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38297A - 电芯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芯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38297A
CN112838297A CN202011591743.2A CN202011591743A CN112838297A CN 112838297 A CN112838297 A CN 112838297A CN 202011591743 A CN202011591743 A CN 202011591743A CN 112838297 A CN112838297 A CN 1128382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ssembly
face
opposite
battery cell
adhes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917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38297B (zh
Inventor
余舒娴
王坤
张天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9174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382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38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38297A/zh
Priority to EP21199627.7A priority patent/EP3923376A3/en
Priority to US17/500,314 priority patent/US11955652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382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382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3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 H01M50/24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adapted for protecting batteries against vibrations, collision impact or swel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6Small-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portable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5Pouches or flexible ba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芯,包括第一电极组件,在电芯的厚度方向上,第一电极组件包括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二电极组件,与第一电极组件相邻,在电芯的厚度方向上,第二电极组件包括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壳体,包括用于收容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的收容腔,收容腔包括底壁,第一表面和第三表面分别与底壁相对,电芯还包括:第一胶层,第一胶层包括第一粘接面和第二粘接面,第一粘接面同时粘贴于第二表面和第四表面,且第二粘接面粘贴于壳体。第一胶层的第一粘接面同时粘贴于第二表面和第四表面,且第二粘接面粘贴于壳体,使两个电极组件固定地更紧密,减少相对窜动,减小电极组件对壳体的冲击,有效降低漏液的发生。

Description

电芯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在电子设备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含有两个 或者多个电极组件的电芯的固定,通常是将两个或多个电极组件分别通过胶 水固定于壳体上。
参照图1和图2,电芯1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电极组件11和第二电极组 件12,两个电极组件收容于壳体13内且分别通过胶水G固定于壳体13的壁 面上,壳体13通常为软包装袋。当电池跌落时,两个电极组件之间会反复拉 扯窜动,导致顶封或壳体被冲开并漏液。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及电子设备, 期能减小电极组件对壳体的冲击,有效降低漏液的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芯,包括第一电极组件,在电 芯的厚度方向上,第一电极组件包括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第二电极组件,与第一电极组件相邻,且在电芯的厚度方向上,第二电极组 件包括第三表面和与第三表面相对的第四表面;壳体,包括用于收容第一电 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的收容腔,收容腔包括底壁,第一表面和第三表面分 别与底壁相对,电芯还包括:第一胶层,第一胶层包括第一粘接面和与第一 粘接面相对的第二粘接面,第一粘接面同时粘贴于第二表面和第四表面,且第二粘接面粘贴于壳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芯的宽度方向上,第一胶层覆盖第一电极组件和/ 或第二电极组件在其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中心对称线;或者,在电芯的长度方 向上,第一胶层覆盖第一电极组件和/或第二电极组件在其长度方向上的第二 中心对称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端面、与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 端面、第一侧面和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分别与 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连接;
第二电极组件包括第三端面、与第三端面相对的第四端面、第三侧面和 与第三侧面相对的第四侧面,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分别与第三侧面、第四侧 面、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连接,第二侧面与第三侧面相对,第一端面与第三 端面分别与收容腔相同的一侧壁相对;电芯还包括第二胶层,部分第二胶层 分别粘贴在第一表面、第一端面和第二表面,且另一部分第二胶层分别粘贴 在第三表面、第三端面和第四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还包括从第二端面穿出的第一极耳、从第四端面 穿出的第二极耳和第三胶层,第三胶层设置在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之间,部 分第三胶层分别粘贴在第一表面、第二端面和第二表面,且另一部分第三胶 层分别粘贴在第三表面、第四端面和第四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还包括第一缓冲层,第一缓冲层分别设置在第一 侧面、第一端面、第三端面、第四侧面与壳体的侧壁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还包括第二缓冲层,第二缓冲层分别设置在第一 侧面、第二端面、第四端面、第四侧面与壳体的侧壁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还包括第三缓冲层,第三缓冲层分别设置在第二 侧面与第三侧面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组件的长度大于第二电极组件的长度,电芯 还包括第四胶层,第四胶层粘贴在粘贴在第一表面、第一端面和第二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容腔包括收容第一电极组件的第一收容腔和收容第 二电极组件的第二收容腔,第一收容腔包括第一底壁,第一表面与第一底壁 相对,第二收容腔包括第二底壁,第三表面与第二底壁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电芯。