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08777A - 一种继电器的供电控制装置、方法和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继电器的供电控制装置、方法和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08777A
CN112908777A CN202110065596.3A CN202110065596A CN112908777A CN 112908777 A CN112908777 A CN 112908777A CN 202110065596 A CN202110065596 A CN 202110065596A CN 112908777 A CN112908777 A CN 1129087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relay
coil
module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6559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晓康
卜建平
李家琦
于桥林
何佳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006559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087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08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087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relay and designed to obtain desire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r to provide energising current
    • H01H47/001Functional circuits, e.g. logic, sequencing, interlocking circuits

Landscapes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继电器的供电控制装置、方法和空调,该装置包括:所述继电器的供电电源,包括: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继电器需要启动的情况下,向开关单元发送电源控制信号;开关单元,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电源控制信号的情况下,接通第一电源,以使所述第一电源向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供电,使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启动吸合动作;并在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已吸合的情况下,关断所述第一电源并接通第二电源,以使所述第二电源向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供电,使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保持吸合的状态。该方案,通过在继电器线圈保持吸合时降低继电器线圈的电流,以降低无用功耗。

Description

一种继电器的供电控制装置、方法和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继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继电器的供电控制装置、方法和空调,尤其涉及一种继电器的双电源低功耗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具有该空调继电器的双电源低功耗控制电路的空调。
背景技术
继电器作为一种开关器件,在空调的控制电路中有大量的应用。继电器线圈在吸合动作时需要一个较大的电流信号,确保触点动作接通负载;而在负载工作过程中,触点保持吸合,只需要一个较小的电流信号。
相关方案中,继电器控制电路,在继电器线圈的吸合动作和触点保持的过程中,都是+12V电源给继电器线圈供电,这样能确保继电器线圈的吸合动作,但继电器线圈的电流较大,空调在控制多个负载运行时会造成继电器的无用功耗较高。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的供电控制装置、方法和空调,以解决采用+12V电源给继电器线圈供电,在继电器线圈保持吸合时继电器线圈的电流较大,无用功耗大的问题,达到通过在继电器线圈保持吸合时降低继电器线圈的电流,以降低无用功耗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继电器的供电控制装置中,所述继电器的供电电源,包括: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所述继电器的供电控制装置,包括:开关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继电器需要启动的情况下,向所述开关单元发送电源控制信号;所述开关单元,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电源控制信号的情况下,接通所述第一电源,以使所述第一电源向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供电,使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启动吸合动作;并在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已吸合的情况下,关断所述第一电源并接通所述第二电源,以使所述第二电源向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供电,使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保持吸合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控制信号,包括:脉冲信号;所述脉冲信号的宽度,为第一设定时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模块、第二开关管模块和二极管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管模块,能够接收所述电源控制信号;所述第一开关管模块,经所述第二开关管模块后,接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二电源,经所述二极管模块后,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管模块;所述第二开关管模块与所述二极管模块的公共端,能够接通所述第一电源或所述第二电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关管模块,包括:第一电阻模块和第一开关