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82234A - 一种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82234A CN112982234A CN202110225560.7A CN202110225560A CN112982234A CN 112982234 A CN112982234 A CN 112982234A CN 202110225560 A CN202110225560 A CN 202110225560A CN 112982234 A CN112982234 A CN 1129822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iling
- sleeve
- groove
- block
- handra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15/00—Safety arrangements for slowing, redirecting or stopping errant vehicles, e.g. guard posts or bollards;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damage to roadside structures due to vehicular impact
- E01F15/006—Lane control by movable lane separating barriers, e.g. shiftable barriers, retractable kerbs ; Apparatus or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wheeled b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市政道路建设技术领域,它涉及一种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具体可包括支撑柱、上栏杆、下栏杆、套筒和收纳槽;上栏杆和下栏杆均用于设置在支撑柱上,上栏杆为可伸缩栏杆,下栏杆可相对支撑柱升降、且是由多段依次可拆卸连接而成;支撑柱可缩入或伸出套筒,其中,支撑柱用于缩入套筒内时带动上栏杆和下栏杆缩入收纳槽;支撑柱上设有滑动结构;当下栏杆位于第一位置、且支撑柱伸出套筒时,支撑柱可通过滑动结构沿下栏杆运动,当支撑柱运动至下栏杆相邻两段之间的连接处时,下栏杆的位于连接处一侧、且与上栏杆相对的部分可相对支撑柱升降。其中,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方案,其可以提高起落架操作的便捷性以及适应交通状况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道路建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
背景技术
隔离栏在城市交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城市交通的状况具有不确定性,道路两个方向的交通压力在不同的时段也不尽相同,而隔离栏可以根据需要将道路进行分隔,以缓解道路上的交通压力。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其包括第一支撑柱11、第二支撑柱12、上栏杆51、下栏杆52、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两者间隔设置,第一支撑柱11可相对第一套筒21伸缩,第二支撑柱12可相对第二套筒22伸缩;上栏杆51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支撑柱11上,另一端用于与第二支撑柱12可拆卸连接;下栏杆52的一端设置在第二支撑柱12上,另一端用于与第一支撑柱11可拆卸连接;上栏杆51和下栏杆52两者均为可折叠栏杆。其中,该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具有起架和落架两种状态,在起架状态时,第一支撑柱11和第二支撑柱12均伸出相应的套筒,且上栏杆51和下栏杆52均张开、且连接在第一支撑柱11和第二支撑柱12之间;在落架状态时,上栏杆51折叠收纳在第一支撑柱11内,第一支撑柱11收缩入第一套筒21;下栏杆52折叠收纳在第二支撑柱12内,第二支撑柱12收缩入第二套筒22。
