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69496A - 用于医疗目的、特别地用于腹膜透析的机械连接器械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医疗目的、特别地用于腹膜透析的机械连接器械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69496A
CN112969496A CN201980056266.9A CN201980056266A CN112969496A CN 112969496 A CN112969496 A CN 112969496A CN 201980056266 A CN201980056266 A CN 201980056266A CN 112969496 A CN112969496 A CN 1129694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ss
connector
receptacle
tubular fitting
p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62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桑德拉·诺依曼
让·克劳德·格洛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ripal AG
Original Assignee
Peripal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ripal AG filed Critical Peripal AG
Publication of CN112969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694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61M39/16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having provision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 A61M39/165Shrouds or protectors for aseptically enclosing the connect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14Dialysis systems; Artificial kidneys; Blood oxygenators ; Reciprocating systems for treatment of body fluids, e.g. single needle systems for hemofiltration or pheresis
    • A61M1/28Peritoneal dialysis ; Other peritoneal treatment, e.g. oxygen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61M39/1011Locking means for securing connection; Additional tamper safet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61M39/16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having provision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 A61M39/162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having provision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with antiseptic agent incorporated within the connect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08Tubes; Storage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M2039/087Tools for handling tubes, e.g. crimping tool for connecting tubes to a connect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61M2039/1066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having protection means, e.g. sliding sleeve to protect connector itself, shrouds to protect a needle present in the connector, protective housing, isolating sheat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61M2039/1072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with a septum present in the connect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61M2039/1077Adapters, e.g. couplings adapting a connector to one or several other conne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22Valves or arrangement of valves
    • A61M39/223Multiway valves
    • A61M2039/224Multiway valves of the slide-valve ty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1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powered movement mechanisms
    • A61M2205/106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powered movement mechanisms reciprocat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置(1),特别地用于与被配置为将管状配件(24)连接至连接器(14)以及将管状配件(24)从连接器(14)断连的设备(2)一起使用,装置(1)包括:本体(16),其具有第一接收部(18)和被配置为保持连接器(14)的连接器支架(26);第二接收部(20);其中,所述接收部(18、20)中的每个接收部被配置为保持管状配件(24)的端部帽(22),并且其中,装置(1)还包括被配置为以可释放方式连接至所述本体(16)的容置件(290),其中所述第二接收部(20)由容置件(290)形成。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容置件(290)和一种设备(2)。

Description

用于医疗目的、特别地用于腹膜透析的机械连接器械的装置
说明书
本公开内容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医疗用途特别是用于腹膜透析的、用于将管状配件与连接器连接和断连的设备的装置(unit,单元)的(例如用后即弃型)容置件(capsule,盒体、瓶帽),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被配置为在保护和无菌环境中替换医疗导管的端部帽的设备的(例如用后即弃型)容置件。本发明还涉及该装置和该设备。
用于主动流体输送的管状配件的连接往往通过鲁尔锁连接系统来实现。这些常规的鲁尔锁连接系统往往用于通过采用具有泵送机构和相关柔性管的致动站或使用手动治疗方法来执行腹膜透析等。使用者每天至少一次或每天最多达五次将导管(或类似的管,即转移件)从使用者连接至连接系统以及与连接系统断连,以用于交换进出使用者腹膜腔的医用流体。为了启动腹膜透析,首先将导管的旧的、现有的端部帽从导管上断连,并在导管与透析流体袋或用以导向流体或药物输送系统(例如泵)的管道之间进行连接。例如,在现有技术中,移除了流体袋的稳定屏障,并将导管旋转地紧固至流体袋的端部管。在完成透析后,使用者将导管从流体袋上旋转性地松开(unfasten,解开、解紧固、释放),并用新的、无菌的端部帽将导管重新密封。
然而,在从旧的导管端部帽换成新的导管端部帽期间,导管与流体袋的连接通常暴露在未消毒的环境中。有时,由于与周围大气接触以及不小心触摸导管而造成污染,可能会发生腹膜炎。
在连接系统的连接和断连期间,由于触摸或空气(例如呼吸)接触,也可能发生其他的导管相关的感染。这个情况对使用者来说是不期望的,因为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可能会被引入使用者的腹膜腔内,从而引起腹膜炎或其他疾病。此外,常规系统部分地依赖于使用者的视觉和/或技能来正确地连接和断连导管。
因此,本发明的基本问题是提供一种允许以简单且卫生的方式更换或互换端部帽的器械。
这个问题是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装置来解决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在对应的子权利要求中说明,并在下面描述。本发明的其他方面涉及一种包含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设备,以及包含端部帽的容置件。
根据权利要求1公开了一种装置,特别是用后即弃型装置,其中特别地,该装置被配置为与被配置为将管状配件连接至连接器并将管状配件从连接器上断连的设备一起使用,和/或其中特别地,该装置被配置为连接至该设备,其中该装置包括包含第一接收部的本体,并且其中,该装置还包括第二接收部,其中特别地,所述第一接收部和所述第二接收部可以被安置在所述本体的相反端部处或者在该处可以是用后即弃型的,并且其中,每个所述接收部都被配置为接收或保持管状配件的端部帽,特别是紧固或松开端部帽以进行更换。本体还包括连接器支架,该连接器支架可以被安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接收部之间,并被配置为保持连接器。优选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本体被配置为以可释放的方式连接至所述设备,特别是使得该装置可以被手动地连接至所述设备并且例如在其使用之后(见下文)从设备中被手动地移除。
另外地,该装置包括被配置为以(例如手动)可释放的方式连接至所述本体的容置件,其中所述容置件形成所述第二接收部。
特别地,第一和第二接收部的位置也可以互换,即,当从上面看时,第一接收部可以被布置在连接器支架的左侧或在连接器支架的右侧。可移动承载件/装置的接收部可以很容易地适应这样的位置变化。
特别地,第一接收部不必完全地包围被接收在其中的端部帽。只要端部帽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布置或接收在接收部中以保持端部帽,这就足够了。因此,端部帽被接收在第一接收部中的概念也意味着端部帽的至少一部分被接收或布置在第一接收部中。特别地,这允许使用第一接收部来保持端部帽。
根据一实施方式,容置件被配置为进行消毒以允许多次使用。可替代地,容置件是用后即弃型容置件,其被设计为在装置内用于单次使用,特别是包括从管状配件松开端部帽,将插入到连接器支架中的连接器连接至管状配件,将连接器从管状配件断连,以及将被接收在第二接收部(例如容置件)中的端部帽紧固至管状配件。
另外地,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一实施方式,本体包括被配置为接收容置件的凹部,优选地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接收。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本体的用于接收容置件的凹部由侧向壁界定,该侧向壁被配置为当容置件被布置在本体的所述凹部中时至少部分地包围容置件。特别地,界定本体凹部的所述侧向壁可以包括间隙,使得所述侧向壁包括被所述间隙分隔开的两个(例如分开的)区段。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容置件包括用于接收端部帽的内部空间。因此,内部空间也可以表示为第二接收部,因为它接收端部帽。特别地,端部帽被布置在容置件的内部空间中。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容置件的侧向壁在容置件的周向方向上围绕容置件的内部空间,其中特别地侧向壁可以是柱形的,或者可以包括柱形部分。特别地,在一实施方式中,容置件的侧向壁包括背离容置件内部空间的外侧。此外,在一实施方式中,容置件的侧向壁包括面向位于容置件内部空间中的端部帽的内侧,其中特别地所述外侧形成柱形表面。
特别地,在该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中,当容置件被布置在本体凹部中并搁置在本体凹部的侧向壁上时,所述本体凹部的侧向壁被配置为支撑容置件的侧向壁。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容置件包括连接至容置件侧向壁的底壁,其中,容置件侧向壁在容置件的轴向方向上从底壁朝向容置件侧向壁的正面侧延伸,其中,正面侧背离容置件底壁的外侧。特别地,容置件的底壁可以是圆形的。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容置件包括在底壁的外侧上从容置件的底壁沿轴向方向突出的轴向突出部,其中,当容置件被布置在装置本体的凹部中时,该轴向突出部被配置为与本体的所述凹部的一部分接合,特别是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接合。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轴向突出部被配置为在将容置件布置在本体凹部中后与本体凹部的所述一部分接合,以使容置件相对于容置件的周向方向自定位。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轴向突出部渐缩,特别是在与容置件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渐缩,并且其中,本体凹部的所述部分形成为渐缩的槽口,该槽口特别地被配置为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接收容置件的轴向突出部。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轴向突出部是楔形的,特别是在与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渐缩,并且其中特别地,本体凹部的所述部分形成为楔形槽口。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替代性实施方式,轴向突出部包括柱形形状(或至少包括柱形部分),并且其中特别地,本体凹部的所述部分形成槽口,特别是具有圆形端部的槽口,其中该槽口被配置为接收轴向突出部。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该装置包括被布置在由容置件形成的内部空间中的端部帽,其中特别地所述端部帽被完全地布置在所述内部空间中。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端部帽包括具有基部和头部的突出部,其中特别地头部形成端部帽的突出部的自由端部,并且其中特别地,头部包括与端部帽的突出部从端部帽突出的方向垂直的直径,其中该直径大于端部帽的与所述方向垂直的突出部的基部的直径。另外地,特别地,头部被配置为接合在装置的第一接收部的边缘后面,从而当端部帽的头部与第一接收部的所述边缘接合时,管状配件可以从端部帽上拉下来。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轴向突出部围绕容置件的内部空间的一部分,其中端部帽的所述突出部被布置在内部空间的所述一部分中,使得特别地位于内部空间中的端部帽包括固定位置(例如相对于容置件的侧向壁)。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容置件包括在侧向壁的外侧上从侧向壁突出(特别是在容置件的径向方向上)的侧向突出部,其中侧向突出部在容置件的周向方向上延伸。另外地,特别地,相应的径向方向垂直于容置件的轴向方向延展。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侧向突出部在容置件的轴向方向上与侧向壁的正面侧间隔开。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侧向突出部在容置件的轴向方向上与底壁的外侧间隔开。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侧向突出部被布置为与底壁相邻,特别地与容置件的底壁的外侧相邻。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侧向突出部被布置为与侧向壁的正面侧相邻。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侧向突出部是周缘侧向突出部。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侧向突出部包括至少一个间隙。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侧向突出部包括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侧向突出部包括第三间隙,其中特别地第三间隙在容置件的周向方向上从第一间隙分岔出来或与第一间隙相邻。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侧向突出部包括与第一间隙相邻的第一径向凸起部。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侧向突出部包括与第一间隙相邻的第二径向凸起部,其中特别地第二径向凸起部被布置为与第三间隙相邻,其中特别地第二径向凸起部被成形为远离容置件指向的箭状件,特别是在容置件的径向方向上。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当容置件被布置在装置本体的所述凹部中时,侧向壁的界定装置本体凹部的一部分被配置为接合到间隙中或接合到侧向突出部的第一间隙和/或第二间隙中。
特别地,侧向壁的部分被配置为接合到第三间隙中,特别地被配置为自动接合到第三间隙中,以用于从装置中移除容置件。特别地,当装置的紧固杆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同时容置件连接至紧固杆时,侧向壁的部分可以插入或接合到第三间隙中。
特别地,当装置的本体凹部的侧向壁包括被间隙隔开的两个区段(如上所述)时,侧向壁的每个区段的一部分被配置为与容置件侧向壁的侧向突出部的间隙接合。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容置件的侧向突出部被配置为与形成在装置本体中的凹槽接合。特别地,该凹槽形成在本体凹部的侧向壁上。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容置件包括在该容置件的侧向壁的外侧上从该容置件的侧向壁突出的另外的侧向突出部,其中该另外的侧向突出部在该容置件的周向方向上延伸。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另外的侧向突出部在容置件的轴向方向上与所述侧向突出部间隔开,并且特别地在容置件的轴向方向上面向所述侧向突出部。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另外的侧向突出部被布置为与容置件侧向壁的正面侧相邻。特别地,另外的侧向突出部可以与容置件侧向壁的正面侧齐平。另外地,特别地,正面侧界定了容置件的开口,通过该开口可以访问容置件的内部空间,其中,所述开口在一实施方式中由封闭件封闭(并覆盖),例如还参见下文。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另外的侧向突出部是周缘侧向突出部。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容置件包括被配置为封闭容置件的所述内部空间的封闭件,特别是气密地封闭,其中,所述封闭件被附接至容置件侧向壁的周缘正面侧(并且特别地附接至容置件侧向壁的另外的侧向突出部)。特别地,可以通过加热封闭件并将(例如部分熔化的)封闭件按压到容置件侧向壁的正面侧和/或另外的侧向突出部上,使得封闭件在封闭件固化后粘附在侧向壁上,从而将封闭件附接到容置件侧向壁的正面侧和/或另外的侧向突出部上。也可以通过胶水将封闭件粘至侧向壁。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使封闭件连接至容置件侧向壁。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封闭件是剥离式密封件或者包括剥离式密封件(例如,被配置为从容置件侧向壁的正面侧和/或另外的侧向突出部剥离的密封件)。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封闭件包括至少一个贯通开口,其中特别地,至少一个贯通开口可以是以下中的一者:椭圆形孔、四方形孔、正方形孔、圆形孔。特别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至少一个贯通开口形成在封闭件的(例如柔性)边缘区域中,其中特别地,所述边缘区域是自由边缘区域,并且其中特别地,该边缘区域垂直于容置件的轴向方向从容置件侧向壁突出。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封闭件包括另外的贯通开口,其中特别地,另外的贯通开口可以是以下中的一者:椭圆形孔、四方形孔、正方形孔、圆形孔。另外地,在一实施方式中,另外的贯通开口形成于封闭件的所述边缘区域中。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边缘区域包括封闭件的边缘的区段,该区段线性地延伸,其中至少一个贯通开口被布置为与所述封闭件的边缘的所述区段相邻,并且其中特别地,所述另外的贯通开口也被布置为与封闭件的边缘的所述区段相邻。特别地,在一实施方式中,两个贯通开口在与封闭件边缘的所述区段平行的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此外,特别地,两个贯通开口在与封闭件边缘的所述区段垂直的方向上与封闭件边缘的所述区段等距地间隔开。
特别地,在该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贯通开口被配置为接收钩状元件(特别是设备的该装置连接至或可连接至的钩状元件),以移除封闭件,特别地剥离封闭件(例如剥离式密封件)。此外,在一实施方式中,另外的贯通开口被配置为接收所述设备的另外的钩状元件,以移除封闭件,特别地剥离封闭件(例如剥离式密封件)。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封闭件包括与贯通开口相邻的第一槽口以及与另外的贯通开口相邻的第二槽口,其中贯通开口和另外的贯通开口在周向方向上被布置在第一槽口与第二槽口之间,并且其中特别地,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垂直于封闭件边缘的区段延伸。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替代性实施方式,所述封闭件包括连接至剥离式密封件的柔性条带,该条带包括自由端部区段,该自由端部区段形成手柄,通过该手柄可以将剥离式密封件从容置件侧向壁上剥离,特别地从设备壳体的外侧或内侧剥离,其中特别地,条带的所述自由端部区段被配置为布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和盖部之间,使得条带的自由端部区段突出至壳体外。特别地,在该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中,条带的自由端部区段被配置为布置在壳体的侧向壁——该侧向壁连接至壳体的底部——与壳体的(例如可枢转的)盖部之间。
这对于CAPD特别有用。然而所述端部区段(例如在APD的情况下)或手柄也可以布置在壳体中,并且可以在壳体被打开后访问。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该装置包括可枢转的紧固杆,以用于在容置件被布置在装置本体的所述凹部中时将容置件紧固至本体,其中紧固杆被安装至装置本体。特别地紧固杆被配置为可手动地枢转。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紧固杆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其中,当紧固杆处于第一位置时,紧固杆释放容置件,并且其中,当紧固杆处于第二位置时,在容置件被布置在装置本体的凹部中的情况下,紧固杆将容置件紧固至装置本体。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在紧固杆的第二位置,当容置件被布置在装置本体的凹部中时,容置件的一部分被布置在紧固杆与本体之间,以将容置件紧固至本体,特别地紧固至在紧固杆与本体凹部的侧向壁之间。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紧固杆包括弯曲部分,其中弯曲部分包括凹形内表面,其中凹形内表面被配置为在第二位置与容置件侧向壁接合。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当紧固杆处于第二位置且容置件被布置在本体凹部中时,容置件的侧向突出部被配置为与紧固杆接合,特别地与紧固杆的端部部分接合。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当紧固杆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紧固杆和/或本体特别是本体侧向壁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使容置件旋转,特别是逆时针旋转。特别地,这改善了容置件在本体凹部中的定位和/或便于将容置件插入或接合到本体凹部中。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紧固杆包括延伸部,当容置件被布置在本体凹部中时,该延伸部被配置为在第二位置与容置件的侧向突出部和/或侧向壁接合,其中特别地,该延伸部被配置为接合到容置件的侧向突出部的第二间隙中。特别地,延伸部在容置件的轴向方向上延伸。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当紧固杆处于第二位置且容置件被布置在本体凹部中时,紧固杆(例如,紧固杆的所述端部部分)被配置为锁定容置件的被布置在本体凹部的所述部分中的轴向突出部(例如,通过覆盖本体凹部的所述部分的开口侧或通过接合到装置本体凹部的与容置件的轴向突出部的所述轴向方向垂直的部分(例如槽口)中。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紧固杆包括用于将紧固杆连接至容置件的连接件,特别是缝隙或凹部。特别地,缝隙或凹部被配置为接收容置件的侧向突出部的一部分,更特别地是以形状配合的方式。特别地,缝隙或凹部沿周向方向延伸。
另外地,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容置件和/或本体被配置为当容置件被布置在本体的适于接收容置件的所述凹部中时,通过闩锁(latch,卡扣)连接将容置件紧固至装置本体。
另外地,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当容置件被布置在所述凹部中时,本体凹部的用于至少部分地包围容置件的所述侧向壁包括布置在本体凹部的侧向壁的两个相对边缘之间的不连续部。
另外地,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凹部形成在每个边缘中,其中形成在边缘中的这些凹部面向彼此。特别地,所述边缘的这些凹部允许更容易地将容置件从被配置为接收容置件的本体凹部中移除。
