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20734A - 双面胶、粘贴基体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双面胶、粘贴基体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20734A
CN112920734A CN202110070983.6A CN202110070983A CN112920734A CN 112920734 A CN112920734 A CN 112920734A CN 202110070983 A CN202110070983 A CN 202110070983A CN 112920734 A CN112920734 A CN 112920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layer
double
light
ligh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709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20734B (zh
Inventor
陈远胜
朱志元
李超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Nv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Nv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Nv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Nv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7098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207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20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0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20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07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面胶包括导光层、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所述第一胶层具有与所述导光层粘贴的第一粘贴面,所述第一粘贴面贴附在所述导光层的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二胶层具有与所述导光层粘贴的第二粘贴面,所述第二粘贴面贴附在所述导光层的第二侧面上;光通过所述导光层的传导能够照射在所述第一粘贴面与第二粘贴面上。通过导光层的导光作用将光引入第一粘贴面和第二粘贴面可以使得第一胶层和/或第二胶层的表面粘附力下降。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粘贴基体及移动终端。

Description

双面胶、粘贴基体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双面胶、粘贴基体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终端产品越来越趋向于薄型化,各种软包装电池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而且随着竞争日益激烈,终端对电池小尺寸、高能量密度、低成本、易维修等方面需求也越来越凸显。
目前,市场上对于软包装电池的固定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采用易拉贴+双面胶的固定方式。先在电池上粘贴可拆解的易拉贴和拉手部分,再将高粘性的双面胶贴在易拉贴表面,即可将电池固定于主机上。需要拆解或者返修时,拉动易拉贴的拉手,将易拉贴与电池表面分离,即可将电池拆出。
第二种是采用易拉胶固定的方式。在电池靠近移动终端一面粘贴保护膜,再将条状的易拉胶贴到电池与移动终端之间,一条乃至多条,即可将电池固定在移动终端上。当需要返修或者拆解时,通过易拉胶留在外面的拉手,缓缓拉动即可将易拉胶去除,从而取下电池。
第三种是直接在电池与移动终端之间粘贴双面胶固定。需要取出电池时通过暴力拆解或者特殊溶剂浸泡电池仓内的双面胶,使双面胶失去粘性后可将电池取出。
以上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取出电池的过程中,仍有可能将电池损坏不能二次使用,返修成本高,若不小心将拉手拉断,电池只能暴力取出。且此两种设计,需要多层的物料堆叠,极大的占用了电池仓的空间,使移动终端变得更厚,或者是降低了电池的容量。其次物料的数量多、对物料性能要求高、对贴附的操作规范性要求高等原因,使得物料成本和工时成本大幅上升。以上第三种方法虽然占用空间较小,但取出电池过程很难操作,且易造成电池损伤而报废,容易造成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双面胶、粘贴基体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于小型设备的双面胶无法无损脱离或者整体厚度较大的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面胶,包括导光层、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所述第一胶层具有与所述导光层粘贴的第一粘贴面,所述第一粘贴面贴附在所述导光层的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二胶层具有与所述导光层粘贴的第二粘贴面,所述第二粘贴面贴附在所述导光层的第二侧面上;所述导光层用于传导光使其照射在所述第一粘贴面和/或第二粘贴面上,以使得所述第一粘贴面和/或所述第二粘贴面的表面粘附力下降至100gf/in2以下。
第一胶层背离导光层的一面用于粘贴第一外部件,第二胶层背离导光层的一面用于粘贴第二外部件,当第一外部件和第二外部件均为不透光材质时,经由导光层可以将光导向第一粘贴面和第二粘贴面。光对第一胶层和/或第二胶层发生作用,使得第一粘贴面和/或第二粘贴面的表面粘附力减弱,当第一粘贴面和/或第二粘贴面的表面粘附力下降至100gf/in2以下时,即可实现第一外部件和第二外部件的轻松脱离。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层厚度为0.2mm以下;所述导光层与所述第一胶层或第二胶层的厚度比介于0.05~20。
