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01245B - 一种用于防止采空区自燃的巷道均压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防止采空区自燃的巷道均压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01245B
CN112901245B CN202110123631.2A CN202110123631A CN112901245B CN 112901245 B CN112901245 B CN 112901245B CN 202110123631 A CN202110123631 A CN 202110123631A CN 112901245 B CN112901245 B CN 1129012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oadway
pressure
control
goa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236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01245A (zh
Inventor
赵庆川
徐瑞
孙世岭
刘振
王举文
周德胜
陈昌林
柏思忠
刘超
杨鑫
杨全
王尧
张远征
梁光清
但强
马勤勇
宋连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TEG Chongq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TEG Chongq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TEG Chongq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TEG Chongq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2363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012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01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012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012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012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5/00Means or methods for preventing, binding, depositing, or removing dust; Preventing explosions or fi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00Ventilation of mines or tunnels; Distribution of ventilating currents
    • E21F1/14Air partitions; Air locks
    • E21F1/145Air loc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止采空区自燃的巷道均压系统及方法,属于煤矿采空区自然发火防治领域。系统包括限流墙及风窗,限流墙为两堵,两堵限流墙沿工作面风巷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在工作面风巷内,两堵限流墙之间的空间为调压气室,调压气室内设有注氮口;风窗为两道,两道风窗分别设置在联络巷的两端,联络巷通过两道风窗分别与进风巷、回风巷连通。方法包括阈值设定、数据测量、防逸出控制及防吸氧控制,本发明能够有效地阻断联络巷向采空区的空气流通,隔绝了煤炭自然发火所需的氧气条件,消除了采空区自然发火的隐患,同时阻断了采空区瓦斯、一氧化碳等危险气体向巷道的逸出,大大提高了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防止采空区自燃的巷道均压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矿采空区自然发火防治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防止采空区自燃的巷道均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煤矿的不断开采,井下采空区、密闭废弃巷道等隐患危险区域逐渐增多,采空区自然发火在井下火灾总数的占比高达85%左右。煤自然发火不仅会烧毁大量的煤炭资源,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严重威胁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有时还会引发瓦斯和煤尘爆炸,进一步扩大其灾害危险性。