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5248A - 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装置、充电盒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装置、充电盒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65248A CN112865248A CN202110176475.6A CN202110176475A CN112865248A CN 112865248 A CN112865248 A CN 112865248A CN 202110176475 A CN202110176475 A CN 202110176475A CN 112865248 A CN112865248 A CN 11286524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less earphone
- charging
- box
- charging box
- data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connection detecting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4—Charger exchanging data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i.e. telephone, whose internal battery is under charge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48—Detection of remaining charge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with a programmable schedul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25—Accumulators or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检测技术领域,主要提供了一种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装置、充电盒及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入盒检测方法包括:输出第一时长的充电电压,以对放入充电盒的无线耳机进行充电和复位;检测在第二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并在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时,确认无线耳机已放入充电盒;实现了在无线耳机无法与充电盒进行数据通信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准确地检测出无线耳机是否已放入充电盒,并且,无需在无线耳机或充电盒上配置用于检测无线耳机是否入盒的传感器,即可实现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装置、充电盒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无线耳机的充电盒在给无线耳机进行充电时,一般需要先确定无线耳机是否放置在充电盒内,即,对无线耳机进行入盒检测。
然而,目前的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存在无法准确地检测出无线耳机是否已放入充电盒内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装置、充电盒及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在无线耳机无法与充电盒进行数据通信的情况下,准确地检测出无线耳机是否已放入充电盒,并且,无需在无线耳机或充电盒上配置用于检测无线耳机是否入盒的传感器,即可实现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应用于充电盒,所述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包括:
输出第一时长的充电电压,以对放入所述充电盒的无线耳机进行充电和复位;
检测在第二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所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并在接收到所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时,确认所述无线耳机已放入所述充电盒;其中,所述第二时长在所述第一时长结束时开始计时。
基于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可选的,在本申请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检测在第二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所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可以包括:
在所述第二时长内,向所述无线耳机输出第一数据信号,并接收所述无线耳机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号输出的第二数据信号。
基于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以及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选的,在本申请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检测在第二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所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之后,若未接收到所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则重新输出第一时长的充电电压,以及重新检测在第二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所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直至确认所述无线耳机已放入所述充电盒。
基于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以及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选的,在本申请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确认所述无线耳机已放入所述充电盒之后,包括:周期性地向所述无线耳机输出第三时长的充电电压,以对所述无线耳机周期性地进行第三时长的充电,并在每次完成对所述无线耳机进行第三时长的充电之后,输出第三数据信号和/或接收无线耳机发送的第四数据信号,以使所述充电盒与所述无线耳机进行第四时长的数据通信,直至完成所述无线耳机的充电;其中,所述第四时长在所述第三时长结束时开始计时。
基于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以及上述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选的,在本申请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数据信号携带有无线耳机电池的剩余电量信息,所述向所述无线耳机输出第三时长的充电电压,包括:根据所述无线耳机电池的剩余电量和/或所述充电盒的剩余电量,确定所述第三时长的取值。
基于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以及上述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选的,在本申请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数据信号携带有充电盒的状态信息,所述第四数据信号携带有所述充电盒的配置信息;所述输出第三数据信号和/或接收无线耳机发送的第四数据信号,包括:向所述无线耳机输出携带有充电盒的状态信息的第三数据信号;和/或,接收无线耳机发送的携带有所述充电盒的配置信息的第四数据信号,以由所述充电盒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完成对所述充电盒的配置;或者,向所述无线耳机输出携带有充电盒的状态信息的第三数据信号,并接收所述无线耳机发送的携带有用户终端根据所述状态信息生成的配置信息的第四数据信号,以由所述充电盒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完成对所述充电盒的配置。
