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84681B - 一种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被动式通风系统及其施工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被动式通风系统及其施工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84681B
CN112984681B CN202110244653.4A CN202110244653A CN112984681B CN 112984681 B CN112984681 B CN 112984681B CN 202110244653 A CN202110244653 A CN 202110244653A CN 112984681 B CN112984681 B CN 1129846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air
kiln
pipeline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446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84681A (zh
Inventor
高幸
刘兰豹
王维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24465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846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84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846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846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846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7/00Vertical ducts; Channels, e.g. for drainage
    • E04F17/04Air-ducts or air channe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21/00Implements for 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254Duct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ans, e.g. sup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ffle Furnaces And Rotary Kilns (AREA)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被动式通风系统及其施工工艺,通风系统具有窑脸、窑顶、位于窑脸的上部以及窑顶的底端的数个进风系统、位于窑脸的下部的数个出风系统。每个进风系统具有主进风管道、数个分支进风管道、数个外部进风通道、安装于主进风管道上的数个进风开关阀门、数个窑顶进风管、数个内部出风口。每个出风系统具有主出风管道、数个分支出风管道、数个外部出风通道、安装于主出风管道上的数个出风开关阀门、两个内部进风口。本发明还提供了通风系统的施工工艺。它解决了房屋长期无人居住而无法通风换气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窑脸前倾破坏以及砂浆面层与窑脸两者无法紧密结合的问题。具有节能减排、施工工艺简单、造价低、工期短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被动式通风系统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动式通风系统,具体是一种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被动式通风系统,属于生土结构技术领域,本发明还涉及所述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被动式通风系统的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碹窑建筑是黄土高原的特有产物,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其特殊的建筑材料与力学特性使得历史悠久的碹窑民居延续至今。近些年,大量村镇人口外出务工,使得碹窑住宅大量闲置,从而发生破坏。
究其破坏原因,老一代人说是“没人气”,通俗来讲,缺少房主日常的维护与修缮。具体破坏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由于房屋构建时,窑脸与窑身是分别砌筑的,且两者之间无有效连接,窑脸极易发生前倾甚至倒塌;2)由于常年无人居住,屋内无法通风换气,屋内湿气无法外排于建筑外部,只能渗入到生土结构内部,生土结构受潮,承载力极大降低,从而结构发生破坏甚至垮塌;3)窑脸外部受到风雨侵蚀、风化、冲刷而出现残缺、剥落;如果采用砂浆抹面,砂浆起到密闭作用,更加阻止民居内部湿气外排;同时砂浆与窑脸材料差异巨大,极易发生脱离、剥落。
相关专利文献:CN106225130A公开了一种传统民居地源式温度自调节通风系统及通风降温的方法,通风系统,包括地下换热机构、进风装置和设置于民居建筑房间内的室内通风装置,进风装置设置于民居庭院内或庭院外的室外环境中;地下换热机构设置于室外地表下方土壤中,地下换热机构包括立式换热装置和地下连接管路。
