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31425B - 利用蚯蚓在非露天场地下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蚯蚓在非露天场地下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31425B
CN112931425B CN202110408349.9A CN202110408349A CN112931425B CN 112931425 B CN112931425 B CN 112931425B CN 202110408349 A CN202110408349 A CN 202110408349A CN 112931425 B CN112931425 B CN 1129314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thworm
bed
earthworm bed
earthworms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083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31425A (zh
Inventor
周升明
张艳
连静
刘义文
杨福强
杨金辉
高宇科
侯崇正
曹云
向琳娜
李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11040834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314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31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314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314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314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 A01K67/0332Earthwor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BDISPOSAL OF SOLID WASTE
    • B09B3/00Destroying solid waste or transforming solid waste into something useful or harmle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7/0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 C05F17/05Treatments involving invertebrates, e.g. worms, flies or maggo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7/0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 C05F17/2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using specific microorganisms or substances, e.g. enzymes, for activating or stimulating the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7/0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 C05F17/50Treatments combin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s, e.g. anaerobic and aerobic treatment or vermicomposting and aerobic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7/0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 C05F17/70Controlling the treatment in response to process parame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3/00Fertilisers from human or animal excrements, e.g. man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78Recycling of wood or furniture wast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蚯蚓在非露天场地下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的方法,该方法通过选用合适的农业有机废弃物以及其微生物菌剂,利用新设计的蚓床通气加温系统,为蚯蚓提供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其工作效率,所选用的蚓床通气加温系统能够使蚓床温度保持在蚯蚓正常生长、繁殖所需的适宜温度范围,实现蚯蚓常年高效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并且能及时排出因农业有机废弃物预处理阶段发酵不完全而在蚓床产生局部高温、蚯蚓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确保蚯蚓物料始终处于一个适合蚯蚓高效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的环境中。还能够有效降低因改善料床环境因子如温度、氧气、湿度所需的技术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利用蚯蚓在非露天场地下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蚯蚓在非露天场地下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农业有机废弃物按一定配比组合,经高温好氧发酵进行预处理后,再由蚯蚓进行二次处理,可实现农业有机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且无二次污染,产品为高附加值的蚓肥和蚯蚓,其在农作物种植及禽畜水产养殖上具有很好使用效果。针对制约蚯蚓高效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的料床环境因子,如温度、通气情况、湿度等,我国农业专家学者,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开展了相关研究,先后研究出露天半地下池、大棚养殖、大棚温床半地下池等技术方法,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蚯蚓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的能力及产出品数量、质量,促进了该研究领域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然现有技术仍存在如下缺点:1、修建的蚯蚓池工程量大、成本高,因原材料不足而需迁址时,还需恢复土地样貌,这将间接增加投入成本;2、通过在池底建造通风管道和贮热池通气增氧、增温,较传统方法有很大进步,但仍存在物料受热增温及通气增氧不均匀,通气、增温效果难以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蚯蚓在非露天场地下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的方法,该方法通过选用合适的农业有机废弃物以及其微生物菌剂,利用新设计的蚓床通气加温系统,为蚯蚓提供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其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利用蚯蚓在非露天场地下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的选取与配制:选取来源丰富的农业有机废弃物作为处理原料,将动物性原料晾干、粉碎,植物性原料切割成4-6cm的长度,按发酵池体积、发酵时原料含水率及原料配比组合,算出原料总量及各原料量;
(2)微生物菌剂的选用与配制:采用微生物菌剂“酵素剂”,将其按照微生物菌剂:木屑的比例为1∶100的比例混合;
(3)原料的发酵:将所需发酵的原料铺设于发酵池中,铺至20-25cm时,将混有微生物菌剂的木屑均匀撒于原料表面,同时,喷洒水,调节原料湿度以手握原料,指缝间有水但不下滴为准,之后,重复此操作,直至原料高度为1-1.5m,最后,用塑料膜覆盖于原料表面,压实密封进行发酵;在发酵8-10天,进行翻堆,将发酵料四周及上部堆至料内部,再用塑料膜覆盖于发酵料表面,压实密封,进行二次发酵,反复此操作,直至发酵料达到蚯蚓处理所需;
(4)加装蚓床通气加温系统:按蚓床宽1m、高0.5m、蚓床间距1m,长度视处理场地的长度而定,铺设蚓床,在蚓床的外侧设有通气加温装置;
(5)引种:调整适合蚯蚓生长的温湿度,按3kg/m2,将1月龄、大小均匀的蚓种投入蚓床上。
(6)日常管理。在引种完成,蚯蚓适应蚓床后,加强日常管理。注意观察料床变化情况,及时喷洒水,收集旧料,添加等体积新料,确保料床规格不变,始终处于蚯蚓生长、繁殖所需的环境。
优选地,所述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原料是牛粪、鸡粪、酱油厂污泥、稻草以5∶2∶2∶1的重量比混合而成。
优选地,引种后,接下的42小时,观察蚓种在蚓床中的分布情况,如在蚓床上分布均匀,则说明蚯蚓已适应此蚓床,如出现因料床发出臭味或局部高温而导致蚯蚓逃逸时,则及时在蚓床表面铺上厚度10-15cm腐熟纯牛粪,并开启蚓床通气加温系统,之后的一段时间注意观察蚯蚓分布情况及料床环境状况直至蚯蚓在蚓床分布均匀,之后,根据料温实际值,设定达到蚯蚓生长、繁殖适宜温度最低值所需的时间d最小值,使蚓床始终保持在蚯蚓高效处理所需环境中,适宜环境温度为18-28℃、适宜湿度为60%-70%。所述d最小值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021652430000031
