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04741A - 一种双驱龙门桁架系统的高精度同步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驱龙门桁架系统的高精度同步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04741A CN112904741A CN202110048907.5A CN202110048907A CN112904741A CN 112904741 A CN112904741 A CN 112904741A CN 202110048907 A CN202110048907 A CN 202110048907A CN 112904741 A CN112904741 A CN 1129047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uble
- drive gantry
- sliding load
- gantry truss
- cont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6880 cross-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381 potential energ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94 computer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92 rational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7/00—Systems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of said systems
- G05B17/02—Systems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of said systems electric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驱龙门机床同步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双驱龙门桁架系统的高精度同步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针对双驱龙门机床同步控制已有技术,将从系统建模和同步控制方法两个方面说明。在系统建模方面,现有文献CHU B,KIM S,HONG D,et al.Optimal cross-coupledsynchronizing control of dual-drive gantry system for a SMD assembly machine[J].JSME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4,47(3):939–945.将双驱运动系统等效为一阶惯性环节,未考虑双驱系统的机械耦合关系。文献李玉霞,赵万华,程瑶,等.动梁式龙门机床的双驱同步控制系统建模[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2,46(4):119–124.基于动力学分析建立龙门机床双驱间的机械耦合模型,但忽略了滑块运动对两端等效负载的影响。在同步控制方法方面,朱国昕,郭庆鼎.双直线电机伺服系统动态同步进给的鲁棒H∞控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5,27(5):510–513.采用次优方法设计交叉耦合控制器,减小了轮廓误差,但是未考虑因滑块移动带来的参数不确定性和时变干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驱龙门桁架系统的高精度同步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带大质量滑动负载的工况下,能够克服大时变摩擦力给控制系统带来的干扰,满足双驱龙门桁架高精度同步控制的应用要求。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驱龙门桁架系统的高精度同步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驱龙门桁架系统的高精度同步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带大质量滑动负载双驱龙门桁架的动力学模型;
设计H∞交叉耦合同步控制结构;
根据实际应用工况,设计交叉耦合控制器Ch;
优选的,所述建立带大质量滑动负载双驱龙门桁架的动力学模型包括:
基于拉格朗日方程的建模
拉格朗日方程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方程形式为:
其中,L为拉格朗日函数,定义为系统动能T和势能V之差,即L=T-V,ψi是系统的自由度;Ri为系统的广义力或力矩,在双驱龙门桁架系统中,ψi=x,θ,y,Ri=Fx,Fθ,Fy;
在双驱龙门桁架系统中,系统的总动能T分别为横梁的平动动能、大质量滑动负载的平动动能和横梁及大质量滑动负载组合体的转动动能,具体表达式为:
在双驱龙门桁架系统中,系统的广义力Fx,Fy及广义力矩Fθ为:
其中,Fi、fi分别为电机驱动力和摩擦力,i=1,2,3分别表示沿方向x1、x2和y;
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
将式(2)、(3)代入式(1),建立双驱龙门桁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简化动力学模型
当大质量滑动负载的质量m2与横梁的质量m1相近时,大质量滑动负载的位置y对横梁两端所受摩擦力f1(y)和f2(y)有较大影响,为准确描述横梁两端摩擦力的变化,建立包含大质量滑动负载位置y的摩擦力模型:
x、θ与x1、x2存在以下关系:
由式(9)、(10)和(11)建立双驱龙门桁架简化后的动力学模型为:
其中,
优选的,所述设计H∞交叉耦合同步控制结构包括:
其中,r为预设控制指令,x1和x2分别为横梁两端的位移,e为横梁两端的位置差,r0为由交叉耦合控制器Ch得到的补偿量,r1和r2分别为横梁两端驱动力的参考量;横梁两端的驱动力F1和F2分别为:
优选的,所述根据实际应用工况,设计交叉耦合控制器Ch包括:
交叉耦合控制器Ch采用比例-微分控制(PD)方式,具体形式为:
其中,kp和kd分别为比例项和微分项的系数。
将基于混合灵敏度问题转换成标准H∞控制问题
系统P(s)从输入r到输出z=[z1 z3]T的传递函数为:
其中,S=(I+PK)-1为系统的灵敏度;T=PK(I+PK)-1为系统的补灵敏度;
标准H∞控制问题状态空间实现为:
其中,r和u为标准H∞控制系统G(s)的输入,z=[z1 z3]T和e为标准H∞控制系统的输出,x为状态变量;A,B1,B2,C1,D11,D12,C2,D21和D22为各项的系数;
同时,得到:
由此可得系统输出量z1和z3对应的广义对象G1(s)和G2(s)的表达式为:
根据标准H∞控制问题,从系统输入r到z=[z1 z3]T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Tzr(G,K)=G11+G12K(I-G22K)-1G21 (23),
将式(21)和(22)代入式(23)中,可得闭环传递函数Tzr(s)为:
Tzr(G,K)=[W1S W3T]T (24),
为保证系统的性能和鲁棒稳定性,系统的灵敏度S(s)和补灵敏度T(s)必须满足如下关系式:
‖Tzr(G,K)‖∞≤λ (26),
其中,λ为给定的正数;
基于DGKF算法,解算H∞控制器K
根据DGKF算法可知,H∞控制器具有如下形式:
其中X∞和Y∞分别满足如下Riccati方程: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双驱龙门桁架系统的高精度同步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模块M1:建立带大质量滑动负载双驱龙门桁架的动力学模型;
模块M2:设计H∞交叉耦合同步控制结构;
模块M3:根据实际应用工况,设计交叉耦合控制器Ch;
优选的,所述模块M1包括:
基于拉格朗日方程的建模
拉格朗日方程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方程形式为:
其中,L为拉格朗日函数,定义为系统动能T和势能V之差,即L=T-V,ψi是系统的自由度;Ri为系统的广义力或力矩,在双驱龙门桁架系统中,ψi=x,θ,y,Ri=Fx,Fθ,Fy;
在双驱龙门桁架系统中,系统的总动能T分别为横梁的平动动能、大质量滑动负载的平动动能和横梁及大质量滑动负载组合体的转动动能,具体表达式为:
在双驱龙门桁架系统中,系统的广义力Fx,Fy及广义力矩Fθ为:
其中,Fi、fi分别为电机驱动力和摩擦力,i=1,2,3分别表示沿方向x1、x2和y;
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
将式(2)、(3)代入式(1),建立双驱龙门桁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简化动力学模型
当大质量滑动负载的质量m2与横梁的质量m1相近时,大质量滑动负载的位置y对横梁两端所受摩擦力f1(y)和f2(y)有较大影响,为准确描述横梁两端摩擦力的变化,建立包含大质量滑动负载位置y的摩擦力模型:
x、θ与x1、x2存在以下关系:
由式(9)、(10)和(11)建立双驱龙门桁架简化后的动力学模型为:
其中,
优选的,所述模块M2包括:
其中,r为预设控制指令,x1和x2分别为横梁两端的位移,e为横梁两端的位置差,r0为由交叉耦合控制器Ch得到的补偿量,r1和r2分别为横梁两端驱动力的参考量;横梁两端的驱动力F1和F2分别为:
优选的,所述模块M3包括:
交叉耦合控制器Ch采用比例-微分控制(PD)方式,具体形式为:
其中,kp和kd分别为比例项和微分项的系数。
优选的,所述模块M4包括:
将基于混合灵敏度问题转换成标准H∞控制问题
系统P(s)从输入r到输出z=[z1 z3]T的传递函数为:
其中,S=(I+PK)-1为系统的灵敏度;T=PK(I+PK)-1为系统的补灵敏度;
标准H∞控制问题状态空间实现为:
其中,r和u为标准H∞控制系统G(s)的输入,z=[z1 z3]T和e为标准H∞控制系统的输出,x为状态变量;A,B1,B2,C1,D11,D12,C2,D21和D22为各项的系数;
同时,得到:
由此可得系统输出量z1和z3对应的广义对象G1(s)和G2(s)的表达式为:
根据标准H∞控制问题,从系统输入r到z=[z1 z3]T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Tzr(G,K)=G11+G12K(I-G22K)-1G21 (23),
将式(21)和(22)代入式(23)中,可得闭环传递函数Tzr(s)为:
Tzr(G,K)=[W1S W3T]T (24),
为保证系统的性能和鲁棒稳定性,系统的灵敏度S(s)和补灵敏度T(s)必须满足如下关系式:
‖Tzr(G,K)‖∞≤λ (26),
其中,λ为给定的正数;
基于DGKF算法,解算H∞控制器K
根据DGKF算法可知,H∞控制器具有如下形式:
其中X∞和Y∞分别满足如下Riccati方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在带大质量滑动负载的工况下,能够克服大时变摩擦力给控制系统带来的干扰,满足双驱龙门桁架高精度同步控制的应用要求。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流程图;
图2为双驱龙门桁架平面简化模型;
图3为H∞交叉耦合同步控制原理框图;
图4为混合灵敏度问题;
图5为混合灵敏度问题转换为H∞标准问题;
图6为X轴跟踪误差和同步误差(200mm/s);
图7为X轴跟踪误差和同步误差(1000mm/s)。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驱龙门桁架系统的高精度同步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大致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建立带大质量滑动负载双驱龙门桁架的动力学模型;第二步,设计H∞交叉耦合同步控制结构;第三步,根据实际应用工况,设计交叉耦合控制器Ch;第四步,基于混合灵敏度问题,设计H∞控制器,并根据双驱龙门桁架系统,设计控制器和
首先,建立带大质量滑动负载双驱龙门桁架的动力学模型,带大质量滑动负载双驱龙门桁架主要由2条平行导轨(X1轴和X2轴)、横梁m1和大质量滑动负载m2构成,如图2所示。横梁由平行导轨上的2台直线电机驱动,大质量滑动负载在横梁上往复移动。横梁和大质量滑动负载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2条平行导轨之间的距离为L。当2台直线电机驱动不同步时,横梁将产生微小转动,转动支点为点A,微小转动角为θ,点o为横梁的中心点,大质量滑动负载距离点o的位移记为y,横梁两端的位移分别记为x1和x2,横梁中心点o的位移记为x。
双驱龙门桁架动力学模型建模过程主要分为3个小步骤,分别为基于拉格朗日方程的建模、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和简化动力学模型。
基于拉格朗日方程的建模
拉格朗日方程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方程形式为:
其中,L为拉格朗日函数,定义为系统动能T和势能V之差,即L=T-V,由于双驱龙门桁架系统为刚体,且各部件均处于同一平面内,因此势能不变,令势能V=0,则L=T,ψi是系统的自由度;Ri为系统的广义力或力矩,在双驱龙门桁架系统中,ψi=x,θ,y,Ri=Fx,Fθ,Fy;
在双驱龙门桁架系统中,系统的总动能T由3部分组成,分别为横梁的平动动能、大质量滑动负载的平动动能和横梁及大质量滑动负载组合体的转动动能,具体表达式为:
在双驱龙门桁架系统中,系统的广义力Fx,Fy及广义力矩Fθ为:
其中,Fi、fi分别为电机驱动力和摩擦力,i=1,2,3分别表示沿方向x1、x2和y;
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
将式(2)、(3)代入式(1),建立双驱龙门桁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简化动力学模型
在双驱龙门桁架中,为实现横梁两端的同步控制,取系统动力学模型式(4)中关于x和θ的两项,(对应横梁两端的位移x1和x2)。由于系统机械结构的限制,横梁的微小转动角θ<<0.01rad,并且科式向心力可以忽略不计,即假设:sinθ≈0、cosθ≈1和 根据假设,式(4)中关于x和θ的两项可以重写为:
当大质量滑动负载的质量m2与横梁的质量m1时,大质量滑动负载的位置y对横梁两端所受摩擦力f1(y)和f2(y)有较大影响,为准确描述横梁两端摩擦力的变化,建立包含大质量滑动负载位置y的摩擦力模型:
参照图2可知,x、θ与x1、x2存在以下关系:
由式(9)、(10)和(11)建立双驱龙门桁架简化后的动力学模型为:
其中,
设计H∞交叉耦合同步控制结构。为了达到同步控制双驱龙门桁架的目的,设计的控制结构图如图3所示,该同步控制结构主要由3部分组成,分别为:1、由式(12)构造的动力学模型,如图3中虚线框所示;2、由横梁两端的位置差e所设计的交叉耦合控制器,如图3中的Ch;3、基于混合灵敏度问题的H∞控制器,如图3中的和由图3可得关系式:
其中,r为预设控制指令,x1和x2分别为横梁两端的位移,e为横梁两端的位置差,r0为由交叉耦合控制器Ch得到的补偿量,r1和r2分别为横梁两端驱动力的参考量;横梁两端的驱动力F1和F2分别为:
根据实际应用工况,设计交叉耦合控制器Ch。在带大质量滑动负载双驱龙门桁架系统中,采用交叉耦合结构解决同步控制问题,该方法不仅能有效减小同步误差,还能提高同步控制速度。交叉耦合控制器Ch采用比例-微分控制(PD)方式,具体形式为:
其中,kp和kd分别为比例项和微分项的系数。
基于混合灵敏度问题,设计H∞控制器,并根据双驱龙门桁架系统,设计控制器和基于混合灵敏度问题的H∞控制器的设计主要分为2个小步骤,分别为:1、将基于混合灵敏度问题转换成标准H∞控制问题;2、基于DGKF算法,解算H∞控制器。
将基于混合灵敏度问题转换成标准H∞控制问题:
基于混合灵敏度的控制方法主要解决系统的性能指标和系统鲁棒稳定性问题。混合灵敏度问题的框图如图4所示,系统P(s)从输入r到输出z=[z1 z3]T的传递函数为:
其中,S=(I+PK)-1为系统的灵敏度;T=PK(I+PK)-1为系统的补灵敏度,对图4作等价变换,得到标准H∞控制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
标准H∞控制问题状态空间实现为:
其中,r和u为标准H∞控制系统G(s)的输入,z=[z1 z3]T和e为标准H∞控制系统的输出,x为状态变量;A,B1,B2,C1,D11,D12,C2,D21和D22为各项的系数;
由图5可得以下关系式:
由此可得系统输出量z1和z3对应的广义对象G1(s)和G2(s)的表达式为:
根据标准H∞控制问题,从系统输入r到z=[z1 z3]T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Tzr(G,K)=G11+G12K(I-G22K)-1G21 (23),
将式(21)和(22)代入式(23)中,可得闭环传递函数Tzr(s)为:
Tzr(G,K)=[W1S W3T]T (24),
为保证系统的性能和鲁棒稳定性,系统的灵敏度S(s)和补灵敏度T(s)必须满足如下关系式:
‖Tzr(G,K)‖∞≤λ (26),
其中,λ为给定的正数。
基于DGKF算法,解算H∞控制器K:
根据DGKF算法可知,H∞控制器具有如下形式:
其中X∞和Y∞分别满足如下Riccati方程:
接下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带大质量滑动负载双驱龙门桁架的基本参数如下表所示:
双驱龙门桁架的基本参数
将上述表中的基本参数代入步骤1中的式(12),可以得到双驱龙门桁架的动力学模型。根据步骤2中的H∞交叉耦合同步控制结构,由工程参数整定法可得步骤3中交叉耦合控制器Ch为:
Ch=15+0.5s (29),
在步骤4中,取μ=0.005,γ=0.003。为获得较小的灵敏度函数,取W1如下:
同时,为保证W3G为实有理函数,取W3如下:
利用MATLAB鲁棒控制工具箱求解Riccati方程,得到H∞控制器:
在实验中,令双驱龙门桁架横梁两端沿X向做匀速运动,横梁两端以-6000mm处为起始点,系统输入预设指令r=200t-6000(mm),大质量滑动负载沿横梁分别以200mm/s(实验I)和1000mm/s(实验II)的速度做匀速运动。采用Renishaw RGS-40直线光栅尺测量横梁两端的位移x1和x2,分辨率为1μm。与PID同步控制算法对比,实验I和实验II的跟踪误差和同步误差分别如图6和图7所示。
由图6和图7可知,在大质量滑动负载以200mm/s和1000mm/s沿横梁匀速运动的工况下,采用本发明的同步控制方法得到的同步跟踪误差在1mm以内,采用PID同步控制算法得到的同步跟踪误差在5mm左右。因此,本发明的同步控制算法优于采用PID同步控制算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驱龙门桁架系统的高精度同步控制方法,在带大质量滑动负载的工况下,能够克服大时变摩擦力给控制系统带来的干扰,满足双驱龙门桁架高精度同步控制的应用要求。
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及其各个装置、模块、单元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及其各个装置、模块、单元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以及嵌入式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所以,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及其各项装置、模块、单元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模块、单元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也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模块、单元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Claims (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
步骤1-1:基于拉格朗日方程的建模
拉格朗日方程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方程形式为:
其中,L为拉格朗日函数,定义为系统动能T和势能V之差,即L=T-V,ψi是系统的自由度;Ri为系统的广义力或力矩,在双驱龙门桁架系统中,ψi=x,θ,y,Ri=Fx,Fθ,Fy;