管;其中,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第一端,能够接收所述电源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连接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管模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开关管模块,包括:第二电阻模块、第三电阻模块和第二开关管;其中,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管模块;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还经所述第三电阻模块后接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连接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连接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管模块,且作为所述第二开关管模块与所述二极管模块的公共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二极管模块,包括: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阳极,接所述第二电源;所述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管模块,且作为所述第二开关管模块与所述二极管模块的公共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继电器所控制的负载需要启动的情况下,向所述负载发送负载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负载运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负载的数量为两个以上的情况下:所述开关单元的数量与所述负载的数量一致,一个所述开关单元,能够对与其对应的一个所述负载进行控制;或者,所述开关单元的数量小于所述负载的数量,一个所述开关单元,对两个以上所述负载进行控制;通过设定负载的开通时序,控制不同负载分时接通。
与上述装置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包括:以上所述的继电器的供电控制装置。
与上述空调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继电器的供电控制方法中,所述继电器的供电电源,包括: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所述继电器的供电控制方法,包括:通过控制单元,在所述继电器需要启动的情况下,向开关单元发送电源控制信号;通过开关单元,在接收到所述电源控制信号的情况下,接通第一电源,以使所述第一电源向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供电,使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启动吸合动作;并在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已吸合的情况下,关断所述第一电源并接通第二电源,以使所述第二电源向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供电,使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保持吸合的状态;其中,所述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控制信号,包括:脉冲信号;所述脉冲信号的宽度,为第一设定时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通过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继电器所控制的负载需要启动的情况下,向所述负载发送负载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负载运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负载的数量为两个以上的情况下:所述开关单元的数量与所述负载的数量一致,一个所述开关单元,能够对与其对应的一个所述负载进行控制;或者,所述开关单元的数量小于所述负载的数量,一个所述开关单元,对两个以上所述负载进行控制;通过设定负载的开通时序,控制不同负载分时接通。
由此,本发明的方案,通过采用双电源给继电器线圈分时切换供电,在继电器线圈吸合时采用电压较大的第一供电电源进行供电,在继电器线圈保持吸合时采用电压较小的第二供电电源进行供电,通过在继电器线圈保持吸合时降低继电器线圈的电流,以降低线圈的无用功耗。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方案,针对两个以上的负载,通过对负载的分时接通,以降低电源电路的容量需求,提高电路可靠性和经济效益。这样,针对多组继电器控制分时启动,降低了对电源电路的容量需求,大大降低了电路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继电器的供电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空调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双电源分时切换电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双电源分时切换控制电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双电源分时切换电路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继电器的供电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的供电控制装置。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的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继电器的供电电源,包括:第一电源(如+12V电源)和第二电源(如+3.3V电源)。所述继电器的供电控制装置,包括:开关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继电器需要启动的情况下,向所述开关单元发送电源控制信号。
所述开关单元,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电源控制信号的情况下,接通所述第一电源,以使所述第一电源向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供电,使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启动吸合动作。并在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已吸合的情况下,关断所述第一电源并接通所述第二电源,以使所述第二电源向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供电,使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保持吸合的状态。
