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06217B - 整车电磁辐射仿真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整车电磁辐射仿真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06217B
CN112906217B CN202110178184.0A CN202110178184A CN112906217B CN 112906217 B CN112906217 B CN 112906217B CN 202110178184 A CN202110178184 A CN 202110178184A CN 112906217 B CN112906217 B CN 1129062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model
automobile
axis
inten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781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06217A (zh
Inventor
王亮
李世征
王堃
刘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Future Network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Future Network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Zhishi Wangli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Future Network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Zhishi Wangli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Qingdao Future Network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7818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062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06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062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062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062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5Vehicle, aircraft or watercraft desig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整车电磁辐射仿真模型及其建立方法,所述仿真模型包括:整车三维空间结构模型、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电磁辐射模型;所述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电磁辐射模型为基于零部件实物EMC测试结果建立;其在基于零部件EMC测试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车身结构对电磁辐射的阻尼作用建立了整车电磁辐射半实物仿真模型,能够计算整车电磁辐射强度,为汽车设计初期对整车的电磁辐射进行有效的计算和电磁兼容性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节约了设计成本,提高了研发效率。

Description

整车电磁辐射仿真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电磁辐射技术领域,涉及整车电磁辐射仿真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20世纪以来,汽车电子技术飞速发展,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程度越来越高,电力电子设备在汽车各系统中的应用急剧增长,汽车内部空间的电磁环境复杂程度、辐射强度也随之增高,相应的汽车对驾乘人员人体的电磁辐射也日益严重。电磁辐射作用到人体会引起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当电磁辐射强度超过一定数值,就可能引起人体的器官、组织所在的电磁场发生紊乱,进而引起人体的不适,甚至对器官、组织造成损坏。相关研究已经证明,电磁辐射与人的神经性疾病、心血管及人体器官功能异常存在非常高的关联度。
为了保证驾乘人员安全的乘坐环境,汽车研发生产的车型对人体产生的电磁辐射必须严格符合国际和国家标准中对人体所在电磁环境强度的限值要求。但是,在现在的汽车研发生产中,汽车研发机构和制造商仍是通过后验式设计方法对汽车的电磁兼容性进行设计改进,即在制造出样车后进行实车MEC测试的实验的方法来改进汽车的电磁兼容性,这种后验式设计方法发现存在着很大的问题:(1)设计已经成型,再次整改可能需要对整个电气系统作出调整;(2)如果采用增加电磁屏蔽结构的方法可能会对整车的结构造成影响;(3)在汽车设计制造环节中会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的浪费。为减少浪费,节约成本,提高研发效率,整车的电磁兼容性应该在汽车设计初期对整车的电磁辐射进行有效的计算和电磁兼容性分析。然而,目前还没有成熟完整的方法可以完成在汽车设计初期对整车的电磁辐射进行有效的计算和电磁兼容性分析,本发明提出的整车电磁辐射半实物仿真模型及建立方法可以对整车的电磁辐射进行建模计算,可以完成在汽车设计初期对整车的电磁辐射进行有效的计算和电磁兼容性分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整车电磁辐射仿真模型及其建立方法,用于克服汽车研发制造中无法在汽车设计初期对整车的电磁辐射进行有效的计算和电磁兼容性分析等问题。
