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58413A - 一种基于ct技术的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ct技术的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58413A CN112858413A CN202110141901.2A CN202110141901A CN112858413A CN 112858413 A CN112858413 A CN 112858413A CN 202110141901 A CN202110141901 A CN 202110141901A CN 112858413 A CN112858413 A CN 1128584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situ
- dimensional
-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 technolog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 G01N23/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 G01N23/04—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and forming images of the material
- G01N23/04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and forming images of the material using tomography, e.g. computed tomography [C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CT技术的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属于电化学过程原位表征技术领域。所述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是一种将计算机原位断层扫描技术和电解技术相结合的表征方法,具体来说是将实验电解质置于定制的反应器内,CT可正常工作;电解过程将电极下放在电解质内,施加一定的电压或电流进行电解;电解的同时,以一定的小角度旋转电解池,同时以X射线扫描被研究电极,得到一系列二维断面图片,通过特定的图像算法处理得到二维断面图还原电解过程的3D效果图,通过对时间轴的控制实现电解过程机理的可控化4D研究。本发明具有高精度、高亮度、高准直、高效率、非破坏性和实时性等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过程原位表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CT技术的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尤其涉及室温环境下计算机原位断层扫描技术表征电解过程电极变化的方法的电化学研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室温水溶液、离子液体、有机液体或低温无机盐等电解质在基础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不断深入,急切需要在该方面提供新的研究手段,从而实现对前述电解质的电解过程进行直观的深入研究和精准的控制。
目前,室温环境下电解过程都难以直接观察,只能通过得到的原位数据进行二次分析获得间接的电解过程分析,而间接方式对电解过程的研究存在滞后性和不准确性,后续指导的对电解过程的调控也存在一定的偏差,会使得生产过程存在资源的浪费和效率不能得到有效提高的技术缺陷。
故而,如果可以对电解过程进行直接的观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的帮助技术人员对整个反应过程有更加清晰和直观的了解,能使我们更加准确的研究和探索整个电解过程的实质,掌握电解过程的具体原理和影响因素,优化电解过程进行,明晰其机理,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科学价值。
通常,电解过程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原位或半原位方法进行表征,得到电解数据后再对反应过程进行二次分析。然而这种方法不够直观,存在一定的缺陷性。本发明正是针对这一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T技术的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室温环境下电解过程都难以直接观察,只能进行二次分析,对电解过程的研究与直接观察分析相比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和不准确性,后续指导的对电解过程的调控也不合理,极大地造成了生产成本的浪费,电解过程电极的表征方式不合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CT技术的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该方法将是一种将计算机原位断层扫描技术和电解技术相结合的表征方法,所述方法将电解的数据通过原位CT技术的帮助在在原位进行建模分析,可以完整分析真个电解过程,进而应用于高温熔盐电化学过程,解决高温环境下不可以直接对电化学实验进行观测的问题,通过对时间轴的控制实现电解过程机理的可控化4D研究,可以清晰的反应电镀过程随时间变化的具体过程。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CT技术的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所述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是一种将计算机原位断层扫描技术和电解技术相结合的表征方法,具体来说是将电解的数据通过原位CT技术的帮助在原位进行建模分析,获得整个电解过程的电极界面3D形貌,实现对电解过程机理的可控化4D研究,该可控化4D研究清晰的反应电镀过程随时间变化的具体过程。
优选地,所述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步骤一:将实验用电解质置于CT适用的反应器中;
步骤二:待所配实验用电解质静置充分后,将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下放至静置充分后的所配实验用电解质中,然后施加电压或电流进行电解;
步骤三:在电解过程中,围绕反应器的中心轴以固定的小角度旋转电解池,每次旋转结束,会获得工作电极电极界面的一系列二维断层图像,直至360°;重复该过程多次,以获得电极界面3D形貌随时间的演化过程;
步骤四:基于所获一系列二维断层图像通过图像算法重构工作电极的表面3D形貌,基于构建的表面3D形貌变化,分析研究工作电极形貌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构建4D的表征方法。
优选地,所述CT适用的反应器是指工作温度范围可在-20-300℃之间任意选择,同时电解池保证可以进行360°旋转,X射线穿透的圆柱形电解池。
优选地,所述实验用电解质为室温水溶液、离子液体、有机液体或者低温无机盐。
优选地,所述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互相保持1-3cm的位置间距,防止电极短路,工作电压或工作电流具体数值视情况而定。
优选地,所述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为金、铂、铱、钽、铌、锆、银固体电极或镓液态电极中的任一种。
优选地,所述实验用电解质浓度为0.024~2.4mol/m3。