导光层的厚度设置为0.2mm以下进而降低双面胶的整体厚度,也使得双面胶整体厚度一定的时候,导光层不会占用提供粘结力的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的空间。对导光层与第一胶层或第二胶层的厚度比进行进一步限定以使得双面胶整体厚度减小。例如,当导光层的厚度为0.01mm时,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的厚度小于0.2mm。当导光层的厚度为0.2mm时,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的厚度大于0.01mm。综合导光层、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使得双面胶的整体厚度可以维持在一个较小的程度。这种双面胶不占据小体积工具的空间,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粘接强度。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胶层和所述第二胶层中至少一个为UV减粘胶。
通过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中至少一个设置为UV减粘胶可以对导光层照射UV光进而改变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的粘接强度。UV减粘胶不会因为自然光的照射而降低粘接强度。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UV光照前所述UV减粘胶的表面粘附力在1600gf/in2以上。
将UV减粘胶的表面粘附力设置为1600gf/in2以使得双面胶在对第一外部件和第二外部件进行粘附时具有足够的粘接力。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层包括导光段,所述导光段露出所述第一胶层和所述第二胶层形成的夹层区域。
通过露出一部分形成的导光段可以增加导光层的受光面积,而不再仅仅通过导光层的侧面进行光的接收,增加受光面积后有利于缩短上述的UV光照的时间。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粘贴基体,包括粘贴面,所述粘贴面用于粘贴上述的双面胶;所述粘贴面设置有光源,所述光源能够向所述双面胶发射光。
这种粘贴基体,可以通过自身的光源产生使得“双面胶内部的粘接强度、双面胶与粘贴面的粘接强度、双面胶与粘贴基体上的外部件的粘贴强度”三者中一者或多者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粘贴基体上的外部件脱离粘贴基体。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终端本体、电池和上述的双面胶;所述第一胶层粘贴所述电池,所述第二胶层粘贴所述终端本体。
由于这种双面胶具有较小的厚度,因此使用于对体积具有要求的移动终端,可以降低在移动终端内的空间占用,使得移动终端具有更多空间以安装零件。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本体和/或所述电池设置有光源,所述光源能够向所述双面胶发射光。
通过在终端本体和/或电池上设置光源,使得电池粘贴到终端本体上时,可以通过自身产生光照射到双面胶上,进而使得“双面胶内部的粘接强度、双面胶与终端本体的粘接强度、双面胶与电池的粘贴强度”三者中一者或多者发生变化,当任意一粘贴强度降低到足够低时,即可无损地从终端本体上取下电池。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本体设置有用于容置电池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具有底壁和侧壁;所述导光层从所述底壁延伸至所述侧壁。
将导光层延伸到侧壁的位置,此时导光层在侧壁位置可以直接裸露从而便于光线进入导光层中,相较于将导光层只设置于底壁中能够更好地接受光线,从而提高导光层的光线接收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双面胶的爆炸图。
图2是本申请中实施例一提供的双面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双面胶粘贴第一外部件和第二外部件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VI-VI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双面胶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双面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二的双面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双面胶的剖视图。
图9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四提供的第二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四提供的第二侧面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五提供的第二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五提供的第二侧面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六提供的双面胶的爆炸图。
图14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六提供的双面胶的剖视图。
图15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七提供的双面胶的爆炸图。
图16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七提供的双面胶的剖视图。
图17是本申请中实施例八提供的粘贴基体的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中实施例九提供的终端本体的爆炸图。
图19是本申请中实施例十提供的终端本体的爆炸图。
图20是本申请中实施例十一提供的终端本体的爆炸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粘贴基体-001;终端本体-002;电池-003;盖体-004;第一外部件-005;第二外部件-007;双面胶-010;光源-030;第一胶层-100;第一粘贴面-101;第二胶层-200;第二粘贴面-201;导光层-300;第一侧面-301;第二侧面-303;导光段-310;安装槽-400;UV减粘胶-410;非UV减粘胶-430;增光层-500;印刷油墨-510;第一端-303a;第二端-303b;中心区-303c;凸起特征-530;凹陷特征-550;底壁-610;侧壁-63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面胶,包括导光层、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所述第一胶层具有与所述导光层粘贴的第一粘贴面,所述第一粘贴面贴附在所述导光层的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二胶层具有与所述导光层粘贴的第二粘贴面,所述第二粘贴面贴附在所述导光层的第二侧面上;光通过所述导光层的传导能够照射在所述第一粘贴面与第二粘贴面上,所述导光层用于传导光使其照射在所述第一粘贴面和/或第二粘贴面上,以使得所述第一粘贴面和/或所述第二粘贴面的表面粘附力下降至100gf/in2以下。