本发明一方面提出整车电磁辐射仿真模型,包括:整车三维空间结构模型、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电磁辐射模型;所述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电磁辐射模型为基于零部件实物EMC测试结果建立,整车电磁辐射半实物仿真模型数学表达式为式(1)、式(2)和式(3):
Figure BDA0002941386970000021
Figure BDA0002941386970000022
Figure BDA0002941386970000023
式(1)、式(2)和式(3)中,V为整车电气系统四维电磁辐射强度,SVi为在整车坐标系中零部件i的电磁辐射强度,Si为零部件i四维电磁辐射强度,R为整车主要结构件对电磁辐射的三维电磁阻尼作用,γv为车身结构的电阻率,Hv为与形状相关的电阻系数,rλ为与电磁辐射波形波长相关的电阻系数;式(1)、式(2)和式(3)中,S为零部件四维电磁辐射强度,Sxt为点在x轴分量上,t时刻零部件的电磁辐射强度,Syt为点在y轴分量上,t时刻零部件的电磁辐射强度,Szt为点在z轴分量上,t时刻零部件的电磁辐射强度,(xV,yV,zV)为整车空间三维结构坐标集合;Sxt0为零部件x轴方向标准距离的辐射强度,
Figure BDA0002941386970000024
为零部件x轴正方向标准距离的辐射强度,
Figure BDA0002941386970000031
为零部件x轴负方向标准距离的辐射强度,Syt0为零部件y轴方向标准距离的辐射强度,
Figure BDA0002941386970000032
为零部件y轴正方向标准距离的辐射强度,
Figure BDA0002941386970000033
为零部件y轴负方向标准距离的辐射强度,Szt0为零部件z轴方向标准距离的辐射强度,
Figure BDA0002941386970000034
为零部件z轴正方向标准距离的辐射强度,Szt0-为零部件z轴负方向标准距离的辐射强度,TS为电磁辐射传递函数。A0为零部件EMC测试对应方向的表面积,λ为零部件电磁辐射波形波长,L为辐射计算点与零部件坐标原点距离。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本发明一个方面所述的整车电磁辐射仿真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S10),获取整车结构参数;
步骤二(S20),获取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线束的结构及安装参数;
步骤三(S30),建立包含汽车电子零部件的整车三维空间结构模型,根据整车结构参数和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线束的结构及安装参数建立整车的三维空间结构模型;
步骤四(S40),对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进行EMC测试;
步骤五(S50),建立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电磁辐射模型,根据电子零部件EMC测试结果建立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电磁辐射模型;
步骤六(S60),计算整车主要结构件对电磁辐射的阻尼作用;
步骤七(S70),将整车三维空间结构模型、关键电子零部件电磁辐射模型、整车主要结构件对电磁辐射的阻尼作用进行耦合;
步骤八(S80),建立整车电磁辐射半实物仿真模型,通过将整车三维空间结构模型、关键电子零部件电磁辐射模型、整车主要结构件对电磁辐射的阻尼作用进行耦合获得整车电磁辐射仿真模型。
在以上方案中优选的是,步骤一(S10)中,所述获取的整车参数包括:车身的长度、宽度、高度,轴距基本尺寸和车身形状尺寸,底盘结构尺寸,车内空间形状尺寸。
还可以优选的是,步骤二(S20)中,所述关键电子零部件具体指具有电磁辐射能力的汽车电子零部件。
还可以优选的是,步骤二(S20)中,所述结构及安装尺寸包括电子零部件形状尺寸、安装位置、安装方向等尺寸。
还可以优选的是,步骤三(S30)中,根据整车结构参数和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线束的结构及安装参数建立整车的三维空间结构模型时,获得整车三维空间结构模型坐标集合。
还可以优选的是,步骤三(S30)中,获得整车三维空间结构模型坐标集合,如式(4):
L=(xV,yV,zV) (4)
还可以优选的是,步骤四(S40)中,所述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包括具有电磁辐射的汽车电子零部件。
还可以优选的是,步骤四(S40)中,所述零部件EMC测试内容包括:被测件待机状态下、被测件至少两个预设工作负荷状态下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的电磁辐射强度。
还可以优选的是,步骤四(S40)中,所述零部件EMC测试内容包括:被测件待机状态下、被测件25%、50%、75%、满载工作负荷状态下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的电磁辐射强度。
还可以优选的是,步骤四(S40)中,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上的测试是在该方向的正前、正前偏左预设角度、正前偏右预设角度三个角度上选取距离被测件预设距离的三个测试位置。