上述的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至少具有以下缺陷:1、该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在起架和落架之间切换时,上栏杆51和下栏杆52需要来回折叠和张开,操作较繁琐;2、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两者安装好后,第一支撑柱11和第二支撑柱12两者在地面3上的位置不能根据实际交通情况进行调整,灵活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主要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操作的便捷性以及适应交通状况的灵活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包括支撑柱、上栏杆、下栏杆和套筒;
所述套筒用于嵌设于所述地面,所述套筒具有用于容置支撑柱的收纳腔;所述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还包括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包括设置在套筒侧壁上的第一槽段以及设置在地面上的第二槽段,第一槽段与第二槽段连接;
所述上栏杆和下栏杆均用于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上栏杆为可伸缩栏杆,所述下栏杆可相对支撑柱升降、且是由多段依次可拆卸连接而成;所述支撑柱可缩入或伸出所述套筒,其中,所述支撑柱用于缩入所述套筒内时带动所述上栏杆和下栏杆缩入所述收纳槽,且下栏杆相对支撑柱上升至与上栏杆的下侧相抵,且上栏杆的上侧与地面平齐;所述套筒上设有推动结构,所述推动结构用于将下栏杆从收纳槽的底部推至第一位置,所述下栏杆在所述第一位置时与地面平齐;所述支撑柱上设有滑动结构;当所述下栏杆位于第一位置、且支撑柱伸出所述套筒时,所述支撑柱可通过滑动结构沿所述下栏杆运动,其中,当支撑柱运动至下栏杆相邻两段之间的连接处时,所述下栏杆的位于连接处一侧、且与上栏杆相对的部分可相对所述支撑柱升降;
其中,所述推动结构包括推块,以通过推块推动下栏杆运动;其中,所述套筒的侧壁上设有槽体,所述推块位于所述槽体内、且与槽体滑动配合;推块用于沿槽体运动,以推动下栏杆;
所述推块上设有第一斜面,所述下栏杆上设有第二斜面,所述推块用于沿水平方向运动,且通过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配合,以推动下栏杆运动;
所述推块用于将下栏杆推动至第一位置时与套筒卡接;所述推块上设有卡扣,所述推块用于将下栏杆推动至第一位置时通过所述卡扣与套筒卡接。
可选的,所述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还包括止挡块,所述止挡块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槽体的上端,所述止挡块用于将推块止挡在所述槽体内。
可选的,所述卡扣用于与所述止挡块卡接。
可选的,在所述下栏杆的相邻两段中,其中一段的端部设有插槽,另一段上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用于沿所述下栏杆的长度方向与插槽插接配合,以连接或分离相邻的两段。
可选的,所述下栏杆上设有沿下栏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限位导向槽,所述活动块用于卡接在限位导向槽内、且可沿所述限位导向槽滑动。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在落架时只需要操作支撑柱,将支撑柱收缩入套筒内即可,上栏杆和下栏杆两者在支撑柱的带动下自动缩入收纳槽内,相对于现有技术,无需对上栏杆和下栏杆额外进行折叠等操作;
2、上述的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在起架时只需将支撑柱从套筒内伸出,然后将下栏杆移动至支撑柱上的设定位置即可,也无需对上栏杆和下栏杆额外进行伸展等操作,从而使得本发明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的操作便捷性更佳;
