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5371A - 永磁体、转子组件和电机 - Google Patents

永磁体、转子组件和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65371A
CN112865371A CN202110287614.2A CN202110287614A CN112865371A CN 112865371 A CN112865371 A CN 112865371A CN 202110287614 A CN202110287614 A CN 202110287614A CN 112865371 A CN112865371 A CN 1128653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manent magnet
transition
face
rotor core
permanent magne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876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谷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idea Welling Mo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idea Welling Mo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idea Welling Mo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8761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653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653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537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7941 priority patent/WO2022193575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93Rotors axially facing st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2Permanent magnets [PM]
    • H01F7/0205Magnetic circuits with PM in general
    • H01F7/021Construction of P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magnetic circuits
    • H02K2201/12Transversal flux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永磁体、转子组件和电机。其中,永磁体用于电机,永磁体包括:第一端面;第二端面,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相对且间隔布置;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位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对设置,且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适于沿电机转子铁芯的中部向边缘的方向延伸;过渡面,过渡面位于第一侧面和第二端面之间,和/或过渡面位于第二侧面和第二端面之间;其中,过渡面至第一端面的距离小于第一端面至第二端面的距离。本发明有利于减小反电势谐波、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

Description

永磁体、转子组件和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永磁体、一种转子组件和一种电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机的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芯和多个永磁体,永磁体结构设置不合理,电机的反电势谐波、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较大,且漏磁严重,造成转子组件的局部饱和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永磁体。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转子组件。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电机。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永磁体,用于电机,永磁体包括:第一端面;第二端面,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相对且间隔布置;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位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对设置,且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适于沿电机的转子铁芯的中部向边缘的方向延伸;过渡面,过渡面位于第一侧面和第二端面之间,和/或过渡面位于第二侧面和第二端面之间;其中,过渡面至第一端面的距离小于第一端面至第二端面的距离。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永磁体包括第一端面、第二端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过渡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为永磁体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侧面,通过合理设置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二端面和过渡面的配合结构,使得过渡面位于第一侧面和第二端面之间,或过渡面位于第二侧面和第二端面之间,或一部分过渡面位于第一侧面和第二端面之间,另一部分过渡面位于第二侧面和第二端面之间,且使过渡面上的任一点至第一端面的距离小于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的间距。
