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99806B - 一种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柔性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柔性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99806B
CN112899806B CN202110145985.7A CN202110145985A CN112899806B CN 112899806 B CN112899806 B CN 112899806B CN 202110145985 A CN202110145985 A CN 202110145985A CN 112899806 B CN112899806 B CN 1128998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nofiber
pressure sensor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flexible pressure
electrostatic spin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459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99806A (zh
Inventor
师奇松
付贵茂
侯宝龙
谢龙鑫
杨浦
吴晓彤
梁永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14598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998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99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998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998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998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44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D01F6/4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of polymers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00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 G01L1/16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using properties of piezoelectric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柔性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Eu(NO3)3·6H2O或Tb(NO3)3·6H2O)、TTA或DBM和Phen或TPPO或bipy分别溶于一定量的无水乙醇中,调试pH并混合,加热,搅拌一定时间后将所得沉淀物过滤、干燥,即得荧光配合物;将PVDF或其聚合物溶于DMF和Ac中,加热搅拌一定时间;加入适量上述荧光配合物和添加物,溶解,得到静电纺丝前驱体溶液;静电纺丝,即得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基于静电纺丝技术,通过荧光稀土配合物与BaTiO3、FeCl3·6H2O等添加物的加入,可改善PVDF或其聚合物纳米纤维的结构与形貌、力学、介电、压电、荧光等性能,制备具有优异荧光性能和高β晶含量的压电功能纳米纤维。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柔性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荧光压电纳米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柔 性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静电纺丝技术具有高效、可控等优点,可以制得直径小、表面积大、表面柔 性、形貌可调、机械性能优良的纳米纤维,适用于多种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广 泛应用于防护、过滤、能源等领域。
聚偏氟乙烯(PVDF)及其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压电性能,其聚合物具有耐化 学性、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优异的压电、热电和铁电等性能,在技术应用和器件 制备领域被广泛应用。提高PVDF及其聚合物中β晶含量可以提高其压电性能。
柔性传感器具备良好的柔韧性、可拉伸性、可以自由弯曲甚至折叠,能贴合 到各种曲面,结构形式灵活多样。以具有高压电性能的薄膜为功能层制备的柔性 传感器可以实现传统的刚性无机集成器件与人体柔性组织高度紧密贴合与集成, 进而实现人体信息获取、处理等功能。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 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 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 柔性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基于静电纺丝技术,通过荧光稀土配合物与BaTiO3、 FeCl3·6H2O等添加物的加入,可改善PVDF或其聚合物纳米纤维的结构与形貌、 力学、介电、压电、荧光等性能,制备具有优异荧光性能和高β晶含量的压电功 能纳米纤维。
解决方案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的制 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荧光配合物的合成
将硝酸铕六水合物(Eu(NO3)3·6H2O)或硝酸铽六水合物(Tb(NO3)3·6H2O)、 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或二苯甲酰基甲烷(DBM)、邻菲罗啉(Phen)或 三苯基氧化膦(TPPO)或2,2'-联吡啶(bipy)分别溶于一定量的无水乙醇中, 调试pH并混合,加热,搅拌一定时间后将所得沉淀物过滤、干燥,即得荧光配 合物;
(2)静电纺丝前驱体溶液的配制
将聚偏氟乙烯(PVDF)或其聚合物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丙酮 (Ac)中,加热搅拌一定时间;加入适量步骤(1)得到的荧光配合物和添加物; 溶解,得到静电纺丝前驱体溶液;
