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41116A - 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41116A CN112841116A CN202110313387.6A CN202110313387A CN112841116A CN 112841116 A CN112841116 A CN 112841116A CN 202110313387 A CN202110313387 A CN 202110313387A CN 112841116 A CN112841116 A CN 11284111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culture
- pipe
- water supply
- ta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9395 breeding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1488 br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9313 far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8400 supply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41000251468 Actinopterygi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360 aquacult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44000144974 aquacultur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134 recircul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351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258 cul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05 fresh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2447 hatch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73 a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03—Aquaria; Terraria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5—Filters for aquaria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6—Arrangements for heating or lighting in, or attach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65—He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该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包括:养殖缸、供水管、排水管和供水池;养殖缸上具有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第一排水口处设有第一排水阀门,第二排水口与排水管连通;供水管的一端位于供水池内,另一端延伸至养殖缸的缸口处并且设有供水阀门;排水管具有三个管口,其中一个管口与第二排水口连通,另一个管口延伸至供水池并且设有第二排水阀门,再一个管口处设有第三排水阀门;供水池中存有向养殖缸供给的水体。该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能够实现流水养殖模式、循环水养殖模式和半静态养殖模式之间的自由切换,以降低多种模式养殖成本以及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生生物养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生生物的养殖过程中,水质指标良好是水生生物养殖的关键。其中,根据水生生物养殖过程中对水体更换要求的不同,分为流水养殖、循环水养殖和半静态养殖这三种不同模式的养殖。
由于上述三种水生生物养殖模式中对水体更换的要求不同,例如流水养殖过程中要求水体更换中的水流供给稳定、排水流畅,循环水养殖过程要求水体可进行循环供给更换,而半静态养殖则是要求对水体采用定期更换的方式。因此,针对三种水生生物养殖模式要求的不同,通常会预先配置不同的养殖设备以分别用于不同模式下的水生生物养殖。
然而,如果通过配置不同的养殖设备进行不同模式下的养殖实验操作,会由于针对不同的养殖模式分别购置设备,而直接增加实验成本。同时,水生生物实验研究中因不同生长阶段需要造成的养殖设备更换,迫使实验人员对水生生物进行不同养殖设备之间的反复转移以及水体更换,既费时费力,增加驯养时间,有可能在水生生物的转移过程中因养殖环境的变化,例如水质参数变化,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当前采用不同养殖设备分别进行水生生物不同生长阶段养殖时存在的成本高和费时费力问题,提供一种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
一种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包括:养殖缸、供水管、排水管和供水池;
