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40138A - 扭矩传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扭矩传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40138A
CN112840138A CN201980066290.0A CN201980066290A CN112840138A CN 112840138 A CN112840138 A CN 112840138A CN 201980066290 A CN201980066290 A CN 201980066290A CN 112840138 A CN112840138 A CN 1128401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mass distribution
pressure
mass
anisotrop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62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40138B (zh
Inventor
伊沃·阿格纳
奥德丽·利特
多米尼克·瓦格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12840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401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401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401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0Pressure members, e.g. pressure plates, for clutch-plates or lamellae;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pressur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00Special features for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D2300/22Vibration dam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一个压紧装置(151;152)的一种扭矩传递装置(123),包含压紧体(154),用于在所述压紧体(154)和一个配对体(158)之间压紧摩擦元件(155、156),其中,所述压紧装置(151;152)对于在径向上穿过所述压紧装置(151;152)的质量重心的第一径向轴(141)而言具有第一惯性矩,并且对于在径向上垂直于所述第一径向轴(141)穿过所述压紧装置(151;152)的质量重心的第二径向轴(142)而言具有不同于第一惯性矩的第二惯性矩,以便形成所述压紧装置(151;152)各向异性的质量分布。为了在结构、生产技术和/或功能方面改进所述扭矩传递装置(123),至少一个与本质上具有各向同性质量分布的所述压紧体(154)刚性连接的零件(160)具有各向异性的质量分布,以便形成所述压紧装置(151;152)各向异性的质量分布。

Description

扭矩传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个具有一个压紧装置的扭矩传递装置,包含一个压紧体,用于在所述压紧体和一个配对体之间压紧一个摩擦元件,其中,所述压紧装置对于在径向上穿过所述压紧装置的质量重心的第一径向轴而言具有第一惯性矩,并且对于在径向上垂直于所述第一径向轴穿过所述压紧装置的质量重心的第二径向轴而言具有第二惯性矩,它不同于第一惯性矩,以便形成所述压紧装置各向异性的质量分布。
背景技术
在德国专利申请书DE 10 2015 200 109 A1中已知一种压紧板,它用于压紧摩擦式离合器的一块离合器摩擦片,具有一个形成一个摩擦面的摩擦片体,用以抵靠在离合器摩擦片上,其中,摩擦片体对于在径向上穿过摩擦片体的质量重心的第一径向轴而言具有第一惯性矩,并且对于在径向上垂直于第一径向轴穿过摩擦片体的质量重心的第二径向轴而言具有第二惯性矩,其中,第一惯性矩和第二惯性矩是不同的。在德语专利申请书 DE 102015 114 278 A1中已知一种离合器机构,其包括三个绕着机构的一根旋转轴旋转对称的组件,其中,所述的组件分别由一块板、一个盖罩和一个以插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板和所述盖罩之间的膜片弹簧形成,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的组件在至少一根径轴上在其单位面积质量和/或其刚性的分布方面具有不连续性。