目前,采空区防灭火主要有注浆、注惰性气体、喷洒阻化剂、堵漏等技术手段。虽然上述技术手段能够取得较好的防灭火效果,但是注浆、注惰性气体技术成本高,系统操作复杂,喷洒阻化剂效果较差,而堵漏技术实施过程技术复杂,自动化程度低,需要工人具有良好的技术经验,实施困难。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止采空区自燃的巷道均压系统及方法,能够有效阻断巷道向采空区的空气流通,隔绝了煤炭自然发火所需的氧气条件,消除了采空区自然发火的隐患,同时能够阻断采空区瓦斯、一氧化碳等危险气体向巷道的逸出,大幅度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防止采空区自燃的巷道均压系统,包括限流墙及风窗,所述限流墙为两堵,两堵所述限流墙沿工作面风巷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在工作面风巷内,两堵所述限流墙之间的空间为调压气室,所述调压气室内设有注氮口;
所述风窗为两道,两道风窗分别设置在联络巷的两端,联络巷通过两道所述风窗分别与进风巷、回风巷连通。
可选地,所述限流墙的厚度为L0,L0的取值范围为0.3~3.0m,两堵所述限流墙之间的间距为L1,L1的取值范围为1.5~6m。
可选地,两堵所述限流墙均设置在工作面风巷靠近联络巷之间的一端内,两道风窗分别设置在联络巷与进风巷、回风巷的连接位置上。
可选地,联络巷内设置有风窗的位置上还设置有用于进出的风门。
一种用于防止采空区自燃的巷道均压方法,提供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防止采空区自燃的巷道均压系统,靠近进风巷风窗的开度为K1,靠近回风巷风窗的开度为K2,注氮口的开度为K3,包括以下步骤:
阈值设定,设定均压控制阈值压力为P0,P0的取值范围为10~60Pa;
数据测量,测量调压气室、联络巷、采空区内的气压值,调压气室与联络巷之间的气压差值为PAB,采空区与联络巷之间的气压差值为PCB,采空区与调压气室之间的气压差值为PCA
防逸出控制,当PCB>P0时,控制K1增大,控制K2减小,使PCB减小,直至PCB≤P0或者K1=100%,K2=0;
若PCB≤P0时,0<K1<100%,0<K2<100%,则K1及K2保持不变;
若K1=100%,K2=0时PCB>P0,则控制K3增大,使PCA减小,直至PCA≤P0
防吸氧控制,当PCB<0时,控制K1减小,控制K2增大,使PCB增加,直至0≤PCB或者K1=0且K2=100%;
若0≤PCB,则保持K1、K2不变;
若K1=0且K2=100%时PCB<0,则控制K3增大,使PAB增加,直至0<PAB
可选地,“防吸氧控制”步骤中,若K1=0且K2=100%时PCB<0,则控制K3增大,使PAB增加,直至PAB=P0
一种用于防止采空区自燃的巷道均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防止采空区自燃的巷道均压系统,靠近进风巷风窗的开度为K1,靠近回风巷风窗的开度为K2,注氮口的开度为K3,包括以下步骤:
阈值设定,设定均压控制阈值压力为P0,偏差值为Δ1
数据测量,测量调压气室、联络巷、工作面风巷内的气压值,调压气室与联络巷之间的气压差值为PAB,采空区与联络巷之间的气压差值为PCB,采空区与调压气室之间的气压差值为PCA
防逸出控制,当PCB>P01时,控制K1增大,控制K2减小,使PCB减小,直至0≤PCB≤P01或者K1=100%,K2=0;
若0≤PCB≤P01时,0<K1<100%,0<K2<100%,则K1及K2保持不变;
若K1=100%,K2=0时PCB>P01,则控制K3增大,使PCA降低,直至PCA≤P01
防吸氧控制,当PCB<0时,控制K1减小,控制K2增大,使PCB增加,直至0≤PCB或者K1=0且K2=100%;
若0≤PCB,则保持K1、K2不变;
若K1=0且K2=100%时PCB<0,则控制K3增大,使PAB增加,直至0<PAB
可选地,P0的取值范围为10~60Pa,Δ1的取值范围为1~5Pa。
可选地,K1、K2、K3均步进变化,K1、K2、K3单次步进的变化量均≥1%。
可选地,“防吸氧控制”中,若K1=0且K2=100%时PCB<0,则控制K3增大,直至P01≤PAB≤P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调节风窗及调压气室微差压注氮的采空区防火方法,能够有效地阻断联络巷向采空区的空气流通,隔绝了煤炭自然发火所需的氧气条件,消除了采空区自然发火的隐患,同时阻断了采空区瓦斯、一氧化碳等危险气体向巷道的逸出,大大提高了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一种用于防止采空区自燃的巷道均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进风巷1、回风巷2、联络巷3、工作面风巷4、调压气室5、限流墙6、风窗7、采空区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一种用于防止采空区8自燃的巷道均压系统,包括设置在工作面风巷4内的限流墙6及设置在联络巷3内的风窗7。联络巷3的两端分别与进风巷1及回风巷2连通,风窗7为两道,两道风窗7分别设置在联络巷3的两端,联络巷3通过两道风窗7分别与进风巷1、回风巷2连通。
