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749C - 对太阳辐射的收集及将其变换为电能 - Google Patents
对太阳辐射的收集及将其变换为电能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749C CN1129749C CN96180103A CN96180103A CN1129749C CN 1129749 C CN1129749 C CN 1129749C CN 96180103 A CN96180103 A CN 96180103A CN 96180103 A CN96180103 A CN 96180103A CN 1129749 C CN1129749 C CN 112974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lector
- equipment
- solar radiation
- paravent
- recei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141 low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DGAQECJNVWCQMB-PUAWFVPOSA-M Ilexoside XXIX Chemical compound C[C@@H]1CC[C@@]2(CC[C@@]3(C(=CC[C@H]4[C@]3(CC[C@@H]5[C@@]4(CC[C@@H](C5(C)C)OS(=O)(=O)[O-])C)C)[C@@H]2[C@]1(C)O)C)C(=O)O[C@H]6[C@@H]([C@H]([C@@H]([C@H](O6)CO)O)O)O.[Na+] DGAQECJNVWCQMB-PUAWFVPOSA-M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08 so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734 sod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Molybdenum Chemical compound [Mo]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Sodium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Na+].[Cl-]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449 bri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0 molybde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33 molybden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57 Black-body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287680 Garcinia dulc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03 everyda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2 fr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61 inert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62 lightweigh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6 parie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53 quartz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80 sodium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50/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olar heat collectors
- F24S50/6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olar heat collectors responsive to win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23/00—Arrangements for concentrating solar-rays for solar heat collectors
- F24S23/70—Arrangements for concentrating solar-rays for solar heat collectors with reflectors
- F24S23/71—Arrangements for concentrating solar-rays for solar heat collectors with reflectors with parabolic reflective surfa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30/00—Arrangements for moving or orienting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 F24S30/40—Arrangements for moving or orienting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for rotary movement
- F24S30/45—Arrangements for moving or orienting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for rotary movement with two rotation axes
- F24S30/452—Vertical primary axi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30/00—Arrangements for moving or orienting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 F24S2030/10—Special components
- F24S2030/14—Movement guiding means
- F24S2030/145—Track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Mounting And Adjusting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Centrifugal Separators (AREA)
