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88338A - 鞋及鞋的鞋面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鞋及鞋的鞋面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88338A
CN112888338A CN201980034663.6A CN201980034663A CN112888338A CN 112888338 A CN112888338 A CN 112888338A CN 201980034663 A CN201980034663 A CN 201980034663A CN 112888338 A CN112888338 A CN 1128883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shoe
foot
filaments
apparent den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46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边龙朗
大崎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hike Private
As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hike Priva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hike Private filed Critical Aishike Private
Publication of CN112888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83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00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14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de of plas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 A43B23/020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 A43B23/020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23/0215Plastics or artificial leath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 A43B23/024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 A43B23/024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23/025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assembled by gluing or thermo bon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DMACHINES, TOOLS, EQUIPMENT OR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OR REPAIRING FOOTWEAR
    • A43D11/00Machines for preliminary treatment or assembling of upper-parts, counters, or insoles on their lasts preparatory to the pulling-over or lasting operations; Applying or removing protective coverings
    • A43D11/01Machines for applying reinforcement or ornamental straps to the margins of uppers
    • A43D11/03Coating with thermoplastic materials to stiffen the toe or heel por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10/0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80/00Products made 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DMACHINES, TOOLS, EQUIPMENT OR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OR REPAIRING FOOTWEAR
    • A43D2200/00Machines or method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eatures
    • A43D2200/60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 of footwear, e.g. CAD or CA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鞋面(2)和鞋底(3)的鞋。鞋面(2)由包含无规重叠的1根或多根热塑性长丝(5)的网状物(41)形成。网状物(41)具有:第一区域,该第一区域是热塑性长丝(5)在其接触部分相互点接合的区域;以及第二区域,该第二区域是热塑性长丝(5)熔接的区域,且表观密度比所述第一区域大,所述第一区域中的热塑性长丝(5)的直径为0.2mm~2mm,所述第一区域的表观密度为0.005g/cm3~0.2g/cm3

Description

鞋及鞋的鞋面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鞋面的鞋及该鞋面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鞋的构造大致由与地面接触的鞋底和覆盖脚的脚背部及脚后跟部的鞋面构成。
鞋底通常使用厚度比较大的橡胶或发泡合成树脂等来形成。根据鞋的用途,鞋面由皮革、人工皮革、布料等形成。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鞋:鞋面包括由多个第一股线以及多个第二股线至少部分地形成的布料,第一股线由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形成,包括具有第一股线与第二股线融合的融合区域以及第一股线不与第二股线融合的非融合区域的布料,融合区域与非融合区域相邻,以融合区域以及非融合区域这两者露出的方式,融合区域以及非融合区域各自配置于鞋面的外侧表面上。
该鞋在非融合区域具有通气性。进而,该鞋在其制造时,无需为了赋予不同特性而使用多种材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日本专利第4376792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鞋的鞋面也有保护脚的脚背部等的作用,但对专利文献1的鞋的鞋面而言,吸收来自外部的冲击的缓冲性不能说是充分的。而且,专利文献1的鞋未考虑到被水润湿时的易干燥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通气性以及速干性优异且具有良好的缓冲性的鞋面的鞋以及该鞋面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鞋具有鞋面和鞋底,所述鞋面由包含无规重叠的1根或多根热塑性长丝的网状物形成,所述网状物具有:第一区域,该第一区域是所述热塑性长丝在其接触部分相互点接合的区域;以及第二区域,该第二区域是所述热塑性长丝熔接的区域,且所述第二区域的表观密度比所述第一区域的表观密度大,所述第一区域中的热塑性长丝的直径为0.2mm~2mm的范围,所述第一区域的表观密度为0.005g/cm3~0.2g/cm3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面,提供鞋的鞋面的制造方法。
