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77072A - 一种长效性农林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长效性农林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77072A
CN112877072A CN202110047870.4A CN202110047870A CN112877072A CN 112877072 A CN112877072 A CN 112877072A CN 202110047870 A CN202110047870 A CN 202110047870A CN 112877072 A CN112877072 A CN 1128770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ross
retaining agent
forestry
light stabili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478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柴松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04787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770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77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770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7/00Soil-conditioning materials or soil-stabilising materials
    • C09K17/14Soil-conditioning materials or soil-stabilising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nly
    • C09K17/18Prepolymers;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04Acids; Metal salts or ammonium salts thereof
    • C08F220/06Acrylic acid; Methacrylic acid; Metal salts or ammonium salts thereof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长效性农林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农林保水剂由光稳定剂和紫外吸收剂分散到交联型丙烯酸/丙烯酸钾共聚物的聚合体系中,再经聚合和交联反应而得;除溶剂外的各组分在聚合体系中的质量百分数如下:丙烯酸单体70%~90%,氢氧化钾10%~30%,交联剂0.1‰~5‰,引发剂0.1‰~5‰,光稳定剂0.1‰~5‰,紫外吸收剂0.1‰~5‰;交联剂为复合交联剂,复合交联剂选自多元醇、多元胺、多元醇胺、多乙烯基化合物、多环氧化合物、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多噁唑啉化合物、卤代环氧化合物、卤化物中的至少一种中至少两种不同的化合物。本发明的农林保水剂在起到保水作用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光照降解性。

Description

一种长效性农林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保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效型农林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资源匮乏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目前,全球有80个国家水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12亿人面临缺水的威胁。预计到2025 年,缺水人口将达到28~33亿人。这种全球性的水资源严重短缺,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我国是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据测算,全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m3,占全球淡水资源总量的6%,人均只有2200m3。虽然总量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拥有量居世界121位,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如果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径流和人烟稀少地区的水资源,全国实际可利用的水资源仅为11000亿m3左右,人均900m3
我国水资源除了严重短缺外,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资源分布严重不平衡:全国81%的水资源集中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而占全国耕地面积一半以上的“三北”地区(东北、西北、华北) 人均水资源仅有519m3,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20。
2、城市缺水现象十分突出:据水利部统计,全国669个城市中,有400 个供水不足,110个严重缺水,总缺水量为60亿m3
3、三北地区对水资源的“超采”现象十分严重:如河北全省已累计“超采”地下水600亿m3,其中300亿m3的深层地下水已无法补充。严重的“超采”使华北平原成为世界最大的地下复合漏斗区,面积高达45万平方公里。为此,国家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治理。
4、缺水及缺水造成的恶果日益明显:缺水是我国的第一大患,它是我国森林和草原消亡的根本原因之一。据水利部发布的《2006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6年我国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2073.8万公顷。在过去的20多年中,黄河几乎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竟然断流226天,淮河近十年也连年断流。此外,全国有数百个湖泊正逐年干涸,许多支流也逐步消失。据我国新闻网报道,由于缺水,全国30个省889个县(旗、区) 共有173.9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沙化,占国土总面积的18%,影响着近4亿人的生产和生活,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500多亿元。作为严重缺水的甘肃省,土地沙化面积已经达到1203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28%,其中历史上享有“绿洲”美誉的民勤县,竟有94%的土地已经沙漠化。