基于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以及上述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选的,在本申请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完成所述无线耳机的充电之后,还包括:检测所述无线耳机是否已离开所述充电盒;若所述无线耳机已离开所述充电盒时,则重新对所述无线耳机进行入盒检测。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装置,包括:充电电压输出单元和数据通信单元;
所述充电电压输出单元,用于输出第一时长的充电电压,以对放入所述充电盒的无线耳机进行充电和复位;
所述数据通信单元,用于检测在第二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所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并在接收到所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时,确认所述无线耳机已放入所述充电盒;其中,所述第二时长在所述第一时长结束时开始计时。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充电盒,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对无线耳机进行入盒检测的过程中,输出第一时长的充电电压,以对放入充电盒的无线耳机进行充电和复位,使得无线耳机入盒之后可以正常地与充电盒进行数据通信,避免了无线耳机入盒后,因无法向充电盒发送消息,而导致充电盒误认为无线耳机未放入充电盒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精度。另外,本申请通过检测在第二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所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并在接收到所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时,确认所述无线耳机已放入所述充电盒,使得无线耳机和充电盒可以不需要配置用于检测无线耳机是否入盒的传感器,就可以对无线耳机进行入盒检测,降低了无线耳机的设计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的第一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的时序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的第二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的第三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的第四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7-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7-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高电平触发开关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盒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盒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无线耳机的充电盒在给无线耳机进行充电时,一般需要先确定无线耳机是否放置在充电盒内,即,对无线耳机进行入盒检测。
目前,通常在无线耳机或充电盒上设置传感器,来检测无线耳机是否已放置在充电盒内。然而,无线耳机的体积较小,若需要在无线耳机比较小的空间内保留传感器的位置,则无疑增大了无线耳机的设计难度。另外,对于一些通过无线耳机与充电盒进行数据通信的方式确定无线耳机是否放入充电盒内的入盒检测方式来说,当无线耳机出现“死机”,进入睡眠状态,或者存在电量值过低等无法向充电盒发送消息的情况时,则有可能出现无线耳机入盒后,由于无法向充电盒发送消息,而导致充电盒误认为无线耳机未放入充电盒的情况发生,进而出现无法准确地检测无线耳机是否已放入充电盒内的问题。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装置、充电盒及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在无线耳机无法与充电盒进行数据通信的情况下,准确地检测出无线耳机是否已放入充电盒,并且,无需在无线耳机或充电盒上配置用于检测无线耳机是否入盒的传感器,即可实现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充电盒,可以由充电盒上配置的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装置实现。具体的,上述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可以包括:步骤101至步骤102,详述如下:
步骤101,输出第一时长的充电电压,以对放入充电盒的无线耳机进行充电和复位。
由于无线耳机的软件程序越来越复杂,因此实际应用中,无线耳机在放入充电盒之前有可能已经处于“死机”的状态,或者存在电量值过低等无法向充电盒发送消息的情况,而充电盒的软件程序比较简单,基本不会出现“死机”的问题,因此,为了避免无线耳机入盒后,因无法向充电盒发送消息,而导致充电盒误认为无线耳机未放入充电盒的情况发生,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无线耳机进行入盒检测的过程中,充电盒需要先输出第一时长的充电电压,以对放入充电盒的无线耳机进行充电和复位,使得无线耳机入盒之后可以正常地与充电盒进行数据通信,以提高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时长可以是一个比较短的时长,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测试结果确定。例如,上述第一时长为毫秒级的时间段,如1ms-1000ms。上述充电电压可以是大于或等于4V-5V的高电压。
步骤102,检测在第二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并在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时,确认无线耳机已放入充电盒;其中,第二时长在第一时长结束时开始计时。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时长为T1时间段,则上述第二时长为以T1时间段结束时开始计时的T2时间段。其中,上述第二时长的具体取值可以根据实际经验进行设置,只需要满足无线耳机正常发送的数据信号可以被接收到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充电盒设置有用于与无线耳机连接的充电触点和数据通信触点,并且,该充电触点和数据通信触点可以共用,即,充电触点和数据通信触点为同一个触点,实现充电和通信复用,减少与无线耳机之间的触点,降低无线耳机的设计难度。
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输出第一时长的充电电压以及接收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可以由相同触点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检测在第二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并在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时,确认无线耳机已放入充电盒,使得无线耳机和充电盒可以不需要配置用于检测无线耳机是否入盒的传感器,就可以对无线耳机进行入盒检测,降低了无线耳机的设计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充电盒可以先检测是否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并在未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时,再对放入充电盒的无线耳机进行充电和复位,接着,再检测在第二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并在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时,确认无线耳机已放入充电盒;其中,第二时长在第一时长结束时开始计时。
例如,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充电盒,可以由充电盒上配置的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装置实现。具体的,上述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可以包括:步骤301至步骤303,详述如下:
步骤301,检测是否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
步骤302,若未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则输出第一时长的充电电压,以对放入充电盒的无线耳机进行充电和复位;