3、由于支撑柱伸出套筒后其位置可调,从而可以灵活地适应不同的交通情况,从而其灵活性更佳。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在起架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在起架状态时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在落架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在落架状态时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9是图8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在落架状态时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的支撑柱与上栏杆和下栏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在落架状态时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的支撑柱与上栏杆和下栏杆连接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在起架状态时支撑柱侧向横移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4是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在起架状态时支撑柱侧向横移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F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地面;2、支撑柱;3、套筒;4、上栏杆;5、下栏杆;6、收纳槽;7、支撑块;8、把手;9、推块;10、止挡块;11、弹性件;21、滑槽;22、升降槽;23、卡槽;24、第二滑块;31、槽体;41、避位槽;51、限位滑槽;52、第二斜面;53、活动块;54、插槽;81、第一滑块;91、第一斜面;101、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其包括支撑柱2、上栏杆4、下栏杆5和套筒3。套筒3用于嵌设于地面1,优选的,套筒3可以固定在地面1内,套筒3的上端面与地面1平齐。套筒3具有收纳腔,支撑柱2可以容置在该收纳腔内。本发明的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还包括收纳槽6,收纳槽6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第一槽段设置在套筒3的侧壁上,第二槽段设置在地面1上。
上栏杆4和下栏杆5均用于设置在支撑柱2上,上栏杆4为可伸缩栏杆,上栏杆4可以根据需要伸长或缩短。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上栏杆4可以包括筒体和杆体,杆体设置在筒体上、且可相对筒体伸缩。杆体可以与筒体的内壁滑动配合,以沿筒体的内壁伸缩。其中,上栏杆4通过筒体或杆体的一端与支撑柱2连接。优选的,支撑柱2上端的侧部可以设有安装槽,上栏杆4的一端用于插入安装槽、且通过螺丝固定在支撑柱2上,如此使上栏杆4可相对支撑柱2拆卸,方便维修或更换。
前述的下栏杆5可相对支撑柱2升降,下栏杆5与上栏杆4配合对道路进行隔离。下栏杆5可以是由多段依次可拆卸连接而成。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下栏杆5的相邻两段中,其中一段的端部设有插槽54,另一段上设有活动块53,活动块53用于沿下栏杆5的长度方向与插槽54插接配合,以连接或分离相邻的两段。优选的,活动块53可以与插槽54过渡配合,当活动块53插接入插槽54内时,活动块53将下栏杆5的相邻两段连接到一起,且保持相对固定。当活动块53退出插槽54时,下栏杆5的相邻两段分离,实现相对拆卸的目的。为了提高活动块53的运动精度,下栏杆5上还可以设有限位导向槽,该限位导向槽可以为燕尾槽等,活动块53卡接在该限位导向槽内,限位导向槽沿下栏杆5的长度方向延伸,活动块53用于沿该限位导向槽滑动,以插入或退出插槽54。
前述的支撑柱2可缩入或伸出套筒3,优选的,如图4所示,支撑柱2具有与套筒3的内孔相适配的外形形状,比如可以均呈方形。支撑柱2可以与套筒3的内孔滑动配合。其中,如图6和图7所示,支撑柱2用于缩入套筒3内时带动上栏杆4和下栏杆5缩入收纳槽6,且下栏杆5相对支撑柱2上升至与上栏杆4的下侧相抵,且上栏杆4的上侧与地面1平齐。具体来说,如图8和图9所示,当支撑柱2缩入套筒3内时,此时本发明的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处于落架状态,在该状态下,上栏杆4和下栏杆5也缩入地面1上的收纳槽6内。而下栏杆5上升至与上栏杆4的下侧相抵,可以节省收纳槽6的体积,使收纳槽6的深度不至于太深,只需等于上栏杆4和下栏杆5两者的高度之和即可。
