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45677A - 凹痕修复仪 - Google Patents
凹痕修复仪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45677A CN112845677A CN202110117224.0A CN202110117224A CN112845677A CN 112845677 A CN112845677 A CN 112845677A CN 202110117224 A CN202110117224 A CN 202110117224A CN 112845677 A CN112845677 A CN 1128456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ock
- accommodating
- elastic piece
- cable
- d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1/00—Straightening, restoring form or removing local distortions of sheet metal or specific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Stretching sheet metal combined with rolling
- B21D1/12—Straightening vehicle body parts or bod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1/00—Straightening, restoring form or removing local distortions of sheet metal or specific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Stretching sheet metal combined with rolling
- B21D1/06—Removing local distor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凹痕修复仪,包括高频主机、电缆、加热头及收纳组件。收纳组件包括壳体、若干第一收拉块、若干第二收拉块、若干第一弹性件及若干第二弹性件。各第一收拉块及各第二收拉块交错排列设置。第一收拉块开设有第一收容通孔,第二收拉块开设有第二收容通孔。电缆穿于各第一收容通孔及各第二收容通孔,电缆与各第一收拉块及各第二收拉块滑动连接。各第一弹性件与壳体于收容腔的底部连接,每一第一弹性件的端部与一第一收拉块连接。各第二弹性件与壳体于收容腔的顶部连接,每一第二弹性件的端部与一第二收拉块连接。壳体与高频主机连接,电缆的输入端与高频主机电连接。电缆的输出端与加热头电连接。上述凹痕修复仪提升了使用便利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板面修复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凹痕修复仪。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已出现有凹痕修复仪,其用于修复汽车的车身蒙皮凹痕。凹痕修复仪的结构简单,体型小巧,凹痕修复仪包括主机、连接电缆以及加热头,主机通过连接电缆与加热头连接。凹痕修复仪采用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实现对汽车蒙皮凹痕的修复功能。主机内设置的集成电路产生高频震荡电流,通过加热头内设置的线圈产生可变磁场。可变磁场通过车身蒙皮凹痕部位时会产生积肤电流并产生热量,车身蒙皮的凹痕部位被加热,进而发热膨胀,车身蒙皮的凹痕部位会在自身应力的作用下恢复原来形状。也就是说,凹痕修复仪的主机启动后,用户只需握持加热头并对准汽车的车身蒙皮凹痕处,即可完成对该蒙皮凹痕的修复工作。
然而,目前的凹痕修复仪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安装连接加热头及电缆,使用便利性不足。另外,电缆易缠绕打结,收纳不便,而且加热头与电缆易丢失。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加热头及连接电缆收纳不便与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凹痕修复仪。
一种凹痕修复仪,该凹痕修复仪包括:高频主机、电缆、加热头以及收纳组件。所述收纳组件包括壳体、若干第一收拉块、若干第二收拉块、若干第一弹性件以及若干第二弹性件。所述壳体具有收容腔,各所述第一收拉块、各所述第二收拉块、各所述第一弹性件以及各所述第二弹性件均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中。各所述第一收拉块以及各所述第二收拉块交错排列设置。各所述第一收拉块均开设有第一收容通孔,各所述第二收拉块均开设有第二收容通孔。相邻一所述第一收拉块与一所述第二收拉块中,所述第一收容通孔朝向所述第二收容通孔。所述电缆依次穿设于各所述第一收容通孔以及各所述第二收容通孔中,所述电缆分别与各所述第一收拉块以及各所述第二收拉块滑动连接。各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壳体于所述收容腔的底部连接,每一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端部与一所述第一收拉块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收拉块朝所述收容腔的顶部运动。各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壳体于所述收容腔的顶部连接,每一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端部与一所述第二收拉块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推动所述第二收拉块朝所述收容腔的底部运动。当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自由伸展状态时,所述第一收拉块位于所述收容腔的顶部。当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自由伸展状态时,所述第二收拉块位于所述收容腔的底部。所述壳体与所述高频主机的侧壁连接,所述壳体分别开设有连接孔与承接口,所述电缆的输入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并与所述高频主机电性连接。