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6447A - 一种可折叠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折叠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66447A
CN112866447A CN201911190782.9A CN201911190782A CN112866447A CN 112866447 A CN112866447 A CN 112866447A CN 201911190782 A CN201911190782 A CN 201911190782A CN 112866447 A CN112866447 A CN 1128664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housing
wire
cable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9078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66447B (zh
Inventor
罗军超
林虹帆
丁加锋
金捍彪
黄光海
单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9078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66447B/zh
Priority to CN202210577070.8A priority patent/CN115103043B/zh
Priority to EP20894088.2A priority patent/EP4057598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0/124521 priority patent/WO202110390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8664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64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664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6447B/zh
Priority to US17/804,458 priority patent/US20220291720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79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locking or maintaining the movable parts of the enclosure in a fixed position, e.g. latching mechanism at the edge of the display in a laptop or for the screen protective cover of a PD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3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signal or power between the different housings, e.g. details of wired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ssage of cab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1Enclos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7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Insertion, Bundling And Securing Of Wires For Electric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折叠终端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线材和线材固定组件。其中,第三壳体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至少一项与第三壳体转动连接,线材从第三壳体内部穿过且两端分别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线材固定组件设于第三壳体内部,用于将可折叠终端设备的线材固定在第三壳体。线材固定组件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磁性组件,第一磁性件固定连接于第三壳体内部,磁性组件与线材连接,磁性组件与第一磁性件磁性连接。由于将位于第三壳体内的线材通过线材固定组件进行了固定,因此可以减少线材在第三壳体的自由度,从而可以减少线材在第三壳体内的运动量,进而可以减少线材与第三壳体内的转轴之间发生的磨损。

Description

一种可折叠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各种终端设备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显示屏幕变得 越来越大,这是由于更大的显示屏幕能给使用者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提高人机交流的效率, 并且能够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但是,随着屏幕的增大,终端设备基体的外形尺寸也会相 应地增大;终端设备基体尺寸的增大,会带来携带、存放不方便的问题,这就制约了显示屏幕的扩大。
目前,可折叠技术很好的找到了终端设备基体的小型化发展与显示屏幕的大屏化发展 的折中点,比如可折叠手机在折叠后跟常规手机大小一样,可以很方便的携带;而当把屏 幕展开,则可以获得一块显示面积超大的屏幕。
可折叠终端设备有两个壳体,两个壳体通过第三壳体连接,线材穿过第三壳体内部且 分别与两个壳体连接。在终端设备的开合过程中,第三壳体内部的线材会随着终端设备的 开合而发生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线材容易与其它器件发生剐蹭,易导致线材被磨损。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终端设备,用于将可折叠终端设备的线材固定在第三壳 体,以减少线材的磨损。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终端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 壳体、线材和线材固定组件。所述第三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转轴,所述第三壳体的一 侧通过所述两个转轴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三壳体的另一侧通过所述两个转轴与所 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至少一项与所述第三壳体转动连接;所 述第三壳体为半封闭壳体,所述第三壳体的非封闭区域设有开口区,所述第三壳体的所述 两个转轴之间设有线材固定组件。线材,所述线材通过所述第三壳体的所述开口区穿设于 所述第三壳体的内部,所述线材连接于所述第三壳体内部的所述线材固定组件,所述线材 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线材固定组件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磁 性组件,所述第一磁性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壳体内部,所述磁性组件与所述线材连接, 所述磁性组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磁性连接。由于将位于第三壳体内的线材通过线材固定组 件进行了固定,因此可以减少线材在第三壳体的自由度,从而可以减少线材在第三壳体内 的运动量,可以减少线材的磨损程度,且线材发生摩擦的部位也会减少。且在终端设备的 组装进程中,第一磁性件51可以是预先固定连接于第三壳体3的内部。装配进程中,将线 材连接于磁性组件,并将连接有线材的磁性组件从第一开口31穿入第三壳体3内部,由于 磁性组件和第一磁性件51之间会有磁性吸附力,因此,磁性组件被放入第三壳体3后,会 自动吸附在第一磁性件51上。之后再将线材的另一端从第二开口32处穿出即可。可以看 出,该操作过程实现了磁性组件与第一磁性件51的自动定位,安装较方便。
在一种可能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磁性组件包括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第 一磁性件连接;所述线材设于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如此,可以依靠第 一磁性件51和第二磁性件54之间的磁性吸附力夹紧线材,该结构较简单,易于施行。
在一种可能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磁性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于所述第二磁性件 和所述第一磁性件之间;所述线材包括柔性线路板,所述柔性线路板设于所述支架和所述 第二磁性件之间;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所述支架之间活动接触;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所述第二 磁性件之间活动接触。如此,在装配进程中,可以先将线材通过支架和第二磁性件进行固 定,之后将固定了线材的支架和第二磁性件一起从开口区塞入中间壳体内,从而可以更加 准确的确定线材的固定位置。
在一种可能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线材包括多层柔性线路板,所述多层柔性线路板设于 所述支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且所述多层柔性线路板满足以下内容中一项或多项:所 述多层柔性线路板中相邻的两层柔性线路板之间活动接触;与所述支架接触的所述多层柔 性线路板中的柔性线路板与所述支架之间活动接触;与所述第二磁性件接触的所述多层柔 性线路板中的柔性线路板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活动接触。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 多层柔性线路板之间可以是活动接触的,无需通过胶来粘结,如此,可以避免胶粘的方式 所带来柔性线路板失效现象的发生,从而可以提高柔性线路板的可靠性。另外,在终端设 备的打开和折叠过程中,柔性线路板可以滑动,因此若存在组装公差,也更易吸收该公差, 从而也可以更优化线材固定组件左右两侧的柔性线路板的长度。
在一种可能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线材包括线缆,所述线缆设于所述支架朝向所述第二 磁性件的平面上,或所述线缆设于所述支架朝向所述第一磁性件的平面上;所述柔性线路 板设于所述支架的一端,所述线缆设于所述支架的另一端;所述支架上的第一接触区和第 二接触区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所述第一接触区包括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所述支架的接 触区,所述第二接触区包括所述线缆与所述支架的接触区。通过该实施方式可以进一步减 少在弯折过程中线缆与柔性线路板之间的摩擦。
