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02477A - 空调换热结构、空调内机、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换热结构、空调内机、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02477A
CN112902477A CN202110322560.9A CN202110322560A CN112902477A CN 112902477 A CN112902477 A CN 112902477A CN 202110322560 A CN202110322560 A CN 202110322560A CN 112902477 A CN112902477 A CN 1129024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exchange module
air conditioner
throttling devic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225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辉
刘华
江标
朱江程
张铭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032256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024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02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024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5/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 F24F3/06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with a plurality of evaporators or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6/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condenser circui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换热结构、空调内机、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空调换热结构包括:串并联关系可调整的至少两个换热模块;若包括两个换热模块,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阀门连接至第二换热模块的第一端,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一端还作为空调换热结构第一接口;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端通过第一三通阀连接至空调换热结构第二接口,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端还依次通过第一三通阀和第一节流装置连接至第二换热模块的第一端;第二换热模块的第二端作为空调换热结构第二接口。本发明在空调换热结构设置至少两个换热模块,通过控制阀门、三通阀和节流装置,改变换热模块连接关系及制冷制热状态,保证不同运行模式下满足用户舒适性需求,提高机组能效。

Description

空调换热结构、空调内机、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换热结构、空调内机、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系统结构比较固定,空调内机中一般设置一个室内换热器,换热方式固定,对于各种换热需求,单独一个换热器难以满足用户的制冷或制热需求。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1)经过制冷出来的风,与人体温差较大,直吹人体,会导致用户不舒适;
(2)除湿采用制冷除湿,容易造成室内温度降低过多,导致用户不舒适;
(3)对于湿度要求低于40%以下的场合,现有空调难以满足;
(4)制热与制冷共用系统分路,制冷合适的流路,对于制热而言分路过多,冷媒流速过低,制热不高效;
(5)冬天室外机结霜后需要化霜,化霜时,从室内吸取过多的热量,造成室内温度急剧下降,不舒适。
针对现有技术中空调内机换热器的设置导致空调运行效果无法满足用户舒适性需求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空调换热结构、空调内机、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内机换热器的设置导致空调运行效果无法满足用户舒适性需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换热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换热模块,所述至少两个换热模块之间的串并联关系可调整;针对包括两个换热模块的情况,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阀门连接至第二换热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一端还作为所述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端通过第一三通阀连接至所述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端还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三通阀和第一节流装置连接至所述第二换热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换热模块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二接口。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换热模块均包括至少一个换热器,当所述换热模块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换热器时,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换热器相并联。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一接口还连接至第二节流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二接口直接连接至压缩机的排气口,或者,所述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二接口通过四通阀连接至压缩机。
进一步地,任意两个换热模块的换热面积之比满足:最大换热面积/最小换热面积≤9。
进一步地,还包括: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空调内机以及至少一个空调外机,所述空调内机或所述空调外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换热结构。
进一步地,当所述空调系统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空调内机时,每个所述空调内机都通过各自对应的第二节流装置连接至所述空调外机中的室外换热器。