所述电缆的输出端穿过所述承接口并与所述加热头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纳组件还包括若干第一活动套筒以及若干第一固定套筒。每一所述第一收拉块与一所述第一活动套筒连接,每一所述第一活动套筒部分收容于一所述第一固定套筒中并与所述第一固定套筒滑动连接,每一所述第一弹性件收容于一所述第一活动套筒以及一所述第一固定套筒中,各所述第一固定套筒于所述收容腔的底部与所述壳体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纳组件还包括若干第二活动套筒以及若干第二固定套筒。每一所述第二收拉块与一所述第二活动套筒连接,每一所述第二活动套筒部分收容于一所述第二固定套筒中并与所述第二固定套筒滑动连接,每一所述第二弹性件收容于一所述第二活动套筒以及一所述第二固定套筒中,各所述第二固定套筒于所述收容腔的顶部与所述壳体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拉块的宽等于所述收容腔的宽度,所述第一收拉块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壳体于所述收容腔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收拉块的宽等于所述收容腔的宽度,所述第二收拉块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壳体于所述收容腔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频主机的顶部设置有拉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手呈倒U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频主机的顶部设置有两个连接块,所述拉手的一端与一所述连接块转动连接,所述拉手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连接块转动连接。
上述凹痕修复仪,通过收纳组件对电缆及加热头进行收纳。当用户需要使用凹痕修复仪时,启动高频主机,通过拉拽加热头,使得电缆从壳体内抽出。当电缆从壳体内抽出时,各第一收拉块将压迫各第一弹性件,各第一弹性件压缩。各第二收拉块将压迫各第二弹性件,各第二弹性件压缩。当电缆从壳体内完全抽出时,即电缆被拉出的长度最大时,交错排列的各第一收拉块及各第二收拉块将承直线排列。当用户需收回电缆时,只需松开加热头,第一收拉块在第一弹性件的弹性推动作用下,第一收拉块朝收容腔的顶部运动。第二收拉块在第二弹性件的弹性推动作用下,第二收拉块朝收容腔的底部运动。进而带动电缆运动,电缆于各第一收容通孔及各第一收容通孔中滑动,并使得电缆呈现波浪线形,从而令电缆被收纳于壳体的收容腔内。而加热头将部分插入承接口中与壳体抵接。该凹痕修复仪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加热头易于取出使用,电缆收纳快捷、便利,极大程度上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凹痕修复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凹痕修复仪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凹痕修复仪的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凹痕修复仪的另一状态的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凹痕修复仪的另一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凹痕修复仪的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7为又一个实施例中凹痕修复仪的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凹痕修复仪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凹痕修复仪的另一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10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凹痕修复仪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凹痕修复仪10,该凹痕修复仪10包括:高频主机100、电缆200、加热头300以及收纳组件400。收纳组件400包括壳体410、若干第一收拉块420、若干第二收拉块430、若干第一弹性件440以及若干第二弹性件450。壳体410具有收容腔411,各第一收拉块420、各第二收拉块430、各第一弹性件440以及各第二弹性件450均收容于收容腔411中。各第一收拉块420以及各第二收拉块430交错排列设置。各第一收拉块420均开设有第一收容通孔421,各第二收拉块430均开设有第二收容通孔431。相邻一第一收拉块420与一第二收拉块430中,第一收容通孔421朝向第二收容通孔431。电缆200依次穿设于各第一收容通孔421以及各第二收容通孔431中,电缆200分别与各第一收拉块420以及各第二收拉块430滑动连接。各第一弹性件440与壳体410于收容腔411的底部连接,每一第一弹性件440的端部与一第一收拉块420连接。第一弹性件440用于推动第一收拉块420朝收容腔411的顶部运动。各第二弹性件450与壳体410于收容腔411的顶部连接,每一第二弹性件450的端部与一第二收拉块430连接。第二弹性件450用于推动第二收拉块430朝收容腔411的底部运动。当第一弹性件440处于自由伸展状态时,第一收拉块420位于收容腔411的顶部。当第二弹性件450处于自由伸展状态时,第二收拉块430位于收容腔411的底部。壳体410与高频主机100的侧壁连接,壳体410分别开设有连接孔412与承接口413,电缆200的输入端穿过连接孔412并与高频主机100电性连接。电缆200的输出端穿过承接口413并与加热头300电性连接。