还可以优选的是,步骤四(S40)中,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上的测试是在该方向的正前、正前偏左45度、正前偏右45度三个角度上选取距离被测件预设距离的三个测试位置。
还可以优选的是,步骤四(S40)中,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上的测试是在该方向的正前、正前偏左45度、正前偏右45度三个角度上选取距离被测件1米的三个测试位置。
还可以优选的是,步骤四(S40)中,所述的测试为在被测件每个状态、每个测试方向、每个测试位置组合的情况下持续预设测试时间。
还可以优选的是,步骤四(S40)中,所述的测试为在被测件每个状态、每个测试方向、每个测试位置组合的情况下持续测试时间为60秒,最终同方向三个测试位置测试结果取算数均方根作为该方向标准距离的辐射强度。
还可以优选的是,步骤五(S50)中,所述电子零部件电磁辐射模型为零部件四维电磁辐射模型包括:建立零部件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的空间三维电磁辐射模型、加入时间维度建立零部件四维电磁辐射模型。
还可以优选的是,步骤五(S50)中,所述的零部件空间三维电磁辐射模型中是将零部件几何中心作为原点,前向过原点方向为x轴正方向,右向过原点方向为y轴正方向,垂直于x,y轴所在平面向上且过原点的方向为z轴正方向。
还可以优选的是,步骤五(S50)中,所述的零部件四维电磁辐射模型数学表达式为式(5)、式(6)和式(7):
Figure BDA0002941386970000051
Figure BDA0002941386970000052
Figure BDA0002941386970000053
还可以优选的是,步骤六(S60)中,所述整车主要结构件对电磁辐射的阻尼作用是以整车前端中点作为坐标系原点,前向过原点方向为x轴正方向,右向过原点方向为y轴正方向,垂直于x,y轴所在平面向上且过原点的方向为z轴正方向。
还可以优选的是,步骤六(S60)中,整车主要结构件对电磁辐射的阻尼作用数学表达式为式(8):
R=γvHvrλ (8)
还可以优选的是,步骤七(S70)中,耦合方式主要是对整车三维空间结构模型、关键电子零部件电磁辐射模型、整车主要结构件对电磁辐射的阻尼作用模型进行坐标变换。
还可以优选的是,步骤八(S80)中,整车电磁辐射仿真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式(9)、式(10)和式(11):
Figure BDA0002941386970000061
本发明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整车电磁辐射仿真模型及其建立方法,用于克服汽车研发制造中存在无法在汽车设计初期对整车的电磁辐射进行有效的计算和电磁兼容性分析等不足,在基于零部件EMC(电磁兼容)测试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车身结构对电磁辐射的阻尼作用建立了整车电磁辐射半实物仿真模型,能够计算整车电磁辐射强度,为汽车设计初期对整车的电磁辐射进行有效的计算和电磁兼容性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节约了设计成本,提高了研发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整车电磁辐射仿真模型的建立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整车电磁辐射仿真模型,包括:整车三维空间结构模型、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电磁辐射模型;所述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电磁辐射模型为基于零部件实物EMC测试结果建立,整车电磁辐射半实物仿真模型数学表达式为式(1)、式(2)和式(3):
Figure BDA0002941386970000071
Figure BDA0002941386970000072
Figure BDA0002941386970000073
式(1)、式(2)和式(3)中,V为整车电气系统四维电磁辐射强度,SVi为在整车坐标系中零部件i的电磁辐射强度,Si为零部件i四维电磁辐射强度,R为整车主要结构件对电磁辐射的三维电磁阻尼作用,γv为车身结构的电阻率,Hv为与形状相关的电阻系数,rλ为与电磁辐射波形波长相关的电阻系数;式(1)、式(2)和式(3)中,S为零部件四维电磁辐射强度,Sxt为点在x轴分量上,t时刻零部件的电磁辐射强度,Syt为点在y轴分量上,t时刻零部件的电磁辐射强度,Szt为点在z轴分量上,t时刻零部件的电磁辐射强度,(xV,yV,zV)为整车空间三维结构坐标集合;Sxt0为零部件x轴方向标准距离的辐射强度,
Figure BDA0002941386970000081
为零部件x轴正方向标准距离的辐射强度,
Figure BDA0002941386970000082
为零部件x轴负方向标准距离的辐射强度,Syt0为零部件y轴方向标准距离的辐射强度,
Figure BDA0002941386970000083
为零部件y轴正方向标准距离的辐射强度,
Figure BDA0002941386970000084
为零部件y轴负方向标准距离的辐射强度,Szt0为零部件z轴方向标准距离的辐射强度,
Figure BDA0002941386970000085
为零部件z轴正方向标准距离的辐射强度,
Figure BDA0002941386970000086
为零部件z轴负方向标准距离的辐射强度,TS为电磁辐射传递函数。A0为零部件EMC测试对应方向的表面积,λ为零部件电磁辐射波形波长,L为辐射计算点与零部件坐标原点距离。
实施例2
如图1,实施例1所述的整车电磁辐射仿真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S10),获取整车结构参数,所述获取的整车参数包括:车身长、宽、高,轴距基本尺寸和车身形状尺寸,底盘结构尺寸,车内空间形状尺寸;