以上这些技术对于如何使碹窑民居如何能通过通风换气将湿气外排至碹窑外部,拉结窑脸防止窑脸倾倒,防止砂浆面层与窑脸分离、脱落,并未给出具体的指导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被动式通风系统,它能通过通风换气将湿气外排至碹窑外部,拉结窑脸防止窑脸倾倒,防止砂浆面层与窑脸分离、脱落,从而解决房屋(碹窑)长期无人居住而无法通风换气的问题,同时还解决窑脸前倾破坏以及砂浆面层与窑脸两者无法紧密结合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被动式通风系统的施工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被动式通风系统,具有碹窑,碹窑具有窑脸、窑顶、数个窑孔、位于窑脸外侧面的砂浆面层,碹窑内部沿横向分为数个窑孔(即碹窑的内部沿横向分布有数个窑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被动式通风系统还具有位于窑脸的上部以及窑顶的底端的数个进风系统、位于窑脸的下部的数个出风系统;每个所述进风系统A具有主进风管道、数个分支进风管道、穿过(横穿过)砂浆面层的数个外部进风通道、安装于主进风管道上的数个进风开关阀门、数个窑顶进风管、数个内部出风口,每个所述进风系统中,主进风管道分为进风竖向管道和与进风竖向管道的底端相连通的进风水平管道,每个所述分支进风管道的一端(内侧端)皆与进风竖向管道相连通(贯通),每个所述分支进风管道对应设置数个外部进风通道且对应设置的这数个外部进风通道的一端(内侧端)皆与该分支进风管道固定连接而连通(贯通),每个所述分支进风管道位于砂浆面层内且皆通过数对(可以是多对)第一膨胀螺丝(以及相配合的连接板或者耳板)固定在窑脸的外侧面,进风竖向管道位于砂浆面层内且通过数对(可以是多对)第二膨胀螺丝(以及相配合的连接板或者耳板)固定在窑脸的外侧面,进风水平管道横穿过窑脸上的通孔(横向孔)沿窑顶的底端向内延伸并通过数对(可以是多对)第三膨胀螺丝固定在窑顶的底端面上,进风竖向管道与进风水平管道圆角过渡,可使气流顺利通过。数个窑顶进风管皆设于进风水平管道的上端且每个所述窑顶进风管皆插入(与之相对应的)窑顶的底端面的纵向孔中,窑顶的底端面的纵向孔与窑顶进风管一一相对应,数个内部出风口皆设于进风水平管道的下端;每个所述出风系统B具有主出风管道、数个分支出风管道、穿过(横穿过)砂浆面层的数个外部出风通道、安装于主出风管道上的数个出风开关阀门、两个内部进风口,每个所述出风系统中,主出风管道分为出风竖向管道、分别与出风竖向管道的上端和底端相连通的两个出风水平管道,每个所述分支出风管道的一端(内侧端)皆与出风竖向管道相连通(贯通),每个所述分支出风管道对应设置数个外部出风通道且对应设置的这数个外部出风通道的一端(内侧端)皆与该分支出风管道固定连接而连通(贯通),每个所述分支出风管道位于砂浆面层内且皆通过数对第四膨胀螺丝(以及相配合的连接板或者耳板)固定在窑脸的外侧面,出风竖向管道位于砂浆面层内且通过数对第五膨胀螺丝(以及相配合的连接板或者耳板)固定在窑脸的外侧面,两个出风水平管道分别横穿过窑脸上的通孔(横向孔)并从窑脸的内侧面伸出而形成两个管道伸出端,所述两个管道伸出端的自由端(内侧端)为上述两个内部进风口,所述两个管道伸出端的侧壁上皆带有耳板,这两个管道伸出端分别通过耳板以及(相配合的)数对第六膨胀螺丝与窑顶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出风竖向管道与出风水平管道圆角过渡,可使气流顺利通过。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的窑孔的数量为三个,进风系统的数量可以为三个,三个进风系统对应设有三个进风竖向管道,这三个进风竖向管道与所述三个窑孔一一相对应、且处于窑孔的中轴线(纵向中心线)上并设于窑孔的窗口上方位置,每个所述进风竖向管道平行于窑脸的外侧面,进风水平管道平行于窑顶的底端面;每个所述进风系统中,分支进风管道的数量可以为八个,其中四个分支进风管道位于进风竖向管道的左侧,另外四个分支进风管道位于进风竖向管道的右侧,这八个分支进风管道呈左右对称设置,每个分支进风管道的一端(内侧端)皆与进风竖向管道相连通,每个分支进风管道可以对应设置三个外部进风通道,外部进风通道的总数量为24个。上述窑孔的数量为三个,这三个窑孔形成左侧窑孔、右侧窑孔、位于左侧窑孔和右侧窑孔之间的中间窑孔,出风系统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四个出风系统对应设有四个出风竖向管道,这四个出风竖向管道与三个窑孔相对应而形成左侧位置出风竖向管道、右侧位置出风竖向管道、两个中间位置出风竖向管道,左侧位置出风竖向管道所处的高度位置、右侧位置出风竖向管道所处的高度位置、两个中间位置出风竖向管道所处的高度位置相同,左侧位置出风竖向管道处于左侧窑孔的中轴线(纵向中心线)上并设于左侧窑孔的窗口下方位置,右侧位置出风竖向管道处于右侧窑孔的中轴线(纵向中心线)上并设于右侧窑孔的窗口下方位置,两个中间位置出风竖向管道分别位于中间窑孔的门口左右两侧,每个所述出风竖向管道平行于窑脸的外侧面;每个所述出风系统B中,分支出风管道的数量可以为八个,其中四个分支出风管道位于出风竖向管道的左侧,另外四个分支出风管道位于出风竖向管道的右侧,这八个分支出风管道呈左右对称设置,每个分支出风管道的一端(内侧端)皆与出风竖向管道相连通,每个分支出风管道可以对应设置1-2个外部出风通道。上述进风开关阀门的数量为一个,进风开关阀门安装于进风水平管道上并设于距离窑脸的内侧面3-10厘米的位置(即进风开关阀门设于靠近窑脸的内侧面位置)。分支进风管道、进风竖向管道、进风水平管道可以由(薄)钢板焊接而成,其横截面形状可以为长方形。内部出风口可以由(薄)钢板焊接而成,也可以是一段圆形钢管。进风开关阀门可以为一个插板,能上下移动,可完全隔断或者改变所述进风水平管道的进风通道的大小,进而改变所述进风水平管道的进风量的大小,进风开关阀门可以由(薄)钢板制成。上述出风开关阀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出风开关阀门分别安装于所述两个管道伸出端上并设于距离窑脸的内侧面2-5厘米的位置(即两个出风开关阀门设于靠近窑脸的内侧面位置)。分支出风管道、出风竖向管道、出风水平管道可以由(薄)钢板焊接而成,其横截面形状可以为长方形。内部进风口可以由(薄)钢板焊接而成。