另外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致动构件被布置在每个边缘处,以用于解除容置件与凹部或凹部侧向壁之间的闩锁连接。致动构件可以与容置件和本体之间的闩锁连接的一个或几个构件相互作用,以释放闩锁连接。
另外地,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容置件的侧向壁包括至少一个闩锁鼻部,该闩锁鼻部被配置为与形成在所述凹部的用于接收容置件的所述侧向壁中的相关闩锁凹部接合,或者其中,所述凹部的用于接收容置件的侧向壁包括至少一个闩锁鼻部,该闩锁鼻部被配置为与形成在容置件的所述侧向壁中的相关闩锁凹部接合。
另外地,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容置件包括被配置为指示容置件是否未使用(例如是否包括崭新的端部帽)的指示器。特别地,所述指示器被布置在容置件的侧向壁上,并且可以是当容置件已被使用(即打开以使用存放在容置件中的端部帽)时发生视觉上可感知的变化的窗口或指示器。
另外地,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该装置是可移除的装置,其中所述本体被配置为以可释放的方式连接至所述设备(另见上文)。
优选地,根据一实施方式,所述本体包括用于以可释放方式将本体连接至所述设备的闩锁件或闩锁零件。
优选地,根据一实施方式,该装置被设计成进行消毒等,以允许该装置的多次使用。
优选地,根据替代性实施方式,该装置是用后即弃型装置,并且特别地设计为用于单次使用(并且此后被丢弃),其包括至少:从管状配件松开端部帽,将插入到连接器支架中的连接器连接至管状配件,将连接器从管状配件断连,以及将布置在容置件中的端部帽紧固至管状配件。因此,容置件和整个装置可以是用后即弃型物品。
特别地,尽管容置件优选地仅适用于单次使用,但该装置可以被设计为用于有限次数的这样的使用。这里,特别地,可移除装置要在设备的寿命结束之前被丢弃,并由新的可移除装置替代。
另外地,特别地,连接器(例如,形成透析系统的一部分的所谓Y形件)包括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该第一导管包括易碎内嵌式密封件,其中,该两个导管从连接器的端部区段分岔出来,该端部区段被配置为连接至管状配件(该管状配件例如形成导管/转移件的一部分或连接至导管/转移件)或从管状配件断连,并且其中,管状配件包括被配置为将其致动的构件,以便打开或封闭管状配件(或导管),从而允许或防止流体通过管状配件。
在这方面,用后即弃型器械的单次使用可以包括以下步骤(例如在CAPD的情况下):
-为管状配件提供紧固至管状配件的端部帽,其中端部帽被接收/保持在装置本体的第一接收部中(其中该装置连接至设备的可移动承载件),并且其中管状配件被插入到支架组件中,
-特别地移除容置件(该容置件例如插入在装置本体的凹部中)的封闭件(例如剥离式密封件),以打开包含端部帽的容置件(也可以以后执行自动地移除封闭件),
-将可移动承载件/装置移动远离支架组件,从而从管状配件上松开端部帽,
-将可移动承载件移动到第二位置,然后朝向支架组件移动,从而将插入到连接器支架中的连接器连接至管状配件,
-优选地打开管状配件(例如通过允许患者或使用者在管状配件上致动所述构件)以便排出液体或流体,并且此后封闭管状配件(例如使用所述构件),
-使用设备的第一致动构件来破坏易碎内嵌式密封件(见下文),
-通过让流体流动经过第一和第二导管,同时封闭管状配件以防止流体通过管状配件,从而冲洗两个导管,
-优选地在封闭管状配件(例如再次使用所述构件)之前,打开管状配件(例如使用所述构件,例如通过允许患者或使用者在管状配件上致动所述构件),以让液体或流体流动(例如朝向目标),
-通过致动设备的第三致动构件并打开管状配件(例如通过致动管状配件的所述构件)来中断第二导管,
-优选地让流体朝向目标传递通过第一导管、连接器的端部区段和管状配件,
-封闭管状配件(例如通过致动管状配件的所述构件),
-通过致动第二致动构件来中断第一导管,以用于防止流体通过第一导管,
-封闭管状配件(例如通过使用所述构件)以用于防止流体通过管状配件,
-特别地在管状配件未封闭之前,防止流体管线的液体或者管状配件与连接器之间的任何断连(例如通过优选地被配置为检测打开/封闭状态的机械检测件),并且特别地在管状配件打开的情况下防止(例如管状配件)缩回到壳体中。(所述检测件也可以是机械件,该机械件被配置为在管状配件打开时防止所述缩回并允许流体通过管状配件),
-将可移动承载件移动远离支架组件,从而将连接器从管状配件上断连(此处的封闭件可以被自动地移除),并且
-将可移动承载件移动到第三位置并朝向支架组件,从而将布置在容置件中的所述端部帽紧固至管状配件。
特别地,上述用途对应于CAPD,其中特别地,在APD的情况下,所述步骤也可以进行,其不同之处在于,不使用第一、第二和第三致动构件,并且特别地只存在连接器的通向循环仪的单个导管(该单个导管被布置在凹部的第二区域中,而第一区域保持为空):
-提供具有紧固至管状配件的端部帽的管状配件,其中端部帽被接收/保持在装置本体的第一接收部中(该装置被连接至设备的可移动承载件),其中可移动承载件/装置位于第一位置,并且其中,管状配件被插入到支架组件中,
-将可移动承载件/装置移动远离支架组件,从而从管状配件上松开端部帽,
-将可移动承载件/装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并朝向支架组件,从而将插入到连接器支架中的连接器(包括单个导管)连接至管状配件,
-优选地,当管状配件被布置在支架组件中并且连接器被布置在连接器支架(例如可移除装置的凹部)中时,从上面增加可移除夹持件以抓持管状配件与连接器之间的连接,
-从设备(并且特别地从装置)上移除管状配件和与之相连的连接器,
-打开管状配件(例如通过致动管状配件的所述构件),以用于让流体传递通过管状配件/连接器,
-封闭管状配件(例如通过致动管状配件的所述构件),
-将管状配件和连接器重新插入设备/装置中,
-优选地移除所述可移除夹持件,
-特别地移除容置件的封闭件(例如剥离式密封件),以打开包含端部帽的容置件(这也可以在之后自动移除封闭件时进行),以及
-将可移动承载件/装置移动远离支架组件,从而将连接器从管状配件上断连(在此,封闭件可以从容置件上被自动地移除),并且可选地从而将管状配件的所述构件移动回壳体中,
-将可移动承载件/装置移动到第三位置并朝向支架组件,从而将布置在容置件中的所述端部帽紧固至管状配件。
在这些完整的循环(例如APD或CAPD)之后,可以丢弃容置件(并且特别地装置)(例如连同插入的连接器和与之连接的管),并且可以将新的容置件插入到设备的装置中,以用于下一个使用循环。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例如可移除的)装置包括被布置在由容置件形成的第二接收部/内部空间中的端部帽,其中所述端部帽被完全地布置在容置件的所述内部空间中。所述端部帽可以包括如下所述的材料和/或邵氏硬度。
另外地,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承载(例如已经吸收了)抗菌流体的柔性件或柔性承载件构件——特别地是海绵——与所述端部帽接触并被布置在容置件的内部空间中,该容置件又例如由所述封闭件或剥离式密封件封闭。
另外地,根据一实施方式,所述端部帽包括消毒剂(例如以抗菌特性即抑制和/或破坏微生物为特征的化合物、物质或材料),其中特别地,所述端部帽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地由所述消毒剂形成,或包括包含所述消毒剂的涂层。
另外地,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本体被配置为以可释放的方式连接至所述设备的可移动承载件(也表示为装载件),其中特别地,所述承载件相对于设备壳体的底部是可移动的,使得装置可以特别地与所述承载件一起在所述壳体内移动。
另外地,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本体包括顶部侧,其中特别地,所述凹部侧向壁的不连续部被布置在顶部侧处。
另外地,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在装置本体中于本体的顶部侧上形成两个通孔,当本体连接至承载件时,这两个通孔分别被配置为接收从所述承载件突出的相关的销,其中特别地,当装置连接至承载件时,相应的销的正面侧与本体的顶部侧齐平。
另外地,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顶部侧包括指示连接器的第一导管的易碎内嵌式密封件的位置的通孔。
另外地,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为了在本体与承载件之间建立所述可释放的连接,本体包括两个相对的内部表面(例如垂直于所述顶部侧延伸),其中所述内部表面面向彼此,并且其中,在每个内部表面上设置了闩锁件特别是闩锁鼻部,以用于与承载件的互补闩锁件特别是凹部接合。
另外地,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装置本体包括前侧壁和相对的后侧壁。特别地,本体的用于接收容置件的凹部被布置在前侧壁上。
另外地,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连接器支架包括用于接收连接器(例如透析系统的连接器,例如在CAPD的情况下是Y形件,或者在APD的情况下是患者管线例如单个导管)的凹部,该凹部被布置在顶部侧上并且从装置本体的前侧壁延伸至后侧壁。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当装置的紧固杆处于第二位置时,它被配置为在连接器支架的凹部上延伸以牢固被布置在连接器支架的凹部中的连接器,其中特别地,紧固杆包括被配置为接收连接器的凹部。
另外地,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连接器支架的凹部包括Y形即从前侧壁延伸的端部区域,该端部区域分别分岔为从所述端部区域延伸至后侧壁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所述凹部被配置为接收包括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Y形)连接器,其中,两个导管从连接器的端部区段分岔出来,连接器被配置为经由该端部区段连接至所述管状配件,其中,凹部的端部区域被配置为接收连接器的所述端部区段,并且其中,凹部的第一区域被配置为接收第一导管,并且其中,凹部的第二区域被配置为接收连接器的第二导管。
特别地在APD的情况下,连接器包括连接至连接器的端部区段的至少一个导管,特别是单个导管,其中这里所述至少一个导管/单个导管被布置在凹部的第二区域中,而第一区域保持为空。
另外地,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该装置包括从前侧壁突出并沿前侧壁上的连接器支架的凹部的端部区域延伸的突出部,特别是U形突出部,其中,当连接器的所述端部区段插入连接器支架的凹部的所述端部区域中时,所述突出部被配置为防止连接器的端部区段相对于连接器的端部区段的轴向方向倾斜。特别地,所述突出部包括两个相对的平行区段,它们通过弯曲区段成一体地连接,该平行区段和弯曲区段被配置为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抵接连接器的所述端部区段,以防止所述倾斜。
另外地,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装置本体包括被布置在本体的顶部侧上的两个保持件或保持零件,其中,当所述端部区段被布置在凹部的所述端部区域中时,两个保持件或零件被布置在凹部的端部区域的相反两侧,以用于将连接器的端部区段保持在凹部的端部区域中。
特别地,所述两个保持件或零件中的每一个都包括自由端部,其中相应的自由端部突出越过凹部的端部区域的相关侧壁,凹部的所述端部区域的两个侧壁面向彼此。
另外地,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本体包括两个保持件或两个保持零件,其中每个所述保持件或零件形成齿状结构,并且其中,相应的保持件或零件从连接器支架的凹部的端部区域的相关侧向壁突出,其中所述两个侧向壁面向彼此,并且其中,所述齿状结构被配置为当连接器的所述端部区段被布置在连接器支架的凹部的所述端部区域中,并且力将连接器的所述端部区段在特别是指向远离所述前侧壁的所述轴向方向上拉动时,防止连接器的端部区段在轴向方向上的移动。
另外地,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本体包括被布置在连接器支架的凹部的第一区域中的保持件或保持零件,该保持件或零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导管被布置在连接器支架的凹部的第一区域中时,夹持连接器的第一导管,其中特别地,所述保持件或零件被配置为包覆所述第一导管,和/或其中,本体包括被布置在连接器支架的凹部的第二区域中的保持件或保持零件,该保持件或零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导管(或所述至少一个导管/单个导管)被布置在连接器支架的凹部的第二区域中时,夹持连接器的第二导管(或所述至少一个导管/单个导管),其中特别地,所述保持件或零件被配置为包覆所述第二导管(或所述至少一个导管/单个导管)。
另外地,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本体包括被布置在连接器支架的凹部的第一区域中、位于后侧壁处的保持件或保持零件,该保持件或零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导管被布置在连接器支架的凹部的第一区域中时,夹持连接器的第一导管,其中特别地,所述保持件或零件被配置为包覆所述第一导管,其中所述保持件或零件包括可以将第一导管推入其中的槽口,从而阻塞第一导管以使流体不能通过第一导管,和/或其中,本体包括被布置在连接器支架的凹部的第二区域中、位于后侧壁处的保持件或保持零件,该保持件或零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导管(或所述至少一个导管/单个导管)被布置在连接器支架的凹部的第二区域中时,夹持连接器的第二导管(或所述至少一个导管/单个导管),其中特别地,所述保持件或零件被配置为包覆所述第二导管(或所述至少一个导管/单个导管),并且其中,所述保持件或零件包括可以将第二导管(或至少一个导管/单个导管)推入其中的槽口,从而阻塞第二导管(或至少一个导管/单个导管)以使流体不能通过相应导管。
根据替代性实施方式,本体包括被布置在连接器支架的凹部的第一区域中、位于后侧壁处的保持件或保持零件,该保持件或零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导管被布置在连接器支架的凹部的第一区域中时,夹持连接器的第一导管,其中,所述保持件或零件包括夹持表面和可枢转的夹持臂,其中,夹持臂被配置为朝向夹持表面枢转到夹持位置,使得当第一导管被夹持在所述夹持表面和夹持臂之间时被阻塞。
同样地,根据一实施方式,本体可以包括被布置在连接器支架的凹部的第二区域中、位于后侧壁处的保持件或保持零件,该保持件或零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导管或所述至少一个导管被布置在连接器支架的凹部的第二区域中时,夹持连接器的第二导管或所述至少一个导管,其中,所述保持件或零件包括夹持表面和可枢转的夹持臂,其中,夹持臂被配置为朝向夹持表面枢转到夹持位置,使得当第二导管或所述至少一个导管被夹持在所述夹持表面和所述夹持臂之间时被阻塞。
夹持表面可以相对于本体的顶部侧倾斜。
另外地,根据一实施方式,连接器支架的凹部的第一区域的保持件或零件的夹持臂被配置为通过设备的致动构件朝向相关的夹持表面枢转。另外地,连接器支架的凹部的第二区域的保持件或零件的夹持臂也可以被配置为通过设备的致动构件朝向相关的夹持表面枢转。
另外地,根据一实施方式,连接器支架的凹部的第一区域的保持件或零件包括用于与夹持臂接合从而将夹持臂保持在其夹持位置的钩状件。此外,根据一实施方式,连接器支架的凹部的第二区域的保持件或零件包括用于与夹持臂接合从而将夹持臂保持在其夹持位置的钩状件。
另外地,根据一实施方式,该装置包括与被布置在凹部的第一区域中的保持件的钩状件连接或作用在该钩状件上的释放机构和/或与被布置在凹部的第二区域中的保持件的钩状件连接或作用在该钩状件上的释放机构,其中该释放机构被配置为将被布置在凹部的第一区域中的保持件的钩状件和/或被布置在第二区域中的保持件的钩状件移位,特别是在容置件的轴向方向上,使得被布置在凹部的第一区域中的保持件的夹持臂和/或被布置在凹部的第二区域中的保持件的夹持臂从它/它们的夹持位置被释放,从而特别地使第一导管、第二导管或至少一个导管被解除阻塞,其中特别地,释放机构是可按压按钮或包括可按压按钮。
另外地,根据一实施方式,连接器支架的凹部的第一区域的保持件包括用于引导设备的所述致动构件的引导臂,和/或其中,连接器支架的凹部的第二区域的保持件包括用于引导设备的所述致动构件的引导臂。
特别地在上述保持件包括所述可枢转的夹持臂的情况下,还可能的是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包括与装置本体刚性地或成一体地连接且不能从装置本体上移除的第二接收部。在这方面,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公开了以下装置:
一种用于将管状配件与连接器连接和断连的设备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具有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的本体,其中每个所述接收部被配置为保持管状配件的端部帽,并且其中,本体还包括被配置为保持连接器的连接器支架。这里,特别地第二接收部刚性地和/或成一体地连接至本体,并且不能从装置本体上移除。
另外地,特别地,该装置包括被布置在由装置本体形成的所述第二接收部中的端部帽,其中特别地,所述端部帽被完全地布置在所述第二接收部中。
另外地,特别地,所述第二接收部通过包括剥离式密封件的封闭件封闭,特别是气密地封闭,该剥离式密封件特别地附接至第二接收部的侧向壁的周缘正面侧,该侧向壁由本体形成。
具有刚性地和/或成一体地连接至本体的第二接收部的该装置还可以包括权利要求51至63或65至80中的一项所公开的特征。
另外地,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一实施方式,本体包括在连接器支架的凹部的第一区域处的第一和第二闩锁鼻部,其中相应的闩锁鼻部被配置为与设备的相关致动构件接合,从而将相应的致动构件保持在按压位置,其中特别地,第一闩锁鼻部被配置为与设备的第一致动构件接合,该第一致动构件被配置为破坏第一导管的所述易碎内嵌式密封件。另外地,特别地,第一闩锁鼻部被配置为与第一致动构件如此接合,使得该第一致动构件确保流体在破坏内嵌式密封件后通过第一导管。
另外地,特别地,第二闩锁鼻部被配置为与设备的第二致动构件接合,该第二致动构件被配置为将第一导管按压入凹部的第一区域的所述槽口中。
此外,根据一实施方式,本体包括在连接器支架的凹部的第二区域处的第三闩锁鼻部,其中所述第三闩锁鼻部被配置为与设备的相关致动构件接合,从而将所述致动构件保持在按压位置,其中特别地,第三闩锁鼻部被配置为与设备的第三致动构件接合,该第三致动构件被配置为将第二导管按压在凹部的第二区域的所述相关槽口中。
另外地,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该装置包括滴盘,该滴盘从所述本体的前侧壁突出并且被布置在凹部的端部区域的下方以及第一接收部的下方,以接收溢出的流体,其中,所述滴盘包括用于接收溢出的流体的多个凹陷。
另外地,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滴盘包括用于接收设备的引导件的为凹部形式的定心件,特别地为引导销的形式。当可移除装置被布置在设备中(其中可移除装置被布置在第一位置)时,滴盘可以包括用于接收所述销的另外的凹部。
另外地,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装置本体的邵氏硬度在60A至100A的范围内,特别地在70A至90A的范围内,特别地为80A。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本体包括一材料或由一材料形成,该材料是以下材料之一:聚丙烯(PP);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碳酸酯(PC)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的混合物。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容置件包括消毒剂(例如以抗菌特性即抑制和/或破坏微生物为特征的化合物、物质或材料),其中特别地,该容置件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地由所述消毒剂形成。另外地,根据一实施方式,容置件包括包含消毒剂的涂层。另外地,根据一实施方式,封闭件包括消毒剂,其中特别地,封闭件是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地由所述消毒剂形成。另外地,根据一实施方式,封闭件包括包含消毒剂的涂层。特别地,涂层可以被布置在封闭件的内侧上,该内侧面向容置件的内部空间。另外地,根据一实施方式,抗菌剂或流体被布置在容置件的内部空间中。
此外,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该装置包括被配置为将容置件弹出于本体装置的凹部外的弹出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被配置为将管状配件连接至连接器和将管状配件从连接器上断连的设备,其中该设备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例如可移除的)装置以及被配置为保持或容纳插入管状配件的支架组件,其中该装置连接至或可连接至该设备的可移动承载件,并且其中,该承载件相对于支架组件可移动。
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例如可移除的)装置适于同用于将(例如导管的)管状配件与连接器(特别地流体袋连接器)连接和断连的这样的设备一起使用,该设备特别地使用所述装置连接至或可连接至的封闭的、可移动承载件。在本文中,本发明往往依照流体袋连接器来描述,但也可以使用任何其它的连接器。此外,特别地,概念导管指的是医用导管,但也特别地指的是所有其他结构或导管,经由这些结构或导管可以输送流体,并且这些结构或导管可以用帽来封闭。另外地,特别地,概念帽或端部帽指的是在本发明框架内可以以合理的方式使用的所有种类的封闭件。
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所述设备被设计成在持续性非卧床式腹膜透析(CAPD)期间机械地将腹膜透析(PD)导管连接至透析袋,并且当连接至PD循环仪时还具有APD——自动腹膜透析。该设备特别地倾向于由家庭透析患者、护理人员和医疗专业人员在家中或在医疗机构内使用。
特别地,该装置确保连接/断连或紧固/松开(端部帽)操作的抗菌传导。优选地预填充/预装配位于用后即弃型容置件中的新的(无菌)端部帽。在连接操作之前,所述本体可以预先填充无菌端部帽,例如通过将保持端部帽的容置件插入到装置本体的凹部中,然后装配到设备的可移动承载件上。这些部件有助于在CAPD或APD期间将例如PD导管连接至例如透析袋。
另外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可移动承载件可以沿第一方向(例如在平行于支架组件的横向方向上)从第一位置(例如相对于所述支架组件)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三位置,并且特别地,从第三位置返回到第一位置。
另外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可移动承载件被安装至滑动件,使得承载件可以相对于滑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并且其中,滑动件可以沿垂直于第一方向延展的第二方向(前后)移动。
另外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当承载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可以通过将滑动件沿第二方向移动远离支架组件来使承载件移动远离支架组件,使得当端部帽被接收到第一接收部中(或与第一接收部接合)时从管状配件上松开端部帽,以及当所述管状配件被插入到支架组件中时将端部帽紧固至管状配件。另外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当可移动承载件相对于滑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通过将滑动件沿第二方向朝向支架组件移动来使承载件可以朝向支架组件移动,以使插入到连接器支架中的连接器连接至管状配件(从而特别地可以在管状配件与连接器之间建立流动连接)。另外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当可移动承载件相对于滑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通过将滑动件沿第二方向移动远离支架组件来使承载件可以移动远离支架组件,从而将连接器从管状配件断连。另外地,根据一实施方式,当可移动承载件相对于滑动件处于第三位置时,通过将滑动件沿第二方向朝向支架组件移动来使可移动承载件可以朝向支架组件移动,从而将布置在容置件内部空间中的端部帽(以及从容置件中移除的封闭件)紧固至管状配件。
另外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该设备可以包括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被配置为当最初封闭连接器的保护帽(未示出)未连接至锁定机构的可移动锁定杆时,防止滑动件的移动。为此,保护帽可以包括可以放在锁定杆上的环状件。
特别地,当锁定杆从锁定杆的第一位置移动到锁定杆的第二位置时,锁定机构可以被释放以允许移动滑动件。特别地,锁定杆朝向第一位置预张紧,并被配置为通过将保护帽的上述环状件绕锁定杆放置来保持在第二位置。以这样的方式,当可移动承载件在可移动承载件的第一位置移动远离支架组件时,可以通过锁定杆将保护帽从连接器上拉下来。
另外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该设备包括底部。另外地,根据一实施方式,该设备包括包含设备的所述底部的壳体。壳体还可以包括连接至或可连接至底部的盖部(例如,使得盖部相对于壳体的底部可枢转)。
此外,在该设备的一实施方式中,盖部被配置为被打开和/或从壳体移除(例如从壳体的底部)。此外,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盖部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地透明,特别地使得能够观察端部帽的所述紧固/松开以及管状配件与连接器的所述连接或者管状配件与连接器的所述断连。
特别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壳体被配置为接收并特别地包围被配置为保持连接器和端部帽以紧固至管状配件或从管状配件松开的装置。
特别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具有被配置为接收管状配件的开口的本体。
另外地,根据一实施方式,支架组件或支架组件的本体被固定至设备的底部或壳体(例如成一体地或通过紧固元件),并且特别地不能相对于底部或壳体移动。当管状配件按意图被接收到支架组件中(特别地在支架组件本体的所述开口中)时,用于打开/封闭管状构件的所述构件突出至壳体外,并且对于使用者来说是可访问的,使得使用者可以通过所述构件打开/封闭用于流体通过的管状配件。
特别地,在一实施方式中,盖部被连接至壳体的侧向壁,其中,壳体的所述侧向壁被连接至壳体的底部。壳体的盖部可以安装在侧向壁(或壳体的底部)上,使其可枢转以打开或封闭壳体。当壳体封闭时,盖部覆盖装置,并且特别地覆盖容置件。当壳体打开时,装置和/或容置件可以从设备(特别地从可移动承载件)上移除。
另外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滑动件相对于设备的底部(例如沿第二方向)可移动。
特别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滑动件被安装到设备的底部,使得其可以相对于底部沿第二方向来回移动。
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底部包括第一(例如上部)底壁和第二(例如下部)底壁,其中该设备的底部包括被布置在第一底壁与第二底壁之间的空隙,并且其中,第一底壁包括背离第二底壁(或背离空隙)的顶部侧。因此,换句话说,该设备的底部可以是双底部。