在一种可能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上设有弧形槽,所述线缆卡合于所述弧形槽中; 所述弧形槽的圆心朝向远离所述柔性线路板的一端。如此,线缆的弯折走向会被槽的形状 所固定,因此,在终端设备的折叠过程中,可以降低线缆的弯折自由度,可以减少线缆与 第三壳体的其它部件(比如第三壳体的内表面或轴承等等)之间的摩擦,且可以减少线缆 与柔性线路板之间的摩擦。
在一种可能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上设有卡扣组件,所述线缆卡合于所述卡扣组件, 所述线缆在所述卡扣组件中呈现弧形;所述线缆在所述卡扣组件中呈现的弧形的圆心朝向 远离所述柔性线路板的一端。如此,线缆的弯折走向会被卡扣组件固定,因此,在终端设 备的折叠过程中,可以降低线缆的弯折自由度,可以减少线缆与第三壳体的其它部件(比 如第三壳体的内表面或轴承等等)之间的摩擦,且可以减少线缆与柔性线路板之间的摩擦。
在一种可能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上朝向所述第一磁性件的一面设有限位件,所述 限位件设于所述第一磁性件两侧。如此,当磁性组件在左右移动时,限位件会被第一磁性 件所阻挡,从而起到限制磁性组件水平方向移动量的目的。
在一种可能地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缓冲部件;所述缓冲部件穿设于所述磁性组件和 第三壳体之间。如此,可以减轻线材和第一内壳体35之间的摩擦和剐蹭。且,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打开状态下,所述缓冲部件呈现多维波浪形,则可以更好的在终端设备处于打开状态下吸收线材在第三壳体内部的冗余量,线材冗余量吸收可以更加自然。
在一种可能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线材固定组件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的线长,与所述线 材固定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线长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如此,可以较为均匀的将线 材的冗余量分配在线材固定组件的两侧。
在一种可能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线材包括线缆,所述线缆通过橡胶模内注塑工艺制成; 所述线缆上与所述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的区域的直径大于预设直 径;所述线缆上与所述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的区域设有定位结构。 如此,可以更加准确的将线缆定位至支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且通过加大线缆与其他 部件接触区的直径可以提高线缆的寿命。
在一种可能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壳体的上表面包括:第一内壳体、第二内壳体和 第三内壳体;所述第三壳体的上表面包括铺设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的表面;所述第二内壳 体和所述第三内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内壳体的两侧;所述第二内壳体一侧与所述第一内壳体 转动连接,另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三内壳体一侧与所述第一内壳体转动连接, 另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如此,当终端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内壳体、第二内壳 体和第三内壳体可以形成一个较大的空间,以便为屏幕的折叠区域留出一定的空间,以使 屏幕尽量处于自然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终端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 壳体、线材、线材固定组件和缓冲件。所述第三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转轴,所述第三壳体的一侧通过所述两个转轴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三壳体的另一侧通过所述两个转轴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至少一项与所述第三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壳体为半封闭壳体,所述第三壳体的非封闭区域设有开口区,所述开口区的一条或多边侧边为倒圆角设计,所述倒圆角的直径大于预设直径;所述第三壳体的所述两个转轴之间设有线材固定组件,所述线材固定于所述线材固定组件。
所述第三壳体的上表面包括:第一内壳体、第二内壳体和第三内壳体,所述第三壳体 的上表面包括铺设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的表面;所述第二内壳体和所述第三内壳体位于所 述第一内壳体的两侧;所述第二内壳体一侧与所述第一内壳体转动连接,另一侧连接于所 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三内壳体一侧与所述第一内壳体转动连接,另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二壳 体。
线材,包括线缆和多层柔性线路板;所述线材通过所述第三壳体的所述开口区穿设于 所述第三壳体的内部,所述线材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线 缆通过橡胶模内注塑工艺制成,所述线缆上与所述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 体连接的区域的直径大于预设直径,且所述线缆上与所述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 第二壳体连接的区域设有定位结构。
线材固定组件,所述线材固定组件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的线长,与所述线材固定组件 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线长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所述线材固定组件包括第一磁性件、第 二磁性件和支架,所述第一磁性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壳体内部,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 第一磁性件磁性连接;所述支架设于所述第二磁性件和所述第一磁性件之间,所述支架上 朝向所述第一磁性件的一面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第一磁性件两侧。
所述支架上设有弧形槽,所述线缆卡合于所述弧形槽中,所述弧形槽的圆心朝向远离 所述多层柔性线路板的一端;或者,所述支架上设有卡扣组件,所述线缆卡合于所述卡扣 组件,所述线缆在所述卡扣组件中呈现弧形,所述线缆在所述卡扣组件中呈现的弧形的圆 心朝向远离所述多层柔性线路板的一端。所述多层柔性线路板设于所述支架的一端,所述 多层线缆设于所述支架的另一端;所述支架上的第一接触区和第二接触区之间的距离大于 预设距离,所述第一接触区包括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所述支架的接触区,所述第二接触区包 括所述线缆与所述支架的接触区。
所述多层柔性线路板设于所述支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所述多层柔性线路板中相 邻的两层柔性线路板之间活动接触;与所述支架接触的所述多层柔性线路板中的柔性线路 板与所述支架之间活动接触;与所述第二磁性件接触的所述多层柔性线路板中的柔性线路 板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活动接触。缓冲部件,所述缓冲部件穿设于所述磁性组件和第三 壳体之间,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打开状态下,所述缓冲部件呈现多维波浪形。
由于将位于第三壳体内的线材通过线材固定组件进行了固定,因此可以减少线材在第 三壳体的自由度,从而可以减少线材在第三壳体内的运动量,可以减少线材的磨损程度, 且线材发生摩擦的部位也会减少。且在终端设备的组装进程中,第一磁性件51可以是预先 固定连接于第三壳体3的内部。装配进程中,将线材连接于磁性组件,并将连接有线材的 磁性组件从第一开口31穿入第三壳体3内部,由于磁性组件和第一磁性件51之间会有磁性吸附力,因此,磁性组件被放入第三壳体3后,会自动吸附在第一磁性件51上。之后再 将线材的另一端从第二开口32处穿出即可。可以看出,该操作过程实现了磁性组件与第一 磁性件51的自动定位,安装较方便。进一步,由于所述开口区的一条或多边侧边为倒圆角 设计,所述倒圆角的直径大于预设直径,因此,可以使与线材接触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的周边更加圆滑,从而可以进一步减缓对线材的磨损程度。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在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移除图1b中部分第一壳体和部分第二壳体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去除图2a中的线材固定组件5后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一种图2a中方向D的剖面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第三壳体内部结构的爆炸图;
图3c为去除图3b中的外壳体和第一磁性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d为图3c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图3e为图3c中方向B所示的视图;
图3f为图3b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g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第三壳体内部结构的爆炸图;
图3h为去除图3g中的外壳体、第一磁性件和缓冲部件后的方向C的结构示意图;
图3i为卡扣与卡孔卡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j为图3g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k为图3g中方向C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l为一种图2a中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m为图3l中的终端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n为另一种终端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一种线缆42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另一种线缆42的结构示意图;