步骤303,检测在第二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并在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时,确认无线耳机已放入充电盒;其中,第二时长在第一时长结束时开始计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若在第二时长内充电盒未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则重新执行步骤302至步骤303。即,重新输出第一时长的充电电压,以及重新检测在第二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以实现周期性地重复执行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直至确认无线耳机已放入充电盒。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无线耳机未放入充电盒时,充电盒的充电端口相当于处于悬空状态,因此,充电盒输出的第一时长的充电电压并未被消耗,因此,本申请的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不仅可以使得无线耳机和充电盒不需要配置用于检测无线耳机是否入盒的传感器,还可以实现不增大充电盒的功耗的情况下,实现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并且,由于实现方式比较简单,因此也不会增加充电盒存在的风险点,即,可以保证充电盒的设计尽量简单化,降低出现故障的可能性,使得充电盒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当检测到在第二时长内充电盒未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时,充电盒也可以间隔预设时长之后,再重新输出第一时长的充电电压,以及重新检测在第二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充电盒只需要在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时,就可以确认无线耳机已放入充电盒;然而,由于无线耳机的电池容量较小,因此,为了节省功耗,无线耳机有可能不会主动地向外界输出数据信号,因此,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102,检测在第二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还可以包括:在第二时长内,充电盒先向无线耳机输出第一数据信号,再接收无线耳机根据第一数据信号输出的第二数据信号,以确认无线耳机已放入充电盒。
其中,上述第一数据信号和第二数据信号可以包括预设的心跳信号。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上述步骤102,确认无线耳机已放入充电盒之后,还可以包括步骤103:周期性地向无线耳机输出第三时长的充电电压,以对无线耳机周期性地进行第三时长的充电,并在每次完成对无线耳机进行第三时长的充电之后,输出第三数据信号和/或接收无线耳机发送的第四数据信号,以使充电盒与无线耳机进行第四时长的数据通信,直至完成无线耳机的充电。
其中,第四数据信号可以携带有无线耳机电池的剩余电量信息,上述向无线耳机输出第三时长的充电电压,可以包括:根据无线耳机电池的剩余电量和/或充电盒的剩余电量和/或无线耳机电池的温度和/或充电盒电池的温度,确定第三时长的取值和/或充电盒的充电模式。即,上述第三时长以及充电盒的充电模式可以根据充电盒的电量和/或无线耳机的电量和/或无线耳机电池的温度和/或充电盒电池的温度动态地调整,并且,上述第三时长大于上述第一时长。
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充电盒在与无线耳机进行数据通信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地获取无线耳机的剩余电量信息,当无线耳机的电量小于第一电量阈值时,则使上述第三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阈值,即,当无线耳机的电量较小时,则延长充电时长,以加快无线耳机的充电速度。当无线耳机的电量大于或等于第二电量阈值时,则使上述第三时长小于第二预设时长阈值,以避免无线耳机的电量过饱和,损坏无线耳机。
又例如,当无线耳机的电量小于第一电量阈值和/或充电盒的电量大于第五电量阈值和/或无线耳机电池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和/或充电盒电池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充电盒以恒流模式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以加快无线耳机的充电速度;当无线耳机的电量大于或等于第二电量阈值和/或充电盒的电量小于或等于第五电量阈值和/或无线耳机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和/或充电盒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则控制充电盒以恒压模式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
也就是说,在无线耳机的电量较小,充电盒的电量较充足,充电盒的温度较低,无线耳机的温度也较低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情况下,可以控制充电盒以恒流模式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以加快无线耳机的充电速度;在无线耳机的电量较高,充电盒的电量较低,充电盒的温度较高,无线耳机的温度也较高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情况下,可以控制充电盒以恒压模式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以避免损坏充电盒和无线耳机的电子元器件,延长充电盒和无线耳机的使用寿命。
并且,控制充电盒以恒流模式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充电盒输出的电流大小可以逐级减小,以减缓充电盒和无线耳机的温度上升速度,并使充电盒和无线耳机的温度不会过高,损坏充电盒和无线耳机的电子元器件,延长充电盒和无线耳机的使用寿命。
例如,将充电盒以恒流模式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的时长分为三个时间段,充电盒在第一个时间段内输出的电流大小为2A,在第二个时间段内输出的电流大小为1.5A,在第三个时间段内输出的电流大小为1A。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电量阈值与上述各个温度阈值均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或测试结果进行设定,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上述步骤103中,输出第三数据信号和/或接收无线耳机发送的第四数据信号,可以包括:向无线耳机输出携带有充电盒的状态信息的第三数据信号,和/或,接收无线耳机发送的携带有充电盒的配置信息的第四数据信号;或者,向无线耳机输出携带有充电盒的状态信息的第三数据信号,并接收无线耳机发送的携带有用户终端根据状态信息生成的配置信息的第四数据信号。
具体的,充电盒可以通过在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向无线耳机输出携带有充电盒的状态信息的第三数据信号,并由无线耳机发送给与无线耳机建立通信连接的用户终端;和/或,接收无线耳机发送的携带有充电盒的配置信息的第四数据信号,并根据配置信息完成对充电盒的配置;或者,向无线耳机输出携带有充电盒的状态信息的第三数据信号,并接收无线耳机发送的携带有用户终端根据状态信息生成的配置信息的第四数据信号,再根据配置信息完成对充电盒的配置。
其中,上述充电盒的状态信息可以包括充电盒的剩余电量、充电盒的温度、充电盒剩余充电时长、充电盒的充电速度中的一个或多个状态信息。上述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充电盒的充电速度配置信息、充电盒的充电时长配置信息。
其中,充电盒的充电时长配置信息是指充电盒本次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的总时长。
例如,用户需要给多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而充电盒的电量有限,无法使每对无线耳机都充满电时,为了更合理的分配充电盒的电量,可以通过设置充电盒每次充电的充电时长的方式,保证每对耳机都能够分得用户期望的电量。
又例如,充电盒的剩余充电时长为40分钟,用户需要给4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则可以通过设置每次充电时长为10分钟,以使每对无线耳机均可以获得充电盒的剩余电量的四分之一。
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盒通过在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向无线耳机输出携带有充电盒的状态信息的第三数据信号,并由无线耳机发送给与无线耳机建立通信连接的用户终端,再接收无线耳机发送的携带有用户终端根据状态信息生成的配置信息的第四数据信号,实现了用户对充电盒的状态进行监控和设置,并且实现了充电盒的状态更新。
