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43346A - 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43346A
CN112843346A CN202110000118.4A CN202110000118A CN112843346A CN 112843346 A CN112843346 A CN 112843346A CN 202110000118 A CN202110000118 A CN 202110000118A CN 112843346 A CN112843346 A CN 1128433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clamping block
connecting pipe
weighing
clinical med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0011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才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zhou Biaof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zhou Biaof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zhou Biaof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zhou Biaof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0011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433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43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4334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3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measuring
    • A61M2205/3331Pressure; Flow
    • A61M2205/3334Measuring or controlling the flow ra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3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measuring
    • A61M2205/3379Masses, volumes, levels of fluids in reservoirs, flow rates
    • A61M2205/3393Masses, volumes, levels of fluids in reservoirs, flow rates by weighing the reservoir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其由计重组件、引流调节总成、控制器及电源组件构成;计重组件用于向控制器反馈能够反映引流袋中积液变化的称重信号;引流调节总成由龙门架、连接管及调节机构构成,连接管用于连接引流袋与引流管,调节机构由驱动装置驱动而可对连接管造成不同程度的挤压,起到调节连接管内积液流速的目的;控制器可基于引流过程中获取的称重信号及预设的引流参数对调节机构进行控制,实现自动引流。本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采用智能化设计,与现有常规引流组件配合使用可实现定时引流、定量引流及定速引流的自动控制,提高了引流操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节省了人力,保证了引流效果,使用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
本发明为2018年09月28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8111350276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临床引流操作的智能化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引流术是临床比较常用的治疗手段,如腹腔积液、胸腔积液等病症都需要采用引流进行治疗。以胸腔积液为例,正常人胸膜腔内有3ml~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润滑作用,这些液体经不断的形成与吸收而维持一种动态平衡,若由于病变破坏了此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便会形成胸腔积液,临床也称胸水,该病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症,当患者胸腔积液量大时,将压迫肺脏、心脏,患者感到气急、胸闷、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因此,在对具有大量胸腔积液病征的病例进行临床处理时,必须首先对胸腔积液进行充分引流。
