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49969A - 供需匹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供需匹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49969A
CN112949969A CN202011413781.9A CN202011413781A CN112949969A CN 112949969 A CN112949969 A CN 112949969A CN 202011413781 A CN202011413781 A CN 202011413781A CN 112949969 A CN112949969 A CN 1129499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ly
demand
candidate
demand matching
preset ind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137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胜先
郭青云
高艳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Kingsoft Cloud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Kingsoft Cloud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Kingsoft Cloud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Kingsoft Cloud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1378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499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49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499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06Q30/0601Electronic shopping [e-shopping]
    • G06Q30/0605Supply or demand aggrega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na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供需匹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基于已获取的至少一个供应方的供给信息和至少一个需求方的需求信息确定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以及各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基于多个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确定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基于各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以及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确定各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的综合评价值;基于所述综合评价值从多个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中确定目标供需匹配关系,以按照所述目标供需匹配关系进行资源分配。由此,可以实现智能供需匹配,提高供需匹配的效率以及有效性。

Description

供需匹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需匹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全球频繁地遭遇各种自然灾害,如海啸、地震、雪灾、洪涝灾害等,这些自然灾害给受灾区域内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带来了巨大伤害。为尽量减小灾害带来的损失,对救灾物资进行合理分配是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捐赠方可将捐赠物资统一运送至公益组织,然后由公益组织的工作人员根据收集到的需求申报进行物资分配。然而这种分配方式需要工作人员花费大量时间去匹配供需,效率很低,无法满足突发事件,或者大批量需求情况下的时效要求;同时人工匹配的方式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主观判断,很容易遗漏或者丢掉部分需求和捐赠物资,导致物资分配不合理。
发明内容
鉴于此,为解决上述人工进行供需匹配效率低且容易导致物资分配不合理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供需匹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供需匹配方法,包括:
基于已获取的至少一个供应方的供给信息和至少一个需求方的需求信息确定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以及各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预设指标体系中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
基于多个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确定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所述权重用于表示所述预设指标属性对于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综合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
基于各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以及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确定各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的综合评价值;
基于所述综合评价值从多个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中确定目标供需匹配关系,以按照所述目标供需匹配关系进行资源分配。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确定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包括:
采用设定算法对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进行运算,得到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所述设定算法包括:熵值法或层次分析法。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各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以及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确定各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的综合评价值,包括:
针对每一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按照设定的归一化算法对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进行运算,得到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归一化指标值;
将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归一化指标值和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的综合评价值。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供应信息至少包括供应资源,所述需求信息至少包括需求资源;
所述基于已获取的至少一个供应方的供应信息和至少一个需求方的需求信息确定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包括:
针对已获取的每一供应方所供应的每一项供应资源,从已获取的至少一个需求方中确定候选需求方,所述候选需求方的需求资源中包括所述供应资源;
将所述供应方与各所述候选需求方进行组合,得到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或者,
针对已获取的每一需求方所需求的每一项需求资源,从已获取的至少一个供应方中确定候选供应方,所述候选供应方的供应资源中包括所述需求资源;
将所述需求方与各所述候选供应方进行组合,得到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基于资源分配结果生成对应的二维码,以使用户终端通过识别所述二维码获取所述资源分配结果。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基于已获取的至少一个供应方的供应信息和至少一个需求方的需求信息确定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一项或几项:
供应方排名、需求方排名、供应方地图、需求方地图。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供需匹配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已获取的至少一个供应方的供给信息和至少一个需求方的需求信息确定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以及各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预设指标体系中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多个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确定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所述权重用于表示所述预设指标属性对于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综合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各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以及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确定各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的综合评价值;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综合评价值从多个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中确定目标供需匹配关系,以按照所述目标供需匹配关系进行资源分配。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采用设定算法对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进行运算,得到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所述设定算法包括:熵值法或层次分析法。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按照设定的归一化算法对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进行运算,得到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归一化指标值;
将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归一化指标值和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的综合评价值。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供应信息至少包括供应资源,所述需求信息至少包括需求资源;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已获取的每一供应方所供应的每一项供应资源,从已获取的至少一个需求方中确定候选需求方,所述候选需求方的需求资源中包括所述供应资源;
将所述供应方与各所述候选需求方进行组合,得到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或者,
针对已获取的每一需求方所需求的每一项需求资源,从已获取的至少一个供应方中确定候选供应方,所述候选供应方的供应资源中包括所述需求资源;
将所述需求方与各所述候选供应方进行组合,得到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资源分配结果生成对应的二维码,以使用户终端通过识别所述二维码获取所述资源分配结果。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统计模块,用于基于已获取的至少一个供应方的供应信息和至少一个需求方的需求信息确定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一项或几项:
供应方排名、需求方排名、供应方地图、需求方地图。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供需匹配程序,以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供需匹配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供需匹配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基于已获取的至少一个供应方的供给信息和至少一个需求方的需求信息确定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以及各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预设指标体系中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基于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确定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基于各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以及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确定各候选供需匹配关系的综合评价值;基于综合评价值从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中确定目标供需匹配关系,实现了智能供需匹配,这能够提高供需匹配效率,同时由于基于指标体系从多个维度对候选供需匹配关系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结果确定出目标供需匹配关系,如此能够使得确定出的目标供需匹配关系尽可能地合理有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需匹配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图2为预设指标体系的一种示例;