发明内容
本项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结构、生产技术和/或功能方面对符合权利要求1的一般概念的压紧装置进行改良。
一个具有一个压紧装置的扭矩传递装置,其包含一个压紧体,用于在压紧体和一个配对体之间压紧一个摩擦元件,其中,所述压紧装置对于在径向上穿过所述压紧装置的质量重心的第一径向轴而言具有第一惯性矩,并且对于在径向上垂直于所述第一径向轴穿过所述压紧装置的质量重心的第二径向轴而言具有第二惯性矩,它不同于第一惯性矩,以便形成所述压紧装置各向异性的质量分布,对于这样的扭矩传递装置,如下实现了发明的目的,即至少一个与本质上具有各向同性质量分布的所述压紧体刚性连接的零件具有各向异性的质量分布,以便形成所述压紧装置各向异性的质量分布。所述压紧装置尤其仅包含所述压紧体和所述零件。必要时,所述压紧装置也可以包含各类与所述压紧体固定连接的部件。优选地,所述压紧装置包含至少一个与本质上具有各向同性质量分布的所述压紧体刚性连接的零件,所述零件具有各向异性的质量分布,以便形成所述压紧装置各向异性的质量分布。例如,所述压紧体可以是摩擦离合器的一块压紧板。例如,所述摩擦元件可以是摩擦离合器的一块离合器摩擦片。当然,所述压紧体同样也可以是一块薄片,例如浸油离合器的一块钢片。此时,所述摩擦元件则可以是浸油离合器的一块摩擦片。当然,所述摩擦元件同样也可以是制动器的一块制动盘。此时,所述压紧体和所述配对体则可以是制动器的制动蹄片。优选地,所述摩擦元件配有一个摩擦衬片。作为备选或者额外地,压紧体同样也可以配有一个摩擦衬片。和德语专利申请书 DE 10 2015 200 109 A1中已知的摩擦片体不同,权利要求所述的压紧装置的压紧体本质上不具有各向异性的质量分布。其优点在于,压紧体,尤其是压紧板的功能性不会发生改变或者受到影响。优选地,这样的压紧装置,也包括压紧体本身都经过了平衡处理。优选地,经过平衡处理的压紧装置的质量重心在压紧装置的一根旋转轴范围内。
对于符合权利要求1的一般概念的扭矩传递装置,作为备选,如下实现了发明的目的,即确切地说是有一个与本质上具有各向同性质量分布的所述压紧体刚性连接的所述零件具有各向异性的质量分布,以便形成所述压紧装置各向异性的质量分布。这样一来,可以简化扭矩传递装置的生产和装配。零件本质上采用旋转对称的设计。优选地,零件具有至少一个圆环体。例如,圆环体可以是一个开放的圆环体。例如,开放式的圆环体可以设计为开口簧环或者类似于开口簧环,它也被称为开槽环或者开口环。当然,圆环体同样也可以采用闭合设计。例如,闭合圆环体可以在周向上连续地采用匀质的材料。圆环体可以采用整体式或者分体式设计。这样一来,圆环体可以分段地由多个零件组成。
扭矩传递装置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与本质上具有各向同性质量分布的压紧体刚性连接的零件具有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五的各向异性。特别优选地,与本质上具有各向同性质量分布的压紧体刚性连接的零件具有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十七的各向异性。在本发明的框架条件下,对于一个零件或者一个组件的惯性矩,会绕着这个零件或者这个组件质量重心中的径向旋转轴x或者y加以观察。常用的单位为千克乘以平方毫米。旋转轴x和y相互垂直,并且平行于所述压紧装置的摩擦面形成一套坐标系。x和y坐标的零点位于零件或者组件的质量重心处。特别地,此处所指的并非压紧装置的旋转轴,而是权利要求中所述的第一径向轴或者第二径向轴,零件或者组件在压紧装置运行时以及在一个装备有扭矩传递装置的动力总成系统中绕着该径向轴旋转。由于制造公差,本质上具有各向同性质量分布的压紧体可以具有最高约百分之一的各向异性。在这里,各向异性是穿过质量重心的x和y轴上的惯性相互之间的百分比惯性差。至少一个和压紧体刚性连接的零件绕着径向旋转轴x和y的惯性在绝对大小方面相当于与其连接的压紧体的惯性的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六十。现在,如果该零件具有大约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十七的各向异性,则对于同样也可以被称为组件的扭矩传递装置,会得到百分之四到百分之五的各向异性。在优选地配合额外措施的情况下,例如一个偏心加工或者光滑的摩擦表面,这样的百分之四到百分之五的各向异性足以在扭矩传递装置运行时显著地减少不受欢迎的噪音。如果希望扭矩传递装置的各向异性达到百分之十,并且零件绕着其x和y轴的的惯性在绝对大小方面大致和压紧体本身的惯性相同,则优选地,应在零件上实现大约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五的各向异性。例如,额外的措施包括摩擦元件的一个摩擦面中的至少一个偏心槽。例如,这样的一个被设计为摩擦板的摩擦元件在尚未公布的德国专利申请书DE 10 2018 100 803中已知。备选地或者额外地,额外的措施包括在径向上使用一个软质减震器。