具体地,相邻两个永磁体中的一个永磁体的第一侧面与另一个永磁体的过渡面对应设置,这样,一方面增大了相邻两个永磁体的内侧端部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相邻两个永磁体之间的漏磁,在较少永磁体用量的基础上,提高永磁体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过渡面的结构设置有利于气隙磁场的正弦化,有利于减小反电势谐波、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
同理,相邻两个永磁体中的一个永磁体的第二侧面与另一个永磁体的过渡面对应设置,这样,增大了相邻两个永磁体的内侧端部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减小永磁体内侧边角的漏磁,提高磁钢的利用率,并使得气隙正弦化,减小反电势谐波、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
同理,相邻两个永磁体中的一个永磁体的过渡面与另一个永磁体的过渡面对应设置,永磁体侧部的边角处弯曲程度较大,导致侧部的边角向永磁体中部过渡,从而增大了相邻两个永磁体之间的间距,故而能够减小相邻两个永磁体之间的漏磁,并使得气隙正弦化,减小反电势谐波、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
根据本发明上述的转子组件,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过渡面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其组合:平面、曲面及折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过渡面的结构,如过渡面包括平面,如,过渡面包括曲面,如过渡面包括折面,如,过渡面为平面、曲面及折面中的一部分的结合,如,过渡面为平面、曲面及折面的结合。
具体地,过渡面为平面时,过渡面与第一侧面的连接处至第一端面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端面至第二端面的距离。过渡面与第一侧面的夹角大于90°,且小于180°。
具体地,过渡面为平面时,过渡面与第二侧面的连接处至第一端面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端面至第二端面的距离。过渡面与第二侧面的夹角大于90°,且小于180°。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永磁体还包括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第一侧面、第四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首尾依次相连以围合成永磁体的侧周面;以垂直于转子铁芯的轴线的方向对永磁体进行截面,在截面上,第一侧面的轮廓线与第二侧面的轮廓线为轴对称结构,第三侧面的轮廓线的中点和第四侧面的轮廓线的中点的连线形成轴对称结构的对称轴。
在该技术方案中,永磁体的侧周面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侧面、第四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为永磁体相对且间隔布置的两个侧面,也就是说,第三侧面与第一侧面的一端和第二侧面的一端相连接,第四侧面与第一侧面的另一端和第二侧面的另一端相连接。以垂直于转子铁芯的轴线的方向对永磁体进行截面,在该截面上,第一侧面的轮廓线与第二侧面的轮廓线以第三侧面的轮廓线的中点和第四侧面的轮廓线的中点的连线为对称轴对称布置。
该设置可保证多个永磁体之间间隙的均衡性及一致性,且具有结构规整,加工难度低,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自第四侧面向第三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中的任一个至对称轴的距离逐渐减小。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配合结构,使得沿第四侧面至第三侧面的方向,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中的任一个至对称轴的距离逐渐减小,该设置在保证减小相邻两个永磁体之间的漏磁的情况下,减小了永磁体的材料投入,进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形成的夹角a满足:
Figure BDA0002981142820000031
p为电机的转子组件的极对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配合结构,使得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形成的夹角a满足:
Figure BDA0002981142820000032
其中,p为转子组件的极对数。转子组件的极对数是p,永磁体的数量为2p。这样,通过限定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形成的夹角与转子组件的极对数的关系,可保证多个永磁体沿转子铁芯的轴线均匀布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过渡面自第三侧面延伸至第四侧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过渡面自第三侧面延伸至第四侧面,即,过渡面的一端与第三侧面相连接,过渡面的另一端与第四侧面相连接。也就是说,通过合理设置第三侧面、第四侧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过渡面的配合结构,使得沿转子铁芯的径向,相邻两个永磁体的间距均等,从而可以有效减小相邻两个永磁体之间的漏磁,在较少永磁体用量的基础上,提高永磁体的利用率。且该结构设置有利于气隙磁场的正弦化,有利于减小反电势谐波、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侧面、第四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中的任意相邻两个侧面的连接处圆滑过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永磁体的结构,使得第一侧面、第四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中的任意相邻两个侧面的连接处圆滑过渡,该设置便于永磁体的加工,生产成本低,且该结构设置可避免组装转子组件时划伤操作者,或是划伤转子组件的其他组成器件的情况发生。