由此,通过采用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构成双电源,给继电器线圈分时切换供电,降低了电源电路容量和继电器的无用功耗;充分利用空调电路已有的+12V和+3.3V电源,进行分时切换;降低了继电器在运行过程中的保持电流,降低无用功耗,提高继电器的可靠性;同时降低了电源电路容量和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控制信号,包括:脉冲信号。所述脉冲信号的宽度,为第一设定时长。也就是说,所述电源控制信号的持续时长为第一设定时长。
其中,所述开关单元,在接收到所述电源控制信号的情况下,接通所述第一电源,并在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已吸合的情况下,关断所述第一电源并接通所述第二电源,包括:所述开关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电源控制信号的情况下,接通所述第一电源,以使所述第一电源向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供电,使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启动吸合动作;并在所述电源控制信号的脉宽时间到达的情况下,或在接收到所述电源控制信号第一设定时长之后,关断所述第一电源并接通所述第二电源,以使所述第二电源向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供电,使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保持吸合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模块、第二开关管模块和二极管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管模块,能够接收所述电源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开关管模块,经所述第二开关管模块后,接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二电源,经所述二极管模块后,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管模块。所述第二开关管模块与所述二极管模块的公共端,能够接通所述第一电源或所述第二电源。即,在接收到所述电源控制信号的情况下,接通所述第一电源,以使所述第一电源向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供电,使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启动吸合动作;并在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已吸合的情况下,关断所述第一电源并接通所述第二电源,以使所述第二电源向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供电,使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保持吸合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关管模块,包括:第一电阻模块(如电阻R7)和第一开关管(如三极管Q6)。
其中,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第一端,能够接收所述电源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如三极管Q6的基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连接端(如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管模块。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连接端(如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开关管模块,包括:第二电阻模块(如电阻R10)、第三电阻模块(如电阻R12)和第二开关管(如三极管Q9)。
其中,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管模块。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如三极管Q9的基极)。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还经所述第三电阻模块后接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连接端(如三极管Q9的发射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连接端(如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管模块,且作为所述第二开关管模块与所述二极管模块的公共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二极管模块,包括:二极管(如二极管D31)。所述二极管的阳极,接所述第二电源。所述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管模块,且作为所述第二开关管模块与所述二极管模块的公共端。
具体地,利用空调电路已有的+12V电源和+3.3V电源对继电器线圈进行供电,控制信号POW-CTL1和三极管Q6、三极管Q9组成+12V电源通断控制电路,二极管D31控制+3.3V电源的导通和截止。当继电器线圈需要吸合动作时,控制+12V电源导通,且二极管D31截止,输出VCC1为+12V,确保继电器的线圈可靠吸合动作;继电器的线圈吸合后,+12V电源断开,二极管D31导通,输出VCC1为+3.3V,继电器的线圈以低电压保持吸合,降低电源容量和无用功耗。
例如:+3.3V电源可通过电源控制信号POW-ctl进行通断控制,原理和+12V相同,此时,继电器线圈的吸合和断开控制逻辑包括:主控输出POW-CTL1控制信号为高电平,输出POW-ctl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使三极管Q6、三极管Q9导通,Q4、Q7关断,+12V电源电路导通,电源输出VCC1为+12V。持续时间T1后,主控输出POW-ctl控制信号为高电平,输出POW-CTL1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使三极管Q4、Q7导通,Q6、三极管Q9关断,电源输出VCC1为+3.3V。实现继电器线圈电源的切换。第一负载运行达到主控设定要求,主控输出POW-ctl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三极管Q4、Q7关断,线圈电源VCC1为0,第一负载停止运行。