Abstract
用于收集和会聚太阳辐射以产生电能的设备,此设备(1)包括一可旋转的反射器(3),它被作枢轴转动到一侧以便能位于一垂直位置或降低到一水平位置之间。在水平时,反射器被一围绕着的挡风屏(13)保护以防遭受强风。反射器(3)最好为抛物面的并被安装成能将太阳辐射集聚和反射进接收器(5)。
Description
本发明是关于收集和会聚太阳辐射以产生电能的设备。具体说,本发明特别涉及到太阳能反射器的安装。另外还描述了太阳辐射接收器和抛物面反射器的结构特点。
通过由适当的反射器例如抛物槽式系统、平面镜阵列系统和抛物面反射器系统对太阳能集聚而产生的热能进行变换来产生电能的系统是公知的。
在一抛物面反射器(parabolic reflector dish)系统中,一个或多个各自具有一反射表面的抛物面反射器被在方位和高度上加以驱动,以便能跟踪太阳的昼夜和季节运动来收集并会聚太阳辐射到达相应的接收器。在接收器处,由太阳辐射集聚所产生的热能通常被从接收器导引到热机、发电机等来产生电能。
为了使一抛物面反射器系统具有最大的效率,抛物面反射器的面积必须尽可能的大。这一点可由大量的小型反射器、或者仅由一个或少量的非常大的反射器来实现。
在由许多反射器构成的系统中,为使每一反射器能精确跟踪太阳的运动而须设置等量的驱动系统,成本极高。因而经常采用大型抛物面反射器。
未经聚焦的太阳辐射在地平面具有最大太阳能通量1000w/m2。在纬度30°与35°之间,每天未聚焦太阳辐射的平均功率约为700w/m2。因此在一典型系统效率为约30%时,为产生1MW的电能将需要约4~5000m2即约直径75m的抛物面反射器。
为了安装和移动这样的反射器来跟踪太阳需要很大的反射器支撑结构。而且,大的反射器对风将产生一相当大的截断面,因而为保持对太阳的精确的对准,此反射器支撑结构必须被作成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风力。在很大的风中,反射器和支撑结构均易于受到损坏,因而两者均必须被加强来抵御偶然的强风的作用。增强反射器和支撑结构使得反射器质量增加,而导致它们的成本及用于移动反射器以跟踪太阳的系统的成本增加。
通常抛物面反射器还要作常平架式安装,亦即使得能围绕一位于反射器中心的平面中的轴旋转。这样的安装使得反射器能利用简单的驱动装置在方位和高度上运动,而反射器的质量能得到平衡。然而,反射器的常平架式安装意味着此反射器必须被支撑来围绕一处于地面之上等于反射器的半径的高度的轴旋转。在大风的情况下,这样的反射器不能移出风路,因此反射器支撑结构必须增强而使其质量和成本增加。
由于这些因素,当前的抛物面太阳辐射反射器的大小被限制在10m与15m之间的直径。因而为产生大量的功率就需要数个这样的反射器(生成与一单个的75m直径的反射器同样的功率需要25个直径15m的反射器),如上所述这是极其昂贵的。
FR-A-2535033揭示了一可定向的太阳能收集器。在保安全位置,此可定向太阳能收集器的反射器被置于一接近等于或低于任何运行位置中它的最低部分所占据的水平平面。在安置该收集器的位置设置用于结构和支撑装置防风的装置。支撑装置包括有提升和定向装置,将结构连接到基板并被至少一驱动部件驱动来控制至少在现场的表面定向及其相对于所述水平面的升高。还设置有将所测得风速与预定的最大允许风速相比较的装置,此最大允许风速可根据场所改变,以便在如果可行的情况下按照场所将结构定向为大于或等于可与所测得风速相容的最小值。
为使FR-A-2535033中揭示的设备避免阻碍辐射达到反射器的一部分,必须设置装置来升高反射器以使其不会有因地面上的洞或倾斜所产生的阴影。
按照本发明,收集和会聚太阳辐射的设备包括:反射器;用于使反射器围绕基本上垂直的第一轴旋转的装置;用于使反射器围绕第二轴作枢轴旋转的装置,此第二轴位于与垂直轴平行但不重合的平面内,此枢轴旋转装置能将反射器有效地作枢轴转动使之处于反射器的周边位于基本上水平的平面内的第一位置与反射器的周边位于基本上垂直的平面内的第二位置之间的任何位置上;和围绕垂直轴伸展的至少部分地包围位于第一位置中的反射器的周边的挡风屏,此挡风屏的高度被作成使其上边缘与第一位置中的反射器的周围边缘处于相同水平或者高出后者,其特征是:该挡风屏是可转动的和其上面形成有切除部分;此切除部分可加以定向来防止在当反射器处于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之间时阻碍太阳辐射到达反射器。
因此采用这样的配置(其中,第二轴最好基本上保持水平),反射器和其所用的支撑结构仅需足以承受中等风的强度,而使得包含用于移动反射器跟随太阳运动的装置在内的设备的成本能保持最小。在大风的情况下,可将反射器降低到水平的第一位置,使之低于挡风屏的上水平面,从而保护反射器不受风的损坏。挡风屏充分地向下伸展以阻止风从下面抵达反射器,而整个设备在当反射器处于水平位置中时从任一方向均对风呈现一很低的轮廓,从而使得即使在相当频繁地发生强风的场所也能应用大直径的反射器。
本技术领域的熟知人员将会理解,可能存在许多类型的反射器支撑结构能被用于提供根据本发明的“非常平架”式反射器安装。但为使反射器支撑结构在机构上的复杂性最低,第二轴最好相对于第一垂直轴是固定的。
相应地,此反射器被安装成能相对一托架作枢轴支承,该托架可围绕第一垂直轴旋转。挡风屏可被安装成随此托架旋转。这在第二轴位于挡风屏的周边之内时是有利的,很容易理解,为了使挡风屏不致屏蔽或防碍在第二升高的位置中反射器的较低部分,可将当反射器处于第二位置中时挡风屏的对应于被第二轴对着的部分的一部分割除。这样的配置减轻了挡风屏的质量,并且因为它被安装成随托架旋转,当反射器因强风而被降低时整个设备可被旋转来将挡风屏的被切割部分置于设备的背风侧,以防止风由下面到达反射器。
为使设备对强风呈现最低的可能轮廓,当反射器处于第一水平位置中时挡风屏的下边缘最好靠近地面而此第二轴在挡风屏的下边缘之上的高度最好等于或大于第二轴与反射器周边之间的最大水平距离。这就是说,在第二垂直位置中反射器的最低边缘靠近但不能接触地面。
此设备设置有用于旋转和枢轴转动反射器以便如现有技术中那样跟踪太阳运动的装置。此外还可设置有检测风速和风向以及在所测得的风速超过一预定速度、亦即可能损坏反射器的风速时将反射器降低到第一位置的装置。用来旋转反射器的装置如上所述可适用于将反射器旋转使得挡风屏的任一被切割部分均位于设备的背风处,第二轴与所测得的风向垂直。众所周知,风速有可能在一段很短的时间内增加,因而将反射器降低到第一位置的装置可适用于迅速降低反射器。旋转反射器的装置也可适用于迅速转动设备以便将挡风屏的被切割部分置于背风处。或者,由于为跟踪太阳而作的反射器的旋转相当地慢,仅需要较低功率的旋转驱动器,可以设置挡风屏的一可拆卸部分,用来遮盖挡风屏的被切割部分或者该部分所经过的弧段,这较之设置一高速旋转驱动器要较便宜。
普通设备的再一个问题是从太阳辐射到电能的有效变换。这一问题对太阳辐射通过很大面积采集而被反射到和会聚在一很小面积中的情况尤为重要。大量的太阳能在一很小面积中的集聚将产生热能的高度密集,而存在一接收设备能允许的不致损坏的最大太阳能功率密度的实际极限。
最好此反射器为一点聚焦抛物面反射器,并在位于邻近反射器的焦点设置用于吸收由反射器收集和集聚到其上面的太阳辐射并产生电能的接收器。