又例如,充电盒通过接收无线耳机发送的充电速度配置信息,调整充电盒的充电速度。
本实施例中,充电盒通过在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的过程中,与无线耳机进行数据通信,有利于将充电盒的状态实时上传至无线耳机,并由无线耳机发送给用户终端,以便用户对充电盒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设置,并且,还有利于充电盒自身进行充电时长的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执行步骤103之前,充电盒可以先与无线耳机进行第四时长的数据通信,以检测无线耳机的电量是否小于第三电量阈值,并在无线耳机的电量大于或等于第三电量阈值时,不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在无线耳机的电量小于第三电量阈值时,周期性地向无线耳机输出第三时长的充电电压,以对无线耳机周期性地进行第三时长的充电,并在每次完成对无线耳机进行第三时长的充电之后,输出第三数据信号,以使充电盒与无线耳机进行第四时长的数据通信,直至完成无线耳机的充电,以避免无线耳机的电量在没有损耗太多的情况下,又被充满,降低无线耳机的电池使用寿命。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步骤103中,周期性地向无线耳机输出第三时长的充电电压,以对无线耳机周期性地进行第三时长的充电,还可以包括:获取无线耳机的电量,若电量大于第四预设电量阈值,则停止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其中,上述第四预设电量阈值小于无线耳机被充满时的电量,以便在充电盒完成无线耳机的充电之后,可以利用上述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检测无线耳机是否离盒,而不会对无线耳机的电池造成损害。
具体的,如图5所示,在上述步骤103,完成无线耳机的充电之后,还可以包括:步骤104至步骤105。
步骤104,检测无线耳机是否已离开充电盒。
步骤105,若无线耳机已离开充电盒时,则重新对无线耳机进行入盒检测。
其中,上述检测无线耳机是否已离开充电盒包括:每隔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地输出第一时长的充电电压,以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和复位;在每次完成第一时长的充电电压的输出之后,检测在第二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并在未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时,确认无线耳机已离开充电盒。
本实施例中,由于无线耳机的电量大于第四预设电量阈值时,充电盒已停止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即,充电盒已完成对无线耳机的充电,因此,在充电盒完成无线耳机的充电之后,为了确认无线耳机是否已经离开充电盒,可以周期性地输出第一时长的充电电压,以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和复位,即,对无线耳机进行唤醒,而不会使无线耳机的电池电量过满,对无线耳机的电池造成损坏。
也就是说,本申请的充电盒可以在完成对无线耳机的充电之后,使用与上述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相同的检测方法检测无线耳机是否已离开充电盒。
如图6所示,本申请第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装置6,可以包括:充电电压输出单元601和数据通信单元602;
充电电压输出单元601,用于输出第一时长的充电电压,以对放入充电盒的无线耳机进行充电和复位;
数据通信单元602,用于检测在第二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并在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时,确认无线耳机已放入充电盒;其中,第二时长在第一时长结束时开始计时。
可选的,数据通信单元,还用于在第二时长内,向无线耳机输出第一数据信号,以由数据通信单元接收无线耳机根据第一数据信号输出的第二数据信号。
可选的,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用于在数据通信单元在第二时长内未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时,控制充电电压输出单元重新输出第一时长的充电电压,以及控制数据通信单元重新检测在第二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直至数据通信单元确认无线耳机已放入充电盒。
可选的,控制单元还用于:
在数据通信单元确认无线耳机已放入充电盒之后,控制充电电压输出单元周期性地向无线耳机输出第三时长的充电电压,以对无线耳机周期性地进行第三时长的充电,并在每次完成对无线耳机进行第三时长的充电之后,控制数据通信单元输出第三数据信号和/或接收无线耳机发送的第四数据信号,以使充电盒与无线耳机进行第四时长的数据通信,直至完成无线耳机的充电;其中,第四时长在第三时长结束时开始计时。
可选的,上述第四数据信号携带有无线耳机电池的剩余电量信息,上述向无线耳机输出第三时长的充电电压,可以包括:根据无线耳机电池的剩余电量和/或充电盒的剩余电量,确定第三时长的取值。
可选的,上述第三数据信号携带有充电盒的状态信息,第四数据信号携带有充电盒的配置信息;上述输出第三数据信号和/或接收无线耳机发送的第四数据信号,可以包括:向无线耳机输出携带有充电盒的状态信息的第三数据信号;和/或,接收无线耳机发送的携带有充电盒的配置信息的第四数据信号;或者,向无线耳机输出携带有充电盒的状态信息的第三数据信号,并接收无线耳机发送的携带有用户终端根据状态信息生成的配置信息的第四数据信号。
可选的,控制单元还用于:
在完成无线耳机的充电之后,控制充电电压输出单元每隔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地输出第一时长的充电电压,以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和复位;并在每次完成第一时长的充电电压的输出之后,控制数据通信单元检测在第二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并在未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时,确认无线耳机已离开充电盒,重新对无线耳机进行入盒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上述图1至图5中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并且,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可以进行相互组合,得到多种不同的实施方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第三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耳机,该无线耳机可以使用上述充电盒进行充电。具体的,如图7-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耳机的第一结构示意图,该无线耳机可以包括:第一充电端口10,分别与第一充电端口10连接的高电平触发开关模块11、充电开关模块12、复位开关模块13和通信开关模块14,以及与通信开关模块连接的第一控制模块15。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充电端口10,用于接收充电电压,以及接收第一数据信号和发送第二数据信号。
上述第一数据信号为无线耳机放入充电盒后接收到的充电盒发送的数据信号;上述第二数据信号为无线耳机通过上述第一充电端口向充电盒发送数据信号。并且,上述第一数据信号和上述第二数据信号为1.8V-3.3V的逻辑电平信号,上述充电电压为4V-5V的电压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7-1所示,高电平触发开关模块11,与第一充电端口10、充电开关模块12以及复位开关模块13连接,用于在第一充电端口10接收到充电电压时,控制充电开关模块12和复位开关模块13处于导通状态,以对无线耳机的电池充电,以及控制第一控制模块15处于复位状态;在第一充电端口10未接收到充电电压时,控制充电开关模块12和复位开关模块13处于关断状态。
在具体实现中,可选的,如图8所示,上述高电平触发开关模块11可以包括:电压输入端V_in、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开关管T1、电源接入端VDD、电压输出端V_out和接地端GND。