这样,利用二极管D31的单向导电性能,三极管Q9导通时二极管D31截止,VCC1输出+12V;三极管Q9截止时二极管D31导通,VCC1输出+3.3V。实现了+12V电源和+3.3V电源两组电源分时切换,在继电器的线圈启动吸合和继电器的线圈吸合保持(即继电器的触点保持吸合)两种状态下分别给继电器供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控制负载运行的过程,具体包括: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继电器所控制的负载需要启动的情况下,向所述负载发送负载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负载运行。所述负载控制信号为持续信号,即非脉冲信号,在负载不需要运行时停止发送负载控制信号。
具体地,双电源切换,空调+12V和+3.3V电源,通过三极管和主控的控制信号,切换接通继电器线圈。空调开机,进入设定模式运行,压缩机、风机、四通阀、电加热器等负载根据主控设定程序分别启动运行。主控发出对应电源的控制信号,如第一电源的控制信号POW-CTL1、第二电源的控制信号POW-CTL2、......、第N电源的控制信号POW-CTLN;主控还发出对应负载的控制信号,如第一负载的控制信号LOD-CTL1、第二负载的控制信号LOD-CTL2、......、第N负载的控制信号LOD-CTLN,控制继电器的吸合和断开、以及开停负载,N为正整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负载的数量为两个以上的情况下,所述开关单元的数量与所述负载的数量的设置方式,包括以下任一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所述开关单元的数量与所述负载的数量一致,一个所述开关单元,能够对与其对应的一个所述负载进行控制。
例如:第一负载(如负载1)的开停控制,包括:空调主控发出第一电源控制信号POW-CTL1、以及第一线圈吸合控制信号如第一负载的控制信号LOD-CTL1,其中第一负载的控制信号LOD-CTL1为持续信号,第一电源控制信号POW-CTL1为脉冲信号,且持续时间为T1(15ms≤T1≤20ms)。主控输出第一电源控制信号POW-CTL1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使三极管Q6和三极管Q9导通,+12V电源电路导通,二极管D31截止,电源输出VCC1为+12V。主控输出LOD-CTL1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使三极管Q11导通,继电器线圈在VCC1的+12V电源下吸合导通。启动第一负载。时间T1后,主控输出电源控制信号POW-CTL1为低电平,三极管Q6、三极管Q9关断,+12V电源电路断开,二极管D31导通,电源输出VCC1为+3.3V,维持继电器线圈吸合。第一负载运行达到主控设定要求,主控输出控制信号LOD-CTL1为低电平,使三极管Q11关断,第一负载停止运行。
第二种方式:所述开关单元的数量小于所述负载的数量,一个所述开关单元,对两个以上所述负载进行控制;通过设定负载的开通时序,控制不同负载分时接通。
例如:第二负载(如负载2)的开停控制,包括:空调主控发出电源控制信号POW-CTL2和线圈吸合控制信号LOD-CTL2,其中POW-CTL2信号输出时间与POW-CTL1间隔时间T2(T2=30ms,T2>T1)。多继电器线圈分时动作,POW-CTL2信号输出时间与POW-CTL1间隔时间T2(T2=30ms,T2>T1)。其他控制逻辑同第一负载。
具体地,分时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双电源的分时切换,实现降低线圈保持吸合时的功耗。在此基础上,另一方面是对多个负载控制分时接通,可以实现对电源电路容量的大幅降低。例如:普通的+12V电源供电,N个线圈吸合动作和保持过程,是N个+12V电源叠加;在+12V和+3.3V双电源切换的基础上,控制负载分时接通,N个线圈吸合动作和保持过程,是1个+12V和N-1个+3.3V电源叠加,电源电路的容量需求降低了90%左右,大大降低了开关电源电路成本。
由此,通过利用空调电路的+12V电源和+3.3V电源,通过主控的控制信号,进行双电源的分时切换,实现多线圈的分时启动和低电压下线圈保持吸合,降低了电源电路容量和线圈的无用功耗。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双电源给继电器线圈分时切换供电,在继电器线圈吸合时采用电压较大的第一供电电源进行供电,在继电器线圈保持吸合时采用电压较小的第二供电电源进行供电,通过在继电器线圈保持吸合时降低继电器线圈的电流,以降低无用功耗。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继电器的供电控制装置的一种空调。该空调可以包括:以上所述的继电器的供电控制装置。
相关方案中,继电器控制电路,在继电器线圈的吸合动作和触点保持的过程中,都是+12V电源给继电器线圈供电,上级的电源电路需要更大容量,增加成本。
一些方案中,在继电器线圈的吸合动作和触点保持的不同时刻,通过驱动器选择不同电路,对+12V电源进行分压,降低了继电器的功耗。但额外增加了驱动器和分压电路,增加了成本和电源电路容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方案,提供一种空调继电器的双电源低功耗控制电路,采用双电源给继电器线圈分时切换供电,降低了电源电路容量和继电器的无用功耗;充分利用空调电路已有的+12V和+3.3V电源,进行分时切换,电路简单,具有高可靠性、低成本的特点。从而,降低了继电器在运行过程中的保持电流,降低无用功耗,提高继电器的可靠性;同时降低了电源电路容量和成本。
具体地,采用+12V电源和+3.3V电源两组电源,切换继电器的供电电源:启动时采用+12V电源供电,启动后采用+3.3V电源供电。解决了继电器线圈保持吸合时电流较大的问题,降低了无用功耗,即解决了空调继电器在运行过程中的无用功耗较高的问题,降低了继电器线圈保持吸合时的无用功耗,也提高了继电器的可靠性;也避免了在继电器线圈保持吸合时仍需较大电流供电,解决了空调继电器的电源电路容量大、成本高的问题。
这样,采用多组继电器的电源进行分时启动、切换供电电源的技术方法,降低了电源电路的容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下面结合图2至图5所示的例子,对本发明的方案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2为空调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空调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12V电源、继电器K5、二极管K4、三极管、电阻和负载。
图2中,继电器K5的线圈的一端接+12V电源,继电器K5的线圈的另一端接三极管的集电极。继电器K5的触点连接在负载的一端与交流电源的火线AC-L之间,负载的另一端连接交流电源的零线AC-N。二极管K4并联在继电器K5的线圈的一端与继电器K5的线圈的另一端之间。二极管K4的阴极接+12V电源。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的基极经电阻后连接至LOD-CTL端(即电路中负载控制信号对应的接口)。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当负载的启动信号开启时,LOD-CTL端输入高电平,三极管导通,继电器K5的线圈吸合动作;+12V电源一直供电,线圈保持吸合。