所述养殖缸上具有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所述第一排水口处设有第一排水阀门,所述第二排水口与所述排水管连通;所述供水管的一端位于所述供水池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养殖缸的缸口处并且设有供水阀门;所述排水管具有三个管口,其中一个管口与所述第二排水口连通,另一个管口延伸至所述供水池并且设有第二排水阀门,再一个管口处设有第三排水阀门;所述供水池中存有向所述养殖缸供给的水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水口在所述养殖缸上的开设高度与所述养殖缸内的水体高度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养殖缸内设有引水管;所述引水管的第一管口与所述第二排水口连通,所述引水管的第二管口延伸至所述养殖缸内水体高度以下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水管还具有第三个管口;所述引水管的第三管口位于所述引水管中第一管口和所述养殖缸中缸口之间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水口开设在所述养殖缸中靠近缸底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水阀门位于所述养殖缸的缸口上方位置,以射流的方式向所述养殖缸供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水池通过下隔断被划分为沉淀区、过滤区和蓄水区;所述排水管中设有第二排水阀门的管口位于所述沉淀区,所述供水管位于所述蓄水区,所述过滤区位于所述沉淀区和所述蓄水区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水池上设有第一排污口、第二排污口和第三排污口;其中,所述第一排污口位于所述沉淀区,并且靠近所述排水管的管口对应区域;所述第二排污口位于所述过滤区,并且靠近所述过滤区的下游区域;所述第三排污口位于所述蓄水区,并且靠近所述蓄水区的上游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区内设有上隔断,将所述过滤区分为第一过滤区和第二过滤区,并且所述第一过滤区和所述第二过滤区分别设有不同滤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设有多个所述养殖缸;每一个所述养殖缸分别具有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并且每一个第一排水口处分别设有独立的第一排水阀门,所有的第二排水口均与所述排水管连通;所述供水管上设有多个供水阀门,分别对应不同的所述养殖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还设有养殖架;多个所述养殖缸依次排列在所述养殖架的平台上,所述供水池位于所述养殖架的平台下方,并且所述供水管和所述排水管布设在所述养殖缸的背面区域,所述第一排水口位于所述养殖缸的正面区域。
上述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中,在养殖缸上同时开设了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并且由第一排水口处设置第一排水阀门,用于对养殖缸内的水体进行直接外排操作,由第二排水口与排水管进行连通,而排水管为三通管结构形式,分别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二排水阀门和第三排水阀门,其中第二排水阀门用于对排水管内的水体进行直接外排,而第三排水阀门则将排水管内的水体引回至供水池中,同时由供水管向养殖缸内进行供水。此时,通过对三个排水阀门的启闭关系以及供水管的供水状态进行配合控制,就可以将养殖缸在流水养殖模式、循环水养殖模式和半静态养殖模式之间进行快速切换,这样就可以由该装置完成三种养殖模式,使水生生物在同一养殖缸内完成不同生长阶段的养殖,从而降低设备成本,而且直接省去实验人员针对水生生物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要进行的养殖设备转移和水体更换操作,从而达到省时省力的有益技术效果,同时还省去了对水生生物的反复转移,保证了养殖环境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实验结果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的左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的引水管外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养殖缸;11-第一排水口;12-第二排水口;2-供水管;21-供水阀门;22-潜水泵;3-排水管;4-供水池;41-沉淀区;42-过滤区;43-蓄水区;44-第一排污口;45-第二排污口;46-第三排污口;5-下隔断;61-第一排水阀门;62-第二排水阀门;63-第三排水阀门;7-养殖架;8-引水管;81-第一管口;82-第二管口;83-第三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和图2,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的正面示意图,其中该示意图中的供水池以正面透视形式展示其内部结构,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的左侧面示意图,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包括养殖缸1、供水管2、排水管3和供水池4。
养殖缸1上具有第一排水口11和第二排水口12,并且在第一排水口11处设有第一排水阀门61,用于控制第一排水口11与外接废水管路的通断,而第二排水口12则借助辅助管路与排水管3形成连通关系。
供水管2的一端作为进水端位于供水池4内,另一端作为供水端则延伸至养殖缸1的缸口处并且在该端设有供水阀门21。同时,在供水管2的进水端还设有一个潜水泵22,用于提供供水动力,以将供水池4内的水体有效输送至供水阀门21处。
排水管3采用三通管结构具有三个相互连通的管口,其中一个管口通过辅助管路与养殖缸1上的第二排水口12直接连通,另一个管口延伸至供水池4中并且在该管口位置设有第二排水阀门62,再一个管口设有第三排水阀门63,用于控制该管口与外接废水管路的通断。