适当地,此接收器具有一小孔,太阳辐射通过此孔进入一可以是所谓的“黑体吸收器”的、并伸出在孔的后面的空腔。构成此空腔的壁层最好采用适于吸收大部分入射在其面上的太阳辐射(而反射此太阳辐射最小)并将热量传导给围绕此空腔壁的一高压槽中所含的工质的材料,设置有使被加热的工质循环流通到一热机或发电机的装置,以便将此热工质所传载的热能变换成电能,此循环装置再将冷却的工质回送到高压槽。
此空腔壁的内部最好被作成在其上能均匀地分布由抛物面反射器在其上集聚太阳辐射所得到的入射到上面的太阳能的密度的形状。
接收器可被安装在一或多个从接收器沿被反射线途径向外伸展的支腿上。
最好设置屏蔽装置来保护邻近该小孔的区域内的接收器和每一支腿的外部免得其上遭受被集聚的太阳辐射的入射,以减少损坏的可能性。经集聚的太阳辐射所含的热能可能强到足以熔化大多数金属。
适当地,空腔壁由钼或其合金构成。这些金属具有温度高达1100℃时的优良的强度和热导性,而且它们不是强反射性的。因而,空腔壁可以相当薄,这有利于热能到工质的传导。此空腔壁最好涂覆高温无泽涂层以使反射性最小。
工质可以是水,或者可以是钠。钠是一种优选的工质因为它具有低蒸发压力(一般在900℃时约1.2大气压),但它在约91℃时固化。因而在循环装置和在发电机中设置有加热和液化钠的装置,以使得在当反射器最初被校准对着太阳时工质能通过系统流动。接收器中的钠自然是由射入到接收器的太阳辐射液化的。
适当地,发电机为核动力反应堆中所采用型式的蒸汽发电机,其中,热能由钠工质传送给水,结果所得的高压蒸汽被用来驱动透平机产生电能。一台发电机可与一单个的反射器及其接收器相连,或者,如本技术中所公知的,可将来自数个反射器的被加热的工质导向一单台的大发电机。
当钼在高温下暴露在空气中时具有氧化的趋向。因而空腔中含有惰性气体或为真空。为此目的,在接收器的小孔上方设置一窗口。这样的配置也使得因对流和传导引起的热能逸出空腔的损失最小。构成此窗口的材料必须是不漏气体或空气的,并且必须传递波长在290nm与4000nm之间的辐射。玻璃,举例说,就不是合适的材料,因为它对占太阳辐射能量中重大比例的红外辐射相对地是不透明的。氯化钠是一种适当的窗口材料,如所有红外发射器中所共同应用的。另外也可采用石英,虽然这较贵和难以加工。
最好此窗口作成抛物面形状,以便能使反射器所会聚的太阳辐射尽可能近似垂直地射向此窗口。这样的配置使得被窗口反射出接收器的太阳辐射降到最少。
最好空腔的内部是对于反射器的对称轴对称的,并成形为能使入射到其上的太阳辐射的密度作均匀分布。这可以通过在成形空腔壁时考虑二个因素来达到,即增加太阳辐射在空腔壁上的入射角将在空腔壁的较大面积上散布该辐射由此而降低密度,和增加空腔壁中太阳辐射密度高的那些部分的内部半径也将降低此密度。
因此可将空腔壁构成为,从小孔向空腔的远端沿反射器的对称轴前进,空腔壁按所述顺序至少具有如下的被成形部分:基本上平行于对称轴的第一部分;从对称轴发散的第二部分;围绕壁弯曲以便会聚到对称轴处的空腔的最大内部半径点的第三部分;和逐渐会聚以与对称轴相交并逐渐增加入射到其上的太阳辐射的入射角到约90°的第四部分。
此空腔壁的第一部分补偿造成被集聚的太阳辐射被反射离开接收器而不是正确地进入小孔的反射器或某些部分的任何未对准。第二部分的作用是通过增大其入射角在更大面积上散布入射的太阳辐射。这一部分中接收器的内部半径也增大,也在更大面积上扩散太阳辐射。此第二部分很重要,因为抛物面反射器的外边缘接收入射在反射器上的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将这些辐射集聚在空腔壁的第二部分上,而为了能构成均质材料的空腔壁和避免空腔壁中被会聚能量的“热斑”,就必须通过降低这一部分中的密度来保证太阳辐射的能量密度的均匀性。
在第三部分中,空腔壁的内部半径最大。但这一部分从反射器约在其半径一半处的环状空间接收所会聚的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反射器的这一区域接收和会聚的太阳辐射小于反射器的最外部分。为了沿空腔壁的这一部分得到均匀的太阳辐射密度,因而必须提高密度,这通过增大入射到其上的太阳辐射的入射角来实现。
集聚到空腔壁的第四部分的太阳辐射的大部分由反射器的最内部区域提供。反射器的这一部分收集和会聚的太阳辐射成比例地少于反射器的外面部分,因而鉴于此而增大在此第四部分上太阳辐射入射角,和减小空腔的内部半径,由此增加入射太阳辐射的密度以便使密度更均匀。
空腔的这种形状不仅使得空腔壁上太阳辐射密度均匀还削减由接收器产生的对流和黑体辐射损失。内部空腔的构形是使得将任何被反射的太阳辐射保留在空腔之内而不致通过窗口将辐射反射出空腔。
此反射器最好为抛物面的,此抛物面的严格的形状要这样确定,即要表现为一为了在给定的反射器直径下能收集和会聚最大的太阳辐射而给出大的表面面积的形状,与一给出最小“深度”、亦即当反射器处于第一水平位置时的高度的反射器,以使该反器在第一位置时设备对强风呈现最小的表面面积的形状之间的折衷。
为得到成本低的、轻便但有足够强度的和易于准确构成的反射器,反射器最好由安装到并由一框架支承的多个反射平面区段、或薄片构成。此框架多个支撑部件组成,各支撑部件从反射器外周边缘向其中心径向向内延伸并具有形成为一抛物面的扇面或呈一系列与其接近的线性步级状的平面区段支撑表面,相邻的支撑部件被加以连接。
平面区段的最大尺寸受接收器的大小、为将入射其上的太阳辐射反射进小孔而将各平面区段被对准的精确度、和抛物面反射器的整体形状限制。
适当地,每一支撑部件均具有安装在其上的连接部件,使得在相邻支撑部件的连接部件被连接到一起以形成框架时连接部件形成一以反射器的中心作为中心和半径约为反射器半径的3/4的圆或圆柱。各平面区段可被安装成跨越二支撑部件间的径向距离,而相邻支撑部件可被连接成面对基本上相等的反射器中心角。
为降低反射器的重量而同时能维持其结构完整性,无需全部支撑部件均伸展从反射器的外周边到其中心的整个距离。而是某些支撑部件可以仅伸展到沿反射器半径的一半处的点。这是利用这样的事实,即在一圆的半径增加时其周边亦增大,反之也是。因而,一大小足以跨越在反射器的外周上二相邻支撑部件之间的距离的平面区段将在一半半径处跨越三个相邻支撑部件之间的距离(和在半径的1/4处跨越四个相邻支撑部件间的距离,等等)。
每一平面区段当被安装到框架时具有一距反射器中心最远的外边缘,它基本上垂直于从所述外边缘的中心伸展到反射器中心的连线,各平面区段的外边缘的长度最好等于或小于一预定的基本上等于反射器外周边相邻支撑部件之间距离的最大长度。此预定的最大长度,如上所述,取决于接收器的尺寸。
适当地,第一支撑部件被插入在从反射器的周边伸展到其中心的第二支撑部件与第三支撑部件之间,此第一支撑部件径向向内延伸仅到达第二与第三支撑部件间的距离等于该预定的最大长度处的一点。
这样的配置不仅降低平面区段的整个数量,也减少至少某些支撑部件的长度、以及重量,而不牺牲支撑反射器的框架的结构强度。仅一些支撑部件需要伸展从反射器的外边缘到其中心的全部距离,这些支撑部件的确切数量取决于象反射器的整体尺寸和接收器的最大尺寸(它确定平面区段的最大尺寸)这样的因素,如同那些非反射器的半径长的支撑部件的尺寸。
最好地,框架由多组支撑部件组成,每一组包括一系列具有长度l1、l2、l3…lx的支撑部件,其中x为一偶数而各支撑部件的长度由下式规定:
(1)l1=L
其中n为偶数
其中n小于x/2,非偶数
(4)ln=3/4L其中n+1可以4整除
=7/8L其中n+3可以8整除
=15/16L其中n+7可以16整除
=31/32L其中n+15可以32整除
(5)Ln=1(x+2-n)其中
L为从反射器周边至其中心的距离。
