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84095B - 一种煤料输出预测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煤料输出预测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84095B
CN112884095B CN202011625240.2A CN202011625240A CN112884095B CN 112884095 B CN112884095 B CN 112884095B CN 202011625240 A CN202011625240 A CN 202011625240A CN 112884095 B CN112884095 B CN 1128840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l
bunker
information
layer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252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84095A (zh
Inventor
胡松
李艾书
徐俊
李寒剑
朱萌
江龙
汪一
苏胜
向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162524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840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84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40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840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40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5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consisting of a wireless interrogation device in combination with a device for optically marking the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7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e.g. order filling, procurement or balancing against orders
    • G06Q10/0875Itemisation or classification of parts, supplies or services, e.g. bill of mater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2Agriculture; Fishing; Forestry; Min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Finance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Steam Boilers And Waste-Gas Boilers (AREA)
  • Control Of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煤料输出预测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包括投标机、标签、与所述投标机连接的工控机、与所述工控机连接的控制器和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多个读写器:所述投标机设置在犁煤器前端,其用于投出多个所述标签,各个所述标签中存储有唯一的编号信息。本发明实现了在原煤仓预测各煤种的输出情况,保障了标签与煤的协同性,并可以预测进入锅炉燃烧前的煤种信息,能够协助调控锅炉燃烧,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和电厂运行人员的工作难度,提高了电厂运行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设备采购和运维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煤料输出预测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煤仓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料输出预测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仍占约60%,处于主要位置。因燃煤发电体量巨大,电厂燃煤效率的提升及污染物的控制均有研究意义。其中煤质对锅炉燃烧状态有极大的影响,针对不同煤质,有不同的炉内燃烧策略,以达到安全、效率、绿色三大标准。由此,在煤种众多的电厂里,清楚锅炉燃烧所用煤质的信息是调整燃烧策略以提高燃烧稳定性、高效性的关键因素。
电厂输煤系统经历了:煤在煤场被斗轮机转送至输煤皮带,经过碎煤机、除铁器、犁煤器等设备进入原煤仓暂时储存,再经给煤机给入磨煤机磨制到燃烧要求粒径后进入锅炉燃烧。原煤仓满仓储存300-500吨煤时,能够维持锅炉运行4-6小时,在低仓位时需及时从堆放多煤种的煤场运煤补充。因此,原煤仓内多煤种同时储存的情况时常发生。
目前,电厂运行人员无法确切得知当前燃烧煤种,无法针对煤种及时更新燃烧策略,针对特定煤种调整燃烧策略延迟或达到2~3小时。现今,仍没有行之有效的预测原煤仓出口煤种的可靠技术,进而指导锅炉燃烧的技术。专利CN201610165473.6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煤种自动识别及示踪系统及方法,其利用非接触式标签及读写器实现煤种识别及示踪技术。但示踪范围跨度太大,标签与煤的协同性无法保证,有较高的随机性,例如在原煤仓内落煤并不均匀,导致出现给煤机处所识别标签对应煤种非此刻煤种情况。专利CN202010354016.8公开了一种煤料分布检测方法及装置,通过在煤粉仓上安装数个天线,利用非接触式标签及读写器将煤仓内分区。该专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示踪了煤质,但前期施工难度大、设备采购和运维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煤料输出预测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煤料输出预测装置,包括投标机、标签、与所述投标机连接的工控机、与所述工控机连接的控制器和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多个读写器:
所述投标机设置在犁煤器前端,其用于投出多个所述标签,各个所述标签中存储有唯一的编号信息;
分别将多个所述标签与各个原煤的煤质信息进行关联,并将所述煤质信息写入关联的所述标签中,得到多个煤质信息标签,所述煤质信息标签附着在对应的原煤上;
所述工控机,用于对多个所述煤质信息标签进行读取,得到多个编号信息,并根据各个所述编号信息得到对应的煤质信息,并将所述煤质信息作为入煤煤质信息;
所述控制器,用于逐一对多个所述入煤煤质信息进行入煤量分析,得到多个预设煤仓入煤后煤量信息,所述预设煤仓入煤后煤量信息与所述读写器一一对应;