在临床对大量积液引流的操作过程中,往往根据病例的病情状况而对日引流次数、每次的引流量、引流速度等临床参数具有特定要求,在实际临床操作中,引流过程中的临床参数通常都是由医护人员或病人家属来人为主观控制而实现的,目前的这种人为控制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方面,往往由于在医嘱的口头传达中产生误解或是操作人员疏忽等原因而造成引流过程未能按医生预期方式进行,因引流不当而给病人带来不适及伤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另一方面,在引流过程中实时引流量及引流速度通常都是通过人为观察来判断的,误差较大,也使得引流效果难以保证,与此同时,目前的这种控制方式显然会增加了医护人员及病人家属的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智能化设计,与现有临床引流组件配合使用,可对引流过程智能化控制,有效降低人力负担,显著提高临床引流精准性、稳定性及安全性的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其包括:
计重组件,其包括由称重台、称重传感器及底座上下依次配合而构成的称重机构,称重传感器输出能够反映称重台上方物体的重量的称重信号;称重台上方经两竖直的伸缩杆支撑有一用于悬挂引流袋的悬撑臂,至少一伸缩杆上设有将悬撑臂高度进行锁定的锁紧机构,悬撑臂下侧设有两固定夹;
引流调节总成,其包括龙门架、连接管及调节机构;龙门架由底座支撑且其横梁位于悬撑臂的上方,横梁的侧壁开有一由上端面延伸至下端面的安置槽;连接管采用软质塑料制成,其用于将引流管与引流袋连通,其中上段可卡固于安置槽中,其中下段预制有一易于伸缩变形的曲线段;调节机构安置在横梁上,其由固定夹块、活动夹块以及驱动装置构成,活动夹块与固定夹块分别位于安置槽的两侧,活动夹块由横梁上的一导轨限定而可与固定夹块进行远离与靠近,从而可对安置槽中的连接管造成不同程度的挤压,实现控制连接管通断及调节连接管内部流体流速的目的;驱动装置安设在横梁上,其用于驱动活动夹块沿导轨移动位置;
控制器,其安设在横梁上,其外部设有设置键、显示屏、手动键及声光警示器;经设置键可将每次引流的引流参数预设在控制器中,引流参数包括引流起始时间、引流过程中单位时间内引流的积液重量即引流速度、单次引流积液重量即单次引流量;控制器可根据称重传感器连续实时反馈的称重信号计算出实时引流速度、单次实时引流量;控制器可基于实时引流速度、单次实时引流量及预设的引流参数来控制驱动装置对活动夹块的驱动状态,实现定时引流、定速引流及定量引流;经手动键可手动控制驱动装置对活动夹块的驱动状态,显示屏用于显示控制器中掌握的数据信息,声光警示器可基于控制器中掌握的数据信息以声光信号表达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的工作状态;
电源组件,其设置在龙门架或底座上,其由蓄电池及若干变压模块构成,用于为称重传感器、驱动装置及控制器提供工作电流。
本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为:将本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放置在低于患者位置的地面或平台上,将引流袋经两固定夹固定而悬垂于悬撑臂下侧,将连接管的中上段卡固于安置槽中,将引流管末端与连接管上端连接,按常规引流操作将引流管前端连接在患者身上,通过注射器等负压装置为连接管下端提供负压,驱使积液进入连接管中,利用手动键调节驱动装置的工作状态,使连接管处于阻断状态,此时引流管及连接管中的积液不会继续流动,将连接管下端与引流袋连接,调整悬撑臂的高度,使引流袋呈自然下垂状态、连接管的曲线段呈自然伸展状态,此时便完成了引流组件及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的安置工作,利用设置键将每次引流的引流起始时间、引流速度、单次引流量等引流参数预设在控制器之中,由此便完成了自动引流的全部准备工作;控制器可基于预设的引流参数、引流过程中称重传感器连续实时反馈的称重信号控制驱动装置的工作状态,使每次引流过程按预设参数进行,即实现自动引流。
本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其采用智能化设计,在临床上与现有常规引流组件即可配合使用,对每次引流起始时间、单次引流量、每次的引流速度等引流参数预设后,便可根据预设的引流参数对整个引流操作进行自动化控制,实现定时、定量、定速自动智能引流,由于在引流过程中无需人为干涉,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避免了因疏忽或操作不当而造成引流不能按预期方式进行这一情况的发生,提高了临床液引流操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充分保证引流效果;本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对引流量、引流速度的控制基于传感装置、控制器及驱动装置的协调配合,相较现有技术中人工观察操控更为精准,使得引流效果进一步的得以保证;同时,在本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中,采用连接管作为引流袋与引流管的中间连接通道,一方面使得本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在临床使用中无需对现有引流袋、引流管的结构进行改造,使得其更加容易推广使用,另一方面连接管单独制作而成,弹性性能得以充分保证,可随调节机构的压力而快速变形,使得内部流体速度调节的响应速度更快,同时也提高了流体速度调节的精准性,还有一方面,连接管较为短小,制作成本较低,适合作为一次性医用耗材使用;综上所述,本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使用非常便捷,在使用中可根据临床需要快捷的与引流组件进行组合或拆分,应用十分灵活,操作非常便捷,其结构紧凑,设计巧妙,在引流过程中主体部件与积液全程隔离,可往复循环使用,其计量精确,制作成本及使用成本较低,极其适合在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称重台、称重传感器及底座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引流调节总成、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引流调节总成在连接管处于连通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引流调节总成在连接管处于阻断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中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与引流袋及引流管组合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中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工作原理图。
