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78278A - 一种生态袋及其人工环境景观湿地护岸的构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袋及其人工环境景观湿地护岸的构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78278A
CN112878278A CN202110311670.5A CN202110311670A CN112878278A CN 112878278 A CN112878278 A CN 112878278A CN 202110311670 A CN202110311670 A CN 202110311670A CN 112878278 A CN112878278 A CN 1128782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net
landscape
ecological
pa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116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78278B (zh
Inventor
杨晓艺
谢佳
樊丁
万春林
孙佳媛
艾沁
邓江
段树君
付绍岩
宋陶
王建二
黄友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clear Industry Southwest Survey &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Chengd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uclear Industry Southwest Survey &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Chengd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clear Industry Southwest Survey &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Chengd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uclear Industry Southwest Survey &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1167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782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782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782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782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782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12Revetment of banks, dams, watercourses, or the like, e.g. the sea-floor
    • E02B3/122Flexible prefabricated covering elements, e.g. mats, stri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02Receptacles, e.g. flower-pots or boxes; Glasses for cultivating flow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2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74Means for anchoring structural elements or bulkhea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0Collecting-tanks; Equalising-tanks for regulating the run-off; Laying-up bas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袋,包括网兜,在每个所述网兜内固定安装有约束网,且在所述约束网的周边固定安装有多个拉扣,每个所述拉扣上均安装有锚定绳扣,相邻所述网兜之间均设置有摊铺通道;还包括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0、架设刚性堤底并堆土构建堤坝;步骤200、在经过整平和预处理后的景观区表面顺次错位铺设至少两层所述生态袋,并最外层生态袋的摊铺通道内移植景观草坪;步骤300、持续养护;本发明中通过主动构建双向输水通道,并且在生态袋内构建多重的防护结构来实现对护岸的防护,并在护岸表面形成隔离网,通过生态袋以及刚性墙实现对护岸的全覆盖,以此达到美观装饰的目的,同时可以避免连接处直接外露导致后期被冲刷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生态袋及其人工环境景观湿地护岸的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湿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生态袋的人工环境景观湿地护岸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护岸或护坡,是为防止边坡受冲刷或风化作用的影响,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传统的护坡加固措施,主要是用砌石或喷混凝土等灰色工程,如此防护会导致边坡上植被无法恢复,破坏生态环境,并且影响周围的环境景观。