第一胶层背离导光层的一面用于粘贴第一外部件,第二胶层背离导光层的一面用于粘贴第二外部件,当第一外部件和第二外部件均为不透光材质时,经由导光层可以将光导向第一粘贴面和第二粘贴面。光对第一胶层和/或第二胶层发生作用,使得第一粘贴面和/或第二粘贴面的表面粘附力减弱,当第一粘贴面和/或第二粘贴面的表面粘附力下降至100gf/in2以下时,即可实现第一外部件和第二外部件的轻松脱离。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粘贴基体,包括粘贴面,所述粘贴面用于粘贴上述的双面胶;所述粘贴面设置有光源,所述光源能够向所述双面胶发射光。
这种粘贴基体,可以通过自身的光源产生使得“双面胶内部的粘接强度、双面胶与粘贴面的粘接强度、双面胶与粘贴基体上的外部件的粘贴强度”三者中一者或多者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粘贴基体上的外部件脱离粘贴基体。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终端本体、电池和上述的双面胶;所述第一胶层粘贴所述电池,所述第二胶层粘贴所述终端本体。
由于这种双面胶具有较小的厚度,因此使用于对体积具有要求的移动终端,可以降低在移动终端内的空间占用,使得移动终端具有更多空间以安装零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的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双面胶010,用于粘贴第一外部件005和第二外部件007。这种双面胶010包括第一胶层100、第二胶层200和导光层300,导光层300夹设在第一胶层100和第二胶层200之间,第一胶层100靠近导光层300的一面为第一粘贴面101,第一粘贴面101贴附在导光层300的第一侧面301上以具有第一粘贴强度,第二胶层200靠近导光层300的一面为第二粘贴面201,第二粘贴面201贴附在导光层300的第二侧面303上以具有第二粘贴强度。请参阅图3和图4,第一外部件005粘贴在第一胶层100远离导光层300的一面以具有第三粘贴强度,第二外部件007粘贴在第二胶层200远离导光层300的一面以具有第四粘贴强度。当光通过导光层300导向第一粘贴面101和第二粘贴面201时,第一粘贴强度和第二粘贴强度会发生变化,其中,第一粘贴强度的单位时间降低量等于第二粘贴强度的单位时间降低量。
第一粘贴强度和第二粘贴强度在光照条件下一起降低,则第一粘贴强度和第二粘贴强度任一者降低至一定程度时,第一胶层100和第二胶层200都可以轻松脱离导光层300,此时第一外部件005和第二外部件007就可以轻松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光照条件下第三粘贴强度也可跟随第一粘贴强度同步减低,第四粘贴强度也可跟随第二粘贴强度同步降低。由于第一粘贴强度与第一胶层100的表面粘附力和导光层300的表面粘附力相关,第二粘贴强度与第二胶层200的表面粘附力和导光层300的表面粘附力相关,第三粘贴强度与第一胶层100的表面粘附力和第一外部件005的表面粘附力相关,第四粘贴强度与第二胶层200的表面粘附力和第二外部件007的表面粘附力相关。
因此,在光照条件下,第三粘贴强度可能比第一粘贴强度率先降低至预设程度而使得第一胶层100脱离第一外部件005。同样的,在光照条件下,第四粘贴强度也可能比第二粘贴强度率先降低至预设程度而使得第二胶层200脱离第二外部件007。在上述情况下,第一外部件005和第二外部件007脱离时,第一胶层100、导光层300和第二胶层200依然依次粘连为完整的双面胶010。
第一胶层100和第二胶层200均采用UV减粘胶410,当向导光层300照射UV光时,导光层300将UV光导向第一粘贴面101和第二粘贴面201,从而使得第一粘贴强度和第二粘贴强度降低,当第一粘贴强度和第二粘贴强度降低至预设值即可分离第一外部件005和第二外部件007。但是当不照射UV光的时候,双面胶010又需要具有足够强的粘贴强度以避免第一外部件005和第二外部件007不慎分离。
具体的,UV减粘胶410在UV光照前表面粘附力在1600gf/in2以上以保证第一粘贴强度、第二粘贴强度、第三粘贴强度和第四粘贴强度均能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从而将第一外部件005和第二外部件007牢牢粘贴在一起。当UV光照后,UV减粘胶410的表面粘附力可以降低到100gf/in2以下,从而使得第一粘贴强度、第二粘贴强度、第三粘贴强度和第四粘贴强度降低到足够低的水平,以使得第一外部件005和第二外部件007能够无损地分离。
当UV光的波段为200-400nm时,UV减粘胶410的表面粘附力从1600gf/in2降低到30gf/in2所需要的光照能量大于3J,采用功率为100W的光源时,经过导光层300的导光后,功率有一定衰减,但是依然可以将达到该光照能量所需的UV光照时间控制在9s以内。该UV光照时间还会受到UV减粘胶410的性质或UV减粘胶410接收到的光照强度影响,因此,在光照强度一定的情况下,如果想要进一步缩短达到该光照能量所需的UV光照时间,可以通过改变UV减粘胶410的光敏基团成分、比例,或者改变导光层300的厚度、材料来实现。
本实施例提供的UV减粘胶410使用功率为100W,光源030波长为360nm的LED光源030进行照射时,具有如表1所示的表面粘附力变化趋势,可知在照射前,其表面粘附力达到了1600gf/in2以上,而在照射9s后,其表面粘附力达到了13gf/in2。由于现有技术中,相当部分UV减粘胶410(如世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UV减粘胶)可以达到该要求。导光层300的材料可以使用环烯烃聚合物(COP),该材料具有高透明、低双折射率、低吸水、高刚性、高耐热等特点,能够在该双面胶010中顺利实现光传导。
表1 UV减粘胶的表面粘附力与照射时间对比表
Figure BDA0002905952900000071
导光层300需要一定的厚度以实现一定面积的导光,但是双面胶010用于较低厚度的地方进行粘贴,因此整个双面胶010需要具有较小的厚度。现有材料中,可以将导光层300的厚度控制到0.2mm以下,而导光层300同样具有足够的导光能力将侧面的光线引入到第一侧面301和第二侧面303。
导光层300与第一胶层100或第二胶层200的厚度比介于0.05~20,当导光层300控制在0.2mm以下时,整个双面胶010的厚度可以控制在0.4mm以内以适用较小体积的产品。例如,当导光层的厚度为0.1mm时,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的厚度可以均为0.1mm,从而使得双面胶010整体厚度达到0.3mm。当导光层的厚度为0.01mm时,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的厚度可以均为0.2mm,从而使得双面胶010整体厚度达到0.41mm。当导光层厚度为0.2mm时,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的厚度可以均为0.01mm,从而使得双面胶010整体厚度达到0.22mm。
