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51177A - 显示亮度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亮度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51177A
CN112951177A CN201911261303.8A CN201911261303A CN112951177A CN 112951177 A CN112951177 A CN 112951177A CN 201911261303 A CN201911261303 A CN 201911261303A CN 112951177 A CN112951177 A CN 1129511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control
detection
diod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613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51177B (zh
Inventor
曲孔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pone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pone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pone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pone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6130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51177B/zh
Priority to KR1020227021587A priority patent/KR102631081B1/ko
Priority to PCT/CN2020/133070 priority patent/WO2021115158A1/zh
Priority to EP20898471.6A priority patent/EP4071748A4/en
Publication of CN112951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1177A/zh
Priority to US17/837,317 priority patent/US11715443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511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11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10Intensity circui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06F3/04184Synchronisation with the driving of the display or the backlighting unit to avoid interferences generated internall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92Details of a display terminals using a flat panel, the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control arrangement of the display terminal and to the interfaces thereto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76Supplementary capacities in pixels having special driving circuits and electrodes instead of being connected to common electrode or ground; Use of additional capacitively coupled compensatio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9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by monitoring one or more pixels in the display panel, e.g. by monitoring a fixed reference pixel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2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overall brightnes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54/00Aspects of interface with display use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60/00Aspects of the architecture of display systems
    • G09G2360/14Detecting light within display terminals, e.g. using a single or a plurality of photosensors
    • G09G2360/144Detecting light within display terminals, e.g. using a single or a plurality of photosensors the light being ambient ligh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 Measurement Of Current Or Voltag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显示亮度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所述装置应用于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薄膜晶体管单元及发光单元,所述装置包括:检测模块,包括所述薄膜晶体管单元中的多个薄膜晶体管,用于根据环境光亮度输出检测电流;控制模块,电连接于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电流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亮度。本公开通过薄膜晶体管实现检测模块,并设置在显示面的薄膜晶体管单元中,利用薄膜晶体管的感光特性对环境光亮度进行检测,占用空间小,在全面屏时无需挖空设置,工艺复杂度低,相较于相关技术具有低成本的特点,且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显示亮度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亮度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手机等电子设备包含环境光检测器,通过检测环境光亮度来自动调节显示屏的亮度。传统环境光检测是通过手机前端的光电传感器实现,这样需要单独的传感器,并压缩其它器件空间,而且当显示屏为全面屏时还需要专门挖空来放置光电传感器。这样会增加工艺复杂度,同时会降低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显示亮度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薄膜晶体管单元及发光单元,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包括所述薄膜晶体管单元中的多个薄膜晶体管,用于根据环境光亮度输出检测电流;
控制模块,电连接于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电流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亮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模块包括一个或多个检测单元,所述根据所述检测电流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亮度,包括:
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检测单元输出的检测电流,得到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亮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其中: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及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包括并联的多个薄膜晶体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三电容、第三开关及第一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用于输入基准信号,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三开关的控制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
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三开关的控制端对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的导通状态进行控制,以控制所述检测单元得到所述检测电流;
根据所述检测电流得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三开关的控制端对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的导通状态进行控制,以控制所述检测单元得到所述检测电流,包括:
在开始检测的第一时间段,导通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并断开所述第二开关;
在达到所述第一时间段时,导通所述第二开关、断开所述第一开关及所述第三开关。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开关、第五开关、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其中: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端电连接于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及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五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五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及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
