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31012A - 一种叶用银杏垄作种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叶用银杏垄作种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31012A
CN112931012A CN202110253609.XA CN202110253609A CN112931012A CN 112931012 A CN112931012 A CN 112931012A CN 202110253609 A CN202110253609 A CN 202110253609A CN 112931012 A CN112931012 A CN 1129310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dge
leaf
rows
ginkgo
ridg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5360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31012B (zh
Inventor
郁万文
王明先
汪贵斌
曹福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25360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310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31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310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310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310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2Improving land use; Improving water use or availability; Controlling eros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叶用银杏垄作种植方法,涉及银杏种植方法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高垄植苗建园;S2、冬季施肥;S3、全年喷灌供水;S4、生长季叶面施肥;S5、垄上行间地膜覆盖控水;S6、打顶旺长枝;S7、行间易位、行内隔株截干。该叶用银杏垄作种植方法有利于光合作用,垄间行距增大有利于田间作业,且配合滴灌管使用形成水分异区、肥料异区供给,垄内行间的适度水分亏缺可有效调控次生代谢,垄间的充盈供水可完全满足植株的水分需求,达到调质不减产的效果,且萌生枝条仅生长两年就修除,有效提高叶中黄酮含量,垄台与垄沟的位差大,大雨后有利排水防涝。

Description

一种叶用银杏垄作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银杏种植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叶用银杏垄作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垄作种植具有以下优势:①不易板结,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②垄作地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③垄台与垄沟的位差大,大雨后有利排水防涝,干旱时可顺沟灌溉以免受旱;④有利集中施肥,可节约肥。
而叶用银杏多以大田平作或3~4行为一畦的方式经营,不具备上述垄作种植的优势,目前还未有垄作种植叶用银杏的技术。
目前,叶用银杏栽培大多数采用苗叶两用密植方式,随着苗龄的增加,逐年隔行隔株稀疏田间种植密度。4~5年生的银杏株高在1.8~2.0m,叶片多着生在中上部,近地50cm银杏植株茎干基本上没有叶片。随着苗龄的增加,叶中的类黄酮、萜内酯等有效成分含量会降低。再者,植株高,不利于后期采叶。目前,叶用银杏栽培中一般在苗龄6~7年时截干一次,留干高度50~60cm,中部芽萌发,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后期采叶,但抽生的新枝因顶端优势强仍然在上部,所以现有的栽培方法不能充分发挥银杏中下部叶片生长的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一种叶用银杏垄作种植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叶用银杏垄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高垄植苗建园:将种植土壤起垄处理,两行一垄,浅栽高培、高垄种植叶用银杏苗。适当浅栽,有利于排水透气,苗木因根系呼吸通畅而生长速度较快;
S2、冬季施肥:仅在垄内行间施入缓控有机菌肥50kg/亩,硫基复合肥25kg/亩;