此外,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滑动件包括被布置在第一底壁的顶部侧上的第一部分。另外地,特别地,滑动件包括与滑动件的第一部分连接的第二部分。此外,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可移动承载件被安装至滑动件的第一部分。另外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滑动件的第二部分通过形成在第一(例如上部)底壁中的槽口延伸到该设备的壳体的底部的空隙中。另外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滑动件的第二部分(以及随之而来的滑动件)由被布置在空隙中的导轨和/或与该设备底部的第二(例如下部)底壁连接的导轨引导。特别地,在该设备的一实施方式中,滑动件的第二部分可以包括与滑动件的第一部分连接(例如成一体地)的第一部分。另外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滑动件的第二部分可以包括单独的第二零件,该第二零件与第一零件(例如通过螺钉)连接,并由导轨引导。
另外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该设备包括被配置为移动可移动承载件和/或滑动件的致动元件。
此外,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致动元件形成为具有第一端部区段和相反的第二端部区段的长形杆。特别地,致动元件的第一端部区段被布置在设备底部的空隙中,并且可枢转地安装到设备底部,特别地安装到第二底壁和/或第一底壁。此外,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致动元件的第二端部区段形成用于手动地枢转致动元件的手柄。特别地,第二端部区段或手柄突出至设备的底部和/或壳体外。
此外,根据一实施方式,致动元件包括连接区段,该连接区段将致动元件的第一端部区段连接至致动元件的第二端部区段。特别地,连接区段被耦接至滑动件的第二部分,从而通过枢转执行元件来使滑动件沿第二方向可移动(例如前后移动)。根据一实施方式,为了将致动元件耦接至滑动件的第二部分,致动元件包括连接区段中的椭圆形孔,其中滑动件的第二部分可以包括与椭圆形孔接合的元件(例如由滑动件的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一零件或由所述第一零件的一部分形成),并且由此当致动元件被枢转时沿第二方向移动滑动件。
特别地,根据一实施方式,致动元件被配置为在致动元件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来回枢转,其中当致动元件(例如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枢转时,滑动件沿第二方向朝向支架组件移动,并且当致动元件(例如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枢转时,滑动件沿第二方向移动远离支架组件。
此外,根据一实施方式,致动元件包括从致动元件的连接区段突出的两个闩锁臂。另外地,特别地,该设备包括被布置在空隙中的构件(所述构件可以连接至第一和/或第二底壁),该构件形成用于致动元件的止动件(例如当致动元件位于第一位置时),并且其中特别地,所述构件被配置为当致动元件被布置在致动元件的第一位置时与闩锁臂接合(例如抓持致动元件)。
另外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该设备包括钩状元件,该钩状元件特别地连接至该设备的底部(例如连接至第一底壁的顶部侧上的底部的第一或上部底壁),并且该钩状元件被配置为当承载件处于第二位置和/或沿第二方向移动远离支架组件时与封闭件的贯通开口接合,以用于从容置件中移除封闭件。另外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该设备包括另外的钩状元件,该钩状元件特别地连接至该设备的底部(例如连接至第一底壁的顶部侧上的第一或上部底壁),并且该钩状元件被配置为当承载件处于第二位置和/或沿第二方向移动远离支架组件时与封闭件的另外的贯通开口接合,以用于从容置件中移除封闭件
另外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该设备包括弹簧(例如不可卷绕/可卷绕的弹簧),以用于将承载件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滑动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以及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三位置。特别地,在一实施方式中,可移动承载件被配置为相对于滑动件手动地从第三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使用例如可移动承载件构件作为致动元件/手柄)以张紧弹簧。
另外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该设备包括安装至滑动件(特别地安装至滑动件的第一部分)的可枢转的止动件,其中止动件被配置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止动承载件,其中特别地,止动件被配置为当承载件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枢转以释放承载件,并且其中,止动件可以通过沿第二方向移动滑动件远离支架组件(例如,通过可枢转地安装的致动元件)来枢转,使得止动件与从设备底部(特别地从第一底壁的顶部侧)突出的销接合,从而止动件被枢转,并且由此释放承载件。特别地,一旦承载件被可枢转的止动件释放(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它就会在弹簧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滑动件移动。特别地,根据一实施方式,弹簧和可枢转的止动件由被布置在滑动件上(例如在滑动件的第一部分上)的可移动承载件所覆盖。
此外,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止动件经由弹簧元件连接至滑动件(特别地连接至滑动件的第一部分),其中,弹簧元件被配置为对止动件施加恢复力,以用于将止动件枢转回到止动位置(例如在可移动承载件的第一和第二位置),在该止动位置,止动件止动承载件。
此外,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为了与销接合,可枢转的止动件包括延伸穿过形成在滑动件中的弯曲槽口的端部部分。特别地,所述弯曲槽口形成在滑动件的第一部分中。特别地,当滑动件沿第二方向移动远离支架组件时,止动件的端部部分被配置为与销接触,使得止动件被枢转,并且由此释放承载件(见上文)。
另外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该设备包括管状配件,该管状配件特别地被配置为被支架组件接收,特别地被所述设备的支架组件本体的开口接收。因此,特别地,管状配件被配置为插入到支架组件本体的所述开口中。
另外地,根据一实施方式,管状配件包括下述构件,该构件被配置为被致动从而打开或封闭管状配件(或导管),以允许或防止流体通过管状配件。
另外地,根据一实施方式,管状配件的所述构件是可旋转的构件,该构件被配置为通过旋转它(例如绕管状配件或导管沿其延伸的轴线)来致动,其中在管状配件的构件旋转后,管状配件或者被封闭以使流体不能传递通过管状配件,或者被打开以使流体可以传递通过管状配件,这取决于所述旋转的方向。允许/防止流体通过管状配件的其他方式也是可以设想的。
另外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管状配件被配置为通过将端部帽插塞到所述开口中,从而可以将端部帽紧固至管状配件,并且其中,管状配件被配置为通过将端部帽拉出到所述开口外,从而可以将端部帽从管状配件上松开。
另外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管状配件被配置为通过将连接器插塞到管状配件的所述开口中,从而可以将连接器连接至管状配件,并且其中,管状配件被配置为通过将连接器拉出到管状配件的所述开口外,从而可以将连接器从管状配件中断连。
另外地,优选地,所述插塞和/或拉动是无旋转的。
另外地,根据本发明的管状配件的一实施方式,管状配件形成为转接件,该转接件包括在转接件的第一端部处的第一凹部,该第一凹部包括被配置为旋转地紧固至导管的第一部分的外部螺纹的内部螺纹,并且其中,转接件包括在转接件的相反的第二端部处的管套,该管套围绕该转接件的第二凹部,转接件的突出部突出至该第二凹部中,该突出部包括转接件的所述开口,使得管套围绕该转接件的所述突出部和所述开口,其中管套相对于所述突出部同轴地布置。
为了更详细地描述转接件功能,下面将用管状配件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来描述该管状配件。
另外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管状配件包括第一部分。特别地,第一部分被配置为连接至导管或可以形成这样的导管的一部分,例如转移件(例如迷你件)的一部分。此外,管状配件包括相邻的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包括管状配件的所述开口,以用于与连接器连接或将端部帽紧固至第二部分/管状配件。
另外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第二部分被配置为通过将端部帽插塞到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开口中,从而可以将端部帽紧固至第二部分(例如,当托架组件/可移除装置处于第三位置时,在托架组件或可移除装置朝向支架组件的所述移动后),并且其中,第二部分被配置为通过将端部帽拉出到所述开口外,从而可以将端部帽从第二部分松开(例如,当托架组件/可移除装置处于第一位置时,在托架组件或可移除装置远离支架组件的所述移动后)。
另外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第二部分被配置为通过将连接器插塞到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开口中,从而可以将连接器连接至第二部分(例如,当可移动承载件/装置处于第二位置时,在可移动承载件/装置朝向支架组件的所述移动后),并且其中,第二部分被配置为通过将连接器拉出到所述开口外,从而可以将连接器从第二部分断连(例如,当可移动承载件/装置处于第二位置时,在可移动承载件/装置远离支架组件的所述移动后)。
另外地,特别地,如已经指出的,所述插塞和/或拉动优选地为非旋转的(即不涉及第二部分/管状配件或相应的端部帽的任何旋转)。
另外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管状配件包括可移除的夹持件,以用于当连接器连接至管状配件(例如第二部分)时,相对于管状配件(例如第二部分)抓持连接器,其中特别地,夹持件被配置为连接至管状配件(例如第二部分),特别地通过夹接式连接,其中特别地,夹持件在连接至管状配件(例如第二部分)时包覆管状配件(例如第二部分)。
另外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第二部分形成为转接件(也见上文),该转接件包括在转接件的第一端部处的第一凹部,该第一凹部包括被配置为旋转地紧固至第一部分的外部螺纹的内部螺纹,特别地使得由第一部分围绕的管腔与由转接件围绕的管腔处于流体连通。优选地,第一凹部包括锥形形状。另外地,优选地,外部螺纹形成在第一部分的锥形部分上。此外,优选地,转接件包括在转接件的相反的第二端部处的管套,优选地为钟形管套,该管套围绕转接件的第二凹部,转接件的突出部突出到该第二凹部中,该突出部优选地包括转接件的所述开口,使得管套围绕转接件的所述突出部和所述开口。另外地,管套优选地相对于所述突出部同轴地布置。
另外地,根据设备的替代性实施方式,第二部分可以成一体地连接至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又可以连接至所述导管),特别地使得这两个部分(即它们的管腔)彼此流体连通。
这里,特别地,第二部分包括管套,该管套围绕第二部分的凹部,第二部分的突出部突出到该凹部中,该突出部包括第二部分的所述开口,使得管套围绕第二部分的所述突出部和所述开口,其中管套相对于所述突出部同轴地布置。
另外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当夹持件连接至管状配件(例如第二部分)时,夹持件被配置为覆盖管套的一部分和第二凹部的一部分,其中,当连接器连接至管状配件(例如第二部分)时,夹持件被配置为接合在连接器的一部分后面,使得连接器不能从管状配件(例如从第二部分)断连。
另外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夹持件被配置为当管状配件被布置在设备的支架组件中时,连接至管状配件(例如连接至第二部分)和/或从管状配件(例如从第二部分)移除。
另外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夹持件包括从夹持件的基部延伸的两个臂,以用于包覆管状配件,特别地包覆其第二部分。
另外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夹持件包括内突出部(例如在管套终止的位置处),以用于当夹持件连接至管状配件例如连接至第二部分时,插入管状配件的周缘凹槽中,特别地插入第二部分的周缘凹槽中。
另外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夹持件包括用于将夹持件从管状配件中移除的翻折板,该翻折板特别地经由铰接件连接至基部,其中特别地,为了形成所述铰接件,夹持件包括被布置在基部和翻折板之间的通孔。
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导管系统,该导管系统包括导管和管状配件和/或如本文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特别地,下文所述的管状配件的第一部分被配置为与导管的管腔流体连通(或者可以被引入与导管的所述管腔流体连通,特别地通过本文所述的构件)。
另外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该设备包括可移除夹持件,该夹持件被配置为当连接器连接至管状配件时相对于管状配件抓持连接器。当管状配件和连接器连接并从设备上移除时,这样的可移除夹持件对APD特别地有用。这确保了这两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可以被保留。
特别地,可移除夹持件被配置为连接至管状配件,特别地通过夹接式连接,其中特别地,当夹持件连接至管状配件时,夹持件包覆管状配件。
另外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当夹持件连接至管状配件时,夹持件被配置为覆盖管套的一部分和管状配件的开口的一部分,其中当连接器连接至管状配件时,夹持件被配置为接合在连接器的一部分后面,从而使连接器不能从管状配件断连。
另外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当管状配件被布置在设备的支架组件中时,夹持件被配置为连接至管状配件和/或从管状配件移除。
另外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可移除夹持件包括从夹持件的基部延伸的两个臂,以用于包覆管状配件(例如管状配件的第二部分)。
另外地,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夹持件包括突出部,以用于当夹持件连接至管状配件时插入管状配件的周缘凹槽中。
另外地,根据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夹持件包括用于从管状配件中移除可移除夹持件的翻折板,该翻折板特别地经由铰接件连接至基部,其中特别地,为了形成所述铰接件,夹持件包括布置在基部和翻折板之间的通孔。
另外地,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转接件/管状配件被设计成将旋转的鲁尔移动转化为线性移动,从而可以通过仅仅线性插接或拉动移动以无旋转的方式执行连接/断连或紧固/松开。
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转接件/管状配件意在将两个器械配接在一起,并且--根据一实施方式--在治疗期间由封闭帽(也表示端部帽)保护或连接至透析袋(或连接至药物或药物输送系统的任何管)。特别地,转接件被紧固至患者的导管(或例如转移件,例如迷你件)上,并且特别地在例如6个月的所述导管(或例如转移装置-或迷你装置)使用期间搁置在那里。
另外地,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端部帽意在用于在没有附接透析袋以执行治疗时封闭转接件。特别地,它使用安全的密封锁机构来保持就位。
特别地,包括上述部件的设备意在作为家庭透析治疗中的患者辅助器使用。特别地,它支持例如导管与例如透析袋的连接。它以简单的方式机械地执行这个连接,因此提供了对于完全手动地执行的常规连接的方便的替代方式。
另外地,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装置本体可以(例如手动地)从托架组件的可移动承载件上释放,该可移动承载件在所述位置可移动。另外地,特别地,当可移动承载件处于第二位置并且特别地已经朝向支架组件移动时,例如为了允许将器械应用于APD,可以将连接的导管-透析流体管线(在一实施方式中至少包括管状配件和连接器以及特别地连接至其上的导管)从壳体中移除。
另外地,可选地,当可移动承载件/装置处于第二位置时,支架组件和/或管状配件可以被配置为与滑动件一起移动,使得当管状配件连接至插入到装置本体中的连接器时,管状配件的构件——该管状配件被插入到支架组件中——至少部分地突出至壳体外(例如,通过壳体的通孔),并且使得当所述管状配件与所述连接器断连时,所述构件被布置在壳体内侧(例如在由壳体围绕的隔室中),其中,所述构件被配置为被致动,从而打开或封闭管状配件(或导管),以允许或防止流体通过管状配件。特别地,当支架组件为非移动时,管状配件也可以被配置为相对于支架组件滑动,从而所述构件可以缩回到壳体中或推出到壳体外。
另外地,可选地,该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当管状配件夹持件(例如本文所述的管状配件的所述构件)未封闭时,防止管状配件的缩回,以用于将管状配件从连接器上断连(例如通过防止支架组件缩回到壳体中)。
因此,为了确保安全,管状配件/导管可以被配置为使得当管状配件不连接至连接器并且不紧固至端部帽时,不能将其打开以允许流体从壳体外侧通过配件/导管。
另外地,可选地,当可移动承载件处于第三位置时,支架组件还可以被配置为与滑动件一起移动,使得当管状配件被紧固至被接收在打开的第二接收部中的端部帽时,管状配件的构件——该管状配件被插入到支架组件中——至少部分地突出到壳体外(例如,通过壳体的所述通孔),其中所述构件可以被致动,从而封闭管状配件(或导管)以用于防止流体通过管状配件。
另外地,根据一实施方式,该设备包括致动构件,例如第一致动构件(例如,如上所述),该致动构件被配置为当可移动承载件或装置处于第二位置并且插入连接器支架中的连接器连接至插入支架组件的管状配件时,被手动地致动以破坏易碎内嵌式密封件(例如,连接器的第一导管的密封件)。优选地,第一致动构件包括被布置在壳体上(特别地在盖部上)的可推式按钮,其中,在按下所述按钮后,第一致动构件向下移动并破坏被布置在连接器支架的凹部的第一区域中的第一导管的所述易碎内嵌式密封件。
另外地,特别地,该设备包括致动构件,例如第二致动构件(例如,如上所述),该致动构件被配置为当可移动承载件(或装置)处于第二位置并且插入连接器支架的凹部中的连接器连接至插入支架组件的管状配件时,被手动地致动以中断流体通过连接器的被布置在连接器支架的凹部的第一区域中的第一导管。优选地,第二致动构件包括被布置在壳体上(特别地在盖部上)的可推式按钮,其中,在按下所述按钮后,第二致动构件向下移动并将第一导管推入所述槽口中,从而使第一导管被中断。可替代地,第二致动构件被配置为使被布置在连接器支架的凹部的第一区域中的保持件的夹持臂枢转。
另外地,特别地,该设备包括第三致动构件(例如,如上所述),该第三致动构件被配置为当可移动承载件或装置处于第二位置并且插入连接器支架的凹部中的连接器连接至插入支架组件的管状配件时,被手动地致动以中断流体通过连接器的被布置在凹部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二导管。
另外地,第三致动构件优选地包括被布置在壳体上(特别地在盖部上)的可推式按钮,其中,在按下所述按钮后,第三致动构件向下移动并将第二导管推入相关的槽口中,从而使第二导管被中断。可替代地,第三致动构件被配置为使被布置在连接器支架的凹部的第二区域中的保持件的夹持臂枢转。
优选地,第一导管连接至流体袋,以及第二导管连接至废液袋。
另外地,特别地,由于所述闩锁鼻部,按钮和/或致动构件被配置为在被使用者按下后保持为不同(例如较低的位置),例如为了向患者/使用者指示它们已经被操作。
特别地,所有三个按钮在治疗期间被按下时保持在半下或下位置,以便向患者指示它们已经被操作。
另外地,特别地,该设备包括引导件(例如,导轨),以用于引导滑动件朝向和远离支架组件的所述移动,如上所述。另外地,特别地,所述引导件(例如,导轨)也可以被配置为引导支架组件的所述移动。
另外地,特别地,该设备还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致动器,以移动可移动承载件和/或滑动件(并且特别地还移动支架组件)。此外,该设备可以包括用于控制所述一个或更多个致动器的电子控制装置。所述电子控制装置在该设备的一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可编程,从而使承载件和/或滑动件(并且特别地还使支架组件)的移动可编程。
另外地,特别地,该设备可以包括用于减少病菌污染的抗菌辐射源(例如,紫外线光源)。
另外地,特别地,该设备可以包括包含消毒添加剂的表面,特别地由所述表面的涂层或所述表面的成型材料的添加剂构成,以减少病菌的污染。
此外,根据设备的一实施方式,该设备可以包括被配置为将容置件弹出到装置本体的凹部外的弹出机构。
然而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容置件,特别是用后即弃型容置件,特别地用于与根据本发明的装置或设备一起使用的容置件。该容置件也可以与根据本发明的设备一起使用,该设备包括不能从设备中移除的装置。
特别地,该容置件被配置为与设备的装置一起使用,该设备被配置为将管状配件连接至连接器,并将管状配件从连接器上断连。
特别地,该容置件包括内部空间和被布置在所述内部空间中的端部帽。
另外地,特别地,该容置件被配置为以可释放的方式连接至所述装置,特别地连接至装置的本体。
特别地,该容置件可以包括上述已经描述的任何特征。
此外,被布置在容置件的内部空间中的端部帽可以包括上述已经描述的端部帽的任何特征。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该容置件包括在容置件的周向方向上围绕所述容置件内部空间的侧向壁,其中特别地,侧向壁可以是柱形的,或者可以包括柱形部分。另外地,特别地,容置件的侧向壁包括背离容置件内部空间的外侧,并且特别地,包括面向位于容置件内部空间的端部帽的内侧。特别地,容置件的外侧可以形成容置件的柱形表面。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该容置件包括连接至容置件侧向壁的底壁,其中,容置件侧向壁在容置件的轴向方向上从容置件底壁朝向容置件侧向壁的正面侧延伸,其中,该正面侧背离容置件底壁的外侧。特别地,容置件的底壁和/或其外侧可以是圆形。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容置件包括在容置件底壁的外侧上从底壁沿容置件的轴向方向突出的轴向突出部,其中特别地,轴向突出部被配置为与本体凹部的一部分接合,特别地以形状配合的方式。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轴向突出部被配置为使容置件相对于装置本体的自定位。特别地,轴向突出部被配置为与本体凹部的所述部分接合,从而在轴向突出部与本体凹部的所述部分接合后,发生容置件的自定位(例如相对于容置件侧向壁沿其延伸的周向方向)。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轴向突出部渐缩,特别地在与容置件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渐缩。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轴向突出部是楔形的,特别地在与容置件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渐缩。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容置件的轴向突出部包括平面的第一表面和平面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背离第二表面,其中特别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垂直于容置件底壁的外侧延伸。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轴向突出部包括柱形形状(或至少柱形部分)。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端部帽包括具有基部和头部的突出部,其中特别地,头部形成端部帽的突出部的自由端部,并且其中特别地,头部包括与突出部从端部帽突出的方向垂直的直径,其中该直径大于垂直于所述方向的基部的直径。另外地,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头部被配置为接合在装置的第一接收部的边缘后面,从而当端部帽的头部与第一接收部的所述边缘接合时,管状配件可以从端部帽上被拉下来。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容置件的轴向突出部围绕该容置件的内部空间的一部分,其中,所述端部帽的突出部被布置在容置件的内部空间的所述部分中,从而特别地位于容置件的内部空间中的端部帽包括固定位置。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容置件包括在容置件侧向壁的外侧上从容置件侧向壁(特别地在容置件的径向方向上)突出的侧向突出部,其中侧向突出部特别地在容置件的周向方向上延伸。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侧向突出部在容置件的轴向方向上与容置件侧向壁的正面侧间隔开。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侧向突出部在容置件的轴向方向上与容置件底壁的外侧间隔开。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侧向突出部被布置为与容置件的底壁相邻(特别地与底壁的外侧相邻)。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侧向突出部被布置为与侧向壁的正面侧相邻。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侧向突出部是周缘(例如环状)侧向突出部。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侧向突出部包括至少一个间隙。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侧向突出部包括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侧向突出部包括第三间隙,其中特别地,第三间隙在容置件的周向方向上从第一间隙分岔出来或与第一间隙相邻。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侧向突出部包括与第一间隙相邻的第一径向凸起部。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侧向突出部包括与第一间隙相邻的第二径向凸起部,其中特别地,第二径向凸起部被布置为与第三间隙相邻,其中特别地,第二径向凸起部被成形为基本上沿容置件的径向方向指向的箭状件。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容置件包括在侧向壁的外侧上从容置件侧向壁突出的另外的侧向突出部,其中另外的侧向突出部在容置件的周向方向上延伸。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另外的侧向突出部与所述侧向突出部在容置件的轴向方向上间隔开,其中特别地,所述另外的侧向突出部在容置件的轴向方向上面向所述侧向突出部。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另外的侧向突出部被布置为与容置件侧向壁的正面侧相邻。特别地,另外的侧向突出部可以与容置件侧向壁的正面侧齐平。