图4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第一壳体
11-第一螺纹孔
12-屏幕
2-第二壳体
21-第二螺纹孔
3-第三壳体
31-第一开口
32-第二开口
33-转轴
34-外壳体
35-第一内壳体
351-第二内壳体
352-第三内壳体
41-柔性线路板
42-线缆
421-第一定位区
422-第二定位区
423-第三定位区
5-线材固定组件
51-第一磁性件
53-支架
531-槽
533-卡扣
534-卡孔
535-限位件
536-第一接触区
537-第二接触区
538-台阶状结构
539-凸台结构
540-第一面
541-第二面
54-第二磁性件
6-缓冲部件
7-钢片
8-泡棉
9-压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是可以折叠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 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可以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 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处理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 RAN)与核心网进行通信,与RAN交换语音和/或数据。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无线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设备到设备通信(device-to-device,D2D) 终端设备、V2X终端设备、机器到机器/机器类通信(machine-to-machine/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2M/MTC)终端设备、物联网(internet ofthings,IoT)终端设备、订户 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 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或用户装备(user device)等。例如,可 以包括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设备的计算机,便携式、袖珍式、手 持式、计算机内置的移动装置等。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 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 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 备。还包括受限设备,例如功耗较低的设备,或存储能力有限的设备,或计算能力有限的 设备等。例如包括条码、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传感器、全球定 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 system,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图1a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当 终端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终端设备的屏幕可以被折叠。图1b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 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在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当终端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屏幕处于 展开的状态。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终端设备在打开状态下的屏幕的一侧称为屏幕侧,将与 屏幕侧相对的另一侧称为壳体侧。图1b示出的是终端设备在打开状态下壳体侧的结构示意 图,也就是与终端设备的屏幕侧相对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打开状态也可 以称为非折叠状态。
如图1a所示,当终端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三壳体3的侧面会有部分区域露出(图 中示意第三壳体3会有部分区域露出,实际应用中,也可以使用其他部件将第三壳体3外 露的部分遮挡住)。如图1b所示,当终端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在终端设备的壳体侧的第三壳体3被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遮挡住(图中以第三壳体完全被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 体2遮挡住为例进行示意,实际应用中,当终端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三壳体3也可以 不完全被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遮挡),在图1b中,第三壳体3以虚线示意。如图1b所 示,第三壳体上还设有一些第一螺纹孔11,用于使第三壳体3和第一壳体1连接。第二壳 体2设有一些第二螺纹孔21,用于使第三壳体3和第二壳体2相连接。在第三壳体的设置 第一螺纹孔11和第二螺纹孔21的那一侧的上方也可以覆盖电池盖或者小屏幕等器件,覆 盖的电池盖或者小屏幕等器件可能会将第一螺纹孔11和第二螺纹孔21遮挡住。
为了更清楚的展示终端设备内部结构,图2a示例性示出了移除图1b中部分第一壳体1 和部分第二壳体2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a所示,移除部分第一外壳和部分第二 外壳后,可以看到被遮挡的第三壳体3,以及线材。在图2a中,终端设备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第三壳体3、线材和线材固定组件5。线材在图2a中以柔性线路板41和线缆 42为例进行示意。具体实施例中,线材可以包括柔性线路板41和/或线缆42。
如图2a所示,第三壳体3的两端可以分别设有两个转轴33。转轴33设置在第三壳体3 内部,在图2a中以虚线示意。所述第三壳体3的一侧可以通过转轴33与所述第一壳体1 连接,所述第三壳体的另一侧可以通过转轴33与所述第二壳体2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和 所述第二壳体2中至少一项通过转轴33与所述第三壳体3转动连接。为了更清楚的展示终 端设备内部结构,图2a中移除了部分第一壳体1和部分第二壳体2。
如图2a所示,第三壳体3可以为半封闭壳体。第三壳体3的侧面上可以设有非封闭区 域。第三壳体3的非封闭区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开口区。开口区可以用于在装配终端设备 时,使线材从第三壳体3内部穿过。线材通过所述第三壳体3的开口区穿过所述第三壳体3 的内部,所述线材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连接,比如线材的两端可以分别连接到终端设备的主板和副板(或者天线)。如图2a所示,第三壳体3的开口区可以包括第一开口31和第二开口32。第一开口31和第二开口32可以设置于第三壳体3的较 为中间的位置,也可以根据具体线材的装配情况进行调整。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将线材通 过第一开口31穿入第三壳体3,并从第二开口32穿出。可选地,也可以从第二开口32穿 入第三壳体3,从第一开口31穿出。
本申请实施例中线材可以用于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传输电源、信号和热量 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线材可以包括柔性线路板41和/或线缆42。线缆42可以是同轴线。柔性线路板41可以是柔性线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如图2a所示,柔性线路板 41可以穿过第三壳体3分别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连接。线缆42可以穿过第三壳体3分别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连接。线缆42被线材固定组件5连接于第三壳体3上。
线材在穿过第三壳体3时部分区域被遮挡,在图2a中,被第三壳体3遮挡住的线缆42 和柔性线路板41的部分以虚线示意。
如图2a所示,线材固定组件5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三壳体3的内部,比如可以设置于所 述第三壳体的两端的转轴之间。所述线材连接于所述线材固定组件5。在图2a中,由于线材固定组件5固定于第三壳体3内部,被第三壳体3遮挡,因此在图2a中以虚线示意。
为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部分有益效果,图2b示出了去除图2a中的线材固定组件5 后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b所示,若线材在第三壳体3内部没有通过线材固定组件5进行固定,则线材在第三壳体3中的自由度较大,线材弯折形态较随机(本申请实施 例中线材的弯折形态可以是指线材的弯折的形状),一方面,线材会更易与第三壳体3内的 转轴33之间发生摩擦或剐蹭,磨损程度较为严重,且线材发生磨损的部位也会较多。另一 方面,第三壳体3的侧面上可能会有些缝隙,在终端设备的折叠和打开的过程中,线材随 之运动,可能会在该运动过程中从第三壳体3的缝隙中凸出,加剧线材的磨损,且线材也 可能由于被缝隙卡住而在终端设备的折叠过程中被扯断,线材的可靠性较低。第三方面, 在终端设备的折叠过程中,线材可能会被拉扯到一侧,在多次折叠过程中,线材可能会被 扯断。第四方面,由于线材弯折形态较随机,因此第三壳体3的腔内需要较大的空间以供 线材活动,不利于终端设备小型化发展。第五方面,为了给线材的冗余量提供活动空间, 通常会在第三壳体3的上表面进行开孔设计,但是第三壳体3的上表面开孔容易造成柔性 屏下陷的问题,其中,第三壳体3的上表面是指第三壳体3上朝向屏幕的那一侧,或者说 第三壳体3的上表面包括铺设有屏幕的表面。在下述内容所涉及到的图3a中,中间壳体的 上表面是指包括有第一内壳体35、第二内壳体351和第三内壳体352的表面。