出风开关阀门可以为一个插板,能上下移动,可完全隔断或者改变所述管道伸出端的出风通道的大小,进而改变所述管道伸出端的出风量的大小,出风开关阀门可以由(薄)钢板制成。上述两个内部进风口为扩口结构(左细右粗)。可以使外排空气更顺畅的进入主出风管道。每个所述外部进风通道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弧形结构(即每个所述外部进风通道的中心线呈弧形),这样可防止雨水进入分支进风管道;外部进风通道其材料可以为钢塑、铝塑等塑复金属材料,也可为聚丁烯、三丙聚丙烯等塑料材质,要求窑脸外侧面用砂浆抹面形成砂浆面层后不发生变形;所述外部进风通道的外表面做粗糙处理(增加表面粗糙度),比如可以是每个所述外部进风通道的外侧壁上带有多个第一凸起(或者带有多个凹陷),从而增加砂浆面层与外部进风通道的粘结性能。每个所述外部进风通道可以选用一段钢塑复合管,弯曲成弧形。每个所述外部出风通道为鹰嘴状,防止风和雨水进入外部出风通道,外部出风通道其材料可以为钢塑、铝塑等塑复金属材料,也可为聚丁烯、三丙聚丙烯等塑料材质,要求窑脸外侧面用砂浆抹面形成砂浆面层后不发生变形;所述外部出风通道的外表面做粗糙处理(增加表面粗糙度),比如可以是每个所述外部出风通道的外侧壁上带有多个第二凸起(或者带有多个凹陷),从而增加砂浆面层与外部出风通道的粘结性能。每个所述外部出风通道可以选用一段钢塑复合管,弯曲成鹰嘴状。每个所述窑顶进风管皆为金属材质的圆管(可以是铜质、钢质等金属材质的圆管),其顶端可以为尖角状,每个所述窑顶进风管的外圆周面上设置(固定,可以是焊接)有同种材料的多个细管(可以是铜质、钢质等金属材质的细管,细管也称作管体),多个细管呈倒刺状分布,呈倒刺状分布的多个细管主要是增加窑顶进气管与窑顶的牢固性。每个所述窑顶进风管用纱布、过滤网设置反滤层,防止窑顶的土体进入窑顶进风管内。本发明工作时,自然界风依次从外部进风通道、分支进风管道、进风竖向管道进入进风水平管道内,进风水平管道有风经过,窑顶进风管的下端气流流速增快,气压减小,窑顶的湿气被压入进风水平管道并排出到碹窑内,碹窑内的空气(包括湿气)通过出风系统排到自然界,具体是碹窑内的空气(包括湿气)通过出风水平管道上的内部进风口进入出风系统,依次经过出风水平管道、出风竖向管道、分支出风管道,再从外部出风通道排出。从而防止窑顶受潮。房屋(碹窑)有人居住时,可开窗通风,无需此被动式通风系统,可进行关闭。
所述的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被动式通风系统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步骤一,施工量测:测量窑脸及窑顶的尺寸,标注构件拟安装位置;
步骤二,构件选取:根据窑脸、窑顶的尺寸选取(规格、材料相适应的)外部进风通道、分支进风管道、主进风管道、进风开关阀门、窑顶进风管、内部出风口、外部出风通道、分支出风管道、主出风管道、开关阀门、内部进风口、第一膨胀螺丝至第六膨胀螺丝;
步骤三,刻槽穿孔:根据进风水平管道的规格尺寸对窑顶刻槽处理,即窑顶的底端面可加工一个缺口,进风水平管道横穿过窑脸上的通孔(横向孔,孔洞形状、尺寸依照进风水平管道而定)沿窑顶的底端向内延伸,进风水平管道的上端伸入所述缺口中,所述缺口对进风水平管道限位,在窑顶进风管的对应位置,对窑顶进行钻孔;
步骤四,槽孔填实:构件安装完毕后,窑脸部位的、窑顶部位的多余沟槽要用原装泥土填实;
步骤五,砂浆抹面:窑脸内部砂浆抹平,窑脸外部(窑脸外侧面)用砂浆抹面形成砂浆面层(抹面砂浆),当砂浆面层中的砂浆为可透气砂浆时,用砂浆面层将外部进风通道的外侧进风口和外部出风通道的外侧出风口覆盖(当然也可以将外部进风通道的外侧进风口和外部出风通道的外侧出风口外漏),覆盖层厚度为2~3mm,当砂浆面层中的砂浆为非透气砂浆时,将外部进风通道的外侧进风口和外部出风通道的外侧出风口外漏。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①可维持建筑结构承载性能。当碹窑长期无人居住时,室内湿气无法外排,湿气渗入墙体,使生土结构承载能力降低,极易发生破坏。本发明的通风系统实现了建筑“自行呼吸”,可通过通风换气将湿气外排至建筑外部,从而防止生土结构受潮强度降低。②拉结窑脸,防止窑脸倾倒。进风系统的穿过(横穿过)砂浆面层的外部进风通道、分支进风管道、主进风管道、进风开关阀门、窑顶进风管、内部出风口等部件组成了一套坚固的窑脸加固体系。分支进风管道、进风竖向管道固定于窑脸外部,进风水平管道起到拉结作用,窑顶进风管固定于窑顶,实现窑顶对窑脸的有效拉结,增强窑脸与窑身的联系(连接)。③防止砂浆面层与窑脸分离、脱落。砂浆面层用的砂浆与窑脸的材料特性差异很大,所以两者变形无法协调,极易发生砂浆剥离脱落的情况。本发明中的外部进风通道和外部出风通道相当于砂浆面层与窑脸的连接媒介,有效增加了两者的联系。同时对外部进风通道和外部出风通道的外表面进行了粗糙处理,增强了它与砂浆的粘结作用,使其与砂浆面层连接更为紧密。④节能减排。本发明的通风系统为被动式通风系统,根据流体力学规律,实现了气流循环,交换了室内空气,相对于传统风扇、风机等通风装置,本发明实现了自行通风,零耗能、零排放、零污染。⑤保护了建筑原有面貌。本发明的施工工艺中,所有通风管道通过开槽埋入和砂浆抹平的方式,所以其管道基本无外漏,隐藏于结构之中,可保持民居原有面貌。⑥通风可控。本发明的通风系统主要针对家中长期无人居住的情况,当家中有人居住时,可自行通过开窗等方式换气,这样在不需要该通风系统时关掉进风开关阀门、出风开关阀门即可暂停通风系统,也可根据季节、气候等条件,调整进风开关阀门、出风开关阀门来调控通风量。
