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5547A - 一种多路输出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路输出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65547A
CN112865547A CN202110272119.4A CN202110272119A CN112865547A CN 112865547 A CN112865547 A CN 112865547A CN 202110272119 A CN202110272119 A CN 202110272119A CN 112865547 A CN112865547 A CN 1128655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voltage
transformer
capacitor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7211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宗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anne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uanne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uanne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uanne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7211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655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65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554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0435 priority patent/WO2022188873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1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more than one ouput with independent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02M3/3357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路输出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该多路输出变换器包括:功率转换电路和输出电路,功率转换电路包括变压器或电感,输出电路包括至少两路输出单元,其中,每路输出单元包括一输出电容、和至少一开关管和/或二极管,该至少一开关管和/或二极管串联连接输出电容,各个输出电容分别用于连接不同的负载,该方法包括:根据对应路的输出单元所需的负载能量,将变压器或电感中存储的能量分配至对应路以进行额定电压或变电压输出。该技术方案在变换器的输出端通过将开关管与输出电容串联且形成多路输出,并采用能量动态分配方式进行控制,可以实现多路不同电压或变电压的快速响应输出,结构简单,还降低了系统损耗等。

Description

一种多路输出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功率变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路输出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在实现多路输出的时候,通常需要通过变压器上的多个绕组进行不同匝比输出,这种电路输出由于匝比是固定的,因此不能实现变电压输出,且多路输出在几路之间带载不平衡时候,会导致空载电路部分电压虚高。而对于另一种方式,则是先升压然后再降压,在降压过程中需要用BUCK电路,这将使得每个电路都需要设置一个电感来实现降压,不仅占空间,并且两级转换还将增加了较大损耗。当然,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多变压器进行多路输出,这种方式效率高,但是几路输出就需要几个变压器,而且一个变压器只能提供一路输出,比如65W变压器,当5.1V输出用到5W,剩余60W将闲置而造成资源浪费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多路输出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路输出变换器的控制方法,所述多路输出变换器包括功率转换电路和与所述功率转换电路连接的输出电路,所述功率转换电路包括主开关管和与所述主开关管连接的变压器或电感,所述输出电路包括至少两路输出单元,其中,每路所述输出单元包括一输出电容、和至少一开关管和/或二极管,所述至少一开关管和/或二极管串联连接所述输出电容,所述变压器或所述电感用于连接电源或储能电容,各个所述输出电容分别用于连接不同的负载;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对应路的所述输出单元所需的负载能量,将所述变压器或电感中存储的能量分配至所述对应路以进行额定电压或变电压输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出单元为固定型输出单元、单向可控型输出单元或双向可控型输出单元,其中,所述固定型输出单元包括与所述输出电容串联的一二极管或开关管,所述单向可控型输出单元包括与所述输出电容串联的一二极管和开关管,所述双向可控型输出单元包括与所述输出电容串联的两个开关管;
其中,进行能量分配时,控制所述单向可控型输出单元或所述双向可控型输出单元中的开关管处于导通状态,直到对应路中的所述输出电容的电压达到所需电压或者所述变换器的能量释放完时,控制关闭对应路中的所述开关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路输出变换器还包括:整流管,其中,若所述功率转换电路采用所述变压器储能,则所述整流管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串联后并联连接于每路所述输出单元;若所述功率转换电路采用所述电感储能,则所述功率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串联所述整流管后并联连接每路所述输出单元;
