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05116B - 一种包括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包括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05116B
CN112905116B CN202110183754.5A CN202110183754A CN112905116B CN 112905116 B CN112905116 B CN 112905116B CN 202110183754 A CN202110183754 A CN 202110183754A CN 112905116 B CN112905116 B CN 1129051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shell
component
memory
gu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837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05116A (zh
Inventor
王一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aoyun Network Information Servic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aoyun Network Information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aoyun Network Information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aoyun Network Information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8375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051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05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05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05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051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29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34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by changing the state or mode of one or mor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29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35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by changing the path, e.g. traffic rerouting, path reconfigu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3Monitoring storage devices or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58Controller construction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73Single storage device
    • G06F3/0679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e.g. flash memory, one time programmable memory [OT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检测第二外壳滑动方向,判断第二外壳是向第一接口滑动还是向第二接口滑动,然后判断第第一卡接切换开关还是第二卡接切换开关发生拨动操作;步骤S2,设定主接口、从接口、主设备、从设备以及存储器连接的初始状态;步骤S3,将主接口连接的设备设置为主设备,从接口连接的设备设置为从设备,步骤S4,读取从设备、主设备的输入设备的状态,进行智能存储器连接设备判断,控制存储器进行数据存储。

Description

一种包括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存储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包括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存储器普遍应用于生活中,用于进行数据存储和数据的转移等,如常见的U盘,作为常见的数据存储器件,普遍只有一个USB接口,用于连接一台电脑上,随着手机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能够连接手机的存储器,设置一个USB接口和一个type C接口,通过在存储器两端设置两个接口,方便在手机和电脑之间实现数据转移,如专利申请CN2013102959704公开了双接口闪存装置,通过设置两个接口并设置滑动托盘,能够实现两个接口的同时,防止两个连接器同时连接,设置了滑动托盘,导致两个接口上无法实现两个接口同时连接,并且由于两个接口是固定连接,两个接口的间距固定且较短,也无法实现两个接口同时连接;如专利申请CN201210379794公开了一种具有双USB接口的电子设备,能够实现同时修改数据,节省时间,但是其不能够对数据存储时进行自动智能分析以确定存储结果。然后,在日常生活中,有可能会面对需要在两台设备之间频繁进行数据交换,如一台笔记本和一台台式电脑上,台式电脑由于涉密等原因不能连接外网时,就存在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之间需要通过存储器进行数据的频繁传输,然后使用现有技术的存储器,就会出现需要频繁拔插存储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括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法,包括:第一接口、第一卡接切换开关、第二接口、第二卡接切换开关,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设置在第一外壳两端,第一外壳能够在第二外壳内部滑动,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均能够与所述第一外壳拆分,且不可同时拆分,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检测第二外壳滑动方向,判断第二外壳是向第一接口滑动还是向第二接口滑动,然后判断第第一卡接切换开关还是第二卡接切换开关发生拨动操作;