5、农业是用水、缺水和节水的大户:据统计,每年农业用水量占了全国总用水量5500亿m3的70%以上,其中9成是灌溉用水。一方面,全国每年农业灌溉缺水300亿m3;另一方面,全国农业由于大多数采取大水漫灌的传统方式,水的利用率低至40~45%,白白流失或挥发了2000多亿m3水。
以上事实表明,水资源日益匮乏,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环境。各国政府和有识之士纷纷投入大量精力,绞尽脑汁,也发明了很多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效。目前使用的主要方法有很多,比如:滴灌法、地膜法、农作物良种的培育法以及使用农林保水剂的方法等。滴灌法和地膜法,效果直接,投入成本太高,还会造成二次白色污染;良种培育发,难度太大,很难筛选出各种植物的抗旱品种;农林保水剂法目前综合最优的方案。
农林保水剂又称保水剂、土壤保水剂、抗旱保水剂、保墒剂、抗蒸腾剂、贮肥蓄药剂或微型水库等,是一种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功能性高分子聚合物,具有明显的吸水、贮水、保水性能。由于分子间为独特的三维网状结构,含有强亲水性基团,通过其分子内外侧电解质离子浓度所产生的渗透压,对水有强烈的缔合作用,通常能迅速吸住300~500倍的纯水,从而把以往蒸发、渗透和流失掉的雨水或浇灌水吸收贮存起来,形成“固体水”。在植物根部土壤中形成“小水库”,有利于植物持续不断的吸收和生长,“湿吸旱放”,循环往复,形成向植物长期供水的良性机制,节水率高达50%以上。此外,保水剂本身还具有吸收、储存肥料、农药的功效,可以延长肥料和农药的肥期,使土壤疏松透气,改善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群等作用,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成活率以及产量,近年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市场开拓方面已经取得良好的进展。
目前农林保水剂的主流方法是水溶液聚合法,将丙烯酸中和后,加入引发剂,引发含有丙烯酸钾-丙烯酸的水溶液体系进行聚合反应,然后进行破碎、造粒、干燥、粉碎、后加工、筛分等工序,从而制得农林保水剂。其优点是成本低、不使用有机溶剂从而不需要回收,生产过程安全,无三废产生。其缺点是产品耐光照降解性能差,从而导致其有效使用期大大缩短,很难达到各个厂家标称的3~5年的使用有效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光照降解并且具有良好保水效果的农林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效性农林保水剂,由所述光稳定剂和所述紫外吸收剂分散到所述交联型丙烯酸/丙烯酸钾共聚物的聚合体系中,再经聚合和交联反应而得;所述聚合体系中除溶剂外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丙烯酸单体70%~90%,氢氧化钾10%~30%,交联剂 0.1‰~5‰,引发剂0.1‰~5‰,光稳定剂0.1‰~5‰,紫外吸收剂0.1‰~5‰;所述交联剂为复合交联剂,所述复合交联剂选自多元醇、多元胺、多元醇胺、多乙烯基化合物、多环氧化合物、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多噁唑啉化合物、卤代环氧化合物、卤化物中的至少一种中至少两种不同的化合物。
优选地,所述多元醇选自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四甘醇、甘油、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二缩三丙二醇、1,4-丁二醇、1,3-丁二醇、2-丁烯-1,4-二醇、羧甲基纤维素、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二异丙醇胺;聚醚多元醇选自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聚四氢呋喃二醇或它们的共聚物。聚乙二醇例如可以是聚乙二醇200、聚乙二醇300、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600、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15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8000、聚乙二醇10000、聚乙二醇 20000等。
优选地,所述多元胺选自乙二胺、丙二胺、丁二胺、戊二胺、己二胺、庚二胺、辛二胺、壬二胺、环己二胺、六亚甲基二胺、异佛尔酮二胺、1,8- 二氨基辛烷、2,5-二氨基-2,5-二甲基己烷、1-氨基-3,3,5-三甲基-5-氨甲基环己烷、二氨基二苯基甲烷、间苯二甲胺、对苯二甲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聚乙烯亚胺、聚醚胺、壳聚糖或多巴胺。
优选地,所述多元醇胺选自乙醇胺、苯基乙醇胺、氨基乙基乙醇胺、 2-氨基-1-丙醇、2-氨基-2-甲基-1-丙醇、2-氨基-2,2-二甲基乙醇、2-氨基-2-乙基-1,3-丙二醇、三(羟甲基)氨基甲烷、1-氨基-1-甲基-2-羟基环己烷或2-氨基-2-甲基-1-丁醇。
优选地,所述多乙烯基化合物选自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邻二乙烯基苯、间二乙烯基苯、对二乙烯基苯、三乙烯基苯、二乙烯基甲苯、二乙烯基二甲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或1,4-丁二醇二 (甲基)丙烯酸酯。
优选地,所述多环氧化合物选自聚酯多元醇二缩水甘油醚、聚醚多元醇二缩水甘油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二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三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三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二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双甘油多缩水甘油醚、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或脂肪族环氧树脂。
优选地,所述多异氰酸酯化合物选自甲苯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6-己基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二异氰酸酯、萘二异氰酸酯或异氰酸酯预聚物。
优选地,所述多噁唑啉化合物选自2,2’-双(2-噁唑啉)或2,2-(1,3- 亚苯基)-二噁唑啉。
优选地,所述卤代环氧化合物选自环氧氯丙烷、环氧溴丙烷或α-甲基环氧氯丙烷。
优选地,所述卤化物选自1,2-二溴乙烷、1,2-二氯乙烷、1,2-二碘乙烷、1,3-二溴丙烷、1,3-二氯丙烷、1,3-二碘丙烷、1,4-二溴丁烷、1,4- 二氯丁烷、1,4-二碘丁烷、1,5-二溴戊烷、1,5-二氯戊烷、1,5-二碘戊烷、 1,6-二溴己烷、1,6-二氯己烷、1,6-二碘己烷、2,2’-二氯乙基醚、1,2- 二(2-氯乙氧基)乙烷、二乙二醇双(2-氯乙基)醚、三乙二醇双(2-氯乙基) 醚、2,2’-二氯丙基醚、2,2'-二氯丁基醚或四乙二醇双(2-溴乙基)醚。