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芯;及多个第一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的永磁体,多个永磁体设于转子铁芯上,多个永磁体绕转子铁芯的轴线间隔布置,永磁体的第一端面与转子铁芯相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转子组件,因包括如第一方面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永磁体,因此,具有上述永磁体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做一一陈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转子组件还包括:包塑体,永磁体和转子铁芯通过包塑体连接在一起,包塑体包覆转子铁芯的至少一部分和永磁体的至少一部分,以使转子铁芯和永磁体形成一体式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包塑体,利用包塑体将永磁体和转子铁芯形成一体式结构,该设置可保证转子铁芯与永磁体装配的稳固性及可靠性,且可保证转子铁芯与永磁体的相对位置关系,为包括转子组件的电机正常运转提供了稳定且可靠的结构支撑。另外,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粘接方式,包塑形式有效增强了转子铁芯与永磁体的连接强度,且包塑体也对永磁体起到了固定作用和限位作用,并增大了永磁体与其他结构的连接面积,从而避免了相关技术中表面粘接方式不牢固造成永磁体整块或局部脱落的风险,有效防止永磁体脱落,进而提高了轴向磁通永磁电机(或者叫盘式电机)运行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及第二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的转子组件,转子组件与定子组件转动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电机,因包括如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转子组件,因此,具有上述转子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做一一陈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永磁体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永磁体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永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永磁体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永磁体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机的示意框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机和相关技术中的电机的时间和相反电势的关系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机和相关技术中的电机的相反电势谐波分量和相反电势谐波幅值的关系图。
其中,图1至图9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转子组件,110转子铁芯,120永磁体,122第一端面,124第二端面,126第一侧面,128第二侧面,130过渡面,132第三侧面,134第四侧面,140包塑体,200电机,210定子组件,300压缩机,400制冷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1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永磁体、转子组件、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永磁体120,用于电机200,永磁体120包括第一端面122、第二端面124、第一侧面126、第二侧面128和过渡面130,第一端面122与第二端面124相对且间隔布置,第一侧面126和第二侧面128均位于第一端面122和第二端面124之间,第一侧面126和第二侧面128相对设置,且第一侧面126和第二侧面128均适于沿电机200的转子铁芯110的中部向边缘的方向延伸,过渡面130位于第一侧面126和第二端面124之间,和/或过渡面130位于第二侧面128和第二端面124之间,过渡面130至第一端面122的距离小于第一端面122至第二端面124的距离。
详细地,永磁体120包括第一端面122、第二端面124、第一侧面126、第二侧面128和过渡面130,第一侧面126和第二侧面128为永磁体120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侧面,通过合理设置第一侧面126、第二侧面128、第二端面124和过渡面130的配合结构,使得过渡面130位于第一侧面126和第二端面124之间,或过渡面130位于第二侧面128和第二端面124之间,或一部分过渡面130位于第一侧面126和第二端面124之间,另一部分过渡面130位于第二侧面128和第二端面124之间,且使过渡面130上的任一点至第一端面122的距离小于第一端面122与第二端面124之间的间距。
具体地,相邻两个永磁体120中的一个永磁体120的第一侧面126与另一个永磁体120的过渡面130对应设置,这样,一方面增大了相邻两个永磁体120的内侧端部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相邻两个永磁体120之间的漏磁,在较少永磁体120用量的基础上,提高永磁体120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过渡面130的结构设置有利于气隙磁场的正弦化,有利于减小反电势谐波、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
同理,相邻两个永磁体120中的一个永磁体120的第二侧面128与另一个永磁体120的过渡面130对应设置,这样,增大了相邻两个永磁体120的内侧端部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减小永磁体120内侧边角的漏磁,提高磁钢的利用率,并使得气隙正弦化,减小反电势谐波、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
同理,相邻两个永磁体120中的一个永磁体120的过渡面130与另一个永磁体120的过渡面130对应设置,永磁体120侧部的边角处弯曲程度较大,导致侧部的边角向永磁体120中部过渡,从而增大了相邻两个永磁体120之间的间距,故而能够减小相邻两个永磁体120之间的漏磁,并使得气隙正弦化,减小反电势谐波、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