步骤S2,当第二外壳是向第一接口滑动且所述第一卡接切换开关发生拨动操作时,将第一接口设置为主接口,第二接口为从接口,设置第一接口和所述存储器的初始状态为导通状态,第二接口和所述存储器的初始为断开状态;当第二外壳是向第二接口滑动且所述第二卡接切换开关发生拨动操作时,将第二接口设置为主接口,第一接口设置为从接口,设置第二接口和所述存储器的初始状态为导通状态,第一接口和所述存储器的初始为断开状态;
步骤S3,将主接口连接的设备设置为主设备,从接口连接的设备设置为从设备,
步骤S4,读取从设备上第二输入设备的状态,判断从设备上的第二输入设备的状态是否发生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读取主设备上的第一输入设备是否仍然处于输入状态,如果是,则保存当前的连接状态,即存储器连接主设备状态,如果否,则控制器控制开关模块切换到导通所述从接口和所述存储器,即切换到存储器连接从设备状态。
所述的包括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法,所述第一输入设备和所述第二输入设备均包括:键盘和鼠标;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检测连接从设备上的鼠标的光标是否移动,如果移动,则控制存储器自动保存主设备当前正在操作的文件,判断鼠标是否发生左键点击,如果发生左键点击,则表示发生改变,或者检测连接从设备上的键盘是否存在输入信息,如果存在,则表示发生改变;
判断主设备的鼠标是否仍然在移动或点击,或者键盘是否仍然在输入,如果存在移动、点击或输入,则表示结果为是;
控制开关模块切换为第二接口连接所述存储器,并同时关闭主设备正在操作的保存到存储器中的文件,并将保存到存储器中的文件自动在从设备中打开,并对之前的文件版本进行更新替换。
所述的包括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法,所述步骤S4之后还包括:读取主设备上第一输入设备的状态,判断主设备上的第一输入设备的状态是否发生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控制器读取从设备上的第二输入设备是否仍然处于输入状态,如果是,则保存当前的连接状态,即存储器连接从设备状态,如果否,则控制切换到导通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存储器,即切换到存储器连接主设备状态。
所述的包括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法,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控制第一接口与第一外壳分离或第二接口与第一外壳分离,以便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方便分别连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具体包括:
滑动第二外壳向第一接口方向移动,使得第二外壳在第一接口方向移动到末端后,使第一卡接切换开关的第一动端与第一凹槽在一条直线上,然后拨动所述第一卡接切换开关使第一动端进入所述第一凹槽中,且带动第二动端移动,第一接口与第一外壳分离;
或滑动第二外壳向第二接口方向移动,以使第二外壳在所述第二接口方向移动到末端后使得第二凹槽与第一外壳上的第二卡接切换开关位置在一条直线上,拨动所述第二卡接切换开关的第三动端进入第二凹槽中,且带动第四动端移动,第二接口与第一外壳分离;
当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外壳分离后,沿着第一部件中的第一导轨支撑结构和第二导轨支撑结构滑动所述第一接口,使所述第一接口滑动到第一部件的末端,挤压第一导轨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导轨支撑结构中的弹性突起以使得弹性突起向下按压,通过所述弹性突起向下按压,带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连接块向上移动,所述连接块向上移动解除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锁定连接,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分离;
当所述第二接口和第一外壳分离时,第一外壳检测到所述第二接口离开所述第一外壳时,移动所述第二接口沿着第二外壳的第三部件的上表面的滑轨滑动到末端,所述末端设置有凹槽,向下按压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底座部件进入到所述凹槽中,此时,底座上的触点由于进入凹槽与凹槽中的第二导线的第二连接触点匹配连接,实现第二接口通过第三部件中的第二导线与第一外壳中元器件进行连接;并挤压位于所述凹槽侧边的连杆的一端向下移动,所述连杆的一端在挤压状态下驱动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向上移动,以使得卡接口的卡扣松开,此时第三部件与第二部件可实现分离;
判断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是否连接外部设备,当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连接外部设备时,通过第一指示器件指示第一接口连接外部设备,通过第二指示器件指示第二接口连接外部设备。
所述的包括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法,所述第二外壳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通过所述第一卡接切换开关的控制进行实现分离,所述第三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通过所述第二卡接切换开关的控制进行实现分离;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均包括平板结构和与所述平板结构垂直的导轨支撑结构,所述第三部件仅包括平板结构,所述导轨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导轨支撑结构和第二导轨支撑结构,所述第一导轨支撑结构和第二导轨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平板结构的两侧,所述第一导轨支撑结构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导轨支撑结构上设置有第二凹槽,设定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一外壳连接成直线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距离小于第一卡接切换开关和第二卡接切换开关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距离;所述第一接口包括第一接口部件、第一底座部件,所述第一接口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底座部件的一端,所述第一底座部件上与所述第一外壳可拆卸的第一卡扣部件,通过与所述第二动端配合进行卡扣和分离,所述第一底座部件的两侧壁均设置可沿着所述第一导轨支撑结