图3为双电源分时切换电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双电源分时切换电路,包括:+12V电源和+3.3V电源,电阻R7、电阻R10和电阻R12,三极管Q6和三极管Q9,以及二极管D31。POW-CTL1端(即电路中第一电源控制信号对应的接口),经电阻R7后连接至三极管Q6的基极,三极管Q6的集电极经电阻R10后连接至三极管Q9的基极。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12V电源。电阻R12连接在三极管Q9的基极与三极管Q9的发射极之间。三极管Q9的集电极接电源VCC1,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还连接至二极管D31的阴极,二极管D31的阳极接+3.3V电源。
相关方案中,是采用固定的+12V电源给继电器供电。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实现了+12V电源和+3.3V电源两组电源分时切换,在继电器的线圈启动吸合和继电器的线圈吸合保持(即继电器的触点保持吸合)两种状态下分别给继电器供电。利用二极管D31的单向导电性能,三极管Q9导通时二极管D31截止,VCC1输出+12V;三极管Q9截止时二极管D31导通,VCC1输出+3.3V。
如图3所示的双电源分时切换电路,利用空调电路已有的+12V电源和+3.3V电源对继电器线圈进行供电,控制信号POW-CTL1和三极管Q6、三极管Q9组成+12V电源通断控制电路,二极管D31控制+3.3V电源的导通和截止。当继电器线圈需要吸合动作时,控制+12V电源导通,且二极管D31截止,输出VCC1为+12V,确保继电器的线圈可靠吸合动作;继电器的线圈吸合后,+12V电源断开,二极管D31导通,输出VCC1为+3.3V,继电器的线圈以低电压保持吸合,降低电源容量和无用功耗。
双电源切换,空调+12V和+3.3V电源,通过三极管和主控的控制信号,切换接通继电器线圈。参见图3和图4所示的例子,空调开机,进入设定模式运行,压缩机、风机、四通阀、电加热器等负载根据主控设定程序分别启动运行。主控发出对应电源的控制信号,如第一电源的控制信号POW-CTL1、第二电源的控制信号POW-CTL2、......、第N电源的控制信号POW-CTLN;主控还发出对应负载的控制信号,如第一负载的控制信号LOD-CTL1、第二负载的控制信号LOD-CTL2、......、第N负载的控制信号LOD-CTLN,控制继电器的吸合和断开、以及开停负载,N为正整数。具体可以参见以下示例性说明。
第一负载(如负载1)的开停控制,包括:
步骤11、空调主控发出第一电源控制信号POW-CTL1、以及第一线圈吸合控制信号如第一负载的控制信号LOD-CTL1,其中第一负载的控制信号LOD-CTL1为持续信号,第一电源控制信号POW-CTL1为脉冲信号,且持续时间为T1(15ms≤T1≤20ms)。
步骤12、主控输出第一电源控制信号POW-CTL1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使三极管Q6和三极管Q9导通,+12V电源电路导通,二极管D31截止,电源输出VCC1为+12V。
步骤13、主控输出LOD-CTL1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使三极管Q11导通,继电器线圈在VCC1的+12V电源下吸合导通。启动第一负载。
步骤14、时间T1后,主控输出电源控制信号POW-CTL1为低电平,三极管Q6、三极管Q9关断,+12V电源电路断开,二极管D31导通,电源输出VCC1为+3.3V,维持继电器线圈吸合。
步骤15、第一负载运行达到主控设定要求,主控输出控制信号LOD-CTL1为低电平,使三极管Q11关断,第一负载停止运行。
第二负载(如负载2)的开停控制,包括:
步骤21、空调主控发出电源控制信号POW-CTL2和线圈吸合控制信号LOD-CTL2,其中POW-CTL2信号输出时间与POW-CTL1间隔时间T2(T2=30ms,T2>T1)。多继电器线圈分时动作,POW-CTL2信号输出时间与POW-CTL1间隔时间T2(T2=30ms,T2>T1)。
步骤22、其他控制逻辑同第一负载。
图4为双电源分时切换控制电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的例子,与图2所示的例子中继电器线圈的供电方式基本相同。图2是单个继电器控制,电源是固定的+12V电源。图4是多个继电器控制,电源VCC1可实现切换,如电源VCC1给继电器K6的线圈供电,电源VCC2给继电器K7的线圈供电,电源VCCN给继电器K9的线圈供电。
其中,二极管在继电器断开时工作,实现继电器线圈储能放电,能够保证继电器可靠性。
如图5所示,+3.3V电源可通过电源控制信号POW-ctl进行通断控制,原理和+12V相同,此时,继电器线圈的吸合和断开控制逻辑如下:
步骤31、主控输出POW-CTL1控制信号为高电平,输出POW-ctl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使三极管Q6、三极管Q9导通,Q4、Q7关断,+12V电源电路导通,电源输出VCC1为+12V。
步骤32、持续时间T1后,主控输出POW-ctl控制信号为高电平,输出POW-CTL1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使三极管Q4、Q7导通,Q6、三极管Q9关断,电源输出VCC1为+3.3V。实现继电器线圈电源的切换。
步骤33、第一负载运行达到主控设定要求,主控输出POW-ctl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三极管Q4、Q7关断,线圈电源VCC1为0,第一负载停止运行。
这样,针对空调领域,利用空调电路的+12V电源和+3.3V电源,通过主控的控制信号,进行双电源的分时切换,实现多线圈的分时启动和低电压下线圈保持吸合,降低了电源电路容量和线圈的无用功耗。
由于本实施例的空调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图1所示的装置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双电源给继电器线圈分时切换供电,在继电器线圈吸合时采用电压较大的第一供电电源进行供电,在继电器线圈保持吸合时采用电压较小的第二供电电源进行供电,降低了继电器在运行过程中的保持电流,降低了继电器线圈保持吸合时的无用功耗,也降低了电源电路容量和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空调的一种继电器的供电控制方法,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继电器的供电电源,包括:第一电源(如+12V电源)和第二电源(如+3.3V电源)。所述继电器的供电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10和步骤S120。
在步骤S110处,通过控制单元,在所述继电器需要启动的情况下,向开关单元发送电源控制信号。