前述的套筒3上还设有推动结构,该推动结构用于将下栏杆5从收纳槽6的底部推至第一位置,下栏杆5在第一位置时与地面1平齐。支撑柱2上设有滑动结构;如图12和图13所示,当下栏杆5位于第一位置、且支撑柱2伸出套筒3时,支撑柱2可通过滑动结构沿下栏杆5运动,其中,当支撑柱2运动至下栏杆5相邻两段之间的连接处时,下栏杆5的位于该连接处一侧、且与上栏杆4相对的部分501可相对支撑柱2升降,具体来说,下栏杆5在该连接处的相邻两段可拆卸,且拆卸下来的与上栏杆4相对的部分501可相对支撑柱2升降。
在上述示例中,本发明的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具有起架和落架两种状态,如图6所示,在落架状态时,支撑柱2缩入套筒3内,上栏杆4和下栏杆5在支撑柱2的带动下运动,也缩入收纳槽6内,优选的,如图8所示,在该落架状态,下栏杆5位于上栏杆4的下方,套筒3以及上栏杆4的上端面均与地面1平齐,以使地面1更加美观。如图2所示,在起架状态,支撑柱2伸出套筒3,上栏杆4在支撑柱2的带动下伸出收纳槽6,作业人员可以手动调节下栏杆5,使下栏杆5沿支撑柱2上升,以与上栏杆4配合对道路进行隔离。其中,如图12所示,当道路上的交通状况发生改变,使隔离的长度需要缩短时,可以将下栏杆5下降至与地面1平齐的第一位置,在该位置推动结构对下栏杆5提供支撑,使下栏杆5可以稳定在该位置,然后可以移动伸出套筒3的支撑柱2,使支撑柱2沿下栏杆5运动,以缩短隔离距离,当支撑柱2运动至下栏杆5相邻两段之间的连接处时,上栏杆4随支撑柱2一起收缩以适应缩短后的隔离距离,于此同时,可以将下栏杆5在该连接处进行拆卸,其中,可以移动与上栏杆4相对的部分501,使该部分与上栏杆4配合进行隔离,而另外一部分502仍然位于收纳槽6内、并与地面1保持平齐,以保持地面1的美观。
上述的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在落架时只需要操作支撑柱2,将支撑柱2收缩入套筒3内即可,上栏杆4和下栏杆5两者在支撑柱2的带动下自动缩入收纳槽6内,相对于现有技术,无需对上栏杆4和下栏杆5额外进行折叠等操作;另外,上述的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在起架时只需将支撑柱2从套筒3内伸出,然后将下栏杆5移动至支撑柱2上的设定位置即可,也无需对上栏杆4和下栏杆5额外进行伸展等操作,从而使得本发明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的操作便捷性更佳。另外,由于支撑柱2伸出套筒3后其位置可调,从而可以灵活地适应不同的交通情况。
为了提高上栏杆4和下栏杆5两者隔离道路的稳定性,优选的,如图2所示,前述支撑柱2和套筒3的数量可以均为两个,两个套筒3依次间隔设置、且与各支撑柱2一一对应。其中,上栏杆4和下栏杆5用于设置在两个支撑柱2之间。具体来说,上栏杆4和下栏杆5两者的一端用于与一个支撑柱2连接,两者的另一端用于与另一个支撑柱2连接,由于上栏杆4和下栏杆5两者的端部均有支撑柱2进行支撑,从而稳定性更佳。
如图4所示,前述套筒3的底端可以封闭,套筒3的下部可以设有支撑板101,支撑板101可相对套筒3升降,支撑板101用于对支撑柱2提供支撑。支撑板101与套筒3的底部之间设有弹性件11。该弹性件11可以为弹簧或柔性塑胶件等。在本示例中,当支撑柱2缩入套筒3内时,位于底部的支撑板101可以对支撑柱2提供支撑,并且可以缓冲支撑柱2下降的冲击力,防止支撑柱2在下降时发生撞击损伤。
为了使支撑柱2在伸出套筒3时可以稳定地立于地面1,优选的,前述的支撑柱2上可以设有支撑结构,支撑柱2用于伸出套筒3时通过该支撑结构支撑于地面1。如图3所示,该支撑结构可以包括支撑块7,支撑块7设置在支撑柱2的底部,支撑块7可相对支撑柱2的侧面伸缩,支撑块7用于在支撑柱2伸出套筒3时伸出支撑柱2的侧面,以对支撑柱2提供支撑。支撑块7还用于在支撑柱2收缩入套筒3内时缩入支撑柱2内,以不影响支撑柱2的收缩。
上述的支撑块7可以呈燕尾结构,支撑柱2的底部设有与支撑块7的外形相适配的滑槽结构,支撑块7与该滑槽结构插接配合,支撑块7伸出滑槽结构时可以对支撑柱2提供稳定的支撑,支撑块7缩入滑槽结构时又不影响支撑柱2回缩入套筒3。
为了提高支撑的稳定性,前述支撑块7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且设置在支撑柱2的相背的两侧。优选的,该两个支撑块7可以对称设置。
为了方便从支撑柱2内抽出支撑块7,优选的,前述的支撑块7上可以设有把手槽。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从套筒3内抽出支撑柱2,优选的,支撑柱2的顶端也可以设有把手槽。
如图6和图7所示,前述上栏杆4的上侧可以与支撑柱2的上端面平齐,如此当支撑柱2缩入套筒3、且上栏杆4缩入收纳槽6内时,可以使上栏杆4和支撑柱2两者的上端面同时与地面1保持平齐,以保持地面1的美观。
