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65213A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65213A CN112965213A CN202110322401.9A CN202110322401A CN112965213A CN 112965213 A CN112965213 A CN 112965213A CN 202110322401 A CN202110322401 A CN 202110322401A CN 112965213 A CN112965213 A CN 1129652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curvature
- optical
- radius
- fac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该光学镜头能够兼顾等效焦距及图像传感器的尺寸大小,使光学镜头能够在获得高清晰度图像的同时,获得更广的拍摄视角。该光学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曲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光学镜头的各个透镜的阿贝数满足以下关系:1.8<V1/V2<3.6;0.3<V2/V3<0.5;2.2<V3/V4<3.6;0.3<V4/V5<0.4;1.8<V5/V6<3.0;其中,V1、V2、V3、V4、V5、V6分别为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的阿贝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光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对摄像的需求越来越高,摄像功能已经成为评价智能终端的一项重要考量因素。其中,成像清晰度和成像视角的广度是评价摄像头摄像功能的两项重要的参数指标,为了实现高清晰度,智能终端需要使用更大尺寸的图像传感器,而为了实现更广的拍摄视角,则需要缩小镜头的等效焦距。
然而,通常情况下,由于镜头的图像传感器的尺寸与等效焦距为两个正相关的参数,因此在使用大尺寸的图像传感器时等效焦距难以设计的很小,从而导致电子设备无法在获得高清晰度图像的同时,获得更广的拍摄视角。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至少解决等效焦距及图像传感器尺寸无法兼顾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光学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负曲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光学镜头的各个透镜的阿贝数满足以下关系:
1.8<V1/V2<3.6;
0.3<V2/V3<0.5;
2.2<V3/V4<3.6;
0.3<V4/V5<0.4;
1.8<V5/V6<3.0;
其中,V1为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2为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3为第三透镜的阿贝数,V4为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5为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6为第六透镜的阿贝数。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摄像模组,包括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出的光学镜头。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本申请实施例第第二方面提出的摄像模组;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以将光学透镜设置为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曲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并且各个透镜的阿贝数满足如下关系:1.8<V1/V2<3.6;0.3<V2/V3<0.5;2.2<V3/V4<3.6;0.3<V4/V5<0.4;1.8<V5/V6<3.0;其中,V1为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2为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3为第三透镜的阿贝数,V4为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5为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6为第六透镜的阿贝数。如此,由于学镜头中的各个透镜的设计采用了以上的设计要求,一方面保证了光学镜头具有较短的等效焦距,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光学镜头的主光线夹角与其配置的图像传感器相匹配。因此,通过具有上述结构的光学镜头,能够兼顾等效焦距及图像传感器的尺寸大小,从而使光学镜头能够在获得高清晰度图像的同时,获得更广的拍摄视角。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的场曲率/畸变曲线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图之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的轴向偏差曲线图之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的主光线夹角曲线图之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的场曲率/畸变曲线示意图之二;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图之二;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的轴向偏差曲线图之二;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的主光线夹角曲线图之二;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的场曲率/畸变曲线示意图之三;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图之三;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的轴向偏差曲线图之三;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的主光线夹角曲线图之三;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18中的附图标记分别为:
1-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第三透镜、4-第四透镜、5-第五透镜、6-第六透镜、7-光圈、100-光学镜头、200-摄像模组、300-电子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为方便理解,下面先对本申请所涉及的技术术语进行解释和描述。
焦距(focal length),也称为焦长,是光学系统中衡量光的聚集或发散的度量方式,指无限远的景物通过透镜或透镜组在焦平面结成清晰影像时,透镜或透镜组的光学中心至焦平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理解为镜头中心至胶片平面的距离。对于定焦镜头来说,其光学中心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对于变焦镜头来说,镜头的光学中心的变化导致镜头焦距的变化。
等效焦距,是相机光电传感器芯片影像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等效成35mm照相机画幅对角线长度(42.27mm)时,其镜头的实际焦距所对应的35mm照相机镜头的焦距。
光圈,是用于控制光线透过镜头后进入机身内感光面光量的装置,它通常设置在镜头内。其中,光圈大小通常用F/数值表示。
正屈折力,表示镜片有正的焦距、有会聚光线的效果。
负屈折力,表示镜片有负的焦距、有发散光线的效果。
阿贝数,即色散系数,是光学材料在不同波长下的折射率的差值比,代表材料色散程度的大小。
视场角(field of view,FOV),在光学仪器中,以光学仪器的镜头为顶点,以被测目标的物像可通过镜头的最大范围的两条边缘构成的夹角,称为视场角。视场角的大小决定了光学仪器的视野范围,视场角越大,视野就越大,光学倍率就越小。
光轴,是一条垂直穿过理想透镜中心的光线。与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凸透镜应是所有的光线会聚在透镜后的一点,这个会聚所有光线的一点,即为焦点。
物侧,以透镜为界,被摄物体所在的一侧为物侧。
物侧表面,透镜靠近物侧的表面可以称为物侧表面。
像侧,以透镜为界,被摄物体的图像所在的一侧为像侧。
像侧表面,透镜靠近像侧的表面可以称为像侧表面。
主光线夹角(chief ray angle,CRA),主光线夹角是主光线与平行光线的角度,主光线就是由物体的边缘发出通过光圈的中心最后到达像的边缘的光线。
轴向色差,也称为纵向色差或位置色差或轴向像差,一束平行于光轴的光线,在经过镜头后汇聚于前后不同的位置,这种像差称为位置色差或轴向色差。这是由于镜头对各个波长的光所成像的位置不同,使得最后成像时不同色光的像的焦平面不能重合,从而复色光散开形成色散。