优选地,X射线管施加的电压为0-200kV;采用平板探测器,2维和3维像素尺寸为0.001mm×0.001mm到1mm×1mm之间。
本发明中通过计算机原位断层扫描技术表征电解过程电极变化的方法的原理为:所述方法将实验电解质置于定制的反应器内,CT可正常工作;电解过程将电极下放在电解质内,施加一定的电压或电流进行电解;电解的同时,以一定的小角度旋转电解池,同时以X射线扫描被研究电极,得到一系列二维断面图片,通过特定的图像算法处理得到二维断面图还原电解过程的3D效果图,通过对时间轴的控制实现电解过程机理的可控化4D研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计算机原位断层扫描技术,对整个电解过程所使用的设备和部件进行了高度还原。
(2)本发明的原位电解数据可信度高,复原了整个电解过程,提高了研究的可信度和真实性。
(3)本发明的使用CT技术原位表征电解过程,具有温度低、操作方法简单、以及有效提升电化学电解过程中的研究进度。
总之,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通过计算机原位断层扫描技术直接表征电解过程电极变化的方法;该方法具有高精度、高亮度、高准直、高效率、非破坏性和实时性等特点,且成本低廉,可应用于电化学电解表征分析领域,实现机理研究的高效性和可行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基于CT技术的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底板;
2、X射线源;
3、CT适用的反应器;
4、图像收集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CT技术的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所述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是一种将计算机原位断层扫描技术和电解技术相结合的表征方法,具体来说是将电解的数据通过原位CT技术的帮助在原位进行建模分析,获得整个电解过程的电极界面3D形貌,实现对电解过程机理的可控化4D研究,该可控化4D研究清晰的反应电镀过程随时间变化的具体过程。
特别地,所述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的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该装置结构设置有一水平的底板1,底板1上从右到左依次设置有X射线源2、CT适用的反应器3和图像收集机构4,其中的CT适用的反应器3中放置电解质,静置一段时间后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下放至电解质中电解,CT适用的反应器3旋转,在此同时X射线源2发射X射线,并将工作电极电极界面的一系列二维断层图像通过图像收集机构4收集。
特别地,所述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结合附图1的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步骤一:将实验用电解质置于CT适用的反应器中;
步骤二:待所配实验用电解质静置充分后,将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下放至静置充分后的所配实验用电解质中,然后施加电压或电流进行电解;
步骤三:在电解过程中,围绕反应器的中心轴以固定的小角度旋转电解池,每次旋转结束,会获得工作电极电极界面的一系列二维断层图像,直至360°;重复该过程多次,以获得电极界面3D形貌随时间的演化过程;
步骤四:基于所获一系列二维断层图像通过图像算法重构工作电极的表面3D形貌,基于构建的表面3D形貌变化,分析研究工作电极形貌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构建4D的表征方法。
特别地,所述CT适用的反应器是指工作温度范围可在-20-300℃之间任意选择,同时电解池保证可以进行360°旋转,X射线穿透的圆柱形电解池。
特别地,所述实验用电解质为室温水溶液、离子液体、有机液体或者低温无机盐。
特别地,所述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互相保持1-3cm的位置间距,防止电极短路,工作电压或工作电流具体数值视情况而定。
特别地,所述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为金、铂、铱、钽、铌、锆、银固体电极或镓液态电极中的任一种。
特别地,所述实验用电解质浓度为0.024~2.4mol/m3。
特别地,X射线管施加的电压为0-200kV;采用平板探测器,2维和3维像素尺寸为0.001mm×0.001mm到1mm×1mm之间。
具体基于CT技术的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结合以下实施例和附图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基于CT技术的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
步骤一:将实验用电解质置于CT适用的反应器中,电解质使用TiCl4熔盐的单盐,电解质浓度为0.24mol/m3;
步骤二:待所配实验用电解质静置充分后,将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下放至静置充分后的所配实验用电解质中,所述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互相保持1.5cm的位置间距,然后在室温25℃施加3.2V电压进行电解;其中的工作电极使用钛,对电极使用镍,参比电极使用铂;
步骤三:在电解过程中,围绕反应器的中心轴以固定的小角度旋转电解池,每次旋转结束,会获得工作电极电极界面的一系列二维断层图像,直至360°;重复该过程多次,以获得电极界面3D形貌随时间的演化过程;X射线管施加的电压为50kV;采用平板探测器,2维和3维像素尺寸为0.001mm×0.001mm;
步骤四:基于所获一系列二维断层图像通过图像算法重构工作电极的表面3D形貌,基于构建的表面3D形貌变化,分析研究Ti和Ni电极形貌电解960min变化的趋势。
实施例2
一种基于CT技术的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
步骤一:将实验用电解质置于CT适用的反应器中,电解质使用TiCl4熔盐的单盐,电解质浓度为0.024mol/m3;
步骤二:待所配实验用电解质静置充分后,将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下放至静置充分后的所配实验用电解质中,所述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互相保持3cm的位置间距,然后在室温25℃施加3.2V电压进行电解;其中的工作电极使用钛,对电极使用镓,参比电极使用铂;
步骤三:在电解过程中,围绕反应器的中心轴以固定的小角度旋转电解池,每次旋转结束,会获得工作电极电极界面的一系列二维断层图像,直至360°;重复该过程多次,以获得电极界面3D形貌随时间的演化过程;X射线管施加的电压为100kV;采用平板探测器,2维和3维像素尺寸为0.01mm×0.01mm;
步骤四:基于所获一系列二维断层图像通过图像算法重构工作电极的表面3D形貌,基于构建的表面3D形貌变化,分析研究Ga和Ti电极形貌电解720min变化的趋势。
实施例3
一种基于CT技术的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
步骤一:将实验用电解质置于CT适用的反应器中,电解质使用TiCl4熔盐的单盐,电解质浓度为0.3mol/m3;
步骤二:待所配实验用电解质静置充分后,将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下放至静置充分后的所配实验用电解质中,所述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互相保持1cm的位置间距,然后在室温25℃施加2.8V电压进行电解;其中的工作电极使用钛,对电极使用镓,参比电极使用铂;