优选地,所述复合交联剂包括低分子(分子量小于1000)交联剂与高分子(分子量大于1000)交联剂,低分子交联剂与高分子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0.3~3)。
优选地,所述引发剂选自过氧化物类引发剂、偶氮类引发剂、过硫酸盐类引发剂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过氧化物类引发剂选自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物、甲基乙基酮过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偶氮类引发剂选自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戊腈、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环己基甲氰、偶氮异丁氰基甲酰胺、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和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盐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过硫酸盐类引发剂选自过硫酸钠、过硫酸钾、过硫酸铵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光稳定剂选自受阻胺类光稳定剂、苯甲酸酯类光稳定剂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受阻胺类光稳定剂选自乙基双(2,2,6,6-四甲基哌嗪酮)、4-苯甲酰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2-(3,5-二叔丁基-4-羟基苯苄)-2-定剂-1,3-丙二酸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酯、四(2,2,6,6-四甲基-4-哌啶基)-1,2,3,4-丁烷四羧酸酯、双(2, 2,6,6-四甲基哌啶基)癸二酸酯、间苯二酚单苯甲酸酯、3,5-二叔丁基 -4-羟基苯甲酸-2,4-二叔丁基苯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正十六酯、三(1,2,2,6,6-五甲哌啶基)亚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苯甲酸酯类光稳定剂为间苯二酚单苯甲酸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2,4-二叔丁基苯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正十六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光稳定剂由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和苯甲酸酯类光稳定剂按质量比1:(0.5~0.8)组成。
优选地,所述紫外吸收剂选自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亚甲基双(6-苯并三氮唑-4-特辛基苯酚)、2-[2,4-双(2,4-二甲苯基)-2-(1,3,5-三嗪基)5-辛氧基苯酚、2,2'-亚甲基双(6-(2H-苯并三唑-2-基)-4-(1,1,3,3-四甲基丁基)苯酚)、2,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邻羟基苯甲酸苯酯、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单苯甲酸间苯二酚酯、六甲基磷酰三胺、2-苯甲酰基-4-甲氧基苯酚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聚合体系中还按质量百分数包括0.1‰-1%的偶联剂、 0.1‰-1%的消泡剂和0.1‰-1%的其他功能性助剂。
为实现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效性农林保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氢氧化钾溶于水,得到碱性溶液;将所述碱性溶液与丙烯酸单体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进行酸碱中和反应;
步骤二:将光稳定剂和紫外吸收剂加入到所述第一混合物中,混合均匀后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三:在所述第二混合物中加入引发剂和交联剂,进行聚合和交联反应;
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产物过滤、破碎、烘干、筛分后得到农林保水剂。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一中,所述第一混合物的pH值为6.0~8.0。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四中,得到颗粒状的农林保水剂,粒度在5~100 目之间的所述农林保水剂质量占比大于8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农林保水剂在起到吸水、保水作用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凝胶强度和耐光照降解性能。其中,交联型丙烯酸/丙烯酸钾共聚物作为功能性高分子吸水材料,其分子中含有大量的亲水基团,能够在短时间内吸收和保持超过自身重量数百倍水份,并且能够缓慢释放、反复吸收,起到很好的保水节水效果;吸水凝胶强度高,反复不断地吸收膨胀和释放缩小,可以疏松土壤,保持土壤的通透性,防止土壤板结,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有选择性地加入光稳定剂和紫外吸收剂并使其均匀地分散并结合到交联型丙烯酸/丙烯酸钾共聚物长链分子中,有效地避免了长链分子在太阳光、紫外线等外部能量作用下导致分子链断裂从而造成高聚物降解,显著地提高了农林保水剂的耐光照降解性能,从而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林保水剂的使用有效期。通过实验室加速老化试验测试发现,在同等条件下,经过本发明改进后的农林保水剂在耐光照降解性能方面比原有农林保水剂 (包含目前市场上各种保水剂)提高3~5倍以上,这极大地提高了农林保水剂的使用有效期,从而减少使用次数和成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明显。本发明的农林保水剂在土壤中使用5~10年后可逐步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氮等小分子物质,对土壤有益无害,是一款真正的绿色高科技产品。
