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02992B - 一种编码器读头、编码器及编码方式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编码器读头、编码器及编码方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02992B
CN112902992B CN202110115171.9A CN202110115171A CN112902992B CN 112902992 B CN112902992 B CN 112902992B CN 202110115171 A CN202110115171 A CN 202110115171A CN 112902992 B CN112902992 B CN 1129029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magnet
units
light
magnetic in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1517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02992A (zh
Inventor
吴明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to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to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to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to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1517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029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02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029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029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029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26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transfer means, i.e. usin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al Transfor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编码器读头,其包括M个信号接收单元以及至少M个信号发射单元,当其中一个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一个信号发射单元所发出的完整信号时,位于该信号接收单元前侧的信号接收单元依次接收到(M‑x)/M的完整信号,x为前侧的信号接收单元中距离该信号接收单元的第x个信号接收单元,位于该信号接收单元后侧的信号接收单元依次接收到(M‑y)/M的完整信号,y为后侧的信号接收单元中距离该信号接收单元的第y个信号接收单元,其中,1≤x≤X,1≤y≤Y,且X+Y+1=M,每个信号发射单元所发出的完整信号相等同。本发明通过硬件即可对信号进行细分的目的,信号接收单元所接收到的信号无需经过进一步处理,抗干扰性较强且稳定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编码器读头、编码器及编码方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码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编码器读头、编码器及编码方式。
背景技术
传感器在国内工业控制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各行各业均有传感器的应用。随着国内工业控制行业近年来大力发展,以及贸易战、国外技术封锁等因素,传感器作为工业控制领域中重要一环,传感器的技术升级更新也至关重要。编码器在电机精准控制、位置精准控制中广泛应用。
在现有技术中,编码器的高分辨均是依托于将反馈编码器直线运行或旋转运行后由感应单元输出的模拟量信号,接着将模拟量信号进行直流偏置、放大、滤波处理后传入到AD模块(模数转换模块)中,通过AD模块以及相应的软件算法将模拟量信号进行细分。
通过AD模块进行细分要求感应单元输出的信号质量良好,且整个系统的各单元需工作在最佳状态。
光学编码器要求光源发出的光为发散角极小的平行光,光感元件需要灵敏度较高的感光材质、输出信号白噪声较低,光栅要求码道刻画精度高、码盘设计光半径、光源与光感元件均在光半径位置等。
磁编码器选用的磁源需选择在高低温环境磁场变化较小的材质、充磁精度较高,磁感元件需选择温漂较小的霍尔或磁阻材质。磁源与磁感元件的间距和同心度也有较高要求。
综上所述,现有的编码器只有满足以上要求才可保证光感元件与磁感元件输出较为良好的原始信号。模拟量信号抗干扰性也较差,光感元件与磁感元件输出的原始信号还需经过后级的直流偏置、放大、滤波等电路处理,其中某一单元处理不好即会导致输入到AD模块中的信号不良,从而导致AD模块将信号细分时出现错误,难以保证信号进行有效细分。因此,现有编码器存在抗干扰性较差及稳定性不高等技术问题。
同时由于电路中多了直流偏置、放大、滤波等电路,电路的整体成本也会较高。且各种应用、生产安装、匹配等的高要求,也相应造成成本加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编码器读头、编码器及编码方式,旨在解决现有编码器抗干扰性较差及稳定性不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编码器读头,其包括M个信号接收单元以及至少M个信号发射单元,当其中一个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一个信号发射单元所发出的完整信号时,位于该信号接收单元前侧的信号接收单元依次接收到(M-x)/M的完整信号,x为前侧的信号接收单元中距离该信号接收单元的第x个信号接收单元,位于该信号接收单元后侧的信号接收单元依次接收到(M-y)/M的完整信号,y为后侧的信号接收单元中距离该信号接收单元的第y个信号接收单元,其中,1≤x≤X,1≤y≤Y,且X+Y+1=M,每个信号发射单元所发出的完整信号相等同。
优选地,所述信号为光信号,所述信号接收单元为光接收单元,所述信号发射单元为光发射单元,当其中一个光接收单元接收到一个光发射单元所发出的完整信号时,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前侧的光接收单元依次接收到(M-x)/M的完整信号,x为前侧的光接收单元中距离该光接收单元的第x个光接收单元,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后侧的光接收单元依次接收到(M-y)/M的完整信号,y为后侧的光接收单元中距离该光接收单元的第y个光接收单元。
优选地,还包括光栅,所述光栅上在直线方向或圆周方向上设有等间距设置的若干个通光孔,当其中一个光接收单元接收到一个光发射单元所发出的完整信号时,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前侧的光接收单元依次接收到(M-x)/M的完整信号,x为前侧的光接收单元中距离该光接收单元的第x个光接收单元,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后侧的光接收单元依次接收到(M-y)/M的完整信号,y为后侧的光接收单元中距离该光接收单元的第y个光接收单元。
优选地,所述光栅位于光接收单元与光发射单元之间。
优选地,所述光栅上在直线方向上设有等间距设置的若干个通光孔,所述M个光接收单元沿直线方向设在一光接收带上,所述至少M个光发射单元沿直线方向设在一光发射带上,当其中一个光接收单元的接收面中心与发光单元的发光中心之间的连线与通光孔的孔中轴同轴时,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前侧的光接收单元中的第x个光接收单元的接收面中心与发光单元的发光中心之间的连线与通光孔的孔中轴相错开(Lx)/M直线距离,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后侧的光接收单元中的第y个光接收单元的接收面中心与发光单元的发光中心之间的连线与通光孔的孔中轴相错开(Ly)/M直线距离,其中L为通光孔在条形带长度方向的最大直径,如果M为奇数则通光孔之间的间距为L/M的奇数倍,如果M为偶数则通光孔之间的间距为L/M的偶数倍。