步骤三:在电解过程中,围绕反应器的中心轴以固定的小角度旋转电解池,每次旋转结束,会获得工作电极电极界面的一系列二维断层图像,直至360°;重复该过程多次,以获得电极界面3D形貌随时间的演化过程;X射线管施加的电压为80kV;采用平板探测器,2维和3维像素尺寸为0.011mm×0.011mm;
步骤四:基于所获一系列二维断层图像通过图像算法重构工作电极的表面3D形貌,基于构建的表面3D形貌变化,分析研究Ti和Ni电极形貌电解720min变化的趋势。
实施例4
一种基于CT技术的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
步骤一:将实验用电解质置于CT适用的反应器中,电解质使用TiCl4熔盐的单盐,电解质浓度为0.5mol/m3;
步骤二:待所配实验用电解质静置充分后,将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下放至静置充分后的所配实验用电解质中,所述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互相保持2cm的位置间距,然后在室温25℃施加3.2V电压进行电解;其中的工作电极使用钛金属丝,对电极使用镍片,参比电极使用铂丝;
步骤三:在电解过程中,围绕反应器的中心轴以固定的小角度旋转电解池,每次旋转结束,会获得工作电极电极界面的一系列二维断层图像,直至360°;重复该过程多次,以获得电极界面3D形貌随时间的演化过程;X射线管施加的电压为100kV;采用平板探测器,2维和3维像素尺寸为0.005mm×0.005mm;
步骤四:基于所获一系列二维断层图像通过图像算法重构工作电极的表面3D形貌,基于构建的表面3D形貌变化,分析研究Ti和Ni电极形貌电解960min的形貌变化。
综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计算机原位断层扫描技术,对整个电解过程所使用的设备和部件进行了高度还原。
(2)本发明的原位电解数据可信度高,复原了整个电解过程,提高了研究的可信度和真实性。
(3)本发明的使用CT技术原位表征电解过程,具有温度低、操作方法简单、以及有效提升电化学电解过程中的研究进度。
总之,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通过计算机原位断层扫描技术直接表征电解过程电极变化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成本低廉,可应用于电化学电解表征分析领域,实现机理研究的高效性和可行性。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基于CT技术的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是一种将计算机原位断层扫描技术和电解技术相结合的表征方法,具体来说是将电解的数据通过原位CT技术的帮助在原位进行建模分析,获得整个电解过程的电极界面3D形貌,实现对电解过程机理的可控化4D研究,该可控化4D研究清晰的反应电镀过程随时间变化的具体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T技术的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步骤一:将实验用电解质置于CT适用的反应器中;
步骤二:待所配实验用电解质静置充分后,将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下放至静置充分后的所配实验用电解质中,然后施加电压或电流进行电解;
步骤三:在电解过程中,围绕反应器的中心轴以固定的小角度旋转电解池,每次旋转结束,会获得工作电极电极界面的一系列二维断层图像,直至360°;重复该过程多次,以获得电极界面3D形貌随时间的演化过程;
步骤四:基于所获一系列二维断层图像通过图像算法重构工作电极的表面3D形貌,基于构建的表面3D形貌变化,分析研究工作电极形貌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构建4D的表征方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CT技术的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T适用的反应器是指工作温度范围可在-20-300℃之间任意选择,同时电解池保证可以进行360°旋转,X射线穿透的圆柱形电解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CT技术的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用电解质为室温水溶液、离子液体、有机液体或者低温无机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CT技术的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互相保持1-3cm的位置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CT技术的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为金、铂、铱、钽、铌、锆、银固体电极或镓液态电极中的任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CT技术的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用电解质浓度为0.024~2.4mol/m3。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CT技术的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X射线管施加的电压为0-200kV;采用平板探测器,2维和3维像素尺寸为0.001mm×0.001mm到1mm×1mm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41901.2A CN112858413A (zh) | 2021-02-02 | 2021-02-02 | 一种基于ct技术的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41901.2A CN112858413A (zh) | 2021-02-02 | 2021-02-02 | 一种基于ct技术的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58413A true CN112858413A (zh) | 2021-05-28 |
Family
ID=75986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141901.2A Pending CN112858413A (zh) | 2021-02-02 | 2021-02-02 | 一种基于ct技术的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858413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04062A (zh) * | 2021-10-09 | 2022-02-01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高温电化学电极原位表征与分析方法 |
-
2021
- 2021-02-02 CN CN202110141901.2A patent/CN112858413A/zh active Pending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ALMUAILI, F. A. ET AL.: "Application of a Quasi In Situ Experimental Approach to Estimate 3-D Pitting Corrosion Kinetics in Stainless Steel",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 |
