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57407A - 带有距离值确定的感应式角度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带有距离值确定的感应式角度传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57407A CN112857407A CN202011353996.6A CN202011353996A CN112857407A CN 112857407 A CN112857407 A CN 112857407A CN 202011353996 A CN202011353996 A CN 202011353996A CN 112857407 A CN112857407 A CN 11285740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coil
- inductive
- angle
- pi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1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D5/1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 G01D5/2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by varying inductance, e.g. by a movable armature
- G01D5/20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by varying inductance, e.g. by a movable armature by influencing the mutual induc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coils
- G01D5/2053—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by varying inductance, e.g. by a movable armature by influencing the mutual induc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coils by a movable non-ferromagnetic conductive element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1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D5/1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 G01D5/2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by varying inductance, e.g. by a movable armatur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7/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 G01B7/3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angles or tapers; for testing the alignment of ax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18/00—Testing or calibra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D1/00 - G01D15/00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1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D5/1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1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D5/1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 G01D5/2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by varying inductance, e.g. by a movable armature
- G01D5/20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by varying inductance, e.g. by a movable armature by influencing the mutual induc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coil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1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D5/1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 G01D5/2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by varying inductance, e.g. by a movable armature
- G01D5/20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by varying inductance, e.g. by a movable armature by influencing the mutual induc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coils
- G01D5/2073—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by varying inductance, e.g. by a movable armature by influencing the mutual induc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coils by movement of a single coil with respect to two or more coil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1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D5/1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 G01D5/2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by varying inductance, e.g. by a movable armature
- G01D5/20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by varying inductance, e.g. by a movable armature by influencing the mutual induc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coils
- G01D5/2086—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by varying inductance, e.g. by a movable armature by influencing the mutual induc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coils by movement of two or more coils with respect to two or more other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nsmission And Conversion Of Sensor Element Output (AREA)
- Measurement Of Length, Angles, Or The Lik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AREA)
Abstract
在此公开了带有距离值确定的感应式角度传感器。在此描述的概念涉及一种感应式角度传感器,其具有带有激励振荡回路和拾波线圈装置的定子以及相对于定子可旋转布置的、带有感应式靶标装置的转子。激励振荡回路可用交流电流激励,以便在靶标装置中感应出感应电流,并且靶标装置可以设计为响应于感应电流产生磁场,磁场继而在拾波线圈装置中产生感应信号。角度传感器还具有电路,电路设计为从感应信号中导出代表感应信号的信号强度的感应强度信号,并基于感应强度信号确定转子与定子之间的空间距离并且产生相应的距离信号。本文所述的概念还涉及用于基于感应强度信号确定定子与转子之间的空间距离的相应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应式角度传感器,其用于决定定子与转子之间的旋转角度。一些实施例可以提出,感应式角度传感器使用校准旋转角度信号来决定旋转角度,在考虑转子与定子之间的空间距离的情况下决定该经校准旋转角度信号。另外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基于校准旋转角度信号决定定子与转子之间的旋转角度的相应方法。另外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具有用于执行该方法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程序。
背景技术
感应式角度传感器使用电感以及感应涡流和相应的磁场。它们的结构不同于经典的磁场传感器、例如霍尔传感器或磁阻(MR)传感器、例如AMR传感器(AMR:各向异性磁阻)、TMR传感器(TMR:隧道磁阻)或GMR传感器(GMR:巨磁阻)。
感应式角度传感器通常具有励磁振荡回路以及感应靶标和也可以被称为拾波线圈的接收线圈。可以利用交流电压或交流电流来激励激励振荡回路,激励振荡回路由此产生磁场,该磁场又在靶标中感应出感应电流。靶标中的该感应电流又引起形成相应的磁场,该磁场在拾波线圈中产生感应信号,例如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压。
靶标和拾波线圈相对于彼此布置,使得它们相对置。此外,拾波线圈接收的感应信号依赖于靶标相对于拾波线圈的角度特定位置或定位,即感应信号的信号强度依赖于靶标相对于拾波线圈的角度特定位置而变化。关于此可用于决定靶标相对于拾波线圈的旋转角度。
感应式角度传感器在某些应用中无法精确工作。原因之一是感应信号的精度依赖于诸多因素,例如激励振荡回路的品质、所用线圈的数量和几何形状、或各个线圈之间的空间距离。
振荡回路的品质的提高(以及组件数量的增加)与更高的成本相关联,各个传感器组件之间的空间距离通常由所使用的构造技术来不变地规定,或者仅能在狭窄的范围内变化。
因此,期望以这样的方式来改进现有的感应式角度传感器,使得它们传递精确的信号并且制造成本低廉。
发明内容
因此,提出了一种根据本发明的感应式角度传感器。