上述凹痕修复仪10,通过收纳组件400对电缆200及加热头300进行收纳。当用户需要使用凹痕修复仪10时,启动高频主机100,通过拉拽加热头300,使得电缆200从壳体410内抽出。当电缆200从壳体410内抽出时,各第一收拉块420将压迫各第一弹性件440,各第一弹性件440压缩。各第二收拉块430将压迫各第二弹性件450,各第二弹性件450压缩。当电缆200从壳体410内完全抽出时,即电缆200被拉出的长度最大时,交错排列的各第一收拉块420及各第二收拉块430将承直线排列。当用户需收回电缆200时,只需松开加热头300,第一收拉块420在第一弹性件440的弹性推动作用下,第一收拉块420朝收容腔411的顶部运动。第二收拉块430在第二弹性件450的弹性推动作用下,第二收拉块430朝收容腔411的底部运动。进而带动电缆200运动,电缆200于各第一收容通孔421及各第一收容通孔421中滑动,并使得电缆200呈现波浪线形,从而令电缆200被收纳于壳体410的收容腔411内。而加热头300将部分插入承接口413中与壳体410抵接。该凹痕修复仪10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加热头300易于取出使用,电缆200收纳快捷、便利,极大程度上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高频主机100用于产生高频震荡电流,电缆200用于将高频主机100与加热头300电性连接,加热头300用于将高频震荡电流转化为可变磁场。高频主机100内设置的集成电路产生高频震荡电流,通过加热头300内设置的线圈产生可变磁场。可变磁场通过车身蒙皮凹痕部位时会产生积肤电流并产生热量,车身蒙皮的凹痕部位被加热,进而发热膨胀,车身蒙皮的凹痕部位会在自身应力的作用下恢复原来形状。也就是说,凹痕修复仪的高频主机100启动后,用户只需握持加热头300并对准汽车的车身蒙皮凹痕处,即可完成对该蒙皮凹痕的修复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高频主机100、电缆200以及加热头300的功能原理均为现有技术,其连接结构和原理具体可参照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本发明仅在于保护具有上述收纳组件400的凹痕修复仪。即通过收纳组件400对电缆200以及加热头300进行收纳管理,进而使得该凹痕修复仪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加热头300易于取出使用,电缆200收纳快捷、便利,提升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收纳组件400用于收容电缆200以及加热头300,提升电缆200的拉取以及回收便利性。壳体410用于收容电缆200以及加热头300。第一收拉块420以及第二收拉块430用于对电缆200进行限位,限定电缆200的活动轨迹。具体的,第一收拉块420通过第一收容通孔421、第二收拉块430通过第二收容通孔431对电缆200进行收容及限位。电缆200能够于各第一收容通孔421及各第二收容通孔431中滑动。通过各第一收拉块420以及各第二收拉块430的交错运动,以改变电缆200的形态,从而使得电缆200能够完全收容于收容腔411中,或者能够从而收容腔411中被拉出。
第一弹性件440用于推动第一收拉块420运动,第二弹性件450用于推动第二收拉块430运动,进而完成对电缆200的收纳作业。为了保证第一弹性件440对第一收拉块420的弹性推力,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440为压缩弹簧。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第二弹性件450对第二收拉块430的弹性推力,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450为压缩弹簧。如此,确保了第一弹性件440以及第二弹性件450具有良好及可靠的弹性作用力,确保执行电缆200收纳工作的可靠性。
当电缆200从壳体410内完全抽出时,即电缆200被拉出的长度最大时,交错排列的各第一收拉块420及各第二收拉块430将承直线排列。此时,各第一弹性件440对各第一收拉块420的弹性推力最大,同时,各第二弹性件450对各第二收拉块430的弹性推力也最大。当用户松开加热头300时,电缆200即被收回于收容腔411内。第一收拉块420在第一弹性件440的弹性推动作用下,第一收拉块420朝收容腔411的顶部运动。第二收拉块430在第二弹性件450的弹性推动作用下,第二收拉块430朝收容腔411的底部运动。进而带动电缆200运动,电缆200于各第一收容通孔421及各第一收容通孔421中滑动,并使得电缆200呈现波浪线形,从而令电缆200被收纳于壳体410的收容腔411内。当电缆200被完全收回时,加热头300将部分插入承接口413中与壳体410抵接。
为了确保第一收拉块420的运动稳定性,限定第一收拉块420的运动轨迹,保证对电缆200收纳的可靠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收纳组件400还包括若干第一活动套筒460以及若干第一固定套筒470。每一第一收拉块420与一第一活动套筒460连接,每一第一活动套筒460部分收容于一第一固定套筒470中并与第一固定套筒470滑动连接,每一第一弹性件440收容于一第一活动套筒460以及一第一固定套筒470中,各第一固定套筒470于收容腔411的底部与壳体410连接。第一固定套筒470对第一活动套筒460的运动进行了限位,从而限定了第一弹性件440对第一收拉块420的弹性作用力的方向,使得第一收拉块420仅能笔直地朝向收容腔411的顶部运动,避免其他角度的无效运动。如此,限定了第一收拉块420的运动轨迹,确保了第一收拉块420的电缆200的带动方向,保证了对电缆200收纳的可靠性。
同理,为了确保第二收拉块430的运动稳定性,限定第二收拉块430的运动轨迹,保证对电缆200收纳的可靠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收纳组件400还包括若干第二活动套筒480以及若干第二固定套筒490。每一第二收拉块430与一第二活动套筒480连接,每一第二活动套筒480部分收容于一第二固定套筒490中并与第二固定套筒490滑动连接,每一第二弹性件450收容于一第二活动套筒480以及一第二固定套筒490中,各第二固定套筒490于收容腔411的顶部与壳体410连接。第二固定套筒490对第二活动套筒480的运动进行了限位,从而限定了第二弹性件450对第二收拉块430的弹性作用力的方向,使得第二收拉块430仅能笔直地朝向收容腔411的底部运动,避免其他角度的无效运动。如此,限定了第二收拉块430的运动轨迹,确保了第二收拉块430的电缆200的带动方向,保证了对电缆200收纳的可靠性。
为了提升该凹痕修复仪的结构紧凑性,避免电缆200晃动,保障结构稳定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收拉块420的宽等于收容腔411的宽度,第一收拉块420的两侧分别与壳体410于收容腔411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这样,第一弹性件440在推动第一收拉块420运动的过程中,第一收拉块420能够贴合壳体410的收容腔411内壁滑动,从而使得第一收拉块420运动稳定。如此,避免了电缆200晃动,保障了结构稳定性,并提升了该凹痕修复仪的结构紧凑性。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该凹痕修复仪的结构紧凑性,避免电缆200晃动,保障结构稳定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收拉块430的宽等于收容腔411的宽度,第二收拉块430的两侧分别与壳体410于收容腔411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这样,第二弹性件450在推动第二收拉块430运动的过程中,第二收拉块430能够贴合壳体410的收容腔411内壁滑动,从而使得第二收拉块430运动稳定。如此,避免了电缆200晃动,保障了结构稳定性,并提升了该凹痕修复仪的结构紧凑性。