将会理解,如上描述的反射器的“非常平架式”安装、太阳辐射接收器的结构和抛物面反射器的结构特点表明对用于将太阳辐射变换成电能的已知设备的重大改进。本技术领域的熟悉人士亦将了解到这些特点的每一个均能与其他的无关地独立应用。
现在参照附图举例说明按照本发明的设备的实施例,所列附图为:
图1按照本发明的抛物面反射器设备的透视图;
图2为图1的设备用的支撑框架的部分的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3为图1的设备用的支撑框架的另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4为在反射器处于第一水平位置中时图2和3中所示框架的示意侧视图;
图5为图2的被圈出区域的放大图;
图6和7为类似于图4的侧视图但分别表示反射器处于中央的和第二垂直位置;
图8、9和10为用于支撑和移动反射器的框架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的视图;
图11为装有图8的至图10的机构的设备的透视图;
图12为用于升高反射器的框架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3为支撑接收器的优选方法的透视图;
图14a和14b分别为构成用于支撑抛物面反射器的框架的部分的一支撑部件的透视和端部升高的视图;
图15a和15b为图14a和14b的支撑部件的部分的替换组构的视图;
图16为包括多个支撑部件和反射平面区段的抛物面反射器一部分的示意平面视图;
图17是按照本发明包括多个反射平面区段和多个支撑部件的抛物面反射器的一部分的示意平面视图;
图18a和18b说明一抛物面反射器中用的平面区段的替换形式;
图19表示将图18b的反射平面区段固定到图14a和14b的支撑部件的方法;和
图20表示对准构成抛物面反射器的部分的反射平面区段的方法。
图1表示一按照本发明的接收和会聚太阳辐射以产生电能的设备1的实施例。此设备包括一用于将太阳辐射反射进由许多支腿7安装在邻近反射器的焦点的位置处的接收器5的抛物面反射器3。
反射器被安装到一托架、即底座9,它包含有用于升高反射器3和接收器5的机构,这在下面进一步说明。此托架9被安装成围绕多个导轨11旋转,其上还安装有一当反射器3被降低到水平位置时基本上包围住它的挡风屏13。
此设备1以下述状态工作。托架9被驱动来转动和升高反射器3到面向太阳的位置,由此来收集和反射入射在反射器3上的太阳辐射以便将此太阳辐射会聚到(或进)接收器5。接收器5用来吸收热能然后将之变换成电能。这通过将在接收器5中被加热的诸如水或蒸汽之类的工质泵到透平机或热机(图中未示出)来实现,在此,工质中的热能被用来驱动发电机。被冷却的工质然后循环回到接收器5。工质的循环路线可方便地经由设备1的基座上的柔性连接(未图示)沿着一或多个支腿7内部进出发电机。
旋转和提升驱动装置(未图示)用于使反射器作方位和高度上的运动以便跟踪太阳的昼夜和季节运动,如所周知。在发生强风足以损坏反射器3或颠覆设备的情况下,反射器3被降低使其成为水平的。挡风屏13的高度是在当反射器3为水平状态时要使挡风屏13的上边缘与反射器3的周边为同一水平,或最好稍高于后者。这防止风由下面到达反射器3而可能造成对它的损坏。
由图1可看到挡风屏13具有一被切割的部分。这一部分对应于图示的被升高的位置中的反射器3的最低部分,从而反射器的该部分即不会处在挡风屏13的遮蔽中。这使得反射器3能通过围绕一尽可能低的轴转动来升高,这就意味着设备1(在反射器3被降低时)呈现给强风的是一尽可以低的轮廓。
参看图2,反射器底座9被支撑在五个类似于铁路轨道的同心圆导轨11上,并在其上面转动。底座9包括二个在导轨11上运行的平行梁15。在梁15之间与其垂直的有二根也在导轨11上运行的类似的梁17。在同一平面中并沿着圆周连接梁15一端的端头和梁15及17的双方端头的是梁19。在梁15之间和梁17之间的长弧上梁19在点21处到达该点正上方的一点并在导轨11的最外一个上面运行。
安装在并垂直于梁19的有多个三角形框架23(见图5)。如箭头24所示,它们被以变化的距离安装跨过梁19,以便使立柱25接位于最外导轨11的正上方。这样立柱25在该导轨上面形成一圆环。在立柱25上附着以包覆盖层以形成挡风屏13。框架23仅伸展到图2中所示的点27。梁15和17上安装有压载箱29,其中装填以泥土或其他合适的材料来稳定底座9。
底座9上安装有用于支撑和升高反射器3的结构31(见图3)。此结构31由两对平行梁33组成。每对梁33之间的间隙位于梁15之上。位于梁33的端头并被向上抬起的是枢轴35。这些枢轴中两个在梁15上并位于最外面第二导轨正上方。梁37位于梁33之间并与之垂直。参看图4,梁15上有一与一传动齿轮41协同动作的齿条39。传动齿轮41在杆43的端部并位于中央导轨11正上方。杆43可由另一齿条和传动齿轮系统45(见图7)作套叠式地伸长到其原始长度的180%。杆43的相对于传动齿轮41的另一端为梁33之间的枢轴47。梁49将枢轴47连接到枢轴35,正好在反射器3之下并通过反射器支撑部件运行(后面将说明)。梁49用于加强反射器支撑结构。
在传动齿轮41沿齿条39移动时围绕框轴35提升反射器支撑结构直到杆43成为垂直,如图6中所示。此时传动齿轮在最内的导轨11正上方,而立柱43和齿条及传动齿轮装置45则作套叠式伸长,直至反射器3成为如图7中所示地垂直。
抛物面反射器3包括被许多径向伸展的支撑部件支撑的反射覆盖层,下面将更详细讨论。相邻支撑部件如图3中所示沿一圆周51相连接。
圆周51以由每一对梁33和梁37的最外二根梁之间的中点连线形成的正方形为中心。枢轴47位于圆周51与各对梁33之间的中点相交点的正下方。
在梁33与二最外面梁37相遇处的点53(图3)被安装在支撑接收器的支腿7的端部。
旋转反射器底座和驱动齿条及传动齿轮系统的电动机无需很大功率,因为跟踪太阳所需的运动仅仅是很缓慢的。但如果发生强烈的风,反射器3必须作快速下降和转动。作下降可由脱离电动机并利用受控制动系统来达到。为迎风转动反射器3则必须设置高速驱动系统。
上述实施例被设计成在反射器3处于被降低的位置中时尽可能地低,以保持挡风屏13很低并处在接近地面的较慢的风中。这是在使枢轴35在反射器3之下并近可能地低于反射器3以便缩短梁33并降低对它们的弯矩,与当反射器3处于恰当地升高的位置中时保持反射器的最低边缘55(见图7)在导轨11之上之间的折衷措施。依靠使得梁15因而每对梁33相互更接近可保持点55很高,但这将增长梁33而且降低反射器支撑结构的扭转抵抗力。可能更值得有效升高梁33直至它们的端头与枢轴35成为同一水平。这样将无需梁49,但反射器3的高度将约成为下降位置的二倍,要求挡风屏13变为二倍高。这一变化具有的优点是,用来提升反射器3的装置在被降低位置中不必如此的紧凑,因为梁33与15之间具有更多空间。也可能更值得有效地使梁49或者甚至枢轴35能穿过反射器3伸出而仅损失反射器3的总反射面积的很小部分,这一变化将使反射器3和挡风屏13较之前面所说的要低。
反射器3的曲率也是折衷的。如果反射器3很深接收器5就不必那样高,但深反射器是存在数个缺点。为了截取太阳光反射器的面积较大,而这需要较多的反射材料且加工较昂贵。深反射器在被下降的位置中也较高,所以需要较高的挡风屏。也许最重要的是,经反射的太阳辐射线从反射器外边缘(大部分太阳幅射均由这里反射)射到接收器5的角度较浅。这就是说,从反射器3的外边缘反射的辐射线射到接收器5,在它们离开接收器5之前它们可能在其中仅被反射过两次。在仅仅两次反射后,此辐射线将仍然携带有相当数量的能量,它们就将损失掉。