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整流管对所述变压器或电感输出的电压进行整流后再输出至对应路的输出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路输出变换器还包括:反向供电模块,所述反向供电模块包括可充电组件,其中,若所述功率转换电路采用所述变压器储能,位于所述输出单元中的所述可充电组件的两端分别通过一开关管连接至副边绕组的两端;若所述功率转换电路采用所述电感储能,位于所述功率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的所述可充电组件的两端分别通过一开关管连接至所述电感的两端;
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功率转换电路的输入端未接入输入电压时,将所述可充电组件的两端连接的开关管导通,以使所述可充电组件通过所述变压器或所述电感向所述功率转换电路的输入端反向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对应路的所述输出单元所需的负载能量,将所述功率转换电路中的所述变压器或电感中存储的能量分配至所述对应路,包括:
根据对应路的所述输出单元所需的负载能量,将所述功率转换电路中的所述变压器或电感在一个或多个周期内存储的能量进行单路分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对应路的所述输出单元所需的负载能量,将所述功率转换电路中的所述变压器或电感中存储的能量分配至所述对应路,包括:
将所述功率转换电路中的所述变压器或电感在一个周期内存储的能量依次分配给有负载能量需求的输出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路输出变换器为原边反馈架构,所述原边反馈架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变压器、主开关管和初级控制器,所述初级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主开关管;所述方法包括:
按照预设方式检测每路所述输出单元的输出电压,并将检测到的多个输出电压中的最高输出电压作为基准电压反馈至所述初级控制器,以使所述初级控制器根据所述基准电压控制所述主开关管,进而调整对应路的所述输出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路输出变换器为原边反馈架构,所述原边反馈架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变压器、主开关管和初级控制器,所述初级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主开关管;所述方法包括:
设置一指定电压为基准电压,检测所述变压器在指定时段的波形电压,将所述波形电压反馈至所述初级控制器,以使所述初级控制器根据所述反馈的电压和所述基准电压控制所述主开关管,进而调整对应路的所述输出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路输出变换器为副边反馈架构,所述副边反馈架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变压器、主开关管和初级控制器,以及次级控制器和光电耦合器,其中,所述光电耦合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次级控制器,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初级控制器;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次级控制器实时检测每路所述输出单元的输出电压,选其中一路输出作为基准反馈给初级主控,基准选择采用以下方式中的一种:选多路中的最高电压那路;或选其中固定一路;或从提供能量的当前路中动态选择基准电压;然后根据基准反馈的信号通过所述光电耦合器传递所需的电压或电流信号至所述初级控制器,所述初级控制器根据得到的次级电压或电流信号对所述主开关管进行控制,进而控制所述变压器传递的能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率转换电路还包括钳位开关管和钳位电容,其中,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一端连接所述钳位电容的一端,所述原边绕组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主开关管和所述钳位开关管的一端,所述钳位开关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钳位电容的另一端;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退磁初期阶段,当所述变压器的绕组电压高于所述钳位电容的电压时,控制所述主开关管导通,并在达到第一预设电压后,控制所述主开关管关断以使所述变压器向所述输出电路输出能量;
在退磁完成后,当所述变压器的绕组电压下降到所述钳位电容的电压时,控制所述钳位开关管导通以使所述钳位电容向所述变换器输出能量;
经过预设时长后关断所述钳位开关管或在检测到所述钳位电容的电压下降至第二预设电压,控制所述钳位开关管关闭,并在绕组的反激电压到达谷底或为零点电压时,控制所述主开关管再次导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功率转换电路包括变压器和与所述变压器连接的主开关管,所述功率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设有输入电容,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输出电路中的一路或多路双向可控型输出单元中的两个开关管导通,以将对应路中的所述输出电容中的电量释放至所述变压器中;
控制所述功率转换电路中的初级开关管导通,以将所述变压器中的能量存储于所述输入电容中以实现双向输出。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路输出变换器,包括:功率转换电路和与所述功率转换电路连接的输出电路,所述功率转换电路包括主开关管和与所述主开关管连接的变压器或电感,所述输出电路包括至少两路输出单元;
其中,每路所述输出单元包括一输出电容、和至少一开关管和/或二极管,所述至少一开关管和/或二极管串联连接所述输出电容,各个所述输出电容分别用于连接不同的负载,所述变压器或所述电感用于连接电源或储能电容,各个所述输出电容分别用于获取所述变压器或所述电感中存储的能量以提供给所述负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出单元为单向固定型输出单元、双向固定型输出单元、单向可控型输出单元或双向可控型输出单元;
其中,所述单向固定型输出单元包括与所述输出电容串联的一二极管,所述双向固定型输出单元包括与所述输出电容串联的一开关管,所述单向可控型输出单元包括与所述输出电容串联的一二极管和开关管,所述双向可控型输出单元包括与所述输出电容串联的两个开关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路输出变换器还包括:整流管;
若所述功率转换电路包括所述变压器,则所述整流管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串联后输出,每路所述输出单元并联连接于所述输出的两端;