构、第二导轨支撑结构滑动的导轨,所述第一卡扣部件为直角梯形结构,在所述直角梯形结构的斜边上设置有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动端,当第二动端从所述凹陷结构中移出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外体分离,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外壳分离后,可沿着所述第二外壳的第一部件滑动,当第一接口滑动到第一部件的末端时,触发第一部件侧壁轨道中的感测器件,以使得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分离,并同时使得第一接口与第一部件中的第一导线连接,所述第一导线与第一外壳中的元器件连接;所述第二接口包括第二接口部件、第二底座部件,所述第二接口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底座部件的一端,所述第二底座部件上与所述第一外壳可拆卸的第二卡扣部件,通过与所述第四动端配合进行卡扣和分离,所述第二底座部件的底部设置可沿着第三部件滑动的滑轨,所述第三部件包括设置内部的可弯折的第二导线、上表面的滑轨、第一端的第三凹槽、第二端的第二卡扣部件以及第三凹槽中的驱动所述第二卡扣部件的连杆,当第二接口从所述第三部件的第二端滑动到第一端的第三凹槽中时,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底座部件进入到所述第三凹槽中,挤压所述连杆,所述连杆在挤压状态下驱动所述第二卡扣部件的卡扣松开,所述第三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分离,同时,此时第二底座部件的触点与设置内部的可弯折的第二导线的第二连接触点连接。
所述的包括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法,所述第二底座部件包括两侧壁上的凸块,所述凸块嵌入所述第一导轨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导轨支撑结构的导轨中,所述第一导轨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导轨支撑结构靠近所述第一接口的末端包括弹性突起,当所述两侧壁上的凸块滑动到所述第一导轨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导轨支撑结构的末端时,挤压所述弹性突起以使得弹性突起向下按压,通过所述弹性突起向下按压,带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连接块向上移动,所述连接块向上移动解除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锁定连接,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分离;所述弹性突起上部为三角形结构,在三角形的至少一侧边上设置第一导线的连接触点,在所述第二底座部件向下挤压所述弹性突起时,通过所述第一导线的连接触点连接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一导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支撑结构或所述第二导轨支撑结构中。
本发明提出一种包括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法,通过分时控制两个接口分别从第一外壳分离,能够实现存储器同时双向连接两台设备,能够按照需求设定连接存储器的主设备和从设备,通过主设备和从设备的自动设定,并配合主设备和从设备的设定进行数据存储有序自动切换,提高数据存储的多样性,同时避免了存储器在两台设备之间频繁拔插,作为本发明的改进点之一,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距离小于第一卡接切换开关和第二卡接切换开关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距离,以控制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同时只能实现其中一个接口与第一外壳分离,能够在实现两个接口同时连接两台设备的同时,同一时间只有一个接口可以分离控制,既能够实现接口的分离,又能够防止同时分类带来的不稳定,通过上述按照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从第一外壳分离的方式,设定连接存储器的主设备和从设备,通过主设备和从设备的自动设定,并配合主设备和从设备的设定进行数据存储有序自动切换;作为本发明的改进点之一是,设置两个接口均可跟第一外壳分离,实现存储器同时连接两台设备,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距离小于第一卡接切换开关和第二卡接切换开关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距离,实现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同时段只能实现单个接口与第一外壳分离,提高存储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作为本发明的又一改进之处是,通过第二外壳的第一部件、第三部件与第二部件配合,实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分时段的与第一外壳分离控制。第一接口与第一外壳分离后,能够控制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分离,并同时通过第一导线实现第一接口与存储器连接,第二接口与第一外壳分离后,能够控制第三部件与第二部件分离,并同时通过第二导线实现第二接口与存储器连接,第一接口通过弹性突起控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分离,且通过弹性突起实现第一接口与第一导线的连接,避免第一接口长期与第一导线连接导致触点的损耗,第二接口能够在于第一外壳分离后,沿着第二外壳的第三部件进行滑动到末端的凹槽中,通过凹槽中的连杆实现第三部件与第一部件的分离,并且同时通过第三部件中的连接线能够实现第二接口与第一外壳的再次连接,通过设置在第三部件中的第二导线的弯折和拉伸,并配合第二接口,实现两台设备的同时连接一个存储器,且分时进行数据存储和读取,数据存储和读取进行智能识别输入设备的状态进行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包括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外壳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图1为本发明包括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示意图。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括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法,包括:第一接口、第一卡接切换开关、第二接口、第二卡接切换开关,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设置在第一外壳两端,第一外壳能够在第二外壳内部滑动,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均能够与所述第一外壳拆分,且不可同时拆分,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检测第二外壳滑动方向,判断第二外壳是向第一接口滑动还是向第二接口滑动,然后判断第第一卡接切换开关还是第二卡接切换开关发生拨动操作;
