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25660B - 一种工业互联的信息交互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业互联的信息交互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25660B
CN112925660B CN202110215851.8A CN202110215851A CN112925660B CN 112925660 B CN112925660 B CN 112925660B CN 202110215851 A CN202110215851 A CN 202110215851A CN 112925660 B CN112925660 B CN 1129256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protocol
data
queu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158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25660A (zh
Inventor
黄东
刘竟成
于万钦
彭景�
刘雨婷
郭军
刘根利
张剑寒
何君莲
刘春雷
邓月华
胡方霞
刘期烈
杨涌
陈震宇
杜亚军
龙华
黄海松
刘琴
秦小林
林小光
白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koso Hef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koso Hef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koso Hef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koso Hef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1585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256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25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56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256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56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6Message passing systems or structures, e.g. que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00
    • G06F2209/5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54
    • G06F2209/547Messaging middlewa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00
    • G06F2209/5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54
    • G06F2209/548Queu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信息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工业互联的信息交互系统,其利用消息队列、消息流引擎、信息管理壳、协议包装器、面向服务架构技术设计了融通互联引擎;融通互联引擎通过企业内部网络将管理领域的SRM(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MES(制造执行系统)、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各种IT系统,以及通过工业物联网将操作执行领域的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DCS(分散控制系统)、MOM(制造运营管理系统)、传感器、机器人等各种OT系统、物理设备相互连接,以克服企业在实现工业全要素、全价值链、全产业链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时数据难以集成的巨大瓶颈。

Description

一种工业互联的信息交互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制造的异构信息交互系统。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异构多源信息系统之间的协议转换和数据模型转换,采用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服务模型抽象,具体涉及异步消息传输机制,利用分层协议转换技术,将企业的数据和系统抽象为跨越整个企业的“数据虚拟化层”,以克服企业在实现工业全要素、全价值链、全产业链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时数据难以集成的巨大瓶颈,构成融通互联引擎,属于信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为信息化、数字化建设阶段,第二阶段为智能化建设阶段。
企业数字化转型第一阶段: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阶段;数字化建设阶段,是将企业价值链实现过程中的设计、制造、供应链管理、营销、产品售后运维等各个业务环节进行数字化,使用数字化手段、软件系统进行业务操作,建立管理领域和操作执行领域的各种IT(信息技术,是指应用计算机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和软件总称)系统、OT(操作技术,是指工厂车间内的生产线、设备、传感器相关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系统,其包括:管理领域的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制造执行系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以及车间操作执行领域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分散控制系统以及面向消息中间件、传感器、机器人,实现单体的智能或者局部智能,数字化建设阶段的成果提高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但是由于历史和技术的原因,单体系统的建设也形成了诸多信息孤岛,信息孤岛阻碍了跨部门、跨业务、跨组织之间的协作;如图1所示。