与相关的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造价降低了15%以上、工期缩短了17%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所述加固型被动式通风系统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所述进风系统中分支进风管道、外部进风通道、进风竖向管道、进风水平管道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所述出风系统中出风竖向管道与所述相关部件(分支出风管道、外部出风通道、出风水平管道)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中(a)为左侧位置出风竖向管道与所述相关部件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中(b)为一个中间位置出风竖向管道与所述相关部件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一个所述进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一个所述出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所述加固型被动式通风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实施例1~2为本发明的所述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被动式通风系统及其施工工艺。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本发明的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被动式通风系统具有碹窑,碹窑具有窑脸1、窑顶15、数个窑孔、位于窑脸外侧面的砂浆面层17。所述的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被动式通风系统还具有位于窑脸1的上部以及窑顶15的底端的数个进风系统A、位于窑脸1的下部的数个出风系统B。
每个所述进风系统A具有主进风管道5、数个分支进风管道2、穿过(横穿过)砂浆面层17的数个外部进风通道3、安装于主进风管道上的数个进风开关阀门12、数个窑顶进风管10、数个内部出风口11,每个所述进风系统A中,主进风管道5分为进风竖向管道51和与进风竖向管道的底端相连通的进风水平管道52,每个所述分支进风管道2的一端(内侧端)皆与进风竖向管道51相连通(贯通)。每个所述分支进风管道2对应设置数个外部进风通道3且对应设置的这数个外部进风通道的一端(内侧端)皆与该分支进风管道固定连接而连通(贯通),每个所述分支进风管道2位于砂浆面层17内且皆通过数对(可以是多对)第一膨胀螺丝4′(以及相配合的连接板或者耳板)固定在窑脸1)的外侧面。进风竖向管道51位于砂浆面层17内且通过数对(可以是多对)第二膨胀螺丝4(以及相配合的连接板或者耳板)固定在窑脸1的外侧面,进风水平管道52横穿过窑脸1上的通孔(横向孔)沿窑顶15的底端向内延伸并通过数对(可以是多对)第三膨胀螺丝16固定在窑顶15的底端面上,进风竖向管道51与进风水平管道52圆角过渡,可使气流顺利通过。数个窑顶进风管10皆设于进风水平管道52的上端且每个所述窑顶进风管10皆插入(与之相对应的)窑顶15的底端面的纵向孔中,窑顶2的底端面的纵向孔与窑顶进风管10一一相对应,数个内部出风口11皆设于进风水平管道52的下端。
每个所述出风系统B具有主出风管道6、数个分支出风管道8、穿过(横穿过)砂浆面层17的数个外部出风通道9、安装于主出风管道上的数个出风开关阀门13、两个内部进风口14。每个所述出风系统B中,主出风管道6分为出风竖向管道61、分别与出风竖向管道的上端和底端相连通的两个出风水平管道62,每个所述分支出风管道8的一端(内侧端)皆与出风竖向管道61相连通(贯通),每个所述分支出风管道8对应设置数个外部出风通道9且对应设置的这数个外部出风通道9的一端(内侧端)皆与该分支出风管道固定连接而连通(贯通)。每个所述分支出风管道8位于砂浆面层17内且皆通过数对第四膨胀螺丝7′(以及相配合的连接板或者耳板)固定在窑脸1的外侧面,出风竖向管道61位于砂浆面层17内且通过数对第五膨胀螺丝7(以及相配合的连接板或者耳板)固定在窑脸1的外侧面。两个出风水平管道62分别横穿过窑脸1上的通孔(横向孔)并从窑脸1的内侧面伸出而形成两个管道伸出端,所述两个管道伸出端的自由端(内侧端)为上述两个内部进风口14。所述两个管道伸出端的侧壁上皆带有耳板621,这两个管道伸出端分别通过耳板621以及(相配合的)数对第六膨胀螺丝7″与窑顶2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出风竖向管道61与出风水平管道62圆角过渡,可使气流顺利通过。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所述的窑孔的数量可以为三个,进风系统A的数量可以为三个,三个进风系统A对应设有三个进风竖向管道51,这三个进风竖向管道51与所述三个窑孔一一相对应、且处于窑孔的中轴线(纵向中心线)上并设于窑孔的窗口上方位置,每个所述进风竖向管道51平行于窑脸1的外侧面,进风水平管道52平行于窑顶15的底端面。每个所述进风系统A中,分支进风管道2的数量可以为八个,其中四个分支进风管道位于进风竖向管道51的左侧,另外四个分支进风管道位于进风竖向管道51的右侧,这八个分支进风管道呈左右对称设置,每个分支进风管道的一端(内侧端)皆与进风竖向管道51相连通,每个分支进风管道可以对应设置三个外部进风通道3,外部进风通道3的总数量为24个。上述窑孔的数量可以为三个,这三个窑孔形成左侧窑孔、右侧窑孔、位于左侧窑孔和右侧窑孔之间的中间窑孔,出风系统B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四个出风系统B对应设有四个出风竖向管道61,这四个出风竖向管道61与三个窑孔相对应而形成左侧位置出风竖向管道、右侧位置出风竖向管道、两个中间位置出风竖向管道,左侧位置出风竖向管道所处的高度位置、右侧位置出风竖向管道所处的高度位置、两个中间位置出风竖向管道所处的高度位置相同,左侧位置出风竖向管道处于左侧窑孔的中轴线(纵向中心线)上并设于左侧窑孔的窗口下方位置,右侧位置出风竖向管道处于右侧窑孔的中轴线(纵向中心线)上并设于右侧窑孔的窗口下方位置,两个中间位置出风竖向管道分别位于中间窑孔的门口左右两侧,每个所述出风竖向管道61平行于窑脸1的外侧面。每个所述出风系统B中,分支出风管道8的数量可以为八个,其中四个分支出风管道位于出风竖向管道61的左侧,另外四个分支出风管道位于出风竖向管道61的右侧,这八个分支出风管道8呈左右对称设置,每个分支出风管道8的一端(内侧端)皆与出风竖向管道61相连通,每个分支出风管道8可以对应设置1-2个外部出风通道(9)。