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74665B - 电动滑板车的独立式控制单元的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动滑板车的独立式控制单元的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74665B
CN112874665B CN202110152056.9A CN202110152056A CN112874665B CN 112874665 B CN112874665 B CN 112874665B CN 202110152056 A CN202110152056 A CN 202110152056A CN 112874665 B CN112874665 B CN 1128746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unit
protective cover
handlebar
metal box
electric scoo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5205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74665A (zh
Inventor
钱静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Liantuo Think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Liantuo Think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Liantuo Think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Liantuo Think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5205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746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74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746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746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746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1/00Suppor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stening specific devices to cycles, e.g. supports for attaching ma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5/00Electrical equipmen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as accessories on cy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动滑板车的独立式控制单元的安装结构,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车把立柱、金属盒和位于金属盒前侧的防护盖,金属盒包括位于中间的内置有控制器的盒体部和位于盒体部两侧的两个第一夹合部,防护盖包括覆盖于盒体部前侧的护板部和位于护板部两侧的两个与第一夹合部相对的第二夹合部,第一夹合部和第二夹合部夹合于车把立柱外,将金属盒便捷地可拆卸式地固定于车把立柱上,使控制器独立安装,不仅有利于散热还不容易受到踩踏,同时保护盖还起到防护金属盒变形,保护控制器不受挤压的作用。

Description

电动滑板车的独立式控制单元的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代步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滑板车控制单元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滑板车兼具代步、运动、娱乐的作用,因此深受民众青睐。为减小电动滑板车的占用空间,利于其存放和远距离移动,折叠式的电动滑板车应运而生。
电动滑板车包括前车身组件和踏板组件,通常地控制器及蓄电池安装在踏板组件内。
如CN111891283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动滑板车,踏板和盖板合围成的第一安装腔内安装有电池和控制器,电池与控制器电连接。
