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22379B - 一种建筑加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加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22379B
CN112922379B CN202110098175.0A CN202110098175A CN112922379B CN 112922379 B CN112922379 B CN 112922379B CN 202110098175 A CN202110098175 A CN 202110098175A CN 112922379 B CN112922379 B CN 1129223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wall
rib
reinforced body
rib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981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22379A (zh
Inventor
邵坤尧
郭光照
洪晓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inggu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inggu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inggu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inggu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9817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223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22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23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22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23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7/00Repair of damaged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建筑加固方法,其包括S1,加固基础施工;S1‑1,开设施工槽,在被加固体底端一侧地面上开设有施工槽,施工槽围绕被加固体的外侧壁一周设置;S1‑2,施工槽内施工形成地梁,地梁围绕被加固体的外侧壁一周设置。S2,主体加固结构施工,S2‑1,定位,预先在被加固体的外墙两侧均放样出主体加固结构的位置;S2‑2,室内加固,先在外墙上施工室内加固部件;S2‑3,外立面加固,在地梁上自下上依次浇筑钢筋混凝土形成的外立面加固部件,外立面加固部件固定连接于外墙背离室内的一侧,外立面加固部件对应外墙上放样出的主体加固结构位置。本申请具有提高被加固体在加固过程中安全性能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加固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加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一是因建筑物破损而进行的维护性加固;二是为了使建筑物达到一定抗破坏力,如抗地震能力而进行的加固。
现有授权公开号为CN2139966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砖砌房屋墙体加固构件,由垂直杆、水平杆、斜拉杆组成。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对于老旧的建筑物而言,其自身结构由于长时间的使用而老化,若直接在其外立面上附加加固结构,将对建筑物自身的结构造成额外的损伤,甚至有建筑物坍塌的风险。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建筑物在加固施工中的安全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加固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建筑加固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加固方法,其包括S1,加固基础施工;S1-1,开设施工槽,在被加固体底端一侧地面上开设有施工槽,施工槽围绕被加固体的外侧壁一周设置;S1-2,施工槽内施工形成地梁,地梁围绕被加固体的外侧壁一周设置。S2,主体加固结构施工,S2-1,定位,预先在被加固体的外墙两侧均放样出主体加固结构的位置;S2-2,室内加固,先在外墙靠近室内一侧施工室内加固部件,所述室内加固部件对应外墙上放样出主体加固结构的位置;S2-3,外立面加固,在所述地梁上自下而上依次施工形成外立面加固部件,所述外立面加固部件固定连接于外墙背离室内的一侧,所述外立面加固部件对应外墙上出的主体加固结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墙上靠近室内一侧先施工室内加固部件,然后在外墙对应室内加固部件的一侧施工外立面加固部件,从而在保障被加固体的安全性能后再提高被加固体的抗震性能。相较于直接在被加固体的外墙上施工外立面加固部件,使得被加固体在被加固过程中具有更好的安全稳定性能。