企业数字化转型第二阶段:智能化建设阶段
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的第二个阶段是智能化建设阶段,解决企业整体智能的需求,实现智能制造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要达成的目标,工业互联网建设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手段,智能制造的范畴包括智能的产品设计、智能的制造、智能的供需链管理、智能的数字化营销、产品的智能运维等范围。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需要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将分散于各个业务阶段IT系统内的工业要素打通,其工业要素包括:人、机、料、法、环,建立工业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实现全工业要素、全价值链、全产业链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形成一体化协同环境,通过数据的自由流动,驱动业务自动流转,实现数据驱动流程、流程驱动业务的智能化协同阶段,从而实现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信息给到正确的人,指导其做正确事情的智能化业务协同环境,提高工业工程中各种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需要首先解决的是第一阶段单体应用建设留下的后遗症:信息孤岛的问题,在数字化建设阶段,各个IT系统、OT系统是在不同的时期、由不同的供应商、采用不同的技术、使用了不同的数据模型逐渐建立起来的,因此我们面临万国语言的问题,要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就必须解决万国语言的翻译问题,才能实现万物互联,实现工业全要素、全价值链、全产业链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这一美好愿景。工业要素的数字化定义存在于各个异构多源的IT系统中,因此必须建立跨越多源异构域的逻辑的一体化融通互联平台,通过搭建同声翻译平台,从而实现全面的智能制造。该发明系统即是为了解决搭建融通互联平台系统的一些通适性技术问题,该发明系统是根据项目实践经验的提炼总结抽象而成。
融通互联平台即是为了解决异构多源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在计算机软件应用场景中,即是解决异构协议的转换、异构数据模型的转换,通过数据交换实现,本发明以异步消息交换机制,通过分层互联的联邦机制实现异构多源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解决了现有工业制造信息平台中异构多源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难以实现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信息孤岛阻碍了企业跨部门、跨业务、跨组织之间的协作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业互联的信息交互系统,实现异构多源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包括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A.建立融通互联引擎模型。
B.完成数据源系统、数据源系统协议适配接口、信息管理壳、协议包装器、公开服务、消息队列及消息队列管理器、消息流管道等功能单元的具体实施。
所述步骤A特征为:所述一种工业互联的信息交互系统利用消息队列、消息流引擎、信息管理壳、协议包装器、面向服务架构技术设计了融通互联引擎;融通互联引擎通过企业内部网络将管理领域的SRM(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MES(制造执行系统)、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DCS(集散控制系统)、DMS(数据库营销系统)、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系统)、CAE(计算机辅助工程系统)、SCM(软件配置管理系统)等各种IT系统,以及通过工业物联网将操作执行领域的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DCS(分散控制系统)、MOM(制造运营管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RTU(远程终端控制器)、HMI(人机接口)、传感器、机器人等各种OT系统、物理设备相互连接,以克服企业在实现工业全要素、全价值链、全产业链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时数据难以集成的巨大瓶颈;如图2所示。
所述步骤A特征为:一种工业互联的信息交互系统通过融通互联引擎实现,引擎模型由消息队列、消息流引擎、信息管理壳、协议包装器、包装器注册管理、消息流管道组成,共同实现信息交互,通过采用异步通信机制,使信息发送端和接收端消息队列间实现直接关联,或条件概率关联,解决智能制造面临的多源信息系统交互难问题;其由数据源系统、数据源系统协议适配接口、信息管理壳、协议包装器、公开服务、消息队列及消息队列管理器、消息流管道组成;数据源系统是在工业互联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IT系统、OT系统、物理设备;如图3所示。
所述步骤B特征为:协议包装器为按照规范协议对原始数据进行统一封装为标准化报文的工具,其将原始数据的内部结构进行隐藏,对外公开为一种通适性的可操作、可识别的标准化对象,标准化报文称为包装对象,原始数据称为被包装对象。包装对象内部包含被包装对象,并具有被包装对象的功能扩展属性,包装器包含管理壳和协议适配器。
所述步骤B特征为:数据源系统对外提供的协议族接口,包括MQ(消息协议)、MQTT(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协议)、Webservice(全球广域网服务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Restful(表现层状态转移协议)、OPC(面向过程控制的对象链接与嵌入协议)、RFC(远程函数调用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DB(数据库接口协议)等协议,通过可连接的协议族接口,支撑系统或者设备需对外进行信息交换,接口协议分为公有和私有两种方式,私有接口协议为软件自定义协议,提供连接说明和接口规范;通过协议包装器的封装,对外提供标准服务,其为由应用系统提供的带有业务功能的接口;通过应用服务总线、开放服务总线发布出来供其他应用系统调用的接口;通过包装器的注册管理实现,对外进行发布。