所述读写器,用于对多个所述煤质信息标签进行读取,得到多个编号信息,并将所述编号信息作为出煤编号信息;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分别对各个所述读写器读取的多个所述出煤编号信息和与所述读写器对应的所述预设煤仓入煤后煤量信息进行出煤量分析,得到多个预设煤仓出煤后煤量信息;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分别对多个所述预设煤仓出煤后煤量信息进行矫正分析,得到多个预设煤仓最终煤量。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煤料输出预测方法,包括:
S1:投出多个标签,各个所述标签中存储有唯一的编号信息;
S2:分别将多个所述标签与各个原煤的煤质信息进行关联,并将所述煤质信息写入关联的所述标签中,得到多个煤质信息标签,所述煤质信息标签附着在对应的原煤上;
S3:对多个所述煤质信息标签进行读取,得到多个编号信息,并根据各个所述编号信息得到对应的煤质信息,并将所述煤质信息作为入煤煤质信息;
S4:逐一对多个所述入煤煤质信息进行入煤量分析,得到多个预设煤仓入煤后煤量信息,所述预设煤仓入煤后煤量信息与读写器一一对应;
S5:对多个所述煤质信息标签进行读取,得到多个编号信息,并将所述编号信息作为出煤编号信息;
S6:分别对各个所述读写器读取的多个所述出煤编号信息和与所述读写器对应的所述预设煤仓入煤后煤量信息进行出煤量分析,得到多个预设煤仓出煤后煤量信息;
S7:分别对多个所述预设煤仓出煤后煤量信息进行矫正分析,得到多个预设煤仓最终煤量。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煤料输出预测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煤料输出预测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煤料输出预测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投出多个标签,各个所述标签中存储有唯一的编号信息,分别将多个标签与各个原煤的煤质信息的关联,并将煤质信息写入关联的标签中得到多个煤质信息标签,煤质信息标签附着在对应的原煤上,实现了在原煤仓预测各煤种的输出情况,保障了标签与煤的协同性,并可以预测进入锅炉燃烧前的煤种信息,能够协助调控锅炉燃烧,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和电厂运行人员的工作难度,提高了电厂运行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设备采购和运维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煤料输出预测装置的模块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煤料输出预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煤料输出预测装置的模块框图。
如图1所示,一种煤料输出预测装置,包括投标机、标签、与所述投标机连接的工控机、与所述工控机连接的控制器和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多个读写器:
所述投标机设置在犁煤器前端,其用于投出多个所述标签,各个所述标签中存储有唯一的编号信息;
分别将多个所述标签与各个原煤的煤质信息进行关联,并将所述煤质信息写入关联的所述标签中,得到多个煤质信息标签,所述煤质信息标签附着在对应的原煤上;
所述工控机,用于对多个所述煤质信息标签进行读取,得到多个编号信息,并根据各个所述编号信息得到对应的煤质信息,并将所述煤质信息作为入煤煤质信息;
所述控制器,用于逐一对多个所述入煤煤质信息进行入煤量分析,得到多个预设煤仓入煤后煤量信息,所述预设煤仓入煤后煤量信息与所述读写器一一对应;
所述读写器,用于对多个所述煤质信息标签进行读取,得到多个编号信息,并将所述编号信息作为出煤编号信息;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分别对各个所述读写器读取的多个所述出煤编号信息和与所述读写器对应的所述预设煤仓入煤后煤量信息进行出煤量分析,得到多个预设煤仓出煤后煤量信息;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分别对多个所述预设煤仓出煤后煤量信息进行矫正分析,得到多个预设煤仓最终煤量。
应理解地,所述原煤的煤质信息是指输入至煤仓的原煤的煤质信息。
应理解地,该处理过程假设为原煤仓内落煤均匀,无混合翻滚的情况。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投出多个标签,各个所述标签中存储有唯一的编号信息,分别将多个标签与各个原煤的煤质信息的关联,并将煤质信息写入关联的标签中得到多个煤质信息标签,煤质信息标签附着在对应的原煤上,实现了在原煤仓预测各煤种的输出情况,保障了标签与煤的协同性,并可以预测进入锅炉燃烧前的煤种信息,能够协助调控锅炉燃烧,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和电厂运行人员的工作难度,提高了电厂运行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设备采购和运维的成本。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器中逐一对多个所述入煤煤质信息进行入煤量分析,得到多个预设煤仓入煤后煤量信息,具体为:
对多个预设煤仓进行编号,得到煤仓编号;
导入多个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煤仓信息,并分别对多个所述煤仓信息进行初始化处理,得到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初始化煤仓信息,所述初始化煤仓信息包括初始化煤仓层数、初始化煤仓煤量和初始化煤仓煤质信息;
对与所述工控机连接的输煤皮带电流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所述输煤皮带的电流连通时,则从预设的SIS系统中获得各个所述预设煤仓的输煤带输煤速度以及各个所述预设煤仓的犁煤器开闭状态信息;
分别根据各个所述预设煤仓的所述犁煤器开闭状态信息获得犁煤器开启信息,并将所述犁煤器开启信息对应的预设煤仓作为入煤煤仓,将所述入煤煤仓对应的煤仓编号作为入煤煤仓编号;
判断所述入煤煤质信息与所述入煤煤仓编号对应的所述初始化煤仓煤质信息是否相同,若是,则对所述初始化煤仓煤量和所述输煤带输煤速度进行煤仓入煤后煤量的计算,得到煤仓入煤后煤量,并将所述煤仓入煤后煤量作为下一个初始化煤仓煤量,将所述入煤煤质信息作为下一个初始化煤仓煤质信息,并重新对所述输煤皮带电流进行检测;
若否,则通过第一式对所述初始化煤仓层数进行计算,得到最高煤层数,所述第一式为:
n(j)’=n(j)+1,
其中,n(j)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初始化煤仓层数,n(j)’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最高煤层数,
并将所述初始化煤仓层数作为满仓层数,并将所述满仓层数、所述初始化煤仓煤量和所述初始化煤仓煤质信息划为一组,得到入煤后煤量信息,并将所述最高煤层数作为下一个初始化煤仓层数,并重新对所述输煤皮带电流进行检测;
当检测到所述输煤皮带的电流未连通时,则按照多个所述满仓层数和所述初始化煤仓层数的层数大小顺序对每个所述煤仓编号的所述初始化煤量信息和多个所述入煤后煤量信息进行排序,并将排序后的初始化煤量信息和多个排序后的入煤后煤量信息依次定义为第一层入煤后煤量信息、第二层入煤后煤量信息…第N层入煤后煤量信息,每层所述入煤后煤量信息包括入煤后煤仓层数、入煤后煤仓煤量和入煤后煤仓煤质信息;
根据每个所述煤仓编号的所述第一层入煤后煤量信息、所述第二层入煤后煤量信息…所述第N层入煤后煤量信息得到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预设煤仓入煤后煤量信息。
优选地,所述预设煤仓、所述犁煤器和所述给煤机的数量均可以为6个。
应理解地,所述预设煤仓、所述犁煤器和所述给煤机的数量一一对应。
具体地,原煤进煤一次只会进一个所述预设煤仓,因此不需要对多个所述预设煤仓同时进行入煤量分析。