S3、全年喷灌供水:于垄间步道铺设截面为三角形的喷灌管分别于萌芽前、速生期、伏旱期、土壤封冻前进行喷灌供水;其中,喷灌管左右两侧面布设多排出水孔,喷灌管上棱线上垂直布设向上的系列压力伸缩式喷管,该压力伸缩式喷管顶端两侧1/4周面上布设多排出水孔;
S4、生长季叶面施肥:生长季于垄间步道(大行间)铺设截面为三角形的喷灌管喷施0.2%~0.5%的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水溶液4~5次,喷施时间宜在10:00之前和16:00以后。
S5、垄上行间地膜覆盖控水:在垄上行间进行地膜覆盖(能够防草、防地表蒸发、防降水)、控制水分,形成垄内行间轻度-中度水分亏缺;
S6、打顶旺长枝:在新梢长到半木质化时进行打顶,同时将打顶后的枝前端的叶片摘除,一般在5月下旬到6月中旬进行,约摘掉打新梢的1/3,能够促进分枝,增加枝叶量,也能缓和幼树的生长势,避免“冒大条”,且萌生枝条仅生长两年就修除,有效提高叶中黄酮含量;
S7、行间易位、行内隔株每两年截干或短截1次,且第一次截取一垄中第一行的奇数株、第二行的偶数株,第二次截取第一行的偶数株、第二行的奇数株,有效降低株间竞争,漏光减少,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S1中,垄内行间的垄高为30c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S3中,压力伸缩式喷管在水压下伸长至50cm,无水压时回缩。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S5中,每年6月中旬铺设地膜进行垄内行间控水调控叶质,采叶后去除地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S5中,地膜设计成垄内行间无缺口,垄边坡呈深锯齿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S6中,打顶后摘除枝前端的1-3个叶片,以利芽的萌发。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S7中,第一年离地30-50cm进行截干,以后每年对萌生枝条进行短截,每根萌条基部保留2-3个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S7中,截干后银杏的种植密度控制在:2行一带,大行距75m、小行距50cm、株距35cm,比常规种植1(直播建园,初始株行距20cm×40cm、4~5年生40cm×40cm、7~8年生40cm×80cm)和常规种植2(植苗建园,初植株行距40cm×40cm、5年生株行距40cm×80cm)叶产量不减少而叶质量显著提高,郁闭度以0.8~0.9为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采用两行一垄式种植的优势是通风透光,形成垄垄是边行,棵棵是地头,有利于光合作用,垄间大行距有利于田间作业;
2)本发明采用垄内行间半根区控水,形成垄内行间水分轻度-中度亏缺,垄间供水充盈的土壤水分格局,其中垄内水分轻度-中度亏缺可有效调控次生代谢,垄间的充盈供水可完全满足植株的水分需求,达到调质不减产的效果;
3)本发明萌生枝条仅生长两年就修除,幼化效应显著,有效提高叶中类黄酮等有效成分含量;
4)垄作种植的垄台与垄沟的高位差,大雨后有利排水防涝;高垄形成的深厚浅土层日夜温差大、土壤疏松、通透性好,有利于根系中萜内酯的合成,进而增加向叶中供应留和叶中萜内酯的积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地膜和滴灌管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种植土壤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膜;2、滴灌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叶用银杏垄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高垄植苗建园:将种植土壤起垄处理,两行一垄,垄内行间的垄高为30cm,浅栽高培、高垄种植叶用银杏苗。适当浅栽,有利于排水透气,苗木因根系呼吸通畅而生长速度较快,因土层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根中萜内酯的合成;
S2、冬季施肥:冬季农闲时仅在垄内行间施入缓控有机菌肥50kg/亩,硫基复合肥25kg/亩,劳动力充足,且全年一次施肥节约劳动成本;肥料的供应区域仅为垄内行间,也形成了异区供给,提供肥料的利用率;
S3、全年喷灌供水:于垄间步道(大行间)铺设截面为三角形的喷灌管分别于萌芽前、伏旱期、土壤封冻前进行喷灌供水;其中,喷灌管左右两侧面布设多排出水孔;上棱线上布设垂直向上的系列压力伸缩式喷管,即在水压下可伸长至50cm,无水压时回缩至最短,于压力伸缩式喷管顶端两侧1/4周面上布设多排出水孔;
S4、生长季叶面施肥:生长季于垄间步道(大行间)铺设截面为三角形的喷灌管喷施0.2%~0.5%的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水溶液4~5次,喷施时间宜在10:00之前和16:00以后。
S5、垄上行间地膜覆盖控水:在垄上行间进行地膜1覆盖(能够防草、防地表蒸发、防降水),地膜1设计成垄内行间无缺口,垄边坡呈深锯齿形,每年6月中旬铺设地膜1进行异区控水调控叶质,采叶后(7月末8月初)去除地膜1;