电压输入端V_in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以及第一开关管T1的控制端共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第一开关管T1的第二端以及接地端共接,第一开关管T1的第一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以及电压输出端V_out共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电源接入端VDD连接。电源接入端VDD用于与无线耳机的电池连接。
具体实现中,电压输入端V_in与第一充电端口连接,当第一充电端口接收到充电电压时,通过调整R1和R2的比例,使第一开关管T1导通,此时,电压输出端V_out输出逻辑低电平,以控制充电开关模块和复位开关模块处于导通状态,以对无线耳机的电池充电,以及控制第一控制模块处于复位状态。
当第一充电端口未接收到充电电压时,例如,第一充电端口接收到第一数据信号时,或者处于数据发送状态,即,无线耳机通过第一充电端口向充电盒发送第二数据信号时,由于第一数据信号和第二数据信号的逻辑高电平为1.8V-3.3V,无法使第一开关管T1导通,即,第一开关管T1处于关断状态,电压输出端V_out输出逻辑高电平,使得充电开关模块和复位开关模块处于关断状态,进而使得第一控制模块不再处于不断被复位的状态,而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7-1所示,高电平触发开关模块11,还可以与所述通信开关14连接,在所述第一充电端口接收到充电电压时,控制所述通信开关模块14处于关闭状态,以保护无线耳机内的芯片不被烧毁;在所述第一充电端口未接收到所述充电电压时,控制所述通信开关模块14处于导通状态,以使无线耳机与充电盒进行数据通信。
由于无线耳机的软件程序越来越复杂,在实际应用中,无线耳机在放入充电盒之前有可能已经处于“死机”等无法正常工作的状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开关模块以及复位开关模块需要直接与高电平触发开关模块连接,由高电平触发开关模块直接控制,以便在高电平触发开关模块的触发下,实现无线耳机的强制复位,而不能间接地通过无线耳机的控制模块(第一控制模块)进行控制。
由于无线耳机复位之后,可以重新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因此,高电平触发开关模块可以间接地通过第一控制模块15控制所述通信开关模块14的状态,而不需要直接与通信开关模块14连接的方式,实现对通信开关模块的控制。
具体的,如图7-2所示,高电平触发开关模块11,还可以用于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5连接,在所述第一充电端口接收到充电电压时,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5控制所述通信开关模块14处于关闭状态,在所述第一充电端口未接收到所述充电电压时,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5控制所述通信开关模块处于导通状态。
例如,在所述第一充电端口接收到充电电压时,第一控制模块处于复位状态,此时,可以通过第一控制模块使通信开关模块处于高阻状态,即,处于关闭状态,以保护无线耳机内的芯片不被烧毁;而在所述第一充电端口未接收到所述充电电压时,第一控制模块可以根据高电平触发开关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控制所述通信开关模块处于导通状态,以使无线耳机可以转换为通信模式,正常地与充电盒进行数据通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模块15,与通信开关模块14连接,用于在充电开关模块12和复位开关模块13处于关断状态时,接收充电盒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信号,以及向所述充电盒发送所述第二数据信号,以使无线耳机与充电盒进行数据通信,并使充电盒在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第二数据信号时,确认无线耳机已放入充电盒。
即,充电开关模块12和复位开关模块13处于关断状态时,第一控制模块不再处于不断被复位的状态,而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因而,可以根据通信需要,与充电盒进行数据通信,并使充电盒在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时,确认无线耳机已放入充电盒。
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耳机通过设置第一充电端口,并使第一充电端口与高电平触发开关模块、充电开关模块、复位开关模块和通信开关模块连接,使得无线耳机实现了将数据通信触点与充电触点的融合为一个触点,减少了无线耳机的触点,并且,无线耳机还通过将第一充电端口、充电开关模块以及复位开关模块与高电平触发开关模块连接,使得在第一充电端口接收到充电电压时,高电平触发开关模块可以控制充电开关模块和复位开关模块处于导通状态,以控制第一控制模块一直处于复位状态,并对无线耳机的电池进行充电;而当第一充电端口未接收到充电电压时,(例如,在第一充电端口接收到第一数据信号时,或者无线耳机通过第一充电端口向充电盒发送第二数据信号时),控制充电开关模块和复位开关模块处于关断状态;进而使得第一控制模块不再处于不断被复位的状态,而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即,使无线耳机进入与充电盒进行数据通信的状态,并使充电盒在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时,确认无线耳机已放入充电盒;使得无需在无线耳机或充电盒上配置用于检测无线耳机是否入盒的传感器以及多个触点,就可以实现无线耳机的复位、充电,使无线耳机与充电盒进行数据通信,并使充电盒得到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结果。
可选的,上述通信开关模块可以包括第一通信开关单元和第二通信开关单元。基于上述图7-2所示的实施方式,上述第一控制模块,与第一通信开关单元和第二通信开关单元连接,用于在接收充电盒发送的第一数据信号时,控制第一通信开关单元处于导通状态,并控制第二通信开关单元处于关断状态;以及在向充电盒发送第二数据信号时,控制第一通信开关单元处于关断状态,并控制第二通信开关单元处于导通状态。
具体的,上述第一通信开关单元和第二通信开关单元可以包括开关管。例如,如图9所示,上述第一通信开关单元和第二通信开关单元可以包括第七开关管T7和第八开关管T8。
上述第一控制模块,与第七开关管T7和第八开关管T8连接,用于在接收充电盒发送的第一数据信号时,控制第七开关管T7处于导通状态,并控制第八开关管T8处于关断状态;以及在向充电盒发送第二数据信号时,控制第七开关管T7处于关断状态,并控制第八开关管T8处于导通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上述图7-2所示的实施方式,上述第一控制模块,还可以与第一通信开关单元和第二通信开关单元连接,在所述第一充电端口接收到充电电压时,控制第一通信开关单元和第二通信开关单元均处于关闭状态,以保护无线耳机内的芯片不被烧毁;在所述第一充电端口未接收到所述充电电压时,控制所述第一通信开关单元和第二通信开关单元均处于导通状态,以使无线耳机可以转换为通信模式,正常地与充电盒进行数据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充电开关模块、复位开关模块也可以包括开关管。
例如,如图9所示,充电开关模块可以包括第二开关管T2;复位开关模块可以包括第三开关管T3;第二开关管T2的控制端、第三开关管T3的控制端以及高电平触发开关模块的电压输出端共接;第二开关管T2的第一端、第三开关管T3的第一端以及高电平触发开关模块的电压输入端共接;第二开关管T2的第二端与无线耳机的电池连接;第三开关管T3的第二端与第一控制模块的复位端连接。
在第一充电端口接收到充电电压时,第二开关管T2和第三开关管T3处于导通状态,以对无线耳机的电池充电,并控制第一控制模块处于复位状态;在第一充电端口未接收到充电电压时,第二开关管T2和第三开关管T3处于关断状态。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无线耳机还可以包括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与用户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并将无线耳机接收到的充电盒发送的状态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或者,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充电盒的配置信息,以由无线耳机将充电盒的配置信息发送给充电盒,并由充电盒根据配置信息完成对充电盒的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耳机接收到的充电盒发送的状态信息可以包括充电盒的剩余电量、充电盒的温度、充电盒剩余充电时长、充电盒的充电速度中的一个或多个状态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耳机通过将接收到的充电盒发送的状态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或者,将充电盒的配置信息发送给充电盒,有利于用户对充电盒的状态进行监控和设置,实现充电盒的状态更新。
例如,无线耳机通过将充电盒的充电速度配置信息发送给充电盒,以便控制充电盒的充电速度。