扭矩传递装置另外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压紧装置各向异性的质量分布小于百分之十。特别地,压紧装置各向异性的质量分布介于百分之四和百分之五之间。由于制造公差,近乎各向同性的压紧板可以具有最高大约百分之一的各向异性。在这里,各向异性是穿过质量重心的x或者y轴,尤其是两根径向轴的惯性相互之间的百分比惯性差。附加件绕着径向旋转轴x和y的惯性在绝对大小方面相当于与其连接的压紧板的惯性的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六十。现在,如果该附加件具有大约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十七的各向异性,则对于作为组件的压紧板+铆接接合+ 附加件,会得到百分之四到百分之五的各向异性。在结合额外措施的情况下,例如一个偏心加工或者光滑的摩擦表面,百分之四到百分之五的各向异性是足够的。
扭矩传递装置另外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和压紧体刚性连接的零件在压紧装置中具有一个附加的功能,尤其是用作一根拉杆。也就是说,零件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它用于形成压紧装置各向异性的质量分布。除此以外,零件还用于在压紧体和压紧装置或者扭矩传递装置的另外一个部件之间传递压紧力。
例如,设计为压紧板的压紧体的扭矩传递是借助板片弹簧实现。在同时允许压紧体和配对体之间的轴向运动,或者一个与配对体连接的部件的情况下,板片弹簧实现了扭矩的传递。例如,部件可以是一个同步环,它和压紧装置的另外一个部件,例如一个双离合器的一块中心板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力传递的连接。在将零件优选地设计为拉杆的情况下,零件优选地用于将一个例如具有杠杆式弹簧的致动装置的轴向致动力传递到压紧体上。
扭矩传递装置另外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和压紧体刚性连接的零件是一个连接装置,它将压紧体和压紧装置的至少另外一个功能部分刚性连接在一起,其中,连接装置和/或另外的功能部分具有各向异性的质量分布。例如,零件可以是一个完全包围压紧体的同步环,它用于和另外一个部件,例如一个中心板或者一根拉杆一起,形成力传递的连接。
扭矩传递装置另外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和压紧体刚性连接的零件仅用于形成压紧装置的各向异性质量分布。为了形成各向异性的质量分布,和压紧体刚性连接的零件具有径向质量减少部分和/或质量增加部分。质量增加部分可以通过质量体,例如质量突出部,或者通过铆接体加以实现,它们和零件形成刚性连接。质量减少部分可以通过零件中的孔或者凹槽或者缺口加以实现。
扭矩传递装置另外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和压紧体刚性连接的零件具有径向质量减少部分和/或质量增加部分,以便形成压紧装置的各向异性质量分布。
扭矩传递装置另外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压紧体和至少一个零件之间的单个接触面的面积小于一千平方毫米。优选地,在压紧装置运行时压紧体发热的情况下,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压紧体和零件之间杜绝热传递或者仅发生少量热传递。例如,各个接触面设置在压紧体的一个局部隆起处,压紧体通过它与一个连接元件接触,该连接元件同样也可以用于连接板片弹簧元件。例如,为了在压紧体和至少一个零件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连接,设置了三个接触面。优选地,所有接触面之和小于三千平方毫米。
扭矩传递装置另外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零件优选地固定在压紧体的一个用于固定压紧装置的一个功能部分的固定点处。这样一来,就可以降低结构设计和制造成本。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个压紧装置、一个压紧体、一个摩擦元件、一个配对体和/或一个和压紧体刚性连接的零件,尤其是一根拉杆,用于前述的扭矩传递装置。所述部件可单独交易。
附图说明
下文说明书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不同的实施例,从中可以得知本发明的更多优点、特征和细节。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一个带有一个压紧装置的扭矩传递装置的截面图,包含一个压紧体,用于在压紧体和一个配对体之间压紧一个摩擦元件;
图2是图1中压紧体的单独顶视图;
图3是图2中压紧体的透视图;
图4是图3中压紧体的透视图,具有一个刚性固定在其上的、被涉及为拉杆的零件;