畸变(distortion),也称为失真,光学系统对物体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本身而言的失真程度。畸变是由于光阑球差的影响,不同视场的主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后与高斯像面的交点高度不等于理想像高,两者之差就是畸变。因此畸变只改变轴外物点在理想面上的成像位置,使像的形状产生失真,但不影响像的清晰度。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100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0包含6个透镜。为描述方便,定义光学镜头100的左侧为物侧,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可以称为物侧表面,物侧表面也可以理解为透镜靠近物侧的表面,并且,定义光学镜头100的右侧为像侧,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可以称为像侧表面,像侧表面也可以理解为透镜靠近像侧的表面。如图1所示,从物侧到像侧,本申请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0依次包括: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以及第六透镜6。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可以包括6个透镜,其中,第一透镜1为负曲折力的透镜,其主要具有发散光线的作用;第二透镜2为正曲折力的透镜,其主要具有汇聚被第一透镜1发散的光线的作用;第三透镜3为正曲折力的透镜,其主要具有再次汇聚被第二透镜2汇聚的光线的作用;第四透镜4为负曲折力的透镜,其主要具有发散被第三透镜3汇聚的光线的作用;第五透镜5为正曲折力的透镜,其主要具有汇聚被第四透镜4发散的光线的作用;第六透镜6为负曲折力的透镜,其主要具有发散被第五透镜5汇聚的光线的作用,并经过第六透镜6的两次曲率反转,从而能够使光学透镜100的主光线夹角能够与设置在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图像传感器相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为方便理解和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对光学镜头100的相关参数的表示形式进行了定义,例如用V表示透镜的阿贝数,用V1表示第一透镜1的阿贝数,用V2表示第二透镜2的阿贝数等,类似定义的字母表示仅仅是示意性的,当然也可以用其他形式表示,本申请不做任何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关系式中涉及比值的参数的计量单位均为相同的计量单位,例如,涉及比值的参数的分子的计量单位为毫米(mm),其分母的计量单位也为毫米。
本申请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的各个透镜的阿贝数满足以下关系:1.8<V1/V2<3.6;0.3<V2/V3<0.5;2.2<V3/V4<3.6;0.3<V4/V5<0.4;1.8<V5/V6<3.0。其中,V1为第一透镜1的阿贝数,V2为第二透镜2的阿贝数,V3为第三透镜3的阿贝数,V4为第四透镜4的阿贝数,V5为第五透镜5的阿贝数,V6为第六透镜6的阿贝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关系式中定义了第一透镜1与第二透镜2的阿贝数比值范围为1.8<V1/V2<3.6,第二透镜2与第三透镜3的阿贝数比值范围为0.3<V2/V3<0.5,第三透镜3与第四透镜4的阿贝数比值范围为2.2<V3/V4<3.6,第四透镜4与第五透镜5的阿贝数比值范围为0.3<V4/V5<0.4,第五透镜5与第六透镜6的阿贝数比值范围为1.8<V5/V6<3.0,从上述关系式可知:V1>V2,V2<V3,V3>V4,V4<V5,V5>V6。如此,这种透镜的组合形式有利于实现消除色差,降低光学镜头的色散。
可以理解,色散系数是衡量透镜成像清晰度的重要指标,通常用阿贝数表示,阿贝数越大,色散系数就越小,成像越清晰;反之,阿贝数越小,则色散系数就越大,其成像的清晰度就越差。当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的曲折力、阿贝数满足上述关系式时,能够使光学镜头100在获得高成像性能的同时,满足更广的拍摄视角的拍摄需求。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学镜头100的各个透镜的折射率满足以下关系:N1<N2,N2>N3,N3<N4、N4>N5,N5<N6。其中,N1为第一透镜1的折射率,N2为第二透镜2的折射率,N3为第三透镜3的折射率,N4为第四透镜4的折射率,N5为第五透镜5的折射率,N6为第六透镜6的折射率。
可以理解,N1<N2,表示第一透镜1和第二透镜2相比较而言,第一透镜1为低折射率的透镜,第二透镜2为高折射率的透镜。一般来讲,透镜的折射率越大,色散系数越大,但由于第一透镜1和第二透镜2之间的阿贝数满足V1>V2的色散要求,故将第一透镜1设置为低折射率透镜不但可以满足V1>V2的色散要求而且还可以降低成本。相应的,N2>N3,表示第二透镜2和第三透镜3相比较而言,第二透镜2为高折射率的透镜,第三透镜3为低折射率的透镜,从而在满足V2<V3的色散要求时还可以降低成本。N3<N4,表示第三透镜3和第四透镜4相比较而言,第三透镜3为低折射率的透镜,第四透镜4为高折射率的透镜,从而在满足V3>V4的色散要求时还可以降低成本。N4>N5,表示第四透镜4和第五透镜5相比较而言,第四透镜4为高折射率的透镜,第五透镜5为低折射率的透镜,从而在满足V4<V5的色散要求时还可以降低成本。N5<N6,表示第五透镜5和第六透镜6相比较而言,第五透镜5为低折射率的透镜,第六透镜6为高折射率的透镜,从而在满足V5>V6的色散要求时还可以降低成本。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学镜头的各个透镜的曲率半径满足以下关系:28.1mm<R11<48.5mm、1.7mm<R12<3.0mm;1.7mm<R21<2.9mm、1.9mm<R22<3.2mm;2.7mm<R31<4.6mm、-1.3mm<R32<-2.3mm;17.2mm<R41<29.7mm、2.5mm<R42<4.3mm;-2.7mm<R51<-4.6mm、-0.6mm<R52<-1.0mm;1.9mm<R61<3.2mm、0.6mm<R62<1.0mm。
其中,R11为第一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2为第一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21为第二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22为第二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31为第三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32为第三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41为第四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42为第四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51为第五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52为第五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61为第六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62为第六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
需要说明的是,曲率半径的正负表示光学面向物侧凸或向像侧凸,当光学面(包括物侧面或像侧面)向物侧凸时,该光学面的曲率半径为正值;光学面(包括物侧面或像侧面)向像侧凸时,相当于光学面向物侧面凹,该光学面的曲率半径为负值。
示例性的,参考图1,第一透镜1朝向物侧的表面可以为凸面,第一透镜1朝向像侧的像侧表面为凹面,第二透镜2朝向物侧的表面可以为凸面,第二透镜2朝向像侧的表面为凹面,第三透镜3朝向物侧的表面可以为凸面,第三透镜3朝向像侧的表面可以为凸面,第四透镜4朝向物侧的表面可以为凸面,第四透镜4朝向像侧的表面可以为凹面,第五透镜5朝向物侧的表面可以为凹面,第五透镜5朝向像侧的表面可以为凸面,第六透镜6朝向物侧的表面的中心部分为凸面,第六透镜6朝向像侧的表面的中心部分为凹面,第六透镜6朝向物侧的表面的边缘部分为凹面,第六透镜6朝向像侧的表面的边缘部分为凸面。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各个透镜的形状、物侧面与像侧面的凹凸程度仅仅为示意性的,其对本申请实施例不造成任何限定。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各个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可以用于表示该像侧表面的凹凸程度,上述各个透镜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可以用于表示该物侧表面的凹凸程度。当上述第一透镜1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与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满足28.1mm<R11<48.5mm、1.7mm<R12<3.0mm,上述第二透镜2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与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满足1.7mm<R21<2.9mm、1.9mm<R22<3.2mm,上述第三透镜3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与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满足2.7mm<R31<4.6mm、-1.3mm<R32<-2.3mm,上述第四透镜4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与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满足17.2mm<R41<29.7mm、2.5mm<R42<4.3mm,上述第五透镜5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与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满足-2.7mm<R51<-4.6mm、-0.6mm<R52<-1.0mm,上述第六透镜6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与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满足1.9mm<R61<3.2mm、0.6mm<R62<1.0mm时,可以有效避免光学镜头100产生鬼影类的杂散光,可以有效抑制色散。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第六透镜6的远离光轴的两端边缘部分(也即远离光轴的两端)分别具有弯曲部,弯曲部的物侧表面为凹面,弯曲部的像侧表面为凸面。也就是说,第六透镜6有两次曲率反转,从而使光学镜头100的主光线夹角与设置在第六透镜6的像侧面的图像传感器相匹配。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学镜头100的各个透明的焦距可以满足以下关系:-3.4mm<f1<-5.9mm、16.9mm<f2<25.7mm、2.1mm<f3<3.2mm、-5.2mm<f4<-7.9mm、1.4mm<f5<2.1mm、-1.7mm<f6<-2.7mm。