实际使用过程中,这样的结构通常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控制器被封闭在踏板组件内,导致控制器散热不良而影响控制器的稳定性;而且电池和控制器放置在一处,电池散热会导致控制器温度进一步升高;此外,控制器位于用于踩踏的踏板上,导致使用过程中对控制器容易受到压力而导致电气损伤,影响其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拆装的电动滑板车的独立式控制单元的安装结构。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电动滑板车的独立式控制单元的安装结构,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车把立柱、金属盒和位于所述的金属盒前侧的防护盖;所述的金属盒包括位于中间的内置有控制器的盒体部和位于盒体部两侧的两个第一夹合部,所述的防护盖包括护板部和位于护板部两侧的两个与所述的第一夹合部相对的第二夹合部;所述的护板部覆盖于盒体部前侧,以起到保护金属盒的作用;所述的第一夹合部和第二夹合部夹合于所述的车把立柱外,以将所述的金属盒和防护盖同时固定于所述的车把立柱上;所述的第一夹合部和第二夹合部分离,以使所述的金属盒和防护盖可从所述的车把立柱上取下。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车把立柱为圆柱结构,所述的第一夹合部具有第一弧形凹槽,所述的第二夹合部具有第二弧形凹槽,所述的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围合形成套接孔,所述的套接孔套接所述的车把立柱。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两根立柱之间具有容纳间隙,所述的盒体部位于所述的容纳间隙中。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金属盒和防护盖相互固定连接时,所述的金属盒被固定在车把立柱上;当所述的金属盒和防护盖相互分离时,所述的金属盒可从所述的车把立柱上拆卸下来。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金属盒和防护盖通过卡扣结构或紧固件相互固定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车把立柱上设有限制所述的金属盒向上移动的上限位部。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上限位部为固定在两根所述的车把立柱之间第一横杆,所述的第一横杆抵靠在所述的第一夹合部和/或第二夹合部的上端面。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第一横杆的下侧面包括凸出部,所述的盒体部的上表面具有与所述的凸出部吻合的凹陷部,所述的凸出部紧压所述的凹陷部。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车把立柱上设有限制所述的金属盒向下移动的下限位部。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下限位部为固定在两根所述的车把立柱之间第二横杆,所述的第二横杆支撑在所述的第一夹合部和/或第二夹合部的下端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在安装控制器的金属盒外设置保护盖,并在金属盒和保护盖的侧部分别设置第一夹合部和第二夹合部,利用两个夹合部,将金属盒便捷地可拆卸式地固定于车把立柱上,实现控制单元的独立安装,这样不仅有利于控制器散热,同时防护盖还起到防护金属盒变形,保护控制器不受挤压的作用。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电动滑板车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电动滑板车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电动滑板车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电动滑板车的控制单元拆装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电动滑板车的控制单元拆装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前车身单元局部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控制单元及相连配件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控制单元及相连配件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控制单元及相连配件的示意图三;
图10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控制单元的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控制单元的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控制单元的分解示意图一;
图13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控制单元的分解示意图二;
图14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控制单元的爆炸图;
图15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控制单元的局部示意图一;
图16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控制单元的局部示意图二;
图17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控制单元的分隔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滑板车,包括前车身单元100、踏板单元200、前轮单元300和后轮单元400。
前车身单元100包括竖向平行设置的两根车把立柱101和连接在车把立柱101上方的车把头102。其中,车把头102给用户提供握持和操控功能,车把立柱101起到支撑作用并连接前轮单元300。用户通过转动车把头102带动车把立柱101而使前轮单元300转向。
此外,前车身单元100和踏板单元200之间通过倾斜的前梁600相互连接,且前车身单元100和前梁600之间可折叠连接。