这样,反射器3最好保持很浅而选择一个半径等于X=0.2因而高度为Y=0.04的反射器(反射器表面由等式Y=X2确定)。而此反射器3外边缘的梯度将为0.4,约为22°,从而光射线将以约45°射入接收器5。这将接收器5置于反射器3的下中心点之上约1.25倍反射器半径处。
上述设备将适宜于在风速最高接近15m/s时运行。对于一75m的直径的反射器,当反射器3被充分升起并垂直面对着风时,这样的风将产生约65-85吨的力。因而,反射器3、接收器5和支撑结构31最好被设计成为类似的重量。压载箱29有助于防止结构因强风倒塌。
在很强的风的情况下,反射器3被下降到水平位置以便依靠挡风屏13挡住风。设备1还被加以转动以使点57(见图2)面对风,而将挡风屏13的弧形开口(图2中点27之间)置于背风位置。
可以设置替代的反射器提升装置,例如多级液压推杆或者与齿条和传动齿轮系统相结合的单级推杆。在不存在挡风屏13的地方可放置移动挡风屏(未图示)围住其弧段。这可能较之设置高速旋转驱动器来迎风转动点57更经济有效,如果可能无预警而发生强风的话。
图8至11说明用于支撑和提升反射器3的替代机构。类似于图2中梁15的梁15′伸展穿过挡风屏13,后者延伸为基本上为一完整的圆,仅在梁15′的上方被切断。部件59被装在反射器3的基座上,并被在点61作枢轴式安装到另一部件63的端部。部件63的另外的端头在点65被作枢轴式安装到梁15′的端部。齿条67固定到每一梁15′的上部和传动齿轮69被固定到部件59的端部。传动齿轮69的转动作用于将反射器3由图8中所示的下降位置向着垂直位置(图10和11)上升。在挡风屏13的周边外侧还设置有导轨11a、11b,供梁15′的端头在其上面运行。
图12说明用于支撑和提升反射器3的其他机构。如图2中那样,梁15″仅在挡风屏13的周边之内伸展。在梁15″的一端固定有一带枢轴15的支柱。梁49和71从这一枢轴伸展而反射器骨架则座于连接梁49和71的梁33上。在梁71和33之间还增加有轴助梁72和74作增强用。梁33由梁37相互连接,梁74由梁76相互连接。梁71与支柱73之间连接有一推杆用于将反射器3升高到所需位置。支柱73最好有足够的高度以防止反射器3的最下边缘55触及地面。
如在运行期间迷失对太阳的跟踪,被聚焦的太阳辐射可能前进横穿接收器,而具有足以熔化钢材的太阳能通量。这样,任何易受到被聚焦的太阳影象扫过的区域均必须以耐火砖111等加以保护,见图13。接收器最好如此图中所示那样由梁7和8支撑。梁8的下侧被覆盖在耐火砖111,上如梁7的下侧的一部分。这种配置将梁对所反射的太阳辐射的阻挡降到最小。梁8最好为0.08反射器直径长。
图14a、14b、15a、15b和16说明用于反射太阳辐射的抛物而反射器的结构。用于支撑抛物面反射表面的框架(其一部分如图16中所示)包括多个径向伸展的支撑部件113,它们在反射器的中心和矩形板117邻接处连接到一起。每一支撑部件113包括一具有用于支撑反射器的反射表面的抛物面的或近似抛物面的表面的弯曲部分115,并具有将弯曲部件115的端部结合到矩形板的纵向部件119、121。可设置交叉撑杆(未图示)来加强支撑部件113。弯曲部件115可包括有一带弯曲边缘的扁平板123,其上安装以另一长度的带状材料126以形成弯曲的T型断面部件,如图15a中所示。另外,弯曲部件115’可被形成为一系列线性梯级,如图15b中所示,以便在其上安装由多个平片、或区段所构成的反射表面(这被认为比一弯曲的整体反射表面更易于制造和较经济)。
包括这样一框架的反射器的一部分如图16中所示,相邻支撑部件113如上述被结合在一起,其上安装多个平面反射片127。各平面薄片127跨越相邻支撑部件113之间的距离,并被安装到它们上面。由图16可看到,各平面薄片127的尺寸随其距反射器中心的距离减小而减小。这样,如图16中所示结构的反射器将具有很大数量的尺寸和形状不同的平面薄片127,如此构成的反射器将会不必要地重。因而用于这样的反射器的支撑和提升机构将同样很重,设备将无必要地昂贵。
对一反射器作的改进结构配置如图17所示。最外平面薄片127的最外边缘的最大切向长度取决于太阳辐射将被反射进的小孔的尺寸(这一点对各平面薄片的最大径向长度也同样适用)。从反射器的最外边缘向内作径向移动,在等于反射器半径的1/2的点上,具有长度等于最大切向长度的外边缘的平面薄片127a将跨越三个相邻支撑部件115、115a、115b之间的切向距离。因而,中央支撑部件115a仅需要反射器半径的一半长。在由反射器中心起的其半径的1/4的距离处,一最大长度的平面薄片将距跨越五个相邻支撑部件115、115a、115b、115a、115之间的距离,因此中央支撑部件115b仅需要反射器半径长的3/4,如此等等。
这样,随诸如平面区段的最大尺寸和反射器的直径等的因素而定,相邻支撑部件的长度即可作为反射器半径的比例以数字循环级数来表示它们的长度,亦即:
1,1/2,3/2,1,1/2……;或
1,1/2,3/4,1/2,1,1/2,3/4,1/2……;或
1,1/2,3/4,1/2,7/8,1/2,3/4,1/2,1,1/2……;或
1,1/2,3/4,1/2,7/8,1/2,3/4,1/2,15/16,1/2,3/4,1/2,7/8,1/2,3/4,1/2,1,1/2……;等等。
各级数可被表示为一循环“组”,各组包括数量为2的幂的支撑部件,即2、4、8、16、32…,亦即2x个支撑部件。
从而,反射器可作成如图17中所示结构,它比通常的包括多个反射平面薄片的反射器既较轻也较便宜,上述的构成用于抛物面反射器的支撑框架的原理可适用任意大小的反射器。
图18a说明由自支撑材料如抛光铝或钢127a或由玻璃127b(图18b)构成的象普通镜子那样的平面薄片。玻璃平面薄片127a将由强固但重量轻的材料的框架129支撑,例如铝合金材料。
平面薄片127如图19中所示那样被穿过各平面薄片127a或各框架129中的孔的可调节螺栓装置133安装到支撑部件115,由此可将各平面薄片127对准来准确地将光线反射进接收器。
在普通的镜子中,反射面是一般为银或铝的背衬间的分界面。但波长500nm左右的光被正常的即“绿色”玻璃所吸收。采用银背衬所得到的最大反射效率为85%。由降低玻璃的铁含量可增到94%。这种玻璃已应用在一些太阳热能的利用中。
本发明提供一较已知系统更有效且更便宜的由太阳辐射生成电能的设备,还能被保护免遭风力损坏。很显然,此反射器结构的特点可以独立于这里说明的非常平架式安和挡风屏结构加以应用。
Claims (16)
1、用于收集和会聚太阳辐射的设备,包括一反射器(3),用于使该反射器围绕第一基本垂直的轴转动的装置,用于使反射器(3)围绕第二轴作枢轴转动的装置,此第二轴位于一平行于该垂直轴但不与之重叠的平面内,此枢轴转动装置的作用是使反射器(3)旋转到一使反射器(3)的周边位于基本上水平的平面内的第一位置与一使反射器(3)的周边位于基本上垂直的平面内的第二位置之间的任何位置,和一围绕垂直轴伸展以便能至少部分地包围第一位置中的反射器(3)的周边的挡风屏(13),其特征是:挡风屏(13)是可转动的并具有在其上面形成的被切割部分;此被切割部分可被定向来防止当反射器(3)处于所述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时阻碍太阳辐射达到反射器(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第二轴是基本上水平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第二轴相对于第一轴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包括一托架(9)和使该托架围绕第一轴旋转的装置,反射器(3)被安装成能随托架(9)旋转并相对它作枢轴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挡风屏(13)被安装到托架(9)上以便随其转动或被安装成能独立于反射器(3)运动。