上述进风开关阀门12的数量为一个,进风开关阀门12安装于进风水平管道52上并设于距离窑脸1的内侧面3-10厘米的位置(即进风开关阀门设于靠近窑脸的内侧面位置)。分支进风管道2、进风竖向管道51、进风水平管道52可以由(薄)钢板焊接而成,其横截面形状可以为长方形。内部出风口11可以由(薄)钢板焊接而成,也可以是一段圆形钢管。进风开关阀门12可以为一个插板,能上下移动,可完全隔断或者改变所述进风水平管道52的进风通道的大小,进而改变所述进风水平管道52的进风量的大小,进风开关阀门12可以由(薄)钢板制成。上述出风开关阀门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出风开关阀门13分别安装于所述两个管道伸出端上并设于距离窑脸1的内侧面2-5厘米的位置(即两个出风开关阀门设于靠近窑脸的内侧面位置)。上述分支出风管道8、出风竖向管道61、出风水平管道62可以由(薄)钢板焊接而成,其横截面形状可以为长方形。上述内部进风口14可以由(薄)钢板焊接而成。上述出风开关阀门13可以为一个插板,能上下移动,可完全隔断或者改变所述管道伸出端的出风通道的大小,进而改变所述管道伸出端的出风量的大小,出风开关阀门可以由(薄)钢板制成。上述两个内部进风口14为扩口结构(左细右粗),可以使外排空气更顺畅的进入主出风管道6内。每个所述外部进风通道3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弧形结构(即每个所述外部进风通道的中心线呈弧形),这样可防止雨水进入分支进风管道2。外部进风通道其材料可以为钢塑、铝塑等塑复金属材料,也可为聚丁烯、三丙聚丙烯等塑料材质,要求窑脸外侧面用砂浆抹面形成砂浆面层17后不发生变形;所述外部进风通道3的外表面做粗糙处理(增加表面粗糙度),比如可以是每个所述外部进风通道3的外侧壁上带有多个第一凸起31(或者带有多个凹陷),从而增加砂浆面层17与外部进风通道3的粘结性能。每个所述外部进风通道3可以选用一段钢塑复合管,弯曲成弧形。每个所述外部出风通道9为鹰嘴状,防止风和雨水进入外部出风通道,外部出风通道其材料可以为钢塑、铝塑等塑复金属材料,也可为聚丁烯、三丙聚丙烯等塑料材质,要求窑脸外侧面用砂浆抹面形成砂浆面层17后不发生变形。所述外部出风通道9的外表面做粗糙处理(增加表面粗糙度),比如可以是每个所述外部出风通道9的外侧壁上带有多个第二凸起91(或者带有多个凹陷),从而增加砂浆面层17与外部出风通道9的粘结性能。每个所述外部出风通道9可以选用一段钢塑复合管,弯曲成鹰嘴状。每个所述窑顶进风管10皆为金属材质的圆管(可以是铜质、钢质等金属材质的圆管),其顶端可以为尖角状,每个所述窑顶进风管10的外圆周面上设置(固定,可以是焊接)有同种材料的多个细管(可以是铜质、钢质等金属材质的细管,细管也称作管体)101,多个细管101呈倒刺状分布,呈倒刺状分布的多个细管主要是增加窑顶进气管10与窑顶15的牢固性,使得窑顶进气管10固定于窑顶15上(二者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窑顶进风管10用纱布、过滤网设置反滤层102,防止窑顶的土体进入窑顶进风管10内。工作时,进风水平管道52有风经过,窑顶进风管10的下端气流流速增快,气压减小,窑顶15的湿气被压入进风水平管道52并排出,从而防止窑顶15受潮。房屋(碹窑)有人居住时,可开窗通风,无需此被动式通风系统,可进行关闭。
实施例2: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所述的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被动式通风系统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步骤一,施工量测:测量窑脸1及窑顶15的尺寸,标注构件拟安装位置;
步骤二,构件选取:根据窑脸1、窑顶15的尺寸选取(规格、材料相适应的)外部进风通道3、分支进风管道2、主进风管道5、进风开关阀门12、窑顶进风管10、内部出风口11、外部出风通道9、分支出风管道8、主出风管道6、开关阀门13、内部进风口14、第一膨胀螺丝至第六膨胀螺丝;
步骤三,刻槽穿孔:根据进风水平管道52的规格尺寸对窑顶15刻槽处理,即窑顶的底端面可加工一个缺口,进风水平管道52横穿过窑脸1上的通孔(横向孔,孔洞形状、尺寸依照进风水平管道而定)沿窑顶15的底端向内延伸,进风水平管道的上端伸入所述缺口中,所述缺口对进风水平管道限位,在窑顶进风管10的对应位置,对窑顶15进行钻孔;
步骤四,槽孔填实:构件安装完毕后,窑脸1部位的、窑顶15部位的多余沟槽要用原装泥土填实;
步骤五,砂浆抹面:窑脸内部砂浆抹平,窑脸外部(窑脸外侧面)用砂浆抹面形成砂浆面层(抹面砂浆)17,当砂浆面层17中的砂浆为可透气砂浆时,用砂浆面层17将外部进风通道3的外侧进风口和外部出风通道9的外侧出风口覆盖(当然也可以将外部进风通道的外侧进风口和外部出风通道的外侧出风口外漏),覆盖层厚度为2~3mm(采用2mm),当砂浆面层17中的砂浆为非透气砂浆时,将外部进风通道3的外侧进风口和外部出风通道9的外侧出风口外漏。
本发明工作时,自然界风依次从外部进风通道3、分支进风管道2、进风竖向管道51进入进风水平管道52内,进风水平管道52有风经过,窑顶进风管10的下端气流流速增快,气压减小,窑顶15的湿气被压入进风水平管道52并排出到碹窑内,碹窑内的空气(包括湿气)通过出风系统B排到自然界,具体是碹窑内的空气(包括湿气)通过出风水平管道62上的内部进风口14进入出风系统,依次经过出风水平管道62、出风竖向管道61、分支出风管道8,再从外部出风通道9排出。从而防止窑顶15受潮。房屋(碹窑)有人居住时,可开窗通风,无需此被动式通风系统,可进行关闭。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通风换气将湿气外排至碹窑外部,拉结窑脸防止窑脸倾倒,防止砂浆面层与窑脸分离、脱落,从而解决了房屋(碹窑)长期无人居住而无法通风换气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窑脸前倾破坏以及砂浆面层与窑脸两者无法紧密结合的问题。