采空区8通过工作面风巷4与联络巷3连通,限流墙6为两堵,两堵限流墙6沿工作面风巷4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在工作面风巷4内。两堵限流墙6之间的空间为调压气室5,调压气室5内设有注氮口。限流墙6用于降低其两侧的气体交换速率,限流墙6上、限流墙6与工作面风巷4之间存留有缝隙、细微孔洞等气流交换通道,使限流墙6两侧能够进行气体交换。同时,由于限流墙6的存在,在限流墙6一侧气压大幅度变化时,限流墙6另一侧的气压能够相对保持稳定。
限流墙6的厚度为L0,L0的取值范围为0.3~3.0m。两堵限流墙6之间的间距为L1,L1的取值范围为1.5~6m。本实施例中,L0为0.8m,L1为4m,两堵限流墙6均设置在工作面风巷4靠近联络巷3之间的一端内。两道风窗7分别设置在联络巷3与进风巷1、回风巷2的连接位置上。联络巷3内设置有风窗7的位置上还设置有用于人员进出的风门。
实际防止采空区8自燃控制时,使用上述的用于防止采空区8自燃的巷道均压系统,靠近进风巷1风窗7的开度为K1,靠近回风巷2风窗7的开度为K2,注氮口的开度为K3,K3的初始开度设定为0,包括以下步骤:
一、阈值设定,设定均压控制阈值压力为P0,偏差值为Δ1。实际应用时,P0及Δ1根据实际巷道情况进行选取,P0的取值范围为10~60Pa,Δ1的取值范围为1~5Pa。本实施例中,P0选取为20Pa,Δ1为2.5Pa。
二、数据测量,测量调压气室5、联络巷3、采空区8内的气压值,采空区8与工作面风巷4内空气流通,气压相等。调压气室5与联络巷3之间的气压差值为PAB,采空区8与联络巷3之间的气压差值为PCB,采空区8与调压气室5之间的气压差值为PCA,在自然状态下,PCB=PCA+PAB,PAB=0。
三、均压控制
“均压控制”步骤包括以下分步骤:
1、防逸出控制
当PCB>P01时,控制K1增大,控制K2减小,使PCB减小,直至0≤PCB≤P01或者K1=100%,K2=0;
(1)若0≤PCB≤P01时,0<K1<100%,0<K2<100%,则K1及K2保持不变;
(2)若K1=100%,K2=0时PCB>P01,则控制K3增大,使PCA降低,直至PCA≤P01
当采空区8处的气压与联络巷3处气压之间的差值PCB超过P01时,采空区8内大量爆炸性气体或有毒有害气体在采空区8压力差的驱动下向巷道逸出,PCB越大逸出速度及逸出量越大。因此,控制K1步进增大,控制K2步进减小,使进风巷1处向联络巷3的供风增大,联络巷3向的回风巷2供风减小,联络巷3内气压增加,进而使PCB减小,直至PCB≤P0+Δ1或者K1=100%,K2=0。
当K1=100%,K2=0时,则靠近进风巷1的风窗7完全开启,靠近回风巷2的风窗7完全关闭。如果PCB仍然大于P01,说明仅靠调节两道风窗7无法完成联络巷3与采空区8的均压调节。此时控制调压气室5注氮管K3步进增大,使调压气室5处的气压逐步增大,PCA逐步变小,直至PCA≤P01
PCA≤P01使采空区8内爆炸性气体或有毒有害气体通过调压气室5向联络巷3逸出的空气动力大幅减小,大幅减少采空区8内爆炸性气体或有毒有害气体的逸出,从而使联络巷3内的瓦斯、一氧化碳等爆炸或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处于合理安全浓度下,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人员生命安全环境。
2、防吸氧控制
当PCB<0时,当PCB<0时,控制K1减小,控制K2增大,使PCB增加,直至0≤PCB或者K1=0且K2=100%。
(1)若0≤PCB,则保持K1、K2不变;
(2)若K1=0且K2=100%时PCB<0,则控制K3增大,使PAB增加,直至0<PAB。优选地,直至P01≤PAB≤P0
当采空区8处的气压小于联络巷3处气压时,PCB<0。联络巷3内含有大量氧气的气体在压力差的驱动下向采空区8渗入,PCB越小,渗入速度及渗入量越大。从而导致采空区8煤炭得到大量氧气而自然发火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增加了瓦斯爆炸的可能性。因此,控制K1步进减小,控制K2步进增大,使联络巷3向回风巷2供风增大,进风巷1处向联络巷3的供风减小,联络巷3内气压减小,进而使PCB增大,直至PCB≥0或者K1=0,K2=100%。
当PCB≥0时,实现采空区8与联络巷3的气压差处于合理区间,阻止了联络巷3内氧气向采空区8渗入的情况,采空区8最终形成缺少氧气的安全区域,降低爆炸及自然发火的风险。
当K1=0且K2=100%时,则靠近进风巷1的风窗7完全关闭,靠近回风巷2的风窗7完全开启。如果PCB仍然小于0,说明仅靠调节两道风窗7无法完成联络巷3与采空区8的均压调节,仍存在联络巷3中的氧气向采空区8渗入的情况。此时控制调压气室5中的注氮管K3增大,使调压气室5内的气压逐步增大,PAB逐步增加,直至0<PAB。0<PAB时,则联络巷3内的气体无法进入调压气室5,阻止了联络巷3内氧气通过调压气室5向采空区8渗入的情况,采空区8最终形成缺少氧气的安全区域,降低爆炸及自然发火的风险。优选地,K1=0且K2=100%时PCB仍然<0,则PAB逐步增加,直至P01≤PAB≤P0,则在阻断效果良好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减少能源、注氮机磨损等成本投入。