供水池4内存有向养殖缸1供给的水体,并且可以对第二排水阀门62输出的水体进行回收。
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对鱼类生长过程进行养殖实验的过程如下:
在鱼类的繁殖阶段,通过将第一排水阀门61和第二排水阀门62关闭,将供水阀门21和第三阀门63开启,保持潜水泵22的连续工作状态,借助供水管2将供水池4内的水体持续输送至养殖缸1内,同时养殖缸1内的水体通过第二排水口12流入排水管3之后,经由第三阀门63输出至外接废水管路,从而形成流水养殖模式,以满足鱼类繁殖阶段的水体持续更换需求;
在鱼类的孵化阶段,通过将第一排水阀门61和第三排水阀门63关闭,将供水阀门21和第二阀门62开启,保持潜水泵22的连续工作状态,借助供水管2将供水池4内的水体持续输送至养殖缸1内,同时养殖缸1内的水体通过第二排水口12流入排水管3之后,经由第二阀门62回流至供水池4,从而形成循环水养殖模式,以满足鱼类孵化阶段的水体循环更换需求;
对于孵化后的仔鱼养殖,通过将第二排水阀门62和第三排水阀门63关闭,对第一排水阀门61和供水阀门21进行定期启闭控制,同时配合潜水泵22的定期启动工作,达到由第一排水阀门61对养殖缸1内的水体进行定期外排,由供水管2对养殖缸1进行定期供水的效果,从而形成半静态养殖模式,以满足孵化后仔鱼养殖的水体定期更换需求。
在上述养殖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对第一排水阀门、第二排水阀门、第三排水阀门、供水阀门和潜水泵进行启闭配合控制,就可以对养殖缸内的水体更换方式进行改变,从而获得不同的养殖模式,以满足对鱼类不同阶段实验研究的养殖要求。这样,不仅可以由该养殖装置满足不同模式养殖需求,直接减少养殖实验过程中对不同养殖模式设备的需求,从而大大降低实验成本,而且在不同养殖模式之间的切换过程中,完全省去了对鱼类在不同养殖设备之间的人工转移,降低转移过程中对水质参数的影响,保证了实验结果的精准性,同时还完全省去了对养殖缸内水体的人工更换,实现原位换水效果,大大降低实验人员的劳动强度。
进一步,在实施例提供的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中,还设有一个养殖架7,并且在养殖架7的平台上依次排列放置了六个养殖缸1,而供水池4则直接放置在养殖架7的下方,从而形成养殖缸和供水池之间的高低摆放,以此提高对实验空间的利用率。
同时,在供水管2上还设置了六个独立的供水阀门21,并且分别对应在六个养殖缸1的上方位置,从而可以对六个养殖缸进行独立供水操作,并且将六个养殖缸上的第二排水口均与排水管进行连通,这样就可以由同一水源向六个养殖缸进行供水操作,保证比对实验中向不同养殖缸内供水的水质参数一致性。同样,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验需求以及实验空间大小可以调整养殖缸的设置数量,而且在养殖过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只启用部分养殖缸进行养殖实验。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将排水管和供水管均布设在了六个养殖缸的背部区域,而在养殖缸的正面区域只设有第一排水阀,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实验人员在养殖缸正面进行操作过程受到的干扰和视线影响,提高实验人员对该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进行操作的便捷性。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水口11作为半静态养殖模式中养殖缸的排水口,将第一排水口11开设在了养殖缸1的正面并且靠近缸底的位置。这样,不仅便于实验人员对第一排水阀进行反复启闭操作,提高半静态养殖模式下定期排水的便捷性,而且还可以对养殖缸底部的水体进行优先排放,以便于对养殖缸内沉积的杂质进行及时清理,保持养殖缸内的水体质量。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养殖缸1内设有一个引水管8。引水管8具有三个相互连通的管口,分别为第一管口81、第二管口82和第三管口83,其中第一管口81沿水平方向与第二排水口12保持连通关系,而第二排水口12则开设在养殖缸1中与缸内水体高度相等的位置处,第二管口82延伸至养殖缸1中靠近缸底的位置区域,而第三管口83则位于第一管口81和缸口之间的位置处。
此时,第二排水口在对养殖缸进行自动排水的过程中,同时兼具了控制水体高度和溢流功能,即当养殖缸内的水体高度达到第一管口位置时,养殖缸内的水就会通过第二管口流入第一管口处,进而经由第二排水口流入排水管中,从而对养殖缸内的水体进行自动外排,并且达到对养殖缸内水体高度的自动控制效果,与此同时,通过将第二管口向缸底方向延伸至靠近缸底的位置,可以优先排出位于缸底部分的水体,以将靠近缸底的杂质携带排出,从而提升缸内水质质量,减少对养殖缸的清洁频率;当养殖缸内的水体高度超过第一管口并达到第三管口位置时,养殖缸内的水就会通过第三管口直接流入引流管中并经由第一管口和第二排水口流入排水管中,从而对养殖缸内的水体进行溢流,避免由于第二管口发生堵塞而导致养殖缸内水体无法及时排除而出现的外溢情况,以保证该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的运行可靠性。
同样,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在养殖缸上单独开设一个溢流口,用于对养殖缸内的超高水体进行溢流外排。此时,引水管就可以采用常规双通管道,一端与第二排水口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养殖缸的缸底区域,以实现排水限高功能。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养殖缸1采用开口缸体结构,并且将供水阀门21固定在养殖缸1的缸口上方位置,从而使供水管2内的水通过供水阀门21后以射流的方式流入养殖缸1内。这样,可以提高向养殖缸内的供水含氧量,从而提升养殖缸内的溶氧量,保证水生生物在养殖缸内正常生长。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不同水生生物的养殖环境要求,还可以设置独立的曝气装置向养殖缸内进行主动输送氧,以维持水生生物的需氧量。甚至,还可以设置温控设备,例如加热棒,以调控养殖缸内的水体温度,从而将水生生物养殖在特定温度环境内。