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及经济实力的增强,生态护坡技术逐渐应用到市政工程建设中。如堆填土植物护坡何生态袋护坡。由于生态袋防护占用的面积小,不受限于常规的护岸限制因素,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现有技术的生态袋中在应用于湿地防护时仍然存在如下缺陷:
(1)生态袋之间的是相互独立的,为了达到较好的防护效果需要采用多层叠置的方式,然而这种逐层叠置的方式使得护岸防护结果强度得不到保证,容易在后期自然环境的侵蚀中被损坏;
(2)现有的生态袋防护并没有提供完全生态防护的能力,如现有生态袋自始至终都存在相应的约束结果,从而可能制约植被的生长,进而影响到自然防护的能力。而非自始至终存在的防护结构又会导致护岸结构缺乏支撑体系在长期湿地的水渗透环境中存在整体塌陷的隐患。
综合前述可知,现有的生态袋防护本质上并没有完全实现生态防护,即不能够以生物防护作为主要的防护体系。但是由于人工构建的因素,在建筑初期必须提供相应的支撑体系来保障护岸的支护强度,而随着生物防护体系的完善,人工支撑体系将成为生物防护体系的制约,而且生物防护体系虽然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护效果,但是在缺乏人工引导的前提下可能会形成一系列的副作用,如植物根系对基底以及人工设施的破坏。而以上情况均是护岸在防护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很好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生态袋的人工环境景观湿地护岸的构建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克服常规土堆防护的结构缺陷以及克服现有生态袋防护自身结构矛盾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生态袋,包括多个全封闭可降解的网兜,在每个所述网兜内固定安装有约束网,每个所述网兜均以约束网为界将所述网兜的内部空间分为用于充填有机质的繁殖区和用于充填沙土的覆盖区,且在所述约束网的周边固定安装有多个拉扣,每个所述拉扣均伸出所述网兜,相邻网兜之间通过拉扣相互连接形成网状结构,每个所述拉扣上均安装有用于连接锚定杆的锚定绳扣;
相邻所述网兜之间均设置有用于直接移植景观草坪的摊铺通道,所述摊铺通道包括固定安装在位于两侧所述网兜上的吸附网,所述吸附网底部与所述锚定绳扣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拉扣和所述锚定绳扣均具有弹性,且在所述拉扣和所述锚定绳扣内均固定安装有指定长度的负载绳,所述拉扣和所述锚定绳扣的最大的长度均小于或等于所述负载绳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约束网上固定安装有双向引水条,所述双向引水条从所述网兜的背面穿出延伸至湿地内,且在所述双向引水条上固定安装有拆卸式的连通孔,所述双向引水条之间通过穿过连通孔的桥接条连接;
所述双向引水条包括呈中空的输水管,在所述输水管内充填有用于引水的填充絮条,在所述输水管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扩展盘,所述扩展盘内表面贴附有与所述填充絮条直接连接的扩散絮条。
进一步地,所述摊铺通道的横剖面呈V字型,且在所述吸附网上固定安装有多个斜插进所述网兜的阻挡杆,且在所述阻挡杆至少穿插至所述繁殖区的深度,所述阻挡杆内部设置有呈中空状用以填充絮状物的通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下述技术方案:一种人工环境景观湿地护岸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架设刚性堤底并堆土构建堤坝,在堤坝内架设用于分割形成多个相对独立的景观区的刚性墙,对每个所述景观区的表面进行整平;
步骤200、在经过整平和预处理后的景观区表面顺次错位铺设至少两层所述生态袋,并最外层生态袋的摊铺通道内移植景观草坪;
步骤300、将位于最外侧的生态袋边缘均固定在景观区边缘的刚性墙上,并持续浇水养护不少于三周。
进一步地,在步骤100中之前先进行垫底建设,并且在进行垫底建设之后先安装双向引水条再架设刚性堤底并堆土构建堤坝,所述垫底建设的具体方式为:
在堤坝的基底沿着所述堤坝的走向挖掘蓄水池,并在靠近堤坝的一侧以及蓄水池的顶部通过混凝土浇筑形成刚性池壁,所述蓄水池的另一侧直接与湿地连通;
蓄水池顶部的刚性池壁上通过预留孔洞安装双向引水条,并将双向引水条的一端埋置在所述蓄水池内,所述双向引水条的另一端在架设刚性堤底和堆土构建堤坝时延伸至所述景观区的表面。
进一步地,在将所述双向引水条固定后以连通孔为连接点通过桥接条将相邻所述双向引水条连通。
进一步地,在步骤100中,在通过桥接条将相邻所述双向引水条连通后再在每个景观区表面摊铺薄土层整平,并在摊铺薄土通过灌水搅拌形成泥浆层后铺设防护网,在所述泥浆层的表面设置多个相互交叉的条形棱。