踏板单元200为一箱体结构,其内部具有一容纳空间,为电动滑板车提供电力支持的蓄电池设置在踏板单元200的容纳空间中。
如图1-3、12-14所示,本实施例中,内置有控制器D的控制单元500被独立地可拆卸地设置于车把立柱101上。这样与传统技术相比,一来使控制器D远离蓄电池,避免蓄电池发热而影响控制器D的运行;二来避免使用过程中控制器D因踩踏受力而导致电气损伤,进一步增强了控制器D的稳定性;三来,独立的控制单元500方便用户进行维修;四来,节省了踏板单元200的空间,可使踏板单元200做得更加轻薄。
如图4、12-14所示,具体地,控制单元500包括壳体K,壳体K包括基体部K1和一体连接在基体部K1两侧的套接部K2,控制器D位于基体部K1的容置腔室F中,套接部K2具有套接孔O1,套接部K2可拆卸地套接于车把立柱101外以将控制单元500固定在车把立柱101上。同时,控制器D通过线缆与踏板单元200内的蓄电池电连接以得到电力支持。
如图7、8、12所示,基体部K1的底部设有连通基体部K1的容置腔室F的过线孔O2,包括蓄电池的引出线缆在内的外部线缆从过线孔O2穿出进入控制单元500内实现电连接。
应当指出的是,内置有控制器的控制单元可以被引用于单根车把立柱结构的电动滑板车上。在这种情况下,壳体的基体部仅一侧一体连接有套接部。本实施例中对单根车把立柱的情况不做进一步拓展。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两根车把立柱101之间具有容纳间隙J,控制单元500两侧的套接部K2对应地套接相邻的车把立柱101,以使所述的控制单元500连接于两根车把立柱101之间,而基体部K1位于容纳间隙中。这样就利用了车把立柱101本身具有的容纳间隙J,节省了空间,避免控制单元500的设置破坏电动滑板车的外观协调性和车体的平衡性。
如图5、8、12所示,进一步地,壳体K又可分为金属盒501和覆盖于金属盒501的前侧的防护盖502,金属盒501包括位于中间的内置有控制器D的盒体部11和位于盒体部11两侧的两个第一夹合部12,防护盖502包括覆盖于盒体部11前侧的护板部21和位于护板部21两侧的两个与第一夹合部12相对的第二夹合部22。盒体部11和护板部21构成上述的基体部K1,第一夹合部12和第二夹合部22对接形成上述的套接部K2,过线孔O2设置于盒体部11的下端而与容置腔室F连通。
当金属盒501和防护盖502相互固定连接时,第一夹合部12和第二夹合部22夹合于车把立柱101外,以使金属盒501被固定在车把立柱101上。而当金属盒501和防护盖502相互分离时,套接部K2被拆分,金属盒501可从车把立柱101上拆卸下来。
如图7-9、12、14、16所示,金属盒501包括围合形成容置腔室F的前盒501a和后盖501b,控制器D的前侧面紧贴于前盒501a的前壁以实现散热,控制器D的后侧面远离后盖501b的后壁以在两者之间形成缓冲间隙。这一缓冲间隙使得控制器D的后侧不易因金属盒501受挤压而受到冲击,提高了控制器D的可靠性。
优选地,如图9、12-13所示,后盖501b向后凸起呈四棱锥结构而进一步增强金属盒501后侧的抗冲击性能。而四棱锥结构的后盖501b与倾斜的前梁600适配,适应于电动滑板车折叠后的形态,使电动滑板车折叠时后盖501b可避开对前梁600的阻挡,避免控制单元500的设置干扰电动滑板车折叠。
而应当清楚的是,防护盖502覆盖于前盒501a的前壁外,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控制器D前侧的前盒501a的抗冲击性能,减少控制器D前侧受到挤压,进一步保证了控制器D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12、15所示,优选地车把立柱101为圆柱结构,第一夹合部12具有第一弧形凹槽2,第二夹合部22具有第二弧形凹槽3,第一弧形凹槽2和第二弧形凹槽3围合形成套接车把立柱101的套接孔O1。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5、12-14所示,金属盒501和防护盖502可以选择性通过卡扣结构或紧固件相互固定连接,以使第一夹合部12和第二夹合部22对接而套接车把立柱101。在本实施中金属盒501和防护盖502之间通过螺钉组件连接,所述的螺钉组件分别位于盒体部11和护板部21的四个角。
在电动滑板车实际骑行过程中,将遇到因地势不平而产生的颠簸,从而电动滑板车的车身将产生震荡。
为了保持控制单元500连接的稳定性,避免控制单元500沿车把立柱101移动。本实施例中进行如下设置。
如图5所示,首先,第一夹合部12和第二夹合部22对接后夹紧车把立柱101,而对车把立柱101产生挤压,从而避免控制单元500沿着车把立柱101滑动。
第二,在车把立柱101上设有限制金属盒501向上移动的上限位部103和限制金属盒501向下移动的下限位部104。
如图2-6所示,优化地,上限位部103为固定在两根车把立柱101之间第一横杆103,下限位部104为固定在两根车把立柱101之间第二横杆104,第一横杆103抵靠在第一夹合部12和/或第二夹合部22的上端面,第二横杆104抵靠在第一夹合部12和/或第二夹合部22的下端面。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相互平行。它们不仅起到对控制单元500的限位作用,而且还加固了前车身单元100两根车把立柱101之间的连接,增强了前车身单元100的强度,使得电动滑板车的结构更加稳定。
控制单元500被安装于第一横杆103、第二横杆104和两根车把立柱101围合的矩形区域内,从而提高了控制单元500连接牢固性,而且使得前车身单元100的外观更加整齐美观。
优选地,为了增强第一横杆103和第二横杆104的强度,第一横杆103和第二横杆104都被设置成中间向下弯曲的异型结构。
也就是说,第一横杆103包括两侧的连接车把立柱101的第一固定部31和中间的第一弯折部32,所述的第一弯折部32的下侧面形成凸出部M。第一固定部31的下端面抵靠在第一夹合部12和第二夹合部22的上端面,以对金属盒501实现了上限位作用。进一步优选的,第一弯折部32与金属盒501的上端通过螺钉进一步固定。