步骤S2,当第二外壳是向第一接口滑动且所述第一卡接切换开关发生拨动操作时,将第一接口设置为主接口,第二接口为从接口,设置第一接口和所述存储器的初始状态为导通状态,第二接口和所述存储器的初始为断开状态;当第二外壳是向第二接口滑动且所述第二卡接切换开关发生拨动操作时,将第二接口设置为主接口,第一接口设置为从接口,设置第二接口和所述存储器的初始状态为导通状态,第一接口和所述存储器的初始为断开状态;
步骤S3,将主接口连接的设备设置为主设备,从接口连接的设备设置为从设备,
步骤S4,读取从设备上第二输入设备的状态,判断从设备上的第二输入设备的状态是否发生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读取主设备上的第一输入设备是否仍然处于输入状态,如果是,则保存当前的连接状态,即存储器连接主设备状态,如果否,则控制器控制开关模块切换到导通所述从接口和所述存储器,即切换到存储器连接从设备状态。
所述的包括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法,所述第一输入设备和所述第二输入设备均包括:键盘和鼠标;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检测连接从设备上的鼠标的光标是否移动,如果移动,则控制存储器自动保存主设备当前正在操作的文件,判断鼠标是否发生左键点击,如果发生左键点击,则表示发生改变,或者检测连接从设备上的键盘是否存在输入信息,如果存在,则表示发生改变;
判断主设备的鼠标是否仍然在移动或点击,或者键盘是否仍然在输入,如果存在移动、点击或输入,则表示结果为是;
控制开关模块切换为第二接口连接所述存储器,并同时关闭主设备正在操作的保存到存储器中的文件,并将保存到存储器中的文件自动在从设备中打开,并对之前的文件版本进行更新替换。
所述的包括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法,所述步骤S4之后还包括:读取主设备上第一输入设备的状态,判断主设备上的第一输入设备的状态是否发生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控制器读取从设备上的第二输入设备是否仍然处于输入状态,如果是,则保存当前的连接状态,即存储器连接从设备状态,如果否,则控制切换到导通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存储器,即切换到存储器连接主设备状态。
所述的包括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法,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控制第一接口与第一外壳分离或第二接口与第一外壳分离,以便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方便分别连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具体包括:
滑动第二外壳向第一接口方向移动,使得第二外壳在第一接口方向移动到末端后,使第一卡接切换开关的第一动端与第一凹槽在一条直线上,然后拨动所述第一卡接切换开关使第一动端进入所述第一凹槽中,且带动第二动端移动,第一接口与第一外壳分离;
或滑动第二外壳向第二接口方向移动,以使第二外壳在所述第二接口方向移动到末端后使得第二凹槽与第一外壳上的第二卡接切换开关位置在一条直线上,拨动所述第二卡接切换开关的第三动端进入第二凹槽中,且带动第四动端移动,第二接口与第一外壳分离;
当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外壳分离后,沿着第一部件中的第一导轨支撑结构和第二导轨支撑结构滑动所述第一接口,使所述第一接口滑动到第一部件的末端,挤压第一导轨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导轨支撑结构中的弹性突起以使得弹性突起向下按压,通过所述弹性突起向下按压,带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连接块向上移动,所述连接块向上移动解除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锁定连接,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分离;
当所述第二接口和第一外壳分离时,第一外壳检测到所述第二接口离开所述第一外壳时,移动所述第二接口沿着第二外壳的第三部件的上表面的滑轨滑动到末端,所述末端设置有凹槽,向下按压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底座部件进入到所述凹槽中,此时,底座上的触点由于进入凹槽与凹槽中的第二导线的第二连接触点匹配连接,实现第二接口通过第三部件中的第二导线与第一外壳中元器件进行连接;并挤压位于所述凹槽侧边的连杆的一端向下移动,所述连杆的一端在挤压状态下驱动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向上移动,以使得卡接口的卡扣松开,此时第三部件与第二部件可实现分离;
判断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是否连接外部设备,当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连接外部设备时,通过第一指示器件指示第一接口连接外部设备,通过第二指示器件指示第二接口连接外部设备。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示意图。包括第一接口101、第一卡扣部件102、第一外壳103、第二外壳104、第二动端105、第一卡接切换开关106、第一动端107、第一凹槽108、第二导轨支撑结构109、第一指示器件110、第二接口201、第三部件的第一端的凹槽202、导轨203、第二卡扣部件204、第四动端205、第三动端206、第二凹槽207、第二卡接切换开关208、第一导轨支撑结构209、第二指示器件210;第一方向1;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外壳的俯视示意图。包括第一方向1、第一导线的第一连接触点2、弹性突起3、第一导线4、第一导线的第二连接触点5、第二导线的第二连接触点6、滑轨7、第三部件8、第一导线9、第二导线的第一连接触点10、连杆11、第一部件12、第二部件13。
存储器是用于进行数据存储的存储器,如闪存存储器,存储介质,第一接口优选为USB连接器,第二接口优选为type-C接口,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也可互换,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均为可弯折设置在第二部件中,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所述存储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中。