为了实现下栏杆5可相对支撑柱2升降的目的,如图10所示,前述支撑柱2的侧面可以设有升降槽22,下栏杆5以及其与上栏杆4相对的部分501均用于沿该升降槽22升降。升降槽22贯通支撑柱2的下端,使下栏杆5可以从升降槽22的下端滑出。前述上栏杆4的一端位于升降槽22的顶端,使支撑柱2在落架时,下栏杆5可以相对支撑柱2滑动至与上栏杆4的下侧相抵的位置,如此可以节省收纳槽6在高度方向的体积。在本示例中,下栏杆5可以根据需要滑入或滑出升降槽22,当下栏杆5滑出升降槽22时,下栏杆5可以作为轨道为支撑柱2的侧向移动进行导向。如图14所示,当支撑柱2沿下栏杆5侧向移动至所需位置时,下栏杆5可以在相邻两段之间的连接处进行拆卸,其中,拆卸下来的与上栏杆4相对的部分501可以沿升降槽22上升,以与上栏杆4配合进行道路隔离。
为了方便移动下栏杆5,优选的,如图11所示,本发明的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还可以包括把手8,把手8位于支撑柱2的内部,以不影响支撑柱2相对套筒3的收缩。把手8用于与下栏杆5连接,以带动下栏杆5升降。
如图11所示,前述支撑柱2的侧面可以设有滑槽21,把手8的一端位于滑槽21内,以沿滑槽21带动下栏杆5升降。
在上述示例中,如图11所示,当上栏杆4和下栏杆5均收缩入收纳槽6内时,下栏杆5的上侧与上栏杆4的下侧相抵,此时把手8也沿滑槽21上升至极限位置,为了防止把手8在该极限位置伸出地面1,优选的,把手8超出下栏杆5部分的高度小于上栏杆4的高度。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把手8从上方与下栏杆5连接,上栏杆4的下侧设有用于对把手8避位的避位槽41。当上栏杆4和下栏杆5均收缩入收纳槽6内、且下栏杆5的上侧与上栏杆4的下侧相抵时,把手8的超出下栏杆5的部分伸入避位槽41内。
如图3所示,前述滑槽21的侧壁可以设有用于卡固把手8的卡槽23,当把手8带动下栏杆5上升至与上栏杆4相配合的隔离位置时,把手8可以卡固在卡槽23内,由于把手8与下栏杆5连接,从而可以起到稳固下栏杆5的作用。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前述的把手8可以卡接在下栏杆5上,使把手8可以带动下栏杆5稳定的升降。把手8还可沿下栏杆5的长度方向滑动,把手8用于沿下栏杆5的长度方向滑入或滑出上述的卡槽23内。当把手8滑入卡槽23内时,把手8可以将下栏杆5固定在当前位置;当把手8滑出卡槽23内时,把手8又可带动下栏杆5自由升降。
如图11所示,前述的下栏杆5上可以设有限位滑槽51,限位滑槽51在下栏杆5上沿长度方向延伸。把手8上设有第一滑块81,该第一滑块81与把手8相对固定,比如可以通过螺丝固定等。把手8通过该第一滑块81卡接于限位滑槽51,且通过第一滑块81沿限位滑槽51滑动。其中,上述的限位滑槽51可以为燕尾槽,第一滑块81可以为与燕尾槽相适配的燕尾块。在本示例中,把手8与下栏杆5两者在高度方向上卡接固定,但是在长度方向上滑动配合。
为了实现前述滑动结构的功能,使支撑柱2可通过滑动结构沿下栏杆5运动,优选的,如图15所示,前述的下栏杆5上可以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限位滑槽51,滑动结构包括第二滑块24,该第二滑块24设置在支撑柱2下端,第二滑块24与支撑柱2相对固定,比如可以通过螺丝固定等。第二滑块24用于与限位滑槽51卡接,且与限位滑槽51滑动配合。在本示例中,第二滑块24卡接入限位滑槽51时,使支撑柱2与下栏杆5两者在高度方向上相对固定;与此同时,支撑柱2还可通过第二滑块24沿限位滑槽51滑动,以实现支撑柱2的侧向横移。
为了实现前述推动结构的功能,使推动结构可以将下栏杆5从收纳槽6的底部推至与地面1平齐的第一位置,优选的,如图3所示,推动结构可以包括推块9,以通过推块9推动下栏杆5运动。前述套筒3的侧壁上设有槽体31,推块9位于槽体31内、且与槽体31滑动配合。推块9用于沿槽体31运动,以推动下栏杆5。在本示例中,槽体31可以为推块9的运动导向,以提高推块9的运动精度。
如图5所示,前述的推块9上可以设有第一斜面91,下栏杆5上设有第二斜面52(如图10所示),推块9用于沿水平方向运动,且通过第一斜面91与第二斜面52配合,以推动下栏杆5运动。在本示例中,推块9可以将自身的水平运动转化为下栏杆5的上升运动。
前述的推块9在将下栏杆5推至与地面1平齐的第一位置时,为了将推块9和下栏杆5保持在该位置,优选的,推块9用于将下栏杆5推动至第一位置时与套筒3卡接,如此可以将推块9稳固在当前位置,从而使下栏杆5也能够在第一位置保持稳定。推块9上可以设有卡扣,推块9用于将下栏杆5推动至第一位置时通过卡扣与套筒3卡接。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还可以包括止挡块10,该止挡块10可拆卸地设置在槽体31的上端,比如止挡块10可以通过螺丝与套筒3连接。止挡块10用于将推块9止挡在槽体31内,以防止推块9从槽体31内脱出。其中,当止挡块10安装在槽体31的上端时,推块9上的卡扣可以通过止挡块10与套筒3连接,具体来说,卡扣用于与止挡块10卡接。