S6、打顶旺长枝:在新梢长到半木质化时进行打顶,一般在5月下旬到6月中旬进行,约摘掉打新梢的1/3,能够促进分枝,增加枝叶量,也能缓和幼树的生长势,避免“冒大条”,且萌生枝条仅生长两年就修除,有效提高叶中黄酮含量,打顶后摘除枝前端的1-3个叶片,以利芽的萌发;
S7、行间易位、行内隔株截干:行间易位、行内隔株每两年截干或短截1次,离地30-50cm,第一次截取一垄中第一行的奇数株、第二行的偶数株,第二次截取第一行的偶数株、第二行的奇数株。有效降低株间竞争,漏光减少,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行间易位、行内隔株每两年截干或短截1次。
本发明两行一垄式种植的优势是通风透光,形成垄垄是边行,棵棵是地头,有利于光合作用,垄间行间增大有利于田间作业。
垄台与垄沟的位差大,大雨后有利排水防涝;高垄形成的深厚浅土层日夜温差大、土壤疏松、通透性好,有利于根系中萜内酯的合成,进而增加向叶中供应留和叶中萜内酯的积累。
萌生枝条仅生长两年就修除,幼化效应显著,有效提高叶中黄酮含量。
实施例2
本发明密度控制:采用行间易位、行内隔株截干方式,可稳产调质:2行一带,带距75m、行距50cm、株距35cm;相比于常规种植1(直播建园,初始株行距20cm×40cm、4~5年生40cm×40cm、7~8年生40cm×80cm)和常规种植2(植苗建园,初植株行距40cm×40cm、5年生株行距40cm×80cm),本发明叶产量不减少而叶质量显著提高,郁闭度以0.8~0.9为宜。具体对比数据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2966834650000051
注:上述列表内三种种植方式均采用8年种植的数据均值。
本发明采用异区控水,形成垄内行间水分轻度-中度亏缺,垄间供水充盈的土壤水分格局,其中垄内水分轻度-中度亏缺可有效调控次生代谢,垄间的充盈供水可完全满足植株的水分需求,与现有技术中采用全区控水的方式相比,本发明方法能够达到调质不减产的效果,具体对比数据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2966834650000052
另外,本发明设置一组对比例:同样采用上述种植方式,不同的是,行内垄面地膜1之上铺设的之字形滴灌管2去除,只采用地膜1之下铺设的滴灌管2进行一体化水肥供给,形成垄内水分轻度-中度亏缺,垄间不供水,最终得到参数如下:
Figure BDA0002966834650000053
另外,考虑到叶产量、叶黄酮和萜内酯含量以及采叶时间的关系等,在实际生产中可以考虑在植物生长初期,给予银杏苗正常的水分供应以获得最大的生物产量,在6—10月份叶片发育完全后适当进行轻度干旱处理(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5%~60%)收获叶片,可获得最大的萜内酯单株有效经济产量。[干旱胁迫对银杏叶萜内酯年动态变化的影响]
适度干旱可以促进银杏黄酮类物质的合成,尤其中度干旱,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40%~45%时,有利于叶内黄酮类物质的合成。
叶片生长发育规律:3月底4月初萌动,10月25日叶缘开始变黄,11月10日落叶,生长期180左右。从鲜重和干重动态变化来看,鲜重5月24日前增加最快,长达45d,净增加1.282g,平均每天增加28.5mg。此阶段鲜重占全年的94.6%;干重增加相对滞后,长达65d,到6月14日单叶干重增加到0.417g,平均每天净增6.52mg,此阶段干重占全年的96.3%,8月底-9月初叶子干重达最大值,届时采叶产量最高。基本规律是4-5月份含水量80%,6月份73%,7-9月份70%左右,含水量的月变化对于叶子适时采收及加工利用有指导意义。[邢世岩等.银杏叶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林业科学,1997,22(3):267-273]
8月下旬至9月上旬银杏叶萜内酯含量在0.25%~0.26%,叶子干重达最大值,为整个生长季的最高水平,本发明可在7月末-8月初进行采叶,也可在8月底-9月初进行采叶,使采叶产量最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叶用银杏垄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高垄植苗建园:将种植土壤起垄处理,两行一垄种植2-3年生叶用银杏苗;
S2、冬季施肥:仅在垄内行间施入缓控有机菌肥50kg/亩,硫基复合肥25kg/亩;
S3、全年喷灌供水:于垄间步道铺设截面为三角形的喷灌管分别于萌芽前、速生期、伏旱期、土壤封冻前进行喷灌供水;其中,喷灌管左右两侧面布设多排出水孔,喷灌管上棱线上垂直布设向上的系列压力伸缩式喷管,该压力伸缩式喷管顶端两侧1/4周面上布设多排出水孔;
S4、生长季叶面施肥:生长季于垄间步道铺设截面为三角形的喷灌管喷施0.2%~0.5%的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水溶液4~5次,喷施时间在10:00之前和16:00以后。
S5、地膜覆盖控水:在垄内小行间进行地膜覆盖、控制水分;
S6、打顶旺长枝:在新梢长到半木质化时进行旺长枝打顶,同时将打顶后的枝前端的叶片摘除;