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第一胶层的第一粘接面同时粘贴于第二表面和 第四表面,且第二粘接面粘贴于壳体,使两个电极组件固定地更紧密,减少 相对窜动,减小电极组件对壳体的冲击,有效降低漏液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背景技术中的电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电芯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电池及其电芯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电芯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3中壳体的展开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壳体的展开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电池及其电芯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7的缓冲层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电池及其电芯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缓冲层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电芯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电芯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进一步分解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图12的壳体的立体意图。
图15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卷绕式电芯与第一胶层的组装关系的立 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卷绕式电芯与第一胶层的组装关系的 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卷绕式电芯与第一胶层的组装关系的 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电芯
11第一电极组件
111第一表面
112第二表面
113第一端面
114第二端面
115第一侧面
116第二侧面
117第一极耳
12第二电极组件
121第三表面
122第四表面
123第三端面
124第四端面
125第三侧面
126第四侧面
127第二极耳
13壳体
131收容腔
W底壁
S侧壁
1311第一收容腔
W1第一底壁
1312第二收容腔
W2第二底壁
14第一胶层
141第一粘接面
142第二粘接面
15第二胶层
16第三胶层
17第四胶层
18第一缓冲层
19第二缓冲层
2卷绕式电极组件
21正极片
22负极片
23隔离膜
3收尾胶
D收尾端
L长度方向
W宽度方向
T厚度方向
L1第一中心对称线
L2第二中心对称线
L3折叠线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示出本申请的实施例,且将理解的是,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 请的示例,本申请可以以各种形式实施,因此,本文公开的具体细节不应被 解释为限制,而是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且作为表示性的基础用于教导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以各种方式实施本申请。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 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 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 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 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申请的电芯1及电子设备。
参照图3至图5,电芯1包括第一电极组件11,在电芯1的厚度方向T 上,第一电极组件11包括第一表面111和与第一表面111相对的第二表面 112;第二电极组件12与第一电极组件11相邻,且在电芯1的厚度方向T 上,第二电极组件12包括第三表面121和与第三表面121相对的第四表面 122;壳体13,包括用于收容第一电极组件11和第二电极组件12的收容腔 131,收容腔131包括底壁W,第一表面111和第三表面121分别与底壁W 相对,电芯1还包括:第一胶层14,第一胶层14包括第一粘接面141和与 第一粘接面141相对的第二粘接面142,第一粘接面141同时粘贴于第二表 面112和第四表面122,且第二粘接面142粘贴于壳体1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胶层14包括胶水、双面胶等其中的一种,常用的 双面胶纸的厚度有10-48um,第一胶层14距离电极组件边缘的距离可以根据 需要进行选择。壳体12由软包封装膜沿折叠线L3折叠而成。
第一胶层14的第一粘接面141同时粘贴于第二表面112和第四表面122, 且第二粘接面142粘贴于壳体13,相对于现有技术,能够使第一电极组件11 和第二电极组件12固定地更紧密,减少相对窜动,减小电极组件对壳体13 的冲击,有效降低漏液的发生。
参照图3、图7和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芯1的宽度方向W上, 第一胶层14覆盖第一电极组件11和/或第二电极组件12在其宽度方向W上 的第一中心对称线L1;或者,在电芯1的长度方向L上,第一胶层14覆盖 第一电极组件11和/或第二电极组件12在其长度方向L上的第二中心对称线 L2。
第一胶层14覆盖第一电极组件11和/或第二电极组件12的第一中心对 称线L1,或者第一胶层14覆盖第一电极组件11和/或第二电极组件12的第 二中心对称线L2,增加了第一胶层14的长度或宽度,加大了第一胶层14的 面积,增加了电极组件和壳体13之间的粘接力,较少了电极组件对壳体13 的冲击。
参照图3、图4、图7至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组件11包括 第一端面113、与第一端面113相对的第二端面114、第一侧面115和与第一 侧面115相对的第二侧面116,第一端面113和第二端面114分别与第一侧 面115、第二侧面116、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连接;第二电极组件 12包括第三端面123、与第三端面123相对的第四端面124、第三侧面125 和与第三侧面125相对的第四侧面126,第三端面123和第四端面124分别 与第三侧面125、第四侧面126、第三表面121和第四表面122连接,第二侧 面116与第三侧面125相对,第一端面113与第三端面123分别与收容腔131 相同的一侧壁相对;电芯1还包括第二胶层15,部分第二胶层15分别粘贴 在第一表面111、第一端面113和第二表面112,且另一部分第二胶层15分 别粘贴在第三表面121、第三端面123和第四表面122。