所述的包括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法,所述第二外壳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通过所述第一卡接切换开关的控制进行实现分离,所述第三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通过所述第二卡接切换开关的控制进行实现分离;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均包括平板结构和与所述平板结构垂直的导轨支撑结构,所述第三部件仅包括平板结构,所述导轨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导轨支撑结构和第二导轨支撑结构,所述第一导轨支撑结构和第二导轨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平板结构的两侧,所述第一导轨支撑结构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导轨支撑结构上设置有第二凹槽,设定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一外壳连接成直线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距离小于第一卡接切换开关和第二卡接切换开关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距离;所述第一接口包括第一接口部件、第一底座部件,所述第一接口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底座部件的一端,所述第一底座部件上与所述第一外壳可拆卸的第一卡扣部件,通过与所述第二动端配合进行卡扣和分离,所述第一底座部件的两侧壁均设置可沿着所述第一导轨支撑结构、第二导轨支撑结构滑动的导轨,所述第一卡扣部件为直角梯形结构,在所述直角梯形结构的斜边上设置有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动端,当第二动端从所述凹陷结构中移出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外体分离,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外壳分离后,可沿着所述第二外壳的第一部件滑动,当第一接口滑动到第一部件的末端时,触发第一部件侧壁轨道中的感测器件,以使得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分离,并同时使得第一接口与第一部件中的第一导线连接,所述第一导线与第一外壳中的元器件连接;所述第二接口包括第二接口部件、第二底座部件,所述第二接口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底座部件的一端,所述第二底座部件上与所述第一外壳可拆卸的第二卡扣部件,通过与所述第四动端配合进行卡扣和分离,所述第二底座部件的底部设置可沿着第三部件滑动的滑轨,所述第三部件包括设置内部的可弯折的第二导线、上表面的滑轨、第一端的第三凹槽、第二端的第二卡扣部件以及第三凹槽中的驱动所述第二卡扣部件的连杆,当第二接口从所述第三部件的第二端滑动到第一端的第三凹槽中时,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底座部件进入到所述第三凹槽中,挤压所述连杆,所述连杆在挤压状态下驱动所述第二卡扣部件的卡扣松开,所述第三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分离,同时,此时第二底座部件的触点与设置内部的可弯折的第二导线的第二连接触点连接。
所述的包括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法,所述第二底座部件包括两侧壁上的凸块,所述凸块嵌入所述第一导轨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导轨支撑结构的导轨中,所述第一导轨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导轨支撑结构靠近所述第一接口的末端包括弹性突起,当所述两侧壁上的凸块滑动到所述第一导轨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导轨支撑结构的末端时,挤压所述弹性突起以使得弹性突起向下按压,通过所述弹性突起向下按压,带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连接块向上移动,所述连接块向上移动解除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锁定连接,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分离;所述弹性突起上部为三角形结构,在三角形的至少一侧边上设置第一导线的连接触点,在所述第二底座部件向下挤压所述弹性突起时,通过所述第一导线的连接触点连接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一导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支撑结构或所述第二导轨支撑结构中。
本发明提出一种包括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法,通过分时控制两个接口分别从第一外壳分离,能够实现存储器同时双向连接两台设备,能够按照需求设定连接存储器的主设备和从设备,通过主设备和从设备的自动设定,并配合主设备和从设备的设定进行数据存储有序自动切换,提高数据存储的多样性,同时避免了存储器在两台设备之间频繁拔插,作为本发明的改进点之一,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距离小于第一卡接切换开关和第二卡接切换开关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距离,以控制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同时只能实现其中一个接口与第一外壳分离,能够在实现两个接口同时连接两台设备的同时,同一时间只有一个接口可以分离控制,既能够实现接口的分离,又能够防止同时分类带来的不稳定,通过上述按照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从第一外壳分离的方式,设定连接存储器的主设备和从设备,通过主设备和从设备的自动设定,并配合主设备和从设备的设定进行数据存储有序自动切换;作为本发明的改进点之一是,设置两个接口均可跟第一外壳分离,实现存储器同时连接两台设备,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距离小于第一卡接切换开关和第二卡接切换开关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距离,实现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同时段只能实现单个接口与第一外壳分离,提高存储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作为本发明的又一改进之处是,通过第二外壳的第一部件、第三部件与第二部件配合,实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分时段的与第一外壳分离控制。