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68607A - 电压应力抑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压应力抑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68607A
CN112968607A CN201911282822.2A CN201911282822A CN112968607A CN 112968607 A CN112968607 A CN 112968607A CN 201911282822 A CN201911282822 A CN 201911282822A CN 112968607 A CN112968607 A CN 1129686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circuit
voltage side
low
voltage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828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exiang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exia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exiang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exia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8282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686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68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686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02M3/3357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H02M3/33584Bidirectional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02M3/3357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H02M3/3359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having a synchronous rectifier circuit or a synchronous freewheeling circui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压应力抑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双向直流变换器,双向直流变换器包括高压侧电路和低压侧电路,包括:获取双向直流变换器的关机信号;根据关机信号,停止驱动高压侧电路并开始记录时长;若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则停止驱动低压侧电路。上述电压应力抑制方法,通过对双向直流变换器的关断时序进行控制,首先控制高压侧电路断开,以断开低压侧电路和高压侧电路之间的部分通路,并保持低压侧电路在预设时长内导通,以将低压侧电路中的能量传递至高压侧电路。在预设时间后再关断低压侧电路,此时,低压侧电路中的能量较小,在关机瞬间不会产生较大的电压应力,从而可以有效抑制电压应力对低压侧电路中开关管的损坏。

Description

电压应力抑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压应力抑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双向直流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低压侧采用电流型推挽电路,高压侧采用全桥电路,两侧之间有高频变压器作为隔离并提供电压增益,通过控制电流的方向,能够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当控制电流从低压侧向高压侧流动时,如果直接关机,主电感将因为没有低阻抗续流通路,而在低压侧MOS管的D极和S极之间,产生极大的关断电压应力。若不对该电压应力进行处理,将直接损坏低压侧的开关管。
现有的处理方式一般采用硬件吸收电路,包括RCD吸收法和电感辅助绕组回馈法。其中,RCD吸收法在主电感两端并联一RCD吸收电路,通过为主电感增大续流路径上的电容量,达到降低电压应力的目的。但是,双向直流变换器正常工作时,也会产生额外功耗,降低产品效率。由于此方法为有损吸收,当双向直流变换器功率等级提高时,此吸收电路的电感能量处理能力必须同步提高,增加了成本和体积。
电感辅助绕组回馈法通过在主电感上增加一辅助绕组,该辅助绕组的输出通过二极管并接到高压侧母线,利用母线电压对电感进行钳位,并且将电感能量回馈到母线上。采用电感辅助绕组回馈高压母线的方法理论上是无损吸收。但是在大电流应用场合,为抑制电感饱和,通常使用磁粉芯磁环或者开有气隙的铁氧体作为导磁材料。在这类磁芯上绕制的辅助绕组,耦合效率低、漏感大。无法耦合到高压侧的能量同样会造成电压应力超标。因此采用电感辅助绕组回馈高压母线的方法无法彻底抑制电压应力。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压应力抑制方法,不需要额外增加硬件电路可有效抑制抑制电压应力,避免在双向直流变换器关机瞬间产生较高的电压应力对开关管造成损坏。
一种电压应力抑制方法,应用于双向直流变换器,所述双向直流变换器包括高压侧电路和低压侧电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双向直流变换器的关机信号;
根据所述关机信号,停止驱动所述高压侧电路并开始记录时长;
若所述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则停止驱动所述低压侧电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时长未达到所述预设时长,则以预设占空比的驱动信号驱动所述低压侧电路以使所述低压侧电路中的能量传递至所述高压侧电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以预设占空比的驱动信号驱动所述低压侧电路包括:
以预设占空比的驱动信号驱动所述低压侧电路中的开关管,以使所述开关管根据所述驱动信号导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低压侧电路的能量大小;
根据所述能量大小确定所述预设时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能量大小确定所述预设时长包括:
获取所述能量大小与所述预设时长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预设时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时长大于20ms。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时长小于100ms。