图8为实施例2中驱动装置的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3中连接管的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4中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1为实施例4中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2为实施例5中锁紧机构的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5中锁紧机构将伸缩杆进行长度锁定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5中伸缩杆经导向套与龙门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5中锁紧机构不对伸缩杆长度进行锁定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中,1、称重台,2、底座,3、伸缩杆,4、定位螺栓,5、弧形部,6、固定夹,7、悬撑臂,8、设置键,9、横梁,10、控制器,11、手动键,12、显示屏,13、声光警示器,14、驱动装置,141、电机,142、丝杠,143、螺孔,15、导轨,16、活动夹块,17、连接管,18、固定夹块,19、曲线段,20、龙门架,21、称重传感器,22、安置槽,221、直线区段,23、凸筋,24、引流袋,25、引流管,26、开关,27、弹性套,28、滑槽,29、扳柄,30、推顶弹簧,31、下杆,32、杆腔,33、阻力片,34、上杆,35、滑块,36、导槽,37、指柄,38、推定弹簧,39、径向孔,40、顶块,41、锥形部,42、导销,43、轴向孔,44、拉线,45、线腔,46、导向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看图1-7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其由计重组件、引流调节总成、控制器10及电源组件构成;
其中,参看图1、2、6、7所示,所述的计重组件包括由称重台1、称重传感器21及底座2上下依次配合而构成的具有重量计量功能的称重机构,称重传感器21输出能够反映称重台1上方物体的重量的称重信号;称重台1上方经两竖直的伸缩杆3支撑有一悬撑臂7,至少一伸缩杆3上设有将悬撑臂7高度进行锁定的锁紧机构,悬撑臂7下侧设有两固定夹6;悬撑臂7可利用固定夹6将引流袋24悬垂固定于称重台1上方,两伸缩杆3之间的间距足够容纳引流袋24;上述称重台1、称重传感器21及底座2的具体配合结构可参照现有电子秤的结构进行实施,具体而言,称重台1由底座2限定而具有一定的上下浮动行程,但两者不会完全脱离,称重传感器21设置在称重台1与底座2之间,称重传感器21为称重台1提供竖直方向上的支撑,称重传感器21输出的称重信号随称重台1对其施加的压力而变化;
其中,参看图1、3、4、5、6所示,所述的引流调节总成包括龙门架20、连接管17及调节机构;龙门架20由底座2支撑,龙门架20的横梁9位于悬撑臂7的上方,横梁9的侧壁开有一由上端面延伸至下端面的安置槽22;连接管17采用软质塑料如医用橡胶制成,其上下端分别用于连接引流管25与引流袋24,从而可将引流管25与引流袋24连通,连接管17的中上段可卡固于安置槽22中,连接管17的中下段预制有一易于伸缩变形的曲线段19,例如曲线段19可采用波浪形设计;调节机构安置在横梁9上,其由固定夹块18、活动夹块16以及驱动装置14构成,活动夹块16与固定夹块18分别位于安置槽22的两侧,活动夹块16由横梁9上的一导轨15限定而可与固定夹块18进行远离及靠近,从而活动夹块16与固定夹块18可对安置槽22中的连接管17造成不同程度的挤压,实现控制连接管17通断及调节连接管17内部流体流速的目的;驱动装置14安设在横梁9上,其用于驱动活动夹块16沿导轨15移动位置,从而可调节活动夹块16与固定夹块18的相对位置;
其中,参看图1、3、7所示,所述的控制器10安设在横梁9上,其内设控制程序,外部则设有设置键8、显示屏12、手动键11及声光警示器13;经设置键8可将每次引流的引流参数预设在控制器10中,引流参数包括引流起始时间、引流过程中单位时间内引流的积液重量即引流速度、单次引流积液重量即单次引流量;控制器10可获得称重传感器21输出的称重信号,并基于引流过程中连续获得的实时称重信号计算出对应的实时引流速度、单次实时引流量;控制器10可基于实时引流速度、单次实时引流量及预设的引流参数来控制驱动装置14对活动夹块16的驱动状态,实现定时引流、定速引流及定量引流;通过手动键11可控制驱动装置14对活动夹块16的驱动状态,即借助手动键11可手动调节连接管的通断状态及调节连接管17内部的流体流速;显示屏12用于显示控制器10中掌握的数据信息,如时间信息、预设的引流参数以及实时引流速度、单次实时引流量等实时引流数据,同时,显示屏12也可显示电源组件中的电量数据以及引流操作的开始、进行中、暂停中、结束等引流状态信息;声光警示器13可基于控制器10中掌握的数据信息以声光信号表达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的工作状态,比如引流操作未开始、引流进行中、引流暂停中以及引流结束等状态;