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焦距,f5为第五透镜的焦距,f6为第六透镜的焦距。
可以理解,上述第一透镜1的焦距为负值,表示第一透镜1具有发散光线的能力;上述第二透镜2的焦距为正值,表示第二透镜2具有汇聚光线的能力;上述第三透镜3的焦距为正值,表示第三透镜3具有汇聚光线的能力;上述第四透镜4的焦距为负值,表示第四透镜4具有发散光线的能力;上述第五透镜5的焦距为正值,表示第五透镜5具有汇聚光线的能力;上述第六透镜6的焦距为负值,表示第六透镜6具有发散光线的能力,两次曲率反转更是可以将光线扩散至更大的范围。上述各个透镜或者发散光线或者汇聚光线,从而有利于降低光学镜头100的球差。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学镜头100的各个透镜的厚度满足以下关系:0.3mm<CT1<0.5mm、0.3mm<CT2<0.5mm、0.6mm<CT3<1.1mm、0.2mm<CT4<0.3mm、0.9mm<CT5<1.5mm、0.4mm<CT6<0.7mm。
其中,CT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5为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6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
可以理解,上述各个透镜的在光轴上的厚度设置在0.3mm<CT1<0.5mm、0.3mm<CT2<0.5mm、0.6mm<CT3<1.1mm、0.2mm<CT4<0.3mm、0.9mm<CT5<1.5mm、0.4mm<CT6<0.7mm之间能够用来限制各个透镜的形状,从而保证光学镜头100具有合理的透镜厚度。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透镜1可以为塑料材质的透镜,上述第二透镜2可以为玻璃材质的透镜,上述第三透镜3可以为塑料材质的透镜,上述第四透镜4可以为玻璃材质的透镜,上述第五透镜5可以为塑料材质的透镜,上述第六透镜6可以为玻璃材质的透镜,上述各个透镜也可以为能够满足折射率要求的其他材料,例如复合材料的透镜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0采用塑料材质的镜头与玻璃材质的镜头穿插混合设计,可以利用不同材料的特点实现镜头成像的较广视角及较高清晰度,并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光学镜头的成本。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学镜头的各个透镜的曲率半径满足以下关系:-3.2mm<R11<-5.5mm、9.0mm<R12<15.4mm;1.6mm<R21<2.7mm、1.7mm<R22<2.8mm;3.0mm<R31<5.2mm、-1.2mm<R32<-2.1mm;16.7mm<R41<28.7mm、2.7mm<R42<4.6mm;-1.6mm<R51<-2.7mm、-0.6mm<R52<-1.0mm;1.6mm<R61<2.7mm、0.6mm<R62<1.0mm。
其中,R11为第一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2为第一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21为第二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22为第二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31为第三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32为第三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41为第四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42为第四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51为第五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52为第五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61为第六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62为第六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
需要说明的是,曲率半径的正负表示光学面向物侧凸或向像侧凸,当光学面(包括物侧面或像侧面)向物侧凸时,该光学面的曲率半径为正值;光学面(包括物侧面或像侧面)向像侧凸时,相当于光学面向物侧面凹,该光学面的曲率半径为负值。
示例性的,第一透镜1朝向物侧的表面可以为凹面,第一透镜1朝向像侧的像侧表面为凹面,第二透镜2朝向物侧的表面可以为凸面,第二透镜2朝向像侧的表面为凹面,第三透镜3朝向物侧的表面可以为凸面,第三透镜3朝向像侧的表面可以为凸面,第四透镜4朝向物侧的表面可以为凸面,第四透镜4朝向像侧的表面可以为凹面,第五透镜5朝向物侧的表面可以为凹面,第五透镜5朝向像侧的表面可以为凸面,第六透镜6朝向物侧的表面的中心部分为凸面,第六透镜6朝向像侧的表面的中心部分为凹面,第六透镜6朝向物侧的表面的边缘部分为凹面,第六透镜6朝向像侧的表面的边缘部分为凸面。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透镜的形状、物侧面与像侧面的凹凸程度仅仅为示意性的,其对本申请实施例不造成任何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各个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可以用于表示该像侧表面的凹凸程度,上述各个透镜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可以用于表示该物侧表面的凹凸程度。当上述第一透镜1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与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满足-3.2mm<R11<-5.5mm、9.0mm<R12<15.4mm,上述第二透镜2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与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满足1.6mm<R21<2.7mm、1.7mm<R22<2.8mm,上述第三透镜3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与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满足3.0mm<R31<5.2mm、-1.2mm<R32<-2.1mm,上述第四透镜4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与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满足16.7mm<R41<28.7mm、2.7mm<R42<4.6mm,上述第五透镜5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与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满足-1.6mm<R51<-2.7mm、-0.6mm<R52<-1.0mm,上述第六透镜6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与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满足1.6mm<R61<2.7mm、0.6mm<R62<1.0mm时,可以有效避免光学镜头100产生鬼影类的杂散光,可以有效抑制色散。
示例性的,第六透镜6的远离光轴的两端边缘部分(也即远离光轴的两端)分别具有弯曲部,弯曲部的物侧表面为凹面,弯曲部的像侧表面为凸面。也就是说,第六透镜6有两次曲率反转,从而使光学镜头100的主光线夹角与设置在第六透镜6的像侧面的图像传感器相匹配。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学镜头100的各个透明的焦距可以满足以下关系:-4.2mm<f1<-7.3mm、21.9mm<f2<33.3mm、2.0mm<f3<3.1mm、-5.7mm<f4<-8.7mm、1.5mm<f5<2.4mm、-2.1mm<f6<-3.2mm。
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焦距,f5为第五透镜的焦距,f6为第六透镜的焦距。
可以理解,上述第一透镜1的焦距为负值,表示第一透镜1具有发散光线的能力;上述第二透镜2的焦距为正值,表示第二透镜2具有汇聚光线的能力;上述第三透镜3的焦距为正值,表示第三透镜3具有汇聚光线的能力;上述第四透镜4的焦距为负值,表示第四透镜4具有发散光线的能力;上述第五透镜5的焦距为正值,表示第五透镜5具有汇聚光线的能力;上述第六透镜6的焦距为负值,表示第六透镜6具有发散光线的能力,两次曲率反转更是可以将光线扩散至更大的范围。上述各个透镜或者发散光线或者汇聚光线,从而有利于降低光学镜头100的球差。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学镜头100的各个透镜的厚度满足以下关系:0.3mm<CT1<0.6mm、0.3mm<CT2<0.6mm、0.6mm<CT3<1.1mm、0.2mm<CT4<0.3mm、0.8mm<CT5<1.4mm、0.4mm<CT6<0.7mm。
其中,CT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5为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6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
可以理解,上述各个透镜的在光轴上的厚度设置在0.3mm<CT1<0.6mm、0.3mm<CT2<0.6mm、0.6mm<CT3<1.1mm、0.2mm<CT4<0.3mm、0.8mm<CT5<1.4mm、0.4mm<CT6<0.7mm之间能够用来限制各个透镜的形状,从而保证光学镜头100具有合理的透镜厚度。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透镜1可以为塑料材质的透镜,上述第二透镜2可以为玻璃材质的透镜,上述第三透镜3可以为塑料材质的透镜,上述第四透镜4可以为玻璃材质的透镜,上述第五透镜5可以为塑料材质的透镜,上述第六透镜6可以为玻璃材质的透镜,上述各个透镜也可以为能够满足折射率要求的其他材料,例如复合材料的透镜等。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学镜头的各个透镜的曲率半径满足以下关系:-3.5mm<R11<-6.1mm、5.0mm<R12<8.7mm;1.4mm<R21<2.4mm、1.5mm<R22<2.6mm;2.7mm<R31<4.6mm、-1.3mm<R32<-2.3mm;18.8mm<R41<32.4mm、2.4mm<R42<4.1mm;-2.0mm<R51<-3.4mm、-0.5mm<R52<-0.9mm;1.7mm<R61<3.0mm、0.6mm<R62<1.0mm。