而第二横杆104包括两侧的连接车把立柱101的第二固定部41和中间的第二弯折部42,所述的第二弯折部42的上侧面形成凹陷区域G。第二固定部41的下端面抵靠在第一夹合部12和第二夹合部22的下端面,以对控制单元500实现了下限位作用。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横杆104连接有前车身的转向座105,转向座105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横杆104上,因此第二横杆104上侧面的凹陷区域G内还突出有螺帽。
进一步优选地,结合图6、10所示,基体部K1的上表面具有与凸出部M吻合的凹陷部N,凸出部M紧压凹陷部N,进一步增强对金属盒501的上限位作用。而基体部K1的下表面设计为与凹陷区域吻合的凸出结构R,且凸出结构R中还设置有与螺帽匹配的凹槽V,这样使基体部K1的下表面紧压第二横杆104的第二弯折部42的上表面,进一步增强对控制单元500的下限位作用。
还应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金属盒501还具有将控制器D的热量散发出去的作用,因此第一横杆103和第二横杆104与金属盒501上下面的贴合可以进一步加快导热。而凹凸结构的设置也增大了贴合面积,进一步提高导热效率。
因此,在本实施中,第一横杆103和第二横杆104优选采用导热率高、成型性能好的铝。
如图3、5-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500的外表面还集合了喇叭800、探照灯700和转向灯900,这样使得各部件靠近控制器D,减短了连接线缆,使得滑板车结构更加紧凑,外观更加整洁。
如图7、9、11-12所示,优选地,两个由第一夹合部12和第二夹合部22拼合形成的套接部K2的外侧均设有纵向延伸的容纳槽T,容纳槽T内固定有与容纳槽T吻合的条状的转向灯900,转向灯900通过线缆与控制器D电连接。
优选地,如图3、12、15所示,套接部K2的套接孔O1壁上设有凹陷的线缆通道4,线缆通道4的内端为与所述的基体部K1的容置腔室F连通的第一线孔,线缆通道4的外端为与所述的容纳槽T连通的第二线孔,从转向灯900引出的线缆L穿过第二线孔进入线缆通道4,并从第一线孔穿入基体部K1的容置腔室F与控制器D连接。这样的隐藏式的接线方式,进一步增强了电动滑板车的美观度。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夹合部12的外侧具有向第二夹合部22凸出的结构,对应的,第二夹合部22具有适配的凹进的结构,从而两者卡合而限制相对的滑移。而安装转向灯900的容纳槽T被设置于第一夹合部12的外壁上,且线缆通道4、第一线孔和第二线孔均设置在第一夹合部12的内壁上。这样也就方便实现防护盖502和金属盒501之间的分离,更方便控制单元500的安装,也更方便用户将控制单元500从车身上拆卸下来进行单独维修。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1所示,条状的转向灯900包括条形底板901、灯条元件902和条形灯罩903。条形底板901并用螺钉固定在容纳槽T内,灯条元件902卡在条形底板901的安装槽T内,条形灯罩903卡扣在条形底板901和灯条元件902外。
如图9-10所示,防护盖502的防护部的前侧固定有一安装支架78,安装支架78上连接有探照灯700和喇叭800。
安装支架78为两端向前弯折的金属板件。其中喇叭800的第一连接件81被夹在金属板件的中间段78a和防护盖502之间,且三者用螺钉加以固定。喇叭800主体位于安装支架78的下方,并位于防护盖502的下方区域。
另外,金属板件的折弯段78b与探照灯700的第二连接件71连接。探照灯700向安装支架78的前侧延伸,从而使灯源辐照电动滑板车的前方区域。
应当指出的是,在上述阐述中,金属盒501和防护盖502的材质可以为具有一定强度和散热能力的金属材质。优选地,采用容易成型且导热性能优良的铝材质压铸成型。
为了使控制单元500具有优良的散热性能,使得控制器D的温度较为稳定,保证控制器D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对控制单元500的散热系统进行了优化,以下对具有防护盖502的控制器D盒的散热系统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5、7-15所示,正如上述描述,容纳有控制器D的金属盒501的外表面局部覆盖有防护盖502,防护盖502可仅覆盖于金属盒501的第一壁。在本实施例中防护盖502设置于金属盒501的前侧,上述的第一壁即金属盒501的前壁。防护盖502的内表面与金属盒501的外表面之间具有散热间隙防护盖502设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的散热间隙的进气口1,外部气流从进气口1进入散热间隙,以与金属盒501的外表面进行热交换。
应该清楚的是,本身控制器D依靠金属盒501导热而实现散热。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D贴着金属盒501的前壁,控制器D的热量传导到金属盒501,依靠金属盒501表面进行一部分的散热,又因为金属盒501连接在车把立柱101上,热量又一部分传导到车把立柱101。这样一来,就控制了控制器D的温度。
还应当被理解的是,在电动滑板车在向前骑行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向后气流,这个气流从防护盖502前侧的进气口1进入散热间隙,并对位于散热间隙中的金属盒501的表面进行降温后再因为负压间隙中流出,从而实现了风冷的效果。
优选地,如图7、8、13所示,金属盒501的前壁的外表面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散热部S1,防护盖502的进气口1对应第一散热部S1,以使得第一散热部S1的至少一部分从进气口1中露出。