所述步骤B特征为:消息流管道包括消息流和消息流引擎;消息流包括协议适配单元、计算节点单元、入站队列单元、出站队列单元;根据业务需求,采用消息流可视化编排工具进行开发,首先将特征参数或功能参数进行采集与融合,并通过相应协议族接口将其映射至各对应功能单元,具体为:规定消息流中各功能单元的操作逻辑,包括路径选择、协议适配、格式转换等,并记录各功能单元执行操作逻辑产生的日志数据。
所述步骤B特征为:消息流管道的消息流功能包括:实现消息流中节点的运算处理逻辑,实现总线两端应用系统的信息交换信息传输通道,根据协议包装器定义的行为信息,读取信息装配实例数据;消息流中每个节点由若干操作逻辑组成,其包括安全授权检查、格式检查、消息初始化、消息路径选择,完成消息体(消息报文传输的具体内容)的计算、传递,并记录消息体执行操作逻辑产生的日志数据;其工作流程如图4所示。
所述步骤B特征为:消息流管道的消息流引擎功能包括:①按照消息流定义的逻辑顺序,对消息报文进行传输处理;②实现对消息报文实时操作和处理;根据业务需求进行计算分析;③保存上述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结果,记录日志;④消息流按所属功能单元进行规则化传输。
所述步骤B特征为:源系统接口发出原始请求数据,目标系统发出的原始响应数据,具体表现为:XML、JSON、TXT格式或编码方式,在经过包装器封装后形成以XML或JSON作为表达格式的数据集合,其实现将生产过程相关的物理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特征参数分别赋值给包装器的资产ID、包装器ID、模型属性,该类数据集合具有统一的报文格式,消息报文通过消息队列进行转发。
所述步骤B特征为:消息队列是数据源系统的归属暂存区,用于处理来自不同服务请求协议的相关数据调用,把待处理的接收到的报文、已处理后的报文根据包装器的相关规则放入消息队列;消息队列管理器是消息队列的管理组件,主要用于对实例化的处于工作状态的消息队列进行监管,当消息队列中的消息报文集合处于饱和状态时或消息报文非可控排序时,通过消息队列管理器进行消息报文异常调度修复或数据重传,并结合已有调度模型的参数集,重新创建构建新的队列资源或清空不使用的队列资源,满足消息报文突发或非可控并发传输要求。
所述步骤B特征为:融通互联引擎工作流程包括协议包装器模型定义和信息交互两个阶段流程;如图5所示。
消息报文:消息报文包括原始报文和标准报文,原始报文为发送端按一定规则、并待封装的消息报文。
消息流:采用依次连接协议适配单元、计算节点单元、入站队列单元、出站队列单元完成消息报文处理的过程。
I流程:协议包装器模型定义流程
①准备接口:以私有协议或公共协议开发系统对外访问的协议接口;
②系统注册:将准备好的协议接口的系统在包装器注册管理平台通过系统基本信息描述和系统标识ID生成进行注册;
③接口注册:针对已完成注册的系统所属接口,逐个定义接口的协议包装器模型参数,包括系统连接参数、入站参数、出站参数、接口标识ID等参数模型属性,以及报文样板、访问权限,绑定协议适配器模板,完成接口注册;
④生成协议包装器模型:针对每一个注册的接口,依据对应系统注册信息,接口注册参数,包括接口协议类型、接口数据模型、数据交换方式、路径通道模板、数据格式转换策略和安全鉴权机制,生成接口的协议包装器模型定义,并生成接口服务唯一标识ID。
II流程:数据交换流程
①A系统收集并暂存待发送数据;
②接口发送数据:数据A系统的协议适配接口发送数据;
③标准报文封装:标准报文由报文头和原始报文两部分组成,标准报文封装是报文头和原始报文按规则与需求进行组合与衔接,其中A系统的发送数据为原始报文,报文头由根据A系统及对应接口的注册信息,以及对应的协议包装器模型属性参数(包括输入连接参数、入站参数、出站参数、系统标识ID等参数信息),并结合报文样板和接口访问权限信息组成;
④标准报文发送:将封装后的标准报文发送至入站(消息报文进入消息队列的过程)适配器消息流管道;
⑤入站队列接收报文:入站适配器消息流完成标准报文的协议转换和格式转换后将其发送至入站消息队列,通过队列管理器对消息队列进行数据调度传输、异常修复或数据重传管理;
⑥接收处理消息流管道接收并处理消息报文:监测入站(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消息报文,并将消息报文发送至消息流管道的过程)消息队列的消息报文暂存状态,将标准报文传输至消息流管道,并结合消息流管道调用协议包装器模型已定义参数,通过使用接收处理消息流进行安全授权检查、格式检查、消息初始化、消息路径选择,获取B系统的出站队列名称,并将消息报文输出至对应的出站(从消息队列获取消息报文的过程)消息队列;
⑦出站队列获取消息报文:消息队列管理器根据消息报文中的路径信息通知B系统的出站适配器消息流管道,消息流管道利用出站适配器消息流完成消息报文的协议转换和格式转换,将消息报文转换为B系统匹配的协议和数据格式,然后发送至B系统;
⑧B系统接收出站适配器消息流管道推送的消息报文;
⑨B系统处理消息报文:B系统根据业务分类、业务与应用之间的适配关系、业务集与用户群之间的关联性,提取消息报文交换数据并进行逻辑处理;
⑩B系统生成响应数据:B系统对接收到的报文数据进行处理后,生成面向接收端A系统的响应信息,打包成原始报文;
B系统发送响应结果数据:调用B系统的入站协议适配器,将原始报文推送到入站适配器消息流管道;
原始报文封装:调用B系统协议包装器定义时生成的协议包装器模型参数,包括输入连接参数、入站参数、出站参数、系统标识ID等参数信息,报文样板和访问权限,将B系统响应结果数据形成的原始报文封装成标准报文;标准报文由报文头和原始报文两部分组成,标准报文封装是报文头和原始报文按规则与需求进行组合与衔接,其中B系统的发送数据为原始报文,报文头由根据B系统及对应接口的注册信息,以及对应的协议包装器模型属性参数(包括输入连接参数、入站参数、出站参数、系统标识ID等参数信息),并结合报文样板和接口访问权限信息组成;
响应报文发送:将封装后的标准报文发送至响应消息流管道;
入站队列接收报文:B系统入站适配器消息流完成标准报文的协议转换和格式转换后发送至响应消息流管道入站队列,通过队列管理器对消息队列进行数据调度传输、异常修复或数据重传管理;
响应处理消息流管道接收消息报文:侦听响应处理消息流入站消息队列的消息,将标准报文传输至消息流管道,响应处理消息流管道调用A系统协议包装器模型定义参数,利用响应处理消息流进行安全授权检查、格式检查、消息初始化、消息路径选择,计算出A系统的出站队列名称,并将消息报文输出至相应名称的A系统出站消息队列;
A系统出站队列获取消息报文:消息队列管理器根据消息报文中的路径信息通知A系统的出站适配器消息流管道,消息流管道利用出站适配器消息流完成消息报文的协议转换和格式转换,将报文转换为A系统匹配的协议和数据格式,然后发送至A系统;
A系统获取响应数据:A系统从出站队列获取出站适配器消息流管道发送的消息报文数据;
A系统处理消息报文数据:A系统根据自己的业务逻辑提取响应报文信息数据并进行逻辑处理,做出信息交换是否成功的判断,记录日志,整个数据交换闭环结束。