此外,本发明采用复合的交联剂,可以有效地控制聚合反应过程过快造成爆聚,避免因爆聚在聚合物内部形成大量的孔隙结构,从而导致最终产品吸水后凝胶强度低,反复使用次数少,难以达到长期使用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农林保水剂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准备原料:丙烯酸单体4000g;氢氧化钾1000g;交联剂20g,由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15g、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5g;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11g;去离子水5100g;光稳定剂25g,由乙基双(2,2,6,6-四甲基哌嗪酮)14g和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正十六酯11g组成;紫外吸收剂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10g;
步骤1:将氢氧化钾溶于去离子水,得到碱性溶液;将碱性溶液与丙烯酸单体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在25℃下搅拌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反应时间为3h;
步骤2:将光稳定剂和紫外吸收剂加入到第一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后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3:在第二混合物中加入引发剂和交联剂,搅拌均匀后在60℃下进行聚合和交联反应,反应时间为8h;
步骤4:将步骤3所得产物过滤、破碎、造粒、烘干、磨粉、筛分后得到农林保水剂,再将产品包装、入仓。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农林保水剂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准备原料:丙烯酸单体3500g;氢氧化钾1500g;交联剂25g,由二甘醇10g、聚乙二醇2000 15g组成;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5g;去离子水7800g;光稳定剂15g,由四(2,2,6,6-四甲基-4-哌啶基)-1,2,3,4-丁烷四羧酸酯10g和间苯二酚单苯甲酸酯5g组成;紫外吸收剂六甲基磷酰三胺5g;
步骤1:将氢氧化钾溶于去离子水,得到碱性溶液;将碱性溶液与丙烯酸单体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在50℃下搅拌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反应时间为2h;
步骤2:将光稳定剂和紫外吸收剂加入到第一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后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3:在第二混合物中加入引发剂和交联剂,搅拌均匀后在80℃下进行聚合和交联反应,反应时间为6h;
步骤4:将步骤3所得产物过滤、破碎、造粒、烘干、磨粉、筛分后得到农林保水剂,再将产品包装、入仓。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农林保水剂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准备原料:丙烯酸单体4500g;氢氧化钾500g;交联剂5g,由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5g和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3.5g组成;引发剂过硫酸铵 25g;去离子水4500g;光稳定剂5g,由4-苯甲酰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3g和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2,4-二叔丁基苯酯2g组成;紫外吸收剂2,4-二羟基二苯甲酮25g;
步骤1:将氢氧化钾溶于去离子水,得到碱性溶液;将碱性溶液与丙烯酸单体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在60℃下搅拌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反应时间为2h;
步骤2:将光稳定剂和紫外吸收剂加入到第一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后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3:在第二混合物中加入引发剂和交联剂,搅拌均匀后在60℃下进行聚合和交联反应,反应时间为7h;
步骤4:将步骤3所得产物过滤、破碎、造粒、烘干、磨粉、筛分后得到农林保水剂,再将产品包装、入仓。
对比例1
本对比例的农林保水剂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准备原料:丙烯酸单体4000g;氢氧化钾1000g;交联剂由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20g;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11g;去离子水5100g;光稳定剂25g,由乙基双(2,2,6,6-四甲基哌嗪酮)14g和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正十六酯11g组成;紫外吸收剂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 氯苯并三唑10g;
步骤1:将氢氧化钾溶于去离子水,得到碱性溶液;将碱性溶液与丙烯酸单体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在25℃下搅拌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反应时间为3h;
步骤2:将光稳定剂和紫外吸收剂加入到第一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后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3:在第二混合物中加入引发剂和交联剂,搅拌均匀后在60℃下进行聚合和交联反应,反应时间为8h;
步骤4:将步骤3所得产物过滤、破碎、造粒、烘干、磨粉、筛分后得到农林保水剂,再将产品包装、入仓。
对比例2
本对比例的农林保水剂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准备原料:丙烯酸单体4000g;氢氧化钾1000g;交联剂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0g;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11g;去离子水5100g;光稳定剂25g,由乙基双(2,2,6,6-四甲基哌嗪酮)14g和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正十六酯11g组成;紫外吸收剂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 氯苯并三唑10g;
步骤1:将氢氧化钾溶于去离子水,得到碱性溶液;将碱性溶液与丙烯酸单体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在25℃下搅拌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反应时间为3h;