所述聚合物包括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PVDF-TrFE)或聚偏氟乙烯-六氟丙 烯(PVDF-HFP);
所述添加物包括纳米钛酸钡(BaTiO3)或三氯化铁六水合物(FeCl3·6H2O);
(3)静电纺丝,即得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
上述制备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1)中,硝酸铕六水合物 (Eu(NO3)3·6H2O)或硝酸铽六水合物(Tb(NO3)3·6H2O)、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 (TTA)或二苯甲酰基甲烷(DBM)、邻菲罗啉(Phen)或三苯基氧化膦(TPPO) 或2,2'-联吡啶(bipy)的摩尔比为0.5-2:1-3:1-3。
上述制备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1)中,搅拌时间为12-24h。
上述制备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PVDF的平均分子量为 500000-600000;可选地为534000。
上述制备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PVDF-TRFE的平均分子量为500000-700000;可选地为600000。
上述制备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PVDF-HFP的平均分子量为 300000-500000;可选地为400000。
上述制备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2)中,先将荧光配合物和 添加物共混后再加入。
上述制备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2)中,PVDF的质量浓度为 10-16%(w/v,g/ml)。
上述制备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2)中,所述PVDF-TRFE的 质量浓度为10-18%(w/v,g/ml)。
上述制备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2)中,PVDF-HFP的质量 浓度为20-30%(w/v,g/ml)。
上述制备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2)中,N,N-二甲基甲酰胺 和丙酮的体积比例为3:7-7:3。
上述制备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2)中,荧光配合物的加入 量为聚偏氟乙烯(PVDF)或其聚合物的8-30wt%,可选地为9-15wt%,进一步 可选地为10wt%。
上述制备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BaTiO3的加入量为聚偏氟乙烯 (PVDF)或其聚合物的0.4-1.0wt%,可选地为0.7-0.9wt%,进一步可选地为0.8 wt%。
上述制备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FeCl3·6H2O的加入量为聚偏氟乙烯(PVDF)或其聚合物的0.1-2.0wt%,可选地为1.1-1.5wt%,进一步可选地为1.3 wt%。
上述制备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3)中,静电纺丝的纺丝电 压为14-22kV。
上述制备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3)中,静电纺丝的纺丝温 度为20-28℃。
上述制备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3)中,静电纺丝的环境湿 度为25-40%。
上述制备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3)中,静电纺丝的接收距 离为14-18cm,可选地为16cm。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下述步骤:
以上述制得的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为功能层,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基底,中间封装镀银层和铜电极层,制备柔性压力传感器。所述柔性 压力传感器可用于对人生理(如动脉心脉,咽喉发声)进行监测。
上述制备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的面积大 小为3cm×3cm。
上述制备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的厚度为0.125mm。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柔性压力传感器。
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加入稀土荧 光配合物,可改善PVDF或其聚合物纳米纤维的荧光性能,并提高纳米纤维的β 晶含量;在加入稀土荧光配合物的基础上,再加入特定的添加物BaTiO3或 FeCl3·6H2O,PVDF或其聚合物纳米纤维的β晶含量进一步提高,进而提高纳 米纤维的压电性能。基于静电纺丝技术,通过荧光稀土配合物与BaTiO3、 FeCl3·6H2O等添加物的加入,可改善PVDF或其聚合物纳米纤维的结构与形貌、 力学、介电、压电、荧光等性能,制备具有优异荧光性能和高β晶含量的压电功 能纳米纤维。
(2)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对稀土荧光配合 物的制备方法做了进一步选择,所提供的稀土荧光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可进一步改 善纳米纤维的荧光性能并提高β晶含量。此外,通过调节稀土配合物的比例,可 调控荧光强度。
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对PVDF或其聚合物、 荧光配合物和添加物的用量比,以及静电纺丝前驱体溶液的配制步骤进行了进一 步选择,可进一步提高纳米纤维的β晶含量。
(3)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多功能压电 纳米纤维材料,直径为400-900nm,具备优异的荧光和压电性能。
(4)本发明提供的柔性压力传感器,以所述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为功 能层,灵敏度高、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 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 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 其它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制得的红色荧光压电纳米纤维的扫描电镜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制得的红色荧光压电纳米纤维的发射光谱图和色坐 标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2、3、5、对比例1中制得的红色荧光压电纳米纤 维的红外光谱图。