图5是图4中带有拉杆的压紧体的顶视图;图
图6至13是一个压紧体的截面图,用于针对各向异性质量分布的实现,说明不同的措施;
图14是带有拉杆和一个额外的、用于实现各向异性质量分布的零件的压紧体的透视图;
图15是图14中压紧装置的顶视图;
图16是图14中压紧装置的另外一个透视图;
图17是图14中装置的底面图;
图18是带有一个拉杆的压紧体,它具有各向异性的质量分布;
图19是图1中压紧装置一个部分的透视图;
图20是图1中扭矩传递装置的右侧侧视图;
图21至24是图1中扭矩传递装置不同的透视图;
图25是图1中扭矩传递装置另一个压紧体的简化示意图,具有一个刚性固定在其上的零件,以便实现各向异性的质量分布;
图26是图25中带有零件的压紧体的顶视图;并且
图27是图25和26中带有零件的压紧体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以截面图的形式展示了一个带有扭矩传递装置123的动力总成系统120。所述扭矩传递装置123是一个离合器总成,包括一个位于所述动力总成系统120的双离合器变速箱中的双离合器124。所述双离合器124包含两个离合器122、121,它们也被称为分离合器121、 122。所述离合器121也被称为K1离合器。所述离合器122也被称为 K2离合器。
在驱动方面,所述扭矩传递装置123通过啮合170与一套驱动装置,例如一台内燃机的一根曲轴连接在一起,后者仅通过附图标记139在图1中加以提示。一个输出部件通过扭转振动缓冲装置125和一个从动装置连接。
所述扭矩传递装置123的输入部件通过一个离合器盖罩126抗扭地与中心板127连接。所述中心板127可以借助支撑轴承128绕着一根旋转轴138旋转。在轴向上,所述中心板127被布置在所述离合器 121的压紧板129和所述离合器122的压紧板130之间。轴向这个概念针对的是所述中心板127的所述旋转轴138。轴向表示的是朝所述中心板127的所述旋转轴138方向或者与其平行。
所述离合器121的一个离合器摩擦片131可以卡紧在所述中心板 127和所述压紧板129之间,以便进行扭矩传递。一个离合器摩擦片132 可以卡紧在所述中心板127和所述压紧板130之间,以便进行扭矩传递。所述离合器摩擦片131抗扭地和一个变速箱输入轴连接,其中嵌接有轴毂133。所述离合器摩擦片132抗扭地和一个设计为空心轴的变速箱输入轴连接,其中嵌接有轴毂134。
所述双离合器124通过一个致动装置135致动。所述致动装置135 包含两个杠杆式弹簧143、144。借助所述杠杆式弹簧144致动所述压紧板130,也就是说在轴向上相对于所述中心板127移动位置。在致动方面,所述杠杆式弹簧143通过一个拉杆146和所述压紧板129连接。在两个所述杠杆式弹簧143、144之间,布置了一个杠杆式弹簧座145,在其上间接地支撑两个所述杠杆式弹簧143、144。
所述双离合器124的所述中心板127是两个压紧装置151、152的配对体158。在所述压紧装置151中,所述压紧板129形成了压紧体 153。所述离合器摩擦片131在所述压紧装置151中形成摩擦元件155。所述压紧板130在所述压紧装置152中形成压紧体154。所述离合器摩擦片132在所述压紧装置152中形成摩擦元件156。
对于离合器和多离合器而言,在滑行时可能会导致高频噪声,这种噪声也被称为啸叫声或者尖叫声。在此过程中,压紧板的倾斜端和变速箱轴的径向端连接。通过这一连接,会引发振动,并且最终导致高频噪声。
如图2至4、14至20和26、27所示,所述扭矩传递装置123的所述压紧装置151;152具有不同的惯性矩,它们穿过第一径向轴141和垂直于所述第一径向轴141被设计为倾斜轴的第二径向轴142。优选地,穿过两个所述径向轴141、142的不同惯性矩不是通过所述压紧体153、 154的不同惯性矩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布置在所述压紧体153、154以外、并且和与其形成温度隔离的零件160;81;82;83;84;85;86来加以实现的。从轴向观察,所述压紧体153、154在其整个周缘上具有几乎相同的质量分布。
在图2和3中,以不同的视图单独示出了所述压紧体153。所述压紧体153本质上具有一个圆环体的外形。在径向外侧,所述压紧体153 具有总共六个连接区域8、9,用来刚性固定拉杆(图1中的146)。所述连接区域8仅用于刚性连接拉杆。
所述连接区域9一方面用于刚性连接拉杆。另一方面,所述连接区域9用于固定板片弹簧1。所述板片弹簧1用于抗扭地将所述压紧体 153和双离合器的配对体(图1中的158)连接。在致动离合器的情况下,所述板片弹簧1可以实现所述压紧体153相对于所述配对体158 的轴向运动。
图3中可以看到,所述板片弹簧1的一端借助一个铆接元件3在所述连接区域9中固定在所述压紧体153上。所述铆接元件3形成了一个附加质量,通过它可以针对性地对压紧装置(图1中的151)的质量分布施加影响。所述铆接元件3布置在所述第二径向轴142上。也就是说,所述铆接元件3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它用于在所述压紧体153 上固定所述板片弹簧1。除此以外,可以借助多个所述铆接元件3针对性地调节压紧装置(图1中的151)的质量分布。