鞋面的第一制造方法包括:从喷嘴喷出1根或多根直径为0.2mm~2mm的熔融的长丝,将所述长丝无规地重叠而在其接触部分相互点接合,由此制作表观密度为0.005g/cm3~0.2g/cm3的范围的原料网状物;对所述原料网状物的任意部位进行加热而使所述长丝熔接,由此形成表观密度大于所述0.2g/cm3的区域;以及将所述原料网状物形成为鞋面形状的工序。
鞋面的第二制造方法,其使用喷嘴以及脚模来制造由具有无规重叠的1根或多根热塑性长丝的网状物构成的鞋面,所述喷嘴喷出熔融的长丝,该鞋面的第二制造方法包括:设定数据输入工序,根据所述鞋面的部位来输入所述网状物的厚度以及表观密度的设定数据;脚模数据生成工序,测量所述脚模的形状而生成脚模数据;动作条件生成工序,基于所述设定数据以及所述脚模数据来生成所述喷嘴的动作条件;以及造型工序,按照所述动作条件使所述喷嘴动作,在所述脚模无规地重叠熔融的1根或多根长丝,由此形成鞋面。
鞋面的第三制造方法使用3D打印机制造由具有无规重叠的1根或多根热塑性长丝的网状物构成的鞋面,该鞋面的第三制造方法包括:设定数据输入工序,根据所述鞋面的部位来输入所述网状物的厚度以及表观密度的设定数据;脚模数据生成工序,测量使用者的脚型而生成脚模数据;动作条件生成工序,基于所述设定数据以及所述脚模数据来生成所述3D打印机的动作条件;以及3D打印工序,按照所述动作条件使所述3D打印机动作,由此形成鞋面。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鞋具备通气性以及速干性优异且具有良好的缓冲性的鞋面。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能够简单地制作通气性以及速干性优异且具有良好的缓冲性的鞋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鞋的立体图。
图2是该鞋的俯视图。
图3是以图2的III-III线切断而成的剖视图。
图4是鞋面的形成为展开形状的网状物的俯视图。
图5的(a)是示意性地表示由直径小的热塑性长丝构成的第一区域的参考俯视图,(b)是示意性地表示由直径大的热塑性长丝构成的第一区域的参考俯视图。
图6是以图5的VI-VI线切断且将其切断面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参考端面图。
图7是由热塑性长丝构成的试制品的第一区域的放大照片图。
图8是从厚度方向观察试制品的第一区域的照片图。
图9是用于说明由热塑性长丝构成的第一区域的示意图,(a)是构成第一区域的多根热塑性长丝的参考分解图,(b)是该热塑性长丝无规重叠的状态的参考俯视图。
图10是示意性表示第二区域的参考俯视图。
图11是以图10的XI-XI线切断且将其切断面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参考端面图。
图12是试制品的第二区域的放大照片图。
图13是原料网状物的制造装置的概略图。
图14是从图13的箭头XIV方向观察时的喷嘴的仰视图。
图15是从图13的箭头XV方向观察时的制造装置的后视图。
图16是从图13的箭头XVI方向观察时的制造装置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由原料网状物制作鞋面的步骤的参考图。
图18是表示利用脚模而形成网状物的步骤的参考图。
图19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鞋的立体图。
图20是以图19的XX-XX线切断后的放大端面图。
图21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鞋的剖视图。
图22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鞋的立体图。
图23是以图22的XXIII-XXIII线切断后的端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在本说明书中,表示方向性的用语“上”是指以鞋的使用时为基准,离地面远的一侧,“下”是指靠近地面一侧,“前”是指脚尖侧,“后”是指脚后跟侧。多个意味着2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中,由“下限值XXX~上限值YYY”表示的数值范围意味着下限值XXX以上且上限值YYY以下。在分别记载有多个所述数值范围的情况下,能够选择任意的下限值和任意的上限值,并设定“任意的下限值~任意的上限值”。
应注意的是,构成在各图中所表示的结构的的构件或部分的尺寸、比例尺以及形状有时与实际不同。
[第一实施方式]
<鞋的概要>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鞋1的立体图,图2是从上侧观察所述鞋1时的俯视图,图3是所述鞋1的局部剖视图。
本发明的鞋1具有鞋面2和鞋底3。
鞋面2由包含无规重叠的1根或多根热塑性长丝的网状物41形成。所述网状物41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图1、图2以及图4中,为了易于区分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对网状物41的第一区域附加了阴影,对网状物41的第二区域附加了点。
第一区域是无规重叠的热塑性长丝在其接触部分相互点接合的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中的热塑性长丝的直径为0.2mm~2mm的范围,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表观密度为0.005g/cm3~0.2g/cm3的范围。所述第二区域是热塑性长丝熔接的片状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的表观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表观密度。
本发明的鞋1的鞋面2具有直径为0.2mm~2mm的热塑性长丝无规重叠且表观密度为0.005g/cm3~0.2g/cm3的第一区域。该第一区域体积非常大,每单位面积长丝所占的比例非常小,通气性优异。而且,所述第一区域即使在沾水的情况下也在短时间干燥,速干性优异。另外,体积大的第一区域的其厚度方向的弹性优异,具有良好的缓冲性。
在第一区域,热塑性长丝部分交差而无规重叠且在其接触部分点接合,因此在鞋1的使用时,即使撕裂力施加到鞋面2也不会断裂。特别是,构成鞋面2的网状物41除所述第一区域之外,还具有热塑性长丝熔接的片状的第二区域,因此具有良好的强度。该具有难以断裂的鞋面2的鞋1耐久性优异,并能够长期间使用。
本发明的鞋1在例如进行步行、徒步旅行、跑步等轻的运动时能够使用。另外,本发明的鞋1速干性优异,因此能够适于在进行皮划艇、帆船、游艇、帆板、航海等水上运动时使用。此外,本发明的鞋1不仅可以在进行各种运动时使用,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鞋1由左脚用以及右脚用的左右一组构成。以下,参照附图对具备鞋面2的鞋1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在各图中,为了方便,例示了左脚用的鞋1。右脚用的鞋1与左脚用对称,因此未图示。
<鞋底>
鞋底3是包含与地面接触的部分的鞋1的构成构件。鞋底3的材质以及构造能够采用现有公知的材质以及构造。
关于鞋底3的材质,可举出例如橡胶、弹性体、合成树脂或这些混合物等。鞋底3也可以是发泡体、非发泡体或发泡体与非发泡体的层叠物。
鞋底3的构造可以是单层构造,也可以是2层以上的多层构造。多层构造的鞋底3例如具有与地面接触部分的外底和层叠于外底的上表面侧的中底。
在鞋底3的下表面(与地接触部分),根据需要,形成任意的合适的凹凸。
<鞋面>
鞋面2是覆盖脚的脚背部以及脚后跟部的鞋1的构成构件。
鞋面2的下缘部2a安装于鞋底3的周围。将鞋面2的下缘部2a安装于鞋底3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采用现有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举出使用粘接剂的粘接、缝制等。此外,在鞋面2和鞋底3由能够进行热熔接的材质形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热熔接将鞋面2安装于鞋底3。
若将鞋面2按照各个部位大致区分,则鞋面2由与脚的脚背部对应的脚背对应部位21、与脚的脚后跟部对应的脚后跟对应部位22、所述脚背对应部位21和脚后跟对应部位22之间的中间部位23构成。脚背对应部位21是包含脚的前端部(脚的脚尖部)而覆盖脚的脚背部的部位,脚后跟对应部位22是包含脚的后端部而覆盖脚的脚后跟部的部位,中间部位23是从鞋面2除去所述脚背对应部位21和脚后跟对应部位22后剩余的部位。参照图2,脚背对应部位21、中间部位23以及脚后跟对应部位22从前方依次配置。
在此,脚的脚背部以及脚后跟部能够基于标准的人体的脚骨架构造来确定。脚的脚背部是标准的人体的脚的第一至五基节骨以及第一至五中脚骨的部分,脚的脚后跟部是脚后跟骨后端部的部分。