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保持原有建筑面貌的状态下,实现了建筑自行通风换气,增加了窑脸与窑身的连接性能,增强了砂浆面层与窑脸的粘结性能,具有节能减排、施工工艺简单、造价低、工期短、利于推广等特点。与相关的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造价降低了15%以上、工期缩短了17%以上。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被动式通风系统,具有碹窑,碹窑具有窑脸(1)、窑顶(15)、数个窑孔、位于窑脸外侧面的砂浆面层(1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被动式通风系统还具有位于窑脸(1)的上部以及窑顶(15)的底端的数个进风系统A、位于窑脸(1)的下部的数个出风系统B;
每个所述进风系统A具有主进风管道(5)、数个分支进风管道(2)、穿过砂浆面层(17)的数个外部进风通道(3)、安装于主进风管道上的数个进风开关阀门(12)、数个窑顶进风管(10)、数个内部出风口(11),每个所述进风系统A中,主进风管道(5)分为进风竖向管道(51)和与进风竖向管道的底端相连通的进风水平管道(52),每个所述分支进风管道(2)的一端皆与进风竖向管道(51)相连通,每个所述分支进风管道(2)对应设置数个外部进风通道(3)且对应设置的这数个外部进风通道的一端皆与该分支进风管道固定连接而连通,每个所述分支进风管道(2)位于砂浆面层(17)内且皆通过数对第一膨胀螺丝(4′)固定在窑脸(1)的外侧面,进风竖向管道(51)位于砂浆面层(17)内且通过数对第二膨胀螺丝(4)固定在窑脸(1)的外侧面,进风水平管道(52)横穿过窑脸(1)上的通孔沿窑顶(15)的底端向内延伸并通过数对第三膨胀螺丝(16)固定在窑顶(15)的底端面上,数个窑顶进风管(10)皆设于进风水平管道(52)的上端且每个所述窑顶进风管(10)皆插入窑顶(15)的底端面的纵向孔中,窑顶(15) 的底端面的纵向孔与窑顶进风管(10)一一相对应,数个内部出风口(11)皆设于进风水平管道(52)的下端;
每个所述出风系统B具有主出风管道(6)、数个分支出风管道(8)、穿过砂浆面层(17)的数个外部出风通道(9)、安装于主出风管道上的数个出风开关阀门(13)、两个内部进风口(14),每个所述出风系统B中,主出风管道(6)分为出风竖向管道(61)、分别与出风竖向管道的上端和底端相连通的两个出风水平管道(62),每个所述分支出风管道(8) 的一端皆与出风竖向管道(61)相连通,每个所述分支出风管道(8)对应设置数个外部出风通道(9)且对应设置的这数个外部出风通道(9)的一端皆与该分支出风管道固定连接而连通,每个所述分支出风管道(8)位于砂浆面层(17)内且皆通过数对第四膨胀螺丝(7′)固定在窑脸(1)的外侧面,出风竖向管道(61)位于砂浆面层(17)内且通过数对第五膨胀螺丝(7)固定在窑脸(1)的外侧面,两个出风水平管道(62)分别横穿过窑脸(1)上的通孔并从窑脸(1)的内侧面伸出而形成两个管道伸出端,所述两个管道伸出端的自由端为上述两个内部进风口(14),所述两个管道伸出端的侧壁上皆带有耳板(621),这两个管道伸出端分别通过耳板(621)以及数对第六膨胀螺丝(7″)与窑顶 (15) 的内侧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被动式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窑孔的数量为三个,进风系统A的数量为三个,三个进风系统A对应设有三个进风竖向管道(51),这三个进风竖向管道(51)与所述三个窑孔一一相对应、且处于窑孔的中轴线上并设于窑孔的窗口上方位置,每个所述进风竖向管道(51)平行于窑脸(1)的外侧面,进风水平管道(52)平行于窑顶(15)的底端面;每个所述进风系统A中,分支进风管道(2)的数量为八个,其中四个分支进风管道位于进风竖向管道(51)的左侧,另外四个分支进风管道位于进风竖向管道(51)的右侧,这八个分支进风管道呈左右对称设置,每个分支进风管道对应设置三个外部进风通道(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被动式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窑孔的数量为三个,这三个窑孔形成左侧窑孔、右侧窑孔、位于左侧窑孔和右侧窑孔之间的中间窑孔,出风系统B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出风系统B对应设有四个出风竖向管道(61),这四个出风竖向管道(61)与三个窑孔相对应而形成左侧位置出风竖向管道、右侧位置出风竖向管道、两个中间位置出风竖向管道,左侧位置出风竖向管道所处的高度位置、右侧位置出风竖向管道所处的高度位置、两个中间位置出风竖向管道所处的高度位置相同,左侧位置出风竖向管道处于左侧窑孔的中轴线上并设于左侧窑孔的窗口下方位置,右侧位置出风竖向管道处于右侧窑孔的中轴线上并设于右侧窑孔的窗口下方位置,两个中间位置出风竖向管道分别位于中间窑孔的门口左右两侧,每个所述出风竖向管道(61)平行于窑脸(1)的外侧面;每个所述出风系统B中,分支出风管道(8)的数量为八个,其中四个分支出风管道位于出风竖向管道(61)的左侧,另外四个分支出风管道位于出风竖向管道(61)的右侧,这八个分支出风管道(8)呈左右对称设置,每个分支出风管道(8)对应设置1-2个外部出风通道(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被动式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进风开关阀门(12)的数量为一个,进风开关阀门(12)安装于进风水平管道(52)上并设于距离窑脸(1)的内侧面3-10厘米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被动式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出风开关阀门(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