其中,R11为第一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2为第一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21为第二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22为第二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31为第三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32为第三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41为第四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42为第四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51为第五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52为第五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61为第六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62为第六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
需要说明的是,曲率半径的正负表示光学面向物侧凸或向像侧凸,当光学面(包括物侧面或像侧面)向物侧凸时,该光学面的曲率半径为正值;光学面(包括物侧面或像侧面)向像侧凸时,相当于光学面向物侧面凹,该光学面的曲率半径为负值。
示例性的,第一透镜1朝向物侧的表面可以为凹面,第一透镜1朝向像侧的像侧表面为凹面,第二透镜2朝向物侧的表面可以为凸面,第二透镜2朝向像侧的表面为凹面,第三透镜3朝向物侧的表面可以为凸面,第三透镜3朝向像侧的表面可以为凸面,第四透镜4朝向物侧的表面可以为凸面,第四透镜4朝向像侧的表面可以为凹面,第五透镜5朝向物侧的表面可以为凹面,第五透镜5朝向像侧的表面可以为凸面,第六透镜6朝向物侧的表面的中心部分为凸面,第六透镜6朝向像侧的表面的中心部分为凹面,第六透镜6朝向物侧的表面的边缘部分为凹面,第六透镜6朝向像侧的表面的边缘部分为凸面。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透镜的形状、物侧面与像侧面的凹凸程度仅仅为示意性的,其对本申请实施例不造成任何限定。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各个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可以用于表示该像侧表面的凹凸程度,上述各个透镜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可以用于表示该物侧表面的凹凸程度。当上述第一透镜1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与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满足-3.5mm<R11<-6.1mm、5.0mm<R12<8.7mm,上述第二透镜2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与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满足1.4mm<R21<2.4mm、1.5mm<R22<2.6mm,上述第三透镜3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与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满足2.7mm<R31<4.6mm、-1.3mm<R32<-2.3mm,上述第四透镜4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与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满足18.8mm<R41<32.4mm、2.4mm<R42<4.1mm,上述第五透镜5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与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满足-2.0mm<R51<-3.4mm、-0.5mm<R52<-0.9mm,上述第六透镜6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与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满足1.7mm<R61<3.0mm、0.6mm<R62<1.0mm时,可以有效避免光学镜头100产生鬼影类的杂散光,可以有效抑制色散。
示例性的,第六透镜6的远离光轴的两端边缘部分(也即远离光轴的两端)分别具有弯曲部,弯曲部的物侧表面为凹面,弯曲部的像侧表面为凸面。也就是说,第六透镜6有两次曲率反转,从而使光学镜头100的主光线夹角与设置在第六透镜6的像侧面的图像传感器相匹配。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学镜头100的各个透明的焦距可以满足以下关系:-3.7mm<f1<-6.5mm、14.0mm<f2<21.3mm、2.1mm<f3<3.2mm、-4.9mm<f4<-7.5mm、1.3mm<f5<2.1mm、-1.8mm<f6<-2.8mm。
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焦距,f5为第五透镜的焦距,f6为第六透镜的焦距。
可以理解,上述第一透镜1的焦距为负值,表示第一透镜1具有发散光线的能力;上述第二透镜2的焦距为正值,表示第二透镜2具有汇聚光线的能力;上述第三透镜3的焦距为正值,表示第三透镜3具有汇聚光线的能力;上述第四透镜4的焦距为负值,表示第四透镜4具有发散光线的能力;上述第五透镜5的焦距为正值,表示第五透镜5具有汇聚光线的能力;上述第六透镜6的焦距为负值,表示第六透镜6具有发散光线的能力,两次曲率反转更是可以将光线扩散至更大的范围。上述各个透镜或者发散光线或者汇聚光线,从而有利于降低光学镜头100的球差。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学镜头100的各个透镜的厚度满足以下关系:0.3mm<CT1<0.6mm、0.4mm<CT2<0.6mm、0.6mm<CT3<1.1mm、0.2mm<CT4<0.3mm、0.9mm<CT5<1.5mm、0.4mm<CT6<0.6mm。
其中,CT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5为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6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
可以理解,上述各个透镜的在光轴上的厚度设置在0.3mm<CT1<0.6mm、0.4mm<CT2<0.6mm、0.6mm<CT3<1.1mm、0.2mm<CT4<0.3mm、0.9mm<CT5<1.5mm、0.4mm<CT6<0.6mm之间能够用来限制各个透镜的形状,从而保证光学镜头100具有合理的透镜厚度。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透镜1可以为塑料材质的透镜,上述第二透镜2可以为玻璃材质的透镜,上述第三透镜3可以为塑料材质的透镜,上述第四透镜4可以为玻璃材质的透镜,上述第五透镜5可以为塑料材质的透镜,上述第六透镜6可以为玻璃材质的透镜,上述各个透镜也可以为能够满足折射率要求的其他材料,例如复合材料的透镜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0采用塑料材质的镜头与玻璃材质的镜头穿插混合设计,可以利用不同材料的特点实现镜头成像的较广视角及较高清晰度,并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光学镜头的成本。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学镜头100还包括:光圈7,设置于第二透镜2与第三透镜3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光圈7设置于第二透镜2与第三透镜3之间可以有效控制像差以及具有较好的制造敏感度,即能够同时满足与设置在第六透镜6的像侧面的图像传感器相匹配的主光线夹角。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的光轴同轴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光学镜头100的各个透镜的光轴同轴设置,从而可以保证光学镜头100具有良好的视觉准确性和重现性。
以上各个实施例为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100的结构及其设计原理角度,对该光学镜头100在满足高清晰度成像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广的拍摄视角的性能所进行的示例性地描述。
下面再结合三个示例,进一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100在满足高清晰度成像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广的拍摄视角的性能。
示例一
本申请的示例一中的光学镜头100自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曲折力的第一透镜1,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2,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3,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4,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5,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6。其中:
各个透镜之间的阿贝数满足以下关系:2.2<V1/V2<3.6;0.3<V2/V3<0.4,2.2<V3/V4<3.6,0.3<V4/V5<0.4,1.8<V5/V6<3.0。
各个透镜的折射率满足以下关系:N1<N2,N2>N3,N3<N4、N4>N5,N5<N6。