图3为用户终端识别二维码获取到的资源分配结果的一种示例;
图4为需求方地图的一种示例;
图5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需匹配装置的实施例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供需匹配方法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参见图1,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需匹配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作为一个实施例,该方法可应用于电子设备。一个例子,该电子设备为资源管理系统(比如公益捐赠物资管理系统)中的服务器。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基于已获取的至少一个供应方的供应信息和至少一个需求方的需求信息确定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以及各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预设指标体系中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
上述供应方是指供应资源的一方,需求方则指需要资源的一方。这里所说的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各种物资、资金等。一个例子,在公益捐赠场景中,捐赠方无偿供应资源,因此可将捐赠方看作供应方。
上述供应信息至少包括供应方的信息,供应方所供应资源(以下称供应资源)的信息。其中,供应方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供应方名称(或标识)、供应方所在地等;供应资源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资源名称、资源数量、规格型号等。一个例子,如下述表1和表2所示,为公益捐赠场景下,供应方(也即捐赠方)的供应信息的一种示例。
上述需求信息可包括需求方的信息,需求方所需要资源(以下称需求资源)的信息。其中,需求方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需求方名称(或标识)、需求方所在地、需求方规模(包括但不限于:级别、人数)、需求方联系方式等;需求资源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资源名称、资源数量、规格型号等。一个例子,如下述表3和表4所示,为公益捐赠场景下,需求方的需求信息的一种示例。
表1
捐赠单号 100001
捐赠单位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来源类型 境内
捐赠时间 2020-3-13日15:05:17
捐赠意向地区 **
状态 已登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表1中的捐赠单位则为供应方名称(或标识),来源类型则为供应方所在地区。
表2
Figure BDA0002814376050000071
Figure BDA0002814376050000081
表3
单位名称 **医院
单位人数 200
单位级别 三级甲等
覆盖人数 2000
联系人 张三
联系电话 136****2658
联系地址 **市**路**号
申请时间 2020-2-04 03:02:46
剩余物资可用天数 2
表4
Figure BDA0002814376050000082
Figure BDA0002814376050000091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表2和表4中,物资编码基于以下原则:大分类(3位)-小分类(1位)-具体物资(4位)。比如,物资编码MED-P-0001中的MED表示大分类医用物资,P表示小分类医疗防护,0001表示医用N95口罩。
作为一个实施例,供应方可按照规定格式,比如上述表1和表2所示例格式提供供应信息,并将供应信息发送给上述服务器,相应地,需求方可按照规定格式,比如上述表3和表4所示例格式提供需求信息,并将需求信息发送给上述服务器。如此,上述服务器则可获取到至少一个供应方的供应信息和至少一个需求方的需求信息。在本步骤101中,上述服务器则可基于已获取的至少一个供应方的供应信息和至少一个需求方的需求信息确定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以及各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预设指标体系中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
以下首先对基于已获取的至少一个供应方的供应信息和至少一个需求方的需求信息确定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进行说明:
作为一个实施例,可针对每一供应方所供应的每一项供应资源,首先从已获取的所有需求方中选择出候选需求方,该候选需求方满足以下条件:需求方所需要的需求资源中包含该供应资源,进一步则可将该供应方分别与每一候选需求方进行组合,得到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由此可见,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中的供应方相同,需求方各不相同。举例来说,假设目前具有1个供应方甲,4个需求方A、B、C、D,并假设供应方甲具有一项供应资源,且该供应资源恰恰都为4个需求方所需求,那么按照上述描述,则可得到4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分别为<供应方甲,需求方A>、<供应方甲,需求方B>、<供应方甲,需求方C>、<供应方甲,需求方D>。
在该实施例中,则可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需匹配方法从上述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中选择出综合评价最佳的目标供需匹配关系,以按照目标供需匹配关系进行资源分配。这能够实现为供应方提供的每一项供应资源找到最佳的分配去向。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可针对每一需求方所需求的每一项需求资源,首先从已获取的所有供应方中选择出候选供应方,该候选供应方满足以下条件:供应方的供应资源中包含该需求资源,进一步则可将该需求方分别与每一候选供应方进行组合,得到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由此可见,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中的需求方相同,供应方各不相同。举例来说,假设目前具有4个供应方甲、乙、丙、丁,1个需求方A,并假设需求方A具有一项需求资源,且该4个供应方均供应该项需求资源,那么按照上述描述,则可得到4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分别为<供应方甲,需求方A>、<供应方乙,需求方A>、<供应方丙,需求方A>、<供应方丁,需求方A>。
在该实施例中,则可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需匹配方法从上述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中选择出综合评价最佳的目标供需匹配关系,以按照目标供需匹配关系进行资源分配。这能够实现为需求方需求的每一项需求资源找到最佳的供应来源。