出风开关阀门(13)分别安装于所述两个管道伸出端上并设于距离窑脸(1)的内侧面2-5厘米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被动式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两个内部进风口(14)为扩口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被动式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外部进风通道(3)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弧形结构,每个所述外部进风通道(3)的外侧壁上带有多个第一凸起(31),每个所述外部进风通道(3)选用一段钢塑复合管,弯曲成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被动式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外部出风通道(9)为鹰嘴状,每个所述外部出风通道(9)的外侧壁上带有多个第二凸起(91),每个所述外部出风通道(9)选用一段钢塑复合管,弯曲成鹰嘴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被动式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窑顶进风管(10)皆为金属材质的圆管,每个所述窑顶进风管(10)的外圆周面上固定有同种材料的多个细管(101),多个细管(101)呈倒刺状分布,每个所述窑顶进风管(10)用纱布、过滤网设置反滤层(102)。
10.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被动式通风系统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步骤一,施工量测:测量窑脸(1)及窑顶(15)的尺寸,标注构件拟安装位置;
步骤二,构件选取:根据窑脸(1)、窑顶(15)的尺寸选取外部进风通道(3)、分支进风管道(2)、主进风管道(5)、进风开关阀门(12)、窑顶进风管(10)、内部出风口(11)、外部出风通道(9)、分支出风管道(8)、主出风管道(6)、开关阀门(13)、内部进风口(14)、第一膨胀螺丝至第六膨胀螺丝;
步骤三,刻槽穿孔:根据进风水平管道(52)的规格尺寸对窑顶(15)刻槽处理,即窑顶的底端面加工一个缺口,进风水平管道(52)横穿过窑脸(1)上的通孔沿窑顶(15)的底端向内延伸,进风水平管道的上端伸入所述缺口中,所述缺口对进风水平管道限位,在窑顶进风管(10)的对应位置,对窑顶(15)进行钻孔;
步骤四,槽孔填实:构件安装完毕后,窑脸(1)部位的、窑顶(15)部位的多余沟槽要用原装泥土填实;
步骤五,砂浆抹面:窑脸内部砂浆抹平,窑脸外侧面用砂浆抹面形成砂浆面层(17),当砂浆面层(17)中的砂浆为可透气砂浆时,用砂浆面层(17)将外部进风通道(3)的外侧进风口和外部出风通道(9)的外侧出风口覆盖,覆盖层厚度为2~3mm,当砂浆面层(17)中的砂浆为非透气砂浆时,将外部进风通道(3)的外侧进风口和外部出风通道(9)的外侧出风口外漏。
CN202110244653.4A 2021-03-05 2021-03-05 一种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被动式通风系统及其施工工艺 Active CN1129846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4653.4A CN112984681B (zh) 2021-03-05 2021-03-05 一种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被动式通风系统及其施工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4653.4A CN112984681B (zh) 2021-03-05 2021-03-05 一种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被动式通风系统及其施工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84681A CN112984681A (zh) 2021-06-18
CN112984681B true CN112984681B (zh) 2022-05-06

Family

ID=76352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44653.4A Active CN112984681B (zh) 2021-03-05 2021-03-05 一种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被动式通风系统及其施工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846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6017B (zh) * 2021-11-08 2022-01-25 山东万海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过热保护结构的动力配电箱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6105797U1 (de) * 2015-10-19 2016-11-03 Hadyna - International, Spol. S R.O. Vorrichtung zur Entlüftung und/oder Luftfiltration, insbesondere in Industriehallen
CN106524351A (zh) * 2016-11-15 2017-03-22 大道网络(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台通风管理系统