下面介绍一下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优选实施例。
本发明在于设计一种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其具有起架和落架两种状态。在落架状态时,支撑柱2收缩入套筒3,上栏杆4和下栏杆5两种在支撑柱2的带动下收缩入收纳槽6,此时,下栏杆5的上侧与上栏杆4的下侧平齐,支撑柱2以及上栏杆4两者的上端面与地面1平齐, 如此可以使地面1的外观更加美观。在起架状态时,支撑柱2伸出套筒3,上栏杆4在支撑柱2的带动下伸出收纳槽6。此时可以将支撑柱2底部两侧的支撑块7伸出支撑柱2,两个支撑块7与地面1接触,且相互配合将支撑柱2稳定地支撑在地面1上。然后可以通过把手8移动下栏杆5,使下栏杆5伸出收纳槽6、且沿支撑柱2上升至合适位置,以与上栏杆4配合对道路进行隔离。当交通状况发生改变需要缩短隔离长度时,可以通过把手8将下栏杆5移动至与地面1平齐的位置,并通过推块9抵住下栏杆5,推块9通过卡扣与套筒3卡接固定,推块9可以将下栏杆5稳固在与地面1平齐的第一位置,此时下栏杆5滑出支撑柱2上的升降槽22,且正好位于支撑柱2的下侧,支撑柱2可通过第二滑块24沿下栏杆5上的限位滑槽51滑动,第二滑块24在高度方向上与限位滑槽51卡接,从而可以维持下栏杆5在当前第一位置的稳定性。当支撑柱2移动至下栏杆5相邻两段之间的连接处时,可以移动该连接处一侧的活动块53,使下栏杆5在该连接处被拆分为两部分,其中与上栏杆4相对的部分501可以沿升降槽22上升至合适位置,以与收缩后的上栏杆4配合继续对道路进行隔离;而下栏杆5的另外一部分502仍然位于与地面1平齐的第一位置,使地面1该部分的外观可以保持美观的外形。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上述各示例中相关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具体对于各种组合情况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柱(2)、上栏杆(4)、下栏杆(5)和套筒(3);
所述套筒(3)用于嵌设于所述地面(1),所述套筒(3)具有用于容置支撑柱(2)的收纳腔;所述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还包括收纳槽(6),所述收纳槽(6)包括设置在套筒(3)侧壁上的第一槽段以及设置在地面(1)上的第二槽段,第一槽段与第二槽段连接;
所述上栏杆(4)和下栏杆(5)均用于设置在所述支撑柱(2)上,所述上栏杆(4)为可伸缩栏杆,所述下栏杆(5)可相对支撑柱(2)升降、且是由多段依次可拆卸连接而成;所述支撑柱(2)可缩入或伸出所述套筒(3),其中,所述支撑柱(2)用于缩入所述套筒(3)内时带动所述上栏杆(4)和下栏杆(5)缩入所述收纳槽(6),且下栏杆(5)相对支撑柱(2)上升至与上栏杆(4)的下侧相抵,且上栏杆(4)的上侧与地面(1)平齐;所述套筒(3)上设有推动结构,所述推动结构用于将下栏杆(5)从收纳槽(6)的底部推至第一位置,所述下栏杆(5)在所述第一位置时与地面(1)平齐;所述支撑柱(2)上设有滑动结构;当所述下栏杆(5)位于第一位置、且支撑柱(2)伸出所述套筒(3)时,所述支撑柱(2)可通过滑动结构沿所述下栏杆(5)运动,其中,当支撑柱(2)运动至下栏杆(5)相邻两段之间的连接处时,所述下栏杆(5)的位于连接处一侧、且与上栏杆(4)相对的部分(501)可相对所述支撑柱(2)升降;
其中,所述推动结构包括推块(9),以通过推块(9)推动下栏杆(5)运动;其中,所述套筒(3)的侧壁上设有槽体(31),所述推块(9)位于所述槽体(31)内、且与槽体(31)滑动配合;推块(9)用于沿槽体(31)运动,以推动下栏杆(5);
所述推块(9)上设有第一斜面(91),所述下栏杆(5)上设有第二斜面(52),所述推块(9)用于沿水平方向运动,且通过第一斜面(91)与第二斜面(52)配合,以推动下栏杆(5)运动;