其中,所述的电源组件设置在龙门架20或底座2上,其由蓄电池及若干变压模块构成,用于为称重传感器21、驱动装置14及控制器10提供工作电流;由于电源组件的结构及其与其他元件的连接关系采用现有技术可轻易实现,故未在附图中示出。
上述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为:
参看图4-7所示,将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放置在低于患者位置的地面或平台上,将引流袋24经两固定夹6固定而悬垂于悬撑臂7下侧,将连接管17的中上段卡固于安置槽22中,将引流管25末端与连接管17上端连接,按常规引流操作将引流管25与患者待引流的腔室连通,通过注射器等负压装置为连接管17下端提供负压,驱使积液进入连接管17中,利用手动键11调节驱动装置14的工作状态,使连接管17处于阻断状态,此时引流管25及连接管17中的积液不会继续流动,将连接管17下端与引流袋24连接,调整悬撑臂7的高度,使引流袋24呈自然下垂状态、连接管17的曲线段19呈自然伸展状态,此时便完成了引流组件与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的安置工作,通过设置键8将每次引流的引流起始时间、引流速度、单次引流量等引流参数预设在控制器10之中,由此便完成了自动引流的全部准备工作;控制器10可基于实时引流速度、单次实时引流量及预设的引流参数来控制驱动装置14对活动夹块16的驱动状态,具体控制过程为:
A、如图4所示,在预设的引流起始时间,控制器10调控驱动装置14对活动夹块16的驱动状态,使活动夹块16远离固定夹块18,将连接管17调节至导通状态,此时引流管25与引流袋24经连接管17导通,即实现定时引流;
B、在引流过程中,控制器10根据实时引流速度调控驱动装置14对活动夹块16的驱动状态,驱使活动夹块16移动位置,使连接管17中的流体速度增大或减小,最终使实时引流速度与预设的引流速度趋于相等,即实现定速引流;
C、如图5所示,在引流过程中,控制器10根据该次引流起始至目前所达到的单次实时引流量,当单次实时引流量达到预设的单次引流量时,控制器10调控驱动装置14对活动夹块16的驱动状态,使活动夹块16靠近固定夹块18,最终将连接管17调节至阻断状态,此时此次引流结束,即实现定量引流。
参看图6所示,本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引流袋24及其内部积液的重量几乎全部由悬撑臂7支撑,即引流袋24及其内部积液的重量最终施加于称重传感器21上,称重台1、悬撑臂7及安置后的引流袋24这些部件的重量在引流过程中是恒定不变的,由此称重传感器21输出的称重信号的变化几乎全部是由引流袋24内积液重量的增加引起的,在引流过程中控制器10根据称重信号的变化状态可计算出单位时间内引流袋24中积液增加的重量,即实时引流速度,可计算出在该次引流起始至目前这段期间引流袋24中积液增加的重量,即单次实时引流量,因此,控制器10可基于实时称重信号的变化状态计算出对应的实时引流速度、单次实时引流量的这一技术效果采用现有技术是可以实现的。
不可置否,在引流过程中,引流袋24的上端与连接管17固定连接,连接管17不可避免的会对引流袋24产生一定的作用力,且随着引流袋24的变形前述的作用力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对实时引流速度与单次实时引流量的数据精确性带来影响,但在本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中,悬撑臂7的高度可以调节,连接管17的中下段预制有曲线段19,在临床引流时,将引流袋24固定于悬撑臂7的下方后,调节悬撑臂7高度使连接管17的曲线段19呈自然伸展状态,通过这些技术特征及操作要求最大限度的减小了连接管17对引流袋24产生的作用力,降低了对实时引流速度与单次实时引流量的数据精确性带来的影响,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参看图1、4、5所示,在本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中,活动夹块16可沿导轨15移动而与固定夹块18可对安置槽22中的连接管17造成不同程度的挤压,实现控制连接管17通断及调节连接管17内部流体流速的目的,由此来看活动夹块16的移动行程应能够满足两方面的技术要求,一方面,活动夹块16可向固定夹块18靠近至将连接管17挤压至阻断状态,在此状态下引流管25与引流袋24未能连通,引流处于停止状态,另一方面,活动夹块16可向固定夹块18远离至不对连接管17造成挤压,在此状态下可实现最大引流速度,同时此状态也满足了连接管17与安置槽22的组合及分离的操作需要;对于上述技术要求是本领域人员必然会意识到,且在本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制作过程中对于活动夹块16移动行程的具体范围经过简单调试即可轻易确定的。
参看图1、6所示,在本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中,安置槽22用于容纳并卡置连接管17;一方面,有效避免了引流管25晃动等不稳定因素对引流袋24带来的外力干扰,提高实时引流速度与单次实时引流量的数据精确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使位于安置槽22中的连接管17与调节机构的配合更加稳定,保证调节机构对连接管17内积液流速调节的控制效果;为了提高安置槽22对连接管17的卡置效果,安置槽22可采用曲线设计,即安置槽22由上向下整体呈曲线状且至少含有一个直线区段221,固定夹块18与活动夹块16分别安置在直线区段221的两侧。
参看图3、5所示,本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在临床使用时,在每次积液引流过程的前后都需要使连接管17处于阻断状态,才可实现对每次引流过程的精准控制,而连接管17的阻断状态是基于活动夹块16与固定夹块18对其挤压来实现的;为提高活动夹块16与固定夹块18具备将连接管17进行良好阻断的能力,所述的固定夹块18与活动夹块16两者相对的端面上各设有至少两个凸筋23,两端面上的凸筋23一一正对,由此可对连接管17同时实施多点间隔阻断。