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第二轴位于挡风屏(13)的周边之内。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第二轴在挡风屏(13)的下边缘以上的高度等于或大于反射器(3)处在第一位置中时第二轴与反射器(3)的周边之间的最大水平距离。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包括有检测风速和风向的装置,该枢轴转动装置被用来当检测到的风速超过一预定风速时将反射器(3)降低到第一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旋转装置被用来将反射器(3)旋转到第二轴垂直于被测得的风向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包括用来使旋转装置和枢轴旋转装置驱动反射器(3)以便能跟踪太阳的昼夜和季节运动的控制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反射器(3)是一点聚焦反射器(3),此设备包括被置于邻近反射器(3)的焦点处的接收器装置(5)用于吸收由反射器(3)收集和会聚的太阳辐射以产生电能。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接收器(5)被支撑在在被反射的射线途径之外由反射器伸到接收器的梁(7)上。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反射器(3)为抛物面的并包括多个安装在一框架上并由其支撑的平面反射区段。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该框架包括多个支撑部件,这些支撑部件从反射器的外周边缘向其中心径向向内伸展并具有形成为抛物面的扇面或呈一系趋近它的线性梯级的平面区段支撑表面,相邻支撑部件被连接到一起。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某些但不是全部支撑部件从反射器的外周边缘伸展到其中心。
16、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个所述设备的应用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在方位和高度上驱动反射器(3)以便跟踪太阳的昼夜和季节运动;定向挡风屏中所形成的切割部分以防止阻碍太阳辐射达到反射器;和在风速超过一预定速度的情况下驱动反射器(3)达到反射器(3)的周边至少部分地被挡风屏(13)所包围的所述第一位置和定向该切割部分使之不面对风所吹来的方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GB9526696A GB2308885A (en) | 1995-12-29 | 1995-12-29 | Protecting a reflector dish for solar radiation from high winds |
GB9526696.1 | 1995-12-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09197A CN1209197A (zh) | 1999-02-24 |
CN1129749C true CN1129749C (zh) | 2003-12-03 |
Family
ID=10786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61801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9749C (zh) | 1995-12-29 | 1996-12-24 | 对太阳辐射的收集及将其变换为电能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067982A (zh) |
EP (1) | EP0892904B1 (zh) |
CN (1) | CN1129749C (zh) |
AU (1) | AU718186B2 (zh) |
ES (1) | ES2217336T3 (zh) |
GB (1) | GB2308885A (zh) |
PE (1) | PE38198A1 (zh) |
PT (1) | PT892904E (zh) |
WO (1) | WO1997024563A1 (zh) |
ZA (1) | ZA9610825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89157A (zh) * | 2012-02-22 | 2012-07-18 | 湘潭牵引电气设备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一种碟式太阳能聚光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025212A1 (de) * | 2000-05-22 | 2001-11-29 | Andreas Noehrig | Konzentrierendes Solarenergiesystem |
US6443145B1 (en) | 2000-08-25 | 2002-09-03 | Learning Legacy | Solar seeker |
US7173179B2 (en) | 2002-07-16 | 2007-02-06 |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Arkansas | Solar co-generator |
AU2002950582A0 (en) * | 2002-08-05 | 2002-09-12 | Robert Edgar Whelan | Dish assembly |
DE10301550A1 (de) * | 2003-01-16 | 2004-07-29 | Löseke & Marx GmbH & Co. KG | Solaranlage |
IL155867A0 (en) * | 2003-05-12 | 2003-12-23 | Univ Ramot | Solar tracking system |
US7156088B2 (en) * | 2004-03-30 | 2007-01-02 | Energy Innovations, Inc. | Solar collector mounting array |
US7823583B2 (en) * | 2004-03-30 | 2010-11-02 | Energy Innovations, Inc. | Solar collector mounting array |