角度传感器具有定子以及相对于定子可旋转布置的转子,该定子具有激励振荡回路和拾波线圈装置,该转子具有感应靶标装置。激励振荡回路可以利用交流电流来激励,以便在靶标装置中感应出感应电流。靶标装置又被设计为响应于该感应电流而产生磁场,该磁场继而在拾波线圈装置中产生感应信号。此外,根据在此描述的创新概念的角度传感器具有电路,该电路被设计为:从感应信号中导出代表感应信号的信号强度的感应强度信号,并且基于感应强度信号确定转子与定子之间的空间距离并产生相应的距离信号。
该感应式角度传感器的实施方式和其他有利方面在以下给出。
附图说明
一些实施例在附图中作为示例示出并且在下面进行解释。展示下:
图1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感应式角度传感器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感应式角度传感器的电路的示意性框图,
图3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感应式角度传感器的激励振荡回路或激励线圈和拾波线圈对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感应式角度传感器的电路的示意性框图,
图5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具有拾波线圈对的感应式角度传感器的定子、转子和电路的示意图,
图6A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具有两个拾波线圈对的感应式角度传感器的定子、转子和电路的示意图,
图6B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具有两个拾波线圈对的定子和具有两个电感靶标的转子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感应式角度传感器的定子和电路的示意图,以及
图8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方法的框图。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实施例,附图中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框图中示出的并且参照该框图说明的方法步骤也可以按照与所示或所描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来进行。另外,与装置的特定特征有关的方法步骤可以与装置的该相同特征互换,这也可以相反地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述的创新概念的感应式角度传感器100的第一实施例。
定子101具有激励振荡回路103。激励振荡回路103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电感,例如相应的激励线圈104。激励线圈104是导电的并且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线匝。激励线圈104也可以称为励磁线圈。激励振荡回路103可以可选地具有振荡器,并且此外可选地具有电阻器和/或电容(未示出)。定子101也可以具有拾波线圈装置105,该拾波线圈装置也可以称为接收线圈装置。
相对于定子101可旋转地布置的转子102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感应靶标装置106。靶标装置106同样可以具有带有一个或多个线匝的线圈,或者被设计为这种线圈。可替代地,靶标装置106可以具有固体构件、例如冲压出的金属板,或者被如此设计。
原则上,激励振荡回路103或激励线圈104以及拾波线圈装置105和靶标装置106可以沿着公共旋转轴109布置,或者沿着公共旋转轴109彼此垂直地布置。激励线圈104、拾波线圈装置105和靶标装置106可以围绕公共旋转轴109同心地布置。激励线圈104和拾波线圈装置105以及靶标装置106的相应直径可以不同。例如,激励线圈104的直径可以大于拾波线圈装置105和/或靶标装置106的直径。
激励振荡回路103,尤其是激励线圈104可以通过交流电流或交流电压来励磁。响应于该交流电流或交流电压,激励线圈104可以产生磁场114,该磁场可以向外、特别是在转子102的方向上定向。布置在转子102之中或之上的靶标装置106与布置在定子101之中或之上的激励线圈104磁耦合。也就是说,靶标装置106可以接收由激励线圈104产生的磁场114,由此在靶标装置106中又感应出相应的感应电流。激励线圈104可以是旋转对称的。因此,感应电流在靶标装置106中流动,该感应电流与转子102相对于定子101的实际旋转角度无关。在靶标装置106中感应的感应电流又在其自身方面引起靶标装置106中的磁场116,该磁场可以向外、尤其是在定子101的方向上定向。磁场116可以具有依赖于靶标装置106的几何形状的磁场模式。即,所产生的磁场模式可以固定地耦合到相应的靶标装置106。
从靶标装置106发出的磁场116可以由布置在定子101中或上的拾波线圈装置105接收。如果转子102相对于定子101运动,则从靶标装置116发出的磁场116或相应的磁场模式也相对于定子101运动。即,当观察者与靶标装置106同步旋转,则他看不到磁场的变化。相反,在相对于转子102可运动的定子101中,由于整个磁场模式也在运动,因此可以在固定位置看到磁场的变化。由此,在拾波线圈装置105中,响应于变化的磁场116,感应出感应信号Si_PS1,Si_PS2,例如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压。两个感应信号Si_PS1,Si_PS2的信号强度可以由相应的感应强度信号Si体现,该感应强度信号又可以从两个感应信号Si_PS1,Si_PS2中导出。对此的细节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说明。感应强度信号Si的幅度或信号强度可以依赖于所接收的磁场116的强度。
磁场116在固定位置处的强度可以依赖于当前方位、即依赖于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实际旋转角度-但是如果该位置与转子102同步地运动/旋转,则没有变化。然而,当转子102与定子102之间的空间距离107改变时,则相反地磁场116的强度发生变化,并且信号强度因此发生变化,该变化可以由感应强度信号Si来体现。
如图1示意性地且未按比例所示,构造类型限定了定子101与转子102之间存在可变的空间距离107。可以在转子102与定子101的两个相对置表面101a,102a之间测量空间距离107。例如,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可能存在空气,这就是为什么空间距离107也可以称为气隙(简称“AG”)的原因。可替代地,空间距离107也可以被测量为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平均距离,其中在转子102以及定子101的相应水平(即垂直于旋转轴109)延伸的中心线101b,102b之间的距离被测量。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气隙之外,在空间距离107中,转子102或定子101的相应材料厚度还必须被计算在内。
定子101与转子102之间的空间距离107可以由结构限定而不同,即不同构造类型的不同感应式角度传感器可以具有其相应的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不同空间距离107。使用相同构造类型相同的角度传感器也可以(例如基于装配公差)而具有其相应的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不同空间距离107。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空间距离107因此可以是角度传感器独特的。
另外,拾波线圈装置105可以具有多个线圈和/或靶标装置106可以具有多个感应靶标,这些线圈和/或感应靶标又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空间距离。
然而,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和/或各个线圈之间的不同空间距离107导致感应电流或感应磁场114,116的信号强度不同。这会在决定转子102相对于定子101的当前实际旋转角度时导致不精确和偏差。因此例如,具有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大空间距离107的角度传感器将提供比如下角度传感器弱感应信号Si:该角度传感器具有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与此相对较小的空间距离107。另外,角度传感器独特的空间距离107通常是未知的。从理论上讲,为此必须在每个单独的角度传感器100交付之前对其测量空间距离107。然而,实际上,由于所需消耗巨大并且与此相关的成本高昂,因此这是不可行的。
在此描述的角度传感器100在这方面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即在决定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实际旋转角度时要考虑空间距离107。为此,角度传感器100可以具有电路108,该电路被设计为:基于感应强度信号Si确定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也称为气隙(简称为“AG”)的空间距离107,并且生成相应的距离信号204(SAG)。
图2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述的创新概念的相应电路108的示意性框图。电路108可以具有例如角度计算单元201、距离确定单元202和校准单元203。
电路108例如可以使用前面提到的距离信号204来确定经校准旋转角度信号110,该经校准旋转角度信号在此也称为phi”或该经校准旋转角度信号表示定子101与转子102之间的当前实际旋转角度但是,与常规角度传感器相比,校准旋转角度信号phi”可以基于感应强度信号Si和/或基于距离信号204(即在考虑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空间距离107的情况下)被确定。也就是说,可以确定空间距离107并在基于感应强度信号Si确定实际旋转角度时被一并包括。因此,根据本文所述的创新概念的感应式角度传感器100提供了校正或补偿了所确定的空间距离107的旋转角度信号phi”。该过程基本上可以与校准相媲美,因此相应的信号也可以称为校准旋转角度信号phi”。
电路108还可以被设计为输出所确定的距离信号204,以提高感应式角度传感器100的可靠性。例如,如果距离信号204的值过大,则该信号可能不可靠,并且感应式角度传感器100可能切换到紧急操作。也就是说,距离信号204的确定可以用于改善方位精度和/或用于提高感应式角度传感器100的可靠性。
下面将参照图2更详细地解释用于确定距离信号204的一种可能性。可以从由拾波线圈装置105产生的感应信号Si_PS1,Si_PS2中导出的感应强度信号Si可以被输送至角度计算单元201。角度计算单元201可以被设计为基于感应强度信号Si确定代表未校准角度值的未校准旋转角度信号phi'。以未校准或粗略的分辨率,即在不考虑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空间距离107的情况下,未校准角度值phi'相应于在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测得的实际旋转角度