可选的,所述外立面加固部件包括附加圈梁和加固柱,所述附加圈梁围绕被加固体外侧壁一周设置,所述附加圈梁沿被加固体的高度方向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有若干根,所述附加圈梁对应被加固体的楼板设置;所述加固柱的连接于相邻两附加圈梁之间或是连接于附加圈梁与地梁之间,所述加固柱围绕被加固体的外侧壁一周间隔设置有若干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附加圈梁和加固柱形成包围被加固体的框架,发生地震时,被加固体受到地震荷载作用时,加固柱将提高外墙水平方向的移动,加固柱能将外墙传递的荷载传递给附加圈梁,再由附加圈梁传递给楼板。加固柱和附加圈梁所到的竖向荷载将部分传递给楼板,另一部分将传递给地梁,再由地梁传递给土层。
可选的,所述外墙与加固柱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结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拉结筋能够提高外墙和加固柱之间的连接性能。
可选的,所述室内加固部件包括固定连接于外墙内侧的外墙加固部件以及连接于外墙加固部件和楼板上并且背离外墙向室内延伸的荷载分摊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墙加固部件能提高外墙的安全性能,而向室内延伸的荷载分摊部能将外墙加固部件传递的荷载向被加固体的内部传递,减少楼板边缘位置出现开裂的概率,提高倍加固体的整体安全性能。
可选的,所述外墙加固部件包括两端固定连接于相邻两楼板之间的内钢筋笼以及包裹内钢筋笼的内混凝土层,所述内钢筋笼包括至少四根内竖筋以及若干套设于竖筋上用于与至少四根竖筋形成骨架的内箍筋,所述内竖筋的两端分别穿设于相邻两楼板之间,相邻两楼板上的外墙加固部件竖向对应;所述第一拉结筋的一端穿过外墙并且与内竖筋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竖筋有四根。第一拉结筋连接加固柱和外墙加固部件,从而使得加固柱上的部分水平荷载能够直接传递给内竖筋,再由内竖筋传递给楼板。内箍筋与四根内竖筋形成内钢筋笼,内钢筋笼和混凝土层形成具有较好稳定性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可选的,所述内混凝土层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内混凝土层长度较大的底与外墙贴合,所述内混凝土层长度较小的底背离外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截面呈梯形的内混凝土层相较于横截面呈矩形的内混凝土层,在保障与外墙的接触面积的同时,减少背离外墙一侧内混凝土层对室内空间的侵占。
可选的,所述内箍筋包括一端呈开口设置的凵形筋和用于封闭凵形筋开口的后焊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内箍筋时,凵形筋设有开口的一端先水平套设在内竖筋上,然后将后焊筋焊接固定在凵形筋开口并且封闭凵形筋的开口,相较于传统箍筋的安装方法更为便捷。
可选的,所述荷载分摊部件包括穿设筋、抗拉筋、附加筋以及连接于楼板上且包裹穿设筋和抗拉筋的混凝土外覆层,所述穿设筋位于外墙加固部件背离外墙的一侧,所述穿设筋平行内竖筋并且固定连接于楼板上;所述抗拉筋平行楼板,所述抗拉筋固定连接于穿设筋上,所述抗拉筋一端伸入至内混凝土层内并且与内竖筋固定连接;所述附加筋平行穿设筋,所述附加筋一端固定连接于抗拉筋上,所述附加筋相对的另一端穿设于楼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地梁与被加固体发生不均匀沉降时,外墙将受到倾覆荷载作用,此时抗拉筋将对外墙加固部件的内竖筋产生相对的拉应力,用于抵抗外墙的倾覆荷载作用,并将倾覆荷载通过穿设筋向楼板的中部传递,减少楼板边缘开裂的概率。附加筋能够提高抗拉筋与楼板之间的连接性能。
可选的,在所述S1-1中,被加固体整体呈矩形体,位于被加固体相对两侧面的施工槽部分同时开挖施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被加固体相对两侧同时开挖施工槽部分,能够减少由于施工槽开挖而导致的被加固体两侧土压不平衡而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概率。
可选的,在所述S1-1中,所述施工槽的槽底夯实,并且在地梁与施工槽槽底之间设置有垫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槽夯实,并浇筑垫层,能提高施工槽槽底的稳定性能,减少施工槽在地梁荷载作用产生的沉降量。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现在外墙靠近室内的一侧施工形成外墙加固部件,强化外墙承载能力,然后再在外墙背离室内的一侧施工形成外立面加固部件,保障被加固体在被加固施工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性能和安全性能;