图4是本发明试验例1中柔性压力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试验例1中柔性压力传感器PU纳米纤维层-双重功能纳米纤 维-PU纳米纤维层的力学性能测试图。
图6是本发明试验例1中柔性压力传感器PU纳米纤维层-双重功能纳米纤 维-PU纳米纤维层的灵敏度测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 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 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 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 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 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 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发明同样可以实施。在 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原料、元件、方法、手段等未作详细 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发明的主旨。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原料均可商购获得;其中,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购自 Sigma-Aldrich公司,平均分子量为400000。
实施例1
一种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将1.5g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溶于4mL的N,N-二甲基甲 酰胺(DMF)和2mL的丙酮(Ac)混合溶液中,室温下磁搅4h使其混合均匀, 得到纺丝液前驱体。
(2)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纺丝机接收距离为16cm,正电压 +19kv,负电压-2kv,推注速度0.2mm/min。即制备得到具有压电、荧光双重功能 的纳米纤维,红外光谱分析得到β-晶的含量为76.7%。
实施例2
一种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以硝酸铕六水合物Eu(NO3)3·6H2O作为发光基体,2-噻吩甲酰三氟丙 酮(TTA)、三苯基氧化膦(TPPO)为配体,三者摩尔比为1:3:2;
称取Eu(NO3)3·6H2O用乙醇溶解;称取TTA和TPPO用乙醇溶解,加热搅 拌溶解;
用1mol/L的NaOH调节TTA溶液pH至中性,将完全溶解的Eu(NO3)3·6H2O 溶液和TPPO溶液加入到TTA溶液,60℃磁力搅拌12小时,过滤,烘干制得配 合物Eu(TTA)3(TPPO)2,记为C3,在紫外灯下发出铕的特征红色荧光。
(2)将1.5g PVDF-HFP溶于4mL的DMF和2mL的Ac混合溶液中,室温下磁 搅4h使其混合均匀,再加入0.15g上述C3配合物(即C3用量为PVDF-HFP的10 wt%),溶解,得到纺丝液前驱体。
(3)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纺丝机接收距离为16cm,正电压 +19kv,负电压-2kv,推注速度0.2mm/min。制备得到具有压电、荧光双重功能的 纳米纤维,红外光谱分析得到β-晶的含量为96.6%。
实施例3
一种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同实施例2,区别仅在于步骤(2)中,除加入C3配合物外,还加入0.012g BaTiO3(即BaTiO3用量为PVDF-HFP的0.8wt%)。
制备得到的具有压电、荧光双重功能的纳米纤维,红外光谱分析得到β-晶的 含量为97.2%。
制得的具有压电、荧光双重功能的纳米纤维的SEM图见图1,如图1所示, 实施例3所制备的纳米纤维,表面光滑,纤维分布均匀,纤维的直径为500-800nm。
制得的具有压电、荧光双重功能的纳米纤维的红色荧光压电功能纳米纤维的 发射光谱图和色坐标图分别见图2a和图2b,图2a中,593nm处为5D0-7F1跃迁 峰,617nm处为5D0-7F2跃迁峰,是红色荧光的最佳峰,说明制得的纳米纤维具 有良好红色荧光性能,荧光强度高;图2b为CIE(国际发光照明委员会)颜色 点图,CIE坐标点为(0.438,0.304),显示出其在理论上的颜色。
实施例4
一种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同实施例3,区别仅在于步骤(2)中,先将C3配合物与BaTiO3溶于溶剂 充分共混后再加入,即步骤(2)包括下述步骤:
将4mL的DMF和2mL的Ac混合,加入1.5g PVDF-HFP,室温下磁搅4h使其混 合均匀;再取0.15g上述C3配合物和0.012g BaTiO3,用适量前述混合溶液充分共 混后,加入到前述PVDF-HFP中;溶解,得到纺丝液前驱体。
制备得到的具有压电、荧光双重功能的纳米纤维,红外光谱分析得到β-晶的 含量为97.5%。
实施例5
一种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同实施例2,区别仅在于步骤(2)中除加入C3配合物外,还加入0.020g FeCl3·6H2O(即FeCl3·6H2O用量为PVDF-HFP的1.3wt%)。
制备得到的具有压电、荧光双重功能的纳米纤维,红外光谱分析得到β-晶的 含量为96.8%。
实施例6
一种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同实施例5,区别仅在于步骤(2)中,先将C3配合物与FeCl3·6H2O溶于 溶剂充分共混后再加入PVDF-HFP中,即步骤(2)包括下述步骤:
将4mL的DMF和2mL的Ac混合,加入1.5g PVDF-HFP,室温下磁搅4h使其混 合均匀;再取0.15g上述C3配合物和0.020g FeCl3·6H2O,用适量前述混合溶液充 分共混后,加入到前述PVDF-HFP中;溶解,得到纺丝液前驱体。
制备得到的具有压电、荧光双重功能的纳米纤维,红外光谱分析得到β-晶的 含量为96.9%。
对比例1
一种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同实施例2,区别仅在于步骤(2)中,除加入C3配合物外,还加入0.005g 氧化石墨烯GO(即GO用量为PVDF-HFP的0.3wt%)。
制备得到的具有压电、荧光双重功能的纳米纤维,红外光谱分析得到β-晶的 含量为93.4%。