参看图1、6所示,在本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中,悬撑臂7用于为引流袋24提供支撑,由于引流袋24需与位于其上方的连接管17相连,为了确保连接管17与引流袋24连接处可更加自然的上下延伸,所述的悬撑臂7中部设有一个向一侧弯曲的弧形部5,由此而不对连接管17尾段部分的上下延伸构成障碍;基于悬撑臂7的这一结构特征,一方面使得连接管17与引流袋24的连接、分离操作更加方便,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连接管17可更加趋于自然伸展的状态与引流袋24连接,减小对引流袋24所产生的作用力。
参看图7所示,在本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中,控制器10、驱动装置14、称重传感器21及蓄电池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信号传输或工作电流传输关联,可通过将两关联部件经线路进行电性连接来实现对应的信号传输和工作电流传输,为了确保本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的外部结构更加简洁,前述的线路可对应埋设在底座2、称重台1及龙门架20等部件的内部。
本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采用智能化设计,在临床引流操作中,可根据预设的引流参数实现定时引流、定速引流及定量引流等功能,达到智能自动引流控制的目的,节省了人力负担,提高了引流操作的安全性、稳定性及精准性;本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与现有常规的引流袋24、引流管25配合使用,而无需对引流袋24、引流管25的现有结构进行改变,使得其更加容易推广使用;本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制作成本及使用成本较低,极其适合在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实施例2
参看图3所示,在实施例1公开的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中,驱动装置14可基于控制器10的控制而驱动活动夹块16移动位置,就该技术目的而言,驱动装置14采用现有技术具有多种实施方式,但为了使驱动装置14的结构更加简单紧凑,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工作稳定的驱动装置14,其具体实施结构如下:
参看图8所示,所述的驱动装置14包括一固定在横梁9上的电机141,电机141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有一丝杠142,活动夹块16上开设有一螺孔143,活动夹块16经螺孔143与丝杠142配合而构成一丝杠机构,电机141驱动丝杠142旋转可驱使活动夹块16沿导轨15移动位置,电机141的启停状态及输出轴转向由控制器10进行控制;
由此一来,电机141的启停状态及输出轴转向基于控制器10控制,从而可对活动夹块16产生不同的驱动作用,最终实现调节活动夹块16位置的技术目的;在本实施例中,电机141经丝杠142机构来驱动活动夹块16产生位移,而活动夹块16作为丝杠142机构的一部分,大大的简化了驱动装置14的结构,且保证了驱动装置14的工作稳定性;同时,就目前技术而言,采用控制器10对电机141的启停状态及输出轴转向进行控制的技术是非常成熟,且应用广泛的。
实施例3
参看图4、5所示,在实施例1公开的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中,连接管17连接于引流袋24与引流管25之间,其被调节机构施以不同的挤压后,内部截面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可实现通断状态及内部流体流速的调节,基于此技术目的,连接管17与调节机构配合的部分应具有良好的弹性变形能力,以保证其可随着调节机构施压的变化而快速的发生变形,提高流速调节的响应速度,但如果连接管17整体采用优质弹性材料制成势必会增加成本,而如果单独将与调节机构配合的部分采用优质弹性材料制作,不利于连接管17的加工制造,在工艺上具有较大难度;为此,本实施例对连接管17的结构具有进一步改良,具体实施结构如下:
参看图9所示,所述的连接管17用于卡固在安置槽22中的中上段外部套置有一弹性套27,该弹性套27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由此一来,在弹性套27的作用下,使得连接管17与调节机构配合的部分可随调节机构的施压变化而快速发生变形,提高流速调节的响应速度;由于弹性套27套置在连接管17外,并不与积液接触,故可循环使用。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17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的连接管17的曲线段19呈螺旋曲线状,由此提升其更易于伸缩变形的性能,连接管17通过曲线段19这一易于伸缩变形的特性可减少在引流过程中对引流袋24造成的作用力,从而提高实时引流速度与单次实时引流量的数据精确性;
所述的连接管17上设有一可调节连接管17通断状态的开关,当引流管25与引流袋24经连接管17连接后,可根据临床需要通过该开关26来控制连接管17的通断,使引流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实施例4