结合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中,供水池4通过两个下隔断5被划分为沉淀区41、过滤区42和蓄水区43。其中,排水管3中设有第二排水阀门62的管口位于沉淀区41,供水管2则位于蓄水区43,而过滤区42位于沉淀区41和蓄水区42之间。
此时,借助下隔断将供水池依次划分为沉淀区、过滤区和蓄水区,并且将排水管的管口置于沉淀区,而将供水管置于蓄水区,从而可以对循环水养殖模式中的回流水进行二次供水前依次进行沉降和过滤处理,以此保证循环水养殖模式中的水质质量。
同样,在其他实施例中,针对不同循环水养殖模式中对二次供水的水质要求,还可以对供水池的划分区域进行调整,例如增加或减少,从而达到不同的水处理效果,以保证循环水养殖模式中对二次供水的水质要求。
与此同时,针对本实施例中对供水池的划分设计,当将该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切换至流水模式养殖时,就可以通过将新水源与蓄水区进行连通,将新鲜水引入蓄水区,从而直接借助位于该区内的潜水泵完成供水操作,提高对潜水泵的利用率,降低设备成本。同样,也可以再单独划分出一个独立的区域进行新鲜水的存储,并且对供水管进行分支设置,以达到独立供水目的。
进一步,在供水池4上还设有第一排污口44、第二排污口45和第三排污口46。其中,第一排污口44位于沉淀区41,第二排污口45位于过滤区42,第三排污口46位于蓄水区43。
此时,通过分别在沉淀区、过滤区和蓄水区设置由独立阀门控制的排污口,从而可以利用对应的排污口对供水池的相应区域进行局部排污清洁,以达到对整个供水池的清洁处理效果,降低对整个供水池进行整体清洁的劳动量,同时保证通过供水管再次回流至养殖缸的水质质量。
与此同时,在本实施例中,还针对沉淀区与过滤区之间以及过滤区与蓄水区之间均采用下隔断进行划分的方式,对三个排污口的位置进行了最佳位置设置。其中,将第一排污口44开设在了沉淀区41中靠近排水管3的管口对应区域,这样就可以针对回流水中最先形成沉降的杂质进行就近快排,从而减少沉降杂质在沉淀区内的流动,降低对沉淀后水质的二次污染。第二排污口45开设在了过滤区42的下游位置,这是由于过滤区与蓄水区采用隔断上方连通,在此情况下随着水流在过滤区内的流动,过滤区内的杂质会逐渐堆积在过滤区的下游区域,从而可以通过第二排污口对过滤区内的杂质进行快排。第三排污口46则开设在了蓄水区43的上游位置,通过与潜水泵进行远离设置,可以在排污过程中使蓄水区内的杂质向远离潜水泵的方向移动,从而提高潜水泵周围的水质质量,提高循环水模式下的水质质量。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还借助上隔断对过滤区进行的二次划分,并且划分为设有生物球滤材的第一过滤区和设有活性炭的第二过滤区。这样,就可以借助生物球滤材和活性炭对流经过滤区的水体依次进行过滤处理,从而提高对水体的综合过滤效果。同样,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不同养殖过程中对回流水的过滤处理要求,可以对过滤区进行其他方式的区域划分,并分别设置不同类型的滤材,以达到对回流水的最佳过滤处理效果,保证循环水模式中的水质质量。
另外,在养殖缸的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处还分别设有防逃逸装置,例如过滤网,以避免排水过程中可能将鱼类的吸入,提高对鱼类的保护。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包括:养殖缸、供水管、排水管和供水池;
所述养殖缸上具有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所述第一排水口处设有第一排水阀门,所述第二排水口与所述排水管连通;
所述供水管的一端位于所述供水池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养殖缸的缸口处并且设有供水阀门;
所述排水管具有三个管口,其中一个管口与所述第二排水口连通,另一个管口延伸至所述供水池并且设有第二排水阀门,再一个管口处设有第三排水阀门;
所述供水池中存有向所述养殖缸供给的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水口在所述养殖缸上的开设高度与所述养殖缸内的水体高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缸内设有引水管;所述引水管的第一管口与所述第二排水口连通,所述引水管的第二管口延伸至所述养殖缸内水体高度以下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管还具有第三个管口;所述引水管的第三管口位于所述引水管中第一管口和所述养殖缸中缸口之间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口开设在所述养殖缸中靠近缸底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阀门位于所述养殖缸的缸口上方位置,以射流的方式向所述养殖缸内供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池通过下隔断被划分为沉淀区、过滤区和蓄水区;所述排水管中设有第二排水阀门的管口位于所述沉淀区,所述供水管位于所述蓄水区,所述过滤区位于所述沉淀区和所述蓄水区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池上设有第一排污口、第二排污口和第三排污口;其中,所述第一排污口位于所述沉淀区,并且靠近所述排水管的管口对应区域;所述第二排污口位于所述过滤区,并且靠近所述过滤区的下游区域;所述第三排污口位于所述蓄水区,并且靠近所述蓄水区的上游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区内设有上隔断,将所述过滤区分为第一过滤区和第二过滤区,并且所述第一过滤区和所述第二过滤区分别设有不同滤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设有多个所述养殖缸;每一个所述养殖缸分别具有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并且每一个第一排水口处分别设有独立的第一排水阀门,所有的第二排水口均与所述排水管连通;所述供水管上设有多个供水阀门,分别对应不同的所述养殖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还设有养殖架;多个所述养殖缸依次排列在所述养殖架的平台上,所述供水池位于所述养殖架的平台下方,并且所述供水管和所述排水管布设在所述养殖缸的背面区域,所述第一排水口位于所述养殖缸的正面区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13387.6A