第一接口与第一外壳分离后,能够控制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分离,并同时通过第一导线实现第一接口与存储器连接,第二接口与第一外壳分离后,能够控制第三部件与第二部件分离,并同时通过第二导线实现第二接口与存储器连接,第一接口通过弹性突起控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分离,且通过弹性突起实现第一接口与第一导线的连接,避免第一接口长期与第一导线连接导致触点的损耗,第二接口能够在于第一外壳分离后,沿着第二外壳的第三部件进行滑动到末端的凹槽中,通过凹槽中的连杆实现第三部件与第一部件的分离,并且同时通过第三部件中的连接线能够实现第二接口与第一外壳的再次连接,通过设置在第三部件中的第二导线的弯折和拉伸,并配合第二接口,实现两台设备的同时连接一个存储器,且分时进行数据存储和读取,数据存储和读取进行智能识别输入设备的状态进行切换。
本发明在未拨动第一卡接切换开关或第二卡接切换开关时,只能一个接口连接外部设备,当拨动第一卡接切换开关或第二卡接切换开关时,对应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能够与第一外壳分离,实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同时连接两台外部设备。外部设备的访问程序通过存储器内部的控制器进行有序控制。如控制同一时间只允许一台外部设备访问存储器。这样既能够减少存储器的拔插,又能够提高存储器的稳定。

Claims (6)

1.一种包括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口、第一卡接切换开关、第二接口、第二卡接切换开关,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设置在第一外壳两端,第一外壳能够在第二外壳内部滑动,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均能够与所述第一外壳拆分,且不可同时拆分,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检测第二外壳滑动方向,判断第二外壳是向第一接口滑动还是向第二接口滑动,然后判断第一卡接切换开关还是第二卡接切换开关发生拨动操作;
步骤S2,当第二外壳是向第一接口滑动且所述第一卡接切换开关发生拨动操作时,将第一接口设置为主接口,第二接口为从接口,设置第一接口和所述存储器的初始状态为导通状态,第二接口和所述存储器的初始为断开状态;当第二外壳是向第二接口滑动且所述第二卡接切换开关发生拨动操作时,将第二接口设置为主接口,第一接口设置为从接口,设置第二接口和所述存储器的初始状态为导通状态,第一接口和所述存储器的初始为断开状态;
步骤S3,将主接口连接的设备设置为主设备,从接口连接的设备设置为从设备,
步骤S4,读取从设备上第二输入设备的状态,判断从设备上的第二输入设备的状态是否发生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读取主设备上的第一输入设备是否仍然处于输入状态,如果是,则保存当前的连接状态,即存储器连接主设备状态,如果否,则控制器控制开关模块切换到导通所述从接口和所述存储器,即切换到存储器连接从设备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括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设备和所述第二输入设备均包括:键盘和鼠标;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检测连接从设备上的鼠标的光标是否移动,如果移动,则控制存储器自动保存主设备当前正在操作的文件,判断鼠标是否发生左键点击,如果发生左键点击,则表示发生改变,或者检测连接从设备上的键盘是否存在输入信息,如果存在,则表示发生改变;
判断主设备的鼠标是否仍然在移动或点击,或者键盘是否仍然在输入,如果存在移动、点击或输入,则表示结果为是;
控制开关模块切换为第二接口连接所述存储器,并同时关闭主设备正在操作的保存到存储器中的文件,并将保存到存储器中的文件自动在从设备中打开,并对之前的文件版本进行更新替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括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之后还包括:读取主设备上第一输入设备的状态,判断主设备上的第一输入设备的状态是否发生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控制器读取从设备上的第二输入设备是否仍然处于输入状态,如果是,则保存当前的连接状态,即存储器连接从设备状态,如果否,则控制切换到导通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存储器,即切换到存储器连接主设备状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括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控制第一接口与第一外壳分离或第二接口与第一外壳分离,以便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方便分别连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具体包括:
滑动第二外壳向第一接口方向移动,使得第二外壳在第一接口方向移动到末端后,使第一卡接切换开关的第一动端与第一凹槽在一条直线上,然后拨动所述第一卡接切换开关使第一动端进入所述第一凹槽中,且带动第二动端移动,第一接口与第一外壳分离;
或滑动第二外壳向第二接口方向移动,以使第二外壳在所述第二接口方向移动到末端后使得第二凹槽与第一外壳上的第二卡接切换开关位置在一条直线上,拨动所述第二卡接切换开关的第三动端进入第二凹槽中,且带动第四动端移动,第二接口与第一外壳分离;
当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外壳分离后,沿着第一部件中的第一导轨支撑结构和第二导轨支撑结构滑动所述第一接口,使所述第一接口滑动到第一部件的末端,挤压第一导轨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导轨支撑结构中的弹性突起以使得弹性突起向下按压,通过所述弹性突起向下按压,带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连接块向上移动,所述连接块向上移动解除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锁定连接,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分离;