WO2005119133A2 (en) * | 2004-06-02 | 2005-12-15 | Energy Innovations, Inc. | Solar collector mounting array |
US20070199561A1 (en) * | 2006-02-24 | 2007-08-30 | Soucy Paul B | Flashable rooftop solar collector enclosure |
JP5137820B2 (ja) * | 2006-04-24 | 2013-02-0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および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制御方法 |
DE102007016297A1 (de) * | 2007-04-04 | 2008-10-09 | Merges, Veit, Dipl.-Ing. (FH) | Vorrichtung zur zielgenauen Umlenkung von Sonnenlicht |
CN101556089B (zh) * | 2008-04-11 | 2011-03-30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太阳能集热器 |
EP2331885A4 (en) * | 2008-10-01 | 2014-07-09 | Polk Steven | SOLAR COLLECTOR |
US20100242953A1 (en) * | 2009-03-27 | 2010-09-30 |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 Solar reflecting mirror having a protective coating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US9964336B2 (en) * | 2010-06-09 | 2018-05-08 | Sunpower Corporation | Method of operating a solar tracking apparatus |
US9893223B2 (en) | 2010-11-16 | 2018-02-13 | Suncore Photovoltaics, Inc. | Solar electricity generation system |
JP2013117339A (ja) * | 2011-12-02 | 2013-06-13 | Crystal System:Kk | ディッシュ型太陽光集光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熱発電装置 |
US20130255666A1 (en) * | 2012-03-09 | 2013-10-03 | Virgil Dewitt Perryman | Non-tracking solar radiation collector |
US10119728B2 (en) | 2012-03-09 | 2018-11-06 | Virgil Dewitt Perryman, Jr. | Solar energy collection and storage |
US8752380B2 (en) * | 2012-05-22 | 2014-06-17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Collapsible solar-thermal concentrator for renewable, sustainable expeditionary power generator system |
CN106500364B (zh) * | 2016-11-11 | 2018-12-28 | 内蒙古旭宸能源有限公司 | 槽式太阳能聚光器快速避险装置 |
CN106766251B (zh) * | 2016-11-11 | 2019-02-19 | 内蒙古旭宸能源有限公司 | 槽式太阳能聚光器快速避险方法 |
ES2945182R1 (es) | 2019-12-10 | 2024-01-11 | Heliogen Holdings Inc | Heliostato con soporte de tripode y miembro optico montado en la parte superio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738859A1 (de) * | 1977-08-29 | 1979-03-15 | Maschf Augsburg Nuernberg Ag | Traeger fuer parabolsonnenkollektoren |
JPS55116055A (en) * | 1979-03-01 | 1980-09-06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Solar heat collecting device |
US4266530A (en) * | 1979-09-27 | 1981-05-12 | Steadman Robert W | Sun ray tracker |
FR2470935A1 (fr) * | 1979-11-30 | 1981-06-12 | Nal Etu Exper Machinisme Centr | Capteur solaire gonflable |
JPS56102646A (en) * | 1980-01-18 | 1981-08-17 | Agency Of Ind Science & Technol | Sun following mechanism |
FR2483584A1 (fr) * | 1980-05-30 | 1981-12-04 | Creusot Loire | Monture d'orientation de module heliothermique |
US4416262A (en) * | 1980-07-22 | 1983-11-22 | Niedermeyer William P | High ratio microwave energy concentrating collector |
US4354484A (en) * | 1981-01-05 | 1982-10-19 | Transolar, Inc. | Solar collection system |
JPS6019413B2 (ja) * | 1982-01-26 | 1985-05-16 | 敬 森 | 太陽光収集装置 |
US4463749A (en) * | 1982-03-08 | 1984-08-07 | Ford Aerospace &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 Modular solar concentrator |
FR2535033A1 (fr) * | 1982-10-25 | 1984-04-27 | Europ Propulsion | Capteur solaire orientable |