若所述功率转换电路包括所述电感,所述功率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串联所述整流管后连接每路所述输出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路输出变换器还包括:反向供电模块;
所述反向供电模块包括可充电组件,其中,若所述功率转换电路采用所述变压器储能,位于所述输出单元中的所述可充电组件的两端分别通过一开关管连接至副边绕组的两端;
若所述功率转换电路采用所述电感储能,位于所述功率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的所述可充电组件的两端分别通过一开关管连接至所述电感的两端。
本申请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通用变换器的输出端,通过将开关管或二极管与输出电容进行串联,并根据实际需求通过并联设置以形成多路输出,通过动态分配控制,实现在哪路需要能量的时候打开对应路的开关管,以便从变换器中的电感或变压器中直接吸收能量,从而实现多路不同电压或变电压的快速响应输出,结构简单,还大大降低了系统损耗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多路输出变换器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多路输出变换器的一种含整流管的非隔离型变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多路输出变换器的一种含整流管及反向供电模块的隔离型变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多路输出变换器的一种含整流管及反向供电模块的非隔离型变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多路输出变换器的应用于原边反馈架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多路输出变换器的应用于副边反馈架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多路输出变换器的含半波对称变换和单级PFC变换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多路输出变换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多路输出变换器的控制方法的整个周期分配单路输出的波形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多路输出变换器的控制方法的单个周期分配多路的第一种波形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多路输出变换器的控制方法的单个周期分配多路的第二种波形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多路输出变换器的控制方法的应用于原边反馈架构的控制流程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多路输出变换器的控制方法的应用于副边反馈架构的控制流程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多路输出变换器的控制方法的应用于ACF电路的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多路输出变换器,可用于不同的电压和/或变电压的快速响应输出,以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等。
示范性地,该多路输出变换器包括:功率转换电路和与所述功率转换电路连接的输出电路,其中,该功率转换电路包括主开关管Q1和与主开关管Q1连接的变压器或电感,该输出电路包括至少两路输出单元。可以理解,该变压器或电感用于连接接入的电源或储能电容,并结合主开关管Q1的导通与关断控制以进行能量存储。
本实施例中,该输出电路包括多路输出单元,其中,每路输出单元包括一输出电容和至少一开关管和/或二极管,该至少一开关管和/或二极管串联连接输出电容。而各个输出电容分别用于连接不同的负载。
其中,对于各路输出单元的结构,本实施例可按照不同功能特性进行类型划分,例如,以输出电压是否可变为例,该输出单元可划分为固定型输出单元和可控型输出单元;以是否能实现双向控制为例,该输出单元可划分为单向输出单元和双向输出单元等。进而,结合不同的功能可得到如下类型的输出单元,如单向固定型输出单元、双向固定型输出单元、单向可控型输出单元和双向可控型输出单元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该单向固定型输出单元主要由输出电容与一二极管串联连接构成;双向固定型输出单元主要由输出电容与一开关管构成;单向可控型输出单元主要包括与输出电容串联的一二极管和开关管,而双向可控型输出单元主要包括与输出电容串联的两个开关管。
可以理解,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选取其中一路或者几路的任意组合输出。例如,针对的是需要以最高电压长期固定输出且长期有轻载或带载电路的场合,通过只增加一个二极管DOA或开关管QOB来防止回流,如图1所示的分支A、B。又例如,针对不是长期带载或者需要变电压输出的场合,可在输出电容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二极管DOC再串联一个开关管QOC来实现,如图1所示的分支C。再例如,对于需要变电压输出、或者效率要求较高、或者需要反向回流等场合,则可通过采用两个开关管QOD和QOD1串联来实现,如图1所示的分支D。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上述几种类型的输出单元,分支A和C的结构可通常用于小电流电路;而对于大电流电路,例如快充等,可优先选用分支B和C的结构。应当明白的是,对于只需要一路变电压输出的场合,也可以仅选取由两个开关管串联构成的分支D来实现。
本实施例中,该功率转换电路为通用变换器,例如,可以是隔离型变换器,如变压器等,也可以非隔离型变换器,如由电感构成的BUCK、BOOST等电路。当然,该功率转换电路还可以是正激变换器或反激变换器等,又或者是原边反馈、副边反馈及双边反馈等不同架构类型的变换器等。可以理解,该多路输出的设计可适用于各种变换器架构,这里对该功率转换电路的结构并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该多路输出变换器还包括一个位于功率转换电路的输出侧的整流管,例如,该整流管可以是二极管或同步开关管等。该整流管作为一个共用的整流管,用于对经过变压器或电感输出的电压进行统一整流后再输出至各路输出单元,不仅可以减少成本,还可以降低各输出单元中的开关管和二极管的耐压等。这是由于,当不存在该整流管时,每路输出中的二极管或开关管需要大于绕组电压与自身输出电压之和,而在设置了该整流管后,对于输出单元中的二极管或开关管,其耐压只需大于同一母线多路输出的最高电压与自身电压之差即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以非隔离型的功率转换电路为例,如图2所示,该功率转换电路包括电感LP和主开关管Q1,则该功率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串联同步开关管Q7后并联连接每路输出单元。而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以隔离型的功率转换电路为例,该功率转换电路包括变压器,则该同步开关管Q7与变压器的副边绕组串联后输出,每路输出单元并联连接于该串联后的输出两端,如图3所示。