在PVDF及其聚合物中,通常有α、β、γ三种晶型,在红外光谱图中,α晶 型一般会在763cm-1,795cm-1,855cm-1,976cm-1,1182cm-1,1400cm-1这些波数 中出峰,其中763cm-1是表征α晶型的特征波数;β晶型通常在600cm-1、840cm-1、 1279cm-1几个波数中出峰明显,其中840cm-1为特征波数;γ晶型通常在776cm-1、 812cm-1、833cm-1、1234cm-1中出峰。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找出对应的波数,并且 可以用朗伯比尔定律计算α晶和β晶的相对含量。
将实施例1、2、3、5和对比例1所制备的纳米纤维(图中分别示为PVDF-HFP、 PVDF-HFP-C3、PVDF-HFP-C3-BaTiO3、PVDF-HFP-C3-FeCl3·6H2O以及 PVDF-HFP-C3-GO)进行红外测试,结果见图3。由图3可知,添加了荧光配合 物和添加物的纳米纤维和纯PVDF-HFP纳米纤维相比,α晶型含量少;而β晶型 含量大幅提升,部分可达近100%。β晶型含量越高,PVDF及其聚合物的压电 性能越好。
对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结果进行分析如下:纯PVDF及其聚合物PVDF-HFP、 PVDF-TRFE纳米纤维的β晶含量分别为74.6%、76.7%、94.3%,加入荧光配合 物后,PVDF、PVDF-HFP、PVDF-TRFE纳米纤维的β晶含量提高,均在96%以 上。在加入荧光配合物的基础上,再分别加入一定量的纳米钛酸钡(BaTiO3)、 六水合氯化铁(FeCl3·6H2O),PVDF、PVDF-HFP、PVDF-TRFE纳米纤维的β 晶含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了近98%,同时压电性能进一步得到改善。
此外,本发明发现在添加荧光配合物的基础上,添加作为无机填料的添加物BaTiO3和FeCl3·6H2O可进一步提高β晶含量,但并非任意的作为无机填料的 添加物都可提高β晶含量,例如,加入氧化石墨烯后,β晶含量反而降低。
试验例1
一种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分别以实施例3和实施例5制备的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为功能层,先在 其上下表面分别纺一层10%的PU纳米纤维层以提高其柔韧性能,以铜电极作为 上下电极,中间封装镀银层制备柔性压力传感器。其中,PU纳米纤维层是将1.0g 聚氨酯(PU)溶于2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8mL的四氢呋喃(THF) 混合溶液中,室温下磁搅5h使其混合均匀,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得到。所述柔性 压力传感器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
对以实施例3制备的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为功能层的柔性压力传感器 的PU纳米纤维层-双重功能纳米纤维-PU纳米纤维层(图中示为PU--C--PU,其 中,C:PVDF-HFP-C3-BaTiO3)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见图5,由图5可知, 其最大力伸长率可达到131%,说明其柔性较好,即其拉伸性能较好。
以分别以实施例3和5制备的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为功能层的柔性压力 传感器的PU纳米纤维层-双重功能纳米纤维-PU纳米纤维层(图中分别示为 PU/PVDF-HFP-C3-BaTiO3/PU和PU/PVDF-HFP-C3-FeCl3·6H2O/PU)进行灵敏度 测试,结果见图6,由图6可知,其在低压范围内具有高灵敏度,分别约为0.42 kPa-1和0.29kPa-1。灵敏度计算公示为:(C-C0)/C0/压力,其中,C和C0分别 代表加载和卸载时的电容。与其他已报导的压力传感器的0.09kPa-1和6.7×10-4 kPa-1的灵敏度相比,其灵敏度极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 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 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 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柔性压力传感器,其具有如下所示结构:
PU纳米纤维层-双重功能纳米纤维-PU纳米纤维层;
其中,所述双重功能纳米纤维通过包括下述步骤的制备方法制备而得:
(1)荧光配合物的合成
将硝酸铕六水合物或硝酸铽六水合物、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或二苯甲酰基甲烷、邻菲罗啉或三苯基氧化膦或2,2'-联吡啶分别溶于一定量的无水乙醇中,调试pH并混合,加热,搅拌一定时间后将所得沉淀物过滤、干燥,即得荧光配合物;
(2)静电纺丝前驱体溶液的配制
将聚偏氟乙烯或其聚合物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和丙酮中,加热搅拌一定时间;
加入适量步骤(1)得到的荧光配合物和添加物,溶解,得到静电纺丝前驱体溶液;
所述聚合物包括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或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
所述添加物包括纳米钛酸钡或三氯化铁六水合物;
(3)静电纺丝,即得双重功能纳米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硝酸铕六水合物或硝酸铽六水合物、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或二苯甲酰基甲烷、邻菲罗啉或三苯基氧化膦或2,2'-联吡啶的摩尔比为0.5-2:1-3:1-3;
和/或,所述聚偏氟乙烯的平均分子量为500000-600000;所述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的平均分子量为500000-700000;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平均分子量为300000-500000;
和/或,步骤(2)中,聚偏氟乙烯的质量浓度为10-16%(w/v,g/ml);
和/或,步骤(2)中,所述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的质量浓度为10-18%(w/v,g/ml);
和/或,步骤(2)中,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质量浓度为20-30%(w/v,g/ml);
和/或,步骤(2)中,N,N-二甲基甲酰胺和丙酮的体积比例为3:7-7: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荧光配合物的加入量为聚偏氟乙烯或其聚合物的8-30 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BaTiO3的加入量为聚偏氟乙烯或其聚合物的0.4-1.0 wt%;