这样的设置能将金属盒501的热量引出到防护盖502外,又可将外部气流引入到防护盖502内,从而使金属盒501与外部空气产生热交换,加快了控制器D的散热,提高了控制器D的运行稳定性和效率。
如图7所示,防护盖502设有一向外凸起的进气部10,且进气部10位于防护盖502的下段区域,进气口1位于进气部10的下端面。将进气口1设置于防护盖502的下段区域,且将进气口1设置于进气部10的下端面充分利用了冷空气在下,热空气在上的远离,使得冷空气从进气口1进入散热间隙,热交换后又向上流从金属盒501和防护盖502之间的间隙中流出。
优选地,如图7、8、13所示,进气部10的形状与第一散热部S1的外周轮廓相吻合,使第一散热部S1外周与进气部10的内壁贴合,第一散热部S1具有进气通道。这样使第一散热部S1的外周与防护盖502之间的热传导更加高效,而外部气流又可以从进气通道中进出。
第一散热部S1为横向并列间隔分布的多条山脊状的凸棱,山脊状的凸棱增加了金属盒501的表面积,从而加快了散热,而相邻凸棱之间则形成了上述的进气通道。
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进气部10包括一个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倾斜的斜面H,而第一散热部S1也形成与之匹配的倾斜结构。这样的设置可以避免污垢进入散热间隙而影响散热。也可以使雨水顺着斜面滴落,避免沿着防护盖502壳体向下流,而从金属盒501的过线孔O2中流入到容置腔室F内。这样就巧妙地形成一种防尘防水的结构。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进气部10有两个,且沿着防护盖502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相应的第一散热部S1也有两个。
如图13、15所示,金属盒501的前壁的外表面设有第二散热部,第二散热部位于散热间隙中,用于进一步增强金属盒501的散热效果。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第二散热部为阵列分布的点状凸出。第二散热部位于第一散热部S1的上方,这样也遵循气流从下往上走实现热传递的原理。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7、12所示,金属盒501和防护盖502的两侧共同围合的套接孔O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三散热部S3,用来进一步改善控制器D的散热。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散热部S3为设置在防护盖502的第二夹合部22靠近防护板的内壁上的纵向并列分布的凹凸构造。当第一夹合部12和第二夹合部22对接使,该凹凸构造的靠近防护板的一部分贴着金属盒501实现金属盒501和防护盖502之间的热传导。同时,很容易被理解的还有,凹凸构造的设置还进一步增大了套接部K2和车把立柱101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防止控制单元500移动,加固了控制单元500的连接。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控制单元500的一种内部结构,从而形成方便维修的一种电动滑板车的控制系统。
具体地,如图8、12、16所示,在金属盒501的壳体内设置有一纵向的分隔板40。该分隔板40将容置腔室F分隔成第一腔和第二腔,金属盒501下部的过线孔O2与第二腔相通。第一腔内固设有至少一个控制器D。第二腔内固设有一集线盒30,集线盒30内具有插拔式的输入端子组和输出端子组,控制器D的引出线缆与输入端子组连接,包括蓄电池线缆在内的外部线缆Q穿过过线孔O2与输出端子组连接,这样就实现了控制器D与外部电元器件之间的电连接和信号连接。
集线盒30的设置不仅实现了外部电元器件和控制器D之间的转接,而且其采用插拔式的输入端子组和输出端子组,使得电路的连接更加方便快捷。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在输入端子组和输出端子组的每个端子上进行标识,便于用户一目了然地知道线路的连接方式。不仅便于电动滑板车出厂装配时的电路连接;而且还有利于后期用户自行对电动滑板车的故障进行检查和维修。
此外,通过分隔板40将控制器D和集线盒30及外部线缆分离开来,使得布局更加合理清楚,避免了内外线路之间的缠绕,进一步为维修提供便利。
优选地,分隔板40固定于前盒501a和后盖501b之间,从而第一腔位于前盒501a内,第二腔位于后盖501b内。
前盒501a包括围合第一腔的顶壁、底壁、两个侧壁和远离分隔板40的前壁。在上文中,已仅描述控制器D紧贴地固定于前壁内侧。优选地,控制器D通过从前盒501a的前壁穿入的螺钉固定。
如图14所示,前盒501a和后盖501b上之间设有密封件A,密封件将前盒501a和后盖501b上接壤处和两侧接壤处密封,避免雨水进入控制单元500内而损坏控制器D,而前盒501a和后盖501b的下接壤处设置有过线孔O2。
优选地,如图16所示,集线盒30固定于分隔板40的上部区域,外部线缆途径分隔板40的下部区域与集线盒30连接。集线盒30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进线孔,外部线缆从自下而上穿过所述的第一进线孔,然后进入集线盒30内部与输出端子组连接。
优选地,如图16、17所示,分隔板40上横向设有第一限位板5和第二限位板6,第一限位板5和第二限位板6之间形成与集线盒30适配的安装区域,集线盒30被夹持固定在第一限位板5和第二限位板6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分隔板40为金属板,第一限位板5和第二限位板6从该金属板上一体冲制形成。