本申请第四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盒。该充电盒可以配置有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装置;或者,上述充电盒还可以为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的充电盒。
具体的,如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盒的结构示意图,该充电盒可以包括:第二充电端口40、第四开关管T4、第五开关管T5、第六开关管T6以及第二控制模块41。
第二充电端口40、第四开关管T4的第一端、第五开关管T5的第一端以及第六开关管T6的第一端共接。第二充电端口40用于输出充电电压,以及,发送第一数据信号和接收第二数据信号。
第四开关管T4的控制端、第五开关管T5的控制端以及第六开关管T6的控制端分别与第二控制模块41连接。第四开关管T4的第二端与充电盒的充电电流输出端42连接。第五开关管T5的第二端与充电盒的数据发送端43连接。第六开关管T6的第二端与充电盒的数据接收端44连接。
第二控制模块41用于在充电盒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和复位时,控制第四开关管T4导通,以及控制第五开关管T5和第六开关管T6关断。第二控制模块41还用于在充电盒向无线耳机发送第一数据信号时,控制第五开关管T5导通,以及控制第四开关管T4和第六开关管T6关断。第二控制模块41还用于在充电盒接收无线耳机发送的第二数据信号时,控制第六开关管T6导通,以及控制第四开关管T4和第五开关管T5关断,并在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第二数据信号时,确认无线耳机已放入充电盒。
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盒第四开关管T4的第一端、第五开关管T5的第一端以及第六开关管T6的第一端通过与第二充电端口40共接,并且,通过第二控制模块41控制第五开关管T5、第四开关管T4和第六开关管T6的导通与关断,使得充电盒实现了将数据通信触点与充电触点的融合为一个触点(第二充电端口40),实现了第二充电端口40的分时复用,减少了充电盒的触点。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充电盒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时,第二控制模块41,还用于:周期性地控制第四开关管T4在第一时长内保持导通状态,并控制第五开关管T5和第六开关管T6在第一时长内保持关断状态;以对无线耳机周期性地进行第一时长的充电;并在每次完成对无线耳机进行第一时长的充电之后,控制第五开关管T5和第六开关管T6在第二时长内交替导通,并控制第四开关管T4在第二时长内保持关断;以使充电盒与无线耳机进行第二时长的数据通信,直至完成无线耳机的充电。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控制模块41,还用于在控制第四开关管T4在第二时长内保持关断时,控制第五开关管T5导通,以及控制第六开关管T6关断,以将充电盒的状态信息发送给无线耳机,并由无线耳机发送给与无线耳机建立通信连接的用户终端;或者,控制第六开关管T6导通,以及控制第五开关管T5关断,以接收由无线耳机发送的充电盒的配置信息,并根据配置信息完成对充电盒的配置。
相应的,无线耳机的第一充电端口将接收到第一时长的充电电压,高电平触发开关模块将控制充电开关模块和复位开关模块保持第一时长的导通状态,以对无线耳机的电池进行第一时长的充电,以及控制第一控制模块在第一时长内一直处于复位状态。
而在每次完成对无线耳机进行第一时长的充电之后,无线耳机的第一充电端口将接收到充电盒发送的第一数据信号,或者,将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给充电盒的第二数据信号,此时,由于第一控制模块不再处于复位状态,而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因而,可以根据通信的需要,在接收充电盒发送的第一数据信号时,控制第一通信开关单元处于导通状态,并控制第二通信开关单元处于关断状态;以及在向充电盒发送第二数据信号时,控制第一通信开关单元处于关断状态,并控制第二通信开关单元处于导通状态。
可选的,上述第一数据信号可以携带充电盒的剩余电量、充电盒的温度、充电盒剩余充电时长、充电盒的充电速度中的一个或多个状态信息,上述第二数据信号可以携带耳机电池剩余电量信息以及充电盒的配置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盒通过将状态信息发送给无线耳机,并由无线耳机发送给与无线耳机建立通信连接的用户终端;或者,接收由无线耳机发送的充电盒的配置信息,并根据配置信息完成对充电盒的配置盒,有利于用户对充电盒的状态进行监控和设置,实现充电盒的状态更新。
例如,充电盒通过接收无线耳机发送的包含第一时长的取值的配置信息,设置充电盒的充电速度。
可选的,充电盒在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之前,充电盒的第二控制单元,还用于检测无线耳机是否放入充电盒。第二控制单元在检测到无线耳机已放入充电盒之后,才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
具体的,上述检测无线耳机是否放入充电盒可以包括:控制第四开关管T4在第三时长内保持导通状态,并控制第五开关管T5和第六开关管T6在第一时长内保持关断状态,以对放入充电盒的无线耳机进行充电和复位;检测在第四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第二数据信号,并在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时,确认无线耳机已放入充电盒;其中,第四时长在第三时长结束时开始计时。
由于无线耳机的软件程序越来越复杂,因此实际应用中,无线耳机在放入充电盒之前有可能已经处于“死机”的状态,或者存在电量值过低等无法向充电盒发送消息的情况,而充电盒的软件程序比较简单,基本不会出现“死机”的问题,因此,为了避免无线耳机入盒后,因无法向充电盒发送消息,而导致充电盒误认为无线耳机未放入充电盒的情况发生,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无线耳机进行入盒检测的过程中,充电盒需要先输出第三时长的充电电压,以对放入充电盒的无线耳机进行充电和复位,使得无线耳机入盒之后可以正常地与充电盒进行数据通信,以提高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精度。
上述第三时长可以是一个比较短的时长,并且可以根据实际的测试结果进行确定。例如,上述第三时长为毫秒级的时间段,如1ms-1000ms。上述充电电压可以是大于或等于4V-5V的高电压。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检测在第四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第二数据信号,并在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第二数据信号时,确认无线耳机已放入充电盒,使得无线耳机和充电盒可以不需要配置用于检测无线耳机是否入盒的传感器,就可以对无线耳机进行入盒检测,降低了无线耳机的设计难度。
其中,上述第二数据信号可以包括预设的心跳信号。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充电盒在接收到无线耳机向充电盒发送的耳机电池充满提示信息之后,进入睡眠状态。
可选的,充电盒进入睡眠状态之后,可以每隔预设时长,重新检测无线耳机是否放入充电盒;或者,每隔预设时长,检测无线耳机是否已离开充电盒,并在无线耳机离开充电盒之后,重新检测无线耳机是否放入充电盒。
其中,上述检测无线耳机是否已离开充电盒包括:控制第四开关管T4在第三时长内保持导通状态,并控制第五开关管T5和第六开关管T6在第一时长内保持关断状态,以对放入充电盒的无线耳机进行充电和复位;检测在第四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第二数据信号,并在未接收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时,确认无线耳机已离开充电盒;其中,第四时长在第三时长结束时开始计时。
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盒第四开关管T4的第一端、第五开关管T5的第一端以及第六开关管T6的第一端通过与第二充电端口共接,并且,通过第二控制模块41控制第五开关管T5、第四开关管T4和第六开关管T6的导通与关断,使得充电盒实现了将数据通信触点与充电触点的融合为一个触点(第二充电端口),实现了第二充电端口的分时复用,减少了充电盒的触点,并且,还可以实现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复位和入盒检测;无需在充电盒上配置用于检测无线耳机是否入盒的传感器。
可选的,本申请第五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电盒。该充电盒可以配置有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装置;或者,上述充电盒还可以为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的充电盒。