应理解地,所述预设的SIS系统即SIS系统(Supervisory Information System)是指电厂的厂级实时监控信息系统,实现厂级生产过程的实时信息监控、优化调度、故障诊断、性能分析和操作指导。
具体地,对与所述工控机连接的输煤皮带电流进行检测以及从预设的SIS系统中获得各个所述预设煤仓的输煤带输煤速度以及各个所述预设煤仓的犁煤器开闭状态信息均是以预设频率进行检测和获得。
应理解地,所述输煤皮带的电流连通未连通时,则不进行入煤量分析。
具体地,若所述初始化煤仓层数、所述初始化煤仓煤量均为0,所述初始化煤仓煤质信息为无,则所述初始化煤仓煤质信息必定与所述入煤煤质信息不相同。
应理解地,若所述预设煤仓为6个,则将j数值赋值A-F,n(j)与n(j)’均小于等于5。
具体地,根据所述犁煤器开闭状态信息从而得知原煤输进入了与所述犁煤器对应的预设煤仓中。
上述实施例中,逐一对多个入煤煤质信息的入煤量分析得到多个预设煤仓入煤后煤量信息,实现了在原煤仓预测各煤种的输入情况,保障了标签与煤的协同性,并可以预测进入锅炉燃烧前的煤种信息,能够协助调控锅炉燃烧,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和电厂运行人员的工作难度,提高了电厂运行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设备采购和运维的成本。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器中对所述初始化煤仓煤量和所述输煤带输煤速度进行煤仓入煤后煤量的计算,得到煤仓入煤后煤量,具体为:
通过第二式对所述初始化煤仓煤量和所述输煤带输煤速度进行煤仓入煤后煤量的计算,得到所述煤仓入煤后煤量,所述第二式为:
coal_m(j,n,t+T0)=coal_m(j,n,t)+coal_vin*T0
其中,coal_m(j,n,t+T0)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煤仓入煤后煤量,coal_vin为输煤带输煤速度,T0为预设的频率,coal_m(j,n,t)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初始化煤仓煤量,n为初始化煤仓层数。
应理解地,coal_m(j,n,t)的单位为t,且coal_m(j,n,t)>0;coal_vin的单位为t/h,且coal_vin>0。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式对初始化煤仓煤量和输煤带输煤速度的煤仓入煤后煤量计算得到所述煤仓入煤后煤量,实现了在原煤仓预测各煤种的输入情况,保障了标签与煤的协同性,并可以预测进入锅炉燃烧前的煤种信息,能够协助调控锅炉燃烧,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和电厂运行人员的工作难度,提高了电厂运行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设备采购和运维的成本。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器中分别对各个所述读写器读取的多个所述出煤编号信息和与所述读写器对应的所述预设煤仓入煤后煤量信息进行出煤量分析,得到多个预设煤仓出煤后煤量信息,具体为:
分别对与多个所述读写器连接的给煤机皮带电流进行检测,并当各个所述给煤机皮带的任一电流连通时,则从所述预设的SIS系统中获得多个给煤机编号和与所述给煤机编号对应的给煤机给煤速度,并根据多个所述给煤机编号获得与所述给煤机编号对应的所述煤仓编号,并将所述煤仓编号作为出煤煤仓编号;
当所述出煤煤仓编号不为所述入煤煤仓编号,或所述入煤煤质信息和与所述出煤煤仓编号对应的第N层所述入煤后煤仓煤质信息不同,则根据各个所述出煤编号信息得到对应的出煤煤质信息,并将所述读写器首次读取到的所述出煤煤质信息作为初始煤质信息;
若未获得所述出煤煤质信息,或所述出煤煤质信息与所述初始煤质信息相同,则通过第三式对所述给煤机给煤速度和第一层所述入煤后煤仓煤量进行计算,得到第一层煤仓出煤后煤量,所述第三式为:
coal_m(j,1,t+T0)=coal_m(j,1,t)-coal_vout’*T0
其中,coal_vout’为给煤机给煤速度,T0为预设的频率,coal_m(j,1,t)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第一层入煤后煤仓煤量,coal_m(j,1,t+T0)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第一层煤仓出煤后煤量;
将所述第一层煤仓出煤后煤量作为下一个第一层入煤后煤仓煤量,并重新对多个所述给煤机皮带电流进行检测;
若所述出煤煤质信息与所述初始煤质信息不同,则通过第四式对所述给煤机给煤速度和第二层所述入煤后煤仓煤量进行计算,得到第二层出煤后煤量,所述第四式为:
coal_m’(j,1,t+T0)=coal_m’(j,1,t)-coal_vout’*T0
其中,coal_m’(j,1,t+T0)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第二层出煤后煤量,coal_vout’为给煤机给煤速度,T0为预设的频率,coal_m’(j,1,t)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第二层入煤后煤仓煤量;
根据所述第二层出煤后煤量、第二层所述入煤后煤仓层数和第二层所述入煤后煤仓煤质信息得到第二层出煤后煤量信息,并将所述第二层出煤后煤量信息作为下一个第一层入煤后煤量信息,并将第三层入煤后煤量信息作为下一个第二层入煤后煤量信息,将第四层所述入煤后煤量信息作为下一个第三层入煤后煤量信息…将第N层所述入煤后煤量信息作为下一个第N-1层入煤后煤量信息,并重新对多个所述给煤机皮带电流进行检测;
当各个所述给煤机皮带的电流均未连通时,则将所述第一层入煤后煤量信息、所述第二层入煤后煤量信息…所述第N层入煤后煤量信息依次定义为第一层出煤后煤量信息、第二层出煤后煤量信息…第M层出煤后煤量信息,每层出煤后煤量信息包括出煤后煤仓层数、出煤后煤仓煤量和出煤后煤仓煤质信息;
根据每个所述煤仓编号的所述第一层出煤后煤量信息、所述第二层出煤后煤量信息…所述第M层出煤后煤量信息得到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预设煤仓出煤后煤量信息。
应理解地,原煤出煤可能是多个所述预设煤仓同时出煤,因此需要对多个所述预设煤仓同时进行出煤量分析。
应理解地,分别对与多个所述读写器连接的给煤机皮带电流进行检测以及从所述预设的SIS系统中获得多个给煤机编号和与所述给煤机编号对应的给煤机给煤速度均是以预设频率进行检测和获得。
具体地,若多个所述给煤机皮带电流未连通,则说明给煤机未启动,即未进行出煤量分析。
具体地,coal_vout’的单位为t/h,且coal_vout’>0。
应理解地,将所述读写器首次读取到的所述出煤煤质信息作为初始煤质信息,实时获取所述读写器识别的所述出煤煤质信息。
具体地,若所述出煤煤质信息与所述初始煤质信息不同,则说明此时第一层所述入煤后煤仓煤量已消耗完毕coal_m(j,1,t+T0)=0,且剩余的每层所述入煤后煤量信息递减(即第二层所述入煤后煤量信息变为第一层所述入煤后煤量信息……)。
上述实施例中,分别对各个读写器读取的多个出煤编号信息和与读写器对应的预设煤仓入煤后煤量信息的出煤量分析得到多个预设煤仓出煤后煤量信息,能够知晓进出煤的煤质信息,从而实现了在原煤仓预测各煤种的输出情况,并可以预测进入锅炉燃烧前的煤种信息,能够协助调控锅炉燃烧,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和电厂运行人员的工作难度。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器中分别对多个所述预设煤仓出煤后煤量信息进行矫正分析,得到多个预设煤仓最终煤量,具体为:
当与所述工控机连接的输煤皮带电流连通或与多个所述读写器连接的给煤机皮带任一电流连通时,则进行计时处理,得到计时时长;
当所述计时时长等于预设时长时,则从所述预设的SIS系统获得多个煤仓实时料高,所述煤仓实时料高与所述煤仓编号一一对应;