此外,特别地,容置件侧向壁的正面侧界定了容置件的开口,经由该开口可以访问容置件的内部空间,其中,所述开口可以通过封闭件封闭,参见例如下文)。
另外地,特别地,容置件的相应径向方向垂直于容置件的轴向方向延展。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另外的侧向突出部是周缘(例如环状)侧向突出部。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侧向突出部被配置为与装置本体的凹部形成的凹槽接合,特别地当容置件被布置在本体的凹部中时用于相对于本体固定容置件。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容置件的所述内部空间通过附接至侧向壁的封闭件封闭,特别是气密地封闭,其中封闭件特别地附接至容置件侧向壁的正面侧(并且特别地附接至另外的侧向突出部)。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封闭件是剥离式密封件或包括剥离式密封件。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剥离式密封件被附接至容置件侧向壁的正面侧。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封闭件包括贯通开口,其中特别地,贯通开口可以是以下之一:椭圆形孔、四方形孔、正方形孔、圆形孔
特别地,根据一实施方式,贯通开口形成在封闭件的(例如柔性)边缘区域中,其中特别地,所述边缘区域是自由边缘区域,并且其中特别地,边缘区域从容置件侧向壁垂直于容置件的轴向方向突出。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封闭件包括另外的贯通开口,其中特别地,另外的贯通开口可以是以下之一:椭圆形孔、四方形孔、正方形孔、圆形孔,其中特别地,另外的贯通开口形成在封闭件的所述边缘区域中。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边缘区域包括封闭件的边缘的区段,该区段线性地延伸,其中贯通开口被布置为与封闭件的边缘的所述区段相邻,并且其中特别地,所述另外的贯通开口被布置为与边缘的所述区段相邻。
特别地,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两个贯通开口在与封闭件边缘的所述区段平行延伸的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两个贯通开口在垂直于所述边缘区段的方向上与所述边缘区段等距地间隔开。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贯通开口被配置为接收钩状元件,特别地接收设备的钩状元件,该装置可连接至或连接至该钩状元件,以用于移除特别地剥离封闭件(例如剥离式密封件)。此外,根据一实施方式,另外的贯通开口被配置为接收所述设备的另外的钩状元件,以用于移除封闭件,特别地用于剥离封闭件(例如剥离式密封件)。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封闭件包括与贯通开口相邻的第一槽口以及与另外的贯通开口相邻的第二槽口,其中贯通开口和另外的贯通开口在周向方向上被布置在第一槽口与第二槽口之间,并且其中特别地,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垂直于封闭件边缘的区段延伸。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封闭件包括连接至剥离式密封件的柔性条带,该条带包括自由端部区段,该自由端部区段形成手柄,通过该手柄可以将剥离式密封件从容置件侧向壁上剥离,特别地从装置可连接至或连接至的设备壳体的外侧或内侧剥离,其中特别地,所述自由端部区段被配置为布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和盖部之间,使得条带的自由端部区段突出至壳体外。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容置件包括被配置为指示容置件是否未使用的指示器。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容置件的侧向壁包括至少一个闩锁鼻部或至少一个闩锁凹部。
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端部帽被完全地布置在容置件的所述内部空间中。特别地,容置件将端部帽包围起来(例如,气密地)。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端部帽被配置为连接至管状配件(例如,如本文所述的),从而封闭管状配件。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端部帽包括承载抗菌剂或流体的柔性承载件构件或承载件件,特别地包括海绵。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端部帽包括消毒剂,其中特别地,所述端部帽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地由所述消毒剂形成,或者包括包含所述消毒剂的涂层。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容置件包括消毒剂,其中特别地,所述容置件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地由所述消毒剂形成,或者包括包含所述消毒剂的涂层。
另外地,根据一实施方式,封闭件包括消毒剂,其中特别地,所述封闭件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地由所述消毒剂形成,或者包括包含所述消毒剂的涂层。
此外,根据一实施方式,涂层可以被布置在封闭件的内侧,该内侧面向容置件的内部空间。此外,根据一实施方式,抗菌剂或流体被布置在容置件的内部空间中。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端部帽由热塑性弹性体形成或者包括热塑性弹性体,其中特别地,所述热塑性弹性体的邵氏硬度在60A至100A的范围内,特别地在70A至90A的范围内,特别地为80A。
此外,根据容置件的一实施方式,容置件包括被配置为将容置件弹出到设备的装置本体的凹部外的弹出机构。
根据以下详细描述,结合附图考虑,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和其他方面以及特征将变得明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例如,可移除的)装置的立体图,该装置具有用于保持端部帽的用后即弃型容置件,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平面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图1的装置的立体图,其中第二接收部是用剥离式密封件封闭的,
图5A至图5F示出了可以存放在(用后即弃型)容置件的第二接收部中的端部帽,
图6示出了图4的可移除装置的分解图,
图7至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管状配件,其包括可移除夹持件,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连接/断连管状配件和配备有可移除装置的连接器的设备的立体图,
图11A至图11C示出了另外的连接器,其包括仅单个导管(例如,用于APD),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移除装置的后侧壁的视图,其具有包括可枢转的夹持臂的保持件,
图13示出了图12所示的装置的立体图,
图14至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和容置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视图,其中容置件包括渐缩的轴向突出部,
图18至图2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和容置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视图,
图22示出了具有轴向突出部以及封闭件的容置件,该封闭件用于将端部帽封装在容置件中,
图23至图24示出了图18至图21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修改,其中这里的封闭件被配置为由设备自动地移除,
图2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一实施方式的顶视图,其中可移动承载件从滑动件移除以示出可枢转的止动件,
图26至图3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一实施方式的图示(如图24所示),其中装置从可移动承载件移除。另外地,可移动承载件被示出为处于打开的配置,以揭示可移动承载件下方的弹簧和止动件,
图32至图33示出了图25至图31中所示的设备的顶视图,其中这里移除了设备的第一(上部)底壁,以示出用于移动该滑动件/可移动承载件的致动元件(长形杆),
图34至图37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容置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侧视图和后视图,
图38至图4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将管状配件与连接器连接和断连的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和侧视图,根据图34至图37的容置件可以被插入其中,
图41示出了图38至图40中描绘的装置的后视图,以例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保持和夹持导管的保持件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4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将管状配件与连接器连接和断连的设备的装置的立体图,其中紧固杆处于第一位置。
图1与图2至图6一起示出了用于将管状配件24与连接器14连接和断连的设备2的例如可移除的装置1。这样的设备2的实施例在图10中所示,其中装置1连接至设备2的可移动承载件12a。另外图25至图3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设备2。
根据图1至图3,优选地为用后即弃型的装置1——可以被配置为在例如单次或有限次数使用后被丢弃——包括具有第一接收部18的本体16。另外地,装置1还包括第二接收部20,其中所述接收部18、20中的每一者被配置为接收或保持管状配件24的端部帽22。另外地,本体16包括连接器支架26,该连接器支架例如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接收部18、20之间或者设置在所述第一接收部18和凹部20b/容置件290之间(见下文)。连接器支架26被配置为容纳该连接器14的插入。
这样的端部帽22的一实施方式在图5A至图5F中示出。特别地,端部帽22包括具有加宽的头部22b的突出部22a(参见图5E和图5F),即头部22b的直径W大于突出部22a的基部22d的直径W',该基部22d将所述头部22b连接至端部帽22的剩余部分。特别地,头部22b被配置为接合在第一接收部18的边缘18a后面,使得端部帽22被接收在第一接收部18中,并且使得当端部帽22的头部22b与第一接收部18的所述边缘18a接合时,管状配件24可以从该端部帽上拉下来。另外地,特别地,在一实施方式中,端部帽22包括内突出部22c,以用于接收管状配件24的突出部610(参见图7至图9以及下面的描述)。
另外地,图7至图9示出了与装置1/设备2一起使用的典型管状配件24。
特别地,为了以简单的方式将装置1从承载件12a以及周围壳体40——该壳体包括其上安装有承载件12a的底部42b和(例如透明的)盖部42——中移除,可移除装置1(在本发明框架中也可以表示为消耗品)的所述本体16被配置为以可释放的方式连接至所述设备2,例如通过可以手动建立或释放的闩锁连接来连接至所述设备。
如上所述,该装置1特别地被设计为用于有限次数的使用,每次使用包括:从管状配件24上松开端部帽22,将插入到可移除装置1的连接器支架26中的连接器14连接至管状配件24,将连接器14从管状配件24上断连,并将接收到容置件290的内部空间I中的端部帽22紧固至管状配件24。这些基本步骤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也见上文)。
如图1和图6中所示,装置1包括用于在使用后封闭管状配件14的端部帽22,该端部帽22取代了之前从管状配件24上松开的旧端部帽22。根据图1和图6,用于更换的崭新的且特别地无菌的端部帽22被布置在第二接收部20中,该第二接收部由用后即弃型容置件290形成,该用后即弃型容置件可以可释放地固定至装置1的本体16,其中所述端部帽22被完全地布置在所述第二接收部20/容置件290中。
特别地,本体16包括用于以形状配合方式接收容置件290的凹部20b,其中容置件290和/或本体16被配置为将容置件290紧固至本体16(例如,当容置件290被布置在所述凹部20b中时,通过闩锁连接进行)。特别地,用于接收容置件290的凹部20b包括侧向壁20c,以用于当容置件290被布置在所述凹部20b中时至少部分地封闭容置件290。如图1所示,侧向壁20c可以包括被布置在侧向壁20c的在装置1的本体16的顶部侧16a上的两个相对边缘20e之间的不连续部20d。
在一实施方式中,凹部294可以形成在每个边缘20e中,这些凹部294面向彼此。这些凹部294允许更容易地从凹部20b中移除容置件290,因为它们特别地增加了保留所插入的容置件290的边缘20e的柔性。
可替代地,致动构件294可以被布置在每个边缘20e处,以用于当容置件290被接收到所述凹部20b中时,解锁该容置件290与凹部20b/侧向壁20c之间的闩锁连接。
此外,容置件290包括侧向壁291,该侧向壁围绕该端部帽22所在的容置件内部空间I。容置件290还包括与容置件290的侧向壁291(例如成一体地)连接的底壁295。特别地,容置件290的侧向壁291包括至少一个闩锁鼻部292,该闩锁鼻部被配置为与在本体的所述凹部20b的用于接收容置件290的所述侧向壁20c中形成的相关闩锁凹部293接合。可替代地,所述凹部20b的用于接收容置件290的侧向壁20c包括至少一个闩锁鼻部293,该闩锁鼻部被配置为与形成在容置件290的所述侧向壁291中的相关闩锁凹部292接合。所述闩锁鼻部/凹部可以形成用于将容置件290紧固在其凹部20b中的闩锁连接/机构的零件。
此外,如图1所示,例如,容置件290可以包括指示器292a,该指示器被配置为指示容置件290是否未使用(例如是否包括崭新的端部帽22,也见上文)。特别地,所述指示器292a被布置在容置件290的侧向壁291上,并且可以是窗口或指示器292a,当容置件290已经使用时,该指示器292a发生视觉上可感知的变化。
此外,为了保护所述容置件290中的端部帽22,容置件290由如图1、图4、图6和图10中所示的封闭件23封闭,特别是气密地封闭(封闭件23的替代性实施方式如图19和图22至图24中所示,并且将在下文中另外地描述)。特别地,封闭件23包括剥离式密封件(例如箔)23a,该剥离式密封件23a被附接至容置件290的周缘正面侧20a/容置件290的侧向壁291(参见图1)。另外地,所述封闭件23包括连接至剥离式密封件23a的柔性条带23b,该条带23b包括自由端部区段23c,该自由端部区段可以被配置为布置在所述设备2的壳体40的底部42b与盖部42之间,使得条带23b的自由端部区段23c突出至壳体40外,并且因此形成手柄(具有例如扁圆形的形状),只需拉动自由端部区段23c(例如用两个手指),就可以通过该手柄将剥离式密封件23a从所述壳体40外侧的容置件290上剥离下来。
为了端部帽22的另外的保护,装置1可以包括柔性承载件构件25,特别地为海绵25,该柔性承载件构件承载抗菌剂或流体,并且与所述端部帽22接触,并且还被布置在第二接收部20中(与端部帽22一起)。特别地,如图5A所示,柔性承载件构件25可以插入到端部帽22中,特别地插入到端部帽22的所述内柱形突出部22c中。
如上所述,装置1的本体16被配置为以可释放的方式连接至所述设备2的所述可移动承载件12a(参见图10),其中特别地,所述承载件12a相对于设备2的壳体40的底部42b是可移动的,使得可移除装置1可以与所述承载件12a一起在所述壳体40内移动到不同位置P、P'和P”,这将在下面参照图2和图10以及图24至图32更详细地描述。
另外地,本体16包括顶部侧16a,其中,在本体16中的顶部侧16a上形成两个(例如圆形)通孔16b,这些通孔每一个被配置为当本体16连接至承载件12a时,接收从所述承载件12a突出的相关的销120(参见图10),其中特别地,当可移除装置1正确地连接至设备2的承载件12a时,相应的销120的正面侧与顶部侧16a齐平。
此外,为了使连接器14正确地插入,顶部侧16a包括通孔168a(例如,具有易碎内嵌式密封件形式的轮廓),该通孔指示连接器14的第一导管14a的易碎内嵌式密封件168的位置。
特别地,为了在本体16和承载件12a之间建立所述可释放的连接,本体16包括两个相对的内部表面160(参见图1中虚线圆圈的示意性细节),其中所述内部表面面向彼此,并且其中,在每个内部表面上设置有闩锁件161,特别地是闩锁鼻部,以用于与承载件12a的互补闩锁件接合,特别地与凹部161a接合。
另外地,本体16包括:前侧壁16c,该前侧壁面向管状配件24,该管状配件应与连接器24连接或与连接器14断连;和相反的后侧壁16d(参见例如图1),连接器14的导管14a、14b经由该后侧壁离开设备2。
此外,如图10所示,连接器支架26包括用于接收连接器14的凹部260(参见例如图2),该凹部260被布置在本体16的顶部侧16a上,并从本体16的前侧壁16c延伸至后侧壁16d。
特别地,用于接收连接器14的所述凹部260包括从前侧壁16c沿后侧壁16d的方向延伸的端部区域261,该端部区域261随后分岔为分别从所述端部区域261向后侧壁16d延伸的凹部260的第一和第二区域262、263。
如图1中可见,凹部260的端部区域261的至少一部分被端部区域261的所述部分的两侧上的顶部侧16a上的轻微(圆形)突出部266包围。该突出部266帮助使用者将连接器14正确地放置/插入到凹部260中。
特别地,凹部260的Y形形状允许将Y形连接器14(参见图10)插入到凹部260的单个区域261、262、263中,该连接器14包括第一导管14a和第二导管14b,其中两个导管14a、14b从连接器14的端部区段14c分岔出来,连接器14被配置为经由该端部区段14c连接至所述管状配件24,其中,端部区域261被配置为接收连接器14的所述端部区段14c,并且其中,第一区域262被配置为接收第一导管14a,并且其中,第二区域263被配置为接收第二导管14b。
可替代地,如图11A至图11C所示,(例如在APD的情况下),连接器包括连接至连接器14的端部区段14c的仅单个导管14aa,该单个导管14aa被配置为布置在第二区域263中。
为了将连接器14正确地保持在凹部260中,连接器支架/凹部260包括多个保持件,这将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
特别地,如图1和图2所示,可移除装置1包括从前侧壁16c突出并沿前侧壁16c上的凹部260的端部区域261延伸的例如U形形状的突出部162,其中,当所述端部区段14c插入到凹部260的所述端部区域261中时,所述突出部162被配置为使连接器14的端部区段14c相对于端部区段14c的轴向方向A倾斜,特别地所述突出部162包括两个相对的平行区段162a,它们通过下部弯曲区段162b成一体地连接,该平行区段162a和弯曲区段162b被配置为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抵接所述端部区段14c以防止所述倾斜。
另外地,根据一实施方式,凹部260的端部区域261可以包括在垂直于所述轴向方向A的平面内的(例如矩形)截面轮廓260c,其中连接器14的端部区段14c包括在所述轮廓260c区域内的形状,使得当连接器14被插入到凹部260中时不能绕轴向方向A旋转。特别地连接器14的所述形状可以由四个翼部144形成,四个翼部从端部区段14c突出并与凹部260的所述轮廓260c接合。
另外地,本体16包括布置在本体16的顶部侧16a上的两个保持件或零件163,其中两个保持件163被布置在凹部260的端部区域261的相反侧壁261a、261b上,以用于当所述端部区段14c被布置在凹部260的所述端部区域261中时,使连接器14的端部区段14c在凹部260的端部区域261中保持就位。
特别地,所述两个保持件163中的每一者都包括自由端部,其中相应的自由端部从凹部260的端部区域261的相关侧壁261a、261b处突出,该凹部260的所述端部区域261的两个侧壁261a、261b面向彼此。因此,保持件162的自由端部可以接合在连接器14的插入到凹部260的端部区域261中的端部区段14c上方,以使端部区段14c在凹部260中保持就位。
此外,特别地,本体16包括两个保持件或零件164,其中每个所述保持件164形成齿状结构164,并且其中,相应的齿状结构从凹部260的端部区域261的相关侧壁261a、261b突出,其中所述两个侧壁261a、261b与齿状结构164面向彼此。因此,齿状结构164可以从两侧夹持连接器的端部区段14c,并且因此,被配置为当连接器14的所述端部区段14c被布置在凹部260的所述端部区域261中,并且力将所述端部区段14沿所述轴向方向A拉动并进入齿状结构164的齿中时,防止连接器14的端部区段14c在轴向方向A上移动。也可以使用其他粗糙化结构。
此外,本体16包括布置在凹部262的第一区域262中的保持件或零件165,该保持件165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导管14a被布置在凹部260的第一区域262中时,夹持连接器14的第一导管14a,以将第一导管14a保持就位,特别地不妨碍流体流过第一导管14a。特别地所述保持件165包括用于紧密地包覆第一导管14a的弯曲边缘。
以相同的方式,本体16特别地包括被布置在凹部260的第二区域263中的另外的保持件或零件165,该保持件165又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导管14b被布置在凹部260的第二区域263中时,夹持连接器14的第二导管14b(或所述单个导管14aa,参见图11A至图11C),以将第二导管14a保持就位,特别地不妨碍流体流经第一导管14a。特别地,还是这样,所述保持件165包括用于紧密地包覆第二导管14b的弯曲边缘。
此外,特别地,本体16包括被布置在凹部260的第一区域262中的、位于后侧壁16d处的保持件或零件166,该保持件166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导管14a被布置在凹部260的第一区域262中时,夹持连接器14的第一导管14a,其中特别地,所述保持件166被配置为例如通过用于紧密地包覆第一导管14a的弯曲边缘来包覆所述第一导管。另外地,所述保持件166包括从所述边缘延伸的槽口166a,可以将第一导管14a推入到该槽口166a中,从而阻塞第一导管14a以使流体不能通过第一导管14a。
同样地,本体16还包括这样的保持件或零件166,该保持件或零件被布置在凹部260的第二区域263中位于后侧壁16d处,该保持件166又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导管14b被布置在凹部260的第二区域263中时,夹持连接器14的第二导管14b,特别地通过用于紧密地包覆第二导管14b的弯曲边缘来夹持。还是这样,所述第二区域263的保持件166包括从所述边缘延伸的槽口166b,可以将第二导管14b推入到该槽口中,从而阻塞第二导管14b以使流体不能通过第二导管14b。
致动构件200、300、400(参见图10)将在下面详细描述,通过这些致动构件可以破坏易碎密封件168,并且可以阻塞导管14a、14b。
图12和图13示出了可代替包括所述槽口166a和166b的保持件166来使用的替代性保持件166。
特别地在这里,凹部260的第一区域262的保持件166包括夹持表面166c和可枢转的夹持臂166d,其中夹持臂166d可以朝向特别地倾斜的夹持表面166c枢转到夹持位置,使得当第一导管14a(参照图10)被夹持在所述夹持表面166c和夹持臂166d之间时该第一导管被阻塞。类似地,布置在凹部260的第二区域263中的、位于后侧壁16d处的保持件166也可以包括夹持表面166e和可枢转的夹持臂166f,其中夹持臂166f又被配置为朝向夹持表面166e枢转到夹持位置,从而当第二导管14b或所述至少一个导管14aa被夹持在所述夹持表面166e与所述夹持臂166f之间时,该第二导管或至少一个导管被阻塞。
另外地,凹部260的第一区域262的保持件166的夹持臂166d可以被配置为通过设备的第二致动构件300朝向相关的夹持表面166c枢转(还参见下文和图10)。同样地,凹部260的第二区域263的保持件166的夹持臂166f可以被配置为通过设备2的第三致动构件400朝向相关的夹持表面166e枢转(还参见下文和图10)。
此外,相应的保持件166可以包括用于与相应的夹持臂166d、166f接合的钩状件166g、166h,从而将相应的夹持臂166d、166f保持在其夹持位置。当相应的臂166d、166f与相应的钩状件166g、166g接合时,相应的导管14a、14b、14aa被夹持在相关的夹持表面166c、166e与相关的夹持臂166d、166f之间,并且因此被阻塞。
此外,每个保持件166可以包括引导臂166i、166j,以用于在将相应的夹持臂166d、166f朝向相关的夹持表面166c、166e枢转后,引导相应的第二或第三致动构件300、400的移动。
特别地,在图13中,容置件290也可以形成装置1的本体16的成一体的零件,其不能从本体16中移除(也见上文)。
此外,本体16包括在凹部260的第一区域262处的第一和第二闩锁鼻部167a、167b,其中相应的闩锁鼻部167a、167b被配置为与设备2的相关(第一和第二)致动构件200、300接合,从而将相应的致动构件200、300保持在按压位置。特别地第一闩锁鼻部167a被配置为与设备2的第一致动构件200接合,该第一致动构件被配置为破坏第一导管14a的所述易碎内嵌式密封件168,并使第一导管14a保持打开以使流体通过,并且其中特别地,第二闩锁鼻部167b被配置为与设备2的第二致动构件300接合,该第二致动构件被配置为将第一导管14a按压在所述槽口166a中。
此外,本体16包括在凹部260的第二区域263处的第三闩锁鼻部167c,其中,所述第三闩锁鼻部167c被配置为与设备2的相关第三致动构件400接合,从而将所述第三致动构件400保持在按压位置。特别地,第三闩锁鼻部167c被配置为与设备2的所述第三致动构件400接合,该第三致动构件被配置为将第二导管14b按压在所述槽口166b中。
此外,为了保护该设备以防止流体从通过设备2连接或断连的流体管线溢出,可移除装置包括滴盘360,该滴盘从所述本体16的前侧壁16c突出,并且被布置在凹部260的端部区域261的下方以及第一接收部18的下方,以接收所述泄漏流体。优选地,所述滴盘360包括用于接收所述溢出流体的多个凹陷363。该多个凹陷363允许保持并稳定泄漏流体。
此外,本体16可以包括用于引导可移除装置1在轴向方向A上移动的定心件361,该定心件361被布置在滴盘360上(至少是分区段地布置)。特别地,所述定心件361形成为滴盘360的凹部361,以用于接收引导件,特别地接收设备2的引导销361a,该引导销361a在图1中示意性地表示)。
滴盘360优选地包括凹部362,该凹部平行于凹部361延伸并且允许将可移除装置1布置在承载件12a上处于第一位置P(该凹部362随后接收引导销361a)。
此外,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4至图33详细地描述装置1和容置件290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特别地,相应的装置1特别是本体16也可以包括与根据图1至图13的装置1相关的上述特征。特别地,端部帽22可以被形成为如结合图5A至图5F所述的。
特别地,图14至图17示出了装置1和容置件290的实施方式。这里,仅示出了本体16的前面零件。然而,图14至图17所示的本体16还可以包括上文结合图1至图13描述的特征。
如图14至图17所示,容置件290包括围绕容置件290的内部空间I、在容置件290的周向方向C上的侧向壁291,其中特别地,侧向壁291可以是柱形,也可以包括柱形部分。另外地,侧向壁291包括:背离内部空间I的外侧291a;以及特别地,面向位于容置件290的内部空间I中的端部帽22的内侧。在图17中,容置件290示出为打开状态(其中封闭件23和端部帽22被移除),但为了将崭新的端部帽22连接至管状配件24,容置件290封闭了如本文所述的端部帽22(例如根据图5A至图5F)。
容置件290还包括连接至侧向壁291的底壁295,其中侧向壁291从底壁295沿容置件290的轴向方向A'朝向侧向壁291的正面侧20a延伸,其中正面侧20a背离底壁295的外侧295a,其可以是圆形的。