进一步地,当所述空调系统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空调外机时,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空调外机相并联。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外机中包括至少一个压缩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所述空调系统的内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换热结构,包括:检测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根据所述运行模式确定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的连接关系和运行状态;根据所述连接关系和所述运行状态控制第一阀门、第一三通阀、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执行对应的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运行模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高频制冷模式、低频制冷模式、部分制冷模式、除湿再热模式和二次除湿模式;在所述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二接口通过四通阀连接至压缩机时,所述运行模式还至少包括以下之一:高效制热模式、第一化霜模式和第二化霜模式。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运行模式确定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的连接关系和运行状态,包括:在所述运行模式为高频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换热模块并联连接,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换热模块进行制冷;根据所述连接关系和所述运行状态控制第一阀门、第一三通阀、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执行对应的操作,包括: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开启,所述第一三通阀连通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进行节流。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运行模式确定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的连接关系和运行状态,包括:在所述运行模式为低频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换热模块进行制冷;根据所述连接关系和所述运行状态控制第一阀门、第一三通阀、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执行对应的操作,包括: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一三通阀连通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大于预设开度,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进行节流。
进一步地,检测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包括:在所述空调系统进行制冷的情况下,检测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如果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处于高频段,确定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为高频制冷模式;如果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处于低频段,确定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为低频制冷模式;其中,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至少包括高频段和低频段。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运行模式确定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的连接关系和运行状态,包括:在所述运行模式为部分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一换热模块进行制冷,所述第二换热模块停止运行;根据所述连接关系和所述运行状态控制第一阀门、第一三通阀、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执行对应的操作,包括: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一三通阀连通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进行节流。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运行模式确定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的连接关系和运行状态,包括:在所述运行模式为除湿再热模式时,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换热模块进行制热,所述第二换热模块进行制冷;根据所述连接关系和所述运行状态控制第一阀门、第一三通阀、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执行对应的操作,包括: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一三通阀连通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进行节流,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大于预设开度。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运行模式确定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的连接关系和运行状态,包括:在所述运行模式为二次除湿模式时,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换热模块进行制冷;根据所述连接关系和所述运行状态控制第一阀门、第一三通阀、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执行对应的操作,包括: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一三通阀连通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进行节流。
进一步地,包括:根据所述运行模式确定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的连接关系和运行状态,包括:在所述运行模式为高效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换热模块进行制热;根据所述连接关系和所述运行状态控制第一阀门、第一三通阀、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执行对应的操作,包括: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一三通阀连通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进行节流,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大于预设开度。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运行模式确定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的连接关系和运行状态,包括:在所述运行模式为第一化霜模式时,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换热模块进行制热,所述第二换热模块进行制冷;根据所述连接关系和所述运行状态控制第一阀门、第一三通阀、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执行对应的操作,包括: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一三通阀连通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进行节流,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大于预设开度。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运行模式确定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的连接关系和运行状态,包括:在所述运行模式为第二化霜模式时,所述第一换热模块进行制冷,所述第二换热模块停止运行;根据所述连接关系和所述运行状态控制第一阀门、第一三通阀、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执行对应的操作,包括: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一三通阀连通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进行节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内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换热结构。