此外,集线盒30包括底盒和上盖,底盒开口朝后地固定于分隔板40上,输入端子组和输出端子组设置于底盒的开放面上。当上盖盖合在底盒上时,起到防尘作用。而当上盖打开时,用户可以方便地对输入端子组和输出端子组上的线路进行拔插操作。
进一步地,如图16所示,控制器D偏向前壳体的第一侧壁设置而与第二侧壁之间形成过线间隙E,控制器D的引出线缆W从与第二侧壁相邻的控制器D的侧面处引出。分隔板40邻近所述的第二侧壁的一侧设有镂空部Y,分隔板40的镂空部Y与过线间隙E相对。
此外,集线盒30与所述的第二侧壁相邻的侧面设有第二进线孔O3,控制器D的引出线缆W从过线间隙E仅过镂空部Y,然后穿过所述的第二进线孔O3进入所述的集线盒30内与输入端子组连接。
这样的设置合理利用了容置腔室F的空间,使得控制器D的引出线缆W与外部线缆Q在空间分布上就区分开来,避免相互交缠。
在本实施例中,分隔板40的下部区域设有至少两个供扎带穿过的通孔O4,外部线缆Q被轧带固定在分隔板40上,这样使得线路连接更加的稳定。当然,实际应用中,外部线缆众多,相应地,分隔板40用于供扎带穿过的通孔也很多。本实施例中分隔板40的下部区域阵列分布有多个通孔O4,从而方便用户整齐地固定外部线缆Q。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动滑板车的独立式控制单元的安装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电动滑板车的独立式控制单元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车把立柱、金属盒和位于所述金属盒前侧的金属材质的防护盖;
所述金属盒包括位于中间的内置有控制器的盒体部和位于盒体部两侧的两个第一夹合部,所述防护盖包括护板部和位于护板部两侧的两个与所述第一夹合部相对的第二夹合部;
所述护板部覆盖于盒体部前侧,以起到保护金属盒的作用,所述防护盖的内表面与金属盒的外表面之间具有散热间隙,所述防护盖设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散热间隙的进气口;
所述第一夹合部的外侧具有向第二夹合部凸出的结构,对应的,所述第二夹合部具有适配的凹进的结构;
所述第一夹合部和第二夹合部夹合于所述车把立柱外,以将所述金属盒和防护盖同时固定于所述车把立柱上;
所述第一夹合部的凸出的结构和所述第二夹合部的凹进的结构匹配而限制金属盒和防护盖纵向位移;
所述第一夹合部和第二夹合部分离,以使所述金属盒和防护盖可从所述车把立柱上取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滑板车的独立式控制单元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立柱为圆柱结构,所述第一夹合部具有第一弧形凹槽,所述第二夹合部具有第二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围合形成套接孔,所述套接孔套接所述车把立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滑板车的独立式控制单元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车把立柱之间具有容纳间隙,所述盒体部位于所述容纳间隙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滑板车的独立式控制单元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盒和防护盖相互固定连接时,所述金属盒被固定在车把立柱上;当所述金属盒和防护盖相互分离时,所述金属盒可从所述车把立柱上拆卸下来。
5.根据权利要求3 所述电动滑板车的独立式控制单元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盒和防护盖通过卡扣结构或紧固件相互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滑板车的独立式控制单元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立柱上设有限制所述金属盒向上移动的上限位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动滑板车的独立式控制单元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部为固定在两根所述车把立柱之间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抵靠在所述第一夹合部和/或第二夹合部的上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电动滑板车的独立式控制单元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侧面包括凸出部,所述盒体部的上表面具有与所述凸出部吻合的凹陷部,所述凸出部紧压所述凹陷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滑板车的独立式控制单元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立柱上设有限制所述金属盒向下移动的下限位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电动滑板车的独立式控制单元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限位部为固定在两根所述车把立柱之间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支撑在所述第一夹合部和/或第二夹合部的下端面。