其次对基于已获取的至少一个供应方的供应信息和至少一个需求方的需求信息确定各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预设指标体系中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进行说明:
作为一个实施例,在应用中,一个指标属性仅能反映待评价的目标(本发明实施例中则是指上述各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在某一方面的特征,因此仅使用一个指标属性来评价目标往往是不够的,基于此,则可建立指标体系(以下称预设指标体系),该预设指标体系包含多个相关但又相互独立的指标属性(以下称预设指标属性),以使用该预设指标体系来评价目标。
一个例子,在公益捐赠场景下,可事先由用户挖掘出如图2所示例的指标体系。图2所示的预设指标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属性,13个二级指标属性。其中,5个一级指标属性分别为:紧急性、覆盖性、满足性、距离性、真实性。具体而言,紧急性包括2个二级指标属性,分别为:物流预估天数、剩余可用天数,用来重点分析需求的紧急程度;覆盖性包括3个二级指标属性,分别为:需求单位级别、需求覆盖人数、需求单位人数,用来重点分析影响的范围;满足性包括4个二级指标属性,分别为需求物资种类、需求物资数量、捐赠物资种类、捐赠物资数量,用来重点分析物资是否匹配;距离性包括2个二级指标属性,分别为捐赠意向地区、需求单位地区,用来重点分析供需的区域位置;真实性包括2个二级指标属性,分别为是否有联系人电话、是否上传盖章文件,用来重点分析需求的真实性。可选的,在该例子中,上述预设指标属性是指上述13个二级指标属性。
进一步,则可基于已获取的至少一个供应方的供应信息和至少一个需求方的需求信息确定各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举例来说,如下述表5所示,为上述举例的<供应方甲,需求方A>、<供应方甲,需求方B>、<供应方甲,需求方C>、<供应方甲,需求方D>这四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各自对应于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的示例:
表5
Figure BDA0002814376050000111
Figure BDA000281437605000012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表5中的指标值是按照设定的归一化算法对原始的指标值进行运算,得到的归一化指标值。至于是如何按照设定的归一化算法对原始的指标值进行运算,得到归一化指标值的,在下文中会有描述,这里先不详述。
步骤102、基于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确定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
作为一个实施例,可采用设定算法对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进行运算,得到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图2还示例出了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该权重用于表示预设指标属性对于候选供需匹配关系综合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上述设定算法可包括:熵值法或者层次分析法。
以下以采用熵值法为例,对本步骤102的具体实现进行说明:
熵值法是一种客户赋权法,其利用熵信息的概念来确定各项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熵值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清洗指标极值。
具体而言,即剔除各预设指标属性中的极大值和极小值,用比较合理的上下限替换这些极值,如此处理可减少极值数据对信息熵的影响。可以理解的是,这里所说的合理的上下限为预设值。
步骤二、指标值归一化处理。
具体而言,按照设定的归一化算法对原始的指标值进行运算,得到归一化指标值,如此处理可实现将实际指标值转化为不受量纲影响的指标平均值。
可选的,上述归一化算法为下述公式(一)所示例的临界值法:
Figure BDA0002814376050000131
上述公式(一)中,xi表示原始的指标值,yi表示归一化指标值。
步骤三、定义多指标属性决策矩阵,记为M。
Figure BDA0002814376050000132
步骤四、使用下述公式(二)计算第j项预设指标属性下方案Ai的贡献度,记为Pij
Figure BDA0002814376050000133
步骤五、使用下述公式(三)计算第j预设指标属性的熵值,记为Ej
Figure BDA0002814376050000134
其中,
Figure BDA0002814376050000135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公式(三)可以看出,当某项预设指标属性下各方案的贡献度趋于一致时,该预设指标属性的熵值趋于1。
步骤六、使用下述公式(四)计算第j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记为Wj
Figure BDA0002814376050000136
步骤103、基于各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以及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确定各候选供需匹配关系的综合评价值。
作为一个实施例,本步骤103的具体实现包括:针对每一候选供需匹配关系,按照设定的归一化算法对该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进行运算,得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预设指标属性的归一化指标值;将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预设指标属性的归一化指标值和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候选物资分配方案对应的综合评价值。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本步骤103的具体实现包括:针对每一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将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和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候选物资分配方案对应的综合评价值。
步骤104、基于综合评价值从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中确定目标供需匹配关系,以按照目标供需匹配关系进行资源分配。
作为一个实施例,可将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中,综合评价值最高的候选供需匹配关系确定为目标供需匹配关系。
此外,在应用中,可按照目标供需匹配关系进行资源分配。或者,首先由用户对目标供需匹配关系进行人工审核,在确定该目标供需匹配关系准确无误后,再按照目标供需匹配关系进行资源分配。
一个例子,如下述表6和表7所示,为公益捐赠场景下资源分配结果的一种示例:
表6
分配批号 20200310100064
分配时间 2020-03-10 12:22:45
快递单号 SF00001
物流公司 顺丰速运
物流电话 138****1290
发货时间 2020-03-10 15:13:38
接收单位 **医院
接收人 张三
接收时间 2020-03-11 10:24:26
使用去向 医护人员使用!
