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33805B - 建筑工地降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建筑工地降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33805B
CN112933805B CN202110104582.8A CN202110104582A CN112933805B CN 112933805 B CN112933805 B CN 112933805B CN 202110104582 A CN202110104582 A CN 202110104582A CN 112933805 B CN112933805 B CN 1129338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praying
spraying system
dust
sp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0458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33805A (zh
Inventor
巴剑锋
王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sh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sh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sh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sh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0458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338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33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338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338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338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7/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air or vapours by liquid as separating agent
    • B01D47/06Spray cleaning
    • B01D47/063Spray cleaning with two or more jets impinging against each oth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工地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根支腿;前降尘件,其由前框架和前喷雾系统构成;后降尘件,其由后框架和后喷雾系统构成;右降尘件,其由右框架和右喷雾系统构成;左降尘件,其由左框架和左喷雾系统构成;其中,前框架的两侧、后框架的两侧、右框架的两侧和左框架两侧与其中一个支腿的上部固定,整体形成长方体结构;前框架、后框架和右框架在竖直方向的宽度相等,且宽度为1‑2米,所述左框架宽度为前框架宽度的25%~40%;所述左框架上设置有若干吹风喷嘴,且所述吹风喷嘴的出风口朝向右框架,所述吹风喷嘴均与鼓风装置连接。本发明能够有效抑制装载机和渣土车之间转运土石方时的扬尘。

Description

建筑工地降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地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工地降尘装置。
背景技术
遍地开花的建筑工地常常伴随着尘土飞扬,渣土运输是城市建设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建筑工地经常需要进行土石方装车,通过履带式装载机将土石方装入渣土车中,在装车过程中会有很多扬尘,尤其是履带式装载机将装载于铲斗中的土石方倾倒入渣土车的装载箱中时,由于倾倒土石方具有一定高度,会有大量尘土飞扬,无法达到绿色施工的要求,因此亟需设计一种降尘装置,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工地降尘装置,能够有效抑制装载机和渣土车之间转运土石方时的扬尘。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建筑工地降尘装置,包括:
四根支腿;
前降尘件,其由前框架和前喷雾系统构成;
后降尘件,其由后框架和后喷雾系统构成;
右降尘件,其由右框架和右喷雾系统构成;
左降尘件,其由左框架和左喷雾系统构成;
其中,前框架的两侧、后框架的两侧、右框架的两侧和左框架两侧与其中一个支腿的上部固定,整体形成长方体结构;
前框架、后框架和右框架在竖直方向的宽度相等,所述左框架宽度为前框架宽度的25%~40%;