S7、行间易位、行内隔株截干:行间易位、行内隔株每两年截干或短截1次,且第一次截取一垄中第一行的奇数株、第二行的偶数株,第二次截取第一行的偶数株、第二行的奇数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用银杏垄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垄内行间的垄高为3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用银杏垄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压力伸缩式喷管在水压下伸长至50cm,无水压时回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用银杏垄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每年6月中旬铺设地膜,采叶后去除地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用银杏垄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地膜设置成垄内行间无缺口,垄边坡呈深锯齿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用银杏垄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打顶后摘除枝前端的1-3个叶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用银杏垄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第一年离地30-50cm进行截干,以后每年对萌生枝条进行短截,每根萌条基部保留2-3个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用银杏垄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截干后银杏的种植密度控制在:2行一垄,大行距75m、小行距50cm、株距35cm,郁闭度为0.8~0.9。
CN202110253609.XA 2021-03-09 2021-03-09 一种叶用银杏垄作种植方法 Active CN1129310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53609.XA CN112931012B (zh) 2021-03-09 2021-03-09 一种叶用银杏垄作种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53609.XA CN112931012B (zh) 2021-03-09 2021-03-09 一种叶用银杏垄作种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31012A true CN112931012A (zh) 2021-06-11
CN112931012B CN112931012B (zh) 2023-03-17

Family

ID=76228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53609.XA Active CN112931012B (zh) 2021-03-09 2021-03-09 一种叶用银杏垄作种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3101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4734A (zh) * 2014-03-05 2014-05-28 嘉兴市秀洲区天禾藏红花专业合作社 一种藏红花的种植方法
CN103907452A (zh) * 2013-01-06 2014-07-09 茅仁刚 一种西红花的高效栽培方法
CN104982184A (zh) * 2015-06-19 2015-10-21 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所) 一种西红花的生产加工方法
CN108990461A (zh) * 2018-06-13 2018-12-14 浙江大学 打破西红花休眠的方法
CN109496656A (zh) * 2018-12-03 2019-03-22 扬州大学 一种提高银杏叶片品质和采收效率的方法
CN110326481A (zh) * 2019-07-24 2019-10-15 盐城工学院 一种银杏灌木化栽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7452A (zh) * 2013-01-06 2014-07-09 茅仁刚 一种西红花的高效栽培方法
CN103814734A (zh) * 2014-03-05 2014-05-28 嘉兴市秀洲区天禾藏红花专业合作社 一种藏红花的种植方法
CN104982184A (zh) * 2015-06-19 2015-10-21 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所) 一种西红花的生产加工方法
CN108990461A (zh) * 2018-06-13 2018-12-14 浙江大学 打破西红花休眠的方法
CN109496656A (zh) * 2018-12-03 2019-03-22 扬州大学 一种提高银杏叶片品质和采收效率的方法