对于请求/响应和订阅/发布两种数据交换方式,具有相同的数据交换运行逻辑。
附图说明
图1为信息孤岛阻碍了跨部门协作示意图
图2为融通互联引擎示意图
图3为融通互联引擎结构示意图
图4为消息流管道流程图
图5为融通互联引擎工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步骤1,建立融通互联引擎模型,利用消息队列、消息流引擎、信息管理壳、协议包装器、面向服务架构技术设计了融通互联引擎;融通互联引擎通过企业内部网络将管理领域的SRM(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MES(制造执行系统)、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DCS(集散控制系统)、DMS(数据库营销系统)、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系统)、CAE(计算机辅助工程系统)、SCM(软件配置管理系统)等各种IT系统,以及通过工业物联网将操作执行领域的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DCS(分散控制系统)、MOM(制造运营管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RTU(远程终端控制器)、HMI(人机接口)、传感器、机器人等各种OT系统、物理设备相互连接,以克服企业在实现工业全要素、全价值链、全产业链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时数据难以集成的巨大瓶颈;如图2所示。
步骤2,一种工业互联的信息交互系统通过融通互联引擎实现,引擎模型由消息队列、消息流引擎、信息管理壳、协议包装器、包装器注册管理、消息流管道组成,共同实现信息交互,通过采用异步通信机制,使信息发送端和接收端消息队列间实现直接关联,或条件概率关联,解决智能制造面临的多源信息系统交互难问题;其由数据源系统、数据源系统协议适配接口、信息管理壳、协议包装器、公开服务、消息队列及消息队列管理器、消息流管道组成;数据源系统是在工业互联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IT系统、OT系统、物理设备;如图3所示。
步骤3,协议包装器为按照规范协议对原始数据进行统一封装为标准化报文的工具,其将原始数据的内部结构进行隐藏,对外公开为一种通适性的可操作、可识别的标准化对象,标准化报文称为包装对象,原始数据称为被包装对象。包装对象内部包含被包装对象,并具有被包装对象的功能扩展属性,包装器包含管理壳和协议适配器。
步骤4,数据源系统对外提供的协议族接口,包括MQ(消息协议)、MQTT(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协议)、Webservice(全球广域网服务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Restful(表现层状态转移协议)、OPC(面向过程控制的对象链接与嵌入协议)、RFC(远程函数调用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DB(数据库接口协议)等协议,通过可连接的协议族接口,支撑系统或者设备对外进行信息交换,接口协议分为公有和私有两种方式,私有接口协议为软件自定义协议,提供连接说明和接口规范;通过协议包装器的封装,对外提供标准服务,其为由应用系统提供的带有业务功能的接口;通过应用服务总线、开放服务总线发布出来供其他应用系统调用的接口;通过包装器的注册管理实现,对外进行发布。
步骤5,消息流管道包括消息流和消息流引擎;消息流包括协议适配单元、计算节点单元、入站队列单元、出站队列单元;根据业务需求,采用消息流可视化编排工具进行开发,首先将特征参数或功能参数进行采集与融合,并通过相应协议族接口将其映射至各对应功能单元,具体为:规定消息流中各功能单元的操作逻辑,包括路径选择、协议适配、格式转换等,并记录各功能单元执行操作逻辑产生的日志数据。
步骤6,消息流管道的消息流功能包括:实现消息流中节点的运算处理逻辑,实现总线两端应用系统的信息交换信息传输通道,根据协议包装器定义的行为信息,读取信息装配实例数据;消息流中每个节点由若干操作逻辑组成,其包括安全授权检查、格式检查、消息初始化、消息路径选择,完成消息体(消息报文传输的具体内容)的计算、传递,并记录消息体执行操作逻辑产生的日志数据;其工作流程如图4所示。
步骤7,消息流管道的消息流引擎功能包括:①按照消息流定义的逻辑顺序,对消息报文进行传输处理;②实现对消息报文实时操作和处理;根据业务需求进行计算分析;③保存上述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结果,记录日志;④消息流按所属功能单元进行规则化传输。
步骤8,源系统接口发出原始请求数据,目标系统发出的原始响应数据,具体表现为:XML、JSON、TXT格式或编码方式,在经过包装器封装后形成以XML或JSON作为表达格式的数据集合,其实现将生产过程相关的物理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特征参数分别赋值给包装器的资产ID、包装器ID、模型属性,该类数据集合具有统一的报文格式,消息报文通过消息队列进行转发。
步骤9,消息队列是数据源系统的归属暂存区,用于处理来自不同服务请求协议的相关数据调用,把待处理的接收到的报文、已处理后的报文根据包装器的相关规则放入消息队列;消息队列管理器是消息队列的管理组件,主要用于对实例化的处于工作状态的消息队列进行监管,当消息队列中的消息报文集合处于饱和状态时或消息报文非可控排序时,通过消息队列管理器进行消息报文异常调度修复或数据重传,并结合已有调度模型的参数集,重新创建构建新的队列资源或清空不使用的队列资源,满足消息报文突发或非可控并发传输要求。
步骤10,融通互联引擎工作流程包括协议包装器模型定义和信息交互两个阶段流程;如图5所示。
消息报文:消息报文包括原始报文和标准报文,原始报文为发送端按一定规则、并待封装的消息报文。
消息流:采用依次连接协议适配单元、计算节点单元、入站队列单元、出站队列单元完成消息报文处理的过程。
I流程:协议包装器模型定义流程
①准备接口:以私有协议或公共协议开发系统对外访问的协议接口;
②系统注册:将准备好的协议接口的系统在包装器注册管理平台通过系统基本信息描述和系统标识ID生成进行注册;
③接口注册:针对已完成注册的系统所属接口,逐个定义接口的协议包装器模型参数,包括系统连接参数、入站参数、出站参数、接口标识ID等参数模型属性,以及报文样板、访问权限,绑定协议适配器模板,完成接口注册;
④生成协议包装器模型:针对每一个注册的接口,依据对应系统注册信息,接口注册参数,包括接口协议类型、接口数据模型、数据交换方式、路径通道模板、数据格式转换策略和安全鉴权机制,生成接口的协议包装器模型定义,并生成接口服务唯一标识ID。
II流程:数据交换流程
①A系统收集并暂存待发送数据;
②接口发送数据:数据A系统的协议适配接口发送数据;