所述左框架上设置有若干吹风喷嘴,且所述吹风喷嘴的出风口朝向右框架,所述吹风喷嘴均与鼓风装置连接;
所述右框架的上边沿固定有水平设置的平台,且平台上设置有环形槽,在所述平台上设置风向指示装置,所述风向指标装置包括风向牌、连杆和连接件,所述风向牌通过连接件连接于连杆上,且所述风向牌可绕连杆的轴线转动,所述风向牌的尾部连接一竖直设置的转杆,所述转杆的底部连接一球体,所述球体位于所述环形槽中,且可在环形槽中转动,所述平台靠近环形槽的右侧设置有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用于控制鼓风装置的启动或关闭。
优选的是,所述支腿由上至下由第一固定杆、伸缩杆和第二固定杆构成,所述第二固定杆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所述前降尘件、后降尘件、左降尘件和右降尘件均固定于对应的第一固定杆上。
优选的是,前框架、后框架、右框架和左框架围设形成长方体结构的顶部固定有顶部框架,所述顶部框架上设置有顶喷雾系统。
优选的是,所述顶喷雾系统、前喷雾系统、后喷雾系统以及右喷雾系统结构相同;所述前喷雾系统包括若干根相互平行的第一喷淋管,每个第一喷淋管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一喷雾头,所述第一喷淋管水平固定于前框架上,位于前喷雾系统、后喷雾系统以及右喷雾系统结构中的第一喷雾头均设置于前框架、后框架、右框架和左框架围设形成长方体结构的内部,且前喷雾系统、后喷雾系统以及右喷雾系统结构中的第一喷雾头的出水方向均为水平或朝上,且朝上时与水平面的角度小于15°;
顶喷雾系统的第一喷雾头均设置于前框架、后框架、右框架和左框架围设形成长方体结构的内部,且顶喷雾系统的第一喷雾头的出水方向竖直向下。
优选的是,还包括若干相互平行的吹风管,每个吹风管上等间距设置有所述吹风喷嘴,所述吹风管水平固定于左框架上,且所述吹风喷嘴位于前框架、后框架、右框架和左框架围设形成长方体结构的内部;
所述左喷雾系统包括若干根相互平行的第二喷淋管,每个第二喷淋管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二喷雾头,所述第二喷淋管水平固定于左框架上,且所述第二喷雾头位于前框架、后框架、右框架和左框架围设形成长方体结构的内部,所述第二喷雾头的出水方向均为水平或朝上,朝上时与水平面的角度小于15°;相邻两个第二喷淋管之间设置一个吹风管。
优选的是,在所述顶喷雾系统、前喷雾系统、后喷雾系统以及右喷雾系统中相邻的第一喷淋管之间设置有挡尘网罩,所述挡尘网罩由至少两层不锈钢网罩构成;
所述左喷雾系统中相邻的第二喷淋管和吹风管之间设置有挡尘网罩。
优选的是,所述吹风喷嘴为倾斜向下设置,其出风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25°。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喷淋管上与第二喷雾头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喷雾头,所述第三喷雾头出水方向均为水平或朝下,朝下时与水平面的角度小于45~60°。
优选的是,所述风向牌的顶部为箭头状结构,所述风向牌的尾部为长方形板体结构。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施工地常位于空旷的地方,起风后,当整体风向朝向左降尘件时,由于左降尘件的下边缘设置高度高于渣土车后方的装料斗的边缘高度,大量尘土随风向外飞,导致除尘效果大打折扣,本发明的建筑工地降尘装置中的风向指标装置可以随时监控风向,使用前先将风向指标装置的风向牌的箭头转动至朝向左侧,风向牌根据当前风向自行转动,若风向牌转动后指向范围大致处于左侧,钢球位于右侧圆弧范围内,接近开关接通,鼓风装置开启,通过吹风喷嘴将扬尘向右吹,鼓风装置结合左喷雾系统,能够很好的控制扬尘向左侧外。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建筑工地降尘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风向指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支腿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左降尘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喷淋管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腿,2前降尘件,3后降尘件,4右降尘件,5左降尘件,6第三喷雾头,7平台,8环形槽,9风向牌,10连杆,11转杆,12接近开关,13第一固定杆,14伸缩杆,15第二固定杆,16万向轮,17吹风管,18吹风喷嘴,19左框架,20第二喷淋管,21第二喷雾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工地降尘装置,包括:
四根支腿1;
前降尘件2,其由前框架和前喷雾系统构成;
后降尘件3,其由后框架和后喷雾系统构成;
右降尘件4,其由右框架和右喷雾系统构成;
左降尘件5,其由左框架19和左喷雾系统构成;
其中,前框架的两侧、后框架的两侧、右框架的两侧和左框架19两侧与其中一个支腿1的上部固定,整体形成长方体结构;