第二胶层15可以横跨第一电极组件11和第二电极组件12的整个宽度方 向W,也可以横跨第一电极组件11和第二电极组件12的部分宽度方向W。 第二胶层15同时粘贴于第一电极组件11和第二电极组件12,进一步增加了 第一电极组件11和第二电极组件12的一体化程度,减小第一电极组件11 和第二电极组件12之间的相互窜动。
参照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1还包括从第二端面114穿出 的第一极耳117、从第四端面124穿出的第二极耳127和第三胶层116,第三 胶层116设置在第一极耳117与第二极耳127之间,部分第三胶层116分别 粘贴在第一表面111、第二端面114和第二表面112,且另一部分第三胶层 116分别粘贴在第三表面121、第四端面124和第四表面122。
第三胶层116可以横跨第一电极组件11和第二电极组件12的整个宽度 方向W,也可以横跨第一电极组件11和第二电极组件12的部分宽度方向W。 第三胶层116与第二胶层15在长度方向L上相对设置,增加了第一电极组 件11和第二电极组件12的一体化程度,减小第一电极组件11和第二电极组 件12之间的相互窜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117与第一电极组件11 的主体部分一体成型,第二极耳127与第二电极组件12的主体部分一体成型, 简化了制作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
参照图3、图4、图7、图8和图9、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1还 包括第一缓冲层B1,第一缓冲层B1分别设置在第一侧面115、第一端面113、 第三端面123、第四侧面126与壳体13的侧壁之间。当然,参照图3和图4, 第一缓冲层B1也可以仅设置在第一端面113、第三端面123与壳体13的侧 壁之间。参照图7、图8,第一侧面115和/或第四侧面126与壳体13的侧壁 之间的部分第一缓冲层B1可以仅覆盖部分第一侧面115和/或。参照图9和 图10,第一侧面115和/或第四侧面126与壳体13的侧壁之间的部分第一缓 冲层B1也可以覆盖整个第一侧面115和/或第四侧面126。在一些实施例中, 第一缓冲层B1为硅胶垫,而且通过胶水或注塑方式将硅胶垫固定于与电极 组件和壳体13的侧壁之间。
参照图3、图4、图7、图8和图9、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1还 包括第二缓冲层B2,第二缓冲层B2分别设置在第一侧面115、第二端面114、 第四端面124、第四侧面126与壳体13的侧壁之间。参照图3和图4,第二 缓冲层B2也可以仅设置在第二端面114、第四端面124与壳体13的侧壁之 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缓冲层B2为硅胶垫,而且通过胶水或注塑方式 将硅胶垫固定于与电极组件和壳体13的侧壁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缓 冲层B2为硅胶垫,而且通过胶水或注塑方式将硅胶垫固定于与电极组件和 壳体13的侧壁之间。
硅胶垫由于其高可压缩性、柔软兼有弹性、低导热率、经久耐用以及耐 高温等特性,对电极组件起到缓冲、紧固、防滑、防震、抗静电、耐高温的 作用,更好的保护电极组件,减少两个电极组件之间的窜动。硅胶垫的厚度 以占据空间小以及改善跌落效果为原则,一方面厚度越小,能量密度损失越 小,另一方面厚度越大,缓冲作用越好,改善跌落效果越好,所以权衡能量 密度及改善跌落效果,取厚度的最优值。
参照图3、图4、图7、图8和图9、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1还 包括第三缓冲层,第三缓冲层分别设置在第二侧面116与第三侧面125之间。 缓冲第一电极组件11和第二电极组件12之间的冲击力,避免漏液的发生, 提高电芯1的跌落效果。
参照图12和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组件11的长度大于第二 电极组件12的长度,电芯1还包括第四胶层17,第四胶层17粘贴在第一表 面111、第一端面113和第二表面112。对于第一电极组件11和第二电极组 件12尺寸不一致的情况,为了使第一电极组件11和第二电极组件12的一体 化层度更高,第一胶层14最好覆盖第一电极组件11的第一中心线、第一电 极组件11的第二中心线、第二电极组件12的第一中心线和第二电极组件12的第二中心线。
参照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容腔131包括收容第一电极组件11的第 一收容腔1311和收容第二电极组件12的第二收容腔1312,第一收容腔1311 包括第一底壁W1,第一表面111与第一底壁W1相对,第二收容腔1312包 括第二底壁W2,第三表面121与第二底壁W2相对。也就是说,第一电极 组件11和第二电极组件12分别收容于第一收容腔1311和第二收容腔1312。
参照图15至图17,卷绕式电极组件2由正极片21、负极片22以及位于 正极片21和负极片22之间的隔离膜23卷绕而成,卷绕式电极组件的收尾端 D,通常需要设置收尾胶3,防止正极片21、负极片22及隔离膜23散开。 参照图17,第一电极组件11和第二电极组件12均为卷绕式电极组件2时, 当第一电极组件11和第二电极组件12的收尾端D分别位于第二表面112和 第四表面122时,第一胶层14不仅可以提高第一电极组件11和第二电极组 件12的一体化程度,而且可以用来作为第一电极组件11和第二电极组件12 的收尾胶3固定其收尾端D。当第一电极组件11的收尾端D位于第二表面 112,第二电极组件12的收尾端D位于第三表面121时,第一胶层14可以 用来作为第一电极组件11的收尾胶3固定其收尾端D。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 种的电芯1。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 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 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芯,包括:
第一电极组件,在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包括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第二电极组件,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相邻,且在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电极组件包括第三表面和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对的第四表面;
壳体,包括用于收容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和所述第二电极组件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包括底壁,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分别与所述底壁相对,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还包括:
第一胶层,包括第一粘接面和与所述第一粘接面相对的第二粘接面,所述第一粘接面同时粘贴于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且所述第二粘接面粘贴于所述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芯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胶层覆盖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和/或所述第二电极组件在其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中心对称线;或者,在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胶层覆盖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和/或所述第二电极组件在其长度方向上的第二中心对称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第一侧面和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连接;
所述第二电极组件包括第三端面、与所述第三端面相对的第四端面、第三侧面和与所述第三侧面相对的第四侧面,所述第三端面和所述第四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第四侧面、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连接,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相对,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三端面分别与所述收容腔相同的一侧壁相对;
所述电芯还包括第二胶层,部分所述第二胶层分别粘贴在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且另一部分所述第二胶层分别粘贴在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三端面和所述第四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还包括从所述第二端面穿出的第一极耳、从所述第四端面穿出的第二极耳和第三胶层,所述第三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二极耳之间,部分所述第三胶层分别粘贴在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且另一部分所述第三胶层分别粘贴在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四端面和所述第四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还包括第一缓冲层,所述第一缓冲层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三端面、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壳体的侧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还包括第二缓冲层,所述第二缓冲层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四端面、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壳体的侧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还包括第三缓冲层,所述第三缓冲层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电极组件的长度,所述电芯还包括第四胶层,所述第四胶层粘贴在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包括收容所述第一电极组件的第一收容腔和收容所述第二电极组件的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一收容腔包括第一底壁,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底壁相对,所述第二收容腔包括第二底壁,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二底壁相对。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
CN202011591743.2A 2020-12-29 2020-12-29 电芯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8382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1743.2A CN112838297B (zh) 2020-12-29 2020-12-29 电芯及电子设备
EP21199627.7A EP3923376A3 (en) 2020-12-29 2021-09-28 Battery cell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7/500,314 US11955652B2 (en) 2020-12-29 2021-10-13 Battery cell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1743.2A CN112838297B (zh) 2020-12-29 2020-12-29 电芯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38297A true CN112838297A (zh) 2021-05-25
CN112838297B CN112838297B (zh) 2023-03-28

Family

ID=75925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91743.2A Active CN112838297B (zh) 2020-12-29 2020-12-29 电芯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55652B2 (zh)
EP (1) EP3923376A3 (zh)
CN (1) CN11283829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3414A1 (zh) * 2022-03-18 2023-09-2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8302A (zh) * 1997-11-26 1999-06-02 朗迅科技公司 耐落地冲击电池容器
KR100760779B1 (ko) * 2006-06-09 2007-09-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팩 전지
CN102668226A (zh) * 2009-12-22 2012-09-12 株式会社Lg化学 具有提高的强度的电池组
CN103227340A (zh) * 2012-01-31 2013-07-31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CN204216170U (zh) * 2014-10-24 2015-03-18 惠州Tcl金能电池有限公司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及其卷芯结构
US20160049623A1 (en) * 2014-08-13 2016-02-18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8206247A (zh) * 2017-10-20 2018-06-26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芯、电子设备和电芯的封装方法
CN208226003U (zh) * 2018-04-13 2018-12-1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其电子设备