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空调换热结构设置至少两个换热模块,针对两个换热模块的情况,通过控制第一阀门、第一三通阀和第一节流装置,能够改变两个换热模块的连接关系,且可实现换热模块制冷、制热的状态变化,从而该空调换热结构应用于空调外机或空调内机中,能够保证在不同运行模式下满足用户舒适性需求,同时提高机组能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换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高频制冷模式的冷媒流路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低频制冷模式的冷媒流路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部分制冷模式的冷媒流路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除湿再热模式的冷媒流路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二次除湿模式的冷媒流路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高效制热模式的冷媒流路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第一化霜模式的冷媒流路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第二化霜模式的冷媒流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换热结构,该空调换热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换热模块,至少两个换热模块之间的串并联关系可调整。该空调换热结构可以设置于空调外机或空调内机中,具体的,可以根据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来确定上述至少两个换热模块的连接关系(例如串联和/或并联的关系)和运行状态(例如进行制冷、进行制热以及停止运行),并通过控制相应器件来实现上述连接关系和运行状态,从而保证运行模式的高效性,满足用户舒适性需求,同时提高机组能效。
如图1所示,针对空调换热结构包括两个换热模块的情况,记为第一换热模块11和第二换热模块12。第一换热模块1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阀门21连接至第二换热模块12的第一端,第一换热模块11的第一端还作为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一接口A。第一换热模块11的第二端通过第一三通阀22连接至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二接口B,第一换热模块11的第二端还依次通过第一三通阀22和第一节流装置23连接至第二换热模块12的第一端。第二换热模块12的第二端作为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二接口B。
本实施例在空调换热结构设置至少两个换热模块,针对两个换热模块的情况,通过控制第一阀门21、第一三通阀22和第一节流装置23,能够改变两个换热模块的连接关系,且可实现换热模块制冷、制热的状态变化,从而该空调换热结构应用于空调外机或空调内机中,能够保证在不同运行模式下满足用户舒适性需求,同时提高机组能效。后续将结合附图进行具体说明。
上述至少两个换热模块可以共用第一风机24,从而减少空调系统中器件数量,降低成本和所占空间。当然也可以每个单独的换热模块各使用一台风机。风机可以是离心风机、轴流风机、混流风机或贯流风机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以空调内机包括上述空调换热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在空调外机包括上述空调换热结构的情况下,可以参考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设置,对其具体连接不再赘述。
参考图2和图3,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一接口A可以连接至第二节流装置31,例如,若空调换热结构设置于空调内机中,则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一接口A通过第二节流装置31连接至室外换热器32。室外换热器对应设置有第二风机35。如图2所示,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二接口B可以直接连接至压缩机33的排气口,图2所示的空调系统,能够实现制冷和除湿功能。如图3所示,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二接口B可以通过四通阀34连接至压缩机33,图3所示的空调系统,通过四通阀的换向,能够实现制冷、除湿、制热和除霜功能。空调外机中的四通阀可以由多个开关阀或三通阀替代。
如图4所示,每个换热模块均包括至少一个换热器,当换热模块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换热器时,该两个或两个以上换热器相并联。需要说明的是,在同一空调系统中,不同的换热模块所包含的换热器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换热模块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换热器,能够提高制冷量或制热量,可应用于大冷量机组。
上述至少两个换热模块的换热面积需要保持在合理配比范围内,以便实现冷热量的均衡。具体的,任意两个换热模块的换热面积之比满足:最大换热面积/最小换热面积≤9。示例性的,对于空调换热结构包括两个换热模块的情况,两个换热模块的换热面积之比可以是1:1,也可以是3:1。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运行模式的需求选择合适换热面积的换热模块来执行对应的功能。
示例性的,控制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并联,且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均进行制冷,通过两条较短的分路同时制冷,能够实现较优的制冷能效。示例性的,第一换热模块处于断路状态,不参与换热,流过第一换热模块的空气未进行降温,第二换热模块降温除湿,两股风混合后,提高了送风温度,避免了空调风与人体温差过大的问题,提高了用户舒适性。示例性的,控制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串联,第一节流装置处于节流状态,第二换热模块进行制冷,起到降温除湿的作用,第一换热模块进行制热,起到回热功能,从而达到除湿不降温或少降温的目的。示例性的,控制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串联,且都进行制热,此时系统分路数相对于制冷模式减少,换热器的冷媒流速变大,换热系数提高,换热效果增强,同时流路的流程变长,减少换热温差,进一步增加换热效果,实现高效制热。
空调换热结构中换热模块的个数优选为2至5个。基于图2所示的两个换热模块的情况,当设置两个以上换热模块的时候,需要适应增加阀门和/或节流装置的数量以及适应改变一些连接关系。如图5所示,为空调换热结构包括三个换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三个换热模块分别记为第一换热模块11、第二换热模块12和第三换热模块13,第一换热模块11的第一端通过第二阀门25连接至第二换热模块12的第一端,第一换热模块11的第一端还通过第二三通阀27连接至第三换热模块13的第一端,第一换热模块11的第一端还作为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一接口;第二换热模块12的第一端还依次通过第三节流装置26和第二三通阀27连接至第三换热模块13的第一端;第一换热模块11的第二端和第二换热模块12的第二端均通过第三阀门28连接至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二接口,第三换热模块13的第二端作为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二接口。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节流装置可以是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节流阀等具有流量调节功能的节流装置,也可以是毛细管。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阀门可以是电磁阀、电子膨胀阀等具有开关功能的阀件。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部分低成本的电磁阀出现反向泄漏问题,可以与电磁阀串联一个单向阀,示例性的,以图1为例,如果第一阀门21是电磁阀,可以在第一阀门21与第二换热模块12之间串联一个单向阀,且该单向阀仅允许冷媒从第一阀门21流向第二换热模块12的第一端。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空调内机以及至少一个空调外机,空调内机或空调外机包括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空调换热结构。在图2至图8中,室内侧为空调内机,室外侧为空调外机。