前框架、后框架和右框架在竖直方向的宽度相等,且宽度为1~4米,所述左框架19宽度为前框架宽度的25%~40%;
所述左框架19上设置有若干吹风喷嘴18,且所述吹风喷嘴18的出风口朝向右框架,所述吹风喷嘴18均与鼓风装置连接;
所述右框架的上边沿固定有水平设置的平台7,且平台7上设置有环形槽8,在所述平台7上设置风向指示装置,所述风向指标装置包括风向牌9、连杆10和连接件,所述风向牌9通过连接件连接于连杆10上,且所述风向牌9可绕连杆10的轴线转动,所述风向牌9的尾部连接一竖直设置的转杆11,所述转杆11的底部连接一球体,所述球体位于所述环形槽8中,且可在环形槽8中转动,所述平台7靠近环形槽8的右侧设置有接近开关12,所述接近开关12用于控制鼓风装置的启动或关闭,环形槽8等分为前、后、左、右四个90°的圆弧,当球体位于右侧圆弧范围内时,接近开关12接通,当球体位于右侧圆弧以外的区域时,接近开关12关闭。
本发明中,建筑工地降尘装置使用时,渣土车停在土石方前,通过装载机的铲斗来装运土石方,将建筑工地降尘装置移动至渣土车的一侧,同时前降尘件2位于渣土车的前方,后降尘件3位于渣土车的后方,右降尘件4位于渣土车的右方,左降尘件5位于渣土车的左方,通过调节伸缩杆14,来调整支腿1的第一固定杆13的高度,从而使前降尘件2、后降尘件3、右降尘件4的底边与渣土车后方的装料斗的边缘尽量保持同以一高度,而左降尘件5的下边缘高度设置为不影响装载机铲斗的正常工作。施工地常位于空旷的地方,起风后,当整体风向朝向左降尘件5时,由于左降尘件5的下边缘设置高度高于渣土车后方的装料斗的边缘高度,大量尘土随风向外飞,导致除尘效果大打折扣,本发明的建筑工地降尘装置中的风向指标装置可以随时监控风向,使用前先将风向指标装置的风向牌9的箭头转动至朝向左侧,风向牌9根据当前风向自行转动,若风向牌9转动后指向范围大致处于左侧,钢球位于右侧圆弧范围内,接近开关12接通,鼓风装置开启,通过吹风喷嘴18将扬尘向右吹,鼓风装置结合左喷雾系统,能够很好的控制扬尘向左侧外。
本申请的建筑工地降尘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腿1由上至下由第一固定杆13、伸缩杆14和第二固定杆15构成,所述第二固定杆15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6,方便整个装置的移运。
所述前降尘件2、后降尘件3、左降尘件5和右降尘件4均固定于对应的第一固定杆13上。
本申请的建筑工地降尘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中,前框架、后框架、右框架和左框架19围设形成长方体结构的顶部固定有顶部框架,所述顶部框架上设置有顶喷雾系统。
本申请的建筑工地降尘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顶喷雾系统、前喷雾系统、后喷雾系统以及右喷雾系统结构相同;所述前喷雾系统包括若干根相互平行的第一喷淋管,每个第一喷淋管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一喷雾头,所述第一喷淋管水平固定于前框架上,位于前喷雾系统、后喷雾系统以及右喷雾系统结构中的第一喷雾头均设置于前框架、后框架、右框架和左框架19围设形成长方体结构的内部,且前喷雾系统、后喷雾系统以及右喷雾系统结构中的第一喷雾头的出水方向均为水平或朝上,且朝上时与水平面的角度小于15°;
顶喷雾系统的第一喷雾头均设置于前框架、后框架、右框架和左框架19围设形成长方体结构的内部,且顶喷雾系统的第一喷雾头的出水方向竖直向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装载机铲斗在装载土石方时,开启顶喷雾系统、前喷雾系统、后喷雾系统、右喷雾系统以及左喷雾系统,有效抑尘。
本申请的建筑工地降尘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相互平行的吹风管17,每个吹风管17上等间距设置有所述吹风喷嘴18,所述吹风管17水平固定于左框架19上,且所述吹风喷嘴18位于前框架、后框架、右框架和左框架19围设形成长方体结构的内部;
所述左喷雾系统包括若干根相互平行的第二喷淋管20,每个第二喷淋管20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二喷雾头21,所述第二喷淋管20水平固定于左框架19上,且所述第二喷雾头21位于前框架、后框架、右框架和左框架19围设形成长方体结构的内部,所述第二喷雾头21的出水方向均为水平或朝上,朝上时与水平面的角度小于15°,由于尘土自重较轻,容易往上飞,通过设置一定的角度,除尘效果更好;相邻两个第二喷淋管20之间设置一个吹风管17。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喷淋管20和吹风管17相间隔的设置,且左喷雾系统的最下方和最上方均是第二喷淋管20,使吹风管17夹在这之间,通过喷雾,防止吹风喷嘴18的风将已装载于渣土车装料斗中的尘土扰动,提高降尘效果。
本申请的建筑工地降尘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顶喷雾系统、前喷雾系统、后喷雾系统以及右喷雾系统中相邻的第一喷淋管之间设置有挡尘网罩,所述挡尘网罩由至少两层不锈钢网罩构成;
所述左喷雾系统中相邻的第二喷淋管20和吹风管17之间设置有挡尘网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双层不锈钢网罩能更有效的挡尘,且挡尘网罩相较于挡尘板,能够让尘土更快速的落于挡尘网罩上,减少尘土沉降的时间。