2.通过荷载分摊部,能够将外墙上所受的荷载向楼板的中部传递,从而减轻楼板边缘以及外墙受到的荷载,减少楼板出现裂缝的概率,从而保障加固结构和被加固体的整体稳定性能;
3.通过施工槽的槽底夯实,然后浇筑垫层,能提高施工槽槽底的稳定性能,减少施工槽在地梁荷载作用产生的沉降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被加固体与柱体加固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柱体加固结构与外墙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地梁结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二层楼板的室内加固部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内箍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被加固体;2、主体加固结构;3、地梁;4、施工槽;5、垫层;6、地梁拉结筋;7、地梁钢筋笼;8、地梁混凝土层;9、第一拉结筋;10、第二拉结筋;11、连接孔;12、内钢筋笼;13、地梁植筋孔;14、内竖筋;15、内箍筋;16、凵形筋;17、后焊筋;18、穿设筋;19、抗拉筋;20、附加筋;21、内混凝土层;22、混凝土外覆层;23、搭接筋;24、加固钢筋笼;25、加固筋;26、加固箍筋;27、附加钢筋笼;28、外墙;29、地板;30、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被加固体1为整体呈矩形体的居民住宅楼,被加固体1的楼层为六层。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加固方法。
参照图1、2,建筑加固方法施工形成连接于被加固体1上的主体加固结构2和地梁3。主体加固结构2包括位于被加固体1外墙28靠近室内一侧的室内加固部件和围绕被加固体1外立面一周的外立面加固部件。
建筑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加固基础施工。参照图2、3,S1-1,在被加固体1一侧的地面上开设有施工槽4,施工槽4围绕被加固体1的底端侧一周。施工槽4在位于被加固体1相对两侧的部分同时开挖,开挖完成后同时进行施工槽4的槽底夯实,减少被加固体1相对的两侧由于开挖而导致的不均匀尺寸,从而减少施工槽4开挖对被加固体1的影响。然后,在施工槽4的槽底上浇筑10cm厚的素混凝土形成垫层5。
S1-2,地梁3施工。S1-2-1,地梁拉结筋6施工。在被加固体1的底端侧壁上水平开设地梁植筋孔13,地梁植筋孔13围绕被加固体1间隔分布有若干个,然后在地梁植筋孔13内同轴固定连接地梁拉结筋6。地梁拉结筋6的直径尺寸为20mm,相邻两地梁拉结筋6之间的间距尺寸为20cm~40cm。
S1-2-2,绑扎地梁钢筋笼7。垫层5上绑扎地梁钢筋笼7,地梁拉结筋6背离被加固体1的一伸入至地梁钢筋笼7内并且与地梁钢筋笼7固定连接,然后依照地梁3形状,支模板。再在模板内浇筑包裹地梁钢筋笼7和地梁拉结筋6的地梁混凝土层8。地梁混凝土层8一侧与被加固体1底端的外侧壁贴合并且粘结固定。
此时,地梁3与被加固体1通过地梁拉结筋6连接形成整体,从而增大地梁3与被加固体1之间的连接性能,减少地梁3与被加固体1之间产生不均匀沉降的量。
S2,主体加固结构2施工。参照图2、4,主体加固结构2包括外立面加固部件以及室内加固部件。
S2-1,先在外墙28背离室内一侧上放样出外立面加固部件,然后在外墙28靠近室内的一侧放样出室内加固部件。然后,在外墙28上对应每一室内加固部件开设至少两列竖向的通孔,每列通孔沿所在外墙28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有若干个,每一通孔内均同轴穿设有第一拉结筋9,第一拉结筋9的一端凸出外墙28靠近室内的一侧,相对的另一端凸出外墙28背离室内的一侧。
S2-2,室内加固。S2-2-1,开设连接孔11。先在首层的地板29或是各楼板30上对应放样出的室内加固部件位置竖向开设若干组连接孔11。楼板30上的连接孔11竖向贯通,楼板30上的连接孔11和地板29上的连接孔11一一竖向同轴对应。每组连接孔11均至少有四个并呈矩形阵列,本申请实施例中为每组连接孔11为四个。
S2-2-2,绑扎内钢筋笼12。参照图4、5,对应每组连接孔11位置绑扎内钢筋笼12,沿楼层高度自下而上依次施工,在每一楼层的连接孔11内同轴穿设内竖筋14,相邻两楼层的内竖筋14相互搭接固定。然后,对应每组连接孔11的四根内竖筋14上套设内箍筋15。
参照图5、6,内箍筋15包括一端呈开口设置的凵形筋16以及一根用于封堵凵形筋16开口的后焊筋17。在内箍筋15安装时,现场人员能够将凵形筋16开口一端将套设在四根内竖筋14上,然后将后焊筋17连接固定在凵形筋16开口端,从而形成矩形包围四根内竖筋14的内箍筋15。凵形筋16由一钢筋经两侧弯曲形成。相较于传统的箍筋套设更为便捷。
S2-2-3,绑扎荷载分摊部内的钢筋。在楼板30上竖向钻设贯通的通孔,然后在楼板30上的通孔内同轴植入竖向的穿设筋18。穿设筋18的两端分别位于楼板30厚度方向的两侧并且均固定连接有抗拉筋19。