③标准报文封装:标准报文由报文头和原始报文两部分组成,标准报文封装是报文头和原始报文按规则与需求进行组合与衔接,其中A系统的发送数据为原始报文,报文头由根据A系统及对应接口的注册信息,以及对应的协议包装器模型属性参数(包括输入连接参数、入站参数、出站参数、系统标识ID等参数信息),并结合报文样板和接口访问权限信息组成;
④标准报文发送:将封装后的标准报文发送至入站(消息报文进入消息队列的过程)适配器消息流管道;
⑤入站队列接收报文:入站适配器消息流完成标准报文的协议转换和格式转换后将其发送至入站消息队列,通过队列管理器对消息队列进行数据调度传输、异常修复或数据重传管理;
⑥接收处理消息流管道接收并处理消息报文:监测入站(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消息报文,并将消息报文发送至消息流管道的过程)消息队列的消息报文暂存状态,将标准报文传输至消息流管道,并结合消息流管道调用协议包装器模型已定义参数,通过使用接收处理消息流进行安全授权检查、格式检查、消息初始化、消息路径选择,获取B系统的出站队列名称,并将消息报文输出至对应的出站(从消息队列获取消息报文的过程)消息队列;
⑦出站队列获取消息报文:消息队列管理器根据消息报文中的路径信息通知B系统的出站适配器消息流管道,消息流管道利用出站适配器消息流完成消息报文的协议转换和格式转换,将消息报文转换为B系统匹配的协议和数据格式,然后发送至B系统;
⑧B系统接收出站适配器消息流管道推送的消息报文;
⑨B系统处理消息报文:B系统根据业务分类、业务与应用之间的适配关系、业务集与用户群之间的关联性,提取消息报文交换数据并进行逻辑处理;
⑩B系统生成响应数据:B系统对接收到的报文数据进行处理后,生成面向接收端系统A系统的响应信息,打包成原始报文;
B系统发送响应结果数据:调用B系统的入站协议适配器,将原始报文推送到入站适配器消息流管道;
原始报文封装:调用B系统协议包装器定义时生成的协议包装器模型参数,包括输入连接参数、入站参数、出站参数、系统标识ID等参数信息,报文样板和访问权限,将B系统响应结果数据形成的原始报文封装成标准报文;标准报文由报文头和原始报文两部分组成,标准报文封装是报文头和原始报文按规则与需求进行组合与衔接,其中B系统的发送数据为原始报文,报文头由根据B系统及对应接口的注册信息,以及对应的协议包装器模型属性参数(包括输入连接参数、入站参数、出站参数、系统标识ID等参数信息),并结合报文样板和接口访问权限信息组成;
响应报文发送:将封装后的标准报文发送至响应消息流管道;
入站队列接收报文:B系统入站适配器消息流完成标准报文的协议转换和格式转换后发送至响应消息流管道入站队列,通过队列管理器对消息队列进行数据调度传输、异常修复或数据重传管理;
响应处理消息流管道接收消息报文:侦听响应处理消息流入站消息队列的消息,将标准报文传输至消息流管道,响应处理消息流管道调用A系统协议包装器模型定义参数,利用响应处理消息流进行安全授权检查、格式检查、消息初始化、消息路径选择,计算出A系统的出站队列名称,并将消息报文输出至相应名称的A系统出站消息队列;
A系统出站队列获取消息报文:消息队列管理器根据消息报文中的路径信息通知A系统的出站适配器消息流管道,消息流管道利用出站适配器消息流完成消息报文的协议转换和格式转换,将报文转换为A系统匹配的协议和数据格式,然后发送至A系统;
A系统获取响应数据:A系统从出站队列获取出站适配器消息流管道发送的消息报文数据;
A系统处理消息报文数据:A系统根据自己的业务逻辑提取响应报文信息数据并进行逻辑处理,做出信息交换是否成功的判断,记录日志,整个数据交换闭环结束。
对于请求/响应和订阅/发布两种数据交换方式,具有相同的数据交换运行逻辑。

Claims (8)

1.一种工业互联的信息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交互方法利用消息队列、消息流引擎、信息管理壳、协议包装器、面向服务架构技术设计了融通互联引擎;融通互联引擎通过企业内部网络将管理领域的SRM、CRM、MES、PLM、ERP、DCS、DMS、PDM、CAD、CAM、CAPP、CAE、SCM各种IT系统;SRM为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CRM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MES为制造执行系统,PLM为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ERP为企业资源计划系统,DCS为集散控制系统,DMS为数据库营销系统,PDM为产品数据管理系统,CAD为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M为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CAPP为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系统,CAE为计算机辅助工程系统,SCM为软件配置管理系统;以及通过工业物联网将操作执行领域的SCADA、DCS、MOM、PLC、RTU、HMI、传感器、机器人各种OT系统、物理设备相互连接,SCADA为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DCS为分散控制系统,MOM为制造运营管理系统,PLC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RTU为远程终端控制器,HMI为人机接口;
所述工业互联的信息交互系统通过融通互联引擎实现,引擎模型由消息队列、消息流引擎、信息管理壳、协议包装器、包装器注册管理、消息流管道组成,共同实现信息交互,通过采用异步通信机制,使信息发送端和接收端消息队列间实现直接关联,或条件概率关联,其由数据源系统、数据源系统协议适配接口、信息管理壳、协议包装器、公开服务、消息队列及消息队列管理器、消息流管道组成;数据源系统是在工业互联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IT系统、OT系统、物理设备;
融通互联引擎工作流程包括协议包装器模型定义和信息交互两个阶段流程;消息报文:消息报文包括原始报文和标准报文,原始报文为发送端按一定规则排列、并待封装的消息报文;消息流:采用依次连接协议适配单元、计算节点单元、入站队列单元、出站队列单元完成消息报文处理的过程;
I流程:协议包装器模型定义流程
①准备接口:以私有协议或公共协议生成系统对外访问的协议接口;
②系统注册:将准备好协议接口的系统,在包装器注册管理平台通过描述系统基本信息和生成系统标识ID进行注册;
③接口注册:针对已完成注册的系统所属接口,逐个定义接口的协议包装器模型参数,包括系统连接参数、入站参数、出站参数、接口标识ID等参数模型属性,以及报文样板、访问权限,绑定协议适配器模板,完成接口注册;
④生成协议包装器模型:针对每一个注册的接口,依据对应系统注册信息,接口注册参数,包括接口协议类型、接口数据模型、数据交换方式、路径通道模板、数据格式转换策略和安全鉴权机制,生成接口的协议包装器模型定义,并生成接口服务唯一标识ID;
II流程:信息交互流程
①A系统收集并暂存待发送数据;
②接口发送数据:数据A系统的协议适配接口发送数据;