本实施例在空调换热结构设置至少两个换热模块,针对两个换热模块的情况,通过控制第一阀门、第一三通阀和第一节流装置能够改变两个换热模块的连接关系,且可实现换热模块制冷、制热的状态变化,从而该空调换热结构应用于空调外机或空调内机中,能够保证在不同运行模式下满足用户舒适性需求,同时提高机组能效。后续将结合附图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6所示,当空调系统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空调内机时,每个空调内机都通过各自对应的第二节流装置31连接至空调外机中的室外换热器32。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空调内机构成并联的内机系统,能够同时为多区域进行空气调节。
如图7所示,当空调系统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空调外机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空调外机相并联。通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并联的空调外机,可以满足较大的冷量或热量需求。
如图8所示,空调外机中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压缩机,当空调外机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压缩机时,该两个或两个以上压缩机相并联。通过设置至少一个压缩机可以满足较大的冷量或热量需求。
上述空调系统可以是分离式空调系统,也可以是整机式空调系统中,对于整机式空调系统,内机和外机可以共用一个风机,以节省成本和空间。
实施例三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三中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控制方法,以空调系统的内机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空调换热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在外机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空调换热结构的情况下,可以参考本实施例进行控制,不再赘述。具体来说,图9示出该方法的一种可选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902-S906:
S902:检测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
S904:根据运行模式确定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的连接关系和运行状态;
S906:根据连接关系和运行状态控制第一阀门、第一三通阀、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执行对应的操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空调换热结构设置至少两个换热模块,针对两个换热模块的情况,通过控制第一阀门、第一三通阀和第一节流装置,能够改变两个换热模块的连接关系,且可实现换热模块制冷、制热的状态变化,从而包括该空调换热结构的空调内机配合空调外机能够保证在不同运行模式下满足用户舒适性需求,同时提高机组能效。
基于上述空调系统,无论是单冷机组还是热泵机组,其运行模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高频制冷模式、低频制冷模式、部分制冷模式、除湿再热模式和二次除湿模式;对于热泵机组,即在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二接口通过四通阀连接至压缩机时,其运行模式还至少包括以下之一:高效制热模式、第一化霜模式和第二化霜模式。下面对上述不同运行模式的控制方法进行具体示例性说明。
图10中示出了高频制冷模式的冷媒流路图和各个模块和部件的运行状态。如图10所示,在运行模式为高频制冷模式时,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并联连接,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进行制冷;具体控制方案包括:控制第一阀门开启,第一三通阀连通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端与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二接口,第二节流装置进行节流。两部分换热模块都处于制冷模块,可以实现高强度制冷,从而实现更低的制冷温度。在该模式下,压缩机处于高频运行状态,以加快降温。
除了高频制冷模式,还包括低频制冷模式,图11中示出了低频制冷模式的冷媒流路图和各个模块和部件的运行状态。如图11所示,在运行模式为低频制冷模式时,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串联连接,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进行制冷;具体控制方案包括:控制第一阀门关闭,第一三通阀连通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一节流装置,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大于预设开度,第二节流装置进行节流。此时变频压缩机频率降低,输出的冷量少,冷媒流速低,冷媒阻力小,因此内机换热模块处于串联状态,保证低频下的换热效果,实现高效制冷。开度大于预设开度表示节流装置不进行节流或者具有较弱的节流作用,例如,可将电子膨胀阀开到最大,或者使用较短的毛细管。在图10至17中用“开”表示节流装置不节流或弱节流的状态,用“节流”表示节流装置正常进行节流或者强节流的状态。
具体的,检测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包括:在空调系统进行制冷的情况下,检测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如果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处于高频段,确定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为高频制冷模式;如果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处于低频段,确定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为低频制冷模式;其中,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至少包括高频段和低频段,高频段和低频段可以预先划分。
图12中示出了部分制冷模式的冷媒流路图和各个模块和部件的运行状态。如图12所示,在运行模式为部分制冷模式时,第一换热模块进行制冷,第二换热模块停止运行;具体控制方案包括:控制第一阀门关闭,第一三通阀连通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端与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二接口,第二节流装置进行节流。内机换热模块中的一部分处于断路状态,未参与系统换热,此部分的换热模块未进行降温,另一部分换热模块降温除湿,经过两个换热模块的两股出风混合后,提高了送风的舒适性,避免了空调风与人体温差过大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