优选地,所述光栅相对于光接收单元或光发射单元作直线方向移动,所述光接收单元与光发射单元相对固定。
优选地,所述光栅上在某一圆周上设有等间距设置的若干个通光孔,所述M个光接收单元沿一圆弧设在一光接收盘上,所述至少M个光发射单元沿一圆弧设在一光发射盘上,当其中一个光接收单元的接收面中心与发光单元的发光中心之间的连线与通光孔的孔中轴同轴时,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前侧的光接收单元中的第x个光接收单元的接收面中心与发光单元的发光中心之间的连线与通光孔的孔中轴相错开(θx)/M弧度距离,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后侧的光接收单元中的第y个光接收单元的接收面中心与发光单元的发光中心之间的连线与通光孔的孔中轴相错开(θy)/M弧度距离,其中θ为单个通光孔在某一圆周上的弧度大小,如果M为奇数则通光孔之间的间距为θ/M的奇数倍,如果M为偶数则通光孔之间的间距为θ/M的偶数倍。
优选地,所述光栅相对于光接收单元或光发射单元作旋转转动,所述光接收单元与光发射单元相对固定。
优选地,所述光接收单元数量为3,所述光发射单元数量为3。
优选地,所述通光孔为方形或圆形或长方形或菱形。
优选地,所述信号为磁信号,所述信号接收单元为磁感应单元,所述信号发射单元为磁体单元,所述磁感应单元和磁体单元之间作相对运动,当其中一个磁感应单元接收到一个磁体单元所发出的完整信号时,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前侧的磁感应单元依次接收到(M-x)/M的完整信号,x为前侧的磁感应单元中距离该磁感应单元的第x个磁感应单元,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磁感应单元依次接收到(M-y)/M的完整信号,y为后侧的磁感应单元中距离该磁感应单元的第y个磁感应单元。
优选地,所述每个磁体单元包括N极单极磁体和S极单极磁体,所述磁体单元数量为P,M≤P,所述M个磁感应单元沿一圆弧固定在一磁接收转盘上,所述P个磁体单元沿圆周方向等弧距地固定在一磁发射转盘上,所述磁感应单元和磁体单元之间作相对旋转转动,当其中一个磁感应单元位于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0度至∏/(PM)弧段所对应的位置处,所述0度为每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的外端面位置,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前侧的磁感应单元中的第x个磁感应单元位于同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x∏/(PM)至(x∏+∏)/(PM)弧段所对应的位置处,x为前侧的磁感应单元中距离该磁感应单元的第x个磁感应单元;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磁感应单元中的第y个磁感应单元位于同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y∏/(PM)至(y∏+∏)/(PM)弧段所对应的位置处,y为后侧的磁感应单元中距离该磁感应单元的第y个磁感应单元。
优选地,所述每个磁体单元包括N极单极磁体和S极单极磁体,所述磁体单元数量为P,M≤P,所述M个磁感应单元沿一圆弧固定在一磁接收转盘上,所述P个磁体单元沿圆周方向等弧距地固定在一磁发射转盘上,所述磁感应单元和磁体单元之间作相对旋转转动,当其中一个磁感应单元位于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0度至∏/(PM)弧段所对应的位置处,所述0度为每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的外端面位置,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前侧的磁感应单元中的第x个磁感应单元位于另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x∏/(PM)至(x∏+∏)/(PM)弧段所对应的位置处,x为前侧的磁感应单元中距离该磁感应单元的第x个磁感应单元;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磁感应单元中的第y个磁感应单元位于又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y∏/(PM)至(y∏+∏)/(PM)弧段所对应的位置处,y为后侧的磁感应单元中距离该磁感应单元的第y个磁感应单元。
优选地,所述每个磁体单元包括N极单极磁体和S极单极磁体,所述磁体单元数量为P,M≤P,N极单极磁体和S极单极磁体的长度分别为A,所述M个磁感应单元沿直线方向分布,所述P个磁体单元沿直线方向等间距地分布,所述磁感应单元和磁体单元之间作相对直线运动,当其中一个磁感应单元位于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0点至A/M点段所对应的位置处,所述0点为每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的外端面位置,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前侧的磁感应单元中的第x个磁感应单元位于同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xA/M点至(x+1)A/M点段所对应的位置处,x为前侧的磁感应单元中距离该磁感应单元的第x个磁感应单元;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磁感应单元中的第y个磁感应单元位于同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yA/M点至(y+1)A/M点段所对应的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每个磁体单元包括N极单极磁体和S极单极磁体,所述磁体单元数量为P,M≤P,N极单极磁体和S极单极磁体的长度分别为A,所述M个磁感应单元沿直线方向分布,所述P个磁体单元沿直线方向等间距地分布,所述磁感应单元和磁体单元之间作相对直线运动,当其中一个磁感应单元位于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0点至A/M点段所对应的位置处,所述0点为每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的外端面位置,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前侧的磁感应单元中的第x个磁感应单元位于另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xA/M点至(x+1)A/M点段所对应的位置处,x为前侧的磁感应单元中距离该磁感应单元的第x个磁感应单元;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磁感应单元中的第y个磁感应单元位于又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yA/M点至(y+1)A/M点段所对应的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磁体单元数量P为5,所述磁感应单元数量M为3。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编码器,其包括所述编码器读头。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编码方式,其包括所述编码器读头,将M个信号接收单元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所接收到的信号用M位二进制状态码表示;当某个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信号发射单元所发出完整信号的1/M及以上时,表示该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信号,该信号接收单元所对应的二进制状态码即为1,否则该信号接收单元没有接收到信号,该信号接收单元所对应的二进制状态码即为0。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M个信号接收单元以及至少M个信号发射单元的收发模式,而且当其中一个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信号发射单元所发出的完整信号,其余信号接收单元所接收到信号发射单元所发出的完整信号的不同比例,从而使得M个信号接收单元所接收到的信号不同,达到通过硬件即可对信号进行细分的目的,信号接收单元所接收到的信号无需经过进一步处理,抗干扰性较强且稳定性好;而且相对于现有技术,无需经过直流偏置、放大、滤波等处理方式,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主题一一实施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主题一一实施例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主题一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主题一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主题一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主题一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主题一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10A、10B 发光单元 40 磁发射转盘