③标准报文封装:标准报文由报文头和原始报文两部分组成,标准报文封装是报文头和原始报文按规则与需求进行组合与衔接,其中A系统的发送数据为原始报文,报文头由根据A系统及对应接口的注册信息,以及对应的协议包装器模型属性参数,并结合报文样板和接口访问权限信息组成;协议包装器模型属性参数包括输入连接参数、入站参数、出站参数、系统标识ID等参数信息;
④标准报文发送:将封装后的标准报文发送至入站适配器消息流管道;入站为消息报文进入消息队列的过程;
⑤入站队列接收报文:入站适配器消息流完成标准报文的协议转换和格式转换后将其发送至入站消息队列,通过队列管理器对消息队列进行数据调度传输、异常修复或数据重传管理;
⑥接收处理消息流管道接收并处理消息报文:监测入站(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消息报文,并将消息报文发送至消息流管道的过程)消息队列的消息报文暂存状态,将标准报文传输至消息流管道,并结合消息流管道调用协议包装器模型已定义参数,通过使用接收处理消息流进行安全授权检查、格式检查、消息初始化、消息路径选择,获取B系统的出站队列名称,并将消息报文输出至对应的出站消息队列;出站为从消息队列获取消息报文的过程;
⑦出站队列获取消息报文:消息队列管理器根据消息报文中的路径信息通知B系统的出站适配器消息流管道,消息流管道利用出站适配器消息流完成消息报文的协议转换和格式转换,将消息报文转换为B系统匹配的协议和数据格式,然后发送至B系统;
⑧B系统接收出站适配器消息流管道推送的消息报文;
⑨B系统处理消息报文:B系统根据业务分类、业务与应用之间的适配关系、业务集与用户群之间的关联性,提取消息报文交换数据并进行逻辑处理;
⑩B系统生成响应数据:B系统对接收到的报文数据进行处理后,生成面向接收端A系统系统的响应信息,打包成原始报文;
⑪B系统发送响应结果数据:调用B系统的入站协议适配器,将原始报文推送到入站适配器消息流管道;
⑫原始报文封装:调用B系统协议包装器定义时生成的协议包装器模型参数,包括输入连接参数、入站参数、出站参数、系统标识ID等参数信息,报文样板和访问权限,将B系统响应结果数据形成的原始报文封装成标准报文;标准报文由报文头和原始报文两部分组成,标准报文封装是报文头和原始报文按规则与需求进行组合与衔接,其中B系统的发送数据为原始报文,报文头由根据B系统及对应接口的注册信息,以及对应的协议包装器模型属性参数(包括输入连接参数、入站参数、出站参数、系统标识ID等参数信息),并结合报文样板和接口访问权限信息组成;
⑬响应报文发送:将封装后的标准报文发送至响应消息流管道;
⑭入站队列接收报文:B系统入站适配器消息流完成标准报文的协议转换和格式转换后发送至响应消息流管道入站队列,通过队列管理器对消息队列进行数据调度传输、异常修复或数据重传管理;
⑮响应处理消息流管道接收消息报文:侦听响应处理消息流入站消息队列的消息,将标准报文传输至消息流管道,响应处理消息流管道调用A系统协议包装器模型定义参数,利用响应处理消息流进行安全授权检查、格式检查、消息初始化、消息路径选择,计算出A系统的出站队列名称,并将消息报文输出至相应名称的A系统出站消息队列;
⑯A系统出站队列获取消息报文:消息队列管理器根据消息报文中的路径信息通知A系统的出站适配器消息流管道,消息流管道利用出站适配器消息流完成消息报文的协议转换和格式转换,将报文转换为A系统匹配的协议和数据格式,然后发送至A系统;
⑰A系统获取响应数据:A系统从出站队列获取出站适配器消息流管道发送的消息报文数据;
⑱A系统处理消息报文数据:A系统根据自己的业务逻辑提取响应报文信息数据并进行逻辑处理,做出信息交换是否成功的判断,记录日志,整个数据交换闭环结束;对于请求/响应和订阅/发布两种数据交换方式,具有相同的数据交换运行逻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互联的信息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协议包装器为按照规范协议对原始数据进行统一封装为标准化报文的工具,其将原始数据的内部结构进行隐藏,对外公开为一种通适性的可操作、可识别的标准化对象,标准化报文称为包装对象,原始数据称为被包装对象;包装对象内部包含被包装对象,并具有被包装对象的功能扩展属性,包装器包含管理壳和协议适配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互联的信息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数据源系统对外提供的协议族接口,其中协议包括MQ、MQTT、Webservice、HTTP、Restful、OPC、RFC、FTP、DB协议;MQ为消息协议,MQTT为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协议,Webservice为全球广域网服务协议,HTTP为超文本传输协议,Restful为表现层状态转移协议,OPC为面向过程控制的对象链接与嵌入协议,RFC为远程函数调用协议,FTP为文件传输协议,DB为数据库接口协议;通过可连接的协议族接口,支撑系统或者设备对外进行信息交换,协议族接口分为公有和私有两种方式,私有接口协议为软件自定义协议,提供连接说明和接口规范;通过协议包装器的封装,对外提供标准服务,其为由应用系统提供的带有业务功能的接口;通过应用服务总线、开放服务总线发布出来供其他应用系统调用的接口;通过包装器的注册管理实现,对外进行发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互联的信息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消息流管道包括消息流和消息流引擎;消息流包括协议适配单元、计算节点单元、入站队列单元、出站队列单元;根据业务需求,采用消息流可视化编排工具进行开发,首先将特征参数或功能参数进行采集与融合,并通过相应协议族接口将其映射至各对应功能单元,具体为:规定消息流中各功能单元的操作逻辑,包括路径选择、协议适配、格式转换等,并记录各功能单元执行操作逻辑产生的日志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互联的信息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消息流管道的消息流功能包括:实现消息流中节点的运算处理逻辑,实现总线两端应用系统的信息交换信息传输通道,并根据协议包装器定义的行为信息,读取信息装配实例数据;消息流中每个节点由若干操作逻辑组成,其包括安全授权检查、格式检查、消息初始化、消息路径选择,完成消息体的计算、传递,并记录消息体执行操作逻辑产生的日志数据;消息体为消息报文传输的具体内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互联的信息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消息流管道的消息流引擎功能包括:①按照消息流定义的逻辑顺序,对消息报文进行传输处理;②实现对消息报文实时操作和处理;根据业务需求进行计算分析;③保存上述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结果,记录日志;④消息流按所属功能单元进行规则化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