在鞋面2的上方,开口有用于插入使用者的脚的脚插入部25。所述脚插入部25由鞋面2的上缘部2b划分而成。与该脚插入部25连通而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开口部26。所述开口部26由鞋面2的上前方缘部2c划分而成。所述上前方缘部2c是与所述上缘部2b连续而向前方延伸的缘部,例如,是俯视呈大致U字状的缘部。在所述上前方缘部2c的面内,沿前后方向排列而形成有多个孔眼27。在该孔眼27,穿通有鞋带28。此外,在各图中,省略了鞋带28的一部分。
所述孔眼27也可以沿上前方缘部2c规则地配置,或者也可以无规地配置。如后述,孔眼27优选形成于第二区域。
此外,虽未图示,但也可以不形成孔眼而在构成第一区域的热塑性长丝5之间(空隙)穿通鞋带。或者在不形成孔眼而如后述那样第二区域具有孔C的情况下,也可以使鞋带穿通该孔C。
另外,虽未图示,但根据需要,鞋面2也可以具有鞋舌。鞋舌是从划分形成所述开口部26的上前方缘部2c的前方部连续地以舌状延伸的部位。通过设置鞋舌,能够防止脚的脚背部从所述大致U字状的开口部26露出。
此外,在图示的例中,例示了安装鞋带28类型的鞋面2,但本发明的鞋面2不限于安装鞋带28的类型,也可以是不具有鞋带的类型(未图示)。另外,在图示的例中,例示了具有开口部26的类型的鞋面2,但本发明的鞋面2也可以是不具有开口部的类型(未图示)。
鞋面2通过立体地形成柔软的网状物41而构成。鞋面2可以通过将形成为给定形状的1张网状物41立体地进行组装而构成,或者也可以通过将形成为给定形状的多张网状物41接合并立体地进行组装而构成。图示的例的鞋面2是通过将图4所示的形成为鞋面2的展开形状的1张网状物41立体地弯折并将该网状物41的后方缘2d、2d彼此接合(缝制、利用粘接剂进行粘接等)而立体地形成的。所述网状物41的后方缘2d、2d等的缘部的接合可以是利用热收缩性长丝5的熔接的接合。
<具有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的网状物>
构成鞋面2的网状物41具有1根或多根热塑性长丝在其接触部分相互点接合的第一区域、和1根或多根热塑性长丝熔接且表观密度比所述第一区域大的第二区域。网状物41以具有所述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为条件,也可以具有除这些区域以外的区域。
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在都由热塑性长丝形成这方面是共通的,但第一区域在残留有该长丝的立体形状方面与长丝熔融而其立体形状消失或变形而形成为片状的第二区域不同。
从构造的观点出发,热塑性长丝是非常长的单丝(单纤维)。单丝是指由1根纤维构成的细长丝。热塑性长丝的截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大致圆形,但也可以是大致三角形状、大致四边形状等。在本发明中,使用直径为0.2mm~2mm的范围的热塑性长丝,优选地,使用直径为0.5mm~1.8mm的范围的热塑性长丝,更优选地,使用直径为1.0mm~1.5mm的范围的热塑性长丝。在使用直径小于0.2mm的长丝时,除了第一区域的强度有可能变得过低之外,还有可能无法长期间维持高体积的第一区域。在使用直径超过2mm的长丝时,第一区域的缓冲性可能下降,另外,鞋1的穿着舒适度可能变差。此外,所述直径是以长丝的剖视形状为大致圆形的情况为基准,但在长丝的剖视形状不是大致圆形的情况下,设为当量圆直径。
热塑性长丝可以是全部为相同直径,或者直径也可以不同。所谓直径不同,包括在1根热塑性长丝中,在其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存在直径大的部位的情况,或者在多根热塑性长丝中,其中的一部分热塑性长丝与其他热塑性长丝相比直径大的情况等。
从材质的观点出发,热塑性长丝由就有热塑性的聚合物形成。作为具有所述热塑性的聚合物(热塑性聚合物),例如,可以举出热塑性树脂、热塑性弹性体等。弹性体是具有橡胶弹性的聚合物,树脂是实质上不具有橡胶弹性的聚合物。
热塑性聚合物(热塑性长丝)的熔点只要为鞋1的使用温度以上,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80℃以上,优选为100℃以上,更优选为110℃以上。热塑性聚合物(热塑性长丝)的熔点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但由于在对长丝进行纺丝时需要使热塑性聚合物为非常高温而熔融,因此例如为250℃以下,优选为200℃以下。
作为所述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聚乙烯(PE)、乙烯·乙酸乙烯基共聚树脂(EVA树脂)等烯烃系树脂、聚氨酯等聚氨酯系树脂、聚苯乙烯(PS)、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树脂(AS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树脂(ABS树脂)等苯乙烯系树脂、聚氯乙烯(PVC)等。作为所述热塑性弹性体,例如可举出乙烯-乙酸乙烯基共聚物系弹性体、苯乙烯乙烯亚丁基苯乙烯块共聚物(SEBS)等苯乙烯系弹性体、烯烃系弹性体、聚氨酯系弹性体、聚酯系弹性体等。这些材料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
从速干性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疏水性的热塑性聚合物。另外,由于耐久性优异且具有适度的熔点,因此优选以聚酯系树脂或聚酯系弹性体为主成分的热塑性长丝,而且,由于具有适度的弹性,因此更优选以聚酯系弹性体为主成分的热塑性长丝。
图5的(a)以及(b)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区域的参考俯视图,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区域的参考端面图。此外,端面图是仅示出切断面的形状而未示出比切断面靠里侧的形状的图。
图7是将实际试制出的网状物41的第一区域从其上表面侧进行拍摄得到的放大照片图(30倍放大),图8是将实际试制出的网状物41的第一区域从厚度方向侧进行拍摄得到的照片图。
参照图5至图8,网状物41的第一区域是热塑性长丝5在厚度方向上重合且相互点接合的区域。在第一区域中,维持了热塑性长丝5的立体形状(细长的单丝状)。
参照图5以及图7,构成第一区域的热塑性长丝5在俯视时在面方向上不规则地蛇行或弯曲。参照图6以及图8,构成第一区域的热塑性长丝5在厚度方向上无规(无秩序)的重叠,各热塑性长丝5在面方向以及厚度方向上部分地接触。在该接触部分,各热塑性长丝5点接合。点接合是指热塑性长丝5彼此部分地熔接。如图6所示,各热塑性长丝5既有在维持长丝的形状的状态下点接合的部位(由图6的符号A表示),也有以长丝的形状稍微变形的状态点接合的部位(由图6的符号B表示)。此外,在图6中,一部分热塑性长丝5的截面形状为楕圆形,但其表示相对于图5的VI-VI线而以锐角倾斜存在的热塑性长丝5的截面形状。
第一区域可以由1种热塑性长丝5形成,或者也可以由直径不同的2种以上的热塑性长丝5形成。
图5的(a)表示直径为0.2mm~2mm的范围内且给定的直径的热塑性长丝5点接合而构成的第一区域,图5的(b)表示直径为0.2mm~2mm的范围内且直径比图5的(a)的热塑性长丝5大的热塑性长丝5点接合而构成的第一区域。
如图5的(a)或图5的(b)所示,网状物41的第一区域也可以仅由1种热塑性长丝5形成。另外,网状物41的第一区域例如也可以具有由图5的(a)所示的直径比较小的热塑性长丝5构成的区域和由图5的(b)所示的直径比较大的热塑性长丝5构成的区域。而且,虽未特别图示,但网状物41的第一区域也可以是直径不同的2种以上的热塑性长丝5无规重叠而点接合的区域。
在本发明中,第一区域的表观密度是0.005g/cm3~0.2g/cm3的范围,优选地,为0.01g/cm3~0.15g/cm3的范围,更优选地,为0.05g/cm3~0.1g/cm3的范围。表观密度为所述范围的第一区域在内部具有多个比较大的空隙C(该空隙C在长丝5之间产生),体积非常大。该第一区域不仅通气性及速干性优异,而且具有良好的缓冲性。
此外,第一区域的单位面积重量在数值上与第一区域的表观密度相同,为0.005g/cm2~0.2g/cm2
在此,表观密度是指每单位容积的重量,单位面积重量是指每单位面积的重量。
对表观密度而言,将测量对象裁断为20cm×20cm而得到样品,测量该样品的厚度和重量,并将每单位体积的重量设为表观密度。所述样品的厚度能够使用游标卡尺(例如指甲的长度为20mm以上的游标卡尺)来测量。
网状物41的第一区域既可以是全部为相同的表观密度(或单位面积重量),或者也可以是表观密度(或单位面积重量)部分不同。所谓表观密度部分不同,包括第一区域中一部分的表观密度比其他部分的表观密度大的情况等。