参看图5、6所示,在前述实施例公开的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在临床使用中,每次引流暂停或整个引流操作完成后,连接管17都是被调节机构挤压而呈阻断状态的,此时如果想将连接管17从安置槽22中分离出来,则需要借助手动键11来驱使活动夹块16远离固定夹块18,使调节机构解除对连接管17的挤压作用,但如果手动键11、控制器10、电源及驱动装置14中任一元件出现故障时,活动夹块16并不能按预期方式进行移动,使得连接管17无法顺利的从安置槽22中分离处理;
考虑到上述缺陷给临床操作带来一定的不便,故本实施例对前述实施例公开的调节机构具有进一步的改进,具体实施结构如下:
参看图10、11所示,所述的固定夹块18经一开设在横梁9上的滑槽28限定而具有一个活动行程,横梁9上设有驱使固定夹块18复位至行程始端的推顶弹簧30,当固定夹块18位于行程始端时,其所处的位置及推顶弹簧30为其提供的推力,可保证其与活动夹块16配合具备控制连接管17通断及调节连接管17内流体流速的功能;当固定夹块18位于行程末端时,其将远离安置槽22而无法与活动夹块16配合来对连接管17实施挤压;所述的固定夹块18与横梁9的外侧壁各设有一个向外凸出的扳柄29;
由此一来,在每次欲将连接管17从安置槽22中分离或卡入时,只需手动驱使两扳柄29靠拢,即可使固定夹块18移动而远离活动夹块16,使流速调节机构解除对连接管17的挤压,此后即可将连接管17与安置槽22进行对应的操作,操作方便快捷。
实施例5
参看图1所示,在实施例1公开的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中,悬撑臂7经两个竖直的伸缩杆3支撑于称重台1的上方,至少一伸缩杆3上设有将悬撑臂7高度进行锁定的锁紧机构,由此一来使得悬撑臂7可根据临床操作的实际需要来调节高度,就目前技术而言,伸缩杆3及借助锁紧机构可进行长度锁定功能伸缩杆3都是现有装置,即以上技术特征采用现有技术即可进行实施;但是,现有伸缩杆3的锁紧机构通常为定位螺栓4,需手动调节对伸缩杆3的锁定状态,操作较为麻烦;与此同时,由于在本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中,悬撑臂7的两端分别由两伸缩杆3支撑,如仅一个伸缩杆3上安设锁紧机构,虽可满足对悬撑臂7高度进行锁定的必要技术要求,但悬撑臂7及两伸缩杆3的受力并不均衡,使得悬撑臂7的承重性能大大降低,同时也不利于每个伸缩杆3伸缩性能的长期维持,而如果两伸缩杆3上都设有现有常规的锁紧机构,在调节悬撑臂7高度时,需要分别依次对两锁紧机构进行手动调节,操作十分不便;为此,本实施例对伸缩杆3及锁紧机构具有进一步的改良,具体实施结构为:
参看图12、13、14所示,所述的两伸缩杆3结构一致,分别由插接配合的上杆34和下杆31构成;两下杆31的下端与称重台1固定连接,上端面各向下开设有杆腔32;两上杆34的上端分别与悬撑臂7的两端部固定连接,下端分别插入两下杆31的杆腔32内且各安设有一锁紧机构,锁紧机构由一均具有磁性的导销42及若干顶块40构成;下杆31的下端设有一轴向孔43及若干径向孔39,导销42经轴向孔43限定而具有一个轴向的移动行程,导销42上设有一与其同轴且上大下小的锥形部41,顶块40一一安设在径向孔39中而可径向移动,在磁吸作用下每个顶块40的里端均始终紧贴锥形部41的外侧壁,顶块40的外侧均固定有阻力片33;当导销42位于行程上端时,每个顶块40均向里移动而不对上杆34与下杆31的相对移动造成阻碍,当导销42位于行程下端时,每个顶块40均向外移动至阻力片33与杆腔32内壁抵持而可阻碍上杆34与下杆31相对移动;导销42与下杆31之间设有一驱使导销42自动复位至行程下端的复位弹簧;悬撑臂7上设有两个延伸线重合的导槽36,两导槽36中各限定有一个滑块35,两滑块35的外侧设有指柄37,两滑块35分别经拉线44与两锁紧机构的导销42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的两伸缩杆3及横梁9上设有用于穿设拉线44的线腔45;利用指柄37驱使两滑块35处于最靠近位置时,两导销42分别受两拉线44牵拉而位于行程上端;
由此一来,当需要调节悬撑臂7高度时,只需单手借助两手指驱使两指柄37向中间靠拢,两导销42受拉线44牵拉而向上移动至各自行程的上端,使得每个顶块40均向里移动而不对上杆34与下杆31的相对移动造成阻碍,如图13所示,此时两伸缩杆3均可自由的进行伸缩,手持两指柄37可驱动悬撑臂7上下移动;待悬撑臂7高度调节至预期位置后,松开两指柄37,此时两导销42在复位弹簧的驱使下各自复位至行程下端,每个顶块40均被迫向外移动至阻力片33与杆腔32内壁抵持而可阻碍上杆34与下杆31相对移动,即伸缩杆3的上杆34与下杆31被锁定而无法进行伸缩,如图14所示,由此实现将悬撑臂7高度进行锁定的技术目的,在两导销42向下复位的同时,两指柄37也各自复位至初始状态;
当两伸缩杆3及锁紧机构采用上述设计后,一方面操作更加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另一方面则保证了两伸缩杆3及悬撑臂7的受力更加均衡,提高了悬撑臂7的承重性能,保证了伸缩杆3的工作稳定性与工作寿命。
与此同时,参看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伸缩杆3与龙门架20之间的配合上还具有进一步的改进,即所述的龙门架20的两支臂内侧各设有一导向套46,所述的两导向套46分别套置在两伸缩杆3的上杆34外部而分别为两上杆34提供径向支撑,由此使伸缩杆3的结构更加稳固。

Claims (10)

1.一种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计重组件,其包括由称重台、称重传感器及底座上下依次配合而构成的称重机构,称重传感器输出能够反映称重台上方物体的重量的称重信号;称重台上方经两竖直的伸缩杆支撑有一用于悬挂引流袋的悬撑臂,至少一伸缩杆上设有将悬撑臂高度进行锁定的锁紧机构,悬撑臂下侧设有两固定夹;
引流调节总成,其包括龙门架、连接管及调节机构;龙门架由底座支撑且其横梁位于悬撑臂的上方,横梁的侧壁开有一由上端面延伸至下端面的安置槽;连接管采用软质塑料制成,其用于将引流管与引流袋连通,其中上段可卡固于安置槽中,其中下段预制有一易于伸缩变形的曲线段;调节机构安置在横梁上,其由固定夹块、活动夹块以及驱动装置构成,活动夹块与固定夹块分别位于安置槽的两侧,活动夹块由横梁上的一导轨限定而可与固定夹块进行远离与靠近,从而可对安置槽中的连接管造成不同程度的挤压,实现控制连接管通断及调节连接管内部流体流速的目的;驱动装置安设在横梁上,其用于驱动活动夹块沿导轨移动位置;