表7
Figure BDA0002814376050000141
Figure BDA000281437605000015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基于已获取的至少一个供应方的供给信息和至少一个需求方的需求信息确定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以及各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预设指标体系中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基于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确定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基于各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以及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确定各候选供需匹配关系的综合评价值;基于综合评价值从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中确定目标供需匹配关系,实现了智能供需匹配,这能够提高供需匹配效率,同时由于基于指标体系从多个维度对候选供需匹配关系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结果确定出目标供需匹配关系,如此能够使得确定出的目标供需匹配关系尽可能地合理有效。
作为一个实施例,还可基于资源分配结果生成对应的二维码,在应用中,用户则可通过用户终端识别二维码获取资源分配结果。这里所说的用户包括但不限于:供应方、需求方、公众等。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该种处理,可以实现供应方、需求方,甚至任意公众查看资源的来源和去向,尤其是在公益捐赠场景下,这能够实现公益捐赠的透明性。如图3所示,为用户终端识别二维码获取到的资源分配结果的一种示例。
作为一个实施例,还可基于已获取的至少一个供应方的供应信息和至少一个需求方的需求信息确定统计信息,该统计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一项或几项:供应资源总量、需求资源总量、供应方数量、需求方数量、供应方排名、需求方排名、供应方地图、需求方地图等。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该种处理,可以实现辅助用户从多个维度了解供需情况,比如,供应资源总量、需求资源总量等信息可辅助用户从宏观上了解供需情况,供应方地图、需求方地图等信息可辅助用户详细了解不同地区的供需情况,为用户决策供需匹配提供数据依据。如图4所示,为需求方地图的一种示例。
作为一个实施例,还可基于已获取的至少一个需求方的需求信息和资源分配结果确定各需求方的需求满足情况。一个例子,可通过可视化图形或图标展示出各需求方的需求满足情况,这能够实现辅助用户直观了解各需求方的需求满足情况。
与前述供需匹配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发明还提供供需匹配装置的实施例。
参见图5,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需匹配装置的实施例框图。
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51、第二确定模块52、第三确定模块53,以及第四确定模块54。
其中,第一确定模块51,用于基于已获取的至少一个供应方的供给信息和至少一个需求方的需求信息确定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以及各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预设指标体系中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
第二确定模块52,用于基于多个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确定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所述权重用于表示所述预设指标属性对于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综合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
第三确定模块53,用于基于各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以及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确定各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的综合评价值;
第四确定模块54,用于基于所述综合评价值从多个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中确定目标供需匹配关系,以按照所述目标供需匹配关系进行资源分配。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52具体用于:
采用设定算法对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进行运算,得到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所述设定算法包括:熵值法或层次分析法。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确定模块53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按照设定的归一化算法对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进行运算,得到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归一化指标值;
将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归一化指标值和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的综合评价值。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供应信息至少包括供应资源,所述需求信息至少包括需求资源;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51具体用于:
针对已获取的每一供应方所供应的每一项供应资源,从已获取的至少一个需求方中确定候选需求方,所述候选需求方的需求资源中包括所述供应资源;
将所述供应方与各所述候选需求方进行组合,得到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或者,
针对已获取的每一需求方所需求的每一项需求资源,从已获取的至少一个供应方中确定候选供应方,所述候选供应方的供应资源中包括所述需求资源;
将所述需求方与各所述候选供应方进行组合,得到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图5未示出):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资源分配结果生成对应的二维码,以使用户终端通过识别所述二维码获取所述资源分配结果。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图5未示出):
统计模块,用于基于已获取的至少一个供应方的供应信息和至少一个需求方的需求信息确定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一项或几项:
供应方排名、需求方排名、供应方地图、需求方地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的电子设备6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601、存储器602、至少一个网络接口604和其他用户接口603。电子设备6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605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60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60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6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605。
其中,用户接口603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或者点击设备(例如,鼠标,轨迹球(trackball)、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6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DataRate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RAM,DRRAM)。本文描述的存储器60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602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单元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操作系统6021和应用程序6022。
其中,操作系统6021,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程序6022,包含各种应用程序,例如媒体播放器(MediaPlayer)、浏览器(Browser)等,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程序可以包含在应用程序6022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存储器602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具体的,可以是应用程序6022中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处理器601用于执行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步骤,例如包括:
基于已获取的至少一个供应方的供给信息和至少一个需求方的需求信息确定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以及各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预设指标体系中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
基于多个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确定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所述权重用于表示所述预设指标属性对于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综合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
基于各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以及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确定各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的综合评价值;