或,FeCl3•6H2O的加入量为聚偏氟乙烯或其聚合物的0.1-2.0 w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先将荧光配合物和添加物共混后再加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静电纺丝的纺丝电压为14-22kV;
和/或,步骤(3)中,静电纺丝的纺丝温度为20-28℃;
和/或,步骤(3)中,静电纺丝的环境湿度为25-40%;
和/或,步骤(3)中,静电纺丝的接收距离为14-18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U纳米纤维层为10%的PU纳米纤维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U纳米纤维层是将1.0g聚氨酯溶于2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8mL的四氢呋喃(THF)混合溶液中,室温下磁搅5h使其混合均匀,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得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双重功能纳米纤维材料的面积大小为3cm×3cm;厚度为0.12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是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基底,以铜电极作为上下电极,中间封装镀银层制备而得。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按照权利要求1-6任一项中所记载的制备方法,制备双重功能纳米纤维;
(2)在步骤(1)所制备的双重功能纳米纤维的上、下表面分别纺一层PU纳米纤维层,并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基底,以铜电极作为上下电极,中间封装镀银层,从而制备柔性压力传感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U纳米纤维层为10%的PU纳米纤维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U纳米纤维层是将1.0g聚氨酯溶于2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8mL的四氢呋喃(THF)混合溶液中,室温下磁搅5h使其混合均匀,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得到。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双重功能纳米纤维材料的面积大小为3cm×3cm;厚度为0.125mm。
CN202110145985.7A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柔性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28998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45985.7A CN112899806B (zh)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柔性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45985.7A CN112899806B (zh)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柔性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99806A CN112899806A (zh) 2021-06-04
CN112899806B true CN112899806B (zh) 2022-07-22

Family

ID=76122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45985.7A Active CN112899806B (zh)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柔性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998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4452B (zh) * 2022-05-17 2024-02-23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压阻信号的机械臂碰撞监测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0064A (zh) * 2015-04-10 2015-07-22 东华大学 一种压电聚合物/金属复合纳米单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57519A (zh) * 2017-01-23 2017-05-31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红色或绿色发光导电双功能复合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21175A (zh) * 2017-12-25 2018-06-29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高压电聚偏氟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442038A (zh) * 2018-01-16 2018-08-24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高输出的柔性压电纤维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04515A (zh) * 2019-04-17 2019-07-12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红色荧光兼具压电功能的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70414A (zh) * 2020-03-23 2020-06-12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一种柔性压电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0064A (zh) * 2015-04-10 2015-07-22 东华大学 一种压电聚合物/金属复合纳米单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57519A (zh) * 