例如,使用直径不同的2种以上的热塑性长丝5,在每单位面积的长丝数相同的条件下,利用其中直径大的热塑性长丝5形成的第一区域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利用直径小的热塑性长丝5形成的第一区域的单位面积重量大。
第一区域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若过小,则缓冲性可能下降,若过大,则鞋1的穿着舒适度可能变差。从该观点出发,第一区域的厚度例如为5mm~30mm,优选为10mm~30mm,更优选为15mm~25mm。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能够使用游标卡尺(例如指甲的长度为20mm以上的游标卡尺)来测量。
参照图8,所述厚度的体积高的第一区域在由手指按压时被压缩,但在解除按压时,几乎恢复到原来的厚度。这样的恢复力是因为第一区域是通过将直径为0.2mm~2mm的热塑性长丝5以表观密度0.005g/cm3~0.2g/cm3无规重叠而点接合所构成的。这样的第一区域除了具有优异的通气性以及速干性之外,还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而且,即使长期间使用,也难以压扁,能够长期间维持良好的缓冲性。
第一区域既可以在拉伸强度上具有各向异性,或者也可以在拉伸强度上不具有各向异性。
拉伸强度是指在第一区域的面内施加撕裂力时的断裂难度。具体而言,拉伸强度是指将第一区域的面方向一方端部和相反端部分别用拉伸试验机的卡盘抓紧,以使一方端部和相反端部彼此背离的方式拉伸并使第一区域发生断裂时的强度。
在所述拉伸强度上具有各向异性是指面内的某个方向上的拉伸强度比相对于该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拉伸强度大。在拉伸强度上不具有各向异性是指面内的任意方向上的拉伸强度无异。
优选地,第一区域在拉伸强度上具有各向异性。
在拉伸强度上具有各向异性的第一区域沿着热塑性长丝5的流动方向拉伸强度大且沿着与所述热塑性长丝5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拉伸强度小。优选地,第一区域沿着热塑性长丝5的流动方向拉伸强度最大且沿着与所述热塑性长丝5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拉伸强度最小。
在所述拉伸强度上具有各向异性的第一区域也依赖于后述的网状物的制作方法,但由以下这样的构造构成所引起。
图9是用于具体说明由多根热塑性长丝构成的第一区域的示意图。图9的(a)是使构成第一区域的多根热塑性长丝分散后的状态,该图的(b)是上述长丝无规重叠的状态的参考俯视图(第一区域的参考俯视图)。
参照图9的(a),构成第一区域的各个热塑性长丝5-1、5-2、5-3、5-4、5-5俯视时不规则地蛇行或弯曲,但整体地是在第一方向(流动方向)上延伸的长的单丝。如图9的(b)所示,通过在该第一方向(流动方向)上蛇行或弯曲而延伸的多根热塑性长丝5-1、5-2、5-3、5-4、5-5在第二方向上部分重合且接触部分点接合而得到的区域为第一区域。此外,第二方向是与第一方向(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
该第一区域的第一方向上的拉伸强度比第二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大。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区域的参考俯视图,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区域的参考端面图。
图12是将实际试制出的网状物41的第二区域从其上表面侧进行拍摄得到的放大照片图(30倍放大)。
参照图10至图12,在第二区域,热塑性长丝5熔接且形成为片状。第二区域也可以是局部具有小孔D的片状。所述孔在俯视时为不规则的形状。
第二区域是对在厚度方向上无规重叠的热塑性长丝5加热而使其熔融从而形成为片状的区域。在第二区域,热塑性长丝5的立体形状(细长的单丝状)消失或变形。但是,如图11所示,在第二区域的内部,也有热塑性长丝5的形状稍微变形而残留的部位。如图12所示,能够从第二区域的外部目视确认其热塑性长丝5的外形,但也有各个热塑性长丝5的立体形状(纤维形状)消失的部位,或者也有变形的部位。换言之,第二区域是由热塑性聚合物(与热塑性长丝5的材质相同)形成的片状。
第二区域是内部实质上不具有空隙的片状。该第二区域的表观密度与第一区域的表观密度相比充分大。第二区域的表观密度的具体的数值没有特别限定。
如后述,第二区域由对无规重叠有直径为0.2mm~2mm的热塑性长丝的网状物加热加压而形成为片状的区域构成。故而,从构造的观点出发,第二区域是实质上不具有空隙的片状(或在各处具有小孔的片状)。另外,从材质的观点出发,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相同。而且,第二区域的单位面积重量为0.005g/cm2~0.2g/cm2的范围。
第二区域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0.2mm~3mm,优选地,为0.5mm~2mm。
<鞋面的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的配置>
参照图1至图4,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分别配置于鞋面2的任意的部位。
第一区域在拉伸强度上具有各向异性的情况下,优选使其拉伸强度大的方向沿着鞋面2的脚宽度方向。例如,使第一区域的热塑性长丝5的流动方向(第一方向)成为鞋面2的脚宽度方向,网状物41形成为图4所示的给定形状。在鞋面2在其脚宽度方向上施加比较大的撕裂力,但通过使拉伸强度大的方向沿着鞋面2的脚宽度方向,能够提高耐久性。
例如,鞋面2的脚背对应部位21的一部分或全部由第一区域形成,鞋面2的脚后跟对应部位22的一部分或全部由第二区域形成。如上所述,第一区域的表观密度小于第二区域的表观密度,因此脚背对应部位21的一部分或全部的表观密度小于所述脚后跟对应部位22的表观密度。
具体而言,鞋面2的上缘部2b整体由第二区域形成。鞋面2的上缘部2b划分形成脚插入部25,在使用者穿鞋1时施加负荷。通过将该上缘部2b由强度优异的第二区域形成,能够提高鞋面2的耐久性。
另外,鞋面2的上前方缘部2c也整体由第二区域形成。鞋面2的上前方缘部2c划分形成开口部26,而且,在该上前方缘部2c的面内形成有孔眼27,因此在系鞋带28时施加负荷。通过将该上前方缘部2c由强度优异的第二区域形成,能够提高鞋面2的耐久性。
而且,鞋面2的下缘部2a也整体由第二区域形成。鞋面2的下缘部2a是安装于鞋底3的部分,通过将该下缘部2a由强度优异的第二区域形成,能够将鞋面2牢固地安装于鞋底3。
鞋面2的脚背对应部位21除了所述上前方缘部2c以及下缘部2a之外,由第一区域形成。根据需要,脚背对应部位21的一部分也可以由第二区域形成。例如,鞋面2的脚背对应部位21中,与上前方缘部2c连续而向脚尖方向延伸的带环状的部分2e由第二区域形成。另外,鞋面2的脚背对应部位21中,以从上前方缘部2c架设于下缘部2a的方式在脚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带状的部分2f由第二区域形成。
鞋面2的脚背对应部位21由第一区域形成,由此能够确保向脚的脚背部的通气性。
鞋面2的脚后跟对应部位22的一部分可以由第二区域形成,但是优选脚后跟对应部位22全部由第二区域形成。脚后跟对应部位22是与中间部位23协作而以包裹脚踝的方式覆盖的部位,通过将脚后跟对应部位22的全部由第二区域形成,能够构成紧密贴合脚的鞋面2。此外,中间部位23由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形成。
从通气性的观点出发,形成脚背对应部位21的网状物41的表观密度优选小于形成脚后跟对应部位22的网状物41的表观密度。表观密度越小,则具有越多数的大的空隙,因此提高通气性。脚背对应部位21是覆盖包括容易闷热的的脚的脚背部的部位,该脚背对应部位21通气性优异,由此鞋1的使用感提高。
另外,从强度的观点出发,形成脚背对应部位21的网状物41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大于形成所述脚后跟对应部位22的所述网状物41的单位面积重量。在强度方面,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相比更优异。另一方面,为了确保通气性,在将脚背对应部位21的一部分或全部由第一区域形成的情况下,脚背对应部位21的强度低于由第二区域形成的脚后跟对应部位22。作为用于提高由第一区域形成的脚背对应部位21的强度的方法,如上所述,可举出将脚背对应部位21的一部分由第二区域形成的方法(例如,如上所述,将沿脚尖方向延伸的带环状的部分2e由第二区域形成,或者将沿脚宽度方向延伸的带状的部分2f由第二区域形成等)。另一方面,通过使脚背对应部位21的单位面积重量大于脚后跟对应部位22的单位面积重量,也能够提高脚背对应部位21的强度。