其中:TΔ=T2-T1;T2=T测试终料温-T测试始料温;T1=T测试终室温-T测试始室温
优选地,本发明所采用的一种蚓床通气加温系统,包括处理室,所述处理室的内部呈等距铺设有蚓床,所述蚓床的外侧设有通气加温装置;
所述通气加温装置包括鼓风机、电热扇、控制开关、PVC管、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三支管和增氧纳米管;
所述鼓风机和电热扇分别安装于处理室的内部右侧,所述鼓风机和电热扇均电性连接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安装于处理室的内部侧壁上,所述鼓风机的出风端连通有PVC管,所述PVC管的末端连通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的外壁通过三通接头连通有多个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的外壁下方通过垂直接头连通有第三支管,所述第三支管的外壁贯穿蚓床的一侧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第三支管的末端通过三通接头连通有两个增氧纳米管。这样设计使得向蚓床通气时,可使增氧纳米管中气体温和、均匀输送到蚓床内部,蚓床内部物料受热、增氧均匀,效果明显,可控性强。
优选的,所述增氧纳米管置于蚓床中部并向蚓床的内部两端铺设。这样设计可提升增氧的均匀程度。
优选的,所述鼓风机的进风端与电热扇的前端相向设置。这样设计可保证鼓风机可稳定吸入热气。
优选的,所述处理室的内部设有调试装置;
所述调试装置包括固定件、第一温度计和第二温度计;
所述第一温度计通过固定件安装于处理室的内部侧壁上,所述第一温度计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温度计,所述第二温度计通过固定件安装于蚓床的内部侧壁上。这样设计可通过同一位置通气后料温与初始料温差值,及室温变化差值,判断通气情况,依据两差值温度差,及鼓风机通气时间,可知蚓床每升高1℃所需的时间,从而计算出达到蚯蚓生长适宜温度所需通气的时间,通过定时开关准确设定通气时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温度计和第二温度计均与控制开关电性连接。这样设计使得定时开关可对第一温度计和第二温度计进行控制。
优选的,所述处理室的内部设有加水系统;
所述加水系统包括水箱、水泵、导流管和喷头;
所述水箱安装于处理室的内部左侧,所述水箱的顶部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吸水管与水箱相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外壁正面连通有多个喷头,且喷头均位于蚓床的上方。这样设计可对蚓床内物料起到加湿作用,进而使其内部湿度更加稳定。
本发明所述处理室属于非露天的环境,可以为烤烟房、大棚(温室大棚、塑料大棚等)、改造的养殖场(包括养鸡场、养鸭场、养猪场、养牛场等等),只要是非露天的场地均可。
一、首先,本发明采用的蚓床通气加温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处理室、蚓床和通气加温装置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可通过鼓风机的进风端与电热扇的前端相对、且近距离设置,使得鼓风机可对热气进行吸入,并通过PVC管、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使其排出至增氧纳米管内,通过氧纳米管置于蚓床中部并两端铺设,使得向蚓床通气时,可使增氧纳米管中气体温和、均匀输送到蚓床内部,蚓床内部物料受热、增氧均匀,效果明显,可控性强;
通过处理室、蚓床和调试装置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可通过第一温度计和第二温度计的设置,可同时对室温和蚓床料内温度进行测试,通过同一位置通气后料温与初始料温差值,及室温变化差值,判断通气情况,依据两差值温度差,及鼓风机通气时间,可知蚓床每升高1℃所需的时间,从而计算出达到蚯蚓生长适宜温度所需通气的时间,通过定时开关准确设定通气时间,进而为蚯蚓提供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适合蚯蚓存活,同时进一步提升可控性;
通过处理室、蚓床和加水系统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可通过喷头位于蚓床的上方,使得蚓床料内湿度不佳的情况下,可通过水泵将水箱内水向导流管内导入并通过喷头准确排出蚓床内,进而使得蚓床内湿度更加稳定,为蚯蚓提供更加适宜的湿度环境,为人们使用提升便利。
二、综合考虑,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蚓床温度保持在蚯蚓正常生长、繁殖所需的适宜温度范围,可实现蚯蚓常年高效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