进一步可选地,该多路输出变换器还可实现反向供电功能,以便在该功率转换电路的输入端未接入电压时,可利用作为负载的反向供电模块通过变压器或电感向电路的输入端供电。
示范性地,多路输出变换器还包括反向供电模块,该反向供电模块包括可充电组件,如图3所示,在隔离型功率转换电路中,该反向供电模块中的可充电组件BAT位于一输出单元中,其中,该可充电组件BAT的两端分别通过开关管QF和QF1连接至变压器副边绕组的两端。当该可充电组件BAT作为负载时,可控制QOF和QOF1导通,以实现可充电组件BAT的充电;而该可充电组件BAT放电时,可控制QF和QF1导通。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非隔离型功率转换电路中,如图4所示,该反向供电模块中的可充电组件BAT的两端分别通过开关管QF和QF1连接至电感L的两端,可充电组件BAT与开关管QOF串联后连接至功率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当可充电组件BAT作为负载时,可控制QOF导通,而该可充电组件BAT放电时,可控制QF和QF1导通。
可以理解,该可充电组件BAT可为可充电电池、充电宝等具有充放电功能的器件。在使用过程中,例如,当功率转换电路的输入端未接入输入电压时,将可充电组件的两端连接的开关管导通,以使可充电组件通过变压器或电感向功率转换电路的输入端反向供电。
本实施例中,对于输出单元中的二极管,可根据需要改为开关管来减低损耗;而与输出电容串联的开关管,可以是MOS管、三极管、可控硅、氮化镓等一种或几种组合。
而对于上述的功率转换电路,除了主开关管Q1和变压器或电感等用于实现功率变换的主要器件外,还可包括但不限于包括如EMC元件和安规元件等,以及根据需求设置电容、光电耦合器等元件,当然还可以额外设置VCC启动电路、分压检测电路、限流检测电路等,也可以集成这些功能到芯片内部等。
例如,为实现快速动态响应,需要对各路输出单元的负载连接情况及所需的负载能量等实时监测,进一步地,该多路输出变换器还包括隔离反馈电路和多路输出控制器,示范性地,该隔离反馈电路包括反馈单元和与输出单元的路数相同的多个采样单元,即采样单元与输出单元一一对应。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1个输出单元的采样单元可采用分压电阻R6A和R7A构成,其他输出支路同理。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各个采样单元的输入端分别连接对应输出单元中的输出电容,输出端均连接多路输出控制器;进而,该多路输出控制器通过反馈单元向功率转换电路进行基准电压信号反馈。
若该多路输出变换器为双边反馈架构或原边反馈架构,则该反馈单元为变压器T1的辅助绕组,即利用变压器绕组互感原理进行电压信号反馈,如图5所示的FB信号。当然,该反馈单元还可以为其他的器件,在此并不作限定。
又或者,若该多路输出变换器为副边反馈架构,通常地,副边反馈架构通过光电耦合器进行次级到初级的隔离反馈,此时,该反馈单元采用光电耦合器进行电压信号反馈。示范性地,如图6所示,该光电耦合器U7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该多路输出控制器,信号输出端连接功率转换电路。
进一步地,该功率转换电路包括变压器,而变压器的副边绕组还包括中间抽头输出端,若按照输出电压的大小进行高压和低压划分,将上述至少两路输出单元划分为高压输出单元和低压输出单元,则每路低压输出单元将并联于副边绕组的中间抽头输出端和一输出端,每路高压输出单元并联于副边绕组的一输出端和另一输出端。可以理解,所谓的高压和低压是相对而言的,例如,5V为低压,20V可称为高压。通过将高压和高压放一起,低压和电压接近的放一起可以降低纹波电流和开关管损耗等。
下面结合一些功率变换电路进行描述,通过将多路输出运用于这些功率变换电路中,然后采用相应的动态分配控制方法,不仅可以实现不同电压的输出及变电压输出,还可以利用动态分配技术来大大提高系统效率、响应速度等。
以一有源钳位反激(ACF)电路为例,示范性地,如图3所示,该功率转换电路主要包括变压器T1、主开关管Q1、储能电容Vin、钳位开关管QA和钳位电容C1等,其中,储能电容Vin的两端用于连接电源;储能电容Vin的正极连接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一端,而原边绕组T1的另一端连接主开关管Q1和钳位开关管QA的一端,主开关管Q1的另一端连接储能电容Vin的负极;钳位开关管QA的另一端连接钳位电容C1的一端,钳位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储能电容Vin的正极。而变压器T1的次级侧则可采用上述的多路输出设计。
在另一种隔离型的功率转换电路中,该变压器包括第一原边绕组和第二原边绕组,而功率转换电路包括第一转换单元和第二转换单元,示范性地,如图7所示,该第一转换单元位于第一原边绕组的两端,第二转换单元位于第二原边绕组的两端;其中,第一转换单元包括串联连接的电容C1和开关管QA1;第二转换单元包括串联连接的电容C1A和QA1A。
进一步地,该多路输出变换器还包括:半波对称变换电路,示范性地,半波对称变换电路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每个桥臂均由串联连接的两个开关管构成,其中,这两个开关管串联连接的节点接地。示范性地,如图7所示,第一桥臂由开关管Q1和QD1构成,第二桥臂由开关管Q1A和QD1A构成,第一桥臂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原边绕组和第一转换单元的一连接节点,另一端用于连接交流电源的一端;同时,第二桥臂的一端连接至第二原边绕组和第二转换单元的一连接节点,另一端用于连接交流电源的另一端。可以理解,该多路输出变换器将半波对称变换及多路输出结合,可以大大提高转换效率,降低系统损耗等。
可选地,该多路输出变换器还包括:单级PFC变换电路,示范性地,如图7所示,该单级PFC变换电路包括两个输入二极管DP和DPA、干路开关管QP、两个支路开关管QP2和QP2A,和两个支路二极管DP1和DP2,以及储能电容EC1P;其中,该两个输入二极管DP和DPA各自的阳极分别对应连接第一原边绕组和第二原边绕组的一端,各自的阴极均连接干路开关管QP的一端,还连接储能电容EC1P的一端,储能电容EC1P的另一端接地;干路开关管QP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该两个支路开关管(QP2和QP2A)各自的一端;而该两个支路开关管(QP2和QP2A)各自的另一端分别串联连接对应的支路二极管(DP1和DP2)的阳极,两个支路二极管(DP1和DP2)的阴极分别用于连接交流电源的两端。