图13中示出了除湿再热模式的冷媒流路图和各个模块和部件的运行状态。如图13所示,在运行模式为除湿再热模式时,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串联连接,第一换热模块进行制热,第二换热模块进行制冷;具体控制方案包括:控制第一阀门关闭,第一三通阀连通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一节流装置,第一节流装置进行节流,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大于预设开度。换热模块其中一部分处于制冷状态,此部分换热模块起到降温除湿的功能,另外一部分处于制热状态,此部分换热模块起到回热功能,从而达到除湿不降温或少降温的目的。
图14中示出了二次除湿模式的冷媒流路图和各个模块和部件的运行状态。如图14所示,在运行模式为二次除湿模式时,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串联连接,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进行制冷;具体控制方案包括:控制第一阀门关闭,第一三通阀连通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一节流装置,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进行节流。此时内机两部分换热模块处于串联状态,且两部分都处于制冷模式,两部分换热模块节流装置处于节流状态,冷媒经过二次节流后,可以达到更低的压力,更低的温度,从而实现二次冷除湿,实现更低的湿度要求。
图15中示出了高效制热模式的冷媒流路图和各个模块和部件的运行状态。如图15所示,在运行模式为高效制热模式时,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串联连接,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进行制热;具体控制方案包括:控制第一阀门关闭,第一三通阀连通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进行节流,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大于预设开度。此时内机两部分换热模块处于串联状态,且两部分都处于制热模式,系统分路数相对于制冷模式减少,换热模块的冷媒流速变大,换热系数提高,换热效果增强;同时每个流路的流程变长,减少换热温差,进一步增加换热效果。
图16中示出了第一化霜模式的冷媒流路图和各个模块和部件的运行状态。如图16所示,在运行模式为第一化霜模式时,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串联连接,第一换热模块进行制热,第二换热模块进行制冷;具体控制方案包括:控制第一阀门关闭,第一三通阀连通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一节流装置,第一节流装置进行节流,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大于预设开度。内机两部分换热模块处于串联状态,两部分换热模块之间的节流装置处于节流状态,换热模块其中一部分处于制冷状态,另外一部分处于制热状态,此时单位时间内系统从室内吸取的热量较少或不从室内吸热,室内温度波动小,室外除霜的热量可来源于压缩机的余热。此时,第一风机关闭或者低速运行,以避免室内吹出冷风,影响用户舒适性。
图17中示出了第二化霜模式的冷媒流路图和各个模块和部件的运行状态。如图17所示,在运行模式为第二化霜模式时,第一换热模块进行制冷,第二换热模块停止运行;具体控制方案包括:控制第一阀门关闭,第一三通阀连通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端与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二接口,第二节流装置进行节流。内机两部分换热模块中的一部分处于断路状态,未参与系统换热,冷媒仅从另一部分换热模块中取热,从而达到减少室内温度波动的目的。此时,第一风机关闭或者低速运行,以避免室内吹出冷风,影响用户舒适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第一阀门、第一三通阀和第一节流装置,能够改变两个换热模块的连接关系,且可实现换热模块制冷、制热的状态变化,从而配合空调外机能够保证在不同运行模式下满足用户舒适性需求,同时提高机组能效。
对于空调换热结构包括三个换热模块或更多换热模块的情况,可针对具体结构实现对各种运行模式的控制。
实施例四
基于上述实施例三中提供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四中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上述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第一阀门、第一三通阀和第一节流装置,能够改变两个换热模块的连接关系,且可实现换热模块制冷、制热的状态变化,从而包括该空调换热结构的空调内机配合空调外机能够保证在不同运行模式下满足用户舒适性需求,同时提高机组能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3)

1.一种空调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换热模块,所述至少两个换热模块之间的串并联关系可调整;
针对包括两个换热模块的情况,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阀门连接至第二换热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一端还作为所述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一接口;
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端通过第一三通阀连接至所述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端还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三通阀和第一节流装置连接至所述第二换热模块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换热模块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二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换热模块均包括至少一个换热器,当所述换热模块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换热器时,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换热器相并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一接口还连接至第二节流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二接口直接连接至压缩机的排气口,或者,所述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二接口通过四通阀连接至压缩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换热模块的换热面积之比满足:最大换热面积/最小换热面积≤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之间。
7.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空调内机以及至少一个空调外机,所述空调内机或所述空调外机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换热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调系统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空调内机时,每个所述空调内机都通过各自对应的第二节流装置连接至所述空调外机中的室外换热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调系统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空调外机时,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空调外机相并联。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外机中包括至少一个压缩机。
11.一种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所述空调系统的内机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
根据所述运行模式确定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的连接关系和运行状态;