而如图2a所示,由于将位于第三壳体3内的线材通过线材固定组件5进行了固定,因 此可以减少线材在第三壳体3的自由度,从而可以减少线材在第三壳体3内的运动量,且线材的自由度被限制后,线材的弯折形态也会较为固定,一方面,可以减少线材与第三壳体3内的转轴33之间发生摩擦或剐蹭,可以减少线材的磨损程度,且线材发生摩擦的部位也会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线材被线材固定组件5进行了固定,因此,可以将线材的弯折 形态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比如尽量使线材远离第三壳体3的侧面上的缝隙,这样在终端设 备的折叠和打开的过程中,线材在终端设备的折叠过程中不会被第三壳体3的缝隙卡住, 也可以避免第三壳体3的缝隙给线材带来的磨损,可以提高线材的可靠性。第三方面,由 于线材被线材固定组件5进行了固定,因此在终端设备的折叠过程中,线材不会可能会被 过度拉扯,可以降低线材被扯断的可能性,提高线材的可靠性。第四方面,由于线材弯折 形态被限制,因此第三壳体3的腔内需要较小的空间就可以满足供线材的活动需求,可以 为终端设备小型化发展奠定基础。第五方面,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线材弯折 形态较为固定,且冗余量的活动空间也无需较大,因此可以避免在第三壳体3的上表面进 行开孔,从而可以避免由于开孔导致的柔性屏下陷的问题。
进一步,如图2a所示,由于线材固定组件5将位于第三壳体3内的线材进行了固定,因此可以控制线材固定组件5与第一壳体1之间的线材的长度,以及控制线材固定组件5 与第二壳体2之间的线材的长度,将控制线材固定组件5与第一壳体1之间的且位于第三 壳体3内的线材的长度称为第一长度,将线材固定组件5与第二壳体2之间的且位于第三 壳体3内的线材的长度称为第二长度,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通过线材固定组件5进行控制, 在终端设备的开合过程中,不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如此,可以保证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满 足终端设备在开合过程中的需求,从而减少由于线材在第三壳体3中移动而导致终端设备 在开合过程中对其产生的拉扯,从而可以减少线材的失效情况,可以提高线材的可靠性。
结合图2a来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所述线材在所 述线材固定组件5和所述第一壳体1之间的线长,与所述线材在所述线材固定组件5和所 述第二壳体2之间的线长,之间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也可以说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的差 值在预设范围内。这种情况下,线材固定组件5基本上是对处于位于第三壳体3内部的线材的中间位置进行了固定。这种实施方式中,可以较为均匀的将线材的冗余量分配在线材固定组件5的两侧,可以减少线材固定组件5两侧的线长的差异,进而可以均衡线材固定 组件5两侧的线材的磨损量,不至于使线材固定组件5的一侧的磨损量过大,从而可以提 高线材的可靠性。
如图2a所示,在终端设备的组装进程中,可以进行如下操作:将线材从第三壳体3的 第一开口31穿入,并从第二开口32穿出,且通过线材固定组件5固定在第三壳体3内。 由于终端设备的第三壳体3尺寸通常较小,比如第三壳体3的厚度尺寸可以为5毫米或6 毫米。也就是说,第三壳体3的可操作空间非常小,因此上述操作的技术难度较大。为了 解决该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能地实施方式,下面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3a为一种图2a中方向D的剖面示意图。也可以说图3a示意出了第三壳体中间部分 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a所示,所述线材固定组件5可以包括第一磁性件51和磁性组件。 所述第一磁性件51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壳体3内部。所述磁性组件与所述线材连接。磁性 组件可以包括第二磁性件54。
在终端设备的组装进程中,第一磁性件51可以是预先固定连接于第三壳体3的内部。 装配进程中,具体操作如下:将线材连接于磁性组件,并将连接有线材的磁性组件从第一 开口31穿入第三壳体3内部,由于磁性组件和第一磁性件51之间会有磁性吸附力,因此,磁性组件被放入第三壳体3后,会自动吸附在第一磁性件51上。之后再将线材的另一端从第二开口32处穿出即可。可以看出,该操作过程中,装配人员将线材固定到磁性组件,并 将连接有线材的磁性组件穿入第三壳体3,磁性组件被第一磁性件51的磁性吸附力吸附, 从而实现磁性组件与第一磁性件51的自动定位,连接有线材的磁性组件也会被磁性力吸附至第一磁性件51,如此,可以实现磁性组件的自动定位。这种实施方式可以避免为了方便装配而扩大第三壳体3的尺寸,另一方面,由于在第三壳体3穿过线材的过程可以自动定位,因此第三壳体3除了开口区域,其它部分,例如转轴33,第三壳体3的两端等等均可 以封闭起来,半封闭式的第三壳体3的尺寸可以进一步的缩小,从而为终端设备的更薄提 供技术支持。
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磁性组件可以不包括支架53(该实施方式未在附图中展示)。 该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磁性件54可以与所述第一磁性件51磁性连接。第二磁性件54上 可以设有卡槽531或其它能够固定线材的结构,以便通过第二磁性件54上设有的卡槽531 或固定线材的结构实现线材的固定。另外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二磁性件54上也可以 不设置卡槽531和其它能够固定线材的结构,线材直接穿设于第一磁性件51和第二磁性件 54之间,依靠第一磁性件51和第二磁性件54之间的磁性吸附力夹紧线材。
另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如图3a所示,第三壳体3内部的磁性组件可以包括支架53 和第二磁性件54,所述支架53设于所述第一磁性件51和所述第二磁性件54之间。中间壳体可以由外壳体34、第一内壳体35、第二内壳体351和第三内壳体352组成。如图3a所示, 第三壳体3的下表面包括有外壳体34,第三壳体的上表面包括有第一内壳体35、第二内壳 体351和第三内壳体352。也可以说,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三壳体3上距离屏幕较近一侧的 壳体称为第一内壳体35、第二内壳体351和第三内壳体352,距离屏幕较远一侧的壳体称 为外壳体34,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外壳体34、第一内壳体35第二内壳体351和第三内 壳体352的命名仅仅是为了区分,并无其他实际限定意义。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三壳体3 中设置有转轴,且通过转轴连接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所以,在某些实际应用场景下, 可能也会将第三壳体3俗称为转轴,将外壳体34也可以称为外轴,第一内壳体35也可以 称为第一内轴,第二内壳体351也可以称为第二内轴,第三内壳体352也可以称为第三内 轴,这些仅仅是本领域内对部件的不同称呼。一种可能地实施方式中,当终端设备处于打 开状态,外壳体34被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遮挡。当终端设备处于折叠状态,外壳体34 会全部或部分露出。
如图3a所示,线材从第一开口31穿入第三壳体3,并从第二开口32穿出第三壳体3。线材会与第一开口31和第二开口32的边缘之间发生摩擦。从图3a可以看到,第一开口31 区和第二开口32区的周边也会对线材起到限位的作用。可选地,将第一开口31和第二开 口32的周边进行倒圆角处理,可以将第一开口31和第二开口32的所有周边都进行倒圆角 处理,也可以对第一开口31和第二开口32的部分周边进行倒圆角处理,比如对第一开口 31与第三壳体3中心线平行方向的侧边进行倒圆角处理,再比如,对第二开口32与第三壳 体3中心线平行方向的侧边进行倒圆角处理。可选地,可以将倒圆角处理的直径设置的大 一些,比如可以大于1.5毫米,如此,可以使与线材接触的第一开口31和第二开口32的周 边更加圆滑,从而可以进一步减缓对线材的磨损程度。另外一方面,由于第一开口31区和 第二开口32区的周边也会对线材起到限位的作用,因此可以保持终端设备的打开状态下时, 处于第三壳体3内部的线材保持一定的弧度,从而达到进一步限定弯折形态的目的。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第三壳体内部结构的爆炸图。如图3b所 示,图3b中通过爆炸图的形式可以更加清楚的看到终端设备的中间壳体区域的内部结构, 从图3b可以看到中间壳体的外壳体34的结构形式,外壳体为一个弧形壳体,中间部位设 置有开口区。在图3b中可以清晰的看到设于上壳体34中部位置的第二开口32。第一开口31在与第二开口32相对称的位置,图3b中未示出。
如图3b所示,当线材包括柔性线路板41时,柔性线路板41可设于支架53和第二磁性件54之间。当线材包括线缆42时,线缆42可以连接在支架53上,比如可以在支架53 上开设槽531(如下述图3f中支架53的槽531)以便卡住线缆42。线缆42可以固定在支 架53上朝向第一磁性件51的一面,也可以固定至支架53上朝向第二磁性件54的一面。 下述内容以及附图中以磁性组件包括有支架53为例进行介绍。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 例中所涉及到的磁性件(比如第一磁性件51和第二磁性件54)的材料可以是软磁材料,磁 性件的磁力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如图3b所示,可以看到第一磁性件51可以是一块矩形的磁性件,图3b中仅仅是以矩 形为例进行展示,具体实施中,第一磁性件的形状可以自由设置,比如可以设置为不规则 形状。从图3b中还可以看出缓冲部件具有一定宽度,比如可以是具有一定宽度的波浪形薄 膜,穿设于中间壳体,并位于支架和第一内壳体35之间,以便为线材提供缓冲保护。
图3c为去除图3b中的外壳体和第一磁性件51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c中也示出了穿设 于中间壳体内部的柔性线路板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结构形式,如图3c所示,柔性 线路板一侧铺设在第一壳体1上,另外一侧铺设于第二壳体2上。
图3d为图3c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从图3d中可以看出线缆和柔性线路板在支架上 的布局,一般线缆和柔性线路板可以布置在支架的两端。可选地,可以使布置在支架上的 线缆和布置在支架上的柔性线路板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以便减少线缆和柔性线路板之间 的摩擦,以减少线缆和柔性线路板的磨损。也就是说,可以加大支架53的槽531和固定于 支架53上的柔性线路板41之间的距离。如图3d所示,可选地,所述支架53上的第一接 触区536和第二接触区537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所述第一接触区536包括所述柔性 线路板41与所述支架53的接触区,所述第二接触区537包括所述线缆42与所述支架53 的接触区。第一接触区536可以是柔性线路板41与线缆42距离较近的一侧与支架53的接 触区,第二接触区537可以是线缆42上与柔性线缆42板之间距离较近的位置与支架53的 接触区。可选地,所述支架53上的第一接触区536和第二接触区537之间的距离可以是在 支架53上的柔性线路板41和线缆42之间最近的距离。预设距离可以根据经验来确定,比 如可以设置为2毫米或3毫米。通过该实施方式可以进一步减少在弯折过程中线缆42与柔 性线路板41之间的摩擦。第三方面,线缆42呈现W状的波浪,线缆42的弯折半径较大, 可以减缓线缆42的疲劳程度,从而提高线缆42的寿命。第四方面,从图3c可以看出,柔 性线路板41呈现W状的波浪,柔性线路板41的弯折半径较大,可以减缓柔性线路板41 的疲劳程度,从而提高柔性线路板41的寿命。