具体地,永磁体120可以是磁钢,也可以是其他永磁材料制成的永磁体120。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永磁体120,用于电机200,永磁体120包括第一端面122、第二端面124、第一侧面126、第二侧面128和过渡面130,第一端面122与第二端面124相对且间隔布置,第一侧面126和第二侧面128均位于第一端面122和第二端面124之间,第一侧面126和第二侧面128相对设置,且第一侧面126和第二侧面128均适于沿电机200的转子铁芯110的中部向边缘的方向延伸,过渡面130位于第一侧面126和第二端面124之间,和/或过渡面130位于第二侧面128和第二端面124之间,过渡面130至第一端面122的距离小于第一端面122至第二端面124的距离。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过渡面130包括平面。
具体地,如图3、图4和图5所示,过渡面130包括弧面。
具体地,过渡面130包括折面。
具体地,过渡面130为平面、曲面及折面中的一部分的结合。
具体地,过渡面130为平面、曲面及折面的结合。
其中,过渡面130为平面时,过渡面130与第一侧面126的连接处至第一端面122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端面122至第二端面124的距离。过渡面130与第一侧面126的夹角大于90°,且小于180°。
其中,过渡面130为平面时,过渡面130与第二侧面128的连接处至第一端面122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端面122至第二端面124的距离。过渡面130与第二侧面128的夹角大于90°,且小于180°。
实施例3: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永磁体120,用于电机200,永磁体120包括第一端面122、第二端面124、第一侧面126、第二侧面128和过渡面130,第一端面122与第二端面124相对且间隔布置,第一侧面126和第二侧面128均位于第一端面122和第二端面124之间,第一侧面126和第二侧面128相对设置,且第一侧面126和第二侧面128均适于沿电机200的转子铁芯110的中部向边缘的方向延伸,过渡面130位于第一侧面126和第二端面124之间,和/或过渡面130位于第二侧面128和第二端面124之间,过渡面130至第一端面122的距离小于第一端面122至第二端面124的距离。
进一步地,永磁体120还包括第三侧面132和第四侧面134,第一侧面126、第四侧面134、第二侧面128和第三侧面132首尾依次相连以围合成永磁体120的侧周面;以垂直于转子铁芯110的轴线的方向对永磁体120进行截面,在截面上,第一侧面126的轮廓线与第二侧面128的轮廓线为轴对称结构,第三侧面132的轮廓线的中点和第四侧面134的轮廓线的中点的连线形成轴对称结构的对称轴。
详细地,永磁体120的侧周面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侧面126、第四侧面134、第二侧面128和第三侧面132。第三侧面132和第四侧面134为永磁体120相对且间隔布置的两个侧面,也就是说,第三侧面132与第一侧面126的一端和第二侧面128的一端相连接,第四侧面134与第一侧面126的另一端和第二侧面128的另一端相连接。以垂直于转子铁芯110的轴线的方向对永磁体120进行截面,在该截面上,第一侧面126的轮廓线与第二侧面128的轮廓线以第三侧面132的轮廓线的中点和第四侧面134的轮廓线的中点的连线为对称轴对称布置。
该设置可保证多个永磁体120之间间隙的均衡性及一致性,且具有结构规整,加工难度低,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自第四侧面134向第三侧面132,第一侧面126和第二侧面128中的任一个至对称轴的距离逐渐减小。
其中,通过合理设置第三侧面132和第四侧面134的配合结构,使得沿第四侧面134至第三侧面132的方向,第一侧面126和第二侧面128中的任一个至对称轴的距离逐渐减小,该设置在保证减小相邻两个永磁体120之间的漏磁的情况下,减小了永磁体120的材料投入,进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以垂直于转子铁芯110的轴线的方向对永磁体120进行截面,在该截面上,第一侧面126的轮廓线为直线,第二侧面128的轮廓线为直线。如,永磁体120的轮廓线合围出的形状为扇形。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以垂直于转子铁芯110的轴线的方向对永磁体120进行截面,在该截面上,第一侧面126的轮廓线为直线,第二侧面128的轮廓线为直线。如,永磁体120的轮廓线合围出的形状为梯形、正方形或长方形。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以垂直于转子铁芯110的轴线的方向对永磁体120进行截面,在该截面上,第一侧面126的轮廓线为弧线,第二侧面128的轮廓线为弧线。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以垂直于转子铁芯110的轴线的方向对永磁体120进行截面,在该截面上,第一侧面126的轮廓线为折线,第二侧面128的轮廓线为折线。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以垂直于转子铁芯110的轴线的方向对永磁体120进行截面,在该截面上,第一侧面126的轮廓线为弧线、直线及折线中的部分线型的结合,第二侧面128的轮廓线为弧线、直线及折线中的部分线型的结合。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以垂直于转子铁芯110的轴线的方向对永磁体120进行截面,在该截面上,第一侧面126的轮廓线为弧线、直线及折线的结合,第二侧面128的轮廓线为弧线、直线及折线的结合。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永磁体120,用于电机200,永磁体120包括第一端面122、第二端面124、第一侧面126、第二侧面128和过渡面130,第一端面122与第二端面124相对且间隔布置,第一侧面126和第二侧面128均位于第一端面122和第二端面124之间,第一侧面126和第二侧面128相对设置,且第一侧面126和第二侧面128均适于沿电机200的转子铁芯110的中部向边缘的方向延伸,过渡面130位于第一侧面126和第二端面124之间,和/或过渡面130位于第二侧面128和第二端面124之间,过渡面130至第一端面122的距离小于第一端面122至第二端面124的距离,永磁体120还包括第三侧面132和第四侧面134,第一侧面126、第四侧面134、第二侧面128和第三侧面132首尾依次相连以围合成永磁体120的侧周面;以垂直于转子铁芯110的轴线的方向对永磁体120进行截面,在截面上,第一侧面126的轮廓线与第二侧面128的轮廓线为轴对称结构,第三侧面132的轮廓线的中点和第四侧面134的轮廓线的中点的连线形成轴对称结构的对称轴。