本实施例的多路输出变换器通过在变换器的输出侧,通过设置开关管或二极管等与输出电容串联,并将多个串联结构进行并联设置以形成多路输出,并且在哪路需要能量时,对于可控型输出单元,则控制相应的开关管打开以使得从存储有能量的电感或者变压器中直接吸收能量,进而为负载提供能量,该多路输出变换器可以实现如5V、9V、12V或20V等不同大小的电压输出,此外,通过可控型输出单元中的开关管的动态控制,还可以实现变电压输出等。
实施例2
请参照图1和8,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多路输出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可用于对上述实施例1的多路输出变换器进行多路输出控制,从而提高系统转换效率及动态响度速率等。示范性地,该多路输出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0,根据对应路的输出单元所需的负载能量,将该功率转换电路中的变压器或电感所存储的能量分配至对应路以进行额定电压或变电压输出。
对于仅串联有一二极管的固定型输出单元,其处于长期导通状态,此时变压器或电感上的能量将自动存储于其输出电容中。而对于单向可控型输出单元或双向可控型输出单元,在进行能量分配时,可控制其开关管处于导通状态,直到对应路中的输出电容的电压达到所需电压或者变换器能量释放完时,再控制关闭对应路中的开关管。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对于上述步骤S100,将存储的能量分配至对应路的输出单元,包括:根据对应路的输出单元所需的负载能量,将功率转换电路中的变压器或电感在一个或多个周期内存储的能量进行单路分配。
例如,对于一次或连续多次主开管导通存到变压器或电感的能量,可根据需求都给一路输出。另外,多路输出控制器还可根据需求情况再分配一次或多次给其他有需求的电路传递能量,而对于不需要能量的输出单元,则不用开通其开关管。对于带单级PFC的ACF电路,可参见图5,图9中的(a)为普通单路输出的绕组的整个周期内的电压波形;而(b)为本实施例的整个周期的能量分配给一路输出单元的波形,包括主要的几个开关管的控制信号,其中,高电平为导通状态,低电平为关闭状态。而图10中的(a)为普通单路输出的绕组一个周期内的电压波形;而(b)为本实施例的单个周期的能量分配给多路输出单元的波形。其中,若带单级PFC的ACF电路还包括半波对称结构,如图7所示,则有图11中的(b)的Q1A的波形,开关管Q1和Q1A的波形相同。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对于上述步骤S100,将存储的能量分配至对应路的输出单元,包括:可将功率转换电路中的变压器或电感在一个周期内存储的能量依次分配给有负载能量需求的输出单元。
例如,在一次主开关管Q1导通存到变压器或电感的能量,根据输出电压需求,采用轮流方式打开不同输出单元中的开关管以提供能量,波形如图10所示。对于带单级PFC的ACF电路,图11中的(a)为普通单路输出的绕组的电压波形;而(b)为本实施例的单个周期的能量分配给多路输出单元的波形,在能量分配过程中,这里采用断续模式进行开关管控制。同样,若带单级PFC的ACF电路还包括半波对称结构,如图7所示,则有图11中的(b)中的Q1A的波形。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多路输出的能量分配时,若一个循环周期给每路分配复用一次主开关的控制时间,这种方式当输出太多路时候,一个循环周期等待时间很久,导致输出纹波电压电流大,动态响应差,或者变电压电流的快充场合不适用。对此,本实施例采用动态分配方式,动态分配方式包含两种:方法一、通过将一次或者多次开关周期能量都分配一路有需要的输出电路,没带载或者不需要能量的那路不分配能量;方法二、一个开关周期的能量分别给多路,相当于每路可以分到频率增加,分到的电量小,此时各路输出纹波会大大变小,这样可以减少输出电容的体积和容量,即可采用小体积长寿面的电容;进一步的这里指的给多路分配还包括一路输出还可以多次获得一次主开关存储到变换器里的能量,即在一次退磁期间这一路可以多次打开主开关管获得变换器的能量。
进一步地,为提升动态响应速度以及纹波要求等,可通过提升开关频率实现快速轮换和响应等。
下面结合一些具体的功率转换电路,对该多路输出变换器采用动态分配的控制方法进行相应描述。
以原边反馈架构(PSR)为例,示范性地,该原边反馈架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变压器、主开关管和初级控制器,其中,初级控制器主要用于控制主开关管,进而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关于该原边反馈架构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已公开的文献,在此不作展开描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进行动态分配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10,将输出最高电压预先作为初级绕组中设置的基准电压。
步骤S120,按照预设方式检测退磁过程输出电压,将检测到的最高输出电压反馈至初级控制器。
步骤S130,初级控制器根据实际检测到的最高输出电压与所述基准电压控制主开关管,进而调整对应路的输出电压。
例如,若有的输出电压为5V,9V和20V,则选取最高的20V作为基准电压,进而,通过控制各采样单元按照预设方式分别采样这些输出单元的输出电压,以便将实际检测到的最高输出电压反馈至初级侧,然后,初级控制器将其与基准电压20V比较以控制主开关管,若输出电压低,则加大初级能量传递,反之,若输出电压高则减少初级能量传递。其中,该预设方式可包括但不限于为,由主环路进行持续监控,或者高频检测,又或者在变压器的退磁期间选取一固定时间点通过互感检测等等。
可以理解,第一种方法是将所有多路输出电压的最高电压作为参考电压,当参考不取最高电压时,例如,对于将一次能量轮流分配的方式,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进行动态分配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210,设置一指定电压为基准电压。
步骤S220,通过检测变压器在指定时段的波形电压,将该波形电压反馈至初级控制器。
步骤S230,初级控制器根据所述反馈的电压和所述基准电压控制主开关管,进而调整对应路的输出电压。
例如,可在变压器的退磁期间这一固定时间点进行绕组波形电压的检测,并以检测到的单路基准电压与设置的基准电路进行比较以控制初级能量的传递,例如,当检测到的单路基准电压与基准电路不相等时,则根据电压的下降或上升信号来调整对应路的输出电压。
以副边反馈架构(SSR)为例,示范性地,该副边反馈架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变压器、主开关管和初级控制器,以及次级控制器和光电耦合器,其中,光电耦合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次级控制器,信号输出端连接初级控制器。关于该副边反馈架构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已公开的文献,在此不作展开描述。