WO2020032538A1 (ko) * 2018-08-08 2020-02-1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배터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211295152U (zh) * 2019-11-30 2020-08-18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01079B1 (ko) * 2010-04-05 2011-12-3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
KR101289282B1 (ko) * 2010-05-28 2013-07-2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콤팩트한 구조의 전지팩
KR20130105271A (ko) * 2012-03-16 2013-09-2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비대칭 구조의 전지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KR20140021468A (ko) * 2012-08-10 2014-02-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CN203800127U (zh) 2014-03-20 2014-08-27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软包装电芯的组装结构
KR102280687B1 (ko) * 2014-09-25 2021-07-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극조립체를 구비하는 플렉서블 전기화학소자
US10566660B2 (en) * 2015-06-04 2020-02-18 Nec Corporation Film packaged battery
KR102180767B1 (ko) * 2016-02-26 2020-11-1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플렉서블 전지셀 어셈블리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6179947U (zh) 2016-11-07 2017-05-17 深圳市沃森电动车有限公司 电动车用减震电池盒
CN211907597U (zh) * 2020-03-27 2020-11-10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和应用所述电芯的电池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8302A (zh) * 1997-11-26 1999-06-02 朗迅科技公司 耐落地冲击电池容器
KR100760779B1 (ko) * 2006-06-09 2007-09-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팩 전지
CN102668226A (zh) * 2009-12-22 2012-09-12 株式会社Lg化学 具有提高的强度的电池组
CN103227340A (zh) * 2012-01-31 2013-07-31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US20160049623A1 (en) * 2014-08-13 2016-02-18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CN204216170U (zh) * 2014-10-24 2015-03-18 惠州Tcl金能电池有限公司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及其卷芯结构
CN108206247A (zh) * 2017-10-20 2018-06-26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芯、电子设备和电芯的封装方法
CN208226003U (zh) * 2018-04-13 2018-12-1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其电子设备
WO2020032538A1 (ko) * 2018-08-08 2020-02-1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배터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211295152U (zh) * 2019-11-30 2020-08-18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3414A1 (zh) * 2022-03-18 2023-09-2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WO2023173721A1 (zh) * 2022-03-18 2023-09-2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模组、电池和用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23376A3 (en) 2022-04-20
US11955652B2 (en) 2024-04-09
US20220209350A1 (en) 2022-06-30
CN112838297B (zh) 2023-03-28
EP3923376A2 (en) 2021-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27493B1 (ko) 안전성 및 작동 수명이 향상된 배터리 모듈
KR101281744B1 (ko) 안전성의 향상을 위한 부재를 전지셀들 사이에 포함하고 있는 전지모듈
KR101199108B1 (ko) 이차 전지 케이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WO2022077807A1 (zh) 电池及电气装置
WO2020134747A1 (zh)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CN112838297B (zh) 电芯及电子设备
KR102018692B1 (ko) 이차 전지 및 이차 전지 제조 방법
WO2020134979A1 (zh) 电池模组
EP3982463B1 (en) Battery pack
KR101082870B1 (ko) 금속 소재의 전지팩 케이스
KR20070075707A (ko) 프레임 부재에 체결홈이 형성되어 있는 전지팩
CN212113816U (zh) 电池模组
CN115133232A (zh) 电芯及用电装置
CN214313367U (zh) 电化学装置及应用其的用电装置
WO2023151699A1 (zh) 一种电池
KR100883921B1 (ko) 개선된 전지팩
CN213366677U (zh) 软包电池
CN113078392B (zh) 电化学装置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CN212625870U (zh) 电池及电气装置
JP2001307704A (ja) フィルムパッケージ電池の固定構造
CN214068804U (zh) 一种电芯保护结构及立式电池组
CN114730952B (zh) 扣式电池及电子设备
KR20210133566A (ko) 전지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CN210516757U (zh) 一种绿色电池外包装封装结构
CN218992194U (zh) 缓冲垫及电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