通过第五式分别对多个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每层所述出煤后煤仓煤量进行计算,得到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每层出煤后煤层料高,所述第五式为:
Figure BDA0002877309250000111
其中,coal_m(j,i)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第i层出煤后煤仓煤量,ρ为煤密度,r为煤仓下底半径,R为煤仓上底半径,b为煤仓总高度,h(j,i)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第i层出煤后煤层料高,x为矫正系数;
通过第六式分别对多个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每层所述出煤后煤层料高进行计算,得到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总料高,所述第六式为:
sum(j)=∑h(j,i),
其中,sum(j)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总料高,h(j,i)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第i层出煤后煤层料高;
分别对多个所述总料高和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所述煤仓实时料高之差进行判断,判断所述总料高与所述煤仓实时料高之差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差值,若是,则根据每层所述出煤后煤仓煤量得到所述预设煤仓最终煤量,从而得到与所述预设煤仓对应的所述预设煤仓最终煤量,并将所述计时时长初始化,并重新对所述输煤皮带电流连通或多个所述给煤机皮带任一电流连通进行判断;
若否,则通过第七式分别对多个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所述总料高、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每层所述出煤后煤层料高和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煤仓实时料高进行计算,得到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每层矫正出煤后煤层料高,所述第七式为:
h(j,i)’=h_SIS(j)/sum(j)×h(j,i),
其中,h(j,i)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第i层出煤后煤层料高,sum(j)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总料高,h_SIS(j)为实时料高,h(j,i)’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第i层矫正出煤后煤层料高;
将多个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每层所述矫正出煤后煤层料高分别代入所述第七式进行计算,得到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每层矫正出煤后煤仓煤量,并根据每层所述矫正出煤后煤仓煤量得到所述预设煤仓最终煤量,从而得到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所述预设煤仓最终煤量,并将所述计时时长初始化,并重新对所述输煤皮带电流连通或多个所述给煤机皮带任一电流连通进行判断。
应理解地,h(j,i)的单位为m,且0<h(j,i)<10;h_SIS(j)的单位为m,且0<h_SIS(j)<10。
应理解地,煤仓结构类似于圆台,体积算法相同。根据具体煤仓结构,预设煤量与煤层料高换算函数。
具体地,所矫正系数x和原煤仓的结构特性有关。
具体地,当所述输煤皮带的电流和所有所述给煤机皮带的电流均未连通时,则根据所有的所述预设煤仓最终煤量得到多个预设煤仓最终煤量。
具体地,将所述计时时长初始化即将所述计时时长归零,并进行重新计时。
上述实施例中,根据预设输煤带的电流连通状态或多个预设煤仓中预设给煤机皮带的电流连通状态分别对多个预设煤仓对应的各层出煤后煤量信息的矫正分析得到与预设煤仓对应的各煤层最终煤量,提高了原煤仓预测各煤种的准确率,从而实现了在原煤仓预测各煤种的输出情况,并可以预测进入锅炉燃烧前的煤种信息,能够协助调控锅炉燃烧,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和电厂运行人员的工作难度。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对多个预设煤仓最终煤量进行图表构造,得到原煤仓内煤种理论分层图。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在上煤时,所述投标机将所述待配对标签投出,选中待配对标签信息以选中该标签,将所述待配对标签与所述煤质信息配对,将所述煤质信息写入所述待配对标签中,位于犁煤器前的工控机按投标顺序获得所述煤质信息标签的所述煤质信息;根据所述犁煤器的运行状态,所述煤质信息标签随原煤进入不同原煤仓中;
给煤机运行时,通过设置在给煤机输出口的所述读写器对所述煤质信息标签进行读取,得到编号信息。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投标机、标签、与所述投标机连接的工控机、与所述工控机连接的控制器和与所述工控机连接的多个读写器:
所述投标机设置在犁煤器前端,其用于投出与多个原煤数量相同的所述标签,各个所述标签中存储有唯一的编号信息;
分别将多个所述标签与各个所述原煤的煤质信息进行关联,并将所述煤质信息写入关联的所述标签中,得到多个煤质信息标签,所述煤质信息标签附着在对应的原煤上;
所述工控机,用于对多个所述煤质信息标签进行读取,得到多个编号信息,并根据各个所述编号信息得到对应的煤质信息,并将所述煤质信息作为入煤煤质信息;
所述控制器,用于逐一对多个所述入煤煤质信息进行入煤量分析,得到多个预设煤仓入煤后煤量信息,所述预设煤仓入煤后煤量信息与所述读写器一一对应;
所述读写器,用于对多个所述煤质信息标签进行读取,得到多个编号信息,并将多个所述编号信息发送至所述工控机中;
所述工控机,还用于接收各个所述读写器发送的多个所述编号信息,并将所述编号信息作为出煤编号信息,从而得到与所述读写器对应的多个出煤编号信息;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分别对各个与所述读写器对应的多个所述出煤编号信息和与所述读写器对应的所述预设煤仓入煤后煤量信息进行出煤量分析,得到多个预设煤仓出煤后煤量信息;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分别对多个所述预设煤仓出煤后煤量信息进行矫正分析,得到多个预设煤仓最终煤量。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投标机、标签、读写器、工控机,其中还包括预测计算逻辑系统、煤种数据库及系统控制器。
所述投标机用于以一定速度投放所述标签进入输煤系统,其设于所述犁煤器前端;所述标签用于储存编号信息,由所述投标机投入,随输煤进程进入不同原煤仓;所述读写器利用天线读取标签信息,并将数据传输至所述工控机,其设于给煤器前端,对所有入炉煤进行识别;所述工控机控制投标时刻、收到并记录投标机所投标签编号信息,将结果输出至所述系统控制器。