为了提升凹痕修复仪的便携性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高频主机100的顶部设置有拉手110。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拉手110呈倒U型结构。拉手110的设置为用户提拿高频主机100提供了受力点,从而方便用户提拿凹痕修复仪。如此,提升了凹痕修复仪的便携性。
为了提升凹痕修复仪的结构紧凑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高频主机100的顶部设置有两个连接块120,拉手110的一端与一连接块120转动连接,拉手110的另一端与另一连接块120转动连接。这样,避免拉手110于高频主机100的顶部突起,进而占用空间。用户可摆动拉手110,使得拉手110平倒弯折放置,从而便于凹痕修复仪收纳放置。例如,将凹痕修复仪放置在高度有限的货架上。同时也方便对凹痕修复仪进行纸盒包装。如此,提升了凹痕修复仪的结构紧凑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凹痕修复仪,其特征在于,包括:高频主机、电缆、加热头以及收纳组件;
所述收纳组件包括壳体、若干第一收拉块、若干第二收拉块、若干第一弹性件以及若干第二弹性件;所述壳体具有收容腔,各所述第一收拉块、各所述第二收拉块、各所述第一弹性件以及各所述第二弹性件均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中;各所述第一收拉块以及各所述第二收拉块交错排列设置;各所述第一收拉块均开设有第一收容通孔,各所述第二收拉块均开设有第二收容通孔;相邻一所述第一收拉块与一所述第二收拉块中,所述第一收容通孔朝向所述第二收容通孔;所述电缆依次穿设于各所述第一收容通孔以及各所述第二收容通孔中,所述电缆分别与各所述第一收拉块以及各所述第二收拉块滑动连接;
各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壳体于所述收容腔的底部连接,每一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端部与一所述第一收拉块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收拉块朝所述收容腔的顶部运动;各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壳体于所述收容腔的顶部连接,每一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端部与一所述第二收拉块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推动所述第二收拉块朝所述收容腔的底部运动;
当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自由伸展状态时,所述第一收拉块位于所述收容腔的顶部;当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自由伸展状态时,所述第二收拉块位于所述收容腔的底部;
所述壳体与所述高频主机的侧壁连接,所述壳体分别开设有连接孔与承接口,所述电缆的输入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并与所述高频主机电性连接;所述电缆的输出端穿过所述承接口并与所述加热头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痕修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组件还包括若干第一活动套筒以及若干第一固定套筒;每一所述第一收拉块与一所述第一活动套筒连接,每一所述第一活动套筒部分收容于一所述第一固定套筒中并与所述第一固定套筒滑动连接,每一所述第一弹性件收容于一所述第一活动套筒以及一所述第一固定套筒中,各所述第一固定套筒于所述收容腔的底部与所述壳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痕修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组件还包括若干第二活动套筒以及若干第二固定套筒;每一所述第二收拉块与一所述第二活动套筒连接,每一所述第二活动套筒部分收容于一所述第二固定套筒中并与所述第二固定套筒滑动连接,每一所述第二弹性件收容于一所述第二活动套筒以及一所述第二固定套筒中,各所述第二固定套筒于所述收容腔的顶部与所述壳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痕修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痕修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痕修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拉块的宽等于所述收容腔的宽度,所述第一收拉块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壳体于所述收容腔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痕修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拉块的宽等于所述收容腔的宽度,所述第二收拉块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壳体于所述收容腔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痕修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主机的顶部设置有拉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凹痕修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呈倒U型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凹痕修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主机的顶部设置有两个连接块,所述拉手的一端与一所述连接块转动连接,所述拉手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连接块转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17224.0A CN112845677A (zh) | 2021-01-28 | 2021-01-28 | 凹痕修复仪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17224.0A CN112845677A (zh) | 2021-01-28 | 2021-01-28 | 凹痕修复仪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45677A true CN112845677A (zh) | 2021-05-28 |