双面胶010的整体厚度控制在一个较小的值,即可使得双面胶010使用在移动终端等较小体积的产品内进行粘贴。这样的双面胶010不占据产品的内部空间,从而使得产品可以具有更多的空间安装零件,或者使得产品可以设计为更小的尺寸。
如果第一胶层100和第二胶层200完全覆盖导光层300的第一侧面301和第二侧面303,则光只能从导光层300位于第一侧面301和第二侧面303之间的厚度方向进入导光层300中。这会导致导光层300的受光面积较小,而无法提供大量的光线给第一侧面301和第二侧面303用于照射第一胶层100和第二胶层200。为了提高进入导光层300的受光面积,在导光层300露出第一胶层100和第二胶层200形成的夹层区域的部分形成导光段310。
在实际使用时,导光段310可以不被第一外部件005和第二外部件007覆盖,从而接收大量的光线,也可以使得导光层300和第一胶层100或第二胶层200之间形成一个缝隙以接收光线,而该缝隙接收到的光线照射到导光段310上。具体的,在一种情况下,当导光段310部分的第一侧面301被第一胶层100覆盖,而第二侧面303没有被第二胶层200覆盖时,导光层300和第二外部件007在导光段310的部分形成一缝隙接收光线,该部分光线全部照射到导光段310上,进一步地经由导光层300引向第一粘贴面101和第二粘贴面201;在另一种情况下,如图5所示,当导光段310部分的第二侧面303被第二胶层200覆盖,而第一侧面301没有被第一胶层100覆盖时,导光层300和第一外部件005在导光段310的部分形成一缝隙接收光线,该部分光线全部照射到导光段310上,进一步地经由导光层300引向第一粘贴面101和第二粘贴面20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胶层100和第二胶层200使用UV减粘胶410直接形成,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复合材料,如,第一胶层100包括靠近导光层300设置的UV减粘胶410和远离导光层300设置的非UV减粘胶430,UV减粘胶410形成第一粘贴面101与导光层300的第一侧面301粘贴,非UV减粘胶430用于粘贴第一外部件005;或,第一胶层100包括靠近导光层300设置的非UV减粘胶430和远离导光层300设置的UV减粘胶410,非UV减粘胶430形成第一粘贴面101与导光层300的第一侧面301粘贴,UV减粘胶410用于粘贴第二外部件007。第二胶层200也可以采用类似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这种双面胶010在未经过UV光照射时,可以将第一外部件005和第二外部件007粘贴在一起。而经由导光层300将光线导向第一胶层100的第一粘贴面101和第二胶层200第二粘贴面201后,第一胶层100和第二胶层200经过光线照射使得表面粘附力降低,使得第一外部件005和第二外部件007能够轻松分离。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本申请的实施例二提供一种双面胶010,用于粘贴第一外部件005和第二外部件007。这种双面胶010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双面胶010区别仅在于:
如图7所示,第一胶层100为非UV减粘胶430,从而使得光通过导光层300导向第一粘贴面101和第二粘贴面201时,第一粘贴强度的单位时间降低量低于第二粘贴强度的单位时间降低量。
双面胶010的第一胶层100用于粘贴第一外部件005,第二胶层200用于粘贴第二外部件007,当需要分离第一外部件005和第二外部件007时,将UV光通过导光层300导向第一粘贴面101和第二粘贴面201,由于第一胶层100为非UV减粘胶430,因此第一胶层100的第一粘贴强度不会因为UV光的照射而降低,而第二胶层200中的UV减粘胶410由于UV光的照射而降低,直到第二胶层200对应的第二粘贴强度或第四粘贴强度降低至一定程度时,即可将第一外部件005和第二外部件007脱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也可以将第二胶层200设置为非UV减粘胶430,而第一胶层100为UV减粘胶410,与本实施例具有相同的使用效果。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8,本申请的实施例三提供一种双面胶010,用于粘贴第一外部件005和第二外部件007。这种双面胶010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双面胶010区别仅在于:
在导光层300的第二侧面303设置有增光层500,增光层500可以反射进入导光层300的光线,使得更多的光线集中于第一胶层100中实现第一胶层100中UV减粘胶410的减粘。
具体的,增光层500采用金属镀层,通过镀附银、铝等能够反光的金属材料来达到增光的效果,使得朝向的第二侧面303的光线又被反射回到第一侧面301,作用于第一胶层100的UV减粘胶410中。第一胶层100中的UV减粘胶410在吸收UV光减粘后,能够脱离第一外部件005或脱离第一侧面301,进而使得第一外部件005和第二外部件007脱离。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金属镀层使得光线无法进入第二胶层200中,因此第二胶层200可以采用非UV减粘胶430。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8,本申请的实施例四提供一种双面胶010,用于粘贴第一外部件005和第二外部件007。这种双面胶010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双面胶010区别仅在于:
在导光层300的第二侧面303设置有增光层500,增光层500可以反射进入导光层300的光线,使得更多的光线集中于第一胶层100中实现第一胶层100中UV减粘胶410的减粘。
具体的,增光层500包括漫反射层,漫反射层由漫反射特征构成,漫反射特征能够将朝向第二侧面303的光线漫反射至第一侧面301,由于漫反射特征将光线大面积反射至第一侧面301,使得第一胶层100能够均匀吸收光线,从而达到均匀减粘。
请参阅图9,漫反射特征采用印刷油墨510,印刷油墨510呈圆形油墨点均匀分布在第二侧面303。
通过印刷油墨510使得朝向第二侧面303的光线漫反射至第一侧面301,从而使得光线最终都被第一胶层100吸收,而且漫反射可以避免第一胶层100中的UV减粘胶410局部吸收大量光线以使得表面粘附力下降,而其他部分吸收光线不足使得表面粘附力下降缓慢。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漫反射层使得光线难以进入第二胶层200中,因此第二胶层200可以采用非UV减粘胶430。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10,印刷油墨510的形状也可以不呈圆形油墨点,而形成方形,菱形、三角形、波浪线、线条状等,只要能够使得第二侧面303形成将光线漫反射到第一侧面301的漫反射层即可。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漫反射层也可以不使用印刷油墨510,而使用其他材料覆盖于第二侧侧面,只要能够通过该材料产生漫反射效果即可。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8,本申请的实施例五提供一种双面胶010,用于粘贴第一外部件005和第二外部件007。这种双面胶010与实施例四提供的双面胶010区别仅在于:
请参阅图11,第二侧面303具有相对的第一端303a和第二端303b,以及位于第一端303a和第二端303b之间的中心区303c。印刷油墨510在第二侧面303单位面积上铺设的面积即为印刷油墨510的布局密度,印刷油墨510的布局密度由中心区303c向第一端303a和第二端303b逐渐减小,使得为了让第二侧面303漫反射出的光线均匀地反射向第一侧面301的各个区域。
由于光线需要从导光层300的厚度方向进入到导光层300中,光线在导光层300的传递过程中会产生损耗,靠近光源030的地方更强,越远离光源030能量越弱。因此,为了让第一侧面301的第一胶层100能够均匀地吸收光线从而达到均匀地减粘,对第二侧面303的印刷油墨510进行有规律地布局。中心区303c由于距离光线的入射位置较远,此处接收到的光线就会相对较少,因此增大印刷油墨510的布局密度使得漫反射增强,以使得第一侧面301各区域接收到的光线更加均匀。
使得印刷油墨510的布局密度增大的方式,可以为:各个区域使用单个覆盖面积大致相等的印刷油墨510,但是在需要大布局密度的区域布局的印刷油墨510的数量更多,如图11所示;各个区域布局的印刷油墨510的数量大致相等,但是在需要大布局密度的区域使用单个覆盖面积较大的印刷油墨510,如图12所示。
在实际应用时,如已经确定光线将从第一端303a射入,也可以使得印刷油墨510的布局密度从中心区303c向第一端303a逐渐减小,而中心区303c向第二端303b保持不变或逐渐增大。与之相对的,如已经确定光线将从第二端303b射入,也可以使得印刷油墨510的布局密度从中心区303c向第二端303b逐渐减小,而中心区303c向第一端303a保持不变或逐渐增大。
实施例七
请参阅图8,本申请的实施例五提供一种双面胶010,用于粘贴第一外部件005和第二外部件007。这种双面胶010与实施例四提供的双面胶010区别仅在于:
请参阅图13和图14,漫反射层为第二侧面303通过激光雕刻制成的凹陷特征550,通过凹陷特征550进行光纤的漫反射。
需要说明的是,凹陷特征550也可以通过热压、冷压等工艺制成,只要能够使得第二侧面303形成表面凹凸不平的特征以使得第二侧面303的光线能够漫反射至第一侧面301即可。
实施例七
请参阅图8,本申请的实施例五提供一种双面胶010,用于粘贴第一外部件005和第二外部件007。这种双面胶010与实施例四提供的双面胶010区别仅在于:
请参阅图15和图16,漫反射层为第二侧面303通过激光雕刻制成的凸起特征530,通过凸起特征530进行光纤的漫反射。
需要说明的是,凸起特征530也可以通过热压、冷压等工艺制成,只要能够使得第二侧面303形成表面凹凸不平的特征以使得第二侧面303的光线能够漫反射至第一侧面301即可。
实施例八
请参阅图17,本申请的实施例八提供基于实施例一的一种粘贴基体001,这种粘贴基体001具有一粘贴面,粘贴面用于粘贴零件使得粘贴基体001和零件具有一定的连接强度而不容易脱离。
具体的,这种粘贴基体001在粘贴面设置有光源030,通过光源030直接将光照射到双面胶010上,从而使得第一粘贴强度和第二粘贴强度下降。当第一粘贴强度和第二粘贴强度中的任一者降低至一定程度,即可使零件轻易脱离粘贴基体001。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粘贴基体001同样可以使用实施例二提供的双面胶010,以达到类似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九
请参阅图18,本申请的实施例九提供基于实施例一的一种移动终端,这种移动终端包括终端本体002、电池003和实施例一提供的双面胶010。双面胶010的第一胶层100和第二胶层200中的一者粘贴电池003,另一者粘贴终端本体002。经由双面胶010使得电池003稳固地粘贴在终端本体002上,在需要取出电池003时,仅需将对电池003的导光层300照射VU光使得第一粘贴强度和第二粘贴强度降低即可。为了保护电池003,在终端本体002安装电池003的一面还设置有盖体004当电池003安装到终端本体002后,盖体004与终端本体002连接以覆盖电池003。
当UV光照射一定时间后,第一胶层100的UV减粘胶410和第二胶层200的UV减粘胶410中的至少一者的表面粘附力降低到30gf/in2以下,此时第一胶层100和第二胶层200中的至少一者可以轻松脱离导光层300(也可以是第一胶层100可以轻松脱离终端本体002,或第二胶层200可以轻松脱离电池003)。
应用这种双面胶010的移动终端,由于双面胶010具有较低的厚度,使得电池003和终端本体002之间的距离变小。一方面可以,降低移动终端的整体尺寸,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终端本体002可以安装尺寸更大的电池003,从而使得终端本体002的续航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终端本体002内设置实施例二提供的双面胶010形成移动终端,这样的移动终端可以达到与本实施例类似的技术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使得双面胶010整体延伸到侧壁630处,仅仅使得导光层300延伸到侧壁630处,而第一胶层100和/或第二胶层200仅仅存在于底壁610和电池003之间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安装槽400,而直接将电池003安装在终端本体002的表面,但是这样不利于保护电池003,也使得最终形成的移动终端具有不美观的外形。
实施例十
请参阅图19,本申请的实施例十提供基于实施例一的一种移动终端,这种移动终端包括终端本体002、电池003和实施例一提供的双面胶010。终端本体002设置有安装槽400,安装槽400具有一开口,安装槽400远离开口的一面为底壁610,安装槽400在底壁610和开口之间的部分为侧壁630。电池003可以通过开口进入到安装槽400内,并部分或全部容置在安装槽400内,电池003和安装槽400之间设置双面胶010。双面胶010的第一胶层100和第二胶层200中的一者粘贴电池003,另一者粘贴终端本体002的安装槽400壁面。经由双面胶010使得电池003稳固地粘贴在终端本体002上,在需要取出电池003时,仅需将对电池003的导光层300照射VU光使得第一粘贴强度和第二粘贴强度降低即可。为了保护电池003,在终端本体002安装电池003的一面还设置有盖体004当电池003安装到终端本体002后,盖体004与终端本体002连接以覆盖电池003。
为了使得UV光更容易照射到导光层300,双面胶010从安装槽400的底壁610延伸到侧壁630,在需要对导光层300引入UV光时,可以对双面胶010位于侧壁630的部分照射UV光,导光层300从侧壁630的部分将光引入到双面胶010的其他位置。