步骤2:将光稳定剂和紫外吸收剂加入到第一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后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3:在第二混合物中加入引发剂和交联剂,搅拌均匀后在60℃下进行聚合和交联反应,反应时间为8h;
步骤4:将步骤3所得产物过滤、破碎、造粒、烘干、磨粉、筛分后得到农林保水剂,再将产品包装、入仓。
对比例3
本对比例的农林保水剂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准备原料:丙烯酸单体4000g;氢氧化钾1000g;交联剂20g,由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15g、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5g;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11g;去离子水5100g;光稳定剂乙基双(2,2,6,6-四甲基哌嗪酮) 25g;紫外吸收剂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10g;
步骤1:将氢氧化钾溶于去离子水,得到碱性溶液;将碱性溶液与丙烯酸单体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在25℃下搅拌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反应时间为3h;
步骤2:将光稳定剂和紫外吸收剂加入到第一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后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3:在第二混合物中加入引发剂和交联剂,搅拌均匀后在60℃下进行聚合和交联反应,反应时间为8h;
步骤4:将步骤3所得产物过滤、破碎、造粒、烘干、磨粉、筛分后得到农林保水剂,再将产品包装、入仓。
对比例4
本对比例的农林保水剂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准备原料:丙烯酸单体4000g;氢氧化钾1000g;交联剂20g,由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15g、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5g;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11g;去离子水5100g;光稳定剂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正十六酯 25g;紫外吸收剂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10g;
步骤1:将氢氧化钾溶于去离子水,得到碱性溶液;将碱性溶液与丙烯酸单体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在25℃下搅拌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反应时间为3h;
步骤2:将光稳定剂和紫外吸收剂加入到第一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后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3:在第二混合物中加入引发剂和交联剂,搅拌均匀后在60℃下进行聚合和交联反应,反应时间为8h;
步骤4:将步骤3所得产物过滤、破碎、造粒、烘干、磨粉、筛分后得到农林保水剂,再将产品包装、入仓。
对比例5
本对比例的农林保水剂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准备原料:丙烯酸单体4000g;氢氧化钾1000g;交联剂20g,由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15g、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5g;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11g;去离子水5100g;
步骤1:将氢氧化钾溶于去离子水,得到碱性溶液;将碱性溶液与丙烯酸单体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在25℃下搅拌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反应时间为3h;
步骤2:在第一混合物中加入引发剂和交联剂,搅拌均匀后在60℃下进行聚合和交联反应,反应时间为8h;
步骤3:将步骤2所得产物过滤、破碎、造粒、烘干、磨粉、筛分后得到农林保水剂,再将产品包装、入仓。
对比例6
本对比例的农林保水剂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准备原料:丙烯酸单体4800g;氢氧化钾200g;交联剂20g,由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15g、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5g;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11g;去离子水5100g;光稳定剂25g,由乙基双(2,2,6,6-四甲基哌嗪酮)14g和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正十六酯11g组成;紫外吸收剂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10g;
步骤1:将氢氧化钾溶于去离子水,得到碱性溶液;将碱性溶液与丙烯酸单体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在25℃下搅拌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反应时间为3h;
步骤2:将光稳定剂和紫外吸收剂加入到第一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后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3:在第二混合物中加入引发剂和交联剂,搅拌均匀后在60℃下进行聚合和交联反应,反应时间为8h;
步骤4:将步骤3所得产物过滤、破碎、造粒、烘干、磨粉、筛分后得到农林保水剂,再将产品包装、入仓。
对比例7
本对比例的农林保水剂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准备原料:丙烯酸单体3200g;氢氧化钾1800g;交联剂20g,由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15g、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5g;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11g;去离子水5100g;光稳定剂25g,由乙基双(2,2,6,6-四甲基哌嗪酮)14g和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正十六酯11g组成;紫外吸收剂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10g;