特别地,容置件290包括在底壁295的外侧295a上从底壁295沿轴向方向A'突出的轴向突出部296。从图17中可以看出,轴向突出部296渐缩,特别地在垂直于轴向方向A'的方向上渐缩。特别地,轴向突出部296包括平面的第一表面296a和平面的第二表面296b,第一表面296a背离第二表面296b,其中特别地,第一和第二表面296a、296b垂直于容置件290的底壁295的外侧295a延伸。两个表面296a、296b相对于彼此斜向地布置,使得轴向突出部296如上所述渐缩。
此外,如在图15至图17中可以看到,容置件290可以包括在侧向壁291的外侧291a上从容置件290的侧向壁291沿容置件290的径向方向R突出的侧向突出部297,其中侧向突出部297在容置件290的周向方向C上延伸,并且是周缘(即环状)侧向突出部297。相应的径向方向R垂直于轴向方向A'延伸。
特别地,侧向突出部297在轴向方向A'上与正面侧20a以及侧向壁291的底壁295间隔开。
此外,容置件290可以包括在侧向壁291的外侧291a上沿容置件290的径向方向R从侧向壁291突出的另外的侧向突出部298,其中,另外的侧向突出部298也在容置件(290)的周向方向(C)上延伸,并且可以是周缘(即环状)的另外的侧向突出部298。此外,另外的侧向突出部298在轴向方向A'上与所述侧向突出部297间隔开,并且特别地在轴向方向A'上面向所述侧向突出部297。
特别地,另外的侧向突出部298被布置为与侧向壁295的正面侧20a相邻,且特别地与侧向壁291的正面侧20a齐平。如图17所示,正面侧20a界定了容置件290的开口299,可以经由该开口访问容置件290的内部空间I,从而可以从容置件290的内部空间I中移除端部帽22。开口299可以通过封闭件23来封闭,下面将详细描述该封闭件。另外地,上述的封闭件23、23a也可以与图14至图17的容置件290一起使用。
此外,如图16和图17所示,同样在这里,装置1包括本体16,该本体具有用于接收容置件290的凹部20b(例如在本体的前侧壁16c上)。该凹部20b由侧向壁20c界定,以用于当容置件290被布置在所述凹部20b中时至少部分地包围容置件290。
特别地,本体16的凹部20b的所述侧向壁20c被配置为:当容置件290被布置在本体16的凹部20b中并搁置在本体16的凹部20b的侧向壁20c上时,支撑该容置件290的侧向壁291。
还如图16和图17所示,装置1的本体16的凹部20b包括适于轴向突出部296的形状的部分21,即该部分21形成为槽口21,该槽口21渐缩,使得轴向突出部296可以以形状配合的方式被接收到凹部20b的部分21中。这也固定了容置件290在容置件的周向方向C上的定向。因此,当容置件290被布置在凹部20b中时,由于在渐缩的轴向突出部296与渐缩的槽口21之间的正向配合,可以实现容置件290的自定位。
此外,如图16和图17所示,本体16的凹部20b的侧向壁20c包括凹槽20j,其中所述容置件的侧向突出部297被配置为当容置件290被接收到凹部20b中时,与所述凹槽20j接合。特别地,这允许将容置件相对于凹部20b/侧向壁20c沿轴向方向A'固定。
此外,为了将容置件紧固至本体16,装置1可以包括例如图14至图17所示的紧固杆500。
特别地,紧固杆500可枢转地安装至本体16,并且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其中当紧固杆500处于第一位置时(例如如图17所示),紧固杆500释放容置件290,使得容置件可以从本体16的凹部20b中移除。
另外地,当紧固杆500处于第二位置时,在容置件290被接收到本体16的凹部20b中的情况下,紧固杆500将容置件290紧固至本体16。在紧固杆500的该第二位置或封闭位置,容置件290的一部分被布置在紧固杆500和本体16之间(特别地在紧固杆500与本体16的凹部20b的侧向壁20c之间),以将容置件290紧固至本体16。
特别地,当紧固杆500处于第二位置时,容置件290的侧向突出部297可以与紧固杆500的所述端部部分501接合。另外地,从图16和图17可以推断,当紧固杆500处于第二位置,且容置件290被布置在凹部20b中时(这在图16和图17中是通过将容置件290布置在凹部20b中并向下枢转紧固杆500来实现的),紧固杆500(例如,所述端部部分501)通过覆盖本体16的凹部20b的所述部分21的开口侧21a(渐缩槽口21)来锁定被布置在本体16的凹部20b的所述部分21中的容置件290的轴向突出部296。
同时,当紧固杆500处于第二位置时,它还延伸到连接器支架26的凹部260上,从而固定被布置在连接器支架26的凹部260中的连接器14。特别地,当紧固杆500枢转到第二位置时,紧固杆500包括用于接收连接器14的凹部502。
此外,图18至图21示出了装置1和容置件290的另一实施方式。
在这里,与图14至图17相反,轴向突出部296包括柱形形状(参见例如图18),其中本体16的凹部20b的所述部分21形成用于接收该柱形轴向突出部296的槽口21,其中槽口21包括特别地适于轴向突出部296在突出部296的周向方向上的曲率的圆端部21b。
还是这样,容置件290包括侧向突出部297,如图18中所示,该侧向突出部从容置件290的侧向壁291突出(例如在容置件290的径向方向R上)。特别地,侧向突出部296沿容置件的周向方向C延伸,并包括间隙297a。因此,在间隙297a的附近,侧向壁291包括无突出部。另外地,侧向突出部296可以形成为与容置件290的底壁295相邻,特别地使得侧向突出部297与底壁295的外侧295a齐平。
特别地,如图18所示,侧向突出部的间隙297a可以以下述方式与本体16的凹部20b相互作用。
特别地,本体16的凹部20b的侧向壁20c包括由间隙20g隔开的两个区段20h,其中侧向壁20c的每个区段20h的一部分20i被配置为当容置件290被布置在凹部20b中时与容置件290的侧向突出部297的间隙297a接合。同时,侧向突出部297被接收在侧向壁20c的每个区段20h的凹槽20j中。因此,当容置件290被布置在装置的本体16的凹部20b中时,由于侧向壁20c的部分20i与间隙297a接合,因此其相对于容置件的周向方向C的位置是固定的。另外地,由于侧向突出部297也被布置在所述凹槽20j中,因此容置件相对于容置件290的轴向方向A'也固定在凹部20c中。
例如,如图18所示,容置件290可以包括可以是周缘(即环状)的另外的侧向突出部298,其中,另外的侧向突出部298特别地形成为与容置件290的侧向壁291的正面侧20a相邻,并且从侧向壁291沿容置件290的径向方向R突出,同时在容置件290的周向方向C上环状地延伸。因此,另外的侧向突出部298在容置件290的轴向方向A'上与所述侧向突出部297间隔开,并且特别地在轴向方向A'上面向所述侧向突出部297。
另外,根据图18至图21,装置1的本体16可以包括可枢转的紧固杆500,以用于当容置件290被布置在本体16的所述凹部20b中时,将容置件290紧固至本体16,其中紧固杆500被安装至本体16,使得紧固杆500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其中当紧固杆500处于第一位置时,紧固杆500释放容置件290(例如,图18),并且其中,当紧固杆500处于第二位置时(例如,图23),当容置件290被接收到本体16的凹部20b中时,紧固杆500将容置件290紧固至本体16。从图23可以看出,在紧固杆500的第二位置,容置件290的一部分被布置在紧固杆500与本体16之间(特别地在紧固杆500与本体16的凹部20b的侧向壁20c之间),以将容置件290紧固至本体16。另外地,特别地,当紧固杆500处于第二位置时,容置件290的侧向突出部297与紧固杆500接合,特别地与紧固杆500的端部部分501接合。
此外,紧固杆500的端部部分21可以被配置为与本体16的凹部20b的与轴向突出部296的所述轴向方向A'垂直的部分21(例如槽口21)接合,使得轴向突出部在与轴向方向A'垂直的方向上被锁定在槽口21中。
另外地,尽管图14至图17的杆500被配置为当容置件290被布置在装置1的本体16的凹部20b中时,在垂直于容置件290的轴向方向A'延伸的平面中枢转,但根据图18至图21的杆500被配置为当容置件290被布置在装置1的本体16的凹部20b中时,在平行于轴向方向A'延伸的平面中枢转。
此外,特别地,在图14至图2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相应的容置件290的轴向突出部296围绕该容置件290的内部空间I的一部分20f(参见例如图14),其中,端部帽22的所述突出部22a被布置在内部空间I的所述部分20f中,使得特别地位于内部空间I中的端部帽22包括在容置件290的内部空间I中的稳定位置。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本文所述的容置件290优选地通过封闭件23封闭,该封闭件可以包括剥离式密封件,或者可以形成为剥离式密封件。要注意的是,本文所述的每个封闭件23可以与容置件290或装置1中的每一者组合或使用。
在下文中,特别地描述了可以被自动地移除的封闭件23。然而,例如在图23和图24中所示的这样的封闭件23也可以由例如在图19和22中所示的手动地移除的封闭件23代替,尽管图19中所示的封闭件23可以可选地包括用于与钩状元件23g相互作用的贯通开口23f,这将在下文中进一步描述。图22所示的封闭件23基本上对应于结合图1、图4和图6描述的封闭件23,并且包括形成可以用作手柄(例如如上所述)的自由端部区段23c的柔性条32b。
为了自动移除优选的柔性封闭件23,优选地附接至相应的容置件290的侧向壁291的正面侧20a的封闭件23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贯通开口23f,例如如图19、图23和图24所示。
特别地,至少一个贯通开口23f形成在封闭件23的边缘区域23d中,其中特别地,所述边缘区域23d是从容置件290的侧向壁291突出的自由边缘区域(例如垂直于轴向方向A')。
特别地,封闭件23可以包括例如图23和24所示的另外的贯通开口23f,其中,另外的贯通开口23f也可以形成在封闭件23的所述边缘区域23d中。
特别地,封闭件23的所述边缘区域23d包括封闭件23的边缘的区段23e,该区段23e线性延伸,其中至少一个贯通开口23f(并且特别地还有另外的贯通开口23f)被布置为与封闭件23的边缘的所述区段23e相邻。
特别地,两个贯通开口23f可以在与封闭件23的边缘的所述区段23e平行地延伸的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此外,特别地,两个贯通开口23f可以在垂直于封闭件23的边缘的所述区段23e的方向上与边缘的所述区段23e等距地间隔开。
为了自动地移除封闭件23,设备2可以包括钩状元件23g(或者在封闭件23中设置有两个贯通开口23f的情况下,包括两个这样的钩状元件23g)。
特别地,相应的钩状元件23g被布置为当装置1的本体16朝向设备2的支架组件28移动时,使得边缘区域23d可以在相应的钩状元件23g上移动,该支架组件被配置为保持管状配件24(参见例如图24的左下部分),并且当装置1的本体16移动远离支架组件28(参见例如图24的右下部分)时,使得相应的钩状元件23g与相关的贯通开口23f接合,从而相应的钩状元件23g将封闭件23从相应的容置件290的侧向壁291的正面侧20a上剥离。支架组件28例如在图10中示出,并且将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
此外,图7至图9示出了用于与根据本发明的可移除装置1/设备2一起使用的管状配件24的一实施方式,其中管状配件24被配置为由所述设备2的支架组件28的本体44的开口46接收,例如在图10中所示。
如图7至图9所示,管状配件24包括第一部分24a和包括开口24c的相邻第二部分24b。特别地,第二部分24b被配置为使得根据本发明的端部帽22可以通过将端部帽22插塞到所述第二部分24b的所述开口24c来被紧固至第二部分24b,并且其中,第二部分24b被配置为使得端部帽22可以通过将端部帽22从所述开口24c中拉出以从第二部分24b上松开。请注意的是,端部帽22未在图7至图9中示出,但当连接器从管状配件24上移除时,其可以取代图7至图9中所示的连接器14。
另外地,特别地,第二部分24b被配置为使得连接器14可以通过将连接器14插入到所述第二部分24b的所述开口24c中来连接至第二部分24b,并且其中,第二部分24b被配置为使得连接器14可以通过将连接器14从所述开口24c中拉出来从第二部分24b中断连。
此外,管状配件24包括可移除的夹持件800(参见例如图7和图8),以用于当连接器14连接至第二部分24b时,相对于第二部分24b抓持连接器14,其中特别地,夹持件800被配置为连接至第二部分14b,特别地通过夹接式连接,其中特别地,夹持件800在连接至第二部分24b时包覆第二部分24b。
为此,夹持件800优选地包括从夹持件800的基部802在第二部分24b的周向方向上延伸的弯曲臂801(也参见图11A至图11C),以用于紧密地包覆建立夹接式连接的第二部分24b。
此外,当夹持件800连接至第二部分24b时,夹持式夹持件800覆盖管套607/开口24c的一部分以及所述开口24c的一部分,其中,当连接器14连接至第二部分24b时,夹持件800被配置为接合在连接器14的一部分后面,使得连接器14不能从第二部分24b断连。
此外,为了确定夹持件800在第二部分24b上的位置,夹持件800包括突出部804,以用于当夹持件800连接至第二部分24b时插入到第二部分24b的周缘凹槽805中。
另外地,夹持件800包括在臂801从基部802凸起的区域中的通孔803,从而形成了以柔性方式(例如经由在孔803两侧的成一体的铰接件807)铰接至基部802的翻折板806。这允许通过将翻折板806抬离配件24来从管状配件24上手动地移除夹持件800。
如图7至图9所示,第二部分24b形成为转接件(或者当第一部分24a不被视为管状配件/转接件24的部件,而是被视为导管等的零件时,管状配件24形成为转接件),其包括在转接件24b的第一端部处的第一凹部600,该第一凹部600包括被配置为旋转地紧固至第一部分24a的外部螺纹603的内部螺纹602,并且其中,转接件24b包括在转接件24b的相反的第二端部处的管套607,该管套607围绕转接件24b的第二凹部609,转接件24b的突出部610突出到该第二凹部中,该突出部610包括转接件24b的所述开口24c,使得管套607围绕转接件24b的所述突出部610和所述开口24c,其中管套607相对于所述突出部610同轴地布置。
可替代地,第一和第二部分24a、24b也可以彼此成一体地连接。
图10示出了安装到设备2中时的装置1。如图10结合图25至图33所示,设备2包括用于操作可移动承载件12的装置,特别地包括致动元件702。
特别地,所述致动元件702包括手柄703,该手柄可从设备2的所述壳体40外侧访问,使得可移动承载件12a可沿第一方向D从第一位置P移动到第二位置P',并从第二位置P'移动到第三位置P”,并且特别地从第三位置P”移动回到第一位置P。特别地,承载件12a可沿所述第一方向D往复移动(参见图1和图2)。这些位置P、P'、P”相对于插入到支架组件28中的管状配件24的位置例如在图2中用箭状件表示。
特别地,如图25所示,壳体40可以包括与壳体40的底部42b连接的侧向壁422,其中盖部42可以可枢转地安装至所述侧向壁422,使得盖部42可枢转地打开或封闭壳体40。当壳体40封闭时,盖部覆盖装置1和容置件290。当壳体40打开时,装置1和/或容置件290、管状配件24和连接器14可以从设备(特别地从承载件12a)上移除。
还可以使用驱动器诸如一个或几个(例如电)马达来代替所述致动元件702,以用于移动承载件12a(并且特别地移动滑动件12b)。
特别地,可移动承载件12a被安装至滑动件12b(参见例如图25),使得承载件12a相对于滑动件12a在相应的位置P、P'、P”沿第一方向D可移动,并且其中,滑动件12b可沿垂直于第一方向D延展的第二方向D'移动(例如来回移动)。因此,可以移动滑动件12b朝向和远离支架组件28。
另外地,所述支架组件28可以包括具有用于接收管状配件24的开口46的本体44。管状配件24可以包括用于在本体44的所述开口46的区域中与本体44接合的凹部。另外地,特别地当支架组件28为非移动时,可以允许管状配件24在开口46中沿轴向方向A来回滑动。然而,在图10和图25至图3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管状配件24不能相对于支架组件28在轴向方向A上移动。
另外地,如上所述(参见例如图2和图25至33),承载件12a/装置1被配置为通过滑动件12b(参见上文)在所述位置P、P'、P”中的每个位置朝向和远离支架组件28移动,其中,该移动可以通过使用手柄703手动地枢转所述致动元件702来特别地产生,该手柄将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致动滑动件12b的其它方式也是可以设想的。
特别地,当可移动承载件12a/装置1处于第一位置P时,如图2所示(也参见图26和图27),承载件12a可通过致动元件702移动远离支架组件28(参见图10和图25),从而从所述管状配件24上松开被接收在第一接收部或端口18中的端部帽22(端部帽22被紧固至管状配件24),而该管状配件又被插入到支架组件28中,即在对应的开口46中(参见图10)。
从那里,可移动承载件12a/装置1通过致动元件702可移动到第二位置P'以及朝向支架组件28,使得将插入到连接器支架26/通道260中的连接器14连接至管状配件24,从而可以在管状配件24和连接器14之间建立流动连接。当流体输送程序(将在下面描述)结束时,如图2中所示的箭状件D'所指示的,通过致动元件702使承载件12a/可移除装置1可从支架组件28上移动远离,从而使连接器14与管状配件24断连。
如图10和图25中另外所示,设备2包括壳体40的可打开或可移除的盖部42。盖部42优选地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地透明,特别地使得能够观察到端部帽22的紧固/松开和管状配件24与连接器14的连接以及管状配件24与连接器14的断连。
另外地,支架组件28可以可选地被配置为当承载件12a处于第二位置P'时,让管状配件24与滑动件12b/可移除装置1一起移动或滑动,使得管状配件24的构件240例如通过形成在壳体40中的通孔41至少部分地突出至壳体40外(该构件240例如在图8至图10中示出)。因此,当管状配件24连接至连接器14时,构件240可从壳体40外侧访问,使得管状配件24可以被打开(例如通过旋转构件240)并且流体可以通过管状配件24。然而,在此,特别地,管状配件24在轴向方向A上是非移动的,并且无论可移除装置1的位置/移动如何,所述构件240都突出至壳体40外。
另外地,如图2所示,当承载件12a/装置1处于第二位置P'并移动远离支架组件28时,管状配件24也可以可选地与托架组件12一起开始移动,使得所述构件240再次定位在由壳体40限定的隔室内侧,并且不能从壳体40外侧旋转,以确保在将管状配件24与连接器14断连之前已经通过构件240封闭的管状配件24不能被再次打开从而使流体流失。
另外地,从图2所示的第二位置,承载件12a/装置1可移动到第三位置P”,并朝向支架组件28移动,使得被布置在容置件290中的新端部帽22可以被紧固至管状配件24。在这个位置,构件240通过开口41再次或仍然突出至壳体40外。
在新端部帽22可以被紧固至管状配件24之前,从事先已插入凹部20b中的容置件290上移除上述封闭件23或剥离式密封件23a,使得端部帽22可以访问与管状配件24的连接(另见上文)。
特别地,使用上述至少一个钩状元件23g,当承载件12a例如处于第二位置P'并被移动远离支架组件28以将其移动到第三位置P”时,封闭件23可以被自动地移除(参见图23和图24)。
此外,为了操作连接器14,设备2包括形成在可移除装置12的本体16的顶部侧16a上的所述凹部260。
当管状配件24已按预期连接至连接器14时(例如,图10),通过按钮201来按压第一致动构件200,使得所述易碎内嵌式密封件168被破坏。
这允许对导管14a、14b进行冲洗,而管状构件24仍被封闭。因此,进入第一导管14a的流体(例如来自流体袋)通过进入第二导管14b,并最终例如进入连接至第二导管14b的废液袋中。
当导管14a、14b已经被冲洗时,通过按钮401按压第三致动构件400,从而中断流体通过被布置在可移除装置1的凹部260的第二区域262中的第二导管14b。为了实现这一点,第三致动构件400被配置为将第二导管14b按压入相关的槽口166b中,从而使第二导管14b被压缩,并且由此被密封在槽口166b中。现在,构件240被致动,并且流体从第一导管14a经由管状配件24传递到患者的导管。
最后,为了结束流体输送,构件240被致动以封闭管状配件24,并且通过按钮301按压第二致动构件300(参见图10),从而中断流体通过被布置在凹部260的第一区域262中的第一导管14a。再次地,为了实现这一点,第二致动构件300被配置为将第一导管14a按压入相关的槽口166a中,从而使第一导管14a被压缩,并且由此被密封在槽口166a中。
现在如上所述,可以将连接器14从管状配件24上断连,并可以将被接收在第二接收部20中的新端部帽22紧固至管状配件24。
可替代地,如上文已经指出的,包括所述夹持表面166c、166e和夹持臂166d、166f的保持件166可以代替槽口166a、166b,以用来通过致动对应的(第二或第三)致动构件300、400来阻塞/密封第一、第二或至少一个导管14、14b、14aa。这里,如上所述,夹持臂166d可以通过第二致动构件300(即通过按压按钮301)向下/朝向其夹持表面166c枢转,以密封第一导管14a。另外地,夹持臂166f可以通过第三致动构件400(即通过按压按钮401)向下/朝向其关联夹持表面166e枢转,以密封第二导管14b或至少一个导管14aa。
要注意的是,致动构件200、300、400优选地这样安装至壳体40或相对于装置1的凹部260安装,使得当承载件12a位于第二位置P'并已向支架组件28移动,使连接器14正确地连接至管状配件24时,承载件12a可以相对于致动构件200、300、400移动,而致动构件能够如上所述与相应的导管14a、14b接合。
优选地,按钮201、301、401分别通过象形图进行标记,从而向使用者描述其具体功能。这允许对按钮201、301、401的功能进行独立于任何语言的描述,并且是可以普遍理解的。也可以通过标示按钮的操作顺序的数字来标记按钮。
此外,根据设备2的一实施方式,滑动件12b被配置为通过长形杆702形式的致动元件702沿第二方向D'来回移动。
特别地,滑动件12b被安装至设备2的底部42b,使得其可相对于底部42b沿第二方向D'来回移动。
特别地,从图25、图32至图33可以看出,设备的底部42b是双底部,并且包括第一(例如上部)底壁42c和第二(例如下部)底壁42d,其中底部42b包括被布置在第一底壁42c与第二底壁42d之间的空隙42e,并且其中,第一底壁42c包括背离第二底壁42d(或背离空隙42e)的顶部侧42f。
此外,滑动件12b可以包括:被布置在第一底壁42c的顶部侧42f上的第一部分12c;和连接至滑动件12b的第一部分12c的第二部分12d。特别地,承载件12a被安装至滑动件12b的第一部分12c。另外地,特别地,滑动件12b的第二部分12d通过形成在第一底壁42c中的槽口42g延伸到空隙42e中。
另外地,滑动件12b的第二部分12d(以及随之而来的滑动件12b)由导轨420沿第二方向D'引导,其中导轨420被布置在空隙42e中和/或连接至底部42b的第二底壁42d。特别地,滑动件12b的第二部分12d可以包括与滑动件12b的第一部分12c连接(例如成一体地)的第一零件12e。另外地,滑动件12b的第二部分12d可以包括连接至第一零件12e(例如通过螺钉)并且由导轨420引导的第二零件12f。第二零件12f可以在图33中看到,其中第一底壁42c被移除以允许检查空隙42e,并且其中,滑动件12b的第一部分12c连同第一零件12e一起从第二零件12f断连,并且倒转以示出致动元件702。
如图33所示,致动元件702形成为具有第一端部区段701和相对的第二端部区段703的长形杆702,其中致动元件702的第一端部区段701被布置在底部42b的空隙42e中,并且可枢转地安装至底部42b,特别地安装至设备2的第二底壁42d和/或第一底壁42c。此外,致动元件702的第二端部区段703形成用于手动地枢转致动元件702的手柄703。特别地,第二端部区段703或手柄703突出至设备2的壳体40外。
此外,致动元件702包括将第一端部区段701与致动元件702的第二端部区段703连接的连接区段704。特别地,连接区段704耦接至滑动件12b的第二部分12d,使得滑动件12b可通过枢转致动元件702来沿第二方向D'移动(例如前后移动)。另外地,为了将致动元件702耦接至滑动件12b的第二部分12d,致动元件702在连接区段704中包括椭圆形孔705,其中,滑动件12b的第二部分12d可以包括与椭圆形孔705接合的元件706(例如,由所述第一零件12e或其一部分形成),并且因此当致动元件702使用手柄703枢转时,使滑动件12b沿第二方向D'移动。
特别地,如图25所示,致动元件702被配置为在第一位置Q和第二位置Q'之间来回枢转,其中当致动元件朝向第一位置Q枢转(例如从第二位置Q')时,滑动件12b朝向支架组件28移动,并且当致动元件朝向第二位置Q'枢转(例如从第一位置Q)时,滑动件12b移动远离支架组件28。
此外,如图33所示,致动元件702包括从连接区段704突出的两个闩锁臂707,其中设备2还可以包括被布置在空隙42e中的构件708(构件708可以连接至第一和/或第二底壁42c、42d),其中所述构件708形成用于致动元件702的止动件(例如,当致动元件702位于第一位置Q中时),并且其中特别地,所述构件708被配置为当致动元件702被布置在第一位置Q中时与闩锁臂707接合(例如,以抓持致动元件702)。
此外,根据一实施方式,致动元件702还被配置为借助于弹簧650沿第一方向D移动可移动承载件12a,这在图25至31中示出。
从图26可以看出,弹簧650将承载件12a连接至滑动件12b,即连接至滑动件12b的所述第一部分12c,该承载件可滑动地布置在滑动件12b上,特别地在滑动件12b的第一部分12c上。
当弹簧650完全地未卷绕时,承载件12a在第一方向D上被预张紧,并且由于弹簧650施加的力将相对于滑动件12b沿第一方向D从图26至图28所示的第一位置P'移动到图29所示的第二位置P',并且此后进入图30和图31所示的第三位置P”。
特别地,在图26中,承载件12a(承载件12a承载着用后即弃型装置1)的前部被移除,使得人们可以看到弹簧650。通过手动地将承载件12a移动到图26和图27所示的第一位置P,可以将弹簧650张紧,其中在图27中,弹簧650已经被移除,从而示出图25中也示出的可枢转止动件651。
如图25所示,止动件651可枢转地安装至滑动件12b的第一部分12c,并经由弹簧元件655连接至滑动件12b的第一部分12c,其中,弹簧元件655被配置为在止动件651上施加恢复力,以用于将止动件651枢转回到止动位置,在该位置上止动件651止动承载件12a(例如在第一和第二位置P、P')。
此外,止动件651包括端部部分653,该端部部分延伸穿过形成在滑动件12b的第一部分12c中的弯曲槽口654。特别地,当滑动件12沿第二方向D'移动时,止动件651的端部部分653被配置为与销652接触。当滑动件12b移动远离支架组件28时,止动件651可以被枢转,使得其释放承载件12a。
现在回到图27,可以看到的是,可枢转的止动件651通过阻塞承载件12a的第一凸起部651a来将承载件12a止动在第一位置P。特别地,止动件651包括用于接收凸起部651a的凹部651c,该凹部形成为使得第一凸起部651a在滑动件12b沿第二方向D'移动远离支架组件28时被释放,该第二方向D'如图28所示。然后,弹簧651将承载件12a移动到第二位置P',在该位置,承载件12a的第二凸起部651b落入止动件651的凹部651c中,从而使承载件12b再次止动。这如图29所示。
通过致动元件702再次将滑动件12b移动远离支架组件28,释放了第二凸起部651b,并且有以承载件12a的壁651d形式存在的第三硬止动件,其将承载件12a止动在图30和图31所示的第三位置P”。现在,弹簧650被完全地卷绕起来。沿第一方向将承载件12a移动(例如手动地移动)回到第一位置P,这再次使弹簧650张紧。
此外,如图25所示,设备2可以包括锁定机构660,该锁定机构被配置为当封闭连接器14的保护帽(未示出)没有连接至机构660的可移动的锁定杆661(为此,保护帽可以包括可以套在锁定杆661上的环状件)时,防止滑动件12b的移动。特别地,当设备2的锁定杆661从锁定杆661的第一位置(如图25所示)移动到锁定杆661的第二位置时,锁定机构660可以被释放以允许移动滑动件12b。特别地,锁定杆661朝向第一位置预张紧,并被配置为通过将保护帽的所述环状件围绕锁定杆661放置来被保持在第二位置。以这样的方式,当承载件构件12a在承载件12a的第一位置P移动离开支架组件28时,保护帽也可以通过锁定杆661从连接器14上拉下。
最优选地,在本文所述的本发明的框架中,连接器14和管状配件24的连接和/或断连(以及重新盖帽)由以下人员之一执行:在家中使用该设备的患者(例如,家庭透析患者)、在患者家中或在医疗保健设施内使用该设备的护理人员、或在患者家中或在医疗保健设施内使用该设备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
根据本发明的容置件290的另一实施方式以及用于将管状配件24与连接器14连接和断连的设备2的对应装置1,容置件290可以被插入其中,下面参照图34至图40和图42进行描述。
图34示出了容置件290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该容置件特别地由单片的薄片状材料制造,以便于制造过程。图35中描绘的是相同实施方式的侧视图,以及图36示出了从底壁295观察容置件290的后视图。