进一步地,过渡面130自第三侧面132延伸至第四侧面134。
详细地,过渡面130自第三侧面132延伸至第四侧面134,即,过渡面130的一端与第三侧面132相连接,过渡面130的另一端与第四侧面134相连接。也就是说,通过合理设置第三侧面132、第四侧面134、第一侧面126、第二侧面128和过渡面130的配合结构,使得沿转子铁芯110的径向,相邻两个永磁体120的间距均等,从而可以有效减小相邻两个永磁体120之间的漏磁,在较少永磁体120用量的基础上,提高永磁体120的利用率。且该结构设置有利于气隙磁场的正弦化,有利于减小反电势谐波、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
实施例5:
在实施例3或实施例4的基础上,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永磁体120,用于电机200,永磁体120包括第一端面122、第二端面124、第一侧面126、第二侧面128和过渡面130,第一端面122与第二端面124相对且间隔布置,第一侧面126和第二侧面128均位于第一端面122和第二端面124之间,第一侧面126和第二侧面128相对设置,且第一侧面126和第二侧面128均适于沿电机200的转子铁芯110的中部向边缘的方向延伸,过渡面130位于第一侧面126和第二端面124之间,和/或过渡面130位于第二侧面128和第二端面124之间,过渡面130至第一端面122的距离小于第一端面122至第二端面124的距离,永磁体120还包括第三侧面132和第四侧面134,第一侧面126、第四侧面134、第二侧面128和第三侧面132首尾依次相连以围合成永磁体120的侧周面;以垂直于转子铁芯110的轴线的方向对永磁体120进行截面,在截面上,第一侧面126的轮廓线与第二侧面128的轮廓线为轴对称结构,第三侧面132的轮廓线的中点和第四侧面134的轮廓线的中点的连线形成轴对称结构的对称轴。
进一步地,第一侧面126、第四侧面134、第二侧面128和第三侧面132中的任意相邻两个侧面的连接处圆滑过渡。
详细地,通过合理设置永磁体120的结构,使得第一侧面126、第四侧面134、第二侧面128和第三侧面132中的任意相邻两个侧面的连接处圆滑过渡,该设置便于永磁体120的加工,生产成本低,且该结构设置可避免组装转子组件100时划伤操作者,或是划伤转子组件100的其他组成器件的情况发生。
实施例6: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6提供了一种永磁体120,用于电机200,永磁体120包括第一端面122、第二端面124、第一侧面126、第二侧面128和过渡面130,第一端面122与第二端面124相对且间隔布置,第一侧面126和第二侧面128均位于第一端面122和第二端面124之间,第一侧面126和第二侧面128相对设置,且第一侧面126和第二侧面128均适于沿电机200的转子铁芯110的中部向边缘的方向延伸,过渡面130位于第一侧面126和第二端面124之间,和/或过渡面130位于第二侧面128和第二端面124之间,过渡面130至第一端面122的距离小于第一端面122至第二端面124的距离。
进一步地,第一侧面126和第二侧面128之间形成的夹角a满足:
Figure BDA0002981142820000121
p为电机的转子组件100的极对数。
详细地,通过合理设置第一侧面126和第二侧面128的配合结构,使得第一侧面126和第二侧面128之间形成的夹角a满足:
Figure BDA0002981142820000122
其中,p为转子组件100的极对数。转子组件100的极对数是p,永磁体120的数量为2p。这样,通过限定第一侧面126和第二侧面128形成的夹角与转子组件100的极对数的关系,可保证多个永磁体120沿转子铁芯110的轴线均匀布置。
实施例7: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芯;及多个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的永磁体,多个永磁体设于转子铁芯上,多个永磁体绕转子铁芯的轴线间隔布置,永磁体的第一端面与转子铁芯相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转子组件,因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的永磁体,因此,具有上述永磁体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做一一陈述。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转子组件100还包括包塑体140,永磁体120和转子铁芯110通过包塑体140连接在一起,包塑体140包覆转子铁芯110的至少一部分和永磁体120的至少一部分,以使转子铁芯110和永磁体120形成一体式结构。
详细地,通过设置包塑体140,利用包塑体140将永磁体120和转子铁芯110形成一体式结构,该设置可保证转子铁芯110与永磁体120装配的稳固性及可靠性,且可保证转子铁芯110与永磁体120的相对位置关系,为包括转子组件100的电机200正常运转提供了稳定且可靠的结构支撑。另外,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粘接方式,包塑形式有效增强了转子铁芯110与永磁体120的连接强度,且包塑体140也对永磁体120起到了固定作用和限位作用,并增大了永磁体120与其他结构的连接面积,从而避免了相关技术中表面粘接方式不牢固造成永磁体120整块或局部脱落的风险,有效防止永磁体120脱落,进而提高了轴向磁通永磁电机(或者叫盘式电机)运行的可靠性。
实施例8:
如图8所示,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机200,包括:定子组件210;及第二方面中任一实施例的转子组件100,转子组件100与定子组件210转动连接。
详细地,电机200包括定子组件210和转子组件100,转子组件100包括转子铁芯110和多个永磁体120,其中,多个永磁体120绕转子铁芯110的轴线间隔布置。其中,永磁体120包括第一端面122、第二端面124、第一侧面126、第二侧面128和过渡面130,第一侧面126和第二侧面128为永磁体120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侧面,通过合理设置第一侧面126、第二侧面128、第二端面124和过渡面130的配合结构,使得过渡面130位于第一侧面126和第二端面124之间,或过渡面130位于第二侧面128和第二端面124之间,或一部分过渡面130位于第一侧面126和第二端面124之间,另一部分过渡面130位于第二侧面128和第二端面124之间,且使过渡面130上的任一点至第一端面122的距离小于第一端面122与第二端面124之间的间距。