在双驱龙门桁架系统中,系统的总动能T分别为横梁的平动动能、大质量滑动负载的平动动能和横梁及大质量滑动负载组合体的转动动能,具体表达式为:
在双驱龙门桁架系统中,系统的广义力Fx,Fy及广义力矩Fθ为:
其中,Fi、fi分别为电机驱动力和摩擦力,i=1,2,3分别表示沿方向x1、x2和y;
步骤1-2: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
将式(2)、(3)代入式(1),建立双驱龙门桁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步骤1-3:简化动力学模型
当大质量滑动负载的质量m2与横梁的质量m1相近时,大质量滑动负载的位置y对横梁两端所受摩擦力f1(y)和f2(y)有较大影响,为准确描述横梁两端摩擦力的变化,建立包含大质量滑动负载位置y的摩擦力模型:
x、θ与x1、x2存在以下关系:
由式(9)、(10)和(11)建立双驱龙门桁架简化后的动力学模型为:
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包括:
步骤4-1:将基于混合灵敏度问题转换成标准H∞控制问题
系统P(s)从输入r到输出z=[z1 z3]T的传递函数为:
其中,S=(I+PK)-1为系统的灵敏度;T=PK(I+PK)-1为系统的补灵敏度;
标准H∞控制问题状态空间实现为:
其中,r和u为标准H∞控制系统G(s)的输入,z=[z1 z3]T和e为标准H∞控制系统的输出,x为状态变量;A,B1,B2,C1,D11,D12,C2,D21和D22为各项的系数;
同时,得到:
由此可得系统输出量z1和z3对应的广义对象G1(s)和G2(s)的表达式为:
根据标准H∞控制问题,从系统输入r到z=[z1 z3]T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Tzr(G,K)=G11+G12K(I-G22K)-1G21 (23),
将式(21)和(22)代入式(23)中,可得闭环传递函数Tzr(s)为:
Tzr(G,K)=[W1S W3T]T (24),
为保证系统的性能和鲁棒稳定性,系统的灵敏度S(s)和补灵敏度T(s)必须满足如下关系式:
‖Tzr(G,K)‖∞≤λ (26),
其中,λ为给定的正数;
步骤4-2:基于DGKF算法,解算H∞控制器K
根据DGKF算法可知,H∞控制器具有如下形式:
其中X∞和Y∞分别满足如下Riccati方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M1包括:
基于拉格朗日方程的建模
拉格朗日方程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方程形式为:
其中,L为拉格朗日函数,定义为系统动能T和势能V之差,即L=T-V,ψi是系统的自由度;Ri为系统的广义力或力矩,在双驱龙门桁架系统中,ψi=x,θ,y,Ri=Fx,Fθ,Fy;
在双驱龙门桁架系统中,系统的总动能T分别为横梁的平动动能、大质量滑动负载的平动动能和横梁及大质量滑动负载组合体的转动动能,具体表达式为:
在双驱龙门桁架系统中,系统的广义力Fx,Fy及广义力矩Fθ为:
其中,Fi、fi分别为电机驱动力和摩擦力,i=1,2,3分别表示沿方向x1、x2和y;
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
将式(2)、(3)代入式(1),建立双驱龙门桁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简化动力学模型
当大质量滑动负载的质量m2与横梁的质量m1相近时,大质量滑动负载的位置y对横梁两端所受摩擦力f1(y)和f2(y)有较大影响,为准确描述横梁两端摩擦力的变化,建立包含大质量滑动负载位置y的摩擦力模型:
x、θ与x1、x2存在以下关系:
由式(9)、(10)和(11)建立双驱龙门桁架简化后的动力学模型为:
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M4包括:
将基于混合灵敏度问题转换成标准H∞控制问题
系统P(s)从输入r到输出z=[z1 z3]T的传递函数为:
其中,S=(I+PK)-1为系统的灵敏度;T=PK(I+PK)-1为系统的补灵敏度;
标准H∞控制问题状态空间实现为:
其中,r和u为标准H∞控制系统G(s)的输入,z=[z1 z3]T和e为标准H∞控制系统的输出,x为状态变量;A,B1,B2,C1,D11,D12,C2,D21和D22为各项的系数;
同时,得到:
由此可得系统输出量z1和z3对应的广义对象G1(s)和G2(s)的表达式为:
根据标准H∞控制问题,从系统输入r到z=[z1 z3]T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Tzr(G,K)=G11+G12K(I-G22K)-1G21 (23),
将式(21)和(22)代入式(23)中,可得闭环传递函数Tzr(s)为:
Tzr(G,K)=[W1S W3T]T (24),
为保证系统的性能和鲁棒稳定性,系统的灵敏度S(s)和补灵敏度T(s)必须满足如下关系式:
‖Tzr(G,K)‖∞≤λ (26),
其中,λ为给定的正数;
基于DGKF算法,解算H∞控制器K
根据DGKF算法可知,H∞控制器具有如下形式:
其中X∞和Y∞分别满足如下Riccati方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48907.5A CN112904741A (zh) | 2021-01-14 | 2021-01-14 | 一种双驱龙门桁架系统的高精度同步控制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48907.5A CN112904741A (zh) | 2021-01-14 | 2021-01-14 | 一种双驱龙门桁架系统的高精度同步控制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04741A true CN112904741A (zh) | 2021-06-04 |
Family
ID=76113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048907.5A Pending CN112904741A (zh) | 2021-01-14 | 2021-01-14 | 一种双驱龙门桁架系统的高精度同步控制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904741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95260A (zh) * | 2022-06-30 | 2022-09-02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事件驱动机制的双驱同步控制方法及系统 |
WO2024037394A1 (zh) * | 2022-08-16 | 2024-02-22 | 吉林大学 | 一种龙门机床动梁交叉耦合控制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65894A (zh) * | 2015-03-20 | 2015-08-26 | 西安交通大学 | 基于统计模型的动梁式龙门机床双驱进给误差补偿方法及模型 |
CN109657282A (zh) * | 2018-11-27 | 2019-04-19 | 沈阳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拉格朗日动力学的h型运动平台建模方法 |
CN109839826A (zh) * | 2019-03-04 | 2019-06-04 | 深圳市翠箓科技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 双驱动协调运动同步控制方法 |
CN111900898A (zh) * | 2020-08-03 | 2020-11-06 | 成都福莫斯智能系统集成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龙门架行走机构的双驱智能同步方法 |
-
2021
- 2021-01-14 CN CN202110048907.5A patent/CN11290474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65894A (zh) * | 2015-03-20 | 2015-08-26 | 西安交通大学 | 基于统计模型的动梁式龙门机床双驱进给误差补偿方法及模型 |
CN109657282A (zh) * | 2018-11-27 | 2019-04-19 | 沈阳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拉格朗日动力学的h型运动平台建模方法 |
CN109839826A (zh) * | 2019-03-04 | 2019-06-04 | 深圳市翠箓科技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 双驱动协调运动同步控制方法 |
CN111900898A (zh) * | 2020-08-03 | 2020-11-06 | 成都福莫斯智能系统集成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龙门架行走机构的双驱智能同步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陈海森 等: "基于H∞-交叉耦合算法的双驱同步控制",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95260A (zh) * | 2022-06-30 | 2022-09-02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事件驱动机制的双驱同步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4995260B (zh) * | 2022-06-30 | 2023-03-24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事件驱动机制的双驱同步控制方法及系统 |
WO2024037394A1 (zh) * | 2022-08-16 | 2024-02-22 | 吉林大学 | 一种龙门机床动梁交叉耦合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ltintas et al. | Machine tool feed drives | |
CN112904741A (zh) | 一种双驱龙门桁架系统的高精度同步控制方法及系统 | |