示范性地,其进行能量动态分配的控制过程中,该方法包括:
该次级控制器实时检测每路输出单元的输出电压,选其中一路输出作为基准反馈给初级主控,基准选择如下方式中的一种:选多路输出中的最高电压的那路;或选其中固定一路并将这一路输出按照在最后给予能量提供,即满足其他几路输出后再给这一路提供能量;又或者动态选择基准电压,即实时从提供能量的当前路中动态选择基准电压。进而,根据基准反馈的信号通过所述光电耦合器传递所需的电压或电流信号至所述初级控制器;最后,所述初级控制器根据得到的次级电压或电流信号对所述主开关管进行控制,进而控制所述变压器传递的能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若多路输出变换器采用如图3所示的结构,现有的ACF电路的控制方式是,在退磁开始后持续导通钳位开关管,直到退磁完成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本实施例进行动态分配的控制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控制方法,如图14所示,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10,在退磁初期阶段,当变压器的绕组电压高于钳位电容的电压时,控制主开关管导通,并在达到第一预设电压后,控制主开关管关断以使变压器向输出电路输出能量。
步骤S320,在退磁完成后,当变压器的绕组电压下降到钳位电容的电压时,控制钳位开关管导通以使钳位电容向变换器输出能量。
步骤S330,经过预设时长后关断钳位开关管或在检测到钳位电容的电压下降至第二预设电压,控制钳位开关管关闭,并在绕组反激电压到达谷底或为零点电压时,控制主开关管再次导通。重复执行上述步骤。
示范性地,对于上述的ACF电路,本实施例将采用断续模式进行控制,通过在退磁完成后且满足电压条件时才控制钳位开关管导通,并且在绕组的反激电压达到谷底或零点时打开主开关管,这样既回收了漏感能量,还实现了谷底或零点导通。可以理解,上述控制过程不仅适用于单路和多路输出,还可以实现谷底或零点导通,可以大大减小主开关管的损耗等。上述控制方式可以支持SSR架构、PSR架构和DSR架构等。
进一步地,当功率转换电路包括变压器和与变压器连接的主开关管,该功率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还设有输入电容,对于包含有双向可控型输出单元的多路输出变换器,该方法还包括:
控制输出电路中的一路或多路双向可控型输出单元中的两个开关管导通,以将对应路中的输出电容中的电量释放至变压器中;进而,控制功率转换电路中的初级开关管导通,以将变压器中的能量存储于输入电容中,从而实现双向输出。
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1的关于多路输出变换器的可选项,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故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本实施例的多路输出变换器的控制方法通过动态分配方式来控制多路输出单元,通过在哪路需要能量的时候就控制对应路的开关管打开,以从电感或者变压器中直接吸收能量,尤其是当需要变电压输出时,通过该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变电压的快速响应输出,而对于一些不需要能量的则不开通其支路上的开关管,可以实现能量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等。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源设备,示范性地,该电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1的多路输出变换器,进一步地,该电源设备可采用上述实施例2中的控制方法对该多路输出变换器进行多路输出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路输出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输出变换器包括功率转换电路和与所述功率转换电路连接的输出电路,所述功率转换电路包括主开关管和与所述主开关管连接的变压器或电感,所述输出电路包括至少两路输出单元,其中,每路所述输出单元包括一输出电容、和至少一开关管和/或二极管,所述至少一开关管和/或二极管串联连接所述输出电容,所述变压器或所述电感用于连接电源或储能电容,各个所述输出电容分别用于连接不同的负载;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对应路的所述输出单元所需的负载能量,将所述变压器或电感中存储的能量分配至所述对应路以进行额定电压或变电压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单元为固定型输出单元、单向可控型输出单元或双向可控型输出单元,其中,所述固定型输出单元包括与所述输出电容串联的一二极管或开关管,所述单向可控型输出单元包括与所述输出电容串联的一二极管和开关管,所述双向可控型输出单元包括与所述输出电容串联的两个开关管;
其中,进行能量分配时,控制所述单向可控型输出单元或所述双向可控型输出单元中的开关管处于导通状态,直到对应路中的所述输出电容的电压达到所需电压或者所述变换器的能量释放完时,控制关闭对应路中的所述开关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输出变换器还包括:整流管,其中,若所述功率转换电路采用所述变压器储能,则所述整流管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串联后并联连接于每路所述输出单元;若所述功率转换电路采用所述电感储能,则所述功率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串联所述整流管后并联连接每路所述输出单元;
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整流管对所述变压器或电感输出的电压进行整流后再输出至对应路的输出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输出变换器还包括:反向供电模块,所述反向供电模块包括可充电组件,其中,若所述功率转换电路采用所述变压器储能,位于所述输出单元中的所述可充电组件的两端分别通过一开关管连接至副边绕组的两端;若所述功率转换电路采用所述电感储能,位于所述功率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的所述可充电组件的两端分别通过一开关管连接至所述电感的两端;
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功率转换电路的输入端未接入输入电压时,将所述可充电组件的两端连接的开关管导通,以使所述可充电组件通过所述变压器或所述电感向所述功率转换电路的输入端反向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对应路的所述输出单元所需的负载能量,将所述功率转换电路中的所述变压器或电感中存储的能量分配至所述对应路,包括:
根据对应路的所述输出单元所需的负载能量,将所述功率转换电路中的所述变压器或电感在一个或多个周期内存储的能量进行单路分配;
或者,将所述功率转换电路中的所述变压器或电感在一个周期内存储的能量依次分配给有负载能量需求的输出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输出变换器为原边反馈架构,所述原边反馈架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变压器、主开关管和初级控制器,所述初级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主开关管;
所述方法包括:
按照预设方式检测每路所述输出单元的输出电压,并将检测到的多个输出电压中的最高输出电压作为基准电压反馈至所述初级控制器,以使所述初级控制器根据所述基准电压控制所述主开关管,进而调整对应路的所述输出电压;
或者,设置一指定电压为基准电压,检测所述变压器在指定时段的波形电压,将所述波形电压反馈至所述初级控制器,以使所述初级控制器根据所述反馈的电压和所述基准电压控制所述主开关管,进而调整对应路的所述输出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输出变换器为副边反馈架构,所述副边反馈架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变压器、主开关管和初级控制器,以及次级控制器和光电耦合器,其中,所述光电耦合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次级控制器,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初级控制器;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次级控制器实时检测每路所述输出单元的输出电压,选其中一路输出作为基准反馈给初级主控,基准选择采用以下方式中的一种:选多路中的最高电压那路;或选其中固定一路;或从提供能量的当前路中动态选择基准电压;然后根据基准反馈的信号通过所述光电耦合器传递所需的电压或电流信号至所述初级控制器,所述初级控制器根据得到的次级电压或电流信号对所述主开关管进行控制,进而控制所述变压器传递的能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转换电路还包括钳位开关管和钳位电容,其中,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一端连接所述钳位电容的一端,所述原边绕组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主开关管和所述钳位开关管的一端,所述钳位开关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钳位电容的另一端;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退磁初期阶段,当所述变压器的绕组电压高于所述钳位电容的电压时,控制所述主开关管导通,并在达到第一预设电压后,控制所述主开关管关断以使所述变压器向所述输出电路输出能量;
在退磁完成后,当所述变压器的绕组电压下降到所述钳位电容的电压时,控制所述钳位开关管导通以使所述钳位电容向所述变换器输出能量;
经过预设时长后关断所述钳位开关管或在检测到所述钳位电容的电压下降至第二预设电压,控制所述钳位开关管关闭,并在绕组的反激电压到达谷底或为零点电压时,控制所述主开关管再次导通。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功率转换电路包括变压器和与所述变压器连接的主开关管,所述功率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设有输入电容,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输出电路中的一路或多路双向可控型输出单元中的两个开关管导通,以将对应路中的所述输出电容中的电量释放至所述变压器中;
控制所述功率转换电路中的初级开关管导通,以将所述变压器中的能量存储于所述输入电容中以实现双向输出。
10.一种多路输出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转换电路和与所述功率转换电路连接的输出电路,所述功率转换电路包括主开关管和与所述主开关管连接的变压器或电感,所述输出电路包括至少两路输出单元;
其中,每路所述输出单元包括一输出电容、和至少一开关管和/或二极管,所述至少一开关管和/或二极管串联连接所述输出电容,各个所述输出电容分别用于连接不同的负载,所述变压器或所述电感用于连接电源或储能电容,各个所述输出电容分别用于获取所述变压器或所述电感中存储的能量以提供给所述负载。
CN202110272119.4A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多路输出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28655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72119.4A CN112865547A (zh)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多路输出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PCT/CN2022/080435 WO2022188873A1 (zh) 2021-03-12 2022-03-11 一种多路输出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72119.4A CN112865547A (zh)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多路输出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5547A true CN112865547A (zh) 2021-05-28

Family

ID=75994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72119.4A Pending CN112865547A (zh)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多路输出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65547A (zh)