进一步地,在步骤200中,两层所述生态袋错位铺设,且每层所述生态袋的铺设方式具体为:
在每个景观区内依据生态袋每个网兜的大小选择锚定原点,并根据所述锚定原点划定网格区域;
在每个景观区内依据锚定原点铺设生态袋,并将每个网兜均匀摊铺在每个所述网格区域内,在每个网格区域的顶点处通过锚定杆固定锚定绳扣将生态袋固定在每个所述景观区内。
进一步地,在步骤300中,在所述摊铺通道内移植景观草坪的具体方式为:
步骤301、校准每个所述锚定杆的深度,使得所述摊铺通道形成用于排水角度,并且位于所述摊铺通道两侧沿着堤坝走向的摊铺通道向中间靠扰;
步骤302、在每个所述摊铺通道内以斜插的方式加设阻挡杆,同一条所述摊铺通道内的阻挡杆错位排列;
步骤303、在每个所述摊铺通达内均匀的填充有大小相同的碎石层,并在碎石层的表面再摊铺有土壤层;
步骤304、在所述土壤层表面直接摊铺景观草坪。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通过主动构建双向输水通道,并且在生态袋内构建多重的防护结构来实现对护岸的防护,在建设初期,通过可降解的网兜来实现对整体的防护,在生物防护逐渐成型的同时网兜被逐渐降解,在网兜内设置约束网,约束网结合拉扣以及锚定绳扣构成整体的支撑体系,后期在护岸表面形成隔离网,本发明中通过生态袋以及刚性墙实现对护岸的全覆盖,以此达到美观装饰的目的,同时可以避免连接处直接外露导致后期被冲刷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生态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人工环境景观湿地护岸构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1-网兜;2-约束网;3-摊铺通道;4-双向引水条;5-桥接条;
101-繁殖区;102-覆盖区;
201-拉扣;202-锚定杆;203-锚定绳扣;
301-吸附网;302-阻挡杆;
401-输水管;402-扩展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袋,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生态袋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袋子,它具体包括多个全封闭可降解的网兜1,且多个网兜1相互连接起来形成整个生态袋。
对于每个网兜1而言,其自身的成分是可降解的,随着护岸的成型,在埋入护岸后网兜1自身会被微生物分解或者自然降解,从而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影响,而在其自身被降解之前,网兜1能够起到约束作用,从而将相应的组分固定在堤坝上。
在每个所述网兜1内固定安装有约束网2,每个所述网兜1均以约束网2为界将所述网兜的内部空间分为用于充填有机质的繁殖区101和用于充填沙土的覆盖区102。在本实施方式中,约束网2其自身可以选择可降解材料,也可以选择不可降解材料,当约束网自身为可降解材料时,其降解的周期至少是网兜降解周期的三倍,且降解周期不得小于6个月。
在每个网兜1内通过设置约束网2从而形成繁殖区101和覆盖区102,繁殖区101的作用在于为人工种植的景观植物提供营养质,而覆盖区102的作用在于形成固结的土层包裹在整个生态袋的外表面,提供支护以避免泥土在自然侵蚀作用下滑脱。
在本实施方式中,网兜1的作用仅仅是实现初期的包裹,即在铺设时间的包裹,当一旦施工至养护完成后,其包裹作用的使命即完成,后期的包裹由覆盖区102内的沙土完成,直至人工植物生成至可以起到防护作用时,此时覆盖层和植被层同时对护岸进行保护。
综合前述,本发明中,在每个网兜内充填有有机质和沙土,且有机质充填在靠内的繁殖区中,沙土则充填在靠外侧的覆盖区中,当构建完成后在整个护岸上持续浇水使得覆盖区内的泥土固结形成自然的防护层。
且在所述约束网2的周边固定安装有多个拉扣201,每个所述拉扣201均伸出所述网兜1,相邻网兜1之间通过拉扣201相互连接形成网状结构,每个所述拉扣201上均安装有用于连接锚定杆202的锚定绳扣203。
约束网2、拉扣201以及锚定绳扣203共同组成本系统的支撑体系,多个独立的网兜通过内部的约束网2和拉扣201相互联系起来,进而通过锚定绳扣203和锚定杆202固定在护岸上。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整个生态袋在后期可能会由于浸水或者植物生成的根系作用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可能发生膨胀或收缩,因此,为了防止由于膨胀或收缩导致的滑脱,将所述拉扣201和所述锚定绳扣203均制备成具有弹性,由于整体均具有弹性,从而使得生态袋整体能够发生移位,从而避免了局部发生不规则的膨胀或收缩而导致表层的防护层受到损伤而发生滑脱。这一点在护岸刚成型时至关重要,因为此时生态防护尚未成长成型,难以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
另外,为了防止其过度膨胀导致整个防护层整体脱落,在所述拉扣201和所述锚定绳扣203内均固定安装有指定长度的负载绳,所述拉扣201和所述锚定绳扣203的最大的长度均小于或等于所述负载绳的长度。由前述可知,在整个防护的过程中,即使整个防护层发生了形变,它还是受到锚定绳扣203以及锚定杆202的约束。对于护岸来说,锚定杆202一般是固定在护岸的刚性堤底上,因此其由于护岸自身的重力以及刚性堤底,使其具备充足的拉力来保证防护层不会脱落。