根据所述连接关系和所述运行状态控制第一阀门、第一三通阀、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执行对应的操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模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高频制冷模式、低频制冷模式、部分制冷模式、除湿再热模式和二次除湿模式;在所述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二接口通过四通阀连接至压缩机时,所述运行模式还至少包括以下之一:高效制热模式、第一化霜模式和第二化霜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运行模式确定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的连接关系和运行状态,包括:在所述运行模式为高频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换热模块并联连接,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换热模块进行制冷;
根据所述连接关系和所述运行状态控制第一阀门、第一三通阀、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执行对应的操作,包括: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开启,所述第一三通阀连通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进行节流。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运行模式确定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的连接关系和运行状态,包括:在所述运行模式为低频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换热模块进行制冷;
根据所述连接关系和所述运行状态控制第一阀门、第一三通阀、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执行对应的操作,包括: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一三通阀连通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大于预设开度,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进行节流。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包括:
在所述空调系统进行制冷的情况下,检测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如果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处于高频段,确定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为高频制冷模式;
如果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处于低频段,确定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为低频制冷模式;
其中,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至少包括高频段和低频段。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运行模式确定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的连接关系和运行状态,包括:在所述运行模式为部分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一换热模块进行制冷,所述第二换热模块停止运行;
根据所述连接关系和所述运行状态控制第一阀门、第一三通阀、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执行对应的操作,包括: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一三通阀连通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进行节流。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运行模式确定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的连接关系和运行状态,包括:在所述运行模式为除湿再热模式时,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换热模块进行制热,所述第二换热模块进行制冷;
根据所述连接关系和所述运行状态控制第一阀门、第一三通阀、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执行对应的操作,包括: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一三通阀连通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进行节流,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大于预设开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运行模式确定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的连接关系和运行状态,包括:在所述运行模式为二次除湿模式时,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换热模块进行制冷;
根据所述连接关系和所述运行状态控制第一阀门、第一三通阀、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执行对应的操作,包括: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一三通阀连通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进行节流。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所述运行模式确定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的连接关系和运行状态,包括:在所述运行模式为高效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换热模块进行制热;
根据所述连接关系和所述运行状态控制第一阀门、第一三通阀、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执行对应的操作,包括: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一三通阀连通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进行节流,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大于预设开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运行模式确定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的连接关系和运行状态,包括:在所述运行模式为第一化霜模式时,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换热模块进行制热,所述第二换热模块进行制冷;
根据所述连接关系和所述运行状态控制第一阀门、第一三通阀、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执行对应的操作,包括: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一三通阀连通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进行节流,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大于预设开度。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运行模式确定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的连接关系和运行状态,包括:在所述运行模式为第二化霜模式时,所述第一换热模块进行制冷,所述第二换热模块停止运行;