各个透镜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以及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满足以下关系:28.1mm<R11<48.5mm、1.7mm<R12<3.0mm、1.7mm<R21<2.9mm、1.9mm<R22<3.2mm、2.7mm<R31<4.6mm、-1.3mm<R32<-2.3mm、17.2mm<R41<29.7mm、2.5mm<R42<4.3mm、-2.7mm<R51<-4.6mm、-0.6mm<R52<-1.0mm、1.9mm<R61<3.2mm、0.6mm<R62<1.0mm。
各个透镜的焦距满足以下关系:-3.4mm<f1<-5.9mm、16.9mm<f2<25.7mm、2.1mm<f3<3.2mm、-5.2mm<f4<-7.9mm、1.4mm<f5<2.1mm、-1.7mm<f6<-2.7mm。
各个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满足以下关系:0.3mm<CT1<0.5mm、0.3mm<CT2<0.5mm、0.6mm<CT3<1.1mm、0.2mm<CT4<0.3mm、0.9mm<CT5<1.5mm、0.4mm<CT6<0.7mm。
根据以上所述的各个透镜的参数范围,本申请示例一中各个透镜所取的参数值具体可以如下表1-1和表1-2所示(表1-2续接表1-1)。其中,Con ic为非球面方程式中的K值,A4-A22为非球面系数。
表1-1
表1-2
注解 | A10 | A12 | A14 | A16 | A18 | A20 | A22 |
第一透镜1 | 7.938E-06 | 2.892E-06 | -2.19E-07 | 1.663E-08 | -1.46E-09 | -1.75E-10 | 2.048E-11 |
-0.001983 | 0.0010266 | -0.000528 | 0.0002055 | 7.217E-06 | -2.91E-05 | 6.523E-06 | |
第二透镜2 | -0.044517 | 0.0140445 | 0.012512 | -0.0082 | 0 | 0 | 0 |
-0.628714 | 1.3769219 | -1.48177 | 0.6683636 | 0 | 0 | 0 | |
光圈 | |||||||
第三透镜3 | -9.770369 | 21.88123 | -26.83218 | 13.559613 | 0 | 0 | 0 |
2.4946521 | -2.165477 | 1.0844684 | -0.291976 | 0 | 0 | 0 | |
第四透镜4 | -0.13434 | 0.2008595 | -0.129384 | 0.0186378 | 0 | 0 | 0 |
0.0032018 | -0.002913 | 0.0002335 | 0.000284 | 0 | 0 | 0 | |
第五透镜5 | 0.0168671 | -0.011445 | 0.0034572 | -0.000402 | 0 | 0 | 0 |
-0.00052 | -0.000547 | 0.0007609 | -0.000143 | 0 | 0 | 0 | |
第六透镜6 | 0.0002802 | -3.54E-06 | 1.583E-05 | -2.6E-06 | 5.326E-08 | 1.605E-08 | -1.71E-09 |
0.0008464 | -0.000116 | 8.962E-06 | -2.51E-07 | -4.66E-09 | -3.52E-10 | 4.631E-11 | |
红外滤光片 |
在本示例一中,可以使用如下非球面公式确定上述各个透镜的非球面:
其中,C表示透镜的曲率半径;K表示圆锥系数;A4~An表示透镜的非球面系数;X表示透镜的非球面X轴座标;Z表示透镜的非球面Z轴座标。
在本示例一中,根据上述光学镜头100中各个透镜所取的参数值,图2示出了该光学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111表示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112表示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121表示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122表示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131表示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132表示第三透镜的像侧表面;141表示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142表示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151表示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152表示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161表示第六透镜的物侧表面,162表示第六透镜的像侧表面。
在本示例一中,根据上述光学镜头100中各个透镜所取的参数值,图3至图6示出了以示例一这种透镜组合方式设计的该光学镜头100的光学性能。
具体的,图3示出了波长为0.555微米的光经过使用上述表1-2和表1-2参数设计的光学镜头100的场曲和视场畸变示意图。左侧的场曲坐标图示出了径向视场(Sagitta)的场曲曲线,以及切向视场(Tangentia)的场曲曲线,右侧的视场畸变图示意了光学镜头100的畸变范围,即-2%<Optical distortion<1.5%,Optical distortion代表光学镜头100的畸变。
图4示出了波长为0.51微米的光经过使用上述表1-2和表1-2参数设计的光学镜头100的相对照度示意图,其中,光学镜头100的相对照度(Relative illumination)满足Relative illumination>14.6%。图4中示出了光学镜头100处于中心视场,也即X轴坐标位于0时,相对照度为100%,也即光学镜头100的相对照度为100%。图4中还示出了光学镜头100处于边缘视场,也即X轴坐标位于4时,相对照度为14.6%,也即光学镜头100的相对照度大于14.6%。
图5示出了波长为0.555微米的光经过使用上述表1-2和表1-2参数设计的光学镜头100的轴向色差示意图,光学镜头100的轴向色差小于15微米。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示例一中,光学镜头100的水平视场角HFOV=113.3度,等效焦距值为11.85;光圈F值为2.2;光学镜头100的有效焦距值(记为焦距EFL)满足:焦距EFL=2.099mm。
图6示出了波长为0.555微米的光经过使用上述表1-2和表1-2参数设计的光学镜头100的主光线夹角曲线图,光学镜头100的主光线夹角值小于等于36.10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示例一中,光学镜头100在像高为100%时的主光线夹角值(Chief Ray Angle,CRA)达到最大值,CRA=36.10度,该光学镜头100能够与1/2.0英寸的图像传感器相匹配。
在本示例一中,使用上述表1-2和表1-2参数设计的光学镜头100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可以使得该光学镜头100在满足高清晰度成像的同时,获得更广的拍摄视角。
示例二
本申请的示例二中的光学镜头100自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曲折力的第一透镜1,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2,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3,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4,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5,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6。其中:
各个透镜之间的阿贝数满足以下关系:2.2<V1/V2<3.6;0.3<V2/V3<0.4,2.2<V3/V4<3.6,0.3<V4/V5<0.4,2.2<V5/V6<3.6。
各个透镜的折射率满足以下关系:N1<N2,N2>N3,N3<N4、N4>N5,N5<N6。
各个透镜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以及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满足以下关系:
-3.2mm<R11<-5.5mm、9.0mm<R12<15.4mm、1.6mm<R21<2.7mm、1.7mm<R22<2.8mm、3.0mm<R31<5.2mm、-1.2mm<R32<-2.1mm、16.7mm<R41<28.7mm、2.7mm<R42<4.6mm、-1.6mm<R51<-2.7mm、-0.6mm<R52<-1.0mm、1.6mm<R61<2.7mm、0.6mm<R62<1.0mm。
各个透镜的焦距满足以下关系:-4.2mm<f1<-7.3mm、21.9mm<f2<33.3mm、2.0mm<f3<3.1mm、-5.7mm<f4<-8.7mm、1.5mm<f5<2.4mm、-2.1mm<f6<-3.2mm。
其中,各个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满足以下关系:0.3mm<CT1<0.6mm、0.3mm<CT2<0.6mm、0.6mm<CT3<1.1mm、0.2mm<CT4<0.3mm、0.8mm<CT5<1.4mm、0.4mm<CT6<0.7mm。
根据以上所述的各个透镜的参数范围,本申请示例二中各个透镜所取的设计参数值具体可以如下表2-1和表2-2(表2-2续接表2-1)所示。其中,Conic为非球面方程式中的K值,A4-A22为非球面系数。
表2-1
表2-2
注解 | A10 | A12 | A14 | A16 | A18 | A20 | A22 |
注解 | 2.398E-05 | 2.487E-07 | -2.79E-07 | 2.278E-08 | 2.115E-10 | -1.14E-10 | 4.295E-12 |
第一透镜1 | -0.004179 | 0.0025795 | -0.000882 | 7.132E-05 | 5.385E-05 | -1.76E-05 | 1.7E-06 |
-0.073252 | 0.034134 | 0.0102353 | -0.009471 | 0 | 0 | 0 | |
第二透镜2 | -0.666452 | 1.6474645 | -1.780854 | 0.8177457 | 0 | 0 | 0 |
光圈 | -10.55255 | 26.091088 | -34.96063 | 19.087821 | 0 | 0 | 0 |
第三透镜3 | 2.4461256 | -2.535924 | 1.6548327 | -0.553385 | 0 | 0 | 0 |
-0.067049 | 0.2515099 | -0.264057 | 0.0947668 | 0 | 0 | 0 | |