容置件290包括具有中心柱轴线A'的基本上柱形的部分。容置件290的圆底壁295在柱形部分的端部面上垂直于轴线A'延伸。底壁295包括在底壁295的外侧295a上从该底壁沿轴向方向A'突出的轴向突出部296,其中,轴向突出部296被布置在底壁295的中心。此外,容置件290包括沿轴线A'从底壁295朝向容置件290的正面侧20a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侧向壁291。
在正面侧20a处,容置件290包括通向由底壁295和侧向壁291包围的内部空间I的开口299。容置件290被配置为在内部空间I中接收如例如图5A至图5F所示的管状配件24的端部帽22,并且可选地还接收承载抗菌剂或流体的柔性承载件构件25,诸如海绵。轴向突出部296限定了内部空间I的一部分20f,当管状配件24的端部帽22被布置在容置件290的内部空间I中时,轴向突出部296被配置为围绕端部帽22的突出部22a(见图5a至5f)。
容置件290还包括从正面侧20a沿周向方向C和垂直于轴向方向A'的径向方向R延伸的侧向突出部297。侧向突出部297包括围绕侧向突出部297的周缘布置的第一间隙297a和第二间隙297b。基本上沿周向方向C延伸的第三间隙297c从第一间隙297a分岔出来或与第一间隙297a相邻。在沿周向方向C的第一间隙297a的相对两侧上,侧向突出部297形成第一径向凸起部297d和第二径向凸起部297e。第二径向凸起部297e被布置为与第三间隙297c相邻,并形成钩状件和/或成形为沿基本上与第三间隙297c的延伸部垂直的径向方向R指向的箭状件。与第二径向凸起部297e相邻的侧向突出部297包括第一翻边297h,并与第二间隙297b相邻,侧向突出部297形成第二翻边297i(在内侧上分别由下文所述的第一槽口297f和第二槽口297g界定)。
此外,容置件290包括封闭件23,该封闭件包括剥离式密封件23a,其特别地被配置为气密地密封通向容置件290的内部空间I的开口299,特别地在使用包含在容置件290中的端部帽22之前保持无菌环境。封闭件23覆盖整个开口299,以及侧向突出部297的至少一部分外部表面。特别地,封闭件23覆盖侧向突出部297的边缘区域23d,其中边缘23e在容置件290的底部处沿周向方向C延伸。
边缘区域23d包括:在轴向方向A'上延伸的贯通开口23f;以及在相应的贯通开口23f与第一翻边297h之间的第一槽口297f;以及在相应的贯通开口23f与第二翻边297i之间的第二槽口297g;其中第一槽口297f和第二槽口297g两者均垂直于轴向方向延伸。贯通开口23f沿周向方向C布置在槽口297g之间。
图37例示出如何利用设备2的可移动零件(参见例如图10)来将封闭件23从容置件290自动地剥离,该可移动零件包括钩状件23g。可移动零件沿轴向方向A'在从容置件290的底壁295朝向正面侧20a的方向上移动,特别地在容置件290的下方移动,使得两个钩状件23g接合到通孔23f中,并将封闭件23从容置件290中拉出,由此打开内部空间I。这样的自动剥离式机构避免了在人工操作期间可能发生的对内部空间I的意外污染。
容置件290的边缘区域23d可以完全地由封闭件23(特别地由剥离式密封件23a)形成,或者边缘区域23d可以包括由容置件290的侧向突出部297的一部分形成的内层和由封闭件23(特别地由剥离式密封件)形成的外层。在后一种情况下,贯通开口23f延伸穿过内层和外层两者,并且内层(侧向突出部297)可以包括与开口299和贯通开口23f之间的边缘23e平行地延伸的切口23g(见图36)。通过这样的切口23g,当封闭件23被设备2的钩状件23g自动地剥离时,内层的一部分可以和封闭件23一起从容置件290移除。封闭件23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构成,其可以是特别地透明或不透明。特别地,图34所示的封闭件23可以由透明材料制成。
图38至图42示出了包括根据图34至图37的容置件290的装置1的不同视图。除了下面描述的,装置1的其他方面可以与上面描述的装置1的其他方面相同或相似,并特别地在图17和图18中描绘。图38和图39是装置1的立体图,以及图40是装置1的侧视图。
装置1包括本体16,该本体包括如上所述的第一接收部18和凹部20b,容置件290在该凹部中定位,特别地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定位。凹部20b包括与容置件290的侧向壁291接触和接合的侧向壁20c。其中,侧向壁20c的一部分20i接合到容置件290的侧向突出部297的第一间隙297a中,并与第一径向凸起部297d接合(见图34)。此外,如图40中最好看到的,第二径向凸起部297e在垂直于轴线A'的方向上指向装置1的凹部260的前开口。
如图39的侧视图所例示,容置件290的侧向突出部297的第一翻边297h和第二翻边297i接合到侧向壁20c的相应凹凹槽20j中,从而将容置件290沿轴线A'在轴向方向上紧密地固定。当在轴向方向上施加强大的力时,诸如例如在自动地移除封闭件23期间,这也保持了容置件290的正确定位(见图37)。如在图34和图36中最好看到的,第一翻边297h和第二翻边297i朝向相应的第一槽口297f和第二槽口297g渐缩,这改善了定位,使得容置件290可以容易地接合到凹凹槽20j中。
如在图38至图40和图42中最好看到的,装置1还包括紧固杆500,该紧固杆在枢转轴线505处可枢转地耦接至本体16,当容置件290被插入到凹部20b中时,该枢转轴线与容置件290的轴线A'平行。紧固杆500可以在第一位置(图42所示)与第二位置(图38至图41)之间枢转,其中容置件290由紧固杆500的端部部分501接合。端部部分501包括在容置件290的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延伸部503。延伸部503包括连接件506,诸如用于插入容置件290的侧向突出部297的一部分的缝隙,以将容置件290连接至杆。除此之外,延伸部503包括弯曲的内表面,该弯曲的内表面被配置为与容置件290的侧向突出部297的第二间隙297b接合,特别地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接合,由此将容置件290紧密地固定在侧向壁20c、部分20i和延伸部503之间。此外,如图42所示,紧固杆500的端部部分501包括具有凹形内表面580的弯曲部分507,该凹形内表面被配置为在第二位置与容置件290的侧向壁291接合(见图34)。紧固杆500还包括凹部504,该凹部在紧固杆500的第二位置与第一接收部18相邻,使得第一接收部18可访问以用于插入端部帽22的突出部22a。为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手动地移动紧固杆500,在紧固杆500处,特别地在端部部分501处布置了手柄509。
特别地,为了将容置件290插入到装置1的凹部20b中,可以将容置件290机械地连接至紧固杆500的端部部分501,特别地连接至延伸部503,并通过将紧固杆500从第一位置(图42)向下移动到第二位置(见图38和图40)来将容置件插入到凹部20b中。将容置件290固定至紧固杆500的端部部分501,可以例如通过将侧向突出部297的一部分插入到被布置在端部部分501上特别地在延伸部503上的连接件506中来实现。在图38和图42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件506形成为相对于轴线A'在周向方向C上延伸的缝隙(见图34),其中,该缝隙被配置为接收侧向突出部297的一部分,特别地在第一间隙297a和第二间隙297b之间。
在紧固杆500沿连接的容置件290向下移动期间,装置1的侧向壁20c的部分20i与第一径向凸起部297d接合,特别地使得容置件290相对于装置1的本体16绕轴线A'逆时针旋转(当从开口299观察时,见图34)。在该旋转之后,第一翻边297i和第二翻边297h接合到相应的凹槽20j中(见图38和图39),由此在轴向方向A'上紧密地定位和固定容置件290。当然,通过手动地将容置件290插入凹部20b中,也可以实现类似的旋转移动。
特别地,为了将容置件290从装置1中移除,可以将紧固杆500从第二位置向上移动,与连接的容置件290一起回到第一位置,其中特别地,当从开口299观察时,容置件290是顺时针旋转的。因此,容置件290相对于装置1的本体16向上移动,使得侧向壁20c的部分20i接合到第三间隙297c中,将容置件290移动远离紧固杆500。应当注意的是,图42所示的配置,即紧固杆500处于第一位置而容置件290被布置在本体16的凹部20b中,在正常操作期间通常不会出现上述情况,因为容置件290通常附接至第一位置的紧固杆500。
如图40所示,侧向壁20c包括在底部处与容置件的边缘区域23d相邻的间隙,使得包括钩状件23g的工具可以沿着容置件290的底部移动,以使钩状件23g接合到贯通开口23f中,从而从容置件290自动地移除封闭件23,特别地移除剥离式密封件23a。
图41例示出被布置在本体16的后侧壁16d上或与该后侧壁相邻的保持件166的另一实施方式。当然,该实施方式不能仅适用于图37至图40所示的装置1,也适用于装置1的其它实施方式,特别地适用于图17和图18所示的实施方式。
与图12和图13所示的和上述的保持件166类似,图41所示的保持件166包括可枢转的夹持臂166d、166f,其中,在凹部260的第一区域262中设置的第一导管14a和在凹部260的第二区域263中设置的第二导管14b可以被夹持在相应的夹持臂166d、166f和对应的夹持表面166c、166e之间。如上所述,保持件166还包括分别用于引导设备2的致动构件300、400的引导臂166i、166j。
在图4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用于将夹持臂166d、166f接合并保持在夹持位置的钩状件166g、166h被耦接至释放机构166k,例如可按压按钮。当释放机构166k被激活时,钩状件166g、166h被移位,特别地沿轴向方向A'移位(比较图40),使得它们不再接合夹持臂166d、166f,并且夹持臂166d、166f从夹持位置向上枢转,由此释放第一导管14a和第二导管14b。当然,装置1也可以进行调整,使得每个夹持臂166d、166f耦接至单独的释放机构166k,从而可以单独地释放导管14a、14b。

Claims (152)

1.一种装置(1),特别地用于与被配置为将管状配件(24)连接至连接器(14)以及将所述管状配件(24)从所述连接器(14)断连的设备(2)一起使用,所述装置(1)包括:
-本体(16),所述本体具有第一接收部(18)和被配置为保持所述连接器(14)的连接器支架(26),
-第二接收部(20),其中所述接收部(18、20)中的每个接收部被配置为保持所述管状配件(24)的端部帽(22),
其中,所述装置(1)还包括容置件(290),所述容置件被配置为以可释放的方式连接至所述本体(16),其中,所述第二接收部(20)由所述容置件(290)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6)包括用于接收所述容置件(290)的凹部(20b),特别地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接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6)的用于接收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凹部(20b)包括侧向壁(20c),以用于当所述容置件(290)被布置在所述凹部(20b)中时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容置件(290)。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件(290)包括在所述容置件(290)的周向方向(C)上围绕所述容置件(290)的内部空间(I)的侧向壁(29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件(290)包括连接至所述侧向壁(291)的底壁(295),其中所述侧向壁(291)在所述容置件(290)的轴向方向(A')上从所述底壁(295)朝向所述侧向壁(291)的正面侧(20a)延伸,其中,所述正面侧(20a)背离所述底壁(295)的外侧(295a)。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件(290)包括在所述底壁(295)的外侧(295a)上沿所述轴向方向(A')从所述底壁(295)突出的轴向突出部(296),其中,所述轴向突出部(296)被配置为:当所述容置件(290)被接收到所述本体(16)的所述凹部(20b)中时,所述轴向突出部与所述本体(16)的所述凹部(20b)的一部分(21)接合,特别地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突出部(296)被配置为:在将所述容置件(290)布置在所述本体(16)的所述凹部(20b)中后,所述轴向突出部与所述本体(16)的凹部(20b)的所述部分(21)接合,从而发生所述容置件(290)的自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突出部(296)渐缩,特别地在垂直于所述轴向方向(A')的方向上渐缩,并且其中,特别地所述本体(16)的凹部(20b)的所述部分(21)被形成为渐缩的槽口。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突出部(296)是楔形形状的,特别地在垂直于轴向方向(A')的方向上渐缩,并且其中,特别地所述本体(16)的凹部(20b)的所述部分(21)形成楔形形状的槽口。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突出部(296)包括柱形形状或至少柱形部分,并且其中,特别地所述本体(16)的凹部(20b)的所述部分(21)形成了具有圆端部(21b)的槽口。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1)包括被布置在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内部空间(I)中的端部帽(2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帽(22)包括具有基部(22d)和头部(22b)的突出部(22a),其中,特别地所述头部(22b)被配置为接合在所述装置(1)的所述第一接收部(18)的边缘(18a)后面,使得当所述端部帽(22)使其头部(22b)与所述第一接收部(18)的所述边缘(18a)接合时,特别地所述管状配件(24)能够从所述端部帽(22)上拉下来。
13.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的一项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突出部(296)围绕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内部空间(I)的一部分(20f),其中,所述端部帽(22)的所述突出部(22a)被布置在所述内部空间(I)的所述部分(20f)中。
14.根据权利要求4至13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件(290)包括在所述侧向壁(291)的外侧(291a)上从所述侧向壁(291)突出的侧向突出部(297),其中,所述侧向突出部(297)在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周向方向(C)上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5和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突出部(297)在所述轴向方向(A')上与所述侧向壁(291)的所述正面侧(20a)间隔开。
16.根据权利要求5和14或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突出部(297)在所述轴向方向(A')上与所述底壁(295)的所述外侧(295a)间隔开。
17.根据权利要求5和14中的一项或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突出部(297)被布置为与所述底壁(295)相邻。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突出部(297)被布置为与所述侧向壁(291)的所述正面侧(20a)相邻。
19.根据权利要求14至18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突出部(297)是周缘侧向突出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4至19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突出部(297)包括至少一个间隙(297a)。
21.根据权利要求14至20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突出部(297)包括第一间隙(297a)和第二间隙(297b)。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突出部(297)包括第三间隙(297c),其中,特别地所述第三间隙(297c)在所述容置件(290)的周向方向(C)上从所述第一间隙(297a)分岔出来。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突出部(297)包括与所述第一间隙(297a)相邻的第一径向凸起部(297d)。
24.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突出部(297)包括与所述第一间隙(297a)相邻的第二径向凸起部(297e),其中,特别地所述第二径向凸起部(297e)被布置为与所述第三间隙(297c)相邻,其中,特别地所述第二径向凸起部(297e)形成钩状件和/或被成形为基本上沿所述容置件(290)的径向方向(R)指向的箭状件。
25.根据权利要求20至24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容置件(290)被接收到所述本体(16)的凹部(20b)中时,所述本体(16)的凹部(20b)的侧向壁(20c)的一部分(20i)与所述侧向突出部(297)的间隙(297a)或所述第一间隙(297a)和/或所述第二间隙(297b)接合,其中,特别地所述部分(20i)被配置为特别地自动接合到所述第三间隙(297c)中,以用于从所述装置(1)中移除所述容置件(290)。
26.根据权利要求14至25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侧向突出部(297)被配置为与所述本体(16)的凹部(20b)的侧向壁(20c)中的凹槽(20j)接合。
27.根据权利要求4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4至26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件(290)包括在所述侧向壁(291)的所述外侧(291a)上从所述侧向壁(291)突出的另外的侧向突出部(298),其中,所述另外的侧向突出部(298)在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周向方向(C)上延伸。
28.根据权利要求14和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另外的侧向突出部(298)在所述轴向方向(A')上与所述侧向突出部(297)间隔开,并且特别地在所述轴向方向(A')上面向所述侧向突出部。
29.根据权利要求5以及根据权利要求27至28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另外的侧向突出部(298)被布置为与所述侧向壁(295)的所述正面侧(20a)相邻。
30.根据权利要求27至29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另外的侧向突出部(298)是周缘侧向突出部。
31.根据权利要求5或根据引用权利要求5时的权利要求6至30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件(290)包括封闭件(23),所述封闭件被配置为封闭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内部空间(I),特别地气密地封闭。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件(23)是剥离式密封件(23、23a)或包括所述剥离式密封件。
33.根据权利要求5以及根据权利要求31至32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件(23、23a)附接至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侧向壁(291)的所述正面侧(20a)。
34.根据权利要求31至33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件(23)包括贯通开口(23f),其中,所述贯通开口(23f)形成在所述封闭件(23)的边缘区域(23d)中,其中,特别地所述边缘区域(23d)是自由边缘区域,并且其中,特别地所述边缘区域(23d)垂直于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轴向方向(A')从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侧向壁(291)突出。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件(23)包括另外的贯通开口(23f),其中,所述另外的贯通开口(23f)形成在所述封闭件(23)的所述边缘区域(23d)中。
36.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区域(23d)包括所述封闭件(23)的边缘的区段(23e),所述区段(23e)线性地延伸,其中,所述贯通开口(23f)被布置为与所述封闭件(23)的边缘的所述区段(23e)相邻,并且其中,特别地所述另外的贯通开口(23f)被布置为与所述封闭件(23)的边缘的所述区段(23e)相邻。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件(23)包括与所述贯通开口(23f)相邻的第一槽口(297f)以及与所述另外的贯通开口(23f)相邻的第二槽口(297g),其中,所述贯通开口(23f)和所述另外的贯通开口(23f)在所述周向方向(C)上被布置在所述第一槽口(297f)和所述第二槽口(297g)之间,并且其中,特别地所述第一槽口(297f)和所述第二槽口(297g)垂直于所述封闭件(23)的所述边缘的所述区段(23e)延伸。
38.根据权利要求31至33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件(23)包括连接至所述剥离式密封件(23a)的柔性条带(23b),所述条带(23b)包括形成手柄的自由端部区段(23c),通过所述手柄能够将所述剥离式密封件(23a)从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侧向壁(291)上剥离,特别地从所述设备(2)的壳体(40)的外侧或内侧剥离,其中,特别地所述自由端部区段(23c)被配置为布置在所述壳体(40)的底部(42b)与盖部(42)之间,使得所述条带(23b)的所述自由端部区段(23c)突出至所述壳体(40)外。
3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1)包括可枢转的紧固杆(500),以用于当所述容置件(290)被接收到所述装置(1)的所述本体(16)的所述凹部(20b)中时,将所述容置件(290)紧固至所述本体(16),其中,所述紧固杆(500)被安装至所述装置(1)的所述本体(16)。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杆(500)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其中,当所述紧固杆(50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紧固杆(500)释放所述容置件(290),并且其中,当所述紧固杆(500)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在所述容置件(290)被接收到所述本体(16)的所述凹部(20b)中的情况下,所述紧固杆(500)将所述容置件(290)紧固至所述本体(16),其中,特别地在所述紧固杆(500)的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容置件(290)的一部分被布置在所述紧固杆(500)与所述本体(16)之间,以将所述容置件(290)紧固至所述本体(16),其中,特别地所述紧固杆(500)包括包含凹形内表面(508)的弯曲部分(507),所述凹形内表面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侧向壁(291)接合。
41.根据权利要求14至24中的一项以及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紧固杆(500)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侧向突出部(297)与所述紧固杆(500)接合,其中,特别地所述紧固杆(500)和/或所述本体(16)被配置为当所述紧固杆(500)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旋转所述容置件(290)。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杆(500)包括延伸部(503),所述延伸部被配置为当所述容置件(290)被布置在所述本体(16)的所述凹部(20b)中时在第二位置与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侧向突出部(297)和/或所述侧向壁(291)接合,其中,特别地所述延伸部(503)被配置为接合到所述容置件的所述侧向突出部(297)的所述第二间隙(297b)中。
43.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的一项以及根据权利要求40至42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紧固杆(500)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紧固杆(500)锁定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轴向突出部(296),所述轴向突出部被布置在所述本体(16)的凹部(20b)的所述部分(21)中。
44.根据权利要求39至43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杆(500)包括用于将所述紧固杆(500)连接至所述容置件(290)的连接件(506),特别地为缝隙或凹部。
4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件(290)和/或所述本体(16)被配置为当所述容置件(290)被布置在所述本体(16)的所述凹部(20b)中时通过闩锁连接将所述容置件(290)紧固至所述本体(16)。
46.根据权利要求3或根据引用权利要求3时的权利要求4至45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6)的所述凹部(20b)的所述侧向壁(20c)包括被布置在所述侧向壁(20c)的两个相对边缘(20e)之间的不连续部(20d)。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个边缘(20e)中形成凹部(294),所述凹部(294)面向彼此。
48.根据权利要求46或4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个边缘(20e)处布置有致动构件(294),以用于解锁所述容置件(290)与所述凹部(20b)之间的闩锁连接。
49.根据权利要求3或根据引用权利要求3时的权利要求4至48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侧向壁(291)包括至少一个闩锁鼻部(292),所述至少一个闩锁鼻部被配置为与形成在用于接收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凹部(20b)的所述侧向壁(20c)中的相关的闩锁凹部(293)接合,或者其中,用于接收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凹部(20b)的所述侧向壁(20c)包括至少一个闩锁鼻部(293),所述至少一个闩锁鼻部被配置为与形成在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侧向壁(291)中的相关的闩锁凹部(292)接合。