互联的信息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源系统接口发出原始请求数据,目标系统发出的原始响应数据,具体表现为:XML、JSON、TXT格式或编码方式的数据,在经过包装器封装后形成以XML或JSON作为表达格式的数据集合,其实现将生产过程相关的物理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特征参数分别赋值给包装器的资产ID、包装器ID、模型属性,该类数据集合具有统一的报文格式,消息报文通过消息队列进行转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互联的信息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消息队列是数据源系统的归属暂存区,用于处理来自不同服务请求协议的相关数据调用,把待处理的接收到的报文、已处理后的报文根据包装器的相关规则放入消息队列;消息队列管理器是消息队列的管理组件,主要用于对实例化的处于工作状态的消息队列进行监管,当消息队列中的消息报文集合处于饱和状态时或消息报文非可控排序时,通过消息队列管理器进行消息报文异常调度修复或数据重传,并结合已有调度模型的参数集,重新创建构建新的队列资源或清空不使用的队列资源,满足消息报文突发或非可控并发传输要求。
CN202110215851.8A 2021-02-26 2021-02-26 一种工业互联的信息交互系统 Active CN1129256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15851.8A CN112925660B (zh) 2021-02-26 2021-02-26 一种工业互联的信息交互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15851.8A CN112925660B (zh) 2021-02-26 2021-02-26 一种工业互联的信息交互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5660A CN112925660A (zh) 2021-06-08
CN112925660B true CN112925660B (zh) 2024-04-30

Family

ID=76172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15851.8A Active CN112925660B (zh) 2021-02-26 2021-02-26 一种工业互联的信息交互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256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6444B (zh) * 2021-06-23 2023-09-26 合肥斯欧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互联网的异构协议适配方法
TWI817147B (zh) * 2021-06-23 2023-10-01 鼎新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自動化接口管理方法
CN113923159A (zh) * 2021-08-24 2022-01-11 锦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消息集中处理的方法
CN114040031B (zh) * 2021-09-30 2023-10-20 合肥斯欧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互联网的传输协议适配方法
CN113992769B (zh) * 2021-10-26 2023-10-27 合肥斯欧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互联网信息交换方法
CN114285876B (zh) * 2021-12-22 2024-01-16 中科斯欧(合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制造的应用互联架构
CN114301995B (zh) * 2021-12-30 2023-07-18 上海交通大学 实时工业以太网协议的转换切换与互通融合系统及其方法
CN114501347A (zh) * 2022-01-25 2022-05-1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异构系统间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103042B (zh) * 2022-05-07 2024-01-05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cpe广域网管理协议的系统及无线通信模组
CN114866609B (zh) * 2022-07-08 2022-09-30 广州得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统一信息模型的数据互联互通方法和装置
CN115225728B (zh) * 2022-07-20 2024-06-07 江苏天拓龙川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进行数据统一对接的方法及装置
CN115442446A (zh) * 2022-08-31 2022-12-06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互联网下微服务架构的工业通信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6483909A (zh) * 2023-05-17 2023-07-25 杭州端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数据集成系统
CN117873758B (zh) * 2024-03-13 2024-06-07 东方电气自动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消息总线的dcs系统站间通信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9005A (zh) * 2006-07-31 2008-04-09 Sap股份公司 管理智能物件网与企业应用间交互服务质量的方法和系统
CN101351993A (zh) * 2006-01-12 2009-01-21 美国博通公司 一种基于网络服务的管理的轻量级简单对象访问协议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WO2011027978A2 (ko) * 2009-09-02 2011-03-10 삼성에스디에스 주식회사 U-시티에 있어서 u-게이트 웨이, 이를 포함하는 메시지 처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6375173A (zh) * 2016-08-31 2017-02-01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系统接入企业服务总线的方法及装置