在前述中,生态中设置了繁殖区101,在构建整个护岸时,在繁殖区101内的有机质中撒入需要种植的植物种子或者在成型后直接在生态袋中移植幼龄的植株,对于以上两种情况来说,不论是种植种子还是移植幼龄的植株,在其成活以及后期的生长中均需要充足的水分,而本发明中的护岸是用于湿地的防护,因此在护岸的底部具有充足的水分,因此,只需要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即可实现源源不断的水源供给,而减少人工养护的成本。
在本发明中,所述约束网2上固定安装有双向引水条4,所述双向引水条4从所述网兜1的背面穿出延伸至湿地内,且在所述双向引水条4上固定安装有拆卸式的连通孔,所述双向引水条4之间通过穿过连通孔的桥接条5连接。
所述双向引水条4包括呈中空的输水管401,在所述输水管401内充填有用于引水的填充絮条,在所述输水管401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扩展盘402,所述扩展盘402内表面贴附有与所述填充絮条直接连接的扩散絮条。
其中,所有的双向引水条4并不是独立的,而是通过桥接条5在护岸内部形成一个可以输送水源的网状结构。由于其外表面包裹了输水管401,因此不会影响到护岸,护岸也不会影响到水源的输送,设置在输水管401内部的填充絮条以及填充在扩展盘402内表面的扩散絮条通过扩散作用来输送水源。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当处于旱季时,此时护岸上处于缺水环境,此时双向引水条4通过扩散作用将湿地中的水源源源不断的输送至繁殖区,从而为植物提供水源以保证其生长;
当处于雨季时,此时护岸上处于富水环境,此时双向引水条4通过扩散作用将护岸表面或者进入护岸外表面的水输送至湿地,以避免护岸表面长期处于浸泡环境下而影响护岸的防护能力。
关于整个护岸的水源输送情况,将在后文中进一步结合构建方法做进一步的论述。在本发明中,为了提高护岸的防护效果,首先需要在护岸成型后建立表面的输水通道,以避免雨水或者其他水源在护岸上长期积蓄而导致护岸被浸泡在水中。因此,相邻所述网兜1之间均设置有用于直接移植景观草坪的摊铺通道3,所述摊铺通道3包括固定安装在位于两侧所述网兜上的吸附网301,所述吸附网301底部与所述锚定绳扣203固定连接。
由于锚定杆的作用使得锚定绳扣拉动网兜形成V字型,从而形成输水通道,为了避免该输水通道在成为输水优势通道后长期被冲刷,因此在所述吸附网301上固定安装有多个斜插进所述网兜的阻挡杆302,且在所述阻挡杆302至少穿插至所述繁殖区101的深度,所述阻挡杆302内部设置有呈中空状用以填充絮状物的通道。
阻挡杆302一方面能够防止冲刷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另外还可以通过内部的通道将水直接输送至湿度减少对护岸表面冲刷。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生态袋的人工环境景观湿地护岸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架设刚性堤底并堆土构建堤坝,在堤坝内架设用于分割形成多个相对独立的景观区的刚性墙,对每个所述景观区的表面进行整平。
在进行步骤100的施工之前,需要先进行垫底建设,并且在进行垫底建设之后先安装双向引水条再架设刚性堤底并堆土构建堤坝,本发明中通过垫底建设形成蓄水池,从而在护岸的底部形成一个可直接连通湿地的缓冲地带,从而可以快速实现对护岸植物进行输水和养分。
所述垫底建设的具体方式为:
在堤坝的基底沿着所述堤坝的走向挖掘蓄水池,并在靠近堤坝的一侧以及蓄水池的顶部通过混凝土浇筑形成刚性池壁,通过设置刚性池壁来实现对整个护岸的支撑,所述蓄水池的另一侧直接与湿地连通;
蓄水池顶部的刚性池壁上通过预留孔洞安装双向引水条,并将双向引水条的一端埋置在所述蓄水池内,所述双向引水条的另一端在架设刚性堤底和堆土构建堤坝时延伸至所述景观区的表面。
其中,在将所述双向引水条固定后以连通孔为连接点通过桥接条将相邻所述双向引水条连通。在通过桥接条将相邻所述双向引水条连通后再在每个景观区表面摊铺薄土层整平,并在摊铺薄土通过灌水搅拌形成泥浆层后铺设防护网,在所述泥浆层的表面设置多个相互交叉的条形棱。
步骤200、在经过整平和预处理后的景观区表面顺次错位铺设至少两层所述生态袋,并最外层生态袋的摊铺通道内移植景观草坪。
两层所述生态袋错位铺设,且每层所述生态袋的铺设方式具体为:
在每个景观区内依据生态袋每个网兜的大小选择锚定原点,并根据所述锚定原点划定网格区域,之所以设置锚定原点和划定网格区域,主要是依据本发明中的生态袋的结构(具有指定的形状和结构,为达到最佳的防护和种植效果,应尽可能保护整体结构不被破坏),由于需要在每个景观区内尽可能布置完整的网兜,以避免破坏其对表民的支撑结构,因此通过锚定的方式选择最合适的位置以及布设角度,从而便于整体安装。
在每个景观区内依据锚定原点铺设生态袋,并将每个网兜均匀摊铺在每个所述网格区域内,在每个网格区域的顶点处通过锚定杆固定锚定绳扣将生态袋固定在每个所述景观区内。
在本发明中需要说明的是,不论是铺设多少层的生态袋,在每层生态袋内的网兜内均需要放置植物种子,如需要直接移植幼龄植株则只需要在最外层的生态袋上种植即可。
当完成了其中一层生态袋的铺设之后,再按照相同的方式铺设其他的生态袋,直至完成整个生态袋的铺设。
步骤300、将位于最外侧的生态袋边缘均固定在景观区边缘的刚性墙上,并持续浇水养护不少于三周。
在所述摊铺通道内移植景观草坪的具体方式为:
步骤301、校准每个所述锚定杆的深度,使得所述摊铺通道形成用于排水角度,并且位于所述摊铺通道两侧沿着堤坝走向的摊铺通道向中间靠扰;
步骤302、在每个所述摊铺通道内以斜插的方式加设阻挡杆,同一条所述摊铺通道内的阻挡杆错位排列;
步骤303、在每个所述摊铺通达内均匀的填充有大小相同的碎石层,并在碎石层的表面再摊铺有土壤层;
步骤304、在所述土壤层表面直接摊铺景观草坪。
综合前述,本发明中通过主动构建双向输水通道,并且在生态袋内构建多重的防护结构来实现对护岸的防护:
(1)在建设初期,通过可降解的网兜来实现对整体的防护,避免输送的护岸发生滑脱,并且在护岸构建完成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防护逐渐成型的同时网兜被逐渐降解,一方面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减少人工的干预,以避免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在网兜内设置约束网,约束网结合拉扣以及锚定绳扣构成整体的支撑体系,后期在护岸表面形成隔离网,以避免植物的根系顺着护岸表面发育,从而防止植物根系对护岸表面的破坏,在输水通道的引导下使得根系向护岸内部发育,从而在护岸的表面形成生物防护体系(植物根系发育深度有效,其顺着水源方向发育,即竖直向下发育,而非垂直于护岸的表面发育);
(3)本发明中通过生态袋以及刚性墙实现对护岸的全覆盖,并且在生态袋内网兜的连接处设置摊铺通道一方面实现输导积水,另一方面通过铺设景观草坪的作用来实现对其凹陷区的全覆盖,以此达到美观装饰的目的,同时可以避免连接处直接外露导致后期被冲刷的目的。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申请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生态袋,包括多个全封闭可降解的网兜(1),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网兜(1)内固定安装有约束网(2),每个所述网兜(1)均以约束网(2)为界将所述网兜的内部空间分为用于充填有机质的繁殖区(101)和用于充填沙土的覆盖区(102),且在所述约束网(2)的周边固定安装有多个拉扣(201),每个所述拉扣(201)均伸出所述网兜(1),相邻网兜(1)之间通过拉扣(201)相互连接形成网状结构,每个所述拉扣(201)上均安装有用于连接锚定杆(202)的锚定绳扣(203);
相邻所述网兜(1)之间均设置有用于直接移植景观草坪的摊铺通道(3),所述摊铺通道(3)包括固定安装在位于两侧所述网兜上的吸附网(301),所述吸附网(301)底部与所述锚定绳扣(20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扣(201)和所述锚定绳扣(203)均具有弹性,且在所述拉扣(201)和所述锚定绳扣(203)内均固定安装有指定长度的负载绳,所述拉扣(201)和所述锚定绳扣(203)的最大的长度均小于或等于所述负载绳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网(2)上固定安装有双向引水条(4),所述双向引水条(4)从所述网兜(1)的背面穿出延伸至湿地内,且在所述双向引水条(4)上固定安装有拆卸式的连通孔,所述双向引水条(4)之间通过穿过连通孔的桥接条(5)连接;
所述双向引水条(4)包括呈中空的输水管(401),在所述输水管(401)内充填有用于引水的填充絮条,在所述输水管(401)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扩展盘(402),所述扩展盘(402)内表面贴附有与所述填充絮条直接连接的扩散絮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摊铺通道(3)的横剖面呈V字型,且在所述吸附网(301)上固定安装有多个斜插进所述网兜的阻挡杆(302),且在所述阻挡杆(302)至少穿插至所述繁殖区(101)的深度,所述阻挡杆(302)内部设置有呈中空状用以填充絮状物的通道。
5.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生态袋的人工环境景观湿地护岸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架设刚性堤底并堆土构建堤坝,在堤坝内架设用于分割形成多个相对独立的景观区的刚性墙,对每个所述景观区的表面进行整平;
步骤200、在经过整平和预处理后的景观区表面顺次错位铺设至少两层所述生态袋,并最外层生态袋的摊铺通道内移植景观草坪;
步骤300、将位于最外侧的生态袋边缘均固定在景观区边缘的刚性墙上,并持续浇水养护不少于三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人工环境景观湿地护岸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00中之前先进行垫底建设,并且在进行垫底建设之后先安装双向引水条再架设刚性堤底并堆土构建堤坝,所述垫底建设的具体方式为:
在堤坝的基底沿着所述堤坝的走向挖掘蓄水池,并在靠近堤坝的一侧以及蓄水池的顶部通过混凝土浇筑形成刚性池壁,所述蓄水池的另一侧直接与湿地连通;
蓄水池顶部的刚性池壁上通过预留孔洞安装双向引水条,并将双向引水条的一端埋置在所述蓄水池内,所述双向引水条的另一端在架设刚性堤底和堆土构建堤坝时延伸至所述景观区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人工环境景观湿地护岸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双向引水条固定后以连通孔为连接点通过桥接条将相邻所述双向引水条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人工环境景观湿地护岸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00中,在通过桥接条将相邻所述双向引水条连通后再在每个景观区表面摊铺薄土层整平,并在摊铺薄土通过灌水搅拌形成泥浆层后铺设防护网,在所述泥浆层的表面设置多个相互交叉的条形棱。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人工环境景观湿地护岸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00中,两层所述生态袋错位铺设,且每层所述生态袋的铺设方式具体为:
在每个景观区内依据生态袋每个网兜的大小选择锚定原点,并根据所述锚定原点划定网格区域;
在每个景观区内依据锚定原点铺设生态袋,并将每个网兜均匀摊铺在每个所述网格区域内,在每个网格区域的顶点处通过锚定杆固定锚定绳扣将生态袋固定在每个所述景观区内。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人工环境景观湿地护岸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00中,在所述摊铺通道内移植景观草坪的具体方式为:
步骤301、校准每个所述锚定杆的深度,使得所述摊铺通道形成用于排水角度,并且位于所述摊铺通道两侧沿着堤坝走向的摊铺通道向中间靠扰;
步骤302、在每个所述摊铺通道内以斜插的方式加设阻挡杆,同一条所述摊铺通道内的阻挡杆错位排列;
步骤303、在每个所述摊铺通达内均匀的填充有大小相同的碎石层,并在碎石层的表面再摊铺有土壤层;
步骤304、在所述土壤层表面直接摊铺景观草坪。
CN202110311670.5A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生态袋及其人工环境景观湿地护岸的构建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8782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1670.5A CN112878278B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生态袋及其人工环境景观湿地护岸的构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1670.5A CN112878278B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生态袋及其人工环境景观湿地护岸的构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78278A true CN112878278A (zh) 2021-06-01
CN112878278B CN112878278B (zh) 2022-06-28

Family

ID=76041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1167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878278B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生态袋及其人工环境景观湿地护岸的构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7827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50265A (zh) * 2021-07-22 2021-10-26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插柳生态石笼护岸施工方法
CN114398708A (zh) * 2022-01-14 2022-04-26 上海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提高区域水资源环境保护性能的滨水园林景观构建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85470A (en) * 1973-12-19 1977-09-14 Porraz M Constructional element for building dykes
CN102839634A (zh) * 2012-09-28 2012-12-26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一种救生型水岸生态植被箱的构建方法
CN103821156A (zh) * 2014-03-07 2014-05-28 深圳市万信达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磷石膏堆场的生态防护结构及方法
CN205623407U (zh) * 2016-04-25 2016-10-12 南京元景园林有限公司 一种种植袋
CN206328972U (zh) * 2016-12-22 2017-07-14 星景生态环保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与排雨管相结合的墙体绿化装置
CN106968261A (zh) * 2017-05-12 2017-07-21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绿化边坡的生态袋防护方法
CN206941641U (zh) * 2017-07-26 2018-01-30 无锡市水利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加筋固滨挡墙
CN210421118U (zh) * 2019-04-16 2020-04-28 上海水石景观环境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框格生态边坡结构