本申请的建筑工地降尘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吹风喷嘴18为倾斜向下设置,其出风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25°,由于尘土自重较轻,容易往上飞,吹风喷嘴18设置为斜向下的角度结合喷雾系统,除尘效果更好。
本申请的建筑工地降尘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喷淋管20上与第二喷雾头21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喷雾头6,所述第三喷雾头6出水方向均为水平或朝下,朝下时与水平面的角度小于45~60°,在竖直方向上,由于第三喷雾头6距离渣土车后方的装料斗有一定距离,因此,将第三喷雾头6出水方向设为水平或朝下,除尘效果更好。
本申请的建筑工地降尘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风向牌9的顶部为箭头状结构,所述风向牌9的尾部为长方形板体结构。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

Claims (9)

1.一种建筑工地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四根支腿;
前降尘件,其由前框架和前喷雾系统构成;
后降尘件,其由后框架和后喷雾系统构成;
右降尘件,其由右框架和右喷雾系统构成;
左降尘件,其由左框架和左喷雾系统构成;
其中,前框架的两侧、后框架的两侧、右框架的两侧和左框架两侧与其中一个支腿的上部固定,整体形成长方体结构;
前框架、后框架和右框架在竖直方向的宽度相等,所述左框架宽度为前框架宽度的25%~40%;
所述左框架上设置有若干吹风喷嘴,且所述吹风喷嘴的出风口朝向右框架,所述吹风喷嘴均与鼓风装置连接;
所述右框架的上边沿固定有水平设置的平台,且平台上设置有环形槽,在所述平台上设置风向指示装置,所述风向指示装置包括风向牌、连杆和连接件,所述风向牌通过连接件连接于连杆上,且所述风向牌可绕连杆的轴线转动,所述风向牌的尾部连接一竖直设置的转杆,所述转杆的底部连接一球体,所述球体位于所述环形槽中,且可在环形槽中转动,所述平台靠近环形槽的右侧设置有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用于控制鼓风装置的启动或关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地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由上至下由第一固定杆、伸缩杆和第二固定杆构成,所述第二固定杆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所述前降尘件、后降尘件、左降尘件和右降尘件均固定于对应的第一固定杆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工地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前框架、后框架、右框架和左框架围设形成长方体结构的顶部固定有顶部框架,所述顶部框架上设置有顶喷雾系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工地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喷雾系统、前喷雾系统、后喷雾系统以及右喷雾系统结构相同;所述前喷雾系统包括若干根相互平行的第一喷淋管,每个第一喷淋管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一喷雾头,所述第一喷淋管水平固定于前框架上,位于前喷雾系统、后喷雾系统以及右喷雾系统结构中的第一喷雾头均设置于前框架、后框架、右框架和左框架围设形成长方体结构的内部,且前喷雾系统、后喷雾系统以及右喷雾系统结构中的第一喷雾头的出水方向均为水平或朝上,且朝上时与水平面的角度小于15°;
顶喷雾系统的第一喷雾头均设置于前框架、后框架、右框架和左框架围设形成长方体结构的内部,且顶喷雾系统的第一喷雾头的出水方向竖直向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工地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相互平行的吹风管,每个吹风管上等间距设置有所述吹风喷嘴,所述吹风管水平固定于左框架上,且所述吹风喷嘴位于前框架、后框架、右框架和左框架围设形成长方体结构的内部;
所述左喷雾系统包括若干根相互平行的第二喷淋管,每个第二喷淋管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二喷雾头,所述第二喷淋管水平固定于左框架上,且所述第二喷雾头位于前框架、后框架、右框架和左框架围设形成长方体结构的内部,所述第二喷雾头的出水方向均为水平或朝上,朝上时与水平面的角度小于15°;相邻两个第二喷淋管之间设置一个吹风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工地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喷雾系统、前喷雾系统、后喷雾系统以及右喷雾系统中相邻的第一喷淋管之间设置有挡尘网罩,所述挡尘网罩由至少两层不锈钢网罩构成;