当UV光照射一定时间后,第一胶层100的UV减粘胶410和第二胶层200的UV减粘胶410中的至少一者的表面粘附力降低到30gf/in2以下,此时第一胶层100和第二胶层200中的至少一者可以轻松脱离导光层300(也可以是第一胶层100可以轻松脱离终端本体002,或第二胶层200可以轻松脱离电池003)。
应用这种双面胶010的移动终端,由于双面胶010具有较低的厚度,使得电池003和终端本体002之间的距离变小。一方面可以,降低移动终端的整体尺寸,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终端本体002可以安装尺寸更大的电池003,从而使得终端本体002的续航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终端本体002内设置实施例二提供的双面胶010形成移动终端,这样的移动终端可以达到与本实施例类似的技术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使得双面胶010整体延伸到侧壁630处,仅仅使得导光层300延伸到侧壁630处,而第一胶层100和/或第二胶层200仅仅存在于底壁610和电池003之间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安装槽400,而直接将电池003安装在终端本体002的表面,但是这样不利于保护电池003,也使得最终形成的移动终端具有不美观的外形。
实施例十一
请参阅图20,本申请的实施例十一提供基于实施例一的一种移动终端,这种移动终端包括终端本体002、电池003和实施例一提供的双面胶010,通过双面胶010将电池003粘贴在终端本体002上,在需要取出电池003时,仅需将对电池003的导光层300照射VU光使得第一粘贴强度和第二粘贴强度降低即可。为了保护电池003,在终端本体002安装电池003的一面还设置有盖体004当电池003安装到终端本体002后,盖体004与终端本体002连接以覆盖电池003。
为了让双面胶010具有更大的受光面积,在终端本体002上设置有光源030,该光源030朝向双面胶010设置。当需要将电池003取出终端本体002时,打开光源030让UV光直接照射在双面胶010上,双面胶010具有更大的受光面积,从而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减粘所需要的光照能量。
这种移动终端在光源030不进行照射时,能够通过双面胶010将电池003稳固地粘贴在终端本体002上,而需要将电池003脱离终端本体002时,仅需打开光源030照射较短的时间,使得第一胶层100的UV减粘胶410和第二胶层200的UV减粘胶410中的至少一者的表面粘附力降低到30gf/in2以下,此时第一胶层100和第二胶层200中的至少一者可以轻松脱离导光层300(也可以是第一胶层100可以轻松脱离终端本体002,或第二胶层200可以轻松脱离电池003)。
应用这种双面胶010的移动终端,由于双面胶010具有较低的厚度,使得电池003和终端本体002之间的距离变小。一方面可以,降低移动终端的整体尺寸,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终端本体002可以安装尺寸更大的电池003,从而使得终端本体002的续航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终端本体002内设置实施例二提供的双面胶010形成移动终端,这样的移动终端可以达到与本实施例类似的技术效果。
另外需要说明的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光源030设置在电源上,电源朝向双面胶010设置,在需要脱离电池003和终端本体002时,可以将电源的光源030打开照射于双面胶010上,从而使得第一胶层100的UV减粘胶410和第二胶层200的UV减粘胶410中的至少一者的表面粘附力降低到30gf/in2以下,此时第一胶层100和第二胶层200中的至少一者可以轻松脱离导光层300(也可以是第一胶层100可以轻松脱离终端本体002,或第二胶层200可以轻松脱离电池003)。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申请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申请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申请所公开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双面胶,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光层;
第一胶层,具有与所述导光层粘贴的第一粘贴面,所述第一粘贴面贴附在所述导光层的第一侧面上;
第二胶层,具有与所述导光层粘贴的第二粘贴面,所述第二粘贴面贴附在所述导光层的第二侧面上;所述导光层用于传导光使其照射在所述第一粘贴面和/或第二粘贴面上,以使得所述第一粘贴面和/或所述第二粘贴面的表面粘附力下降至100gf/in2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层厚度为0.2mm以下;所述导光层与所述第一胶层或所述第二胶层的厚度比介于0.05~2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层和所述第二胶层中至少一个为UV减粘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层为UV减粘胶;所述第二侧面设置有增光层,所述增光层用于反射所述导光层内的光。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面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光层包括金属镀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面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光层包括漫反射层,所述漫反射层包括用于光线漫反射光的漫反射特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中心区;
所述漫反射特征的布局密度从所述中心区至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逐渐减小,所述布局密度为所述第二侧面单位面积上铺设的漫反射特征的面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漫反射特征为印刷油墨形成的多个圆形油墨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面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中心区;
单位面积所述圆形油墨点的数量从所述中心区至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逐渐减少。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面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中心区;