在一实施例中于,所述预设占空比包括初始占空比和目标占空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初始占空比为50%,所述目标占空比为80%。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的电压应力抑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双向直流变换器,所述双向直流变换器包括高压侧电路和低压侧电路,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双向直流变换器的关机信号;根据所述关机信号,停止驱动所述高压侧电路并开始记录时长;若所述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则停止驱动所述低压侧电路。本申请提供的电压应力抑制方法,通过对关断时序进行控制,首先控制高压侧电路断开,以断开低压侧电路和高压侧电路之间的部分通路,并保持低压侧电路在预设时长内导通,以将低压侧电路中的能量传递至高压侧电路。在预设时间后再关断低压侧电路,此时,低压侧电路中的能量较小,在关机瞬间不会再产生较大的电压应力,从而可以有效抑制关断电压应力对低压侧电路中开关管的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双向直流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图;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压应力抑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预设时长的流程图;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压应力抑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一个,例如一个,两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双向直流变换器(BDC,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顾名思义,可以实现能量的双向传输,即BDC两端分时互为“源”和“载”。“源”和“载”是可以互换的,也就是说根据需要能量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输。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和新能源的开发,双向直流变换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双向直流变换器可应用在微网、可再生能源系统、航天电源系统、电动汽车等领域,以保证不同储能系统之间功率的流通。越来越多的双向直流变换器拓扑也被提出,不隔离的双向直流变换器有Bi Buck/Boost、Bi Buck-Boost、Bi Cuk、BiSepic-Zeta;隔离式的双向直流变换器有正激、反激、推挽和桥式等拓扑结构。不同的拓扑对应于不同的应用场合,各有其优缺点。
本申请以双向直流变换器为电流型推挽全桥高频隔离双向直流变换器为例进行说明。推挽全桥双向直流变换器是由全桥拓扑加全波整流演变而来。推挽侧为电流型,输入由蓄电池供给,全桥侧为电压型,输入接在直流高压母线上。此双向直流变换器拓扑适用在电压传输比较大、传输功率较高的场合。电流型推挽全桥高频隔离双向直流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变换器原副边的电气隔离是通过变压器来实现的,原边为电流型推挽电路(低压侧电路),副边为全桥电路(高压侧电路),该变换器有两种工作模式:(1)升压模式:在这种工作模式下C1、C2作为开关管工作;C3、C4、C5和C6作为同步整流管工作,电感电流工作于连续模式。整流方式为全桥整流,这种整流方式适用于输出电压比较高,输出电流比较小的场合。由于主电感L的存在,C1和C2的占空比必须大于0.5。(2)降压模式:在这种工作模式下C3、C4、C5和C6作为开关管工作,C1和C2作为同步整流管工作,整流方式为全波整流。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压应力抑制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双向直流变换器,所述双向直流变换器包括高压侧电路和低压侧电路,如图2所示,电压应力抑制方法包括步骤210至步骤230,其中:
步骤210,获取双向直流变换器的关机信号。
当需要停止能量转换时或在双向直流变换器所在系统停止工作时,实时获取该停止信号并作为双向直流变换器的关机信号。
步骤220,根据关机信号,停止驱动所述高压侧电路并开始记录时长。
在获取到关机信号后,停止驱动高压侧电路使高压侧电路断开。具体地,可以通过控制PWM调节电路停止向高压侧电路中的开关管输出驱动信号,以使高压侧电路中的开关管断开。高压侧电路断开后,高压侧电路与低压侧电路中的部分通路会断开。在停止驱动高压侧电路后,开始记录时长。
可以理解的是,在时长未达到所述预设时长时,以预设占空比的驱动信号驱动所述低压侧电路以使所述低压侧电路中的能量传递至所述高压侧电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以预设占空比的驱动信号驱动所述低压侧电路包括:以预设占空比的驱动信号驱动所述低压侧电路中的开关管,以使所述开关管根据所述驱动信号导通。
在预设时长内,低压侧电路处于导通状态,使低压侧电路中的能量可以传递至高压侧电路。具体地,在该过程中,低压侧电路中的两个开关管交替导通,为低压侧电路中的能量提供低阻抗续流路径。低压侧变压器的两个绕组交替励磁,将低压侧电路中的能量传递至高压侧电路。高压侧电路此时仅对接收到的能量作全桥整流处理,将能量回馈到高压母线上。
步骤230,若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则停止驱动所述低压侧电路。
当记录的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则关断低压侧电路,直至双向直流变换器彻底停止工作。
传统地,由于在获取到关机信号后,同时关断高压侧电路和低压侧电路,低压侧电路中的能量主要集中在主电感上,主电感上存储的能量将因为没有低阻抗续流通路,而在低压侧电路的开关管的D极和S极之间,产生极大的关断电压应力。此电压应力大小为:
Figure BDA0002317231690000071
其中Ioff为关断时刻主电感上的电流。例如:若关断时刻主电感电流200A,电感量1uH,电容量0.2uF时,则产生的电压应力Vpeak高达447V,电压应力会对低压侧电路中的开关管造成损坏。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压应力抑制方法通过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的关断时序,在处理关机信号时,加入一个软关机流程,在双向直流变换器彻底停止工作之前,给低压侧电路提供一个能量转移时间,使得当对双向直流变换器彻底关断时,低压侧电路中的能量较小,因此不会产生较大的应力,也就避免了关断时刻对开关管的损坏。本申请中,能量可以理解为电流。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压应力抑制方法,应用于双向直流变换器,所述双向直流变换器包括高压侧电路和低压侧电路,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双向直流变换器的关机信号;根据所述关机信号,停止驱动所述高压侧电路并开始记录时长;若所述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则停止驱动所述低压侧电路。本申请提供的电压应力抑制方法,通过对双向直流变换器的关断时序进行控制,首先控制高压侧电路断开,以断开低压侧电路和高压侧电路之间的部分通路,并保持低压侧电路在预设时长内导通,以将低压侧电路中的能量传递至高压侧电路。在预设时间后再关断低压侧电路,此时,低压侧电路中的能量较小,在关机瞬间不会再产生较大的电压应力,从而可以有效抑制关断电压应力对开关管的损坏。
在一实施例中,电压应力抑制方法还包括步骤310和步骤320,其中:
步骤310,获取低压侧电路的能量大小;
步骤320,根据所述能量大小确定预设时长。
将高压侧电路关断后,低压侧电路中的能量会有所降低,但是剩余的能量大部分会集中在低压侧电路的主电感上,若不对剩余的能量进行处理,低压侧电路在关断时刻仍会产生较大的电压应力,损坏开关管。本申请对剩余能量的处理方案是在低压侧电路之前将剩余能量传递至高压侧电路,但若是转移时间过长,会造成双向直流变换器的关机时间较长,严重影响用户体验;若转移时间较短,则很难保证在能量转移后,剩余的能量产生的电压应力是否会对开关管造成损坏。因此,本实施例首先获取低压侧电路中的能量大小,根据能量大小确定预设时长。若能量较大,则对应的预设时间较长,若能量较小,则对应的预设时长较短,从可以确定出合适的时长转移能量,即不会影响用户体验,又可以保证在关机后不会产生较大的应力。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能量大小确定预设时长包括:获取能量大小与预设时长的映射关系;根据映射关系确定预设时长。