CN211849496U (zh) * 2019-09-20 2020-11-03 布鲁克(成都)工程有限公司 高陡岩质边坡生态防护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85470A (en) * 1973-12-19 1977-09-14 Porraz M Constructional element for building dykes
CN102839634A (zh) * 2012-09-28 2012-12-26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一种救生型水岸生态植被箱的构建方法
CN103821156A (zh) * 2014-03-07 2014-05-28 深圳市万信达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磷石膏堆场的生态防护结构及方法
CN205623407U (zh) * 2016-04-25 2016-10-12 南京元景园林有限公司 一种种植袋
CN206328972U (zh) * 2016-12-22 2017-07-14 星景生态环保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与排雨管相结合的墙体绿化装置
CN106968261A (zh) * 2017-05-12 2017-07-21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绿化边坡的生态袋防护方法
CN206941641U (zh) * 2017-07-26 2018-01-30 无锡市水利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加筋固滨挡墙
CN210421118U (zh) * 2019-04-16 2020-04-28 上海水石景观环境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框格生态边坡结构
CN211849496U (zh) * 2019-09-20 2020-11-03 布鲁克(成都)工程有限公司 高陡岩质边坡生态防护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50265A (zh) * 2021-07-22 2021-10-26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插柳生态石笼护岸施工方法
CN114398708A (zh) * 2022-01-14 2022-04-26 上海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提高区域水资源环境保护性能的滨水园林景观构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78278B (zh) 202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78278B (zh) 一种生态袋及其人工环境景观湿地护岸的构建方法
RU2319806C2 (ru) Способ возведения биопозитивного крепления
CN208685545U (zh) 一种改善水陆域生态环境的护岸结构
CN114642134B (zh) 一种砒砂岩高陡边坡植生绿化的可持续柔性护坡方法及系统
CN109811776B (zh) 一种装配式格构框架梁
CN108978579B (zh) 一种河道环境修复结构及河道生态环境恢复方法
CN110306491A (zh) 一种河道生态护岸施工工艺
CN201972156U (zh) 立体绿化植被垫护坡系统
SK50582008A3 (sk) Vegetačná strecha, najmä sklonitá a spôsob jej výroby
CN113529753B (zh) 速凝高聚物注浆快速治理崩岗的施工方法
CN202509450U (zh) 一种生态护坡装置
RU2449078C2 (ru) Способ возведения противоэрозионного сооружения биопозитивной конструкции
CN114635432A (zh) 基坑复合生态护坡的施工方法
RU2351708C1 (ru) Способ возведения откосного крепления биопозитивной конструкции
CN113439593B (zh) 一种填方施工区树木就地保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4215003A (zh) 一种入海口地区景观地形营造时水土涵养生态系统的施工方法
CN109440622A (zh) 一种生态型水环境过流及修复方法
CN114086507A (zh) 一种高水土保持力的生态驳岸工艺
JP4220613B2 (ja) 法面、壁面、岸面等の保護緑化構造
KR100496118B1 (ko) 접착성 도로비탈면 녹화공법
KR20090005809A (ko) 하천변 식물성장불가능한 호안부에 대한 직접 식생녹화방법
JP2852879B2 (ja) 河川用覆土ブロックおよびコンクリート覆土ブロック護岸
CN110004951A (zh) 一种带蓄水供水系统的边坡生态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5801476U (zh) 基于引调水工程生态廊道构建的明渠
CN214738653U (zh) 一种生态蓄水型采砂坑修复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