所述左喷雾系统中相邻的第二喷淋管和吹风管之间设置有挡尘网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工地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喷嘴为倾斜向下设置,其出风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25°。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工地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喷淋管上与第二喷雾头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喷雾头,所述第三喷雾头出水方向均为水平或朝下,朝下时与水平面的角度小于45~6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地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向牌的顶部为箭头状结构,所述风向牌的尾部为长方形板体结构。
CN202110104582.8A 2021-01-26 2021-01-26 建筑工地降尘装置 Active CN1129338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04582.8A CN112933805B (zh) 2021-01-26 2021-01-26 建筑工地降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04582.8A CN112933805B (zh) 2021-01-26 2021-01-26 建筑工地降尘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33805A CN112933805A (zh) 2021-06-11
CN112933805B true CN112933805B (zh) 2022-07-15

Family

ID=76237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04582.8A Active CN112933805B (zh) 2021-01-26 2021-01-26 建筑工地降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3380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699298U (zh) * 2019-07-09 2020-06-09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用于堆场的智能喷雾降尘系统
CN110469132B (zh) * 2019-07-31 2021-01-19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滚动开启的基坑土方作业用防尘棚
CN111955086A (zh) * 2020-08-23 2020-11-20 邵志远 一种用于农机设备的免清洁挡尘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33805A (zh) 2021-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33805B (zh) 建筑工地降尘装置
CN106229868A (zh) 一种变电站电气柜检修与凝露监测清除系统
CN108798019B (zh) 砂石材料防尘罩及其安装方法和使用方法
CN216305402U (zh) 一种用于扩大混凝土自卸浇筑范围的溜槽式布料机
KR101630810B1 (ko) 에어커튼을 이용한 비산 먼지 집진 장치
CN105883442A (zh) 一种用于渣仓卸渣或灰库卸灰的除尘装置
CN210067578U (zh) 一种混凝土降尘设备
CN214421815U (zh) 一种车运卸煤防尘装置
CN206767180U (zh) 一种无尘投料站
JPH05231633A (ja) 塔壁へのダスト付着が防止された調温塔
CN216690304U (zh) 智能化施工平台
CN219751263U (zh) 一种具有抑尘功能的翻车机煤斗
CN208716454U (zh) 除尘储料仓
CN208499326U (zh) 一种除尘储料仓
CN219587357U (zh) 用于砂浆进料现场的吸尘除尘围挡
CN110270179A (zh) 一种铁路用抑尘装置
CN109941784A (zh) 码头抓斗接卸料抑尘漏斗
CN209369418U (zh) 一种半封闭式加工车间
CN208633545U (zh) 一种施工区域喷雾防尘装置
CN208711328U (zh) 储料除尘仓
JP5365860B2 (ja) 自動倉庫設備
CN215611828U (zh) 一种履带式移动圆锥破碎机
CN213502705U (zh) 一种用于成捆干草的运输装置
CN115744351B (zh) 散粮转运用除尘接料发放斗
CN219111184U (zh) 一种降低排土场排弃过程中产生扬尘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