具体地,可以预先设置能量大小与预设时长的映射关系,并将该映射关系进行存储。在关断高压侧电路后,获取低压侧电路中能量的大小,然后根据存储的映射关系查找对应的预设时长,并控制在预设时长后关断低压侧电路。
在一实施例中,预设时长大于20ms,预设时长大于20ms可以保证将低压侧电路中的大部分能量传递至高压侧电路。剩余的能量在低压侧电路关断后,产生的电压应力很小,可以通过开关管中的二极管传递至高压侧电路,不会对开关管造成损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时长大于20ms且小于100ms。该预设时长范围即不会影响用户体验,又可以保证在彻底关机时不会产生较大的电压应力。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占空比包括初始占空比和目标占空比。
在预设时间内,控制输出至低压侧电路开关管的驱动信号以初始占空比输出,并从初始占空比匀速增加至目标占空比,从而可以避免电感的能量发生突变。
在一实施例中,初始占空比为50%,目标占空比为80%。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3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3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电压应力装置,包括:获取模块410、第一驱动模块420和第二驱动模块430,其中:
获取模块410,用于获取双向直流变换器的关机信号;
第一驱动模块420,用于根据所述关机信号,停止驱动所述高压侧电路并开始记录时长;
第二驱动模块430,用于若所述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则停止驱动所述低压侧电路。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模块430用于若所述时长未达到所述预设时长,则以预设占空比的驱动信号驱动所述低压侧电路以使所述低压侧电路中的能量传递至所述高压侧电路。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模块430用于以预设占空比的驱动信号驱动所述低压侧电路中的开关管,以使所述开关管根据所述驱动信号导通。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模块430用于获取所述低压侧电路的能量大小;
根据所述能量大小确定所述预设时长。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模块430用于获取所述能量大小与所述预设时长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预设时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时长大于20ms。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时长小于100ms。
在一实施例中于,所述预设占空比包括初始占空比和目标占空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初始占空比为50%,所述目标占空比为80%。
本申请提供的电压应力抑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410、第一驱动模块420和第二驱动模块430,其中,获取模块410,用于获取双向直流变换器的关机信号;
第一驱动模块420,用于根据所述关机信号,停止驱动所述高压侧电路并开始记录时长;第二驱动模块430,用于若所述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则停止驱动所述低压侧电路。本申请提供的电压应力抑制装置,通过对关断时序进行控制,首先控制高压侧电路断开,以断开低压侧电路和高压侧电路之间的部分通路,并保持低压侧电路在预设时长内导通,以将低压侧电路中的能量传递至高压侧电路。在预设时间后再关断低压侧电路,此时,低压侧电路中的能量较小,在关机瞬间不会再产生较大的电压应力,从而可以有效抑制关断电压应力对低压侧电路中开关管的损坏。
关于电压应力抑制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电压应力抑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电压应力抑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5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电压应力抑制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双向直流变换器的关机信号;
根据所述关机信号,停止驱动所述高压侧电路并开始记录时长;
若所述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则停止驱动所述低压侧电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双向直流变换器的关机信号;
根据所述关机信号,停止驱动所述高压侧电路并开始记录时长;
若所述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则停止驱动所述低压侧电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所述时长未达到所述预设时长,则以预设占空比的驱动信号驱动所述低压侧电路以使所述低压侧电路中的能量传递至所述高压侧电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以预设占空比的驱动信号驱动所述低压侧电路中的开关管,以使所述开关管根据所述驱动信号导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所述低压侧电路的能量大小;
根据所述能量大小确定所述预设时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所述能量大小与所述预设时长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预设时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时长大于20ms。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时长小于100ms。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占空比包括初始占空比和目标占空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初始占空比为50%,所述目标占空比为80%。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压应力抑制方法,应用于双向直流变换器,所述双向直流变换器包括高压侧电路和低压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双向直流变换器的关机信号;
根据所述关机信号,停止驱动所述高压侧电路并开始记录时长;
若所述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则停止驱动所述低压侧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时长未达到所述预设时长,则以预设占空比的驱动信号驱动所述低压侧电路以使所述低压侧电路中的能量传递至所述高压侧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预设占空比的驱动信号驱动所述低压侧电路包括:
以预设占空比的驱动信号驱动所述低压侧电路中的开关管,以使所述开关管根据所述驱动信号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低压侧电路的能量大小;
根据所述能量大小确定所述预设时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能量大小确定所述预设时长包括:
获取所述能量大小与所述预设时长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预设时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时长大于20ms。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时长小于100ms。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占空比包括初始占空比和目标占空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占空比为50%,所述目标占空比为80%。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911282822.2A 2019-12-13 2019-12-13 电压应力抑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9686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82822.2A CN112968607A (zh) 2019-12-13 2019-12-13 电压应力抑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82822.2A CN112968607A (zh) 2019-12-13 2019-12-13 电压应力抑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68607A true CN112968607A (zh) 2021-06-15

Family

ID=76270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82822.2A Pending CN112968607A (zh) 2019-12-13 2019-12-13 电压应力抑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6860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9346A (zh) * 2022-04-28 2022-06-14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设备、双向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36631Y (zh) * 2008-12-31 2009-10-28 瑞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的延时关机电路
CN106059302A (zh) * 2016-07-18 2016-10-26 宁波三星医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反馈电路
EP3364533A1 (en) * 2017-02-17 2018-08-22 General Electric Technology GmbH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gate drivers for gas tub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36631Y (zh) * 2008-12-31 2009-10-28 瑞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的延时关机电路
CN106059302A (zh) * 2016-07-18 2016-10-26 宁波三星医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反馈电路
EP3364533A1 (en) * 2017-02-17 2018-08-22 General Electric Technology GmbH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gate drivers for gas tube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9346A (zh) * 2022-04-28 2022-06-14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设备、双向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4629346B (zh) * 2022-04-28 2023-11-03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设备、双向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01418B2 (ja) 双方向dc/dcコンバータおよび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
CN1574580B (zh) 改良互稳压性的多重输出转换器及其方法
EP2533408B1 (en) Power supply arrangement for single ended class D amplifier
US9112423B2 (en)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US6459600B2 (en) Method of connecting synchronous rectifier modules in parallel without output voltage faults
JP4632023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KR20040020862A (ko) 탭핑된-인덕터 점감 변환기
US20140032008A1 (en) Hybrid controlling and driving circuit and method thereof
Jung et al. Flyback converter with novel active clamp control and secondary side post regulator for low standby power consumption under high-efficiency operation
US20170155325A1 (en) Resonant power supply device
CN106533178A (zh) 隔离型开关电源和隔离型开关电源控制方法
TWI489750B (zh) 高效率可逆式單輸入多輸出直流轉換器
US9356527B2 (en) Multi-mode active clamping power converter
CN112968607A (zh) 电压应力抑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120015556A (ko) 부스트 컨버터
Lahooti Eshkevari et al. A new high‐efficiency interleaved step‐up converter with zero‐voltage switching, zero‐current switching, and common‐ground features for stand‐alone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s
EP2680423B1 (en) Synchronous rectification device and synchronous rectification power supply
JP2016185045A (ja) 電力変換装置
WO2019177685A1 (en) Coupled-inductor cascaded buck convertor with fast transient response
CN111200294B (zh) 高频双向光伏能逆变储能系统
JP2001275276A (ja) 無停電電源装置
CN111865076A (zh) 应用于变电站内继保装置供能的直流降压电路
CN107919800B (zh) 升压型零涟波直流转换器
CN109856565B (zh) 一种非隔离dc/dc变换器的功率环试验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15149779B (zh) 驱动供电电路及功率变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