第四透镜4 | 0.0007661 | -0.001686 | 0.0018309 | -0.000257 | 0 | 0 | 0 |
0.0155782 | -0.014135 | 0.0035601 | -0.000406 | 0 | 0 | 0 | |
第五透镜5 | -0.004806 | -0.000788 | 0.0018143 | -0.000385 | 0 | 0 | 0 |
0.0006206 | -4.14E-05 | 8.764E-06 | -2.43E-06 | 1.761E-07 | 2.466E-08 | -3.11E-09 | |
第六透镜6 | 0.000673 | -0.000102 | 8.974E-06 | -2.93E-07 | -5.45E-09 | -3.31E-10 | 5.868E-11 |
红外滤光片 |
在本示例二中,可以使用如下非球面公式确定上述各个透镜的非球面:
其中,C表示透镜的曲率半径;K表示圆锥系数;A4~An表示透镜的非球面系数;X表示透镜的非球面X轴座标;Z表示透镜的非球面Z轴座标。
在本示例二中,根据上述光学镜头100中各个透镜所取的参数值,图7示出了该光学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211表示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212表示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221表示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222表示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231表示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232表示第三透镜的像侧表面;241表示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242表示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251表示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252表示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261表示第六透镜的物侧表面,262表示第六透镜的像侧表面。
在本示例二中,根据上述光学镜头100中各个透镜所取的参数值,图8至图11示出了以示例二这种透镜组合方式设计的摄像光学镜头100的光学性能。
具体的,图8示出了波长为0.555微米的光经过使用上述表2-1和表2-2参数设计的光学镜头100的场曲和视场畸变示意图。左侧的场曲坐标图示出了径向视场的场曲曲线,以及切向视场的场曲曲线,右侧的视场畸变图示意了各视场下光学镜头100的畸变范围,即-2%<Optical distortion<1.5%,Optical distortion代表光学镜头100的畸变。
图9示出了波长为0.51微米的光经过使用上述表2-1和表2-2参数设计的光学镜头100的相对照度示意图,其中,光学镜头100的相对照度(Relative illumination)满足Relative illumination>13.7%。图4中示出了光学镜头100处于中心视场,也即X轴坐标位于0时,相对照度为100%,图4中还示出了光学镜头100处于边缘视场,也即X轴坐标位于4时,相对照度为13.7%,也即光学镜头100的相对照度大于13.7%。
图10示出了波长为0.555微米的光经过使用上述表2-1和表2-2参数设计的光学镜头100的轴向色差示意图,光学镜头100的轴向色差小于20微米。
本示例二中,光学镜头100的水平视场角HFOV=113.3度,等效焦距值为11.85;光圈F值为2.2;光学镜头100的有效焦距值(记为焦距EFL)满足以下关系:焦距EFL=2.104mm。
图11示出了波长为0.555微米的光经过使用上述表2-1和表2-2参数设计的光学镜头100的主光线夹角曲线图,光学镜头100的主光线夹角值小于等于35.86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示例一中,光学镜头100在像高为100%时的主光线夹角值(Chief Ray Angle,CRA)达到最大值,CRA=35.86度,该光学镜头100能够与1/2.0英寸的图像传感器相匹配。
在本示例二中,使用上述表2-1和表2-2参数设计的光学镜头100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可以使得该光学镜头100在满足高清晰度成像的同时,获得更广的拍摄视角。
示例三
本申请的示例三中的光学镜头100自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曲折力的第一透镜1,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2,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3,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4,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5,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6。其中:
各个透镜之间的阿贝数满足以下关系:1.8<V1/V2<3.0;0.3<V2/V3<0.5,2.2<V3/V4<3.6,0.3<V4/V5<0.4,1.8<V5/V6<3.0。
各个透镜的折射率满足以下关系:N1<N2,N2>N3,N3<N4、N4>N5,N5<N6。
各个透镜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以及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满足以下关系:
-3.5mm<R11<-6.1mm、5.0mm<R12<8.7mm、1.4mm<R21<2.4mm、1.5mm<R22<2.6mm、2.7mm<R31<4.6mm、-1.3mm<R32<-2.3mm、18.8mm<R41<32.4mm、2.4mm<R42<4.1mm、-2.0mm<R51<-3.4mm、-0.5mm<R52<-0.9mm、1.7mm<R61<3.0mm、0.6mm<R62<1.0mm。
各个透镜的焦距满足以下关系:-3.7mm<f1<-6.5mm、14.0mm<f2<21.3mm、2.1mm<f3<3.2mm、-4.9mm<f4<-7.5mm、1.3mm<f5<2.1mm、-1.8mm<f6<-2.8mm。
各个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满足以下关系:0.3mm<CT1<0.6mm、0.4mm<CT2<0.6mm、0.6mm<CT3<1.1mm、0.2mm<CT4<0.3mm、0.9mm<CT5<1.5mm、0.4mm<CT6<0.6mm。
根据以上所述的各个透镜的参数范围,本申请示例三中各个透镜所取的参数值具体可以如下表3-1和表3-2(表3-2续接表3-1)所示。其中,Conic为非球面方程式中的K值,A4-A22为非球面系数。
表3-1
表3-2
注解 | A10 | A12 | A14 | A16 | A18 | A20 | A22 |
第一透镜1 | 1.568E-05 | 2.155E-06 | -3.32E-07 | 1.065E-08 | 6.349E-10 | -4.3E-11 | 4.326E-13 |
-0.002125 | 0.0016482 | -0.000699 | 0.0001314 | 5.327E-06 | -5.72E-06 | 6.439E-07 | |
第二透镜2 | -0.031131 | -0.017771 | 0.0359601 | -0.013275 | 0 | 0 | 0 |
-0.723264 | 1.1673455 | -0.980335 | 0.4213132 | 0 | 0 | 0 | |
光圈 | |||||||
第三透镜3 | -9.812145 | 24.210183 | -32.60445 | 17.976532 | 0 | 0 | 0 |
2.6796616 | -2.672524 | 1.6318787 | -0.503449 | 0 | 0 | 0 | |
第四透镜4 | -0.042911 | 0.1679881 | -0.224049 | 0.0880266 | 0 | 0 | 0 |
-0.007423 | -0.004774 | 0.0041357 | -0.000636 | 0 | 0 | 0 | |
第五透镜5 | 0.0134513 | -0.010971 | 0.0035826 | -0.000477 | 0 | 0 | 0 |
-0.006196 | -0.00014 | 0.0013732 | -0.000276 | 0 | 0 | 0 | |
第六透镜6 | 0.0008632 | -3.3E-05 | 6.74E-06 | -2.73E-06 | 1.683E-07 | 3.233E-08 | -3.39E-09 |
0.0007338 | -0.000109 | 9.083E-06 | -2.98E-07 | -4.81E-09 | 7.012E-11 | 2.591E-11 | |
红外滤光片 |
在本示例三中,可以使用如下非球面公式确定上述各个透镜的非球面:
其中,C表示透镜的曲率半径;K表示圆锥系数;A4~An表示透镜的非球面系数;X表示透镜的非球面X轴座标;Z表示透镜的非球面Z轴座标。
本示例三中,根据上述光学镜头100中各个透镜所取的参数值,图12示出了该光学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311表示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312表示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321表示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322表示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331表示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332表示第三透镜的像侧表面;341表示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342表示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351表示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352表示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361表示第六透镜的物侧表面,362表示第六透镜的像侧表面。
在本示例三中,根据上述光学镜头100中各个透镜所取的参数值,图13至图16示出了以示例三这种透镜组合方式设计的摄像光学镜头100的光学性能。