2017-01-23 2017-05-31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红色或绿色发光导电双功能复合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21175A (zh) * 2017-12-25 2018-06-29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高压电聚偏氟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442038A (zh) * 2018-01-16 2018-08-24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高输出的柔性压电纤维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04515A (zh) * 2019-04-17 2019-07-12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红色荧光兼具压电功能的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70414A (zh) * 2020-03-23 2020-06-12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一种柔性压电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99806A (zh) 2021-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umar et al. Enhancement of dielectric constant in polymer-ceramic nanocomposite for flexible electronics and energy storage applications
CN112899806B (zh) 一种多功能压电纳米纤维材料、柔性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95707B (zh) 一种柔性热电纳米纤维薄膜及其制备和应用
Shah et al. Conduction mechanisms in lanthanum manganite nanofibers
CN108570200B (zh)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Veeramuthu et al. Smart garment energy generators fabricated using stretchable electrospun nanofibers
He et al.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s of Eu3+ doped PAN/BaTiO3 electrospun piezoelectric composite fibers
Jayathilaka et al. Facile and scalable electrospun nanofiber-based alternative current electroluminescence (ACEL) device
Li et al. Nanofiber electrospinning in samarium complex-doped PMMA
Wang et al. Ultrastable highly-emissive amphiphilic perovskite nanocrystal composites via the synergy of polymer-grafted silica nanoreactor and surface ligand engineering for 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
CN108374209B (zh) 各向异性导电磁光三功能Janus纳米纤维阵列膜
Yao et al. pH-responsive dual-emitting 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based material containing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and CaAl2O4: Eu2+, Dy3+ phosphors
Wang et al. Grain size influence on the flexibility and luminous intensity of inorganic CaTiO3: Pr3+ crystal nanofibers
CN113802266B (zh) 一种聚丙烯腈复合纳米纤维膜、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10004515B (zh) 一种红色荧光兼具压电功能的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81593A (zh) 双各向异性导电绿色荧光Janus结构膜及其制备方法
Gao et al. Surface radiation-regulation effect in Eu (BA) 3Phen doped polyacrylonitrile nanofibers
Xia et al. The effects of double-shell organic interfaces on the dielectric and energy storage properties of the P (VDF-CTFE)/BT@ HBP@ PDA-Ag nanocomposite films
CN111799396A (zh) 一种蓝绿光色度可调的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LED)的制备方法
KR20120057725A (ko) La계 산화물 나노섬유 및 그 제조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P 타입 가스센서, 전기전도체 및 나노로드
CN102660256B (zh) 一种聚合物包裹双(8-羟基喹啉)锌配合物胶束与水滑石复合发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Mudila et al.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HOMO-LUMO studies on fabricated PVB/Graphite and PVB/GO nanocomposites
CN109706621B (zh) 各向异性导电磁性红绿双色荧光三明治结构多功能复合膜
CN109266327A (zh) 磁性绿色荧光双各向异性导电柔性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17086722A1 (ko) 고효율 가시광촉매 활성을 갖는 결정상 폴리[3-헥실티오펜]/금속 산화물 복합 가시광촉매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