具体的,如图11所示,上述充电盒还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存储器111以及存储在存储器111中并可在处理器1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112。处理器110执行计算机程序112时实现上述各个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101至步骤102。
所称处理器11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111可以是充电盒11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硬盘或内存。存储器111也可以是用于充电盒11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充电盒11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存储器111还可以既包括充电盒11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111用于存储上述计算机程序以及充电盒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
上述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上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111中,并由上述处理器110执行,以完成本申请。上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上述计算机程序在上述进行入盒检测的充电盒中的执行过程。例如,上述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充电电压输出单元和数据通信单元,具体功能如下:
所述充电电压输出单元,用于输出第一时长的充电电压,以对放入所述充电盒的无线耳机进行充电和复位;
所述数据通信单元,用于检测在第二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所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并在接收到所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时,确认所述无线耳机已放入所述充电盒;其中,所述第二时长在所述第一时长结束时开始计时。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充电盒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充电盒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应用于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包括:
输出第一时长的充电电压,以对放入所述充电盒的无线耳机进行充电和复位;
检测在第二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所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并在接收到所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时,确认所述无线耳机已放入所述充电盒;其中,所述第二时长在所述第一时长结束时开始计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在第二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所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包括:
在所述第二时长内,向所述无线耳机输出第一数据信号,并接收所述无线耳机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号输出的第二数据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在第二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所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之后,包括:
若未接收到所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则重新输出第一时长的充电电压,以及重新检测在第二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所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直至确认所述无线耳机已放入所述充电盒。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认所述无线耳机已放入所述充电盒之后,包括:
周期性地向所述无线耳机输出第三时长的充电电压,以对所述无线耳机周期性地进行第三时长的充电,并在每次完成对所述无线耳机进行第三时长的充电之后,输出第三数据信号和/或接收无线耳机发送的第四数据信号,以使所述充电盒与所述无线耳机进行第四时长的数据通信,直至完成所述无线耳机的充电;其中,所述第四时长在所述第三时长结束时开始计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数据信号携带有无线耳机电池的剩余电量信息,所述向所述无线耳机输出第三时长的充电电压,包括:
根据所述无线耳机电池的剩余电量和/或所述充电盒的剩余电量,确定所述第三时长的取值。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数据信号携带有充电盒的状态信息,所述第四数据信号携带有所述充电盒的配置信息;所述输出第三数据信号和/或接收无线耳机发送的第四数据信号,包括:
向所述无线耳机输出携带有充电盒的状态信息的第三数据信号,以由无线耳机发送给与无线耳机建立通信连接的用户终端;和/或,接收无线耳机发送的携带有所述充电盒的配置信息的第四数据信号,以由所述充电盒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完成对所述充电盒的配置;或者,
向所述无线耳机输出携带有充电盒的状态信息的第三数据信号,并接收所述无线耳机发送的携带有用户终端根据所述状态信息生成的配置信息的第四数据信号,以由所述充电盒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完成对所述充电盒的配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完成所述无线耳机的充电之后,还包括:
检测所述无线耳机是否已离开所述充电盒;
若所述无线耳机已离开所述充电盒时,则重新对所述无线耳机进行入盒检测。
8.一种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装置,配置于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装置包括:充电电压输出单元和数据通信单元;
所述充电电压输出单元,用于输出第一时长的充电电压,以对放入所述充电盒的无线耳机进行充电和复位;
所述数据通信单元,用于检测在第二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所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并在接收到所述无线耳机发送的数据信号时,确认所述无线耳机已放入所述充电盒;其中,所述第二时长在所述第一时长结束时开始计时。
9.一种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盒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76475.6A CN112865248B (zh) | 2021-02-09 | 2021-02-09 | 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装置、充电盒及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76475.6A CN112865248B (zh) | 2021-02-09 | 2021-02-09 | 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装置、充电盒及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65248A true CN112865248A (zh) | 2021-05-28 |
CN112865248B CN112865248B (zh) | 2023-07-07 |
Family
ID=75989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176475.6A Active CN112865248B (zh) | 2021-02-09 | 2021-02-09 | 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装置、充电盒及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865248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73383A (zh) * | 2021-09-27 | 2021-12-31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耳机出入盒检测方法及电路、耳机盒和耳机 |