在步骤S120处,通过开关单元,在接收到所述电源控制信号的情况下,接通第一电源,以使所述第一电源向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供电,使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启动吸合动作;并在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已吸合的情况下,关断所述第一电源并接通第二电源,以使所述第二电源向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供电,使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保持吸合的状态。
其中,所述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
由此,通过采用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构成双电源,给继电器线圈分时切换供电,降低了电源电路容量和继电器的无用功耗;充分利用空调电路已有的+12V和+3.3V电源,进行分时切换;降低了继电器在运行过程中的保持电流,降低无用功耗,提高继电器的可靠性;同时降低了电源电路容量和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控制信号,包括:脉冲信号。所述脉冲信号的宽度,为第一设定时长。也就是说,所述电源控制信号的持续时长为第一设定时长。
其中,所述开关单元,在接收到所述电源控制信号的情况下,接通所述第一电源,并在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已吸合的情况下,关断所述第一电源并接通所述第二电源,包括:所述开关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电源控制信号的情况下,接通所述第一电源,以使所述第一电源向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供电,使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启动吸合动作;并在所述电源控制信号的脉宽时间到达的情况下,或在接收到所述电源控制信号第一设定时长之后,关断所述第一电源并接通所述第二电源,以使所述第二电源向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供电,使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保持吸合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控制负载运行的过程,具体包括:通过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继电器所控制的负载需要启动的情况下,向所述负载发送负载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负载运行。所述负载控制信号为持续信号,即非脉冲信号,在负载不需要运行时停止发送负载控制信号。
具体地,双电源切换,空调+12V和+3.3V电源,通过三极管和主控的控制信号,切换接通继电器线圈。空调开机,进入设定模式运行,压缩机、风机、四通阀、电加热器等负载根据主控设定程序分别启动运行。主控发出对应电源的控制信号,如第一电源的控制信号POW-CTL1、第二电源的控制信号POW-CTL2、......、第N电源的控制信号POW-CTLN;主控还发出对应负载的控制信号,如第一负载的控制信号LOD-CTL1、第二负载的控制信号LOD-CTL2、......、第N负载的控制信号LOD-CTLN,控制继电器的吸合和断开、以及开停负载,N为正整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负载的数量为两个以上的情况下,所述开关单元的数量与所述负载的数量的设置方式,包括以下任一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所述开关单元的数量与所述负载的数量一致,一个所述开关单元,能够对与其对应的一个所述负载进行控制。
例如:第一负载(如负载1)的开停控制,包括:空调主控发出第一电源控制信号POW-CTL1、以及第一线圈吸合控制信号如第一负载的控制信号LOD-CTL1,其中第一负载的控制信号LOD-CTL1为持续信号,第一电源控制信号POW-CTL1为脉冲信号,且持续时间为T1(15ms≤T1≤20ms)。主控输出第一电源控制信号POW-CTL1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使三极管Q6和三极管Q9导通,+12V电源电路导通,二极管D31截止,电源输出VCC1为+12V。主控输出LOD-CTL1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使三极管Q11导通,继电器线圈在VCC1的+12V电源下吸合导通。启动第一负载。时间T1后,主控输出电源控制信号POW-CTL1为低电平,三极管Q6、三极管Q9关断,+12V电源电路断开,二极管D31导通,电源输出VCC1为+3.3V,维持继电器线圈吸合。第一负载运行达到主控设定要求,主控输出控制信号LOD-CTL1为低电平,使三极管Q11关断,第一负载停止运行。
第二种方式:所述开关单元的数量小于所述负载的数量,一个所述开关单元,对两个以上所述负载进行控制;通过设定负载的开通时序,控制不同负载分时接通。
例如:第二负载(如负载2)的开停控制,包括:空调主控发出电源控制信号POW-CTL2和线圈吸合控制信号LOD-CTL2,其中POW-CTL2信号输出时间与POW-CTL1间隔时间T2(T2=30ms,T2>T1)。多继电器线圈分时动作,POW-CTL2信号输出时间与POW-CTL1间隔时间T2(T2=30ms,T2>T1)。其他控制逻辑同第一负载。
由此,通过利用空调电路的+12V电源和+3.3V电源,通过主控的控制信号,进行双电源的分时切换,实现多线圈的分时启动和低电压下线圈保持吸合,降低了电源电路容量和线圈的无用功耗。
由于本实施例的方法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空调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双电源给继电器线圈分时切换供电,在继电器线圈吸合时采用电压较大的第一供电电源进行供电,在继电器线圈保持吸合时采用电压较小的第二供电电源进行供电,降低了继电器线圈保持吸合时的无用功耗,也提高了继电器的可靠性;也减小了空调继电器的电源电路容量,降低了成本。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继电器的供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的供电电源,包括: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所述继电器的供电控制装置,包括:开关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继电器需要启动的情况下,向所述开关单元发送电源控制信号;