抗拉筋19一端抗拉筋19背离穿设筋18的一端均伸入至内钢筋笼12内,并且抗拉筋19背离穿设筋18的一端靠近外墙28,抗拉筋19与内竖筋14固定连接。在楼板30上竖向穿设平行穿设筋18的附加筋20,附加筋20沿抗拉筋19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若干根,相邻两附加筋20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40cm。附加筋20的两端分别与位于楼板30厚度方向两侧的抗拉筋19固定连接。
S2-2-4,室内加固部件混凝土浇筑。先对首层的地板29上的内钢筋笼12支模板然后再浇筑混凝土成包裹内钢筋笼12的内混凝土层21。
然后,沿楼层高度自下而上依次浇筑各楼板30上的内混凝土层21和混凝土外覆层22。在楼板30上,先支荷载分摊部的模板,待混凝土外覆层22浇筑完毕并且硬化后,再支同楼层上外墙加固部件的模板,然后再浇筑形成包裹所在楼层上内钢筋笼12的内混凝土层21。在浇筑内混凝土层21前先对混凝土外覆层22与内混凝土层21交接位置凿毛处理。
内混凝土层21横截面呈等腰梯形,内混凝土层21横截面长度尺寸较大的底贴合外墙28,相对长度尺寸较小大的底背离外墙28。相较于横截面呈矩形体的内混凝土层21,横截面呈梯形的内混凝土层21并且较大的一侧底与外墙28贴合连接,能够增大内混凝土层21与外墙28之间的连接性能,并且减少背离外墙28一侧对室内空间的侵占。
S2-3,外立面加固部件施工。
参照图1、3,S2-3-1,搭接筋23的施工。在相对应的地梁混凝土层8上表面竖向开设若干组植筋孔,每一组植筋孔均有四个并呈矩形阵列设置,然后在植筋孔注入植筋胶并且同轴穿设竖向搭接筋23。
通过植筋的方式将搭接筋23连接于地梁3上,相较于采用预埋的方式处理搭接筋23,能够减少搭接筋23裸露的室外环境的时间,从而减少搭接筋23受到锈蚀而导致的强度、刚度下降的概率。
S2-3-2,首层的加固柱内加固钢筋笼24的绑扎。在加固钢筋笼24绑扎施工前,先在被加固体1一侧地面上安装供现场人员站立的脚手架(图中未显示)。
加固钢筋笼24包括底端固定连接于搭接筋23上的加固筋25以及套设于加固筋25上的加固箍筋26。加固筋25对应搭接筋23设置有四根,并且加固筋25与穿设筋18焊接固定。
参照图2、4,S2-3-4,二层楼板30的附加圈梁内附加钢筋笼27的绑扎。先在二层的楼板30侧壁上植入水平的第二拉结筋10,第二拉结筋10围绕被加固体1的外侧壁一周间隔且等距设置,第二拉结筋10的直径尺寸为20mm,相邻两第二拉结筋10之间的间距尺寸为20cm~40cm。然后,二层楼板30对应的脚手架位置搭设模板,最后在第二拉结筋10上绑扎形成附加钢筋笼27。附加钢筋笼27围绕被加固体1外侧壁一周。
并且,首层的加固筋25穿设于附加钢筋笼27上,首层的加固筋25顶端高于高于附加钢筋笼27顶端35cm~40cm。
S2-3-5,形成首层的加固柱和二层的附加圈梁。同时浇筑包裹首层的加固钢筋笼24和二层的附加圈梁的混凝土。
最后,自下进而上施工后续楼层的加固柱和附加圈梁,同时逐渐增高脚手架的高度以满足会用需求。
二层以上的加固柱的加固筋25搭接在低于其的加固筋25的端部。竖向相邻的两加固筋25的搭接长度为30cm~35cm。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建筑加固方法的实施原理为:通过上述施工步骤形成用于提高被加固体1整体稳定性能和抗震性能的外立面加固结构。
当发生地梁3沉降时,位于室内的外墙加固部件将外立面加固部件传递的荷载传递给楼板30上或是地板29上,从而减轻外墙28水平方向上的负荷,减少外墙28倾覆开裂的概率。
同时,外墙加固部件上的荷载分摊部向被加固体1的轴心位置延伸,使得外墙加固部件能够通过荷载分摊部将荷载向楼板30的中部传递,减少楼板30边缘开裂的概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建筑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加固基础施工;S1-1,开设施工槽(4),在被加固体(1)底端一侧地面上开设有施工槽(4),施工槽(4)围绕被加固体(1)的外侧壁一周设置;
S1-2,施工槽(4)内施工形成地梁(3),地梁(3)围绕被加固体(1)的外侧壁一周设置;
S2,主体加固结构(2)施工,S2-1,定位,预先在被加固体(1)的外墙(28)两侧均放样出主体加固结构(2)的位置;
S2-2,室内加固,先在外墙(28)靠近室内一侧施工室内加固部件,所述室内加固部件对应外墙(28)上放样出主体加固结构(2)的位置;
S2-3,外立面加固,在所述地梁(3)上自下而上依次施工形成外立面加固部件,所述外立面加固部件固定连接于外墙(28)背离室内的一侧,所述外立面加固部件对应外墙(28)上的主体加固结构(2)位置;