基于所述综合评价值从多个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中确定目标供需匹配关系,以按照所述目标供需匹配关系进行资源分配。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601中,或者由处理器601实现。处理器6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6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6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单元组合执行完成。软件单元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602,处理器601读取存储器6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Logic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单元来实现本文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是如图6中所示的电子设备,可执行如图1中供需匹配方法的所有步骤,进而实现图1所示供需匹配方法的技术效果,具体请参照图1相关描述,为简洁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这里的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其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硬盘或固态硬盘;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当存储介质中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在电子设备侧执行的供需匹配方法。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供需匹配程序,以实现以下在电子设备侧执行的供需匹配方法的步骤:
基于已获取的至少一个供应方的供给信息和至少一个需求方的需求信息确定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以及各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预设指标体系中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
基于多个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确定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所述权重用于表示所述预设指标属性对于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综合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
基于各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以及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确定各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的综合评价值;
基于所述综合评价值从多个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中确定目标供需匹配关系,以按照所述目标供需匹配关系进行资源分配。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供需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已获取的至少一个供应方的供给信息和至少一个需求方的需求信息确定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以及各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预设指标体系中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
基于多个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确定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所述权重用于表示所述预设指标属性对于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综合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
基于各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以及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确定各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的综合评价值;
基于所述综合评价值从多个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中确定目标供需匹配关系,以按照所述目标供需匹配关系进行资源分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确定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包括:
采用设定算法对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进行运算,得到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所述设定算法包括:熵值法或层次分析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各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以及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确定各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的综合评价值,包括:
针对每一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按照设定的归一化算法对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进行运算,得到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归一化指标值;
将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归一化指标值和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的综合评价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应信息至少包括供应资源,所述需求信息至少包括需求资源;
所述基于已获取的至少一个供应方的供应信息和至少一个需求方的需求信息确定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包括:
针对已获取的每一供应方所供应的每一项供应资源,从已获取的至少一个需求方中确定候选需求方,所述候选需求方的需求资源中包括所述供应资源;
将所述供应方与各所述候选需求方进行组合,得到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或者,
针对已获取的每一需求方所需求的每一项需求资源,从已获取的至少一个供应方中确定候选供应方,所述候选供应方的供应资源中包括所述需求资源;
将所述需求方与各所述候选供应方进行组合,得到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于资源分配结果生成对应的二维码,以使用户终端通过识别所述二维码获取所述资源分配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于已获取的至少一个供应方的供应信息和至少一个需求方的需求信息确定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一项或几项:
供应资源总量、需求资源总量、供应方排名、需求方排名、供应方地图、需求方地图。
7.一种供需匹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已获取的至少一个供应方的供给信息和至少一个需求方的需求信息确定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以及各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预设指标体系中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多个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确定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所述权重用于表示所述预设指标属性对于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综合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各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以及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确定各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的综合评价值;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综合评价值从多个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中确定目标供需匹配关系,以按照所述目标供需匹配关系进行资源分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采用设定算法对多个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进行运算,得到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所述设定算法包括:熵值法或层次分析法。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按照设定的归一化算法对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指标值进行运算,得到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归一化指标值;
将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于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归一化指标值和各所述预设指标属性的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所述候选供需匹配关系对应的综合评价值。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供需匹配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供需匹配方法。
11.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供需匹配方法。