图3e为图3b中方向B所示的视图。如图3e所示,从图3b的方向B看过去,可以看 到支架的另外一端的结构形式,如图3e所示,支架的另外一端可以与柔性线路板的端面对齐,可选地,支架的另外一端也可以略长于柔性线路板,以便支架可以横跨整个柔性线路板,以便给柔性线路板更多防护。
如图3e所示,如图3e所示,缓冲部件6设于第二磁性件54和第三壳体3之间。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缓冲部件6铺设于线材与第一内壳体35之间,以便减轻线材和第一内壳体35之间的摩擦和剐蹭。处于中间壳体内部的缓冲件6的宽度大于处于中间壳体内部的柔性线路板41的宽度,以便缓冲件6可以为处于中间壳体内部的柔性线路板41提供更加 完善的防护。
如图3e所示,缓冲部件6在终端设备的折叠过程中会随之被拉伸,在终端设备打开的 过程中会随之被压缩在第三壳体3内部。可选地,缓冲部件6可以是具有一定宽度的薄膜, 缓冲部件6的宽度是指缓冲部件6在与第三壳体3的中心线相平行的方向上的尺寸,缓冲 部件6的宽度可以大于线材在与第三壳体3的中心线相平行的方向上所占用的区域的尺寸, 如此,当线材在弯折过程中,缓冲部件6可以更好的起到对线材的防护作用。
终端设备在折叠状态下,处于第三壳体3的线材会被拉伸,能够满足终端设备在折叠 状态下的第三壳体3内的线材的长度为L1。当终端设备处于打开状态下,处于第三壳体3内的线材会弯折并缩在第三壳体3内,当终端设备处于打开状态下,能够满足终端设备在打开状态下的第三壳体3内的线材的长度为L2。L1大于L2。也就是说,第三壳体3的线 材的长度至少要大于L1,且在终端设备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至少有长度为(L1-L2)的 线材作为冗余被弯折在第三壳体3内部。可选地,缓冲部件6可以设置为图3e所示的波浪 形,如此,当终端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缓冲部件6呈现多维曲线状态,也可以说,当终 端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缓冲部件6呈现波浪形状。如此,可以更好的在终端设备处于打 开状态下吸收线材在第三壳体3内部的冗余量,线材冗余量吸收可以更加自然。另一方面, 由于缓冲部件6为波浪形,因此在终端设备的打开和折叠过程中,缓冲部件6的冗余量也 可以预定的形态在第三壳体3内运动。
具体实施中,缓冲部件6可以是聚酰亚胺薄膜(PolyimideFilm)、麦拉(Mylar)、聚对苯 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或橡胶(Rubber)等柔性材质制成波浪 形薄膜。一种可选地实施方中,缓冲部件6中可以加入散热材料(比如石墨),使第一壳体 1和第二壳体2的热量通过缓冲部件6进行传导,起到均衡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温度的 作用。
图3f为图3b中支架5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f所示,支架的结构可以是一个具有槽的 结构件。如图3f所示,支架53上的槽531的弧形结构。进一步,可以从图3f中看到,本 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使槽与设在槽中的线缆卡合的更紧,可以将槽的侧边设置为锯齿形状。 另外,由于柔性线路板41和线缆42可以位于支架53的两端,因此,如图3f所示,支架53上用于卡合线缆42的槽531的圆心可以朝向远离柔性线路板41的一侧。如此,由于槽 531具有一定的角度,因此线缆42固定于槽531中之后,线缆42的弯折走向会被槽531的 形状所固定,因此,在终端设备的折叠过程中,可以降低线缆42的弯折自由度,可以减少 线缆42与第三壳体3的其它部件(比如第三壳体3的内表面或轴承等等)之间的摩擦,且 也可以减少线缆42自身所产生的摩擦。进一步地,由于槽531的圆心朝向远离柔性线路板 41的一端,因此可以减少线缆42在弯折过程中,线缆42与柔性线路板41之间的摩擦。
如图3f所示,由于柔性线路板和线缆分别设置于支架的两个不同的表面上,因此在支 架的第一面540(支架的第一面是指支架上距离屏幕较远的一面)开槽,用于放置线缆,在 支架的第二面(支架的第二面是指支架上距离屏幕较近的一面,在图3f中由于第二面与第 一面540相对,因此在图3f中看不到第二面,因此未在图3f中示出第二面)放置柔性线路 板,为了使柔性线路板和线缆之间隔离,可以在支架的第二面上设置一个台阶状结构538, 以便减轻柔性线路板向线缆方向的位移量,从而可以减少线缆和柔性线路板支架的摩擦。
如图3f所示,支架53还包括有限位件535。限位件535可以设置于支架53上朝向第一磁性件51的面上,限位件535可以设置于支架53的两侧。如图3a所示,限位件535可 以是设置在支架53两侧的一些凸起的结构块。限位件535位于第一磁性件51的两侧,当 磁性组件在左右移动时,限位件535会被第一磁性件51所阻挡,从而起到限制磁性组件水 平方向移动量的目的。由于支架53在第一磁性件51的左右两侧设置了限位件535,因此可 以限定图3a中所示的水平方向上线材的移动量。可以减轻由于终端设备折叠过程中对线材 拉扯所造成的线材在水平方向上移动量较大的问题,进一步稳定了线材在第三壳体3内部 的形态。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水平方向是指当终端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屏幕12所构 成的平面上与第三壳体3的中心线相垂直的方向。
以上图3b至图3f是以支架53上设有槽531为例进行介绍,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架53上用于固定线缆42的结构可以设置为卡扣组件。图3g至图3k中以图2a的支架53 上用于固定线缆42的结构是卡扣组件为例进行示意,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图3g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第三壳体内部结构的爆炸图。如图3g 所示,图3g中通过爆炸图的形式可以更加清楚的看到终端设备的中间壳体区域的内部结构, 图3g与上述图3b相比,仅仅是更改了支架的结构形状。从图3g中可以看出,支架53的卡扣组件包括两部分,分别为卡扣533和卡孔534。从图3g可以看出线缆放置于卡孔上的 结构形式,在图3g中卡扣533还未与卡孔534卡合。从3g中可以看出,卡孔534可以是 一个矩形的孔,卡扣533可以是两端带耳的结构件。
图3h为去除图3g中的外壳体、第一磁性件51和缓冲部件6后的方向C的结构示意图。 也就是说,图3h为支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从图3h中可以看到卡扣的背面结构,以及支架的背面结构,如图3h所示,柔性线路板铺设于支架的背面,且支架的尾端(支架的尾端 是指支架上设有卡孔的一端的对端)略超出柔性线路板的宽度,如此,可以给柔性线路板 更多的防护。
如图3h所示,线缆42固定于支架53的卡扣组件时,可以将线缆42按照弧形的角度固定于卡扣组件,柔性线路板41和线缆42位于支架53的两端,线缆42的弧形的圆心可 以朝向远离柔性线路板41的一侧。如此,由于线缆42具有一定的角度,因此线缆42固定 于卡扣组件之后,线缆42的弯折走向会固定,因此,在终端设备的折叠过程中,可以降低 线缆42的弯折自由度,可以减少线缆42与第三壳体3的其它部件(比如第三壳体3的内 表面或轴承等等)之间的摩擦,且也可以减少线缆42自身所产生的摩擦。进一步地,由于 线缆42的弧形的圆心朝向远离柔性线路板41的一端,因此可以减少线缆42在弯折过程中, 线缆42与柔性线路板41之间的摩擦。另外一方面,可以加大支架53的卡扣组件和固定于 支架53上的柔性线路板41之间的距离,比如在支架53上卡扣组件与柔性线路板41之间 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则可以进一步减少在弯折过程中线缆42与柔性线路板41之间的摩 擦。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固定线缆42的槽531和卡扣组件仅仅是两种示例,为了 固定线缆42,支架53上也可以设置其他能够固定线缆42的结构。
图3i为卡扣533与卡孔534卡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i所示,线缆42放置于卡孔534上,将卡扣533卡合于卡孔534,从而将线缆42扣住。卡扣533卡合于卡孔534之后 的结构形式,如图3i所示,卡扣533两侧的耳可以插入卡孔533中,以便实现卡扣533和 卡孔534的卡合。
图3j为图3g中支架5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j所示,支架上的第一面540(第一面540为距离第一磁性件较近表面)设有限位件535。限位件535的相关描述可参见上述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图3k为图3g中方向C的支架53的结构示意图。从图3k可以看出支架的第二面541的结构形式,如图3k所示,支架53一端设置有卡孔,设有卡孔的一端可以设置一弧形的 凸台结构539,为了保持线缆在卡孔中的弧形的形状,该凸台结构539的弧形的圆心朝向远 离柔性线路板41的一端。
图3l为一种图2a中屏幕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l可看出,第三壳体3的屏幕侧包括第一内壳体35、第二内壳体351和第三内壳体352,其中,第一内壳体35和第二内壳体351 转动连接,第一内壳体35和第三内壳体351转动连接。第二内壳体351和第三内壳体352 分别设置于第一内壳体35的两侧。第二内壳体351与第一壳体1连接,第三内壳体352与 第二壳体2连接。第一内壳体35和第三内壳体352之间会存在一些缝隙,第一内壳体35 和第二内壳体351之间会存在一些缝隙。缓冲部件6穿设于第三壳体内,并铺设在第一壳 体1和第二壳体2中。在第三壳体的第一内壳体35、第二内壳体351、第三内壳体352以 及缓冲部件上还铺设有屏幕12。
图3m为图3m中的终端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m所示,当终端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内壳体35、第二内壳体351和第三内壳体352可以形成一个较大的 空间,以便为屏幕12的折叠区域留出一定的空间,以使屏幕12尽量处于自然状态。
图3n为另一种终端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n可以看出,如果第三壳 体仅仅设置一个第一内壳体35,第一内壳体35直接连接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而不再设置第二内壳体351和第三内壳体352,从图3n可以看出,终端设备处于折叠状态下,第 一内壳体35和第一壳体1以及第二壳体2在屏幕12的折叠区预留的空间较小,可以看出, 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容易挤压到屏幕12,这种方案下,屏幕12的损坏率较高。而图 3l和图3m所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由于增加了第二内壳体351和第三内壳体 352,因此可以为终端设备在折叠状态下屏幕12的冗余提供更大的空间,从而可以减少对 屏幕12的挤压和磨损,可以提高屏幕12的寿命。
线材的一端可以固定到第一壳体1,线材的另外一端可以固定到第二壳体2。线材在第 一壳体1或第二壳体2上进行固定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固定,以线材固定到第一壳 体1的方式进行举例。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如图3a所示,当线材包括柔性线路板41时,将钢片7固定到柔性线路板41与第一壳体1之间,在柔性线路板41顶面上一次放置 泡棉8和压片9,压片9用于压紧柔性线路板41。进一步可以用螺钉等将压片9、泡棉8、 柔性线路板41和钢片7固定在第一壳体1上。可选地,钢片7和第一壳体1之间可以放置 有双面胶,一方面起到进一步固定钢片7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起到缓冲的作用。泡棉8用 于减轻线材和压片9之间的磨损,起到缓冲的作用。可选地,可以在第一壳体1上预先设 置有定位孔,用于在将柔性线路板41固定到第一壳体1的过程中起到定位的作用,也可以 说,该定位孔用于插入螺钉等固定连接件。