5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件(290)包括指示器(292a),所述指示器被配置为指示所述容置件(290)是否未使用。
5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1)是可移除装置(1),其中,所述本体(16)被配置为以可释放的方式连接至所述设备(2)。
5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6)包括闩锁件(161、161a),所述闩锁件(161、161a)特别地包括至少一个闩锁鼻部和/或至少一个闩锁凹部,以用于以可释放的方式将所述本体(16)连接至所述设备(2)。
5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1)被配置为经过消毒以允许多次使用,或者其中,所述装置(1)是被设计用于以下中的一项的用后即弃型装置(1):单次使用,特别地包括从所述管状配件(24)松开端部帽(22),将插入到所述连接器支架(26)中的所述连接器(14)连接至所述管状配件(24),使所述连接器(14)从所述管状配件(24)断连,以及将被接收在所述第二接收部(20)中的端部帽(22)紧固至所述管状配件(24);有限次数的使用。
54.根据权利要求11或根据引用权利要求11时的权利要求12至53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承载抗菌剂或流体的特别地为海绵(25)的柔性承载件构件(25)与所述端部帽(22)接触并且被布置在由所述容置件(290)形成的所述第二接收部(20)中。
55.根据权利要求11或根据引用权利要求11时的权利要求12至47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帽(22)包括消毒剂,其中,特别地所述端部帽(22)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地由所述消毒剂形成,或者包括包含所述消毒剂的涂层。
5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6)被配置为以可释放的方式连接至所述设备(2)的可移动承载件(12a),其中,特别地所述承载件(12a)能够相对于所述设备(2)的所述壳体(40)的所述底部(42b)移动,使得所述装置(1)能够与所述承载件(12a)一起在所述壳体(40)内移动。
5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6)包括顶部侧(16a)。
58.根据权利要求56和5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16)中的所述顶部侧上形成两个通孔(16b),所述两个通孔分别被配置为当所述本体(16)连接至所述承载件(12a)时,接收从所述承载件(12a)突出的相关的销(120),其中,特别地当所述装置(1)连接至所述承载件(12a)时,相应的销(120)的正面侧与所述顶部侧(16a)齐平。
59.根据权利要求57或5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侧(16a)包括通孔(168a),所述通孔指示所述连接器(14)的第一导管(14a)的易碎内嵌式密封件(168)的位置。
60.根据权利要求56或根据引用权利要求55时的权利要求57至59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在所述本体(16)与所述承载件(12a)之间建立所述可释放的连接,所述本体(16)包括两个相对的内部表面(160),其中,所述内部表面面向彼此,并且其中,在每个内部表面(160)上设置有闩锁件(161),特别地为闩锁鼻部(161),以用于与互补的闩锁件(161a)接合,特别地与所述承载件(12a)的凹部(161a)接合。
6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6)包括前侧壁(16c)和相对的后侧壁(16d)。
62.根据权利要求2和6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接收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凹部(20b)被布置在所述本体(16)的所述前侧壁(16c)上。
63.根据权利要求57和6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支架(26)包括用于接收所述连接器(14)的凹部(260),所述凹部(260)被布置在所述顶部侧(16a)上并从所述本体(16)的所述前侧壁(16c)延伸到所述后侧壁(16d)。
64.根据权利要求40和6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紧固杆(500)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紧固杆被配置为在所述连接器支架(26)的所述凹部(260)上延伸,以固定被布置在所述连接器支架(26)的所述凹部(260)中的所述连接器(14),其中,特别地所述紧固杆(500)包括用于接收所述连接器(14)的凹部(502)。
65.根据权利要求63或6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接收所述连接器(14)的所述凹部(260)包括从所述前侧壁(16c)延伸的端部区域(261),所述端部区域(261)分岔成分别从所述端部区域(261)延伸到所述后侧壁(16d)的第一和第二区域(262、263),其中,用于接收所述连接器(14)的所述凹部(260)被配置为接收连接器(14),所述连接器(14)特别地包括:
至少一个导管(14aa),所述至少一个导管连接至所述连接器(14)的端部区段(14c),所述连接器(14)被配置为经由所述端部区段(14c)连接至所述管状配件(24),其中,所述端部区域(261)被配置为接收所述连接器(14)的所述端部区段(14c),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区域(263)被配置为接收所述至少一个导管(14aa),
或者
第一导管(14a)和第二导管(14b),其中,两个导管(14a、14b)从所述连接器(14)的所述端部区段(14c)分岔出来,所述连接器(14)被配置为经由所述端部区段(14c)连接至所述管状配件(24),其中,所述端部区域(261)被配置为接收所述连接器(14)的所述端部区段(14c),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区域(262)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导管(14a),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区域(263)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二导管(14b)。
66.根据权利要求61和6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1)包括从所述前侧壁(16c)突出并在所述前侧壁(16c)上沿着所述凹部(260)的所述端部区域(261)延伸的突出部(162),其中,特别地所述突出部(162)被配置为当所述连接器(14)的所述端部区段(14c)插入到所述凹部(260)的所述端部区域(261)中时,防止所述端部区段(14c)相对于所述端部区段(14c)的轴向方向(A)倾斜。
67.根据权利要求57和6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6)包括被布置在所述本体(16)的所述顶部侧(16a)上的两个保持件(163),其中,所述两个保持件(163)被布置在所述凹部(260)的所述端部区域(261)的相对的侧壁(261a、261b)上,以用于当所述连接器(14)的端部区段(14c)被布置在所述凹部(260)的所述端部区域(261)中时,将所述端部区段(14c)保持在所述凹部(260)的所述端部区域(261)中。
68.根据权利要求65或根据引用权利要求65时的权利要求66至67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6)包括两个保持件(164),其中,每个所述保持件(164)形成齿状结构(164),并且其中,相应的保持件(164)从所述凹部(260)的端部区域(261)的相关侧壁(261a、261b)突出,其中,所述两个侧壁面向彼此,并且其中,所述齿状结构被配置为:当所述连接器(14)的所述端部区段被布置在所述凹部(260)的所述端部区域(261)中并且力沿轴向方向(A)拉动所述端部区段时,防止所述连接器(14)的所述端部区段(14c)沿所述轴向方向(A)移动。
69.根据权利要求65或根据引用权利要求65时的权利要求66至68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6)包括被布置在所述凹部(262)的所述第一区域(262)中的保持件(165),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保持件(165)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导管(14a)被布置在所述凹部(260)的所述第一区域(262)中时,夹持所述连接器(14)的所述第一导管(14a),和/或其中,所述本体(16)包括被布置在所述凹部(260)的所述第二区域(263)中的保持件(165),在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保持件(165)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导管(14b)或所述至少一个导管(14aa)被布置在所述凹部(260)的所述第二区域(263)中时,夹持所述连接器(14)的所述第二导管(14b)或所述至少一个导管(14aa)。
70.根据权利要求61以及根据权利要求65至69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6)包括被布置在所述凹部(260)的所述第一区域(262)中、位于所述后侧壁(16d)处的保持件(166),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保持件(166)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导管(14a)被布置在所述凹部(260)的所述第一区域(262)中时,夹持所述连接器(14)的所述第一导管(14a),其中,所述保持件(166)包括所述第一导管(14a)能够被推入其中以使得所述第一导管(14a)被阻塞的槽口(166a),,和/或其中,所述本体(16)包括被布置在所述凹部(260)的所述第二区域(263)中、位于所述后侧壁(16d)处的保持件(166),在第二区域中的保持件(166)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导管(14b)或所述至少一个导管(14aa)被布置在所述凹部(260)的所述第二区域(263)中时,夹持所述连接器(14)的所述第二导管(14b)或所述至少一个导管(14aa),并且其中,所述保持件(166)包括所述第二导管(14b)或所述至少一个导管(14aa)能够被推入其中以使得所述第二导管(14b)或所述至少一个导管(14aa)被阻塞的槽口(166b)。
71.根据权利要求61以及根据权利要求65至69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6)包括被布置在所述凹部(260)的所述第一区域(262)中、位于所述后侧壁(16d)处的保持件(166),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保持件(166)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导管(14a)被布置在所述凹部(260)的所述第一区域(262)中时,夹持所述连接器(14)的所述第一导管(14a),其中,所述保持件(166)包括夹持表面(166c)和可枢转的夹持臂(166d),其中,所述夹持臂(166d)被配置为朝向所述夹持表面(166c)枢转到夹持位置,使得当所述第一导管(14a)被夹持在所述夹持表面(166c)与所述夹持臂(166d)之间时所述第一导管被阻塞,和/或其中,所述本体(16)包括被布置在所述凹部(260)的所述第二区域(263)中的、位于后侧壁(16d)处的保持件(166),在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保持件(166)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导管(14b)或所述至少一个导管(14aa)被布置在所述凹部(260)的所述第二区域(263)中时,夹持所述连接器(14)的所述第二导管(14b)或所述至少一个导管(14aa),其中,所述保持件(166)包括夹持表面(166e)和可枢转的夹持臂(166f),其中,所述夹持臂(166f)被配置为朝向所述夹持表面(166e)枢转到夹持位置,使得当所述第二导管(14b)或所述至少一个导管(14aa)被夹持在所述夹持表面(166e)与所述夹持臂(166f)之间时所述第二导管或所述至少一个导管被阻塞。
72.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260)的所述第一区域(262)的所述保持件(166)的所述夹持臂(166d)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设备(2)的致动构件(300)朝向相关的夹持表面(166c)枢转,和/或其中,所述凹部(260)的所述第二区域(263)的所述保持件(166)的所述夹持臂(166f)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设备(2)的致动构件(400)朝向相关的夹持表面(166e)枢转。
73.根据权利要求71或7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260)的所述第一区域(262)的所述保持件(166)包括用于与所述夹持臂(166d)接合的钩状件(166g),从而将所述夹持臂(166d)保持在其夹持位置,和/或其中,所述凹部(260)的所述第二区域(263)的所述保持件(166)包括用于与所述夹持臂(166f)接合的钩状件(166h),从而将所述夹持臂(166f)保持在其夹持位置。
74.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释放机构(166k),所述释放机构连接至被布置在所述凹部(260)的所述第一区域(262)中的保持件(166)的所述钩状件(166g)和/或连接至被布置在所述凹部(260)的所述第二区域(263)中的所述保持件(166)的所述钩状件(166h),其中,所述释放机构被配置为使相应的钩状件(166g、166h)移位,特别地在所述容置件(290)的轴向方向(A')上移位,使得相应的夹持臂(166d、166f)从其夹持位置被释放,从而特别地所述第一导管(14a)、所述第二导管(14b)或所述至少一个导管(14aa)是未阻塞的,其中,特别地所述释放机构(166k)是可按压按钮或包括可按压按钮。
75.根据权利要求72至74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260)的所述第一区域(262)的保持件(166)包括用于引导所述设备(2)的所述致动构件(300)的引导臂(166i),和/或其中,所述凹部(260)的所述第二区域(263)的保持件(166)包括用于引导所述设备(2)的所述致动构件(400)的引导臂(166j)。
76.根据权利要求65或根据引用权利要求65时的权利要求66至75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6)包括在所述凹部(260)的所述第一区域(262)处的第一和第二闩锁鼻部(167a、167b),其中,相应的闩锁鼻部(167a、167b)被配置为与所述设备(2)的相关的致动构件(200、300)接合,从而将相应的致动构件(200、300)保持在按压位置,和/或其中,所述本体(16)包括在所述凹部(260)的所述第二区域(263)处的第三闩锁鼻部(167c),其中,所述第三闩锁鼻部(167c)被配置为与所述设备(2)的相关的致动构件(400)接合,从而将所述致动构件(400)保持在按压位置。
77.根据权利要求61以及根据权利要求65至76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1)包括滴盘(360),所述滴盘从所述本体(16)的所述前侧壁(16c)突出并被布置在所述凹部(260)的所述端部区域(261)的下方以及在所述第一接收部(18)的下方,以接收溢出的流体,其中,所述滴盘(360)包括用于接收溢出的流体的多个凹陷(363)。
78.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盘(360)包括呈凹部形式的用于接收所述设备(2)的引导销(361a)的定心件(361)。
7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6)包括一材料或由一材料形成,所述材料的邵氏硬度在60A至100A的范围内,特别地在70A至90A的范围内,特别地为80A。
8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6)包括一材料或由一材料形成,所述材料是以下材料之一:聚丙烯(PP);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碳酸酯(PC)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的混合物。
8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件(290)包括消毒剂,其中,特别地所述容置件(290)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地由所述消毒剂形成,或者包括包含所述消毒剂的涂层,和/或其中,所述封闭件(23)包括消毒剂,其中,特别地所述封闭件(23)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地由所述消毒剂形成,或者包括包含所述消毒剂的涂层。
8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1)包括弹出机构,所述弹出机构被配置为将所述容置件(290)从所述装置(1)的所述本体(16)的所述凹部(20b)中弹出。
83.一种被配置为将管状配件(24)连接至连接器(14)以及使所述管状配件(24)从所述连接器(14)断连的设备(2),其中,所述设备(2)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1)和被配置为保持所述管状配件(24)的支架组件(28),其中,所述装置(1)连接至或能够连接至所述设备(2)的可移动承载件(12a),并且其中,所述承载件(12a)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架组件(28)移动。
84.根据权利要求8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承载件(12a)能够沿着第一方向(D)从第一位置(P)移动到第二位置(P'),并且从所述第二位置(P')移动到第三位置(P”),并且特别地从所述第三位置(P”)移动回到所述第一位置(P')。
85.根据权利要求83或8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承载件(12a)被安装至滑动件(12b),使得所述承载件(12a)能够相对于所述滑动件(12a)沿所述第一方向(D)移动,并且其中,所述滑动件(12b)能够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D)延展的第二方向(D')移动。
86.根据权利要求83至85中的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28)被固定至所述设备(2)的底部(42b)。
87.根据权利要求8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12b)能够相对于所述设备(2)的所述底部(42b)沿所述第二方向(D')移动。
88.根据权利要求83至87中的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2)包括用于移动所述承载件(12a)和/或所述滑动件(12b)的致动元件(702、703)。
89.根据权利要求83至88中的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2)包括钩状元件(23g),所述钩状元件被配置为与所述封闭件(23)的所述贯通开口(23f)接合,从而当所述承载件(12a)处于所述第二位置(P')并沿所述第二方向(D')移动远离所述支架组件(28)时,从所述容置件(290)移除所述封闭件(23),并且其中,特别地所述设备(2)包括另外的钩状元件(23g),所述另外的钩状元件被配置为与所述封闭件(23)的所述另外的贯通开口(23f)接合,从而当所述承载件(12a)处于所述第二位置(P')并沿所述第二方向(D')移动远离所述支架组件(28)时,从所述容置件(290)移除所述封闭件(23)。
90.根据权利要求83至89中的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2)包括被配置为移动所述承载件(12a)的弹簧(650),其中,特别地所述弹簧(650)被配置为使所述承载件(12a)相对于所述滑动件(12b)沿所述第一方向(D)从所述第一位置(P)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P')并且从所述第二位置(P')移动到所述第三位置(P”)。
91.根据权利要求83至90中的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2)包括安装至所述滑动件(12b)的可枢转的止动件(651),其中,所述止动件(651)被配置为将所述承载件(12a)止动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P、P'),其中,特别地当所述承载件(12a)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P、P')时,所述止动件(651)能够枢转以释放所述承载件(12a),其中,特别地通过使所述滑动件(12b)沿所述第二方向(D')移动远离所述支架组件(28)来使所述止动件(651)能够枢转,使得所述止动件(651)与从所述设备(2)的所述底部(42b)突出的销(652)接合,由此使所述止动件(651)枢转并释放所述承载件(12a)。
92.根据权利要求83至91中的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管状配件(24),所述管状配件被配置为由所述支架组件(28)的本体(44)的开口(46)接收,并且其中,所述管状配件(24)包括开口(24c)。
93.根据权利要求9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配件(24)被配置为使得能够通过将端部帽(22)插塞到所述开口(24c)中来将所述端部帽(22)紧固至所述管状配件(24),并且其中,所述管状配件(24)被配置为使得能够通过将所述端部帽(22)从所述开口(24c)中拉出来将端部帽(22)从所述管状配件(24)上松开。
94.根据权利要求92或9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配件(24)被配置为使得能够通过将所述连接器(14)插塞到所述管状配件(24)的所述开口(24c)中来将所述连接器(14)连接至所述管状配件(24),并且其中,所述管状配件(24)被配置为使得能够通过将所述连接器(14)从所述管状配件(24)的所述开口(24c)中拉出来将所述连接器(14)从所述管状配件(24)断连。
95.根据权利要求92至94中的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配件(24)形成为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包括在所述转接件(24b)的第一端部处的第一凹部(600),所述第一凹部(600)包括被配置为旋转地紧固至导管的第一部分(24a)的外部螺纹(603)的内部螺纹(602),并且其中,所述转接件(24b)包括在所述转接件(24b)的相反的第二端部处的管套(607),所述管套(607)围绕所述转接件(24b)的第二凹部(609),所述转接件(24b)的突出部(610)突出到所述第二凹部中,所述突出部(610)包括所述转接件(24b)的所述开口(24c),使得所述管套(607)围绕所述转接件(24b)的所述突出部(610)和所述开口(24c),其中,所述管套(607)相对于所述突出部(610)同轴地布置。
96.根据权利要求9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配件(24)包括第一部分(24a)和包括所述开口(24c)的相邻的第二部分(24b)。
97.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24b)被配置为使得能够通过将端部帽(22)插塞到所述第二部分(24b)的所述开口(24c)中来将所述端部帽(22)紧固至所述第二部分(24b),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部分(24b)被配置为使得能够通过将所述端部帽(22)从所述开口(24c)中拉出来将所述端部帽(22)从所述第二部分(24b)松开。
98.根据权利要求96或9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24b)被配置为使得能够通过将连接器(14)插塞到所述第二部分(24b)的所述开口(24c)中来将所述连接器(14)连接至所述第二部分(24b),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部分(24b)被配置为使得能够通过将所述连接器(14)从所述开口(24c)拉出来使所述连接器(14)从所述第二部分(24b)断连。
99.根据权利要求92至98中的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配件(24)包括可移除的夹持件(800),以用于当所述连接器(14)连接至所述管状配件(24)时,相对于所述管状配件(24)抓持所述连接器(14),其中,特别地所述夹持件(800)被配置为特别地通过夹接式连接来连接至所述管状配件(24),其中,特别地当所述夹持件(800)连接至所述管状配件(24)时,所述夹持件包覆所述管状配件(24)。
100.根据权利要求96至99中的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24b)形成为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包括在所述转接件(24b)的第一端部处的第一凹部(600),所述第一凹部(600)包括被配置为旋转地紧固至所述第一部分(24a)的外部螺纹(603)的内部螺纹(602),并且其中,所述转接件(24b)包括在所述转接件(24b)的相反的第二端部处的管套(607),所述管套(607)围绕所述转接件(24b)的第二凹部(609),所述转接件(24b)的突出部(610)突出到所述第二凹部中,所述突出部(610)包括所述转接件(24b)的所述开口(24c),使得所述管套(607)围绕所述转接件(24b)的所述突出部(610)和所述开口(24c),其中,所述管套(607)相对于所述突出部(610)同轴地布置。
101.根据权利要求96至99中的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24b)成一体地连接至所述第一部分(24a),其中,优选地所述第二部分(24b)包括所述管套(607),所述管套(607)围绕所述第二部分(24b)的凹部(609),所述第二部分(24b)的突出部(610)突出到所述凹部中,所述突出部(610)包括所述第二部分(24b)的所述开口(24c),使得所述管套(607)围绕所述第二部分(24b)的所述突出部(610)和所述开口(24c),其中,所述管套(607)相对于所述突出部(610)同轴地布置。
102.根据权利要求99以及根据权利要求95、100或101中的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夹持件(800)连接至所述管状配件(24)时,所述夹持件(800)覆盖所述管套(607)的一部分和所述开口(14c)的一部分,其中,所述夹持件(800)被配置为在所述连接器(14)连接至所述管状配件(24)时接合在所述连接器的一部分后面,使得所述连接器无法从所述管状配件(24)断连。