GB2181224A (en) * | 1985-08-30 | 1987-04-15 | Ho Henry Chun Leung | Solar concentrator |
CH671832A5 (en) * | 1986-07-18 | 1989-09-29 | Herbert Dr Pete | Parabolic mirror f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 with inflatable space bounded by specified plastics foils |
US4700690A (en) * | 1987-03-16 | 1987-10-20 | Strickland Benjamin W | Solar apparatus |
HU9302394D0 (en) * | 1993-08-23 | 1993-12-28 | Goede | Equipment for utilizing solar energy, in particular generating electric power |
-
1995
- 1995-12-29 GB GB9526696A patent/GB2308885A/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1996
- 1996-12-20 ZA ZA9610825A patent/ZA9610825B/xx unknown
- 1996-12-24 EP EP96943242A patent/EP0892904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6-12-24 ES ES96943242T patent/ES2217336T3/es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6-12-24 US US09/101,069 patent/US6067982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12-24 CN CN96180103A patent/CN112974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12-24 PT PT96943242T patent/PT892904E/pt unknown
- 1996-12-24 AU AU12029/97A patent/AU718186B2/en not_active Ceased
- 1996-12-24 WO PCT/GB1996/003224 patent/WO1997024563A1/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6-12-27 PE PE1996000966A patent/PE38198A1/es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89157A (zh) * | 2012-02-22 | 2012-07-18 | 湘潭牵引电气设备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一种碟式太阳能聚光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09197A (zh) | 1999-02-24 |
GB9526696D0 (en) | 1996-02-28 |
US6067982A (en) | 2000-05-30 |
PE38198A1 (es) | 1998-07-17 |
WO1997024563A1 (en) | 1997-07-10 |
AU1202997A (en) | 1997-07-28 |
ES2217336T3 (es) | 2004-11-01 |
ZA9610825B (en) | 1997-06-27 |
PT892904E (pt) | 2004-08-31 |
EP0892904A1 (en) | 1999-01-27 |
AU718186B2 (en) | 2000-04-06 |
EP0892904B1 (en) | 2004-03-17 |
GB2308885A (en) | 1997-07-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9749C (zh) | 对太阳辐射的收集及将其变换为电能 | |
CN100499112C (zh) | 太阳能集聚接收器 | |
JP4463308B2 (ja) | ハイブリッド太陽熱発電装置 | |
US4209222A (en) | Installation for utilizing solar energy with wavelength selective reflector | |
CN1147296A (zh) | 太阳能工厂 | |
CN102105998A (zh) | 具有大的多个共轴盘反射器的太阳能聚光器装置 | |
WO2009121174A1 (en) | Solar collector | |
JP2004527723A5 (zh) | ||
WO2015037230A1 (ja) | ヘリオスタット装置ならびに太陽熱集熱装置および太陽光集光発電装置 | |
KR102289893B1 (ko) | 태양열 및 태양광 복합 발전장치 | |
EP2016344B1 (en) | Hyperbolic solar trough field system | |
KR100749504B1 (ko) | 태양열 발전시스템에 적용되는 태양광 반사장치 | |
CN102789046A (zh) | 一种多平面反射镜太阳能聚光装置 | |
CN1122791C (zh) | 具有改进稳定性的大口径太阳能收集器 | |
US20090194097A1 (en) | Methods and Mechanisms to Increase Efficiencies of Energy or Particle Beam Collectors | |
KR100782372B1 (ko) | 태양열 발전시스템에 적용되는 태양광 반사장치 | |
US20120291766A1 (en) | Solar energy collection apparatus | |
CN111578528A (zh) | 塔式吸热器及运行方法 | |
CN208656681U (zh) | 塔式光热发电系统、定日镜、跟踪驱动装置及其转台 | |
CN102331621B (zh) | 一种太阳能环形聚焦装置 | |
KR100749508B1 (ko) | 태양열 발전시스템에 적용되는 태양광 반사장치 | |
CN206133100U (zh) | 一种用于太阳能塔式热利用的聚光定日镜 | |
CN212870271U (zh) | 塔式吸热器 | |
CN114785274A (zh) | 一种偏置轴式太阳能聚光反射装置、光伏光热收集系统 | |
CN107560197A (zh) | 一种聚光太阳能集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1203 Termination date: 20100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