当所述第二接口和第一外壳分离时,第一外壳检测到所述第二接口离开所述第一外壳时,移动所述第二接口沿着第二外壳的第三部件的上表面的滑轨滑动到末端,所述末端设置有凹槽,向下按压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底座部件进入到所述凹槽中,此时,底座上的触点由于进入凹槽与凹槽中的第二导线的第二连接触点匹配连接,实现第二接口通过第三部件中的第二导线与第一外壳中元器件进行连接;并挤压位于所述凹槽侧边的连杆的一端向下移动,所述连杆的一端在挤压状态下驱动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向上移动,以使得卡接口的卡扣松开,此时第三部件与第二部件可实现分离;
判断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是否连接外部设备,当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连接外部设备时,通过第一指示器件指示第一接口连接外部设备,通过第二指示器件指示第二接口连接外部设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括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通过所述第一卡接切换开关的控制进行实现分离,所述第三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通过所述第二卡接切换开关的控制进行实现分离;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均包括平板结构和与所述平板结构垂直的导轨支撑结构,所述第三部件仅包括平板结构,所述导轨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导轨支撑结构和第二导轨支撑结构,所述第一导轨支撑结构和第二导轨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平板结构的两侧,所述第一导轨支撑结构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导轨支撑结构上设置有第二凹槽,设定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一外壳连接成直线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距离小于第一卡接切换开关和第二卡接切换开关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距离;所述第一接口包括第一接口部件、第一底座部件,所述第一接口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底座部件的一端,所述第一底座部件上与所述第一外壳可拆卸的第一卡扣部件,通过与所述第二动端配合进行卡扣和分离,所述第一底座部件的两侧壁均设置可沿着所述第一导轨支撑结构、第二导轨支撑结构滑动的导轨,所述第一卡扣部件为直角梯形结构,在所述直角梯形结构的斜边上设置有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动端,当第二动端从所述凹陷结构中移出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外壳 分离,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外壳分离后,可沿着所述第二外壳的第一部件滑动,当第一接口滑动到第一部件的末端时,触发第一部件侧壁轨道中的感测器件,以使得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分离,并同时使得第一接口与第一部件中的第一导线连接,所述第一导线与第一外壳中的元器件连接;所述第二接口包括第二接口部件、第二底座部件,所述第二接口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底座部件的一端,所述第二底座部件上与所述第一外壳可拆卸的第二卡扣部件,通过与所述第四动端配合进行卡扣和分离,所述第二底座部件的底部设置可沿着第三部件滑动的滑轨,所述第三部件包括设置内部的可弯折的第二导线、上表面的滑轨、第一端的第三凹槽、第二端的第二卡扣部件以及第三凹槽中的驱动所述第二卡扣部件的连杆,当第二接口从所述第三部件的第二端滑动到第一端的第三凹槽中时,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底座部件进入到所述第三凹槽中,挤压所述连杆,所述连杆在挤压状态下驱动所述第二卡扣部件的卡扣松开,所述第三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分离,同时,此时第二底座部件的触点与设置内部的可弯折的第二导线的第二连接触点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括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座部件包括两侧壁上的凸块,所述凸块嵌入所述第一导轨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导轨支撑结构的导轨中,所述第一导轨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导轨支撑结构靠近所述第一接口的末端包括弹性突起,当所述两侧壁上的凸块滑动到所述第一导轨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导轨支撑结构的末端时,挤压所述弹性突起以使得弹性突起向下按压,通过所述弹性突起向下按压,带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连接块向上移动,所述连接块向上移动解除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锁定连接,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分离;所述弹性突起上部为三角形结构,在三角形的至少一侧边上设置第一导线的连接触点,在所述第二底座部件向下挤压所述弹性突起时,通过所述第一导线的连接触点连接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一导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支撑结构或所述第二导轨支撑结构中。
CN202110183754.5A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包括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法 Active CN1129051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3754.5A CN112905116B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包括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3754.5A CN112905116B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包括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05116A CN112905116A (zh) 2021-06-04
CN112905116B true CN112905116B (zh) 2021-10-22