所述预测计算逻辑系统假设原煤仓内落煤均匀,无混合翻滚情况,利用所述标签、所述读写器的信息,通过计算原煤仓入煤、出煤煤量与煤种,同时根据原煤仓高位计对计算结果进行校核,得到原煤仓内煤层的煤量与分布;所述煤种数据库用于集合储存煤质信息;所述系统控制器用于将所述投标机所投标签信息与所述输煤系统所输煤种匹配,并将给煤机处所述读写器识别的标签信息与煤种数据库进行匹配,运行预测计算逻辑系统,得到原煤仓内煤种理论分层图,辅助运行人员燃烧调控。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煤料输出预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一种煤料输出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投出多个标签,各个所述标签中存储有唯一的编号信息;
S2:分别将多个所述标签与各个所述原煤的煤质信息进行关联,并将所述煤质信息写入关联的所述标签中,得到多个煤质信息标签,所述煤质信息标签附着在对应的原煤上;
S3:对多个所述煤质信息标签进行读取,得到多个编号信息,并根据各个所述编号信息得到对应的煤质信息,并将所述煤质信息作为入煤煤质信息;
S4:逐一对多个所述入煤煤质信息进行入煤量分析,得到多个预设煤仓入煤后煤量信息,所述预设煤仓入煤后煤量信息与读写器一一对应;
S5:对多个所述煤质信息标签进行读取,得到多个编号信息,并将所述编号信息作为出煤编号信息;
S6:分别对各个所述读写器读取的多个所述出煤编号信息和与所述读写器对应的所述预设煤仓入煤后煤量信息进行出煤量分析,得到多个预设煤仓出煤后煤量信息;
S7:分别对多个所述预设煤仓出煤后煤量信息进行矫正分析,得到多个预设煤仓最终煤量。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S4的过程包括:
S41:对多个预设煤仓进行编号,得到煤仓编号;
S42:导入多个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煤仓信息,并分别对多个所述煤仓信息进行初始化处理,得到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初始化煤仓信息,所述初始化煤仓信息包括初始化煤仓层数、初始化煤仓煤量和初始化煤仓煤质信息;
S43:对与工控机连接的输煤皮带电流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所述输煤皮带的电流连通时,则从预设的SIS系统中获得各个所述预设煤仓的输煤带输煤速度以及各个所述预设煤仓的犁煤器开闭状态信息;
S44:分别根据各个所述预设煤仓的所述犁煤器开闭状态信息获得犁煤器开启信息,并将所述犁煤器开启信息对应的预设煤仓作为入煤煤仓,将所述入煤煤仓对应的煤仓编号作为入煤煤仓编号;
S45:判断所述入煤煤质信息与所述入煤煤仓编号对应的所述初始化煤仓煤质信息是否相同,若是,则对所述初始化煤仓煤量和所述输煤带输煤速度进行煤仓入煤后煤量的计算,得到煤仓入煤后煤量,并将所述煤仓入煤后煤量作为下一个初始化煤仓煤量,将所述入煤煤质信息作为下一个初始化煤仓煤质信息,并返回步骤S43;
S46:若否,则通过第一式对所述初始化煤仓层数进行计算,得到最高煤层数,所述第一式为:
n(j)’=n(j)+1,
其中,n(j)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初始化煤仓层数,n(j)’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最高煤层数,
并将所述初始化煤仓层数作为满仓层数,并将所述满仓层数、所述初始化煤仓煤量和所述初始化煤仓煤质信息划为一组,得到入煤后煤量信息,并将所述最高煤层数作为下一个初始化煤仓层数,并返回步骤S43;
S47:当检测到所述输煤皮带的电流未连通时,则按照多个所述满仓层数和所述初始化煤仓层数的层数大小顺序对每个所述煤仓编号的所述初始化煤量信息和多个所述入煤后煤量信息进行排序,并将排序后的初始化煤量信息和多个排序后的入煤后煤量信息依次定义为第一层入煤后煤量信息、第二层入煤后煤量信息…第N层入煤后煤量信息,每层所述入煤后煤量信息包括入煤后煤仓层数、入煤后煤仓煤量和入煤后煤仓煤质信息;
S48:根据每个所述煤仓编号的所述第一层入煤后煤量信息、所述第二层入煤后煤量信息…所述第N层入煤后煤量信息得到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预设煤仓入煤后煤量信息。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S45的过程包括:
通过第二式对所述初始化煤仓煤量和所述输煤带输煤速度进行煤仓入煤后煤量的计算,得到所述煤仓入煤后煤量,所述第二式为:
coal_m(j,n,t+T0)=coal_m(j,n,t)+coal_vin*T0
其中,coal_m(j,n,t+T0)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煤仓入煤后煤量,coal_vin为输煤带输煤速度,T0为预设的频率,coal_m(j,n,t)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初始化煤仓煤量,n为初始化煤仓层数。
可选地,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煤料输出预测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煤料输出预测方法。该装置可为计算机等装置。
可选地,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煤料输出预测方法。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用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煤料输出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投标机、标签、与所述投标机连接的工控机、与所述工控机连接的控制器和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多个读写器:
所述投标机设置在犁煤器前端,其用于投出多个所述标签,各个所述标签中存储有唯一的编号信息;
分别将多个所述标签与各个原煤的煤质信息进行关联,并将所述煤质信息写入关联的所述标签中,得到多个煤质信息标签,所述煤质信息标签附着在对应的原煤上;
所述工控机,用于对多个所述煤质信息标签进行读取,得到多个编号信息,并根据各个所述编号信息得到对应的煤质信息,并将所述煤质信息作为入煤煤质信息;
所述控制器,用于逐一对多个所述入煤煤质信息进行入煤量分析,得到多个预设煤仓入煤后煤量信息,所述预设煤仓入煤后煤量信息与所述读写器一一对应;
所述读写器,用于对多个所述煤质信息标签进行读取,得到多个编号信息,并将所述编号信息作为出煤编号信息;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分别对各个所述读写器读取的多个所述出煤编号信息和与所述读写器对应的所述预设煤仓入煤后煤量信息进行出煤量分析,得到多个预设煤仓出煤后煤量信息;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分别对多个所述预设煤仓出煤后煤量信息进行矫正分析,得到多个预设煤仓最终煤量;
所述控制器中逐一对多个所述入煤煤质信息进行入煤量分析,得到多个预设煤仓入煤后煤量信息,具体为:
对多个预设煤仓进行编号,得到煤仓编号;
导入多个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煤仓信息,并分别对多个所述煤仓信息进行初始化处理,得到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初始化煤仓信息,所述初始化煤仓信息包括初始化煤仓层数、初始化煤仓煤量和初始化煤仓煤质信息;
对与所述工控机连接的输煤皮带电流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所述输煤皮带的电流连通时,则从预设的SIS系统中获得各个所述预设煤仓的输煤带输煤速度以及各个所述预设煤仓的犁煤器开闭状态信息;
分别根据各个所述预设煤仓的所述犁煤器开闭状态信息获得犁煤器开启信息,并将所述犁煤器开启信息对应的预设煤仓作为入煤煤仓,将所述入煤煤仓对应的煤仓编号作为入煤煤仓编号;