图4和5中可以看到,所述拉杆146如何借助所述铆接元件4、5 和所述压紧体153实现刚性连接。所述铆接元件4、5同样也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它们用于将所述拉杆146和所述压紧体153刚性连接。除此以外,铆接元件4、5形成了附加质量,通过它们可以针对性地对压紧装置(图1中的151)的质量分布进行调节。
在图6至9中,以截面图的形式简化示出了压紧体2的四个不同的实施例。在图6至9中,所述压紧体2具有一个摩擦面7。在所述压紧体2运行时,如果致动所属的离合器,则所述摩擦面7会和摩擦元件(图1中的155)发生接触。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摩擦热量应尽可能不传递到与所述压紧体2刚性连接的所述零件81;82上,或者应尽可能减少这样的热传递。
图6中,所述零件81被设计为附加部件11,它借助一个铆接元件 10固定在所述压紧体2上。所述附加部件11可以采用整体式或者分体式设计。通过所述附加部件11,可以针对性地调节所述压紧体2的质量分布。为此,所述附加部件11可以设计为闭合的圆环体。
在闭合的圆环体上,可以在合适的位置上设置孔,以便改变所述压紧体2的质量分布。除此以外,在所述附加部件11上,可以设置质量突出部,以便改变所述压紧体2的质量分布。所述附加部件11仅用于改变所述压紧体2的质量分布。在径向外侧,借助铆接元件12在所述压紧体2上固定有板片弹簧13。
图7中可以看到,借助铆接元件15在径向外侧所述压紧体2上固定了拉杆16。在同时观察图6和7的情况下,可以得出所述附加部件 11被设计为闭合的圆环体的结论。所述附加部件11在本质上可以具有一个带通孔的环形垫圈的外形,用来固定所述铆接元件10。
在图8和9中可以看到,用于调节所述压紧体2质量分布的所述零件82同样也可以被设计为附加部件18。所述附件部件18借助所述铆接元件12、15固定在径向外侧所述压紧体2上。如图8所示,所述铆接元件12用于在所述压紧体2上固定所述板片弹簧13。如图9所示,所述铆接元件15用于在所述压紧体2上固定所述拉杆16。
图8和9中的所述零件82的优点在于,可以利用所述压紧体2 上已经存在的连接区域,用来将所述附件部件18和所述压紧体2刚性连接。如图8所示,所述附加部件18在所述压紧体2背向所述摩擦面 7的一侧径向朝内延伸。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径向上,在所述附加部件18 和所述压紧体2的所述摩擦面7之间形成搭接。
图10和11中可以看到,一个用于形成所述零件83的类似附加部件20同样也可以在径向上不和所述压紧体2的所述摩擦面7形成搭接的情况下和所述压紧体2刚性连接。所述零件83或者所述附加部件 20可以在其周缘上具有厚度不同的区域,以便针对性地影响压紧装置(图 1中的151)的质量分布。
在图12和13中,所述零件84为附加部件24,它具有双重功能。所述附加部件24借助铆接元件22固定在所述压紧体2背向所述摩擦面7的一侧上。在径向外侧,借助所述铆接元件12在所述附加部件24 上固定所述板片弹簧13。所述板片弹簧13用于形成和配对体(图1中的158)的抗扭连接。除此以外,在径向外侧所述附加部件24上固定了拉杆16。所述拉杆16借助所述铆接元件15和所述附件部件24刚性连接。
在图14至17中示出了具有本质上各向同性质量分布的压紧体 30。在所述压紧体30上,借助一个连接装置28,尤其是一个中间件28 固定拉杆26,它和所述连接装置28一起形成了所述零件85。优选地,所述拉杆26具有本质上各向异性的质量分布。所述中间件28借助铆接元件31固定在所述压紧体30上。作为所述拉杆26的备选或者额外地除了所述拉杆26以外,所述中间件28可以具有各向异性的质量分布。
所述中间件28具有径向朝内突出的质量突出部32,形成了质量增加部分。借助所述质量突出部32,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压紧装置(图1中的151)中的质量分布。为此,同样也可以不同于图14至17布置所述质量突出部32。除此以外,所述质量突出部32可以具有不同的厚度,以便形成所需的质量分布。
在图18和19中示出了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能够特别有效地改变或者调节压紧装置(图1中的151)的质量分布。所述压紧体153通过布置在径向外侧的底脚部分41和所述拉杆146刚性连接。在图19 和20中,未详细标记的铆接元件用于形成刚性连接。
为了影响所述压紧装置151的质量分布,在所述拉杆146上形成了径向朝内突出的附加质量42至44。在所述第二径向轴142区域内,可以布置总共六个附加质量。除此以外,在所述拉杆146上形成了附加质量45、56。所述附加质量42至46在结构和制造技术上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在所述拉杆146上实现。