Family

ID=76123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83754.5A Active CN112905116B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包括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0511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76419B1 (en) * 2003-02-13 2004-01-13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ortable storing device with universal serial bus
CN104167648A (zh) * 2014-08-13 2014-11-26 李浪天 一种可切换数据连接器
CN105700981A (zh) * 2014-11-28 2016-06-22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测试用u盘
CN108170623A (zh) * 2017-12-29 2018-06-15 深圳市九洲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usb切换电路及切换系统
CN207976908U (zh) * 2018-03-05 2018-10-16 张彪 一种双向滑动式u盘壳体
CN208298227U (zh) * 2018-05-29 2018-12-28 苏州普福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滑动式和取帽盖后不掉落帽盖的双接口u盘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69451B (zh) * 2012-08-22 2015-01-11 Sheng Hsin Liao 可伸縮變化的usb連接裝置及可伸縮變化的連接裝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76419B1 (en) * 2003-02-13 2004-01-13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ortable storing device with universal serial bus
CN104167648A (zh) * 2014-08-13 2014-11-26 李浪天 一种可切换数据连接器
CN105700981A (zh) * 2014-11-28 2016-06-22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测试用u盘
CN108170623A (zh) * 2017-12-29 2018-06-15 深圳市九洲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usb切换电路及切换系统
CN207976908U (zh) * 2018-03-05 2018-10-16 张彪 一种双向滑动式u盘壳体
CN208298227U (zh) * 2018-05-29 2018-12-28 苏州普福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滑动式和取帽盖后不掉落帽盖的双接口u盘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05116A (zh) 2021-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4364B (zh) 半导体芯片切换结构
US6056573A (en) IC card connector
US20080257955A1 (en) Nonvolatile Memory Card Adaptable to Plural Specifications
US20090137137A1 (en) Portable memory device supporting a plurality of interfaces
CN103329364A (zh) 插入检测用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
US20070115259A1 (en) Receiving structure for receiver of wireless mouse
US20020137378A1 (en) Card connector unit provided with first accomodating position and second accomodating position
CN112905116B (zh) 一种包括可双向拆分接口的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法
CN101777110A (zh) 具备电子卡功能的读卡机及其插卡侦测方法
CN112905115A (zh) 一种存储器的可双向拆分的智能连接接口及其控制方法
CN112905117A (zh) 一种具有双接口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法
CN112952486A (zh) 一种多模式的连接接口及其控制方法
CN112993702A (zh) 一种智能双向存储器的连接接口及其控制方法
CN101094464A (zh) 利用手机管理u盘中文件的装置及方法
CN212517594U (zh) 一种用于pcb板端io接口usb连接器
CN210628681U (zh) 一种防水型充电及数据传输转换接头装置
CN207475883U (zh) 音频和usb测试工装及具有其的测试设备
CN214957576U (zh) 一种带卡接的连接器
CN205509139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17903588U (zh) 一种不易松动的数据连接线
CN219833096U (zh) 一种pcb板对线材连接器
CN219845342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109768433B (zh) 一种推拉式插头插座
CN217182570U (zh) 接口转接装置
CN103389957A (zh) 一种多接口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30

Address after: Room l227x, 1f, No. 179, Maotai Road, Changning District, Shanghai 200050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Baoyun Network Information Ser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11 No.20 Shanghai Road, Shibei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jiuri Software Technology Service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