20、20A、20B 磁感应单元 50 磁体单元
30、30A、30B 光栅 60、60A 磁接收转盘
31、31A、31B 通光孔 70、70A 磁感应单元
501 N极单极磁体 502 S极单极磁体
11 光发射盘 21 光接收盘
80、80A 磁体单元 90、90A 磁感应单元
81、81A N极单极磁体 90、90A S极单极磁体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编码器读头。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主题一其包括M个信号接收单元以及至少M个信号发射单元,当其中一个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一个信号发射单元所发出的完整信号时,位于该信号接收单元前侧的信号接收单元依次接收到(M-x)/M的完整信号,x为前侧的信号接收单元中距离该信号接收单元的第x个信号接收单元,位于该信号接收单元后侧的信号接收单元依次接收到(M-y)/M的完整信号,y为后侧的信号接收单元中距离该信号接收单元的第y个信号接收单元,其中,1≤x≤X,1≤y≤Y,且X+Y+1=M,每个信号发射单元所发出的完整信号相等同。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M个信号接收单元以及至少M个信号发射单元的收发模式,而且当其中一个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信号发射单元所发出的完整信号,其余信号接收单元所接收到发射单元所发出的完整信号的不同比例,从而使得M个信号接收单元所接收到的信号不同,达到通过硬件即可对信号进行细分的目的,信号接收单元所接收到的信号无需经过进一步处理,抗干扰性较强且稳定性好;而且相对于现有技术,无需经过直流偏置、放大、滤波等处理方式,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
而且本发明可应用于增量式编码器,也可应用于绝对式编码器,可用于直线型编码器,也可用于旋转型编码器。使用硬件细分,综合物料成本更低,生产更方便,系统更可靠,抗电磁干扰能力更强。提升整个编码器系统的平稳性、安全性、易用性。
在上述基础上,在本实施例中再作改进,所述信号为光信号,所述信号接收单元为光接收单元,所述信号发射单元为光发射单元,当其中一个光接收单元接收到一个光发射单元所发出的完整信号时,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前侧的光接收单元依次接收到(M-x)/M的完整信号,x为前侧的光接收单元中距离该光接收单元的第x个光接收单元,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后侧的光接收单元依次接收到(M-y)/M的完整信号,y为后侧的光接收单元中距离该光接收单元的第y个光接收单元。
在上述基础上,再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光栅,所述光栅上在直线方向或圆周方向上设有等间距设置的若干个通光孔,当其中一个光接收单元接收到一个光发射单元所发出的完整信号时,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前侧的光接收单元依次接收到(M-x)/M的完整信号,x为前侧的光接收单元中距离该光接收单元的第x个光接收单元,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后侧的光接收单元依次接收到(M-y)/M的完整信号,y为后侧的光接收单元中距离该光接收单元的第y个光接收单元。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开有通光孔的光栅来实现光接收单元与光发射单元之间的光信号传播。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栅上在直线方向上设有等间距设置的若干个通光孔,所述M个光接收单元沿直线方向设在一光接收带上,所述至少M个光发射单元沿直线方向设在一光发射带上,当其中一个光接收单元的接收面中心与发光单元的发光中心之间的连线与通光孔的孔中轴同轴时,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前侧的光接收单元中的第x个光接收单元的接收面中心与发光单元的发光中心之间的连线与通光孔的孔中轴相错开(Lx)/M直线距离,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后侧的光接收单元中的第y个光接收单元的接收面中心与发光单元的发光中心之间的连线与通光孔的孔中轴相错开(Ly)/M直线距离,其中L为通光孔在条形带长度方向的最大直径,如果M为奇数则通光孔之间的间距为L/M的奇数倍,如果M为偶数则通光孔之间的间距为L/M的偶数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光孔为方形。可以容易想到的是通光孔为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圆形、长方形或菱形,只要在条形带长度方向能够等间距分割为若干份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栅相对于光接收单元或光发射单元作直线方向移动,所述光接收单元与光发射单元相对固定。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光接收单元与光发射单元固定,而光栅在光接收单元与光发射单元之间做往复直线移动,这种有利于降低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栅位于光接收单元与光发射单元之间。当然光接收单元与光发射单元也可以位于光栅的同一侧,然后采用反射等常规方式使得光发射单元发出的光信号被光接收单元接收,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只不过光栅位于光接收单元与光发射单元之间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式,成本最低。
请参考图1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光栅30为条形带,条形带在长度方向上设有等间距设置的若干个通光孔31,其中M为3,L为12cm,通光孔之间的间距为12cm,当其中一个光接收单元20的接收面中心与第一个发光单元10的发光中心之间的连线与通光孔31的孔中轴同轴时,此时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前侧的光接收单元数为零,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后侧的光接收单元数为2,则y=2,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后侧的第一个光接收单元20的接收面中心与发光单元10的发光中心之间的连线与通光孔31的孔中轴相错开4cm的直线距离,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后侧的第二个光接收单元20的接收面中心与发光单元10的发光中心之间的连线与通光孔31的孔中轴相错开8cm直线距离。此时其中一个光接收单元通过通光孔接收到一个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完整光束时,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后侧的光接收单元通光孔接收到发光单元所发出完整光束的2/3,则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后侧的第二个光接收单元通过通光孔接收到发光单元所发出完整光束的1/3。