除此以外,所述拉杆146在背向所述压紧体153的周缘部分具有多个孔51至54。通过针对性地形成质量减少的所述孔51至54,可以作为所述附加质量42至46的备选或者额外地除了所述附加质量42至 46以外,有效地改变或者调节所述压紧装置151的质量分布。
在图21至24中,示出了所述压紧装置151组装状态下的不同透视图,以便展示质量分布的影响措施。所述附加质量42至46用于绕着所述径向轴141针对性地实现质量增加。所述孔51至54用于绕着所述径向轴142针对性地实现质量降低。
在图25至27中示出了一个实施例,能够有效地影响或者调节压紧装置(图1中的152)中所述压紧体154的质量分布。所述用于调节或者影响压紧装置质量分布的零件86为附加部件64。所述附加部件64 借助所述铆接元件65和所述压紧体154刚性连接。在这里,同样也减小了附加部件和压紧体之间的接触面,从而减少热量传递。
通过同时观察图25至27可以得出,通过所述附件部件64,就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通过一根轴上针对性的质量增加部分和/或另外一根轴上的质量减少部分171至173,在所述附件部件64上调节或者改变压紧装置的质量分布。由于两根相互正交布置的轴所形成的惯性质量不平衡,实现了各向异性。在此过程中,所述附加部件64具有双重功能。在径向外侧所述附件部件64上,设置了板片弹簧元件66。所述板片弹簧元件66借助铆接元件67固定在所述附加部件64上。借助所述板片弹簧元件66,所述压紧体154以抗扭但轴向可移动的方式和配对体(图1 中的158)连接。
附图标记表
1 板片弹簧
2 压紧体
3 铆接元件
4 铆接元件
5 铆接元件
7 摩擦面
8 连接区域
9 连接区域
10 铆接元件
11 附加部件
12 铆接元件
13 板片弹簧
15 铆接元件
16 拉杆
18 附加部件
20 附加部件
22 铆接元件
24 附加部件
26 拉杆
28 连接装置,尤其是中间件
30 压紧体
31 铆接元件
32 质量增加部分,尤其是质量突出部
41 底脚部分
42 附加质量
43 附加质量
44 附加质量
45 附件部件
46 附件部件
51 质量减少部分,尤其是孔
52 质量减少部分,尤其是孔
53 质量减少部分,尤其是孔
54 质量减少部分,尤其是孔
64 附件部件
65 铆接元件
66 板片弹簧元件
67 铆接元件
81 零件
82 零件
83 零件
84 零件
85 零件
86 零件
120 动力总成系统
121 离合器
122 离合器
123 扭矩传递装置
124 双离合器
125 扭转振动缓冲装置
126 离合器盖罩
127 中心板
128 支撑轴承
129 压紧板
130 压紧板
131 离合器摩擦片
132 离合器摩擦片
133 轴毂
134 轴毂
135 致动装置
138 旋转轴
139 内燃机
141 第一径向轴
142 第二径向轴
143 杠杆式弹簧
144 杠杆式弹簧
145 杠杆式弹簧座
146 拉杆
151 压紧装置
152 压紧装置
153 压紧体
154 压紧体
155 摩擦元件
156 摩擦元件
158 配对体
160 零件
170 啮合
171 质量减少部分
172 质量减少部分
173 质量减少部分

Claims (10)

1.具有一个压紧装置(151;152)的一种扭矩传递装置(123),包含压紧体(2;30;153;154),用于在所述压紧体(2;30;153;154)和一个配对体(158)之间压紧摩擦元件(155、156),其中,所述压紧装置(151;152)对于在径向上穿过所述压紧装置(151;152)的质量重心的第一径向轴(141)而言具有第一惯性矩,并且对于在径向上垂直于所述第一径向轴(141)穿过所述压紧装置(151;152)的质量重心的第二径向轴(142)而言具有不同于第一惯性矩的第二惯性矩,以便形成所述压紧装置(151;152)各向异性的质量分布,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与本质上具有各向同性质量分布的所述压紧体(2;30;153;154)刚性连接的零件(81-86;160)具有各向异性的质量分布,以便形成所述压紧装置(151;152)各向异性的质量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般概念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确切地说是有一个与本质上具有各向同性质量分布的所述压紧体(2;30;153;154)刚性连接的所述零件(160;81-86)具有各向异性的质量分布,以便形成所述压紧装置(151;152)各向异性的质量分布。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其中之一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本质上具有各向同性质量分布的所述压紧体(2;30;153;154)刚性连接的所述零件(160;81-86)具有10%至25%的各向异性。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其中之一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151;152)的各向异性质量分布小于百分之十。