所述第四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五开关的控制端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接地,
其中,所述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包括并联的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三二极管被设置为无法被环境光照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二运算放大器、第四电容、第六开关及第二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用于输入基准信号,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六开关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六开关的控制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
通过所述第四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五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六开关的控制端对所述第四开关、所述第五开关、所述第六开关的导通状态进行控制,以控制所述检测单元得到所述检测电流;
根据所述检测电流得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所述第四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五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六开关的控制端对所述第四开关、所述第五开关、所述第六开关的导通状态进行控制,以控制所述检测单元得到所述检测电流,包括:
在开始检测的第二时间段,导通所述第六开关,并断开所述第四开关、所述第五开关;
在达到所述第二时间段时,导通所述第四开关、所述第五开关、断开所述第六开关。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于触控显示驱动芯片(Touch andDisplay Driver Integration,TDDI)、指纹触控显示驱动芯片(Fingerprint Touch andDisplay Driver Integration,FTDDI)、指纹显示驱动芯片(Fingerprint and DisplayDriver Integration,FDDI)的任意一种之中。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所述的显示亮度控制装置;
显示面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包括Mini LED或MicroLED。
本公开实施例的各个方面,通过薄膜晶体管实现检测模块,并设置在显示面的薄膜晶体管单元中,利用薄膜晶体管的感光特性对环境光亮度进行检测,占用空间小,在全面屏时无需挖空设置,工艺复杂度低,相较于相关技术具有低成本的特点,且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显示亮度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显示亮度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显示亮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显示亮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显示亮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显示亮度控制装置的框图。
所述显示亮度控制装置可以应用于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薄膜晶体管单元及发光单元,如图1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10,包括所述薄膜晶体管单元中的多个薄膜晶体管(Thin FilmTransistor,TFT),用于根据环境光亮度输出检测电流;
控制模块20,电连接于所述检测模块10,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电流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亮度。
本公开实施例提出的显示亮度控制装置,通过薄膜晶体管实现检测模块,并设置在显示面的薄膜晶体管单元中,利用薄膜晶体管的感光特性对环境光亮度进行检测,占用空间小,在全面屏时无需挖空设置,工艺复杂度低,相较于相关技术具有低成本的特点,且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本公开对显示面板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定,显示面板可以是自发光类型显示面板,也可以是背光类型显示面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定。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可以为自发光类型显示面板,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面板,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发光单元可以指显示面板本身,控制模块20可根据检测电流控制显示面板的发光亮度;所述薄膜晶体管单元可以包括设置在基板上的多个薄膜晶体管。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可以为背光类型显示面板,例如液晶显示面板,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发光单元可以指显示面板中的背光层,控制模块20可以根据检测电流控制背光层的发光亮度;所述薄膜晶体管单元可以包括设置在基板上的多个薄膜晶体管。
所述显示面板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也可以称为移动设备,移动设备可以指各种形式的接入移动设备、用户单元、用户设备、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远方站、远程移动设备、移动设备、用户移动设备、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用户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用户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移动设备等,本公开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请参阅图2,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显示亮度控制装置的框图。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检测模块包括一个或多个检测单元110,所述根据所述检测电流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亮度,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检测单元110输出的检测电流,得到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亮度。
通过以上装置,本公开实施例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检测单元输出的检测电流,以对显示面板的发光亮度进行控制。
在一个示例中,可以采用多个检测单元110,将多个检测单元110分布在薄膜晶体管单元的多个位置,以得到多个检测电流,控制模块20可以根据每个检测电流得到一个控制信号,并综合多个控制信号得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以实现对显示面板的发光亮度的控制。这样,本公开实施例提出的显示亮度控制装置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第一控制信号,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光的变化。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采用一个检测单元对环境光亮度进行检测,这样可以更好地缩减成本、更快地反应环境光亮度的变化。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检测单元110可以包括多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当检测模块10包括多个检测单元110时,每个检测单元110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下面将对检测单元110可能的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介绍。
请参阅图3,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显示亮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检测单元110可以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其中:
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K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K1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K2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电容C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K1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K2的控制端及所述第二开关K2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未示各个开关的控制端及其连接关系),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
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D1包括并联的多个薄膜晶体管。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将多个薄膜晶体管并联以得到第一二极管D1,利用薄膜晶体管的感光特性,可以对环境光亮度进行检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模块20可以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A1、第三电容C3、第三开关K3及第一控制单元210,其中: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K2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开关K3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第二输入端用于输入基准信号VCM,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开关K3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一控制单元210,所述第三开关K3的控制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210;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210用于:
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三开关的控制端对所述第一开关K1、所述第二开关K2、所述第三开关K3的导通状态进行控制,以控制所述检测单元110得到所述检测电流;
根据所述检测电流得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单元210可以包括数模转换器、微处理器MC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以将第一运算放大器A1输出的电压信号VCA转换为第一控制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所述第一开关K1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K2的控制端、所述第三开关K3的控制端对所述第一开关K1、所述第二开关K2、所述第三开关K3的导通状态进行控制,以控制所述检测单元110得到所述检测电流,可以包括:
在开始检测的第一时间段,导通所述第一开关K1、所述第三开关K3,并断开所述第二开关K2;
在达到所述第一时间段时,导通所述第二开关K2、断开所述第一开关K1及所述第三开关K3。
在开始检测的第一时间段,当第一开关K1导通、第二开关K2断开时,可以对第二电容C2进行充电,而当第三开关K3导通时,可以对第一运算放大器A1进行置位。
在达到所述第一时间段时,导通所述第二开关K2、断开所述第一开关K1及所述第三开关K3,第二电容C2开始放电,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输出端输出电压信号VCA,其中,VCA=i1*t1/C3,i1为电容C2放电时输入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的电流大小(即检测电流),t1为检测时间。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第一控制单元210对所述第一开关K1、所述第二开关K2、所述第三开关K3的导通状态进行控制,可以实现检测电流的采样并得到对应的电压信号,通过设置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可以减小第三电容C3的大小,从而节约空间、成本。
在一个示例中,如果要控制第一运算放大器A1输出的电压VCA的变化在2V以内,第三电容要求至少为50pF,本公开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可以将第三电容C3的大小降低为原来的1/10。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电容C1的电容值可以为第二电容C2的电容值的9倍。
应该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对第一时间段的具体大小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下面对检测单元110、控制模块20的其他可能实现方式进行介绍。
请参阅图4,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显示亮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检测单元110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开关K4、第五开关K5、第一晶体管Q1、第二晶体管Q2,其中:
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端电连接于所述第四开关K4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开关K4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漏极及所述控制模块20,
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五开关K5的第一端,所述第五开关K5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漏极、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栅极及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栅极,
所述第四开关K4的控制端、所述第五开关K5的控制端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20(未示出各个开关的控制端及其与控制模块的连接关系),
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端、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端、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栅极、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栅极接地,
其中,所述第二二极管D2、所述第三二极管D3包括并联的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三二极管D3被设置为无法被环境光照射。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并联的多个薄膜晶体管实现所述第二二极管D2、所述第三二极管D3,并设置所述第三二极管D3为无法被环境光照射,可以利用薄膜晶体管的感光特性对环境光进行检测,并且,利用第三二极管D3作为对照,可以消除薄膜晶体管本身存在的基础电流(base电流),以提高信噪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控制模块20可以包括第二运算放大器A2、第四电容C4、第六开关K6及第二控制单元220,其中:
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A2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第四开关K4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漏极,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A2的第二输入端用于输入基准信号VCM,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A2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所述第六开关K6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控制单元220,所述第六开关K6的控制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220(未示出控制端及连接关系);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220可以用于:
通过所述第四开关K4的控制端、所述第五开关K5的控制端、所述第六开关K6的控制端对所述第四开关K4、所述第五开关K5、所述第六开关K6的导通状态进行控制,以控制所述检测单元110得到所述检测电流;
根据所述检测电流得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所述第四开关K4的控制端、所述第五开关K5的控制端、所述第六开关K6的控制端对所述第四开关K4、所述第五开关K5、所述第六开关K6的导通状态进行控制,以控制所述检测单元110得到所述检测电流,可以包括:
在开始检测的第二时间段,导通所述第六开关,并断开所述第四开关、所述第五开关;
在达到所述第二时间段时,导通所述第四开关、所述第五开关、断开所述第六开关。
其中,在开始检测的第二时间段,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导通所述第六开关,并断开所述第四开关、所述第五开关,以对第二运算放大器A2进行置位,在达到所述第二时间段时,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导通所述第四开关、所述第五开关、断开所述第六开关以通过检测单元110得到检测电流,其中,第三二极管D3进行了光遮挡处理,可以输出基础电流,第二二极管D2感测环境光亮度输出第一电流,第一晶体管Q1和第二晶体管Q2组成的电流镜将第一电流和基础电流做差,以得到所述检测电流,由于该检测电流是去除了基础电流后得到的,因此,消除了误差干扰、提高了信噪比。
当然,本公开实施例是以第一晶体管Q1和第二晶体管Q2组成的电流镜为例对做差电路进行示例性说明,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做差电路也可以包括其他。
在一个示例中,在达到所述第二时间段时,导通所述第四开关、所述第五开关、断开所述第六开关,第二运算放大器A2的输出端输出的电压信号VCA=i2*t2/C4,其中,i2表示检测单元110输出的检测电流(第一电流与基础电流的差电流),t2表示单次检测时间,例如为1μs。如果要控制输出的电压信号VCA在2V以内,第四电容C4的电容值可以为10pF左右。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控制单元220可以包括数模转换器、微处理器MC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以将第一运算放大器A1输出的电压信号VCA转换为第一控制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单元210与第二控制单元220在得到电压信号VCA后,对电压信号VCA的处理方式可以相同,下面将对电压信号VCA的处理进行示例性介绍,应该明白,以下介绍适用于第一控制单元210与第二控制单元220。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得到电压信号VCA后,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对电压信号VCA进行模数转换以得到电压信号VCA对应的数字信号,该数字信号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单元(例如SRAM)中,通过调用存储在在存储单元中的预设光强查找表,可以得到该数字信号对应的环境光强度,利用得到的环境光强度可以得到第一控制信号。
其中,预设光强查找表可以包括电压(数字信号)与环境光强度的对应关系,因此,在得到电压后,可以利用电压查找到对应的环境光强度。
应该说明的是,本公开对通过查找到的环境光强度得到第一控制信号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相关技术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检测模块10包括多个检测单元时,可以得到多个控制信号,在这种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对多个控制信号进行平均值运算等处理,以得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从而使得显示面板的发光亮度更准确地反应环境光的变化。
当然,以上描述是示例性的,不应视为是对本公开的限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对多个第一控制信号进行其他处理,对此本公开不做限定。