103.根据权利要求99至102中的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800)被配置为:当所述管状配件(24)被布置在所述设备(2)的所述支架组件(28)中时,所述夹持件连接至所述管状配件和/或从所述管状配件(24)移除。
104.根据权利要求99至103中的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包括两个臂(801),所述两个臂从所述夹持件(800)的基部(802)延伸以包覆所述管状配件(24)。
105.根据权利要求99至104中的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800)包括突出部(804),以用于当所述夹持件(800)连接至管状配件(24)时插入到所述管状配件(24)的周缘凹槽(805)中。
106.根据权利要求104或根据引用权利要求104时的权利要求10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800)包括翻折板(806),以用于从所述管状配件(24)移除所述夹持件(800),所述翻折板特别地经由铰接件(807)连接至所述基部(802),其中,特别地为了形成所述铰接件(807),所述夹持件包括被布置在所述基部(802)和所述翻折板(806)之间的通孔(803)。
107.根据权利要求83至106中的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2)包括可移除的夹持件(800),以用于当所述连接器(14)连接至所述管状配件(24)时相对于管状配件(24)抓持所述连接器(14),其中,特别地所述可移除的夹持件(800)被配置为特别地通过夹接式连接来连接至所述管状配件(24),其中,特别地当所述夹持件(800)连接至所述管状配件(24)时,所述夹持件包覆所述管状配件(24)。
108.根据权利要求10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800)被配置为当所述夹持件(800)连接至所述管状配件(24)时,覆盖所述管套(607)的一部分和所述管状配件(24)的开口(24c)的一部分,其中,所述夹持件(800)被配置为当所述连接器(14)连接至所述管状配件(24)并插塞到所述开口(24c)中时接合在所述连接器(14)的一部分后面,使得所述连接器(14)不能从所述管状配件(24)断连。
109.根据权利要求107或10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800)被配置为当所述管状配件(24)被布置在设备(2)的支架组件(28)中时,被连接至所述管状配件(24)和/或从所述管状配件(24)移除。
110.根据权利要求107至109中的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800)包括两个臂(801),所述两个臂从所述夹持件(800)的基部(802)延伸以包覆所述管状配件(24)。
111.根据权利要求107至110中的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800)包括突出部(804),以用于当所述夹持件(800)连接至所述管状配件(24)时插入到所述管状配件(24)的周缘凹槽(805)中。
112.根据权利要求110或根据引用权利要求108时的权利要求1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800)包括翻折板(806),以用于从所述管状配件(24)移除所述夹持件(800),所述翻折板特别地经由铰接件(807)连接至所述基部(802),其中,特别地为了形成所述铰接件(807),所述夹持件(800)包括被布置在所述基部(802)和所述翻折板(806)之间的通孔(803)。
113.一种容置件(290),特别地用于与设备(2)的装置(1)一起使用,所述设备被配置为将管状配件(24)连接至连接器(14)以及使所述管状配件(24)从所述连接器(14)断连,其中,所述容置件(290)包括内部空间(I)和被布置在所述内部空间(I)中的端部帽(22),其中,特别地所述容置件(290)被配置为以可释放的方式连接至所述装置(1)的本体(16)。
114.根据权利要求113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件(290)包括在所述容置件(290)的周向方向(C)上围绕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内部空间(I)的侧向壁(291),其中,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侧向壁(291)包括背离所述内部空间(I)的外侧(291a)。
115.根据权利要求114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件(290)包括连接至所述侧向壁(291)的底壁(295),其中,所述侧向壁(291)从所述底壁(295)起沿所述容置件(290)的轴向方向(A')朝向所述侧向壁(291)的正侧面(20a)延伸,并且其中,特别地所述正面侧(20a)背离所述底壁(295)的外侧(295a)。
116.根据权利要求115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件(290)包括在所述底壁(295)的所述外侧(295a)上的、从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底壁(295)沿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轴向方向(A')突出的轴向突出部(296),其中,特别地所述轴向突出部(296)被配置为与所述装置(1)的所述本体(16)的凹部(20b)的一部分(21)接合,特别地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接合。
117.根据权利要求116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突出部(296)被配置为与所述本体(16)的凹部(20b)的所述部分(21)接合,使得当所述轴向突出部(296)与所述装置(1)的所述本体(16)的凹部(20b)的所述部分(21)接合时,发生所述容置件(290)的自定位。
118.根据权利要求116或117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突出部(296)渐缩,特别地在与所述容置件(290)的轴向方向(A')垂直的方向上渐缩。
119.根据权利要求116至118中的一项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突出部(296)是楔形形状的。
120.根据权利要求116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突出部(296)包括柱形形状。
121.根据权利要求113至120中的一项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帽(22)包括具有基部(22d)和头部(22b)的突出部(22a),其中,特别地所述头部(22b)被配置为接合在所述装置(1)的所述本体(16)的第一接收部(18)的边缘(18a)的后面,使得特别地当所述头部(22b)接合在所述第一接收部(18)的所述边缘(18a)的后面时,所述管状配件(24)能够从所述端部帽(22)上拉下。
122.根据权利要求116至120中的一项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21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突出部(296)围绕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内部空间(I)的一部分(20f),其中,所述端部帽(22)的所述突出部(22a)被布置在所述容置件(290)的内部空间(I)的所述部分(20f)中。
123.根据权利要求114至122中的一项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件(290)包括在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侧向壁(291)的外侧(291a)上从所述侧向壁(291)突出的侧向突出部(297),其中,所述侧向突出部(297)在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周向方向(C)上延伸。
124.根据权利要求115和123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突出部(297)在所述容置件(290)的轴向方向(A')上与所述侧向壁(291)的所述正面侧(20a)间隔开。
125.根据权利要求115和123或根据权利要求124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突出部(297)在所述轴向方向(A')上与所述底壁(295)的所述外侧(295a)间隔开。
126.根据权利要求115和123或根据权利要求124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突出部(297)被布置为与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底壁(295)相邻。
127.根据权利要求115和123或根据权利要求125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突出部(297)被布置为与所述侧向壁(291)的所述正面侧(20a)相邻。
128.根据权利要求123至127中的一项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突出部(297)是周缘侧向突出部。
129.根据权利要求123至128中的一项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突出部(297)包括至少一个间隙(297a)。
130.根据权利要求123至129中的一项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突出部(297)包括第一间隙(297a)和第二间隙(297b)。
131.根据权利要求130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突出部(297)包括第三间隙(297c),其中,特别地所述第三间隙(297c)在所述容置件(290)的周向方向(C)上从所述第一间隙(297a)分岔出来。
132.根据权利要求130或131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突出部(297)包括与所述第一间隙(297a)相邻的第一径向凸起部(297d)。
133.根据权利要求130至132中的一项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突出部(297)包括与所述第一间隙(297a)相邻的第二径向凸起部(297e),其中,特别地所述第二径向凸起部(297e)被布置为与所述第三间隙(297c)相邻,其中,特别地所述第二径向凸起部(297e)形成钩状件和/或成形为远离所述容置件(290)指向的箭状件。
134.根据权利要求115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23至133中的一项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件(290)包括在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侧向壁(291)的所述外侧(291a)上从所述侧向壁(291)突出的另外的侧向突出部(298),其中,所述另外的侧向突出部(298)在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周向方向(C)上延伸。
135.根据权利要求123和134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另外的侧向突出部(298)在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轴向方向(A')上与所述侧向突出部(297)间隔开。
136.根据权利要求134至135中的一项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另外的侧向突出部(298)被布置为与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侧向壁(291)的正面侧(20a)相邻。
137.根据权利要求134至136中的一项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另外的侧向突出部(298)是周缘侧向突出部。
138.根据权利要求113至137中的一项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内部空间(I)由附接至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侧向壁(291)的所述周缘正面侧(20a)的封闭件(23)封闭,特别是气密地封闭。
139.根据权利要求138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件(23)是剥离式密封件(23a;23)或者包括所述剥离式密封件。
140.根据权利要求115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38至139中的一项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件(23)被附接至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侧向壁(291)的所述正面侧(20a)。
141.根据权利要求138至140中的一项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件(23)包括贯通开口(23f),其中,所述贯通开口(23f)形成在所述封闭件(23)的边缘区域(23d)中,其中,特别地所述边缘区域(23d)是自由边缘区域,并且其中,特别地所述边缘区域(23d)垂直于所述容置件(290)的轴向方向(A')从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侧向壁(291)突出。
142.根据权利要求141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件(23)包括另外的贯通开口(23f),其中,所述另外的贯通开口(23f)形成在所述封闭件(23)的所述边缘区域(23d)中。
143.根据权利要求141或142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区域(23d)包括所述封闭件(23)的边缘的区段(23e),所述区段(23e)优选地线性延伸,其中,所述贯通开口(23f)被布置为与所述封闭件(23)的所述边缘的所述区段(23e)相邻,并且其中,特别地所述另外的贯通开口(23f)被布置为与所述边缘的所述区段(23e)相邻。
144.根据权利要求14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件(23)包括与所述贯通开口(23f)相邻的第一槽口(297f)和与所述另外的贯通开口(23f)相邻的第二槽口(297g),其中,所述贯通开口(23f)和所述另外的贯通开口(23f)在所述周向方向(C)上被布置在所述第一槽口(297f)和所述第二槽口(297g)之间,并且其中,特别地所述第一槽口(297f)和所述第二槽口(297g)垂直于所述封闭件(23)的所述边缘的所述区段(23e)延伸。
145.根据权利要求138至140中的一项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件(23)包括连接至所述剥离式密封件(23a)的柔性条带(23b),所述条带(23b)包括形成手柄的自由端部区段(23c),通过所述手柄能够将所述剥离式密封件(23a)从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侧向壁(291)上剥离,特别地从所述装置(1)能够连接至或被连接至的设备(2)的壳体(40)的外侧或内侧剥离,其中,特别地所述自由端部区段(23c)被配置为布置在所述壳体(40)的底部(42b)和盖部(42)之间,使得所述条带(23b)的所述自由端部区段(23c)突出至所述壳体(40)外。
146.根据权利要求113至145中的一项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件(290)包括指示器(292a),所述指示器被配置为指示所述容置件(290)是否未使用。
147.根据权利要求114至146中的一项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侧向壁(291)包括至少一个闩锁鼻部(292)或至少一个闩锁凹部(293)。
148.根据权利要求113至147中的一项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帽(22)包括承载抗菌剂或流体的柔性承载件构件(25),特别地为海绵(25)。
149.根据权利要求113至148中的一项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帽(22)包括消毒剂。
150.根据权利要求113至149中的一项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件(290)包括消毒剂,其中,特别地所述容置件(290)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地由所述消毒剂形成,或者包括包含所述消毒剂的涂层;和/或其中,所述封闭件(23)包括消毒剂,其中,特别地所述封闭件(23)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地由所述消毒剂形成,或者包括包含所述消毒剂的涂层;和/或其中,抗菌剂或流体被布置在所述容置件(290)的所述内部空间(I)中。
151.根据权利要求113至150中的一项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帽(22)由热塑性弹性体形成或者包括热塑性弹性体,其中,特别地所述热塑性弹性体的邵氏硬度在60A至100A的范围内,特别地在70A至90A的范围内,特别地为80A。
152.根据权利要求113至151中的一项所述的容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件(290)包括弹出机构,所述弹出机构被配置为将所述容置件(290)从所述装置(1)的本体(16)的凹部(20b)中弹出。
CN201980056266.9A 2018-06-25 2019-06-25 用于医疗目的、特别地用于腹膜透析的机械连接器械的装置 Pending CN1129694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8179458.7 2018-06-25
EP18179458 2018-06-25
PCT/EP2019/066889 WO2020002362A1 (en) 2018-06-25 2019-06-25 Unit for a mechanical connecting device for medical purposes, particularly for peritoneal dialysi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69496A true CN112969496A (zh) 2021-06-15

Family

ID=62778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6266.9A Pending CN112969496A (zh) 2018-06-25 2019-06-25 用于医疗目的、特别地用于腹膜透析的机械连接器械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21892A1 (zh)
EP (1) EP3810256A1 (zh)
CN (1) CN112969496A (zh)
CA (1) CA3104946A1 (zh)
MX (1) MX2020014294A (zh)
WO (1) WO2020002362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89010147A1 (en) * 1988-04-29 1989-11-02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Apparatus for exchanging and irradiating tubing connections
WO2005016443A1 (en) * 2003-08-15 2005-02-24 Gambro Lundia Ab A connecting device, a medical system, and a method of connecting medical subsystems
CN101918075A (zh) * 2007-10-02 2010-12-15 依派博瑞尔医药有限公司 耦合装置
EP2756863A2 (en) * 2013-01-22 2014-07-23 Micrel Medical Devices S.A. Lock connection device for medical fluid lines
CN105102055A (zh) * 2013-03-14 2015-11-25 佳医健康事业公司 消毒端盖
CN204932592U (zh) * 2015-09-01 2016-01-06 瀚兴企业有限公司 气体出口连接装置
WO2016198129A1 (en) * 2015-06-08 2016-12-15 Stephan Fox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a tube connector to a fitting and to fasten or unfasten closure caps
KR20180009703A (ko) * 2016-07-19 2018-01-29 인두스트리에 볼라 에스.피.에이. 혈액 투석용 의료 라인을 위한 유동 부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243547A1 (en) * 2015-08-31 2018-08-30 Peripal Ag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a tube connector to a fitting and to fasten or unfasten closure caps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89010147A1 (en) * 1988-04-29 1989-11-02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Apparatus for exchanging and irradiating tubing connections
WO2005016443A1 (en) * 2003-08-15 2005-02-24 Gambro Lundia Ab A connecting device, a medical system, and a method of connecting medical subsystems
CN101918075A (zh) * 2007-10-02 2010-12-15 依派博瑞尔医药有限公司 耦合装置
EP2756863A2 (en) * 2013-01-22 2014-07-23 Micrel Medical Devices S.A. Lock connection device for medical fluid lines
CN105102055A (zh) * 2013-03-14 2015-11-25 佳医健康事业公司 消毒端盖
WO2016198129A1 (en) * 2015-06-08 2016-12-15 Stephan Fox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a tube connector to a fitting and to fasten or unfasten closure caps
CN107921250A (zh) * 2015-06-08 2018-04-17 佩里宝有限公司 用于将管连接器连接至配件以及紧固或松开封闭帽的设备
CN204932592U (zh) * 2015-09-01 2016-01-06 瀚兴企业有限公司 气体出口连接装置
KR20180009703A (ko) * 2016-07-19 2018-01-29 인두스트리에 볼라 에스.피.에이. 혈액 투석용 의료 라인을 위한 유동 부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02362A1 (en) 2020-01-02
CA3104946A1 (en) 2020-01-02
MX2020014294A (es) 2021-06-15
EP3810256A1 (en) 2021-04-28
US20230021892A1 (en) 2023-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21250B (zh) 用于将管连接器连接至配件以及紧固或松开封闭帽的设备
US20180243547A1 (en)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a tube connector to a fitting and to fasten or unfasten closure caps
US8986277B2 (en) Connector, syringe assembly, and connector for mixing
CA2207522C (en) Shielded needle assembly
US5135492A (en) Arterial/venous fluid transfer system
US7736337B2 (en) Sealing catheter hub attachment
EP2086418B1 (en) Tissue handling system with reduced operator exposure
JP5345614B2 (ja) 腹膜透析用患者接続システム
CN102971021B (zh) 夹子及血液袋系统
US8025645B2 (en) Guard for flexible tubing clamp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US9427563B2 (en) Blood-flow-path switching device and blood-bag system
BR112021004955A2 (pt) sistemas, aparelho e métodos para prevenção de contaminação de um sistema de retirada de sangue
CN112969496A (zh) 用于医疗目的、特别地用于腹膜透析的机械连接器械的装置
US11602625B2 (en) Unit for a mechanical connecting device for medical purposes, particularly for peritoneal dialysis
CA2322585C (en) Apparatus for the sterile transfer of fluids
JP2023165984A (ja) 複数の容器のためのパッケージング
US20060074348A1 (en) Biologic Fluid Sampling Apparatus
AU2016200637A1 (en) Improved sterile sampl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JP2005096862A (ja) 離脱部材を有するキャップ及び薬剤収容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4618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