具体地,相邻两个永磁体120中的一个永磁体120的第一侧面126与另一个永磁体120的过渡面130对应设置,这样,一方面增大了相邻两个永磁体120的内侧端部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相邻两个永磁体120之间的漏磁,在较少永磁体120用量的基础上,提高永磁体120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过渡面130的结构设置有利于气隙磁场的正弦化,有利于减小反电势谐波、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
同理,相邻两个永磁体120中的一个永磁体120的第二侧面128与另一个永磁体120的过渡面130对应设置,这样,增大了相邻两个永磁体120的内侧端部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减小永磁体120内侧边角的漏磁,提高磁钢的利用率,并使得气隙正弦化,减小反电势谐波、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
同理,相邻两个永磁体120中的一个永磁体120的过渡面130与另一个永磁体120的过渡面130对应设置,永磁体120侧部的边角处弯曲程度较大,导致侧部的边角向永磁体120中部过渡,从而增大了相邻两个永磁体120之间的间距,故而能够减小相邻两个永磁体120之间的漏磁,并使得气隙正弦化,减小反电势谐波、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
具体地,电机200为轴向磁通电机。
实施例9:
如图9所示,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压缩机300,包括:第二方面中的任一实施例的转子组件100;或第三方面中的电机200。
详细地,压缩机300包括转子组件100,转子组件100包括转子铁芯110和多个永磁体120,其中,多个永磁体120绕转子铁芯110的轴线间隔布置。其中,永磁体120包括第一端面122、第二端面124、第一侧面126、第二侧面128和过渡面130,第一侧面126和第二侧面128为永磁体120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侧面,通过合理设置第一侧面126、第二侧面128、第二端面124和过渡面130的配合结构,使得过渡面130位于第一侧面126和第二端面124之间,或过渡面130位于第二侧面128和第二端面124之间,或一部分过渡面130位于第一侧面126和第二端面124之间,另一部分过渡面130位于第二侧面128和第二端面124之间,且使过渡面130上的任一点至第一端面122的距离小于第一端面122与第二端面124之间的间距。
具体地,相邻两个永磁体120中的一个永磁体120的第一侧面126与另一个永磁体120的过渡面130对应设置,这样,一方面增大了相邻两个永磁体120的内侧端部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相邻两个永磁体120之间的漏磁,在较少永磁体120用量的基础上,提高永磁体120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过渡面130的结构设置有利于气隙磁场的正弦化,有利于减小反电势谐波、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
同理,相邻两个永磁体120中的一个永磁体120的第二侧面128与另一个永磁体120的过渡面130对应设置,这样,增大了相邻两个永磁体120的内侧端部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减小永磁体120内侧边角的漏磁,提高磁钢的利用率,并使得气隙正弦化,减小反电势谐波、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
同理,相邻两个永磁体120中的一个永磁体120的过渡面130与另一个永磁体120的过渡面130对应设置,永磁体120侧部的边角处弯曲程度较大,导致侧部的边角向永磁体120中部过渡,从而增大了相邻两个永磁体120之间的间距,故而能够减小相邻两个永磁体120之间的漏磁,并使得气隙正弦化,减小反电势谐波、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
实施例10:
如图9所示,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400,包括:第二方面中的任一实施例的转子组件100;或第三方面中的电机200;或第四方面中的压缩机300。
详细地,制冷设备400包括转子组件100,转子组件100包括转子铁芯110和多个永磁体120,其中,多个永磁体120绕转子铁芯110的轴线间隔布置。其中,永磁体120包括第一端面122、第二端面124、第一侧面126、第二侧面128和过渡面130,第一侧面126和第二侧面128为永磁体120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侧面,通过合理设置第一侧面126、第二侧面128、第二端面124和过渡面130的配合结构,使得过渡面130位于第一侧面126和第二端面124之间,或过渡面130位于第二侧面128和第二端面124之间,或一部分过渡面130位于第一侧面126和第二端面124之间,另一部分过渡面130位于第二侧面128和第二端面124之间,且使过渡面130上的任一点至第一端面122的距离小于第一端面122与第二端面124之间的间距。
具体地,相邻两个永磁体120中的一个永磁体120的第一侧面126与另一个永磁体120的过渡面130对应设置,这样,一方面增大了相邻两个永磁体120的内侧端部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相邻两个永磁体120之间的漏磁,在较少永磁体120用量的基础上,提高永磁体120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过渡面130的结构设置有利于气隙磁场的正弦化,有利于减小反电势谐波、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
同理,相邻两个永磁体120中的一个永磁体120的第二侧面128与另一个永磁体120的过渡面130对应设置,这样,增大了相邻两个永磁体120的内侧端部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减小永磁体120内侧边角的漏磁,提高磁钢的利用率,并使得气隙正弦化,减小反电势谐波、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