步骤1:将氢氧化钾溶于去离子水,得到碱性溶液;将碱性溶液与丙烯酸单体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在25℃下搅拌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反应时间为3h;
步骤2:将光稳定剂和紫外吸收剂加入到第一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后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3:在第二混合物中加入引发剂和交联剂,搅拌均匀后在60℃下进行聚合和交联反应,反应时间为8h;
步骤4:将步骤3所得产物过滤、破碎、造粒、烘干、磨粉、筛分后得到农林保水剂,再将产品包装、入仓。
实施例1至3和对比例1至7所得的农林保水剂的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其中农林保水剂的光降解时间测试结果采用以下方法测试:把各种保水剂饱和吸水,形成的凝胶直接放在太阳光下暴晒,观察凝胶变化情况,保水剂先变软,然后化水从而彻底失去吸水、保水的功能,以完全化水的时间为降解时间。
表1农林保水剂的测试结果
实施例编号 吸蒸馏水量(g/g) 吸水后凝胶强度 降解时间(h)
实施例1 450 良好 45
实施例2 480 良好 50
实施例3 430 良好 62
对比例1 410 35
对比例2 420 中等 37
对比例3 440 良好 32
对比例4 440 良好 28
对比例5 445 良好 13
对比例6 280 良好 25
对比例7 300 22
由上可见看出,采用单一交联剂的聚合体系,例如采用小分子交联剂容易出现爆聚,聚合反应过程过快,容易在聚合物内部形成大量的孔隙结构,从而导致最终产品吸水后凝胶强度低,反复使用次数少,难以达到长期使用的目的,并且聚合过快导致保水剂的形貌难以控制,对吸水性能有不利影响;采用单一的高分子交联剂容易导致交联速度过慢,交联度过低,也不利于吸水性能和吸水后凝胶强度。没有添加光稳定剂或紫外光吸收剂的吸水剂在阳光下降解明显,添加光稳定剂或紫外光吸收剂后耐光降解性能提高。在本发明的复配型光稳定剂和紫外光吸收剂的配合下,在相同的添加用量下,耐光降解性能能够进一步得到提高,达到目前市场上耐光照降解性最好的水平。此外,本发明聚合体系的pH值适中,减少保水剂对土壤酸碱性的影响,也减少酸碱性对聚合反应的影响,使得交联型丙烯酸/丙烯酸钾共聚物的聚合反应能够顺利进行,并且使得丙烯酸/丙烯酸钾比例适中,改善保水性能。
本发明的农林保水剂可以应用于植树造林、树苗栽培、草坪种植、沙漠治理、种子胞衣、种子造粒等。使用方法例如可以采用湿施法:将农林保水剂放入质量比为1:150的水中,充分吸收水分0.5~6小时,可以添加所需要的肥料;把充分吸水后的农林保水剂凝胶颗粒施入已经挖好的穴、沟中,与凝胶颗粒重量的3~5倍的土壤混合均匀,然后在穴(沟)中种植植物,再盖上一层泥土,浇灌适量的水即可。也可以采用干施法:直接将适量的农林保水剂放入已经挖好的穴、沟中,与农林保水剂质量比为1: 500~1000土壤混合均匀,在穴、沟中种植植物,然后浇灌大量的水,使农林保水剂充分吸收至饱和状态,最后再覆盖一层泥土即可。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长效性农林保水剂,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光稳定剂和所述紫外吸收剂分散到所述交联型丙烯酸/丙烯酸钾共聚物的聚合体系中,再经聚合和交联反应而得;所述聚合体系中除溶剂外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
丙烯酸单体 70%~90%,
氢氧化钾 10%~30%,
交联剂 0.1‰~5‰,
引发剂 0.1‰~5‰,
光稳定剂 0.1‰~5‰,
紫外吸收剂 0.1‰~5‰;
所述交联剂为复合交联剂,所述复合交联剂选自多元醇、多元胺、多元醇胺、多乙烯基化合物、多环氧化合物、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多噁唑啉化合物、卤代环氧化合物、卤化物中的至少一种中至少两种不同的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效性农林保水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元醇选自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四甘醇、甘油、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二缩三丙二醇、1,4-丁二醇、1,3-丁二醇、2-丁烯-1,4-二醇、羧甲基纤维素、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二异丙醇胺;聚醚多元醇选自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聚四氢呋喃二醇或它们的共聚物;
所述多元胺选自乙二胺、丙二胺、丁二胺、戊二胺、己二胺、庚二胺、辛二胺、壬二胺、环己二胺、六亚甲基二胺、异佛尔酮二胺、1,8-二氨基辛烷、2,5-二氨基-2,5-二甲基己烷、1-氨基-3,3,5-三甲基-5-氨甲基环己烷、二氨基二苯基甲烷、间苯二甲胺、对苯二甲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聚乙烯亚胺、聚醚胺、壳聚糖或多巴胺;
所述多元醇胺选自乙醇胺、苯基乙醇胺、氨基乙基乙醇胺、2-氨基-1-丙醇、2-氨基-2-甲基-1-丙醇、2-氨基-2,2-二甲基乙醇、2-氨基-2-乙基-1,3-丙二醇、三(羟甲基)氨基甲烷、1-氨基-1-甲基-2-羟基环己烷或2-氨基-2-甲基-1-丁醇;
所述多乙烯基化合物选自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邻二乙烯基苯、间二乙烯基苯、对二乙烯基苯、三乙烯基苯、二乙烯基甲苯、二乙烯基二甲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或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所述多环氧化合物选自聚酯多元醇二缩水甘油醚、聚醚多元醇二缩水甘油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二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三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三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二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双甘油多缩水甘油醚、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或脂肪族环氧树脂;
所述多异氰酸酯化合物选自甲苯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6-己基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二异氰酸酯、萘二异氰酸酯或异氰酸酯预聚物;