请参考图2为本实施例的又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光栅30A为条形带,条形带在长度方向上设有等间距设置的若干个通光孔31A,其中M为4,L为12cm,通光孔之间的间距为18cm,当其中一个光接收单元20A的接收面中心与发光单元10A的发光中心之间的连线与通光孔31A的孔中轴同轴时,此时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前侧的光接收单元数为零,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后侧的光接收单元数为3,则y=3,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后侧的第一个光接收单元20A的接收面中心与发光单元的发光中心之间的连线与通光孔31A的孔中轴相错开3cm的直线距离,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后侧的第二个光接收单元20A的接收面中心与发光单元10A的发光中心之间的连线与通光孔31A的孔中轴相错开6cm直线距离,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后侧的第三个光接收单元20A的接收面中心与发光单元10A的发光中心之间的连线与通光孔31A的孔中轴相错开9cm直线距离。此时其中一个光接收单元通过通光孔接收到一个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完整光束时,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后侧的第一个光接收单元通光孔接收到发光单元所发出完整光束通过通光孔接收到发光单元所发出完整光束的3/4,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后侧的第二个光接收单元通光孔接收到发光单元所发出完整光束通过通光孔接收到发光单元所发出完整光束的2/4,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后侧的第三个光接收单元通光孔接收到发光单元所发出完整光束通过通光孔接收到发光单元所发出完整光束的1/4。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通光孔与光接收单元并不是一一对应,也可以一个通光孔对应多个光接收单元,也可以多个通光孔对应一个光接收单元,只需要实现多个光接收单元分别接收到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完整光束的不同比例即可,例如当多个通光孔对应一个光接收单元时,第一个光接收单元同时接收到Q个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束,每个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束分别经过一个通光孔,Q个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束作为一个完整光束,则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后侧的第一光接收单元通过通光孔接收到发光单元所发出完整光束同时接收到(Q(M-1)/M个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束,因此只要实现多个光接收单元分别接收到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完整光束的不同比例的常规设计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发明二实施例中,其与本发明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光栅上在某一圆周上设有等间距设置的若干个通光孔,所述M个光接收单元沿一圆弧设在一光接收盘上,所述至少M个光发射单元沿一圆弧设在一光发射盘上,当其中一个光接收单元的接收面中心与发光单元的发光中心之间的连线与通光孔的孔中轴同轴时,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前侧的光接收单元中的第x个光接收单元的接收面中心与发光单元的发光中心之间的连线与通光孔的孔中轴相错开(θx)/M弧度距离,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后侧的光接收单元中的第y个光接收单元的接收面中心与发光单元的发光中心之间的连线与通光孔的孔中轴相错开(θy)/M弧度距离,其中θ为单个通光孔在某一圆周上的弧度大小,如果M为奇数则通光孔之间的间距为θ/M的奇数倍,如果M为偶数则通光孔之间的间距为θ/M的偶数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栅相对于光接收单元或光发射单元作旋转转动,所述光接收单元与光发射单元相对固定。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光接收单元与光发射单元固定,而光栅在光接收单元与光发射单元之间做旋转转动,这种有利于降低成本。
请参考图3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光栅30B上在某一圆周上设有等间距设置的若干个通光孔31B,所述M为3,θ为∏/5,所述3个光接收单元20B沿一圆弧设在一光接收盘21上,所述3个光发射单元10B沿一圆弧设在一光发射盘11上,当其中一个光接收单元20B的接收面中心与发光单元10B的发光中心之间的连线与通光孔31B的孔中轴同轴时,此时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前侧的光接收单元数为零,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后侧的光接收单元数为2,则y=2,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后侧的第一光个接收单元20B的接收面中心与发光单元10B的发光中心之间的连线与通光孔31B的孔中轴相错开∏/15弧度距离,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后侧的第二个光接收单元20B的接收面中心与发光单元10B的发光中心之间的连线与通光孔31B的孔中轴相错开2∏/15弧度距离。此时其中一个光接收单元通过通光孔接收到一个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完整光束时,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后侧的第一光接收单元通光孔接收到发光单元所发出完整光束的2/3,则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后侧的第二光接收单元通过通光孔接收到第三个发光单元所发出完整光束的1/3。
在本发明三实施例中,其与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信号为磁信号,所述信号接收单元为磁感应单元,所述信号发射单元为磁体单元,所述磁感应单元和磁体单元之间作相对运动,当其中一个磁感应单元接收到一个磁体单元所发出的完整信号时,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前侧的磁感应单元依次接收到(M-x)/M的完整信号,x为前侧的磁感应单元中距离该磁感应单元的第x个磁感应单元,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磁感应单元依次接收到(M-y)/M的完整信号,y为后侧的磁感应单元中距离该磁感应单元的第y个磁感应单元。
在上述基础上,再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每个磁体单元包括N极单极磁体和S极单极磁体,所述磁体单元数量为P,M≤P,所述M个磁感应单元沿一圆弧固定在一磁接收转盘上,所述P个磁体单元沿圆周方向等弧距地固定在一磁发射转盘上,所述磁感应单元和磁体单元之间作相对旋转转动,当其中一个磁感应单元位于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0度至∏/(PM)弧段所对应的位置处,所述0度为每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外端面位置,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前侧的磁感应单元中的第x个磁感应单元位于同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x∏/(PM)至(x∏+∏)/(PM)弧段所对应的位置处,x为前侧的磁感应单元中距离该磁感应单元的第x个磁感应单元;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磁感应单元中的第y个磁感应单元位于同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y∏/(PM)至(y∏+∏)/(PM)弧段所对应的位置处,y为后侧的磁感应单元中距离该磁感应单元的第y个磁感应单元。