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其中之一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和所述压紧体(2;30;153;154)刚性连接的所述零件(84-86;160)在所述压紧装置(151)中,尤其是作为拉杆(16;26;146)还起到额外的功能。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其中之一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和所述压紧体(2;30;153;154)刚性连接的所述零件(84-86)是一个连接装置(28),它将所述压紧体(2;30;153;154)和所述压紧装置(151;152)的至少另外一个功能部分(16;26;66)刚性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连接装置(28)和/或所述另外的功能部分(16;26;66)具有各向异性的质量分布。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其中之一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和所述压紧体(2)刚性连接的所述零件(81-83)仅用于形成所述压紧装置(151)的各向异性质量分布。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其中之一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和所述压紧体(153;154)刚性连接的所述零件(160;86)具有径向质量减少部分(51-54;171-173)和/或质量增加部分(65),以便形成所述压紧装置(151;152)的各向异性质量分布。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其中之一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体(2;30;153;154)和所述至少一个零件(81-86;160)之间的单个接触面的面积小于一千平方毫米。
10.压紧装置(151)、压紧体(2;30;153;154)、摩擦元件(155、156)、配对体(158)和/或一个与所述压紧体(2;30;153;154)刚性连接的零件(81-86;160),尤其是拉杆(26;146),用于所述上述权利要求其中之一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123)。
CN201980066290.0A 2018-10-08 2019-09-12 扭矩传递装置 Active CN1128401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124686.2A DE102018124686B3 (de) 2018-10-08 2018-10-08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mit einer Anpressanordnung zum Verpressen eines Reibelements
DE102018124686.2 2018-10-08
PCT/DE2019/100814 WO2020074036A1 (de) 2018-10-08 2019-09-12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40138A true CN112840138A (zh) 2021-05-25
CN112840138B CN112840138B (zh) 2022-11-29

Family

ID=68136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6290.0A Active CN112840138B (zh) 2018-10-08 2019-09-12 扭矩传递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864312B1 (zh)
KR (1) KR20210066786A (zh)
CN (1) CN112840138B (zh)
DE (1) DE102018124686B3 (zh)
WO (1) WO20200740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119995A1 (de) 2022-08-09 2024-02-1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276197A (fr) * 1948-11-29 1951-06-30 Calame Ariste Balancier de montre.