步骤二(S20),获取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线束的结构及安装参数,所述关键电子零部件具体指具有电磁辐射能力的汽车电子零部件,所述结构及安装尺寸包括电子零部件形状尺寸、安装位置、安装方向等尺寸;
步骤三(S30),建立包含汽车电子零部件的整车三维空间结构模型,根据整车结构参数和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线束的结构及安装参数建立整车的三维空间结构模型,整车三维空间结构模型坐标集合如式(4):
L=(xV,yV,zV) (4)
步骤四(S40),对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进行EMC测试,所述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包括具有电磁辐射的汽车电子零部件,所述零部件EMC测试内容包括:被测件待机状态下、被测件25%、50%、75%、满载工作负荷状态下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的电磁辐射强度,所述每个方向上的测试是在该方向的正前、正前偏左45度、正前偏右45度三个角度上选取距离被测件1米的三个测试位置,所述的测试为在被测件每个状态、每个测试方向、每个测试位置组合的情况下持续测试时间为60秒,最终同方向三个测试位置测试结果取算数均方根作为该方向标准距离的辐射强度;
步骤五(S50),建立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电磁辐射模型,根据电子零部件EMC测试结果建立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电磁辐射模型,所述电子零部件电磁辐射模型为零部件四维电磁辐射模型包括:建立零部件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的空间三维电磁辐射模型、加入时间维度建立零部件四维电磁辐射模型;所述的零部件空间三维电磁辐射模型中是将零部件几何中心作为原点,前向过原点方向为x轴正方向,右向过原点方向为y轴正方向,垂直于x,y轴所在平面向上且过原点的方向为z轴正方向,所述的零部件四维电磁辐射模型数学表达式为式(5)、式(6)和式(7):
Figure BDA0002941386970000091
Figure BDA0002941386970000092
Figure BDA0002941386970000093
步骤六(S60),计算整车主要结构件对电磁辐射的阻尼作用,所述整车主要结构件对电磁辐射的阻尼作用是以整车前端中点作为坐标系原点,前向过原点方向为x轴正方向,右向过原点方向为y轴正方向,垂直于x,y轴所在平面向上且过原点的方向为z轴正方向;整车主要结构件对电磁辐射的阻尼作用数学表达式为式(8):
R=γvHvrλ (8)
步骤七(S70),将整车三维空间结构模型、关键电子零部件电磁辐射模型、整车主要结构件对电磁辐射的阻尼作用进行耦合,耦合方式主要是对整车三维空间结构模型、关键电子零部件电磁辐射模型、整车主要结构件对电磁辐射的阻尼作用模型进行坐标变换;
步骤八(S80),建立整车电磁辐射半实物仿真模型,通过将整车三维空间结构模型、关键电子零部件电磁辐射模型、整车主要结构件对电磁辐射的阻尼作用进行耦合获得整车电磁辐射半实物仿真模型,其数学表达式为式式(9)、式(10)和式(11):
Figure BDA0002941386970000101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4)

1.整车电磁辐射仿真模型的建立方法,所述整车电磁辐射仿真模型包括:整车三维空间结构模型、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电磁辐射模型;所述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电磁辐射模型为基于零部件实物EMC测试结果建立,整车电磁辐射半实物仿真模型数学表达式为式(1)、式(2)和式(3):
Figure FDA0003758197060000011
Figure FDA0003758197060000012
Figure FDA0003758197060000013
式(1)、式(2)和式(3)中,V为整车电气系统四维电磁辐射强度,SVi为在整车坐标系中零部件i的电磁辐射强度,Si为零部件i四维电磁辐射强度,R为整车主要结构件对电磁辐射的三维电磁阻尼作用,γv为车身结构的电阻率,Hv为与形状相关的电阻系数,rλ为与电磁辐射波形波长相关的电阻系数;式(1)、式(2)和式(3)中,S为零部件四维电磁辐射强度,Sxt为点在x轴分量上,t时刻零部件的电磁辐射强度,Syt为点在y轴分量上,t时刻零部件的电磁辐射强度,Szt为点在z轴分量上,t时刻零部件的电磁辐射强度,(xV,yV,zV)为整车空间三维结构坐标集合;Sxt0为零部件x轴方向标准距离的辐射强度,Sxt0+为零部件x轴正方向标准距离的辐射强度,Sxt0-为零部件x轴负方向标准距离的辐射强度,Syt0为零部件y轴方向标准距离的辐射强度,Syt0+为零部件y轴正方向标准距离的辐射强度,Syt0-为零部件y轴负方向标准距离的辐射强度,Szt0为零部件z轴方向标准距离的辐射强度,Szt0+为零部件z轴正方向标准距离的辐射强度,Szt0-为零部件z轴负方向标准距离的辐射强度,TS为电磁辐射传递函数,A0为零部件EMC测试对应方向的表面积,λ为零部件电磁辐射波形波长,L为辐射计算点与零部件坐标原点距离;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S10),获取整车结构参数;
步骤二(S20),获取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线束的结构及安装参数;