2、及时排出因农业有机废弃物预处理阶段发酵不完全而在蚓床产生局部高温、蚯蚓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确保蚯蚓物料始终处于一个适合蚯蚓高效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的环境中。
3、降低因改善料床环境因子,如温度、氧气、湿度所需的技术使用成本。
综上,该方法通过选用合适的农业有机废弃物以及其微生物菌剂,利用新设计的蚓床通气加温系统,为蚯蚓提供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其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水箱、水泵和导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处理室,2、蚓床,3、通气加温装置,301、鼓风机,302、电热扇,303、控制开关,304、PVC管,305、第一支管,306、第二支管,307、第三支管,308、增氧纳米管,4、调试装置,401、固定件,402、第一温度计,403、第二温度计,5、加水系统,501、水箱,502、水泵,503、导流管,504、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具体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或按照制造厂商说明书建议的条件实施。
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下述实施例中的试验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如无特殊说明,所采用的试剂及材料,均可以从市场中购买获得。
除非另行定义,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发明中。文中所述的较佳实施方法与材料仅作示范之用。
实施例1蚓床通气加温系统
请参阅图1-4,一种蚓床通气加温系统,包括处理室1,处理室1的内部呈等距铺设有蚓床2,蚓床2宽1m、高0.5m、蚓床间距1m,长度视处理室1室内长度而定,蚓床2的外侧设有通气加温装置3。
通气加温装置3包括鼓风机301、电热扇302、控制开关303、PVC管304、第一支管305、第二支管306、第三支管307和增氧纳米管308,鼓风机301和电热扇302分别安装于处理室1的内部右侧,鼓风机301的进风端与电热扇302的前端相向设置,这样设计可保证鼓风机301可稳定吸入热气,鼓风机301和电热扇302均电性连接有控制开关303,控制开关303安装于处理室1的内部侧壁上,鼓风机301的出风端连通有PVC管304,PVC管304的末端连通有第一支管305,第一支管305的外壁通过三通接头连通有多个第二支管306,第二支管306的外壁下方通过垂直接头连通有第三支管307,第三支管307的外壁贯穿蚓床2的一侧并延伸至其内部,第三支管307的末端通过三通接头连通有两个增氧纳米管308,增氧纳米管308置于蚓床2中部并向蚓床2的内部两端铺设,这样设计可提升增氧的均匀程度,这样设计使得向蚓床2通气时,可使增氧纳米管308中气体温和、均匀输送到蚓床内部,蚓床2内部物料受热、增氧均匀,效果明显,可控性强。
处理室1的内部设有调试装置4,调试装置4包括固定件401、第一温度计402和第二温度计403,第一温度计402通过固定件401安装于处理室1的内部侧壁上,第一温度计402用于测试室温,第一温度计402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温度计403,第二温度计403通过固定件401安装于蚓床2的内部侧壁上,第二温度计403用于测试蚓床料内温度,其垂直插入同一蚓床料中25cm处,同时10分钟后记录下室温及自然状态下料初始温度,第一温度计402和第二温度计403均与控制开关303电性连接,这样设计使得定时开关3可对第一温度计402和第二温度计403进行控制,通过同一位置通气后料温与初始料温差值,及室温变化差值,判断通气情况,依据两差值温度差,及鼓风机301通气时间,可知蚓床2每升高1℃所需的时间,从而计算出达到蚯蚓生长适宜温度所需通气的时间,通过定时开关3准确设定通气时间。
处理室1的内部设有加水系统5,加水系统5包括水箱501、水泵502、导流管503和喷头504,水箱501安装于处理室1的内部左侧,水箱501的顶部安装有水泵502,水泵502的吸水管与水箱501相连通,水泵502的出水端连通有导流管503,导流管503的外壁正面连通有多个喷头504,且喷头504均位于蚓床2的上方,这样可提升加湿精度,对蚓床2内物料起到加湿作用,进而使其内部湿度更加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当使用该蚓床通气加温系统时,首先将水泵502、控制开关303、鼓风机301、电热扇302、第一温度计402和第二温度计403均接通外接电源,通过鼓风机301的进风端与电热扇302的前端相对、且近距离设置,使得鼓风机301可对热气进行吸入,并通过PVC管304、第一支管305、第二支管306和第三支管307使其排出至增氧纳米管308内,通过氧纳米管308置于蚓床中部并两端铺设,使得向蚓床通气时,可使增氧纳米管308中气体温和、均匀输送到蚓床2内部,蚓床2内部物料受热、增氧均匀,效果明显,可控性强,同时,通过第一温度计402和第二温度计403的设置,可同时对室温和蚓床2料内温度进行测试,通过同一位置通气后料温与初始料温差值,及室温变化差值,判断通气情况,依据两差值温度差,及鼓风机301通气时间,可知蚓床2每升高1℃所需的时间,从而计算出达到蚯蚓生长适宜温度所需通气的时间,通过定时开关3准确设定通气时间,同时,通过喷头504位于蚓床2的上方,使得蚓床2料内湿度不佳时,可通过水泵502将水箱501内水向导流管503内导入并通过喷头4准确排出蚓床2内,进而使得蚓床2内湿度更加稳定,为蚯蚓提供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