请参考图4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P为5,所述M为3,所述3个磁感应单元70沿一圆弧固定在一磁接收转盘60上,所述5个磁体单元50沿圆周方向等弧距地固定在一磁发射转盘40上,所述磁感应单元和磁体单元之间作相对旋转转动,当其中一个磁感应单元70位于磁体单元50的N极单极磁体501或S极单极磁体502的0度至∏/15弧段所对应的位置处,所述0度为每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的外端面位置,此时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前侧的磁感应单元数为零,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磁感应单元数为2,则y=2,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第一个磁感应单元70位于同一个磁体单元50的N极单极磁体501或S极单极磁体502的∏/15至(2∏)/15弧段所对应的位置处,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第二个磁感应单元70位于同一个磁体单元50的N极单极磁体501或S极单极磁体502的2∏/15至3∏/15弧段所对应的位置处。此时第一个磁感应单元接收到一个磁体单元所发出的完整磁信号时,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第一个磁感应单元接收到磁体单元所发出完整磁信号的2/3,则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第二个磁感应单元接收到磁体单元所发出完整磁信号的1/3。
在本发明四实施例中,其与三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每个磁体单元包括N极单极磁体和S极单极磁体,所述磁体单元数量为P,M≤P,所述M个磁感应单元沿一圆弧固定在一磁接收转盘上,所述P个磁体单元沿圆周方向等弧距地固定在一磁发射转盘上,所述磁感应单元和磁体单元之间作相对旋转转动,当其中一个磁感应单元位于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0度至∏/(PM)弧段所对应的位置处,所述0度为每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外端面位置,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前侧的磁感应单元中的第x个磁感应单元位于另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x∏/(PM)至(x∏+∏)/(PM)弧段所对应的位置处,x为前侧的磁感应单元中距离该磁感应单元的第x个磁感应单元;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磁感应单元中的第y个磁感应单元位于又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y∏/(PM)至(y∏+∏)/(PM)弧段所对应的位置处,y为后侧的磁感应单元中距离该磁感应单元的第y个磁感应单元。
请参考图5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P为5,所述M为3,所述3个磁感应单元70A沿一圆弧固定在一磁接收转盘60A上,所述5个磁体单元50沿圆周方向等弧距地固定在一磁发射转盘40上,所述磁感应单元和磁体单元之间作相对旋转转动,当其中一个磁感应单元70A位于第一个磁体单元50的N极单极磁体501或S极单极磁体502的0度至∏/15弧段所对应的位置处,所述0度为每个磁体单元50的N极单极磁体501或S极单极磁体502的外端面位置,此时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前侧的磁感应单元数为零,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磁感应单元数为2,则y=2,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第一个磁感应单元70A位于第二个磁体单元50的N极单极磁体501或S极单极磁体502的∏/15至(2∏)/15弧段所对应的位置处,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第二个磁感应单元70A位于第三个磁体单元50的N极单极磁体501或S极单极磁体502的(2∏)/15至(3∏)/15弧段所对应的位置处。此时其中一个磁感应单元接收到一个磁体单元所发出的完整磁信号时,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第一个磁感应单元接收到磁体单元所发出完整磁信号的2/3,则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第二个磁感应单元接收到磁体单元所发出完整磁信号的1/3。
在本发明五实施例中,其与三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每个磁体单元包括N极单极磁体和S极单极磁体,所述磁体单元数量为P,M≤P,N极单极磁体和S极单极磁体的长度分别为A,所述M个磁感应单元沿直线方向分布,所述P个磁体单元沿直线方向等间距地分布,所述磁感应单元和磁体单元之间作相对直线运动,当其中一个磁感应单元位于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0点至A/M点段所对应的位置处,所述0点为每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外端面位置,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前侧的磁感应单元中的第x个磁感应单元位于同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xA/M点至(x+1)A/M点段所对应的位置处,x为前侧的磁感应单元中距离该磁感应单元的第x个磁感应单元;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磁感应单元中的第y个磁感应单元位于同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yA/M点至(y+1)A/M点段所对应的位置处。
请参考图6,所述M为3,所述磁体单元80数量为5,M≤P,N极单极磁体81和S极单极磁体82的长度分别为A,所述3个磁感应单元90沿直线方向分布,所述5个磁体单元80沿直线方向等间距地分布,所述磁感应单元90和磁体单元80之间作相对直线运动,当其中一个磁感应单元位于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0点至A/3点段所对应的位置处,所述0点为每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外端面位置,此时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前侧的磁感应单元数为零,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磁感应单元数为2,则y=2,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第一个磁感应单元位于同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A/3点至2A/3点段所对应的位置处,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第二个磁感应单元位于同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2A/3点至A点段所对应的位置处。此时其中一个磁感应单元接收到一个磁体单元所发出的完整磁信号时,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第一个磁感应单元接收到磁体单元所发出完整磁信号的2/3,则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第二个磁感应单元接收到磁体单元所发出完整磁信号的1/3。