单个所述圆形油墨点的面积从所述中心区至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逐渐减小,以使得所述第二侧面上单位面积上所述印刷油墨的面积从所述中心区至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逐渐减小。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漫反射特征为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的凸起特征。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面胶,其特征在于,在UV光照前所述UV减粘胶的表面粘附力在1600gf/in2以上。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层包括导光段,所述导光段凸出于所述第一胶层和所述第二胶层形成的夹层区域。
14.一种粘贴基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粘贴面,所述粘贴面用于粘贴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双面胶;
所述粘贴面设置有光源,所述光源能够向所述双面胶发射光。
15.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本体、电池和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双面胶;
所述第一胶层粘贴所述电池,所述第二胶层粘贴所述终端本体。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本体和/或所述电池设置有光源,所述光源能够向所述双面胶发射光。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本体设置有用于容置电池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具有底壁和侧壁;
所述导光层从所述底壁延伸至所述侧壁。
CN202110070983.6A 2021-01-19 2021-01-19 双面胶、粘贴基体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129207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70983.6A CN112920734B (zh) 2021-01-19 2021-01-19 双面胶、粘贴基体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70983.6A CN112920734B (zh) 2021-01-19 2021-01-19 双面胶、粘贴基体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0734A true CN112920734A (zh) 2021-06-08
CN112920734B CN112920734B (zh) 2022-08-30

Family

ID=76163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70983.6A Active CN112920734B (zh) 2021-01-19 2021-01-19 双面胶、粘贴基体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2073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1602A (zh) * 2021-06-28 2021-10-01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用电装置
CN115172966A (zh) * 2021-04-02 2022-10-11 苏州维旺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3005618A1 (zh) * 2021-07-29 2023-02-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及拼接显示装置
CN115172966B (zh) * 2021-04-02 2024-07-02 苏州维旺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4252A (zh) * 2011-07-05 2012-07-04 曹永革 一种利用基板高漫反射光学设计进行高效led芯片封装方法
CN104813097A (zh) * 2013-11-01 2015-07-29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侧光型背光用光反射板、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源以及侧光型背光用光反射板的制造方法
CN105219286A (zh) * 2015-07-29 2016-01-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胶体及移动终端
WO2016033902A1 (zh) * 2014-09-02 2016-03-10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及背光模组
CN106349963A (zh) * 2016-08-24 2017-01-25 湖南省普瑞达内装材料有限公司 双面胶带
US20170243523A1 (en) * 2016-02-22 2017-08-24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Clear Extended Content Label with Selectively Detackified Adhesive
CN207347449U (zh) * 2017-05-12 2018-05-11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双面粘接膜
CN108467691A (zh) * 2018-04-13 2018-08-31 河源轩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双面uv减粘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33662A (zh) * 2017-05-12 2019-01-18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双面粘接膜及在菲林膜上形成触控结构的支撑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4252A (zh) * 2011-07-05 2012-07-04 曹永革 一种利用基板高漫反射光学设计进行高效led芯片封装方法