所述外立面加固部件包括附加圈梁和加固柱,所述附加圈梁围绕被加固体(1)外侧壁一周设置,所述附加圈梁沿被加固体(1)的高度方向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有若干根,所述附加圈梁对应被加固体(1)的楼板(30)设置;所述加固柱连接于相邻两附加圈梁之间或是连接于附加圈梁与地梁(3)之间,所述加固柱围绕被加固体(1)的外侧壁一周间隔设置有若干根;所述外墙(28)与加固柱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结筋(9);所述室内加固部件包括固定连接于外墙(28)内侧的外墙加固部件以及连接于外墙加固部件和楼板(30)上并且背离外墙(28)向室内延伸的荷载分摊部件;所述外墙加固部件包括两端固定连接于相邻两楼板(30)之间的内钢筋笼(12)以及包裹内钢筋笼(12)的内混凝土层(21),所述内钢筋笼(12)包括至少四根内竖筋(14)以及若干套设于竖筋上用于与至少四根竖筋形成骨架的内箍筋(15),所述内竖筋(14)的两端分别穿设于相邻两楼板(30)之间,相邻两楼板(30)上的外墙加固部件竖向对应;所述第一拉结筋(9)的一端穿过外墙(28)并且与内竖筋(14)固定连接;所述荷载分摊部件包括穿设筋(18)、抗拉筋(19)、附加筋(20)以及连接于楼板(30)上且包裹穿设筋(18)和抗拉筋(19)的混凝土外覆层(22),所述穿设筋(18)位于外墙加固部件背离外墙(28)的一侧,所述穿设筋(18)平行内竖筋(14)并且固定连接于楼板(30)上;所述抗拉筋(19)平行楼板(30),所述抗拉筋(19)固定连接于穿设筋(18)上,所述抗拉筋(19)一端伸入至内混凝土层(21)内并且与内竖筋(14)固定连接;所述附加筋(20)平行穿设筋(18),所述附加筋(20)一端固定连接于抗拉筋(19)上,所述附加筋(20)相对的另一端穿设于楼板(3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混凝土层(21)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内混凝土层(21)长度较大的底与外墙(28)贴合,所述内混凝土层(21)长度较小的底背离外墙(2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箍筋(15)包括一端呈开口设置的凵形筋(16)和用于封闭凵形筋(16)开口的后焊筋(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1中,被加固体(1)整体呈矩形体,位于被加固体(1)相对两侧面的施工槽(4)部分同时开挖施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1中,所述施工槽(4)的槽底夯实,并且在地梁(3)与施工槽(4)槽底之间设置有垫层(5)。
CN202110098175.0A 2021-01-25 2021-01-25 一种建筑加固方法 Active CN1129223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98175.0A CN112922379B (zh) 2021-01-25 2021-01-25 一种建筑加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98175.0A CN112922379B (zh) 2021-01-25 2021-01-25 一种建筑加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2379A CN112922379A (zh) 2021-06-08
CN112922379B true CN112922379B (zh) 2022-06-07

Family

ID=76167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98175.0A Active CN112922379B (zh) 2021-01-25 2021-01-25 一种建筑加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2237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6465A (zh) * 2010-09-06 2011-01-26 华侨大学 提高石结构房屋抗震性能的加固方法
CN207672828U (zh) * 2017-12-20 2018-07-31 江苏意统加固行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空心预制板加固补强结构
CN211037909U (zh) * 2019-09-17 2020-07-17 湖北天利建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无梁楼板加固结构
CN211949224U (zh) * 2020-03-09 2020-11-17 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预制剪力墙连接套筒内灌浆料强度偏低的体外加固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52487B2 (ja) * 1998-05-27 2003-09-29 五洋建設株式会社 柱構造および柱の補強方法
CN102979322B (zh) * 2012-12-31 2015-06-10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型钢组合圈梁和构造柱整体加固砌体结构的方法
CN104790681B (zh) * 2015-03-31 2017-03-15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种防止墙体面外失稳造成砌体结构房屋震害倒塌的装置