CN110326481A (zh) * 2019-07-24 2019-10-15 盐城工学院 一种银杏灌木化栽培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井彩巧、孙振荣: "《兰州土肥水技术研究推广》", vol. 1, 31 December 2014,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pages: 86 *
姜阳: "叶用银杏栽培要点", 《农家女》, no. 03, 15 March 2007 (2007-03-15), pages 59 *
张天柱: "《名稀特野蔬菜栽培技术》", vol. 1, 31 July 2011,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pages: 387 *
曹福亮,汪贵斌,郁万文: "银杏叶用林定向培育技术体系的集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vol. 38, no. 6, 15 November 2014 (2014-11-15), pages 146 - 152 *
曹福亮等: "截干萌芽在银杏叶用园培育中的应用机理",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no. 05, 15 September 1999 (1999-09-15) *
曾燕等: "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生态学功能及中药材定向栽培的构想", 《中国现代中药》, no. 08, 16 August 2015 (2015-08-16) *
朱灿灿等: "干旱胁迫对银杏叶萜内酯年动态变化的影响", 《林业科技开发》, no. 06, 25 November 2011 (2011-11-25) *
李兴时: "《南果梨在栽培技术》", vol. 1, 31 January 1992,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pages: 67 *
李新江等: "银杏采叶圃高效栽培技术", 《中国水土保持》, no. 08, 21 August 2002 (2002-08-21) *
李杰等: "叶用银杏园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林业科技开发》, no. 02, 22 March 2000 (2000-03-22) *
汪贵斌等: "温度和土壤水分对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no. 11, 15 November 2013 (2013-11-15) *
王东升、王鹏、李保全: "《苹果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vol. 1, 30 November 2008, 中原农民出版社, pages: 89 *
王磊等: "分根区交替渗灌对银杏苗木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林业科学》, no. 06, 15 June 2013 (2013-06-1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31012B (zh) 2023-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93138B (zh) 葡萄的大棚菜式栽培方法
CN112106587B (zh) 一种葡萄和山银花组合栽培生态治理南方石漠化的方法
CN108849178B (zh) 一种栽培油茶树的方法
CN104718923A (zh) 一种银杏树抗旱的栽培方法
CN107853048A (zh) 间作套种桑园桑树的栽植方法
CN104686158B (zh) 一种山坡林地改良高产套种富硒油茶树的方法
CN111034553A (zh) 适合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的栽培方法
CN104604513A (zh) 一种寒富士苹果培育方法
CN112470830B (zh) 一种菊科植物苍术的种子繁殖技术
CN112931012B (zh) 一种叶用银杏垄作种植方法
CN112042459B (zh) 一种温室葡萄的周年两熟栽培方法
CN111133945B (zh) 一种沙土贫瘠地杏树高效益间作栽培方法
CN114303817A (zh) 一种果树下套种艾草的方法
CN113439602A (zh) 一种柑橘大苗培育方法
CN112889600A (zh) 一种山地辣椒-玉米-油菜-大蒜套种、轮作的栽培方法
CN107912202A (zh) 一种叶用银杏幼苗的培育方法
CN113079932A (zh) 降低脆李裂果率的栽培方法
CN112616541A (zh) 一种果树无公害套种栽培技术
CN112005823A (zh) 一种草莓品种资源保存的生态种植方法
CN111937667A (zh) 一种花椒套种辣椒的栽培工艺
CN108811811A (zh) 金陵黄枫扦插苗的养护方法
CN111434210A (zh) 一种结球甘蓝轻简化的套种方法
CN104686153B (zh) 一种改良坡地种植富硒蔬菜和水果的方法
CN107820975A (zh) 一种龙眼高产栽培种植技术
CN109863923A (zh) 软籽石榴高度矮化密植技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