步骤三(S30),建立包含汽车电子零部件的整车三维空间结构模型,根据整车结构参数和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线束的结构及安装参数建立整车的三维空间结构模型;
步骤四(S40),对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进行EMC测试;
步骤五(S50),建立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电磁辐射模型,根据电子零部件EMC测试结果建立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电磁辐射模型;
步骤六(S60),计算整车主要结构件对电磁辐射的阻尼作用;
步骤七(S70),将整车三维空间结构模型、关键电子零部件电磁辐射模型、整车主要结构件对电磁辐射的阻尼作用进行耦合;
步骤八(S80),建立整车电磁辐射半实物仿真模型,通过将整车三维空间结构模型、关键电子零部件电磁辐射模型、整车主要结构件对电磁辐射的阻尼作用进行耦合获得整车电磁辐射仿真模型;
步骤四(S40)中,所述零部件EMC测试内容包括:被测件待机状态下、被测件至少两个预设工作负荷状态下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的电磁辐射强度;
步骤四(S40)中,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上的测试是在该方向的正前、正前偏左预设角度、正前偏右预设角度三个角度上选取距离被测件预设距离的三个测试位置;
步骤四(S40)中,所述的测试为在被测件每个状态、每个测试方向、每个测试位置组合的情况下持续预设测试时间;
步骤五(S50)中,所述电子零部件电磁辐射模型为零部件四维电磁辐射模型包括:建立零部件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的空间三维电磁辐射模型、加入时间维度建立零部件四维电磁辐射模型;
步骤五(S50)中,所述的零部件空间三维电磁辐射模型中是将零部件几何中心作为原点,前向过原点方向为x轴正方向,右向过原点方向为y轴正方向,垂直于x,y轴所在平面向上且过原点的方向为z轴正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电磁辐射仿真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S30)中,根据整车结构参数和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线束的结构及安装参数建立整车的三维空间结构模型时,获得整车三维空间结构模型坐标集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电磁辐射仿真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S60)中,所述整车主要结构件对电磁辐射的阻尼作用是以整车前端中点作为坐标系原点,前向过原点方向为x轴正方向,右向过原点方向为y轴正方向,垂直于x,y轴所在平面向上且过原点的方向为z轴正方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电磁辐射仿真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七(S70)中,耦合方式主要是对整车三维空间结构模型、关键电子零部件电磁辐射模型、整车主要结构件对电磁辐射的阻尼作用模型进行坐标变换。
CN202110178184.0A 2021-02-08 2021-02-08 整车电磁辐射仿真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Active CN1129062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8184.0A CN112906217B (zh) 2021-02-08 2021-02-08 整车电磁辐射仿真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8184.0A CN112906217B (zh) 2021-02-08 2021-02-08 整车电磁辐射仿真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06217A CN112906217A (zh) 2021-06-04
CN112906217B true CN112906217B (zh) 2022-10-14

Family

ID=76123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78184.0A Active CN112906217B (zh) 2021-02-08 2021-02-08 整车电磁辐射仿真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062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29056B (zh) * 2023-03-29 2023-10-24 深蓝汽车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整车辐射仿真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4741A (zh) * 2015-09-28 2016-01-06 河南理工大学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电磁辐射测试规划方法
CN107966616A (zh) * 2016-10-19 2018-04-27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车体三维模型的电动车电磁场发射强度测试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4741A (zh) * 2015-09-28 2016-01-06 河南理工大学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电磁辐射测试规划方法