CN106801517B (zh) * 2016-12-13 2020-06-16 宇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多孔板砖混合结构的校舍体外加固加强方法
CN109779085A (zh) * 2019-03-15 2019-05-21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抗震墙体及其抗震加固方法
CN109914849B (zh) * 2019-04-02 2021-03-19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一种frp墙体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
CN210032720U (zh) * 2019-04-28 2020-02-07 山东碧海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旧建筑框架角柱的加固结构
CN110469141B (zh) * 2019-08-19 2021-08-03 浙江鼎固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柱加大截面的加固方法
CN111677322A (zh) * 2020-06-12 2020-09-18 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托换混凝土柱与原砌体墙间拉接加固方法及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6465A (zh) * 2010-09-06 2011-01-26 华侨大学 提高石结构房屋抗震性能的加固方法
CN207672828U (zh) * 2017-12-20 2018-07-31 江苏意统加固行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空心预制板加固补强结构
CN211037909U (zh) * 2019-09-17 2020-07-17 湖北天利建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无梁楼板加固结构
CN211949224U (zh) * 2020-03-09 2020-11-17 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预制剪力墙连接套筒内灌浆料强度偏低的体外加固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2379A (zh) 2021-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88357B (zh) 耐震、预制的钢管剪力墙混合结构建筑物
JP2000248526A (ja) 桟橋構造およびその構築方法
CN104878836B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房屋及其施工方法
CN108797791B (zh) 一种上、下自保温外墙与楼板的装配方法
JP5496732B2 (ja)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造建築物の構築方法
CN201794353U (zh) 强震下增强抗倒塌能力和整体性的砌体结构
CN101963002B (zh) 强震下增强抗倒塌能力和整体性的砌体结构及方法
CN113697640A (zh) 既有多层建筑整体装配式加装电梯的成品井道及施工方法
KR101521946B1 (ko) 철골철근 콘크리트 구조(src)의 확장된 주두부 구조
CN112922379B (zh) 一种建筑加固方法
JP4976938B2 (ja) 耐震補強構造
JP7028728B2 (ja) 基礎杭と基礎スラブの接合構造
CN208105474U (zh) 一种上、下内墙与楼板的装配节点
JP6855296B2 (ja) 建物基礎部構造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CN216475803U (zh) 一种应用于剪力墙体体系的新型预制楼板构造
RU108473U1 (ru) Сейсмостойкое здание
CN102242551B (zh) 配筋砌块钢筋混凝土结构及其隔震、减震体系
JP5433035B2 (ja) 耐震補強構造
CN217582161U (zh) 一种中隔壁支护结构
GB2385071A (en) Building foundation with insulating members
CN214615056U (zh) 预制模块建筑女儿墙结构
RU2032032C1 (ru) Монолитное здание
JPH0827929A (ja) 壁式src構造物の構築法
KR100694762B1 (ko) 테두리보가 생략된 지하층의 슬래브-외벽 동시 타설구축방법
RU2291935C1 (ru) Конструкционный сборный элемент для сборно-монолитной "стены в грунте" и сборно-монолитная "стена в грунт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