上述步骤中,K1、K2、K3均步进变化,K1、K2、K3单次步进的变化量均≥1%,便于对K1、K2、K3的开度进行控制及检测。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用于防止采空区自燃的巷道均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止采空区自燃的巷道均压系统,该系统包括限流墙及风窗,所述限流墙为两堵,两堵所述限流墙沿工作面风巷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在工作面风巷内,两堵所述限流墙之间的空间为调压气室,所述调压气室内设有注氮口;
所述风窗为两道,两道风窗分别设置在联络巷的两端,联络巷通过两道所述风窗分别与进风巷、回风巷连通;
靠近进风巷风窗的开度为K1,靠近回风巷风窗的开度为K2,注氮口的开度为K3,包括以下步骤:
阈值设定,设定均压控制阈值压力为P0,P0的取值范围为10~60Pa;
数据测量,测量调压气室、联络巷、采空区内的气压值,调压气室与联络巷之间的气压差值为PAB,采空区与联络巷之间的气压差值为PCB,采空区与调压气室之间的气压差值为PCA
防逸出控制,当PCB>P0时,控制K1增大,控制K2减小,使PCB减小,直至PCB≤P0或者K1=100%,K2=0;
若PCB≤P0时,0<K1<100%,0<K2<100%,则K1及K2保持不变;
若K1=100%,K2=0时PCB>P0,则控制K3增大,使PCA减小,直至PCA≤P0
防吸氧控制,当PCB<0时,控制K1减小,控制K2增大,使PCB增加,直至0≤PCB或者K1=0且K2=100%;
若0≤PCB,则保持K1、K2不变;
若K1=0且K2=100%时PCB<0,则控制K3增大,使PAB增加,直至0<PA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止采空区自燃的巷道均压方法,其特征在于:“防吸氧控制”步骤中,若K1=0且K2=100%时PCB<0,则控制K3增大,使PAB增加,直至PAB=P0
3.一种用于防止采空区自燃的巷道均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止采空区自燃的巷道均压系统,该系统包括限流墙及风窗,所述限流墙为两堵,两堵所述限流墙沿工作面风巷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在工作面风巷内,两堵所述限流墙之间的空间为调压气室,所述调压气室内设有注氮口;
所述风窗为两道,两道风窗分别设置在联络巷的两端,联络巷通过两道所述风窗分别与进风巷、回风巷连通;
靠近进风巷风窗的开度为K1,靠近回风巷风窗的开度为K2,注氮口的开度为K3,包括以下步骤:
阈值设定,设定均压控制阈值压力为P0,偏差值为Δ1
数据测量,测量调压气室、联络巷、采空区内的气压值,调压气室与联络巷之间的气压差值为PAB,采空区与联络巷之间的气压差值为PCB,采空区与调压气室之间的气压差值为PCA
防逸出控制,当PCB>P01时,控制K1增大,控制K2减小,使PCB减小,直至0≤PCB≤P0或者K1=100%,K2=0;
若0≤PCB≤P0时,0<K1<100%,0<K2<100%,则K1及K2保持不变;
若K1=100%,K2=0时PCB>P01,则控制K3增大,使PCA降低,直至PCA≤P0
防吸氧控制,当PCB<0时,控制K1减小,控制K2增大,使PCB增加,直至0≤PCB或者K1=0且K2=100%;
若0≤PCB,则保持K1、K2不变;
若K1=0且K2=100%时PCB<0,则控制K3增大,使PAB增加,直至0<PA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止采空区自燃的巷道均压方法,其特征在于:P0的取值范围为10~60Pa,Δ1的取值范围为1~5Pa。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止采空区自燃的巷道均压方法,其特征在于:K1、K2、K3均步进变化,K1、K2、K3单次步进的变化量均≥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止采空区自燃的巷道均压方法,其特征在于:“防吸氧控制”中,若K1=0且K2=100%时PCB<0,则控制K3增大,直至P01≤PAB≤P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止采空区自燃的巷道均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墙的厚度为L0,L0的取值范围为0.3~3.0m,两堵所述限流墙之间的间距为L1,L1的取值范围为1.5~6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止采空区自燃的巷道均压方法,其特征在于:两堵所述限流墙均设置在工作面风巷靠近联络巷之间的一端内,两道风窗分别设置在联络巷与进风巷、回风巷的连接位置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止采空区自燃的巷道均压方法,其特征在于:联络巷内设置有风窗的位置上还设置有用于进出的风门。