作为使脚背对应部位21的单位面积重量大于脚后跟对应部位22的方法,可举出(a)对于构成脚背对应部位21的热塑性长丝5使用直径比构成脚后跟对应部位22的热塑性长丝5大的热塑性长丝的方法、(b)使构成脚背对应部位21的热塑性长丝5与构成脚后跟对应部位22的热塑性长丝5相比紧密地重合等方法。
<第一制造方法>
上述鞋面2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得到。
第一鞋面2的制造方法具有制作原料网状物的工序、制作由原料网状物构成的鞋面的工序。
在制作原料网状物的工序,从喷嘴喷出1根或多根直径为0.2mm~2mm熔融的长丝,使所述长丝无规重叠而在其接触部分相互点接合,由此得到表观密度为0.005g/cm3~0.2g/cm3的范围的原料网状物。
在制作鞋面的工序,对所述原料网状物的任意部位进行加热而使所述长丝熔接,由此形成表观密度比所述0.2g/cm3大的区域。
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原料网状物的制作>>
图13是表示原料网状物的制造装置6的概略图,图14是从下方侧观察具有喷嘴61的模具62时的图,图15是从后方侧观察所述制造装置6时的图,图16是从上方侧观察所述制造装置6时的图。
参照图13至图16,原料网状物的制造装置6具有:模具62,其具有喷出熔融的长丝5X的喷嘴61;充满有水631的槽63;干燥机64;退火处理机65;以及卷绕部66。
从喷嘴61排出熔融的长丝5X,将其供给到槽63而使长丝5X重叠从而形成原料网状物4X,最终将原料网状物4X卷绕于卷绕部66。在图13中,将原料网状物4X的输送方向用空心箭头表示。
在模具62连接有将热塑性聚合物熔融且予以挤出的挤出机(挤出机没有图示)。从挤出机挤出的热塑性聚合物成为熔融的长丝5X而从喷嘴61被喷出。熔融的长丝5X保持细长的纤维状,但该热塑性聚合物为未固化的状态。
在图示的例中,在1个模具62设置有多个喷嘴61。喷嘴61是形成于模具62的开口。多个喷嘴61可以全部为相同口径,或者如图14所示,也可以口径不同。在图示的例中,某一口径的多个喷嘴61在制造装置6的宽度方向(宽度方向是与原料网状物4X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配置,口径比所述喷嘴61大的喷嘴61在制造装置6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进而口径比所述喷嘴61大的喷嘴61在制造装置6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此外,喷嘴61的口径从直径0.2mm~2mm中适当选择。
挤出机也可以构成为在中途分支而向各喷嘴61分别独立地供给聚合物,或者也可以构成为使几个喷嘴61为1组且对每个该组供给聚合物,或者也可以构成为向所有的喷嘴61同时供给聚合物。由于能够对各喷嘴61或各个组进行长丝5X的喷出或停止,因此优选构成为从挤出机供给聚合物。
向槽63注入有水631作为冷却介质。
干燥机64是去除附着在从所述槽63取出的原料网状物4X的水的装置。退火处理机65是为了使长丝的接触部分更强固地点接合而对原料网状物4X进行加热的装置。
参照图13、图15以及图16,通过熔融的热塑性聚合物从挤出装置被供给到多个喷嘴61,熔融的长丝5X从喷嘴61被喷出。喷出的长丝5X的直径与喷嘴61的口径大致相等,为0.2mm~2mm的范围。
熔融温度可以根据热塑性聚合物的种类适当设定,例如,为该聚合物的熔点以上,优选地,为熔点+20℃~熔点+100℃。
从各喷嘴61喷出的多根长丝5X落到槽63的水中,一边无规地蛇行或弯曲,一边重叠。在熔融的长丝5X重叠而接触时,在其接触部分点接合,在槽63的水中形成原料网状物4X。在水中被冷气的长丝5X发生固化,成为上述热塑性长丝5。
由图16的箭头所示,在使喷嘴61(模具62)在制造装置6的宽度方向上往复移动一边喷出长丝5X时,从喷嘴61喷出的多根长丝5X易于蛇行或弯曲,各长丝5X在捻合部分接触而易于点接合,因而是优选的。此外,所述喷嘴61的移动只要包括宽度方向的移动即可,因此例如可以使喷嘴61(模具62)以描绘圆或椭圆的方式移动。
通过将依次形成的原料网状物4X用卷绕部66卷绕,由此使原料网状物4X在长手方向上输送。通过输送原料网状物4X,在该输送方向上长丝5X一边蛇行或弯曲一边在输送方向上流动。故而,得到具有以输送方向为流动方向的热塑性长丝5的原料网状物4X。该原料网状物4X在拉伸强度上具有各向异性,该输送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大于宽度方向上的拉伸强度。
通过适当设定各种要素,能够制作表观密度为0.005g/cm3~0.2g/cm3的原料网状物4X。
例如,适当设定喷嘴61的口径(即,长丝5X的直径)、长丝5X的数量、长丝5X的喷出速度、各喷嘴61的长丝5X的喷出或停止、原料网状物4X的输送速度等。
例如,在从喷嘴61喷出直径大的长丝5X时,能够制作表观密度大的原料网状物4X。在增多喷出的长丝5X的数量时,每单位面积的长丝5X的重叠程度变大,因此能够制作表观密度(或单位面积重量)大的原料网状物4X。另外,在使长丝5X的喷出速度变慢时,每单位面积的长丝5X的重叠程度变小,因此能够制作表观密度(或单位面积重量)小的原料网状物4X,在使输送速度加快时,每单位面积的长丝5X的重叠程度变小,因此能够制作表观密度(或单位面积重量)小的原料网状物4X。
另外,通过适当设定各种要素,能够制作具有表观密度大的区域和表观密度小的区域的原料网状物4X。
例如,在原料网状物4X的制作途中,停止从制造初始起喷出了长丝5X的喷嘴61,在从口径大的喷嘴61喷出直径大的长丝5X时,能够制作部分地具有长丝5X的直径大且表观密度大的区域的原料网状物4X。或者,除了从制造初始起喷出了长丝5X的喷嘴61之外,进一步地,在从其他喷嘴61也喷出长丝5X时,能够制作具有局部表观密度大的区域的原料网状物4X。另外,在原料网状物4X的制作途中,若加快从制造初始起的长丝5X的喷出速度,则能够制作具有局部表观密度小的区域的原料网状物4X。或者,若在制作途中加快输送速度,则能够制作具有局部表观密度大的区域的原料网状物4X。
如上所述,在制作脚背对应部位21的表观密度小于脚后跟对应部位22的表观密度的鞋面2的情况下,只要制作成为作为最终制造物的鞋面2的脚背对应部位21的区域的表观密度变小的原料网状物4X即可。
同样地,在制作脚背对应部位21的单位面积重量大于所述脚后跟对应部位22的单位面积重量的鞋面2的情况下,只要制作成为作为最终制造物的鞋面2的脚背对应部位21的区域的表观密度变小的原料网状物4X即可。
在水中长丝5X点接合而形成的原料网状物4X是长条带状,并被卷绕于卷绕部66,根据需要,优选在进行卷绕前,利用干燥机64进行干燥。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通过退火处理机65对原料网状物4X进行加热。通过使从喷嘴61喷出的长丝5X重叠而接触,使长丝5X彼此熔接而点接合。该点接合比较平缓,因此通过利用退火处理机65对原料网状物4X进行加热,能够使长丝5X的接触部分二次熔接。若进行二次熔接,则长丝5X的接触部分会牢固地点接合,从而能够提高原料网状物4X的强度。作为退火处理机65,能够使用烘箱、热风装置等。退火处理中的原料网状物4X的加热温度没有特别限定,但若过低,则长丝5X难以二次熔接,若过高,则长丝5X的立体形状可能消失。从该观点出发,所述加热温度为热塑性聚合物的熔点附近,例如,优选熔点-10℃~熔点+20℃。所述退火处理的加热时间没有特别限定,但根据同样的理由,例如,为100秒~1000秒,优选地,为200秒~500秒。
<<鞋面的制作>>
得到的原料网状物4X是直径为0.2mm~2mm的范围内的多根热塑性长丝5无规重叠且多根热塑性长丝5点接合的网状物,是表观密度(单位面积重量)为0.005g/cm3~0.2g/cm3的范围的网状物。该原料网状物4X与上述网状物41的第一区域相同。
参照图17,冲裁或切断原料网状物4X,从而制作鞋面2的展开形状的网状物41。接下来,从该网状物41的上下,利用被加热的压力机67进行加热加压。在由压力机67加热加压的区域,热塑性长丝5熔融而变形为片状。该形成为片状的区域是上述第二区域,表观密度比0.2g/cm3大。此外,在图17中,在加热加压而变化为片状的区域,附加了无数的点。根据需要,形成孔眼27。如此,得到图4所示的鞋面的展开形状的网状物41。通过将该网状物41立体地组装,能够制作上述鞋面2。
此外,在上述鞋面2的制作工序中,从原料网状物4X制作鞋面2的展开形状的网状物41,对其加热而形成了表观密度大的区域(第二区域),但不限于该步骤。例如,也可以在对原料网状物4X进行加热而形成了表观密度大的区域(第二区域)后,通过对其冲裁或切取而制作鞋面的展开形状的网状物41。或者,也可以将对原料网状物4X进行加热而形成表观密度大的区域(第二区域)和冲裁加工同时进行。
<第二制造方法>