BOZZINI, BENEDETTO ET AL.: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Zn-Sponge Electrodes Monitored by In Situ X-ray Computed Microtomography", 《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04062A (zh) * | 2021-10-09 | 2022-02-01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高温电化学电极原位表征与分析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uo et al. | Chlorine evolution reaction electrocatalysis on RuO2 (110) and IrO2 (110) grown using molecular-beam epitaxy | |
Zhou et al. | Titanium dioxide nanotube films for electrochemical supercapacitors: Biocompatibility and operation in an electrolyte based on a physiological fluid | |
Dixit et al. | Mapping charge percolation in flowable electrodes used in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 |
CN114004062B (zh) | 一种高温电化学电极原位表征与分析方法 | |
CN112858413A (zh) | 一种基于ct技术的电化学电极三维形貌原位表征方法 | |
Hassan et al. | Improving the energy storage of supercapattery devices through electrolyte optimization for Mg (NbAgS) x (SO4) y electrode materials | |
Zhong et al. |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of zinc–air batteries exposed to air | |
Jiao et al. | A 4D x-ray computer microtomography for high-temperature electrochemistry | |
Cui et al. | Aqueous organic zinc-ion hybrid supercapacitors prepared by 3D vertically aligned graphene-polydopamine composite electrode | |
Sanchez et al. | Lithium Metal Anodes: Advancing our 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of Cycling Phenomena in Liquid and Solid Electrolytes | |
Xue et al. | Data-driven lithium-ion battery cathode research with state-of-the-art synchrotron X-ray techniques | |
Mineo et al. | Engineering of nanostructured WO3 powders for asymmetric supercapacitors | |
Che et al. | In Situ Electroplating of Ir@ Carbon Cloth as High-Performance Selectiv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Catalyst for Direct Electrolytic Recovery of Lead | |
Gong et al. | Constructing Robust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 via ZrO2 Coating Layer for Hard Carbon Anode in Sodium-Ion Batteries | |
Jiao et al. | Operando probing and adjusting of the complicated electrode process of multivalent metals at extreme temperature | |
Wang et al. | Zinc nanoparticles electrodeposited on TiO2 nanotube arrays using deep eutectic solvents for implantable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 |
Geng et al. |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iron oxide nanoflakes on carbon cloth under an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 |
Liang et al. | The electrochemical mechanism of preparing Mn from LiMn2O4 in waste batteries in molten salt | |
CN112964739A (zh) | 一种基于ct技术的高温电化学体系电极界面3d形貌表征方法 | |
Zhou et al. | Pulsed Current Constructs 3DM Cu/ZnO Current Collector Composite Anode for Free-Dendritic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 |
Kwarteng et al. | Electrodeposited Ionomer Protection Layer for Negative Electrodes in Zinc–Air Batteries | |
Köble et al. | Insights into th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in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ies: A synchrotron radiation based X-ray imaging study | |
Nikolić et al. |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electrolytically synthesized tin dendritic nanostructures | |
Park et al. | Inhibition of zinc dendrites realized by a β-P (VDF-TrFE) nanofiber layer in aqueous Zn-ion batteries | |
Lobinsky et al. | Direct synthesis of Mn3 [Fe (CN) 6] 2· nH2O nanosheets as novel 2D analog of Prussian Blue and material for high-performance metal-ion batteri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