CN112841116A (zh) | 2021-03-24 | 2021-03-24 | 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13387.6A CN112841116A (zh) | 2021-03-24 | 2021-03-24 | 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41116A true CN112841116A (zh) | 2021-05-28 |
Family
ID=75992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313387.6A Pending CN112841116A (zh) | 2021-03-24 | 2021-03-24 | 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841116A (zh) |
Citation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302170U (zh) * | 2013-03-29 | 2013-11-27 | 浙江海洋学院 | 水产养殖系统水位调节装置 |
CN103875552A (zh) * | 2014-01-24 | 2014-06-25 | 青岛浩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新型海珍品养殖系统 |
CN104170786A (zh) * | 2014-08-22 | 2014-12-03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一种提高能效的养殖池塘系统 |
CN204499129U (zh) * | 2014-12-26 | 2015-07-29 | 广州德港水产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循环水养殖池 |
CN204653436U (zh) * | 2015-04-01 | 2015-09-23 | 青岛海葡萄有机绿藻研发养殖有限公司 | 一种养殖池的供排水系统 |
CN204733776U (zh) * | 2015-06-28 | 2015-11-04 | 福建环卫士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养殖池的供水系统 |
KR101606673B1 (ko) * | 2015-08-04 | 2016-03-25 | 이광연 | T자형 굴곡을 갖는 전복 양식용 쉘터 |
CN105532540A (zh) * | 2016-01-19 | 2016-05-04 | 溧阳天目湖华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水产高产循环养殖系统 |
CN205511713U (zh) * | 2016-04-18 | 2016-08-31 | 刘佐 | 超滤式水族箱过滤器 |
CN205884402U (zh) * | 2016-07-29 | 2017-01-18 | 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 一种多功能水产养殖实验系统 |
KR101934267B1 (ko) * | 2018-06-11 | 2019-03-25 | 대한민국 | 바이오플락시스템 유기고형물 제거장치 |
CN109675367A (zh) * | 2019-01-30 | 2019-04-26 | 星景生态环保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雨水溢流净化装置 |
CN209609573U (zh) * | 2019-01-30 | 2019-11-12 | 青岛海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养殖池用控水装置及循环水养殖系统 |
CN209861976U (zh) * | 2019-01-30 | 2019-12-31 | 青岛海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循环水养殖孵化槽 |
CN211631396U (zh) * | 2019-11-18 | 2020-10-09 | 克拉玛依市汇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 一种适用于大型中华鲟养殖池的排污装置 |
CN211770748U (zh) * | 2019-12-31 | 2020-10-27 | 山东鲁誉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污水处理环保装置 |
CN214546613U (zh) * | 2021-03-24 | 2021-11-02 | 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 |
-
2021
- 2021-03-24 CN CN202110313387.6A patent/CN11284111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302170U (zh) * | 2013-03-29 | 2013-11-27 | 浙江海洋学院 | 水产养殖系统水位调节装置 |
CN103875552A (zh) * | 2014-01-24 | 2014-06-25 | 青岛浩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新型海珍品养殖系统 |