实施例2一种利用蚯蚓在非露天场地下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的方法
(1)原料的选取与配制:本试验所用原料组合为:牛粪、鸡粪、酱油厂污泥(以下简称污泥)、稻草,其实物重量比例为:5∶2∶2∶1。根据蚓床总体积、蚯蚓投放密度及发酵池体积,本试验第一次发酵原料总实物量70吨,所需牛粪、鸡粪、污泥、稻草实物量分别为:35吨、14吨、14吨、7吨。将牛粪和鸡粪晾干、粉碎,稻草切割成6cm左右长度,再将四种原料混匀。
(2)微生物菌剂的选用与配制:本试验所使用微生物菌剂为河南省鹤壁市人元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酵素剂”,规格为1kg/包。根据其微生物菌剂使用比例,本试验发酵70吨原料使用4kg“酵素剂”。使用前,按微生物菌剂∶木屑=1∶100,与湿润木屑混匀。
(3)原料的发酵:将所需发酵的原料铺设于发酵池中,铺至20-25cm时,将混有微生物菌剂的木屑均匀撒于原料表面,同时,喷洒水,调节原料湿度以手握原料,指缝间有水但不下滴为准,之后,重复此操作,直至原料高度为1-1.5m,最后,用塑料膜覆盖于原料表面,压实密封进行发酵;用温度计测定料温变化情况。本试验发酵料在发酵8-10天,料温完成一个“低-高-低-稳定”曲线变化,进行了翻堆。翻堆时,将发酵料四周及上部堆至料内部,再用塑料膜覆盖于发酵料表面,压实密封,进行二次发酵。之后,反复此操作,直至发酵料达到蚯蚓处理所需。本试验共进行2次翻堆,发酵18天时,发酵料达到蚯蚓所需。
(4)加装蚓床通气加温系统:
A:蚓床铺设:以烤烟房作为处理场地(处理室),按蚓床宽1m、高0.5m、蚓床间距1m,长度视烤烟房室内长度而定,铺设蚓床。本试验共铺设12个蚓床,长、宽、高分别为8m、宽1m、高0.5m,共96平方米、48立方米。
B:安装通气加温装置:
通气加温装置3包括鼓风机301、电热扇302、控制开关303、PVC管304、第一支管305、第二支管306、第三支管307和增氧纳米管308,鼓风机301和电热扇302分别安装于处理室1的内部右侧,鼓风机301的进风端与电热扇302的前端相向设置,这样设计可保证鼓风机301可稳定吸入热气,鼓风机301和电热扇302均电性连接有控制开关303,控制开关303安装于处理室1的内部侧壁上,鼓风机301的出风端连通有PVC管304,PVC管304的末端连通有第一支管305,第一支管305的外壁通过三通接头连通有多个第二支管306,第二支管306的外壁下方通过垂直接头连通有第三支管307,第三支管307的外壁贯穿蚓床2的一侧并延伸至其内部,第三支管307的末端通过三通接头连通有两个增氧纳米管308,增氧纳米管308置于蚓床2中部并向蚓床2的内部两端铺设,这样设计可提升增氧的均匀程度,这样设计使得向蚓床2通气时,可使增氧纳米管308中气体温和、均匀输送到蚓床内部,蚓床2内部物料受热、增氧均匀,效果明显,可控性强。
C:加装调试装置:
处理室1的内部设有调试装置4,调试装置4包括固定件401、第一温度计402和第二温度计403,第一温度计402通过固定件401安装于处理室1的内部侧壁上,第一温度计402用于测试室温,第一温度计402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温度计403,第二温度计403通过固定件401安装于蚓床2的内部侧壁上,第二温度计403用于测试蚓床料内温度,其垂直插入同一蚓床料中25cm处,同时10分钟后记录下室温及自然状态下料初始温度,第一温度计402和第二温度计403均与控制开关303电性连接,这样设计使得定时开关3可对第一温度计402和第二温度计403进行控制。
D:通气加温装置调试:
准备4支专用温度计,1支第一温度计402测量室温,3支第二温度计403测量蚓床温度。测温时,将第一温度计402置于室内,同时将其余3支第二温度计403随机垂直插入同一蚓床料中25cm处,10分钟后记录下室温及自然状态下料初始温度,之后开启鼓风机301和电热扇302,鼓风机301吸风口与电热扇302前部需相对,近距离放置,确保鼓风机301能吸到电热扇302散发出的热气,1天后室温及记录下料温。通过同一位置通气后料温与初始料温差值,及室温变化差值,判断通气情况,依据两差值温度差,及鼓风机通气时间,可知蚓床每升高1℃所需的时间,从而计算出达到蚯蚓生长适宜温度所需通气的时间,通过定时开关准确设定通气时间。
以本试验2021年1月15日选取的系统(鼓风机及电热扇功率均为1千瓦)距离最远的1个蚓床测温作说明。其初始室温12.5℃、1天后最终室温12.8℃,室温差0.3℃,料温具体如表1。
表1料温变化情况
Figure BDA0003021652430000111