在本发明六实施例中,其与五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每个磁体单元包括N极单极磁体和S极单极磁体,所述磁体单元数量为P,M≤P,N极单极磁体和S极单极磁体的长度分别为A,所述M个磁感应单元沿直线方向分布,所述P个磁体单元沿直线方向等间距地分布,所述磁感应单元和磁体单元之间作相对直线运动,当其中一个磁感应单元位于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0点至A/M点段所对应的位置处,所述0点为每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外端面位置,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前侧的磁感应单元中的第x个磁感应单元位于另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xA/M点至(x+1)A/M点段所对应的位置处,x为前侧的磁感应单元中距离该磁感应单元的第x个磁感应单元;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磁感应单元中的第y个磁感应单元位于又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yA/M点至(y+1)A/M点段所对应的位置处。
请参考图7,所述M为3,所述磁体单元80A数量为5,M≤P,N极单极磁体81A和S极单极磁体82A的长度分别为A,所述3个磁感应单元90A沿直线方向分布,所述5个磁体单元80A沿直线方向等间距地分布,所述磁感应单元90A和磁体单元80A之间作相对直线运动,当其中一个磁感应单元位于第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0点至A/3点段所对应的位置处,所述0点为每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外端面位置,此时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前侧的磁感应单元数为零,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磁感应单元数为2,则y=2,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第一个磁感应单元位于第二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A/3点至2A/3点段所对应的位置处,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第二个磁感应单元位于第三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2A/3点至A点段所对应的位置处。此时其中一个磁感应单元接收到一个磁体单元所发出的完整磁信号时,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第一个磁感应单元接收到磁体单元所发出完整磁信号的2/3,则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第二个磁感应单元接收到磁体单元所发出完整磁信号的1/3。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信号接收单元和信号发射单元的实现方式,并不限于发光单元与磁感应单元,以及磁感单元与磁体单元。电感单元与电感源等其他类型的常规信号收发方式均属于本发明的符合范围内。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编码器,主题二其包括所述编码器读头。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编码方式,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主题三其包括所述编码器读头,将M个信号接收单元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所接收到的信号用M位二进制状态码表示;当某个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信号发射单元所发出完整信号的1/M及以上时,表示该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信号,该信号接收单元所对应的二进制状态码即为1,否则该信号接收单元没有接收到信号,该信号接收单元所对应的二进制状态码即为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编码器读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M个信号接收单元以及至少M个信号发射单元,当其中一个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一个信号发射单元所发出的完整信号时,位于该信号接收单元前侧的信号接收单元依次接收到(M-x)/M的完整信号,x为前侧的信号接收单元中距离该信号接收单元的第x个信号接收单元,位于该信号接收单元后侧的信号接收单元依次接收到(M-y)/M的完整信号,y为后侧的信号接收单元中距离该信号接收单元的第y个信号接收单元,其中,1≤x≤X,1≤y≤Y,且X+Y+1=M,每个信号发射单元所发出的完整信号相等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器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为光信号,所述信号接收单元为光接收单元,所述信号发射单元为光发射单元,当其中一个光接收单元接收到一个光发射单元所发出的完整信号时,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前侧的光接收单元依次接收到(M-x)/M的完整信号,x为前侧的光接收单元中距离该光接收单元的第x个光接收单元,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后侧的光接收单元依次接收到(M-y)/M的完整信号,y为后侧的光接收单元中距离该光接收单元的第y个光接收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码器读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栅,所述光栅上在直线方向或圆周方向上设有等间距设置的若干个通光孔,当其中一个光接收单元接收到一个光发射单元所发出的完整信号时,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前侧的光接收单元依次接收到(M-x)/M的完整信号,x为前侧的光接收单元中距离该光接收单元的第x个光接收单元,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后侧的光接收单元依次接收到(M-y)/M的完整信号,y为后侧的光接收单元中距离该光接收单元的第y个光接收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编码器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位于光接收单元与光发射单元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编码器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上在直线方向上设有等间距设置的若干个通光孔,所述M个光接收单元沿直线方向设在一光接收带上,所述至少M个光发射单元沿直线方向设在一光发射带上,当所述某个光接收单元的接收面中心与发光单元的发光中心之间的连线与通光孔的孔中轴同轴时,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前侧的光接收单元中的第x个光接收单元的接收面中心与发光单元的发光中心之间的连线与通光孔的孔中轴相错开(Lx)/M直线距离,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后侧的光接收单元中的第y个光接收单元的接收面中心与发光单元的发光中心之间的连线与通光孔的孔中轴相错开(Ly)/M直线距离,其中L为通光孔在条形带长度方向的最大直径,如果M为奇数则通光孔之间的间距为L/M的奇数倍,如果M为偶数则通光孔之间的间距为L/M的偶数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编码器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相对于光接收单元或光发射单元作直线方向移动,所述光接收单元与光发射单元相对固定。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编码器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上在一圆周上设有等间距设置的若干个通光孔,所述M个光接收单元沿一圆弧设在一光接收盘上,所述至少M个光发射单元沿一圆弧设在一光发射盘上,当其中一个光接收单元的接收面中心与发光单元的发光中心之间的连线与通光孔的孔中轴同轴时,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前侧的光接收单元中的第x个光接收单元的接收面中心与发光单元的发光中心之间的连线与通光孔的孔中轴相错开(θx)/M弧度距离,位于该光接收单元后侧的光接收单元中的第y个光接收单元的接收面中心与发光单元的发光中心之间的连线与通光孔的孔中轴相错开(θy)/M弧度距离,其中θ为单个通光孔在某一圆周上的弧度大小,如果M为奇数则通光孔之间的间距为θ/M的奇数倍,如果M为偶数则通光孔之间的间距为θ/M的偶数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编码器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相对于光接收单元或光发射单元作旋转转动,所述光接收单元与光发射单元相对固定。