CN202011413781.9A 2020-12-02 2020-12-02 供需匹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9499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13781.9A CN112949969A (zh) 2020-12-02 2020-12-02 供需匹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13781.9A CN112949969A (zh) 2020-12-02 2020-12-02 供需匹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49969A true CN112949969A (zh) 2021-06-11

Family

ID=76234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13781.9A Pending CN112949969A (zh) 2020-12-02 2020-12-02 供需匹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4996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7812A (zh) * 2021-08-25 2021-11-23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构建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79498A (zh) * 2022-03-22 2022-06-28 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意图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15938A (zh) * 2017-08-30 2017-12-26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云制造环境下的供需智能匹配方法
CN107729575A (zh) * 2017-11-27 2018-02-23 郑州幽谷花僮科技有限公司 面向地产供需的信息智能匹配方法及系统
CN109087026A (zh) * 2018-08-29 2018-12-25 樱拓(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科研实验的供应商匹配系统和方法
CN109377308A (zh) * 2018-09-25 2019-02-22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供需匹配方法、系统及区块链节点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147929A (zh) * 2019-04-15 2019-08-20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公益捐赠物资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34043A (zh) * 2019-08-01 2019-12-31 卓尔智联(武汉)研究院有限公司 供需匹配模型获得方法、供需匹配方法、平台和存储介质
CN110650102A (zh) * 2019-09-23 2020-01-03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匹配方法、装置、服务器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15938A (zh) * 2017-08-30 2017-12-26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云制造环境下的供需智能匹配方法
CN107729575A (zh) * 2017-11-27 2018-02-23 郑州幽谷花僮科技有限公司 面向地产供需的信息智能匹配方法及系统
CN109087026A (zh) * 2018-08-29 2018-12-25 樱拓(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科研实验的供应商匹配系统和方法
CN109377308A (zh) * 2018-09-25 2019-02-22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供需匹配方法、系统及区块链节点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147929A (zh) * 2019-04-15 2019-08-20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公益捐赠物资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34043A (zh) * 2019-08-01 2019-12-31 卓尔智联(武汉)研究院有限公司 供需匹配模型获得方法、供需匹配方法、平台和存储介质
CN110650102A (zh) * 2019-09-23 2020-01-03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匹配方法、装置、服务器及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7812A (zh) * 2021-08-25 2021-11-23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构建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79498A (zh) * 2022-03-22 2022-06-28 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意图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679498B (zh) * 2022-03-22 2024-04-26 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意图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cRae et al. Where to restore ecological connectivity? Detecting barriers and quantifying restoration benefits
Carwardine et al. Hitting the target and missing the point: target‐based conservation planning in context
Lucci 'Localising'the Post-2015 Agenda: What Does It Mean In Practice?
WO2021174693A1 (zh) 一种数据分析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49969A (zh) 供需匹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82699A (zh) 基于流程配置引擎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20220270179A1 (en) System for fast composing, launch and configuration of customizable second-tier transfer structures with build-in auditing and monitoring structures and method thereof
US1119513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anking entities
Rana et al. Assessing the socioeconomic an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disparity–a case study of city districts of Punjab, Pakistan
Balcik et al.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equitable in-country COVID-19 vaccine allocation
CN110019774B (zh) 标签分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Stanford et al. Application of indefinite delivery–indefinite quantity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at the federal level
Carver et al. GapAnalysis: an R package to calculate conservation indicators using spatial information
CN115185765A (zh) 一种任务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Nguyen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determinants of public trust in e-government services and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media based on good governance theory and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Heard et al. Predicting performance in contracting of basic health care to NGOs: experience from large-scale contracting in Uttar Pradesh, India
Pemberton et al. Long-term outcomes of adult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in Queensland, Australia (2002–2014): incidence and temporal trends
Mutasa Investigating the significance of disas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N115982241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Stevenson et al. The Resilience Indicators Bank and the New Zealand Resilience Index
Loertscher et al. A general non-central hypergeometric distribution
CN113298447A (zh) 基于数据处理的融资租赁管理系统
Grave et al.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for social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A case study from Brazil
Benra et al. Mismatches in the ecosystem services-wellbeing nexus: a case study for Chilean Patagonia
CN111652492A (zh) 一种管理人评估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