第二鞋面的制造方法是使用喷出熔融的长丝的喷嘴以及脚模而制造由具有无规重叠的1根或多根热塑性长丝的网状物构成的鞋面的方法。
在第二制造方法中,喷嘴是喷出熔融的长丝的部分。喷嘴通常由形成于模具的开口构成。喷嘴可以设置1个或多个。在模具,连接有使热塑性聚合物熔融且予以挤出的挤出机。从挤出机挤出的热塑性聚合物成为熔融的长丝而从喷嘴被喷出。在喷嘴(模具),具备移动装置,利用移动装置能够使喷嘴(模具)3维地(上下左右前后)任意地移动。喷嘴的移动、从喷嘴喷出的长丝的喷出速度、来自喷嘴的长丝的喷出或停止等由控制部(计算机等)控制。
所述脚模是模仿人的脚的具有耐热性的构件。脚模能够使用金属、耐热性树脂、陶瓷等形成。另外,作为脚模,可以利用使用者的脚。但是,为了使熔融的长丝不直接附着于使用者的脚,将在使用者的脚上安装有耐热性的薄的袜子的脚作为脚模。此外,根据脚模的表面材质,也存在沿着该脚模造形的鞋面难以从脚模脱落的情况。在这样的表面材质的脚模中,优选预先对其表面实施脱模处理。
在准备了喷嘴和脚模之后,输入网状物的厚度以及表观密度的设定数据(设定数据输入工序)。如后述,通过使从喷嘴喷出的长丝附着于脚模,在脚模的周围形成网状物,形成鞋面。鞋面由网状物形成,但在设定数据输入工序中,根据预计形成的鞋面的部位,将网状物的厚度、表观密度输入控制部。
例如,在想要形成脚背对应部位的表观密度小于脚后跟对应部位的表观密度的鞋面的情况下,这样输入到控制部。例如,在想要形成脚背对应部位中一部分的厚度小于脚背对应部位的其他部分的厚度的鞋面的情况下,这样输入到控制部。
测量所述脚模的形状而生成脚模数据,输入该脚模数据(脚模数据生成工序)。脚模数据生成工序可以在所述设定数据输入工序之前进行,或者,也可以在其之后进行,或者,也可以同时进行。
脚模数据可以通过例如使用现有公知的相机对脚模进行拍摄并对该拍摄数据进行测量以及解析来得到。脚模数据在概念上是3维的图像。脚模数据被输入到控制部且被存储。
此外,脚模数据也可以使用另行准备的服务器中保存的数据。
在控制部中,基于所述脚模以及所述输入的设定数据,生成所述喷嘴的动作条件(动作条件生成工序)。喷嘴的动作条件的生成按照在控制部中被编程的协议而自动地生成。
按照该动作条件,控制部使喷嘴动作,并在所述脚模使熔融的1根或多根长丝无规重叠,由此形成鞋面(造型工序)。
具体而言,参照图18的(a),熔融的热塑性聚合物从挤出机(未图示)被供给到模具72,熔融的长丝5Y从喷嘴71喷出且附着于脚模79的表面。按照脚模数据以及设定数据,控制部使喷嘴71移动,从喷嘴71排出的长丝5Y在脚模79上无规重叠且点接合。这样,沿着脚模79的表面造形立体的网状物4Y。此时,控制部以成为依据设定数据的网状物的厚度、表观密度的方式控制喷嘴71的移动速度及位置、长丝5Y的喷出速度以及长丝5Y的喷出及停止等。
如图18的(b)所示,在脚模79周围形成沿着该脚模79的立体的网状物4Y。该网状物4Y与上述<<原料网状物的制作>>中说明的原料网状物4X沿着脚模79而立体化的网状物相等。即,该立体的网状物4Y与直径0.2mm~2mm的热塑性长丝点接合且表观密度为0.005g/cm3~0.2g/cm3且仅由第一区域构成的原料网状物4X同样的网状物。
根据需要,也可以在该立体的网状物4Y实施在上述<第一制造方法>中说明的退火处理,并对长丝的点接合进行强化。
通过对该立体的网状物的期望区域使用压力机(未图示)并进行加热加压从而部分地形成第二区域,由此能够形成鞋面。此外,在脚模79不能耐受加热加压的情况下,优选在将立体的网状物4Y从脚模79取下后,进行所述加热加压。
根据第二制造方法,利用脚模来制作鞋面(网状物),因此能够简单地制作与使用者对应的定制的鞋。而且,根据第二制造方法,能够得到没有接缝的立体形状的鞋面。另外,根据第二制造方法,也能够从1个喷嘴喷出1根长丝而形成鞋面(网状物)。
<第三制造方法>
第三鞋面的制造方法是使用3D打印机来制造由具有无规重叠的1根或多根热塑性长丝的网状物构成的鞋面。
3D打印机能够使用现有公知的3D打印机。
与上述<第二制造方法>同样地,根据鞋面的部位将网状物的厚度以及表观密度的设定数据输入到3D打印机的控制部(设定数据输入工序)。
测量使用者的脚型而生成脚模数据(脚模数据生成工序)。脚模数据生成工序可以在所述设定数据输入工序之前进行,或者也可以在其之后进行,或者也可以同时进行。
脚模数据例如通过使用现有公知的相机对使用者的脚进行拍摄并对该拍摄数据进行测量以及解析来得到。脚模数据被输入到3D打印机的控制部并且被存储。此外,在使用附带有所述相机的3D打印机的情况下,省略所述脚模数据的输入。
基于设定数据以及所述脚模数据,生成3D打印机的动作条件(动作条件生成工序)。该动作条件的生成按照在3D打印机的控制部被编程的协议而自动地生成。
通过按照该动作条件,使3D打印机动作,由此形成立体的网状物。该立体的网状物是与直径0.2mm~2mm的热塑性长丝点接合且表观密度为0.005g/cm3~0.2g/cm3的范围且仅由第一区域构成的原料网状物同样的网状物。
根据需要,也可以在立体的网状物实施在上述<第一制造方法>中说明的退火处理,并对热塑性长丝的点接合进行强化。
通过对该立体的网状物的期望区域使用压力机进行加热加压,由此局部形成第二区域,从而能够形成鞋面。
根据第三制造方法,测量使用者的脚型,基于此使用3D打印机来形成鞋面,因此能够简单地制作定制化的鞋。而且,根据第三制造方法,能够得到没有接缝的立体形状的鞋面。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鞋的第二至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在这些说明中,主要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以及效果进行说明,关于同样的结构等,省略其说明,并能够直接引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记载。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19以及图20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鞋1在鞋面2的上缘部2b附加有保护片91。
作为保护片91,能够使用柔软的合成树脂片、布料等。保护片91被弯曲,并以覆盖鞋面2的上缘部2b的内外面的方式被安装。将保护片91安装于上缘部2b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除了图示的缝制之外,也可以是使用了粘接剂的粘接。
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鞋面2的上缘部2b由网状物41的第二区域形成,但通过在其上附加保护片91,第二区域难以直接与脚踝接触。通过设置该保护片91,鞋1的穿着舒适度变得良好。
[第三实施方式]
如图21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鞋1在鞋底3的上表面设置有内底93。
内底93是使用者的脚掌直接接触的构件。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者的脚掌与鞋底3的上表面接触,但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具备内底93的鞋1的情况下,脚掌与该内底93接触。
内底93由无规重叠的1根或多根热塑性长丝在其接触部分相互点接合而成的第二网状物形成。该第二网状物没有特别图示,但在构造上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区域(以及原料网状物4X)同样。但是,构成第二网状物的热塑性长丝的直径小于构成所述第一区域的热塑性长丝5的直径。或者,第二网状物的表观密度小于所述第一区域的表观密度。或者,第二网状物由直径比构成第一区域的热塑性长丝5小的热塑性长丝构成,并且其表观密度小于所述第一区域的表观密度。第二网状物除了减小长丝的直径以及/或表观密度这方面之外,能够通过与上述<<原料网状物的制作>>同样的方法制作。
内底93在俯视时形成为脚掌形状。内底93可载置于鞋底3的上表面且安装于鞋面2及/或鞋底3,或者也可以仅载置于鞋底3的上表面而不安装于鞋面2以及鞋底3。
在图示的例中,内底93的周缘部93a安装于鞋面2的下缘部2a。将内底93安装于鞋面2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使用了粘接剂的粘接、缝制等。
第二网状物由于热塑性长丝的直径小及/或表观密度小,因此比较柔软。通过设置由该第二网状物构成的内底93,能够提供使用者难以从脚掌感觉到不协调感的鞋1。本实施方式的具有内底93的鞋1能够赋予使用者良好的穿着舒适度。
[第四实施方式]
如图22以及图23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鞋1在鞋面2的第一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具备发光体94。在图22中,对第一区域附加了阴影。