另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当线材包括线缆42时,可以将线缆42设有钢片7和压片9 之间,并将设有钢片7和压片9之间的线缆42固定于第一壳体1上。进一步可以用螺钉等将压片9、线缆42和钢片7固定在第一壳体1上。可选地,钢片7和线缆42之间可以设有 泡棉8,起到缓冲的作用。本申请实施例中泡棉8也可以替换为其它橡胶缓冲材料。可选地, 钢片7和第一壳体1之间也可以设有双面胶,一方面起到进一步固定钢片7的作用,另一 方面也起到缓冲的作用。也可以在第一壳体1上设置理线槽531,理线槽531可选地可以设 置为斜向的,以便与第三壳体3所固定的弧形的线缆42的弯折形态相配合。将线缆42固 定于斜向理线槽531内,可以通过点胶将线缆42粘到斜向理线槽531内,斜向理线槽531 所固定的线缆42的走向与支架53将线缆42固定的弧形相匹配,以便使线缆42弯折的更 自然,且减缓线缆42的磨损,进一步提高线缆42的可靠性。此处以第一壳体1为例进行 介绍,当将柔性线路板41固定于第二壳体2时,与之类似,不再赘述。该实施例中,由于 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也就是在第三壳体3两侧也对线材进行了固定,因此可以进一 步限定线材的自由度,可以进一步限定线材的运动形态,进一步减少线材与第三壳体3的 磨损。
本申请实施例中,线材包括的线缆可以是一根或者多根。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可 以在支架上设置一个槽或多个槽,可以将多根线缆可以一起放置到一个槽里,也可以将多 个线缆放入多个槽里,比如可以一个槽里放一根线缆或多根线缆。另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 中,可以在支架上设置一个或多个卡扣组件。通过一个或多个卡扣组件固定多根线缆,一 个卡扣组件可以固定一个线缆或多个线缆。
本申请实施例中,线材包括的柔性线路板可以是单层柔性线路板,也可以包括多层柔 性线路板。也就是说支架53和第二磁性件54之间可以包括一层或多层柔性线路板41。当 线材包括单层的柔性线路板41时,所述柔性线路板设于所述支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 由于柔性线路板41在第二磁性件54和第一磁性件51之间的磁性吸附力作用下被卡合于支 架53和第二磁性件54之间,所以所述柔性线路板41可以与所述支架53之间活动接触。所述柔性线路板41与所述第二磁性件54之间活动接触。如此,在终端设备的折叠和打开 过程中,柔性线路板和支架,柔性线缆板和第二磁性件之间都可以存着相对的移动量。如 此,若存在组装公差,该结构形式更易吸收该公差,从而可以更优化线材固定组件5左右 两侧的柔性线路板41板的长度。
另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当线材包括多层柔性线路板41时,由于多层柔性线路板41 在第二磁性件54和第一磁性件51之间的磁性吸附力作用下被卡合于支架53和第二磁性件54之间,因此多层柔性线路板41中任两层柔性线路板41之间可以是活动接触,也就是说, 任两层柔性线路板41之间可以有相对位移,在终端设备的折叠和打开过程中可以存着相对 的移动量。可选地,第二磁性件54与该第二磁性件54相接触的柔性线路板41之间可以是 活动接触,可以有相对位移,在终端设备的折叠和打开过程中可以存着相对的移动量。可 选地,支架53与该支架53相接触的柔性线路板41之间可以是活动接触,可以有相对位移, 在终端设备的折叠和打开过程中可以存着相对的移动量。由于当通过胶对多层柔性线路板 41进行固定连接时,粘起来的多层柔性线路板41板会较硬,而且也较厚,这种情况下,多 层柔性线路板41板更易被折断,且更易发生失效,而本申请实施例中多层柔性线路板41之间是活动接触的,无需通过胶来粘结,如此,可以避免胶粘的方式所带来柔性线路板41失效现象的发生,从而可以提高柔性线路板41的可靠性。另外,在终端设备的打开和折叠过程中,柔性线路板41可以滑动,因此若存在组装公差,也更易吸收该公差,从而也可以 更优化线材固定组件5左右两侧的柔性线路板41板的长度。
图4a示例性示出了一种线缆42的结构示意图,图4b示例性示出了另一种线缆42的结 构示意图。如图4a和图4b可以看出,线缆42上包括有第一定位区421、第二定位区422 和第三定位区423,第一定位区421是指线缆42被连接于第三壳体3的区域,第二定位区 422是指线缆42被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1的区域,第三定位区423是指线缆42被固定连接 于第二壳体2的区域。第一定位区421、第二定位区422和第三定位区423的线缆42可以 进行加厚处理,以便降低线缆42失效的可能性,提高线缆42的可靠性。
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线缆42的第一定位区421、第二定位区422和第三定 位区423中的一个或多个区的线缆42表面包裹醋酸布或软布,以便加厚线缆42,如图4a所示,以起到提高线缆42可靠性的目的。
另外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橡胶(Rubber)模内注塑工艺制成线缆42,线 缆42的第一定位区421、第二定位区422和第三定位区423中的一个或多个区的线缆42做加厚处理,如图4b所示,进一步,可选地,还可以在第一定位区421、第二定位区422和 第三定位区423中的一个或多个区的线缆42上通过加厚线缆42的方式设置定位结构,如 图4b所示的第一定位区421内直径最大的一端线缆42属于第一定位区421的定位结构, 装配时可以将第一定位区421的直径最大的一段线缆42连接于线材固定组件5。再比如, 如图4b所示第二定位区422的十字结构,在进行定位时,可以将第二定位区422的十字结 构处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1。再比如,如图4b所示第三定位区423的十字结构,在进行定 位时,可以将第三定位区423的十字结构处固定连接于第二壳体2。如此,可以更加准确的 将线缆42定位至支架53、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另一方面,当通过支架53的槽531 卡住线缆42时,对线缆42的第一定位区421进行加厚,可以使线缆42更紧的卡合在槽531 内。进一步,另外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点胶将线缆42粘在支架53上,比 如可以将线缆42通过点胶固定在支架53的槽531内。通过图4a和图4b对线缆42的第一 定位区421、第二定位区422和第三定位区423中的一个或多个区的线缆42进行加厚处理 后,线缆42的寿命可以增加,线缆42的可靠性可以增加,线缆42弯折的寿命可以达到弯 折20万次以上。
图4c示例性示出了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c所示,图4c中将区域E的第一壳体1去除,以便可以看到区域E对应的第三壳体3部分的结构,图4c中将区域F的第 二壳体2去除,以便可以看到区域F对应的第三壳体3部分的结构。从区域E和区域F中 可以看到:第三壳体3包括的第一开口31区和第二开口32区,且柔性线路板41和线缆42 从第一开口31区穿入第三壳体3,并从第二开口32区穿出的效果图。
基于上述内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选地终端设备的组装方法。第一种组装方法, 可以先将第三壳体3与第一壳体1组装,将第三壳体3与第二壳体2组装。之后,将缓冲部件6通过第一开口31和第二开口32穿设于第三壳体3内部,并将缓冲部件6固定于第 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上。之后将线材连接于磁性组件,并将连接有线材的磁性组件通过 第一开口31穿入第三壳体3,以使磁性组件被自动吸附至第三壳体3内部的第一磁性件51 上(第一磁性件51是预先安装在第三壳体3上的),通过第二开口32将线材穿出,并将线 材固定在第一壳体1上,并将线材固定在第二壳体2上。
第二种组装方法,可以先将第三壳体3的外壳体与第一壳体1组装,将第三壳体3的外壳体与第二壳体2组装。并将缓冲部件6固定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上。之后将线 材连接于磁性组件,并将连接有线材的磁性组件通过第一开口31穿入第三壳体3,以使磁 性组件被自动吸附至第三壳体3内部的第一磁性件51上(第一磁性件51是预先安装在第 三壳体3上的),通过第二开口32将线材穿出。之后,将缓冲部件6覆盖到第三壳体3内 部,并固定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上,最后组装第三壳体3的第一内壳体35。之后, 将线材固定在第一壳体1上,并将线材固定在第二壳体2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 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 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可折叠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
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转轴,所述第三壳体的一侧通过所述两个转轴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三壳体的另一侧通过所述两个转轴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至少一项与所述第三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壳体为半封闭壳体,所述第三壳体的非封闭区域设有开口区,所述第三壳体的所述两个转轴之间设有线材固定组件;
线材,所述线材通过所述第三壳体的所述开口区穿设于所述第三壳体的内部,所述线材连接于所述第三壳体内部的所述线材固定组件,所述线材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所述线材固定组件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磁性组件,所述第一磁性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壳体内部,所述磁性组件与所述线材连接,所述磁性组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磁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组件包括:第二磁性件;
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连接;
所述线材设于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于所述第二磁性件和所述第一磁性件之间;
所述线材包括柔性线路板,所述柔性线路板设于所述支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
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所述支架之间活动接触;