所述推块(9)用于将下栏杆(5)推动至第一位置时与套筒(3)卡接;所述推块(9)上设有卡扣,所述推块(9)用于将下栏杆(5)推动至第一位置时通过所述卡扣与套筒(3)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还包括止挡块(10),所述止挡块(10)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槽体(31)的上端,所述止挡块(10)用于将推块(9)止挡在所述槽体(3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用于与所述止挡块(10)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栏杆(5)的相邻两段中,其中一段的端部设有插槽(54),另一段上设有活动块(53),所述活动块(53)用于沿所述下栏杆(5)的长度方向与插槽(54)插接配合,以连接或分离相邻的两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栏杆(5)上设有沿下栏杆(5)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限位导向槽,所述活动块(53)用于卡接在限位导向槽内、且可沿所述限位导向槽滑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25560.7A CN112982234A (zh) | 2021-03-01 | 2021-03-01 | 一种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25560.7A CN112982234A (zh) | 2021-03-01 | 2021-03-01 | 一种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82234A true CN112982234A (zh) | 2021-06-18 |
Family
ID=76351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225560.7A Withdrawn CN112982234A (zh) | 2021-03-01 | 2021-03-01 | 一种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982234A (zh) |
-
2021
- 2021-03-01 CN CN202110225560.7A patent/CN112982234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345324B2 (en) | Drawer pull-out guide | |
US8777340B2 (en) | Pull-out guide for drawers | |
CN107558728B (zh) | 液压爬模爬升姿态调整装置、液压爬模及姿态调整方法 | |
EP1336360A3 (en) | Storage structure | |
CN204802624U (zh) | 自动下料装置 | |
CN112982234A (zh) | 一种道路交通压力调节组件 | |
CN101438901B (zh) | 支承结构和家具 | |
CN112982244A (zh) | 一种道路活动隔离栏结构 | |
CN112982225A (zh) | 一种路障装置 | |
CN112982235A (zh) | 一种市政道路隔离装置 | |
CN106766523A (zh) | 冰箱及其搁物架 | |
CN106693332B (zh) | 一种具有伸臂补偿功能的篮球架 | |
CN108162312B (zh) | 一种仪表盘模具拉钩结构 | |
TWI481363B (zh) | 用於抽屜之縮回裝置 | |
ITMI20070337U1 (it) | Dispositivo di arresto ammortizzato per ante e porte scorrevoli | |
CN205955637U (zh) | 一种具有可伸缩支撑结构的梯子梯脚 | |
CN211763107U (zh) | 扁担式无座斜顶机构 | |
ES2332909T3 (es) | Dispositivo guiado de camarin de ascensor para un ascensor sin sala de maquinas. | |
CN210008776U (zh) | 一种扶手收合结构 | |
CN204488052U (zh) | 一种折叠式3d打印机 | |
CN212591294U (zh) | 一种婴儿床的床护栏升降连接结构 | |
CN210988910U (zh) | 一种带电动推杆升降控制系统的茶几 | |
CN219183273U (zh) | 一种设置有升降结构更换展品的展柜 | |
CN217996402U (zh) | 一种电梯维修调试用保护装置 | |
CN109881943B (zh) |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18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