CN104170786A (zh) * | 2014-08-22 | 2014-12-03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一种提高能效的养殖池塘系统 |
CN204499129U (zh) * | 2014-12-26 | 2015-07-29 | 广州德港水产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循环水养殖池 |
CN204653436U (zh) * | 2015-04-01 | 2015-09-23 | 青岛海葡萄有机绿藻研发养殖有限公司 | 一种养殖池的供排水系统 |
CN204733776U (zh) * | 2015-06-28 | 2015-11-04 | 福建环卫士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养殖池的供水系统 |
KR101606673B1 (ko) * | 2015-08-04 | 2016-03-25 | 이광연 | T자형 굴곡을 갖는 전복 양식용 쉘터 |
CN105532540A (zh) * | 2016-01-19 | 2016-05-04 | 溧阳天目湖华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水产高产循环养殖系统 |
CN205511713U (zh) * | 2016-04-18 | 2016-08-31 | 刘佐 | 超滤式水族箱过滤器 |
CN205884402U (zh) * | 2016-07-29 | 2017-01-18 | 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 一种多功能水产养殖实验系统 |
KR101934267B1 (ko) * | 2018-06-11 | 2019-03-25 | 대한민국 | 바이오플락시스템 유기고형물 제거장치 |
CN109675367A (zh) * | 2019-01-30 | 2019-04-26 | 星景生态环保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雨水溢流净化装置 |
CN209609573U (zh) * | 2019-01-30 | 2019-11-12 | 青岛海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养殖池用控水装置及循环水养殖系统 |
CN209861976U (zh) * | 2019-01-30 | 2019-12-31 | 青岛海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循环水养殖孵化槽 |
CN211631396U (zh) * | 2019-11-18 | 2020-10-09 | 克拉玛依市汇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 一种适用于大型中华鲟养殖池的排污装置 |
CN211770748U (zh) * | 2019-12-31 | 2020-10-27 | 山东鲁誉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污水处理环保装置 |
CN214546613U (zh) * | 2021-03-24 | 2021-11-02 | 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段明等: "贫困山区生态渔业扶贫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从湖北恩施到贵州六盘水", 《中国科学院院刊》, vol. 34, no. 1, 31 January 2019 (2019-01-31), pages 114 - 120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4546613U (zh) | 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 | |
US8622025B2 (en) | Indoor fishfarm with raised tank | |
KR101682589B1 (ko) | 고형물 수집 겸용 쌍방향 회류식 생물여과조 | |
KR102665668B1 (ko) | 양어장 및 작동 방법 | |
CN201008306Y (zh) | 大规模鱼缸养殖水循环系统 | |
CN215224034U (zh) | 便于清洁型水产养殖池 | |
CN207589875U (zh) | 活鱼暂养系统 | |
CN211532402U (zh) | 一种循环水鱼类养殖系统 | |
CN106386636A (zh) | 一种池塘水可循环过滤的整体养殖方法和系统 | |
CN112841116A (zh) | 多模式水生生物养殖装置 | |
CN109819926A (zh) | 船载循环水养殖系统 | |
JP2000069879A (ja) | 海産動物養殖用水槽システム | |
CN109937949B (zh) | 流水循环养鱼系统 | |
CN215074804U (zh) | 一种循环水暂养池系统 | |
CN213881394U (zh) | 一种多功能淡水鱼孵化槽 | |
CN214593404U (zh) | 一种适用于叶类蔬菜的无土培育系统 | |
CN215012721U (zh) | 水族箱的过滤系统及水族箱 | |
CN209057841U (zh) | 鱼缸循环系统 | |
CN204499092U (zh) | 一种鱼类单体养殖系统 | |
CN208242624U (zh) | 一种具有养殖净化功能的观赏水系 | |
CN221510659U (zh) | 一种立体化循环水养殖设备 | |
CN211129434U (zh) | 一种水生动物和植物共生的农耕系统 | |
CN220308142U (zh) | 一种用于配对的鱼池 | |
CN215422294U (zh) | 一种新型鱼类循环水孵化系统 | |
CN217487316U (zh) | 斑马鱼养殖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