Matsubara et al. | Model-reference feedforward controller design for high-accuracy contouring control of machine tool axes | |
CN112799304B (zh) | 一种基于时变摩擦补偿的双电机同步控制方法及设备 | |
CN109657282B (zh) | 一种基于拉格朗日动力学的h型运动平台建模方法 | |
Li et al. | Adaptive robust synchronous control with dynamic thrust allocation of dual drive gantry stage | |
TWI494725B (zh) | 控制裝置、控制方法及位置命令補償方法 | |
CN115268369A (zh) | 一种龙门机床动梁交叉耦合控制方法 | |
Dong et al. | Development of a high-speed 3-axis machine tool using a novel parallel-kinematics XY table | |
Wan et al. | Modeling and Synchronized Control of a Dual-Drive “Checkerboard” Gantry with Composite Adaptive Feedforward and RISE Feedback | |
Li et al. |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of dual-drive system in gantry-type machine tools based on disturbance observer | |
Peng et al. | The design and control of a rigid-flexible coupling positioning stage for enhanced settling performance | |
Sheng et al. | Dynamic Model and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lanar 3‐RRR Parallel Manipulator with Flexible Intermediate Links considering Exact Boundary Conditions | |
CN105700470B (zh) | 一种用于减小机床伺服进给系统跟踪误差的方法 | |
Jokinen | Centralized motion control of a linear tooth belt drive: analysis of the performance and limitations | |
Zhou et al. | A study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rive at center of gravity (DCG) feed drives | |
Li et al. | Adaptive robust synchronous motion control of dual parallel linear motor driven stage | |
Yunbo et al. | Research on dual-linear motor synchronous control in the high-precision gantry motion platform | |
Zhang et al. | Novel dynamic microactuation method for tracking-error reduction of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s | |
Khim et al. | A three-axis translation stage using opposing wedges with error compensation | |
Yu et al. | Experimental study on load characteristics of macro-micro dual-drive precision positioning mechanism | |
Zimmermann et al. | Modeling for simulation and control of a XY high precision positioning table | |
Shao et al. | The position servo system based on dSPACE | |
Kumar et al. | Design of XY Air Bearing Stage for Ultra-Precision | |
Tani et al. | Dynamic hybrid modeling of the vertical z axis in a high-speed machining center: towards virtual machin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04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