应该说明的是,由于显示面板包括多种,例如自发光型、背光型,因此,本公开对利用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显示面板的发光强度的具体方式不做限定,例如,对于自发光型显示面板(例如OLED等),可以利用第一控制信号直接控制显示面板的发光亮度;对于背光型显示面板(例如LCD等),可以利用第一控制信号控制背光层的发光亮度以实现对显示面板的发光亮度的控制。
请参阅图5,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显示亮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检测模块10可以设置于显示面板中,控制模块20可以设置于控制芯片中(或称为复用控制芯片),检测模块10在得到检测电流时,通过新增的连接线将检测电流传输到控制芯片的控制模块20中,控制模块20根据检测电流得到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显示面板的发光亮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芯片可以包括触控显示驱动芯片、指纹触控显示驱动芯片、指纹显示驱动芯片的任意一种。即,控制模块20可以复用显示面板本身的控制芯片,以实现对检测模块的控制、显示面板的发光亮度的控制,从而可以节约成本。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1)

1.一种显示亮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薄膜晶体管单元及发光单元,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包括所述薄膜晶体管单元中的多个薄膜晶体管,用于根据环境光亮度输出检测电流;
控制模块,电连接于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电流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亮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一个或多个检测单元,所述根据所述检测电流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亮度,包括:
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检测单元输出的检测电流,得到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亮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其中: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及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包括并联的多个薄膜晶体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三电容、第三开关及第一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用于输入基准信号,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三开关的控制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
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三开关的控制端对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的导通状态进行控制,以控制所述检测单元得到所述检测电流;
根据所述检测电流得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三开关的控制端对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的导通状态进行控制,以控制所述检测单元得到所述检测电流,包括:
在开始检测的第一时间段,导通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并断开所述第二开关;
在达到所述第一时间段时,导通所述第二开关、断开所述第一开关及所述第三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开关、第五开关、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其中: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端电连接于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及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五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五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及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
所述第四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五开关的控制端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接地,
其中,所述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包括并联的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三二极管被设置为无法被环境光照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二运算放大器、第四电容、第六开关及第二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用于输入基准信号,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六开关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六开关的控制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
通过所述第四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五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六开关的控制端对所述第四开关、所述第五开关、所述第六开关的导通状态进行控制,以控制所述检测单元得到所述检测电流;
根据所述检测电流得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四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五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六开关的控制端对所述第四开关、所述第五开关、所述第六开关的导通状态进行控制,以控制所述检测单元得到所述检测电流,包括:
在开始检测的第二时间段,导通所述第六开关,并断开所述第四开关、所述第五开关;
在达到所述第二时间段时,导通所述第四开关、所述第五开关、断开所述第六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于触控显示驱动芯片、指纹触控显示驱动芯片、指纹显示驱动芯片的任意一种之中。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亮度控制装置;
显示面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至少一种。
CN201911261303.8A 2019-12-10 2019-12-10 显示亮度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9511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61303.8A CN112951177B (zh) 2019-12-10 2019-12-10 显示亮度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KR1020227021587A KR102631081B1 (ko) 2019-12-10 2020-12-01 디스플레이 밝기 제어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PCT/CN2020/133070 WO2021115158A1 (zh) 2019-12-10 2020-12-01 显示亮度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EP20898471.6A EP4071748A4 (en) 2019-12-10 2020-12-01 DISPLAY BRIGHTNESS CONTROL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7/837,317 US11715443B2 (en) 2019-12-10 2022-06-10 Display brightness control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61303.8A CN112951177B (zh) 2019-12-10 2019-12-10 显示亮度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1177A true CN112951177A (zh) 2021-06-11
CN112951177B CN112951177B (zh) 2022-09-02

Family

ID=76226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61303.8A Active CN112951177B (zh) 2019-12-10 2019-12-10 显示亮度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715443B2 (zh)
EP (1) EP4071748A4 (zh)
KR (1) KR102631081B1 (zh)
CN (1) CN112951177B (zh)
WO (1) WO20211151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51177B (zh) 2019-12-10 2022-09-02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亮度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7561A (zh) * 2003-10-15 2005-04-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光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CN101403828A (zh) * 2007-10-01 2009-04-08 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1510396A (zh) * 2008-02-15 2009-08-19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电路、背光模块及平面显示装置