具体的,图13示出了波长为0.555微米的光经过使用上述表3-1和表3-2参数设计的光学镜头100的场曲和视场畸变示意图。左侧的场曲坐标图示出了径向视场的场曲曲线,以及切向视场的场曲曲线,右侧的视场畸变图示意了各视场下光学镜头100的畸变范围,即-2%<Optical distortion<1.5%,Optical distortion代表光学镜头100的畸变。
图14示出了波长为0.51微米的光经过使用上述表3-1和表3-2参数设计的光学镜头100的相对照度示意图,其中,光学镜头100的相对照度(Relative illumination)满足Relative illumination>14.04%。图4中示出了光学镜头100处于中心视场,也即X轴坐标位于0时,相对照度为100%,图4中还示出了光学镜头100处于边缘视场,也即X轴坐标位于4时,相对照度为14.04%,也即光学镜头100的相对照度大于14.04%。
图15示出了波长为0.555微米的光经过使用上述表3-1和表3-2参数设计的光学镜头100的轴向色差示意图,光学镜头100的轴向色差小于10微米。
本示例三中,光学镜头100的水平视场角HFOV=113.3度,等效焦距值为11.85;光圈F值为2.2;光学镜头100的有效焦距值(记为焦距EFL)满足以下关系:焦距EFL=2.109mm。
图16示出了波长为0.555微米的光经过使用上述表3-1和表3-2参数设计的光学镜头100的主光线夹角曲线图,光学镜头100的主光线夹角小于等于35.79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示例一中,光学镜头100在像高为100%时的主光线夹角值(Chief Ray Angle,CRA)达到最大值,CRA=35.79度,该光学镜头100能够与1/2.0英寸的图像传感器相匹配。
在本示例三中,使用上述表3-1和表3-2参数设计的光学镜头100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可以使得该光学镜头100在满足高清晰度成像的同时,获得更广的拍摄视角。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摄像模组,该摄像模组可以包括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光学镜头100。图1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摄像模组200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可选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摄像模组200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图像传感器以及设置于光学镜头100与图像传感器之间的滤光片。
可选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摄像模组200的光学镜头100的像侧后还可以设置有图像传感器,例如:图像传感器可以为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 upled device,CCD)、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 miconductor,CMOS)等。
可选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摄像模组200的光学镜头100与图像传感器之间还可以设置有滤光片,例如红外滤光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像传感器的尺寸大小为1/2.0英寸,该图像传感器的对角线长度的取值范围为8.mm至8.4mm,且上述光学镜头100的等效焦距大于或者等于11mm且小于或者等于12mm。如此,可确保该摄像模组200能够同时实现较短的等效焦距与较大尺寸的图像传感器。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摄像模组200中的光学镜头100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的描述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模组,该摄像模组包括具有上述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光学镜头,并且使用了1/2.0英寸的图像传感器,即该摄像模组能够兼顾等效焦距及图像传感器的尺寸大小,从而使得该摄像模组能够在获得高清晰度图像的同时,获得更广的拍摄视角。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300,该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摄像模组200。具体的,图1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电子设备300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摄像模组200。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摄像模组200可以安装于电子设备300的听筒的左侧或电子设备300的上部中间位置;或者,摄像模组200也可以安装于电子设备300背面的上部中间或右上角。当然,摄像模组200还可以不设置在电子设备300上,而设置在相对电子设备300可移动或转动的部件上,例如该部件可以从电子设备300主体上外伸、收回或旋转等。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摄像模组200的安装位置不做任何限定。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的图像传感器的尺寸为1/2.0英寸,且上述光学镜头100的等效焦距大于或者等于11mm且小于或者等于12mm。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摄像模组200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的描述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具有上述能够兼顾等效焦距及图像传感器的尺寸大小的摄像模组,从而使得该电子设备在通过摄像模组拍摄时,能够获得具有更高清晰度和更广拍摄视角的图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负曲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所述光学镜头的各个透镜的阿贝数满足以下关系:
1.8<V1/V2<3.6;
0.3<V2/V3<0.5;
2.2<V3/V4<3.6;
0.3<V4/V5<0.4;
1.8<V5/V6<3.0;
其中,V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阿贝数,V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阿贝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各个透镜的曲率半径满足以下关系:
28.1mm<R11<48.5mm、1.7mm<R12<3.0mm;
1.7mm<R21<2.9mm、1.9mm<R22<3.2mm;
2.7mm<R31<4.6mm、-1.3mm<R32<-2.3mm;
17.2mm<R41<29.7mm、2.5mm<R42<4.3mm;
-2.7mm<R51<-4.6mm、-0.6mm<R52<-1.0mm;
1.9mm<R61<3.2mm、0.6mm<R62<1.0mm;
其中,R1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21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2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31为所述第三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32为所述第三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41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42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51为所述第五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52为所述第五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61为所述第六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62为所述第六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各个透镜的焦距满足以下关系:
-3.4mm<f1<-5.9mm、16.9mm<f2<25.7mm、2.1mm<f3<3.2mm、-5.2mm<f4<-7.9mm、1.4mm<f5<2.1mm、-1.7mm<f6<-2.7mm;
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f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f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各个透镜的厚度满足以下关系:
0.3mm<CT1<0.5mm、0.3mm<CT2<0.5mm、0.6mm<CT3<1.1mm、0.2mm<CT4<0.3mm、0.9mm<CT5<1.5mm、0.4mm<CT6<0.7mm;
其中,CT1为所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2为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3为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4为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5为所述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6为所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各个透镜的曲率半径满足以下关系:
-3.2mm<R11<-5.5mm、9.0mm<R12<15.4mm;
1.6mm<R21<2.7mm、1.7mm<R22<2.8mm;
3.0mm<R31<5.2mm、-1.2mm<R32<-2.1mm;
16.7mm<R41<28.7mm、2.7mm<R42<4.6mm;
-1.6mm<R51<-2.7mm、-0.6mm<R52<-1.0mm;
1.6mm<R61<2.7mm、0.6mm<R62<1.0mm;