CN202110123631.2A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用于防止采空区自燃的巷道均压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29012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23631.2A CN112901245B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用于防止采空区自燃的巷道均压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23631.2A CN112901245B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用于防止采空区自燃的巷道均压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01245A CN112901245A (zh) 2021-06-04
CN112901245B true CN112901245B (zh) 2023-03-31

Family

ID=76120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23631.2A Active CN112901245B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用于防止采空区自燃的巷道均压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0124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1588B (zh) * 2014-11-19 2016-09-28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煤矿采空区的密封方法
CN108457691A (zh) * 2017-02-20 2018-08-28 河南理工大学 煤矿采空区自移式快速随堵随抽瓦斯装置及工艺
CN109252884B (zh) * 2018-09-13 2020-01-07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沿空留巷工作面y型通风调压防灾方法
CN209637767U (zh) * 2018-12-29 2019-11-15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通巷道及矿井工作面
CN110821552B (zh) * 2019-11-22 2022-02-18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近水平厚煤层开采瓦斯与煤自燃综合治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01245A (zh) 2021-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52884B (zh) 一种沿空留巷工作面y型通风调压防灾方法
CN102828767A (zh) 采空区自然发火防治方法
CN102061918B (zh) 一种矿井煤气共采采煤方法
CN104775843B (zh) 一种液氮防火灭火系统和方法
CN202690109U (zh) 一种隧道横通道防火灾风机系统
CN112901245B (zh) 一种用于防止采空区自燃的巷道均压系统及方法
CN103953920A (zh) 一种冷脏煤气蓄热式富氧燃烧方法及燃烧系统
CN108729966A (zh) 一种瓦斯蓄热氧化安全保障系统
CN110284918A (zh) 一种凝胶泡沫灭火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2061919B (zh) 一种煤层巷道煤气共采掘进方法
CN102587883B (zh) 煤炭地下气化炉熄炉方法
CN209637767U (zh) 一种连通巷道及矿井工作面
CN111594252B (zh) 一种极易自燃煤层开采期间采空区煤炭自燃的防治系统及防治方法
CN103420339B (zh) 氯化氢合成炉的负压及正压自动点火方法
CN205174366U (zh) 一种钢铁企业燃气锅炉使用富氧燃烧的系统
CN203396230U (zh) 一种双室式加热炉
CN215372803U (zh) 压缩机厂房通风装置
CN202039831U (zh) 有井式地下煤层气化出气量稳定性自动控制装置
CN206113681U (zh) 一种燃气掺混烟气的低NOx燃烧系统
CN111765458B (zh) 一种浮法灰玻生产线熔窑的天然气喷枪燃烧控制系统
CN115324625A (zh) 一种隧道施工的供氧、降温和除尘方法
CN101476475B (zh) 一种总风巷着火后的通风方法
CN204496823U (zh) 一种回燃发生原理及灭火模拟教学实验装置
CN103398397A (zh) 一种锅炉燃烧系统及利用该系统燃烧的方法
CN208546200U (zh) 一种瓦斯蓄热氧化安全保障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