控制器,其安设在横梁上,其外部设有设置键、显示屏、手动键及声光警示器;经设置键可将每次引流的引流参数预设在控制器中,引流参数包括引流起始时间、引流过程中单位时间内引流的积液重量即引流速度、单次引流积液重量即单次引流量;控制器可根据称重传感器连续实时反馈的称重信号计算出实时引流速度、单次实时引流量;控制器可基于实时引流速度、单次实时引流量及预设的引流参数来控制驱动装置对活动夹块的驱动状态,实现定时引流、定速引流及定量引流;经手动键可手动控制驱动装置对活动夹块的驱动状态,显示屏用于显示控制器中掌握的数据信息,声光警示器可基于控制器中掌握的数据信息以声光信号表达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的工作状态;
电源组件,其设置在龙门架或底座上,其由蓄电池及若干变压模块构成,用于为称重传感器、驱动装置及控制器提供工作电流;
所述的固定夹块经一开设在横梁上的滑槽限定而具有一个活动行程,横梁上设有驱使固定夹块复位至行程始端的推顶弹簧;当固定夹块位于行程始端时,其所处的位置及推顶弹簧为其提供的推力,可保证其与活动夹块配合具备控制连接管通断及调节流体流速的功能;当固定夹块位于行程末端时,其将远离安置槽而无法与活动夹块配合来对连接管实施挤压;所述的固定夹块与横梁的外侧壁各设有一个向外凸出的扳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伸缩杆结构一致,分别由插接配合的上杆和下杆构成;两下杆的下端与称重台固定连接,上端面各向下开设有杆腔;两上杆的上端分别与悬撑臂的两端部固定连接,下端分别插入两下杆的杆腔内且各安设有一锁紧机构,锁紧机构由一均具有磁性的导销及若干顶块构成;下杆的下端设有一轴向孔及若干径向孔,导销经轴向孔限定而具有一个轴向的移动行程,导销上设有一与其同轴且上大下小的锥形部,顶块一一安设在径向孔中而可径向移动,在磁吸作用下每个顶块的里端均始终紧贴锥形部的外侧壁,顶块的外侧均固定有阻力片;当导销位于行程上端时,每个顶块均向里移动而不对上杆与下杆的相对移动造成阻碍,当导销位于行程下端时,每个顶块均向外移动至阻力片与杆腔内壁抵持而可阻碍上杆与下杆相对移动;导销与下杆之间设有一驱使导销自动复位至行程下端的复位弹簧;悬撑臂上设有两个延伸线重合的导槽,两导槽中各限定有一个滑块,两滑块的外侧设有指柄,两滑块分别经拉线与两锁紧机构的导销上端固定连接,两伸缩杆及横梁上设有用于穿设拉线的线腔;利用指柄驱使两滑块处于最靠近位置时,两导销分别受两拉线牵拉而位于行程上端;所述的龙门架的两支臂内侧各设有一导向套,所述的两导向套分别套置在两伸缩杆的上杆外部而分别为两上杆提供径向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置槽由上向下整体呈曲线状且至少含有一个直线区段,固定夹块与活动夹块安置在直线区段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夹块与活动夹块两者相对的端面上各设有至少两个凸筋,两端面上的凸筋一一正对,可对连接管同时实施多点间隔阻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撑臂中部设有一个向一侧弯曲的弧形部,由此而不对连接管下段部分的上下延伸构成障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一固定在横梁上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有一丝杠,活动夹块上开设有一螺孔,活动夹块经螺孔与丝杠配合而构成一丝杠机构,电机驱动丝杠旋转可驱使活动夹块沿导轨移动位置,电机的启停状态及输出轴转向由控制器进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称重台由底座限定而具有一定的上下浮动行程,但两者不会完全脱离,称重传感器设置在称重台与底座之间,称重传感器为称重台提供竖直方向上的支撑,称重传感器输出的称重信号随称重台对其施加的压力而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管的曲线段呈螺旋曲线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管的曲线段采用波浪形设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管上设有一可调节连接管通断状态的开关。
CN202110000118.4A 2018-09-28 2018-09-28 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 Withdrawn CN1128433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00118.4A CN112843346A (zh) 2018-09-28 2018-09-28 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35027.6A CN109331244B (zh) 2018-09-28 2018-09-28 医用智能引流装置
CN202110000118.4A CN112843346A (zh) 2018-09-28 2018-09-28 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35027.6A Division CN109331244B (zh) 2018-09-28 2018-09-28 医用智能引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43346A true CN112843346A (zh) 2021-05-28

Family