从表1的料温差平均值及室温差可知,系统通气1天后,可使蚓床增温1.4℃,达到蚯蚓生长、繁殖适宜温度最低值18℃,所用理论时间为3天。而自2021年1月15日持续通气加温至1月18日同一时间的实际测温值为19.2℃,说明此系统具有很好的通气增温效果,同时通过蚓床通气增温1天前后料温变化、室温变化,算出到达蚯蚓生长、繁殖适宜温度的时间,从而通过定时开关设定通气时间。
E:加装加水系统
处理室1的内部设有加水系统5,加水系统5包括水箱501、水泵502、导流管503和喷头504,水箱501安装于处理室1的内部左侧,水箱501的顶部安装有水泵502,水泵502的吸水管与水箱501相连通,水泵502的出水端连通有导流管503,导流管503的外壁正面连通有多个喷头504,且喷头504均位于蚓床2的上方,这样可提升加湿精度,对蚓床2内物料起到加湿作用,进而使其内部湿度更加稳定。
F:加水系统调试
在系统安装完成后,打开水源控制开关,检查各接口处密封情况,及各蚓床喷管出水情况,同时记下达到蚯蚓高效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适宜湿度范围所需的喷水时间。
(5)引种。在蚓床铺设、通气加温及加水系统完成,及调整好蚓床料温湿度后,于1月21日,按3kg/m2,将1月龄左右、大小均匀的蚓种投入蚓床上。接下的42小时,观察蚓种在蚓床中的分布情况,如在蚓床上分布均匀,则说明蚯蚓已适应此蚓床,如出现因料床发出臭味或局部高温而导致蚯蚓逃逸时,则及时在蚓床表面铺上厚度10-15cm左右腐熟纯牛粪,并开启蚓床通气加温系统,之后的一段时间注意观察蚯蚓分布情况及料床环境状况。在加腐熟纯牛粪后的1小时,蚯蚓会陆续分布于牛粪层,逃逸现象停止,3天后会随着蚓床环境的改善逐渐向蚓床分布。之后,根据料温实际值,设定达到蚯蚓生长、繁殖适宜温度最低值所需的时间d最小值,使蚓床始终保持在蚯蚓高效处理所需环境中,适宜环境温度为18-28℃、适宜湿度为60%-70%。所述d最小值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021652430000131
其中:TΔ=T2-T1;T2=T测试终料温-T测试始料温;T1=T测试终室温-T测试始室温
(6)日常管理。在引种完成,蚯蚓适应蚓床后,加强日常管理。注意观察料床变化情况,及时喷洒水,收集旧料,添加等体积新料,确保料床规格不变,始终处于蚯蚓生长、繁殖所需的环境。
发明人于2021年4月7日对12个蚓床进行测产。具体包括以下两个环节:①确定物料收集区域。用2个卷尺置于同一蚓床宽度的两个端点,确保卷子宽度与蚓床宽度一致。从蚓床的一端沿着蚓床边沿,向蚓床的另一端拉直,以两个卷尺上的刻度3.5m、4.5m,4个点所组成的长度为1m的正方形作为收集区域。②蚯蚓及蚓肥收集和分离。将与收集区域相连的物料向外拨开,再用铲子收集区域内的物料,并放置到振动机上,通过振动机振动过筛,将成蚓分离出,并称重、计产。同时,将余下的含有幼蚓、蚓茧的物料放回相应的收集区域,并添加新料,使蚓床保持原来规格。采用此方法对12个蚓床进行测产,其测产结果如下表2。
表2蚯蚓采收情况
Figure BDA0003021652430000132
Figure BDA0003021652430000141
从表2可知,蚯蚓净增重值1.689~2.714kg,平均值2.294kg。可见,采用此方法,能够大幅度增加蚯蚓产量,也间接说明,能够较好地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非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当然可根据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技术内容,通过置换或改变的方式轻易做出其它的实施方式,故凡在本发明的原理上所作的变化和改进等,均应包括于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利用蚯蚓在非露天场地下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的选取与配制:选取来源丰富的农业有机废弃物作为处理原料,将动物性原料晾干、粉碎,植物性原料切割成4-6㎝的长度,按发酵池体积、发酵时原料含水率及原料配比组合,算出原料总量及各原料量;
(2)微生物菌剂的选用与配制:采用微生物菌剂“酵素剂”,将其按照微生物菌剂:木屑的比例为1:100的比例混合;
(3)原料的发酵:将所需发酵的原料铺设于发酵池中,铺至20-25㎝时,将混有微生物菌剂的木屑均匀撒于原料表面,同时,喷洒水,调节原料湿度以手握原料,指缝间有水但不下滴为准,之后,重复此操作,直至原料高度1-1.5m,最后,用塑料膜覆盖于原料表面,压实密封进行发酵;在发酵8-10天,进行翻堆,将发酵料四周及上部堆至料内部,再用塑料膜覆盖于发酵料表面,压实密封,进行二次发酵,反复此操作,直至发酵料达到蚯蚓处理所需;
(4)加装蚓床通气加温系统:按蚓床宽1m、高0.5m、蚓床间距1m,长度视处理室的长度而定,铺设蚓床,在蚓床的外侧设有通气加温装置;
(5)引种:调整适合蚯蚓生长的温湿度,按3㎏/㎡,将1月龄、大小均匀的蚓种投入蚓床上;
(6)日常管理:在引种完成,蚯蚓适应蚓床后,加强日常管理,注意观察料床变化情况,及时喷洒水,收集旧料,添加等体积新料,确保料床规格不变,始终处于蚯蚓生长、繁殖所需的环境;
所述蚓床通气加温系统,包括处理室(1),所述处理室(1)的内部呈等距铺设有蚓床(2),所述蚓床(2)的外侧设有通气加温装置(3);
所述通气加温装置(3)包括鼓风机(301)、电热扇(302)、控制开关(303)、PVC管(304)、第一支管(305)、第二支管(306)、第三支管(307)和增氧纳米管(308);