CN202110152056.9A 2021-02-03 2021-02-03 电动滑板车的独立式控制单元的安装结构 Active CN1128746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52056.9A CN112874665B (zh) 2021-02-03 2021-02-03 电动滑板车的独立式控制单元的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52056.9A CN112874665B (zh) 2021-02-03 2021-02-03 电动滑板车的独立式控制单元的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74665A CN112874665A (zh) 2021-06-01
CN112874665B true CN112874665B (zh) 2022-10-21

Family

ID=76057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52056.9A Active CN112874665B (zh) 2021-02-03 2021-02-03 电动滑板车的独立式控制单元的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7466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55222Y (zh) * 2002-04-16 2003-06-11 敖余庆 电动滑板车及其前叉立柱
CN203921063U (zh) * 2014-04-01 2014-11-05 金旭 一种双把亲子代步电动滑板车
CN204323608U (zh) * 2014-10-21 2015-05-13 周政 一种双立把拖拽式可折叠电动滑板车
CN206218106U (zh) * 2016-10-19 2017-06-06 杨华 新型分体式电动滑板车
CN206734511U (zh) * 2017-04-20 2017-12-12 周跃飞 一种电池前置式电动滑板车
CN108407957A (zh) * 2018-04-19 2018-08-17 宁波联拓思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滑板车
CN208165190U (zh) * 2018-04-19 2018-11-30 宁波联拓思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滑板车的减震机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55222Y (zh) * 2002-04-16 2003-06-11 敖余庆 电动滑板车及其前叉立柱
CN203921063U (zh) * 2014-04-01 2014-11-05 金旭 一种双把亲子代步电动滑板车
CN204323608U (zh) * 2014-10-21 2015-05-13 周政 一种双立把拖拽式可折叠电动滑板车
CN206218106U (zh) * 2016-10-19 2017-06-06 杨华 新型分体式电动滑板车
CN206734511U (zh) * 2017-04-20 2017-12-12 周跃飞 一种电池前置式电动滑板车
CN108407957A (zh) * 2018-04-19 2018-08-17 宁波联拓思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滑板车
CN208165190U (zh) * 2018-04-19 2018-11-30 宁波联拓思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滑板车的减震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74665A (zh)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45595B2 (ja) 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を組み立てる方法
JP5979841B2 (ja) 電熱装置
TWI234531B (en) Battery case for an electric bicycle
CN112874673B (zh) 电动滑板车的控制系统及电动滑板车
CN112874665B (zh) 电动滑板车的独立式控制单元的安装结构
TWI311181B (en) High power led light bar construction
CN112793696B (zh) 具有独立控制单元的电动滑板车
CN214356437U (zh) 电动滑板车的控制单元的安装结构
CN214420615U (zh) 一种便于维修的电动滑板车的控制系统及电动滑板车
CN215285105U (zh) 电动滑板车
CN112969342B (zh) 电动滑板车的控制器的散热系统和电动滑板车
CN110891135A (zh) 一种安防摄像机
CN214228751U (zh) 具有防护盖的控制器盒的散热系统和电动滑板车
US7661858B2 (en) Quick connect/disconnect bicycle power pack
CN112584690A (zh) 屏蔽罩组件
CN216079418U (zh) 一种可自由拼接的智能led灯带
CN211694599U (zh) 路灯及其连接架
CN108650731B (zh) 声控式照明系统
CN206637391U (zh) 一种筒状式大功率led轨道射灯
CN211018950U (zh) 一种安防摄像机
CN211526287U (zh) 路灯
CN211269026U (zh) 一体式电吹风
CN211694653U (zh) 路灯
CN218102458U (zh) 一种接线盒
CN213199973U (zh) 一种仪表组件及电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