判断所述入煤煤质信息与所述入煤煤仓编号对应的所述初始化煤仓煤质信息是否相同,若是,则对所述初始化煤仓煤量和所述输煤带输煤速度进行煤仓入煤后煤量的计算,得到煤仓入煤后煤量,并将所述煤仓入煤后煤量作为下一个初始化煤仓煤量,将所述入煤煤质信息作为下一个初始化煤仓煤质信息,并重新对所述输煤皮带电流进行检测;
若否,则通过第一式对所述初始化煤仓层数进行计算,得到最高煤层数,所述第一式为:
n(j)’=n(j)+1,
其中,n(j)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初始化煤仓层数,n(j)’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最高煤层数,
并将所述初始化煤仓层数作为满仓层数,并将所述满仓层数、所述初始化煤仓煤量和所述初始化煤仓煤质信息划为一组,得到入煤后煤量信息,并将所述最高煤层数作为下一个初始化煤仓层数,并重新对所述输煤皮带电流进行检测;
当检测到所述输煤皮带的电流未连通时,则按照多个所述满仓层数和所述初始化煤仓层数的层数大小顺序对每个所述煤仓编号的初始化煤量信息和多个所述入煤后煤量信息进行排序,并将排序后的初始化煤量信息和多个排序后的入煤后煤量信息依次定义为第一层入煤后煤量信息、第二层入煤后煤量信息…第N层入煤后煤量信息,每层所述入煤后煤量信息包括入煤后煤仓层数、入煤后煤仓煤量和入煤后煤仓煤质信息;
根据每个所述煤仓编号的所述第一层入煤后煤量信息、所述第二层入煤后煤量信息…所述第N层入煤后煤量信息得到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预设煤仓入煤后煤量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料输出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中对所述初始化煤仓煤量和所述输煤带输煤速度进行煤仓入煤后煤量的计算,得到煤仓入煤后煤量,具体为:
通过第二式对所述初始化煤仓煤量和所述输煤带输煤速度进行煤仓入煤后煤量的计算,得到所述煤仓入煤后煤量,所述第二式为:
coal_m(j,n,t+T0)=coal_m(j,n,t)+coal_vin*T0
其中,coal_m(j,n,t+T0)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煤仓入煤后煤量,coal_vin为输煤带输煤速度,T0为预设的频率,coal_m(j,n,t)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初始化煤仓煤量,n为初始化煤仓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料输出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中分别对各个所述读写器读取的多个所述出煤编号信息和与所述读写器对应的所述预设煤仓入煤后煤量信息进行出煤量分析,得到多个预设煤仓出煤后煤量信息,具体为:
分别对与多个所述读写器连接的给煤机皮带电流进行检测,并当各个所述给煤机皮带的任一电流连通时,则从所述预设的SIS系统中获得多个给煤机编号和与所述给煤机编号对应的给煤机给煤速度,并根据多个所述给煤机编号获得与所述给煤机编号对应的所述煤仓编号,并将所述煤仓编号作为出煤煤仓编号;
当所述出煤煤仓编号不为所述入煤煤仓编号,或所述入煤煤质信息和与所述出煤煤仓编号对应的第N层所述入煤后煤仓煤质信息不同,则根据各个所述出煤编号信息得到对应的出煤煤质信息,并将所述读写器首次读取到的所述出煤煤质信息作为初始煤质信息;
若未获得所述出煤煤质信息,或所述出煤煤质信息与所述初始煤质信息相同,则通过第三式对所述给煤机给煤速度和第一层所述入煤后煤仓煤量进行计算,得到第一层煤仓出煤后煤量,所述第三式为:
coal_m(j,1,t+T0)=coal_m(j,1,t)-coal_vout’*T0
其中,coal_vout’为给煤机给煤速度,T0为预设的频率,coal_m(j,1,t)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第一层入煤后煤仓煤量,coal_m(j,1,t+T0)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第一层煤仓出煤后煤量;
将所述第一层煤仓出煤后煤量作为下一个第一层入煤后煤仓煤量,并重新对多个所述给煤机皮带电流进行检测;
若所述出煤煤质信息与所述初始煤质信息不同,则通过第四式对所述给煤机给煤速度和第二层所述入煤后煤仓煤量进行计算,得到第二层出煤后煤量,所述第四式为:
coal_m’(j,1,t+T0)=coal_m’(j,1,t)-coal_vout’*T0
其中,coal_m’(j,1,t+T0)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第二层出煤后煤量,coal_vout’为给煤机给煤速度,T0为预设的频率,coal_m’(j,1,t)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第二层入煤后煤仓煤量;
根据所述第二层出煤后煤量、第二层所述入煤后煤仓层数和第二层所述入煤后煤仓煤质信息得到第二层出煤后煤量信息,并将所述第二层出煤后煤量信息作为下一个第一层入煤后煤量信息,并将第三层入煤后煤量信息作为下一个第二层入煤后煤量信息,将第四层所述入煤后煤量信息作为下一个第三层入煤后煤量信息…将第N层所述入煤后煤量信息作为下一个第N-1层入煤后煤量信息,并重新对多个所述给煤机皮带电流进行检测;
当各个所述给煤机皮带的电流均未连通时,则将所述第一层入煤后煤量信息、所述第二层入煤后煤量信息…所述第N层入煤后煤量信息依次定义为第一层出煤后煤量信息、第二层出煤后煤量信息…第M层出煤后煤量信息,每层出煤后煤量信息包括出煤后煤仓层数、出煤后煤仓煤量和出煤后煤仓煤质信息;
根据每个所述煤仓编号的所述第一层出煤后煤量信息、所述第二层出煤后煤量信息…所述第M层出煤后煤量信息得到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预设煤仓出煤后煤量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料输出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中分别对多个所述预设煤仓出煤后煤量信息进行矫正分析,得到多个预设煤仓最终煤量,具体为:
当与所述工控机连接的输煤皮带电流连通或与多个所述读写器连接的给煤机皮带任一电流连通时,则进行计时处理,得到计时时长;
当所述计时时长等于预设时长时,则从所述预设的SIS系统获得多个煤仓实时料高,所述煤仓实时料高与所述煤仓编号一一对应;
通过第五式分别对多个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每层所述出煤后煤仓煤量进行计算,得到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每层出煤后煤层料高,所述第五式为:
Figure FDA0003692769090000051
其中,coal_m(j,i)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第i层出煤后煤仓煤量,ρ为煤密度,r为煤仓下底半径,R为煤仓上底半径,b为煤仓总高度,h(j,i)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第i层出煤后煤层料高,x为矫正系数;
通过第六式分别对多个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每层所述出煤后煤层料高进行计算,得到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总料高,所述第六式为:
sum(j)=∑h(j,i),
其中,sum(j)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总料高,h(j,i)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第i层出煤后煤层料高;