其中,R1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21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2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31为所述第三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32为所述第三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41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42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51为所述第五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52为所述第五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61为所述第六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62为所述第六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各个透镜的焦距满足以下关系:
-4.2mm<f1<-7.3mm、21.9mm<f2<33.3mm、2.0mm<f3<3.1mm、-5.7mm<f4<-8.7mm、1.5mm<f5<2.4mm、-2.1mm<f6<-3.2mm;
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f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f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各个透镜的厚度满足以下关系:
0.3mm<CT1<0.6mm、0.3mm<CT2<0.6mm、0.6mm<CT3<1.1mm、0.2mm<CT4<0.3mm、0.8mm<CT5<1.4mm、0.4mm<CT6<0.7mm;
其中,CT1为所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2为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3为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4为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5为所述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6为所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各个透镜的曲率半径满足以下关系:
-3.5mm<R11<-6.1mm、5.0mm<R12<8.7mm;
1.4mm<R21<2.4mm、1.5mm<R22<2.6mm;
2.7mm<R31<4.6mm、-1.3mm<R32<-2.3mm;
18.8mm<R41<32.4mm、2.4mm<R42<4.1mm;
-2.0mm<R51<-3.4mm、-0.5mm<R52<-0.9mm;
1.7mm<R61<3.0mm、0.6mm<R62<1.0mm;
其中,R1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21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2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31为所述第三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32为所述第三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41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42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51为所述第五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52为所述第五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61为所述第六透镜的朝向物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62为所述第六透镜的朝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各个透镜的焦距满足以下关系:
-3.7mm<f1<-6.5mm、14.0mm<f2<21.3mm、2.1mm<f3<3.2mm、-4.9mm<f4<-7.5mm、1.3mm<f5<2.1mm、-1.8mm<f6<-2.8mm;
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f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f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各个透镜的厚度满足以下关系:
0.3mm<CT1<0.6mm、0.4mm<CT2<0.6mm、0.6mm<CT3<1.1mm、0.2mm<CT4<0.3mm、0.9mm<CT5<1.5mm、0.4mm<CT6<0.6mm;
其中,CT1为所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2为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3为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4为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5为所述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6为所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还包括:
光圈,设置于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以及所述第六透镜的光轴同轴设置。
13.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
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对角线长度的取值范围为8.mm至8.4mm;
滤光片,设置于所述光学镜头与所述图像传感器之间。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摄像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22401.9A CN112965213A (zh) | 2021-03-25 | 2021-03-25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22401.9A CN112965213A (zh) | 2021-03-25 | 2021-03-25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65213A true CN112965213A (zh) | 2021-06-15 |
Family
ID=76278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322401.9A Withdrawn CN112965213A (zh) | 2021-03-25 | 2021-03-25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965213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05309A (zh) * | 2021-09-08 | 2021-12-17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2021
- 2021-03-25 CN CN202110322401.9A patent/CN112965213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05309A (zh) * | 2021-09-08 | 2021-12-17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3805309B (zh) * | 2021-09-08 | 2023-07-04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2085697B2 (en) | Optical system | |
US10585262B2 (en) | Optical lens assembly and image capturing device | |
US11681127B2 (en) | Optical imaging system | |
US10481365B2 (en) | Optical system | |
CN105938238B (zh) | 拍摄镜头系统和具有拍摄镜头系统的拍摄设备 | |
TWI451123B (zh) | 光學攝影系統組 | |
TWI424216B (zh) | 光學影像鏡組 | |
CN202230238U (zh) | 摄像用光学镜片组 | |
CN107436478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US8089704B2 (en) | Imaging lens assembly | |
TWI440920B (zh) | 取像攝影鏡頭組 | |
CN109507785B (zh) | 一种红外共焦镜头 | |
CN102486571A (zh) | 摄像用光学镜头组 | |
CN104516089A (zh) | 光学影像撷取镜头及光学影像撷取模块 | |
CN109375352B (zh) | 一种红外共焦镜头 | |
TWI751905B (zh) | 成像透鏡系統 | |
CN114200648B (zh) | 一种高清光学取像镜头及电子设备 | |
CN112965213A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106959499B (zh) | 光学镜头 | |
TWI682213B (zh) | 光學鏡頭 | |
CN110488471A (zh) | 光学镜头 | |
WO2019024493A1 (zh) | 成像镜头 | |
US12124013B2 (en) | Optical imaging system | |
CN213957730U (zh) | 一种鱼眼镜头 | |
CN213780517U (zh) |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