CN107966616A (zh) * 2016-10-19 2018-04-27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车体三维模型的电动车电磁场发射强度测试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电动汽车驱动中直流母线部分电磁辐射仿真;陈国强等;《机械设计与制造》;20180908(第09期);全文 *
轿车点火系统电磁辐射仿真分析;高印寒等;《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0315(第02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06217A (zh) 2021-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86732B (zh) 一种整车对人体电磁辐射的计算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906217B (zh) 整车电磁辐射仿真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CN112149223B (zh) 一种车辆电磁环境仿真方法
CN108520133A (zh) 汽车蓄电池安装支架强度分析方法
CN115062502A (zh) 一种电动车高压系统辐射发射建模仿真及预测方法
CN109960877B (zh) 汽车电池包支架强度的分析方法及系统
CN203798525U (zh) 反映人体颈部力学特性的碰撞假人颈部结构
CN112613120B (zh) 汽车前副车架轻量化优化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16029056B (zh) 一种整车辐射仿真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169068A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磁辐射的仿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408164A (zh) 板簧强度分析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209895538U (zh) 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底盘的一体化教学实训系统
CN112557711A (zh) 电动乘用车高压系统总成电磁兼容测试台架及测试方法
CN116644622A (zh) 汽车地板设计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92798A (zh) 一种汽车整车车内电磁场强分布建模仿真及预测方法
CN113704866A (zh) 基于频率响应的保险杠系统强度分析方法
Ankarson et al. FDTD-simulation of the electrical environment for vehicles by using CAD-data
Jobava et al. Application of adaptive scheme for the method of moments in automotive EMC problems
CN115270331A (zh) 减震器支座设计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896708B (zh) 一种车架质量属性量化方法及系统
CN116661428B (zh) 一种整车性能参数测试方法及系统
CN219038382U (zh) Hil实时仿真测试台架
CN217213506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的便携式故障模拟测试系统
Bogdanov et al. Scheme of improving accuracy of MoM solutions based on analysing boundary conditions performance
Han et al. NVH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trimmed body based on noise transfer fun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1

Address after: 8th and 9th floors of 5G Building, No.1 Changcheng South Road, Chengyang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6000 yuan

Patentee after: Qingdao future network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00 No.1 Loushan Road, Licang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JILIN University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future network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Zhishi wangli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