9.如权利要求3或7所述的编码器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光孔为方形或圆形或长方形或菱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器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为磁信号,所述信号接收单元为磁感应单元,所述信号发射单元为磁体单元,所述磁感应单元和磁体单元之间作相对运动,当其中一个磁感应单元接收到一个磁体单元所发出的完整信号时,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前侧的磁感应单元依次接收到(M-x)/M的完整信号,x为前侧的磁感应单元中距离该磁感应单元的第x个磁感应单元,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磁感应单元依次接收到(M-y)/M的完整信号,y为后侧的磁感应单元中距离该磁感应单元的第y个磁感应单元。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编码器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磁体单元包括N极单极磁体和S极单极磁体,所述磁体单元数量为P,M≤P,所述M个磁感应单元沿一圆弧固定在一磁接收转盘上,所述P个磁体单元沿圆周方向等弧距地固定在一磁发射转盘上,所述磁感应单元和磁体单元之间作相对旋转转动,当其中一个磁感应单元位于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0度至∏/(PM)弧段所对应的位置处,所述0度为每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外端面位置,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前侧的磁感应单元中的第x个磁感应单元位于同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x∏/(PM)至(x∏+∏)/(PM)弧段所对应的位置处,x为前侧的磁感应单元中距离该磁感应单元的第x个磁感应单元;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磁感应单元中的第y个磁感应单元位于同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y∏/(PM)至(y∏+∏)/(PM)弧段所对应的位置处,y为后侧的磁感应单元中距离该磁感应单元的第y个磁感应单元。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编码器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磁体单元包括N极单极磁体和S极单极磁体,所述磁体单元数量为P,M≤P,所述M个磁感应单元沿一圆弧固定在一磁接收转盘上,所述P个磁体单元沿圆周方向等弧距地固定在一磁发射转盘上,所述磁感应单元和磁体单元之间作相对旋转转动,当其中一个磁感应单元位于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0度至∏/(PM)弧段所对应的位置处,所述0度为每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外端面位置,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前侧的磁感应单元中的第x个磁感应单元位于另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x∏/(PM)至(x∏+∏)/(PM)弧段所对应的位置处,x为前侧的磁感应单元中距离该磁感应单元的第x个磁感应单元;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磁感应单元中的第y个磁感应单元位于又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y∏/(PM)至(y∏+∏)/(PM)弧段所对应的位置处,y为后侧的磁感应单元中距离该磁感应单元的第y个磁感应单元。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编码器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磁体单元包括N极单极磁体和S极单极磁体,所述磁体单元数量为P,M≤P,N极单极磁体和S极单极磁体的长度分别为A,所述M个磁感应单元沿直线方向分布,所述P个磁体单元沿直线方向等间距地分布,所述磁感应单元和磁体单元之间作相对直线运动,当其中一个磁感应单元位于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0点至A/M点段所对应的位置处,所述0点为每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外端面位置,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前侧的磁感应单元中的第x个磁感应单元位于同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xA/M点至(x+1)A/M点段所对应的位置处,x为前侧的磁感应单元中距离该磁感应单元的第x个磁感应单元;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磁感应单元中的第y个磁感应单元位于同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yA/M点至(y+1)A/M点段所对应的位置处。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编码器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磁体单元包括N极单极磁体和S极单极磁体,所述磁体单元数量为P,M≤P,N极单极磁体和S极单极磁体的长度分别为A,所述M个磁感应单元沿直线方向分布,所述P个磁体单元沿直线方向等间距地分布,所述磁感应单元和磁体单元之间作相对直线运动,当其中一个磁感应单元位于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0点至A/M点段所对应的位置处,所述0点为每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外端面位置,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前侧的磁感应单元中的第x个磁感应单元位于另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xA/M点至(x+1)A/M点段所对应的位置处,x为前侧的磁感应单元中距离该磁感应单元的第x个磁感应单元;位于该磁感应单元后侧的磁感应单元中的第y个磁感应单元位于又一个磁体单元的N极单极磁体或S极单极磁体的yA/M点至(y+1)A/M点段所对应的位置处。
15.一种编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4任一所述的编码器读头。
16.一种编码方式,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4任一所述的编码器读头,将M个信号接收单元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所接收到的信号用M位二进制状态码表示;当某个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信号发射单元所发出完整信号的1/M及以上时,表示该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信号,该信号接收单元所对应的二进制状态码即为1,否则该信号接收单元没有接收到信号,该信号接收单元所对应的二进制状态码即为0。