所述多噁唑啉化合物选自2,2’-双(2-噁唑啉)或2,2-(1,3-亚苯基)-二噁唑啉;
所述卤代环氧化合物选自环氧氯丙烷、环氧溴丙烷或α-甲基环氧氯丙烷;
所述卤化物选自1,2-二溴乙烷、1,2-二氯乙烷、1,2-二碘乙烷、1,3-二溴丙烷、1,3-二氯丙烷、1,3-二碘丙烷、1,4-二溴丁烷、1,4-二氯丁烷、1,4-二碘丁烷、1,5-二溴戊烷、1,5-二氯戊烷、1,5-二碘戊烷、1,6-二溴己烷、1,6-二氯己烷、1,6-二碘己烷、2,2’-二氯乙基醚、1,2-二(2-氯乙氧基)乙烷、二乙二醇双(2-氯乙基)醚、三乙二醇双(2-氯乙基)醚、2,2’-二氯丙基醚、2,2'-二氯丁基醚或四乙二醇双(2-溴乙基)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长效性农林保水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交联剂包括低分子多元醇与高分子多元醇,低分子多元醇与高分子多元醇的质量比为1:(0.3~3)。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长效性农林保水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发剂选自过氧化物类引发剂、偶氮类引发剂、过硫酸盐类引发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过氧化物类引发剂选自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物、甲基乙基酮过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偶氮类引发剂选自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戊腈、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环己基甲氰、偶氮异丁氰基甲酰胺、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和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盐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过硫酸盐类引发剂选自过硫酸钠、过硫酸钾、过硫酸铵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长效性农林保水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稳定剂选自受阻胺类光稳定剂、苯甲酸酯类光稳定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受阻胺类光稳定剂选自乙基双(2,2,6,6-四甲基哌嗪酮)、4-苯甲酰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2-(3,5-二叔丁基-4-羟基苯苄)-2-定剂-1,3-丙二酸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酯、四(2,2,6,6-四甲基-4-哌啶基)-1,2,3,4-丁烷四羧酸酯、双(2,2,6,6-四甲基哌啶基)癸二酸酯、间苯二酚单苯甲酸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2,4-二叔丁基苯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正十六酯、三(1,2,2,6,6-五甲哌啶基)亚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苯甲酸酯类光稳定剂为间苯二酚单苯甲酸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2,4-二叔丁基苯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正十六酯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长效性农林保水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稳定剂由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和苯甲酸酯类光稳定剂按质量比1:(0.5~0.8)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长效性农林保水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紫外吸收剂选自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亚甲基双(6-苯并三氮唑-4-特辛基苯酚)、2-[2,4-双(2,4-二甲苯基)-2-(1,3,5-三嗪基)5-辛氧基苯酚、2,2'-亚甲基双(6-(2H-苯并三唑-2-基)-4-(1,1,3,3-四甲基丁基)苯酚)、2,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邻羟基苯甲酸苯酯、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单苯甲酸间苯二酚酯、六甲基磷酰三胺、2-苯甲酰基-4-甲氧基苯酚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长效性农林保水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合体系中还按质量百分数包括0.1‰-1%的偶联剂、0.1‰-1%的消泡剂和0.1‰-1%的其他功能性助剂。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长效性农林保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氢氧化钾溶于水,得到碱性溶液;将所述碱性溶液与丙烯酸单体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进行酸碱中和反应;
步骤二:将光稳定剂和紫外吸收剂加入到所述第一混合物中,混合均匀后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三:在所述第二混合物中加入引发剂和交联剂,进行聚合和交联反应;
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产物过滤、破碎、烘干、筛分后得到农林保水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一中,所述第一混合物的pH值为6.0~8.0;
在所述步骤四中,得到颗粒状的农林保水剂,粒度在5~100目之间的所述农林保水剂质量占比大于80%。