附加地,感应强度信号Si可以被输送至距离确定单元202。距离确定单元202可以被设计为确定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空间距离107。例如,距离确定单元202可以被设计为基于拾波线圈装置105与靶标装置106之间的空间距离来确定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空间距离107。参照以下附图更详细地解释对此的细节。距离确定单元202可以生成代表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确定的空间距离107的距离信号204。
距离确定单元202输出的距离信号204可以被输送至校准单元203。校准单元203可以被设计为基于距离信号204确定角度校正值dphi'并输出相应的角度校正值信号dphi'。角度校正值dphi'指示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测得的旋转角度phi'相比于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实际旋转角度的偏差,其中该偏差是由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空间距离107引起的。
电路108还可以具有组合器205,该组合器被设计为将校准单元203输出的角度校正值信号dphi'与角度计算单元201输出的未经校准旋转角度信号进行组合。因此,由角度计算单元201输出的未校准旋转角度信号phi'可以被校正或补偿了所确定的角度校正值dphi',该未经校准旋转角度信号以粗略的分辨率表示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实际旋转角度结果是,组合器205可以输出校正或校准旋转角度信号phi”。以较高或较精确的分辨率,即在考虑了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空间距离107的情况下,经校准旋转角度信号phi”代表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实际旋转角度换句话说,校准单元203因此可以被设计为:基于距离信号204决定角度校正值信号dphi',并且在确定校准旋转角度信号phi”时考虑相应的角度校正值dphi'。
为此,电路108可以被设计为例如借助于数学计算规则、例如借助于公式或算法从距离信号204决定角度校正值信号dphi'。可替代地或附加地,电路108可以被设计为借助于查找表从距离信号204决定角度校正值信号dphi'。查找表可以填有将距离信号204的特定信号强度与用于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空间距离107的具体数值相关联的值。
图3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激励振荡回路103或激励线圈104和拾波线圈装置105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拾波线圈装置105可以具有带有第一拾波线圈115a和第二拾波线圈115b的拾波线圈对115。
拾波线圈对115或拾波线圈装置105的两个拾波线圈115a,115b可以具有n倍对称或n倍旋转对称。在该非限制性示例中,拾波线圈装置105可以具有三倍对称,即n=3。例如,旋转对称被称为一个体部件,该体部件在绕其中心旋转了定义的角度(即360°/n)后会重新映射到自身。旋转角度可以是整个角度除以整数n。该整数n是n倍旋转对称的特征因数,也称为“多重性”。相应地,该对称也被称为n重或n倍旋转对称(类似于英语的“n-foldrotational symmetry n次旋转对称”)或“n重转动对称”。换句话说,当一个体部件可以绕轴旋转了360°*k/n(其中n和k是整数变量)并且其在旋转后看起来相同时,该体部件才恰好能具有n倍对称。就这一点而言,在此参考官方编号为102019213174.3的德国专利申请,其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本文中。
如另外在图3中示例性且示意性所示,两个拾波线圈115a,115b可以具有相同的几何形状,并且彼此偏移或绕着共同的旋转轴109相对于彼此旋转。例如,两个拾波线圈115a,115b可以彼此偏移,使得第一拾波线圈115a产生第一拾波线圈信号Si_PS1,并且第二拾波线圈115b产生第二拾波线圈信号Si_PS2,该第二拾波线圈信号不同于第一拾波线圈信号Si_PS1且相对于其相移。例如,在此可以涉及正交的拾波线圈信号,其中第一拾波线圈信号Si_PS1相对于第二拾波线圈信号Si_PS2相移90°。
根据定义,正交信号是具有90°相移的正弦信号。例如,这可以通过使一个拾波线圈115a沿运动方向相对于另一个拾波线圈115b旋转360°/n/4来实现。另外,还可以使拾波线圈115a,115b彼此相对旋转不同的角度,以使它们的信号不是彼此相移了90°,而是彼此相移了相应的其他角度,例如60°或45°。
此处描述的拾波线圈信号Si_PS1,Si_PS2的正弦曲线指的是作为行进路径或转子位置(即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实际旋转角度)的函数的正弦曲线,而不是作为时间函数的正弦曲线。拾波线圈装置105可以用交流电压激励,因此每秒振荡几百万次。然而,在这里不是指这种(可能是正弦的)振荡,即观察拾波线圈信号Si_PS1,Si_PS2的如下部分:这些部分在解调之后-也就是说,在消除了振荡的随时间变化的部分之后-仍然存在。这些振荡依赖于转子角(即,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实际旋转角度)。
根据图3中的实施例,其中两个拾波线圈115a,115b相对于彼此旋转了30°,第一拾波线圈信号Si_PS1可以基本上遵循余弦波形,而第二拾波线圈信号Si_PS2可以基本上遵循正弦波形,即Si_PS1=Sicos和Si_PS2=Sisin。两个拾波线圈信号Si_PS1,Si_PS2的组合可以传递至少整个周期在360°的一个部段中唯一的角度信号,从该角度信号中可以导出定子101与转子102之间的实际旋转角度就这一点而言,在此参考官方编号为102019213174.3的德国专利申请,其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本文中。
图4示出了感应式角度传感器100的另一非限制性实施例的示意性框图。该结构基本上类似于以上参考图2讨论的实施例,带有相同附图标记的元件具有相同功能。
图4中所示的实施例可以具有n倍对称的拾波线圈对115。为了避免短路,两个单独的拾波线圈115a,115b可以无接触地布置,并且至少逐段地布置在沿着公共旋转轴109的不同平面中,例如布置在基板内的不同金属化层中,例如在PCB内(PCB:印刷电路板)。布置在定子101之中或之上的两个拾波线圈115a,115b因此可以具有距转子102或距布置在转子102之中或之上的靶标装置106不同的空间距离。这可能会导致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的角度测量出现偏差。
然而,图4所示的示例性电路108可以减小或补偿该角度偏差,并因此校准感应式角度传感器100。在此作为示例示出的第一拾波线圈115a可以产生例如余弦形的第一拾波线圈信号Si_PS1,并且第二拾波线圈115b可以产生第二拾波信号Si_PS2,该第二拾波信号与第一拾波信号基本相移了90°并且因此近似正弦形,即Si_PS1=Sicos和Si_PS2=Sisin。
两个拾波线圈信号Si_PS1与Si_PS2之间的该相移允许基于两个拾波线圈115a,115b的两个拾波线圈信号Si_PS1和Si_PS2的组合单义地决定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实际旋转角度拾波线圈装置105的先前讨论的感应强度信号Si可以例如通过两个拾波线圈信号Si_PS1和Si_PS2的适当的切线联系从两个拾波线圈信号Si_PS1和Si_PS2的这种组合中导出。例如,可以使用以下规则进行可能的计算:
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实际旋转角度的决定在此至少在360°的整个旋转的特定部分范围内是单义的,这又依赖于两个拾波线圈115a,115b的旋转对称的数量。因此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实际旋转角度的决定例如在360°/n的角度范围内是单义的。例如,在具有三倍对称的情况下,可以在120°的范围内单义地确定实际旋转角度
如图4所示,两个拾波线圈信号Si_PS1和Si_PS2可以被输送至角度计算单元201,该角度计算单元可以由此计算出未校准角度信号phi',即,并不考虑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空间距离107。
两个拾波线圈信号Si_PS1和Si_PS2可也可以被输送至距离确定单元202,该距离确定单元可以确定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空间距离107并输出相应的距离信号204。
距离信号204可以被输送至校准单元203。校准单元203可以在考虑距离信号204的值的情况下计算相应的角度校正值dphi',该值又可以被输送至组合器205。组合器205可以将未校准角度值phi'与角度校正值dphi'进行组合,并从中生成校准旋转角度信号phi”,例如phi”=phi'±dphi'。在考虑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空间距离107的情况下,校准旋转角度信号phi”表示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实际旋转角度
换句话说,可以说电路108可以被设计为首先在角度计算单元201中计算实际旋转角度的粗略估计,并输出相应的未校准旋转角度信号phi'。在距离确定单元202中,可以估计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空间距离107并且输出相应的距离信号204。在校准单元203中,估计的距离值204可以例如借助数学校准计算规则和/或校准表与相应的角度误差联系。角度误差可以作为角度校正信号dphi'输出。角度校正信号dphi'可以是距离值204的函数,即dphi'=f(距离值)。
如开头所述,可以基于拾波线圈装置105和靶标装置106之间的空间距离来确定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空间距离107。根据本文描述的创新概念,这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来完成。下面将更详细地解释对此的一些非限制性示例。
图5示出了用于总体上在决定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旋转角度时的影响因素的示意性框图,其中这里仅示出了具有两个拾波线圈115a,115b的系统,并且其中该系统提供未校准旋转角度信号phi'。拾波线圈对115的两个拾波线圈115a,115b可以如上面参考图3所讨论的那样彼此偏移地布置,并且正交的拾波线圈信号Si_PS1,Si_PS2产生例如正弦和余弦形的感应拾波线圈信号Si_PS1=Sicos和Si_PS2=Sisin。如上所述,可由此导出的Si可以从拾波线圈对115的两个正弦形和余弦形的拾波线圈信号Si_PS1=Sicos和Si_PS2=Sisin的组合中被确定出,其中例如可以在正交信号的情况下应用:
在此,在拾波线圈115a,115b中感应出的拾波线圈信号Si_PS1=Sicos和Si_PS2=Sisin的信号强度可以依赖于多个因素。由感应强度信号Si表示的信号强度例如可以依赖于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实际旋转角度即依赖于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实际相对位置或方位。例如,感应信号Si的幅度和正负号可以随着转子102相对于定子101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如果两个拾波线圈信号Si_PS1=Sicos和Si_PS2=Sisin彼此完全正交并且因此具有理想的正弦或余弦波形,则根据上述公式,感应强度信号Si将与旋转角度无关。但是,如果它们-实际上大多-略微偏离于理想的正弦曲线形,则感应强度信号Si相对于转子位置(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实际旋转角度)仅近似恒定,即Si可以具有微小波动。这些波动被希望保持较小,以便感应强度信号Si仅反映空间距离107并且尽可能不反映转子位置为此,可以将两个拾波线圈信号Si_PS1=Sicos和Si_PS2=Sisin乘以加权因子,这些加权因子又是角度phi'(即实际旋转角度的粗略估计)的合适函数。
这意味着,可以代替以上公式[2],从两个拾波线圈信号Si_PS1=Sicos和Si_PS2=Sisin导出或确定信号强度或代表信号强度的感应强度信号Si,如下所示:
与此相应地,因此例如拾波线圈信号Si_PS1=Sicos和Si_PS2=Sisin首先可以乘以适当的加权因子c(phi')和s(phi')。然后可以对中间结果求平方,然后相加,并且接着可以提取根。
另外,信号强度或感应强度信号Si可以依赖于流过激励振荡回路103或激励线圈104的电流I1。激励振荡回路103可以例如具有振荡器501,用于产生例如交流信号形式的电源电流Isupply。此外,激励振荡回路103可以具有电容C1。激励线圈104示为电感L1。可以已知供电电流Isupply的大小。但是,到达激励线圈104的电流I1尤其依赖于谐振电路103的质量,并且因此可能以未知方式偏离供电电流Isupply。感应信号Si的信号强度也可以随着流经激励线圈104的电流I1的减小而减小,或者也可以随着流经激励线圈104的电流I1的增大而增大。
信号强度或感应信号Si也可以依赖于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空间距离107。例如,信号强度或感应强度信号Si的幅度可以随着空间距离107的增加而单调减小。
因此,基本上可以存在三个会影响信号强度或感应强度信号Si的幅度的因素,即转子102相对于定子101的当前实际位置、通过激励振荡回路103或通过激励线圈104的电流I1、以及拾波线圈装置105和靶标装置106之间的空间距离107。这三个因素最初可能是未知的。
为了在确定校准旋转角度信号phi”时能够考虑到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空间距离107,根据一个实施例,本文所述的电路108可以被设计为减少或补偿位置限定的角度依赖性、即对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实际位置的依赖性。根据另一实施例,电路108可以被设计为减小或补偿对通过激励线圈104的电流I1的依赖性。
一个实施例可以提出,如下减小或补偿位置限定的角度依赖性:
·在拾波线圈115a,115b中产生的拾波线圈信号Si_PS1和Si_PS2可以基本上以正弦或余弦波的形式随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变化的实际旋转角度而改变。
·拾波线圈信号Si_PS1和Si_PS2可以基本上彼此正交,即彼此相移了90°。
·因此电路108例如可以被设计为如下确定感应强度信号Si:
ο Si=(c(phi')*Vcos2+s(phi')*Vsin2)a,例如:c=s=1且a=1/2或1(其中Vcos是在第一拾波线圈115a中感应的电压,并且Vsin是第二拾波线圈115b中感应的电压);
ο或:Si=cc(phi')*|Vcos|+ss(phi')*|Vsin|;
ο计算可以在从载波频率解调到基带之前或之后进行,其中这可以在解调之后进行简化;
ο可以通过对于给定的拾波线圈115a,115b和所属的靶标装置106测量电压Vcos和Vsin来确定函数c(phi'),s(phi'),cc(phi'),ss(phi')。电路108可以被设计为使用函数c(phi'),s(phi'),cc(phi'),ss(phi'),以便随后计算感应强度信号Si并使感应强度信号Si的角度依赖性最小化(例如通过在幂级数中或傅里叶级数中以phi'展开函数c(phi'),s(phi'),cc(phi'),ss(phi'),并且然后使用数学优化方法确定序列系数)。
·在这种情况下,以这种方式产生的感应强度信号Si将对应于角度位置校正感应强度信号Si_St_korr,其中减小或补偿了位置限定的角度依赖性,即Si=Si_St_korr。换句话说,基于至少两个相移的拾波线圈信号Si_PS1=Sicos和Si_PS2=Sisin(例如使用公式或表格),可以导出感应强度信号Si,其中该感应强度信号Si对应于角度位置经校正感应强度信号Si_St_korr。
根据这样的实施例,电路108因此可以被设计为校正(例如,减小或补偿)感应强度信号Si对转子102相对于定子101的当前位置的角度依赖性,并且确定相应的位置校正感应强度信号Si_St_korr,即Si=Si_St_korr。电路108还可以被配置为使用位置校正感应强度信号Si=Si_St_korr进行信号处理,并基于位置校正感应强度信号Si=Si_St_korr并使用此处描述的概念来确定校准旋转角度信号phi”。例如,可以将位置校正感应强度信号Si=Si_St_korr作为输入信号传输到角度计算单元201和/或距离确定单元202(图2和图4)。
上述减少或补偿涉及拾波线圈信号Si_PS1和Si_PS2,因此它们是非位置校正的。即,拾波线圈115a,115b提供拾波线圈信号Si_PS1和Si_PS2,其随着转子旋转位置而非常显著变化-这是它们的主要任务。现在可以从这些拾波线圈信号Si_PS1和Si_PS2中导出感应强度信号Si,其目的在于,与拾波线圈信号Si_PS1和Si_PS2本身相比,该感应强度信号明显较弱地显著依赖于转子旋转位置而改变。
另一实施例可以规定,电路108被设计为如下减小或补偿对通过激励线圈104的电流I1的依赖性:
a)电路108可以例如被设计为,例如通过电流表测量流过激励线圈104的电流I1的值,并且然后使电流I1的测量值流入信号处理,和/或
b)电路108可以例如被配置为,基于供电电流Isupply来估计流过激励线圈104的电流I1(例如当激励振荡回路的Q因数已知时),并且形成关系Si/I1,和/或
c)感应式角度传感器100可以具有例如两个拾波线圈对115、125,每个拾波线圈对具有所属的感应靶标106a,106b,其中每个拾波线圈对115、125可以具有距对应的靶标布置106a,106b不同的空间距离。如上所述,第一拾波线圈对115可以具有两个单独的拾波线圈115a,115b。每个拾波线圈115a,115b产生自身的拾波线圈信号Si_PS1,Si_PS2。因此,两个拾波线圈信号Si_PS1,Si_PS2可以被组合为第一拾波线圈对信号。从第一拾波线圈对信号Si_PS1,Si_PS2,又可以根据以上公式[2]或[3]推导出第一线圈对感应强度信号Si_first,这对应于在第一拾波线圈对115a中产生的感应信号Si_PS1,Si_PS2的信号强度。第二拾波线圈对125可以具有两个单独的拾波线圈125a,125b。每个拾波线圈125a,125b产生自身的拾波线圈信号Si_PS3,Si_PS4。两个拾波线圈信号Si_PS3,Si_PS4可以相应地组合为第二拾波线圈对信号。从第二拾波线圈对信号Si_PS3,Si_PS4,然后又可以根据上述公式[2]或[3]推导出第二线圈对感应强度信号Si_second,这对应于在第二拾波线圈对125a中产生的感应信号Si_PS3,Si_PS4的信号强度。电路108可以被设计为,将第一线圈对感应强度信号Si_first与第二线圈对感应强度信号Si_second置于一关系中,例如根据Si_first/Si_second。
在这种情况下,以这种方式产生的感应强度信号Si将对应于电流强度校正感应强度信号Si_I1_korr,其中,与原始感应强度信号Si相比,减小或补偿了对激励线圈104中的电流强度I1的依赖性。
根据这样的实施例,电路108因此可以被设计为减少和/或补偿对激励线圈104中的电流强度I1的依赖性,并决定相应的电流强度校正感应强度信号Si_I1_korr。电路108还可以被设计为使用电流强度校正感应强度信号Si_I1_korr代替未校正的感应强度信号Si用于进一步的信号处理,并基于电流强度校正感应强度信号Si_I1_korr决定经校准旋转角度信号phi”。例如,可以将电流强度校正感应强度信号Si_I1_korr作为输入信号传输角度计算单元201和/或距离确定单元202中(图2和图4)。
如以上在点b)中提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路108可以被设计为基于供电电流Isupply来估计流过激励线圈104的电流I1。如上面进一步解释的,感应强度信号Si尤其依赖于电流强度I1以及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空间距离107。为了确定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最初未知的空间距离107,可以将电路108设计为将估计的电流强度I1和测得的感应强度信号Si彼此置于一关系中,例如根据Si/I1。因此,该关系Si/I1可以是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空间距离107的度量。
在一个替代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在点c)中,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空间距离107也可以借助于两个拾波线圈对115、125来确定。图6A示出了用于确定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空间距离107的具有两个拾波线圈对115、125的感应式角度传感器100的实施例的示意性框图。
因此,拾波线圈装置105例如可以具有第一拾波线圈对115和第二拾波线圈对125。第一拾波线圈对115可以基本上对应于先前讨论的拾波线圈对115,并且具有例如第一拾波线圈115a和第二拾波线圈115b。
根据可想到的实施例,第一拾波线圈对115和第二拾波线圈对125的数量以及它们各自的靶标106a,106b的数量可以不同。例如,第一拾波线圈对115的拾波线圈115a,115可以具有n倍的数量(例如,n=3),第二拾波线圈对125的拾波线圈125a,125b可以具有m倍的数量,其中m=n+x(例如m=4)。
因此例如,在图6A所示的非限制性实施例中,第一靶标106a、第一拾波线圈115a和第二拾波线圈115b可具有n=3的数量,第二靶标106b、第三拾波线圈125a和第四拾波线圈125b可以具有m=4的数量,即L3,Lcos3,Lsin3是三重的,并且L4,Lcos4,Lsin4是四重的。结果,三重的第一靶标106a(L3)不将信号耦合到四重的第二拾波线圈对125(Lcos4,Lsin4)。相反,四重的第二靶标106b(L4)不耦合到三重的第一拾波线圈对115(Lcos3,Lsin3)中。由此,可以特别容易地确定不同的拾波线圈对115,126中的不同信号强度(Lcos3,Lsin3和Lcos4,Lsin4),由此可以确定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空间距离107。
在此可能是有利的是:至少两个拾波线圈对115,125(L3cos,L3sin,L4cos,L4sin)以及可选地还有一个或两个靶标106a,106(L3,L4)是无定向的。如果均匀的、随时间变化的磁场在线圈或靶标中并不感应任何信号,则将该线圈或靶标称为无定向的。有关无定向实施例的更多细节,在此参考官方编号为102019213174.3的德国专利申请,其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本文中。
第一拾波线圈对115的第一和第二拾波线圈115a,115b可以相对旋转,使得在第一拾波线圈115a中感应出的第一拾波线圈信号Si_PS1基本上与在第二拾波线圈115b中感应出的第二拾波线圈信号Si_PS2正交,例如根据Si_PS1=Sicos和Si_PS2=Sisin。因此,在第一拾波线圈115a中感应的第一拾波线圈信号Si_PS1可以具有例如余弦波形,并且因此在图6A中也由c3表示。在第二拾波线圈115b中感应的第二拾波线圈信号Si_PS2可以例如具有正弦波形,因此在图6A中也由s3表示。