CN114076898A (zh) * | 2021-11-11 | 2022-02-22 |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耳机电池电量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24748A (zh) * | 2019-07-26 | 2019-10-11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耳机串口控制方法、装置及无线耳机和存储介质 |
CN110430504A (zh) * | 2019-08-07 | 2019-11-08 | 湖南国声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充电盒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690742A (zh) * | 2019-09-23 | 2020-01-14 | 湖南国声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 充电接口复用方法、充电盒、耳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740401A (zh) * | 2019-10-30 | 2020-01-31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耳机复位装置及无线耳机设备 |
CN210093461U (zh) * | 2019-07-02 | 2020-02-18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耳机、无线耳机充电盒及无线耳机充电系统 |
CN112040358A (zh) * | 2020-08-11 | 2020-12-04 | 青岛歌尔智能传感器有限公司 | 入盒检测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212486763U (zh) * | 2020-08-06 | 2021-02-05 | 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 耳机入盒检测电路及tws耳机 |
-
2021
- 2021-02-09 CN CN202110176475.6A patent/CN11286524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0093461U (zh) * | 2019-07-02 | 2020-02-18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耳机、无线耳机充电盒及无线耳机充电系统 |
CN110324748A (zh) * | 2019-07-26 | 2019-10-11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耳机串口控制方法、装置及无线耳机和存储介质 |
CN110430504A (zh) * | 2019-08-07 | 2019-11-08 | 湖南国声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充电盒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690742A (zh) * | 2019-09-23 | 2020-01-14 | 湖南国声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 充电接口复用方法、充电盒、耳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740401A (zh) * | 2019-10-30 | 2020-01-31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耳机复位装置及无线耳机设备 |
CN212486763U (zh) * | 2020-08-06 | 2021-02-05 | 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 耳机入盒检测电路及tws耳机 |
CN112040358A (zh) * | 2020-08-11 | 2020-12-04 | 青岛歌尔智能传感器有限公司 | 入盒检测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73383A (zh) * | 2021-09-27 | 2021-12-31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耳机出入盒检测方法及电路、耳机盒和耳机 |
CN114076898A (zh) * | 2021-11-11 | 2022-02-22 |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耳机电池电量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4076898B (zh) * | 2021-11-11 | 2023-09-08 |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耳机电池电量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65248B (zh) | 2023-07-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71135B2 (en) | Intelligent mobile power supply and method for USB data communication therewith | |
CN102934313B (zh) | 用于电池移除检测的方法 | |
CN112189177B (zh) | 用于usb c型电力输送控制器的低功率模式 | |
CN112865248A (zh) | 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方法、装置、充电盒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9410455A (zh) | 移动电源租赁设备的充电模组及其与移动电源之间的数据传输方法 | |
US10454288B2 (en) | Quick charging method, power adapter and mobile terminal | |
CN112838645A (zh) | 充电盒的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充电盒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1102119A (zh) | 一种电器设备的充电检测电路及充电检测方法 | |
CN112865249B (zh) | 一种无线耳机的充电方法、装置、充电盒及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21170086A1 (zh) | 无线耳机和无线耳机系统 | |
US20200004309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1263341B (zh) | 一种蓝牙断路器与电能表自动配对方法 | |
CN112448435A (zh) | 终端设备充电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
CN113453108B (zh) | 无线耳机、无线耳机系统和无线耳机的关机方法 | |
CN105576753A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210579146U (zh) | 一种低功耗电路及tws蓝牙耳机 | |
CN112866861A (zh) | 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盒和充电系统 | |
CN106449670B (zh) | 光模块 | |
US11947481B2 (en) | Terminal and type C interface anti-corrosion method | |
CN113113943B (zh) | 用于双端口通信和电力输送的系统和方法 | |
US12054067B2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electric vehicle | |
CN113329286B (zh) | 无线耳机和无线耳机系统 | |
US11394212B2 (en) | Charging method, terminal,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 |
CN216530587U (zh) | 用于给主设备和从端设备进行供电的供电连接器 | |
CN113242166B (zh) | 总线通信系统、电子设备及总线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