所述开关单元,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电源控制信号的情况下,接通所述第一电源,以使所述第一电源向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供电,使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启动吸合动作;并在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已吸合的情况下,关断所述第一电源并接通所述第二电源,以使所述第二电源向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供电,使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保持吸合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的供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控制信号,包括:脉冲信号;所述脉冲信号的宽度,为第一设定时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继电器的供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模块、第二开关管模块和二极管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开关管模块,能够接收所述电源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开关管模块,经所述第二开关管模块后,接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二电源,经所述二极管模块后,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管模块;所述第二开关管模块与所述二极管模块的公共端,能够接通所述第一电源或所述第二电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的供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模块,包括:第一电阻模块和第一开关管;其中,
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第一端,能够接收所述电源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连接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管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的供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管模块,包括:第二电阻模块、第三电阻模块和第二开关管;其中,
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管模块;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还经所述第三电阻模块后接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连接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连接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管模块,且作为所述第二开关管模块与所述二极管模块的公共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的供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模块,包括: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阳极,接所述第二电源;所述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管模块,且作为所述第二开关管模块与所述二极管模块的公共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继电器的供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继电器所控制的负载需要启动的情况下,向所述负载发送负载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负载运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继电器的供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负载的数量为两个以上的情况下:
所述开关单元的数量与所述负载的数量一致,一个所述开关单元,能够对与其对应的一个所述负载进行控制;
或者,
所述开关单元的数量小于所述负载的数量,一个所述开关单元,对两个以上所述负载进行控制;通过设定负载的开通时序,控制不同负载分时接通。
9.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的供电控制装置。
10.一种继电器的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的供电电源,包括: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所述继电器的供电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控制单元,在所述继电器需要启动的情况下,向开关单元发送电源控制信号;
通过开关单元,在接收到所述电源控制信号的情况下,接通第一电源,以使所述第一电源向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供电,使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启动吸合动作;并在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已吸合的情况下,关断所述第一电源并接通第二电源,以使所述第二电源向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供电,使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保持吸合的状态;
其中,所述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继电器的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控制信号,包括:脉冲信号;所述脉冲信号的宽度,为第一设定时长。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继电器的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继电器所控制的负载需要启动的情况下,向所述负载发送负载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负载运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继电器的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负载的数量为两个以上的情况下:
所述开关单元的数量与所述负载的数量一致,一个所述开关单元,能够对与其对应的一个所述负载进行控制;
或者,
所述开关单元的数量小于所述负载的数量,一个所述开关单元,对两个以上所述负载进行控制;通过设定负载的开通时序,控制不同负载分时接通。