所述鼓风机(301)和电热扇(302)分别安装于处理室(1)的内部右侧,所述鼓风机(301)和电热扇(302)均电性连接有控制开关(303),所述控制开关(303)安装于处理室(1)的内部侧壁上,所述鼓风机(301)的出风端连通有PVC管(304),所述PVC管(304)的末端连通有第一支管(305),所述第一支管(305)的外壁通过三通接头连通有多个第二支管(306),所述第二支管(306)的外壁下方通过垂直接头连通有第三支管(307),所述第三支管(307)的外壁贯穿蚓床(2)的一侧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第三支管(307)的末端通过三通接头连通有两个增氧纳米管(3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原料是牛粪、鸡粪、酱油厂污泥、稻草以5:2:2:1的重量比混合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引种后,接下的42小时,观察蚓种在蚓床中的分布情况,如在蚓床上分布均匀,则说明蚯蚓已适应此蚓床,如出现因料床发出臭味或局部高温而导致蚯蚓逃逸时,则及时在蚓床表面铺上厚度10-15㎝腐熟纯牛粪,并开启蚓床通气加温系统,之后的一段时间注意观察蚯蚓分布情况及料床环境状况直至蚯蚓在蚓床分布均匀,之后,根据料温实际值,设定达到蚯蚓生长、繁殖适宜温度最低值所需的时间d最小值,使蚓床始终保持在蚯蚓高效处理所需环境中,其适宜环境温度为18-28℃、适宜湿度为60%-7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最小值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3586316480000031
其中:TΔ=T2-T1;T2=T测试终料温-T测试始料温;T1=T测试终室温-T测试始室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纳米管(308)置于蚓床(2)中部并向蚓床(2)的内部两端铺设;所述鼓风机(301)的进风端与电热扇(302)的前端相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室(1)的内部设有调试装置(4);
所述调试装置(4)包括固定件(401)、第一温度计(402)和第二温度计(403);
所述第一温度计(402)通过固定件(401)安装于处理室(1)的内部侧壁上,所述第一温度计(402)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温度计(403),所述第二温度计(403)通过固定件(401)安装于蚓床(2)的内部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计(402)和第二温度计(403)均与控制开关(303)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室(1)的内部设有加水系统(5);
所述加水系统(5)包括水箱(501)、水泵(502)、导流管(503)和喷头(504);
所述水箱(501)安装于处理室(1)的内部左侧,所述水箱(501)的顶部安装有水泵(502),所述水泵(502)的吸水管与水箱(501)相连通,所述水泵(502)的出水端连通有导流管(503),所述导流管(503)的外壁正面连通有多个喷头(504),且喷头(504)均位于蚓床(2)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室(1)为非露天场地,包括烤烟房、大棚、养殖场。
CN202110408349.9A 2021-04-15 2021-04-15 利用蚯蚓在非露天场地下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的方法 Active CN1129314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08349.9A CN112931425B (zh) 2021-04-15 2021-04-15 利用蚯蚓在非露天场地下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08349.9A CN112931425B (zh) 2021-04-15 2021-04-15 利用蚯蚓在非露天场地下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31425A CN112931425A (zh) 2021-06-11
CN112931425B true CN112931425B (zh) 2022-05-31

Family

ID=76232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08349.9A Active CN112931425B (zh) 2021-04-15 2021-04-15 利用蚯蚓在非露天场地下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3142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9822A (zh) * 2011-04-19 2011-11-16 华南师范大学 蚯蚓生物反应器及其有机废物处理方法