WO (1) WO202218887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88873A1 (zh) * 2021-03-12 2022-09-15 深圳原能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输出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6526857A (zh) * 2023-05-08 2023-08-01 深圳讴艾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正反激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CN117277812A (zh) * 2022-04-02 2023-12-22 郭青山 多路输入输出的电源转换电路和电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55990B1 (en) * 1999-03-24 2002-03-12 Rockwell Collins, Inc.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3929066A (zh) * 2014-04-30 2014-07-16 杨飏 一种宽范围单电感多路输出变换器
CN104167916A (zh) * 2014-08-12 2014-11-2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多输出电平功率变换器
JP2018007386A (ja) * 2016-06-30 2018-01-11 株式会社東芝 Dc−dcコンバータおよび電源装置
CN106059313B (zh) * 2016-07-19 2018-05-29 深圳南云微电子有限公司 有源钳位的反激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12865547A (zh) * 2021-03-12 2021-05-28 深圳原能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输出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4281240U (zh) * 2021-03-12 2021-09-24 深圳原能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输出变换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88873A1 (zh) * 2021-03-12 2022-09-15 深圳原能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输出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7277812A (zh) * 2022-04-02 2023-12-22 郭青山 多路输入输出的电源转换电路和电器
CN116526857A (zh) * 2023-05-08 2023-08-01 深圳讴艾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正反激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CN116526857B (zh) * 2023-05-08 2024-01-30 深圳讴艾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正反激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88873A1 (zh) 2022-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65547A (zh) 一种多路输出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Faraji et al. Soft-switched non-isolated high step-up multi-port DC-DC converter for hybrid energy system with minimum number of switches
KR101832246B1 (ko) 부하 조건의 영역에 있어서 효율적으로 작동하는 전력 변환기 시스템
US8130524B2 (en) Bi-directional DC to DC power converter having a neutral terminal
JP5786330B2 (ja) 放電制御装置及び放電制御方法
Matsuo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ultiple-input DC-DC converter
EP1813011B1 (en) A power converter
WO2005046033A2 (en) Multiple input dc-dc power converter
EP2884646A2 (en) Multiple-output DC/DC converter and power supply having the same
US20110188270A1 (en) Circuit
CN210431234U (zh) 一种应用于家庭直流微电网的多端口变换器
CN214281240U (zh) 一种多路输出变换器
CN113162439A (zh) 一种半波对称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WO2022188854A1 (zh) 一种单级pfc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KR102511829B1 (ko) 양방향 직류변환장치
Hu et al. Novel single switch DC-DC converter for high step-up conversion ratio
CN113595383A (zh) 一种开关电容电路、充电控制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08988626A (zh) 一种融合pfc的单电感双输出变换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10829841A (zh) 一种多端口变换器以及多端口变换器的控制系统
El Kattel et al. A three-phase flyback current-fed push-pull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for dc microgrid application
Luo et al. High step-down multiple-output LED driver with the current auto-balance characteristic
CN113824310A (zh) 用于机械能量的采集-管理单级融合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12838757B (zh) 一种分时复用变压器的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
TWI581552B (zh) 升壓轉換裝置
KR101043402B1 (ko) 개선된 양방향 플라이백 컨버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