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活动接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包括多层柔性线路板,所述多层柔性线路板设于所述支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且所述多层柔性线路板满足以下内容中一项或多项:
所述多层柔性线路板中相邻的两层柔性线路板之间活动接触;
与所述支架接触的所述多层柔性线路板中的柔性线路板与所述支架之间活动接触;
与所述第二磁性件接触的所述多层柔性线路板中的柔性线路板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活动接触。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包括线缆,所述线缆设于所述支架朝向所述第二磁性件的平面上,或所述线缆设于所述支架朝向所述第一磁性件的平面上;
所述柔性线路板设于所述支架的一端,所述线缆设于所述支架的另一端;
所述支架上的第一接触区和第二接触区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所述第一接触区包括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所述支架的接触区,所述第二接触区包括所述线缆与所述支架的接触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弧形槽,所述线缆卡合于所述弧形槽中;
所述弧形槽的圆心朝向远离所述柔性线路板的一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卡扣组件,所述线缆卡合于所述卡扣组件,所述线缆在所述卡扣组件中呈现弧形;
所述线缆在所述卡扣组件中呈现的弧形的圆心朝向远离所述柔性线路板的一端。
8.如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朝向所述第一磁性件的一面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第一磁性件两侧。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部件;
所述缓冲部件穿设于所述磁性组件和第三壳体之间;
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打开状态下,所述缓冲部件呈现多维波浪形。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固定组件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的线长,与所述线材固定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线长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包括线缆,所述线缆通过橡胶模内注塑工艺制成;
所述线缆上与所述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的区域的直径大于预设直径;
所述线缆上与所述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的区域设有定位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的上表面包括:第一内壳体、第二内壳体和第三内壳体;所述第三壳体的上表面包括铺设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的表面;
所述第二内壳体和所述第三内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内壳体的两侧;
所述第二内壳体一侧与所述第一内壳体转动连接,另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
所述第三内壳体一侧与所述第一内壳体转动连接,另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
13.一种可折叠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
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转轴,所述第三壳体的一侧通过所述两个转轴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三壳体的另一侧通过所述两个转轴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至少一项与所述第三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壳体为半封闭壳体,所述第三壳体的非封闭区域设有开口区,所述开口区的一条或多边侧边为倒圆角设计,所述倒圆角的直径大于预设直径;所述第三壳体的所述两个转轴之间设有线材固定组件,所述线材固定于所述线材固定组件;
所述第三壳体的上表面包括:第一内壳体、第二内壳体和第三内壳体,所述第三壳体的上表面包括铺设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的表面;所述第二内壳体和所述第三内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内壳体的两侧;所述第二内壳体一侧与所述第一内壳体转动连接,另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三内壳体一侧与所述第一内壳体转动连接,另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
线材,包括线缆和多层柔性线路板;所述线材通过所述第三壳体的所述开口区穿设于所述第三壳体的内部,所述线材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线缆通过橡胶模内注塑工艺制成,所述线缆上与所述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的区域的直径大于预设直径,且所述线缆上与所述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的区域设有定位结构;
线材固定组件,所述线材固定组件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的线长,与所述线材固定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线长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所述线材固定组件包括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和支架,所述第一磁性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壳体内部,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磁性连接;所述支架设于所述第二磁性件和所述第一磁性件之间,所述支架上朝向所述第一磁性件的一面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第一磁性件两侧;
所述支架上设有弧形槽,所述线缆卡合于所述弧形槽中,所述弧形槽的圆心朝向远离所述多层柔性线路板的一端;或者,所述支架上设有卡扣组件,所述线缆卡合于所述卡扣组件,所述线缆在所述卡扣组件中呈现弧形,所述线缆在所述卡扣组件中呈现的弧形的圆心朝向远离所述多层柔性线路板的一端;
所述多层柔性线路板设于所述支架的一端,所述多层线缆设于所述支架的另一端;所述支架上的第一接触区和第二接触区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所述第一接触区包括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所述支架的接触区,所述第二接触区包括所述线缆与所述支架的接触区;
所述多层柔性线路板设于所述支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所述多层柔性线路板中相邻的两层柔性线路板之间活动接触;与所述支架接触的所述多层柔性线路板中的柔性线路板与所述支架之间活动接触;与所述第二磁性件接触的所述多层柔性线路板中的柔性线路板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活动接触;
缓冲部件,所述缓冲部件穿设于所述磁性组件和第三壳体之间,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打开状态下,所述缓冲部件呈现多维波浪形。
CN201911190782.9A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可折叠终端设备 Active CN1128664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0782.9A CN112866447B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可折叠终端设备
CN202210577070.8A CN115103043B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可折叠终端设备
EP20894088.2A EP4057598A4 (en) 2019-11-28 2020-10-28 FOLDABLE TERMINAL DEVICE
PCT/CN2020/124521 WO2021103907A1 (zh) 2019-11-28 2020-10-28 一种可折叠终端设备
US17/804,458 US20220291720A1 (en) 2019-11-28 2022-05-27 Foldable Terminal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0782.9A CN112866447B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可折叠终端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77070.8A Division CN115103043B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可折叠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6447A true CN112866447A (zh) 2021-05-28
CN112866447B CN112866447B (zh) 2022-05-24

Family

ID=7599552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90782.9A Active CN112866447B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可折叠终端设备
CN202210577070.8A Active CN115103043B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可折叠终端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77070.8A Active CN115103043B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可折叠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91720A1 (zh)
EP (1) EP4057598A4 (zh)
CN (2) CN112866447B (zh)
WO (1) WO202110390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37820A (zh) * 2022-06-09 2022-09-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线路结构以及移动终端