同理,相邻两个永磁体120中的一个永磁体120的过渡面130与另一个永磁体120的过渡面130对应设置,永磁体120侧部的边角处弯曲程度较大,导致侧部的边角向永磁体120中部过渡,从而增大了相邻两个永磁体120之间的间距,故而能够减小相邻两个永磁体120之间的漏磁,并使得气隙正弦化,减小反电势谐波、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
实施例11:
永磁体120用于轴向磁通电机,永磁体120包括第一端面122、第二端面124以及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侧面126、第二侧面128、第三侧面132和第四侧面134,其中,第一端面122与转子铁芯110相贴合,剩余端面与定子铁芯齿面相对,中间以气隙间隔。与定子铁芯齿面相对的端面与第一侧面126及第二侧面128相交处以过渡面130过渡。
首尾相连的第一侧面126、第四侧面134、第二侧面128和第三侧面132在第一端面122或第二端面124上的投影为轴对称结构,第三侧面132在第一端面122或第二端面124上投影所得的第三线条的中点和第四侧面134在第一端面122或第二端面124上投影所得的第四线条的中点的连线形成轴对称结构的对称轴,且对称轴被配置为适于与电机200的转子组件100的中心轴线垂直相交。
对永磁体120与定子铁芯齿面相对的端面与第一侧面126及第二侧面128相交处以两个过渡面130进行过渡优化。一方面有利于增大相邻两个永磁体120的端部距离,从而减小二者边角之间的漏磁,在较少永磁体120用量的基础上,提高永磁体120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优化的弧面设计有利于气隙磁场的正弦化,有利于减小反电势谐波、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
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过渡面130呈平面,过渡面130主要由切削厚度L和切削角度A定义,切削厚度L不超过第一端面122和第二端面124之间的永磁体120厚度H,切削角度A不超过90°。两个过渡面130关于对称轴对称。该设置可改善反电势谐波分量占比。
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渡面130呈弧面,从第四侧面134投影看,过渡面130由切削半径R和圆心位置定义。两个过渡面130关于对称轴对称,切削半径R和圆心位置。该设置可改善反电势谐波分量占比。
可以理解的是,两个过渡面130地设置,有利于增加相邻的永磁体120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减小永磁体120外侧边角的漏磁,另一方面使得永磁体120与定子齿面之间的气隙呈一定规律变化,使得气隙磁密正弦化,减小反电势谐波、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如图10和图11所示。同时,本申请的永磁体120为对称结构,形状规整,便于加工。
两个过渡面130的延长线相交形成夹角a,a与转子组件100的极对数P之间满足:
Figure BDA0002981142820000171
转子组件100的极对数为P,则转子组件100包括的永磁体120的数量为P的2倍。这样设计,便于多个永磁体120沿转子组件100的周向均匀排布。
第三侧面132与第一侧面126、第二侧面128,第四侧面134与第一侧面126、第二侧面128相交处以圆弧面过渡,便于加工制造。
永磁体120可以是铁氧体、钕铁硼,也可以是其他永磁材料制成的永磁体120。电机200为轴向磁通永磁电机,或者叫盘式电机。
转子组件100包括:转子铁芯110和永磁体120,永磁体120与转子铁芯110的端面相连。
永磁体120的第一端面122与转子铁芯110的一侧平面通过胶粘连接,该方法制作工艺简单、工序较少,适用于低转速的应用场合。
永磁体120与转子铁芯110通过包塑体140相连,包塑体140包覆转子铁芯110的至少一部分和永磁体120的至少一部分,以使转子铁芯110和永磁体120形成一体式结构。
利用一体包塑的形式,使转子铁芯110和永磁体120形成一体式结构,实现了转子铁芯110与永磁体120的固定连接。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粘接方式,包塑形式有效增强了转子铁芯110与永磁体120的连接强度,且包塑体140也对永磁体120起到了固定作用和限位作用,并增加了永磁体120与其他结构的连接面积,从而避免了相关技术中表面粘接方式不牢固造成永磁体120整块或局部脱落的风险,有效防止永磁体120脱落,进而提高了轴向磁通永磁电机(或者叫盘式电机)运行的可靠性。
制冷设备400包括:风机、泵、冰箱、空调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同时,制冷设备400还包括车辆,多联机等工业设备。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永磁体,用于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包括:
第一端面;
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相对且间隔布置;
第一侧面;
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均位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均适于沿所述电机的转子铁芯的中部向边缘的方向延伸;
过渡面,所述过渡面位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和/或所述过渡面位于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
其中,所述过渡面至所述第一端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端面至所述第二端面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渡面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其组合:平面、曲面及折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永磁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永磁体还包括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四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首尾依次相连以围合成所述永磁体的侧周面;
以垂直于所述转子铁芯的轴线的方向对所述永磁体进行截面,在截面上,所述第一侧面的轮廓线与所述第二侧面的轮廓线为轴对称结构,所述第三侧面的轮廓线的中点和所述第四侧面的轮廓线的中点的连线形成所述轴对称结构的对称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永磁体,其特征在于,