分别对多个所述总料高和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所述煤仓实时料高之差进行判断,判断所述总料高与所述煤仓实时料高之差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差值,若是,则根据每层所述出煤后煤仓煤量得到所述预设煤仓最终煤量,从而得到与所述预设煤仓对应的所述预设煤仓最终煤量,并将所述计时时长初始化,并重新对所述输煤皮带电流连通或多个所述给煤机皮带任一电流连通进行判断;
若否,则通过第七式分别对多个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所述总料高、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每层所述出煤后煤层料高和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煤仓实时料高进行计算,得到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每层矫正出煤后煤层料高,所述第七式为:
h(j,i)’=h_SIS(j)/sum(j)×h(j,i),
其中,h(j,i)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第i层出煤后煤层料高,sum(j)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总料高,h_SIS(j)为实时料高,h(j,i)’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第i层矫正出煤后煤层料高;
将多个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每层所述矫正出煤后煤层料高分别代入所述第七式进行计算,得到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每层矫正出煤后煤仓煤量,并根据每层所述矫正出煤后煤仓煤量得到所述预设煤仓最终煤量,从而得到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所述预设煤仓最终煤量,并将所述计时时长初始化,并重新对所述输煤皮带电流连通或多个所述给煤机皮带任一电流连通进行判断。
5.一种煤料输出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投出多个标签,各个所述标签中存储有唯一的编号信息;
S2:分别将多个所述标签与各个原煤的煤质信息进行关联,并将所述煤质信息写入关联的所述标签中,得到多个煤质信息标签,所述煤质信息标签附着在对应的原煤上;
S3:对多个所述煤质信息标签进行读取,得到多个编号信息,并根据各个所述编号信息得到对应的煤质信息,并将所述煤质信息作为入煤煤质信息;
S4:逐一对多个所述入煤煤质信息进行入煤量分析,得到多个预设煤仓入煤后煤量信息,所述预设煤仓入煤后煤量信息与读写器一一对应;
S5:对多个所述煤质信息标签进行读取,得到多个编号信息,并将所述编号信息作为出煤编号信息;
S6:分别对各个所述读写器读取的多个所述出煤编号信息和与所述读写器对应的所述预设煤仓入煤后煤量信息进行出煤量分析,得到多个预设煤仓出煤后煤量信息;
S7:分别对多个所述预设煤仓出煤后煤量信息进行矫正分析,得到多个预设煤仓最终煤量;
所述步骤S4的过程包括:
S41:对多个预设煤仓进行编号,得到煤仓编号;
S42:导入多个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煤仓信息,并分别对多个所述煤仓信息进行初始化处理,得到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初始化煤仓信息,所述初始化煤仓信息包括初始化煤仓层数、初始化煤仓煤量和初始化煤仓煤质信息;
S43:对与工控机连接的输煤皮带电流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所述输煤皮带的电流连通时,则从预设的SIS系统中获得各个所述预设煤仓的输煤带输煤速度以及各个所述预设煤仓的犁煤器开闭状态信息;
S44:分别根据各个所述预设煤仓的所述犁煤器开闭状态信息获得犁煤器开启信息,并将所述犁煤器开启信息对应的预设煤仓作为入煤煤仓,将所述入煤煤仓对应的煤仓编号作为入煤煤仓编号;
S45:判断所述入煤煤质信息与所述入煤煤仓编号对应的所述初始化煤仓煤质信息是否相同,若是,则对所述初始化煤仓煤量和所述输煤带输煤速度进行煤仓入煤后煤量的计算,得到煤仓入煤后煤量,并将所述煤仓入煤后煤量作为下一个初始化煤仓煤量,将所述入煤煤质信息作为下一个初始化煤仓煤质信息,并返回步骤S43;
S46:若否,则通过第一式对所述初始化煤仓层数进行计算,得到最高煤层数,所述第一式为:
n(j)’=n(j)+1,
其中,n(j)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初始化煤仓层数,n(j)’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最高煤层数,
并将所述初始化煤仓层数作为满仓层数,并将所述满仓层数、所述初始化煤仓煤量和所述初始化煤仓煤质信息划为一组,得到入煤后煤量信息,并将所述最高煤层数作为下一个初始化煤仓层数,并返回步骤S43;
S47:当检测到所述输煤皮带的电流未连通时,则按照多个所述满仓层数和所述初始化煤仓层数的层数大小顺序对每个所述煤仓编号的初始化煤量信息和多个所述入煤后煤量信息进行排序,并将排序后的初始化煤量信息和多个排序后的入煤后煤量信息依次定义为第一层入煤后煤量信息、第二层入煤后煤量信息…第N层入煤后煤量信息,每层所述入煤后煤量信息包括入煤后煤仓层数、入煤后煤仓煤量和入煤后煤仓煤质信息;
S48:根据每个所述煤仓编号的所述第一层入煤后煤量信息、所述第二层入煤后煤量信息…所述第N层入煤后煤量信息得到与所述煤仓编号对应的预设煤仓入煤后煤量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料输出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5的过程包括:
通过第二式对所述初始化煤仓煤量和所述输煤带输煤速度进行煤仓入煤后煤量的计算,得到所述煤仓入煤后煤量,所述第二式为:
coal_m(j,n,t+T0)=coal_m(j,n,t)+coal_vin*T0
其中,coal_m(j,n,t+T0)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煤仓入煤后煤量,coal_vin为输煤带输煤速度,T0为预设的频率,coal_m(j,n,t)为第j个煤仓编号的初始化煤仓煤量,n为初始化煤仓层数。
7.一种煤料输出预测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6任一项所述的煤料输出预测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6任一项所述的煤料输出预测方法。
CN202011625240.2A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煤料输出预测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8840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5240.2A CN112884095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煤料输出预测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5240.2A CN112884095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煤料输出预测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4095A CN112884095A (zh) 2021-06-01
CN112884095B true CN112884095B (zh) 2022-08-23

Family