CN202110115171.9A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编码器读头、编码器及编码方式 Active CN1129029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15171.9A CN112902992B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编码器读头、编码器及编码方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15171.9A CN112902992B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编码器读头、编码器及编码方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02992A CN112902992A (zh) 2021-06-04
CN112902992B true CN112902992B (zh) 2023-07-25

Family

ID=76119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15171.9A Active CN112902992B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编码器读头、编码器及编码方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0299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8565A (zh) * 2004-03-31 2007-03-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旋转编码器
CN102636199A (zh) * 2011-02-10 2012-08-15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编码器、光学模块以及伺服系统
CN203811188U (zh) * 2013-12-27 2014-09-03 欧姆龙株式会社 磁旋转编码器
CN104634993A (zh) * 2015-02-10 2015-05-20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转向转速检测装置以及方法
CN107421569A (zh) * 2017-05-19 2017-12-0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 一种高分辨率高精度双光电编码器补偿细分装置及方法
CN111699364A (zh) * 2018-02-15 2020-09-22 法国大陆汽车公司 集成有旋转元件的角度位置传感器的扭矩传感器
CN111750904A (zh) * 2020-07-08 2020-10-0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长行程位置检测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8434A (zh) * 2013-03-11 2015-06-17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编码器、带编码器的电机及伺服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8565A (zh) * 2004-03-31 2007-03-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旋转编码器
CN102636199A (zh) * 2011-02-10 2012-08-15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编码器、光学模块以及伺服系统
CN203811188U (zh) * 2013-12-27 2014-09-03 欧姆龙株式会社 磁旋转编码器
CN104634993A (zh) * 2015-02-10 2015-05-20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转向转速检测装置以及方法
CN107421569A (zh) * 2017-05-19 2017-12-0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 一种高分辨率高精度双光电编码器补偿细分装置及方法
CN111699364A (zh) * 2018-02-15 2020-09-22 法国大陆汽车公司 集成有旋转元件的角度位置传感器的扭矩传感器
CN111750904A (zh) * 2020-07-08 2020-10-0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长行程位置检测装置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郭天太 等.光电式绝对编码器.《传感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第20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02992A (zh) 2021-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19393A (en) Absolute digital position encoder with multiple sensors per track
US5880683A (en) Absolute digital position encoder
US8492704B2 (en) Encoder and method of precisely indicating positions of one member relative to a second member
US7394061B2 (en) Optical encoder with integrated index channel
US20060071672A1 (en) Capacitively coupled position encoder
WO2011152266A1 (ja) 磁気エンコーダ
US20100102804A1 (en) Position/displacement measuring system with an encoded scale body
EP0635700A1 (en) Absolute digital position encoder
US11002562B2 (en) Encoder using a magnetic sensing assembly and an optical sensing assembly and position detection method for a motor
CN111366177B (zh) 一种游标绝对式光电编码器单圈绝对位置读取装置及方法
CN112902992B (zh) 一种编码器读头、编码器及编码方式
US11128202B2 (en) Encoder and motor using same
EP3136058B1 (en) Multi-track absolute encoder
CN111982164B (zh) 多磁道扇区定位离轴绝对值编码器
US10921163B2 (en) Optical encoder with incremental and absolute code sensors and defining distance between geometric centers of adjacent photosensors of an incremental code sensor
CN111735482A (zh) 绝对值编码器及其读位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US8618466B2 (en) Position-measuring device having a first measuring standard and at least two multiturn code disks
WO2015005175A1 (ja) 磁気式エンコーダ及びセンサ装置
JP2000352523A (ja) アブソリュートセンサ
JP2019152640A (ja) リニアポジションセンサ
WO2019167449A1 (ja) リニアポジションセンサ
CN217083772U (zh) 一种光磁组合的绝对值编码器
CN216925604U (zh) 磁编码器
CN116499501B (zh) 一种磁传感器
CN114111848A (zh) 磁编码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