此外,发光体94优选设置于第一区域,但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区域。
作为发光体94,能够使用LED、灯泡等。发光体94埋设在第一区域的内部,或者如图示的例那样,附加在第一区域的内侧。在作为发光体94使用LED或灯泡的情况下,在鞋1的合适的部位具备电池95。电池95例如嵌入形成于鞋底3的凹部31,或者埋入鞋底3的内部。LED等发光体94经由电线96与电池95连接。通过来自电池95的电流,使发光体94发光。
如上所述,第一区域具有多个比较大的空隙,因此能够从外部对发光体94的发光良好地进行目视确认。通过设置发光体94,能够提供吸引使用者的视觉的装饰性高的鞋1。另外,该鞋1在暗的场所(例如,夜间的道路)容易醒目。故而,该鞋1还能够有助于例如在夜间使汽车的驾驶员容易识别穿有鞋1的使用者的存在的安全方面。
[其他]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包括以下的方式。
上述鞋1的鞋面2的第二区域形成为片状。片状的第二区域的强度优异,因此通过具有片状的第二区域,能够提高鞋面2的耐久性。
上述鞋1的鞋面2具有与脚的脚背部对应的脚背对应部位21和与脚的脚后跟部对应的脚后跟对应部位22,形成所述脚背对应部位21的网状物41的单位面积重量大于形成所述脚后跟对应部位22的网状物41的单位面积重量。通过使形成脚背对应部位21的网状物41的单位面积重量大于形成脚后跟对应部位22的网状物41的单位面积重量,能够提高脚背对应部位21的强度。
上述鞋1的鞋面2具有与脚的脚背部对应的脚背对应部位21和与脚的脚后跟部对应的脚后跟对应部位22,所述脚背对应部位21的一部分或全部的表观密度小于所述脚后跟对应部位22的表观密度。通过使脚背对应部位21的表观密度小,能够构成通气性优异的脚背对应部位21,提高鞋1的使用感。
上述鞋1的鞋面2的脚背对应部位21的一部分或全部由所述第一区域形成,所述脚后跟对应部位22的一部分或全部由所述第二区域形成。通过使脚背对应部位21由第一区域形成,能够构成通气性以及速干性优异且具有良好的缓冲性的脚背对应部位21,通过使脚后跟对应部位22由第二区域形成,能够构成易于贴合脚的鞋面2。
上述网状物41的第一区域在拉伸强度上具有各向异性,所述第一区域以使其拉伸强度大的方向沿着鞋面2的脚宽度方向的方式配置。通过使拉伸强度大的方向沿着鞋面2的脚宽度方向,能够提高鞋面2的耐久性。
上述鞋1的鞋面2具有由其上缘部2b划分而成的脚插入部25,划分形成所述脚插入部25的上缘部2b由第二区域形成。鞋面2的上缘部2b是与使用者的脚等频繁接触而容易摩擦断裂的部位,通过使上缘部2b由第二区域形成,能够提高鞋面2的耐久性。
在上述鞋面2的上缘部2b附加有保护片91。保护片91设置于鞋面2的上缘部2b的鞋1能够赋予使用者良好的穿着舒适度。
在上述鞋1的鞋底3的上表面设置有内底93,所述内底93由无规重叠的1根或多根热塑性长丝5在其接触部分相互点接合而成的第二网状物形成,所述第二网状物的热塑性长丝5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热塑性长丝5的直径。
另外,在上述鞋1的鞋底3的上表面设置有内底93,所述内底93由无规重叠的1根或多根热塑性长丝5在其接触部分相互点接合而成的第二网状物形成,所述第二网状物的表观密度小于所述第一区域的表观密度。
由第二网状物形成的内底93比较柔软,因此设置有该内底93的鞋1能够赋予使用者良好的穿着舒适度。
在上述鞋1的鞋面2的第一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具备发光体94。
第一区域具有多个比较大的空隙,因此能够从鞋面2的外部良好地目视确认第一区域所具备的发光体94的发光。设置有该发光体94的鞋1装饰性优异。
(标号说明)
1 鞋
2 鞋面
2a 鞋面的下缘部
2b 鞋面的上缘部
21 脚背对应部位
22 脚后跟对应部位
25 脚插入部
3 鞋底
41 网状物
5 热塑性长丝
93 内底
94 发光体。

Claims (14)

1.一种鞋,具有鞋面和鞋底,
所述鞋面由包含无规重叠的1根或多根热塑性长丝的网状物形成,
所述网状物具有:第一区域,该第一区域是所述热塑性长丝在其接触部分相互点接合的区域;以及第二区域,该第二区域是所述热塑性长丝熔接的区域,且所述第二区域的表观密度比所述第一区域的表观密度大,
所述第一区域中的热塑性长丝的直径为0.2mm~2mm的范围,所述第一区域的表观密度为0.005g/cm3~0.2g/cm3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其中,
所述第二区域形成为片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鞋,其中,
所述鞋面具有与脚的脚背部对应的脚背对应部位和与脚的脚后跟部对应的脚后跟对应部位,
形成所述脚背对应部位的所述网状物的单位面积重量大于形成所述脚后跟对应部位的所述网状物的单位面积重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其中,
所述鞋面具有与脚的脚背部对应的脚背对应部位和与脚的脚后跟部对应的脚后跟对应部位,
所述脚背对应部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表观密度小于所述脚后跟对应部位的表观密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其中,
所述脚背对应部位的一部分或全部由所述第一区域形成,
所述脚后跟对应部位的一部分或全部由所述第二区域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其中,
所述第一区域在拉伸强度上具有各向异性,
所述第一区域以其拉伸强度大的方向沿着鞋面的脚宽度方向的方式进行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其中,
所述鞋面具有由其上缘部划分而成的脚插入部,
划分所述脚插入部的上缘部由所述第二区域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鞋,其中,
在所述上缘部附加有保护片。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其中,
在所述鞋底的上表面设置有内底,
所述内底由无规重叠的1根或多根热塑性长丝在其接触部分相互点接合而成的第二网状物形成,
所述第二网状物的热塑性长丝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热塑性长丝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其中,
在所述鞋底的上表面设置有内底,
所述内底由无规重叠的1根或多根热塑性长丝在其接触部分相互点接合而成的第二网状物形成,
所述第二网状物的表观密度小于所述第一区域的表观密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其中,
在所述鞋面的第一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具备发光体。
12.一种鞋的鞋面的制造方法,包括:
从喷嘴喷出1根或多根直径为0.2mm~2mm的熔融的长丝,将所述长丝无规地重叠并在其接触部分相互点接合,由此制作表观密度为0.005g/cm3~0.2g/cm3的范围的原料网状物的工序;
对所述原料网状物的任意部位进行加热而使所述长丝熔接,由此形成所述表观密度大于0.2g/cm3的区域的工序;以及
将所述原料网状物形成为鞋面形状的工序。
13.一种鞋的鞋面的制造方法,使用喷嘴及脚模来制造由具有无规重叠的1根或多根热塑性长丝的网状物构成的鞋面,所述喷嘴喷出熔融的长丝,
所述鞋的鞋面的制造方法包括:
设定数据输入工序,根据所述鞋面的部位来输入所述网状物的厚度以及表观密度的设定数据;
脚模数据生成工序,测量所述脚模的形状而生成脚模数据并且输入该脚模数据;
动作条件生成工序,基于所述设定数据以及所述脚模数据来生成所述喷嘴的动作条件;以及
造型工序,按照所述动作条件使所述喷嘴动作,在所述脚模无规地重叠熔融的1根或多根长丝,由此形成鞋面。
14.一种鞋的鞋面的制造方法,使用3D打印机制造由具有无规重叠的1根或多根热塑性长丝的网状物构成的鞋面,
所述鞋的鞋面的制造方法包括:
设定数据输入工序,根据所述鞋面的部位来输入所述网状物的厚度以及表观密度的设定数据;
脚模数据生成工序,测量使用者的脚型而生成脚模数据;
动作条件生成工序,基于所述设定数据以及所述脚模数据来生成所述3D打印机的动作条件;以及
3D打印工序,按照所述动作条件使所述3D打印机动作,由此形成鞋面。
CN201980034663.6A 2019-09-30 2019-09-30 鞋及鞋的鞋面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28883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38621 WO2021064821A1 (ja) 2019-09-30 2019-09-30 シューズ及びシューズのアッパー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8338A true CN112888338A (zh) 2021-06-01