Family
ID=75987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117224.0A Pending CN112845677A (zh) | 2021-01-28 | 2021-01-28 | 凹痕修复仪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845677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233201A1 (en) * | 2011-03-09 | 2012-09-13 | Annai Systems, Inc. | Biological data networks and methods therefor |
CN106081748A (zh) * | 2016-08-09 | 2016-11-09 | 深圳驿普乐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充电桩用自动收线装置 |
CN110154814A (zh) * | 2019-07-05 | 2019-08-23 | 安徽艾伊德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挂壁式充电桩装置 |
CN209719285U (zh) * | 2019-04-24 | 2019-12-03 | 郑州昌原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收纳线缆的充电桩 |
CN111086920A (zh) * | 2020-03-02 | 2020-05-01 | 梁国莉 | 一种电力信息机柜用电缆线收卷设备 |
CN212093811U (zh) * | 2020-04-17 | 2020-12-08 | 广东德力实业有限公司 | 凹痕修复仪 |
-
2021
- 2021-01-28 CN CN202110117224.0A patent/CN11284567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233201A1 (en) * | 2011-03-09 | 2012-09-13 | Annai Systems, Inc. | Biological data networks and methods therefor |
CN106081748A (zh) * | 2016-08-09 | 2016-11-09 | 深圳驿普乐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充电桩用自动收线装置 |
CN209719285U (zh) * | 2019-04-24 | 2019-12-03 | 郑州昌原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收纳线缆的充电桩 |
CN110154814A (zh) * | 2019-07-05 | 2019-08-23 | 安徽艾伊德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挂壁式充电桩装置 |
CN111086920A (zh) * | 2020-03-02 | 2020-05-01 | 梁国莉 | 一种电力信息机柜用电缆线收卷设备 |
CN212093811U (zh) * | 2020-04-17 | 2020-12-08 | 广东德力实业有限公司 | 凹痕修复仪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471219B2 (ja) | 穿刺装置 | |
CN114161987A (zh) | 换电设备解锁装置、换电设备及电池箱快速换电系统 | |
CN110145527A (zh) | 一种自锁连接装置及具有该自锁连接装置的电子设备 | |
JP6152752B2 (ja) | 情報処理装置 | |
WO2021189688A9 (zh) | 活检装置及其击发解锁机构、取样行程调整机构和上弦击发方法 | |
CN107733247A (zh) | 电源适配器 | |
CN212093811U (zh) | 凹痕修复仪 | |
CN112845677A (zh) | 凹痕修复仪 | |
CN206850082U (zh) | 可快速插拔的插头组件 | |
CN106331217B (zh) | 卡托、卡连接装置和移动终端 | |
CN112911882B (zh) | 电子装置机壳 | |
CN112952966A (zh) | 多功能智能便携式储能电源 | |
CN113365180A (zh) | 耳机盒和耳机组件 | |
CN108756529B (zh) | 一种用于控制可移动设备取放的锁定装置 | |
CN104979655B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WO2010044423A1 (ja) | カード型装置 | |
CN209984206U (zh) | 一种带有导线自动收纳装置的心电监护仪 | |
TWM422782U (en) |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 |
CN211457167U (zh) | 一种新型手机内存扩充装置 | |
CN109516314B (zh) |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理线装置 | |
CN207841218U (zh) | 拔钉器 | |
CN206376139U (zh) | 蒸汽站电烫斗的连接线收纳结构 | |
JP5536741B2 (ja) | 傘のハンドル | |
CN110233385A (zh) | 一种便于取出的插座 | |
CN213278547U (zh) | 一种电器插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28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