ID=65307003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00118.4A Withdrawn CN112843346A (zh) 2018-09-28 2018-09-28 临床医用智能引流装置
CN202010924968.9A Withdrawn CN112023132A (zh)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医用智能引流装置
CN201811135027.6A Active CN109331244B (zh) 2018-09-28 2018-09-28 医用智能引流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24968.9A Withdrawn CN112023132A (zh)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医用智能引流装置
CN201811135027.6A Active CN109331244B (zh) 2018-09-28 2018-09-28 医用智能引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1284334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2865B (zh) * 2021-09-26 2023-08-25 浙江慧勤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流量测试装置及流量测试方法
CN114209894B (zh) * 2021-12-09 2023-08-22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智能外引流监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22454A (en) * 1952-06-23 1955-01-26 Aerosol Products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suction pumps for surgical and medical drainage work
ATE177012T1 (de) * 1992-11-06 1999-03-15 Grieshaber & Co Ag Einrichtung für mikrochirurgische eingriffe am auge eines lebewesens
CN1266179A (zh) * 2000-04-12 2000-09-13 姜家玉 测定与调控密封容器内液体流入和流出速度的方法及设备
CN102085398B (zh) * 2009-12-03 2013-08-07 李岱峰 医用自动引流装置
CN103134016B (zh) * 2011-11-24 2016-09-14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伸缩杆及具有该伸缩杆的灯具
CN203469090U (zh) * 2013-08-28 2014-03-1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一种浆膜腔积液引流装置
CN105268097B (zh) * 2014-06-13 2018-06-29 上海市肺科医院 引流管夹闭器
CN107063414B (zh) * 2017-05-19 2023-06-06 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 实时尿液/体液监测系统
CN111494733A (zh) * 2018-02-05 2020-08-07 赵明洁 一种医用智能胸腔引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3132A (zh) 2020-12-04
CN109331244A (zh) 2019-02-15
CN109331244B (zh) 2021-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31244B (zh) 医用智能引流装置
CN109331246B (zh) 医用引流装置
CN111991192B (zh) 一种可对力度调节的骨科康复用腿部锻炼装置
CN110841192A (zh) 一种生物反馈便秘检查临床治疗仪
CN109331245B (zh) 医用智能引流控制装置
CN109331252B (zh) 临床引流辅助用智能控制装置
CN109331240B (zh) 胸腔引流自动控制装置
CN109331241B (zh) 一种腹水引流控制装置
CN113908413B (zh) 一种妇产科临床用喷射式上药装置
CN109331239B (zh) 医用临床引流控制装置
CN109331237B (zh) 智能引流控制装置
CN215021585U (zh) 一种多功能烧伤科拉力锻炼康复器
CN109331248B (zh) 多用临床引流装置
CN219110464U (zh) 一种便于温度调节的医用输液恒温器
CN218046031U (zh) 一种麻醉微量输注泵支架
CN112690990B (zh) 一种用于肛肠科的肛肠肿瘤检测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20070463U (zh) 一种皮肤科用涂药装置
CN109331234B (zh) 智能积液引流装置
CN217745219U (zh) 用于输液穿刺的带伸缩挂钩的输液杆
CN109331247B (zh) 医用自动引流器
CN215726174U (zh) 输液导管流量测试装置
CN219439994U (zh) 体表穴位延长线埋藏留置装置
CN220588565U (zh) 一种用于脑卒患者的手部康复训练装置
CN215191865U (zh) 一种自动医疗手术拉钩装置
CN109331242B (zh) 全自动医用引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