CH397667A (de) * 1960-08-25 1965-08-31 British Drug Houses Lt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17a-Acyloxy-16a-methylpregnan-Derivaten
US5836216A (en) * 1996-03-08 1998-11-17 Fichtel & Sachs Ag Flywheel or inertial mass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the flywheel having indentations as toothing of a planetary gear train
JPH11218191A (ja) * 1998-01-29 1999-08-10 Unisia Jecs Corp トルク伝達装置
CN104781580A (zh) * 2012-11-01 2015-07-1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扭转振动衰减装置
DE102015114278A1 (de) * 2014-09-03 2016-03-03 Valeo Embrayages Kupplungsmechanismus und seine Verwendung in einem Übertragungs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5200109A1 (de) * 2015-01-08 2016-07-1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Anpressplatte zum Verpressen einer Kupplungsscheibe für eine Reibungskupplung
US20170248192A1 (en) * 2016-02-29 2017-08-31 Cesar Juan Munoz Saez Flywheel
CN108414149A (zh) * 2018-03-02 2018-08-17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惯量调节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397667A4 (zh) * 1966-04-01 1971-03-31
DE102018100803A1 (de) 2017-12-20 2019-06-2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eibplatte zum axialen Verpressen mit einem Reibpartner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276197A (fr) * 1948-11-29 1951-06-30 Calame Ariste Balancier de montre.
CH397667A (de) * 1960-08-25 1965-08-31 British Drug Houses Lt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17a-Acyloxy-16a-methylpregnan-Derivaten
US5836216A (en) * 1996-03-08 1998-11-17 Fichtel & Sachs Ag Flywheel or inertial mass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the flywheel having indentations as toothing of a planetary gear train
JPH11218191A (ja) * 1998-01-29 1999-08-10 Unisia Jecs Corp トルク伝達装置
CN104781580A (zh) * 2012-11-01 2015-07-1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扭转振动衰减装置
DE102015114278A1 (de) * 2014-09-03 2016-03-03 Valeo Embrayages Kupplungsmechanismus und seine Verwendung in einem Übertragungs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5200109A1 (de) * 2015-01-08 2016-07-1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Anpressplatte zum Verpressen einer Kupplungsscheibe für eine Reibungskupplung
US20170248192A1 (en) * 2016-02-29 2017-08-31 Cesar Juan Munoz Saez Flywheel
CN108414149A (zh) * 2018-03-02 2018-08-17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惯量调节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74036A1 (de) 2020-04-16
CN112840138B (zh) 2022-11-29
EP3864312A1 (de) 2021-08-18
KR20210066786A (ko) 2021-06-07
EP3864312B1 (de) 2023-05-03
DE102018124686B3 (de) 2020-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30139B2 (en) Multi-clutch arrangement
US7063195B2 (en) Dual clutch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powertrain
US8210332B2 (en) Torque transmission device
US6830140B2 (en) Clutch device connected centrally on the input side to a rotating shaft or rotating component in a motor vehicle drive train
US20170097051A1 (en) Dual clutch
US20150323041A1 (en) Starting device
KR102073315B1 (ko) 원심력 진자를 구비한 마찰 클러치
US8448770B2 (en) Multiplate clutch
JP2017524109A (ja) 回転振動減衰装置、特にアブソーバアッセンブリ
KR101232632B1 (ko) 토크 전달 장치
US20030164274A1 (en) Multi-clutch arrangement
US20090223773A1 (en) Friction clutch for a torque transmission device
US20230115866A1 (en)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having an axis of rotation for a drive train
JP2019518919A (ja) 摩擦が最小化された連結ピンを備える遠心クラッチおよびパワートレーン
CN105992884A (zh) 常接合式离合器装置
US9631681B2 (en) Gear mechanism for motor vehicles
CN112840138B (zh) 扭矩传递装置
US11320002B2 (en) Clutch mechanism comprising two assemblies separated by a device for adjusting an axial distance
JP6632601B2 (ja) 多板デュアルクラッチ
JP2001522443A (ja) 可撓性トルク伝達フライホイールを備える摩擦クラッチ
KR102553002B1 (ko) 비틀림 진동을 감쇠시키기 위한 장치
CN113039371B (zh) 用于摩擦离合器的具有减震器单元的离合器片
US11703104B2 (en) Clutch device comprising a fastening unit, which has a clamping element between a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and a disconnect clutch
US6997298B2 (en) Dual clutch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powertrain
KR100582645B1 (ko) 플라이 휠 어셈블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