CN104813097A (zh) * 2013-11-01 2015-07-29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侧光型背光用光反射板、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源以及侧光型背光用光反射板的制造方法
WO2016033902A1 (zh) * 2014-09-02 2016-03-10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及背光模组
CN105219286A (zh) * 2015-07-29 2016-01-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胶体及移动终端
US20170243523A1 (en) * 2016-02-22 2017-08-24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Clear Extended Content Label with Selectively Detackified Adhesive
CN106349963A (zh) * 2016-08-24 2017-01-25 湖南省普瑞达内装材料有限公司 双面胶带
CN207347449U (zh) * 2017-05-12 2018-05-11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双面粘接膜
CN109233662A (zh) * 2017-05-12 2019-01-18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双面粘接膜及在菲林膜上形成触控结构的支撑方法
CN108467691A (zh) * 2018-04-13 2018-08-31 河源轩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双面uv减粘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2966A (zh) * 2021-04-02 2022-10-11 苏州维旺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5172966B (zh) * 2021-04-02 2024-07-02 苏州维旺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471602A (zh) * 2021-06-28 2021-10-01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用电装置
CN113471602B (zh) * 2021-06-28 2023-12-08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用电装置
WO2023005618A1 (zh) * 2021-07-29 2023-02-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及拼接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0734B (zh)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20734B (zh) 双面胶、粘贴基体及移动终端
US9599768B2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having frame with light absorbing and reflecting portions
CN102053677B (zh) 具有集成显示器的便携式计算机外壳
KR100516817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597335B1 (ko) 가요성 도광필름을 이용하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모듈
JP5198570B2 (ja) 照明装置、面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120169963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8235572B2 (en) Backlight module
US20090273931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input unit with illumination device
CN105144408B (zh) 多层太阳能电池装置
KR20060061828A (ko) 양면 감압성 점착 시트
US20120127753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Planar Light Source Device
KR20110074953A (ko) 광학 소자 적층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백라이트와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010078303A (ko) 광학 필름
US20090296423A1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KR20160045213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US20060203516A1 (en) Two-sided-emission-type back light unit and display using said back light unit
US8820999B2 (en) Television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lightguide integrated as part of the housing and a method of making
EP1925972A1 (en) Spectrally controlled display backlight for night vision imaging system compatibility
WO2010056235A1 (en) Keyboard illumin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3847583A (zh) 发光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3903263B (zh)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3641039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H08190023A (ja) 面発光装置
KR102113631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