ID=76046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25240.2A Active CN112884095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煤料输出预测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840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9299A (zh) * 2021-06-07 2021-07-30 烟台瑞能创科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煤仓煤质实时在线显示分析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78157A (ja) * 1995-12-21 1997-07-11 Babcock Hitachi Kk 石炭焚きボイラ燃料制御装置
CN105787411A (zh) * 2016-03-22 2016-07-2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非接触式煤种自动识别及示踪系统及方法
CN110554164A (zh) * 2019-10-09 2019-12-10 华电莱州发电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实时运行控制的入炉煤质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1563567A (zh) * 2020-04-29 2020-08-2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煤料分布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2013416A (zh) * 2020-08-11 2020-12-01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射频识别的入炉煤识别装置及煤质在线监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78157A (ja) * 1995-12-21 1997-07-11 Babcock Hitachi Kk 石炭焚きボイラ燃料制御装置
CN105787411A (zh) * 2016-03-22 2016-07-2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非接触式煤种自动识别及示踪系统及方法
CN110554164A (zh) * 2019-10-09 2019-12-10 华电莱州发电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实时运行控制的入炉煤质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1563567A (zh) * 2020-04-29 2020-08-2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煤料分布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2013416A (zh) * 2020-08-11 2020-12-01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射频识别的入炉煤识别装置及煤质在线监测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数字化燃料管理系统技术研究;王小虎;《南方能源建设》;20170325(第0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4095A (zh)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okhtar et al. A decision support tool for cement industry to select energy efficiency measures
CN112884095B (zh) 一种煤料输出预测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4432474B (zh) 一种调控烟叶配方均匀性的方法
CN104826805A (zh) 一种基于rfid的快递物流自动分拣系统及其分拣方法
CN102502257B (zh) 一种原烟生产原烟按配比投料的物流系统及其运输方法
CN100533311C (zh) 基于智能模糊控制的嵌入式称重系统
Dinga et al. Many-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China’s cement industry
CN114386911A (zh) 一种物联网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
JP5434267B2 (ja) 搬送制御方法、搬送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4299045B (zh) 一种选矿生产全流程精矿产量预报系统及方法
Čala et al. Development of a stohastic model for determining the elements of production cycle time and their optimization for serial production in metal processing industy and recycling processes
WO2011069269A1 (de) Steuer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r druckproduktverarbeitungsanlage
CN202072259U (zh) 基于frid射频标签的实时监控装置
CN101866453A (zh) 一种原料场物料的统计方法和统计系统
CN111094851B (zh) 热值推定方法、热值推定装置及垃圾贮存设备
CN117160897A (zh)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分拣夹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236457B (zh) 一种电能表检测物流调度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7020253A (zh) 一种物料分拣方法
CN114418486A (zh) 一种并行接力拣选的波次规划方法
CN113962150A (zh) 一种烧结混合料粒度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0414904A (zh) 一种集装箱智能场站系统
Tyrchniewicz et al. A model for rationalizing the Canadian grain transportation and handling system on a regional basis
Klepek et al.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of permeability of heat treatment of forged pieces
CN106903071B (zh) 智能卡自动分选与打印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Narain et al. Energy profile of a seed-processing pla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