如上所述,在第一拾波线圈对115的两个单个线圈115a,115b中感应出的第一和第二拾波线圈信号Si_PS1和Si_PS2的组合可以提供第一线圈对感应强度信号Si_first,该信号代表第一拾波线圈对115中感应出的拾波线圈信号Si_PS1和Si_PS2两者的信号强度。如果两个拾波线圈信号Si_PS1和Si_PS2是正交信号,则可以例如根据以下公式例如从两个拾波线圈信号Si_PS1和Si_PS2中计算出第一线圈对感应强度信号Si_first:
或可以类似地将其应用于第二拾波线圈对125,第二拾波线圈对可以具有第三拾波线圈125a和第四拾波线圈125b。第二拾波线圈对125的第三和第四拾波线圈125a,125b可以相对旋转,使得在第三拾波线圈125a中感应的第三拾波线圈信号Si_PS3基本上与在第四拾波线圈125b中感应的第四拾波线圈信号Si_PS4正交。在第三拾波线圈125a中感应的第三拾波线圈信号Si_PS3可以例如具有余弦波形,因此在图6A中也由c4表示。在第四拾波线圈125b中感应的第四拾波线圈信号Si_PS4可以例如具有正弦波形,因此在图2中也由s4表示。
如上所述,在第二拾波线圈对125的两个单个线圈125a,125b中感应出的第三和第三拾波线圈信号Si_PS3和Si_PS4的组合可以提供第二线圈对感应强度信号Si_second,该信号代表第二拾波线圈对125中感应出拾波线圈信号Si_PS3和Si_PS4两者的信号强度。如果两个拾波线圈信号Si_PS3和Si_PS4是正交信号,则可以例如根据以下公式例如从两个拾波线圈信号Si_PS3和Si_PS4中计算出第二线圈对感应强度信号Si_second:
或由于在该非限制性实施例中的整个拾波线圈布置105可以具有两个上述拾波线圈对115,125,因此可以由第一线圈对感应强度信号Si_first和第二线圈对感应强度信号Si_second的适当组合来形成感应强度信号Si。即,第一线圈对感应强度信号Si_first表示第一拾波线圈对115中的感应强度,第二线圈对感应强度信号Si_second表示第二拾波线圈对125中的感应强度,并且感应强度信号Si表示整个拾波线圈装置105的感应强度。
图6A中所示的感应式角度传感器100的实施例的电路108现在例如被设计为将第一和第二拾波线圈对115,125中的两个上面提到的线圈对感应强度信号Si_first和Si_second彼此置于一关系中,例如以Si_first/Si_second的形式。关系Si_first/Si_second单调地依赖于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空间距离107,并且是用于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该空间距离107(“AG”)的量度:
Si_first/Si_secon-1~1/AG。
因此可以基于相应的拾波线圈对115,125的两个线圈对感应强度信号Si_first和Si_second,或者基于在拾波线圈装置105中感应出的感应强度信号Si,来确定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空间距离107。
这里的一个优点是,通过形成第一和第二拾波线圈对115,125的两个线圈对感应强度信号Si_first和Si_second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空间距离107,而与流过激励振荡回路103或流过激励线圈104的电流I1无关。另一个优点可以是与载波频率无关。
此外,第一对拾波线圈115可以具有n倍对称,并且第二对拾波线圈125可以具有m倍对称,例如,m=n+x,其中m、n和x分别是整数变量。
布置在转子102中或上的靶标装置106可具有第一感应靶标106a和第二感应靶标106b。第一感应靶标106a可以具有n倍对称,第二感应靶标106b可以具有m倍对称,例如,m=n+x,其中m、n和x分别是整数变量。
因此,可以将具有n倍对称的第一感应靶标106a设计用于利用第一拾波线圈对115传输信号,该第一拾波线圈对同样可以具有n倍对称。相反,可以将具有m倍对称的第二感应靶标106b设计用于利用第二拾波线圈对125传输信号,该第二拾波线圈对同样可以具有m倍对称。因此,可以减少或防止第一和第二拾波线圈对115,125之间的干扰。就这一点而言,对于与此有关的细节也再次参考官方编号为102019213174.3的德国专利申请,其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本文中。
从图6B中可以看出,布置在定子101之中或之上的两对拾波线圈115,125和布置在转子102之中或之上的两个所属的感应靶标106a,106b可以沿着公共旋转轴109布置,使得第一拾波线圈对115具有距相应的第一电感靶标106a的第一空间距离107a,“AG”;而第二拾波线圈对125具有距相应的第二电感靶标106b的第二空间距离107b,“AG”。
例如,第一空间距离107a可以小于第二空间距离107b。如上所述,属于相应拾波线圈对115、125的线圈对感应强度信号Si_first或Si_second尤其可以依赖于转子102相对于定子101的空间距离107。因此,在这里仅作为示例提及的情况中,由于距离107a较小,因此属于第一拾波线圈对115的第一线圈对感应强度信号Si_first的幅度可以大于属于第二拾波线圈对125的第二线圈对感应强度信号Si_second的幅度。
根据可考虑的实施例,感应式角度传感器100可以被设计为使得两个线圈对感应强度信号Si_first或Si_second在其相应的振幅中具有明显可测量的差异-如果该差异太小,则这会由于噪声和其他实际误差项在实践中导致对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空间距离107的估计不准确。另一方面,两个线圈对感应强度信号Si_first和Si_second的幅度不应彼此相差太大,因为这对于较弱的信号可能导致噪声问题。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折中,在实际中对于在1.1和3之间(例如在1.5和2之间)的信号强度比可以存在该折中。
在此总是可以知道布置在定子101之中或之上的两对拾波线圈115,125之间的距离,因为它们例如可以彼此以预定的距离安装。同样,总是可以知道布置在转子102之中或之上的两个电感性靶标106a,106b之间的距离。因此,剩余变量是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空间距离107,其中如上所述,可以例如基于相应的拾波线圈对115,125的两个线圈对感应强度信号Si_first和Si_second之间的关系来决定该变量。
图7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述的创新概念的用于感应式角度传感器100的电路108的另一实施例。通过这种结构,可以提供高精度的角度传感器100,其精度在确定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实际旋转角度时比传统的角度传感器更为准确。为此,该实施例可以使用所谓的游标(Nonius)原理,下面将参考图7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定子101在此类似于图6A中所示的实施例也具有带有多个拾波线圈115a,115b,125a,125b的拾波线圈装置105以及相应地多个感应靶标(未示出)。拾波线圈装置105具有第一拾波线圈对115和第二拾波线圈对125。第一拾波线圈对115具有第一拾波线圈115a和第二拾波线圈115b。第二拾波线圈对125具有第三拾波线圈125a和第四拾波线圈125b。第一对拾波线圈115中的拾波线圈115a,115b可具有n倍对称,例如n=3,并且第二对拾波线圈125中的拾波线圈125a,125b可以具有m倍对称,例如m=4。
在第一拾波线圈115a中感应出第一拾波线圈信号Si_PS1,在第二拾波线圈115b中感应出第二拾波线圈信号Si_PS2,在第三拾波线圈125a中感应出第三拾波线圈信号Si_PS3,并且在第四拾波线圈125b中感应出第四拾波线圈信号Si_PS4。
电路108的第一信号处理单元701可以被设计为组合第一和第二拾波线圈信号Si_PS1和Si_PS2,并由此产生第一拾波线圈对115的第一线圈对感应强度信号Si_first。电路108的另一信号处理单元702可以被设计为组合第三和第四拾波线圈信号Si_PS3和Si_PS4,并由此产生第二拾波线圈对125的第二线圈对感应强度信号Si_second。
电路108的另一信号处理单元703可以被设计为将两个线圈对感应强度信号Si_first和Si_second彼此置于一关系中。如上所述,由于两个线圈对感应强度信号Si_first和Si_second的关系单调地依赖于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空间距离107(或气隙-“AG”),因此该空间距离107(“AG”)可以在另一信号处理单元704中由关系Si_first/Si_second中确定。
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所确定的空间距离107可以以相应的距离信号204的形式进一步处理,并在另一信号处理单元705中用于基于此来确定用于第一拾波线圈对115的第一角度校正值dphi3'。所确定的空间距离107(或距离信号204)也可以在另一信号处理单元706中用于基于此来确定用于第二拾波线圈对125的第二角度校正值dphi4'。
第一组合器706可以被设计为将第一角度校正值dphi3'与第一拾波线圈对115的第一未校准角度值phi3'组合,该第一未校正角度值是在不考虑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空间距离107的情况下被确定的。根据本文所述的创新概念,由此得出用于第一拾波线圈对115的第一校准旋转角度值phi3”。由于该第一校准旋转角度值phi3”仅适用于第一拾波线圈对115,但尚未适用于整个拾波线圈105,因此该第一校准旋转角度值phi3”也可以称为第一校准旋转角度中间值phi3”。
第二组合器707可以被配置为将第二角度校正值dphi4'与第二拾波线圈对125的第二未校准角度值phi4'组合,该第二未校准角度值也是在不考虑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空间距离107的情况下被确定的。根据本文所述的创新概念,由此得出用于第二拾波线圈对125的第二校准旋转角度值phi4”。由于该第二校准旋转角度值phi4”仅适用于第二拾波线圈对125,但尚未适用于整个拾波线圈105,因此该第二校准旋转角度值phi4”也可以称为第二校准旋转角度中间值phi4”。
另一个信号处理单元708可以被设计为将第一校准旋转角度中间值phi3”和第二校准旋转角度中间值phi4”组合并且生成校准旋转角度值phi”。校准的旋转角度值phi”因此可以应用于整个拾波线圈装置105。这两个校准中间旋转角度值phi3”和phi4”的组合可以提供比两个校准旋转角度中间值phi3”和phi4”并不相互组合的实施例精确的结果。
例如,信号处理单元108可以根据游标原理来组合两个校准旋转角度中间值phi3”和phi4”。根据游标原理,两个校准旋转角度中间值phi3”和phi4”中的一个可以用作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实际旋转角度的第一粗略标准,而两个校准旋转角度中间值phi3”和phi4”中的另一个可以用作该标准的较精细的划分。此外从游标卡尺中可以知道这种游标原理。关于用于感应式角度传感器100的游标原理的更多细节,在此再次参考具有官方编号为102019213174.3的德国专利申请,其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本文中。
图8示出了根据本文描述的概念的用于确定定子101与转子102之间的旋转角度的方法800的示意性框图。为了执行方法800,定子101具有上述的激励振荡回路103或激励线圈104和拾波线圈装置105,并且转子102具有上述的电感靶标装置106。