CN202110065596.3A 2021-01-18 2021-01-18 一种继电器的供电控制装置、方法和空调 Pending CN1129087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65596.3A CN112908777A (zh) 2021-01-18 2021-01-18 一种继电器的供电控制装置、方法和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65596.3A CN112908777A (zh) 2021-01-18 2021-01-18 一种继电器的供电控制装置、方法和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08777A true CN112908777A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14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65596.3A Pending CN112908777A (zh) 2021-01-18 2021-01-18 一种继电器的供电控制装置、方法和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0877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67461A (zh) * 2021-09-27 2021-12-31 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耗控制系统和安防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79590Y (zh) * 2005-03-12 2006-05-10 佛山市顺德区松本电工实业有限公司 低能耗继电器驱动电路
CN202363364U (zh) * 2011-12-14 2012-08-01 广州三晶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继电器降额装置
CN103594288A (zh) * 2012-08-17 2014-02-19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继电器驱动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203910678U (zh) * 2014-05-12 2014-10-29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继电器驱动电路
CN205248192U (zh) * 2015-12-25 2016-05-18 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低功耗继电器驱动电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79590Y (zh) * 2005-03-12 2006-05-10 佛山市顺德区松本电工实业有限公司 低能耗继电器驱动电路
CN202363364U (zh) * 2011-12-14 2012-08-01 广州三晶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继电器降额装置
CN103594288A (zh) * 2012-08-17 2014-02-19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继电器驱动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203910678U (zh) * 2014-05-12 2014-10-29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继电器驱动电路
CN205248192U (zh) * 2015-12-25 2016-05-18 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低功耗继电器驱动电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67461A (zh) * 2021-09-27 2021-12-31 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耗控制系统和安防系统
CN113867461B (zh) * 2021-09-27 2023-01-24 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耗控制系统和安防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39166B2 (en) Low-power consumption standby circuit device,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for air conditioner
CN101859625B (zh) 交流启动直流通电保持的电磁致动装置
CN105135594B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待机控制系统和空调
CN109559934B (zh) 继电器驱动电路和空调器
CN109686616B (zh) 继电器驱动电路和空调器
CN112908777A (zh) 一种继电器的供电控制装置、方法和空调
CN217562478U (zh) 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及储能电源
CN101089497B (zh)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0571099B (zh) 多继电器控制方法、控制电路及空调器
CN108202697B (zh) 雨刮控制系统、雨刮器及车辆
CN111412630B (zh) 一种通讯接口控制电路及空调机组
WO2022077974A1 (zh) 电路系统、电路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器及存储介质
CN214536732U (zh) 控制装置、空调控制器及空调器
CN107946139B (zh) 车辆的继电器控制系统和方法及车辆
CN211792102U (zh) 一种利用继电器放电的放电电路及电磁炉
CN212010855U (zh) 一种用于继电器中的励磁线圈的发热抑制电路
CN217545915U (zh) 电机驱动电路及空调器
CN107190467B (zh) 一种基于串激电机的洗衣机控制电路及方法
CN219267551U (zh) 继电器控制电路、继电器控制系统及电子设备
CN210724604U (zh) 基于小包继电器应用一拖二天窗控制器的电路
CN117207739A (zh) 驻车空调的待机控制装置、驻车空调及其待机控制方法
CN112236836B (zh) 控制继电器低功耗电路及方法
CN112833520B (zh) 控制装置、空调控制器、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20410487U (zh) 一种车辆配电装置及车辆
CN216308147U (zh) 用于智能家居的空调控制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