根据所述连接关系和所述运行状态控制第一阀门、第一三通阀、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执行对应的操作,包括: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一三通阀连通所述第一换热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空调换热结构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进行节流。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23.一种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换热结构。
CN202110322560.9A 2021-03-25 2021-03-25 空调换热结构、空调内机、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29024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22560.9A CN112902477A (zh) 2021-03-25 2021-03-25 空调换热结构、空调内机、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22560.9A CN112902477A (zh) 2021-03-25 2021-03-25 空调换热结构、空调内机、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02477A true CN112902477A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06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22560.9A Pending CN112902477A (zh) 2021-03-25 2021-03-25 空调换热结构、空调内机、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0247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00678A1 (zh) * 2021-07-20 2023-01-2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00869A (ja) * 2005-01-24 2006-08-03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EP3508798A1 (fr) * 2018-01-08 2019-07-10 Aldes Aeraulique Système thermodynamique de chauffage, de climatisation et de production d'eau chaude sanitaire
WO2020211301A1 (zh) * 2019-04-15 2020-10-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空调器和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14581885U (zh) * 2021-03-25 2021-11-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换热结构、空调内机及空调系统
CN214581888U (zh) * 2021-03-25 2021-11-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换热结构、空调内机及空调系统
CN214581886U (zh) * 2021-03-25 2021-11-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换热结构、空调系统及空调内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00869A (ja) * 2005-01-24 2006-08-03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EP3508798A1 (fr) * 2018-01-08 2019-07-10 Aldes Aeraulique Système thermodynamique de chauffage, de climatisation et de production d'eau chaude sanitaire
WO2020211301A1 (zh) * 2019-04-15 2020-10-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空调器和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14581885U (zh) * 2021-03-25 2021-11-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换热结构、空调内机及空调系统
CN214581888U (zh) * 2021-03-25 2021-11-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换热结构、空调内机及空调系统
CN214581886U (zh) * 2021-03-25 2021-11-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换热结构、空调系统及空调内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00678A1 (zh) * 2021-07-20 2023-01-2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581888U (zh) 一种空调换热结构、空调内机及空调系统
CN214581886U (zh) 一种空调换热结构、空调系统及空调内机
EP2916082B1 (en) Multi-coupled heat pump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multi-coupled heat pump air-conditioning system
CN103047710B (zh) 机房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645636B (zh) 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3954064A (zh) 制冷装置
CN214581885U (zh) 一种空调换热结构、空调内机及空调系统
CN105222241B (zh) 双冷源四管制空调系统
CN113154522B (zh) 一种多联空调机系统及除霜控制方法
CN106524399A (zh) 一种空调化霜装置、空调化霜控制方法、系统和空调
CN104154673A (zh) 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制冷方法及系统
CN112902476A (zh) 一种空调换热结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内机
US11828507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203798005U (zh) 制冷装置
CN112902478A (zh) 空调换热结构、空调外机、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CN112902473A (zh) 空调换热结构、空调外机、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CN214581892U (zh) 一种空调换热结构、空调系统及空调内机
CN214581890U (zh) 一种空调换热结构、空调系统及空调内机
CN112902477A (zh) 空调换热结构、空调内机、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CN113606773A (zh) 换热器模块、换热器组、空调系统及使用控制方法
CN112902474A (zh) 一种空调换热结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内机
CN112902480A (zh) 一种空调换热结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外机
CN214581891U (zh) 一种空调换热结构、空调系统及空调外机
CN214581887U (zh) 一种空调换热结构、空调外机及空调系统
CN214581889U (zh) 一种空调换热结构、空调外机及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