在步骤801中,用交流电流来激励振荡激振器电路103,以便在靶标装置106中感应出感应电流,并且靶标装置106响应于感应电流而产生磁场116,磁场继而在拾波线圈装置105中产生感应信号Si_PS1,Si_PS2。
在步骤802中,如上所述,确定代表感应信号Si_PS1,Si_PS2的信号强度的感应强度信号Si。
在步骤803中,基于感应强度信号Si来确定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空间距离107。
总之,因此可以说,本文所述的概念尤其涉及方法800和相应的感应式角度传感器100,其中,定子101与转子102之间的空间距离107是基于感应强度信号Si来确定的。该确定的空间距离107可以用于进一步的信号处理过程,例如用于决定定子101与转子102之间的旋转角度
感应式角度传感器100可以具有例如激励线圈104、拾波线圈115a,115b,125a,125b和感应靶标106a,106b。此外,感应式角度传感器100可以具有被设计为确定在拾波线圈对115(例如,正弦线圈和余弦线圈)中感应出的至少一个线圈对信号Si_PS1,Si_PS2的信号强度的装置。该信号强度可以由感应强度信号Si或Si_first(即,Si=Si_first)表示,可以由各个线圈对信号Si_PS1,Si_PS2的适当组合来决定该感应强度信号。感应式角度传感器100还可以具有被设计为使该信号强度Si与流过激励线圈104的电流I1的信号强度相关联的装置。可替代地或附加地,感应式角度传感器100可以具有被设计为使该信号强度Si=Si_first与第二拾波线圈对125的信号强度Si_second相关联的装置。感应式角度传感器100可以进一步具有电路108,该电路被设计为确定、例如估计转子102与定子101之间的空间距离107,并产生相应的距离信号204。电路108还可被设计为基于距离信号204来决定角度校正值dphi'。电路108还可以具有组合器205,该组合器被设计为将拾波线圈对115的粗略角度值phi'与角度校正值dphi'相结合,该粗略角度值在不考虑空间距离107的情况下被确定,并且因此获得校准旋转角度信号phi”进行组合。这也可以称为用于感应式角度传感器100的自动校准方法。
以上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文描述的原理的示例,应当理解,本文描述的布置和细节的修改和变化对于其他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旨在本文所描述的概念仅由所附专利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限制,而不受本文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和本文所呈现的具体细节的限制。
尽管已经结合设备描述了一些方面,但是不用说,这些方面也代表了对应方法的描述,因此装置的框或组件也应被理解为对应的方法步骤或方法步骤的特征。类似地,已经结合方法步骤描述或作为方法步骤描述的方面也代表对相应模块或相应装置的细节或特征的描述。
方法步骤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由硬件设备(或使用硬件设备)、例如微处理器、可编程计算机或电子电路来执行。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些或更多最重要的处理步骤可以由这种设备执行。
估计特定的实施要求,本文描述的概念的实施例可以以硬件或软件或至少部分地以硬件或至少部分地以软件来实现。该实施可以使用数字存储介质、例如软盘、DVD、BluRay磁盘、CD、ROM、PROM、EPROM、EEPROM或FLASH存储器、硬盘或任何其他磁或光存储器执行,在该存储器上存储有电子可读控制信号,这些控制信号与可编程计算机系统协作或能够协作以执行相应方法。因此,数字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的。
因此,根据本文描述的概念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具有电子可读控制信号的数据载体,这些电子可读控制信号能够以执行本文描述的方法之一的方式与可编程计算机系统协作。
通常,本文描述的概念的实施例可以被实现为具有程序代码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该程序代码有效地执行这些方法之一。
程序代码例如也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载体上。
其他实施例包括用于执行本文描述的方法之一的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存储在机器可读载体上。换句话说,这里描述的方法的实施例因此是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具有用于当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执行这里描述的方法之一的程序代码。
因此,本文描述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是一种数据载体(或数字存储介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记录了用于执行本文描述的方法之一的计算机程序。数据载体或数字存储介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通常是有形的和/或非暂时性的。
因此,本文描述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是表示用于执行本文描述的方法之一的计算机程序的数据流或一系列信号。数据流或一系列信号例如可以被配置为经由数据通信连接、例如经由互联网来传输。
另一实施例包括处理设备,例如计算机或可编程逻辑组件,其被配置或适于执行本文描述的方法之一。
另一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其上安装有用于执行本文所述方法之一的计算机程序。
根据本文描述的概念的另一实施例包括一个装置或系统,其被设计为将用于执行本文描述的方法中的至少一个的计算机程序传输给接收器。传输可以例如以电子或光学的方式进行。接收器可以例如是计算机、移动设备、存储设备或类似装置。该装置或系统可以例如包括用于将计算机程序发送给接收器的文件服务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可编程逻辑组件(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来执行本文描述的方法的一些或全部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以与微处理器协作,以执行本文描述的方法之一。通常,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从任何硬件装置方面被执行。硬件装置可以是通用的硬件、例如计算机处理器(CPU),也可以是该方法专用的硬件、例如ASIC。
Claims (15)
1.一种感应式角度传感器(100),具有:
定子(101),所述定子具有激励振荡回路(103、104)和拾波线圈装置(105);
转子(102),所述转子相对于所述定子(101)能旋转地布置并具有感应式的靶标装置(106),
其中,所述激励振荡回路(103、104)能用交流电流来激励,以便在所述靶标装置(106)中感应出感应电流,并且其中所述靶标装置(106)被设计为响应于所述感应电流产生磁场(116),所述磁场继而在所述拾波线圈装置(105)中产生感应信号(Si_PS1,Si_PS2),
其中,所述角度传感器(100)还包括电路(108),所述电路(108)被设计为:
从所述感应信号(Si_PS1,Si_PS2)导出表示所述感应信号(Si_PS1,Si_PS2)的信号强度的感应强度信号(Si),以及
基于所述感应强度信号(Si)确定所述转子(102)与所述定子(101)之间的空间距离(107)并生成相应的距离信号(2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式角度传感器(100),
其中,所述电路(108)还被设计为:基于所述距离信号(204)决定角度校正值(dphi'),并在确定所述经校准旋转角度信号(phi”)时考虑所述角度校正值(dphi')。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应式角度传感器(100),
其中,所述电路(108)被设计为:决定未校准角度值(phi'),所述未校准角度值被确定而不依赖于所述转子(102)与所述定子(101)之间的所述空间距离(107),并且其中所述电路(108)还被设计为:将所述未校准角度值(phi')与所述角度校正值(dphi')组合在一起,以确定所述经校准旋转角度信号(phi”)。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式角度传感器(100),
其中,所述感应强度信号(Si)的幅度依赖于所述转子(102)相对于所述定子(101)的位置而变化,并且其中所述电路(108)被设计为减少和/或补偿这种依赖性并且决定相应的位置经校正感应强度信号(Si=Si_St_korr),以及
其中,所述电路(108)还被设计为:基于所述位置经校正感应强度信号(Si=Si_St_korr)决定所述经校准旋转角度信号(phi”)。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式角度传感器(100),
其中,所述感应强度信号(Si)的幅度依赖于所述激励振荡回路(103、104)中的电流强度(I1)而变化,并且其中所述电路(108)被设计为减小和/或补偿这种依赖性并且决定相应的电流强度经校正感应强度信号(Si_I1_korr),以及
其中,所述电路(108)还被设计为:基于所述电流强度经校正感应强度信号(Si_I1_korr)决定所述经校准旋转角度信号(phi”)。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式角度传感器(100),
其中,所述电路(108)被设计为:将所述激励振荡回路(103)中的所述电流强度(I1)与所述感应强度信号(Si)彼此置于一关系(Si/I1)中,并且基于该关系(Si/I1)确定所述转子(102)与所述定子(101)之间的所述空间距离(107)并作为相应的距离信号(204)输出。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式角度传感器(100),
其中,所述拾波线圈装置(105)具有带有第一拾波线圈(115a)和第二拾波线圈(115b)的第一拾波线圈对(115)以及带有第三拾波线圈(125a)和第四拾波线圈(125b)的第二拾波线圈对(125),
其中,所述靶标装置(106)具有第一感应靶标(106a)和第二感应靶标(106b),其中所述第一拾波线圈对(115)具有至所述第一感应靶标(106a)的第一空间距离(107a),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对拾波线圈(125)具有至所述第二感应靶标(106b)的第二空间距离(107b),所述第二空间距离与所述第一空间距离(107a)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拾波线圈对(115)产生第一拾波线圈对信号(Si_PS1,Si_PS2),从所述第一拾波线圈对信号中能导出第一线圈对感应强度信号(Si_first);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拾波线圈对(125)产生第二拾波线圈对信号(Si_PS3,Si_PS4),从所述第二拾波线圈对信号中能导出第二线圈对感应强度信号(Si_second),以及