CN106855287A (zh) * 2017-02-28 2017-06-16 苏州昆仑绿建木结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专用散热风道系统
CN207335060U (zh) * 2017-08-01 2018-05-08 成都尊华荣域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楼宇智能通风系统
KR20180063653A (ko) * 2016-12-02 2018-06-12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부유식 해양 구조물의 기계실 환기 시스템
CN208154716U (zh) * 2018-05-14 2018-11-27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机房高效散热通风系统
CN111457539A (zh) * 2020-04-20 2020-07-28 曾文杰 一种垂直新风隔离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6105797U1 (de) * 2015-10-19 2016-11-03 Hadyna - International, Spol. S R.O. Vorrichtung zur Entlüftung und/oder Luftfiltration, insbesondere in Industriehallen
CN106524351A (zh) * 2016-11-15 2017-03-22 大道网络(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台通风管理系统
KR20180063653A (ko) * 2016-12-02 2018-06-12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부유식 해양 구조물의 기계실 환기 시스템
CN106855287A (zh) * 2017-02-28 2017-06-16 苏州昆仑绿建木结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专用散热风道系统
CN207335060U (zh) * 2017-08-01 2018-05-08 成都尊华荣域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楼宇智能通风系统
CN208154716U (zh) * 2018-05-14 2018-11-27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机房高效散热通风系统
CN111457539A (zh) * 2020-04-20 2020-07-28 曾文杰 一种垂直新风隔离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84681A (zh) 2021-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87488A (zh) 一种双层玻璃幕墙的通风技术和方法及构造
CN105594390B (zh) 地上式柑橘通风贮藏库
CN107062474B (zh) 一种基于蓄能的近零能耗建筑系统
Khoukhi et al. Stack pressure and airflow movement in high and medium rise buildings
CN112984681B (zh) 一种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被动式通风系统及其施工工艺
CN2775171Y (zh) 内循环双层幕墙
CN208998272U (zh) 一种地下车库通风系统
CN207907431U (zh) 一种居民用无动力简易恒温换气系统
CN208312629U (zh) 一种用于建筑架空地面层的主动控制通风系统
CN209942025U (zh) 用于古建筑通风调控的修缮砖组
CN203940565U (zh) 建筑管道井式通风系统
CN209243930U (zh) 气膜吸附式送风通道结构
CN112728672A (zh) 一种耦合于地下建筑结构的地热通风系统及其耦合方法
Korpi et al. Airtightness of timber-framed house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al solutions
CN107940658A (zh) 一种居民用无动力简易恒温换气系统
CN206160367U (zh) 一种用于竹复合综合管廊的通风系统
CN101839076A (zh) 通风、采光、节能良好的15米大进深节地住宅
Chohan et al. Wind Catchers: An Element of Passive Ventilation in Hot, Arid and Humid Region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ir Design and Function. Sustainability 2022, 14, 11088
CN112984656B (zh) 一种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低能耗降温系统及其施工工艺
CN214065164U (zh) 点式住宅中间套穿堂风通透风管道结构
CN212274168U (zh) 一种采用平送竖排新风系统建筑物
CN216481414U (zh) 地铁车站出入口合建排烟机房的布置结构
CN220814214U (zh) 具有新型控温结构的被动式房屋
CN210373951U (zh) 一种隔音通风的建筑工地项目管理板房
CN214536605U (zh) 一种耦合于地下建筑结构的地热通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