CN202110047870.4A 2021-01-14 2021-01-14 一种长效性农林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28770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47870.4A CN112877072A (zh) 2021-01-14 2021-01-14 一种长效性农林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47870.4A CN112877072A (zh) 2021-01-14 2021-01-14 一种长效性农林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77072A true CN112877072A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48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47870.4A Pending CN112877072A (zh) 2021-01-14 2021-01-14 一种长效性农林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7707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80183A (zh) * 2021-11-05 2022-01-28 潍坊科技学院 一种广谱抗菌和抗紫外线的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14133478A (zh) * 2021-10-29 2022-03-04 潍坊科技学院 一种广谱抗紫外线性能的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15093154A (zh) * 2022-05-30 2022-09-23 山东中岩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4213A (zh) * 2010-08-24 2010-12-15 北京希涛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生理卫生用抗压抗菌型超强吸水剂的合成
CN103694052A (zh) * 2013-12-23 2014-04-02 营口博科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多效高吸水树脂肥及其制作方法
CN104937024A (zh) * 2013-01-25 2015-09-23 株式会社Adeka 树脂组合物
CN105612241A (zh) * 2013-11-26 2016-05-25 株式会社艾迪科 光稳定剂组合物以及其树脂组合物
CN110621738A (zh) * 2017-07-10 2019-12-27 宝理塑料株式会社 环状烯烃树脂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4213A (zh) * 2010-08-24 2010-12-15 北京希涛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生理卫生用抗压抗菌型超强吸水剂的合成
CN104937024A (zh) * 2013-01-25 2015-09-23 株式会社Adeka 树脂组合物
CN105612241A (zh) * 2013-11-26 2016-05-25 株式会社艾迪科 光稳定剂组合物以及其树脂组合物
CN103694052A (zh) * 2013-12-23 2014-04-02 营口博科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多效高吸水树脂肥及其制作方法
CN110621738A (zh) * 2017-07-10 2019-12-27 宝理塑料株式会社 环状烯烃树脂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康红梅: "聚丙烯酸吸高吸水熟知研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工程科技I辑》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33478A (zh) * 2021-10-29 2022-03-04 潍坊科技学院 一种广谱抗紫外线性能的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13980183A (zh) * 2021-11-05 2022-01-28 潍坊科技学院 一种广谱抗菌和抗紫外线的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15093154A (zh) * 2022-05-30 2022-09-23 山东中岩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93154B (zh) * 2022-05-30 2023-01-20 山东中岩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77072A (zh) 一种长效性农林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94052B (zh) 一种多效高吸水树脂肥及其制作方法
CN111944534B (zh) 一种复合环保型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26657A (zh) 碳纤维湿地式生态浮床及其设置方法
CN106630186B (zh) 一种用于护坡的农业废弃物混合固定化脱氮菌的生态袋及系统
Yang et al. Soil improving effect of Suaeda salsa on heavy coastal saline-alkaline land
CN105210619A (zh) 用于边坡、驳岸植被修复的微生物基质毯及安装方法
CN1331983C (zh) 一种吸水保水高分子土壤保护网膜喷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40125B (zh) 一种复合型黄腐酸抗菌海绵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1082395A1 (zh) 一种适宜黑臭水体中沉水植物生长的生物膜种植装置及方法
CN109511422A (zh) 一种经济环保型沉水植物苦草栽培藤毡及栽种方法
CN113979599B (zh) 一种山地型深水景观湖库多界面梯度治理方法
CN107915524A (zh) 一种椰糠基大孔型缓释保水剂及制备方法
CN109247204A (zh) 一种沉水植物快速定植的方法
CN110150038A (zh) 一种用于坡岸的具有生态净化功能的纤维生物毯
CN110192453A (zh) 一种用于矿山废弃地植物栽培的方法
CN109811744A (zh) 一种用于沙漠治理的可降解非织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26585A (zh) 一种湖滨带强化脱氮除磷的技术
JPWO2010008042A1 (ja) 植物栽培システム
SITU et al. Adverse effects of superabsorbent polymers on crop growth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CN114436468A (zh) 一种生态浮岛装置
WANG et al. Salt absorption capacity and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selected chenopodiaceae halophytes
CN111436322A (zh) 一种水曲柳保水造林方法
CN103918424A (zh) 一种高原浅水湖泊沉水植物的种植方法
CN102910741A (zh) 一种框架型湿式生态浮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