其中,所述电路(108)被设计为:将所述第一线圈对感应强度信号(Si_first)和所述第二线圈对感应强度信号(Si_second)彼此置于一关系(Si_first/Si_second)中,并基于该关系(Si_first/Si_second)决定所述转子(102)与所述定子(101)之间的所述空间距离(10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感应式角度传感器(100),
其中,所述电路(108)被设计为:产生代表所述转子(102)与所述定子(101)之间的所述空间距离(107)的距离信号(204),以及
基于所述距离信号(204),针对所述第一拾波线圈对(115)决定第一角度校正值(dphi3')并针对所述第二拾波线圈对(125)决定第二角度校正值(dphi4'),并且在确定所述经校准旋转角度信号(phi”)时考虑所述第一角度校正值(dphi3')和所述第二角度校正值(dphi4'),
其中,所述电路(108)还被设计为:针对所述第一拾波线圈对(115)决定第一未校准角度值(phi3')并针对所述第二拾波线圈对(125)决定第二未校准角度值(phi4'),其中分别确定所述未校准角度值(phi3',phi4')而不依赖于所述转子(102)与所述定子(101)之间的所述空间距离(107),并且其中所述电路(108)还被设计为:将所述第一未校准角度值(phi3')与所述第一角度校正值(dphi3')结合并将所述第二未校准角度值(phi4')与所述第二角度校正值(dphi4')结合,以确定所述经校准旋转角度信号(phi”)。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感应式角度传感器(100),
其中,所述电路(108)被设计为:在将所述第一未校准角度值(phi3')与所述第一角度校正值(dphi3')结合时获得第一校准旋转角度中间值(phi3”),并且在将所述第二未校准角度值(phi4')与所述第二角度校正值(dphi4')结合时获得第二校准旋转角度中间值(phi4”),以及
其中,所述电路(108)还被设计为:基于所述第一校准旋转角度中间值(phi3”)和所述第二校准旋转角度中间值(phi4”)的组合来决定所述经校准旋转角度信号(phi”)。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式角度传感器(100),
其中,所述第一拾波线圈(115a)相对于所述第二拾波线圈(115b)偏移地布置,使得在所述第一拾波线圈(115a)中感应出的第一拾波线圈信号(Si_PS1)相对于在所述第二拾波线圈(115b)中感应出的第二拾波线圈信号(Si_PS2)相移了90°,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对感应强度信号(Si_first)具有所述第一拾波线圈信号(Si_PS1)和所述第二拾波线圈信号(Si_PS2)的组合。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式角度传感器(100)
其中,所述第三拾波线圈(125a)相对于所述第四拾波线圈(125b)偏移地布置,使得在所述第三拾波线圈(125a)中感应出的第三拾波线圈信号(Si_PS3)相对于在所述第四拾波线圈(125b)中感应出的第四拾波线圈信号(Si_PS4)相移了90°,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线圈对感应强度信号(Si_second)具有所述第三拾波线圈信号(Si_PS3)和所述第四拾波线圈信号(Si_PS4)的组合。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式角度传感器(100),
其中,所述第一拾波线圈对(115)具有n倍对称,并且所述第二拾波线圈对(125)具有m倍对称,其中m=n+x,其中m、n和x均为整数变量,
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感应靶标(106a)具有n倍对称,并且所述第二感应靶标(106b)具有m倍对称,其中m=n+x,其中m、n和x均为整数变量。
14.一种用于操作感应式角度传感器(100)的方法(800),所述感应式角度传感器具有定子(101)和相对于所述定子(101)能运动的转子(102),其中所述定子(101)具有激励振荡回路(103,104)和拾波线圈装置(105),并且其中所述转子(102)具有感应式的靶标装置(106),其中所述方法(800)具有以下步骤:
用交流电流激励所述激励振荡回路(103,104),从而在所述靶标装置(106)中感应出感应电流,并且所述靶标装置(106)响应于所述感应电流产生磁场(116),所述磁场继而在所述拾波线圈装置(105)中产生感应信号(Si_PS1,Si_PS2),
确定表示所述感应信号(Si_PS1,Si_PS2)的信号强度的感应强度信号(Si),以及
基于所述感应强度信号(Si)确定所述转子(102)与所述定子(101)之间的空间距离(107)。
15.一种具有程序代码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9218399.9A DE102019218399A1 (de) | 2019-11-27 | 2019-11-27 | Induktiver winkelsensor mit abstandswertermittlung |
DE102019218399.9 | 2019-11-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57407A true CN112857407A (zh) | 2021-05-28 |
CN112857407B CN112857407B (zh) | 2023-04-07 |
Family
ID=75784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353996.6A Active CN112857407B (zh) | 2019-11-27 | 2020-11-27 | 带有距离值确定的感应式角度传感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543231B2 (zh) |
CN (1) | CN112857407B (zh) |
DE (1) | DE10201921839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12022003256T5 (de) * | 2021-06-25 | 2024-04-25 | Alps Alpine Co., Ltd. | Positionserfassungsvorrichtung |
US20230104856A1 (en) * | 2021-10-05 | 2023-04-06 | Rfmicron, Inc. | Data logging device |
US12007234B2 (en) * | 2021-10-20 | 2024-06-11 | Allegro Microsystems, Llc | Magnitude calculation in a magnetic field angle tracking system |
DE102022117762A1 (de) | 2022-07-15 | 2024-01-18 | Bourns, Inc. | Induktiver Sensor zur Erfassung einer Position |
CN116952123B (zh) * | 2023-06-13 | 2024-07-19 | 重庆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多场耦合的绝对式时栅角位移传感器 |
Citation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105133A (ja) * | 1998-09-29 | 2000-04-11 | Nippon Electric Ind Co Ltd | 位置検出装置 |
CN1285036A (zh) * | 1997-12-23 | 2001-02-21 | 霍斯特塞德尔两合公司 | 测量距离的电感测量传感器和测量角度的装置 |
US6236199B1 (en) * | 1997-09-05 | 2001-05-22 | Hella Kg Hueck & Co. | Inductive angle sensor |
DE10105122A1 (de) * | 2001-02-05 | 2002-08-29 | Hella Kg Hueck & Co | Gehäuse für eine Statoreinheit eines induktiven Weg-und/oder Winkelsensors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 Gehäuses |
DE102004027954A1 (de) * | 2004-06-08 | 2005-12-29 | Hella Kgaa Hueck & Co. | Induktiver Winkelmesser, insbesondere für die Messung von Torsionswinkeln |
CN101019006A (zh) * | 2004-08-09 | 2007-08-15 | 传感垫有限公司 | 感应传感器 |
CN101122472A (zh) * | 2006-08-08 | 2008-02-13 | 株式会社电装 | 旋转角度探测装置 |
JP2008122279A (ja) * | 2006-11-14 | 2008-05-29 | Shimadzu Corp | 回転検出装置および回転装置 |
CN102564294A (zh) * | 2010-10-27 | 2012-07-11 | 欧姆龙汽车电子株式会社 | 旋转角度检测装置 |
DE102013212268A1 (de) * | 2013-06-26 | 2014-12-31 | Robert Bosch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stimmen einer Winkelposition eines Bauelements, insbesondere einer Drosselklappe, mittels eines Wirbelstrom-Winkelsensors |
US20150022188A1 (en) * | 2013-07-22 | 2015-01-22 | Allegro Microsystems, Llc | Magnetic field sensor and related techniques that provide an angle correction module |
CN104969038A (zh) * | 2012-12-14 | 2015-10-07 | 泰科电子比利时公司 | 具有四个保持装置的电磁角度传感器 |
CN106441081A (zh) * | 2016-11-30 | 2017-02-22 | 重庆中电天时精密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 无转子绕组的时栅角位移传感器 |
CN106996738A (zh) * | 2015-10-22 | 2017-08-01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旋转角度传感器 |
CN107063075A (zh) * | 2017-05-27 | 2017-08-18 | 上海世昱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角度检测设备 |
CN108351224A (zh) * | 2015-10-22 | 2018-07-31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旋转角度传感器 |
CN108574430A (zh) * | 2017-03-07 | 2018-09-25 | 赛卓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位置传感器 |