Family

ID=75337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4663.6A Pending CN112888338A (zh) 2019-09-30 2019-09-30 鞋及鞋的鞋面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15322A1 (zh)
EP (1) EP3821746A4 (zh)
JP (1) JPWO2021064821A1 (zh)
CN (1) CN112888338A (zh)
WO (1) WO2021064821A1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1548A (zh) * 2008-12-18 2011-12-07 耐克国际有限公司 具有结合了编织部件的鞋面的鞋类物品
CN102292487A (zh) * 2009-02-06 2011-12-21 耐克国际有限公司 热塑性无纺织物元件
CN103126182A (zh) * 2011-11-21 2013-06-05 阿迪达斯股份公司
CN104334042A (zh) * 2012-04-03 2015-02-04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连接包含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纺织品和其他元件的方法
CN104334780A (zh) * 2012-05-29 2015-02-04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包含非编织纺织品材料的织纹元件及制造织纹元件的方法
CN104414023A (zh) * 2013-08-23 2015-03-18 阿迪达斯股份公司 用于鞋面的材料
CN106413454A (zh) * 2014-04-08 2017-02-15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用于包括轻质、选择性支撑的纺织部件的鞋类物品的部件
CN107105812A (zh) * 2014-12-10 2017-08-29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用于具有编结的部件的物品的鞋楦系统
CN107438510A (zh) * 2015-04-21 2017-12-05 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3d物体的方法
US20180169963A1 (en) * 2015-03-10 2018-06-21 Nike, Inc. Stitchbonded thermoplastic nonwoven textile elements
WO2018153423A1 (en) * 2017-02-23 2018-08-30 W.L. Gore & Associates Gmbh Layered product with functional membrane, footwear comprising such layered produc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0635U (zh) * 1976-07-08 1978-01-28
JPH0242508U (zh) * 1988-09-16 1990-03-23
JPH05228002A (ja) * 1991-07-12 1993-09-07 Jonathan C Mott 衝撃に応答する靴、及び衝撃に応答して光又は音を放出する物
US6910288B2 (en) 2002-12-18 2005-06-28 Nike, Inc.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textile with fusible filaments and fibers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1548A (zh) * 2008-12-18 2011-12-07 耐克国际有限公司 具有结合了编织部件的鞋面的鞋类物品
CN102292487A (zh) * 2009-02-06 2011-12-21 耐克国际有限公司 热塑性无纺织物元件
CN103126182A (zh) * 2011-11-21 2013-06-05 阿迪达斯股份公司
CN104334042A (zh) * 2012-04-03 2015-02-04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连接包含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纺织品和其他元件的方法
CN104334780A (zh) * 2012-05-29 2015-02-04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包含非编织纺织品材料的织纹元件及制造织纹元件的方法
CN104414023A (zh) * 2013-08-23 2015-03-18 阿迪达斯股份公司 用于鞋面的材料
CN106413454A (zh) * 2014-04-08 2017-02-15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用于包括轻质、选择性支撑的纺织部件的鞋类物品的部件
CN107105812A (zh) * 2014-12-10 2017-08-29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用于具有编结的部件的物品的鞋楦系统
US20180169963A1 (en) * 2015-03-10 2018-06-21 Nike, Inc. Stitchbonded thermoplastic nonwoven textile elements
CN107438510A (zh) * 2015-04-21 2017-12-05 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3d物体的方法
WO2018153423A1 (en) * 2017-02-23 2018-08-30 W.L. Gore & Associates Gmbh Layered product with functional membrane, footwear comprising such layered produc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21746A4 (en) 2021-09-22
JPWO2021064821A1 (ja) 2021-11-04
US20210315322A1 (en) 2021-10-14
WO2021064821A1 (ja) 2021-04-08
EP3821746A1 (en) 2021-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256972A1 (en) Three-dimensionally thermo-molded footwear
US10932528B2 (en) Last system for articles with braided components
CN109602120B (zh) 复合运动用品
KR101782698B1 (ko) 선택적으로 배치되는 접합제를 갖는 신발용 복합재료 갑피
US10779616B2 (en) Three-dimensional thermo-molding of footwear
CN106231945B (zh) 鞋底、鞋内底、鞋大底以及鞋
CN109198793B (zh) 具有挤出部件的鞋类制品
CN112638191B (zh) 制造鞋的方法和能够通过所述方法获得的鞋
CN112888338A (zh) 鞋及鞋的鞋面的制造方法
US20220000219A1 (en) Sho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hoe
WO2018129139A1 (en) Composite soles
CN112236050B (zh) 鞋子及其制造方法
ZA200107156B (en) Shoe toe or heel end stiffen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