自所述第四侧面向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中的任一个至所述对称轴的距离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永磁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渡面自所述第三侧面延伸至所述第四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永磁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四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中的任意相邻两个侧面的连接处圆滑过渡。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永磁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形成的夹角a满足:
Figure FDA0002981142810000021
p为所述电机的转子组件的极对数。
8.一种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子铁芯;及
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永磁体,多个所述永磁体设于所述转子铁芯上,多个所述永磁体绕所述转子铁芯的轴线间隔布置,所述永磁体的第一端面与所述转子铁芯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包塑体,所述永磁体和所述转子铁芯通过所述包塑体连接在一起,所述包塑体包覆所述转子铁芯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永磁体的至少一部分,以使所述转子铁芯和所述永磁体形成一体式结构。
10.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子组件;及
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与所述定子组件转动连接。
CN202110287614.2A 2021-03-17 2021-03-17 永磁体、转子组件和电机 Pending CN1128653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7614.2A CN112865371A (zh) 2021-03-17 2021-03-17 永磁体、转子组件和电机
PCT/CN2021/117941 WO2022193575A1 (zh) 2021-03-17 2021-09-13 永磁体、转子组件和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7614.2A CN112865371A (zh) 2021-03-17 2021-03-17 永磁体、转子组件和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5371A true CN112865371A (zh) 2021-05-28

Family

ID=75995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87614.2A Pending CN112865371A (zh) 2021-03-17 2021-03-17 永磁体、转子组件和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6537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93575A1 (zh) * 2021-03-17 2022-09-22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永磁体、转子组件和电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93575A1 (zh) * 2021-03-17 2022-09-22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永磁体、转子组件和电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12447B2 (en) Magnet embedded rotor, electric motor using the same rotor, and compressor using the same motor
CN101043157B (zh) 永磁体嵌入式旋转电机、车辆空调器用马达和封闭式电动压缩机
CN111725923B (zh) 电机及家用电器
CN113872350B (zh) 定子结构、电机结构、压缩机结构和制冷设备
CN210246575U (zh) 电机、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JP2023524333A (ja) ステータ板、モータ、圧縮機及び家庭用電器
CN112865371A (zh) 永磁体、转子组件和电机
CN214281072U (zh) 永磁体、转子组件和电机
CN114094732A (zh) 定子、电机、压缩机和电器设备
CN210167872U (zh) 转子、电机、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5267832U (zh) 电机、家用电器、园林工具及交通工具
CN214506702U (zh) 转子、电机及压缩机
CN211351859U (zh) 永磁体、转子组件、电机和电器设备
CN113839490B (zh) 一种高效低噪音的电机及其应用
WO2022193575A1 (zh) 永磁体、转子组件和电机
CN113381535A (zh) 转子组件、电机和电器设备
CN114977578B (zh) 电机、家用电器、园林工具及交通工具
CN112436627B (zh) 转子、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8733484U (zh) 一种基于18槽定子的低速电机的转子结构及低速电机
CN216929707U (zh) 一种永磁直流电机
CN218335456U (zh) 一种电机及包括该电机的压缩机、空调器
CN220673480U (zh) 转子铁芯、转子组件、电机及家用电器
CN112436624B (zh) 转子、电机、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4380334U (zh) 定子冲片、定子铁芯、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4506687U (zh) 定子、电机及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