EP4120809A4 (en) * 2021-06-03 2023-09-27 Honor Device Co., Ltd. WATERPROOF ELECTRONIC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101669A (ko) * 2020-02-10 2021-08-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CN115996254B (zh) * 2021-10-20 2024-04-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US20230328890A1 (en) * 2022-03-25 2023-10-12 Nio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Two-board rigid flex printed circuit board for automotive cameras
CN117827727A (zh) * 2022-09-27 2024-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屏系统和信号传输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23606A (ja) * 1994-10-26 1996-05-17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タブレット装置
CN106707577A (zh) * 2017-01-22 2017-05-2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CN108667967A (zh) * 2018-05-16 2018-10-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轴体及电子设备
CN209390110U (zh) * 2018-10-26 2019-09-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9402552U (zh) * 2018-10-26 2019-09-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式电子设备转轴连接件、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09593488U (zh) * 2018-10-26 2019-11-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445913A (zh) * 2019-07-31 2019-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81440A (en) * 1992-09-18 1996-12-03 Ast Research, Inc. Rotatable bushing for reducing bending stress in electrical cable
JP2001274569A (ja) * 2000-03-27 2001-10-05 Hochiki Corp 線材の固定構造およびその固定方法
TWI292643B (en) * 2006-09-01 2008-01-1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Hinge structure and fodable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13058643A (ja) * 2011-09-08 2013-03-28 Fujitsu Ltd 電子装置及び筒体
KR101875855B1 (ko) * 2014-02-17 2018-07-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힌지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70089664A (ko) * 2016-01-27 2017-08-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롤러블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KR102426694B1 (ko) * 2017-05-02 2022-07-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US10234899B1 (en) * 2018-05-14 2019-03-19 Dell Products, Lp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with thin flex hinge
CN208609020U (zh) * 2018-07-13 2019-03-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09373960U (zh) * 2018-10-26 2019-09-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JP6758442B2 (ja) * 2019-02-26 2020-09-23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用情報機器
CN209375711U (zh) * 2019-02-28 2019-09-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US11068027B2 (en) * 2019-09-03 2021-07-20 Intel Corporation Dynamic scalable attachment mechanism for client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23606A (ja) * 1994-10-26 1996-05-17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タブレット装置
CN106707577A (zh) * 2017-01-22 2017-05-2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CN108667967A (zh) * 2018-05-16 2018-10-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轴体及电子设备
CN209390110U (zh) * 2018-10-26 2019-09-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9402552U (zh) * 2018-10-26 2019-09-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式电子设备转轴连接件、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09593488U (zh) * 2018-10-26 2019-11-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445913A (zh) * 2019-07-31 2019-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120809A4 (en) * 2021-06-03 2023-09-27 Honor Device Co., Ltd. WATERPROOF ELECTRONIC DEVICE
US12096580B2 (en) 2021-06-03 2024-09-17 Honor Device Co., Ltd. Waterproof electronic device
CN115037820A (zh) * 2022-06-09 2022-09-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线路结构以及移动终端
WO2023236867A1 (zh) * 2022-06-09 2023-12-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线路结构以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03907A1 (zh) 2021-06-03
CN115103043B (zh) 2024-05-03
EP4057598A4 (en) 2022-12-28
CN112866447B (zh) 2022-05-24
EP4057598A1 (en) 2022-09-14
CN115103043A (zh) 2022-09-23
US20220291720A1 (en) 2022-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66447B (zh) 一种可折叠终端设备
KR101994889B1 (ko) 휴대단말용 보호 장치
US8932069B2 (en) Socket module and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EP2426897B1 (en) Docking station for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40168867A1 (en) Mobile terminal
CN110517918B (zh) 电子设备
US8145280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30215559A1 (en) Mobile terminal
US8823898B2 (en) Suspension and tolerance absorption subassembly for a display screen
CN114070342A (zh) 卡托固定装置及其电子设备
CN208190695U (zh) 移动终端
CN112579493B (zh) 扩展坞
TW201210124A (en) Antenna modul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08079149U (zh) 移动终端
CN111163607B (zh) 电子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CN115217837A (zh) 转轴模组、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CA2778324C (en) Suspension and tolerance absorption subassembly for a display screen
KR102043720B1 (ko) 전자 장치의 커넥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1977139B1 (ko) 휴대용 통신 장치
CN111526230B (zh) 柔性机壳组件与电子设备
CN215187693U (zh) 电子设备的保护壳
CN215187692U (zh) 电子设备组件以及保护壳组件
CN112929479B (zh) 电子设备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JP2018093367A (ja) スマートフォン用アタッチメントケース
CN114863821A (zh) 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