CN109388117A (zh) * 2018-12-10 2019-02-26 重庆斯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111432295A (zh) * 2020-03-18 2020-07-17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分布式技术的用电信息采集主站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1993A (zh) * 2006-01-12 2009-01-21 美国博通公司 一种基于网络服务的管理的轻量级简单对象访问协议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CN101159005A (zh) * 2006-07-31 2008-04-09 Sap股份公司 管理智能物件网与企业应用间交互服务质量的方法和系统
WO2011027978A2 (ko) * 2009-09-02 2011-03-10 삼성에스디에스 주식회사 U-시티에 있어서 u-게이트 웨이, 이를 포함하는 메시지 처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6375173A (zh) * 2016-08-31 2017-02-01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系统接入企业服务总线的方法及装置
CN109388117A (zh) * 2018-12-10 2019-02-26 重庆斯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111432295A (zh) * 2020-03-18 2020-07-17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分布式技术的用电信息采集主站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he thread-based protocol engines for CC-NUMA multiprocessors";Hung-Chang;《IEEE》;全文 *
"基于ESB的Web服务注册和管理的研究与实现";王路远;《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5660A (zh) 2021-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25660B (zh) 一种工业互联的信息交互系统
CN105187559B (zh) 一种数据融合治理系统
CN103139234B (zh) 一种数据服务封装的装置及方法
CN105515819B (zh) 一种基于iec61850的通信组件与应用组件的数据接口方法及系统
CN101655943B (zh) 企业应用集成工作流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3139251A (zh) 一种城市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技术的方法
CN107395773A (zh) 一种物联网管理方法及物联网管理平台
CN101873334A (zh) 一种状态驱动的可执行业务流程执行方法
CN102054224A (zh) 基于soa的服装企业协同管理系统开发方法及系统
CN113256162B (zh) 云边协同、柔性的分布式制造管控方法及其软件系统
CN113992769A (zh) 一种工业互联网信息交换方法
KR102457759B1 (ko) 스마트 제조 시스템에서 자산관리쉘을 이용한 데이터 수집 방법
CN102034173A (zh) 基于soa的模具信息协同管理系统开发方法及系统
Gosewehr et al. Specification and design of an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middleware
CN110417760A (zh) 工业互联网中边缘层的互操作方法及中间件
CN113766026B (zh) 一种应用于能源工业网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TW202013304A (zh) 整合ict服務供裝與虛實資源監控之系統
CN114816591A (zh) 服务接口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502795A (zh) 外部仿真模型接入中间件
CN113014434A (zh) 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据采集方法
CN105224594A (zh) 一种面向服务体系架构数据互联查询系统及查询方法
Prist et al. Cyber-physical manufacturing systems: An architecture for sensor integration, production line simulation and cloud services
CN102087595A (zh) 基于soa的专利代理协同管理系统开发方法及系统
CN114416314B (zh) 一种基于api网关的服务编排方法
CN102109993A (zh) 基于soa的专利代理协同管理系统开发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1

Address after: Floor 31, Building A1, Phase I, Zhong'an Chuanggu Science Park, No. 900, Wangjiang West Road, High tech Zone, Hefei, China (Anhui) Pilot Free Trade Zone, Hefei, 230000

Applicant after: Zhongkoso (Hefe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01331 2nd floor, building 6, phase III, R & D building, Xiyong micro electronics industrial park, Shapingba District, Chongqing

Applicant before: Chongqing Sio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