非平衡离子杀菌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器
CN113217993B (zh) 室内机控制方法及室内机
CN214841241U (zh) 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器
WO2023130525A1 (zh) 水合等离子发生器、空气消杀装置、空气消杀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4536545U (zh) 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器
CN101954111B (zh) 一种高压烟雾空气净化器
CN201612879U (zh) 空气净化器
CN201821280U (zh) 烟雾空气净化器的高压发生器
CN217900031U (zh) 一种多功能空调器
CN111649392A (zh) 一种等离子体发生器空调
CN217546386U (zh) 水合等离子发生器、空气消杀装置及空气消杀控制系统
CN217636072U (zh) 一种可视化新型水离子发生器装置
CN205065931U (zh) 一种新型空气净化器
CN214841177U (zh) 一种电气自动化新风系统空气调节装置
CN215002135U (zh) 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空气消毒净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