CN109211099A (zh) * | 2017-07-06 | 2019-01-15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旋转角传感器装置、激光雷达系统、工作装置和用于激光雷达系统的运行方法 |
CN109990697A (zh) * | 2017-12-05 | 2019-07-09 |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磁性角度传感器装置和用于估计旋转角度的方法 |
US20190265018A1 (en) * | 2018-02-23 | 2019-08-29 | Allegro Microsystems, Llc | Angle sensor using eddy current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782227A4 (en) * | 2011-11-14 | 2016-01-06 | Yaskawa Denki Seisakusho Kk | ENGINE AND MOTOR SYSTEM |
-
2019
- 2019-11-27 DE DE102019218399.9A patent/DE102019218399A1/de active Pending
-
2020
- 2020-11-16 US US16/949,825 patent/US11543231B2/en active Active
- 2020-11-27 CN CN202011353996.6A patent/CN11285740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36199B1 (en) * | 1997-09-05 | 2001-05-22 | Hella Kg Hueck & Co. | Inductive angle sensor |
CN1285036A (zh) * | 1997-12-23 | 2001-02-21 | 霍斯特塞德尔两合公司 | 测量距离的电感测量传感器和测量角度的装置 |
JP2000105133A (ja) * | 1998-09-29 | 2000-04-11 | Nippon Electric Ind Co Ltd | 位置検出装置 |
DE10105122A1 (de) * | 2001-02-05 | 2002-08-29 | Hella Kg Hueck & Co | Gehäuse für eine Statoreinheit eines induktiven Weg-und/oder Winkelsensors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 Gehäuses |
DE102004027954A1 (de) * | 2004-06-08 | 2005-12-29 | Hella Kgaa Hueck & Co. | Induktiver Winkelmesser, insbesondere für die Messung von Torsionswinkeln |
CN101019006A (zh) * | 2004-08-09 | 2007-08-15 | 传感垫有限公司 | 感应传感器 |
CN101122472A (zh) * | 2006-08-08 | 2008-02-13 | 株式会社电装 | 旋转角度探测装置 |
JP2008122279A (ja) * | 2006-11-14 | 2008-05-29 | Shimadzu Corp | 回転検出装置および回転装置 |
CN102564294A (zh) * | 2010-10-27 | 2012-07-11 | 欧姆龙汽车电子株式会社 | 旋转角度检测装置 |
CN104969038A (zh) * | 2012-12-14 | 2015-10-07 | 泰科电子比利时公司 | 具有四个保持装置的电磁角度传感器 |
DE102013212268A1 (de) * | 2013-06-26 | 2014-12-31 | Robert Bosch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stimmen einer Winkelposition eines Bauelements, insbesondere einer Drosselklappe, mittels eines Wirbelstrom-Winkelsensors |
US20150022188A1 (en) * | 2013-07-22 | 2015-01-22 | Allegro Microsystems, Llc | Magnetic field sensor and related techniques that provide an angle correction module |
CN106996738A (zh) * | 2015-10-22 | 2017-08-01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旋转角度传感器 |
CN108351224A (zh) * | 2015-10-22 | 2018-07-31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旋转角度传感器 |
US20180224301A1 (en) * | 2015-10-22 | 2018-08-09 | Robert Bosch Gmbh | Angular Position Sensor |
CN106441081A (zh) * | 2016-11-30 | 2017-02-22 | 重庆中电天时精密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 无转子绕组的时栅角位移传感器 |
CN108574430A (zh) * | 2017-03-07 | 2018-09-25 | 赛卓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位置传感器 |
CN107063075A (zh) * | 2017-05-27 | 2017-08-18 | 上海世昱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角度检测设备 |
CN109211099A (zh) * | 2017-07-06 | 2019-01-15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旋转角传感器装置、激光雷达系统、工作装置和用于激光雷达系统的运行方法 |
CN109990697A (zh) * | 2017-12-05 | 2019-07-09 |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磁性角度传感器装置和用于估计旋转角度的方法 |
US20190265018A1 (en) * | 2018-02-23 | 2019-08-29 | Allegro Microsystems, Llc | Angle sensor using eddy currents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CHEN, ZY等: "Study on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s of a novel small-angle transducer used in high-precision inertial sensors", 《SENSOR REVIEW》 * |
刘会森等: "电磁感应式位置传感器研究", 《传感器与微系统》 * |
赵浩等: "一种新型霍尔式角度传感器的研究", 《计量学报》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543231B2 (en) | 2023-01-03 |
CN112857407B (zh) | 2023-04-07 |
DE102019218399A1 (de) | 2021-05-27 |
US20210156665A1 (en) | 2021-05-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857407B (zh) | 带有距离值确定的感应式角度传感器 | |
US10895475B2 (en) | Angular position sensor | |
US11226211B2 (en) | Inductive position detection | |
US20210278260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rrecting non-sinusoidal signals generated from non-circular couplers | |
CN103868450B (zh) | 运动部位置的角测量电感传感器和用此传感器的测量方法 | |
US6791217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tor velocity measurement | |
US8278911B2 (en) | Inductive angle-of-rotation sensor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inductive angle-of-rotation sensor | |
CN106996738B (zh) | 旋转角度传感器 | |
US8633685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alignment errors of shafts | |
US20120098527A1 (en) | Transducer | |
US9851221B2 (en) | Hall sensor insensitive to external magnetic fields | |
CN101253390A (zh) | 线性旋转感应式位置传感器 | |
JP2019505811A (ja) | 回転可能な構成部品の角度位置を検出する装置 | |
KR102562969B1 (ko) | 샤프트들을 회전시키기 위한 유도 토크 센서 | |
US11740068B2 (en) | Scanning element and inductive position measuring device therewith | |
US11493364B2 (en) | Sensor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t least one rotation characteristic of an element rotating around at least one rotation axis | |
CN113701620B (zh) | 具有两个偏移布置的拾波线圈组件的感应角度传感器 | |
EP2881715B1 (en) | Self-calibrating position sensor | |
CN107036634B (zh) | 转角传感器 | |
JP5343101B2 (ja) | 角度センサの検出信号補正方法 | |
EP4209758A1 (en) | Inductive position sensor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 movement of a conductive target | |
JP5356737B2 (ja) | 回転角度検出装置 | |
US12098934B2 (en) | Inductive angle sensor | |
US20240318950A1 (en) | Angle sensor using eddy currents and having harmonic compensation | |
JP2002048508A (ja) | 相対的回転位置検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