CN102792920A (zh) * 2011-05-23 2012-11-28 四川绿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规模化生物处理污泥的蚯蚓选育方法及养殖系统
CN104621053A (zh) * 2015-03-16 2015-05-20 青岛华盛绿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设施(光伏连栋温室)蚯蚓养殖方法
WO2015191011A2 (en) * 2014-06-11 2015-12-17 Scg Chemicals Company Limited Process for the sludge management using earthworms
CN106007836A (zh) * 2014-02-26 2016-10-12 杨季冬 一种堆肥装置
CN110526531A (zh) * 2019-09-18 2019-12-03 中施柯朗(天津)污泥治理处理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蚯蚓处理市政污泥的工艺流程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9822A (zh) * 2011-04-19 2011-11-16 华南师范大学 蚯蚓生物反应器及其有机废物处理方法
CN102792920A (zh) * 2011-05-23 2012-11-28 四川绿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规模化生物处理污泥的蚯蚓选育方法及养殖系统
CN106007836A (zh) * 2014-02-26 2016-10-12 杨季冬 一种堆肥装置
WO2015191011A2 (en) * 2014-06-11 2015-12-17 Scg Chemicals Company Limited Process for the sludge management using earthworms
CN104621053A (zh) * 2015-03-16 2015-05-20 青岛华盛绿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设施(光伏连栋温室)蚯蚓养殖方法
CN110526531A (zh) * 2019-09-18 2019-12-03 中施柯朗(天津)污泥治理处理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蚯蚓处理市政污泥的工艺流程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31425A (zh) 2021-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18479B (zh) 规模化肉牛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工艺
CN103430906B (zh)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集成利用的方法
CN210237481U (zh) 一种禽畜粪便发酵装置
CN101830745B (zh) 一种模拟好氧堆肥过程的装置及方法
CN202519170U (zh) 利用烟田废弃物生产有机肥用的发酵罐
CN104604523A (zh) 一种用隧道发酵培养基的草菇栽培方法
CN104584947A (zh) 利用发酵堆肥供热和回收二氧化碳装置
CN106064872A (zh) 养殖场粪便梯级综合利用系统及发酵方法
CN104542503A (zh) 一种发酵床废弃物制备蚯蚓养殖基料的方法
CN106278663A (zh) 一种草菇栽培基质及其利用菌渣废弃物生产草菇的栽培技术
CN103524161A (zh) 一种畜禽粪便发酵有机肥的工艺
CN102674917A (zh) 一种多功能土壤熟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18632A (zh) 一种猪与鸡的立体生态发酵床养殖方法
CN203960073U (zh) 有机肥棚槽式静态发酵装置
CN204737893U (zh) 有机肥简易温室好氧发酵装置
CN112806194B (zh) 一种通过发酵秸秆块制作酿热堆的方法
CN112931425B (zh) 利用蚯蚓在非露天场地下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的方法
CN104446733A (zh) 环保节能型生物有机肥发酵设备
CN208166874U (zh) 一种预热式好氧堆肥装置
CN102992564A (zh) 一种猪场沼气的综合利用方法
CN207911685U (zh) 一种用于畜禽养殖的复合微生物床
CN109122015A (zh) 一种高效循环生态农业系统
CN205933570U (zh) 养殖场粪便梯级综合利用系统
CN206220590U (zh) 一种高原生态循环型藏猪养殖系统
CN202680177U (zh) 架空式带气垫层可控养殖发酵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