CN101763805A (zh) * 2008-12-24 2010-06-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器的驱动装置和显示器的驱动方法
CN102007607A (zh) * 2008-04-28 2011-04-06 夏普株式会社 光敏结构和包括这种结构的装置
CN102103843A (zh) * 2009-12-21 2011-06-2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用于自动控制亮度的液晶显示设备和方法
CN104182098A (zh) * 2014-07-21 2014-12-0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感测电路
CN105044952A (zh) * 2015-08-27 2015-11-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传感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6057137A (zh) * 2016-08-22 2016-10-26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亮度控制方法
CN108204859A (zh) * 2018-02-27 2018-06-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电检测电路和光电检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18674B2 (en) * 2002-05-03 2005-07-19 Donnelly Corporation Vehicle rearview mirror system
JP4667079B2 (ja) * 2005-03-07 2011-04-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4462293B2 (ja) * 2007-06-01 2010-05-12 エプソンイメージング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電子機器及び前記液晶表示装置の照光手段の明るさを制御する方法
TWI367692B (en) * 2007-09-21 2012-07-01 Aussmak Optoelectronic Corp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1458121B (zh) * 2007-12-12 2012-06-20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感测装置及其显示装置
KR101343105B1 (ko) * 2007-12-18 2013-12-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센서 검사유닛, 이의 검사방법 및 표시장치
KR101409659B1 (ko) * 2007-12-27 2014-06-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137387B1 (ko) * 2009-11-05 2012-04-20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기준 전압 설정 장치를 포함한 조도 측정 장치와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5869554B (zh) * 2016-06-17 2019-0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电路、结构特征的识别方法及显示基板
KR102470567B1 (ko) * 2017-07-10 2022-11-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학센서 내장형 표시장치
CN110322846B (zh) * 2018-03-29 2021-01-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的电荷释放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2951177B (zh) 2019-12-10 2022-09-02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亮度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7561A (zh) * 2003-10-15 2005-04-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光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CN101403828A (zh) * 2007-10-01 2009-04-08 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1510396A (zh) * 2008-02-15 2009-08-19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电路、背光模块及平面显示装置
CN102007607A (zh) * 2008-04-28 2011-04-06 夏普株式会社 光敏结构和包括这种结构的装置
CN101763805A (zh) * 2008-12-24 2010-06-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器的驱动装置和显示器的驱动方法
CN102103843A (zh) * 2009-12-21 2011-06-2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用于自动控制亮度的液晶显示设备和方法
CN104182098A (zh) * 2014-07-21 2014-12-0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感测电路
CN105044952A (zh) * 2015-08-27 2015-11-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传感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6057137A (zh) * 2016-08-22 2016-10-26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亮度控制方法
CN108204859A (zh) * 2018-02-27 2018-06-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电检测电路和光电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01520A1 (en) 2022-09-22
CN112951177B (zh) 2022-09-02
KR102631081B1 (ko) 2024-01-29
EP4071748A1 (en) 2022-10-12
US11715443B2 (en) 2023-08-01
WO2021115158A1 (zh) 2021-06-17
KR20220104044A (ko) 2022-07-25
EP4071748A4 (en) 2022-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46912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ing system
EP4161111A1 (en) Searching and positio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7595795B2 (en) Photo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photosensor
US7667177B2 (en) Reading circuit,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system utilizing the same
US10818736B2 (en) Display substrate of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WO2007132835A1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3761040A (zh) 移动终端
US11393245B2 (en) Texture detection circuit, charging circuit, driving method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CN108833625B (zh) 传感器控制电路及电子装置
CN112951177B (zh) 显示亮度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790842B1 (en) Driving circui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853098B2 (en) Detection circuit, touch control panel,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KR20020025775A (ko) 전기 광학 장치의 구동 방법 및 전기 광학 장치 및 전자기기
US855850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battery charging of portable device
US20100309161A1 (en) Image displa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touch panel thereof
CN112188663A (zh) 呼吸灯模组、电子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US6807430B2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back-lighting and high key press noise margin
US11726614B2 (en) Method for obtaining touch data, touch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9002202B (zh) 触控显示屏驱动电路、触控显示器及电子装置
EP3629317A1 (en) Oled displaying method and device
KR20100008846A (ko) 터치 키 모듈
US697764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back-lighting to a keypad
CN113990250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10003470A1 (en) A circuit for generating a negative voltage supply signal, and associated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KR20040070971A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엘씨디 백라이트 전원공급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